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爱国的名言范文
时间:2023-04-03 00:26: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关爱国的名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国是古老的民族,也是勇敢的民族,中华民族有两大优点:勇敢,勤劳,这样的民族多么可爱,我们爱我们民族(当然其他民族也有他们可爱之处,我们决不忽视这一点),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爱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谢觉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中国是古老的民族,也是勇敢的民族,中华民族有两大优点:勇敢,勤劳,这样的民族多么可爱,我们爱我们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为了国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边为有用的一生,纵然只能效绵薄之力,我也会热血沸腾,——果戈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篇2
关键词:职业院校;情感;挖掘;人格;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3-0059-01
很多人用培根的名言道出了历史的魅力,即“学史使人睿智”,这种睿智不单是历史知识带给人们的“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教育充满着情感,历史人物的喜怒哀乐往往能以其特殊方式跃然纸上,触动每个人的心弦,使人若身临其境而感叹不已。无数至理名言,都说明了历史教育中的德育因素。历史教育具有很强的伦理性,含有丰富的道德智慧和道德情感。现结合当前历史教育的实际情况,初步挖掘历史教育中的德育因素。
一、从情感与精神教育中挖掘德育因素
纵观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无一不把教育的目标指向人的发展,指向能力和个性为中心的人的全面发展。历史教育要把人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要把发掘人身上的价值作为出发点。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梳理出具有人文精神的教育素材。中学历史教材本身具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内容,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将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巧妙地运用到历史教学中,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可适当联系历史上的一些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的英雄事迹和先进事迹,尽量地将他们的事迹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体会那种悲壮、崇高的美感,使历史课堂教学充分实现德育功能。如“”教学中,关于林则徐的,重点讲述林则徐禁烟的态度之坚决和的历史意义。把大量林则徐禁烟的言论和事迹展现给学生后,学生对林则徐的敬佩形露于色,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高涨。以中华文明史为主线学习中国古代史,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对于中国古代史而言,历史教材的编排对于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一条主线学习十分有利。以近代中国的屈辱史为主线学习中国近代史,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学生能正确理解这句话含义,学习中国近代史后一切谜底都解开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中国人民的一部探索史。面对着外国列强的入侵,面对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一系列艰苦的斗争,在探索中前进。关于列强的入侵,在主题活动中,我让同学们构思如何用文字与图案既展现出侵华史实,又展现出中国社会性质变化的程度。同学们积极思考发言,个别同学干脆用彩图制报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这段心酸历史的“憎”。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明白了“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也明白了自己现在的任务,无形中树立起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二、从培养健全的人格做合格的公民上挖掘德育因素
通过学习历史,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现在一些中学生,存在怕吃苦、贪图享乐的心态,面对困难经受不起挫折。如何正确引导、及时纠正呢?实际上,历史课的教育应该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着力寻找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结合课堂教学实际灵活调整,见缝插针,融入德育,效果较为明显。比如针对学生不能正确面对挫折,在学习春秋争霸的吴越战争时,我把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给学生听,又以重庆电视台知名栏目“生活麻辣烫”中的一个真实故事作对比,让这一部分学生真正感受到如何正确面对自己的生活和遇到的困难。虽然一时纠正还不太可能,但从调查的结果看,存在这种问题的三分之一同学都表示已认识到问题并开始调整,可以说还是有一定成效的。针对那种文明礼仪意识薄弱的学生,一般情况下,只要是当天历史课上涉及有相关的名人名言和历史小故事,在教学中我就利用课前准备的内容去感化学生,尽可能让学生步入文明礼仪的正轨。当然,不是所有的课都有相关内容的,要合理取舍,不要刻意乱找联系,那样会适得其反。
三、从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上挖掘德育因素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在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巨大物质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怎样去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呢?实际上,要回归到学生如何自己亲自参与对科学的探索。对历史教学而言,更直接一点就是如何将不同历史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社会生活综合实践课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学习两宋时期的经济时,一位学生对两宋期的陶瓷非常感兴趣。课后我与综合实践老师联系,开展以仿制手工制品为内容的学科合作实践,让学生们合作动手设计自己想象中的两宋时期可能存在的手工品。 这样,学生既体会到了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达,又在自己的实践中感受到了科技艺术的魅力,学生的动手技能也得到了锻炼,同时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实为两全其美。
以上对历史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挖掘,仅仅是日常历史课程教学中的一点实践。历史教育中如何融入德育因素,进而更好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提高学生的历史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邹总兰.深挖历史教材弘扬传统美德[D].山东师范大学,2008.
篇3
所谓'“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实践有意识地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使人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早在“五 四”新文化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先生就曾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强调美育是一种重要的世界观教育。中学语文教学具有美育功能,新课标中明确规定:“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总观中学语文教材,选文无论古文、时文都文质兼美。作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切莫忽略文中的审美素材而放弃生动有趣的美育,而使语文课枯燥乏味;作为学生更应善于思考,切莫捧着课文“金饭碗”去找其他文章“讨饭吃”。
我认为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做到以下三点,才能实现语文教学所特有的净化心灵、升华情感的美育功能。
一、用心感知名篇美文的艺术美
教材每篇课文都是精选的,都足给人以美的陶冶、启迪。文学作品的起承转合、疏密缓急,情节的张弛变化、波湖起伏,悬念的跌宕等构成了作品的多姿多彩。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又给人以精神的慰藉,加上优美的语言、传神的刻画……无不给人以艺术美的感受。
如大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绿》《春》等名篇绝不是心灵浮躁所能及的传世佳作,但读之却能让人回味无穷, 受到艺术美的感染。
再如鲁迅先生,等伟人的一些议论文,他们思想的光辉无不给少年学生以思想上的启迪。再加上其论点和论据的有机结合、水融都给人以和谐美感;论证结构的思维缜密、无懈可击又给人以心悦诚服的逻辑美。
二、用情品味、感悟作品描写所构成的意境美
美的载体是形象,音乐家用音符组合形象,美术家用色彩条勾勒形象。“文学是语文的艺术”,文学创造形象凭借的是用语言文字抒写人物的音容笑貌,从而创造一个个血肉丰满的文学形象,但更多的优秀作家并不仅仅是写人物本身,而是通过大量的描写来问接“塑形”,这样所展示给读者的人物形象更含蓄、更能摄人心魄。如美国著名作家欧・享利的《麦瑛的礼物》 一文中,对环境描写独树一帜,在刻画她圣诞前夜因无钱给心爱人买礼物时痛苦心情的语句:“她站在窗前,呆呆地看着外面灰蒙蒙的后院里有一只灰色的猫在一个灰色篱笆上走着。”一句描写连用三个“灰”色很好地刻画出了德拉的内心痛苦。
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文更是写景的经典之作:以景传情、情景交融。如能从审美度引导学生体味其意境美,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能摆脱当前古文教学的干瘪无味、师难教生不愿学的尴尬局面 。 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格调较低沉,如果仅从思想内容人手去学,就会很难深悟到其词妙境。若从美者角度去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这首小令句句写景、工妙极致、情景交融、浑然天成。作者把九种景物有层次地排列在一起,融成了一幅凄清的落日思乡图:遥远的异乡、孤独的游子,面对萧秋风、荒凉古道、鸦儿还巢,在夕阳的点缀下,思乡之愁令人肝肠欲断。这种情由景出的天衣无缝,两字一景节奏感强烈,使法者心底油然而生一种凄清的美感。令人为击节、扼腕继而为之感叹!起到了应有的审美效果。
三、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抒写美
篇4
一、情境语言――语堂气氛的“调节剂”
语文教学应该具有一定的活泼气氛,这样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结合课堂情境来调节课堂气氛,大体可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方面,在刚上课时激活课堂气氛。这种方式可让学生一上课就进入一种快乐之境。如:班上有一位特别活泼的男同学,留了一头齐肩长发。老师告诉他:学校不允许留长发。在一天上语文课时,一进教室就发现他已经理发了。同学们的目光都随着老师的目光集中到他身上,还不时传来几声低低的笑声。那天正好教《梦江南》一词,于是老师结合这一情境笑着说:“我很高兴我们班上多了一位‘帅哥’;可是也很悲伤,因为少了一位‘小姐’。”同学们都笑了。老师接着说:“不过,不要紧,我们可以再去认识一位女子!”(同学们又笑)“这位女子在哪里呢?”“她就在我们的语文书温庭筠的《梦江南》中。”“她是一位怎样的女子呢?请同学们先自己去认识一下。”这样,把课堂情境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在教学前就创设了一种活泼的气氛,整堂课的教学也就在轻松愉悦中不知不觉过去了。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适当灵活运用情景语言,激活一下课堂气氛,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语文考试成绩一出来,发现班上的作文分数远不及别班。原因是字迹潦草,卷面不清洁。所以在试卷评析课中,老师较严厉地批评了学生,课堂气氛较压抑。但有一胆量较大的男生却说:“老师,你自己上课板书不也写草字吗?” 老师想借助这情境把气氛搞活,于是笑着说:“那也不能我穿拖鞋你就打赤脚啊!”全班同学都笑了起来。然后话锋一转说:“其实,这位同学说得很对。我今天真的感觉到了‘上梁不正下梁歪’的道理啊!……”从那开始,笔者的板书上再也不出现草字,学生的作文也面目一新。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立竿见影。
二、形象语言――打开学生思路的“金钥匙”
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为了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了解社会、体验社会,针对小作文这一题型,安排一些富有形象性的题目,让学生以这一题目为出发点,思考评判各种社会现象,从中提炼出自己的观点。从而加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及辨别是非能力。如:针对当前有些人金钱观念的增强,做什么事都“钱”字当头这一现象,用《学雷锋是傻子吗?》为题;针对留学生学成后不回国的现象,用《留学生,请你常回家看看》为题,然后让学生结合文题讨论,归纳自己的观点。学生通过讨论都能得出大致的共识:学雷锋不是傻子,雷锋精神的核心是助人为乐,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每个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对于留学生不回国的原因有二:国内条件差,就“筑巢引凤”,留学生应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形象语言,可以为学生想象的驰骋提供广阔的天地,为学生打开思维的翅膀,开阔视野,联系生活实际,接近课堂与现实的距离。
三、温情语言――给学生“冬天里的一把火”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于学生应该严格要求,但还应该对学生具有关爱的一面。有时往往一两句温情的语言要比严厉的训斥收到更好的效果。如:有一位原先年级排名第三的同学在一次考试中失误,成绩排名前二十名之间找不到她的名字。她自己也很自责。在分析完考试失常的原因之后,老师对全班同学说:“太阳还会出来?”同学们都笑说:“会的。”教又说:“听到了吗?这是全班同学对你的期待。”那位同学很自信地点了点头,这对她产生了很大的动力。这种动力来源于老师和同学对她的关爱。
篇5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作业设计 优化手段
语文作业设计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语文作业布置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开放性和探究性,作业内容仅限于本学科知识的范围,多数采用反复抄写生字、词语、片段的方法,学生无需动脑就能应付完成,不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当然少量的抄写是应该的,也是必需的)。现代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语文作业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有效设计,作业设计应体现知识性、趣味性、能力性和探究性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画的实践中全面提高自身语文素养。优化语文作业,可以这样做。
一、仿写、续写
课文都是经过筛选后的精华,对学生的习作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课文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练笔的机会,如“仿写”、“续写”、“写颁奖词”……通过对课文资源的挖掘,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让学生模仿迁移,增加写作实践机会,无疑是读写结合的一条有效途径。
如学习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作者用诗意盎然的语言具体描述了日子去来的匆匆,通过朗读,学生体会到作者是通过日常的一些活动:洗手、吃饭、睡觉等来写出时间在不知不觉中飞逝,因此鼓励学生联系自己日常的一些活动,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把孩子们眼中匆匆而逝的日子用他们的心、用他们的笔记录下来。
生一:玩电脑的时候,日子从键盘上悄悄过去;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悄悄地溜过;放风筝的时候,日子伴着风筝飞走了。
生二: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电视屏幕前溜去;踢足球的时候,日子从我们脚边飞过;玩耍的时候,日子从我们的嬉戏声中流去。
多么真切的感受,多么美的语言,学生在读中学会了感悟生活,读中学习表达。这样的作业设计,使语言得以运用,情感得以表达,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完美的统一,学生的语文素养切实得到提高。
又如学习完课文《提灯女神》,鼓励学生仿照CCTV《感动中国》栏目中为获奖人物写颁奖词的方法,为南丁格尔写颁奖词。学生在与文本、作者、充分对话的基础上,被她伟大的人格所感染,便饶有兴趣地写起来。我惊喜地发现,他们的颁奖词语言或质朴,或华丽,但都情真意切,透着强烈的感染力。
生一:她用爱心点亮生命,用责任心演绎人间真情,她是天使,她是爱的化身。
生二:她不顾世俗偏见,放弃优裕生活,选择护理事业,她不仅帮助伤病员解除肉体的痛苦,还给予伤病员精神的安慰,她是战士们心中的女神。
写“颁奖词”这种作业设计方式,开启了学生的心智,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从而获得心灵的触摸、相拥和感动,实现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
二、做资料卡
布置学生预习作业,让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自制名人档案(包括姓名、字号、生卒年、生平简介、名人小故事、名人名言等),有的学生还配有名人肖像、字画等,这种形式的作业不仅能锻炼学生对信息搜集和处理的能力,还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更重要的是将此形式迁移到阅读过程中,并把它作为一种学习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观察体验
在平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利用双休日、节假日,鼓励学生到社区、到大自然、到风景名胜地走一走,看一看,丰富自己的见闻,把个人的真实感受记录下来,积累习作素材。
暑假期间,我校一栋新教学楼竣工,校园面貌焕然一新,老师和学生到校都有一种新鲜感。上课第一天,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就是观察我们的校园,观察校园的变化,学生兴趣盎然,拿着小日记本三五成群在校园里观察着、议论着。学生不仅写出了校园的变化和美,还感受到了浓浓的校园文化,从而抒发了对母校的热爱和在学校学习的幸福感。
四、画图想象
为了更好地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通过画图想象也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为了体会诗的意境,学完了诗,我布置的作业就是把诗默写一遍,再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图。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看着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是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学生从中也切实感受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和深远的意境。这样的作业不仅加深了对诗的理解,更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排演课本剧
小语教材中有些课文是短小的剧本,如《花木兰》、《奴隶英雄》等,可以布置学生自愿组成小剧组编演课本剧,还可自制一些简单的道具,为了表现人物特点,学生就得认真读书,揣摩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等,学生试着演一演,将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发现,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六、办手抄报
篇6
关键词:班集体建设;班主任爱心;奉献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061-02
学校班主任是对班级实施统管的组织者、引导者、教育者和领导者,同时也是学校政治思想工作、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核心力量和主力军。毫无疑问,班主任个人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校的发展。笔者认为,作为班主任只要用心地去管理、去引领和去感化,就一定能构建出良好的班风。下面就此展开探讨。
一、率先垂范,亲力引领学生
“德高为范,博学为师”。教师必须具备美好的师德。教育学上有一名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上梁不正下梁歪,都说明这个道理。作为班主任,应该以身作则,大到爱国、尊老、护幼、敬长,小到弯腰捡起一张纸,一言一行,都在无形当中对学生产生了影响,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
二、处处留心,培育良好习惯
孩子们优良生活品行、行为举止和学习兴趣与习惯并不是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养成的,这需要老师在长期的、与学生接触和交流中,处处留心、时时在意、事事关心地对他们给予用心的关爱、真诚的帮助和智慧的启迪,有意识地纠正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类不良习气,从而让他们的良好品行和习惯得以形成。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听到不少班主任说道:某个孩子在课堂上很不老实,前两天刚批评,好两三天,现在又不行了。其实,这并不是某个学生这样,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这样的特点。因此,作为班主任必须时时注意他们、处处关注他们、事事提醒他们。多年来我的做法是:无论课下还是课上,只要学生在学校,我都会做到多留一个心,特别需要注意细心观察,关注学生的每一个举动。例如:每一次集会过程中,都要站在学生队伍后面,对他们进行全程关注。这样一直坚持下去,经过长时间纠正,他们的习惯便形成了。
三、施展爱心,做贴心朋友
教育必须充满爱。没有关爱的教育,就如养鱼的池塘没有水一样。班主任对全班学生必须用真心、真情和真爱。教师能否打开学生的心扉,获得孩子们的信任和爱戴,给予他们的爱是首要的。因此,新学期接班之后,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解,平时只要有空就应经常和他们谈心,谈学习、谈时事、谈兴趣、谈生活、谈爱好……经常同他们的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及时与孩子的家长进行汇报,积极获取家长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并掌握全班每名学生的所有情况,才能不断加深与学生的感情,促使学生把自己当做知心朋友,真正成为他们的暖心大哥大姐和贴心的好朋友。
四、提高成绩,不抛弃不放弃
如何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成绩,是摆在每个班主任面前的一个课题,也是一道难题。对此,班主任应冷静应对,首先认真分析他们成绩差的原因,是以前学习基础不深厚,还是对相关知识学得不够、学得不扎实,还是学习方法不对。所以,在每节新课之前,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必须就与该节课有关的老知识进行一次系统的复习,如果对相关知识了解与掌握情况并不是很好的话,就不能急着进行新课的讲授,必须将基础打牢,反复训练。经过较长时间努力,他们的学习状况便开始有了较为明显的好转,不少学生都具有很大的提高。但一些后进生由于基础太差,成绩改观不明显,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耐心地为他们补课,通过对他们的关注,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没有被抛弃,于是自己也不放弃,从而增强了学习信心。
五、赏识教育,让学生快乐成长
哲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被肯定,而学生更是如此”。曾经有一个著名的“连衣裙故事”,其主旨就是希望自己获得他人的赞赏。在实际生活、工作和学习当中,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条美丽的连衣裙,每一个人都热切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和赞美。同样,在班级管理的具体实践中,在合适的时候,给孩子以适当的赞美便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这种效果可以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对于学生的整个人生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实,学生们并不在乎被表扬什么,但在乎班主任对他们的态度,要让全班学生都知道,班主任的心里关注着每一个同学的点滴成长。经过多次的表扬和鼓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很多,主动性也会得到增强,对学习的兴趣也浓厚了。
六、开展活动,锻炼学生的能力
教师应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如每学期开学,教师可让学生轮流到前面进行自我介绍和即兴演讲,有助于增进了解,摸清学生的基本情况,同时还能发现学生的特长和爱好,有助于今后开展工作。此外,班主任可经常布置家庭作业和小练笔,如《假如我是班长》、《老师我想对你说》等让学生练笔,在开展活动中促进学生理性思维,提升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具体写作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非常有效地促进学生们写作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非常有利于帮助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的各类情况,从而可以更加及时、准确地把握好学生的脉搏,对于做好学生的工作起着非常大的帮助。此外,作为班主任还可以开展一些其他方面的活动,例如:开展“读一本好书”、“练一手好字”等的活动。让学生在各类具体实践活动中,加强社会交流、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磨练意志,进而培育良好的兴趣爱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分春华成就一分秋实,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付出的汗水和辛苦,必然可以收获到一份充实,必然可以聚积出沉甸甸的情感。用真心、真诚和真意去教诲学生,去培育学生。时时留心、处处用心、选准火候、捕捉时机对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引领、启发和教育,用恒心激发学生的热情,用信心点燃学生的激情,用耐心引导学生成长,用细心呵护学生的心灵,用诚心促进班级和谐。作为一名班主任,相信只要用心去关心、爱护、关怀孩子,今天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绽放成绚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篇7
我们一线的广大教师,应该扎实的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训练,让课外阅读,撑起课堂教学的另外一片天。
一、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书目
苏霍姆林斯基自从事学校工作的第一天起,就为精心选择读物而操心。因为有成千上万的书籍,它们中有一些是平淡无奇之作,甚至还有一些是不适合学生阅读的。为此,苏霍姆林斯基编订了一个“童年阅读书目”,包括每一个学生在小学期间应当阅读的250本书。在向学生建议读什么样的书时,教师要研究他们的兴趣、志向和才能,应以学生的年龄、心理接受程度为前提。苏霍姆林斯基将帕夫雷什中学的十个年级分为三个学段:低年级(一至四年级)、中年级(五至七年级)、高年级(八至十年级)。他为低年级提供的大多是故事、童话、诗歌、寓言、神话,为中年级提供的大多数是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为高年级推荐的则主要是文化格调较高的书籍。而我们现在正在推行的儿童阶梯阅读中,新教育实验为我们的儿童挑选了大量的经典国内外童书,如反映诚实和成长的《木偶奇遇记》,体现长大、游戏、信念的《彼得.潘》,在自由与出名之间选择的《时代广场的蟋蟀》,反映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友谊的《夏洛的网》等,高子阳老师多次强调小学生需要大量的阅读量来丰富自己的贫乏的童年生活。
二、授予学生课外阅读的技巧
首先,快速而用心地阅读。这种阅读,要求学生“通过目视和心想去领会句子的一部分或不长的整个句子,眼光离得开书本,口头说得出记住了的东西,同时还进行思考——不仅思考所读的内容,而且思考跟所读材料有关的情景、形象、观念、事实和现象。”
其次,做读书笔记。提纲式——写提纲能训练思考的能力,即阅读科学著作时把主要的、关键的、需要加以思考的问题罗列出来,建立起所学内容的逻辑“骨架”;摘抄式——把书籍、报纸、杂志中与自己的学习内容有关的材料抄下来,把有意思的词汇或不懂的词、喜欢的短语和各种句子等摘抄下来;心得式——在书的页边上写下一些有关的批语,好像在跟作者进行争论。这些方法可根据读物的特点和学生的喜好单一或者综合地使用,目的是用来记录那些一闪即逝的思想。
三、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要注意课外阅读评价的教育性与评价指标。他说:“评价里包含着刺激,应当使儿童在这种刺激的影响下确立一种要学好而不要学坏的意向。”评价是教师手里的一种教育工具,它应当激发儿童的学习愿望并帮助形成这种愿望,而不是对于不愿学习者的一种惩罚。课外阅读评价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实现程度,而且还是为了完善指导计划,改善学生的学习条件,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过多的评价会降低它的教育价值。为了学生积极、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课外阅读评价的指标体系:能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能够在书中找到有关问题的材料;能够流畅地、有表情地、有理解地阅读;能够区分所读内容逻辑上完整的各部分,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性;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对所读的东西进行初步的逻辑分析;会思考,通过类比、比较、对比找出不懂的东西,提出疑问;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会写作文。这七项指标涉及到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过程和结果,也涉及到学生课外阅读中收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所以,课堂教学,应该只是一个程序。一个学习普遍知识的和普遍适用的方法的过程。课堂教学要发挥出他的辐射功能。四十分钟的课,是前期接触性阅读以后的一次温故,也是后续阅读的一个开始。课前,学生可能对知识有所了解。课堂上,他们掌握了必需的知识,锻炼了表达的能力,获得了一定的方法,懂得了鉴赏,养成了思考的习惯。但更要的是让他们通过课堂的学习,在课后,欣欣然于继续深入探究,进行阅读与思考。给学生带来可持续的阅读的动力,这种大语文观的教学,对学生影响是深远的。
正因为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寻隐者不遇》,有一位老师强调,中国文人总有一种“不遇”的情结,常常把“不遇”后的感受写在诗中,并举出了许多例子,让学生了解,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碰到很多“不遇”的情形,但凭着个人不同的经历与心境,必定能在“不遇”中遇到各自的“美丽”。然后发下了一些“不遇”情结的诗文,供学生继续品读。有的老师在学习《把我的心脏带会祖国》后,拓展有关爱国的的成语和名人名言。学完《黄山奇松》以后,出示了一些描写黄山独特风光的文章,供学生迁移阅读。年级高一点,比如学完《变色龙》,推荐阅读《少儿百科知识(动物篇)》,学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学生对杜甫的经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研究其杜甫来。
不但如此,教师还可以发自己的创造性,借助与课文类似的内容,通过主题阅读的的形式,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有机地进行整合。这样将阅读教学延伸到了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写作教学等多个领域,进一步体现了教材使用的整合功能。总之,语文课堂,还必须给孩子们留下点什么,一首诗,一本书,一种精神,一份乐趣,一个继续学习的动力等等。为了弥补课堂必定存在的不足,在下课的铃声即将敲响时侯,要让学生看到可以持续阅读的痕迹。当然,教有常法,教无定法,妙在得法。教育没有普遍适用的规律,教育从来都是这个教师——这个班级——这个学生的一对一。
篇8
关键词:创新工作;德育教育;初中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4-0110
初中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重要时期,班主任应当发挥自身的职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范围较广,主要包括学生的行为、学习以及生活等各个方面。初中班主任要从学生的身心出发,做好自身的工作,明白自身的职责所在,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本文主要对初中班主任创新工作方法及德育教育策略进行分析。
一、初中班主任创新工作方法及德育教育的策略
1. 加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使学生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基础,这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班主任是班级管理中最主要的人员,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要多让学生实践,通过实践,让优秀的道德品质铭记在学生的心目中。教育学生不论是在社会中、学校里、家庭中都应该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可以在初中课堂上开设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的影片,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加强自身的道德品质,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2. 师生之间应当多进行交流与沟通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沟通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只有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才能得到更好的表达。班主任应当适当地与学生进行沟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生做朋友,了解到学生对于哪些东西感兴趣,多参加学生之间组织的活动,还可以找一些学生进行谈话,明白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写信的形式,让每一位学生给自己写一封信,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教师看了之后可以在上面回复,适当地鼓励学生,写上一些关心、祝福的话语。这样能够有效地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也能进一步得到提升。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明白以及感受到教师对于他们的关爱,这样会使学生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交流,从而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
3. 营造良好的、和谐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浓厚的学习氛围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还能给让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所以,班主任应该积极地倡导、建设文明校园和组织一些建设文明班级的活动。例如,可以在教室张贴名人名言,组织学生一起装扮教室,然后还可以组建学生创办有关于“班级荣誉榜”的板报,让那些助人为乐、刻苦学习、诚实守信、热爱劳动和集体的学生能够受到相应的表彰,发挥出环境能够教育学生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提升学生的道德荣誉感。在建设班级文化的同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传统文化,让学生可以学习到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从而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4. 培养学生的能力
为了能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班主任应当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锻炼,可以适当开展一些集体参加的活动,例如班干部竞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发挥,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到对方的优点。在竞选模式下产生的班干部,自身的责任心会更强,会对工作更加认真负责。在课后,可以让班干部适当地开展一些有关学习的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使班干部的能力得到提高,还能给班级之间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班主任也可以适当指导班干部开展一些如诗词大会、辩论赛等活动,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提升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落实德育教育。
5. 适当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竞争意识的培养相当重要,不仅能够使人努力进取,还能使学生的学业得到发展。怎样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竞争意识?是不可忽视的问题。首先,班主任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能够发挥出来。在平常教学中,班主任可以适当拿一些较难的题目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看哪一位学生能够把这个题目做出来,这样会让那些能把题目做出来的学生信心大增,同时也不会打击那些没有做出题目的学生的自信心。其次就是可以让每一位学生设定一个与自己能力差不多的竞争对手,不仅是在学习方面竞争,还有生活、体育等各个方面。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于学习的动力,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帮助,鼓励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进步,更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
6. 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德育教育
初中班主任在创新工作方法及德育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应当做到平等交流,发挥出学生在学习当中所占的主导地位,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除此之外,师生之间应建立平等的关系,双方应互相尊重,教师也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够“歧视”差生,同时也不能“偏袒”优生,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以及意见。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不能一味地对学生进行说教,而是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和学生一起分析事实然后讲出道理,态度也应具有亲和力,让学生能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批评,帮助师生之间树立良好的关系,这能使师生之间展开更好的交流情感,从而让德育教育的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二、结束语
篇9
关键词:未成年职校生 思想道德 现状 德育 创新
安徽芜湖技师学院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塑造学生“成人”,努力探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
一、安徽芜湖技师学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
笔者在安徽芜湖技师学院三个系的一、二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进行问卷调查,这6个班学生年龄为14~16周岁(见下表)。笔者共发放247份封闭式问卷,每道题目均有四个以上答案供选择,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问卷回收率为100%。
表 学生基本情况
性别构成 是否独生子女 家庭居住地 家长职业 生活主要来源
男:178 是:129 城市:38 工人、农民:201 依靠父母:229
女:69 否:118 县乡:209 其他:46 其他:18
1.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总体呈积极向上的状态
(1)思想十分活跃,关注时政,民族自豪感强烈,对社会和自身的发展充满信心。
(2)绝大部分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追求,认为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是知识、友谊和健康。
(3)大部分学生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认识到要诚实守信,要以集体利益为重。
(4)学生民主意识与法制观念日益增强,敢于跟不良行为和丑恶现象做斗争。
(5)大部分学生认为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会过时,主张文化娱乐生活应该丰富多彩、活泼健康。
2.学生思想道德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1)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明确,对各类事情的认知、判断能力较差,是非观念混乱,纪律性不强。
(2)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和方法不恰当,文化基础差。
(3)较为敏感、自卑,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别人的尊重,也希望能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
(4)与家长、老师之间的交流不多,很难敞开心扉,时常有孤独感,普遍喜欢上网聊天、玩游戏。同学间的交流较多,讲义气。
(5)部分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缺乏吃苦耐劳的韧劲,部分学生存在上网成瘾和早恋现象。
(6)对所学专业认知不够,对今后所要从事的工作概念模糊,大多数学生希望自己今后的工作既轻松又能拿到高薪。
二、安徽芜湖技师学院德育工作的创新与探索
1.制定学院思想道德教育的中长期规划
制定学院思想道德教育的中长期规划,做到思想道德教育制度化、规范化,促进未成年人道德建设。
(1)抓好思想道德教育的硬件建设,从校园环境入手,开发学院全部教育资源为思想道德教育服务。
(2)抓好思想道德教育的场所建设,如学生心理咨询室、师生谈心室、学生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校园绿色网吧等的建设,确保思想道德教育场所多样性。
(3)抓好学生自我管理的岗位建设,发挥学生组织如团委、学生会、青少年维权岗、校卫队等在学生自管自育中的作用。
(4)抓好校外基地建设,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实习实训基地、文体活动基地等的建设。
(5)抓好好学生队伍建设,搞好业余党团校、团支部、学生会、班委会建设,搞好学生干部培训,在学生中利用榜样的力量树立正气,形成良好学风、校风。
(6)抓好作为思想道德教育载体的大型活动的策划和包装建设,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技能节等,形成良好、有序、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活动更具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7)抓好思想道德教育课堂主阵地的学科渗透,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各门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到学院思想道德教育全员化、全过程化,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道德习惯。
(8)抓好思想道德教育经费的落实,做到年初有预算、年度有决算,保证思想道德教育有场所、有经费、有手段,将思想道德教育落在实处。
2.确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理念
以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为本,教学生学做真人,要求学生说真实的话、干真诚的事、做正直的人。直面学院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时俱进,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充分发挥学院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设计符合学院特点、针对性较强的“校本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如让学生自己组织开展“道德讲堂”“中国梦”“青年志愿者”“身边好人评比”等活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弘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
3.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机制
(1)责任机制。明确学院、系部、班级直至每个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职责,做到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一体化,齐抓共管,形成联动机制。
(2)协作机制。利用校内、校外两个资源,做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校外即与社区、家庭之间的协作互动,校内即为学院各部门工作、各学科教师、各管理与服务人员之间的配合与协作,始终立足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做到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网络化。
(3)研讨机制。定期召开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研讨会,收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各类信息,讨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研究创新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方式与新方法,确定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下一步工作重点。
(4)指导机制。首先是对家长的教育与引导,以提高家庭与学校互动的效益和家庭教育的水平;其次是针对学生中可能产生的思想道德问题,健全积极向上的预防与干预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引导的措施。
(5)评价与监控机制。大胆创新并建立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的思想道德教育评价的内容、方式,客观公正地评价学院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形成预防―发现―干预―引导―反馈―再预防的闭环监控机制,确保学院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6)激励机制。完善对优秀思想道德教育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有进步学生的评优、奖励等细则,及时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激励,弘扬正气,强化正效应。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以美载德”的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做到环境育人
(1)环境文化。包括伟人、名人塑像的设置以及名人名言的张挂、校园的绿化美化、艺术长廊的建设、文明礼仪的警示等,使学生置身于自然美和人文美的熏陶之中。
(2)宿舍文化。包括整容镜、时钟的配设,格言警句的张挂,别具一格的宿舍布置,学生自己构思舍名、舍训及个人座右铭,张挂宿舍成员的照片和全体同学的合影等。同时,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规范宿舍内务管理,使学生宿舍洋溢着独特的人文气息,成为学生温馨的生活乐园。
(3)餐厅文化。包括名言警句的张挂,卫生设施的配备,文明用餐的规章,爱惜粮食、节约用水的警示,电视、音乐播放的管理等。
(4)班级文化。包括国旗的悬挂,名人名言的张贴,学习、宣传专栏的开辟,报刊书籍的管理,班级板报的出版,卫生工作的规范,主题班会的举办,文体活动的开展和“班级之星”的评选等。
(5)文学艺术。包括各类社团的创办、艺术团体的组建、广播电视网络的建设以及演讲、征文、摄影、书法、绘画、舞蹈、手工等活动的开展。
(6)文明礼仪。包括《学生守则》《行为规范》的宣传教育、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安全常识的宣传普及等。良好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在感受自然美和人文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陶冶自己的思想情操。
5.正确引导上网,防范网络危害
学生上网无非是因为三种需求:一是渴求友谊,寻找网友;二是享受网络游戏的;三是满足对异性的好奇。这些都是未成年人发育成长期正常的心理需求,关键是要正确引导。安徽芜湖技师学院采取了以下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是通过举办网络知识专题讲座、组建兴趣小组、开设选修课、开展网页制作比赛等,主动关心学生心理成长过程中的需求,认真做好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二是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开设校园“绿色阳光网吧”,加强学院网站建设和对互联网信息的监控与分析,封锁或删除不适合未成年学生的网站,对有害信息进行“解毒”“消毒”,让学生健康上网。
三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学、艺术、体育、科技活动,吸引沉迷于网络的学生回到现实中来,回到火热的校园生活中来。
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
面对学生存在的厌学、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脆弱、焦虑、抑郁等外显和内隐的心理问题,学院探索开展了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在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普遍欠缺的情况下,请专家到校指导,送骨干教师到高等院校培训学习;二是建立心理咨询室,设立“心灵导航”信箱,开通咨询热线电话,印发心理健康知识小报,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咨询、辅导工作;三是实施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让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及运用方法;四是以家长为载体,开展家长心理健康普及教育。
7.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关注未成年人的工作合力
篇10
一、营造“美”的文化氛围,让孩子浸润于美的熏陶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努力在学校内部营造一种爱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氛围,让孩子沉浸在美的熏陶之中,时时处处、方方面面地感受美和创造美。
第一,美化校园环境。优美的环境能让人感受到亮丽、幽静而心旷神怡。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可以净杂念、长智慧、出灵气,深刻感染美的气息。学校在各个教室、楼道口,装饰名诗名言等,让我们的孩子与经典相伴,时时聆听先哲圣贤的教诲;美术展厅中,将一幅幅孩子优秀的书画作品展示出来,创造较浓的文化气氛;上下课时悦耳的音乐铃声,能给师生以美的享受和熏陶。
第二,优化校园人际关系。学校应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热爱、欣赏、宽容每一个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善待每一位孩子。教师鼓励孩子充满自信、公平竞争、帮人所需、大度为怀;提倡同学间学习上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生活上一人有难,八方相助;纪律上互相督促,互相提醒;思想上互相交流,互相提高。同时重视孩子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除烦恼。孩子在这种团结友爱、相互尊重的气氛中得到健康的成长。
二、塑造“至美”教师形象,让孩子感受美
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教师是关键。教师是孩子接触美的直接施行者。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处处为人师表,以美育人。
首先,要关注教师的仪态美。教师应衣着整洁,举止稳重,姿态端庄,使孩子体验到教师举止中丰富的内涵之美,并从中受到熏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要关注教师的语言美。教师的语言要纯洁、健康、文明,要热情诚恳,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语言中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以美的享受,促其形成纯洁、健康、文明的内心世界。最后,教师要以美的人格感染孩子。教师大公无私、诚实守信、和蔼谦逊、勤奋敬业、团结协作等品质,让孩子在与教师的交往接触中,受到感染和启示。
三、挖掘教材“美”的因素,引导孩子发现美
语文课程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道德观点和理念、具体的道德关系和环境、生动的人物道德形象和品质。例如,陶渊明的“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现了他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刘禹锡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彰显了他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清峻的品格;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他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教师要想方设法将这些道德榜样以美的形式展现在孩子眼前,对孩子提出有关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理想情操、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品德要求,并将之内化为孩子个体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从而使学生能在生活中识别各种美,培养美的情操和创造美的行为。
数学美即是蕴藏于它所特有的抽象概念、公式符号、命题模型、结构系统、推理论证、思维方法中简单、和谐、严谨、奇异的形式,揭示了规律性,是一种科学的真实美。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数学审美感知力,引导他们去发现美、鉴赏美。在音乐教育中可以通过乐曲欣赏,让孩子通过聆听音乐作品,从中获取音乐美的享受,满足精神的愉悦和人格的提升;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引导孩子欣赏、分析艺术作品,陶冶孩子的情操,让他们领略生活美、自然美,从而唤起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在体育教学中让孩子感受运动美、韵律美和形态美,领悟到生命运动的内涵;在劳动技术教育中, 可以通过再现劳动场面、劳动成果的艺术品来感染和深化孩子对劳动美的体验。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孩子的审美情操
多彩的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提高孩子综合能力,特别是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校可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德育活动,如“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园,参观革命遗址,缅怀先烈的英雄事迹,讲革命故事,让孩子继承烈士的遗志,发奋学习,报效祖国。“中秋节”学校开展征文、演讲活动,引导孩子发奋学习,感恩父母,回报父母和社会。“重阳节”,学校组织孩子到敬老院慰问活动,树立尊老敬老的风尚。“春节”,让孩子在节日中学会礼貌待人,文明接物,学会与人交往,接受传统礼仪的洗礼。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时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心、孝心……
各中队利用晨会课,介绍审美知识,利用课间时间指导孩子阅读中外名著,让阅读丰盈自己的人生;举行朗诵会、阅读交流会等,扩大知识面,培养他们的爱美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