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工作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0 00:45: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工作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师工作论文

篇1

首先,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时间非常有限。在幼儿园常见的是教师利用幼儿入园、离园时间,与家长个别交谈。自然,还有很多零交流的现象。其次,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内容较为局限。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与家长的交流集中于幼儿在园的吃、喝、睡等情况,少数涉及到幼儿的游戏伙伴、肢体冲突等。似乎教师能告知给家长的就是这些事务性工作,家长关心的也只是孩子在园的饮食、安全等问题。这样的幼儿园家长工作既体现不出幼儿教师作为“专业教师”的特性,也无法得到家长的尊重、认可与支持,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家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幼儿园的内部事务甚至是教育教学工作。因此认清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意义,厘定家长工作的内容,是幼儿教师取得专业化地位的途径之一。

二、幼儿教师家长工作的意义

幼儿教师认真、精心进行的任何一次家长工作都可以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同时,这种成长又可以通过家长工作展现在大众面前,得到外部的认可与支持,而幼儿自然会在这一过程中受益,并形成良好的学前教育氛围。

(一)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促进幼儿的发展是幼儿园一切工作的核心与宗旨,也是家庭与社会的共同追求。幼儿教师高效的家长工作能使幼儿园与家庭之间达成教育共识,这样可以让幼儿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接触到相似甚至相同的教育内容,这完全符合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特点及学习方式,能最大限度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要呈现高品质的家长工作,除了精心的准备外,更需要其自身具备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和能力。第一,推动教师不断进行专业化的学习。如教师要向家长介绍幼儿的发展状况,就需要了解幼儿,需要教师全面掌握理解幼儿行为的各类知识。第二,推动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总结与反思。如教师要向家长介绍班级近期的教育教学状况,需要其对本阶段教育教学目标、内容、过程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和反思,而这一点本身就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之一。第三,推动教师紧跟学前教育发展与研究的前沿。教师要向家长介绍教育策略或推荐优质教育资源,自然需要在前期更多的了解并筛选这些资源。第四,推动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发展,提升教师工作的内在动机。高效的家长工作可以树立教师在家长心目中的专业形象,为自身赢得更好的教育平台和发展空间,收获职业成就感,并进一步激发其职业发展的内在动机。

(三)有利于幼儿园工作的顺利开展

幼儿园的工作可分为对内和对外两大方面,而家长工作就是幼儿园对外的重要工作,在现实中,这一工作占据了幼儿园管理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取得的效果却非常有限。其实如果幼儿园能通过紧抓幼儿教师的家长工作,明确定位家长工作的重要性,并将幼儿教师家长工作的内容常规化、程序化、制度化,将会取得两方面的收益,一方面促进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也在家长中树立了幼儿园的形象,为自己营造了优质的教育环境和外在管理氛围。

(四)有利于改善学前教育的社会大环境

教育的变革、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与配合。幼儿园教育尤其需要家长与社会的支持。但在我国,直到2010年7月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之后,学前教育才迎来发展的春天,但其存在政策层面、操作层面以及外部社会环境层面的诸多问题。由于学前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在内容、形式、方法等多方面的差异,造成很多社会民众甚至一部分管理者对学前教育认识上的偏差甚至错误,如并不将幼儿园看做专门的教育机构,也不将幼儿教师看做专业人员,或认为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比小学、初中教师的工作简单等,这都是对学前教育不了解、不理解所造成的,需要幼儿园通过全方位、多形式的家长工作来进行展示。

三、幼儿教师家长工作内容定位

(一)传播幼儿发展的基础知识

幼儿是学前教育不可置疑的核心,教师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基于幼儿、服务于幼儿,教师做教育教学计划、设计活动或游戏,要基于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需求,并能促使、引领其达到更高水平。那么,如何保障教师设计、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满足或引领了幼儿的发展呢?我们知道,幼儿是一个发展变化中的人,他的发展变化会通过他的语言、行为、情绪、游戏、交友、集体活动中的表现等多个方面体现出来,因此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并通过对幼儿的观察,识别、分析其行为背后的原因;通过对幼儿行为持续的观察,发现其行为上的变化,判断幼儿当前的发展阶段及发展需求。如一名幼儿总喜欢在自由活动时间画有关幼儿园周围情况的地图,这说明幼儿在用地图来表征其对空间、方位和来回的认识,这也正是其近期关注的焦点,是需要成人给予支持与引导的教育发展点,教师可以基于幼儿的这一需求设计活动或提供给幼儿更多的支持材料,也可反馈给家长,并建议家长多为幼儿提供与空间、方位、来回等有关的操作材料或书籍。另外,教师也可利用家长会的时机展示幼儿作品,但展示幼儿作品的核心步骤是向家长解读幼儿的作品,告知家长幼儿作品背后的涵义,而非在幼儿之间进行比较或进行好坏、像不像的简单评价。

(二)介绍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很多家长否认学前教育的意义,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就是吃喝拉撒睡,老师并不会教给孩子任何知识或技能;还有家长认为只有教写字算术才有意义,而“玩耍”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定期的班级家长会,告知家长一段时间内班级的主要教育活动设计与安排、核心教育内容、预期目标、实施过程以及所取得的实际成果等。如实施主题教育活动的幼儿园,可在班级家长会中针对上一阶段实施的主题活动,按照主题来源、主题目标、主题实施阶段及阶段中的故事等进行总结回顾,让家长看到幼儿在园内的生活及成长,深入理解这些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同时可针对下一阶段的主题向家长进行初步介绍,并说明需要家长给予的支持与配合。

(三)具体分析本班幼儿特点,并提供教育策略

教师可利用班级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介绍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求及相应的教育策略,以此来引领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帮助家长解读幼儿的行为、情绪,促进家长理的发展,认清学前教育在幼儿一生发展中的意义与价值。早在1927年,陈鹤琴先生就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这一理念在很多国家的学前教育中也都有体现。但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家长在幼儿教育理念认识上有偏差,在幼儿教育的知识与技能上有较大欠缺,幼儿园自然在此应肩负一定责任。

(四)搭建家长之间的交流平台,形成更丰富的教育合力

教师一方面可为家长推荐公共的优质幼儿教育资源和阅读书目;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家长资源,优化整合家庭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我们的家长来自不同的行业,这是十分丰富的社会资源,各种不同职业或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长可以带给幼儿园丰富的教育内容,提供多种支持与服务。这在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就形成了多维度、多层面的信息交流。当然,教师也可通过幼儿园家长会搭建家长之间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可让其分享亲子经验。

(五)关注园内“特殊幼儿”,为其发展更大的支持群体

此处的特殊幼儿可指特殊儿童,如在智力、感官、情绪、肢体、行为或言语等方面发展低于或高于正常儿童的儿童;也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内重点关注的幼儿,如班内不合群的幼儿、胆小害怕交际的幼儿或新进幼儿等。教师可以向家长介绍自己具体的做法及原因,目的在于让家长客观认识幼儿,同时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使教师、家长共同帮助幼儿成长。

四、结语

篇2

论文摘要:采用“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和“教师工作压力调查量表”,测查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压力。结果表明: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较高,教师对反映教师社会地位的职业认同和基本工作环境的同事关系和环境与资源的满意度较高,而对反映具体工作状况的领导与管理、付出与回报和工作任务与压力的满意度较低。性别、职称和教龄等因素对工作满意度有一定影响。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压力的关系较为复杂,其中社会因素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对工作满意度的预测力较高,分别具有负向的和正向的预测作用。工作压力未必完全导致工作满意度的降低,某些特定的、适度的工作压力会导致工作满意度的增高。

0前言

组织成员的工作满意度是衡量其对工作态度的一个基本指标,反映了对工作的整体评价。工作压力则是影响工作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密切。体育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助人职业,社会认可度较低,发展机会较少,工作压力较大,极易形成较低的工作满意度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绩效,严重者甚至产生离职现象,给个人和组织带来极大损失。因此,了解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状况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是目前组织管理特别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新课题。

综观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国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内的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研究的时间短,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拓展和验证。目前,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结论,不论是在工作满意度的个体差异上还是在工作本身、工作回报、领导管理等其它工作满意度层面上,都存在颇多的不一致结论。目前对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理论研究较多,实证研究较少,少数的成果仅留在经验性的表面描述上,未作深入的分析。另外对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压力关系的研究还缺乏权威性的研究结论和调查数据支持。鉴此,针对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加强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特征的研究,探讨工作满意度与工作脏力的关系,将会为社会、学校、教育行政机构了解和认识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压力问题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为体育教师队伍的管理与建设提供必要的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被试

我国部分高校体育教师405名,其中男教师276名,女教师129名。

1.2研究工具

工作满意度的测量采用“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该量表根据黄桂梅编制的“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进行修订,量表共有6个维度,60个题目,其中领导与管理维度18个题目,环境与资源维度t1个题目,同事关系维度11个题目,付出与回报维度7个题目,职业认同维度8个题目,工作任务压力维度5个题目。采用Likert量表5级记分,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计1—5分,部分题目为反向记分题目,得分越高,则表明被试的工作满意度越好。量表的Cron—bacha系数为0.9445,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分量表的a系数从0.6991到0.9363,信度水平较高。分量表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496~0.884之间,且相关显著,内容效度比较理想。各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112--0.309之间,6个维度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对独立性,具有一定的结构效度。

教师工作压力的测量采用“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调查量表”,该量表根据许延礼“教师工作压力调查量表”修订而蔚,量表共有7个维度45个题目,其中领导与管理压力维度10个题目,工作负荷压力维度9个题目,学生因素压力维度5个题目,人际关系压力维度5个题目,自我身心压力维度7个题目,社会因素压力维度5个题目,职业发展与晋升压力维度4个题目。问题采用Likert量表形式,分5级记分,分数越高表明压力感受越大。总量表的Cronbacha系数为0.83,分量表的a系数在0.55~0.82之问,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每个条目与量表总分的相关在0.32~0.68之间,表明该量表有较好的内容效度。7个因子的贡献量均在5.1%以上,共解释了58.65%的方差,7个因子在结构上反映了教师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具有可解释性。量表效度较好,可用于实际研究。

1.3研究步骤与方法

研究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集体测试,统一指导语,当场收回,共发放调查量表690份,回收546份,其中有效量表405份。所有数据统计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完成。

2研究结果

2.1被试工作满意度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调查结果表明,高校体育教师在工作满意度的职业认同(3.43±0.54)、环境与资源(3.26±0.47)和同事关系(3.24±0.37)维度得分超过中值3,领导与管理(2.87±0.48)、付出与回报(2.93±0.59)、工作任务与压力(2.82±0.59)维度的满意度较低。

2.1.1工作满意度的性别特征。从表1可以看出,男性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所有维度得分均高于女教师,其中付出与回报、职业认同和满意度总分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2.1.2工作满意度的职称特征。调查结果表明,职称越高者其工作满意度总分越高,在同事关系维度,职称越高者其满意度越低,除同事关系外,教授在工作满意度的总分及所有维度均高于其他职称者。除同事关系维度外,工作满意度在不同职称上的得分基本呈两端高中问低的“u”形。职称在付出与回报、环境与资源、领导与管理、工作压力和满意度总分上均具有显著性的主效应。详见表2。

2.1.3工作满意度的教龄特征。调查结果表明,在同事关系维度,教龄越长者其满意度越低。满意度总分以及付出与回报、环境与资源、职业认同和领导与管理维度在不同教龄上的得分呈两端高中间低的“U”形。在工作压力维度,教龄越长者的满意度较低。其中教龄在付出与回报、职业认同和同事关系维度上主效应显著。详见表3。

2.2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压力的关系

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察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压力的关系,如表4所示,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压力各因子的关系较为复杂,即存在正相关关系也存在负相关关系,且相多为低相关关系。只有付出与回报和领导与管理满意度与社会因素压力呈较高程度的负相关,工作任务与压力满意度与工作负荷压力呈较高程度的负相关。

社会因素压力、自我身心压力、工作负荷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和领导与管理压力因子进入付出与回报回归方程,其中社会因素压力、工作负荷压力和领导与管理压力因子对付出与回报有负向的预测作用,自我身心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对付出与回报有正向的预测作用,五个因子的联合解释量为36.7%,其中社会因素压力的解释量达到21.5%。社会因素压力和职业发展压力进入了环境与资源回归方程,其中社会因素压力对环境与资源的满意度有负向的预测作用,职业发展压力有正向的预测作用,两个因子的联合解释量为3.7%。

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以工作压力总分及各因子为预测变量预工作满意度,结果如表5所示:

工作负荷压力因子进入职业认同回归方程,且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因子的解释量为1.5%。学生压力、人际关系压力、职业发展压力和领导管理压力进入同事关系满意度回归方程,其中人际关系压力和职业发展压力对同事关系有负向的预测作用,而学生压力和领导管理压力对同事关系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四个因子的联合解释量为11.9%。

社会因素压力、人际关系压力、领导与管理压力和工作负荷压力因子进入领导与管理满意度回归方程,其中社会因素压力、领导与管理压力和工作负荷压力对领导与管理满意度有负向的预测作用,而人际关系压力则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四个因子的联合解释量为25.2%o,社会因素压力因子的解释量达到13.9%。

工作负荷压力、自我身心压力、领导与管理压力和工作负荷压力进入工作任务与压力满意度回归方程,其中工作负荷压力和领导与管理压力对工作任务与压力满意度因子有负向的预测作用,而自我身心压力和工作负荷压力则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四个因子的联合解释量为20.8%。

社会因素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进入工作满意度总分回归方程,其中社会因素压力有负向的预测作用,而人际关系压力则有正向的预测作用,两个因子的联合解释量为13.3%

3讨论与结论

3.1被试的工作满意度特征分析

教师对反映教师社会地位的职业认同和基本工作环境的同事关系和环境与资源的满意度较高,而对反映具体工作状况的领导与管理、付出与回报和工作任务与压力的满意度较低,与高校目前的基本情况相吻合。

女性教师对其付出与回报和职业的认同度较低是其工作满意度较低的主要因素。

在职称方面。教授的工作满意度较高,与其一般担任行政领导工作、对学校各方面的认同度较高有关。讲师在学校中性属于相对不太受到重视的群体,因而其满意度较低。而助教及以下职称者的工作满意度较高,主要是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和期望值的达成相近有关。

在教龄方面。低教龄者对教师角色具有新鲜感,较容易得到满足,而高教龄者多己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成就动机有所下降,容易得到满足;中等教龄者易对教师工作失去新鲜感,且对工作的不满开始有所增加,因而其工作满意度较低。

篇3

一、我们在教师中开展敬业奉献教育、努力以教师良好的形象感染、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全校性的德育教育氛围

在我校的教师队伍中,存在着很多体现敬业奉献精神的动人事迹。如有的教师为解决学校工作安排的困难,长期承担超出规定工作量一半以上的超负荷工作而无怨言;有的教师在喉咙嘶哑、发音困难已有数天的情况下,为不影响任教课程进度,也为不给学校工作带来困难,忍受极大痛苦,坚持上课;有的教师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对自己所承担工作极端负责任,甚至亲自动手去干那最脏、最苦的活儿。我们利用这些好的典型,一方面大力表扬,宣传这些教师的优良作风和师德,让他们的事迹家喻户晓;另一方面,号召全体师生向先进人物学习,尤其是以实际行动向他们看齐。这样,教师言传身教,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成为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一股强大的推动力量。

二、我们着重建立一支善于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合格的班主任队伍

办好学校的关键是要有一支合格的班主任队伍。班主任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也决定了校风建设的成败。我们把建立一支在德育工作上信得过的班主任队伍作为一件头等大事来抓。从班主任的选择、使用到对班主任工作的检查、评估,每学期均有周密的考虑,并有具体计划,且已形成若干制度。

学校规定:每位班主任必须于期初、期末分别上交班级学期工作计划和总结;每位班主任必须在期初制订好班级学生思想品德量化考核标准,并在班级予以公布;每位班主任必须于每星期三下午上好每周一节的思想教育课,学校领导也经常下班听课;每学期每位班主任要开三堂主题班会课和一节思想教育汇报课。为了不断地总结班主任工作经验,探讨班主任工作特点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学校还要求每位班主任学期末要上交班主任工作方面的教言论文,每年一次召开班主任工作专题经验交流会。

三、我们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努力形成德育教育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每学期初,学校就制订出具体的德育工作计划下发各班,各班结合本班实际,分别制订出以德育工作为主导内容的班级工作计划。每学期,我们坚持在全校各班之间深入开展“四赛”活动(赛纪律、赛卫生、赛爱护公物、赛两操),并将此活动作为贯穿学校全学期德育工作的主线。在抓好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校规校纪教育时,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一开学,学校就把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校规校纪教育作为始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发动各班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省高中学生思想品德考核暂行办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制订出各班量化考核实施细则,并将此定量考核作为学年度学生个人三级定性考核的重要依据。

2、认真落实学校有关奖惩方面的规章制度。每学期期中,学校经常性地公布学生中出现的好人好事材料,并于每学期末或新学期初,大力表彰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及工作、学习积极分子,使学生学有榜样。

3、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每学期,学校部把做好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来抓。通过集中教育,进行个别谈话,写思想汇报等办法,努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4、有步骤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并尽量使教育落到实处,力求收到较好效果。每个学期,学校根据德育工作计划,都开展了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并分步实施。如三月开展“学雷锋、讲奉献”及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活动,四月份为开展爱家乡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及勤奋学习教育活动。五月份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及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六月份为考前教育等等。学校每年度还举行一次校田径运动会,校革命歌曲演唱赛,校时事和其它有纪念意义的演讲报告会。

5、重视在广大共青团员中开展“党建”教育。学校从一九九四年起建立了校业余党校。由党员教师担任教员轮流兼课。通过学生个人自愿报名、团委推荐、党支部批准方式,吸收有志团员青年入党校学习。至今,业余党校已开办二期。

第二期报名参加学习的有三十六位同学。通过学习党的有关理论知识,使这些同学进一步认识了党,进一步激发了热爱党的感情,从而增强了自觉跟党走的信念,并在全校学生中发挥了榜样作用。上学期,又收到了七份入党申请书,并吸收了一位高三学生入党。

篇4

第一,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科学技术推动传统产业变革以及新型产业出现,进而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在当代社会,如果不懂得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统计以及计算,不懂得使用网络学习更多的知识,不但将和时代脱节,而且工作效率以及质量也将难以提升。所以,在当前应当加强对科学技术的思想教育,从而提升办公室人员自身的科学意识,这对于办公室人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以及发展,在世界范围之内不断渗透并且逐渐成为一个不可逆的潮流,思想文化的相互交流,显著表现在文化之间的互相渗透以及借鉴上,在各个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的技术以及管理经验,就是现代文明的结果,这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改革开放让一些不好的东西也随之进入我国社会,资本主义的腐朽以及有害的思想进入到社会主义国家,导致某些人员对金钱盲目崇拜、唯利是图以及滥用权力,这些负面消极的思想严重腐蚀办公室人员的灵魂,所以,应当进行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抵制资本主义错误思想对工作人员的腐蚀。在思想政治工作当中我们需要加强对思想政治的教育,进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保持办公室人员的思想纯洁。

二、加强办公室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一)要求办公室人员思想上热爱工作。办公室人员的工作内容比较多,并且复杂多变,所以,办公室人员的工作压力比较大,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就需要在办公室进行必要的党建思想教育,要求员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使员工对自己做好准确的定位,熟悉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以及缺陷之处,从而保障工作人员的文化工作可以做到位。作为办公室人员,在思想上需要戒除骄傲以及浮躁,不要一味地急功近利,要不断从工作中吸取教训以及磨炼自己。(二)创新发展与时俱进教育形式,做好带头模范工作。创新以及发展教育形式是对办公室员工进行思想改造的重要方式,在办公室当中可以树立一个榜样,通过榜样的作用,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热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变革。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大,在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由极端保守转变为开放,这样的开放性促使人们对事物有了更广阔的认识。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当要求员工根据客观规律办事,对于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需要有着清晰的理解以及准确的认识。此外,身为办公室人员,需要在实践当中不断协调好人际关系,不断促进办公室文化的发展。(三)在办公室当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应当要求办公室的人员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生活方式,对于自身的生活习惯以及工作都需要进行全面的改进,不论是在言谈举止还是待人接物等方面,都需要提升自己的素质。在办公室的政治教育当中,需要教导员工明确个人以及集体的关系,并且需要处理言和行之间的关系,健康以及积极的生活方式不但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而且可以促使员工有更良好的素质。在办公室倡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办公室的相关人员可以了解到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从而促使办公室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三、结语

综上所述,办公室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升员工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个人认为,在办公室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应当要求办公室人员思想上热爱工作、创新发展以及与时俱进,榜样做好带头工作、在办公室当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作者:胡亚敏 单位:湖南省岳阳市外国语学校办公室

【参考文献】

[1]李英.关于加强县级政府工作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建设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5(05):37-40.

[2]薛碧英.浅淡加强办公室工作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0(06):118+121.

篇5

服装设计工作室面对市场的发展,更加地符合地方经济的发展。面对就业路径的多元化,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方式给予学生更多实习的机会以及进行综合实践的机会,这样就能够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能够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专业令,完善可操作性强以及系统化的工作室教学体系,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更加灵活高效地适应市场的实际需要;服装设计工作室实践教学的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中不仅面临学业上的压力,同时也面临着社会以及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生的实际学习受到了社会外部环境的影响,这就需要学生通过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集合来实现能力的不断提高。学校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法,改变死板教条的课堂氛围,进而使得课堂教学充满挑战性。

二、服装设计工作室实践教学的探究与研究分析

(一)通过项目化的工作社建立来实现全景式的直观教学模式的形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师的实际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效果之间具有十分重要的关联,这就需要实现教学环境的专业化,转变传统的单一理论化的教学方式,为实际的课程教学提供更加专业化的学习环境;从目前的教学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还不能够满足服装企业的实际操作上的需要,通过教学实操的专业化来实现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主体性建设,发挥服装企业的实际导向的作用,通过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及课程设计等方面来进行改革,让学生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获得一种直观性,进而通过学生的实际实践体验来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最终为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提供一种全景式的直观性教学效果。

(二)发展更加符合时展特色的发展道路

由于学生的社会经验比较少,进而缺乏自控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由于理论课程以及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的脱节,学生学习难度不断的加大,久而久之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服装设计的实验室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具有非常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具有坚实的理论知识作为重要支持,通过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的无缝对接的服务来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作为项目开发的启动者以及开发者,工作室的学习环境更加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自主思考能力的不断提高,实现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由于工作室的实践教学实际上属于一种小范围内的教学,这就使得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根据课程的实际要求来进行不断的改变,根据不同的年纪特点以及实际的教学内容来进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和任务安排,这样让学生能够最大程度掌握专业性知识以及实践的能力,进而不断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现学生岗位实践与就业上的无缝对接

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方式取代了传统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这就使得学生的实践学习更加具有便捷性。从目前的教学状况来看,很多的高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加地注重仿真式的实践教学,这就使得教学浮于理论性,让学生对于实践的教学缺乏直观性的感受,而工作室实践教学的方式代替了校外的实习基地,进而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而珍贵的资源;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受到了非常大的限制,进而容易产生烦躁的情绪,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非常消极的影响,通过工作室实践教学的方式,我们能够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运行体制,进而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实现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结语

篇6

主导型学生工作模式,以全体学生为服务的主体对象,从广大学生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到学生工作的实践中去,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生工作的终极目标,将教育、管理与服务三者完美结合在一起作为学生工作的核心价值,为学生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二、服务主导型学生工作模式的主要特点

1.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理念

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深入到服务主导型的学生工作模式中去,将传统的“管理学生”的教育理念改为“引导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为学生服务”的教育宗旨。无论是展开教学活动还是社会实践活动,都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

2.系统规范的服务内容服务主导型的学生工作模式

科学扩大了为学生服务的工作范围。同时,还特别设置了一个服务部门专项负责学生服务工作。该部门本身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广大学生谋求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方面的便利;另一方面,还要加强与学校教务处的沟通与合作,构建更加系统化的服务体系。

3.丰富多样的服务实践形式

传统的学生工作不仅形式僵化且数量单一,不能满足社会上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主导型的学生工作模式大力推动由经验教育变为科学教育、被迫灌输转变为理性传授、单一教学变为综合发展的转型进程,大力倡导学生工作的新型服务形式。同时,在进行学生工作的服务地点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创新。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上课教室,服务地点也逐渐转移到学生寝室等其他学生聚集地带。

4.训练有素的服务

工作人员服务主导型的学生工作管理人员不仅要求具备主观思想方面的高素质,也要求具备客观能力方面的高水准。一方面,工作人员必须拥有高度的革命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秉承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从本质上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谋求利益,无私奉献;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必须拥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和广泛的服务学识,顺应不断深化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对服务型学生工作做出正确的战略目标与策划。

三、构建服务主导型学生工作模式的主要措施

1.加强服务主导型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首先,要设立一个专项部门负责学生思想政治价值观的整改与培育工作。优化该专项部门的人力资源配置,以实现部门内工作力量稳定性与流动性的有机统一。其次,要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由全职人员组成的学生思想道德政治培训队伍。有组织地计划并安排各个学生工作者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同时,还要善于发掘工作能力强、工作业绩好的学生工作者,对其进行重点培优,将其推荐到更高的平台以锻炼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另一方面,要积极为学生工作者创造学习条件,统一规划专业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工作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与职业道德修养。第三,要实行严惩分明的工作激励制度。在升职、聘任、出国深造、退休养老等各方面通过优惠政策倾斜,激励更加广大的学生工作者更加积极地进行服务性学生工作构建工作。最后,要建立健全学生工作考核机制,确保工作考评结果的科学与规范,确保工作考评程序的制度化。

2.积极开拓服务主导型学生工作的途径

鉴于学生工作的服务效率将直接决定学生在校的学习与生活质量,校方从广大师生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促进校园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求高校加强服务平台建设。一方面,加强服务主导型平台的软件设施建设,其中主要包括学生工作的负责人安排、部门设置、体系构建及其执行策划。优化工作人员配置,把握部门设置的科学方向,建立健全服务型学生工作管理体系,制定正确的执行策划方案。另一方面,要加强服务主导型平台的硬件设施建设,其中主要包括学生工作的活动举办地点及其物质使用资源。

3.创新学生工作的服务机制

高校学生工作服务型机制的创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服务于开展学生工作的外在物质条件。要求加大资金投入,给学生提供更高水平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拓展就业渠道,为学生谋求更多的就业机会选择;推行优惠政策倾斜,给予贫户学生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的物质帮助;展开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及处理世事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服务于开展学生工作的内在修养条件。要求在全校范围内推行思想道德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四、结语

篇7

(一)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高校的教师在从事多年教育工作之后,大多数人的教学能力下降得很快。同时,实践能力与当今社会的需求也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很多教师在进行备课过程中从网上搜集一些过时的资料加以利用,有些教师甚至一直沿用几年前的教学资料进行教学,使得工业设计学科的教学内容一成不变,无法让学生学习到最新的知识和技能。第二,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无法集中精神听课,而且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也比较少,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教学过程的针对性也比较弱,因此,教学效果的提高不是很明显。第三,很多教师仅仅承担基本的教学内容,在科研方面和实践能力方面都没有显著提高。

(二)学生的专业水平与社会的需求不符

由于大多数学生都习惯于应试教育的模式,教师教授什么内容,学生就学习什么。但是,由于工业设计学科的变化非常快,知识内容的变化日新月异,如果学生仅仅掌握教师教授的知识,无法完全满足社会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学生的专业水平与社会的需求不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对于工业设计学科来讲,企业可能需要的是比较具有实用性的作品,但是学生的设计可能会赋予作品很多自己的思想。虽然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是设计出的作品与企业的需求无法完全吻合。第二,学生的创新能力普遍不高。在工业设计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但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学生仅仅利用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不与工业设计的实践相结合,那么设计出的作品是无法得到认可的。

(三)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工业设计作为一门设计学科,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非常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仅仅通过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或是以学期课程设计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必须要加强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好地实践场所。目前,传统的工业设计教学过程中,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对于大多数的工业设计学校来讲,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计划,根据这些教学计划制定的课时是非常紧凑的,这样学生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到企业中进行实践,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第二,教师承接企业的一些科研项目,然后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的科研研究,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很多教师与企业的合作都是短期性的。项目结束后,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也就中断了,这样不利于学生进行后续的相关实践。

二、工业设计学科教育中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的改革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传统的工业设计学科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要在工业设计学科的教学中引入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等多方面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为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根据高校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在国外,有很多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指导工业设计学科教育的成功案例,这些案例的经验,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但是不能简单地照搬国外的教学模式,必须要根据不同高校的具体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为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合理调整工业设计学科的教学计划。由于目前社会对于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要求比较高,所以仅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的。因此,我们需要调整部分学科的教学计划,使得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实践性学习。同时,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环境和设备等。第二,不断关注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校是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人才的地方,因此,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高校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为了保证培养出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和企业的人才,高校必须要时刻关注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同时调整工业设计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等。

(二)强调产学研三位一体、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产学研的合作教学模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能够合理地将产学研融为一体,让学生能够不断进行学习、实践和相关的理论研究,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在布置作业或者是设置课程设计题目时,需要使作业的内容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甚至可以将企业的实际需求当作课程设计的题目,这样能够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深入合作,学校为企业提供大量的人才,因此,企业如果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那么培养出的人才就能够尽快适应企业的需求,从而尽快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同时,校企的深入合作还可以体现在教师与企业进行深入合作方面,教师可以承担一些企业的科研项目,然后让学生也加入到科研队伍中来,这样,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企业项目的研究和学习。

(三)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在工业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素质与社会的实际需求脱节非常严重。因此,如果我们想要将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运用到工业设计的教学中,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此,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要任务是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合格的人才,因此,教师的教学能力非常重要。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授课的内容也需要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还可以利用一些多媒体教学方式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第二,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对于教师来讲,需要不断地了解自己专业领域内相关技术的发展,然后通过自身的实践来验证新知识,并且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才能够将新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第三,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有利于让学生接触到新的知识,学生加入教师的科研团队以后能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发现新的事物和新的理论。

三、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下的工业设计学科教育发展趋势

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下的工业设计学科教育在发展中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强化。工业设计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应用型,所以,实践能力以及理论应用能力是对学生专业素质提出的重要要求。因此,在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下的工业设计学科教育中,有必要通过增加实践教学课程比重来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建立保障。大量的实践活动,有利于教师以课题组形式来开展工业设计教学,同时也能够为学生提供资助选择研究方向的机会,这对于进一步增强产学研之间的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在实践教学方面,学校也可以聘请社会专家以及工业设计行业人士进行授课,从而让学生及时了解工业设计学科的前沿信息以及市场环境,让学生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对自身专业素质做出完善。

篇8

其一,无论在香港还是在美国,影响我们的是社会环境、社会问题与社会变迁,这是最重要的,这个社会变迁影响我们社会工作的回应。比如美国30年代的经济衰退,既是危机又需社会工作的回应,如果社会工作与教育不理睬的话,你就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机会。由于这种危机需求为本科教育课程提升提供了条件;另外当时的课程也从较微观层面走向了宏观,而且它与社会关系也比较紧密。当时香港社工教育发展得那么快与政府的取向密切相关,课程变迁也符合社会问题需要,有时我们发展新的选修课就在于发现新的社会问题,如新移民等。现在我们香港遇到的危机,对我们社工教育也会有大的影响。

其二,影响在于政府政策的影响。比方香港规定某一职位的人都要受社工专业培训,这一政策很大影响了社工教育的发展。在美国,一些法律如精神健康方面条例规定,精神病人要受到很好的照顾。如果不照顾,其家人与团体就要负责任。所以一些条例也在不同层面影响社会工作与教育的发展。

其三,财政来源的影响。比方政府投资多少在社工教育上,这将直接影响我们社工教育步伐大小问题的。香港80年代是政府就给了好几笔巨资,加倍培养社会工作人才,面对社会大需求情况下,政府需要我们大力培养人才。而现在紧缩了,产生的影响亦是不可忽视的。在美国,政府亦曾有几次拨款。在美国有许多私立学校,它们受财团与富翁的影响,若后者对社会工作某一方面比较感兴趣,他们会把资金投往这方面的社工教育。比如有些基金会特别有兴趣搞健康医疗事业,他们就资助了很多这类的培训与项目;一些财团希望搞有关精神治疗或家庭治疗方面的项目,这些影响无疑是很大的。

其四,就是就业机会的影响。比方在美国最近十多年的辩论,他们有许多的私立社会工作机构,许多社会工作者面对个体需求(咨询、心理治疗),在社会上自主择业。这也算是不错的出路。所以一些大学的培训也注重个人理疗,心理治疗等方面培训,因为市场比较大。当然不少社会工作者不喜欢这种取向的。故就业机会也会影响到整个社会工作培训的方向。另外,在香港我们还要搞一些培训,如艾滋病等。这方面既有就业机会,也有需求,但没有培训。还有社会保障方面,不少人员需要培训。就像我们文凭课程以前没有关于怎么做社会保障的培训,以前他们是不请社工的,现在就业形势不好,社工开始涉及这个领域,做一些派钱性工作。因此,在我们的课程里也有了相应的回应。

其五,社会工作专业群体和社工教育的群体的取向的影响。我们可以看见在美国的社会工作发展或在香港社会工作发展长期受到他们的工会或专业团体的影响是很大的,刚才谈及的美国的几个协会或议会,他们很大地影响了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方向,当不同院校在培养本科生还是硕士生从事社会工作问题上产生分歧肘,社会工作教育议会就出面解决了这个分歧,可见专业的团体对社工教育的影响是很大的。在香港,我们的发展好几次得益于社会工作人员协会和社会工作总工会的帮助,政府因财金短缺想“砍”大学里的一些社工教育课程,但协会与工会坚决不能让政府“砍”,他们认为现在暂时不需要这么多专业人士,但现在不培养一批人才,将来社会有需要怎么办?就算这些人暂时找不到工作,但将来一定是有用的。在其他一些问题上,协会和工会常与政府辩论,以保证社工教育不会因经济衰退而受到大的冲击。

最后一个因素在于学院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外在因素固然重要,内在因素更不容忽视,我们自己怎么想,怎么做是很重要的,在美国社工教育历史里面,有许多重要的人物是影响社工教育的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不少人扮演了重要角色,当社会有需要却没人、没钱来做时,他们就亲自动手。如第一个暑期班。另外专业取向上往往也会受个人的影响。这些社会工作教育界的重要人物怎样去改变历史,怎样去分析、去演绎历史,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讲讲有关社会工作的辩论。

这些辩论在整个发展历史里面是不断发生的,这些辩论在国外、香港都是影响我们取向的,不一定有肯定的答案,它需要我们自己查找与探寻。

第一个争辩是,学术教育与专业教育之争。这个其实是每一个搞社工教育的国家都会面对的问题。社会工作教育不仅仅是一个专业的培训还是一个学术教育,这引起了很大的辩论,比方重视学术教育的人通常会觉得社会工作应该具有很好的学术基础,他们希望做社会工作的人要有很好的社会科学基础,要有很好的理论,很好的研究水平。因为没有理论与研究你单单做实务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这一派就不太注重实务性的工作,比较注重象牙塔内的传教,他们面对社会问题就分析社会问题,然后向政府提出相关措施,却往往不参与改变这些社会问题的实践活动。美国社工教育在最初发展中,巳开始了关于这个方面的辩论,即社会工作教育应该怎么搞。20世纪初,一派人认为教育应该是很学术的,培养的人应该注重分析的能力,注重对社会科学的理解,以此提出建议,当时有些大家是以此为取向的,后来没人读,就只好作罢。而原先一些大学的课程注重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分析,几乎没有实务的,学生不用到社会上从事实际工作。另外一派人与此针锋相对,认为社会工作教育应当紧紧与社会实务相扣,不可仅在象牙塔里讨论问题,应该注重专业性、实务性,主张整个社工教育所受的培训应建立在实务的基础上,但是在实务上并不是简单工作,而要去分析、去反思,在实务中发展出实务理论来。在美国这一派获得了成功。我们看到在美国的社工培训中他们是比较实务的;英国相对而言学术性就要强点,实务性相对弱些。这对美国也产生了一些影响,美国社会工作的培训是一个十分注重专业性课程的设计,而且也十分注重专业的素质,如价值观培养、社会工作有关知识、有关技巧的传授’,注重整个社群的建立,这个取向一直影响着美国社会工作专业培训,按照这个基础,美国社会工作教育议会清楚规定每个课程该有什么内容。在评审课程中注重这些内容:有无社会科学基础、社会学、心理学等;社会工作实务课程;对于社会环境分析,社会行政和研究;实习。在英美,对实习有个严格的规定:如果要成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你在社会工作教育课程一定要有某一时段的实习——实习不仅是出外看看,而是一定要有专业督导的。1997年香港成立的注册规定我们承认的课程,包括国外的与香港的,都有硬性实习要求,而且如果我们承认他作为我们注册对象,他若是本科社会工作毕业生,就必须要有800小时的实习,要文凭的,至少要达到600小时。其实,这个有关学术教育专业教育之争,在各国都有一个共识,就是认为专业的培训不同于学科的培训,是要建基于实务之上的,但也有很强的学术基础——它是服务于我们的专业的。虽说这个辩论暂时告一段落,但教育界还常谈及社会工作教育是否就这么窄的专业化,所以我们希望现在的院校的社工教育专业化不要太窄,希望它的社会科学的基础能拓宽一些,也希望我们社会工作不仅是学社会工作科目而是希望它是有很好社会科学的基础。比如我们学系现在叫应用社会科学学系:有社会工作、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总之以社会科学为依托,当然叫社会工作系也可以,不过要小心避免一个危机:教授的社会科学不能太窄,而且不能仅由本系老师来教。否则你的领域永远走不开社会工作的圈子,而它的好处在于利于自身强大,能建立一个很好的专业基础。两个各有千秋。

第二个争辩是微观和宏观层面的取向之争,这其实并不局限于社工专业内的争辩而是整个社会工作的争辩。最初社会工作开始之时,已经有这个问题的争论,当时美国的Richman,是社会工作之母,他的书《社会诊断》就是注重较个人化的,注重个人治疗等。当时另外一个派别则注重邻居社区的运动,注重在贫穷社区内建立一些中心,工作人员生活其中,帮助居民们,常是新移民、妇女、童工等。当时社会工作的取向还是比较注重社会改革与变迁,但到了30年代,佛罗伊德等影响较强。此后就受个人心理咨询与分析影响很大了,这在后来社会工作发展上表现为对个体关注性强。但一些社会动荡,如30年代的经济衰退、60年代的战争问题,使社会工作者认识到,我们不应太注重个人取向,而应该注重一点社会取向,如社区等宏观层面的东西,其实这十多年在美国,社会工作取向还是比较个人性的——在于不少社会工作者是私人择业,这多少会影响社会工作的专业取向。最近美国出版的一些书多是《家庭治疗》、《认知治疗》等治疗层面的,这个取向也影响到了香港,所以很多治疗的模式在香港都很盛行。常会缺乏思考地照搬外来的东西,其实这类治疗有其文化背景与社会背景,如果我们照搬过来是会产生问题的。让我们回到美国。1995年,美国出版了一本书,内容简单只涉及一个问题,但对整个美国社会工作却产生了很大影响,这本书叫《反叛的天使》,即谈及我们社会工作者已经背叛了我们以前的使命。它提醒美国的社会工作者不要再沉湎于个人的治疗并从中追求个人利益,而在美国许多社会问题是社会工作者忽略的。这本书里说其实社会工作刚开始时是基于回应整个社会问题而逐步发展壮大的,是十分关注社会贫穷、社会压迫的,但是社会工作专业却一步步在变化、变质一一为了个人利益(权威或金钱)忘记了你本来成为社会工作专业时的理想与使命,这本书对整个美国福利影响极大,引发了许多讨论:我们是否背叛了我们的使命,我们是否迷失了方向等,这也包括不少辩论,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美国的《社会工作期刊》,它有一个一百年的特刊,在这儿有很多文章反思这个问题,批评美国社会工作迷失了方向,忘记了他们本为公益、为社会改革的理想等。这也影响到我们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微观或宏观的取向是影响课程的设计的。70年代末在加拿大是分得很清楚,我是社区工作,你是个案工作等。彼此间没有合作余地,而且关系不好,他们认为我们只注重社会改革,我们认为他们太个性化,但这似乎是学校的错,而不是学生的过失。当时受欧美潮流的影响,在课程设计上分微观与宏观,然后完全按你兴趣取舍微观与宏观,互不干涉。而且往往课程的设计也影响毕业生以后的择业取向。所以微观与宏观之争其实很大地影响了我们课程的设计。比方美国最近的期刊讨论中多了许多文章关于社会发展取向方面,如何使课程设计与社会发展取向互为体现。可见这个争论是影响社会工作及其教育的,我们怎么样看社会工作的定位,怎么看社会工作的使命影响到了我们的课程设计,如果我们看到我们的使命不单单是为个人,是为社会改革、社会变迁,那么我们的课程设计也一定要包括这些方面的取向,否则会影响我们学生毕业后的取向的。以前的课程设计太窄了,宏观与微观是完全分割的,从而使学生们没有一个全面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第三个争辩是专门与普遍化教育之争。这个争辩基本上是说你的社会工作教育课程的设计应该是很专的还是普遍化的。如果专门化取向的话,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很专门的,是能够抓住一个很专的问题,如青年工作、家庭治疗或者是社区工作等等。用这个取向去理解我们社会工作教育课程的,那便完全围绕它了,恰似以前我读的专业,完全是宏观的层面,从未涉及个人、家庭等问题,那时我们很专门地学习怎么做社区组织工作,而未做个人取向的个人辅导等,而我那同学是读家庭社会工作课程,她读的全是环绕个人,心理、家庭关系,家庭动力,家庭治疗等。如果是专门化培训的方向的话,结果是那帮学生会比较精专,对某一范畴了解很透彻,但他却无法适应于其他的环境。我个人就不太喜欢这种太专业化的培养。普遍性取向的意思就是我们要培养每一位社会工作员使之成为全才,方方面面他都懂,所有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所有社会工作的知识技巧,他处于任何一个环境,无论是社区,还是面对老人或有问题的家庭,他都可以解决,但是他不可以太专,可以在具体实践中继续求知。但是基本上赞成普遍化取向的教育方法,我们会觉得不单使他成为全才,懂得社工方面所有的知识,理论、技巧,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要帮助他能够学会如何转化的能力,即怎样把这个地方学的东西能应用到其他领域,这是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果你相信是专门训练的话,那么通常你就要给他很多很多的东西,但是如果我们认为人是可以自己学习的,他毕业后他还要自我学习,那我们就要帮助他一些学习的能力。让他毕业后不用再依靠你的培训,可以自由地去获取知识、技能。其实在美国或香港,这个问题差不多已解决了,即初步的培训我们基本注重普遍性的培训,使其有个基础的能力,而高层的培训才进入专门性培训。

第四个争辩,这正是我们教育者应当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教育是为谁服务,争辩是我们应不应该让我们雇主——我们学生的雇主牵着鼻子走,还是我们有自己的立场。很多时候,我们搞社工教育时,我们发现我们若要回应社会需求的时候,他们就会有很多要求,比方雇主,在内地就是政府,不同部门等,在香港还包括非政府组织,他们提起意见没完没了,当然我们要很快地回应他们的问题。如果我们被他们拉着跑的话,便会失去方向。我们常做。雇主的调查,我们学校两年就做一次,看他们的要求,看他们对我们学生的满意程度,他们希望我们增加什么内容,但我们并不会全部听他的,全听了,就不会有方向了。有些人认为我们的顾客永远是对的,永远应听他们的话,但是我们发现毕业生的雇主所说的要求是好的,但他们要求是比较短浅的,只着眼于现在问题,比如,学生要懂得评估,要懂得会计、财务等。有一阵他们要求加电脑课程,有时又要我们加一些研究多一点的课程,有时加治疗模式等。若全部听他们的话,我们的课程极易膨胀,会没完没了。如果作为社会工作教育者我们就要有一个能力去分辩什么事要做,什么事不做。当然我们不可以说我们有绝对的权威不听你的,这是不好的,是脱离实际的,但我们若全部听他们的也是不好的现象,使我们失去了独立发展的方向。所以这也是一个争辩,所以我们在顾客为主取向,还是我们教育者为主的取向的辩论上,我们也是要找一个平衡点,而不是站在任何一个极端。

第五个争辩是交代的问题,就是我们是向自己交代还是向公众交代。在香港地区、在美国、在全世界现在有一个很强的潮流:管理主义盛行(另外加上经济不好就更惨了),给我们钱的人包括政府、公众等,他们都对社会工作教育有很多要求,也要求我们的交代。因为以前在香港交代制度很严格,我们课程方方面面包括我们教学水平、教学素质、研究成果、学术管理等均要交代。学生多了要交代,学生少了更要交代,学生就业好不好也要交代(每年都要看我们学生的就业率数字)。所以有一些同事不太喜欢这个制度,为什么我们要向外人交代,我们可以向自己交代嘛。我们常强调学术界的自由度,包括无上的权威、无上的自由,但是我们现在已无能力辩了,其实辩论也无用处,外面社会就是这样要求,什么东西都要交代,为了这个交代,在社会工作教育方面,我们有许多方面要去做评估,内地将来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我们要做方方面面的评估证明我们存在的价值与工作成效。通常我们的辩论是这东西有没有用,为什么要做这么多的评估,如果我们教的好的话,其中效益是很难评估的,它往往是处于社区之中的或对人的,社会工作教育究竟能不能影响我们的学生,令他们工作有成效是更难评估的,而我们现在正在做这些。现在对这个辩论少了,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能做得更好,怎样去证明我们的存在,怎样证明我们学生的素质是好的。我们辩论的方法是希望不用那些传统的、政府的或者是机构给我们的很硬的、非人性化的方法去评估我们,我们希望我们用自己的方法去发展相关评估,去证明我们学生素质是好的,工作是有效率的。包括就业数字、包括个案、学生好的影响等(如他在社区中运用方法与其他人有何不同),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第六个辩论是关于社会工作教育层次问题。在内地这种辩论不太厉害,香港有,美国就更厉害了,究竟社工教育应当放在什么层次,是文凭,本科还是研究生层面。在美国以前辩论得很厉害,最初认为他有一个基础的大学培训,先成为了有教育的人——懂思考,有人文教育基础等,然后他才进入硕士研究生,我个人来看是比较理想的,但现实很难做。现在他们也与现实协调了——需要太大了,无法一步步进入。现在在香港、美国已有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但这种辩论在内地也是需要的,至少要辩论一下不同的层次有什么定位与目标,一二层次间有什么关系,怎么交叉等。

第七个争辩,社会工作教育应不应该有立场。这是近十多年来比较激烈的讨论。因为很多人认为社会工作者是没有价值取向的,无价值立场的,但是最近的很多辩论提及社会工作是不可能无立场的,其实在我们帮助他所做的决定都是有价值立场的。比如帮他讨论一个家庭问题,他最后决定离不离婚,或你帮助一个社区如何去解决问题等,这些时候往往有价值取向的。若说工作者价值没有影响他,这是比较假的,其实我们工作的过程里,常有价值隐含着去影响他们,有时不明显罢了。香港一些机构和社会工作教育课程有很清楚的价值取向。面对贫富悬殊等社会问题或处于边缘的人士,如果我们不去帮助他们,什么都没有价值取向,什么都没有立场的话,我们叫我们的学生没有立场的话,他们(边缘人)就永远得不到帮助。他们认为社会工作是有立场的,就是帮助那些受压迫的,处于底层的人们。这是他们的价值取向,我们不一定听他的。但这是针对辩论而言的,在香港我们还没有那么激进、进步,所以我们暂时没有什么很清楚的立场。通常,我们的立场只是帮助我们的学生去注重社会公益或者去关注社会底层的人等。但是没有英国社工教育界那层次分明的价值立场。这个,我们也可以讨论,社会工作教育是否应该有立场,比方在内地有那么多贫穷问题,我们是否应该注重社会发展呢?或在取向上帮助他们扶贫,协助他们用社会发展的方法解决问题等。这需要你们更多地去考虑。

刚才说了在社会工作教育领域里的好多争辩问题,曾有的或现在仍进行的,这些重要的议题我估计也还是有些意义,有一些问题也是比较实际的,比如立场问题、培养人才是专才还是全才、教育层次、或者是为谁而服务、社工教育是微观还是宏观、学术与专业关系等,希望我们大家都好好反思一下。

最后一点是说未来的趋势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心理健康;学生主体;实践

一、坚持为学生创造健康的学习环境

快乐与成功的先决条件是:要身心健康、生活中的大部分领域里心理健康的作用远远大于身体健康,世化无常,心情变化随世化而阴晴圆缺。漫漫人生路,荆棘总与快乐相伴,阳光总在风雨后。生活就是一只纸老虎,打败弱者,成就强者。机会往往留给生活的强者,弱者只能回忆蹉跎岁月。

1.教师要注重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注重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这个年龄阶段,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很是迅速,从对世界的懵懂认识,开始熟悉这个千变万化的社会。他们学习的语文学科又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通过学习文字,对自己开始有一个全新的了解,自我意识和思考能力逐步成熟。学生敏感地感知社会,情绪和情感易受社会的影响。

在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毅力和约束力逐渐养成,思考能力明显提高,但是由于心智还未真正成熟,所以情绪和情感如海浪般波澜不惊。教师在这个阶段应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使学生能够对自己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

2.注重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永远都是我们教学的核心内容,曾有人问: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其实教育的本质就是在学生离开校园以后忘掉自己所学的知识,剩下的就是教育的本质。

品德教育的第一位就是要培养学生豁达的心境,面对生活有积极的态度,多赞美学生,多跟学生交流,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在能力。在学校曾经有一位一年级的学生,经常被高年级的学生欺负,被自己班里的同学嘲笑。在一次美术课上,偶然发现这个学生在画一条巨大的蛇,蛇的嘴里站着好几个人,我走过去问他:“蛇的嘴里为什么有人啊?蛇是吃鼠类的,怎么能吃人呢?”他的回答立刻让我心神不定,他说:“很多人欺负和嘲笑我,我要让这条蛇把他们都吃掉。”我定了定神面带微笑地对他说:“你想想啊,如果他们都不在这个世界上了,这里只剩下你,你会不会感到孤独,会不会哭泣,你会快乐吗?”这位学生变得迷惑和不解,我立刻解释道:“我们生活在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遇到不开心的事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悲伤,这就需要我们勇敢坚强地面对生活啊,但是前提是我们不能干涉别人的生活啊。”这位学生的眼睛开始变得明亮,我拍拍他的肩膀对他说,以后有困难可以找老师的。看着他嘴角上扬的弧度和把那条可怕的蛇擦掉,知道他已经选择了人生正确的方向。善良豁达的火苗已在他心中慢慢燃烧。有时候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师在面对不同的学生时,没有好坏之分,没有优等生与差生,教师只有一个目的: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懂科学,道德高尚的优秀人才。

二、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永远都是团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要彻底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学生是学习的核心”的全新观念,不断探索新的知识,构建新的教学观念。为给学生树立榜样,教师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遵循学生的学习特性和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律,运用创新思维能力掌握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如高中某化学老师把高中重点内容编排成流行歌曲,这样不仅学生学起来轻松,而且在枯燥的学习中能感到快乐。

必须改变传统观念中以教师为核心,学生被动地学习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把学生当作是学习语文的中心,教师应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兴趣爱好活动为中心,逐步展开教学内容。例如,在课堂教学前,把自己的教学目标告诉学习委员或者班长,让学习委员或者班长通知本班的学生进行课前阅读,学生阅读之后根据自己选定的学习目标再让学生进行讨论,增强学生的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然而,教师可出多种作业题目让学生自己进行选择,当然,学生也可以自己设定作业题目,教师给予一定的评价。这样每位学生都会参与到学习语文知识当中,他们发现学习语文不但不是那么乏味,而且还会发现生活是那么的美好。循序渐进地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大大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而且还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才是教育的结晶。

参考文献:

[1]余华.新课改下高师思政专业法律课程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5):78-79.

[2]周淑芳.新课改下的教研改革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11):56-57.

篇10

【关键词】语言;理论;语文;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163-02

语言学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是很重要的。特别是毕业班语文课。临近毕业,工作重点放在升学总复习。同时要面对升学考试,时间短,任务重。

为了使复习系统化,一般应该采用先分类后综合的复习方法进行复习,把小学阶段学过的知识分成三大类;基础知识、阅读、写作。

1 基础知识教学中的应用

1.1 汉语拼音。这部分的复习要求是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会运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熟练掌握声母、韵母、声调、整体认读音节。能给拼音注上汉字,能准确熟练地拼读、书写音节。利用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学习普通话。

1.2 汉字。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小学阶段要学会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要求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学过的字要懂意思,大部分会用。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正确认读、书写和运用形近字和同音字,防止出现错别字。能熟练的运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在训练中,学生的作业出现了许多的错别字,我就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轮流到黑板上听写,再让其他同学改正错别字。对于经常出现的错别字如:游泳的“游”,今天的“今”,要进行强化训练。

1.3 词语。词语部分要求学生理解学过的词语,并能正确读写。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并能正确运用。能用词造句,正确搭配词语,选词填空,进行词语归类。能正确辨析和运用常见的同义词、多义词和反义词,体会词语的感彩。能掌握结构助词“的”、“地”“得”和时态助词“着”、“了”、“过”的用法。注意积累词语。在练习过程中,发现学生归类不准确,原因在于知识面太窄,理解能力差。在选词填空中由于对词的理解不深,经常选错词,在补充成语部分经常出现错别字。

1.4 句子。对句子的复习要求是,能运用语言学的语法规则认识常见的几种句式。理解句子的结构关系,能辨析和修改病句。学会分析句子,理解句子含义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运用比喻、夸张、拟人、排比等常用的修辞手法。能正确运用标点符号。在复习修改病句时,学生常常误改病句。这项内容是对句子的综合考察。通过判断句子正误修改病句,可以提高语言表达和分析判断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和修改方法有:①成分残缺。可以添加。②罗嗦重复。可删除。③用词不当。可修改。④搭配不当。可以换。⑤误用关联词。可替换。⑥词序颠倒。可转换。改成转述句这部分内容也常常出错,需多加练习。

2 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进行阅读训练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背诵或复述指定的课文。能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能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的外表和内心,分辨事物和联想,动态和静态。注意文章的细节,了解事物的联系与变化,事情的前因后果,从而理清文章的条理。这部分的训练形式是阅读短文,按要求回答文后各题。这里的“短文”是指句群以上(段、篇)的语言单位。回答问题有:①给难字注音,词语解释,理解句子含义,修辞手法。②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③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中心思想。④回答有关文章内容和 写法上的一些问题。其中,②、③ 、④是阅读考查的重点。

3 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写作是运用语言学的理论把语言转化成书面语的过程,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写作是小学阶段的重点,也是难点。小学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对字、词、句、篇的综合考查。要求会写简单的记叙文和常用的应用文,做到思想健康,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学会常用的标点符号。具体要求是能按要求叙事、记人、写景、状物,做到认真观察事物,内容具体真实,有条理,重点突出,抓住特点。掌握命题作文的一般步骤,审题立意,选材编写提纲和修改作文。会写一般书信,读书笔记,通知等常用应用文。会扩写、缩写、改写和续写。

作文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3.1 审题: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通过审题理解题目意思,明确写作要求、重点和范围,写出的作文才符合题意。审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明确写作对象。弄清是写人还是写事,写景还是状物。②明确题目重点。重点指题眼和作文的中心,只有抓住题眼才能做到突出中心。③明确写作范围。题目一般在对象、时间、地点、数量、领属等 方面都提出明确的要求。如:《我爱我的老师》对象是“老师”而不是同学,是“我的”而不是别人的老师。而《我们班里的活雷锋》,对象则不限一个,可以写两三个。

3.2 确定中心:写作文有明确的意图,也就是要有明确的中心。拿到一个题目,怎样迅速而准确的确定中心呢?①把握题目要求。②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确定中心。以感受最深的一点确定中心。如:《童年趣事》可抓住两方面确定中心。一是“童年”,只有“童年”才会有许许多多难忘的“趣事”。二是“趣事”只有趣才能至今难忘,这是童年生活的特点。

3.3 选择材料: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叙述具体的事实来实现的,这些具体事实就是文章的材料。因此,中心确定后,就要认真选择材料。材料选得好,就能有力地表现中心。选择材料要做到:①围绕中心。②新鲜典型。③真实有意义。材料只有真实才能写出真情实感,使人受到深刻地教育。

3.4 组织材料和编写提纲:有了好的材料并不等于有好文章,还得把这些材料巧妙的加以安排使之顺理成章。安排材料着重考虑两点:一是哪些先写,哪些后写,使文章“言之有序”;二是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做到中心突出。

3.5 写作、修改: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根据作文提纲的顺序进行创作,写完后要反复修改才能完稿。

好作文都是在修改上下过苦功的,通过修改,可以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同时,也是培养对读者认真负责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