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乡的诗句范文

时间:2023-03-25 17:32: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思乡的诗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思乡的诗句

篇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回乡偶书》(一) 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篇2

关键词:莎剧;服装造型;形式化;思想性

从戏剧形式上分析,语言作为交流的必备因素,在沟通与表达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准确贴切的语言描述可以在沟通的过程中使信息得以更顺利的流通,错误的表达往往令事情适得其反。莎剧艺术也有它自己的语言,这种语言以一种特殊的视听形式存在,它多样且富有变化,从视觉部分而言,可以简要概括为服装样式、角色形象气质以及舞台场景效果等方面,从听觉部分大概分为角色的对白、语气,背景音乐和环境音等。视觉与听觉所采用的形式千差万别,所传达的效果也各有不同,与语言异曲同工的是,这些形式的目的是传达出创作者的艺术思想与情感,让观众能够更加清晰甚至深刻地领会到作者的意图,为了更好地去表达,是需要创作者具有一定的技巧的。

与常见的形式所不同的一种形式叫做极简主义,英文名是“Milimalism”,也称为极简派艺术,或简约主义。它的含义较为广泛,不单是指一种艺术流派,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生活方式或服装风格。这是一种采用“极端”方式进行艺术处理的形式,它在最大限度内将艺术形式的内容进行简化或删减,只保留最核心的部分,从而彰显艺术的本质。过程中它去掉了很多辅的修饰内容,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最基本、最必要的创作手法来追求艺术最本质、最精华的部分。长期以来,这种艺术形式被很多设计师推崇,它像短小精悍的诗句,常常起到让人过目不忘的效果,也更容易引发让人震撼的艺术冲击力,用极小的内容给人们极大的想象空间。这种“以小见大”的魅力令很多艺术家乐此不疲,他们将自己的艺术思想理念压缩然后传达给观众后再次释放,每个观众有不同的自我解读,有时不必追求固定的答案,每个人的理解都是合理的,这给艺术思想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在传播的速率上也占有极大的优势,甚至成为了当今艺术界的主流趋势。

“经过逐渐消除被证明是多余的东西,我们发现没有化装,没有别出心裁的服装和布景,没有隔离的表演区(舞台),没有灯光和音响效果,戏剧是能够存在的。没有演员与观众中间感性的、直接的、‘活生生’的交流关系,戏剧是不能存在的。”[1]现代戏剧已经走得更加遥远、前卫、“反戏剧”。“反戏剧”或者说后剧场艺术仍然是一种戏剧,只不过它强调的是叙述性而非戏剧性。主张以身体为创作的主体,作为在剧场表达艺术观念的主要工具。即便没有任何其他的舞台元素,只有表演,戏剧还是可以成为戏剧。让演员的肢体语言和运动应该成为关注的重点转移,行为开始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它和戏剧的艺术形式结合成一个用来体验世界、了解人生和自我的过程。彼得・布鲁克“空的空间”、梅耶荷德“假定性戏剧”、葛罗托斯基“质朴剧场”等,他们一致认为剧场是一种透过自我发现去感受生命的方法,把观众的视点集中于演员的演绎上,回到戏剧表演的源头。

2012年“说书版”《泰特斯2.0》导演邓树荣夸张了血腥与暴力的元素效果,巧妙地借助了演T的肢体语言,讲出了一个精彩的复仇故事,深深地印在了观众的心里。剧中的角色穿着日常服装演出,当他们脱下日常服装后竟然露出了戏服,这一设计使人十分难忘,印证了“一脱下日常生活的衣服,其实我们就是一个说书人”。演员一横排端坐在舞台里侧倒的椅子上,在现场乐师制造的各种杂音中,开始了他们的叙述与表演。整场演出演员只是通过声音、呼吸、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和空间移位来塑造角色。他们时而叙述,时而扮演,时而评议,在不固定的角色之间来回转换,跳进跳出,并伴以饱含张力的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探讨人类最原始的5种表达元素的表达能力。7个演员7把椅子,灯光极简,现场音乐极简,唯一突出的是演员作为人体的存在。将戏剧变成由一群扮演者在舞台上表演如何讲述一个故事的戏剧。隐匿的暴力没有削弱泰勒斯的性格,对于制度的理解他有自己的误区,也因此悲剧不断,以暴制暴。导演所要表达的深层意思应该是说暴力是人的本能,是人性的一部分,暴力发生于一念之间,如果消除暴力,就需要做到内心的平静。在冷漠的现代社会中,非理性的狂暴场面所带来的情感与道德沦陷,将观众引入对暴力的体验,这是一个微妙且复杂的课题。

以“感觉”触碰戏剧的本质,以“表现”代替“描述”。[2]这句话贴切地形容了形式与思想的关系,弄清楚这一关系对于莎剧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戏剧的本质是思想,思想是无形的、抽象的、无法触碰的,但思想可以以视听的形式非常直接地从一方传达到另外一方,进而去影响或改变对方的思想,这就是视听感觉如何触碰到了戏剧的本质。与此同时,为了更有说服力地去影响别人的思想,戏剧的表达形式需要有一定的方法手段,有时候像是不同的人在讲同样的一个故事,有的人只是平淡的描述,而有的人则在讲述的时候投入自己的情感、情绪,采用的语言形象而生动,甚至配上肢体语言来立体地去表现,这两种表达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对于戏剧而言,好的设计形式能够为戏剧的思想锦上添花,也更具有生命力。

在笔者看来,一部好的莎剧作品的影响力,首先在于其精神特质是否完善,其次是承载这种精神的形式是否便于传播。要做到这些就要着重于自我精神的塑造与强化。对于戏剧演出而言,过度的重复和照搬会使其变得形式僵化,也容易使观众审美疲劳。莎剧本身已经具有极强的精神表达力,想要超越极其困难,创作者应当懂得巧妙地“借力打力”,把它的精神力量根据自身的理解与体会进行重塑,传统与当代的文化差距便可以化作这种重塑过程中的强大动力。推陈出新的过程中仍需要先深入地研究莎剧的精神精髓,同时也要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精神特质,两方面能够客观的接纳才会吸收后转化成自我精神。没有自己的特质便容易在研究莎剧传统的过程中迷失自己,陷入无尽的传统文化之中找不到出路。只有站在一定的角度进行自我精神剖析后,坚定对自己的认识后再去接纳传统,有选择地去吸收和运用,方能激化戏剧文化的冲突并推动其发展。

参考文献:

[1] 耶日・格洛托夫斯基(波兰).迈向质朴戏剧[M].魏时,译.

篇3

一、努力构建和完善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全方位育人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格局

高校要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下的党政齐抓共管的学生工作领导体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协调一致的学生管理体制。要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渗透到教学、管理、服务工作中去,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全方位育人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体制。

每个教师都必须认真履行《教师法》所规定的义务,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各个环节中,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各个方面。教师要做到备好课、教好书、育好人,努力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把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教师要做学生的导师,在课外经常接触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

高校要定期研究服务育人工作,把服务育人列入后勤部门工作的重要日程。后勤集团和后勤职工要努力完善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各项后勤保障机制,努力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高校要加快学习和生活设施建设的步伐,改善学生学习、生活条件。教职员工要通过实实在在的服务工作,使学生的身心受到良好的陶冶。

占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探索网络背景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手段,借助网络拓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牢固树立网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的意识,加强网络信息管理。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摆在重要位置上,使校园网日益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网上家园”,更好地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服务。

二、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促进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全面创新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有的学生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增加了开展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难度。现代信息网络一体化使网上思想文化交流呈现分散性、便捷性的特点,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校园网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和校园稳定的重要阵地。匿名表达、平等参与、复杂互动、瞬间扩散的网上信息传播等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了严峻的挑战。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和关键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分和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社会价值观念愈加复杂化,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不良影响,致使有的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诚信缺失、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淡薄等,这些都极大地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大多为独生子女,承载着社会、家庭很高的期望,自我定位也比较高,但他们社会阅历比较浅,心理发展并不成熟。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成本不断增加,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学生所面临的学习、人际、就业、经济、情感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需要疏导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难度。

为此,高校要设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基金,组织力量开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同时,单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研教改项目,并提供研究经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要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实践调查和理论研究,加强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要针对各校的实际情况,分析各自的基本特征,深入思考各自的办学规律,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摸索具有新时期特色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三、加强辅导员队伍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思想稳定、工作高效、素质优良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1 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总体上按照师生比1:200的比例科学合理地配备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将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纳入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注意改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学历结构与专业知识结构。

2 认真解决好辅导员的发展问题,把辅导员队伍作为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高校各职能部门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原则上要从辅导员队伍选拔。同时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素质培训,每年安排专门经费用于辅导员、班主任的培训、进修。积极搭建辅导员交流平台,进一步促进辅导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工作水平。注意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骨干,支持和鼓励他们朝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3 建立和完善各级学生工作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进一步落实学生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学生辅导员由学工部单独进行考核的年度考核体系,每年评选“优秀辅导员”、“优秀班主任”。

4 切实解决好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职务、评聘和待遇问题。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切实解决好专职辅导员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问题。结合学校实际出台的有关政策,切实解决好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评聘教师职务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

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优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1 要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机制,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需的工作经费和条件,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以不低于在校学生每生每年5元的水平列入年度财务预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硬件建设要纳入教学设备管理体系,给予优先解决。

2 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工作计划。认真做好新生入学后的心理普查测试工作,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认真开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建设成精品课程,同时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设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选修课程。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做好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和面向大学生实施的发展性教育,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水平。

3 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按在校学生,5000:1的比例,配备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每个院系设立一至二名学生心理辅导员;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和持证上岗制度,并逐步达到持证上岗要求。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力度,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

4 要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构建和完善学校、院系、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随时关

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行为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沟通、引导甚至治疗工作。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每星期统计、汇报制度,各院系每星期必须向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报告本院系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5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预防、早控制”的“五早”预警机制和。一名患者、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危机干预机制,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和强化危机干预力度,杜绝学生因心理问题非正常事故的发生。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自杀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心理咨询热线、网络咨询等形式为学生提供紧急援助服务;通过新生心理健康普查,有针对性地开展危机预防工作。对于预警方案实施不力,或延误上报、漏报、瞒报学生信息的行为,对相关责任人做出相应处理。

五、突出重点、加强引导、注重实效,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上新台阶

1 要发挥校园文化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引向功能、育人功能。以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探索以政治文化为中心、以科技文化为重点、以娱乐文化为基础的校园文化活动机制,精心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坚持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爱校、诚信、责任、关爱生命”等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挖掘具有原创意义的校园文化作品,推出校园文化精品,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新时期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以学生社团活动为阵地,积极鼓励学生特长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重视加强对学生社团工作的领导,本着“统一领导、自愿参与、自主活动”的原则,根据学生社团“成员兴趣相投,组织凝聚力强,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灵活”的特点,引导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开展各项活动,使社团成员发挥特长,提高综合能力。

2 要发挥日常教育管理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要紧紧围绕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的育人目标,把握工作的大局,注重宏观调控、微观搞活,突出学生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通过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改进和完善学生管理工作运行机制,建立有效激励措施,推进学风和校风建设。

篇4

关键词:合作办学 可行性 职业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在我国已有十几年的历史,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更进一步加快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步伐,中外合作办学的势头不断高涨。我院被教育部、财政部列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重点扶持院校。从各个方面都已经具备了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基础,极有必要以酒店管理专业为突破口,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做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酒店管理专科教育项目是我院与马来西亚史丹福学院以不设立教育机构的方式,针对酒店管理专业合作开展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颁发中国学历证书和外国学历证书的教育教学活动。第一年在酒泉职业学院学习英语语言课程,成绩合格后赴马学习。后两年在史丹福学院攻读酒店管理大专课程,并进行专业实习。

一、我院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意义

1.与国际教育接轨,提升办学质量和扩大声誉的需要。中外合作办学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基础上引进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经验,能够在国内培养出高水平的国际化人才,有助于提高我院的整体人才培养水平。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可以引发我们对现有教育形式甚至是制度和机制上的反思,改变我们现有的不适应新形势的旧观念和老做法,促进我院体制上的改革和创新。通过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这一窗口,逐步扩大我院在省内、省外以及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

2.增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率、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合作办学,使学生接受到国外酒店行业先进的课程体系、师资、教材以及职业培训。学生在毕业之后,即获得了学历证书,还具备国际化的职业资格证书,再加上熟练的外语能力,这将大大提高我院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可通过国际化的就业平台,使学生在国际高端酒店就业。

3.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办学水平,服务地方经济的需要。我院目前虽已开设了酒店管理专业,但培养的目标还是技术型服务人员,学生就业质量不高,对地方经济服务力度不强。在《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到要“加速培育高素质的旅游管理和从业人员队伍。”“充分发挥省内外高等院校以及旅游培训基地的作用,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培养各类适用人才。”项目培养的酒店管理专业高端人才,将大大增加提升我院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力度,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办学水平。

二、可行性分析

1.旅游行业、饭店与酒店行业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提供了广泛的就业市场。据世界旅游组织最新的展望研究报告,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的一个主要目的地和客源国,接待境外游客将由目前的每年7千万人次增加到1亿7千万人次。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北京申奥办奥成功、世界博览会即将举办的过程中,中国的酒店行业蓬勃发展,星级酒店规模正在迅速扩张。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截至目前,全国星级酒店总数达到13,378家,同比增长11.26%。截至目前,大约有37个著名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的60个酒店品牌进入中国,在全国共管理502家高档酒店。预计未来几年,国际饭店管理集团管理的饭店数量还将迅速增加。随着酒店行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如何应对国外院校激烈竞争、吸引优秀学生,都成为酒店管理专业院校思考的问题。对于我院来说,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是提高我院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这种途径培养的高技能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将是市场所急切需要的。

2.甘肃目前经济发展的状况和人们教育消费观念为合作办学提供了较为广泛的潜在生源市场。生源是制约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主要面对家庭有一定经济基础、有出国留学意愿、具有一定语言功底的学生。实际上,经济因素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因素,近几年,甘肃经济特别是甘肃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高收入人群逐年增加。近几年甘肃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位居前列的城市主要集中在甘肃西部金昌市、嘉峪关市和酒泉市。消费观念也直接影响人们的未来消费。据有关部门分析,中国消费者未来几年的主要消费整体上集中在住房、子女学业、旅游三个方面。从以上分析,在甘肃,特别是甘肃西部还是存在着巨大的潜在生源市场。

3.我院师资条件、硬件设施具备了合作办学的基础。充足的英语师资、基本的语言教学硬件、实训实验条件是开展此项目的基础。而我院在这些方面都具有较强的优势。我院旅游管理系现有英语教师16人,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4人,助教10人。全部获得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都具有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另外聘请外籍教师两名。从硬件上来讲,我院拥有现代化的多媒体语音室6间,可同时满足200多学生的语音教学。在校内建立了模拟前厅、模拟客房、模拟餐厅和烹饪实训中心,校外与酒泉宾馆有限责任公司(五星级)、世纪大酒店、山东蓝海酒店集团等企业和单位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22个。

4.史丹福学院优势专业对我院专业建设的互补性。双方合作的基础在于利益的互补性。对于史丹福学院来说,大都引用国外发达的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师资队伍都比较先进,具有国际化的实习就业平台。对于我院来说,目前正处于大发展时期,近几年紧紧围绕申办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极大地推进了内涵建设,办学水平不断增强。但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开设时间比较短暂,培养目标还定位在技能型服务人才,实习就业层次较低,没有建立很好的高端酒店网络平台。与史丹福联合举办酒店管理专业,恰恰弥补了我们的不足,将大大拉伸我们的办学质量,使毕业生向高端酒店市场进军,向服务管理型人才转变。

参考文献:

[1]柴亚萍,宋妍.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初探[J].新疆职业技术教育,2007,(02).

[2]高明.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中国冶金教育,2009,(02).

篇5

一、导入新课,情境设置

乡愁作为人类普遍的一种情结,是诗歌创作历久弥新的主题之一,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抒写乡愁的名篇佳作,余光中的《乡愁》便是其中情意深长的动人一曲。为了使学生能够尽快的进入到本堂课的情境中来,上课伊始,笔者给学生用PPT播放了几则材料:

材料一:人头攒动的火车站前――“春运”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员流动;

材料二:两只大熊猫憨态可掬地吃着竹子――赠台大熊猫取名为“团团”和“圆圆”;

材料三:一对父女在夜晚望着圆月――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春节”和“中秋”;

材料四:一位古代文人望着白鹤在吟诗――中国自古有许多关于“思乡”的诗歌。

从以上几则材料中,提问学生有什么发现。这样学生自然会想到中华民族的集体意识都是“期盼团圆”的。在此,笔者设计了一段导语:

游子思乡,故土难忘!

小时候,我们学过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同样,我们也曾感受过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怅惘之情,在本学期我们也接触到了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思乡之情。

古人是如此,今人也一样。由于政治原因,台湾和祖国大陆被人为地分隔开了50余年之久,而游子的思乡之情却一刻也未减。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余光中先生一同来感受一下这历久弥新的主题――乡愁。(此刻,音乐起,教师范读)

不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无法对诗歌有透彻的了解。为了不造成学生思想上的懒惰和依赖的习惯,笔者在课前发动学生自己去搜集资料,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了解余光中,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他们课外自主阅读的好习惯,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诗人及其作品的了解。结果在课下,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收集到了十分详尽的余光中的资料,笔者在课堂上只作适当的补充,主要侧重于余诗的特点以及终其一生的乡愁情结。

朗诵,多种形式、反复地再现诗歌的声音形象,始终是学生理解诗歌的最佳方式之一。在朗诵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欣赏诗歌的主体,朗诵的过程,他们是自己在教自己体会诗歌中的感情的过程,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声音把握诗歌的感情。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把朗读分为有机组合的几个阶段。初读阶段只注重对诗歌节奏的把握,并从朗读中得到初步印象。这是最基础的朗读。在分析讨论主题之后再进行朗读,就要着重于诗歌中情感的表达,读出思乡的韵味。这是对余诗情感把握后的朗读。等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把乡愁的思维发散迁移之后,再进行自由的朗读,就可以在朗读中读出自己的感悟和新的理解。这次朗读则对余诗进行了加工,读出来的就是学生自己的乡愁。

二、渐入佳境,创设意象

师:乐曲的基调必须符合歌的感情脉络,而乡愁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哀伤的。但是诗中的感情线索却是不断流动的、变化的。那么,诗人的感情脉络是怎样流淌的?

生:作者的情感是按照从小到大的时间顺序表现的,层层深入,及至最后,表达了对祖国大陆的深情眷恋。

小时侯――(邮票)――母子离愁

长大后――(船票)――夫妻离愁

后来――(坟墓)――生死离愁

现在――(海峡)――家国离愁

师:乡愁是一种大家都可能体验过却又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读了这首诗,你觉得他是不是把乡愁形象地展现出来,使你们对乡愁有了一些具体的感觉?作者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讨论,阐述观点,教师归纳概括:作者把乡愁化作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这就是乡愁。这就是“创设意象”,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来感悟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是理解和赏析诗歌的重要途径。

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得淋漓尽致。阅读此诗,首先呈现给学生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

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

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

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

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

同时,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思乡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学生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传统感情,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地长期隔绝、飘流在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爱国内容,使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游子的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白玉苦瓜》序)

三、迁移扩展,实践参与

师:全诗都采用“乡愁是……”的句式,既写出了乡愁,又分清了层次脉络。《乡愁》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丽的恋歌,我们在感受诗人这种真挚的情感之余,何不来尝试一下,模仿“乡愁是……”这一句式来写一写乡愁?

生1: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

生2:乡愁是雕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的童话。

生3:乡愁是远行时母亲久久的伫望。

生4:乡愁是故乡的天空中放飞的风筝。

师:全诗采用时间顺序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对应了诗人一生的不同阶段,也表达了不同阶段诗人相应所看重的东西。学完本首诗,相信同学们已然了解创设意象这种写作手法,那么我们不妨尝试着写一写我们常常经历的一些感受吧。

“快乐”“痛苦”“思念”是笔者给学生提供的感受词语。

生1:小时候,快乐一根棒棒糖;长大后,快乐是一张满分的成绩单/一首动听的情歌;后来啊,快乐是儿女一脸的笑颜;现在,快乐是一抹童年的回忆。

生2:小时候,痛苦是摔了一跤;长大后,痛苦是一张不及格的卷纸;后来啊,痛苦是无端的车祸;现在,痛苦是一张医院化验单。

生3:小时候,思念是母亲的怀抱;长大后,思念是一通朋友的电话;后来啊,思念是窗外的一轮圆月;现在,思念是一张泛黄的照片/一间空房子/一桌无人问津的晚餐。

……

师:同学们,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会老去。让我们期盼大陆和台湾的统一早日来到。

学生的即兴写诗,是让他们借助这种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人生体验,学生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是他们积累的宝贵财富。对于语文学习至关重要,当学生的生活体验被引发时,学生的情感就会自然地抒发出来,而不是刻意地模仿。这个练习的目的不在于他们能说出多么富有韵味的诗句,而是在于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

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221

现在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本身是一种创新经济。而人是知识创新的主体,只有掌握了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具备了创新能力,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站稳脚跟,有所作为。因此,培养创新意识和精神,开发创新潜能,成为各阶段、各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正确对待师生关系,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在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使用,都需要教师去实施。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应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被教育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是客体,但学生作为主体的人,具有能动性,只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给他们充分表现的机会,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他们也可以创新。

在创新教育中,要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积极性,使二者达到和谐统一。学生通过教师的组织、调节和指导,来掌握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教师要通过学生本身的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提高他们自身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完成教学任务。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生是一个好奇心较强的年龄段,如果引起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感兴趣,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地了解、获得这方面的能力和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讲究一些技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对于学生的一些问题,教师可以启发引导他们,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上网、询问、观察、思考等方法寻找答案。

例如,学习四年级上册《颐和园》一课前,我先让学生通过上网查阅颐和园的相关资料或观看关于颐和园的一些纪录片,使学生对颐和园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在学本课时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兴致颇高。再如学习五年级上册关于思乡的《古诗词三首》后,提问学生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思乡的诗句?”部分学生发言后,教师适时布置任务:今天因为时间有限,还有很多同学没有发言,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后整理,咱们下周自习课进行汇报,比一比看谁知道得多?这样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起来,大大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巧妙设计教学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特定的情境,能使思维更加敏捷,迸发出创新的火花,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还比较差,创新思维的潜力正在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需要创设各种情境,给知识的引入提供一个丰富而生动的空间。

例如,学习《乡下人家》这课时,抓住这篇文章的特点:是描写景物的,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动优美的画面。我们可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不同形式的再创造,让他们把文字的东西换成绘画的形式。在欣赏完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画面地构思、景物地取舍、主次地安排,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学生的绘画、欣赏等能力也有了提高,满足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再如学习四年级下册《触摸春天》课文前,教师布置一项作业:感受黑暗三分钟。让学生在家里体会当眼睛看不到光明时生活的困难以及当时复杂的心情。再学课文就更能更深刻地感受小主人公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果问题的提出由教师一手操办,学生的任务仅仅是回答那几个老师控制的问题,那么学生的创新领域无形中已缩减了很多。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针对现象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问题一旦被学生自己发现提出,就意味着学生的创新活动已经开始了。

学生要在课堂上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确实不容易,因为他们要承担被老师批评、被同学讥笑的风险。因此,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对学生质疑给予充分肯定,特别是在平时课堂上敢于发表反驳意见的学生,更要予以表扬,即使他们的观点是错误的,也要在肯定学生勇敢质疑的前提下,与学生一起讨论来加以引导和点拨,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学生质疑的信心。比如,学习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学生对母亲慈祥的爱和父亲严厉的爱持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觉得母亲的这种爱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有的人认为父亲的做法值得肯定。不同的观点展开激烈地辩论,在争论过程中,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对方观点的阐述使学生认识到两种爱都要适度,才更有利于孩子健康的成长。

五、采用电教手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辅助教学,能呈现出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画面,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创造兴趣,激发他们更积极地开展创造活动。

如学习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圆明园昔日的壮观景物已毁灭,无法再现,单单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远远不够,教学中借助各种媒体手段,以音乐、图片直观地感受圆明园的建筑的精美、规模的宏大,收藏的珍贵,想象圆明园当年的壮观与恢宏,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资源,搭建了平台。在图、文、声、像等多元信息的共同作用下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由这些感性认识深入到对文章中心的感悟。通过这些教学手段,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再现形象。

六、利用各类作文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对学习的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是学生把自己的知识、体验、情感等方面进行重新组合、创造的过程。教师要打破老师怕教、学生怕学的心理障碍,科学地使用教材,合理地安排活动,创造各种条件,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拓展广阔的空间。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课文中的写作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中,我们可以把不同类型的课文进行改写,如把课文中描写景物和儿童生活的古诗改写成小短文,把第三人称的文章改写成第一人称。根据课文故事的情节,顺其自然想象结果进行续写,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穷人》《凡卡》等课文,学完后让学生充分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续写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教师还可以根据学习的文章让学生仿写,例如学完五年级下册《儿童诗两首》后,学生对现代诗产生兴趣,教师可以叫他们把生活中的一个个场景进行仿写,然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