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建德江的诗意范文

时间:2023-04-10 23:33: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宿建德江的诗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出生年月:1978年3月20日

身高:1、67米

体重:49公斤

主持节目:《非常周末》、《情感超市》、《综艺大观》、《梦想星空》

入行经历:1997年毕业于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新闻系播音专业

2000年推出个人单曲碟《现在》

篇2

**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自建局以来,在国家局、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工作总方针,抓作风、抓基础、抓基层建设,努力建立科学、高效、公正、规范的药品监督管理体制,依法维护药品生产、流通的正常秩序,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争创一流目标”,突出重点,加强监管,切实维护药品生产、经营秩序。我们确定了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大输液、粉针剂和小针剂、医疗机构的药房规范管理以及计划生育用品和性保健用品市场管理等四个重点,加大监管力度,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工作中,我们围绕人民群众和社会对药品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加强监督和稽查,开展集中整治;对药品生产、经营的违法行为和群众举报投诉案件,加快查处速度,严厉打击不法行为;市、县两级药监部门上下联动,加强与公安、工商、卫生、物价、行政执法等相关部门横向互动,有效扩大监督检查覆盖面,努力突破大案、要案的侦破,增强监督执法的威慑力。

在不断加强药品监管的同时,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开展“转变作风年”和“调查研究年”活动的有关部署和国家局、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要求,狠抓机关作风建设,努力提升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争创人民群众满意单位。我们以解决群众反映最突出问题为重点,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抓手,以“塑造药监新形象、争当药监好卫士”活动为载体,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争创一流,努力实现我市药监系统机关作风有明显转变,执法人员素质有明显增强,人民群众满意度有明显提高。

“96311”举报投诉、服务电话的开通,为我局与广大涉药单位、人民群众之间搭建起一条新的沟通渠道,也是我局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加强社会监督的有力举措之一。除了接受群众举报投诉以外,还将不断完善功能,开展咨询服务,加快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步伐,让广大人民群众能方便、及时、全面地了解药品监管的方针政策和工作职能,取得他们更多的理解、关心和支持,营造药品监管的良好氛围。我们还将以此为起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药品监督管理水平,努力把**建设成为药品监督管理最科学、药品市场最规范、老百姓用药最安全、医药投资环境最优化的地区之一,为实现**“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宏伟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

篇3

摘 要:本文以全国各个地区的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政策和模式为背景,对江苏淮安盱眙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时的制度设计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并且对相应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途径。笔者把切实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作为维护农民工权益的重要举措,并要求各级的劳动保障部门步调一致,一心一意的为农民工的健康着想,切实做好管理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工作。

关键词 :农民工??医疗保险??扩面运动实施方案

前言:

近年来,随着工业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脚步不断加快,农业生产机械化逐步提高,进城务工农民工规模的不断壮大,农民工“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就越来越突出,又因为农民工的特殊身份和在城镇中的社会地位差异等因素,又使得属于弱势群体的农民工“不敢看病,怕看病”,这就使得农民工的健康受到威胁,然而,庞大的农民工群体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和重要方面军,早在2008年,我国的外出农民工就占全国农民工总数的四分之三。所以保障农民工的医疗健康问题就是就是保障国家社会的的发展。近年来,苏北盱眙的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农民工数量骤增,他们的医疗问题日益凸显,对其医疗保险扩面势在必行。

1、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现状。农民工进城务工也同样像城镇人一样面临着工人失业、养老住院、突发疾病、误伤工伤、生育等风险,所以传统的农业社会的医疗保障方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进城务工农民工,保障方式与风险的不匹配不仅仅给农村社会保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样也对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的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健康是人类的发展目标之一,所以在农民工外出打工所面临的风险中,健康保险问题也尤为突出,虽然现在进城的务工人员大多数是正处于青壮年时期,但是他们的平均健康状况还是不容乐观,而且多数的流动就业人员处于非正规的企业中,恶劣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对其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但由于多种因素,目前,经济欠发达的盱眙县,农民工参保意识不强,参保数量不足。据不完全统计,盱眙进城的流动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险覆盖率只有23.4%,对进城农民工设计一套完整的医疗保障制度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农民工医疗参保率就显得极其重要而且十分必要。

2、当代农民工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

2.1 当前医疗保险存在盲点。从目前的形势情况来分析来看,农民工的医疗保障是城镇医疗保障的盲点,虽然从就业的职位看,他们不再是从事农业劳动生产的农民,但是由于我国实施的户籍管理制度没有根本改革,所以从他们的身份上看仍然是农民。我国是以分级财政为基本特征,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始终对外来务工人员起排斥作用。虽然他们为城市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却很难的享受到城市的发展成果,尤其是城市的福利政策成果。以往以来,农民工都在城市的医疗保险政策之外农民工在患病时没有享受相应待遇的权利。

2.2 医疗保险对部分农民工的意义不大。在现在的中国,农民工的经济还是比较有限的,一旦患上大病,那么后果不堪设想。从新型合作医疗推行至今,全国参加人数已经达到里8亿多人,覆盖了全国农村人口的91.4%,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病的经济压力作用,但是对于患大病的农民来说,目前的医疗报销比例还是很低,有时候还不能够及时报销,负担仍然很重。这就体现了医疗保险任然存在这弊端,所以各个医疗卫生机构应该积极努力的设计出合乎合理的适合农民工的医疗保险措施。

3、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相关建议

3.1 健全医疗机构体系。想要农民工的医疗保问题得到解决,首先必须健全与农民工医疗保险相关的配套机构,所以就需要卫生部门、用人单位、劳动保障部门和医疗机构等多个部门建立多方协作机制。在这个整体机制中,在农民工医疗问题的不同领域和层次发展中,各方面的利益相关者可以依据自身优势来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形成一种能相互互补的态势,进而能快速有效的解决农民工的医疗保险问题。在各个部门协调合作同时,还要健全农民工医疗保险法。

3.2 为农民工树立法律意识。法律是维护自身利益的有效手段,从法律上明确规定医疗保险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用法律的形式来强制用人单位为农民工缴纳医保费用的义务,从法律上规范医疗机构对医疗资金的管理和运营,这样就能杜绝基金被挤占和挪用的现象。除了这些,还要加强农民工自身的医疗保险意识,现在的许多农民工对医疗保险的意识比较薄弱,对其认识有限,他们仅限于眼前,认为当前身体健康就不愿意缴纳医疗费用。拒绝参加农民工医疗保险活动,所以,国家应该大力发展传播参加医疗保险的好处和必要性,增强农民工的法制观念和权力观,对他们做好医疗保险的相关法常识和普及工作。

3.3 相关部门加强在此方面的宣传力度。加强相关部门对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监督力度,所以首先我们要建立健全的保险基金的监督机制,要求其建立并完善基金的开支记录制度和基金的存储制度。对每一位农民工的每一例病症都能够按照程序管理办法进行报销,并且及时的向当地群众公示管理记录,保证公平、公正、公开的管理。同时,工会、共青团、妇联、各类民间组织以及大众媒体也应该在监督工作上有所作为,应该做到形成一起监督、自我监督、社会监督、公开监督和政府监督的内外合作监督体系。加强领导组织在此方面的作用,不断的对政策进行完善,确保整个机构的正常运转。积极的宣传做好农民工医疗保险的各项工作,各部门要积极的配合此项工作的开展。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作为建设新型社会主义的主力军,进城务工的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其所产生的问题就越来越多,这已经引起盱眙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我们人社部门的医疗保险管理机构的高度重视。只要充分利用好政策,积极采取措施,争取政府、企业、员工、社会力量的支持、配合与协调,就能做好农民工医保的扩面增量工作,维护好农民工切身利益,为盱眙地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菲菲,梁艳华.“新医改”背景下的大学生医疗保险问题研究及建议[J]. 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 2012(12) .

篇4

【关键词】 E-选择素;食道癌;预后

肿瘤的侵袭与转移是恶性肿瘤致死的关键因素,它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多环节过程。已证实在此过程中细胞黏附分子起重要作用[1]。最近发现的黏附分子受体E-选择素(E-selectin)能介导肿瘤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迄今尚未发现国内有关E选择素在食道癌中表达的相关报道。为了解E-选择素在食道癌病程中的意义,笔者在42例食道癌患者及其中23例术后患者测定了血浆E-选择素含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住院食道癌患者42例,其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32~72岁。按国际抗癌联盟TNM推荐的方法分期,Ⅰ、Ⅱ期22例;Ⅲ、Ⅳ期20例。食道癌术后组23例。所有病例均经术前及术后病例检查确诊。对照组选择每年度体检健康者共计25例,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35~65岁,平均(49±14)岁。

1.2 实验方法 早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抗凝,立即分离血浆,置-20℃低温保存待检。E-selectin含量测定采用ELISA法,试剂由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具体操作按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

2 结果

2.1 不同临床分期食道癌患者血浆E-selectin检测结果,见表1。

2.2 食道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浆E-selectin检测结果,见表2。

表1

不同临床分期食道癌患者血浆E-selectin检测结果(x±s)

组别 例数E-selectin(μg/L)

正常对照组2524.5±5.2

Ⅰ、Ⅱ期食道癌组22 39.4±6.8*

Ⅲ、Ⅳ期食道癌组20 55.3±9.4*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P

从表1可以看出,食道癌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浆E-selectin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

表2

手术前后血浆E-selectin检测结果(x±s)

组别 例数E-selectin(μg/L)

术前组23 48.3±9.1

术后组23 31.9±4.8*

注:*手术前、后组相比,P

从表2可以看出,食道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浆E-selectin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论

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是一个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在此过程中细胞黏附分子起重要作用。E-选择素是细胞黏附分子选择素家族中的主要成员[2],是内皮细胞激活的可靠依据[3],参与细胞间的识别和黏附,在肿瘤的进展中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当内皮细胞受到炎症因子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细菌脂多糖(LPS)等刺激后,E-选择素的表达大大增加。E-选择素通过识别细胞特异性糖蛋白配体SleX、SleA,介导细胞的早期黏附。许多实验证实肿瘤细胞上表达大量的SleX和SleA,其与E-选择素结合后,达到介导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直接接触,从而促进了肿瘤的转移。本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食道癌患者血浆E-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参 考 文 献

[1] 王振义,李家增,阮长耿.血栓与止血.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2-43.

篇5

摘要:党的十将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建设的总体布局,这是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本文通过对生态文明建设背景的分析,剖析泰州市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难点与不足,厘定泰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提出确立一个战略、提升两个质量、实现三个转变、坚持四个注重的建设路径,旨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生态文明;主要成效;矛盾问题;有效路径

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

1.国际背景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新型文明形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走一条经济、社会、环境三赢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遵循的理念和追求的目标。发达国家在经济领先的同时,十分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新加坡1992年就制订了绿色计划,2002 年又提出了到2012 年的新绿色计划;美国1996年制定了面向21世纪的可持续美国计划;欧盟1998年确定了建立绿色欧洲的发展战略;日本1999年提出“环境立国”的新国策。以森林覆盖率为例,发达国家普遍在20 %-60 %之间,如日本为66.8 %,美国为23 %-29 %,德国为30.7 %,法国为27.3 %,芬兰为65.8 %,均远远高于我国水平,这些现代化国家都把走向生态文明看作是提高二十一世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关键。

2.国内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以GDP增长为导向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使得我国在取得举世瞩目发展成就的同时付出了高昂的生态成本和经济成本。2012年,党的十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江苏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也把“生态更文明”列入全省奋斗的重要内容,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两个率先”的重要标志,提出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战略目标。为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1999年,泰州市提出创建生态市的设想并迅速实践于建设层面。2012年,泰州市生态文明大会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三步走’(即2015年创成国家生态市;2017年建成生态名城;2020年在全省率先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战略目标,回应了十报告中“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总体要求,将“生态更文明”列入全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制约难题

总体来说,人多地少、资源缺乏、环境容量小的现实市情,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经济发展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的现实阶段,发展在省内前有标杆、后有追兵的现实态势,决定了泰州市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诸多难题。

1.经济结构与增长方式的制约

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的矛盾。总体看,泰州虽已进入后工业阶段,但产业结构不合理、粗放型增长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是产业结构偏重,2013年泰州三次产业结构为6.8:52.4:40.8,对环境污染小的第三产业比重仍然较低,重工业产值占工业经济总产值比重接近75%;二是能源结构偏重,全市能耗中煤炭和石油分别占一次能源比重的49.6%和46.5%;三是危险废物排放量偏重,化工企业还有450多家,危险废物排放量占全市排放总量的88.5%,成为主要环境风险行业。

资源能源不足及利用效率不高的矛盾。一方面,泰州人均耕地只有0.88亩,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除水资源外,几乎无石油、煤炭、铁矿石等资源。另一方面,泰州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对资源能源的依赖强度还将不断增加。而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水平提高不快、能源循环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不但加重了资金缺乏、要素紧张等方面的困难,也加大了产业结构升级和生态化转型的难度。

2.生态规划与制度设计的滞后

生态规划未成体系。如果说传统规划理论是将建设用地当作“图”,环境当作“底”来设计,那么“生态规划”就是对“建设用地与生存环境”的“图底”关系进行了彻底颠覆。其要义不仅在规划建造的部分,更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好留空的非建设用地。泰州在生态建设方面先后制定了一些规划,但尚未形成体系,距离生态总体规划的标准要求相差甚远。

建设特色尚未显现。当今世界生态名城建设的特点是其问题指向性,而非全面铺开进行生态城市建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教育公众、彰显特色,并逐渐扩展到对其他问题的解决。比如,日本一些城市的建设重点在于生态工业园和循环经济,而欧洲的一些城市则重点考虑生态社区。泰州的生态建设,也不宜面面俱到、大而全,要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和投入中探索一条有特色的生态文明之路。

法律规制有待完善。现行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大多着眼于末端治理,在一些特定领域,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的法规建设仍是薄弱环节,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源头预防和末端治理相结合的要求。此外,在社会综合决策中,环境保护部门尚未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阶段决策和管理的重要部门,在宏观经济决策中仍处于弱势地位,作用地位仍待提高。

3.环保质量和诉求矛盾的增多

目前,泰州正处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高压期和社会环境诉求的高涨期。过去未得到及时或得当处理的环境问题积累下来,各种导致“邻避效应”的设施较易引起居民的排斥,环境资源禀赋相对缺乏、环境承载力弱、环保压力大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集中表现为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等问题。截止2014年上半年,主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仅有56%,接近一半的河道是劣五类水质,环境空气质量达到2级以上天数比率仅为58%。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洁净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却越来越高。近期发生的引江河备用水源异味、靖江市突发饮用水供水中断事件、新通扬运河水质异常等事件都充分表明,环境保护的历史欠账与公众诉求之间的矛盾亟需解决。

4.建设投入与设施配套的不足

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配套是农村生态建设的薄弱环节。“环境保护投入占GDP 比重达到3.5%”是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的一项硬性指标,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也明确要求公共财政每年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支出的增幅必须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和财政支出增幅。而我市部分市(区)生态建设投入不足2%,导致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欠账比较多。目前全市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实际只有61%,部分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后配套管网建设不同步,长期没有废水接入处理,成为“晒太阳工程”。由于配套管网铺设不到位,部分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不能满负荷运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目前只有70%左右。乡镇污水处理、生活垃圾转运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比较缓慢,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较为脆弱。此外,随着广大的农村地区和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部分地区的环境负荷越来越重,污染排放越来越集中,环境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目前我市大部分乡镇和工业园区未建立专门的环保机构,部分已经建立环保机构的地区存在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职责不明确、管理不规范的情况,面对面广量大的环境保护工作任务,基层专业环保队伍亟待建立完善。

5.责任义务与主体意识的淡化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需要多方配合、相互协作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认同与合作。没有全民的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只是“空中楼阁”。调研发现,当前我市生态建设更多涉及的只是政府和企业,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社会公众普遍缺乏对生态建设的认识,资源节约意识、环保意识不够强烈,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参与人数少,参与领域不广泛;另一方面,居民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还没有真正形成,对短期的、小范围的、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环境卫生问题关注度高,对长远的、广泛意义的生态保护问题关注度低,对生态环保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如果我们不能改变这些状况,设法使每一位社会成员形成强烈的生态责任意识,养成深厚的生态文化教养,就很难将生态文明建设变成每一位社会成员主动参与、积极创造的自觉行为,从而影响我市生态文明的建设步伐。

三、有效路径

如何解决应对好泰州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难题与挑战,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深度融入和全面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在“补上工业文明课”的同时又“走好生态文明的绿色发展之路”,成为今后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1.确定一个“脱钩”战略

2013年泰州确定了生态文明建设“三步走”目标,提出2020年要在全省率先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这是一个比单纯的经济增长或单纯的环境保护更具挑战性的目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脱钩”,实现所谓“减物质化”的经济增长,也就是要用较少的自然消耗获得较大的社会福利。一般来说,衡量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是否“脱钩”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物质使用效率意义上的脱钩或所谓相对的减物质化,另一种是物质消耗规模意义上的脱钩或所谓绝对的减物质化。严格意义上的生态示范区,不仅要求实现经济增长与单位物质消耗或单位污染排放的“脱钩”,还要求进一步实现从相对性脱钩向绝对性脱钩的提升,也就是物质消耗强度减少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要同步。这是一个极具艰巨性的目标,因为要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总量以及污染排放总量的脱钩,需要单位物质消耗强度以及单位污染排放的减少速率在大小上应该相当于经济增长的速率。如果说,在传统经济增长时代,我们的城市发展战略与规划不必去计算这些问题,那么在推行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就需要精细地把握这些目标与指标之间的关系。

2.提升两个“指标”质量

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志。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不仅事关“康泰之州、富泰之州、祥泰之州”的城市形象和品位,也事关老百姓的生活幸福。要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加强环境监督监测信息公开,通过“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来有效提升空气环境和水环境质量,确保群众喝上干净水、呼吸到新鲜空气,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泰州水资源丰富,要打造生态名城本就离不开做水的文章,要尽快让城市的水“环起来、绿起来、游起来,充分彰显水城水乡的特色风采”。要全面加强水域、农田、湿地、绿地等生态系统保护,高标准建成中心城市北部生态区、原生态长江绿带和里下河湿地风光带。要突出污染减排,强化总量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三大体系能力建设;突出环评审批,严格环境准入;突出环境监管,保持环境执法监管高压态势,更大力度实施“清水工程”和“蓝天工程”,不断提高水体和大气质量。

3.实现三个“要素”转变

(1)生态文明理念的转变。一般来说,一个区域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规模取决于人均消费活动的多少、与此有关的人口规模、单位产出的物耗和排放即技术效率的高低这三个变量。技术效率改进只是“浅绿色”的进步,真正的“深绿色变革”应是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总量得到控制。应当看到,当前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还存在不少歧见。由于顶层设计不够完善,现有的解决方案还难以应对复杂多样的资源环境问题,急需我们解放思想、转变理念,通过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从“浅绿色”向“深绿色”转变。

与此同时,还要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意识教育,尤其要侧重培育三个群体生态文明理念。一是决策者和规划师。要自上而下地将生态文明的意识和内涵渗透到具有决策、执行和评价权力的各级领导层和规划者,培育决策者和规划师的生态文明理论和素养;二是企业家与工程师。如果企业家和工程师没有生态文明意识,那么工业化就将从源头上输给传统发展模式;三是设计师与策划者。设计师和策划者在产品设计、营销策划的时候有生态文明的意识,可以更加本原地通过广告、服务等促进生态文明的生活化。

(2)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产业结构上,由工业、服务业和农业共同带动增长的方式替代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增长的方式,加强产业规划指导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资源节约型产业项目发展,淘汰技术水平低、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积极采取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并带动农业发展。

在发展路径上,要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离开经济建设抓生态建设犹如“缘木求鱼”,而脱离生态建设搞经济建设则似“竭泽而渔”。生态建设要把环境承载能力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运用资源、环境、生态等红线进行调控和倒逼,用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支撑的增长方式替代由更多地依靠资金和自然资源支持的增长方式,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力量增强能源资源节约能力。

在资源利用上,要激励社会经济行为主体不断加强环保资金投入和技术创新,努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尽量利用循环再生资源,通过发展绿色产业获得新的经济效益。由“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式过程替代“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项式直线过程,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

(3)监督参与形式的转变。强化社会监督。公开环境质量、环境管理、企业环境行为等信息,维护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通过听证会、论证会或社会公示等形式,听取公众意见,接受舆论监督。2014年2月,全市第一个市级环保民间组织---泰州市环保联合会正式成立,在宣传环保知识、弘扬生态文明理念、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加强政府部门与社会群众的沟通联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动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不应只是少数社会精英所追求的理想。要解决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合理程序、有效渠道和各种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能力。公众必须具有一定的生态科学知识,了解国家和地区的环境保护标准,才能产生合理保护自己生存环境质量的意愿;公众也必须了解社会发展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以及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才能切实对绿化用地、公园改建、环境治理等的建设和维护提出关键意见;公众更必须培育自主创建生态文明的能力,才能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合理兼顾的民心工程得到蓬勃发展。

4.坚持四个“领域”注重

(1)注重规划引领。编制生态建设规划对生态建设极其重要。美国克里夫兰市的精明增长策略、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影子规划”以及我国杭州市的生态规划,都是以生态文明为目标进行的城市生态规划与建设。只有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各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真正考量环保与发展的关系,为发展划出“留白空间”与“负面清单”,才能最大限度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各相关管理部门应共同研究城市的发展规划并落到一张“图”上,才能实现建设型、引导型、管制型等规划的“多规合一”。

生态规划还要求短期中期长期目标相衔接。短期应集中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控制生态敏感地区范围,将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保护控制起来,不因城市的发展扩张而减少和损坏;中期要全面实施生态工程,以拓展绿色产业为重点,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的绿色经济目标,初步形成优质资源、良好环境和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基本步入协调发展的轨道;长期来看,则要全面完成生态示范区的各项任务目标,基本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注重制度创新。从制度直接规范的领域看,要发挥市场机制。一是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二是着重建立完善生态补偿制度,不仅要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纵向转移支付,更要逐步推动市(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形成“污染者付费、使用者补偿、保护者得益”的良好导向;三是创新办法,进一步拓宽生态环境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以社会化、市场化途径解决环境污染损害。

从生态文明制度的表现形式看,要健全法规条例。一是必须强化生态立法和生态规划的引导功能,以制度化、规范化促进生态保护,把生态治理、生态保护、生态规划、生态发展纳入核心职能范围;二是依法行政,从严执法。加大对违法超标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不断健全执行机制、加大执行力度,切实做到法规面前人人平等、遵守法规没有特权、执行法规没有例外;三是完善生态监管体制。对于那些对生态环境存在重大影响和破坏的行为主体进行严格的市场追偿制和法律问责制。

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环节看,要完善考核机制。一是建立一个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二是将企业的生产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和贡献程度加入生态环境考察指标,加强企业生态目标责任考核,并制定有关惩罚和激励措施,加速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3)注重治理优化。树立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加快生态型政府建设。生态型政府建设首先意味着政府的公共治理理念与目标必须从“非生态”的导向向生态维护和促进导向转变,把资源有限性和生态保护作为政府政策选择、执行和评估时抉择的核心标准;其次意味着政府治理方式的转变与创新。政府要发挥管理和调控作用,努力拓展公共资源的供给,如不断完善城市多层次的公共交通系统,优先发展快速公交等;最后更意味着政府部门要率先垂范,做生态环保的先行者和示范者。

创新生态治理的协调机制,形成生态治理的整合效应。一是加强部门协作。在市县(区)层面上,建立跨部门的组织协调机制来加强政策指导,及时解决基层政府生态文明建设中遇到的各类重大问题。如不久前泰兴市的非法倾倒危废案,肇事者被判令民事赔偿1.6亿余元,就与江苏省高院、泰州市检察院的支持以及其他部门的协作密不可分。二是加强区域合作。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整体性、全局性、公共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只有坚持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建立多元联动的跨区域生态合作治理机制,才能建设统一、协调的生态文明格局。

(4)注重发展融合。融入新型城市化。一方面,新型城市化强调城市发展要从空间蔓延、物质浪费转向空间紧凑、物质集约;另一方面,要将城乡生态一体化的统筹发展作为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一体化要求真正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结合起来,将治理农村污染、节约和高效利用能源资源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目标来完成。

融入新型工业化。泰州处于东部生态盈余城市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最高的区域。因此,应鼓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有创新意识的中小型企业率先加入生态文明建设先行者的行列,占领价值链高端环节,率先实现发展转型。通过财政激励政策、市场培育措施,鼓励规模工业、鼓励产业发展从高碳经济、线性经济转向低碳经济、循环经济,鼓励一部分企业从事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的生产,率先实现泰州地区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

融入新型现代化生活。融入现代化生活倡导可持续消费,鼓励生活模式从拥有转向共享,本质是在不增大环境负荷的条件下提高人民生活的福利水平,而非简单回到原始的生活状态。如果说高物质消耗--高生活享受是发达国家的基本状态,而低物质消耗--低生活享受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状态的话,那么我们要打破的就是传统发展模式中以上两个状态的循环,我们要融入低物质消耗--高生活享受的现代化生活。

参考文献

[1]李景源,等.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戴星翼,董骁“. 五位一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3]诸大建.中国发展3.0——诸大建学术日记[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4][美]威廉·麦克唐纳.从摇篮到摇篮——循环经济设计之探索[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篇6

例如:“夕阳西下几时回?”(晏殊《浣溪沙》)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这是晏殊词中经常流露出来的一种极富人生哲理的人生态度。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则流露出一种悲凉﹑凄美的意境。诗人借登乐游原抒发了自己壮士迟暮之感,也强烈地宣泄了对国事盛衰之悲。诗人以其独有的才华和灵感将自己的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不幸人生,妙笔生花成了一曲哀婉动人的悲歌。“夕阳”不仅是指落日这自然景物,还暗指诗人生当晚唐,目睹乱世,深患国家之内忧外患,曾想展一己之才,匡世济民,可惜其一生命运坎坷,至暮年都未能如愿。当然,这首诗千百年来撼人心弦,不是因为它的写景和诗人的自我伤感,而是因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所升华的境界,给人一种哲学上的意义。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不仅抒发的是人去楼空的感慨和深重的乡愁,更是作者对自己以前那种狂放不羁、荒唐无常生活的终结。据说,崔颢早年好赌酗酒,更被世人不齿的是他择妻也以貌美为标准,且稍不如意即离弃,被称为“有俊才,无士行”。而晚年的崔颢,“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崔颢诗歌的“忽变常体”,其标志就是这首连李白都自叹不如的《黄鹤楼》。此诗之所以被誉为唐人七律的压轴之作,盖因作者以摇曳生姿的古歌行体入手,特别是后四句中“晴川”和“芳草”对仗工整,而“日暮乡关”和“烟波江上”又很随意,读来让人不仅想起汉末狂生祢衡被杀此地的警世典故,更顿生空茫之感及不如归去之叹。这种亦古亦律,大巧若拙的结构体制,便于表现高唱入云的雄健气格,也使全诗意脉贯通,形成清拔俊秀,寄情高远的超妙仙境。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把羁旅在外漂泊人对家乡的思念情怀刻画得淋漓尽致。马致远最好的作品,都写于一种“夕阳”与深秋的背景中,《天净沙·秋思》亦如是。这首小令名作之所以被称为“秋思之祖”,就其作品内容本身而言,简简单单,普普通通,重要的就是这“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点睛作用。夕阳西下使枯藤、老树、昏鸦这幅昏暗的深秋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试想,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他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在夕阳残照的荒凉古道上,孤独的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这是何等的凄美与悲凉啊!这首小令不仅写出了游子背井离乡的漂泊之苦,而且透露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而“夕阳西下”更增添了一层怆神寒骨的迷离孤立之意。赏吟完一曲《秋思》,让人心中隐隐作痛,悲泪欲出啊!

“黄昏鼓角是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李益《上汝州城楼》)这里的“黄昏”在诗人的笔下是何等的悲凉,那惆怅的意境,感伤的格调反衬出诗人在国土沦陷后的悲痛情绪。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诗人由眼前的“日暮”景象,想起自己漂泊异乡的处境,把思乡的情感和“日暮”的景象糅合在一起,勾勒出一幅惆怅孤独的画面,深刻地展现了游子思乡的凄恻之情,给读者的心灵蒙上一层淡淡的惆怅。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以苍劲的笔触,深沉的情怀,勾画出边塞黄昏时特有的气象,给人一种雄厚的力度,有力地表现了壮士们防守边塞的艰苦和坚持抗战的决心。

当然,描写黄昏的诗句也并非都是苍茫、悲凉的,与之相反,也有格调清新、奋发向上的诗句。例如,徐元杰的:“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湖上》)诗人笔下的“夕阳”,简直是一幅诗的画卷。夕阳西下,箫鼓声声,人们驾着归船,一片欢歌笑语,整个境界开阔明朗,表现了劳动归来时的欢快、喜悦之情。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辛弃疾《鹧鸪天》)又给我们绘制了一幅恬静幽雅的图画:斜日柔光,细草青青,黄犊鸣叫,一片清淡的春色。

“日暮江亭春影绿,鸳鸯浴,水远山长看不足。”(欧阳炯《南乡子》)则呈现出另一种情趣:日暮江亭,春光碧绿,池塘中鸳鸯戏水,远山近水,斜晖脉脉,整个大自然充满了蓬勃的生机,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深厚情怀。

篇7

一、听中悟,领悟音韵美

听,就是让学生听教师范读或者名家朗诵录音。教师绘声绘色、形神兼备的范读,能把教材上的语言文字化作有声有色的画面,使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再次置身于文章所描述的情境中,展开丰富的联想,感受语言的感染力,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这样对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极有帮助。当他们在脑中不停思索:“老师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气读?”他们便是在感悟语言内在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用意,享受语言的无穷魅力了。

讲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时,学生初读语气平淡、波澜不惊。语文教师朗读时要让学生注意轻重缓急,并思考为何教师在朗读时作如此处理。学生专心听读,认真体会,尝试按照教师的范读进行朗读。交流汇报时,他们说出了缓读是因为诗人流落他乡的伤感和收复失地的喜极而泣;急读是因为诗人归心似箭,一心想着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教师在范读过程中,已经把课文的内在意蕴形象化地渗透进学生的心灵,学生通过揣摩、领会、联想、感悟等一系列感知活动,便增强了对古典诗歌音韵美的敏感性。

二、说中想,想象图画美

诗歌的语言不仅精炼,而且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它特有的语言形式为学生创造性地表达美感提供了天地。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词所展现的图画,进而感受其图画美,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诗意。如学习古诗《观沧海》,在学生充分朗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听其声,观其形,想其境,然后教师问:“如果你也来到这般景象中会有怎样的感受?”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诗人登上碣石山巅,居高临海,视野寥廓,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大海显得神奇、壮阔。”有的说:“‘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在我的眼前呈现出大海辽阔壮美的景象,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三、读中品,品味意境美

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多朗读,多背诵,可使学生获得大量的对诗词语言的感性认识,掌握诗词的思想内容。朗读能使静止的诗活起来,变成听得清,看得见的形象画面,从而更容易领略其意境美。

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忧愤深广,忠义之心如见。朗读时必须保持豪壮的基调,特别是它的末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乃全词主旨所在,要读出作者一吐胸中块垒的英雄气概,不能把它看作悲观语或怨语。因此,这节课的导入环节,即在开讲时教师要以饱满的感情,用准确而又有启发性的语气引导学生,把握词的感情线索,了解诗人的情感,使学生受到感染熏陶,以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活动,带学生进入词的意境。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说说某句该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从而在诵读中展开想象,深入理解词中的意境。

四、写中赏,理解意蕴美

古典诗歌的语言高度凝炼,每个诗句都有很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深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去写,使诗中的人和事物形象具体化。例如学习《宿建德江》,有位学生就这样写道:夕阳西下,“我”慢慢地划着小船停泊在烟雾迷蒙的沙洲边,阵阵江风夹着丝丝凉意袭来。“我”站在船头不禁泛起思乡的愁绪。放眼远望,空旷的原野没有边际,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还要低。俯身近看,江水清澈,圆圆的明月离我那么近,仿佛日夜思念的亲人就在身旁。可见,学生只有进入诗的意境,才能用如此优美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改写,避免在古诗教学中只动口不动手,把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真正落到实处,如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写成剧本,把《江畔独步寻花》改写成散文,把《石壕吏》改写成故事等。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作文水平,又陶冶了情操、丰富了思想。

五、观中悟,领悟形象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是抒发诗人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因此诗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片,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领悟诗词的形象美。

古诗《望庐山瀑布》中涉及的许多事物是学生未曾见过的,教学时如果只出示书上那仅有的插图,很难唤起学生的感觉美,若能再现庐山“真面目”,那么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下载相关的图片,制成多媒体课件。课上,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瀑布图片,让学生形象地感知瀑布的壮丽,从瀑布跌入山谷发出的巨响中,感受到瀑布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学生边看边发出一阵阵赞叹声:“啊,太美了!我真想马上到那里去。”“哇,真雄伟!”“啊,真漂亮!我好像到了人间仙境!”形象直观的画面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了庐山,与诗人一同感受形象美。为了引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兴趣,更好地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教师可鼓励学生根据诗意大胆想象,自己动手为古诗《梅花》、《江畔独步寻花》等配画,在创作中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一张张充满童心的画面,展现了他们对诗意的理解程度,也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更让他们在诗的意境中受到了美的熏陶。

六、演中学,领会情感美

教材中的部分古诗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可表演性强。让学生将其编演成故事,学生则能展开丰富的联想,理解诗意,充实内容。例如,学习《石壕吏》一诗时,学生无论是扮演凶恶的县吏,还是苦苦哀求的老妇,还是蜷缩一隅的儿媳妇,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学生能够“形神兼备”地表演,来自对诗歌的深度理解。

篇8

《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实施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淮河入海水道是从根本上提高我省淮河流域防洪标准的骨干工程,今年要全面实施工程建设。征地拆迁安置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地区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按照省政府确定的补偿标准,负责做好当地的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确保工程建设需要,确保社会稳定。有关部门也要积极支持工程的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对工程征地涉及的税费,要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减免。

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实施意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批复的《关于审批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通知》(计农经〔1999〕396号)和水利部《关于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移民安置规划报告的批复》(水规计〔1999〕490号)的有关规定,现就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征地拆迁安置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安置原则和工作任务

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西起二河闸,东至扁担港入海口,全长163.5公里,南北宽700米左右。工程建设涉及到淮阴市的清浦区、淮安市,盐城市的阜宁县、滨海县、射阳县及省农垦集团公司所属淮海农场。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办理土地征用手续;二是拆迁房屋及附属建筑物,安置人口;三是完成有关集镇和行政事业单位、工矿企业的迁建;四是实施有关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专项发施的复建。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征地拆迁安置原则是,以土地为依托,以农业安置为主,就近后靠集中安置。在实施过程中,首先在本村安置,本村安置不了的在本乡互置,本乡安置不了的在本县安置。移民集中居民点的建设要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节约土地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二、管理体制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实行包干负责制。在省政府确定的补偿标准范围内,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由省包干到市,市包干到县。由县人民政府负责制定安置方案,组织实施,协调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确保社会稳定。淮海农场的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由省农垦集团公司负责实施。

成立省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征地拆迁安置办公室,设在省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建设管理局,负责制定证地拆迁实施规划和分年实施计划,负责补偿资金拨付,检查监督各有关地区和部门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实施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

省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淮河入海水道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建立省淮河入海水道征地拆迁安置办公室联络员制度,省计经委、财政厅、水利厅、监察厅、审计厅、交通厅、广电厅、国土局、电力局、邮电局、农村经济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各派一名联络员,定期研究有关问题。省有关部门要负责做好交通、电力、通讯等专项设施复建的协调、规划工作,优化拆建方案,节省工程投资。省国土局负责做好办理征地手续等工作。

淮阴、盐城市及所属有关县(市、区)要设立征地拆迁安置办公室,根据安置方案组织实施,拨付各项补偿资金并督促到位情况。省淮海农场也要成立相应的征地拆迁安置机构,负责有关工作。

三、补偿标准

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征地补偿费和拆迁安置补助费执行水利部批复的标准。

(一)土地补偿费(包括安置补助费、青苗费、劳力安置费、土地管理及小型农田排灌设施恢复费等)。征用耕地按该土地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5.5倍予以补偿;征用鱼塘、果园、桑园、苗圃等土地按该土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5倍补偿;征用竹林、藕塘、柴浦田和其它有受益的非耕地按该土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3倍补偿;征用耕地作宅基地的,按耕地的补偿标准补偿,原宅基地不再给予补偿。

(二)房屋、树木及其他附属设施,企事业单位搬迁费、清理费等补助标准见附表一、附表二、附表三。

(三)输电线路、设备和广播、电信线路补助标准见附表四。35KV(含35KV)以上的高压输变电线路及电信、通讯、广播、光缆、电缆等专项设施,根据原规模、原标准、恢复原功能的原则,由省有关主管部门编制复建规划和初步设计,经省有关部门共同审查后,按概算总额包干复建。因扩大规模和提高标准增加的投资,分别由有关部门自行解决。专项设施复建要严格执行工程招标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等规定。

(四)临时占有土地的补偿费及生产恢复费标准为:占用一年的,每亩耕地补偿1000元,占用两年的,每亩耕地补偿1500元。此笔经费在工程经费中另行安排。

(五)居民点(中心村)公用生活设施补助,重点企业、学校迁建补助,特困户补助,远迁补助等经费,按照批准的设计概算另行专项补助。

四、拆迁安置

(一)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由县(市、区)征地拆迁安置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市征地拆迁安置办公室负责监督协调。征地拆迁补偿要严格按照省、市、县、乡有关部门联合组成的实物量调查组实地调查并经拆迁单位和拆迁户核实认可的实物量进行。

(二)拆迁户自愿投靠亲友的,由迁出地和安置地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与拆迁户签订协议,办理有关手续;迁出地人民政府将有关费用交给安置地人民政府,统筹安排拆迁户的生产和生活。

(三)按照拆迁安置规划必须搬迁的拆迁户及企事业单位不得借故拖延和拒迁,更不得借故返迁。工程沿线实施范围之内,不得新建任何临时性或永久性建筑物。凡拆迁实物调查后新增的设施一律不予补偿,并限期自行拆除。

(四)为及时准确地掌握拆迁安置进展情况,各级征地拆迁安置办公室要定期逐级报送统计报表,建立信息报送制度。拆迁安置工作结束后,由省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建设管理局会同各市、县人民政府组织进行检查、评估和验收。

五、财务管理

(一)省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建设管理局负责全部征地拆迁安置经费的财务管理、监督工作;市、县征地拆迁安置办公室负责本级经费的拨付、使用、管理工作。

(二)淮河入海水道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经费要严格按照“专户存储,封闭运行”的要求,设立专用帐户,单独核算,按规定使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挤占、挪用、截留征地拆迁安置经费。

(三)征地拆迁安置经费原则上全部用于征地拆迁安置,年度包干结余结转下年度继续使用。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结束后,国家和省安排的征地拆迁安置经费结余必须全部用于拆迁安置补偿,不得挪作他用。

(四)移民经费使用要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管理,严格执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按计划进度拨款,及时报送会计报表和竣工决算。各地要实行补偿经费公开制度,张榜公布拆迁户补偿经费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篇9

基本做法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实现劳动力转移。“化”农民应立足于“富”农民。只有农民收入增加了,经济地位提高了,才能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城镇化进程。张家港市“化”农民是从兴办工业开始的。在农村兴办工业的过程中,张家港市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注重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在耕地适当向种田大户集中、进一步提高机械耕作水平的基础上,实施品牌经营、市场营销和资本运营三大战略,变农产品为工业品,变农民为农业工人,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产量农业向效益农业的转变。全市形成了一批特色龙头企业,打造出一批“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著名商标”。龙头企业拉长了农业产业链,带动种植、养殖业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改善人居条件,完善服务体系,优化自然生态。一是优化镇村布局,引导居民适当集中。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实行新建与改造并举的方针,加快建造居民新型住宅区和撤并自然村庄的规划与建设。凡不承包责任田,从事二、三产业的村民,以及在集镇规划区内的村民,逐步引导其住进镇区新建的公寓区。二是加强社区建设,完善服务体系。把城市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逐步推广到农村,集聚服务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每个镇都建有中心社区,每个行政村都建有村级社区,形成了市、镇、村、企业四级社区一体联动的“1890(一拨就灵)社区服务网”。医疗保健、种养殖培训等十大系列、60多个服务项目,基本满足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三是维护自然生态,美化生活环境。全市每年投入10亿元用于环境设施建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80%、60%以上。实施饮用水改造、气化普及、改水改厕等工程,建立起农产品、肉类检测网络,保障城乡居民都能“喝上清洁的水,呼吸新鲜空气,吃上放心食物”。大搞绿化,努力营造良好的绿色居住环境,近两年全市城乡新增绿地超过建县40年来的总和。

普及教育,增强法制意识,提高道德修养。一是着力发展教育事业。张家港市1996年实现了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率均达100%,初升高比例多年来都在95%以上,高等教育正在逐步普及。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二是着力增强法制意识。从完善基层民主、健全规章制度、吸引群众参与入手,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制观念和自治能力。依托社区、企业、学校等载体,运用各种形式开展法制教育,并把法制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渗透到社区管理的各项制度中。同时,广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增强群众的民主观念和维权意识。三是着力提高道德修养。常年开展“五爱、四有、三德、三礼”教育,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要求,在农村老年群体中倡导破除迷信、科学健身;在中年群体中倡导爱岗敬业、勤俭持家;在青少年中倡导爱党爱国、奉献进取;在工商界人士中大力倡导诚实守信、文明经营;在党员干部中大力倡导勤政廉政、为民造福的理念。

改变陈规陋习,规范举止行为,丰富文化生活。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一系列创建活动与农家的生活用水、垃圾处理、厕所卫生等生活细节紧密联系起来,通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来促进农民文明行为的养成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通过“人人动手,洁美家园”、“改陋习,树新风”等活动,整治环境,美化家园,并把是否改变陈规陋习、规范文明行为、追求科学生活方式等与家庭的荣誉和经济利益挂钩,实现“人造环境、环境育人”的良性互动。同时,投入数亿元新建和改造了市博物馆、图书馆、大戏院、广电中心、电影广场等文化体育设施,每个镇都建立健全了文化服务中心,大大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主要启示

“化”农民应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农民谋利益。只有时刻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并加以引导,农民才会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促进派、主力军。张家港市坚持从创新城乡管理体制入手,着力解决束缚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建立了一系列造福农民、保护农民的制度:实行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投入方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GDP二次分配机制;建立城乡公平税负制度,取消了农业特产税、农业税,农民每年因此减负数千万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突破了城乡二元的户籍管理制度,建立了按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制度,让农民成为可以自由流动的“社会人”;率先在农村实现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五保合一”。

篇10

关键词 唐宋诗词 景观意象 人生意蕴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而唐宋则在中国诗词的历史上拥有无可比拟的辉煌成就和最高顶峰。从王勃、骆宾王改造宫体诗,创造五七言律体,完善古风体;直至宋末萧立之、文天祥的晚宋词。无一不显示出或是委婉、或是凄凉、或是磅礴的风格。唐宋年间,诗歌达到了“长安无处不飞诗”的地位,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诗词在这一段时间从一种简简单单的文学体裁成为一种中华民族的象征。然而在唐宋之间,唐诗词和宋诗词也有细密的不同:唐诗词韵胜,浑雅,贵酝籍空灵;宋诗词意胜,贵深折透辟。就内容,宋诗词较唐诗词广阔,就技巧,唐诗词较宋诗词精细。在唐宋三百余年的历史中,诗词则如浩瀚烟海,碧空繁星,所述意象更是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所不包无所不有。诗人所处的环境、心情、感受的不同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诗句,对唐宋诗词中意象研究,归根结底是对诗人的探究,对唐宋社会背景的探究,以及对当时文学发展程度的探究。唐宋诗词的意象,大体说是以自然景物为主,以社会风情为辅。所以自然也应从景观意象谈起。

一、孤光照之秋水

秋天的水,是萧飒凄凉的水。唐宋诗词中的秋水自然也不例外,秋天是不得意的诗人,壮志未酬的诗人,怀才不遇的诗人感伤的独有的季节,秋天的水往往是他们情感的归宿。杜甫《梦李白》:“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对朋友的忧心忡忡表露无疑,那是在秋天;王维《归嵩山作》:“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对自己的前途未卜徘徊反恻,那是在秋天;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对人生的颠沛流离黯然长叹,那是在秋天;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对晚年的痴痴老矣无可奈何,那依然是在秋天。秋天的水,总是凉的。

二、凌绝顶之众山

山比起水来,就更多了一份雄奇壮观。气势最为宏大的莫过于杜甫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山这种景物,似乎一定要用上大量的排比句式,万山叠翠,层峦架构,江山如此多娇,才能从容显示中国山的精神:刚毅、威猛、不屈,才能充分体现中国山的性格:倔犟、顽强、深沉而有气度。唐宋诗词中,最多的关于山的描写,也是如此:“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辛弃疾《鹧鸪天•东阳道中》描写了山的碧绿苍翠;“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送梓州李使君》聆听了山的声音;戴书伦《转应曲》:“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天山合一,给人无穷尽延伸的思绪;王勃《山中》:“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给山带来了动感的萧瑟;陆游《六月十四宿东林寺》开篇即是“看尽江湖千万峰,不嫌云梦芥吾胸。”是对自己伟怀的最佳写照。而苏轼《行香子》:“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却是对自然的永恒以及美丽的礼赞。山在唐

宋诗词人的笔下有哲学上的意义,也经常是诗人的自比象征。

三、终破浪之长风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处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陆游的《咏梅》表现了作者高洁,傲骨的文人精神。风在唐宋诗词中拥有多种意象,根据风的不同,也可以标志不同的思想情感。高荷写腊梅,却写道“只恐春风有机事,夜来开破几丸书。”打破咏物诗的局限,想象清新自然。春天的风如此的美好,而一到秋冬季节,风就变成另外一种景象:“何人一纸防秋疏?却与山窗障北风。”这还是秋天的北风,冬天则是:“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骇人景象。其实冬天的风真的如此可怕?李白写下:“长风破浪终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据考证就是冬天时节。这证明了无论自然景物为何,终究意象所表现的不是景物本身,而是诗人的思想。

四、任平生之烟雨

雨所清洗的是空间世界,也是人的心灵世界。人的权心利欲在雨意的清凉中被洗净,在雨的静观和沉思中领悟到某种人生的哲理,从而使雨具有了几分禅家的意味。郭邵虞先生说:“赏雨茅屋,幽居自得,见其雅”唐宋诗词中有喜雨的雅好,这是情感表现的需要,也是一种雅致人生意境的追求。雨中有欢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雨中有哀怨,“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雨中有雅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雨中有禅思,“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雨为诗人的生命留下了广阔的抒情空间,从而使我们对它的每一次体验都获得了新鲜的巨大的心理震撼。

五、无限好之夕阳

夕阳无限,情无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常常成为诗人骚客笔下寄托感情的景物。一个人不管白天如何坚强,到眼见残阳将逝,心中酸楚油然而发“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以“落日”表明对友人依依不舍的心情,倾泻出的伤感更为悲凉。正如宋人洪迈所评:“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有时夕阳则成为宁静的代言人,王维《鹿柴》中“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更触发人的幽静之感。

六、古难全之明月

曾几何时,明月就是思乡抒怀的象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或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纷纷表达了出门在外的游子心或者骨肉分离的痛苦情。《宿建德江》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本来是天下月共一轮,偏偏要写出故乡的月亮最明亮,这以幻做真的表现手法,无疑表示了对故土的怀念。更大一点的是对祖国的怀念:“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王昌龄和天下众多战时民众的心情是相同的。就是抒发自己的情感,月亮也可以拥有许许多多的意象,随着人与事物的改变而变迁。如李贺《苦昼短》“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抒发了苦于时日无多的复杂心情。张泌《寄人》“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和温庭筠《菩萨蛮》:“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表现深沉曲折的感情。其实,无论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还是“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都拥有无穷动人心弦的力量。

中国诗歌中,唐宋诗词无疑是顶峰,诗词中意象浩如烟海,络绎不绝,从自然景物中选取出几组富有代表性的景物来进行描述,无疑是仅仅窥豹之一斑,林之一叶罢了。对于诗词中的意象研究也仅仅是浅谈而已。但是在以上意象的解析当中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些人生感悟,这不仅仅是从中得到美感,更应该找到一种心灵的宁静!现代社会不少人对物质狂热追求,使心灵愈来愈贫穷。面对今天的生活,我们的心在隐隐作痛,我们痛苦:噪音、污染、腐败、生态失调……有时候,我们是多么向往那种生活啊:归隐于陶渊明的田园之内,在清风中抚琴低唱,在细雨里汲泉煮茗,过着“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谢;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惬意生活,让我们用心灵去读,让唐宋诗词永远与我们相伴,让唐宋诗词带给我们诗意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陈植锷:《诗歌意象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36页

[2]、清•浦起龙:《读杜心解》,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4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