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的诗词范文

时间:2023-03-19 07:51: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爱国的诗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爱国的诗词

篇1

2、晋武轻后事,惠皇终已昏。——高適《登百丈峰二首》

3、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康有为《出都留别诸公》

4、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吴潜《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5、归来报名主,恢复旧神州。——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6、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陈与义《咏牡丹》

7、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司空曙《金陵怀古》

8、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龚自珍《漫感》

9、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张籍《蓟北旅思》

10、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李商隐《富平少侯》

11、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2、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1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14、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孔绍安《侍宴咏石榴》

15、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16、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17、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8、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秋瑾《对酒》

19、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严武《军城早秋》

20、素臣称有道,守在於四夷。——田锡《塞上曲》

21、白头灯影凉宵里,一局残棋见六朝。——钱谦益《金陵后观棋绝句六首·选一》

22、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汉家旌帜满阴山》

2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24、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5、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26、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7、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28、天厌虏,臣离德。——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29、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送人赴安西》

30、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31、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少年行》

3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33、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崔道融《西施滩》

34、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屈原《国殇》

35、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二砺》

36、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37、梦到凤凰台上,山围故国周遭。——完颜璹《朝中措·襄阳古道灞陵桥》

38、咸言上国繁华,岂谓帝城羁旅。——子兰《秋日思旧山》

39、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朱彝尊《卖花声·雨花台》

40、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41、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42、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潘大临《江间作四首·其三》

4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44、家国兴亡身独存,玉容还受楚王恩。——汪遵《息国》

4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46、渐老念乡国,先归独羡君。——简长《送僧南归》

47、归老宁无五亩田,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48、朝市不足问,君臣随草根。——高適《登百丈峰二首》

49、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50、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倪瓒《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

51、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元结《贼退示官吏》

52、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许浑《咸阳城东楼》

53、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54、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55、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

56、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马上作》

5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58、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国殇》

59、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戚继光《马上作》

60、昨宵风雨,只有一分春在,今朝犹自得,阴晴快。——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6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62、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6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64、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林景熙《冬青花》

6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66、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67、婿为燕国王,身被诏狱加。——李白《秦女休行》

68、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谢灵运《七里濑》

69、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曹操《薤露》

70、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篇2

而若溪,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尚能当天要穿的衬衫熨烫平整,挂在衣架上。只因尚能最爱穿衬衫,即使在冬天,也是里面一件衬衫,外面一件羽绒外套。

这每晚一杯放在床头柜上的白开水,这每天清晨一件熨烫平整的衬衫,是他们每天都会为对方做的事,默默传递着彼此间不算热烈但很暖心的温情。

这么多年,他们和别人一样,买了房子,有了孩子,为了生活努力打拼;他们的婚姻,也像大多数人一样,从甜蜜到平淡,当最初的爱与欣赏被生活的琐碎消磨殆尽的时候,彼此身上那些原本被忽略的缺点便日渐凸显,以至觉得不可忍耐。

尚能受不了若溪的地方,是她的强势,甭管什么事情,都得按她的意思来。就说孩子上幼儿园这事儿,家门口就有一个幼儿园,可若溪看不上,偏要让孩子上区重点。尚能觉得小孩子上什么幼儿园没那么重要,但若溪固执地认为:教育得从小打基础,上什么幼儿园对孩子的一生都会有影响,尚能说什么她压根儿听不进去。结果找关系花高价不说,关键是离家太远,每天接送孩子,搞得尚能苦不堪言。

而若溪也觉得尚能越来越小肚鸡肠,没有个男人气概。譬如说,她有时候为点小事和尚能赌气,不理他,其实也并没有真生气,不过是撒撒娇的意思,只要尚能来哄哄她,说几句甜言蜜语就过去了。可是尚能呢,偏偏要和她较个真儿:无缘无故耍什么小性子?我哄你?谁来哄我啊?就是不能惯你这个坏毛病!屡屡让若溪气结:你还是个男人吗?和我这么计较有意思吗?于是,他们之间的冷战,往往能持续个把月。有时候若溪想想只有黯然:什么不能惯我的毛病,说到底还是不爱我罢了。

很多时候,他们都会在心里悄悄问自己:我还爱他(她)吗?心里踌躇着,一个肯定的“爱”字迟迟说不出口。甚至,有时候彼此怄气的时候,就会想:当初怎么嫁(娶)了他(她)呢?分开的念头也不是没动过,可是怎么分?上有老下有小,那已经不是单纯两个人的事儿,做人,总不能只顾自己,总不能不负责任。

婚姻至此,似乎已成鸡肋,日子如流水,一天天流过去,尚能和若溪眼睁睁看着这流水带走彼此间的深爱与浓情,只剩下不痛不痒不咸不淡的维持,感到深深的无奈和无力。

可是彼此间再怎么不待见,每天晚上床头柜上的那杯白开水,每天清晨那一件熨烫平整的衬衫,他们都坚持为对方做了。说不好是为什么,也许是一种习惯,也许是一种坚持,也许,只是不想做一个违背了诺言的人。当初,他们的新婚之夜,曾经执手相看,郑重地对对方说:我会做一个让你幸福的人。

于是,无论再怎样和尚能冷战、怄气,若溪每晚看见在床头柜上静静放着的那杯水,心,也会热一下。夜里口渴,坐起来喝水,一口水滑到胃里,凉凉的很舒服,再看看身边躺着的那个人,似乎也没那么讨厌了。

而尚能,有时候被若溪气得胃疼了一夜,但是早晨出门前,穿上那件熨得平平整整的衬衫,心似乎也被熨平了一般,胸口没那么堵得慌了。

似乎也就是因为这杯水,这件衬衫,让他们的婚姻,仍然保持着那么一点点温存的气息,命若游丝苟延残喘,让他们对彼此的怨念,始终没有突破底线,以恶态相见。

这一年的3月,若溪遇到了一个男人,是电台一档夜间节目的主持人,而若溪,是这档节目的常驻嘉宾。每天两个人在深夜的直播间里和听众说人生谈感情,似乎不产生一点化学反应也不太可能。在若溪这边,是越来越渴望晚上的那一个小时,而对方,总会在节目结束握手作别的时候,手暗暗地使劲。这只有两人感知到的力度,有些暧昧的意味,也给了若溪幻想的空间。

他们的节目,尚能是悄悄听的,若溪的变化,他也是能感觉到的,每每听见若溪在电波里和另一个男人谈笑风生,不知怎么总觉得特别不舒服,愤愤地想:至于吗?跟打了鸡血似的!有时候也会产生一点阴暗的想法:反正这日子我也很厌烦了,你别让我找到越来越多离开你的理由。不过愤愤完了,“阴暗”完了,还是会去给若溪倒杯水放在床头柜上。若溪做完节目回来,已经是深夜,很累,但还是会将第二天尚能要穿的衬衫熨烫好再去睡。那段日子,两人几乎照不上面,他们所有的交集,都是通过这杯水和这件衬衫完成的。至少,这让他们在心理上对彼此,不至于陌生。

6月的一天,若溪去电台做节目,在门口,看见自己搭档的车也正好过来,车子里坐着一个女人,是他的妻子吧?搭档下车时,探过头去与车里的女人深情地吻别。到了晚上,当对方再一次握住若溪的手并暗暗用力的时候,若溪突然对这种暧昧的游戏感到厌倦了,甚至有一点恶心。那天晚上,她回到家,看到床头柜上的那杯水,泪水突然就掉了下来。她照例去给尚能熨衬衫,一边熨一边掉泪,越想越伤心,不知不觉就哭出了声……尚能醒了,悄悄走到她的身后,看着这个在深夜里一边给自己熨衣服一边落泪的女人,突然有了那么深的心疼,没有问为什么,他只是从背后紧紧抱住了她。

两人都开了一点小差吧,可是兜兜转转,还是回来了,说不清是为了什么,各方面原因都有。但是什么原因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都再次肯定了最初选择的这个人,肯定了要一起走下去。

这一年的年底,尚能和若溪去了日本,这是他们婚后的第一次旅行,在北海道的冰天雪地中和许多陌生人一起迎接新年。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他们甜蜜地长久地拥吻,彼此都感受到了最初的心跳,那般热烈与有力。原来,那些深爱与浓情都在,只不过暂时冬眠,现在,在这个长长的热吻之中,它们终于苏醒―这个发现让两个人都热泪盈眶。

长长的婚姻里,有许多爱的时间,也有许多不爱的时间。感受不到爱意时,更需要以爱的行动去表现,以持久的爱恋和承诺去爱一个人,这才是真正的大爱。

篇3

我市某纸厂一台DZL6-1.25-AII锅炉运行过程中屡次发生爆管,并且由于处置不当使隐患长期存在,对锅炉安全经济运行造成极大的影响。针对该台锅炉现状,对于其暴管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从根本上解决,确保锅炉安全运行。

1锅炉概况

该台锅炉为1993年上海锅炉厂生产的单锅筒纵置式链条炉,由该厂2003年从外厂购入,该台锅炉结构比较特殊,分为两层集箱,下降管除四角分布外,炉膛中部也设置了两根下降管。炉膛前部靠近煤斗一侧上下集箱间设置有数根对流管, 该锅炉于2003年购入后,因考虑到经济运行,厂方由燃煤改为燃烧谷壳,在煤斗正下部开了两个孔,用鼓风机将谷壳吹入炉膛,链条炉排也未启用,该锅炉购入时靠近煤斗处的锅筒底部有一500×450mm挖补,挖补时间不清,为购入前进行的修理,未找到该处修理的资料。

2检验情况

2010年11月,对该锅炉进行了内部检验,首先对锅筒的挖补处进行检查,经壁厚测定及表面无损检测,厚度与母材一致,焊缝未发现发展性缺陷。在检验中发现,该锅炉炉拱已全部倒塌,两侧及后部炉墙均有不同程度缺损,左后下降管,中集箱全部,左下集箱及中下降管均全部暴露在炉膛内,炉膛前部水冷壁超过半数均进行过挖补,其中还有贴补,数根水冷壁管甚至有数块挖补,位置大多靠近下集箱。与中下降管相邻的水冷壁管有变形及过热迹象,前后管板磨损较严重,前管板第三回程入口因烟气冲刷而显出金属原色,经对水冷壁、锅筒及管板进行厚度测定,未发现异常。

根据现场检验情况,作出如下结论:必须进行修理。首先,对炉膛进行全面修复,恢复炉拱,对暴露在外的集箱和下降管进行保护,更换修理过的水冷壁管及变形的水冷壁管,选用更合理的燃料供应方式,尽量避免用鼓风机输送燃料,原先的水处理为锅内水处理,应更改为锅外水处理。

3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该锅炉出现上述问题,绝非一朝一夕形成的,是个长期的过程,究其原因要从结构、使用维护、修理改造、检验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从根本上解决。

3.1结构

该锅炉为DZL6-1.25-AII,设计燃烧II类烟煤,炉拱设计比较靠前,炉拱前沿距煤斗有800-1000mm,因此该型锅炉只适合进行层燃燃烧,由于改变了燃料和进料方式,炉拱受长期受到尖锐谷壳的冲击,出现倒塌,也不排除因拆除炉拱更有利于燃烧人为拆除的可能性,当炉拱消失后,从本质上该锅炉已经从层燃方式变为了室燃,排烟温度升高,高温高速烟气甚至是火焰进入烟管加速对管板的冲刷,高温使管板温度升高,管板与拉撑件热应力增加,同时燃料无所阻挡地冲刷着炉墙,炉墙开始脱落,下降管及中集箱的暴露,使水循环受到严重破坏,由于中间下降管完全暴露,炉膛中部水循环尤为严峻,而前部两集箱间有对流管,前部的水循环更为活跃,中部长期缺水,前部因水循环活跃,前下降管下水量无法达到要求,又无法从中下降管中得到补充水量,因此,爆管多集中在炉膛中部和前部,而且因炉水水质的恶化更加速了爆管的发生。

3.2使用维护

锅炉是由使用者使用维护的,锅炉的好与坏,与使用者的安全生产及经济利益是密切相关的,因此,锅炉的使用单位应具有长远的目光及专业的管理办法,切不可只因眼前的经济利益而杀鸡取卵,该厂因生产任务重,常因生产进度无法停炉进行必要的检修维护,带病运行,只有重大问题,没有办法才停炉进行修理,爆管了,停下来挖补一下接着运行,又爆管了,又停下来挖补,周而复始,即影响进度,损失了经济效益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每次仓促检修,也没有通过正常途径,虽然蒙混过关,但也因此错失得到正确指导的机会,可谓是得不偿失。

篇4

最早出现的《诗经》,内容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将周代社会生活以诗歌的形式展示在人们的面前;楚辞是一种心诗体,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运用了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汉赋是一种散韵结合的文体,专事铺叙,其内容有描绘宫殿城市和帝王生活,也有记述旅人旅行经历和怀才者的不遇之悲愤,也有描述大自然的禽兽草木;唐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最为珍贵的遗产,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将古诗词的发展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宋词经过了唐诗不可逾越的高峰,无以为继,所以另辟新径,重在理趣,在平淡无华的诗句中见人生哲理和生活情趣,显其瘦劲;元曲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是剧曲与散曲,它大多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是一个种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的艺术形式。

二、我国的古诗词教育

我国一直都注重文学教育的发展,其中就包括了古诗词教育,它更是古诗词教育的重中之重。古诗词教育是对我国历史文化精华的传承,其丰富的内涵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思想道德都起到很大的作用。近年来,由于语文教育的不断发展,对于古诗词也更加重视,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传输形式。苏教版语文课本中对于古诗词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多样性。在教学要求上,过去往往只是要求学生对古诗词基本的背诵、掌握,现在却也也更加重视古诗词中的情感和内涵。教材的改变,使得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更加开阔,对于学生素养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效果。

三、古诗词与思想道德

古诗文中有关思想道德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典型的有品德言行、远大志向、爱国忧民等多方面内容。品德言行的发展对一个人来说,是完善自我的重要因素。儒家思想中讲道德“修身”就是指的培养自身的道德品质,也就是修身立德的意思。五柳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周敦颐先生“盛开于淤泥而不被污染,灌注于水而不显得妖媚”的清高,各人的“德”在自己的心中都有一个方向。再然后就是远大志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小于个人,有大于国家。如心忧天下,乐民之乐的思想,如乘风破浪,直挂云帆的抱负。另外的就是爱国忧民之心,心系国家,心存人民,崇尚正义。“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即使生命即将终结,却也不忘卫国;“可怜白发生”辛弃疾,年老体弱,报国无望,唯有哀叹。这样的诗句不胜枚举,可见古诗词与思想道德息息相关。

四、古诗词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的途径

对于从古诗词教育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我们需要把握好思想道德与教材之间的联系,要避免空洞的说教。笔者在教学中采取的教育途径有两种:(一)以情感带动教育古诗词中的情感,是学生与古诗词沟通交流的纽带。因此,使学生感受到诗中的情感,爱上古诗词,学会多角度欣赏古诗词,从而使学生和古诗词之间达到相互作用的效果。首先,要从让学生感受诗的情感着手,使学生对古诗词心向往之。在讲授古诗词之前,可以先讲述一些与古诗词相关的小故事,或者作者的生活经历,或者当时的社会背景等等。比如讲《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便可以从辛弃疾本人的生活经历和当时时代的社会背景来讲,也就是南宋时期国家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首先面对金国,毫无反抗之力,好不容易金国灭亡了,紧接着又是更为强大的蒙古国,可见时代的不眷顾。另外辛弃疾本身的经历,他小时候亲眼目睹了汉人如何的被金人欺凌侮辱,于是,从小立志回复中原报国雪耻,突出辛弃疾的爱国情怀。正式讲课前的这段引人入胜的导入故事,极大的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同学们自然会就会有更高的期待,对其产生浓厚兴趣,这样通过辛弃疾的爱国史就成了爱国主义教育活生生的案例了。(二)以道理使其通晓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古诗词中的道理启发学生。或许有人对此有疑问,古诗文重在抒情言志,哪有说理的意思,其实不然,古诗词中的“理”,凝聚在诗意之中。以小见大,通过其塑造的诗意,让人如临其境,置身其中,这样感受就更加真切,以此来阐述深刻的道理。古诗词教育中,晓之以理,是道德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途径。

五、古诗词教育中提高思想道德的注意事项

篇5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情感教育 策略

孔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诗歌是一种至纯至美的文学样式,而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灿烂而悠久的诗歌文化,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古往今来,古诗词对中华民族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诗词的教育意义仍不可忽视。我们的语文教育,应将古诗词与教学相结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实现育人的目的,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语文课题。

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团结而经久不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烈、最为强烈的部分。我国古代诗词中不乏表现爱国主题的名篇佳作,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在教学中应怎样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笔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在古诗词教学中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使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杰出的科学成就加深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学中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以及情景的展现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感知明白我国的唐诗、宋词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是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一座宝库。还可以从祖国的一山一水,一人一物等逐渐认识到祖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不可欺侮的实质。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便在这过程中逐渐形成。并赋予思维过程的条理性及深刻性,因此通过语言表达加深内心感受,是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

二、在古诗词教学中树立报国之志

通过古诗词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人民、敬仰古代杰出人物,加强对劳动人民自强不息、不畏、坚决维护国家独立尊严的光荣传统的认识,激励学生从小树立报国之志。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包括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人民群众是伟大的,在他们身上闪烁着中华优秀文化的光芒。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千千万万的优秀儿女。热爱劳动人民、敬仰并学习杰出人物是学生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唐代李绅在《锄禾》一诗中写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杜荀鹤的《山中寡妇》表现了诗人对山中寡妇的深切同情,对残酷剥削的憎恨。再看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则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则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和以身报国的雄心壮志,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领略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魄,在憧憬与感慨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热爱他们的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学习杰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三、在古诗词教学中激发美丽情愫

通过古诗词教学,使学生对祖国广袤、秀丽的山河加深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爱祖国首先表现为爱祖国的山山水水,事事物物,甚至一草一木,我认为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诗词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如《敕勒歌》以雄浑的气势,描写了阴山脚下美丽富饶、广阔无垠的草原风貌。《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幅壮丽的瀑布图展现在我们眼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钱塘湖春行》、《江南春》等诗篇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了如诗如画的祖国河山,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深沉感情,而且渗透了诗人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通过教学使学生享受美感、受到熏陶。

2.热爱鸟类等动物的教育。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动物的生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在古诗中,涉及写鸟的比比皆是。如孟浩然在《春晓》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处处鸟语才使春天显得有了气息。杜甫在《绝句》中也写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的鸣唱和白鹭的飞翔,充满了一派生机,从侧面反映出自然环境的美好。此外,骆宾王的《咏鹅》,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等诗也是热爱动物教育的良好教材。

3.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的教育。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中写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出墙来的一枝红杏赞美了满园春色。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荷花的美衬托西湖的美。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仅描写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表现出自己对小草的深情赞美。贺知章《咏柳》中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两句将柳树柳条描写得非常美。既写出了动人的形态,又写了碧绿逗人的色彩。杜牧的《山行》、《江南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等诗均有相关的描写。这些用来教育学生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不仅形象生动,具体直观,而且具有很强的教育性。

4.开展本土诗词文化传播与教育。除了古诗词的教育,我们教师也要搜集了本土诗词,对学生进行本土诗词教育,亲近诗词,激起热爱家乡的情愫。如广西北流是中华诗词之乡,本土诗人创作了大批北流风物(人物)诗赋,包括荔枝、龙眼、木菠萝、大容山、勾漏洞、岭垌窑址、铜阳书院、景苏楼、城西公园、箩村、罗政村、中国陶瓷名城等等,要利用好这些文化资源和诗词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诗词教育。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应深入挖掘历代诗词作品中爱国主义主题的名篇佳作中蕴含的爱国主义因素,并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努力做到既传承了文化又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爱国爱乡的少年君子。

参考文献

[1] 涂培源《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展开想象》《教育评论》2001年第2期p.68-69.

[2] 于秀兰、沈益亮《古诗词教学“六字决”》《广西教育》2001年第11期p.36.

篇6

【关键词】古诗词;迁移;积累;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大瑰宝,她与我们的民族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她以丰富的情感,精炼的语言,深邃的思想,优美的韵律为历代人所喜爱和传诵。学习古诗词,让孩子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以陶冶情操,培养文学素养。《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具体规定: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必背75首古诗,由此可见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的重要地位。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又决定了古诗文阅读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其广度。

如果纯粹从教材的角度而言,古诗词所占的比例较少,我们不妨来读一读这一段话:以《论语》为例,这是一部流传了几千年的文化经典,她的思想浸润在中华民族的灵魂深处,已经成了我们这个民族基因的组成部分。可是,现在的中国人,从小到大,有几个人完整地或者较完整地读过《论语》?即便是出身如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的大学生们恐怕也没有几个真正地读过。我们的中小学教科书里选有《论语》的部分章节,但那比蜻蜓点水还不如,简直可以忽略不计。更可悲的是,一旦中学毕业(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就基本上不可能再有机会与自己的民族经典相接触了。《论语》如此,遑论其他。民族经典的断裂,造成了整个社会文化生态的断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朱杰人教授在《光明日报》的社论。

“《论语》如此,遑论其他”这句话道出了如今教材的一个现实问题。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这样的一个现实环境中实现对于汉字地位的巩固?如何帮助学生积累诗词,增强语感,提高文学修养?经过十多年的实践经验,我认为迁移学习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办法。所谓迁移学习,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孔子。《论语・述而》中说道:“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还有“闻一知十”、“举一反三”等基本上都是这个意思。在西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时代就已经形成,柏拉图的学员重视几何的学习并非因为几何的实用价值,而是因为几何学可以训练学生的思考力。在近代,第一次采用了“迁移”这个概念的是英国的学者John Locke。他认为要使一个人有良好的推理能力,一定要让他及早习惯于推理方法,藉以训练他的心智。这些思想,体现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就是积累和运用。

一、同作者的诗篇之间的迁移

古诗词的作者大凡都是那个时代的名人,而了解作者,一则可感知其貌,二则可感知其德,以利于整体感知全诗。我们往往指导学生运用课外书,运用现代技术来寻找作者的踪迹。但是,从迁移学习的角度讲,我们不难看出了解作者的另一种方式,那便是解读作者的不同作品,以此来了解作者。比如学习《诉衷情》时对于作者陆游的解读,他的一生所作的九千多首诗中,始终贯穿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分别出示小学阶段学过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示儿》与《诉衷情》进行对比教学,这几首诗都是作者晚年的诗作,自少至老历久不渝的爱国之心,报国之情,通过这几首诗可见一斑。我们来看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片段】

上课伊始大屏幕出示爱国诗句,学生诵读。然后通过情景导入和初读古诗,学生对于诗人以及诗的写作背景和诗意已经有了粗略的了解的前提下,教师开始带领学生进行研读诗意。

师: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刚才咱们读了那么多遍,你感受到了陆游在词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哪一句话最能触动你的内心呢?

生: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师用多媒体出示此诗句。

师:请同学们再闭上眼睛想象这些画面(师读),并说说这些画面的内容、词人的形象。

生自由讨论。

师:诗人老泪纵横,那滴滴的泪是为谁而流啊!

生:为自己而流。

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生读)

师:这个泪又是为谁而流?

生:为沦陷区的百姓而流。

师:泪空流,泪白白地流,至死也是空啊!

出示《示儿》中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生读)

师:9个字道尽了诗人一生心事,一起读。

师:还有其他的诗句吗?

生: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师:(出示“旧貂裘”的典故)读了这个典故,你知道旧貂裘的意思了吗?

生:就是不被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师:“梦”字,这里仅仅是指诗人夜里做的梦吗?同样是“梦”让我想起了诗人另一首古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媒体出示:铁马冰河入梦来

师:诗人一直在做一个统一什么样的梦?

生:诗人一直在做国家统一的梦

生:在做百姓免遭战乱的梦

师:是呀,但是这终究是一个梦啊。

出示: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这一生谁会料到我心在抗战前线,人却在沧州慢慢老去。“谁料”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作者的无奈和遗憾。

生:还说明了作者被迫的境地,心有余而力不足。

师:回顾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渴望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如今敌寇依旧,自己却已年老体衰,悲愤不已。所以说“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带着这种理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诗。

生读

师:想当年的陆游又是怎么的?

出示: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生读

师:(出示“觅封侯”的典故)你看到了什么样的陆游?特别从哪个词感受到?

生:从“万里”这个词感受到当年陆游的勃勃雄心。

生:我看到当年充满抱负的陆游,特别从“匹马”这个词感受出来。

师:俗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可他为什么要说当年之事呢?

生思考

师提示:当年怎样?现在又是怎样?

生:“当年”二字表现了诗人深深的无奈

生:表现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师:回忆起当年的飒爽英姿,作者心里慷慨激昂,如今的现实又让作者深感无奈和惆怅,满腔的爱国热情,壮志难酬的悲情,在诗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带着这些感受我们来读这首诗。

指名读――齐读

齐诵《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示儿》。

最后教师出示了陆游一生生平,学生在古典音乐的配乐中完成了对陆游诗歌的完整诵读。

一堂课下来,师者智慧地旁征博引,将爱国诗句进行整合,学生诵读之声环绕耳际,从“泪空流”链接到《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遗民泪尽胡尘里”,到《示儿》中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从“关河梦断何处”链接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铁马冰河入梦来”。通过一首诗词,引出其他相关诗词的学习,丰富了诗词的积累,同时也让学生对作者陆游的一生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同题材的诗篇之间的迁移

古诗词中同一题材的诗歌是很多的,如爱国诗、思乡诗、送别诗、边塞诗等等。如《诉衷情》是一首爱国题材的诗词,教师在一开头就出示相关爱国诗词让学生进行诵读,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随后在精读环节分别引出其他相关诗句的解读,这样一则避免了把文字读死,就字论字的弊端,同时使得对于诗意的解读更立体,也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同理,我们学习送别诗,因诗人的情况不同,情致各异,故送别诗词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或是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或是托物言志,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在生动的画面中蕴含情怀;或借诗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或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则兼而有之等。比如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这首送别诗,通过借景抒情手法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情谊。我们可以通过这首诗迁移复习小学阶段学过的送别诗,将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山中送别》,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高适的《别董大》,王维的《渭城曲》,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这些小学阶段学过的送别诗加以复习整合。除此之外,再根据学生的课外积累丰富送别诗的内涵,在毕业前夕举行送别诗的吟诵会,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兴趣盎然中积累古诗词。

三、实现积累到运用的迁移

以上两点,均是让学生由学一首诗迁移到另外诗歌的学习,对于学生积累古诗词是很有裨益的。但是学习古诗词,并不只是为了积累而积累。《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篇7

【关键词】古典诗词 高级情感 提升

The classical poetry and ci and the exaltation of our hobbledehoys’ advanced feeling

Ruan Qiuhong

【Abstract】The present society is numerous, complicated and complex, so it is very easy for our young boys and girls to lose themselves. Therefore, we must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n their culture, should cultivate their advanced feelings like the patriotism, the spirit pursuance, the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th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We know the classical poetry and ci is full of the active spirit and exquisite sentiment, so we should make the classical poetry and ci step into their life and their hearts and enrich and perfect their feeling world.

【Keywords】Classical poetry and ciAdvanced feelingExaltation

“古典诗词中充满洋溢着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好的精神,一种品格,一种操守和修养”,“古典诗词带着一种兴,带着一种强大的感发力量,它能够呼唤起人心灵深处的很多美好的感情和高尚的意趣,而且是生生不已的”[1],“学习中国古典诗词,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典诗词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审美观念审视古典诗词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并培养创新思维。”[2]……由此可见,古典诗词蕴涵着极为丰富的人文资源:爱国主义、精神追求、创新意识、审美意识等等,都属于高级情感的范畴,这些无疑是提升青少年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及塑造健全人格的良好素材。

1.爱国主义情感,是高级情感中道德的主要层面。不少中国古典诗词都蕴藏着无比浓厚的爱国激情,令人感动,催人奋发。“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李白《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中国古代的优秀诗人把自己的生命价值完全融入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之中,这正是我们今天应当发扬的道德精神。杜甫忧国忧民的火热情怀更为人所熟知,他不论处于何等困苦潦倒的境地,都能从一己之悲中超越出来,推已及人,关怀天下苍生。其《北征》、《赴奉先》二诗,前人评曰:“肝肠如火,涕泪横流,读此而不感动者,其人必不忠。”[3]这正揭示出杜诗爱国主义的感人力量。青少年人格最需要补血的就是这样一种浓烈的爱国精神。正因为如此,杨叔子先生指出:“我们对青少年学生加强人文化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要有中华魂,要有民族根;而中华诗词的主旋律与最强音就是爱国主义。加强中华诗词的诗教,其重要性可知矣。”[4]

2.精神追求、创新意识,属于高级情感中理智感的范畴。加强诗词教育,是丰富学生人文哲学底蕴、提升学生精神追求境界的重要途径。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攀登绝顶后的想象,有力地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的壮志和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这与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精神追求一样,表现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人文哲学底蕴。“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此诗写寒山秋色,枫林晚景,不仅给我们以美的享受,也给我们以哲理的启迪:诗人歌颂枫叶遇寒不凋、凌寒独艳、愈经霜寒生命力愈旺盛的精神品格,而这种精神品格不正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吗?杜秋娘《金缕衣》云:“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首诗告诉我们:少年、青春的光阴最值得珍惜。人一定要在少年时代树立理想,珍惜时间,发奋图强,这样才不会虚度一生。正因为如此,这首诗千百年来,一直是对青少年进行人生教育的好教材。

加强诗词教育,也是培养青少年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既是屈原的人生追求,也是他的艺术追求。所以,屈原“取熔经意,亦自铸伟辞”[5],以《离骚》为代表,开辟了一代新的诗风,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传统。李白也是以其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超凡的艺术创造精神赋予其诗歌特殊的魅力。像“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李白《襄阳歌》)、“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白《庐山谣寄卢待御虚舟》)等等,无一不是新奇的意象,言出天地之外,思出鬼神之表,读来给人以全新的审美感受。苏轼自称“胸中绝无俗气,下笔不作寻常语,不步人脚跟”,这种创新意识使他勇于突破“诗庄词媚”的传统,以诗入词,大胆创新,“一洗万古凡马空”[6],对词境进行了空前的开拓。可以说,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都是富有创新精神的诗人,古典诗词中的优秀作品都是体现出创新意识的作品。有意识地引导青少年体会和学习古代诗人立意的新奇、构思的巧妙、想象的丰富、意境的深远,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而且对于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很有裨益。

3.审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各种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能动的反映,包括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感受等,相当于高级情感中广义的美感。古典诗词名篇,崇尚清高雅洁之美,源远流长地注着一脉清泉般的审美意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江厦赠韦太守良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潜《饮酒》其五),“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充分表现了清雅脱俗的生活情趣。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何等清傲!王冕则以“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白梅》)和“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的诗句,写出决不媚俗的清刚之气――这种尚清意识与平庸、低俗是相对立的,诗词作者不满足于把自然仅仅当作、或主要当作衣食之源,往往凭借奇山异水、超越人的动物性而探寻人文性,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熔铸自身的气质,创造艺术人生。吟咏品味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这些佳文美句,我们以想象联想、研究探讨的方式参与了诗人情感的体验,从而把诗人点醒山水的眼睛的过程,转化为点醒自己感知山水美的心理过程了。常受此熏陶,肯定可以把人的精神境界提升到一个明净雅洁的高度。当然,古人的某些生活观念、行为方式也许已经过时了,但在古典诗词中表现出来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以及人格精神,绝对是我们对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青少年的高级社会性情感中,存在着无形的纵横坐标。横坐标指向于生存环境的日常感受和当代世界思潮的广泛接纳,纵坐标指向于历史文化的认同与归属。当今社会,网络虚拟世界迅速膨胀,加上通街的电子游戏、卡通片、言情片、流行曲、地摊文艺以及麦当劳、肯德基等等,构成了青少年的文化接受环境“横坐标”。长期浸染其中,如果缺乏积极的情感及健康向上的人文精神,很容易陷趣味于狭隘低俗,很容易在“三个世界”(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理想世界、以生存环境为主的现实世界及以网络为主的虚拟世界)中迷失自我。在这种情形下,让具有积极向上精神和高雅趣味的古典诗词走进青少年学生的心灵世界,充实完善其情感世界的“纵坐标”,使青少年学生不仅发展良好的语文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而且提升他们的积极情感,培养起向上、向善的人文精神,意义尤为重大。

参考文献

1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9

2 顾之川.《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

3 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出版社,1979.10

4 《科学人文相融,爱国创新与共》.《中华诗词》.中华诗词学会编辑出版,1999.第6期

篇8

[关键词] 中职 诗词教学 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诗词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朋友之情、手足之谊;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天地动容的悲惨;这里有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悦、无名的愁……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这些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笔者认为,首先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由于学生知识面较窄,储备比较贫乏,生活阅历尚浅,对古典诗词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等均感到陌生疏远。相反,在当今的中职学生心中,流行歌曲便是他们心中的“诗”,学生每天面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又怎会对远离他们这个时代、远离他们现实生活的古典诗词感兴趣呢?因而,古典诗歌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

古典诗词是古代诗人心灵世界的凝聚物,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要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对中职生进行情感教育,就必须挖掘古典诗词中的情感内涵。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强烈的爱国情怀

中职语文教材选编有大量的爱国诗歌,这些诗歌充分展示了我国历代诗人炽烈的爱国情怀。南宋文天祥的述志诗《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显示其誓死精忠报国的浩然正气;陆游的心忧国事的自白书“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杜甫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等等,无不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教材。这些诗篇,可以说都是诗人用血泪写成的,它是中华民族崇高的爱国精神的最突出、最强烈的表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的深厚感情。

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与脊梁,将这一主题融合到古典诗词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中去感受古人那炽热的爱国情怀,学生就会乐于接受。这些“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诗作也必将激励我们的学生以更大的成才热情投身于学习当中。

二、浓厚的至爱亲情

亲情是建立在共同血缘关系上的感情,是人与人之间最真挚、最深厚、最稳定的一种感情,是人间之至情。俗语说得好,血浓于水,这种血脉相连、心灵相通的情感是最难以割舍的。古典诗词中也有很多表现亲情的诗句,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通俗、平实的语言亲切而真挚地歌颂了伟大的母爱,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成为脍炙人口的一首母爱颂歌。亲情诗之所以有强烈的感染力,是因为它出于自然真情,这种真情不仅可以感染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且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人间真情的可贵,从而树立一种美好的、正确的亲情观念。

中职教材中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表达了词人苏轼对亡妻的怀念,那种相濡以沫的亲情开创了悼亡词之先河,相依为命的至爱情感值得我们永远的记忆。

现在的职中学生没有把父母对自己的爱转化为对父母的爱,也不知道如何去爱父母,缺乏一颗感恩的心。所以教师应该将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之中,在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引导他们体会诗歌中那份浓浓的亲情,让古诗那独特的艺术魅力去感染他们,使他们学会尊老爱幼,关爱家人,理解并孝敬自己的父母。

三、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反映人民疾苦,关心百姓命运,这是职中古诗词教学的又一重要内容,选入教材的许多篇章都体现了这一主题。白居易满怀同情地描写“同是天涯沦落人”(《琵琶行》)的琵琶女,作品通过对琵琶女凄惨身世的描述,揭示了当时社会下层人民的悲惨遭遇,表现出诗人对弱者的深厚的同情心;姜夔在扬州慢里深情的写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揭示了战乱之后的扬州人烟稀少,生活困苦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注;元代散曲家张养浩对劳动人民的不幸命运也心怀同情,他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沉痛地感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现了诗人关注民生的可贵思想。

通过诵读古诗中的民生内容,可以引导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古代诗人,带着一颗同情心去关注我们的社会,关心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关注民生,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这同时也是职教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四、忠贞的真挚爱情

篇9

梅兰芳先生喜欢画兰花,而且常常以兰花的清雅高洁自况。梅先生也常以自己绘制的兰花馈赠朋友,用兰花的气节与人共勉。他画的兰花风姿绰约,别有一种文人气质。人们在欣赏梅先生画的兰花时,总觉得透过纸上那栩栩如生的兰草,能领略到一种难以言状的情趣,所以从20世纪40年代,梅兰芳画的兰花就是收藏家追逐的对象。但是如果没有读过这组诗稿,恐怕很少有人知道,梅兰芳笔下的兰花是融汇了从古至今无数丹青妙手的艺术精华,才达到如此精湛的艺术境地的。从诗稿中我们了解到梅先生曾反复研读历代画兰名家的作品,并认真临摹过明代大画家文徵明、周天球、孙克弘、仇十洲的兰花稿本。他在《摹周天球兰草》诗中写道:

蒙君爱我墨兰花,几写幽香与倍加。

欲效所南无粉本,不如仔细摹公瑕。

诗中取南宋著名画家郑所南画兰花都把根部露出来的典故,抒发自己的情感。郑所南画兰露根,隐寓着“国家沦亡,没有国土”的含义。梅兰芳表示自己也想效仿郑所南,以画兰抒发爱国情怀,可惜找不到郑氏的原本,只好临摹周天球画的带有缺瑕的兰花。我们推想周天球的原稿可能也是露根的兰花,不然为什么被称为“瑕”?从这首诗看,梅兰芳是把画兰花当作告诫国人勿忘国耻的一种方式。他在另一首《春日写兰自娱》中也说过“千花万卉总关情”,足证他之所以喜欢画兰,完全是为了寄托自己的爱国情感。

梅兰芳还曾临摹过明代另一位大画家仇十洲的兰草,这在本组诗稿中也有明确记载,稿中有一首《题仇十洲画兰》写道:“不识十洲高手出,犹疑两宋写生花。”通过误把仇十洲所画兰花当作宋生作品的比喻,称赞仇十洲画兰水平已可与两宋作品相媲美了,应该说这种评价也有独到之处。明代的孙克弘也是一位写兰高手,梅兰芳在认真观摩研习孙克弘的兰花作品后,留下了《题孙克弘墨兰卷》一诗,有“今日披图容吾学…前贤墨妙更谁同”的诗句。说明他曾反复临习,以品味其中真谛。正是在这种刻苦学习、认真钻研的基础上,梅兰芳的画兰技法才有了超出常人的水平。

梅兰芳画兰还有一个目的,就是通过书画的互赠互跋联络与朋友的情感。后不久,梅兰芳谢绝登台演出,失去了一个与各界人士交流的平台,诗画互酬就成了维系与书画界、艺术界贤达友好关系的重要手段。“诗可言志,画能传情”,梅兰芳正是利用自己的这一特长与同道爱国人士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组诗稿中有十余首诗记载了梅兰芳赠诗赠画的轶事。上海画家沈迈士曾赠梅兰芳《岩边兰花》一幅,梅先生甚为珍惜,作《自题迈士所作岩边兰》诗以记之,诗云:

临风潇洒石边开,习习幽香誉点魁。

引得诗人歌一曲,浅酌低唱梦初回。此诗赞赏了沈画的优雅,表达了自己对朋友作品的喜爱。

梅先生赠给别人的兰花作品往往题上引人深思的诗句,如《自画自题赠友人》一诗中写道:

闲居闹市身甘寂,瓦钵土盆认不奇。

淡泊无求香自送,夜来风雨惯听多。以诗句表达了自己为维护民族尊严脱身舞台,甘与瓦钵土盆为伴的不渝之志,与友人共勉,一幅画一首诗,沟通了双方的爱国情感。诗稿中还有一首《自题兰花赠平君》写道:“我爱兰花异众花,不将颜色媚春阳。”明确地表达了自己追求的是那种不以自身的艳丽去取媚于人的情操。梅先生写这些诗句时,中国正遭受日本侵略,风雨飘摇,笼罩着上海,在阴风凄凄中,能有这样清雅明丽又充满气节的诗句传来,不能不让人为之一振。

在长期与丹青为伴,以画兰自励的生涯中,梅兰芳不但追求情操上的高洁,而且也在追求绘画技艺的创新。他画兰花以古代名家为师,又不拘泥于传统,总是用心揣摩如何才能出新。这首先要不断观赏兰花,不断体味其神采。从诗稿中我们知道,冬日里在梅兰芳的室内南窗下经常摆着兰花,因此才留下了“幽兰清供小楼西,瘦石土盆绿满泥”的诗句。春阳中梅宅院中的台阶下也种有兰草,所以才能写出《自题阶前兰》中那样“阶前香草已花攒,绝似文家画里兰”的诗情。一面观察,一面临摹,一面体味,梅兰芳终于领悟了画兰的要领。在《醉后自题兰》这首诗中他写道:

写兰似易最难神,一样无言有夙因。

画里如留香色在,他年还忆作图人。他体会到,看似容易画的兰花,其实最难画出精神;他也知道了如果不光描绘其形,而能把兰花的香韵都写出来,后人就会永远思念这位画兰的人了。体会丹青技法到如此深的境界,梅兰芳的兰花怎能不为世人所推崇?

梅兰芳是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同时也是造诣极深的诗人和书画家。21世纪初,作为国家形象标志的“中华世纪坛”在北京落成,在这座名噪宇内的华坛上,要树立40位中国古今文化名人的塑像,经过各界的反复讨论,由数十位文史泰斗共同推举,梅兰芳列入了中华四十名人榜。

篇10

一、诵读古诗词,夯实人生基础

1.培养小学生的高尚情怀。

经典古诗词一般都思想深刻、意境优美,是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也是帮助其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好助手。从小诵读古诗词,能够很好地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丰富小学生的社会知识。

孩子自小朗诵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诗句,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人对自然,对生命的理解,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

3.充实小学生的记忆宝库。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格的养成,奠基在童年,及早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趁儿童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具道德价值、文化价值的古诗词,而渐渐开启其智慧,培养其品德。诵读不但可以让古诗词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地反刍、发酵,促成其人格的健康成长,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使学生终生受益。

二、诵读古诗词,要讲究艺术方法

1.熟读古诗,自悟自得。在诵读经典古诗词的过程中,起初不一定要求理解得很透彻,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使学生通过熟读慢慢体会诗的意境,从而由熟读、质疑、解疑最终达到自悟自得。

2.适度讲解,交流体会。古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既有诗人对宇宙万物的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品格、修养和抱负,可通过适当的讲解之后,针对诵读的停顿、语速、语气及感情抒发让学生互相交流,提问题,谈认识,说感想,不断增强诵读的音乐美,感染力。

3.展开想象,悟意明理。根据古诗词的内容,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让学生进入古诗的优美情境中,感受语言的美。并适时写出所思所感,根据自己理解展开想象,信笔勾画。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三、诵读古诗词,打造书香校园

1.营造文化氛围,陶冶学生心灵。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精心设计别有格调、清新优雅、健康文明的诗意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诗的熏陶。将诗歌中的名人字画张贴于墙壁、楼栏、楹梁等地方,漫步校园犹如徜徉于中国古典文化的百花园,走进了诗词文化艺术的殿堂。

2.编辑诗意教材,丰富学习内涵。

俗话说“读史使人明志,读诗使人聪慧”。我校动员师生全员参与诵读古诗词活动,紧紧围绕学校的地域特点和文化传承方向,按照师生的不同特点,以适合背诵或理解的古诗词为基本内容,精心编辑古诗词诵读系列校本教材。老师读本选择一些饱含教育思想,富有哲理的诗篇。学生读本充满童真童趣,催人奋进,教人求真,根据不同年龄特点选择不同内容的古诗文编辑教材。教师读本采用毛笔正楷和行书印刷,学生读本采用硬笔正楷印刷,便于师生诵读及临帖。日积月累,在我校毕业的小学生,课外可学习到不少于300首古诗词。

3.保证学习时间,增强学习效果。

诵读古诗词重在积累,贵在坚持。诵读古诗词应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课题研究中、日常生活中,使学诗、用诗、作诗成为一种风尚。为达到相应的诗文诵读篇目,我校规定早晨早读至少用十分钟时间学习背诵古诗词,中午上课前五分钟为诗文巩固时间。上语文课前拿出两分钟吟咏古诗词,课堂教学适时融入、无缝对接,其他学科有机渗透。每周一晨会课为新诗推介时间,每周三下午阅读活动为大诵读时间,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为交流欣赏时间。

4.开展多种活动,奏响诗的乐章。

(1)各班结合学习实际,积极开展擂台赛、故事会、手抄报、课本剧等形式的学习古诗词活动。师生们精心布置教室,营造了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真正做到“诗情画意”溢满教室。学校举行书香班级评比,活动中有12个班荣获校级“书香教室”称号,学校也被市、县教育局评为“书香校园”。

(2)开展读诗、画诗竞赛活动。要求每生必备摘抄积累本,记录古诗原文、诗词解释,并写出自己的感受或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画成图画,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我校各年级段评出古诗词诵读“小能人”,能背诵课标要求的所有篇目及校本教材中的50首为“小能人”。活动的开展,调动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创作的灵感,起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之功效。

(3)围绕传统佳节开展行之有效的诵读活动。古代的文人志士在节日中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我们围绕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中秋、国庆等传统佳节,开展行之有效的诵读活动。中秋节前夕我们让学生课外收集有关月的古诗文,专门开一节“赏月品诗”专题课,接受一次优美诗文的熏陶;寒假里,动员学生搜集有关歌颂春节的诗词、歌赋,将资料整理成册,开学后每班出一期专题板报,并开展了《锣鼓喧天闹新春》主题队会,让孩子们说见闻、唱赞歌、诵诗文;国庆节到来之际,我们举行了《迎国庆诵经典》主题队会,活动中学生们品经典诗词,抒心中豪情,立雄心壮志,发爱国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