祝福的成语四字范文
时间:2023-03-31 21:11: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祝福的成语四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康平岁月,丰稔年华
3、万马奔腾,全家福气
4、满院春光,庆云跃日
5、三春放彩,五福生根
6、五羊献瑞,八骏呈祥
7、三江生色,四海呈祥
8、中华腾飞,鹏程万里
9、与山同静,随地皆春
10、祖国统一,台湾当归
11、花香世纪,福满门庭
12、举步迎春,空谈误国
13、人寿年丰,金鸡报晓
14、人歌四化,鸟鸣三春
15、藏龙卧虎,人杰地灵
16、一堂春*,七巧良缘
17、巨龙奋起,祖国繁荣
18、梅传春信,竹报佳音
19、人民伟大,政策英明
20、春明花艳,民富国强
21、江山如画,大地皆春
22、春回柳叶,赋献梅花
23、爆竹辞旧,桃符迎新
24、六六大顺,七星高照
25、八方来财,九九同心
26、八路进宝,四方来财
27、万里春风,春回柳叶
28、赋献梅花,千祥云集
29、兰芳春日,桂馥秋风
30、鸿鹄得志,桃李争春
31、新岁献瑞,腊梅迎春
32、红楼旭日,绿柳芳春
33、全家福气,满院春光
34、弘开盛纪,欢度新春
35、步步高升,鹏程万里
36、江山永固,祖国长春
37、祥云捧日,玉树临风
38、年年保险,岁岁平安
篇2
马与人类关系密切,汉语中含有“马”字的词语很多。仅《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收录的以“马”字开头的词语就有101个。许多含有“马”字的词语内涵丰富,表现力强。徜徉在“马”字词语的长河中,两岸绿树红花,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马”字构词能力的强大令人叹为观止。
首先,让我们来品味以“马”字开头词语的艺术魅力。
两字词语有马鞭、马车、马刀、马店、马队、马夫、马虎、马裤、马路、马日、马术、马蹄、马戏等。现在马车已很难见到,道路的主要用途也不再是供马行走、奔跑,但今天的道路仍然可以叫“马路”。
三字词语有马大哈、马蜂窝、马后炮、马屁精、马前卒、马醉木等。这类词语多含贬义,与现代汉语中惯用语的词义特点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马到成功”要算马年最常用的以“马”字开头的四字成语了:战马一到就取胜,形容事情顺利,很快取得成果。甚至有姓马的人家,为图吉利,给孩子取名为“马到成功”,通俗易懂,好听好记,对子女的期望溢于言表。
其他以“马”字开头的四字成语还有:马不停蹄、马尘不及、马齿徒增、马腹逃鞭(比喻躲脱惩罚)、马革裹尸、马工枚速M马迟枚疾、马牛襟裾M襟裾马牛M裾马襟牛(比喻无知)、马瘦毛长(比喻人穷志短)、马咽车阗M车马辐辏M车马骈阗(形容车马繁多,非常热闹)等。
含有“马”字,但不以“马”字开头的词语更让人眼花缭乱。这些成语包罗万象,寓意深刻,词义有褒有贬。例如:兵强马壮、汗马功劳、老马识途、千军万马、天马行空、招兵买马、走马上任、青梅竹马、塞翁失马、倚马千言M倚马可待、秣马厉兵M厉兵秣马、人仰马翻、声色犬马、兵荒马乱、悬崖勒马、盲人瞎马、蛛丝马迹、心猿意马、猴年马月M驴年马月、走马观花M走马看花、骑马找马、指鹿为马M马鹿异形M马鹿易形等。也有不少含有“马”字的四字成语比较生僻,例如:牛童马走(旧时泛指地位卑下的人)、鸠车竹马(借指童年)、泥车瓦马M泥车瓦狗(泛指儿童玩具)、雀马鱼龙(泛指珍禽异兽)、食马留肝(比喻未能吸取精华)、束马悬车M束马县车(形容走山路的艰险)、铜围铁马(比喻坚固的阵势)、下马冯妇(指重操旧业的人)、獐麇马鹿(比喻举动匆忙慌乱的人)、仗马寒蝉(比喻一句话也不说)等。
汉语中也有少量超过四个字的含有“马”字的词语,例如:风马牛不相及、鞭长不及马腹M鞭长莫及、兵藏武库马入华山M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指天下太平)、一朝马死黄金尽(比喻有朝一日无钱无势)等。
篇3
1.“高兴”的意义特征
(一)“高兴”的辞典释义
《中日大辞典》增订版,爱知大学中日大辞典编纂处,1986年
①楽しい(しがる)。喜ぶ。②喜んで…する。
《古今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4年
①高雅的兴致。②心情愉快而兴奋。③喜欢,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做某事)。
(二)“高兴”同“快乐”“愉快”的辨析
由上述“高兴”的词典释义可以看出,“高兴”有“快乐”“愉快”之意,这三个词都是形容词,都用来形容人的兴奋的心理状态。但它们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用法上又存在差别,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一、“高兴”着重强调人们心情的兴奋,多用于口语。“快乐”和“愉快”除了指心情兴奋、舒畅之外,还含有“感到幸福或满意”的意思;另外,“快乐”和“愉快”除用于人外,有时为了修辞的需要,也可用于其它事物,“快乐”和“愉快”的这一点与日语的“喜ぶ”相似。如:
①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吗?”(鲁迅《呐喊·孔乙己》)
③社员们现在的日子过得很快乐。
③她脸上露出天真、愉快的笑容。
二、“高兴”还可表示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做某件事,相当于“喜欢”“愿意”的意思,“快乐”“愉快”没有这种用法,同日语的“喜ぶ”有相同之处。如:
①我们其所以敢冒昧的写信请你写文章指导我们,也就是曾想起高尔基极高兴给青年们通信,写文章,改文稿。(鲁迅《集外集遗补篇·通信》)
②但是,用了笔墨来告发这卖国事件的人物,却又用的是化名,好像万一发生效力,敌人因此被杀了,他也不很高兴负这责任似的。(鲁迅《集外集遗补篇·上海所感》)
2.“喜ぶ”的意义特征
(一)“喜ぶ”的辞典释义
《广辞苑》第五版,新村出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自他五〕(奈良時代には二段活用)
①うれしく感ずる。楽しく思う。
②うれしく思い感謝する。平家物語(3)「御心安う思し召され候へとのたまへば、宰相手を合わせてぞ―·ばれける
③(「慶ぶとも書く)慶事を祝福する。今鏡「父の法皇の五十の御よはひを―·び給ふなりけり。
④快く受け入れる。論語抄「孔子の道を―·びざるにはあらず
《新明解国语辞典》第5版,金田一京助编,三省堂出版社
(自五)よい事に出あって非常に満足し、うれしい(ありがたい)と思う。「親孝行をして、父の―顔が見たい/人に喜ばれる親切/人の注意を喜んで聞く/手放しで―のはまだ早い?圳悲しむ他動喜ばす他動喜ばせる(下一)表記「《悦ぶ·《慶ぶとも書く。
(二)“喜ぶ”的表记“喜”的意义特征
“喜ぶ”是表现人的“喜”之情的动词,“喜ぶ”的表记“喜”是形声字,由中国传到日本,从先秦开始一直使用到现在,拥有较长使用历史。只是作为一个表“喜”的单音感情词,无论在口语中还是书面语中,单音词“喜”都不会单独出现,因为它有较强的造词功能,经常与其它字词组成双音词和四字成语。由单音词“喜”组成的表“喜”双音感情词有“喜气、喜庆、喜人、喜色、喜幸”等17个词汇,由单音词“喜”组成的表“喜”四字成语感情词有“喜出望外、喜眉笑脸、喜眉眼笑、喜上眉梢、喜溢眉宇”等22个词语,四字成语如此之多正充分证明了“喜”字使用历史之长。
3.“高兴”和“喜ぶ” 意义特征的异同
综上所述,“高兴”和“喜ぶ”在意义特征上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差别,具体总结如下:
相同点:
一、“高兴”和“喜ぶ”都有因感到幸福或满意而心情愉快的意思。
高兴:
莲花白竟赊来了,他喝了两杯,青白色的脸上泛了红,吃完饭,又颇有些高兴了,他点上一枝大号哈德门香烟,从桌上抓起一本《尝试集》来,躺在床上就要看。(鲁迅《呐喊·端午节》)
喜ぶ:
その時居士は、自分が坐禅をしながら、いつか気がつかずにうとうとと眠ってしまっていて、はっと正気に帰る間際に、おや悟ったなと喜ぶことがあるが、さていよいよ眼を開いて見ると、やっぱり元の通の自分なので失望するばかりだと云って、宗助を笑わした。(夏目漱石《门》)
二、“高兴”和“喜ぶ”都有带着愉快地心情去做某事的意思。
高兴:
汉武帝时候,只有司马相如不高兴这样,常常装病不出去。(鲁迅《集外集遗补篇·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
喜ぶ:
入学を喜んでいる。(《日汉大辞典》)
不同点:
一、“高兴”着重强调人们心情的兴奋,外在表现比较明显;“喜ぶ”着重强调因感到幸福或得到满足而心情愉快,内心感受比较强烈。
高兴:
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鲁迅《野草·风筝》)
喜ぶ:
御父さんや御母さんが生きて御出だったらさぞ喜ぶだろう。(夏目漱石《道草》)
二、“高兴”有愿意做某件事,愿意的意思,是个能愿动词。
例:我说,“文章是做不出了。《一个青年的梦》却很可以翻译。但当这时候,不很相宜,两面正在交恶,怕未必有人高兴看。”(鲁迅《译文序跋集·译者序》)
三、“喜ぶ”还有:(1)庆祝高兴的事;(2)愉快地接受;(3)生孩子等义,这是“高兴”所不具有的典型意义。
①無事を喜ぶ(《广辞苑》)
②多くの人から喜ばれる品(《新明解国语辞典》)
③是なる母親は…懐胎して兄を喜びしより(《广辞苑》)
篇4
“比赛终于结束了,最开心的不是得到了什么牌子什么名次,而是和你并肩站在了最后的领奖台上,一起接受了来自不同国家孩子们的祝福。”孙维维和男友一起获得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奖,分别被保送至北大和清华,“学霸情侣”一词由此流行。
对应“学霸”的最精确形象,属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的博士生马冬晗。她那张密密麻麻的“最牛学习计划表”去年底曾走红网络。“其实做计划表的人大都是有强迫症的,尤其是能把计划表做得那么详细,肯定是很严重的。但有些时候,有强迫症的人反而更容易成功。”只是,她的自我剖析并没有引导众人的多层解读,“勤奋、勤奋、再勤奋”才是大家希望从中得到的鞭策。
“最牛学霸班”也带有某种“造魅”的特征。湖南某班,40个人里有26个被保送北大清华,其他人被保送至其他名校,唯一一名参加高考的学生也得到高分。成绩、保送和名校是关键词,各地也都纷纷开始自曝“学霸班”,迷花了家长的眼睛。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通过媒体警告道:“各个学校的发展本来应该是平等的,但由于人与人之间权利、资源配置等的不平等,导致了校际之间权利的不平等,这是‘牛校’出现的根本原因。”
“学霸”与“状元”不同,“状元”只强调了结果,而“学霸”好歹还暗示着获得理想结果的艰辛付出过程。另一个可喜的变化是,“会读书”和“多才多艺”不再是造神的要点,我们看到了“学霸”的爱情。
“得到了全市的美誉,得不到你的驻足”,这句令人有黯然神伤之感的独白,成为武汉理科状元黄翌青的 “广告语”。高中生的爱情不再自动转为 “早恋”话题,并且因为“学霸情侣”的存在,“早恋并不一定影响学习”的证据似乎又多了一条。社会需要榜样,但榜样不一定非要塑造成神。恰当的赞赏和对被赞赏者的宽容,或许才是对彼此最好的激励。
(戴玉)
读图∣ Photo 甘肃定西6.6级地震
2013年7月24日,甘肃岷县永星村,11岁男孩包鹏强一夜之间成了孤儿。他的父亲几年前因病去世,此次地震中,他的母亲、弟弟以及两个妹妹也不幸遇难,他成为了这个家唯一的幸存者。
热词∣ Hot Words SNS相亲
指相亲之前通过社交网站了解对方信息,包括兴趣、长相或情感交往史。67%的韩国未婚男女会在相亲前偷偷检索对方的SNS,会留下不好印象的前三位信息是:“有诽谤别人或吹牛的文字”(40%)、“很多异性朋友留言”(32%)、“前男/女友的痕迹”(17%)。 双城族
篇5
关键词:数字;历时演变;修辞;文化;象征
人们应用语言进行思维活动,并用语言进行交流,传递信息,语言是意义的载体。除语言外,还有许多载体,如文字、图画、身势语、数字符号等。其中的数字除了表示基本的数量概念外,还可以表达一些别具特色的文化意义。而不同的文化下孕育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下造就了不同的数字使用倾向,而这种倾向从某一层面上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和语言功能。
一数字在古代应用中的文化倾向
数字文化是一种世界性的普遍文化现象,它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前理性时代的原始数概念,当数字附着于数字的表面,没有被人的理性把握的时候,会被赋予种种神圣意义,而这种观念一旦产生,便有持久的传承力量,世代相沿。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认为事物都是由阴、阳两面构成的,只有阴阳相配,才会滋生万物,这也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呼应的。《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由此,中国素以对称为美,所以在国人看来,双数是富有祥和意象的。从中国古代两两相配的婚配制度,到人际交往中送双份礼,生育风俗中的坐双满月,还有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追求好事成双,双喜临门,甚至是文学形式中的对联和修辞手法中的对偶、对仗,都表现了中国人对双数的独特喜爱。
数字在古代的应用中,除了表示基本的数目概念,多用于诗词歌赋中。这是因为数量词具有其他词类所不可比拟的修辞作用。尤其是两汉至南北朝时期,以数字见诗意的诗词逐渐增多。这种现象与语言的发展有关,随着语言的发展,量词增多,特别是南北朝时期,量词大量发展,数量增加,运用数量词可以增强诗歌的强烈感染力。如在《孔雀东南飞》中,首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托物起兴,“五里”和“一徘徊”渲染了全诗的依恋不舍、缠绵凄凉的悲剧气氛。
在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中,“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十六岁豆寇年华,六十岁白发垂暮。这巧妙的对比,将十六岁颠倒,时间跨度为四十四年,涵盖了一个女子的整个青春岁月,而其最宝贵的时光竟断送在深宫中,这又具有多大的讽刺意味啊。
除了在修辞上的表达外,数字还在构句和构词时起到独特的作用。像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很多的用镶嵌数字构成的对称句,在意义相互对称衬托,而在音节上和谐上口。如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池上碧台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带数字的汉语四字格,其中大多是虚义用法,在结构上起镶嵌作用。比如在间隔数字“三”和“五”在一个词组中可以表示次数多或者是达到了一定的数量,例如“三番五次”、“三令五申”、“隔三差五”等。这种功能与汉语的语音和书写形式的特点有关,在英语等印欧语语言中是没有的。
除了在诗歌等文学作品中,数字在中国古代的大量使用还体现在熟语表达中,如:三岁孩儿宝八十;五十步笑百步。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八十”意味着一个人的最高年限,表示着生命的极限,“三岁看老”,这里的数字“三”就有长大,成人的意思。这是隐喻一个人的某个年龄阶段,用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数字(一般是年龄),来表示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形象生动,语气缓和且具有代表性。
二数字在现代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相较于古代,数字词在现代的应用方式更加多样化,多以阿拉伯数字词为主。这也跟阿拉伯数字融入汉语的程度较深有关。首先阿拉伯数字借入汉语的时间较早。唐开元年间,阿拉伯数字通过历书传入我国,由于我国早已有自创的数字系统,这套阿拉伯数字系统也遭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顽强抵抗。因此,在唐宋时期,我国官私文书中概不采用这套数字系统。至元朝,这套数字又由伊斯兰教徒再度从中亚传入我国,但仍未被采纳。直到明末崇祯年间,方以智作《通雅》才将这套阿拉伯数字正式用于汉语当中。阿拉伯数字作为一种国际上通用的数字形式,由于它引进时间比较早,影响比较广泛,已彻底融入汉语交际当中。
相较古代的汉语数字的构词,在现代汉语中,不管是构词还是句子表达时多会应用阿拉伯数字。如119、110、120、315、MP3、985工程、520(万能胶)、007(外国系列电影)等以阿拉伯数字为书写形式的词语,这是中国人在日常谈话中常常使用的一些数字词语,它们可能会是某一组织寓意特殊的代号或者是产品的型号,有常识的现代人不用设置语境一般都会理解它们所代表的意义。这些词的词义高度浓缩,简单明了,在写法上多用阿拉伯数字,因为这些词语的用法服从汉语语法和修辞规则,所以不但便于交流思想,而且还可以体现汉语的简洁和节奏明快的特点。这些特殊词语的出现与当今科技发展,进入数字信息时代,人们要求用更加快捷、简明、准确的语言来表达是分不开的。
因为数字具有很好的连贯性和排列组合性,除了构词,在现代汉语中还被大量应用于句子表达中。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手机短信、网络应用语言、数字节日等多种形式。总体看来,数字在这些具体应用下的构成角度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象形
象形是我国古代“六书”之一,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汉字本身具有象形特点,中国人思维里具有这种将事物形象化的意向。
数字也具有象形特点,尤其是阿拉伯数字,这使数字文化的表象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中国人喜爱九,因为“九”起初是龙形之图腾化文字,后来演化出“神圣”之意,北京城有九门,天安门面阔九间,紫禁城房间据说是9999间。“0”对于中国人来说其形状像“零蛋”,这种把数字象形化,在现代生活中得到大量应用,例如在手机短信中,
“9看见6说:没事儿玩什么倒立啊;0看到8说:胖就胖吧,系什么腰带啊;7看见2说:别以为你下跪我就嫁给你;2看见5说:哟,几天没见隆胸了。”
将枯燥的数字象形化,看作是各具形体特点的事物,甚至是拟人化,构成合情合理的对话,显得生动活泼。
(二)谐音
现代汉语中,阿拉伯数字在语音方面,全部采用相应的汉语数字读音,与原来外语数字的读音没有任何联系,在这一点上,完全与引进的英文字母词不同,而与日语中的汉字词有相似之处,这就使阿拉伯数字词更好的融入了汉语表达中。
谐音这种修辞方式是汉民族常用的一种语言表现形式,它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数字谐音在谐音类中表现突出,是重要的语言文化现象。汉语数字谐音或长或短,书写形式以阿拉伯数字为主,其对应的可能是汉语中的词或是句子。如:87(霸气)、809(保龄球)、1711(一心一意)、88(与英语byebye谐音,再见)、1314520(一生一世我爱你。)数字谐音是一种谐音双关,它采用一系列数字组合作为语义密码来表情达意,具有简练、含蓄之美。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人们会赋予文字不同的文化内涵,其中以取数字谐音意象为主,或形成对某些数字的喜爱,或对另一些数字则会厌恶或是害怕,也就形成禁忌。南方经济发达的粤语区的“八”与“发”谐音,所以广东人特别喜欢数字“八”,以求生财有道,发财致富。现在对“八”的爱好已风靡在汉语里,常和喜庆,发财相联系,也有神秘色彩。电话号码中喜欢有八,汽车牌照号码最好有八,有的商店取名“518”(“我要发”的谐音),公司企业等单位开业把含有“八”的日期选作黄道吉日,开业典礼的时间也要定为8点18分(“发一发”的谐音)。相对的东方人忌讳“4”,因为它与“死”的发音相似,而被视为一个不吉利的数字。电话号码、车牌号码尾数有四的就不受欢迎。人们尤其要避开“14”(谐音“要死”),“54”(谐音“我死”)。
(三)方言意义
数字除了表示数目之外,还可以隐含别的意义,尤其是在方言中会有不同的表意,而这种表意具有汉民族鲜明的文化内涵。
比如“二百五”,除了表示基本的数目之外,在方言中还指傻气或是鲁莽的人,这是因为古时候人们把五百钱串起来为“封”,后来因为太重,就将其分为两份,所以二百五为“半封”,而“半封”与“半疯”谐音,所以才有了“二百五”数目之外的“傻气”意义。
“二”在古代汉语的表达中本身没有什么不好,但在现在的方言中,如陕西、东北等方言中是贬意词。常用于形容人愚笨,弱智的意思。现在多用于彼此取笑的意思(有很大的玩笑成分)。而且在现代汉语中有时也会有这种表达。如“二怂,二锤子”。“那个人二得很!”像今年2月22日,星期二,农历正月二十,如此多的“2”凑到一起,这一天就被年轻人戏称为“最节”。
总体看来,数字在现代的应用,是古代应用形式的继承和发扬,像是在现代汉语中许多手机短信的构造形式,就采取了我国古代的“十字令”形式。“十字令”是我国古代数字运用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共十句,是将文字用数字连缀成文,每句开头是数字,其形式工整,读起来大多风趣幽默,通俗易懂,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得到人们的喜爱,如:抗战时期,有人用“十字令”刻画汉奸的丑恶形象;一副奴才相,两手往下垂,三角眼发亮,四楞脸堆媚,五官不周正,六神透阴气,七寸长脖子,八两小脑袋,九根黄胡子,十分不像人。用讥讽的语调,表现出阴险狡诈的民族败类的形象。一般在古代“十字令”多用于讥讽刻画一些不好的东西。而在现代汉语中,多用来歌功颂德,或是节日祝福。如:
新的1年开始了,祝好事接2连3,心情4季如春,生活5颜6色,7彩缤纷,时时8大财,烦恼抛到9霄云外!请接受我10全10美的祝福。
这例短信巧妙地利用了具有祝福意味的带数字的词语、成语来表情达意,新鲜别致,各尽其妙。在形式上类似古代的“数字体诗”和“十字令”。
现代汉语中,这些“数字化”的语言主要存在于口语和网络语言等非正式的场合中,使用者大多是年轻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在报纸、电视等媒体中也会出现,有的报纸传媒为了节约版面,报纸标题和内容有时会使用数字和缩略语。尽管目前这种表达形式的数量比较少,而且应用主要是一些非正式的场合,适用人群往往限制在年轻群体中,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它应该会大量的融入寻常百姓的言谈之中。
参考文献:
[1]熊文华,汉英应用对比概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2]张威,许小婷,阿拉伯数字词探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3]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4]杨振兰,汉语词汇的语用探析[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
[5]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篇6
关键词:女书 三朝书 装帧技艺 传承保护策略
上世纪80年代至今,学术界对女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女书文字本身,研究女书文字的文献有1700多篇;而对于女书形式和载体的关注,研究文献却相应少得多。 在已有的对女书文字的保护传承和应用中,某些书法家把女书字写成书法作品使其得以传承,而对于女书字运用最多的又是她的外形,如运用女书文字为原型而设计的首饰,还有把女书文字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图案,设计成家具的装饰以及产品的外包装,但这些设计还处于尝试阶段,运用和推广尚不够普遍。女书的载体具有浓厚的本土文化底蕴,是女书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女书研究来说,这一领域可开拓的空间很多,亟待有志愿者深入探索。
一、“三朝书”是女书文化最重要载体
“三朝书”是流传在江永等地的由新娘的母亲或女伴亲自制作、用女字书写送给新娘的婚嫁礼仪用书,收受“三朝书”的新娘终身拥有,可以婚后自己书写。“三朝书”既可以书写女书作品,也可以夹放女红针线、绣花剪纸图案和绣花时垫底的蚕丝片等,既是书,又是“箱”。“三朝书”专用于新婚贺三朝即“三朝礼”,其由来植根于江永女性婚嫁习俗的传统,“三朝书”包含着新娘与赠予者浓浓的情谊:或离别不舍、或倾诉苦情和友情。“三朝书”装帧精致秀美,其制作过程的每道程序也极其考究,充满着女性的情感与智慧。
“三朝书”内页的设计由女书正文、剪纸包角、吉祥八角花装饰、空白页等部分组成。内页的数量取三的倍数,一般为9―15 页。红色的剪纸和吉祥八角花的装饰设计均彰显着“三朝书”“三朝回门”的特殊喜庆之意。 有的“三朝书”页芯精心绘有特定的“八角花”图案作装饰,题材内容由民间绣样石榴、莲花、佛手、金瓜、蝴蝶、凤鸟、万字符等多种基本图案构成,这些图案多采用白描的形式,可在八角之内随意变化不受限制。
“三朝书”用于封面设计的材料与当地女红常用的材料、颜色及当地民众的着装色彩相关,多用蓝、红为主色调的土织布,蓝色象征着沉稳内敛,红色象征热情,当地居民对于这些颜色的选择,体现了她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沉静质朴的审美取向。还有的“三朝书”更是在每一页的页眉和页脚都饰有红花剪纸抱角,一来可以保护书页,二来有呼应内芯花纹装饰之意,突出了其应用于喜庆场合的气氛。
“三朝书”书脊装帧的形式在用线上较为讲究。它右侧的书脊采用手工缝制装订,一般是大小相等的六个呈“回字纹”图案排列,其线脚细致、考究,一半在封面、一半在封底上。装订须穿双线,双线须平直整齐,体现“好事成双”的吉祥寓意。在装订的过程中线不能重复,一条线分两个方向来订。“回字形”的书脊装订设计巧妙,其走形是一去一回,恰好隐喻当地新娘“三朝回门”的习俗。
“三朝书”的装帧及纹饰都采用民众熟悉的吉祥图符,极具乡土人情味,它充分表达了赠予者的深情厚意,集中体现了当地民俗文化的本土特点。
二、“三朝书”的制作流程
“三朝书”长度略小于 16 开,宽略小于 32 开,这样的开本尺寸刚好迎合女性心理,同时也有利于文字的书面布局。“三朝书”封面设计的材料多用红色蓝色为主色调的土织布,采用“回字形”的书脊装订设计。三朝书的制作流程如下:
(1)内页制作。将一张宣纸裁剪成多张长宽23厘米的正方形内页,再对折长略小于16开,宽略小于32开的合页纸。内页一般为3的倍数,一般9-15页。内页上包括八角花图案和女书文字。“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八角花图案都是吉祥图案,充满求吉祈福的美好寓意,以恭贺新娘美满婚姻。
(2)封面也叫做“书衣”。封面一般采用黑色、深蓝色自织或机织土布制成。将封面材料裁剪至大约是一页合页纸的2倍大小。制作者将提前制作面浆,把大小相同的土布粘在一起,并且在中间夹入质地较硬的纸片。
(3)上下红布包角制作。将红色棉布裁剪出两小块,长度约为布料长度的1/6长,宽度约为布料宽度的1/5宽,缝到之前做好的蓝色粗布上下两边的中间位置,先用平针将小块红布四面缝好,再在内圈沿着事先用粉笔画好的笔迹缝上特殊足形针法。
(4)缝上装饰花带,在封面和封底两面的外1/3处缝制各装饰花带一条。花带与女书载体织带在图案和织法的各个方面都是一样的。
(5)封面内层制作,也称衬里。做里子的布料多为蓝绸缎布或蓝、黑、红色棉布,中间还夹有一层较硬的垫布,其缝制方法跟当地妇女做“统被面”的方式相似,将线藏于布内。
(6)书脊“回字纹”缝制。先用划粉在封面(平摊书衣)的中缝画出“回字纹”,一般是6个大小相等的“回字纹”图案。再沿着笔迹缝制“回字纹”,采用是手工缝制的特殊双线,将布与事先裁剪好了的宣纸按“回字纹”缝订在一起。下针的线脚考究,一半在封面、一半在封底上。线在订的过程中不能重复,一条线分两个方向订,第一次只选择缝一个方向一半的线形,先在封面缝“去线”后再在封底缝“回线”,然后再从另一个方向回针,于两边缝至中间完成。
三、“三朝书”的传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16年7月,本团队在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及周边村庄上江圩对女书及其载体三朝书进行了田野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
(1)“三朝书“原有的社会功能逐渐衰减。在旧时代,当地女性把自己对要好的姊妹“老同”的思念和祝福写在亲手缝制成的“三朝书”上。如今因为信息时代的发展、交流和通讯媒介的不断更新,当地女性表达情感所寄托的媒介有了新形式,“三朝书”传情达意的形式逐渐被现代通讯媒介取代。
(2)社会关注导向的偏差。许多研究学者只关注女书文字内容本身,对女载体等形式特征缺乏足够的重视,将女书的载体和内容拆分开来,很少有人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纳入研究视野。
(3)民众保护意识淡薄。一些保存有“三朝书”的人家意识不到“三朝书”的价值所在,学者及研究人员来到女书流传区进行走访研究,并且带走很多宝贵的原始的“三朝书”资料,以至于现在很难在当地找到原始的“三朝书”;此外,一些当地人民为了生计致使一些“三朝书”以转卖等方式流失。
(4)制作材料难寻。“三朝书”的封面设计简洁朴素而大方,材料一般是采用黑色、深蓝色自织或机织土布。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的解体改变着人们的衣着现状,因而土布难寻。在调研地,课题组在江永县几乎所有的布店以及缝纫店都难以寻到土布,好容易才在女书园所在的农民家里找到了一块土布,但其面积不是很大,无法满足做成一本“三朝书”封面的需要。
(5)制作成本较高。三朝书的制作工序包括内页,封面,上下红布包角,缝装饰花带,封面内层,缝制书脊“回字纹”,这个过程繁琐,每一道工序的制作都很考究,制作耗时长且对技术要求高,制作成本也较高,以致人们不愿学习制作。
(6)制作人员较少。当地懂得制作“三朝书”的人不多,擅长者多是女书传承人和女书传承世家;且擅长者年龄偏大,其中还有些人因为长期不做的缘故已经有些生疏,年轻的女书传承人制作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四、“三朝书”的传承及保护对策
女书文化是当地女性的智慧结晶和手工创作,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笔者依据上述“三朝书”所存在的现状,提出一些传承保护策略的建议,希望能为“三朝书”的传承及保护尽绵薄之力。
(1)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女书载体的保护力度,如在女书载体保护方面播出专项资金,用于对女书传承人进行技术培训以及方法学习,并对女书传承人在物质给予支持,避免女书传承人因生活压力而放弃对女书的传承和保护。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加强对“三朝书”传承人的关爱和帮助,避免目光短浅、竭泽而渔地对“三朝书”掠夺式的搜刮。鼓励传承人在传承三朝书内容的同时,也将三朝书的制作工艺原汁原味地传承下来。
(2)善用多媒体加大宣传力度
正确利用多媒体,对女书文化的价值进行宣传介绍,增加当地民众和往来游客对女书文化的保护与宣传意识;对于女书重要载体“三朝书”,可以利用媒体进行介绍,详细展示其制作流程制作方法,使人们了解其中细致的制作要求,领略其独特的装饰艺术。展馆陈列与多媒体展示将静态动态“三朝书”呈现于人们眼前。
(3)举办培训班
“记忆”可以使女书文化保存下来,写入历史档案;但是将其写入教育,写入民族记忆是另一种“延续”的方式,让文化遗产以人为载体得以活态延续。1让女书文化进课堂、进教材,可以有效地使女书文化得以延续;女书传承人亲近学者亲近学生。让女书传承人走上讲台可以很好地保证女书文化“原汁原味”地传播和传承。
(4) 开发“三朝书”衍生品
①将“三朝书”设计元素合理“嵌入”到应用产品中。关于女书文化产业可持续化发展的建议,陈红初教授(2013.05)指出“拓宽载体;元素重组;分解再造。”在实践中,可以将“三朝书“精致的装帧艺术和设计元素提取出一部分,将体现女书文化内涵的女性习俗,女红技艺,女性节日等书面视觉化,二者相结合,应用于产品之中。
课题组在何红一教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尝试,制作了一组女书剪纸作品,于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展出。其中一组为对轴卷轴,卷轴之外为颉长的菱形边框,菱形四角配以剪纸图案,该图案来自于八角花图案组成元素(蝴蝶),内阴刻女字,两组四字女字成语一对,装裱为一幅(中华女书、传世珍宝),展览在去年山东济南国际会展中心展出,受到民俗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除此以外,笔者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
②注重产品文化价值。“三朝书”衍生品的开发要承载其所蕴含的独特女性文化内涵及装饰理念,从中创造出新价值。
③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可以将其应用于装饰摆件、创意家居、生活用品,尽量做到大众化普及化,试着将“三朝书”“请出来”。
④注重不同群体的选择。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年龄段以及文化程度的差别在“三朝书”应用领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所以在考虑可行性的前提下可以在“三朝书”衍生品的设计过程中考虑进去该差异性。
“三朝书”是女书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装帧精美,简单大方却独具民族文化内涵,为“三朝书”增色不小。在女书文化日益得到重视的今天,尤其需要加大对“三朝书”的保护力度。如何让其更好地传承与推广,让其走向大众,还需做更多更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