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3-23 01:53: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坐井观天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内容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根据《庄子秋水》中的相关内容改写。课文通过简短而传神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有趣且寓意深刻的故事:小鸟到井边喝水,与青蛙发生了争论。青蛙整天坐在井底,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说天空无边无际。青蛙不相信,小鸟很无奈,只能请青蛙自己跳出来看一看。寓言揭示了一个道理: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

二、整体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着重引导学生练习朗读,在朗读中识字,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发展思维。先做到读正确、读流利;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想法,感受寓意,续编故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1.会写“喝、渴”两个字,理解词语“无边无际”。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3.能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他们说法不一样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难点: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他们说法不一样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引入新课。

考一考:过火车读词语。

井沿 回答 抬头 口渴 喝水 大话 无边无际

(二)运用生字,指导写字

1.交流识字方法,学写喝渴两字。

学生交流“喝、渴”时,补充儿歌“口渴要喝水,喝水要用嘴。”

2.“喝、渴”这对孪生姐妹你能把它们写漂亮吗? (希沃的汉字功能)

(1)它们的结构特点是——指导学生说出左窄右宽,左右两部分的高低情况呢?学生观察后说出渴左右上边等高,下边左短右长。

(2)重点笔画有什么要提示大家的?(小撇都是从“日”的竖画处起笔,竖折从小撇的尾尖处起笔)

(3)教师范写,强调先进人后关门的笔顺规则。

(4)学生练习。

(5)同桌互评,词语正确一星、左窄右宽一星、左右高低合理一星、重点笔画到位一星。

(三)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指名摆放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2.想一想: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天有多大)

3学习提示:自读课文,请同学在文中分别用“——”画出小鸟、青蛙认为天有多大的句子。

(1)推测“无边无际”的意思;你还知道哪些事物无边无际?体会像小鸟一样飞行。指导朗读“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2)学习反问句“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3)小实验:我们先来做个小实验,把纸卷起来,卷成一个纸筒,抬头看天,你能看到多大的天?

(四)分角色朗读,读懂对话

1.分三次对话朗读,指导读好长句子中标点的停顿。

2.同桌讨论,加上提示语读。

青蛙(大笑着、摇摇手、摇着头)说……

小鸟(也笑着、大声、拍拍翅膀)说……

3.想一想:小鸟和青蛙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

(1)说说青蛙和小鸟的有何不同?

(2)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3)他们都觉得自己是正确的,到底谁的想法对呢?你想对青蛙说点什么呢?初步感知寓意。

青蛙是多么的自以为是啊!多么的愚蠢啊!小鸟见识多广,诚恳地劝告青蛙,希望青蛙能改变它的看法。这真是一只见识短浅又自以为是的青蛙。

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4)青蛙错了,可它自以为是的总认为是自己对了,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让青蛙知道自己错了呢?(跳出来,让小鸟带他到处走一走)

篇2

本次课程改革力图改变传统语文教学只重接受,轻探究;重知识,轻体验;重结果,轻过程的被动、封闭、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因此,要改变以教师、课堂、本书为中心的局面和原有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的转变,不仅意味着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等方面的改变,而且意味着学生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和存在方式的转变,更意味着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其主体力量的增强和生命价值的彰显。

一、基于探究的学习

从能动的反映论来看,学生的学是以自己现有的需要,价值取向以及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为基础,能动地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 筛选、加工和改造,最终以自身的方式将知识吸纳到自己的认识结构中去。这表明学生学习不是被动接受和认同,不是对现有知识的直接占有,而是带着个人的自传性经验独立分析、判断与创造的活动。这是一种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性经验之上的继续不断的构建过程,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学习过程中必须有学习自主探究的活动内容,但又不能机械理解为整个学习活动必须完全由学生自己提出、研究和解决每一个问题。其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独立思维,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地接触所要解决的问题,只要真正调动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就可能形成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我们倡导探究学习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追求其结果。

以识字教学为例: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老师一般采取的学习方式是:画(在课文中找出生字)——读(读生字的字音)——分析(分析生字的字形)――书空(在空中书写生字)――书写(在作业本上写生字,重点笔画的指导)----再认(老师用生字卡片帮助学生巩固学习的生字)老师在黑板上一个字一个字的教,学生一个字一个字地学。在整个识字过程中学生鲜有主动识字的表现,其识字的过程无情的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到哪儿算哪儿。识字的自完全掌握在老师的手中,学生只是被动的灌输和接受,扼杀了学生主动学习生字的愿望,学习的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基于探究的学习,可以转换一种学习的方式,老师既尊重学生学习个体,又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具体的作法如下:自主学习(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可以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或者和自己兴趣相投的小伙伴组成小组共同学习)――合上课本回忆生字――老师发“难”(老师把错字呈现给学生)――学生分析生字错在哪里――总结提高。其中“老师发‘难’”是重要环节,从“老师发‘难’”当中了解学生是否主动学习生字。老师在黑板上写出的生字不是正确的,而是缺一点,少了捺;多一撇,少一画的错别字,把学生爱写错的字全都搬到了黑板上。当错别字出现的时候,课堂就躁动起来,纷纷向老师举手,一张张小嘴都说老师写错字了。说着便旁若无人地哈哈大笑起来。看到此情此景,我内心感到十分高兴,明白了此举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接着,我便故作镇定向他们发问:“老师怎么会写错字呢?是不是你们学习的时候不仔细、不认真,反而说老师写错了?”“不是,不是。”“老师你看,这个字您多了撇,那个字少了一点。”“老师,您这个‘琴’字多了一点,就变成‘琴’,它是一个错字,以前这个字我老爱写错了!从今后,我再也不会写错这个‘琴’字了。”看到学生如此的热情,我便要学生自己说说你是怎么学会这些生字的,学生都七嘴八舌地讲了起来。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超出了我的想象之外,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探寻学习生字的方法,转变学习方式,效果则是事半功倍,解放了老师,解放了学生,解放了课堂。

二、基于个性的学习

个性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行成和发展起来,个体是在社会实践中作为体现学生个性特征,最有利于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并取得最佳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预设;生成

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在开始教学前的计划和设想,是顺利完成教学实践的必备条件,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不仅反映了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风,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学发展从只注重教师的“教”,向重视教师教学,突出学生学法方面转变,以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意识。

一、课堂教学设计要突出操作性

再精美的教学设计,不具备操作性都是纸上谈兵,无法实施的设计没有任何意义。教学设计的操作性要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手段等方面落实。

1.依据标准和学情设置目标

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的基础,是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课程设计首先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和自己所教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有效的目标。

首先,目标要明确。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写字、理解词语为例:甲教师的教学目标为:会写“荷、挨、莲、蓬、胀、仿、佛、裳、翩、蹈、蜻、蜓”12个生字,重点指导写好“蓬、翩、蹈、裳”4个生字;会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破裂、翩翩起舞”4个生词。乙教师的教学目标:会写生字并理解生词。甲教师目标直指靶的,便于从操作系统中优选出方法。乙教师目标盲目,一旦操作起来,难免脚踩西瓜皮,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

其次,目标要具体。以《掌声》理解内容为例:A教师理解课文内容。B教师理解课文中“掌声”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课文所表现的情感,从小学会关心、爱护朋友和亲人。A教师目标显然太模糊。B教师目标具体,标得清楚,技术路线也好预定,提供了目标保证。

2.依据内容和环节设置过程

每堂的教学内容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会不同,课程教学设计不仅要在过程环节中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和主动性,更要让整个过程具有可操作性。

例如,《落花生》这课教学的设计片段:

师:我姓武,“武则天”的“武”(写“武”)。谁愿意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黑板上介绍给大家?(生上讲台写自己的姓名。)

师:你的名字叫什么?

生:我的名字叫刘诗乐。

师:什么意思?

生:“诗”呢,因为我爸爸希望我像诗人一样出口成章!“乐”就是我爸爸也很喜欢音乐,他也希望我喜欢音乐,所以取名叫刘诗乐。

师:既能写诗,又懂音乐,多么了不起的人啊!给她掌声!(生鼓掌)(可以多增加几个学生名字的分析)

师:回去问问你的父母,为什么给你起这个名字,好不好?

这个“好不好”,一下子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整堂课孙老师都用商量、鼓励、亲切的语言与学生对话,形成了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建立了和谐的学习环境和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老师的尊重、信任中主动探索、自主学习。

3.依据教学实际设置手段

教学手段不仅仅为了热闹,而是应该采取最有效的辅助完成教学目的。我们现在最常用的也是最滥用的就是多媒体教学手段了。如一位农村的教师,在教学《坐井观天》的生字时花了半天时间制作了一个很有创意的课件,点击绿色的荷叶,其上空出现音节,接着音节下方出现汉字,音响发出汉字读音,使学生跟着音响读三遍,紧接着一个青蛙张开大嘴,“呱、呱、呱”地叫喊着跳出来。青蛙形象、音响的强烈刺激,使学生刚才记住的读音有可能全变成“呱”音了。课件制作虽然很美,但是对于农村的孩子青蛙再熟悉不过了,这样做不仅没有起到辅助作用,反而干扰了学生的识记。

二、课堂教学设计要具有针对性

课堂教学设计不是盲从,什么样的内容需要什么样的教学、学法,针对教材特点、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目标、个性差异等不同选用不同的教法、学法。

例如,教法就是教学的方法,这是课程设计所要设计的重要内容。课程设计时,教法的选用要灵活,或多种教法渗透并用。教学有关环保、社区活动等内容的课文,可选用“案例教学法”,如进行《狮子和鹿》的设计,可以设计一份关爱动物的案例,引导学生根据案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形成报告。设计教学内容离现实生活较远,语言文字又比较抽象的课文或片段教案,宜选用“情境教学法”。

三、课堂教学设计要具有灵活性

课堂教学永远不可能如教学设计一样一成不变,应为设计师预设,而教学是真实的进行,是动态的,时刻存在生成。为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例如,人教版《我们的民族小学》的教学预设:

你知道句子里哪个词直接说明了民族小学的美丽吗?(绚丽多彩)“绚丽”的近义词就是美丽。如果此时学生不能准确地说出“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所美丽的小学,教师可以这样处理:

1.老师指导读:“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启发:你们觉得这句话写出了学校的什么?

2.句子里哪个词直接说明了它的美丽?(绚丽多彩)那么“绚丽”的近义词就是美丽。

这样的教学设计没有固定成某种格式,而是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了预设,充分考虑了学生可能出现的学困、思维、习惯等问题,顺学而导,随学处置,灵活机动。

参考文献:

篇4

赵静老师授课的内容是高二语文月考试题之现代文阅读《朦胧的敬慕》。她定的学习目标一是理清思路,把握结构;二是掌握艺术手法。课堂上,她采取的方式是首先给文章每段内容归纳段意(共12段),然后结合试题完成文章设的结构题。第一个目标的达成用去了将近20分钟,事先设的专项训练也没用上,艺术手法更是无暇顾及,可是下课铃声就悄然而至。可以说,这是一堂很不成功的遗憾的课。

课后市专家对她这节堂课进行诊断,并予以深刻剖析,给她提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比如本文的结构比较简单,不应花去那么多时间,全篇的内核,解题的关键,应该是本文的主旨。所以要在把握结构的基础上点明主旨,同时一定要分析标题,尤其本文的正副标题有什么价值?还有就是本堂课学生交流得不够充分,学生质疑的环节很少。赵静老师认真聆听专家的点拨指津,把专家的意见建议认真记录在案,同时不时和专家进行交流,以便下次授课中扬长避短。听完专家的引领点拨,教诲指津,赵静老师豁然了,同时她又细心倾听了我组教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和组里的前辈王老师、陈老师认真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进行深入地斟酌反思,最终让新的导学案定稿。经过深入的二次备课,她把学习目标定位为理思路把握主旨;掌握方法,规范答题。同时她又重新审视课件,以期做得更好。在课上,赵静老师游刃有余,从结构入手,把握文章主旨,并在把握主旨这一环节进行交流研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提出问题来。教师适时点拨,引到题目来,最终明确主旨。同时让同学上黑板写试题答案,暴露缺点不足,以便师生解疑。她在课堂上大胆增设质疑答疑环节,让课堂真正成为解惑的地方。一堂课上得有生气,有活力,内容拓宽了,主题突出了。课后专家们的评价是课堂发生了质的飞跃。赵静老师经过专家的引领,同行的合作探究,自己的不懈努力,让二次备课后的课堂趋于完善,臻于完美。

在集体备课会议上,我们组也对赵静老师课前后质的变化进行了深刻反思,首先,感谢市教研室的领导及我校的高二年级赵主任的点拨。行家里手的专家引领指津解决了困惑疑难,使课堂结构发生了变化,并产生了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也促使我们不要坐井观天,一定要多学习,学习专家的精湛的教学艺术;其次,我们更明白的是教无定法,学无止境。课后要学会反思,反思一节课的成败得失。因为教学设计是一个静态的预设过程,更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教学前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学反思不仅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是提高教学技能、优化教学策略的科学之道。通过二次备课,经过深刻反思,让我们知道一节好课是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众人的智慧凝聚而成;是教师学生交流合作、互动质疑的成果;是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多获;是大容量,高密度的有生机活力的自主高效的大课堂。

课前备课固然重要,但课后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一旦放开,真正活起来,就会有很多突如其来的可变因素。学生的一个提问、一个“发难”、一个突发事件,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教师在课后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则可以帮助自己总结和积累经验,形成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和本领。

篇5

关键词:高职教育 餐饮服务 教学做一体

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构成了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其中酒店业又与旅行社业、旅游交通业并称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而在酒店业的三大主营部门中,餐饮又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它的人员流动性更强,岗位劳动需求量更大,《餐饮服务》课程就是隐藏于柱子下方的追根溯源的基础和奠基,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培养的是学生们的专业核心能力以及拓展能力,直接指向未来的就业岗位,也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首先,分析就业核心岗位,确立课程目标。针对餐饮服务中基础、中级、高级岗位群,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成长规律分别设立与之相适应的能力培养目标。以职业规划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主题,以岗位能力为主旨,以实训项目为主体构建课程内容,根据学生未来就业的岗位层级循序渐进的设置课程内容。将教学目标更加细化。通过课程学习,知识上让学生掌握餐饮服务的理论知识、技能心法。能力上培养他们动手操作的实践、把控和管理的能力。素质上让他们在上课伊始就树立起职业态度进入职业状态。单纯的一门课程虽看似微小,但课程的目标紧贴旅游管理专业甚至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虽是微小细胞却能成为核心推动。

第二,绕课程目标和行业需求进行课程设计。充分利用高职院校校内外实训条件,使教学做一体化,让课程具有实践性;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贴合行业具体情况与需求共同组织教学,使课堂打破坐井观天的闭塞,具有开放性;高职教育如果脱离行业,就完全失去了意义。教师应整合资源给自己的课程建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参与行业活动,了解行业发展动向,把一些新的想法和思路融入教学中。将现代餐饮高级餐厅服务员国家职业标准贯彻在教学里,用国家行业标准来要求学生,作为授课和实训的准则。使学生提前进入职业状态,培养学生的职业性。

第三,改变教学思路,建立清晰的教学计划和日程。以餐饮工作为主线贯穿教学内容,以岗位技能和职业标准作要求。把课程细分为三大模块:中餐服务、西餐服务、酒水服务,以及若干实训项目。编制实训手册和任务书,让学生在第一节课时,就把握课程的整体构架,脉络清晰,了解所学课程的具体设置,哪一天要上哪一堂课,会学到哪一样知识技能。如果缺一节课便会缺失一项技能,这样也保证了高职课堂的出勤率。同时保证了教学内容有序化,以任务驱动每单元课程教学,根据学生认知能力、规律、接受层次和职业成长方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设计教学内容,因为学生的天资、接受程度不同,但老师要做到有教无类。所以,设计教学内容,从理论基础,到技能技巧,再到最终的创意创新,让教学层次更加分明。以n程第一模块即中餐服务为例,摆台不是最终的目的,能够让学生独立设计完成一台中餐主题宴会才是授课宗旨。给出学习任务,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在老师指导下,确定宴会主题,设计中心台面,全程依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来进行各项目操作并进行评价,最后总结经验教训。对于教学效果,采用学生、教师、行业的三方评价。学生体会了课程实践性,教学中学习兴趣、积极性和动手能力充分得到激发,让他们真正学习到技能。

第四,在教学设计上,真正把握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以任务做驱动,项目为导向,每节课都设置对应的工作任务和项目。比如第一节课,会给学生布置任务,对五星级酒店餐饮部考察体验。了解星级酒店行业现状,餐饮发展,工作性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酒店方和老师的帮助下解答问题。收集相关资料,做成调研报告,在课上展示讲解。培养对未来职业的兴趣热爱及认知,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种方式,如:项目小组竞技法、角色代入法、任务驱动法等等。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发网络教学。利用网络平台,让课程更加的多元立体,扩展深度广度,让课堂无限延伸。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选择适合学生的驱动型教材,制定完备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课件,建立参考教学视频库、微课等,参照高级餐厅服务员培训教程。建立双师素质专兼结合年龄与职称结构合理适宜的教师队伍,使先导课程、平行课程及后续课程之间相互辅助链接,紧密环环相扣,理论与实践不脱节。

第五,在考核方面,通过过程性考核、成果性考核、期末考核来完成一门课的学习考评。过程性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与出勤,同时也包括学习过程中职业感和礼仪性的代入与体现。成果性考核,看的是学生在每一项实训项目中知识技能的掌握,各项服务流程的完成情况。期末考核,如果学生有顶岗实习、兼职工作,可以出具酒店方的实训证明和评价申请免考。

这样的课程才是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结合行业职业标准进行课程设计、教学安排及考核评价,鼓励创意创新。依照不断完善和更新的行业标准,培养学生高效创新的思维。对于教师,这样的授课方法同样也让自己迅速成长,在授课中不断更新知识,保持行业特质,并不断推动完成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对于行业,也为旅游餐饮行业输送了基础扎实的劳动与技术人才。

篇6

误区一:教学即研究:研究过程的简单化

“我每天备课、上课、改作业,就是做科研,不需要再写什么课例案例,不需要参加所谓的校本教研活动或学校的课题组活动了。”一些教师简单地把普通而常规的教学活动过程等同于科学研究过程,认为这就是从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出发,基于教学实践开展科研工作。

1.教学过程可以是最好的教师研究过程

针对许多教师把“教学与研究”割裂且对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提法能让教师看到两者的同生共长。“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教育科研就是教育教学实践行动的一种形式,而不是游离于教育教学实际行动之外的活动。这种教育科研活动不仅关注文本学习、资料积累和理论思考,而且更加关注实际问题的解决和教学行为的连环改进。”[1]基于教学的科研才是真正的教师科研,教学过程可以成为教师最好的研究过程。

2.教学过程需要转化才能成为教师的研究过程

不是所有的教学过程都一定含有研究因子,有些教学是反思性、创造性的,但也有些教学则可能是重复性的。“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这样批判那些仅仅在做重复性教学的教师。重复性教学即便有一些思考,但因为那些教师只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并不能称之为研究。许多教师恪守的传统式备课、上课、评课过程恰恰就只停留在重复阶段。

增加教学过程中反思性与创造性,才能让教师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研究过程。如果说,创造性教学可遇而不可强求,反思性教学则是教师可以努力争取的状态。一个教师,教学设计时有“行动前反思”,教学过程中有“行动中反思”,教学后有“行动后反思”,就把反思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同时在反思中能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并历练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他就已经真正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人了,这才是研究。

把教师科研过程简单地等同于教学过程,把教师一般性的教学思考等同于科学研究,人为地降低了教师科研的层次,忽略了科研对于教学的提升空间,教师的教学则又回到了“教而不研则浅”的原点。

误区二:行动等于科研:教育理论的排斥

“我的研究中,我的论文中,没有任何抄来的理论,都是我自己的东西。”经常有教师这样自信地描述自己的研究,但将成果文本拿来一看,却发现与日常的工作总结无异,基本上没有什么认识高度与理性提炼。质朴不等于粗糙,简洁不等于简陋,教师研究要走的是一条不局限于理论桎梏中的草根之路,但这条路上不一定要对教育科学理论绕道而行。

1.教师研究有其独特的不受约束性,不需要过多纠结于理论

教师科研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实践”性科研,不需要也不应该过多纠结在理论与逻辑的论证上。在我国,像李吉林、李镇西等从中小学教师中涌现出的研究者的成长历程也再次佐证了基于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依旧可以让理论落地,让自己的经验开花。对空洞的理论说不,可以防止教师科研陷入“假科研”、“伪科研”的误区;不纠结于理论论证,也可以让教师将更多的研究视角投向鲜活灵动的教学实践,让教师在教学行动中有所收获。

2.教师研究强调“理性”的实践

教师研究更是一种“理性”的实践行动,在理论指导下有目的地探索,才能确保开展行动的科学性。如一位教师针对低年级学生无法独立整理作业,编制了如“作业完,要整理。刨铅笔,六七支”等琅琅上口的儿歌,“快、齐、洁、美、静”等简单易记的口诀,这样一种促进低段同学更好地学习的行为是一个有思考的教育行动过程,可也是大部分教师都在做的事情。当教师从对低段学生自主学习状况的认识与学习习惯培养的思考,从培养个性化、持续性的整理习惯与能力的探索中提出了低段整理课的五大支架的搭建,他则进入了研究的领域。因为他开始借用系统有效的理论自觉反思自己内隐的理论与探索尝试的教学实践行为之间的关系。

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这些经验只限于个人。教师只有把智慧的行动提炼成为科学的经验,才能对自身的教学活动有完整、清晰的认识,能够透过教学现象看到本质,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解读出教学活动内在的学术理论意义。这更需要教师通过教育理论的有效学习来培养自己深刻的洞察能力,通过教育理论的有效应用来指导自身的教学活动的有效与合理,而不是成为理论学习的反对者。

教师研究追求朴质,但却拒绝肤浅。用经验至上、理论无用的去理论的方式来降低教师研究的标准,必然会让教师的教学与研究同时陷入固步自封、坐井观天的尴尬境地。

误区三:记录等于研究:科研方法的忽略

“写写自己的研究故事”的叙事研究作为一种适合教师的研究方式被广为推崇,一些学校为了更好地推进教师科研,还规定教师必须开博写文。大量的随笔与教育故事开始充斥着许多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但是,仔细翻阅教师的文章,却发现许多教学日记与随笔只是记录今天上了什么课,学校布置了什么任务,自己完成了什么任务……仅仅“照相化”地把自己“自然”工作的点滴记录下来,随意、表象而零星。

篇7

关键词:教师行为 言传身教 勇于探索 热爱事业 平等互爱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a)-0179-01

学校教育中,教与学这两个处于不同地位而又密切联系的主体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尤其是教师行为对学生行为更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教师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教师的行为可分为课堂教学行为和非课堂教学行为。课堂教学行为主要包括教师的学识、才华、仪表、语言、教学设计和表述艺术;非课堂教学行为主要包括教师的气质、品质、道德、修养等。教师在其行为过程中,既传学问之道,又传做人之道;既解攻坚之惑,又解成长之惑;既授业学生,又授德学生。教师行为对学校教育过程所产生的影响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

1 言传身教,率先垂范的感召力

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指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可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平等互爱的关系,然而对学生来说毕竟是师者长者。教师的思想品格、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学生,所以教师必须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而且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必先做到,教师理应为人师表。如教师教育学生要热爱专业、努力学习,教师本身就要爱岗敬业、勤奋工作;教师教育学生要遵章守纪、文明礼貌,教师首先必须是遵纪守法、敬老爱幼的楷模。具有正直、正义、正气的教师形象和乐于奉献的红烛精神,必然在学生的心目中形成对教师的敬佩感和信任感。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具有极大的感召力,甚至持久地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工作和一生的做人。

2 勇于探索,开拓求新的创造力

教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引导者和学生智慧的开启者。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教会学生如何去探求知识和运用知识、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就显得至关重要。美国教育家史密斯认为:“教师应具备吸收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即应有一定的职业提高能力。教师在知识结构上应有如下特征。

2.1 博

即博学多才、知识渊博。教师不仅要有充实的专业知识,在社会知识、人文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方面都应广泛涉猎,这样才能在传授知识、表述问题时旁征博引、融会贯通。

2.2 精

即对本专业领域知识的精通,对国内、国际本学科前沿领域的新进展随时了解。尤其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率加快,现代技术运用于教学过程,迫使教师去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施教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无论是作业还是考试,教师都应力求严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探索、激发兴趣,从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创造力也将从中发现,为今后的成功夯实基础。

3 热爱事业,积极进取的鞭策力

教师创造劳动的情感基础就是对教育事业无比的热爱,对学生深切的关爱,这种爱能汇集成一股强大的动力,激发教师在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上永无停息地攀登。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坚强的意志、广阔的精神视野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现代教育需要的是既有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又有良好政治思想素质的教育家式的教师,而不是坐井观天、借教谋食的“教书匠”。许多教育工作者之所以能有卓著的成绩,首先是因为他们热爱教育事业,关心下一代的成长,愿意为此奉献自己毕生的精力。试想,一个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又怎么会有工作的动力和责任心?即便他满腹经纶,又怎么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教育影响?教师处在学校“教育源”的最前沿,教师意志定向、敬业精神、求实作风、进取之心,对学生的志趣、情趣、兴趣必然带来至关重要的影响,耳儒目染中让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在此基础上,再去严格要求学生,才能让学生认识到严格的必要、严格的魅力和严格的价值,从而产生一种强大的鞭策力,使学生群体出现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立足本职、不懈追求的良好氛围,学生的求知潜能、求知;毅力、学习积极性也必将得到最大发挥。

4 平等互爱,团结和谐的凝聚力

学校教育中,健康向上的教育教学气氛、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紧密联系、不可缺少的条件。师生关系是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最基本的部分,它能启迪智慧、激励创造,从而使师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教学目标。

4.1 信任与尊重学生

教师应把学生看作是有独立人格的人,虽然他们思想单纯、富于幻想、情感不稳定,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活动只有通过学生的内化活动才能实现,教师应当充分尊重他们,尽可能地理解、宽容他们,消除师生间的心理防卫。同时,教师应相信绝大多数学生的求知欲是强的,是爱学习的,即使有极少数学生存在厌学情绪,那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教师有责任、也有办法把他们已泯灭的学习激情重新激活。

4.2 关心与爱护学生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既要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真诚地爱护学生,与学生彼此理解、信赖,建立浓厚的师生感情,又要严格要求学生,督促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和错误。这种爱是一种宽泛的对所有学生的爱,而不能偏爱个别与部分学生。这种爱又是一种理智的爱,充满着关心、批评、指导、宽容的高度统一。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和重要的教育手段,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才能搭起师生感情的桥梁,使学生乐于接近教师、自觉接受教育,使学校教育发挥最佳效果。

4.3 启发与鼓励学生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办法启发学生建立积极可靠的奋斗目标和学习方法,使之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知道怎样去学习。对学生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其对自己充满信心,这是成功的先决条件。教师尤其要注意的是对后进生不能讽刺、责备、谩骂甚至体罚,这样会伤害学生的感情和自尊心,以致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4.4 理解与文持学生

首先,教师要相信,学生的主观愿望都是好的,希望自己有好的表现和好的成绩。一旦事与愿违、遭受挫折,自然会产生自责与自卑心理,此时教师必须理解并了解学生,既要指出学生的缺点与不足,更要肯定他们的长处与优势,克服自卑情绪。其次,教师要理解学生现实的愿望,他们也想改变自己学习上的被动状况,渴望获得自尊,他们也想展示自己的特长,对此教师要给以积极关注,创造机会,热情文持,激励学生上进。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网络环境;小学语文;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9-0051-02

小学语文网络教学和其他的教学方法相差很多,教师在互联网上能够查询各种语文教学资源,整合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设计;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者是其他的电子设备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享受到开放性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共享性、丰富性进行知识的讲解,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

1 提高学生参与小学语文网络教学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兴趣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方法老套、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工具缺乏,学生很难形成持久性的语文学习。教师认识到传统教学方法的限制,因此广泛进行多种教学的拓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教学主要是在网络环境中学生能够利用丰富多彩的资源进行知识的学习,随时随地在互联网上查找相关的知识,进行学习方法的优化。网络教学还将文字、声音、图片等进行融合,学生只需要在搜索引擎中查找相关的文字,就可以找到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调控自己的学习时间,选择最佳的学习状态。

2 使用多媒体突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

使用多媒体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网络教学的重点就是多媒体教学,因此,教师要积极进行多媒体教学,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因为多媒体主要是借助互联网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讲课之前,能够在互联网上寻找相关的知识,查找重点和难点,将这些教学设计在课件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互联网教学,扩展语文课堂的丰富程度。如在教学《雨点》时,教室就可以在互联网上下载很多下雨之前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这些片段的时候对下雨有深入的了解。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播放下雨之前的沉闷场景,以及下雨过程中的电闪雷鸣,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

使用简洁有效的方法突破重点 在互联网教学中,有的语文教师为了提高语文课堂的生动形象,特意加入很多图片和文字,还会加入一些和语文知识无关的内容,以为这样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殊不知这种教学方法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教师应该将教学的重点简明显示出来,让学生能够在众多的幻灯片中一目了然、切入主题。多媒体毕竟是教学课堂的工具,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让学生投入教学环境中。因此,教师可以围绕教学设计,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如教学《坐井观天》,教师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这则寓言的本意,因此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一张青蛙在井底仰望天空的素笔画,让学生对这则图片进行思考和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就能够直接深入主题,了解到这则寓言的真实目的。教师还可以进行一定的提高:“若是青蛙跳出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引导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达到互联网教学的目的。

坚持文字为主,拓展想象空间 在互联网教学中,教师经常会使用很多的视频或者是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少使用文字。其实这种教学方法是错误的,毕竟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就是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如汉字、读音、拼写等,在进行多媒体教学中若是能够适当加入一些文字,能够让学生潜移默化掌握文字的知识。小学生学习语文应该是以文字为主,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发挥,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如教学《枫桥夜泊》,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张漫画,然后配上相应的文字解释,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把诗句中描绘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来。

3 网络丰富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策略

积极查找语文教学资源 互联网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合理利用这些优秀的资源进行语文教学。教材因为篇幅和内容的限制,选择的文章和习题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教师进行课外资源的补充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课外资源查找中,教师要具备筛选教学资源的能力,能够在海量的知识中找到最佳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有的教师积极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正是利用了互联网教学的特点,课堂上主要是讲解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习的过程都是在课下完成。虽然翻转课堂存在一定的弊端,但是真实显示了互联网教学的作用。教师也要很好地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健康的网址进行自主学习。如在学习《》之前,教师就布置任务:“请同学们提前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在网络中查找抗美援朝的背景,然后找到其他的生平事迹。”学生就可以在互联网上查找相关的知识,提高学习的开放性。

进行语文阅读任务教学 教师要利用互联网进行任务阅读教学,扩充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小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可以有效提高语文功底,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相关课外文章的阅读。互联网上的文章非常多,学生在挑选资源的时候要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章。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前布置好教学的任务,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如教学《三借芭蕉扇》,教师可以提前这样布置:“请同学们在互联网上自行查找资源,倾听歌曲《大圣歌》和《敢问路在何方》,了解三借芭蕉扇的来龙去脉,之后选择自己最适合的方式将这个故事演绎出来。”学生有了任务就会积极完成,首先会在互联网上查找相关的知识,了解故事的缘由,之后找到合适的方法演绎,可以是选择小故事的形式复述故事情节,也可以是自己表演出来。为了达到更好的表演效果,学生就要在互联网上观看相关的视频,从而提高表演的水平。

开阔学生对社会的视野 学生在互联网教学中能够开阔视野,掌握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小学语文学习的网站,让学生在业余时间浏览网站,掌握语文学习知识。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下载来的视频或者是电子书,让学生丰富知识。为了拓展知识的应用,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三五个人组成一组在互联网上进行语文探究活动,增强语文教学效率。如教学《翠鸟》,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查找翠鸟的生活习性、外形特点、活动特点和其他特征等,小组成员对查找来的资料进行交流,总结出最全面的答案。

小学语文教学要积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让学生在互联网的学习和使用中加强对语文知识的了解。教师要使用多媒体等营造良好的氛围,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进行知识的学习,控制好学习的进度,提高语文资源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海华.基于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策略[J].师道:教研,2011(7):52-53.

篇9

摘要:高职院校教研室虽然是高职学院教育教学管理中最基层的组织,但是其工作却与学校的专业建设水平以及人才培养质量息息相关。因此,高职院校教研室必须进行标准化建设以及内涵提升建设,促进学院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实现学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研室;标准化;内涵;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249-02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过二十年左右的发展,已基本完成了规模化发展的原始任务。2006年,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标志着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重心已经由规模扩张转变为内涵建设,已迈入以质量求发展的关键时期。

作为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最基本的管理组织单位,教研室既是学院人才培养方针的执行者,也是人才培养研究的实践者,是学院加快内涵建设,实现持续发展的基本载体,其自身的建设状况直接反映学校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为此,高职院校须进一步强化教研室的管理水平,提升办学质量,促进学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高职院校教研室建设现状

我国的高职院校多是由中专院校升格而来,近年来各校为了满足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张的需求大量引进新教师。许多高职院校教研室受职业教育研究起步较晚、办学基础条件落后、师资队伍薄弱等不利因素影响,主要存下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研功能较弱

教研工作是教研室工作的核心,跟本科院校的教研室相比,高职院校教研室学术功能明显偏弱、一定数量的教研室忙于处理一般性行政事务和教学事务之中,主要是一些日常的琐碎事务,应付各种检查、评估、评优等活动,被动传达和完成上级各部门的各种任务,使得教研室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教务室,教研室工作教而无研,教育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创新研究等多种教研活动流于形式。

(二)凝聚力不强

高职院校的教研室作为学院教学管理的最基层的一级,在教学资源分配、教师考核与奖惩、教师进修培训以及职称晋升等方面的话语权非常有限。因此,部分教师对教研室布置的工作不太重视,大部分教师的工作任务和学术方向相对独立,整个教研室成员之间实质性合作很少,并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团队,教研室凝聚力还有等进一步加强。

(三)科研氛围不浓厚

科研能力是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体现,科学研究是教师专业教学的重要支撑,只有具有了较高的科研水平,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才不会空洞无味。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以青年教师为主,教学任务及学生管理压力异常繁重,教师可以用于从事科学研究的时间和精力屈指可数,而且高职院校教师能够外出学术交流的机会很少。总体看来,高职院校的科学研究水平平庸,教研室的科研氛围不浓,教师成了典型的“教书匠”。

(四)创造力不够

由于高职院校教研室被繁缛的事务所累,导致教研室职能错位,加之能够与其他学校以及行业企业交流合作机会少之又少,这些弊端均导致高职院校教研室难以及时掌握行业企业发展最新动态。上述封闭化倾向造成了作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最基本的执行者的教研室犹如井底之蛙,坐井观天,不利于高职院校紧跟社会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及时更新建设理念和思路,对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产生消极的影响。

(五)师资队伍培养缺乏长远考虑

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以青年教师为主,专业教研室对青年教师培养缺乏长远考虑。由于教学工作量较大,教研室一般都是将刚毕业分配来校的青年教师匆匆送上教学第一线充当教育教学第一线,使得他们无暇进行教学研究与反思,不利于新教师的思想、业务水平的提高。

二、高职院校教研室建设思路

(一)标准化建设阶段

高职院校教研室标准化建设是指在教研室教学组织管理、教科研究工作以及质量保证等方面制定统一的规范标准,明确教研室的性质、任务和职责使教研室工作趋于标准化。就如何建成标准化教研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用严格的制度来规范教研室的管理工作。学院教务主管部门应当通过制定《教研室工作职责》、《教研室工作考核指标体系》、《教研室主任工作职责及考核办法》、《教师工作目标责任书》等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教研室及教研室各成员的工作职责,相关人员的进修培训、年终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均与其完成教研室布置的工作情况直接挂钩。通过制定上述一系列严格的制度,赋予了教研室主任一定的权利,对教研室成员进行管理、监督和约束,从而实现教研室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有序化。

2.抓好课程和专业建设,搞好教学基本建设。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是高职院校搞好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教研室应该强化市场调研与分析,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做好专业与产业对接,并且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同时,不断完善专业课程标准,做好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研室要紧紧围绕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突出教研重点,强化“教”与“研”两项职能,做好教研室所属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工作。

3.采用行之有效的手段来保障教学质量。教学工作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人才培养的质量。教研室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应定期对本教研室所承担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内涵提升阶段

1.突出科学研究,提升教研室总体学术水平。科学研究是教研室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是促进高职院校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教研室内涵建设水平的重要依据。高职院校教研室应组织教研室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的申报工作,有计划地组织教研室教师赴校外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通过科学研究可以促进教师知识更新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活跃教研室学术气氛,造就和培养青年人才,此外还可以充实青年教师的教学内容,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

2.积极寻求交流合作,开阔建设视野。高职院校教研室可以通过组织教师经常走出去赴兄弟院校及行业企业调研学习积极寻求交流合作,拓宽办学视野,在教学方法和科学研究上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制订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构建优质教研团队。努力构建一支业务素质高、团结合作、梯队较合理的教研团队。①鼓励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水平。高职院校教研室应当积极鼓励广大教师申报各类教改课题,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撰写高质量教研论文,从而真正实现有教有研。②重视年轻教师的培养,搞好学科梯队建设。因为历史的原因,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以刚从学校读书毕业又跨进另一个学校工作的青年教师为主,尽管他们自身有很多缺陷,但他们仍然是学院发展的生力军,教研室对他们负有培养责任,教研室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使青年教师快速健康成长。③以代练,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通过定期组织教师说课大赛、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教育教研论文比赛、青年教师技能操作竞赛等,全方位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④转变思路,改进人才引进方式。现阶段高职院校引进人员的重点必须从过去的高学历研究型人才转向具备一定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的高素质的企业技术骨干,广大教研室可以邀请优秀的企业人才来校担任兼职教师讲授部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并且创造条件,吸引这些人才中的一部分人成为高职院校的专职教师。⑤多方并举,培养英才。通过实施“双师教师培养计划”、“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教师团队培养计划”、“兼职教师培养计划”等措施激发老师的工作激情,促进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曲士英,鲁明川.高职院校教研室内涵建设刍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9):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