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古诗词范文
时间:2023-04-06 04:27: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爱情古诗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
3、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4、直缘感君恩爱一回顾,使我双泪长珊珊。——卢仝《楼上女儿曲》
篇2
北京爱情故事经典语录台词
1) 那就为天下所有真心相爱的人,不要轻言放弃。
2) 爱情,就是平衡这个世界和社会两极分化的一样法宝,穷的找富的,老的找小的,美的找丑的,为什么只有这样才能长久?因为只有这两样东西结合在一起之后,这个社会它和谐了。
3) 当代梁山伯,四眼罗密欧。
4) 人生的上半场都是激情,下半场都是亲情,中间插播的全是婚外情!
5) 土鳖才为了小三骗老婆呢,现在的高手都是用老婆挡小四小五。
6) 好女人走厨房,坏女人走四方。
7) 我只是想看一看,在现实面前所谓的爱情是多么的不堪一击。
8) 中华儿女千千万,实在不行咱就换!
9) 一个人一辈子撑死到头来,两三千万就可以过得很好,想你这种守财奴到最后墓志铭上一定写着,人在天堂,钱在银行这八个字。
10) 有你,有我的地方就会有我们的家。
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经典语录台词
1) 我没闹,闹的是这生活,这个世界!
2)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3) 任何人都不可能爱别人胜过爱自己!
4) 如果爱一个人是犯贱的话,那全世界都是贱人。
5) 我了解他,就像农民伯伯了解大粪一样。
6) 任何一种爱情到最后都会转化为感情,他们并不矛盾。感情包含着爱情。
7) 没有面包的爱情那是扯淡,有情饮水饱,放屁!
8) 去换辆车,车是男人的脸,男人被打哪都行,就是不能被打脸。
9) 你以前跟我说的所有东西都可以归结为生理卫生课,是弗洛伊德,我跟你说的是形而上学,是柏拉图懂吗?
10) 人在天堂,钱在银行。
11) 你不是号称可以在三天之内拿下所有雄性动物吗?
12) 男人在外面对女人有多坏,回家就对老婆有多好。
13) 一转眼,一辈子。时间,比钱还不经花。
14) 习惯真是一种可怕的力量,不知不觉接受了很多东西。
15) 在现实面前,所谓的“爱情”,是多么的不堪一击。
16) 据科学证明,你在晚上会做一些自认为深沉浪漫,却智商为零的事情,这种几率比白天多多了,据说是跟月亮的潮汐有关。
17) 感情这东西只有时间才能浇灌出来,时间越久感情越深,而爱情正好相反。
18) 你不开心为什么在这里坚持。
19) 我对你的不要脸已经从极度厌恶上升为叹为观止!
20) 生活要以快乐为基准爱情要以互惠为原则。
北京爱情故事经典台词
1) 见证一个女人的成长,是一个男人的幸运。
2) 我想到这辈子不能和你在一起,心就很痛。
3) 都说岁月是把杀猪刀,我就觉得是把猪饲料。
4) 你有后宫佳丽三千,也不敌人家有一枝花吧!
5) 你是我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也是最后一个。
6) 没有面包的爱情那是扯淡,有情饮水饱,放屁!
7) 我相信爱情圣洁的力量,是会穿越时空的关系。
8) 你们早晚有一天会知道,爱情究竟是什么东西。
9) 如果爱一个人是犯贱的话,那全世界都是贱人。
10) 爱情就像鬼一样,谁都听说过,但谁也没见过。
11) 男人在外面对女人有多坏,回家就对老婆有多好。
12) 这一杯就敬那些曾经的人和事,愿他们一路走好。
13) 我对你的不要脸已经从极度厌恶上升为叹为观止!
14) 你不是号称可以在三天之内拿下所有雄性动物吗?
15) 程疯子同志一向奸似鬼,现在就让他喝美女洗脚水。
16) 要让这座城市都知道知道我们是谁,能做出些什么。
17) 爱情到最后了,居然还存在欺骗,女人啊!女人……
18) 习惯真是一种可怕的力量,不知不觉接受了很多东西。
19) 买得走的东西早晚留不下,买不走的东西谁也带不走。
20) 记住,结婚对象的选择直接影响你们后半辈子的生活质量。
21)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你绝对不会因为一个姑娘这么上心。
22) 面对你私生活的糟烂问题,我们选择并肩作战,同仇敌忾。
23) 哥哥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只知道赚钱,现在才有一点玩的资本。
24) 把自己年轻时候买的鞋,再一双一双的卖出去,换馒头片吃?
25) 当今社会,说难听点,爱情的本质就是寸金算两的等价交换。
26) 我虽然不是个急性子的人,但我性子一旦急起来我就不是人!
27) 我只是想看一看,在现实面前所谓的爱情是多么的不堪一击。
28) 你懂事,你懂事打扮的跟家禽似的,你跑出来半夜三更的你。
29) 土鳖才为了小三骗老婆呢,现在的高手都是用老婆挡小四小五。
30) 去换辆车,车是男人的脸,男人被打哪都行,就是不能被打脸。
北京爱情故事经典语录台词相关文章:
1.电影版《北京爱情故事》经典台词
2.北京爱情故事经典语录
3.北京爱情故事经典感人语录
篇3
一、人教版古诗词选文的优点
(一)选文方面的优点
题材、范围、体裁的广泛。其中选编设计了多种题材。写景、乡愁、人生哲理、咏物、爱国诗歌、时令节气、情感等多方面。比如《静夜思》代表乡愁,《题西林壁》揭示人生哲理,《赠汪伦》歌颂友情,等等,不甚枚举。这些古诗的选取,有的培养小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志趣;有的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有的开启他们的思考;有的培养学生对珍贵的情感的重视,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不仅获得语文知识,而且对学生的心智进行了很好的教育,培养了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提升了学生的全面素质。
选择的范围比较广泛。人教版选择了从先秦到清代的古诗词。除了两汉时期没有,其他时期都有内容。在以唐宋两代为主的基础上,还兼顾到其他时期的古诗的选编。比如三国时期曹植的《七步诗》、先秦诗歌《采薇》、清代的纳兰性德的《长相思》等,给学生展现不同时代的诗词,增加学生的视野,提升学习的兴趣。
体裁广泛。古诗文的选择上主要是七绝和五绝,这些内容的安排,能让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易于记忆和背诵。除此之外,还加入了词和古体诗等体裁,既注重了选文的典范性也注重了体裁的完备性。
(二)选文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古诗词文中既有五绝也有七绝,前者学习教容易,后者有一定难度。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重在对其兴趣的激发,才能提升教学成绩。因此,由五绝到七绝的安排体现了由易到难,难度适中的原则。特别符合小学阶段的学生的特点。
二、编排方面的优点
1.在古诗词的编排上,遵循的是由浅入深的编排方式。首先让学生学习简单的五绝,在五绝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再进行七绝的教学,随着年龄的上升以及经验的积累再学习词和古体诗等,这样的安排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也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的发展规律。同时,在古诗词的学习中配以精美的插画,让小学生能通过画面直观地去理解古诗词的含义。让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斑斓的图画中得到激发,让他们的思维也随着画面放飞。
2.每个教学单元教学目标与古诗词的主题相符合,如小学三年级的上册,《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都是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美好河山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体会到诗人描绘的景致,也在思想上受到了熏陶,陶冶了情操。
3.为学生创造了不同的练习模式,注释的详细。为了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置了很多的练习模块。“读读背背”、“日积月累”、“趣味语文”、“展示台”等,都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而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在古诗词注释这一块,也进行了详细的注解,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三、选文方面的建议
1.题材比例方面有待均衡。比如,小学阶段的关于亲情的诗歌仅占古诗词总量的百分之三点二,友情的诗歌只有6篇,爱情诗歌则没有。人教版小学阶段主要是描写景致以及游记的古诗词。如果增加亲情、友情的比例,将对学生的情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选择关于爱情的诗歌,比如《迢迢牵牛星》放在6年级的学习课程中,一方面高年级学生心智成熟一些,也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爱情的价值观。
2.教材的选文范围适当地扩大。虽然现有的教材范围有一定的广泛性,但是还是遗漏了一些精华的古诗词。诗经、楚辞等有其独特的魅力,由于较长,可以采取节选的方式,主要是感受其中的手法和现实主义精神。
3.各类题材有待均衡。在人教版中,七绝占总体的比例约百分之五十九,而五绝是百分之十四,这样的安排,明显就提升了学习的难度,所以应该更加均衡比例。另外,曲和词的选择都较少。这样对学生对词、古体诗和曲的艺术形式、艺术特点等不能形成整体的把握,不能了解其全面的艺术内涵。因此,要加大曲和词以及古体诗的数量,从而使整个的比例均衡。
四、编排方面的建议
1.加强编排形式的多样性。人教版主要是将古诗词作为单篇的课文来进行编排,而引用古诗词的课文就很少。仅仅只有《给诗加腰》、《诗中的秋》两篇。如果能增加古诗词的引用,就会给学生学习古诗词创造更具有吸引力的环境。
此外,在编排上还应该注重古诗词作为单元单独进行编排的方式。可以将古诗《望洞庭》词《清平乐?村居》、曲《天净沙?秋思》、诗经《采薇》等描写风景的古诗词放在同一单元。这样就加强了诗歌的学习。
2.古诗词的练习的设计应该多样化。虽然在古诗词的练习形式上有四种模式,但是相比现代文的阅读,它的练习模式就少了很多,因此对古诗词的教学产生了不利影响。可以再古诗词的课后练习中增加“阅读链接”,来扩充古诗词的学习。“交流平台”则可以促进学生之间对古诗词学习的心得的交流,这也是很好的方式。
篇4
一、有效落实古诗词的诵读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要求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词歌赋在滚滚历史进程中闪烁着绚烂的光辉。从《诗经》到《楚辞》,从“汉乐府”到“建安风骨”,从谢灵运、陶渊明到唐诗宋词再到元曲,其间名家辈出,精彩纷呈,绵绵不绝。诗人们张目人间,寄情山水,游目骋怀,人情物理,体察入微,或执著、或洒脱、或沉郁、或飘逸,风情万种,千古流芳。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我们便不能不加强古典诗词的诵读。
二、在教学中有效落实古诗词的诵读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
诗歌发展的历史非常悠久,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明清小说出现之前,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文学史可以说是一部中国诗歌发展史。而诗歌又因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丰富多彩的感情、精致优美的语言、深邃幽邈的意境,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诵读古诗词可以认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可以了解许多历史、地理、典故、传说、山川名胜等知识;可以积累许多文学知识。
三、大量诵读古诗词可以丰富学生美好的情感
(一)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
“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首先是为人称道的爱国情怀。诗人们将自己的整个身家性命与祖国、民族的命运紧紧地缠在一起。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志士。其次是浓浓的爱情情结。如,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忠贞不渝的爱情多么真挚感人啊!再次,山水情怀也是诗歌情感的一大内容。诗人们赞美吟诵自然,从自然中寻求心灵的慰藉和超脱。山水诗篇可以激发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对生命的热爱。
许多诗歌蕴涵着奋发向上、锲而不舍的人生态度和生命理念。它激励着学生不断奋发,向着美好,直抵理想。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理想和信念在耳边铿锵,令人回肠荡气、热血沸腾。当学生阅读“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夜苦短长,何不秉烛游”等诗句时,他们不能不深思:生命短暂,何不珍惜?诗歌向我们展示了各种崇高的人生价值观,从而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四、可以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
(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诗歌诵读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读诗使人灵秀。”诗歌几乎就是美的化身,它所包含的美能够强烈地唤起学生的审美需要,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大量诵读古诗词使学生不由自主地爱上诗歌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学生的审美趣味由低级粗俗走向高级高雅,所以,要养成和培养纯正、高雅的审美趣味,诵读古诗词是最好的途径。
(二)提高学生的文学想象力。
诗歌离不开想象。诗是生活的反映,但绝非是生活的如实描写,而是一种想象的描写,诗歌的创作离不开浮想联翩,离不开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那些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总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创作出激情澎湃、瑰丽多姿的诗篇。屈原的《离骚》、李白的《蜀道难》等都充满奇异、丰富的想象。在诵读鉴赏中,潜移默化,学生的想象力在无形中得到一次又一次的锻炼。
(三)锤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力。
篇5
关键词 职业院校;古诗词;改革;能力本位;项目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20-0040-03
古诗词是我国重要的文学遗产,诗教也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教育传统。在职业教育领域,虽然开设中文类专业的学校很少,但古诗词在文化基础课程《职高语文》或《大学语文》中仍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高职院校,许多教师开设“古诗词欣赏”选修课程,在素质培养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职校生的特点,古诗词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有着自身的要求。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一)突出古诗词的日常运用能力
在能力目标中,把古诗词日常运用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古诗词的日常运用能力有很多形态,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把古诗词的内容解说、朗诵、演唱、句子引用、动画制作等能力作为主要的能力目标。
(二)知识教学以够用为度
传统古诗词教学的欣赏、写作、研究等能力需要大量的古诗词知识作支撑。能力本位的古诗词教学也需要一定的知识做基础,如内容解说、诗句引用,就需要理解诗词内容,否则会说错、用错。鉴于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对知识要求有所降低,古诗词教学满足能力训练的需要即可,应以够用为度。
(三)重视古诗词的载体性质,确立素质教育目标
古诗词在古代经常作为一个诗、书、画、印等综合艺术品来呈现,同时还有吟唱的传播方式。所以要充分挖掘其所蕴涵的素质教育价值。如,让学生了解与诗词匹配的古画国画、印章篆刻等知识,与古诗词吟唱有关的诗词曲谱、戏曲唱腔等知识,使学生更加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通过古诗词书法的模仿练习,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通过阅读古诗词英译作品,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借助诗词朗诵和演唱,培养学生的大方、自信、敢于表现等品质。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
(一)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
各个时代的古诗词艺术成就体现在各个诗词流派或各个时代的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中,即名家名作。因此,教材中的具体诗词作品往往是诗词知识的载体,学习这些诗词的主要目的不是掌握诗词作品本身,而是为了学习相关的诗词知识。在选择古诗词作品时,要考虑学生学习后的日常应用,使学生边学边用,学用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二)选择具体诗词作品需考虑的因素
确定了内容模块和模块顺序后,选择具体的诗词作品,要考虑能否满足能力训练要求。从诗词内容解说、诗词朗诵、诗词演唱、诗词句子引用、诗词动画制作等5个能力训练的内在要求来看,诗词朗诵能力训练对具体诗词作品选择的针对性要求最高。因此,首先重点考虑诗词朗诵篇目的选择。其次,诗词的演唱能力训练也需要较多现成的诗词歌曲。诗词句子引用能力训练与诗词作品直接关联,诗词作品中有平时能用到的好句子,就要列为备选篇目。至于内容解说能力训练,则与资料的搜集关系不大,而且能力训练的层级、梯度容易把握,可以作为最次考虑因素。综合以上各个因素来选择诗词作品,使教学内容的编排符合能力训练的要求。
(三)内容编排与进度设计
一是按内容模块也就是按专题来编排,分为爱国篇、思乡篇、友情篇、爱情篇、抗挫篇、惜时篇等六部分内容,将诗词内容解说、诗词朗诵、诗词演唱、诗句引用、诗词动画制作等能力训练融入各个内容模块。二是按能力训练来编排,分为诗词内容解说、诗词朗诵、诗词演唱、诗句引用、诗词动画制作等五部分内容,然后把爱国、思乡、友情、爱情、抗挫、惜时等主题的诗词作品分散编入各个能力训练模块。这两种编排方法各有优点。第一种方法能突出诗词日常运用的典型场合和情境,但能力训练的层级或梯度的整体设计难度较大;第二种方法能突出古诗词教学的能力目标,但由于每个阶段目标单一,使课堂教学变得单调和枯燥,也由于某些能力目标因时间短而效果不佳。不管选择哪种方法,都要考虑到素质教育的整体设计。如,国画、书法、戏曲、剪纸、印章、词牌等传统文化知识,都要合理安排到各个模块和各个具体诗词作品中。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
(一)运用项目教学法
古诗词教学是否可以开展项目化教学,许多语文教师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实际上,只要是能力本位,就要体现能力和应用,也就有项目设计。按专题进行教学内容编排的能力训练和检测项目设计例子,见表1。
能力训练项目以能力训练为主要目的,在能力训练中带动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期末的综合检测项目主要是检验课程的总体教学效果,这个检测项目在期末举行,但在开学第一堂课就布置给学生,告诉学生具体要求,让学生开始准备,以后每次课都在为这个大项目而做准备。教师根据教学进程及时筛选优秀节目,项目贯穿整个课程,期末进行精彩篇目展示。由于这些项目设计突出了古诗词日常运用的典型场合,也符合古诗词日常运用的典型能力表现形态,使学生不再有“学了古诗词不知道干什么、怎么用”等学习目的性不明确的情况,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大大提高,潜移默化地提升了人文素养。
(二)突出能力训练的层级
将古诗词课程定位为能力本位课程时,要对学生的能力训练进行分步骤、分层次设计。如,诗词内容解说能力训练层级,由部分句子内容解说到整首诗词内容解说,由意思的大致准确到语言的流畅与诗意;朗诵能力训练层级,由诗句字词的顿连、情感的抒发到平仄、节奏的把握,由个别句子的朗诵训练到整首诗词的总体把握,由模仿他人到个性化朗诵风格;诗词演唱的创新训练层级,由自由借调到指定调子借调,由篇幅短小诗词的借调到篇幅较长诗词的借调,由普通借调到戏腔、方言借调,由借调到自由唱或吟咏;诗句引用能力训练层级,由自由选句到指定句子,由直接引用到间接引用。总之,只有从整体上设计各个能力训练的次序和步骤,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古诗词运用能力。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
能力为本位的古诗词教学,特别是古诗词的动画制作,本身就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朗诵、演唱等能力训练,也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要求较高。为便于学生的模仿和跟学,要对音频进行切割或录制,要及时摄录学生朗诵和演唱的优秀作品,供大家学习。另外,诗词内容解说能力和诗词句子引用能力的训练有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做到省时省力,如,学生诗词句子引用作品,扫描到电脑里,做成课件,讲评起来效果更好;诗词汉英对照、字画欣赏、情感体味、意境领悟等借助图片、音乐、视频等,效果更佳。
四、教学评价的设计
能力本位课程的考核,要以能力考核为主,以知识考核为辅;能力的训练重在平时,所以要重视平时的考核;由于古诗词日常运用能力的表现形态各异,因此还要尽量采用符合各能力表现形态的考试形式和方法,尽可能多样化,考出学生古诗词综合运用能力的水平。古诗词课程考核设计例子,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能力考核占90%,知识考核只占10%;从考核时段看,平时的形成性考核占55%,期末的终结性考核占45%;从考查形式看,以口试为主,笔试和交作品为辅。各种能力检测的方式符合能力表现的主要形态。例如,诗词内容解说能力检测用口头表达的形式进行;朗诵和演唱能力检测用诵唱的方式;诗句引用能力主要采用笔试的方式,平时5个项目都有诗句引用能力训练,其中,第1个(爱国主题演讲)和第2个(即兴表达乡情)可以与口头表达结合起来,其他3个练习以及期末考试都是笔试;诗词动画制作则要机上操作,限定时间交作品。综合检测项目以朗诵、演唱为主动画展示为辅,以口试为主。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郭少峰.教育部:用流行歌推广古诗词[N].新京报,2009-07-28.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Ancient Chinese Poems in Vocational Schools
CHENG Yong
(Ningbo Polytechnic, Ningbo Zhejiang 315800, China)
篇6
基于上述的认识,我们尽力在作文实践中多方探索,多次尝试,初步形成了古诗词改写作文课堂模式。即分“读・想・说・写”四个阶段:
“读”就是读诗诵词,务求烂熟于胸,为展开想象作好充分准备。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们可以较快进入诗词所渲染的情境之中。
“想”就是根据诗词所描写的情境,展开想象。分两个层次:一是想象诗词中的情境,将情境具象化于脑海中;二是想象与此类似的生活之景,使诗词情境得以拓展。
“说”就是将诗词情境或拓展后的情境口头描述出来,要求表述要清晰,情境要具体。
“写”就是将“想”到的、“说”到的、“听”到的适当剪裁,按一定的结构组织方式写成小文章。
在这四个过程中,学生想、说、听、写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训练。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线的原则,学生的自主性得到较充分的发挥。
由于我们坚持以生为本,方法切合学生实际,注重循序渐进,古诗词改写作文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激发了兴趣。设置具体的情境,以唤起回忆,启迪想象,触感,激发写作热情,再现现实生活。”古诗文改写正因此使学生逐步走出了困境,尝到了写作的甜头,不少学生有话可说了,并且越写越生动。
拓展了题材。在浩淼无边的诗词海洋里,诗词题材多种多样,这为古诗词改写作文提供了广阔的题材空间。田园、山水、边塞、军旅,亲情、友情、爱情,离愁、别绪,国仇、家恨,学生尽可遨游于题材之海中,取其所需,扬己所长,抒情议事,尽展怀抱。
锻炼了思维。思维有两个方向,一为发散思维,一为聚合思维。“任何创造活动都是学习者发散――聚合――再发散――再聚合如此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不少学生在古诗词的熏陶下锻炼了想象力、联想力。
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 古诗词鉴赏 考点要求 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2-0058-01
我国古代诗歌是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学习并传播古典诗歌,对于激发学生的真善美,增强学生的艺术审美和情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历年来对高考古诗词赏析题的考查,为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古诗词的艺术魅力及创作特点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长河中的瑰宝,在无数的诗人词客创作的诗词作品中,为我们呈现了姹紫嫣红的文学宝贵财富。高考对古诗词鉴赏的重视,为我们更好的了解和学习古诗词,从品味和鉴赏中来领略古诗词的文化魅力。概括来讲,古诗词鉴赏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进行着手。一是抒情性的表达。抒情是诗歌创作的主要情感内线,作者通过对自我体验的浓缩,从激荡的文字里来表露情怀。如《回乡偶书》中,贺知章从年迈返乡的复杂心情写起,从叙事与戏剧性的对话中来形象而逼真的抒感,读来倍感亲切。再如李白在《子夜吴歌・秋歌》中“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倦,对亲人的思念。二是形象性。对于古诗词中意境与情感的把握,往往寄予丰富的意象中。马致远《秋思》中,以秋日的苍凉与羁旅中的愁苦为线,将作者的心境与孤寂展露的深深绵长。杜甫在《春日怀李白》中“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不同时空的景物将杜甫的真挚情谊倾泻而出。三是含蓄性。古诗词的含蓄美是艺术审美的重要内容,“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可见,对于诗歌中的隐而不现的含蓄美给予了强烈的印证。李绅在《悯农》中对劳动人民形象的塑造,借助于锄禾来传递“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生活体验。再如贺铸在《青玉案》中“若问闲情都几许?”,读者在赏析中总以为会进一步抒发“闲愁”,然而作者将笔触转移到不同的景物上,“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 黄时雨”。这些景物里,恰恰蕴藏了更为富足的闲愁,而含蓄的表达境愁绪的深度、广度和长度进行丰富传递。四是跳跃性。诗歌创作源自作者的形象思维,特别是在临摹景物、叙事抒情中,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字里行间将激昂的情绪进行高度概括与提炼,反映社会生活。炼字炼句作为诗歌创作的基本思路,更是在思维空间的跳远中来塑造凝炼的意境美。李白在《行路难》中,对于前四句的抒写,似乎表达深厚的情意与欢乐的宴会,而接着的“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将内心的愁苦显现出来,再接着对“冰塞川”、“雪满山”的概叹,加之诗人内心的失望与抑郁,道出了“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悲怆。
二、高考背景下古诗词教学现状
从高考考纲上来看,对于诗歌鉴赏题的分析主要从选拔性考试出发,就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分析与鉴赏能力上提出基本要求,也是未来教学的重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学生心灵及情感的陶冶、领悟诗词的魅力上,多数情况还停留在传统的诗词讲授上。在教学方法上,将古典诗词与文言文学习进行串联,在解释词句中生搬硬套,缺乏新意。殊不知,对于诗词佳作的讲解,贵在从鉴赏上来传递诗歌教学的特点与趣味,从中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文学审美意境。高考大纲提出“鉴赏文学作品,要从语言、表达、形象上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于古诗词来说,在教学上更应该围绕审美和鉴赏来梳理要点,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悟意境。在学习上,由于教法上的本末倒置,导致学生不爱古诗词的现象较为普遍。有些学生一提诗词就恐惧,难以从中领悟诗歌的思想,缺乏对古典文学意蕴的养成。在古诗词作品的感知教学中,无从欣赏诗词样式的独特魅力,对于作品所传递的审美感知和内涵,缺乏心灵上的震撼。有些学生死记硬背,学习功利化较重。为了高考,依据考试纲要进行诗词背诵,为了分数而背诵,缺乏从人生的体验及情操的修养中来感知,既有考试压力,又难以从中获得诗歌教学的实效。
篇8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古诗词 教学方法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读古诗词应注重有意识地在诵读、积累、赏析、感悟、应用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因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解读古诗词所蕴含的丰富内容,有助于学生了解祖国浩瀚的历史文化,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历代文学家灿若群星,也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在学生的成长历程中,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把他们引进古诗词的海洋,让学生打下扎实、厚实的文学功底。同志曾说:“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曲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丰富思想。用朗诵加上音乐诠释的形式表现古典诗文,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有助于人们加深对古典诗文的了解,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课外古诗词鉴赏或与相关文言文比较阅读的题型。尽管学生能将老师讲过的诗词理解透彻,熟记于心,但由于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没有重视学习方法的积累及课外古诗词的拓展训练,导致学生在做这一类题时不知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每个教师提到的诵读。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说明了诵读的重要性。汉语具备其他语言都不具备的音韵美,所以初读古诗文时,在读准字音的同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读出古诗文的韵律、节奏。而且诵读要贯穿教学始终,在讲授的不同进度中对诵读提出不同的要求,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训练。
例如:教学之前的读则主要是掌握诗词的断句、节奏,这是为了后面理解诗文作铺垫;而在学的过程中读的重点是针对字词理解,深刻地感受诗词中每一个字的妙处,以便于更好地理解诗文的内容及作者的感情;那么,在学完之后的诵读,则应该是最意味深长且最投入的,因为此时已能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将自己置身于诗文所创造的意境当中,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其次,不同的作品背后反映的都是不同的时代特征。相应的,每一位作者所生活的时代环境恰恰影响了他们的作品主题。诗人在自己人生经历的不同时期都会有不同的情感,因此也会写下具有代表性的诗句。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自然对他们所作的诗词有了初步理解。我们无法穿越到每一个作者所生活的时代,无法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自然对于他们作品中反映的时代特征及特殊的情感也就无法更好地去理解。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会穿插讲解诗人的相关经历,带着这些对诗人的了解,相信学生通过之前的诵读和自己的思考,便能更好地把握住每首诗的内涵,从而理解诗人的情感,也更清晰地记录下每一位诗人的足迹。不会仅仅停留在对诗词本身字句的理解,不会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选取了杜甫的三首诗,这三首诗分别是杜甫青年时期生活在盛唐时所作的《望岳》,以及唐朝后期出现安史之乱时所作的《春望》和《三壕吏》。三十岁以前的杜甫“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此时的豪情壮志;然而三十岁以后的他经历了仕途失意、感受了世态炎凉、目睹了奸佞进谗后发出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叹,展现了一位忧国伤时、关心百姓疾苦的诗人的才情。同时在初中的语文教材中还选取了诗圣晚年生活和感情的真实写照的代表作品《登高》。他的诗全方位反映了唐朝由盛至衰的过程,故被人称为“诗史”。
再如,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她的词可以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分为三个时期,不同时期的词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身士大夫阶层的李清照有着爱好自然的性格和描摹自然的能力,而她在爱情描写上的“毫无顾忌”,显示了都市社会风气和文学气氛对她的熏染,所以在她早期的作品中有着“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诗句。而晚年的李清照目睹了北宋的破灭,经历了家族的衰亡,“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成了她作品的主格调。但她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达了对宋王朝的愤恨。
当然,对于古诗文的教学不能只是诵读诗词、了解内容、理解情感,更要发挥想象,体会意境。
篇9
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海洋中,诗歌作为所有文学作品中思想感情最充沛,艺术想象最丰富,语言表述最凝练的文学样式,其历史源远流长。千百年来,诗歌教学一直受到国人的高度重视。《尚书》中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论,神人以和。”强调了诗歌教学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中,古诗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因为它可以传承我国的经典文化,更是因为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意义
1. 提升人文素养。追根究底,语文学科的教育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文明,这也是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重点改革方向。而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则对学生提升文学和人文素养具有重大意义。如果能够有效利用古诗词教学,使其成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手段与途径,定会获取较大的教育成效。
另外,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心理浮躁,不愿踏踏实实地求知识做学问,而是追求短期的速成,在这种消极现象日益泛滥的情况下,教师更应该利用古诗词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以此来抵制这种不良风气的腐蚀。例如,《诗经》《楚辞》等著作中都蕴含了极为丰富的人文精神与道德元素。通过教授这些具有人生哲理的作品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人格,也是当代每一个高中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
2. 完善学生人格。高中阶段是发展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提升其文化品位的最佳时机。古诗词教学对这些方面的培养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李白的《赠汪伦》会让学生深刻领悟到同窗与朋友间的情谊,使他们更加珍惜友情;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则是为学生展现了诗人勇往直前,敢于探索他人不敢到达的奇险之处,这对培养学生冒险和开拓精神以及开阔学生视野是有帮助的。由此可见,古诗词教学对完善学生人格、发展学生个性有极大作用。
3. 培养审美怡情。古诗词以精简、美轮美奂的语言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充满想象力的画面,进而反映出诗人情感,或思乡心切,或凄美爱情,或壮志豪情,或社会现实。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其文章大意,更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诗词所营造的氛围中让自己的身体、心理、灵魂都得到情感上的升华,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开拓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困境
1. 教学方法固定僵化。我国教育现在仍然存在应试教育遗留的诟病,只注重提高学生的成绩,应付考试,提升学校的升学率,在这种消极思想影响下的教育必定会打上功利性的烙印。在高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单调死板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死记硬背为主,简单翻译课文大意,忽视诗词本身的审美和学生个性的情感体会,使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存在片面性,难以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与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目标相背离。
2. 教师自身学识匮乏。在当代社会学校教育中,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文化素养难以支撑难度较大的教学活动,体现在缺乏对古诗词知识的深入了解,鉴赏能力低下。具体表现为:一是教师对课文中个别字词的涵义把握不准确,造成翻译词句时无法深刻理解个中意味,只停留在表面。二是讲解时注重参照标准答案,缺乏自己独立的见解,生硬地将教学参考书里的内容灌输给学生,忽视诗词本身的意境和学生的情感体会。三是教学内容紧跟应试教育,只对考试大纲中存在的考点进行教学,考点外的知识基本忽略不计。这样的教学方式完全依赖教科书,只注重盲目地死记硬背,使教与学的关系形成了恶性循环。
3. 学生难以把握重点。高中语文古诗词在教学上一直停滞不前,除了教学方式有问题,与教师学识短缺的原因之外,还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难以把握重点,从而丧失了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现在的高中生兴趣广泛,爱好看各种类型的课外读物,上网、听音乐、玩游戏,由于受到如此多种类娱乐项目的诱惑,很多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都认为其冗长难懂,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而且有的学生比较偏爱理科,对学习文科方面的知识存在抵触心理,之所以学习古诗词也是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难以融会贯通。另外,背诵古诗词也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就促使学生将学习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学科上,放弃了对古诗词的学习。
三、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1. 注重诵读,了解背景。诵读不仅是学习古诗词的首要任务,也是熟悉掌握其课文大意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高中生的学习负担过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跳过了诵读环节,未能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文字美、韵律美、情感美,而是单纯地为了应付考试。基于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多读多听,教给学生正确的诵读方法,注意诗词平翘舌的发音与词句的押韵,使学生心、眼、鼻、耳全身投入。此外,教师还可播放音乐和借助多媒体设备帮助学生在优美或是跌宕起伏的旋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介绍作者及其写作背景,为其意境的分析奠定基础。
2. 分析意象,品位意境。我国古诗词中的意象是指客观事物经过创作主体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很多诗人都是通过描述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抓住这些意象才能对诗词有进一步的理解。例如,“鸿雁”在古诗词中指代书信,因为鸿雁在秋季会南迁,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所以古人还用鸿雁表达游子思念家乡的情感。
篇10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高中;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4-0055-03
[作者简介]徐琦凌(1970―),女,福建厦门人,福建省厦门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教师,一级教师。
鉴赏古诗词(包括现代人创作的古体诗歌)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1]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古诗词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而高中阶段则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这是一个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过程。如何通过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是高中语文教学必须面对和回答的一个问题。
一、显其象,悟其情
任何文本都是凭借语言文字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但诗词表情达意的方式有其特殊性。“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2]诗人心中涌动着诗情,丝丝缕缕,难以名状,无法用言语直接言说或传达。于是诗人便用言语塑造意象,再借助意象,形象、直观而又囫囵、模糊地传递诗情。清代文学家叶燮说:“可言之理,人人能言之,又安诗人之言之?可征之事,人人能述之,又安诗人之述之?必有不可言之理,不可述之事,遇之于默会意象之表,而理与事无不灿然于前也。”[3]因此,意象便成为诗的典型标志。《小雅・采薇》中的抒情主人公为国征战,“昔我往矣”,参战的豪迈混合着离开家乡和亲人时的难舍,种种复杂情绪就交织并熔铸于“杨柳依依”的形象中。历经沙场,侥幸生存,“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九死一生的庆幸,对亲人生死未卜的担忧,物是人非的感慨,个人前途的迷茫,以及其他各种难以名状的情绪,都寄寓在“雨雪霏霏”中。这“杨柳依依”、“雨雪霏霏”就是传达诗情的意象。意象是内在的主观之“意”隐藏于外在的客观之“象”之中,是物象和情思的融合,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从呈现方式来看,古诗词的意象有几种情形:一是并列意象,即几个意象是平等的,没有主次、轻重之分。如《秋夜独坐》中“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山中落果和灯下鸣虫即是并列意象。二是主次意象,即几个意象有主有次之分和轻有重之别。《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多个意象中,只有幽竹才是主角。三是背景意象。诗中有多个意象,但其中一些意象只是主体意象的背景。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和乌衣巷只是燕子活动的背景;苏轼的《海棠》,东风、浓雾、月光都是共托海棠花的背景。
“意象是情思的载体,是情思的物化形态。读者正是凭借直观可感的意象,窥察诗人的情思。没有意象,情思往往难以表达;不把语言符号转化为鲜活的意象,情思常常无从领会。因而,对古诗词教学而言,‘披文得意’必须以‘显像’为中介。”[4]在古诗词鉴赏中,要抓住其中的意象,然后展开合理的想象与联想,再现画面,由象思情,从而对其诗情或主旨感同身受或有更加深入的感悟。
彰显意象的主要方法,一是媒体再现,运用课件、表演和绘画等,将言语塑造的意象还原为画面。二是言语描述,即教师用自己的言语进行描述以还原意象。三是再造想象,让学生通过大脑加工将文字塑造的意象还原为活生生的画面。鉴赏古词诗时的再造想象又有两种类型:一是再现想象,即鉴赏人在诗歌语言的引导下,设身处地尽可能地想象出作者创作所想象的情景。这是再造想象常用的类型。二是补充想象,即鉴赏人在作品塑造的意象基础上,抓住创作时留下的空白点,通过想象,丰富、补充意象,使之更加完整或丰满。
教的《沁园春・长沙》时,播放多媒体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flash,让学生就里面的景象谈感受;紧接着,教师再出示一段“鹰击长空,百舸争流”的flash,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章,感受词中运用的诸多意象与《天净沙・秋思》有何不同。教师通过意象的彰显,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视觉对比,整首词描绘的虽然是湘江的寒秋景物:万类霜天、百舸争流、鱼翔浅底、鹰击长空、漫江、层林、万山等,却将这湘江秋景的生机勃勃展现得淋漓尽致,一改传统写秋时的感伤和肃杀,显得更加壮美和大气,充分表现出了对于中国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和豁达的情怀,对自由解放的追求和向往。正是借助意象的彰显,让学生从形象中获得情感体验,产生共鸣,从而走进词中的意境,感悟词情。
二、知其人,论其世
文学作品的产生与作者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孟子说:“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5]在此,孟子意在阐发尚友之道,却在不经意中揭示了古诗词鉴赏的有效方法:一要知人,二要论世。知人包括深入了解诗人的为人和生平,既包括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社会遭遇、思想渊源、家世交游等,也包括了解诗人个性气质、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创作才能等。论世则是全面了解其生活的时代和环境,包括了解诗人生活的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自然和社会。
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生活阅历、审美理想和艺术水平的综合体现,也总是反映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民族精神、风俗习惯、地理环境和文化传承。诗人是激情的奴隶,只有文字排遣和宣泄了激情,才能摆脱火焰的灼烤。诗人的激情不可避免地源自个人的经历和感受。只有知人才能准确地把握诗中蕴藏的丰富情感。同时,诗人又是社会时代的产物,每个时代都会在他的身上打上深深的烙印。知人是探究诗人与作品的关系,论世是探究古诗词与世界的关系。知人论世才能更好地揭示诗人背景、经历与古诗词内容、风格的因果联系。
从古至今,文人墨客基本上都是伤春悲秋,在诗人的眼中,秋天就是凄凉的代言,具有萧森和凄凉的色调,向读者传达了无限的悲伤。例如,诗圣杜甫的名句“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都体现出了秋天的悲凉和萧飒。例如,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通过昏鸦、老树和枯藤为读者营造出了凄凉的秋天景色,表达出了强烈的羁旅之愁。在对杜甫的诗词进行鉴赏的时候,值得人思索的地方在于作者究竟是为何愁苦,其悉苦为何如此之多。这时候就需要结合作者创作的背景以及作者个人的身世来进行分析。杜甫身处于唐朝由盛转衰的时候,并且亲身经历了长达多年的安史之乱,目睹了国家的衰败,以及百姓的流离失所。杜甫入朝为官时,遭人妒忌,得不到重用,难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只能够浪迹天涯,贫病交加、报国无门、有家难回,看到纷纷落木,因此感怀。马致远作为一个异地飘零的天涯游子,看到如此凄凉的秋景,因此需要抒发凄苦之情。
辛弃疾的作品之所以“壮中见悲,沉郁顿挫,抒慷慨呜咽之情”,是因为他原是一位智勇双全的英雄,从小生长于金人统辖的区域,从小就立志收复失地,他的一生都在为抗金御敌统一中原而奋斗。可是满怀爱国情怀的词人却受到朝廷的歧视而不被重用。了解作者的经历,其词多数抒发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是,诗人一生的思想感情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个人生活尽力的变化,时代的变迁,都可能影响到诗词的情感基调和旨意。如李清照的《醉花阴》和《声声慢》,分别是词人早期和南渡后晚年的作品。《醉花阴》含蓄地述说了闺中的寂寞哀愁和青年女子对爱情生活的向往;而《声声慢》则表现了词人深入灵魂的孤寂与戚戚。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区别,是因为早期词人生活安适,与丈夫赵明诚以诗词唱和,婚姻美满。外族入侵后,词人被迫南渡,不久丈夫病逝,她只身漂泊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长期流亡,形单影只的生活留给自己的只有丧夫、国破、流亡的凄惨记忆。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适当了解作者的经历及她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才能促进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词中之内涵。
三、品其言,悟其法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词更是被视为语言的精华,因为它短小的篇幅,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情感内涵。咀嚼、玩味古诗词的语言形式是古诗词鉴赏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
高中古诗词鉴赏是阅读教学的一部分。高度地概括起来,阅读的基本过程是披文得意、缘意学文的过程,鉴赏古诗词的语言,就是“学文”的过程。课程标准对阅读有如是要求,“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1]鉴赏古诗词的语言形式包括:
其一,把玩古诗词的语言节奏。古诗词是一个个排列有序的具有表意功能的声音符号构成。鉴赏过程中,首先接触到的是经过特意组合的语音符号,并通过大脑皮层的转换,由语音符号进入到对语义的理解与把握。从接受的角度进行观照时,语音节奏便成为古诗词最表层的形态。
其二,揣摩古诗词的遣词造句。“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语不惊人死不休。”我国古典诗词遣词造句凝练含蓄、独出机杼,言有尽而意无穷。语词的选用、独特的排列组合以及各种不同修辞手法的运用,都是诗词语义建构和表现的基本单元,也是情感内容介入语言形式的中心层次,尤其是词语的选用。“在某种意义上讲,词语的选用就是诗歌创作的全部艺术。”[6]揣摩古诗词的遣词造句,是鉴赏古诗词语言形式的最重要部分。
其三,品鉴古诗词的体式结构和表现手法。体式结构是诗词意义建构的最大单元,表现在形式层面上,体式结构是诗词的完形结构形态。古诗词常见的结构形态,有起承转合、重章叠句、层层铺垫、预伏照应、巧妙过渡、卒章显志等。古诗词的表现手法也多种多样,有象征手法、铺陈渲染、联想想象、以小见大、言此意彼、情境交融、动静结合等。
以《沁园春・长沙》为例,这首词就做到了情与景的完美融合。上片都是景物描写,下片抒情。按照写景的顺序来说,是由仰视转为俯视、由远及近、由上到下,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主要用了反衬、以动写静和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从味觉、触觉、嗅觉、听觉和视觉的角度进行写景。同时,讲究练字,极具语言魅力。如,“染”字就是用了拟人的手法,就像是经过人染过似的。“击”字,将雄鹰那种搏击长空和展翅奋飞的气势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翔”字表达出了水中的鱼儿自由自在的状态。语言形象和精当,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运用动词的传神,能够体现出作者的独运匠心。学生学习后能够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和鉴赏水平。
《琵琶行》中写琵琶女演奏的那一段,诗人运用了8个比喻句来描写无形的乐声,如“急雨”“私语”“莺语花底”“泉流冰下”“铁骑突出刀枪鸣”,凭借这些形象的比喻,读者仿佛听到了那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雄壮,或低回婉转的乐声,不仅表现出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又将她的演奏描摹得生动可感,让读者印象非常深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335.
[3]〔清〕叶燮,沈德潜.原诗・说诗语[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35-36.
[4]施茂枝.古诗词教学的两个基本点[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8(1):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