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祖国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16:55: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歌颂祖国的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歌颂祖国的作文

篇1

地球似一叶扁舟,荡漾在浩瀚无垠的宇宙,在这蔚蓝的生命之舟上,在它古老的东方,生存着这样一个国度,它叫中国。

巴比伦的销声匿迹,天竺国的日渐衰落,尼罗河谷地的名不见经传,似乎让人们忘却了那四大文明古国。然而,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还有一个并没有衰落,它就是中国。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几代人的精心努力,又有多少殷红的鲜血,才换来今天强盛的祖国。

五千年,风风雨雨;几世纪,浴血奋战,多少朝代,兴衰进退;多少智慧,成就了文明的深遂。

我的祖国地大物博,我的祖国幅员辽阔,我的祖国有长江、长城,我的祖国也有黄山、黄河。我爱我的祖国,爱你形如雄鸡的土地,爱你挺拔如脊梁的巍巍昆仑,爱你广阔平坦的呼伦贝尔草原,也爱你波澜壮阔的洞庭湖畔。

因为祖国,我有了家;因为祖国,我有了快乐;因为祖国,我学到了知识,得到了收获。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北雁南飞,是因为家的诱惑;

落叶归根,是因为风儿的吹过;

游子洒泪,是因为祖国在眼前掠过。

因为祖国,我们才有强大的凝聚力,我们心系祖国。

奥运赛场,我们因看到红旗飘飘而热泪飘落;

入世会议,我们因听见一锤定音而心潮磅礴;

电视机旁,我们因看到飞船升空而欢呼雀跃……

我们深深地爱着她——我亲爱的祖国。不论她曾贫穷落后,也不管她曾饱经屈辱、压迫与折磨。

我曾领略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大气磅礴,饱览气魄,聆听长江三峡的嘹亮赞歌……无处不在歌颂伟大的祖国,歌颂她壮美的山川,也歌颂她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

我骄傲、我自豪,只因为我是炎黄子孙,我的祖国是中国。

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每个龙的传人永恒的心愿!

篇2

但作文里的情形就不一样了,过多的祝福,包括歌颂和赞美,如果仍然沿着传统的习俗和生活的惯性被批量生产,情感就会显得空洞、矫情和无味。

鲁迅先生的《祝福》里,写了一个穷苦农家妇女祥林嫂,她一生悲苦,深受封建礼教的摧残,她尽着最大的努力想得到别人的认同,但事与愿违,最终变成乞丐,在除夕的鞭炮声中,惨死在街头。在这祥和安乐的气氛中,一个活生生的生命被折磨而死,这个节日就这样被涂上了悲剧的色彩。鲁迅的视角从节日的“祝福”中跳脱了出来,看到了人间的悲喜,不愧为—位伟大的作家。

一些时候,我们都是在应景式地写作。比如教师节来了,我们少不了对教师的一番歌颂和赞美;国庆节来了,我们又来祝福祖国母亲的伟大生日;元旦节来了,我们同样又会发表很多新年的愿望;挫折来了,我们一定会高呼坚强和勇敢的显灵;阴霾来了,我们笃定地相信太阳的魔法……我们习惯性地应和这种气氛,在众人欢唱的歌声中,心满意足地让祝福的文字激情飞扬。写作是对心灵的关照,直达心灵的写作,才是真诚的写作。祝福不是不可以有,但首先要真诚,不真诚的祝福,就是一种病。它让我们对人生的认识显得浅薄而可笑,缺乏理性,丧失正确的价值判断。

篇3

有些学生一上作文课就头疼,缺乏写作动机。为此,教师可以把小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活动引进作文课堂中,寓教于乐。如开展一些表演性、故事性、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这样,学生不但主动参与活动,而且产生了比较强烈的写作欲望。如“智力竞赛”“庆国庆联欢会”“教师节向教师送贺卡”“给孤寡老人送温暖”等。例如,在指导学生写《某种动物》这篇作文时,我预先布置全班学生在家里观察一种小动物,并制作了许多小动物的头饰,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上课时,我组织学生开展“动物王国开会”的游戏,让学生佩戴上各种动物头饰进行自我介绍,生动形象的表演深深地吸引了全班同学,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写作积极性,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通过实践体验生活汲取素材

许多学生总觉得写作文无话可说,也有教师抱怨说“农村学生见识少,无材料可写”。其实,生活的内容十分丰富,人生的天地无限广阔,只有投向五光十色的生活怀抱的人,才有机会获得各种各样的写作素材。因此,我注意扩大学生的生活面,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有益实践活动,主动获取素材。如植树节植树,变废为宝科技小制作,环保实践活动等。例如,在一堂写《一种水果》的作文课上,我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实践”。

(l)用眼看。给每个小组分一种水果,要求下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能说出水果的名称、形状、大小、颜色。

(2)用手摸。让学生用双手去触摸水果的表皮,感觉水果的重量、质感。

(3)用鼻闻。让学生用鼻子嗅一嗅水果所散发出来的气味,并说说这种气味带来的感觉。

(4)用嘴尝。让学生咬一口水果的果肉,并说说它的味道。经过这些实践,学生对水果有了较深刻、全面的认识。这个时候,再让学生抓住水果的特点来说就显得比较容易了,他们写出来的作文也就不会空洞无物了。例如,树军同学在描写桔子形状时就这样写道:“你剥开桔子皮,就能看到里面藏着十片左右的桔片,看!它们像十分亲密无间的小伙伴,你挨着我,我靠着你。”邱明同学在描写芒果的味道时这样写:“你轻轻咬一咬,滑溜溜的果肉立即到了你口中,滑滑嫩嫩的,甜中带酸,别有一番滋味,我情不自禁地说:‘哇!真棒,舒爽可口,味道好极了!’”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作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通过多媒体再现生活汲取素材

篇4

中学生很喜欢流行歌曲,对不少的流行歌词能烂熟于心,他们在歌声中领略着青春和浪漫的乐趣。事实上,哼唱流行歌曲已成为中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若能将歌词引到作文中来,必能开拓写作的新天地。首先,它能陶冶学生性情,提高艺术鉴赏情趣。好的歌词犹如一首诗,一幅画,让人清心悦目,教人深思反省。其次,歌词的蕴意含理还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让人在享乐歌曲的同时从中汲取营养,感悟人生哲理。其三,借用歌词洗练的词句,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歌词中排比、拟人、对偶、设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值得借鉴学习。其实,这种巧用流行歌词写中考作文的情况早已出现。

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个教学契机,将歌曲融入作文教学中,一定倍受学生欢迎,大大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一、歌曲激情。音乐、歌曲的激情可以收到语言难以企及的效果。如歌颂母爱的文章可用《烛光里的妈妈》,激情深沉的歌声可让学生体味到母子之间的深厚感情和真情劝慰;又如描写同伴的文章可用歌曲《牵手》,让学生在深沉悠长的旋律中感悟相伴同行,相濡以沫的人生境界;再如,反映困境中亲人之间至诚的鼓励和支持的文章,可用反映下岗职工生活的歌曲《从头再来》,“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辛辛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进风雨。我们不能随波浮沉,为了我至爱的亲人,再难再苦也要坚强。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学生在这激昂高亢的旋律中受到感染,感情也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二、巧用歌词作题。现在的流行音乐中,不少歌曲的歌名、歌词非常优美,借用它们作文章的标题,既显得活泼风趣,又容易把读者带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如一位同学在中考作文时自拟的题目是《因为爱你》,见到这个题目,读者一定会惊讶不已,想不到考场里还有这样大胆的学生!可当你阅读时,会发现作者记叙的原来是一段与网络有关的故事,结尾时他又巧妙地引用歌曲里“因为爱你,更珍惜我自己”的歌词,全文可谓浑然天成;在以“挫折”的话题的作文中,可用《阳光总在风雨后》作标题;在以“母爱”的话题的作文中,可用《世上只有妈妈好》作文章的标题。

近几年的中考作文中,是涌现了大量借用或化用歌词作标题的语句,如“明明白白我的心”“掌声为自己响起”“千年等一回”“爱拼才会赢”“问天下谁是英雄”“网事如风”。这些标题的出现,使阅卷老师在紧张、疲惫的工作中为之一亮,整篇文章也因之增色不少。当然所用到的歌词内容要健康向上,还要与文章的内容丝丝入扣。

三、行文中引用歌词。如写到有关“爱心”的话题,同学们就喜欢借用《爱的奉献》中的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自然、和谐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写到有关“友谊”的话题,同学们就喜欢用歌词“我们往日情意相投,让我们紧握手,让我们举杯畅饮,友谊地久天长……”结尾,来抒发对友谊的珍爱之情。

篇5

相信大家看见“敬老孝亲”这个词,都会想起家里的亲人,尤其是比较年迈的老人家。今天,我要与大家谈一下这个话题。

爷爷奶奶们常常默默的为子女和孙子孙女们付出。曾记得在烈日当空下,他们依旧是一锄一锄的在田地里干活;在热浪袭人的夏夜,他们扇子蒲扇为我们驱赶蚊虫;在寒冷的冬天,他们把最暖和的衣裳给我们披上……但为什么,还有是又许多的老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呢?

关爱老人,是每一个人所应有的义务。大家还记得花木兰吧!花木兰年代女子不裹小脚。南北朝时期,朝廷为抗击倭寇而命花弧应征入伍。花木兰想到父亲年老多病,弟弟花木力年幼无知,决意女扮男装,以弟弟的名字,代父从军。开始全家都不同意,花木兰想尽方法来说服他们。花弧本是一个老英雄,看女儿一片忠孝之心,又是智勇双全,答应女儿穿上战袍,跨上战马,赶赴边关去报效祖国。这替父从军的故事传颂了千百年,这样的精神将被世人歌颂!

曾记得,在敬老院里,为老人们打扫卫生的场景还在眼前回放;为老人们带去食物的爱之味还在心中萦绕;给老人们的舞曲依旧在心田荡漾……最挥之不去的,便是老人们的阵阵笑声和欣慰的笑脸……我们就是老人的开心果,我们可以使他们永远的开心与幸福!

篇6

1 绽放中国梦的作文 我常常遐想这样一个中国:城市的角落、乡村的小路到处都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美德的气息散发于四方,人们谈吐文雅,举止大方,展示了一个中国人的真正风貌;处处是姹紫嫣红、花红柳绿的景象,没有尘土飞扬,只有鸟语花香,没有纠纷难缠,只有和睦友好;那边一群可爱的红领巾正在热火朝天地我们美丽的家园添绿,这边几位志愿者正耐心地帮助老爷爷老奶奶解读书籍。而我的理想:成为作家,用文字洗净人们心灵的杂质,让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礼仪之邦”。

让中国梦绽放光彩,我要从现在做起,用文字让大家懂得礼仪的真正意义,用文字让大家懂得美德的不可或缺,用我的笔歌颂它,赞扬它,用我的笔绣出我的中国梦,让中国梦在我的笔下慢慢绽放。我要把这股激情灌注在我的行动上,用我的行为感染身边的人,带动所有的人创建起这样的一个中国。我要从小事做起,在拥挤的人群里避让,在公交车上让坐、清理垃圾等等,我要发现生活中美德与礼仪,用文字描写出这些事迹,让大家明白这些道理,传承这种美德。写下在尘土飞扬的公路上尽职尽责的交警,在黑夜中辛勤巡逻的保安,在狂风暴雨中卖力清扫街道的环卫工人,在公交车上乘客们互相谦让的场面,记下这些平淡而真实的事迹,让人们向他们致敬,向他们学习。

要让这样的中国在神州大地上诞生,迸出光辉的火花,不能只依靠我一个人的力量,让所有的梦想都凝聚在一起,让所有的人都一起努力,为祖国,为梦想而努力,在每一件小事上做好,在每一个细节上用心,在每一个缺点上攻克。我们要学会取长补短,让自己的礼仪、品德达到最高巅峰。用我们优异的成绩,让中国梦吐芽;用我们忙碌的身影,让中国梦茁壮;用我们娴雅的举止,让中国梦含苞,让我们聚集所有的梦想,为中国梦浇水、修枝,直到它在神州大地上绽放。

让我们放飞理想,把我们每个人的理想与祖国复兴连为一体,从现在做起,用行动圆我中国梦。

篇7

1 引导学生阅读,积累语言材料

课文是习作最好的例文。我们应该从单元整体出发,做习作教学单元整体备课:在阅读教学中不仅仅要读懂内容,还要学习作者是怎样怎样观察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我们的学生学习课文的样子,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从而使他们乐写、能写。例如,人教版小语教材“壮丽的祖国山河”,是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习作要求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也可以写自己想去的地方。通过教材的教学,我们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是怎样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观察和写作风光景色的,学习作者通过景色描写和直抒认识的方法表达自己感受的写法;然后运用到口语交际中,互相交流说一说;最后在习作教学中,进一步学习运用在课文中学到的观察和表达方法进行写作。写完以后互相读一读,评一评,分享习作的快乐,在此基础上作修改,使自己的作文写得更好一些。学生掌握书面表达的能力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正如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些学生虽然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却无法“文从字顺”地表达出来,这就是缺乏足够的阅读积累。我有位好友的女儿,今年才小学五年级,却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又十分喜爱写作,每晚笔耕不辍,现在可是名副其实的小作家呢!为了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我充分发挥语文课本的功能,引导学生多读多背。当然,这远远不够,我还建立了班级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课外书带到班上来,同学间互相借阅,以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我还根据语文教材的要求,鼓励学生节省零用钱去买必备的课外书,如《伊索寓言》、《上下五千年》、《鲁滨逊漂流记》等,以开阔学生们的眼界,积累一些间接经验和语言材料。

2 要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习作内容生活化,利用本地资源,开放式的习作教学,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生活本身,打通课内外、校内外丰富多彩的生活,实现习作与生活的紧密联缀,让学生感悟生活,感受到习作是生活真实表达的需要。从生活中寻找材料、从大自然中索取材料、从活动中创造材料,从阅读中积累材料、从课文中挖掘材料。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读书交流活动、编辑作文集、出版班级学习板报……也可以是班级和学校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只要是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我们都应该经常开展,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同时让学生积极参加校外活动,校外素材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写作素材。我应结合学生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可以就近组织参观、游览、春游、野炊等活动,让孩子们亲身实践,亲身体会。

3 习作要互相交流

作文和说话一样,都是交际的工具。在口语交际中,说话者很自然地在交际中得到了反馈,分享了表达的快乐。作为说话延续的作文,为什么不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从而得到反馈,“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叶圣陶先生深刻地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需要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发表的欲望”就是写作的需要、写作的动力。作文教学必须唤起学生的发表欲望,满足他们的写作需要,这是语文教师的天职。课标规定“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其意义也就在此,我们绝不能忽视。

4 面向全体学生,切实帮助差生,针对他们作文中的具体问题对症下药,教会他们“能写”,努力做到会写、写得好

篇8

《艾青诗选》是艾青的诗歌选集,其中的诗歌是艾青经历了“五四”运动,才写出来的,那么你知道《艾青诗选》的读后感要怎么写吗?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八年级《艾青诗选》心得体会600字作文2021年7篇,欢迎大家借鉴参考!

八年级《艾青诗选》心得体会600字1“艾青是一个有自由感的诗人。他不像一些现代诗人标榜的那样唯在纸上自由地栖居,作为一个歌手,他要和大堰河的儿女们一道摆脱枷锁,争取地面的自由和幸福,即使在大众中间,他仍然一如既往地保持他的个体性,保持属于个人的尊严与自由。”这是林贤治对于作者艾青的诗的评价。有幸暑假读了《艾青诗选》,让我在艾青诗风沉重,情调忧郁的笔下,体现出他在抗战期间的爱国主义的思想和感情。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艾青将自己比喻为一只鸟。鸟儿,我们对它的理解是:自由的飞翔。可它们的寿命限制了这种自由的飞翔,作者的笔下:“打击”“悲愤”“激怒”,这是一只倍受折磨的鸟啊!但它还要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是为祖国而歌唱,它无时不刻的牵挂着祖国,祖国已命悬一线,在空中飞翔的它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面对这样的情景,自己无能为力,只能为祖国而歌唱着。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鸟儿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自己的身体被埋在了土地里,就连羽毛也在土地里腐烂了,可见,它一生为祖国服务,为祖国牺牲,对祖国的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省略号的带动,使着我们的情感不断“深沉”,不断地从我们心底涌出一股一股对祖国的深沉的爱!礁石

两节,八句,构成了一个篇章。“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的扑过来,”处在大海中的礁石,怎会不面对海浪的袭击,海浪“扑”在了它的身上,而且是“无休止”的“扑”。它象征了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己,也象征了我们民族不可或缺的不畏艰苦、不屈不挠的顽强的斗争精神。“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这样的挫折,是谁都会想过退缩,想过向挫折低头,可它呢,却是“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微笑”?在艰难困苦面前是一种自信,在敌人面前是一种坚定,在欢乐与胜利面前是一种坦荡。就这样一块普通无比的礁石,让我懂得了无论身处怎样的处境,都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坚定乐观的精神,勇于面对一切艰难困苦,并且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永不服输的精神!

“黎明的通知”“太阳”“他起来了”“春”“雪里钻”“盼望”“生命”……每个篇章都在我们眼前描绘了一幅中国从苦难与灾难的抗日斗争,从身陷绝境到路途荆棘,直到最后我们繁荣昌盛,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样不太完美的画像。至于不太完美,正是那些在誓死捍卫祖国而壮烈牺牲的烈士英雄,他们吹响了激励这个民族奋勇前进的号声,但无法实际的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只能用自身所保留的精神,带着我们前进,带着我们冲向未来!

八年级《艾青诗选》心得体会600字2这几天闲来无事,翻书柜时瞥见蒙上一层灰的《艾青诗选》,轻轻拂去灰尘,翻了几页。艾青中国式蓝色的忧郁深深的吸引了我。

艾青的诗是古体诗的与此刻诗的外衣最完美的结合。它往往能将“大我”的豁达、“小我”的卑微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在他的诗中无处不是静静地流淌着一种“蓝色的忧郁”。我爱艾青的诗,因为诗中的这种“蓝色的忧郁”。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苦修,锻造出诗人博大的“大我”情怀;于是痛苦不因一己之私,于是哀伤不因一己之利。“假如我是一只鸟,我应当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诗人的情怀从一己之悲中走出,又将走向何方呢中国的文化土壤孕育出这样一种答案——祖国、人民和光明。人民栖息的“土地”作为一种意象从诗人的心中油然而生。屈原的“香草美人”,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不因为时事的艰辛而选择精神的逃避,不因为食不果腹而整日担忧“食无鱼”。或许处处碰壁,或许一生终不得志,但我仍会“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艾青《礁石》)。诗人走出自我的内心体验,以千年古国的过往与未来而忧思。你难以想象诗人的肩膀上负荷的力量,和他期望得到更多的职责——“以天下为己任”。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创作的源泉和思想根基。

我爱艾青的诗,又因为它的诗充满了语言的张力。艾青的诗往往前半部分或平铺直叙,或澎湃激昂,但往往要到诗文的最终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到达整首诗的,然后是在中谢幕。这往往产生一种言已尽而意未绝之感,使余音袅袅,三日不绝于耳。美!

我爱艾青的诗,源于艾青博大的胸怀;我爱艾青的诗,因其自然天成,而有着最伟大的手法,这是深厚文化积淀与彻底消化的产物;我爱艾青的诗,因为我同样和诗人一样,爱着这片土地和阳光。

八年级《艾青诗选》心得体会600字3春风十里,夏花百里,秋雨千里,都不如你---《艾青诗选》!

——题记

读艾青的诗选,我获得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坚韧意志。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培养了我雷厉风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养成了我遇事不含糊,办事不拖拉的工作习惯,造就了我不唯书,不唯上,只唯真,只唯实的工作态度。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以往作为一名菜鸟的我站在那里,心里诚惶诚恐。

记得我以往说过我要把自我从一个小女人变成女汉子,经过这两个月的努力,蜕变,今日的我最终华丽转身!我一向在心里默默祈祷,来点风,来点雨,让我生根发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没有最好,仅有更好,若心中种花,日子便会生香,踏实肯干,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就会让名著这朵花娇艳盛开,也为自我的人生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读艾青的诗选,我充满对精神家园的憧憬,坚定不断前行的信念。早上5点起来上早自习,天下着不大不小的雨,外面冷嗖嗖的,漆黑一片,一个人走在冷风中,不禁悲从心起,眼泪掉下来!自我其实是个很缺乏安全感的人,当一个人在家的时候,睡觉总不踏实,常常半夜2,3点醒来。

细数人生历程,感觉还是很幸福的,小时候在家爸妈温和慈爱,对我疼爱有加,嫁人后老公高大帅气,女儿乖巧懂事,并且唯我是瞻。无论别人多么飞黄腾达位高权重,我并不羡慕,更不会嫉妒,我只会祝福,祝福他们越飞越高,前程似锦。人各有志,在人生的每个阶段,人的追求和心态也会发生必须的变化。我拾起笔,我的心瞬间清静如水,澄明透彻,内心奔腾着欢乐的水花,那种发自心底的喜悦喷薄而出,无法抵挡。

读艾青诗选,我体悟到纯真细腻的情感,感受到淳淳师生情义。带了六年的毕业班,自从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就已经把你们当成了恋人!

你们虐我千百遍,我把你们当初恋!不必怀疑我对你们的真情,虽然,我对你们从不百依百顺,你们犯错了我会批评,你们任性了我会发火,但那是爱之深责之切,在我的内心,仅有一个愿望:就是期望你们在人生的竞争中会赢!

爱是一种单向的付出,不用想是否能得到回应,既然上天安排了我们师生的缘分,我就用自我最大的力量,送你一程,我愿意你飞得更高,走得更远,超过我的以往!其实教师和学生之间,同样是一场目送,我会默默地站成你们身后擎天的大树,祝福你毅然远行的背影!

读艾青诗选,唤醒了沉睡的心灵,引领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就像用吸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

八年级《艾青诗选》心得体会600字4艾青是中国现代诗人,他是中国现代诗代表诗人之一,他的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以深沉、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艾青诗选》是一部集历史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诗集,真实的反映了历史,高度浓缩作者思想,蕴含着强烈的情感。

在《当黎明穿上了白衣》这首诗中,“紫兰人林子与林子之间,由清灰的山坡、绿的草原”作者运用了三个色彩鲜明的形容词,在我心中构成了一副美丽的图画,诗人还异常注意动与静的结合,一下子就让整首诗活了起来,仿佛整个画面出此刻了我的眼前,我好像进入了诗人意境中。在《我爱这片土地》中,艾青以鸟的形象自我比喻,用饱含活力的诗句传达出鸟儿对自我土地的痴情,说明艾青有一颗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之心。

他的每一首诗歌,都浸润着作者的心血和最深刻的期望,代表着他在那个黑暗的年代中进行的对世界和国家的思考,从感人至深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到感到昂扬向上的《给太阳》,再到饱含深情的《煤的对话》都果在字里行间体现出作者期望自我能为祖国尽一份力,反映出诗人期望警醒世人,期望让周围所有人团结起来为祖国献力的愿望。

艾青的诗歌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在感情风格上深沉而忧郁,具有紧密结合现实的、富有战斗精神的特点,描述了许多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

虽然当今的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但依然要居安思危,永远像艾青一样坚持一颗为祖国奉献的心。

八年级《艾青诗选》心得体会600字5《艾青诗选》是艾青的诗歌选集,其中的诗歌是艾青经历了“五四”运动,才写出来的。从诗歌的风格上,可以看出艾青先生在解放前激昂、奔放、进取,反对黑暗歌颂光明;建国后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

在“五四”战斗之前,艾青写出来的诗歌一般是描写太阳、火炬、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与恐怖的病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而在建国后艾青的诗还在歌颂人民的劳动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

从艾青的爱国心,我想到了那时的中国还涌现出很多的爱国者……

徐悲鸿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从小学画画,1919年徐悲鸿到巴黎深造在那时中国落后留学生备受欺凌。后来徐悲鸿憋足了学习的劲儿,势为祖国争光。徐悲鸿在1924年画展引起了轰动,使整个美术界震惊。

鲁迅从青年起就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宏伟志向,这证明了有志不在年高,他自觉地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解放事业。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着甘为孺子中”为传颂的名句。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鲁迅逝世后,全国人民给他献上了“民族魂”的大旗,这正是人民对他中肯贴切的评价。

这就是鲁迅与徐悲鸿的爱国之心,而我们从他们的品质中我们可以学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一个国家的希望全在我们少年的身上。所以同学们努力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让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永远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八年级《艾青诗选》心得体会600字6当最终一颗星星陨落,突如其来的光明将乌黑的小城刺破,听着影子在低矮的房屋后哭泣,刺眼的火花,映红了人们可爱的脸。

时针向前走,在亘古的时光,人们被囚禁在一扇铁窗中,在黑暗的时代,无数的腐朽,卑怯与贪婪在不止地上演,人们是黑暗的奴役,铁窗内是禁锢的灵魂。

时针向后走,是无限的期望,当光芒万丈照进铁窗,已经死去的人们眼睛在发光,那光明啊,像流水一样流进人们干涸的眼里,那死寂的眼里流出来的是欢喜与期望。

太阳使不幸的人看到自我的悲哀与他人的痛楚,阳光下的人们抱头痛哭,那充满歉意的,闪着光泪水冲刷了一切软弱与卑怯。

“我们爱这日子,不是因为我们看不见自我的苦难,不是因为我们看不见饥饿与死亡,我们爱这日子,是因为这日子给我们带来灿烂的明天的,最可信音讯。”纵使经历了无数痛苦与折磨,纵使黑暗吞噬了一切,可是太阳依旧能够重新回来。

暮色清列,一只飞鸟划破了天际,太阳从那海角里,从那密林里,从飞鸟的羽翼后出来了,日光照到了中国北方的大地,那里以往是被强盗用刀片厮杀,炮火焚烧过的屠宰场,那个破碎的镜子曾将太阳打破;日光从钢管水泥的缝隙里探进,是否还有微弱的在回荡,在那场浩劫里有无数的生灵被掩埋……

我头顶上太阳,他在遥远的一岸,他将光明送去四方,他所经过的地方,都有生命呼吸的歌唱。

初生的太阳啊,你喂养着土地,和在土地上挥洒着汗水、舞动着胳膊的人们,给他们以金色的颗粒,让他们生存;初生的太阳啊,你给以他们勇气和智慧的眼睛,去寻觅这对世界的热望;初生的太阳啊,你给向日葵以追随的信念,他就是这扎根于地底里的光明;初生的太阳啊,你抚摸着古老的村舍,零星的房屋,刻下岁月流逝的痕迹。

我爱这初生的太阳,你走过万千大地,带给人们期望的气息,心中充满光明,所到之处,人们仰起头来,是你永远的追随者。

八年级《艾青诗选》心得体会600字7艾青,浙江金华人,曾在乡下的保姆家中寄养因此对土地和民众产生了依恋的感情。他的求学之路比较坎坷因与父亲的意愿相违背而被中断学费。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大多流露出一种沮丧愤懑的情绪,在他一段习画的经历中他所形成的色彩感和立体感的思维方式对他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这本诗选在内容中介绍并阐述了他们的观点。他们认为1937---1941年是艾青创作的期,也是他最高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而早期和后期作品则是铺垫,过渡和结束。诗选基于客观评价期作品选用较多,早期和后期更像是扮演着一种陪衬的角色。虽然这种取舍让本书看起来有点失衡但作者的艺术成就也会更加突出。诗选也着重挑选作者抗战时期的短诗,短诗的地位在作者的一生当中不容忽视。

在导读中了解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因为各种复杂的原因,艾青的诗歌进入了一个较长的停滞期,沉闷期虽然这期间也创作了不少作品但大多价值不高。进入新时期之后艾青重新复出创作出了很多影响很大的诗篇。而与他期创作的作品相比进入晚年期的这些诗篇感情比较沉郁,内敛,深沉手法更为朴素自然,缺点就是艺术感染力没有以前那样强烈了。

篇9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目标;积累素材

“Stereoscopic turn” of the primary school composition explore tiny

Yue Yuchun

【Abstract】In the composition teaching, I tried all-directions, many angle, vividly carry on composition instruction, realization student’s intelligence and non- intelligence’s factor especially student’s mind and body and brain overall excellent turn development, exaltation composition level, this be adoption the composition teaching of“stereoscopic turn”.This kind of teaching thought of“stereoscopic turn”, include five big part:The composition target is stereoscopic to turn, the backlog material be stereoscopic to turn, the interest stir up stereoscopic turn, instruction the writing be stereoscopic to turn with the composition review to change stereoscopic turn.Of each part close contact, permeate mutually, formation the thinking process of“stereoscopic turn”, also promoted in the meantime composition reform in education.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composition;Teaching target;Backlog material

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了全方位、多角度,灵活地进行作文指导,实现了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学生身心及脑全面优化发展,提高了作文水平,这就是采用了“立体化”作文教学。这种“立体化”教学思想,包括五大部分:作文目标立体化、积累材料立体化、兴趣激发立体化、指导写作立体化和作文评改立体化。各部分之间紧密联系,相互渗透,形成了“立体化”思维过程,同时也促进了作文教学改革。

小学语文教学,关键在于攻破作文教学难关。即使基础知识双边活动搞得再好,学生写作水平低下,那也算不上成功的语文教师。下笔有神助,小学打基础,基础好,底子劳,才可望成大器。而我们通常的作文教学,又往往采取从课堂到课堂、范文到范文的“平面性”教学,这种“平面性”教学具有被迫性,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也不易发挥主导作用。作文水平虽有所增长,但那是暂时的;知识也有所训练和提高,但具有单纯性;思维虽有所发展,但具有机械性。

据此,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了全方位、多角度,灵活地进行作文指导,实现了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学生身心及脑全面优化发展,提高了作文水平,这就是采用了“立体化”作文教学。这种“立体化”教学思想,包括作文目标立体化、积累材料立体化、兴趣激发立体化、指导写作立体化和作文评改立体化。

1 作文教学目标立体化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小学阶段的作文要求,各个年级要有所侧重。低年级要加强词和句的训练,要求说话写话语句通顺,前后连贯;中年级加强段的训练,并开始练习写简短的记叙文,要求条理比较清楚;高年级要求中心明确,并达到全面要求。根据上述要求,作文教学的目标应从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来确定。

知识指的是文章表现出的字、词、句、段、篇、修辞、逻辑等;技能是作文教学目标的主要方面,包括用词造句、连句成段、布局谋篇以及运用文字技巧的能力;情感是文章的灵魂,作文情感应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使学生在写作的同时受到情感陶冶,培养爱国主义、亲情等高尚的情操。

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的教学目标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形成了一个立体。即是说作文教学时,三者兼顾,循循善诱,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 积累材料立体化

一提起作文,学生就咬笔头,皱眉头,“作文难,难于上青天!”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根本原因,或是平时没有留心周围的人和事,或是没有把看到、听到、想到的记下来形成材料,作文时便于运用。怎样教会学生积累材料呢?我通过多年实践,摸索出三条途径:

2.1 观察体验,从生活中直接获取生动的“活”材料:“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生活是作文的材料“源泉”。要获取它,靠的是观察体验。观察要用眼睛看,远观近察,事事留心,要养成习惯。教育学生观察时注意以下方法:(1)从近到远。从小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扩大到其它方面。(2)从简单到复杂。看画面从简单到复杂;看实物,从一种、一点扩展开来。(3)从图画到实物。画面内容集中,范围也小,容易观察;实物则采用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4)从简单叙述到展开想象。随着年级的升高,从开始用简单一句话叙述观察的内容,到具体叙述想象出来的未曾看到的内容。

体验,是对生活更深层次的感受。这不仅是看的问题了,而是沉到生活中去,“亲知亲历”,“摸爬滚打”。教师为了让学生获取作文材料,可以有意识地组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比如:做游戏、组织(春)秋游、家务劳动竞赛、打扫街道、帮助军烈属干活、登台表演主题班队活动等。只有这样,获取的材料才会有血有肉,有感有情,真实可信。

培养小学生的观察体验能力,对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有很大关系,忽视这种能力的培养,小学生由于受到生活经验的局限,对周围事物就会视而不见,作文就无话可说,感到困难。

2.2 调查、采访,有目的、有计划地去进行材料的收集:新闻记者的看家本领是“六分跑三分想一分写”,只有勤调查、勤访问才能多出作品,出好作品。学生作文前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调查、访问活动,也是积累材料的有效途径。采访的对象很多,既可以本班本校师生为采访对象,也可采访他校或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人物(或知情者)。采访时务必要勤动手记录,事后整理成条,以便写入文章。采访所选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轻松愉悦为佳。

2.3 看书报、学习、看电视、上网,多方获取作文材料:任何人都不能事事直接经验。这样,从书籍,报刊中摄取知识,从电视、网络中获得信息,也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灾区人民自强不息、全国人民献爱心的动人场景;2010年上海世博会数十万志愿者助国威的难忘画面,那就靠报刊、电视或网络给我们传递信息,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中华儿女的爱国之心怎不激荡?

引导学生积累材料,贵在四多一勤一重视:多看、多听、多做、多思和勤于记笔记,重视思维训练。

3 激发兴趣立体化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毛诗序》)写文章须自己情愿才行。激发学生旺盛的写作热情,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只有有感而发,一发而不可收,才会写出优秀的作文来。而小学生可塑性强,无意识注意占优势,怎样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3.1 随机应变,抓偶然事件,触发写作动机:今年“五一”劳动节前夕,我组织学生观看了乐坝镇“乐业杯”男子篮球赛决赛。当学校队以1分之差输给水泥厂队屈居亚军时,全班同学都哭了。我认为这是教育学生爱我校园的良机,便回校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人人争先发言,个个痛陈赛感,情绪激扬,爱校如家。我不失时机地叫大家把想到的写出来,并命上题目。由于是亲眼所见,很快就完稿了。有写《难忘的球赛》的,有写《宝贵的一分球》的,还有写《我为学校队助威》的……肺腑之言,十分动人。有两篇还选寄给了《红领巾》杂志。又如,我们这里有中秋吃月饼赏月的习惯,可借此事让学生作文,抒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深厚情谊。

3.2 借鉴范文、录音或录像,激发想象,启发写作动机:小学课本中的优秀文章很多,中、高段教材各单元还专门配有“同类”精读、阅读文章供学生学习。电化教学中的配套录音带或录像片,远程教育资源丰富,网络中的课件,可供学生作文时参考,这些都是激发想象的好材料。只要运用得当,使用巧妙,都能触发学生作文动机,在此不必多言。

3.3 操作体验和言语激发的正面教育,也是培育写作动机的良好方法:自编自演节目、剪贴动植物画面、郊外游览、开故事会、演讲会、开展家务竞赛等等,均能激发学生写作热情,都是从生活中来的真情实趣。

正面引导作文时,教师要讲清作文的目的、意义、任务等,或以故事形式引入,或师生展开大讨论等,让孩子生发作文动机,激发写作热情。

以上三方面是相互结合形成“立体网”,自觉产生作文兴趣,让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4 指导写作立体化

指导写作立体化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横向指导,二是纵向指导。前者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读中学写。读是吸取、积累;写是“倾吐”,是表达。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目的。凡是课文中好的词语、名言、警句,我都让学生用专门的词句摘抄本抄录下来,时常研习,准备写作时用。

具体如何指导学生写作呢?那就是纵向指导的范畴。

4.1 审题:无论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还是自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等,都离不开审题。审题就是仔细推敲和认真分析命题者的意图和题目的意旨,从而确定文章的体裁、选材范围、中心思想及写作重点等。审题要注意抓住题眼,如《我们班的新事多》,题眼是“新事多”。从题目看是写记叙文,“多”确定了不止写一件而是写几件事,“新”要求所写事件含义深,意义新,“我们班”又规定了新鲜事发生的范围。题目所示的中心也是明确的:展现新时代学校新风貌,新时代学生的新风尚。

4.2 立意: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或主题。审题是解决“写什么”,立意是解决 “为什么写”。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统帅和灵魂,下笔前确立好中心,才能根据中心选材、安排结构和正确运用表达方式。如《一个为别人着想的人》是歌颂这个人为别人着想,急别人所急的好思想,而《夏天的晚上》的中心,要求通过所选的材料(生活事实)去提炼中心。可以从同学们夏夜玩游戏、讲故事来表现愉快的童年生活;也可以写大人们在夏夜拉家常歌颂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还可以从老师在夏天的晚上放弃休息、娱乐等继续辅导差生来体现园丁的奉献精神……

4.3 选材和确定详略顺序:根据已确定的中心选材,选材要“严”,做到选择的材料真实可信,新颖脱俗,独特典型。把与中心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坚决删去,力求精而不赘。

选好材料后,就确定哪些材料详写,哪些略写,做到详略得当,中心突出。还要确定哪些材料先写,哪些后写,做到言之有序,娓娓道来。

4.4 选择恰当的开头和结尾,注意过渡和照应:古人认为文章最好的结构形态是“凤头、猪肚、豹尾”(见乔梦符语),即“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在精密组织材料的同时,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力求准确、精彩、生动,使作文开头优美,中间丰富,结尾含义无穷,耐人寻味。

在组织材料形成文章时,还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衔接和呼应。衔接就是过渡,它起着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无论是过渡段,还是过渡词或句,都会使文章结构紧凑,贯通一气,逻辑严密。

5 作文评改立体化

清代伟大的小说家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定稿的《红楼梦》成为我国古代成就最高的一部小说。这充分证明文成于改。难怪人们常说:“三分文章七分改”,“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都是修改出来的。指导学生学会评改作文,也是学习写作、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

怎样指导学生评改作文呢?要做到三对照:(1)与要求对照。检验作文内容的目的性,结构的完整性,重点的突出性,形式与内容的一致性。(2)与实践对照。检验作文取材是否源于生活,提高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好品德。(3)与同学对照。总结得失,取长补短。

教师在指导学生评改作文过程中,方法要灵活。既可集体批改,也可互评互改,还可自我批改。批改时做好记录,批改后及时传递信息。采取集体讲评、自我讲评、对比讲评、专题重点讲评相结合,达到以评促改,以改促写的良好循环。

篇10

关键词: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流中,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灿烂文化精髓,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起热爱祖国的情感,语文教师还应自觉担负起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任务,引导学生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注重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是当代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语文工作者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我们应在语文教学中从多角度寻找传统文化教育的窗口。

一、课前预习渗透传统文化

教师在课前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或设计恰当的相关问题铺垫蓄势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浓厚的兴趣。例如,在教《荷叶母亲》《金色花》时,我先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做开场白;然后在预习导学中,设计一些预习题:(1)你还能背出有关歌颂母亲的诗句吗?(2)你能给母亲唱一支歌吗?(3)你能几个真实反映伟大母亲的事例吗?同学们踊跃发言。有同学竟然能背出“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的诗句,有学生说出了孟母三迁和岳母刺字的故事。当一个学生唱出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时,有几个学生禁不住潸然泪下。就这样把母爱的主题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再如,在教《散步》一文时,可设计一些问题导入新课,如:同学们,在你们家里,父母是爱子女多一些,还是孝敬老人多一些?你妈妈和你奶奶关系如何?你是如何孝敬爷爷奶奶的?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自然而然就引发学生关于孝道的思考,从而启迪他们自觉地去关爱孝敬老人。

二、课堂教学中学习传统文化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主阵地,也是渗透传统文化的主阵营。首先,要重视文言文教学,例如讲《论语》时除了让学生学到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修身做人的原则外,还附带介绍孔子的生平事迹、教育思想以及他的政治理想,让学生深刻体会孔子被称为一个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的原因;讲授《桃花源记》时,穿插讲述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就更能让学生了解陶渊明的高洁情怀,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能使学生懂得守信用的重要性;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让学生树立忧患意识;学习《木兰诗》能让学生学到我国古代人民勤劳、勇敢、善良、孝顺、机智、不慕名利、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德……文言文作品中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它们对学生的感化作用。其次,现代文也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也应引导学生好好领悟。例如,《羚羊木雕》中的重义轻财;《背影》中的父子深情;《邓稼先》中的爱国与奉献精神;《登上地球之巅》的拼搏精神;《社戏》和《安塞腰鼓》中的地域文化等等。如此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足以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从而提升个人文化修养。

三、课外阅读中吸收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积淀在于积累,积累的目的是要强化文化的底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目前语文课,学生读得少、背得少、积累得少,语文教材收录的文章数量有限,完全不能满足学生阅读要求,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课外广泛阅读各种健康有益的读物,特别是对那些有着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的经典名著应认真阅读,甚至要会背诵其中的名言语句,从而丰富文化知识,积淀文学底蕴。如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到《增广贤文》《诗经》《唐诗三百首》《宋词》,都可先识记后背诵、再感悟,进行积累。其次,像《史记》《隋唐演义》《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封神演义》《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古典名著都应鼓励学生去品读,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积累文学语言,学到写作技巧,还能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增强自身文化底蕴。再有,现代文学名著诸如老舍的《骆驼祥子》《茶馆》、钱钟书的《围城》和朱自清的散文、鲁迅的散文、杂文等,还有当今流行的《故事会》《读者》《意林》等报章杂志也是课外阅读的对象。这些现代文学读物既能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也能为学生提供作文素材,是学生丰富的课外精神食粮。

四、语文作业中感悟传统文化

(一)我们可让学生在作文练习当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作文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层次,它既是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深切感受,也是学生对生活实践的独特体验。在作文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引发学生思考、分析、议论、总结,可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1.片段描写。

片段描写是写作的基础。加强片段描写训练才能把文章内容写得具体充实。例如可叫学生写出母亲节这天想对妈妈说的话;教师节给老师发一条手机短信;和朋友闹矛盾了,写一段向朋友道歉的话;把面对生活中的某种困难是如何战胜的过程写出来;写一段话描述自己的理想;写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片段……这些片段描写就包含了孝道、感恩、友谊、乐观、坚强、立志、亲近自然等儒家和道家的传统文化思想。

2.大作文练习。

(1)作文主题就包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如“爱国”“思乡”“亲情”“责任”“诚信”“自强不息”等。

(2)可以把历史文化名人当作写作对象。

如把孔子、庄子、屈原、诸葛亮、曹操、韩信、司马迁、王昭君等历史文化名人当作写作对象,写作题材将显得大气,文化底蕴也显得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