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2 10:50: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学术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师学术论文

篇1

论文摘 要:国际间学术和技术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信息的全球化使得中国科技工作者用英文撰写学术论文成为必要。本文分析了中国科技工作者英文学术论文中的中介语现象,并探讨了其对专业英语教学的启示,以期提高中国科技工作者用英文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以及专业英语教学效果。

1. 引言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心理学和语言学的发展,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内容发生了重要变化,研究者们将其研究重点从“教学方法”转到了“学习过程”,逐渐认识到学习者是语言学习的中心。作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所使用的语言,中介语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遗憾的是,国内对中介语的研究大多都以学习者对普通英语的使用情况为研究对象,而忽视了中国科技工作者所使用的专业英语中的中介语现象。

2. 中介语简介

中介语理论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并于80年代初被介绍到我国,对我国的外语教学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人们也逐步认识到中介语在外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Selinker在其论文Language Transfer(1969)中首次使用了“interlanguage”一词,并于1972发表了题为Interlanguage的研究论文。Selinker认为,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独立的语言系统,在结构上处于母语和目的语的中间状态(1972)。

Selinker还提出了制约第二语言习得的中介语所表征的五个心理因素:(1)语言迁移,指学习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已掌握的母语知识来帮助习得新的语言。学习者在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时,会试图借助于母语中的语音、词汇、句法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种母语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积极的影响称之为正迁移,它有利于第二语言的习得;消极的影响称之为负迁移,它会阻碍学习者获取目的语知识。(2)训练迁移,指学习者由于教师的教学不当或采用错误的学习材料,或训练方法不得当而产生的中介语。(3)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指语言学习者掌握、理解单词、语法规则和其他语言项目的含义和用法时所采用的方法。(4)第二语言交际策略,指学习者在第二语言知识有限的情况下采用的一种表达意思的方法。(5)目的语规则的泛化,指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把一些语言规则当成普遍性的规则套用,将目的语的语言结构系统简单化,从而创造出了一些目的语中没有的结构变体。

根据Selinker的定义,中国科技工作者在撰写英文论文时所使用的语言也是一种中介语,带有汉语的痕迹。笔者结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博士用英文所撰学术论文,从以上五个方面探讨英文学术论文中的常见错误。

3. 中介语在英文学术论文中的体现

学术论文中的母语负迁移主要体现在词汇和句法层面上。在词汇层面,学习者会受到新项的干扰。例如,英语有冠词(a、an、the)而汉语没有,冠词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即是新项。汉语中名词即可表示一类事物,而在英语中,要通过正确使用冠词或变名词为复数形式来表达“类”这一概念。学习者经常因忽略汉英的这种差异而忽略对冠词的使用。词汇内涵的不对应也是产生中介语的原因之一。汉英词汇中有众多内涵不对应的现象,需在翻译时作区别处理,如:“对”不仅可以表示对象,翻译为“to”,还可以表示逻辑的动宾关系,需翻译为“of”;“同时”不仅可以表示同一时间,翻译为“at the same time”,还可表示“也”,需翻译为“also”;“首先”并不是“刚开始的时候”,因此不应翻译为“at first”;“最后”既可表示“终于”,翻译为“at last”,也可表示最终的时间,需翻译为“finally”等;“下”不仅可以表示位置低,翻译为“under”或“below”,也可以和“温度”、“频率”等搭配使用,表示一个抽象的地点,需翻译为“at”。词性的干扰也会产生中介语。汉语的词性划分标准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而不是词的形态变化或词的语法意义。英语有比较丰富发达的形态变化,有构词形态。译者往往忽略汉英的这一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对词性不加区分,例如:“with the flourish development of economy”。习惯用法的干扰也是中介语的来源之一。汉语中经常会出现像“情况”、“现象”、“问题”、“使”、“有”、“种”等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学习者往往按照汉语习惯,在写作时把这些词都翻译出来,使得译文冗长,也不符合英语习惯。如:“the phenomenon of the disagreement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and the theoretical result”。句法层面上的母语负迁移主要体现在语态负迁移、时态负迁移和句型结构负迁移三方面。在汉语中,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在形式上并无严格差异,句子可以无主语,在主语位置出现的名词也可能是动词的逻辑宾语,或者句子以“据……”开始。学习者受汉语影响,往往将这类句子误译为无主语句子或主动语态。在时态方面,汉语的时态不具备具体形式,而英语中不同的时态有不同的形式,作者在写作时要么忽略时态,要么错误使用时态。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技工作者似乎对过去时态有偏好。在句型结构方面,英语重形合,造句注重形式接应,要求结构完整,句子以形寓意,以法摄神,因而严密规范,采用的是焦点句法;汉语重意合,造句注重意念连贯,不求结构齐整,句子以意役形,以神统法,因而流泻铺排,采用的是散点句法(连淑能,2006:46)。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往往不从句子结构上作调整,而是按照汉语的习惯仅将各分句简单堆砌,甚至在同一句话中出现多个动词。

训练迁移体现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将语法规则、语言技巧等按照章节孤立讲解,使学习者进入了某些误区。如:教师过分强调句子结构应灵活多变,以至于学生为此而忽略了连贯性;或者教师过分强调被动语态的重要性,以至于学生对主动语态望而生怯;更为严重的是,教师不能识别学生作文中的错误,甚或使用了错误的语言,从而误导了学生。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不当体现为:很多学习者期望通过对词汇和语法规则“死记硬背”来提高语言熟练程度。这种错误的学习策略导致了诸多问题的出现:记住了语法规则但不会使用,认识单词但不知道其具体用法,如:“As a result, users could access to digital resources and services at anytime.”

在第二语言知识有限情况下,学习者不得不采取一些交际策略以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回避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策略。在写作过程中,若表达受挫,作者往往会折中地选用一种能表达自己大意的方式,从而回避了能够确切表达自己意思的方式。求助权威是另一种常用的交际策略。目前市面上所出现的汉英科技字典,无论是电子类的还是传统的,都极少介绍词的具体用法。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往往过分依赖工具书,导致论文中词的误用现象时有出现,如:“This method remains to be perfected.”

目的语规则的泛化在学术论文中也很常出现,如:学习者根据动名词的定义,简单推断出所有动词均可通过加后缀“-ing”变为名词,如:“with the developing of the Internet”;学习者根据比较级的相关语法规则,简单推断出“越来越”均可翻译为“more and more”,如:“People more and more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solar energy.”;学习者根据定语从句的定义,简单推断出所有定语从句用关系代词引导即可,而忽略了介词的使用,如:“The temperature that the machine operates normally is 28℃.”

4. 对专业英语教学的启示

根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课程设置,学生在硕士和博士阶段均对专业英语进行系统学习,而硕士学术论文和博士学术论文中的中介语现象并无本质区别,这可以用石化现象解释。Selinker对石化现象进行了阐释:“语言的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的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知识倾向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不起作用。”(转引自赵萱,2006:18)既然到达某一特定学习阶段后,学习者并不能通过自身的作用消除石化现象(defossilization),显然外界因素至关重要,而教师这一外界因素因和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紧密相关,其作用不言而喻。因受交际法的影响,有学者主张在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应强调任务和话题本身内容,注重交流,不过多纠正错误,让他们敢说、敢写,鼓励学生利用一切机会练习英语的应用能力,提高语言的流利程度。事实上,在学习者语言能力已经石化的阶段,教师便有必要对学生纠错。认知心理学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输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确起到决定性的作用(Ellis, 1994)。语言的输入是学习任何一种语言的基础(丁双红、张学辉,2005:115)。教师的纠错过程也是一种语言的输入。教师还应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提供目的语模式。中介语作为一种语言,在以自然进化的方式非常迅速地变化着。在这一过程中,可供学生模仿和对照的目的语模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目的语语言模式。这些模式不仅是学生模仿的对象,而且能够对学生正确的语言运用给予巩固和强化。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专业英语课原则上由专业教师承担”,各校“要逐步建立起一支相对稳定的专业英语课教师队伍,成立由学校领导和专业英语教师组成的专业英语教学指导小组,统筹、协调、检查专业英语教学方面的工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4)。事实上,目前我国的专业英语教学情况不容乐观。据韩萍、朱万忠等调查,由于ESP对教师有专业与语言的双重要求,许多高校的专业教师由于自身语言底子不足又缺乏语言教学经验,选择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翻译+阅读”,很少涉及语言综合技能的全面训练(2003:24-33);同样,由语言教师担任ESP课程教学,若其不懂相应的专业知识也难以胜任。各专家、学者都曾就此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刘润清建议给大学英语教师举办师资培训班(1999:7-12);蔡基刚也提出鼓励年轻的具有硕士学位的外语教师攻读其他专业的博士学位(2004:22-28)。笔者认为,有必要培养稳定的ESP师资队伍,培养对象最好是有理工科基础的英语爱好者,他们有理工科学生的思维习惯,易于接受专业知识;同时,他们爱好英语,容易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此外,他们应该有机会进行专业英语翻译或编辑工作,以便能将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有效结合起来。

5. 结语

中介语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一个必然现象。研究中介语可以有效了解学习者出错的类型及其成因,提炼出语言学习的一般性规律,最终达到缩短中介语与目的语的距离、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从中介语的角度研究学术论文中的常见错误能够帮助学习者有效消除母语和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提高用英文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引出对专业英语教学的反思。教师在专业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Selinker, L. Rediscovering Interlanguage[M]. London: Longman, 1972.

蔡基刚. 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 外语界,2004(2):22-28.

丁双红、张学辉. 理工科专业英语教学特点及改革意见[J]. 理工高教研究,2005(26):115.

韩萍、朱万忠、魏红. 转变教学理念,建立新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J]. 外语界,2003(2):24-33.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6.

篇2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教师既要把精力放在教材的分析研究上,更重要的是把精力放在被教育者的心理特征、个性的分析研究上,后者尤为重要。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识。首先要关爱学生,使学生没有“师道尊严”的感觉,因为学生是有思想、有个性、有情感的个体。只要教师和学生没有距离感,让学生感到教师和谒可亲,教师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一半。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有深浅广狭的差别,但在精神上是亲密体贴的朋友。”因此,教师在课堂内外不应摆出一副“尊严”的架子,凌驾于学生之上,而要以和谒可亲的表情、平和的语言、真诚的情感对待学生。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心情舒畅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堂的学习氛围就会活跃、和谐,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二、数学教学要有和谐性

教师应当克服传统数学教学中存在偏重知识获取,忽视能力培养和情感培养的做法;应当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人人学好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为国家发展的需要培养出不同类型、不同技能型的人才。因此,教师要克服偏爱优等生,冷落学困生,忽视中等生的错误倾向,要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学习,对其知识的传授、习题的配备必须坚持因材施教,注意提问有深浅,有对象,切勿挫伤学困生的自尊心、上进心;要多给学困生思考的时间和提问的机会,应允许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学习数学。教师还应当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强化数学思想和方法训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推理能力、想象能力、抽象能力、归纳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成人成才。

三、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建模能力

数学建模是一种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各类实际问题的方法,它将现实问题归纳为数学问题,即包括对“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初步数学化”的工作倡导由学生自己完成。数学教师要掌握数学建模的理论和方法,并在教学中逐渐增加数学建模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注重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合理性的过程,解决问题,使建模理论和方法自然地、逐渐地进入现有的教学中。在数学建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所学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内化为数学意识,使学生的多项数学能力得到运用和综合发展。因此教师要结合实际问题,注意发展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让学生在弄清实际问题、分析处理资料的过程中确定实际问题的主要特征,进行数学抽象概括,提出假设,应用数学工具建立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和求解,得出数学上的结果,并返回到实际问题中去解释、回答,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概括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思想和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探索结果的过程。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不好的教师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教学生发现真理。”即强调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探索性”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诱导,启发学生去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概括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概括可以使学生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并便于迁移。数学教材中每章、每节知识之间都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上下关联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清这些知识点的相互联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按照知识排列的逻辑顺序进行概括,形成一个系统。只有经过这一过程,学生才能有效地增强记忆效果,提高思维敏锐度和解题熟练程度,在解决问题时做到周密考察,正确判断,快速得出结论。教师要善于从典型例题中概括出思想方法。在解答典型例题时,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典型习题帮助学生总结、概括解题规律和解题方法,提炼解题思想。

五、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给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而且是使学生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充分认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一是要从现实中搜集数学问题,让学生学习;二是要多列举生活实例;三是要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四是要让学生思考、讨论、归纳实际问题解法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五是要精心组织,设计与日常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习题进行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直接解答,并进行归类训练。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六、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攻尖意识

数学教师要创造有利于学生创新、发展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创新、攻坚的意识。这个环境是民主的、外向的、开放的。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都参与疑难问题的讨论,大胆地探求解题思路,学生归纳、总结解题方法和规律,特别是对各种方法进行广泛搜集,进行优胜劣汰,会不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学生向自己挑战,向高难度问题挑战;鼓励学生发表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和观点;鼓励学生向书本挑战,提出与书本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培养学生克难攻坚的意识。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通过对学生在人文性、和谐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充分拓展和全面提高,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高质量的栋梁之材。

篇3

整体教学与传统的专题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相比有所不同,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向小学生展现一种全新的数学视野,摆脱小学数学教学纯理论教学的枯燥,使小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整体教学其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知识的整体性,二是学习的整体性.知识整体性注重将小学教育学知识、教育科研方法、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学论以及心理学知识做一个整合,将其融合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从而形成全方位的数学网络知识结构,将小学数学知识、学生与教学三者视为一个整体,合理把握三者之间的关系,循序渐进地将知识传输给小学生,从而使小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知识结构.而学习整体性,则是在教学中将班级小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以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探讨,而后结合学习材料及小组探讨经验,从而整合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资源,通过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实现知识及实践经验的有效整合,从而帮助小学生掌握数学理论,培养其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及实践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中整体教学的实践

1.选择典型的数学课题

在小学生数学整体教学中,选择教学的数学课题是尤为重要的,在课题选择上要选择典型的,浅显易懂的题目,且题目要符合老师课堂上所要讲解的数学知识,要从小学数学理论、核心概念等多方面出发,老师在课堂中可以设计一些典型的数学题,既要向小学生传达数学概念,又要培养小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比如说老师在小学数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的数学题,“假如有两个长方形玩具,其周长相等,将这两个玩具命名为A与B,若A的长宽之比为3∶2,B的长宽之比为5∶3,那么A,B的面积可以为多少(答案不唯一)”,之所以选择这一数学题,是因为其答案不具有唯一性,小学生不用过多担心说错答案,其次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小学生的思考,从而培养小学生多面思考的能力.

2.选择有趣的课程材料

小学生数学教学的课程材料可以分为成绩评定标准、数学学习内容与目标、研究性数学知识框架及相关资料,对于课程材料的要求以这三方面内容为依据点,从中选择较为有趣的课程材料,增强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老师在整体教学中要把握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实现数学各种知识的融会贯通,根据小学生的不同特点及性格特征有效地开展整体教学,实现整体教学的目的,为小学生提供全面化的数学知识导向,指引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新的知识点,这样引领式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小学生自身形成独立的学习观念,使他们能够将数学知识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为以后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评定小组学习成绩

在整体教学中设立各小组进行分组学习有利于小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与探讨,对各小组的学习成绩进行评定,能够促使小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数学知识,老师可以通过两方面对小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一是评价各小组讨论数学知识的整体表现,将其评定总分设置为50分,主要从数学理论知识的运用、学习内容的准确分析、课程材料的全面理解、与老师的配合表现及其他小组提出问题后的回答积极性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每项评定分都为10分.二是评价老师教学设计的成果,评定分也设置为50分,主要从创意课程材料的选择、教学过程中是否按照教学目标来实施、教学中对重点知识的把握与讲述、教学方法对小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数学知识的整体性把握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价,每项同上也为10分,对老师及小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分析他们在小学生数学课堂中的表现,可以清晰地了解老师进行整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清楚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状况,从而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整体教学,不断完善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实现整体教学的目的,培养小学生学习的整体意识.

4.注重交流与合作

老师在小学数学中要注重与其他老师及小学生的交流.与其他老师交流可以吸取数学教师长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丰富自身教学技巧,与小学生交流可以充分了解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看法以及其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把握整体教学的关键.

篇4

所谓科学的观察方法,即是指遵循客观规律的观察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素描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所描写的事物进行正确的、综合的观察,并促使学生以此为基础尝试用分析对比的方式方法对具体要描写的事物进行深人的探索与研究。以下,仅以科学观察所描写事物的局部与整体为例。有经验的画家在创作之前就对所要描写的事物形成了整体而综合的认识与感受,并以此为前提进行下一步的艺术想象、构思与具体创作。反观,我们的美术特长学生,却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尚未对所描写事物形成整体认识时就已经下手进行描写对象的艺术创作。其后果只能是看一点,画一点,既丧失了作为创作者应有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又在失去整体认识的同时,无法真正确保素描作品的艺术风格与独特魅力。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在素描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灌输一种理念整体是艺术的完整表现形式,创作者在创作之前必须养成整体观察和思考的良好习惯,从一开始就要明确所描写事物所特有的明暗关系、大致结构等大致方向,这样才能确保自身在真正的创作过程中不至于完全陷人被动消极的尴尬境地。需要指出的一点是,重视整体观察的同时并不意味着创作者就可以轻易忽视所描写事物的具体细节。须知,假如缺乏细节,整幅素描作品就会显得极为单调、缺乏应有的生命与活力。细节的观察与刻画同等重要,既要从事物的整体出发,又服务于事物的整体创作,应当对这两者形成辩证统一的认识。

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创新意识,促进他们素描学习的个性化发展

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及影响,部分美术教师往往倾向于依据美术专业考试的内容与标准展开教学,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并将所谓的“素描考试技巧与秘籍”一一灌输给学生。如此,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新意识及个性的发展,致使同一主题下,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画风与创作风格都趋向于一致。这不能不说是美术教育的弊端。众所周知,素描是一项艺术创作,需要创作者拥有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深刻感悟,并以美术专业法则的形式充分表现出来这就决定了素描创作过程中作者必须具备积极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确保将自身对于所接触事物的影响与感官感受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这就要求高中美术教师在素描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自我变形、个性化表达予以高度肯定与重视,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素描技巧与规律之后,鼓励他们尝试依据自身的主观喜好与情感态度进行创作。这样既能充分尊重学生在素描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同时,还可以促使最大限度上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艺术创造力,从而为其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优秀素描作品提供充足的保障。

篇5

通过近七年来的变式教学尝试,现已有所收获,对它的优越性,我个人浅谈几点体会,以供各位同行参考,指正。

一、变式教学法对新概念教学的促进作用

概念,在数学课中的比例较大,初中数学教学又往往是从新概念入手。能否正确理解概念,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概念教学有其特殊性,它不仅要求学生要识记其内容,明确与它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还要能灵活运用它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概念往往比较的抽象,从初中生心理发展程度来看:他们对这些枯燥的东西,学习起来往往是索然无味,对抽象的概念的理解很困难。而采取变式教学却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使学生度过难关。通过变式或前后知识对比,或联系实际情况或创设思维障碍情境,来散发学生学习兴趣,变枯燥的东西为乐趣。例如,在学习“正数”与“负数”前,教师先提出:某地气候,白天最高气温为10℃,夜晚最高气温为零下10℃,问昼夜最高温度一样吗?学完这节课后你就能回答这个问题了!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便能产生“乐学”的氛围,这样对新概念撑握则通过变式使之内化并上升为能力。又例如,学习了“梯形”和“等腰梯形”的定义后,提出:

1、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吗?

2、一组对边平行加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等腰梯形吗?通过反例变式进行反面刺激,使学生更明确的理解和掌握“梯形”、“等腰梯形”、“平行四边形”等概念。

二、变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众所周知,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而运用变式手法恰好是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的有效途经。

1、利用兴趣培养学生思维主动性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运用兴趣变式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主动钻研,积极思考,可以克服惰性,培养思维主动积极性。

2、利用反例变式,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批判性。教学时,通过反例变式的训练有意识的设置一些陷阱,去刺激学生让其产生“吃一堑,长一智”。

3、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中教师利用解题过程的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新观点,从多用度去思考问题,用自由联想的方式,使学生广泛建立联系,多用度地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打破那种“自古华山一条路”的思维定势,使他们开动脑筋,串联有关知识,养成灵活的思维习惯。

4、运用逆向变式培养逆向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双向思维习惯,这种训练要保持经常性和多样性,逐步优化他们的思维品质。

5、采用对一题多变和开放性题目的探讨,培养思维的创造性。教学中,在加强双基训练的前提下,运用一题多变和将结论变为开放性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变重复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创造性思维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归宿与新的起点,是思维的高层次化。实践证明,教学中经常改变例题结论,引导学生自编一些开放性题目,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其研究探索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大有益处。

三、利用变式教学有利于学困生的转换

在初中阶段,随着年龄的增大和年级的增高,会感到数学越来越难学,学困生的面就逐渐增大,并呈增长的趋势。摆在教学面前的重要问题除防止新的学困生形成外,还要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传统的教学方式解决这一问题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实践,对学习和掌握不同的知识采用不同的变式手段,使用不同的授课类型,可以适应各种层次的学生人,使学生听课有针对性,从而避免教师一讲到底。利用章头图和实例进行兴趣变式,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知识的自觉性、主动性,甚至让他们主动参与变式,将几种变式有机结合,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充分暴露他们的思维障碍,以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当然老师也要关心和爱护他们,对症下药,优化疏导,才能使他们的思维得到锻炼和最佳发展,使学困生发生转化。

四、运用变式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毕业复习效率

初三毕业复习时间仓促,为了取得理想效果,这时师生往往会陷入传统的“题海战术”之中难以自拔。这种“沙里淘金”的办法不但使师生倍加疲劳,且效果不尽人意。变式教学在这里却有着它的独到功效,因为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应变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与学的手段。事实上,复习?不同于新课,新课一节仅需要掌握一两个知识点,而复习课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容量、高效率完成一章节的复习任务,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形成基本技能,同时要掌握基本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还要培养数学意识。

从历年的中考试题来看,绝大多数的题目源于教材,活于教材,部分综合性强的题目略高于教材。因此,复习中老师应立足于课本,精选课本中的典型例题、习题,充分运用各种变式进行挖掘、延伸、改造,用问题编成变式题进行教学,注重剖析破题思路,优化课堂结构,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充分暴露思维障碍,展示知识的形成、演变过程,提高思维品质和应变能力,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篇6

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也不断总结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式,但现代社会不断进步,新课标大环境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原有的小学识字教学方式难以满足现代语文识字教学的多元需求,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此种情况下,积极探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式,对于学生识字能力的提升以及教学效率的改善,均具有重要意义。

1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概述

1.1 意义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为学生以后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奠定基础,更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必要方式,为学生继续学习语文课程提供可靠的保障。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科学高效的识字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治理发育,识字的过程是学生大脑对音形义进行综合加工的过程,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记忆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与此同时,学生识字的过程能够领略汉字的结构美和音韵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目标

小学识字教学的目的是衡量与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有助于指导小学识字教学的顺利开展,小学识字教学的目标贯穿于整个识字教学活动中。就小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人教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1600-1800个汉字的识字量,为小学阶段学生识字总量的60%左右。小学低年级学生应当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并且在任何语境条件下小学低年级学生都能够准确读出字音,理解字义,并且不依赖语境。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目标中所提到的独立识字能力就是指学生能够根据拼音读出字音,并依据上下文内容理解字义,自行通过工具书证实自己的理解,便于以后语境条件在再次见到汉字时能够准确把握其音形义。

2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

2.1 塑造优良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小学识字教学过程中,为充分调动小学生参与识字学习的积极性,应当积极塑造优良的课堂教学氛围,抓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识字教学应当以新奇的识字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其中,将原本枯燥的识字学习趣味化,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具有一定特殊性,为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全面提高小学识字教学质量,应当积极塑造优良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操。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甲骨文直至楷书的转变,经历了数千年,因此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塑造优良的识字氛围,帮助学生感知中国汉字的独特魅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小学语文识字学习中,为识字教学质量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识字教学的趣味性

想要切实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质量,增强小学生的语文识字能力,应当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动静结合,优化语文识字教学方式,将识字教学赋予游戏之中,增强识字教学的丰富性和趣味性,进而调动小学生参与识字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可靠的基础。

2.2.1 运用插图进行识字教学

在学习汉字的初级阶段,文本配有大量的插图。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帮助学生学习汉字。插图色彩鲜艳、生动有趣,加上教师的引导,自然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它的作用不仅如此。还可以利用它来搭建学生记忆汉字的桥梁,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把汉字放到有生命的环境中,使抽象的汉字形象化,促进学生记忆。接着让学生看清字形,拼对字音,再“回”到图上,这一过程能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汉字。

2.2.2 根据汉字构造进行识字教学

课本中的“山、石、田、土、羊”这一类字是由古代的象形字演变而成,这些字与实物都有许多相似处,所以让学生观察实物或实物图片后再识记,轻而易举。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抽象思维能力要强得多。所以,识字教学与具体的事物和形象相结合,利于学生识记。如用手遮目“看”(见课本图),用竹毛制成“笔”;如教学“山”时(见课本图),“山”字突出形状起伏。

2.2.3运用游戏猜谜进行识字教学

根据字形特点,编成谜语,在新字教学中,以猜谜的方法教学生字。方法是先出现几个新字编上号码,老师念谜语,学生以手势表示猜得的结果,比比谁猜得字又准又快。如,双木不成林――“相”,人在云上走――“会”,三个猪儿一个槽,一个猪儿吃,两个猪儿瞄――“心”。还比如:一字十一笔,无横又无直,学生问孔子,孔子说无味――淡。

2.2.4编歌编诀进行识字教学

儿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平日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教学“碧”字,编成“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如教“法、丢”时,可以先复习“去”字,再以旧字带新字,编成一句儿歌:“‘去’字头上戴斜帽,丢、丢、丢;‘去’字旁边冒水泡,法、法、法”。如教学形近字时,编成“有水能泡茶,有饭能吃饱,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如此一编,学生易学易记,妙趣横生。

2.3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

中国汉字具有生命力,每一个汉字都有着奇妙的结构,并且包含着一个源远流长的故事。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其形体变化特殊,但又有一定内在规律。因此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并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潜力,鼓励学生自己采取一定方式记住字形,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汉字本义以及引申义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学会识字的方法,并掌握内在规律,切实强化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进而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小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关系着小学生价值观的建立。为全面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质量,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将教学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做好课堂导入,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个性特征,优化教学模式,准确把握影响小学识字教学质量的潜在因素,采取科学化的教学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7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也属于基础知识,因此,要求学生掌握中学阶段的内容显得极为重要。在我国现有的国情下,既要实施素质教育,同时又不能回避学生的升学问题,这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尖锐的矛盾。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两级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显得极为必要。然而,因材施教一直是一个喊得很时髦的口号,鉴于各种主观及客观的原因,不少教师的因材施教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落到实处。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2.分层教学的实施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接受能力不同的特点,笔者近年来在教学中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教改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对学生进行分组

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我在接手一个新班的时候,便用一套难易适中的题目对所教班级进行测验,然后按照学生的测验成绩将各班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其中A组为最基础的小组,B组为中等成绩组,C组为成绩优秀组。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我在分组时便是这样对学生讲的,A组为基础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竞赛组,同时我还用了另一种说法,就是A组为铜牌组,B组为银牌组,C组为金牌组。这样学生即使分在了A组也不会有什么自卑感。同时我对学生说,我们的分组只是暂时的,每一次测验我们都会对学生进行重新分组,并且在学习中途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参加高一级小组的学习。

2.2分层备课

对学生进行分组后,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备课时体现出来。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留于形式。哪些内容对各个组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对不同小组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

2.3分层授课

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点象复式教学。限于客观条件,不可能在同一堂课里将不同组的学生在不同的课室上课,因此,课堂教学时如何进行便是一个问题。以高二代数《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的解法》为例,我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处理教材的:在给全班学生复习了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之后,我便给学生讲解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的解题策略,便是将不等式进行转化,然后用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这时,我对不同小组的同学提出了如下不同的要求。

我对全班同学说,在今天的例子中,例1和例2是教材中的例题,对A组的同学必须作出要求,用另外的话说,也就是A组的同学对例1和例2必须切实掌握:

例1解不等式(见数学教材P23例3)。

例2解不等式(见教材P23例4)。

通过对例1和例2的解答,我给A组的学生指出,对于指数不等式,我们首先要看能否将它们化为底数相同的不等式,然后由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得出指数间的关系。对于对数不等式,特别地给学生强调,对数的真数为正数这一条件,然后再根据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将其转化。

对于B组的同学,我除要求它们掌握A组的例题外,还要求它们掌握例3这种较为复杂一点的指数不等式问题。

例3解不等式。

我首先引导B组的同学分析例3中数字间的关系,9=32,4=22,6=2×3,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在讲例3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先将其变形为,然后可以假定A=用换元法将解出,最后由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得出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对C组的同学我除了要求他们掌握B组的问题外,对C组学生的综合能力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我讲了例4,要求C组的同学切实掌握例4的解题思路及能力要求。

例4解不等式。

在解这个不等式的过程中,用到了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还用到了数学方法中的换元法,更为重要的是,例4中含有参数a,在解题的过程中必须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例4是培养优秀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好例题。

由于我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了对各组同学的具体要求,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便根据自己的基础掌握不同的内容,学生便不会出现因听不懂例题的内容而在课课上睡觉现象。

2.4分层作业

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在对学生实施分层上课后对作业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还是以《解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为例,我是这样对学生布置作业的:

A组作业:解下列不等式:

(1)

(2).

(3)

(4).

B组作业:

1.解下列不等式:

(1)

(2).

(3).

(4)

2.求不等式在(0,1)上的解集.

3.求函数的定义域.

C组作业:

1.同B组1(1);

2.同B组2题;

3.同B组3题;

4.解不等式

5.解不等式

2.5分层辅导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辅导是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上我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后,在课外的辅导方面我采用了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的办法进行学习辅导,即通过对口扶贫的方式进行辅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的办法是,我课外直接对C组的同学进行辅导,B组的同学由C组的同学进行辅导,A组的同学由B组的同学进行辅导,这样,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我对学生说,自己会做题还不表示你真正弄懂了一道题,只有你能讲解后别人能听懂则说明你自己真正懂了。另外,我给学生说,你们都是老师的助手,你们之间的相互辅导实际上也是在减轻教师的负担,因为两个班有一百多名学生,全靠老师一个人是照顾不过来的,更何况我在学校行政事务方面的工作无很多。作为办公室主任,我在学校还担任了学校行政办公室的全部工作,此外我还担任了学校的会计工作。事情之多是可想而知的,给学生讲明了这样道理,学生都极为配合我和支持我的工作。

2.6分层测验

为了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测验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方式。我自从采用分层教学后,对学生的测验采用A、B、C三套不同的试卷,以使不同的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都能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在测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选择不同的试卷,即A组的同学可以选择B组的试卷,同样,B组的同学也可以选择C组的试卷。每次测验后各个组进步较大的同学可以上升一个小组,而退步的同学则的降到下一个小组。

3.收获与体会

我们学校是一个有近1500名学生,100多名教师,31个教学班的大校,我是学校办公室副主任,担任学校办公室的全部工作,同时担任高中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此外还担任学校会计的工作。工作之多可想而知,自从我采用分层教学之后,我教得极为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教学效果在全年级的六个教学班中名列前茅。我是在高一上学期中期考试后由于原数学教师的工作原因而接手的,我接手的是高一(3)、(4)班两个班的数学课。当时年级学生在学校中期考试中的情况如下表所示(考试由学校交叉命题,交叉阅卷,任课教师在学生分数出来前均不接触本级学生的试卷):

班级一二三四五六

平均分52.248.545.748.350.253.9

及格率55%50%47%49.5%52%58%

优秀率19%15%10%12%17%20%

综合名次246531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我接手前学生的成绩分别为年级的第四名及第六名。

之后又通过半年多的教学,在高一学年结束时由市教委教研室统一命题,全市统一考试及阅卷,学生的考试成绩为:

班级一二三四五六

平均分54.150.055.258.447.449.7

及格率52%48%54%60%40%42%

优秀率30%29%33%40%20%23%

综合名次342165

通过以上的统计不难看出,尽管我采用分层教学的时间还不到一年,但是学生的进步是显著的,此外,在全国希望杯数学邀请赛中,我所教班级有一个学生获全年级唯一一个全国三等奖。我在学校担任的工作相当于三个人的工作量(并没有多拿一分钱的工资和奖金),有老师和我开玩笑说我是能者多劳,其实真正使我受益的是我对学生采用了分层教学,并且很多工作都由学生帮我完成了。

总结分层教学中的一些得失,我有如下一些体会:

(1)因为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并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要求,真正使因材实教落到了实处。

(2)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学有所获,兼顾了低差生,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懂,听得明,作业做得会,这便是学习上的一种良性循环。

(3)在分组的过程中以A、B、C组出现,而不出现差生等词语,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此外,在课堂上,某些A组的同学能听懂一些B组的内容,B组的一些同学能听懂一些C组的内容,这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4)在辅导的过程中,让C组的同学辅导B组同学,B组同学辅导A组同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又减轻了教师的负责,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其它教学方面的工作。

(5)使用分层教学,在测验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试卷,学生不会因为自己的测验成绩过低而抬不起头,不少同学都愿意选择上一个小组的试题以显示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这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篇8

1.不确定性特点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具有不确定性特点,主要体现在:(1)互动方法能够随着教学进展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以贴合教学内容,达到理想的辅助作用;(2)师生互动的内容主要是能反映学生实情的问题,只有通过互动解决了学生的实际问题,才有可能提升教学效率;(3)应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时,教师带领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互动方案,以便能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2.亲和性特点

与传统的灌输式、讲授式等初中教学方法相比,师生互动教学有明显的亲和性特点.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很大程度地拉近了师生间距离,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耐心与亲和,从而加深对教师的信任,更喜欢学习数学.3.开放性特点传统教学,对于学生的心理、情绪都没有充分地顾及到,这就导致有的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存在抵触情绪.而师生互动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互动与教师对学生的鼓励,使学生从封闭的情绪中解放出来,激发学生高涨的情绪,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展开讨论与合作.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方法

1.以小组活动形式进行互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规范师生互动局面,促进互动效果,教师最好采用创建学习小组的方式.教师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然后布置数学学习任务.学生在接到任务研究、讨论的同时,教师可以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加入到学习小组中,与学生就某个数学知识点共同进行讨论、交流与探索.教师通过这种与学生零距离接触的方式,点燃学生的热情,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向教师阐述自己的观点,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数学知识.

2.通过设问,促进师生互动

有了问题,才会引发学生思考.在初中数学师生互动教学中,有效的设问必不可少.教师应该根据教数内容与难点,提出一些关键、合适、具有吸引力、趣味性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充分发散思维,带着问题去阅读数学教材,然后通过互相探讨、与教师互动等多种方式,就问题展开分析,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问题的解决方法.

3.巧设陷阱,引导学生在探究中互动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多是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找出错误进行批评教育,使学生能够改正错误,但这种纠错式的教学方法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其逐渐抵触数学.在新课改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故意暴露一些破绽或错误,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错误,进而主动与教师交流、互动,最终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使学生真正地学好数学.

4.互动中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应用

在师生互动教学中评价体系的应用很有必要,教师需根据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年龄、心理特点,建立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首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互动的积极性、学习起点的高低,对学生进行灵活的评价.注意评价时,多表扬学生,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提出学生的缺点时也应该尽量婉转、委婉一些,以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其次,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可将学生组成小组,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与教师互动,让学生互相之间进行评价,提出对方的不足之处,教师再合理引导,进一步提高互动教学的效果.再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价,并乐于接受学生提出的意见.通过这种互动形式的评价,让师生双方都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进而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打好基础.

三、结语

篇9

1.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规格来看,应用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是21世纪合格公民的必备素养。****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明确地指明了创新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非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而要通过学校教育的长期培养才能形成。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担负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任。数学学习中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对例习题解法(或证法)的改进,对家庭作业的独立完成以及数学学习中的观察、归纳、类比、猜想、判断等,无不体现着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数学教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反复经历“从实际问题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分析、处理、加工、筛选有关信息一-转化为数学问题一-解决这个数学问题一一回答原来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觉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按照创造教育新的理论体系,课堂应当成为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平台,教材的知识作为载体,把过去的“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的“再创造”过程,这样通过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来让学生掌握好驾驭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必然把文化科学知识学得好,用得活,“引爆”学生的潜能,激发创新和实践的欲望,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要注意给学生留出独立探索、研究的机会,让学生拥有充分的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求老师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去做,真正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自主实践;老师应重新组织教材内容,尽可能从学生探究的角度,挖掘出教材中本身较平淡的问题,供学生讨论。

2.科学人文精神是现代科学文化人必备的时代精神,它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进行科学与人文教育整合、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产物。利用数学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如下几个方面的科学人文精神:

(1)严谨、朴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

数学学习能够去其浮躁,净化人的心灵。数学中的概念、命题、定理的证明和表述是相当准确、简明的,无须修饰。数学的结论不需要用华丽的词藻修饰,更不允许有任何夸张。数学的思维方式能使人们养成缜密、有条理的良好习惯,长期的磨练有助于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理智、自律,强有力的自我约束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美国数学教育家克莱因说:“在最广泛意义上说,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得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美的程度,亦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撇学知识体系本身就是一种理性的张扬。数学中的“权威”是“规则”,结论是正确逻辑推理的结果,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必须自觉遵守数学规则。数学解题中要求步步有据,有利于讲道德、重依据的品格的形成。这种由数学教学熏陶所产生的对规则的敬畏感移植到人和事物,从而产生对秩序的尊重,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和法规的习惯等。

(3)诚实、求是,刚正不阿的品格

数学语言的精确性使得数学中的结论不会模棱两可,数学中不存在似是而非的问题,在本质上要求数学研究者站在公正的立场上,不允许有弄虚作假。它用最少量、最明确的语言传达最大量、最准确的信息;用最抽象、最概括的语言传达普遍存在的矛盾和规律。前苏联数学家辛钦指出:首先,数学教学可以培养人正直与诚实的品质;其次可以培养人的顽强与勇气。数学作为一种精神,一方面通过演绎证明等来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另一方面通过数学的每一步向前发展的艰辛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不懈努力的意志、品质和正直、诚实的人格魅力。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伽森狄说:“谁能从小受数学的熏陶到那样一种程度,即已经习惯于数学的那种不容置辩的证明,谁就能养成认识真理的能力,从而不会轻易放过虚伪和假象。”数学课中强调的“理论联系实际”,是数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一种新的人文精神。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理性、批判、自由、公平、竞争等精神特质都有独特的人文内涵,对于形成人的求真意识、创新观念、独立人格、进取心态是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二、如何具体实施素质教育

本文中,以两个例子来说明,如何操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例一]关于“圆周角的概念”的教学

这个概念的教学方案可设计为:先以具体实例复习圆心角的定义,然后教师点明要求学生根据圆心角的定义给圆周角下定义,同时画出圆周角的图形。这种设计就比直接给出定义,或者在具体的实例基础上归纳出定义更有助培养学生的能力,这种方案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索、归纳,其智力参与程度更高,对于学生的类比思维、感知能力、创造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更为有效。

点评:启发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出新知的生长点,利用旧知获取新知,可为学生主动建构新知创设情景,铺路架桥。

[例二]关于讲授多边形内角和的教学

这个教学的方案可以有几种。教法1:尽快地告诉学生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公式,然后做一些熟悉它的计算。教法2:告诉学生,本次课所求多边形内角和同边数有什么关系。先看四边形,同学们量得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用拼剪的办法,看出都是2个平角)不用拼剪的办法,你能求出四边形的内角和吗?(有的学生作对角线)把四边形分成2个三角形。(这里出现了“把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来研究的思想)

点评:这是一种注重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方法。教师授课应将知识的得出过程讲给学生,真正的好老师应该在课上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现自己得到知识的逻辑过程。

参考文献:

[1]朱巨元.建立好数学策略教与学的“工作平台”.中学数学月刊,2001,12

[2]周微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策略简析.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11

篇10

2007年宁夏大学农学院以加强基础理论为重点,以科研及实践为创新平台,积极鼓励教师与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活动,2009年将“创新能力实践”纳入学生学业要求与专业教学计划中,并作为毕业审核的内容之一,学生通过参与学科竞赛、学术活动、创新性实验实践项目以及教师的课题研究等方式,获得创新能力学分,从2009年至今,园艺专业获批的各级创新项目约30项,蔬菜获批的13项,其中1项为国家级创新项目,1项为区级创新项目,1项为区级创业项目,园艺学生通过参与蔬菜相关项目课题的研究,能获得蔬菜学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蔬菜栽培技能,并对蔬菜产业产生一定认知,为蔬菜学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另外园艺专业建有宁夏设施农业院士工作站、宁夏设施园艺技术创新中心、宁夏大学农科温室实训基地等教学科研平台,能够为园艺专业蔬菜栽培学实践性教学提供保障,促进学生创新性实践能力的提高。

2结合区域特色,优化教学内容

宁夏具有“冬菜北上、夏菜南下”“四季鲜果”的独特气候资源优势,十分有利于蔬菜的优质高效生产。但长期以来水资源短缺、土壤盐碱化等不利生态条件严重制约了蔬菜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另外,缺少配套高效栽培技术、蔬菜产量较低而不稳定,过量施用化肥,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品质不高、连作障碍逐年加重、生产能耗高,日光温室环境调控技术与装备落后;环境优良,但有机蔬菜产品生产量少。因此,蔬菜栽培学课程改革通过蔬菜栽培的基础理论与最新的栽培技术结合,以实现蔬菜优质高效、安全低耗、可持续生产的目标。宁夏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特点,适宜无公害蔬菜种植,形成了区域特色的西瓜、甜瓜、洋葱、马铃薯、芹菜、辣椒、胡萝卜等的无公害种植,一年四季主栽蔬菜作物包括番茄、茄子、西葫芦、黄瓜、辣椒,且90%以上采用育苗移栽,但设施蔬菜种植面临冬季气温低、风沙大、水质碱度高和硬度大等问题。因此,在授课内容上的改革为总论部分以无公害蔬菜栽培、蔬菜栽培基础知识为主,将蔬菜生长与环境条件调控、设施类型与性能、蔬菜育苗、茬口安排作为重要讲解内容,分论部分针对区域主栽和特色作物具体栽培管理技术进行教学,省略本地区种植较少的莲藕、芦笋等蔬菜的栽培技术教学,同时为适应高端蔬菜市场需求,添加希特和药用蔬菜内容。整个教学过程将无公害生产的基本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优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理念的引入,通过上述教学内容的调整优化,使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具有更好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目前宁夏园艺专业已建立了宁夏贺兰园艺产业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小任果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贺兰新平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宁夏大学农科实训、宁夏籽润有限公司等12个产学研发展基地。在加强蔬菜栽培学理论基础教育的同时,利用宁夏大学农科实训基地和贺兰县国家园艺产业园区为主要实践基地,将课堂上被动填鸭式教育转变为田间主动操作式教育,改革的教学方法涉及现代多媒体课堂讲授法、田间实际操作法、田间观测调查法、案例分析法,且田间实践教学贯穿整个授课过程。现代多媒体课堂讲授法。基础理论知识介绍仍坚持采取课堂传授的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演示实验、录相、实物投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的直观性和操作性,使学生快速掌握现代的农业科技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际操作法。利用宁夏大学农科实训基地,针对分论中需要讲解的蔬菜作物,划分出种植区域用于蔬菜作物种植,将学生分成不同工作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种或两种作物,从蔬菜种子催芽处理、育苗、田间整地、施肥、覆膜、定植、授粉、灌水、落蔓等整个生育期的各个环节进行操作,同时在各作物种植管理重要时期,授课老师对不同作物生长进行田间讲授,讲解各作物重要时期的水、肥、温、光管理。另外针对蔬菜种植中的重要技术,例如育苗技术、现代化灌溉技术、环境调控技术,充分利用贺兰县国家现代科技园区进行单独实地教学。田间调查法。在宁夏大学实训基地中设立不同作物种植区域,对不同作物生长特性,如观察记录种子形态、植株形态、花果的结构、不同生育期生长状况,并结合查找资料,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撰写各主要蔬菜作物的生长特性报告。利用贺兰县国家现代科技示范园区,对引选的希特和功能保健菜,包括拇指胡萝卜、鲜食胡萝卜、鲜食苤蓝、明日菜、穿心莲、连翘、刺五加、马齿苋等进行观察记录。案例分析讨论法。在学生主体知识掌握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践设计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分析,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设定要注意与教学目的结合、与实践结合。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