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河的诗句范文

时间:2023-04-01 21:47: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黄河的诗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黄河的诗句

篇1

2、“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篇2

——王维《使至塞上》关于黄河的诗句黄河的诗句大全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李白《将进酒》关于黄河的诗句黄河的诗句大全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关于黄河的诗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崔曙

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

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

时与文字古,迹将山水幽。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

篇3

一天、爸爸牵着我的手说:“白日依山尽”,我毫不犹豫地大道“黄河入海流”;“家在梦中何日到”,“这个……这个……”我踌躇了一会儿,爸爸见我神色慌张,便吟道“春生江上几人还”。“春生江上几人还?”我用稚嫩的声音说“对!是春生江上几人还”;“来,再吟一遍”,“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人情”,“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人情”。就这样吟着吟着,我背会了许多诗句。又说了关于新年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尤眨?馨研绿一痪煞?rdquo;、“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还有文天祥写的《过零丁洋》,爸爸怎么叫我都不会,但是后两句我记得特别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似乎是千古名句。

古诗是千百年来古文化的极淀,没有了古诗,人们的文化生活将不会多姿多彩。

李白、杜甫、纳兰性德、王安石、张籍、文天祥……还有许多诗人。

在我的幼年时代,是爸爸说一句诗,我再跟着读一遍、再重复一遍,象复读机一样,直到我会为止。所以又很多古诗我都会。

篇4

戴上小耳机,认真听老师读一段话,并回答问题。

1、这段话的主要写:

2、这段话介绍了故乡晋江的 、 、 等几处名胜古迹。

第 站:知识大本营47℅

一、词海拾贝(请看拼音,写词语)。5℅

páng bó zǔ zhòu kuí wǔ jié nàn shēn ào

( ) ( ) ( ) ( ) ( )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5℅

慨( ) 询( ) 峦( ) 嫌( ) 逾( )

概( ) 殉( ) 恋( ) 歉( ) 愈( )

三、填成语,猜谜语。7℅

先把成语填完整,再把所填的字按横向的顺序连作谜面,打一动物。

( )针引线 ( )上添花 ( )冠禽兽

张冠李( ) ( )颜薄命 ( )言巧语

( )苦连天 ( )目了然 ( )东击西

( )天动地 ( )马奔腾 ( )喻户晓

这种动物是( )

四、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6℅

1、( )大事小事,他做起来( )是那么认真。

2、( )这里是缺水地区,( )人们对水格外珍惜。

3、( )人类大肆砍伐森林,( )会破生态平衡,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

五、句子加工厂(请按要求写句子)。10℅

1、在工作。(扩句)

2、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拜访了作家贾平凹。(缩句)

3、我们胜利了,大家露出了喜悦的心情。(修改病句)

4、难道我没权漠视他的痛苦吗?(改为陈述句)

5、春风吹在我的脸上暖洋洋的。(改写成拟人句)

六、课内外对对碰。12℅

1、看见奔腾不息的黄河之水,此刻,我联想到的诗句是:

。由于人们的破坏,清清的河水失去了最初的灵秀清澈,成了一条真正的“黄河”,请你为黄河写一条广告语,号召人们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2、通过课文学习,我认识了 , 的桑娜,排球名将 。感受方记笔下《

》的美景。

3、“岁寒三友”指的是 、 、 ,它们象征了

的精神。

4、不要把善良从 挤走,更得严防 。给道德以 的地位,给每一件好事以

;让每一天成为一项 ,

面对着它,我应当 ;给别人 , ,不要挤,

5、目前,中国正在为举办 年的夏季奥运会而积极努力。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勇于拼搏,硕果累累。你能写出四位中国奥运会冠军和他(她)从事的项目吗?

七、我的视角(请任选一题作答)3℅

1、本学期第二单元的综合活动是“排演小话剧”,你们小组编写的剧本叫什么名字?请写写你参加演出时的感受。

2、本学期第八单元的综合活动中,哪些关于松竹的诗句、对联或绘画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请举例说明。 第 站:阅读快乐堡17℅

将心比心

⑴“简直受不了。要命!”

⑵朋友在电话那头感慨万千地抱怨受不了爸妈的唠叨。

⑶“他们为什么总不理解我的想法,我做什么他们都要唠叨。太不体谅人了。”

⑷“是这样的啦。代沟!”

⑸“太对了!”

⑹你一言,我一语,讲了大概半个钟头,终于在“理解万岁”的高呼声中挂上了电话。

⑺“讲什么讲了这么久?”妈妈问我。

⑻“怎么?电话也不能打了?”大概是刚才那激昂情绪的余波还未散尽,我冒出这么一句话来,转身进了房间。

⑼妈妈沉默了。

⑽晚上,书桌前仍送来半杯牛奶,温热的,妈妈送来的。妈没说话,出去了。平时她总要问一两句的。

⑾我意识到我犯了错,刚才的话或许伤了妈妈的心。可是,妈妈还是送来了牛奶。

⑿那一霎,我感到浓浓的母爱。

⒀回想那一幕幕母爱的片断:风雨中送伞的母亲,病榻前照料的母亲,上学途中护送的母亲,比赛场外等候的母亲……她的一举一动无不牵动着那颗爱女之心。

⒁回想,当母亲为了让我添一件衣服而唠叨时,无非是怕我着凉;回想,当母亲为了不让我看电视而唠叨时,无非是怕影响成绩;回想,

;回想,母亲唠叨过的一切事情,竟无一不牵动那颗爱女之心。

⒂“时间不早了,收拾了准备睡吧!”她忍不住又唠叨:“睡晚了明天起不来,会影响学习的。”

⒃我突然想到,唠叨居然是母爱的表达。

⒄我顺从地照办了。

⒅月光从窗台射进来,柔和的,像妈妈的手。

⒆将心比心的想一想,我觉得爸妈真好。

⒇将心比心,总是要求父母理解的子女,为什么不去体谅自己的爸爸妈妈?你会发现他们理解你其实比你理解他们多。

(21)将心比心,总是觉得父母对你不好的子女,为什么不先想想你对父母的爱有多少?你会发现他们给你的爱大大多于你对他们的爱。

(22)真的,将心比心地想一想,你会发现这一切……

阅读后思考并回答问题:

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唠叨——

代沟——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抱怨——( ) 照料—— ( )

反义词:激昂——( ) 温热—— ( )

3、第⑿段中“一霎”表示 ,我知道还有 、 、 这样几个词语和它表示的意思一样。

4、给第⒇段中横线的句子换个说法,与原文意思一样:

5、给第⒁段空白处补上合适的内容。

6、“唠叨居然是母爱的表达。”结合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7、读了第⒁段中划波浪线部分的句子,令人不禁想起唐朝诗人的诗《 》中的一句,文中第(21)段是对这首诗中又一句的诠释,请将这两句写出来:

第 站:习作七彩园30℅

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歇后语吧。可你们知道它们是怎么“诞生”的吗?当你读到“画龙点睛、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等成语时,一定会想到《画龙点睛》、《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的故事。其实,我们也可以凭自己丰富的想像力来编写歇后语的背景故事。下面这些歇后语,请你读一读,选择你喜欢的一个,演泽一个有趣的故事吧!题目自拟。

(1)老鼠想舔猫鼻子——找死

篇5

关键词:创作空间;体制;语言;意象

一只船街道、黄而不浊的黄河和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敦煌是诗人叶舟整部诗歌《大敦煌》的灵感源泉。我们可以想象诗人在西部兰州独有的黄河古韵中感受着大地上的青草味、坊间的油烟味和世间的人情味,感受到众生平等的悲悯情怀和普世价值。

一、宏大的诗歌创作空间

西部一般被景观化,沙漠、骆驼、戈壁、黄土、黄河、贫穷、落后这些词似乎成为了西部的代名词。当我们今天在新的文化视野下再来认识西部、关注西部,那我们应该如何立足西部,如何为西部发展寻找资源?文化上,我们应该有文学的大格局。西部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寄托,叶舟的诗歌《大敦煌》就是一部屹立于西部阔土上的神性作品,带领我们认识西部,领悟西部诗歌创作的独有魅力。

诗人叶舟以兰州为起点,用《大敦煌》为我们画了一个地图。韩松落说,内陆的边缘,西北的中心,多民族混杂,所以兰州形成了一种奇怪的宽容,奇异的尖锐。《大敦煌》带领读者渡过黄河向西到河西走廊,游历丝绸之路,看到玄奘,法显,班超与霍去病,张骞。向南到达“中国的麦加”临夏以及藏传佛教的最高学府――拉卜楞寺。向北行进,穿越毛乌素沙漠与戈壁,便与内蒙古接壤,藏传佛教的寺院也在草海之中绰约隐现。朝东以东,是黄土高原和汉文化积淀最深的地带,越过古秦州天水,就是秦砖汉瓦、刁角高悬的长安。在历史的风沙下,汉、回、藏、满等三十多个民族都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一碗牛肉面里有回族的厨艺,藏族的牛肉,汉族的小麦。《大敦煌》的诗歌创作就基于这样一个地理空间上,从序开始,二百余首的谣风体短制、长诗《短制》、花环十四行诗体《敦煌的神殿》、抒情歌谣集和长篇散文《一座遗址的传奇与重构》一气呵成,把我们带进一个诗歌创作的宏大空间,同时也为整部作品的阅读定下了激越的速度感,这也成了诗人刻骨铭心的具有西北和西部文化意蕴,甚至是世界意义上的符号,在诗人的感悟中,敦煌就是他诗歌的首都,是他呈现理想道德和主题的衣钵。①

在卷一《歌墟》中“西北偏西”这首短诗:“大雪封山,只剩下我和敦煌,于最后一片草原,占山为王。诗歌的王,女儿敦煌。伴着流沙,顶着太阳,向着灯塔。”诗人带领我们渡过黄河向西到河西走廊,带领着我们跨越时空的限制,诗人为我们画了一张地图。在他的建构的图纸上,“以敦煌为中心――这神的山系、梦的家园和艺术的圣殿――自东而西纵贯的是几千年尘封的历史:从汉文化的首都长安起步,穿越河西走廊,到达天山和帕米尔,然后转至中亚高地,直至波斯高原或地中海文明,这就是众所周知的丝绸之路。”厚重的历史在诗中铺散开来,我们不仅在欣赏诗歌,也在领略历史。《大敦煌》源于甘肃这片苍茫辽阔的大地,展示了敦煌深厚的历史人文背景。

二、短制的诗歌形式和“神性”的诗歌语言

篇6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明确要求考生“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包括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思考探究三个能力层级。命题点主要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等方面。尽管现代诗歌在“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中并不多见,但其作为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巨大的成就,值得考生注意。

【命题走向】

2000年以前,现代诗歌鉴赏是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的一种命题形式,多以客观题形式出现。近年来,除部分试卷出现以现代诗歌作为写作材料或语用部分的仿写题材料加以考查外,独立考查现代诗歌鉴赏的试题基本没有再出现。在经历了十多年的轮空后,尤其是随着新课标的贯彻实施,《现代诗歌选读》已成为不少学校的选修教材。在这种情况下,对现代诗歌的考查试题再次登场是极有可能的。在这种趋势下,该类文本的命题形式将会呈现多样化趋势。

【解题钥匙】

一、品味意象,体会现代诗歌的意境

所谓意象,就是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只有抓住诗歌的意象特征,才能较好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所谓意境,就是作者调动生活积累,运用艺术表现手法,整合各种意象,使主观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的物象相互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境界。鉴赏现代诗歌的意境时,首先要对诗歌的直观形象和画面进行联想和想象;其次要从品味诗歌的语言入手,感悟到诗歌的意韵之美。

一般来说,意境都是由现代诗歌所选用的意象创设出来的。因此,考生在鉴赏现代诗歌时要善于品味意象,从而拓展诗歌的意境。如果不能体会其意境,自然也就不可能真正进入诗歌所创设的审美世界。如我们所熟悉的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作者面对康桥的自然风光,选取了“云彩”“金柳”“夕阳”“清荇”“柔波”“清潭”“青草”“星辉”“夏虫”等意象。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在诗歌中被作者赋予了自己独特的感受,这些典型的意象勾画出了康河的妩媚动人。

现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解题技巧:(1)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概括景物的氛围;(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抓住意象,把握现代诗歌的情感和主旨

许多现代诗歌在感情表达上秉承了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的特点,作者往往是有话不直说,有情不直抒,而是通过具体意象进行委婉曲折的表达。而现代诗歌的主旨就是诗中所表达的作者的理想志向,所阐述的人生哲理,所蕴涵的美好情操,或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的总结等。无论现代诗歌的情感和主旨含蓄还是直露,都与诗歌的意象有密切关系,所以领会现代诗歌的情感和主旨要立足诗歌的意象。如艾青的《礁石》就是借“巍然挺立”的礁石形象,表达诗人对被压迫人民抗击旧世界暴力的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赞颂。

现代诗歌思想感情解题技巧:(1)指出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2)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三、立足意象,分析现代诗歌的语言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诗歌表情达意的载体。现代诗歌的语言精练,形象,富有音乐美;在诗歌鉴赏中,品味语言是基础。考生应该联系全诗主旨,反复咀嚼,领略诗歌的深刻含义,品味隽永的字词语句。

下面是现代诗歌关于语言分析的几种题型的解题步骤,供考生答这类题型时借鉴:

现代诗歌鉴赏词语解题步骤:(1)解释词语的意思;(2)阐述该词在诗中的作用。

现代诗歌语言风格解题步骤:(1)指明何种语言风格;(2)说出有什么作用。

现代诗歌修辞手法解题步骤:(1)指出何种修辞手法;(2)分析其表达作用。

现代诗歌表现手法解题步骤:(1)指出何种表现手法;(2)阐述其表达作用。

现代诗歌篇章结构解题步骤:(1)指出诗歌结构如何;(2)结合诗歌内容作具体阐述。

【针对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2题。

牵 手

邱彩云

清明节那天

所有的女友

都被一双双大手牵走

只留下我

还有一片哀愁

我也要走

带上九百九十九朵丁香

放在你的坟头

陪你到天长地久

因为你曾说

你最喜欢丁香般的姑娘

而你那双

曾托起溺水女童的双手

却再也不来牵我

等待千年颤抖的手

(选自《文学报》2000年11月)

1.诗中的“我”“你”分别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从表达技巧方面,简要分析这首诗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3题。

黄河的桨

马冬生

是从我的父亲的父亲的父亲的身体里

取出的一节骨骼。引领我不卑不亢

在混沌的光晕中滚动内心的响雷

奔流,奔流,逆风的花朵盛开在最向往的位置

泥沙流动。漫天水色为弦的颤动而颤动

一个旋涡是一声悠远而苍凉的传唤

黄河的根须在我身体内部汹涌

活着的水啊,我能否淘洗出比金子更可贵的东西

历代的人和事都在奔流,仿佛血在吹

高高低低的命运集结了生的秘密

不是谁都能用黎明的水涤清黄昏的水

强劲的风口,我紧紧握住了什么不愿放开

两岸猿声是听不见了,万重山挡住岁月的轻舟

我也不知道我将流落到黄河的哪道湾

苍茫尘世,只剩下一节骨骼气壮山河

我的儿子的儿子的儿子你听见了没有

(选自《北京文学》2009年第2期)

1.这首诗歌以“黄河的桨”为题,其象征意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强劲的风口,我紧紧握住了什么不愿放开”这一诗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开篇与结尾两句有什么关系?其寓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3题。

采莲曲

朱 湘

小船呀轻飘,杨柳呀风里颠摇;

荷叶呀翠盖,荷花呀人样娇娆。

日落,微波,金丝闪动过小河;

左行,右撑,莲舟上扬起歌声。

菡萏呀半开,蜂蝶呀不许轻来;

绿水呀相伴,清净呀不染尘埃。

溪间,采莲,水珠滑走过荷钱;

拍紧,拍轻,桨声应答着歌声。

藕心呀丝长,羞涩呀水底深藏;

不见呀蚕茧,丝多呀蛹裹中央。

溪头,采藕,女郎要采又夷犹;

波沉,波升,波上抑扬着歌声。

莲蓬呀子多,两岸呀榴树婆娑;

喜鹊呀喧噪,榴花呀落上新罗。

溪中,采蓬,耳鬓边晕着微红;

风定,风生,风荡漾着歌声。

升了呀月钩,明了呀织女牵牛;

薄雾呀拂水,凉风呀飘去莲舟。

花芳,衣香,消融入一片苍茫;

时静,时闻,虚空里袅着歌声。

(选自《草莽集》)

1.该诗形象鲜明,意境优美。作者是怎样表现少女的采莲景象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诗在每一节的最后都写到“歌声”,“歌声”在诗中有怎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这首诗的主题是歌颂愉快的劳动生活,有人说是表现爱情生活,你赞同哪种说法?请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2题。

三片叶子

梅绍静

三片嫩叶像三只绿色的小鸟儿,

骄傲地站在树桩上。

树桩只发出这一条绿茎,

绿茎上只有这三只小鸟。

多可爱的小东西啊,

它们还要为砍断的树桩歌唱。

即使只有这三片绿叶也要向世界呼喊,

让人们永远憧憬那被剥夺的满树春光。

(选自《梅绍静诗集》)

1.简要说明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对这首诗的比拟和象征手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2题。

渔 暮

熊召政

这暮色,又被觅草的孤鹭剪乱

慵困的舞翅抹暗了放倒的青山

借与晚风作韵的莲花

一支支,斜斜地簪出水面

朦胧,亦如湖空冰盘的姣美啊

清香与暮色揉成的江南

小舟从山浦中荡出了

桨影铺成的长廊,绿荷正自盈栏

栏外,视线停落的地方

曲曲屏山已不见浮动

船底下,游鱼戏逐的浮萍

却在将波浪的方向交换

(选自《熊召政二十年诗作精选》)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山乡图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题为“渔暮”,是怎样展开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2题。

阳光在远处

艾 青

光在沙漠的远处,

船在暗云遮着的河上驰去,

暗的风,

暗的沙土,

暗的

旅客的心啊。

――阳光嬉笑地,

射在沙漠的远处。

一九三二年二月三日苏伊士河上

(选自《艾青诗选》)

1.这首诗写于作者远离祖国,去异国他乡的路途中。从诗中可看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连用几个“暗”字有什么用意?请对该诗最突出的表达方式作简要分析。

篇7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刚刚学会最简单的拼音。妈妈为我购买了许多篇幅短小,易懂的童话书,是汉字上面带有注音的那种。我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去拼,很累,有时甚至抱怨妈妈,为什么不念给我听?那个阶段是最难的,直到很久以后,我才知道,这样做提升了我的阅读能力。

那时的我,相信世界是美好的,天下人互相关怀,和谐而温馨,我的内心光明一片。

再长大些,我上了小学。那时,我喜欢上了历史典故与情节,喜欢阅读任何关于历史方面的书籍。在我眼中看来,对各个朝代了如指掌的爷爷,成为了那时我最羡慕与敬爱的人。后来,通过阅读和爷爷的讲述,我知道了,人与人之间会有冲突;会存在勾心斗角;国家与国家之间有残杀……

那时,我还相信,至少这个世界还有爱,这个世界还有光明存在的地方!

已不是孩童的时候,更爱古诗词。喜欢李白那“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知道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学习中,执行儒家所教“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了解了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再到了内心悲凉时,吟上一句:“杨花落尽子规啼……”

古人写得出如此美景,如此悲凉,如此有远大抱负的诗句,更激起了我阅读的兴趣。

……

上了初中,老师的精心教导下,养成了阅读与感悟的习惯,在感悟的过程中,慢慢的体味阅读与人生。其实,我知道,人生中,阅读是很重要的。难怪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

篇8

,千年后的今天,诗香熏得饮诗的人,酣睡不起。

历史远去了刀光剑影,时间销蚀着一切繁华,盛唐气象渐渐成为隐在人们心底的梦想,华美的诗句闪烁着大唐的光芒。卷帙浩繁的唐诗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诉说兴衰哀乐。在紧张的尘世生活中,选一个古典的黄昏或浪漫的春夜,独处僻静之隅,捧一本古籍,在清茗的氤氲烟气和书香之中,倾听那自远古而来却清晰的声音,让心也随同它飞越时间的沟壑。我们可以看到唐诗在马驿坡下的长恨歌中哀悼,在成都草堂的茅草上飘扬,在长安酒家的杯盏中出售豪情,在浔阳江头琵琶女伤感的眼睛中停留,在霓裳羽衣舞的奢华中掠过,在哀鸿遍野的战场上空徘徊,在势拔五岳掩赤城的天姥山中漫步,在床前的明月光中结成细细的霜……唐诗是历史火化后珍贵的舍利子,闪放着那一时代的强光。没有唐诗就没有盛唐,就没有中华诗词最亮丽的瑰宝。

可以想像,如果没有了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今天的寒山寺钟声将淡泊索然;如果没有了杜牧“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那痛彻心扉的忧郁,今日的秦淮河可能就少了一份醉人的伤感;没有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浪漫,今夜的月光将失去动人的想象;同样,若没有“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放和“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怀”的欣喜,今朝的美酒就只是酒精与水的混合;若没有了杜甫颠沛流离中“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呐喊,草堂就失去了广阔的胸襟和沉郁顿挫的风韵。唐诗是诗化的中国,读唐诗恰似与古人的一次情感对话,一次穿越时空的绿色交流,在诗句垒起的世界里寻找生命的真谛。

世事沧桑,时间的距离阻隔不了诗香的漫延。张继的寒山寺虽然寄托着他个人科举挫败和羁旅生活的凄凉,但今天的人们依然在寒山寺的钟声里,感受到忧伤在空气中平平仄仄地飞翔;秦淮河在诗人笔下是繁华掩盖不住的苍老,是歌舞升平中掩盖不住的时事哀怨,是一个时代留给知识分子心灵的伤痛,但今天的人们在流光溢彩,游人如织的秦淮河里,依然承继着关于繁华与衰亡的忧患与思考,耳畔依然有千年不散的花在缠绵;走进草堂,就走进了唐朝最伟大而贫寒的殿堂,一个瘦弱的身躯撑起了唐诗的半壁江山,一颗伟大的胸襟,一声震撼千年的“呜呼……”,在今天依然哺育着文化的成长。诗是不变的,唐诗的明月光依然寒彻着中华游子的心灵,让整整一个民族不敢把目光露在夜里太久。

王维的清泉,岑参的早雪,杜甫的伤别,李白的青崖白鹿,王昌龄的秦汉明月……依然在文化里发酵,在民族的血液里奔流。

唐诗是酒。边塞诗是白酒,田园诗是米酒,爱情诗是香槟,婉约诗是茅台,豪放诗是六十度的老白干,送别诗是五粮液、写景诗是啤酒、咏史诗是二锅头、咏物诗是鸡尾酒……

篇9

【关键词】古诗词 情境 语文 教学 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68-01

关于古诗词方面,《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小学语文教材选有三十多首古诗。这些古诗虽然短小浅显,学生学起来还是有一定困难,但我觉得让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对学生理解古诗十分重要。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诗歌中蕴含的美,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能力。

选入教材的古诗词,都是历史上经过锤炼的名篇,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古诗词本身就颇具情感性,如自然美、艺术美、道德美。这些具有美感的古诗词,都是作者的力作,无不是“情”的结晶。作为小学的语文教师的我们,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觉古诗词里面的真、善、美,把握古诗词中作者要表达的情感,领悟诗词中跳动的感情的脉搏。只有这样,古诗词教学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才不再是枯燥的简单的文字,而是一个个栩栩如生、呼出欲出的有血有肉的画面了。所以说,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情境教育和情感教育显得非常重要。

一、教学中用情感传染情感。

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很容易感染到别人,因为情感具有极大的传染性。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情感易传染的这一特点,以情育情。首先,教师要给学生一种亲切感,信任感。这是因为学生“亲老师”方能“信其道”;反之,如果学生厌恶老师,那么对老师所教的学科也自然失去了学习热情。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爱心,关心并爱护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对待每一个学生,时时给学生以微笑,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到教师很可信,也很可亲。其次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再者,教师还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以及热烈高涨的情绪,绝不把个人不健康的情绪带进课堂,以免影响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生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因此,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要多引导、多鼓励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特别是探讨古诗词内容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出现障碍而中断和错误时,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引导和启发,尽量让学生完成,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重新认识自我,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也更加敬佩老师,表现出更积极的学习热情。由此看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而且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向上的情感,这样才能实现以诚心唤醒真心,以情传情,促进学生的情感教育。

二、激发学生想象,入情入境学习古诗词。

爱因斯坦说过:“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古诗词教学将感情寓于一定的形象融于意境之中,启迪学生通过想象来体味与欣赏,令他兴奋,令他回味,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古诗教学时,我会引导学生在脑子里“过电影”。即让学生闭上双眼,在轻柔的音乐声中或在老师的诵读声中,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里呈现一幕幕古诗所表现的情景。“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学生的脑海里会播放不同个性的“电影”,不管“电影”如何,学生们都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如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时,学生熟读诗句并理解诗意后,我让学生做导演,演“电影”。看着学生自己导演的电影,老师和同学们也仿佛身临其境。又如陶渊明的《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隐居桃源,在低头采与抬头仰望见山这一不经意的瞬间,与篱笆与南山形成了一种若有若无的默契,让学生进入想象的意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这两首古诗词中的形象不是单一的,而是通过几种形象构成了一个整体的意境,需要学生对诗的背景和情调有所了解,并且进行想象,才能够进入情境。教学中,我没有给学生直接讲解诗词的意思,而是通过点拨想象来自我感悟。对于学生的感悟,只要不违背诗人的表达意图,我们就应该给予肯定并且恰当的鼓励。

三、借助其他情景感悟诗词之情。

篇10

摘要:古诗富有涵养,极具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适于大声诵读与细细品悟。不过,观察眼下的古诗教学,用时不多,形式单一,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本文旨在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从一个角度出发,简略谈谈强化小学古诗教学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古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支奇葩,语言凝炼,含义深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就目前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的现状却不甚理想。本人在此抛砖引玉,就一些小学古诗教学的具体做法,与大家交流。

一、反复吟诵,陶冶性灵

马克思说:“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就必须成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对于处在审美能力形成阶段的小学生来说,短小精练、节奏优美、形象生动、内蕴幽远的古诗正是积累审美经验的绝好材料。通过吟诵古诗可以提高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进而增加其艺术修养。

如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只需简单疏通字词,在反复吟咏之间即可体味到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浓浓亲情以及身为子女应该感念亲恩,报答慈母的良好规劝。

又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写落日黄河,景象苍茫阔大,绝无常人日薄西山的消沉之气。后两句写眼前实事,平易通俗,却呈现出勃发的进取精神。通过大声吟诵,学生即可心领神会。

二、入情入境,体验情感

对古诗的教学,叶圣陶曾经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志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话。”我国古代有许多优秀诗歌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它们就像一串灿烂的明珠,在世界艺术宝库中放射着独特的光辉。古诗教学,一定要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诗意地教古诗,细细领略古诗的韵味。

如:教学《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我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每一句诗意的同时,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让他们自己动手绘出一幅彩画,使他们在体验创作乐趣的同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在学生动手绘图以后,我再引导学生演一演“獐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中的獐,让画面在学生面前立体化起来、活起来;学生在扮演诗中角色的时候,充分调动了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诗句没有描绘出而生活中又有的声音动态想像出来,极大地丰富了画面,也成功体验了诗的意境。学习完这首古诗后,我采用以诗引诗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外把学过的《村居》诵一诵、画一画,学生在似曾相识的意境再现中,再次体会到了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和诗人热爱春天的情感。

三、联系旧知,展开想象

知识学习的同化理论认为:一切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牢固地掌握学过的知识,并找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将有助于新知识的学习。在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时,我让学生联系曾经学过的诗歌《瀑布》,展开想象,训练说话,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一幅气势磅礴的飞流瀑布图。那么,怎样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磅礴雄伟的气势呢?在学生欣赏意境、感受美景时,我设法让学生联系《瀑布》,巧妙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和铺垫。在学生感受“瀑布挂前川”时,让他们想象真是“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在学生体会“飞流直下三千尺”时,让他们想象发出的巨大声响“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冲到潭下,溅起一团团水雾,随风扬起,“如烟、如雾、如尘”。这样,学生找到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感受得深,理解得透。

四、抓住关键,再现意境

诗歌的意境就是诗人内在的“情”(意)与外界的景物(境)有机结合而创造出来的鲜明、生动、含义深刻的生活画面。诗人往往依靠它蕴蓄丰富的内容,寄托强烈的感情,以启发读者展开联想,去领会言外之意,并从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在教学古诗时,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诗句去分析其中丰富的内容,领会诗人强烈的感情,并从中发掘出诗中的深刻含义。要做到这一点,再现诗歌的意境是个关键。怎样再现诗歌的意境呢?这应从分析景物入手,让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在头脑中形成鲜明、完整的景象,再逐步引导学生去品味,感受意境中诗人所表达的感情。例如《早发白帝城》是李白在唐乾元二年春天遇赦,离开白帝城乘舟东下时所作的。全诗采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创造出一个富有神话色彩的艺术画面:晨曦初露,彩霞满天,从白帝城飞出一叶扁舟,沿着滚滚长江顺流直下;两岸猿声,不绝于耳;层峦叠嶂,夹道迎接……好一幅“长江三峡行舟图”啊!看来全是写景,诗人是怎样在写景中抒发自己的感情呢?我们可以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来再现这个意境。诗一开头,诗人用一“辞”字,把告别白帝城时的气氛写得十分自然而亲切,接着用“千里江陵一日还”相对照,表现了诗人轻松愉快之情。猿声用“啼不住”修饰,足见诗人心情的喜悦。而以“轻”饰“舟”,足见诗人心情的轻松。通过这些关键词、句的点染,使形象充满了感情,意境也自然生辉,读来流利酣畅、潇洒自在、欢情满纸。诗人披霞乘舟,顺江东下的鲜明形象便历历在目,其欢快喜悦之情也溢于言表。描绘了诗歌的“境”,点出了诗人的“情”。学生的想象自然融入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

五、见缝插针,大量读诵

低年级的学生大量诵读古诗,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而且古诗中关于思想、理想、情感、意志等方面的见解,在潜移默化中必然会在他们心中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效应,左右他们的内心世界,有效地启迪儿童想象,净化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