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范文
时间:2023-04-04 06:25: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钓鱼的启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今天我不要去暑期培训班,一大早就去了外婆家。我在外婆家玩了一会,我就到河边走走,忽然看见一个正在钓鱼的老伯。我饶有兴趣,便走近看看,只见老伯拿着一根黑色的长长的鱼杆,边上有一个小盆子。我以为是鱼,没想到是一条条恶心的黄色小毛毛虫。我轻轻的问老伯:‘‘ 老伯,这是什么毛毛虫?是干嘛用的?”老伯说:“这是黄粉虫,是当鱼饵用的。”我又问:“钓一条鱼大概要多久呀?”老伯说:“有时才,有时短,只要有耐力和毅力,就能钓到鱼。”我听懂了老伯的话。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鱼还没有上钩,我有点坐不住了。忽然鱼钩线抖动了几下,我轻轻地问:“老伯,是不是上钩了?”老伯说:“没有,要鱼标沉下去了才是鱼上钩了,现在可能是鱼儿在试探鱼饵。”
我和老伯都目不转睛地看着鱼标。过了一会儿,鱼标终于沉了,老伯抓住机会使劲将鱼杆一抬,收紧鱼线,一条鱼在空中乱蹦,老伯迅速将鱼放进水桶里。到了中午,老伯已经钓到许多鱼了。老伯提着鱼笑着回家了,我也跟着笑着回到外婆家,我想老伯的家人一定会很高兴。
钓鱼能修身养性,使人心情舒畅,情绪稳定,精神饱满。下次我也要跟着老伯学钓鱼,让自己更有耐心,更专心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篇2
今天读了《钓鱼的启示》一文,感慨颇多。
文章讲的是“我”11岁时,在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晚上,随着父亲到新汉普斯湖中的小岛上去钓鱼。正当“我”欣喜于意外钓到一条很大的鲈鱼时,父亲却平静的,也毫无商量余地的要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去……因为父亲看看时间,是晚上10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虽然,四周静悄悄的见不到任何人的影子,无人知道“我们”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
如今,34年过去了,“我”已是纽约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了,虽然再没有钓到过像34年前那个夜晚钓到的那样的大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的“鱼”。当一次次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父亲曾告戒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就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法官的儿子就是法官,贼的儿子就是贼。”这句话虽然有点偏激,但却揭示出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终生的影响。俗话说“知子莫若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自己的孩子。不难看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之所以能抵挡住许多充满诱惑力的“鱼”,与这次钓鱼的启示,与父亲告戒“我”的话是分不开的。所以,为人父母者,切记言传身教呀!如今,部分父母往往只注重孩子的文化素质,忽视了孩子品德的形成。殊不知,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受益终生呀。
篇3
那是星期六的早上,空气无比新鲜。我和爸爸怀着舒畅的心情,来到清澈的小河边钓鱼。我们快速穿好鱼饵,同时把鱼钩往河的远处一抛,便席地而坐,等待着鱼的上钩。
等了将近三十分钟,鱼的影子还是没有浮出水面,我有些不耐烦了,可看看爸爸,依然一动也不动,全神惯注的盯着水面。“该死的鱼”,我忿忿的低声说道。我一连换了好几个地方,鱼都没有上钩,我生气的把桶往地上一摔,“没戏了”,我满脸失落的说。我抬头眺望远方,叹了口气。就在这时,爸爸的一条大鲤鱼上钩了,随着“哗”的一声,我终与如梦初醒,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于是,我又捡起了小桶,重新回到了河边,把鱼杆往水里猛的一扔,又一如继往耐心的等待着。
转眼间,二十分钟过去了,可对我来说,又似乎熬过了半个严冬。鱼还是没有上钩。而此时,强烈的阳光正火辣辣的烤着我,汗珠也簌簌的往下淌,我的手脚也开始麻木起来,可我还是咬了咬牙,没有动。
篇4
驱车二十分钟左右,我和妈妈来到逸仙湖的钓鱼池旁。“真美呀!”我兴奋地说。钓鱼池的周围有许多高大挺拔的树木和几棵柳树。这些树木把一部分强烈的阳光遮挡住了,在地下留下了黑黑而明显的阴影。有许多小蜻蜓在钓鱼池的上空自由自在地飞翔,这美丽的景色真让我想到了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泉眼无声惜细流,照水爱晴柔……”这时,我和妈妈各自拿出了鱼竿和鱼饵。只见妈妈熟练地把鱼饵套上鱼钩,然后甩起鱼竿,把钓线抛向远处。鱼饵划破水面,沉入水中,池面顿时乏起了一圈圈的涟漪。我也照着妈妈的样子去做,把套上鱼饵的鱼钩抛向水面。
一分钟、二分钟、三分钟、五分钟过去了,我的钓线却一点动静都没有,而妈妈已经钓了一条鱼了。我的心情顿时急切起来。但我依然在等。
五分钟、十分钟、十五分钟过去了,我的钓线仍然没有一点动静,而妈妈的水桶里已经装有四条鱼了。这时,我不耐烦地说:“我不钓了!”
篇5
今天我们学了《钓鱼的启示》,他讲的是主人公钓了一条又大又漂亮的鱼,可是离鲈鱼开放日还有两个小时,父亲让他们把鲈鱼放回湖里,最后主人公深深体会到了从小说到这样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实践勇气和力量的道理。
其中“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了。”这句话对我感受最大正是因为那晚“沮丧”,正是因为父亲对“我”以后在后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有足够的力量战胜自我,这是“我”日后成为著名建筑师的重要原因。由这句话我想到了我的爸爸在平时对我要求很严格。现在,我有些理解爸爸了,他们都是为我好。以后,我一定听爸爸的话。
读完这篇文章,我想:这不是生活实际活生生的例子吗?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去归还,还是不去,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民警叔叔,冲过去,还是等一会儿......
记得有一次,我考试老师多给了五分,我考试老师多给了五分。得了第一名,可是,我没跟老师说,事后,我的心里是后悔莫及,早知道告诉老师,这真是不光彩呀。
现在我懂得了,一个人要诚实,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所迷惑。
篇6
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学生缺乏阅读材料,对于一些规则尤其是生态保护方面的规则了解甚少。因此,课前需要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学生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一些真实的反面资料。通过将近四年的培养,学生已经具备了自能读书、擅长批注、乐于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出现的生词;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充分感知、体验和表达,感受詹姆斯在服从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为,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3.通过作者在文中运用的描写技法,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感悟的同时将学文与导行相结合,使学生懂得如何结合实际,遵守规则。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设计理念:
一个人学习语文,阅读和写作几乎占了语文课的大部分时间。大家知道,阅读和写作在语文教学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没有阅读修养的写作,视野狭窄;没有写作欲望的阅读,人的潜在创造能力就会受到抑制。基于这个粗浅的认识,是我设计《钓鱼的启示》的初衷和目的。同时我在思索两个方面的问题,如何设计好本堂课,一方面让学生吸收信息,接受作者的智慧,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另一方面,如何通过文章的表层结构语言,去探究文章的深层结构思想。根据《钓鱼的启示》一文的教材解读要求,我锁定教学目标后,抓住课文在叙事中插入不少细节描写以及人物的描写这一表达特点,通过讲解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让学生从文章中初步感受行动、语言、心理、景物描写的方法。如果是学生注意的话,文章前半部分是叙述“钓鱼”,后半部分是议论“启示”,文章还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从钓鱼到启示,是文章的明线;而作者的心理变化,则是文章的暗线。我是围绕着这两条线来展开教学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在中国文化史上,有三个著名的渔翁。一位是商朝末年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被尊为“百家宗师”的姜子牙;一位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好友严子陵;还有一位是《江雪》的作者唐宋家之一柳宗元。就拿姜子牙来说吧!他的鱼钩是直的,他哪里是在钓鱼呢?他在钓谁?钓周武王。所以有一句话叫“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你看他,一钓就钓出了周武王,钓出了周朝500多年的基业。厉害吧!这叫智慧。
同学们!《钓鱼的启示》里,这位著名的设计师钓出了什么呢?
生:答,并诵读。
师:一件钓鱼的小事,却让作者获得了终身的启示,这种选材文章你们知道有什么特点吗?(以小见大)
二、解读文章
师:那么课文中用了哪些描写,如何把我们引入文章中去,让我们接受感染和熏陶,又是怎样把我们从作品中引出去,让我们在感受作品的基础上举一反三,更广阔、更深入的认识生活呢?
请读第一自然段吧!
生:读一自然段。
师:交代了什么?学生从时间、地点、人物三方面回答。师:对了,用交代的语气,把咱们引入了课文。学生再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师问:今晚能捕捞吗?为什么?生答。(为了保证鲈鱼的繁衍,正值产卵期,不能捕捞。)生接着读第二句。师问:这是什么描写?(行动描写)用了哪些动词?(放、举、抛)这一连续的动词,你读出了什么?(“我”和父亲钓鱼动作连续的画面,使人物栩栩如生。)学生接着读第三句。师问:这是什么描写?(景物描写)
第二自然段里,作者在描写时,人中有景,景中有人,使人和景相互辉映,画面更加充实、生动,同学们再走进景物描写中,能用一个字来想象一下画面吗?(动、活)这一绝妙图画离不开哪些优美的词语呢?
生:找、勾画,回答,并感悟画面。
师:是啊!作者用了这些优美的动词、形容词,化静为动,绘出了一幅阔大幽深、富于变幻的美妙图画。让我们再来背一背回味一下吧!生背。
此时此刻,作者的眼睛好像被月色下的湖面粘住似的,久久不想移动。看着湖面上的漂筒,心里充满了什么?(希望)信心怎么样?(信心十足)他想今晚“我”一定会怎么?(钓到大鱼的)
奇迹发生了吗?请接读下一自然段。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作者在写作时,总会把个人灵魂带到文章中去。你读出了作者那份什么心情了吗?(引导学生从“我”和鱼两个角度的动作描写体会出作者钓到“大家伙”时的激动,鲈鱼甩动、跳跃想摆脱鱼钩时“我”的担心以及把鲈鱼拉上岸时的惊喜。)
所以作者由衷地赞叹道――“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这是一条既怎样(漂亮)又怎样(可爱)的大鲈鱼啊!作者非常什么?(得意)读到这里,老师觉得遗憾地是,作者没有“得意”的描写,这也许是作者让我们进行创造性阅读吧!来给他想一句好吗?老师先开头: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我心里乐得像吃了蜜糖一样,甜滋滋的。(心理描写)
生:(1)我“咯咯咯”地笑了起来,两只眼睛眯得像两个弯弯的月牙儿。(2)我得意地好像脚下驾着云朵,轻飘飘的,快要飞起来似的。
师:正当我得意忘形的时候,情况出现了转机,请接读课文四至九自然段。同学们,这几个自然段最突出的是什么描写?(语言描写)这些语言描写,作者还综合运用了多种描写,你知道吗?生答。(神态+人物+说话。神态+人物+语气。)举个例子,某位同学做错了事,老师非常生气。为了表示老师的严厉,可以这样写――老师瞪着眼睛,狠狠地厉声道:“站起来!”这种描写,能揭示人物的形与神,使我们闻其声而知其人,你能学着这种方法,品出父亲的态度吗?(坚决)你是从哪些描写品出来的呢?(“得、平静、不容争辩的声音、没商量的余地”等词语看出。)
生:勾画出来,并品出父亲的态度。
师:父亲这一坚决的态度,进行过思想斗争吗?从哪儿知道?(“好一会儿”)
这个词隐藏着爸爸的什么内心活动呢?(矛盾、正在经历道德的考验)这就对应了三十四年前作者想起那句告诫“我”的话,那就是什么?(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但是,面临这样的道德实践,面对诱惑,父亲却怎么做?(没有妥协,反而让我拿出勇气和力量,受到了严格的教育。)
同学们,面对父亲坚决的态度,我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得意――急切――乞求、委屈或难过――无可奈何、沮丧或依依不舍)请填写61页第二题。
(抽学生解答后,并有老师当“父亲”,学生当“我”,有感情地用角色朗读对话描写)。
这个课时,我们一起学习了“我”和爸爸怎样的过程?(钓鱼)但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从开始激动到最后依依不舍,犹如大海上激起的波澜,一上一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这也是写作的一种技巧――波澜。同学们!这一课里还有其它的写作技巧,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探索吧!
下课!
板书:
行动描写――连用动词
景物描写――活用动词、形容词,化静为动
篇7
一、关于我国玉雕文化的介绍
我国是最早运用玉器的国家之一,并且也是用玉及赏玉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玉石在我国被赋予了极为深厚的文化内涵,并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在政教合一的时期,人们对于自然怀有极大的敬畏心理,而玉器作为人和自然之间的桥梁,也逐步变成了系统化的玉礼器膜拜[1]。玉在我国的文化观念中代表着高尚的品德,并且囊括了丰富的文化信息以及宗教内涵。秦汉过后,玉器流入民间,到了商代开始出现许多圆雕作品。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玉雕业愈加发达,制作出大量的龙形、虎形玉佩,体现出我国民族特色。唐宋时期的玉器则尤其注重质地与光泽的打造,其色如凝脂,品质精美,并且表现出了雕塑艺术与绘画艺术的日趋成熟,做到了形神兼具。元明清时,南北地区的玉雕文化都获得了繁荣发展,我国也步入了玉器史上的光辉时代。当时的玉雕不但传承了以往玉器的特征,同时还受到了文人书画的影响,传达出文人雅士的高洁志趣。发展到现代,玉雕的政治意义与宗教含义开始逐步淡化,但美学价值及精神内涵得到了进一步弘扬。比如北京故宫的清代玉碗,洁白的底色上丝丝飘翠,就像片片白云游荡在蓝天。现代人们会结合玉石原有的特点进行雕塑和创造,并且还会把古今文化融汇在一起,利用现代工艺手法,使玉雕作品同时具备历史感和现代气息。
二、玉雕及其绘画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方法
(一)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在进行玉雕教学时,首先要提升学生的绘画水平,将绘画融入到玉雕实践中,秉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思想,把造型与设计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的绘画水平得以提高。当学生刚开始学习玉雕绘画时,有的学生会缺少对客观对象的认知与把握[2]。即使其视觉感受是合理的,但却很难准确解析出目标的形象特点,且未能树立整体的结构观念,所以在绘画雕塑过程中感到心有余力不足。对此,教师应当予以科学的指导,找出学生存有的问题,并赞同学生的正确观点。要让学生全面了解目标的内在构造,以此帮助学生建立整体观。在实践操作中,教师可以采用石膏几何模型,以分层次的方式进行讲述,从而满足学生玉雕及绘画的学习需求。比如,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自主寻找一些鹅卵石,将这些石头打磨之后抛光,最后再涂上一层白色。这样看起来就与和田玉的籽料非常相像。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将鹅卵石最初的形状作为基础,自由设计内容与图案,用线条起草之后就采用适合的颜色进行绘画。经过这样的练习后,学生就能够自主设计并制作出相应的作品,教师对学生的作品予以评估,学生就会获得强烈的成就感。
(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不论是玉雕还是其绘画学习的实践,都离不开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只有培养出学生较强的观察能力后,才能确保其精准地把握好绘画和造型的?N种细节。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要着重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捕捉能力以及感受能力,让学生的“目测”水平获得不断提升。例如,当学生下笔开始绘画的时候,老师要教导学生不能焦虑,而要静下心来,仔细观察,通过对目标事物的严谨审视,找准其主要特征和细节。要对目标事物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做到胸有成竹,并发现其中所呈现的规律,以此进一步加强对事物感受的敏锐程度。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要放下浮躁的心态,不能盲目为之。而要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观察,在下笔绘画之前对事物建立起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认知。
(三)突出学生玉雕作品的传神之感
篇8
关键词: 多处理器系统; RMS调度算法: EDF调度算法; 实时任务调度模型
中图分类号: TN40?34; TP3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3)21?0124?04
0 引 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多处理器系统的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在航空、导航领域不仅要求系统拥有良好的并行性,还要保证系统的实时性。因此,好的调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里针对多处理器的结构提出了一种RMS和EDF算法相结合的实时任务调度模型,通过阈值的设定使任务能够在处理器上进行迁移。该调度策略充分利用了RMS和EDF算法的优点,为了充分保证实时性在模型的验证中对EDF算法做了改进,较大程度克服了EDF调度算法引起的多米诺效应,提供了较好的实时调度性能。
1 理论基础
1.1 RMS算法
为解决周期性任务,提出了速率单调调度算法(Rate Monotonic Scheduling,RMS),任务优先级的确定基于任务的周期,优先级最高的任务周期最短。当有多个任务可供执行时,周期最短的任务首先得到服务。RMS算法需要满足以下假设的前提[1]:
①所有任务都是周期性的;
②任务间不需要同步,没有共享资源,任务间的切换时间可忽略不计;
③CPU必须总是执行优先级最高的任务,必须是可被抢占的。
在以上假设的基础上衡量RMS算法有效性需保证不等式(1)成立:
若把任务的优先级描述成关于它们速率的函数,其结果是一个单调递增函数。表1给出了这个上界的一些值。当任务数目增加时,调度上界收敛于ln 2。即在单处理器中它的使用率为69.3%。
RMS算法的优点是开销小,在任务的截止时间等于其周期的条件下,速率单调算法已被证明是静态最优的调度算法。
1.2 EDF算法
截止期最早的任务优先调度算法,该算法规定任务的截止期限越小,优先级越高。EDF(Earliest Deadline First)是一种动态的优先级调度算法,优先级与任务的最后截止期限成反比。理论上每个时刻都要计算处于等待调度状态的任务调度优先级,系统下个时刻调度的任务是不确定的,与系统中其他任务有关系。其调度有效性的验证需满足不等式(2)成立:
EDF的主要优点是:任务的优先级能够根据需要动态改变,使得系统适应性比较好。在软实时消息的调度上要优于静态调度算法。
EDF的缺陷是:如果一个实时任务在其执行时间之前提前完成本周期内的工作,则在这个周期内剩余的空闲时间里其他任务也不能运行,CPU将处于相对空闲状态;如果一个实时任务超出了自己的执行时间,工作没有结束,则将保持当前的优先级继续执行,这样就会顺延本来已经安排的后续任务,形成多米诺效应,造成多个任务超出截止时间。
EDF算法的改进如下:
(1)当一个实时任务在分配的执行时间之前完成本周期的工作,并且此时有多个任务在等待,剩余的时间片应该分配给优先级最高的任务。
(2)当一个实时任务超出了自己的执行时间,工作没有结束,这时采用向下一个周期借入的策略,以当前的优先级运行完成余下工作,保证到来的下一个任务的有效执行,解除了连续多个任务超出截止时间的多米诺效应。
2 多处理器系统的实时任务调度策略
多处理器调度就是将[n]个任务分配到[m]个处理器上(需要满足前后约束关系),确保每个任务能准确迅速地完成。任务调度概念图如图1所示。
因此,在多处理器任务实时调度中涉及以下2个相关的问题:
(1)如何把任务分配到各处理器。在这里使用全局调度策略,任务到来时首先将任务放入公共就绪队列中,使用RMS算法确定任务的优先级,完成任务到处理器的分派,周期越短优先级越高越优先被分配。接下来的工作就可被看做是单处理器上任务的调度。
(2)在单个处理器中如何调度就绪任务。当就绪任务被放入到各处理器就绪队列时,我们使用改进后的EDF算法进行调度,保证任务的执行。
2.1 调度算法相关参数
任务集定义为[T={t1,t2,t3,…,tn}。]
任务使用4元祖定义[ti(Ai,Ci,Ti,Di)。]
其中,[Ai]:任务[i]的到达时间;[Ci]:任务[i]的执行时间;其中,[Ti]为任务[i]的周期;[Di]为任务[i]的最后截止期限。
定义:每一个处理器的利用率为总任务在特定的处理器上执行利用率之和,即:
2.2 算法思想
在这里使用全局调度机制来维护一个全局调度队列,即公共就绪队列将到来的等待被分配的任务分配到独立的不同处理器上。在全局调度队列中使用RMS算法将任务分配给各处理器,拥有最高优先级的任务被分配到第一个处理器所对应的就绪队列中,依次分配;如图2所示,当任务依次顺序放入QUEUE(0…[n])队列后,等待各个处理器的调度(在初次任务分配时假设QUEUE(0…[n])队列均为空),在此处QUEUE(0…[n])队列要求与处理器一一对应。在各独立的处理器中使用改进的EDF算法进一步执行任务调度。
对于单处理器而言,改进后的EDF算法能够很好地完成调度工作,但是对于超负载的问题出现时改进后的EDF算法也不再有效。因此,在多处理器系统中,当系统超过它的利用率限制(即阈值)时需要进行任务的迁移。在任务迁移前先要对阈值做如下的计算:
(1)阈值计算:[f=U1+U2+…+Unn。]
(2)超负载处理器:该处理器的利用率[Ui]>1或者[Ui>f。]
(3)轻负载处理器:该处理器的利用率[Ui]
(4)迁移任务的选择:在此调度模型中,改进后的EDF算法根据截止期限的长短确定任务的优先调度顺序。因此,处于最低优先级的任务就成为被迁移的对象。
此时,EDF算法的改进以及任务的迁移都有助于解决多米诺效应,并保证各独立处理器利用率的平衡。
2.3 实时任务调度过程
实时任务调度流程图如图3所示。
具体过程如下:
(1)开始;
(2)周期任务集到达;
(3)根据RMS算法确定任务的周期指定任务的优先级;
(4)在任务优先级确定的基础上将任务分派到各处理器上;
(5)在各处理器上使用改进后的EDF算法进行任务的调度,在此处被调度任务的优先级与任务的截止期限成反比,即截止期限越短优先级越高,越优先被调度;
(6)各处理器上利用率与计算的阈值做比较,如果[Ui>f,]则该处理器被认为超负载的,需要进行任务的迁移,将超负载处理器上的任务迁移到轻负载的处理器上进行调度;
(7)结束。
2.4 调度算法的实现
上节给出了多处理器实任务实时调度的模型,在本节将运用上面提出的调度模型对任务进行模拟调度,进一步了解所提出的调度模型的思想与调度过程。
在此多处理器系统中假设存在4个处理器,每一个处理器被视为同构本身无优先级高低之分,且每一个处理器对应一个QUEUQ(0…4)队列;等待分派的任务集[T={t1,t2,t3,t4,t5,t6,t7,t8,t9},][t1](0,1,2,2),[t2](1,3,6,6),[t3](1,2,2,2),[t4](1,2,4,4),[t5](3,1,5,5),[t6](4,2,8,8),[t7](2,1,6,6),[t8](5,2,10,10),[t9](4,4,12,12)调度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任务集[T]中的任务分派到QUEUE(0…[n])就绪队列:
根据RMS调度算法的思想,任务集[T]按照任务的周期的大小排序依次为:
[t1]=[t3]
周期越小越优先被分派,因此,任务[t1]被分派到处理器0所对应的QUEUR0队列中,[t3]被分派到QUEUR1队列中,同理, [t4]、[t5] [t2]、[t7]、[t6]、[t8]、[t9]依次顺序被分派到QUEUR2、QUEUR3、QUEUR0、QUEUR1、QUEUR2、QUEUR3、QUEUR0队列中。分派结束后在各QUEUR(0…[n])队列中的调度序列如图4所示。
3 结 语
本本提出的多处理器实时任务调度模型,利用RMS算法在一定程度上既满足了任务到处理器的分配,又保证了短任务优先被调度的优势。在单处理器上任务的调度使用改进后的EDF算法并能够对任务进行迁移,充分保证了任务调度的实时性。在未来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完善实验以提高系统的性能。
参考文献
[1] 王永吉,陈秋萍.单调速率及其扩展算法的可调度性判断[J].软件学报,2009,15(6):799?814.
[2] 尹江会,刘捷,管素清.实时系统中传统调度方式的一种改进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6):72?74.
[3] 谢敏,李桥梁.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任务调度算法优化[J].电子科技,2005(12):24?26.
[4] LIU C L, LAYLAND J W. Scheduling algorithms for multiprogramming in a [hard?real?time] environment [J]. Journal of ACM, 1973, 20(1): 174?189.
[5] 杨立身,王中海.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任务调度算法改进[J].计算机应用,2009,29(9):2517?2519.
[6] 梁红兵.《计算机操作系统》学习指导与题解[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7] 谭耀铬.操作系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8] XU L H, BRUCK J. Deterministic voting in distributed systems using error?correcting code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d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1998, 9(8): 813?824.
篇9
暑假里爸爸带我去钓鱼。我非常开心,因为这是我第一次钓鱼,我早早地起了床。
一路上,天空万里无云,小鸟在枝头蹦来蹦去。我和爸爸来到池塘边,我把渔具拿出来,做好准备工作,爸爸则往池塘里撒鱼食。我坐在池塘边,学着别人的样子,抓了一团鱼食,套在鱼钩上。我还怕鱼钩被鱼食包住了,钓不到鱼,特意把鱼钩露了出来。我自以为万事具备了,于是一甩竿,谁知甩的太用力,鱼线缠住了旁边的水草,我使劲了几下,可它缠得更紧了,没办法,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鱼线拿下来.第二次甩鱼竿,我小心翼翼地一甩,总算没发生意外,我看了好半天,可一直没有鱼,我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莫非这鱼食不好吃?这鱼也太挑食了吧.”爸爸听了哈哈大笑:“如果你是鱼,看到鱼食旁边就是钩子,还敢去吃吗?我听了,恍然大悟,赶忙把钩子藏进食里.我再次甩出鱼竿,过了一会儿,终于有动静了,我一拉鱼竿,岂料扯出的却是一只破塑料袋.
我一次又一次地挥动发酸的手臂,把钓线抛扔出去,但提出水面时却总是空空如也.而一旁的爸爸却钓了好几条大鱼了.这时,爸爸对我说:“钓鱼得有耐心,你这样心不在焉怎么钓得到鱼呢?"突然间,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拽我的鱼线,我往上一拉,立刻看到一条逗人喜爱的小鱼,我把它放入水桶之中,顿时间心里无比的激动.我再次......
在回去的路上,我总结了一下钓鱼的经验:钓鱼是个慢工活,要有耐心才行,只要坚持就会有收获.而在学习上不也是这个道理吗?
篇10
一、气象飞动的战国雕塑
“礼崩乐坏”的战国时代给中国古代圣贤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背景。诸子“仰观象于天,俯则取法于地”著书立说,使社会呈现“百家争鸣”的面貌,这是个激昂的南北并存时代,与此相应的中国美学命题深深地蕴含在那影响深远的哲学里,也影射在诸如《周易》、《吕氏春秋》及楚辞之中。因此,尽管没有美学专著,作为中国审美发端之一的战国时代的美学依然丰富纷杂。若是孔孟老庄一一列举、文献诗辞篇篇解读,实属杂乱而乏一主线,固而本文拟重点从三点阐释战国楚汉并存、气象飞动的美学特征并探讨基于此之上雕塑成形的必然性。
第一,强调“阴阳协调”、直指“平衡”。“阴阳”是借阴阳家术语,此处意思是泛指事物的两极,如虚实、有无等。诸子学说中关于此论说较多,最能体现得莫过于《老子》:“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1]“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即是“阴阳”。在老子看来,只有这样才能“生、成、形、倾”阴阳协调才能平衡。他举一例解释“有无相生”的道理,“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车轮、脸盆、房间中“无”——空,才能“用”——转动、盛物、住人。只有达到平衡,世界万物才能存在而生生不息。孔子讲,“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2]。在他看来,一个君子是文——外在文饰与质——内在品质的平衡,否则即是或野或史,试想在那个纷争不平的年代,“文质彬彬”具有何等分量。孔子另一典型理论是关于“和”的审美取向:《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3],它尽管来源于音域启发,强调的却是为建立一个正统之礼来规范人生之行为,进而为社会统治借以秩序,但这个“和”仍不失中国审美重要命题,其实质依然是在一个“度”之下的阴阳平衡。
所以说,无论老子“虚实有无”之说,还是孔子的“文质”说、“和”之论其目的指向共同一点:在阴阳两极之中达到一个平衡。唯有在此之上统一,事物才得以存在,世界才能维持其秩序,社会才能有正常而合理的规范。由此,处在这个审美之上的战国雕塑的动静相依,强弱、曲直、方圆造像,并在自身的空间中达到平衡的方式是极其自然的。单看某个形体不合理,但通体的协调却是战国雕塑的客观呈现。换言之,这种形体就是战国趋向平衡审美的一个直观反映。
第二,尚大,趋向永恒。所谓大是指以自然宇宙为参照并与之融合,由此达到永恒的境界。它无意于实际大小,其实质在于与天地相合的状态。孔子在赞扬尧时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大,唯尧则之”[4]把他的形象比作天。对于“智者乐水,仁者乐山”[5]的经典审美命题长期以来或以自然美注释[6]或以道德范畴论述 [7],本文认为其意义在于:智者、仁者所乐并非山水之物,而在于与山水天地融合。因为“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动静在当时是哲学概念,也是事物的两极;“乐”是秩序(孔子的乐为礼),“寿”是时间。在刘向在《说苑· 杂言》中解释:“智者乐水”以“通润天地之间”,“仁者乐山”以“出云风通气于天地之间,国家以成”[8]。所以,孔子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无非是在与天地共融达到永恒。如果说孔子审美还带道德约束,那么老庄之说更具彻底意义,“大”在老子理论就是“道”。他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无名,天地始,有名,万物母”[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0]由“自然—道—天—地—人”、“无—有”这两个派生关系可知,要想获永恒或大,只有与自然融合,在“无”中才可行。《管子》更进一步推出宇宙永恒不变的是“气”,“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他进而指出气无处不在。天论是天上,大海,山都充满了气。“气道及生”一句点明天地万物生生不息根据所在。
其实,我们现在看到的战国诸子为社会合理秩序著书立说,其共同点是以自然宇宙的运行为终极依据。也就是说,把大而永恒的自然存在和社会活动、政治事务、人的规范一一对座,这是综合的认识方式与极其感性思维的结合,溶于战国治世哲学的审美也必将具有这等气质。固而,作为审美反映之一的战国雕塑形体既是综合的结果,又是一种感性的方式塑造。另外,对大而永恒的追求,对气的感知造就了战国雕塑张扬的律动感。
第三,强调超越与自由之境。战国文献及典籍中有许多这类描述,在美术上影响深渊的莫属于《易传》与《庄子》。《易传》中有:“立象以尽意”与 “观物取象”说。前者见《系辞传》:“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11]在此指出立象设卦旨在“尽意”、“尽情”。而其后点明了立象以尽意的特点:以小喻大——“其称名山小,是取类也大”;而意旨深远——“其旨远”;语言含蓄而显明——“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观物取象”是《系辞传》关于伏羲氏创八卦的传说:“去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观象天下,俯取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心通神明之往,以类万物之情”。[12]依此,作八卦是天地万物之象,而非某个具体事物,它强调所通的是万物共性之情。在此,我们无须讨论“立象以尽意”、“观物取象”与后代意境说的前后因缘。但可以明确的是此二者包含有明确的审美超越精神,它要求艺术不是表现某个具体的事与情。它指向的是整体的(自然世界)事或物,而表达综合的意与情,那种以物取物,近浅的意象显然不是战国审美所提倡的。庄子《逍遥游》中许多诸如“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这一切都来源于其“坐忘”之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13],这是一种极端自由之境,最终到达“至美至乐”,也就是说,在庄子看来“至美”是在完全自由的境界达到的。
“超越——自由”的审美意识蕴涵给战国雕塑强烈的指导,它强调了以普遍意义(意境)及精神(意、情)作为艺术目的,指出了一种基于个别事物之上的整体自然的关照,弘扬了自由的艺术创作手段。由此,战国雕塑形体既自由的表达又含有普遍的因素;既超越个别事物,又超越了某类事物(动物/人),达到了一种共性的形体。
二、理性和谐的古希腊古典雕塑
一如战国审美影响了战国雕塑形体,古希腊美学对古典时期雕塑形体亦产生了巨大作用。古希腊的审美也同中国战国时代相似,深深包含在哲学之中,所不同的是这些审美话语变得更富有逻辑且更清晰明了。有四位西方先哲我们必须提到: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由于立脚点的不同,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揭示了同一个命题:和谐,它开启了西方美学的起航灯,对雕塑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以四点阐释:
其一,数,代表人物是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毕达哥拉斯基于哲学的研究引伸到审美领域。他认为“整个天是一个和谐,一个数”[14],数是万物的来源,万物就是它的模仿品。由此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认为:美由是数及数量关系的和谐演化而来的,而人的形体美是这种和谐的数比关系的结果,通过研究音乐的实践使他们更坚定了数及数比关系的对立统一的组合产生了和谐[15]。需指明的是毕达哥拉斯之数与战国时代中国关于数的认识有巨大差异。后者是以比喻与联系为中心的概念因而具有某种神秘色彩,而前者尽管也有涉及数字的含义[16],然而其重要特征却清晰显示:“数是万物和谐之源”的解释影响到雕塑就是一种具有分析而又有理性特征的形体。由探讨数量关系的分配注定了一种既清晰明确又冷静思辨的图象。他们以脚长为基本单位计算人体,以人体各部横截面与长度之比为基本模式,甚至细化到手指的精确计算确实给了我们惊讶!由此,我们说理性、分析的古希腊古典时期的雕塑形体是“数的和谐”的外在反映。
其二,对立统一,代表哲学家是赫拉克利特。基于“世界源于火”的论断[17],他说,“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一切都是丰富产生的”[18]。赫拉克利特的美学对雕塑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它是以对立为前提而回归于统一,这种动态的和谐使得古希腊时期的雕塑形体摆脱了早期古风时期——略显平直的造型——逐渐向更自然而富有张力的形体转化,现在我们见到的典型的S型雕塑样式就是赫拉克利特的不同中求统一的审美化身。
其三,理念集中体现于柏拉图的审美论述中。在他设计的理想国中,柏拉图坚定地认为理念是先于现实而存在,客观的个别事物是由理念派生出来的[19],对现实持有虚幻、相对的观念而对理念永恒的理想真实的认定更使他坚信:艺术与美是对理想世界的一种模仿。[20]柏拉图的绝对理念具有超越现实事物的意义,它是一个具有恒定概念的理想。这种理念与中国战国时代为求治之序而向宇宙寻找的终极依据有某种相似之处,它给了古希腊古典时期雕塑极大的规定性,正是柏拉图理式的和谐存在,西方二千多年前的雕塑既塑造人物,又有取舍,取共同之美而舍个性之丑。显示了理性而相对写实的特征;既刻画现实又含共同的特征,呈现了一定的程式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所谓的程式化正是柏拉图理念和谐的直接体现,正因此使得古希腊古典时期的雕塑形体超越了一般意义的美而具有永恒意义。
其四,整体集中体现于亚里士多德的和谐思想中。作为古希腊思想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基于哲学上宇宙统一性的思考,提出了形式整一形态的和谐。他的总体美学主张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强调纯形式之美,指出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与明确;提出完整性构成整体性,尤其是强调“艺术创作高于自然‘是在模仿给定的实在事物时要把它理想化’”[21]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创作高于自然的论证毫无疑问对雕塑形体的理性特征是有一定的影响的。亚里士多德对“纯形式化”(秩序、匀称、明确)的倡导对古希腊后期雕塑形体的发展走向产生了指导性的影响,因此,其后期的雕塑越来越多注重外表的形式,形体逐渐脱离程式化而转向具体化的塑造,换言之,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和谐是古希腊雕塑由古典转向希腊化的美学根源。
综上所述,古希腊古典时期雕塑形体的分析、理性的特征、程式化倾向与当时的美学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以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典美学是此时雕塑形体产生的内因之一,而雕塑形体是其审美的物化载体。
三、超越与永恒的当代审美启示
东西方文明起源的重要时期“轴心时代”的雕塑,它们提供了一种精神——超越与永恒——的当代指导。
超越是不尽的探索和宽广的胸怀。战国时代和古希腊时期雕塑在超越具体达到差异外化,正是艺术多样化的基本表现。在中国当代艺术中,总是纠结或者在意某种形式是基本艺术素养的缺失。我们常常听见类似“民族精神”、“民族特色”的话语,殊不知,“可能性”的不尽探索是艺术存在的基本方式。尤其是在当代世界的融合和对话中,总是强调“自己”势必失去艺术的基本动力。甚至可以说,包括两千多年前战国雕塑与古希腊古典雕塑所呈现的人类雕塑仅仅是艺术的一个个视角,而非全部,更不能说从古至今雕塑的总和就是“雕塑艺术”。或许,以一个平和的心态看待各个国家、各个时期的作品,感知其中蕴含的生命灵动更有价值。
永恒是由“破”走向“立”的人性关爱。无论“气象飞动”的战国雕塑和“理性和谐”古希腊雕塑有多大的差别,其根本却指向超越具体人或物,走向人性深处的永恒。这种永恒既是作品本身传递的气质,更重要的是它显示了——艺术是人与世界沟通基本方式之一。包括雕塑在内的艺术在经历二十个世纪之后不断“破”,在当代,世界或许需要的是“立”——基于个体生命境遇的真实体验。此“立”不是指固定,而是生命与世界的沟通交流方式——参与与表达。这是对基本的艺术规律尊重,更意味着对暴力思维的离弃,这对于当今世界艺术,尤其是中国更有价值。
注释:
[1][9][10]朱谦之撰:《老子校释》,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9—10页,第5页,第103页。
[2][3][4][5]何晏注:《论语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86页,第45页,第118页,第87页。
[6]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129页。
[7][8]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7-58页,第57页。
[11][12]王弼注、孔颖达疏:《周易正义》,参见《十三经注疏整理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43页,第350页。
[13]王叔岷撰:《庄子校诠》,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66页。
[14][15]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7页,第14页。
[16]阎国忠主编:《西方著名美学家评论传》(上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9 页。
[17][18]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页,第19页。
[19][20]《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67页,第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