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的诗句范文

时间:2023-03-18 18:26: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重阳的诗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重阳的诗句

篇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应该是所有写重阳节的诗词中最为人熟知的一首了,写这首诗的时候王维才17岁,当时的他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王维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2、《蜀中九日》(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这首诗的解析可参考下面的第三首《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两首正好可以参读。

3、《九月九日登玄武山》(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篇2

“以房养老”两年试点到期,四大城市仅60户投保,试点的效果并不理想。传统观念、房价波动成了“以房养老”试点遇到的两只最大“拦路虎”,而有关方面表示今年要在现有4个试点城市的基础上,选择经济条件较好、房地产市场较为规范、当地政府支持的城市和地区纳入试点范围,通过扩大业务经营区域,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使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这项政策福利。那么,扩容后的“以房养老”试点,能否带来华丽转变,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所谓“以房养老”,即拥有房屋完全产权的老年人,将其房屋抵押给保险公司,继续拥有房屋居住权,并按照约定条件,领取养老金直至身故;老人身故后,保险公司获得抵押房屋处置权,处置所得将优先用于偿付养老保险相关费用。其实在这个政策刚出来时,网友就不看好。有媒体曾在网上做过一次调查,有90%的网友认为“以房养老”荒唐,仅一成网友认为其有合理之处。这些无不说明“以房养老”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以房养老”两年试点遭遇困局,究其根源,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传统观念束缚。有数据显示,近9成中国老人更愿意将产权房留下,待离世后由子女继承。二是缺乏政策设计和法律保障。建议有关部门主动参与并履行相应职责,完善政策设计和法律保障,这是以房养老顺利发展的客观需要。三是相关金融机构持观望态度。虽然也有部分金融机构介入,但持观望态度者居多,这与政府政策的限制、金融机构对以房养老风险持谨慎态度以及国内缺乏孕育以房养老的土壤有关。四是以房养老自身的条件限制。要看到,以房养老在中国尚属新事物,在目前的形势和背景下,来自各方面的因素都将对以房养老的推广带来不少阻力。

篇3

文/刘静贤

现在很多老年人都乐意去喂养宠物,与宠物玩耍逗乐已经成为了老年人一种时尚的乐趣。然而,在这些猫猫狗狗背后,却隐藏了弓形虫病这个在很多老年人听来还是比较陌生的疾病。为了自己的健康,老年人一定要和自己的宠物保持距离。

弓形虫病是由一种弓形寄生虫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正常的成年人感染弓形虫时绝大多数没有什么特别的症状,有可能会出现类似流感的低热、流鼻涕、头痛、肌肉关节痛和腹痛等轻微症状,几天后,随着人体产生免疫力的作用,症状就会消失,一般都能自愈。但是老年人的免疫力开始下降,所以一定要避免这方面的问题。

猫是弓形虫的主要宿主,传染期可以持续1周至20天。调查显示,大约1%的猫粪便内含有弓形虫囊合子。但是由于作为中间宿主的家畜感染率很高,所以从人类的感染源来说,猫粪传染弓形虫的程度其实并不如吃未熟肉类严重。

狗也可以传染弓形虫,但是它们的粪便和排泄物都没有传染性,所以如果不吃狗肉,单纯和狗接触是不会被传染的。

无论弓形虫对老年人的危害是大还是小,科学谨慎地对待都是养宠物的老年人必须注意的。

老年人为了防止这方面的问题,最好让猫待在家里,避免任其在外游荡。

应该给猫咪吃熟的食物或者成品猫粮,不让它们在外捕食,免得因为吃了感染的老鼠或鸟类而把弓形虫带回家里。

此外养宠物的老年人家庭更要注意日常卫生,猫粪里的囊合子须在外界发育2-5天才有传染性,所以及时处理猫粪非常重要。猫的饭碗应该同家中其他器具分隔开。定期为猫清洗睡觉的垫子,不让猫养成在自己床上睡觉的习惯。不要让猫接触自己的皮肤,还要注意猫是否有生病迹象,如果有,应该立即医治。要注意经常给宠物洗澡,不放心的话可以带宠物去宠物医院抽血做检查。

乌龟怎么样分辨性别

通常来说,体形小的幼年龟(个体重250克以下)因性未成熟,性别难以鉴定。同年龄的龟,雌性个体体形总是大于雄性个体。常见的巴西龟雄龟个体重达300克,雌龟个体重500克左右性成熟。其他龟类因品种不同而标准也不同。

总体来说对于常见的龟,无论水龟还是陆龟,从体形上通常可以通过以下性别特征来鉴定其性别:

雌性龟:背甲较短且宽,腹甲平坦中央无凹陷,尾细且短,尾基部细,泄殖孔距腹甲后缘较近,腹甲的2块肛盾形成的缺刻较浅,缺刻角度较大。

雄性龟:背甲较长且窄,腹甲中央略微向内陷,尾粗且长,尾基部粗,泄殖孔距腹甲后缘较远,腹甲的2块肛盾形成的缺刻较深,缺刻角度较小。

对于大多数种类的同年的成年龟,雄龟体形较薄而小;雌龟体形圆厚且大。

此外对于成熟个体还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进行鉴别:

将龟的腹甲朝上,左手的大拇指、食指二中指分别将龟的前肢、头压迫缩入壳内,右手将龟的尾摆直,若龟的泄殖腔孔内有黑色的伸出,则为雄性;若龟的泄殖腔孔排出泡泡或稀黏液,则为雌性。

巧手水培君子兰

文/林云甲

在清澈透明的水中栽培君子兰,洁白茁壮的根系十分发达,生长速度较快,管理方便。上面看花,下面观根,水中赏鱼。

从有土栽培转入水培

将盆栽的二年生君子兰,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剪去老根、黄叶,放入经晾置l-2日的清水中培养;水温要求15-20℃左右,开始只使根系的入水深度以1/3-1/2为宜;逐步加量至根系全部浸入水中,但如发现叶尖出现水珠时,须立即适当降低水位。

篇4

西沉自称为“诗坛草根”,他踏上仕途,却于政务闲暇之余,喜好谈道论艺,对写诗尤为热衷。他的诗词不乏对时风针砭,意欲匡正引导,能引起诗学旨趣的共鸣。纵观他的诗歌创作,题材丰富,风格古朴悲凉,在一定程度上有边塞诗学思想的演变趋势。如《乙未仲春和梁征瑞云危嶂》:

绝顶瑞云心茫然,满坡汹涌绽杜鹃。

天涯孤烟伴落日,古道清冷迭嶂山。

一帘幽梦怀远古,万丈豪情上九天。

吟诗只缘忧社稷,挥手沧海变桑田。

诗歌中的景物被心境延伸。峰顶涌云、杜鹃绽放、孤烟落日、古道嶂山、远古幽梦等等虚实相间的意象所产生的意境,信手拈来,似乎随意一摆,却独具匠心,景物与心境浑然一体。在他的诗作中,也有自谦悲凉的诗句,如《甲午寒露月夜白塘湖兼和友人》:

秋风送凉露寒衣,夜里白塘月下姿。

万缕波光神莫测,千丝细柳弄潮时。

暂抛庙堂心烦事,且吟江湖自由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尘间冷暖鱼可知?

自谦悲凉的心境却含有自信,这种诗句也是他的诗作特点。如《甲午重阳感怀兼寄友人》中的“重阳岁岁秋风瑟,绝顶欣望日西沉。庙堂高兮江湖远,岿然微笑一草根。”清晰,简单,但是意味深长。诗句包含人生沧桑所获得的智慧与欢乐,以及自我安慰的力量。“唐风宋雨皆过客,篆骨隶筋遗旧痕”“心追宁静水,志随淡泊山”“甜酸苦辣行裹里”“对天弯弓缰绳重”等等。

他善于采用新的视角观察人生,寻求独到的发现和体悟。由此,他的诗往往具有浓厚的哲理意味和艺术涵盖力。如《壬辰谷雨有感》:“谷雨雾迷蒙,山隐鸟无踪。阴晴是天气,冷暖即春风。云乱苍茫处,暮色看劲松。庙堂自淡定,江湖亦从容。”其诗句感情沉郁,含蓄隽永,富有哲理,形成一种坚实硬朗的诗风。

《西沉诗选》中有许多是对家乡景物的抒情。如《辛卯白塘湖漫步》:“细雨茫茫雾未消,腊梅绽放醉枝梢。白塘湖畔游人尽,鸟隐波平心寂寥。”他的诗词有热爱大自然,善于捕捉自然景色中最有意义的细节,并将其田园式的新超现实主义建立在强有力的意象和简洁的诗句上,在总体上赋予自然景色以深层意识的暗示,试图唤起超脱现实返回大自然的欲望,从大自然中找到安宁。有关白塘湖的诗他写了好几首,如《甲午正月白塘湖公园赏梅感怀兼和友人》:

湖畔红梅故地栽,寻春踏绿鸟徘徊。

芬芳溢树蜂新闹,花瓣纷扬缀旧苔。

绝代风华她独绽,寒妆冷韵最难猜。

笑看峰岭浮云过,阅尽风霜独自开。

西沉诗词丰富的思想和简练精致的语言,即使是以家乡景物为题材,也能使读者产生无限的遐想。如“聚纳百川连大海,润泽兴化胜江河”(《壬辰岁未读阿钵走进木兰溪感怀》);又如《登湄洲岛鹅尾山即事兼和友人》:“静坐鹅山心自明,秋风帘卷海波横。长天借我清凉意,依旧潺潺流水声。”再如《登壶公山感怀》:“壶山登顶极目望,莆阳盛景放眼收。故土肥沃连阡陌,港城崛起通五洲。文献名邦挥神袖,海滨邹鲁竞风流。但愿祥云能致雨,恩泽众生写春秋。”

尤其是他的诗歌以浓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表现诗人个人的命运和情感,与整个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意境宏大开阔,浑厚有力,富含民族文化底蕴,体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融合。如《壬辰岁末读书偶感》:

天健地坤缘有魂,安身立世当深沉。

千山万水从容过,跌宕起伏精彩呈。

顺逆高下安然处,宁静淡泊气均衡。

如梭岁月流不尽,大爱无疆免纷争。

西沉诗词的最大特点是写诗瞬间感觉十分锐利,却不讲究形式技巧,不被平仄格律束缚。他完全打破格律与成规,用反传统的艺术手法给人以启发。他写诗很随兴,却寓意深刻,能从意念或感觉出发,给人以反理性和神秘性的新鲜感。他的笔下似有瞬间的感觉和闪忽不定的诗意,自我的感悟在诗中不揣着掖着,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示最真实的自我。

他写诗时的坦诚,让人在阅读时也变得坦诚,仿佛经历了一次日光浴,感受到他内心的阳光,“花开无序树犹梦,顿悟洞开自然门。”人生在许多艰难的时候,要靠自己制造出来的阳光取暖、照明。有体温的诗才能超越种种挖空心思的文字游戏。如“天高风送爽,海阔浪消愁”“人间必有烦恼在,宁静淡泊胸中灯”“杞人犹患天下事,匹夫有责却空谈”“风生快意起,豪气冲云霄”等诗句。

篇5

值此金风送爽,花果飘香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中国传统的九九重阳节,今天我们欢聚一堂,抚今追昔,共庆佳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阳佳节专题演讲稿模板2021,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重阳佳节专题演讲稿1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枫叶正红时,又是重阳节。再过几天就到重阳佳节了。可能还有同学不知道重阳节的来历吧?

重阳节就是农历九月初九,为什么会是九月初九呢?古老的《易经》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九九重阳,因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为数,故有长久、长寿之意,故且秋季也是一年中收获的黄金季节,其寓意就深远了。**年起,重阳节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被国家定为敬老节,成为人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尽孝道表孝心、弘扬传统美德的节日。

老师们、同学们!普天之下的每一位慈母严父,都值得尊敬,值得爱戴。当岁月的痕迹悄悄爬上那娇美的容颜,当山一样伟岸挺拔的腰身渐渐佝偻,当曾经火红的青春悄然离他们远去,他们却没有丝毫遗憾,没有任何抱怨。他们用那无私的奉献和深沉的爱心,抚育着我们成长,包容着我们的错误。我们的平安,我们的健康,我们的成功,我们的幸福。

我们在人生之路上取得的点点滴滴的成绩,都包含着慈母严父那沉甸甸的爱!可是,我们又给予了父母什么?我们的父母一生都在毫无保留地付出,却从没想过要得到任何回报!在这个重阳节,难道我们不应该为父母做些什么吗?

来吧,用最朴素的方式献给父母一份孝心;拿起你手中的笔,写几句感恩的话语;举起你的手,为父母捶两下背、揉几下腰、洗一下脚;拿起你的相机,给父母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只要我们真心的做了,你就能得到一笔珍贵的财富!

老师们、同学们!快行动起来吧!关爱老人,始于足下;孝敬父母,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心做起!

谢谢大家!

重阳佳节专题演讲稿2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转眼又到九九重阳。重阳节,这是个代表九九日月相逢的节日,是个象征着长长久久的节日,是个尊老、敬老、爱老的节日。让每个人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就会变得更美丽。有一天你我也会老,看看老年的亲人,一晃下去那也许就是每个人的写照。老年人也曾经年轻过,有过美丽的青春,有过追求,有着对社会的贡献,当你面对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翻阅年轻时的照片,你心中可有感动!

美丽的容颜在时光的海中被描绘成苍白和皱纹,每一纹,也有深深地爱人生最美夕阳红,世间最美老年花,没有人会永远年轻,老年人拥有的是智慧和经验,年轻的爸爸妈妈别说老年人爱啰嗦,每一句话里有真情,每一个字也是渴望,多陪老人说说话,会有好处,明理和涵养在时光之海已浸入到内里,没有浮华,没有虚假,只有渴望,想与子孙辈多点相处的时间,多一些相聚的时刻,可以知道孩子们的生活,为孩子的幸福开心,为每一个亲人祈福。

只要孩子们过的好,老人心中就无所牵挂了。这是老人,让人尊敬的老人。而年轻人一般不能发现这一点,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压力和竞争,让人累和疲惫,可以认为有理由不回家,不想念老人,可以冲老人发发脾气。老人对我们的爱,博大而无私;我们对老人的关心,渺小而稀少。很多时候,我们总是理所当然地手心向上去索取,却忽略了雨天为他们撑上一把伞,劳动后为他们递上一杯热茶,睡觉前为他们揉揉肩……让我们轻轻抚摩无情岁月留在父辈脸上的印记,亲爱的小朋友们,我们是炎黄子孙,尊敬老人,爱护老人是传统的美德,是社会的责任也是小朋友的责任。

我们要发杨优良传统。小朋友们,你们以前是否陪自己的爷爷奶奶到外面玩过呢?有没有为他们梳梳头、敲敲背、洗洗脚呢?有没有帮助过别人的爷爷奶奶?有没有在公交车上为老年人让座呢?小朋友你们将渐渐长大,渐渐懂事,我们应该为老人们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每一位小朋友今天都用实际行动向老人们献上我们的一份心意,为自己的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帮他们洗碗、扫地、捶背,端水把好吃的让给他们,亲爱的小朋友记住爱你们的长辈,爱爷爷奶奶,爱爸爸妈妈,让爷爷奶奶笑在重阳,笑在每一天。

让我们把最美丽的祝福送给全天下的老人!愿他们快乐,幸福,笑口常开。让我们把开心送给爸爸妈妈祝他们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谢谢大家!

重阳佳节专题演讲稿3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__班的___,很高兴在这里给大家演讲。

每个人对于老人一定不陌生,特别是快到了重阳节,我们更应该照顾老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遇见老人,他们的年纪都比较大一生都在努力工作,奉献一生。

他们是一群弱势群体,需要关心和保护,我们应该尊重和爱护老人,尽可能给予他们帮助。

每天在去学校的路上坐在公交车上时,看到老人,由于没有地方坐,忍不住的跟着公交车摇晃,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主动礼让座位,主动扶老人坐好,以免让他们受累,因为他们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

当我们过马路的时候,看到老奶奶和爷爷们走路不方便,应该帮助老奶奶和爷爷过马路,不要因为时间很赶或者因为感到尴尬而不做。任何事情我们都应该做好,因为我们是祖国的少先队员和未来的接班人。

尊重老人和照顾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帮助老人,用爱给他们温暖。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更多的老人,让他们感到温暖和亲切。在这善意的小行为中,它们也是好的。在小规模的邪恶行为中,他们不会这样做。再小的善行也是善,小恶不做,小善多做,永远记得自己的使命。

为了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小学生和一个有爱心的小学生,我们应继承传统的优秀文化知识,尊敬老人,关心和爱护他们。对老人的关心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现,用我们的手传递温暖。

见到老人要问候,常和老人聊天来缓解老人的孤独,用我们的心照亮老人的心,给老人带来新的气息。照顾好我们周围的每个老人,不管我们的关系有多亲密或多远,我们都必须照顾到他们。

同学们,让我们在重阳节这一天,一起实现吧!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重阳佳节专题演讲稿4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天高气爽,人寿花香。彩云追月,桂花飘香。

不久,就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我不由得想起了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又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因此重阳佳节,寓意深远,所以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据说重阳节从汉朝初就有了。那时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酒,以求长寿。

到了东汉,民间在该日又有登高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以后到了唐朝,文人墨客们写了很多登高诗,其中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当然,在重阳节之际,我们可以登高山、登高塔,同时还有吃"重阳糕"、赏菊饮酒的习俗。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时间也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年,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一刻,酒摆放在桌前,咏菊诗回响在耳畔。那是“但将酩酊酬佳节,重阳独酌杯中酒”的无奈;那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的等待;那是“战地黄花分外香”的美景;那是“抱病起登江上台”的忧思……那些温暖的、豪迈的、多情的诗句尽在耳边,将人们一颗颗柔软的心濡染得莹润浑厚。那象征延年益寿的酒,将人们灿烂的脸庞映照得如花般动人。

重阳节,这份情怀,如灿然的傲菊,馨香弥漫。老年人也曾经年轻过,有过美丽的青春,有过追求,有着对社会的贡献,当你面对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翻阅年轻时的照片,你心中可有感动!美丽的容颜在时光的海中被描绘成苍白和皱纹,每一纹,也有深深地爱呀,当你看到晨中相扶的老人在风景中轻轻走过,笑容绽放在慈祥的脸,心中那份感动不能自己;还有那一对年约六旬的老人身着大红的运动服在那奔跑的身影,让人羡慕;当然也有流浪在街头的老人,一脸人生的苦涩,和那渴望相助的眼,我们真的能无动于衷吗?

现在我们国家给重阳节赋于新的寓义,这一天定为老年节,我国同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一样,慢慢步入老年社会,关爱老年人,关心长辈,已成为整个社会的责任尊敬老人的家庭是和谐的家庭,尊敬老人的社会是发展的社会,尊敬老人的学校是进步的学校,尊敬老人的学生才是文明的学生。尊老爱老,我们责无旁贷。新世纪的我们一定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尽力为老人做好事。在这样的日子里,你想给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是自己身边的老人一份什么样的祝福呢?也许会说上一句祝福的话,也许会给他们倒一杯水,也许会给他们捶捶背揉揉肩,他们都会倍感欣慰!

人的一生,最值得赞美的时代,便是老年时代。孔子说他自己年至七十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祝所有的老年人重阳节快乐,祝福我们可爱的前辈如晚菊傲霜,漫步人生夕阳红!

重阳佳节专题演讲稿5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再过几天,就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我不由得想起了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节日重阳节,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九九重阳,与“久久”同音,含有长久长寿之意,同时秋季也是收获的黄金季节,所以人们对这个节日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的诗词佳作。

今天的重阳节,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年,我国把每年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人节。在这个属于老年人的节日即将来临之际,我们祝愿所有的爷爷奶奶生活愉快、健康长寿!

尊老爱幼,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还有在重阳节祭祖的习俗。老一辈为了我们国家的强盛,为了下一代能过上富裕安康的生活,他们艰苦创业、辛勤劳动了几十年,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精心哺育和照料我们,使我们茁壮成长。如今他们老了,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敬和照顾。所以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尊老敬老绝不是重阳节一天的事,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帮助老人解决生活的困难,多给老人一些心理慰藉。因此,我提议,每一位共青团员和青少年学生都要用实际行动向老人们献上我们的一份心意,为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邻居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帮他们洗衣、洗碗、扫地、叠被,多为他们着想,少让他们做那些本来应该是我们自己做的事,把好吃让给他们,把有趣的事告诉他们,对邻居长辈有礼貌,外出礼让老人。

篇6

菊的诗句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讲的是人们对于的偏爱。“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写了的美丽。“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则称赞了的品行。

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三,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产量居首。因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中国人有重阳节赏菊和饮酒的习俗。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重阳节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而有一些人对于这个节日并不是很了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九九重阳节的节日作用2021。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九九重阳节的节日作用重阳节作用一

每逢佳节倍思亲,起初,重阳节的作用应该是用来思念远方的家人和逝去的亲友的,游子在外漂泊数年,心中的伤感无法寄托,便衍生出重阳节来道出自己的心声,以表达孤独寂寥之感。

重阳节作用二

过重阳节要喝茱萸酒,并且还要登高,这寄托了人们渴望长寿的心愿,人们希望可以通过积极锻炼自己的体魄而使自己老去的速度慢一些。

重阳节作用三

如今重阳节的到来,对年轻人来说,不甚在意,反倒是只有老人们才过这个节日了,因此重阳节被称为“老人节”它是用来提醒年轻人要关心自己身边的老人,经常为他们送去温暖。

农历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这一天是个吉利日子,应该举行活动来庆贺,由此逐渐演变成了节日。“重阳”名称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屈原在《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期,据曹王《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魏晋时期,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写道:“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醒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那时候在重阳节,人们就要赏菊、饮酒了。到唐朝,重阳节成为了正式节日,并且普及开来,无论王公贵族,还是民间百姓,都会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到了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庆祝,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到了清代,这种风俗依旧盛行。

重阳节描写节日景象的诗句大全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辛弃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文森《九日》

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苏轼《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其二》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文森《九日》

九日黄花才过了,一尊聊慰秋容老。——赵可《凤栖梧·霜树重重青嶂小》

暗凝伫。近重阳、满城风雨。——周密《扫花游·九日怀归》

篇8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学习古诗词对夯实学生的文化根基具有重要作用;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精神情操的重要途径。但是我们现在的古诗文教学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状态:学生兴致不高,学习较被动,效率低下;学生缺乏基本的审美和想象能力,难以感受古诗文的魅力。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必须改变教法,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上下功夫,引领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诗意的世界,最终获得思想上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下面,我仅以意象"酒"为例,谈谈我在古诗词教学中是如何引导学生积累与运用的。

1.从课本中积累

让学生回想原来学过的有关"酒"的诗句,并谈谈这些诗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学生热情很高,查找课本并将诗句写到笔记本上,在课堂上交流、讨论整理出的诗句及其意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现了诗人暂时超脱现实沉浸在饮酒中的豪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一种离别的伤感;"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表达的是诗人听说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时的欣喜;"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是一腔苦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一种思考;"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是一种悲戚;"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是一种孤独……

2.从课外阅读中积累

教师和学生都把从课外阅读中积累到的诗句写道黑板上,大家互相学习,互相欣赏,共同提高:孟浩然的"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是苦闷;李清照的"浓睡不消残酒"是悠闲和风雅;欧阳修的"十载相逢酒一卮,故人才见便开眉"是欣慰;杜甫"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是友情;白居易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是真情.....

3.梳理整合

学生积累了好多知识,有了量的储备,但如果不及时的梳理,就会杂乱无章,无法运用。在积累"酒"的意象时,我引导学生将整理好的诗句进行分类,学生们通过讨论与合作,将这些意象分为了四类:㈠借酒浇愁的,㈡借酒言愤的;㈢表达欢乐欣喜之情的;㈣表达对生活的哲学思考的。学生理清楚了意象的类别,便于在阅读鉴赏诗歌和写作时灵活运用。

4.引导运用

积累要沉淀成一个人的心理认识结构,需要反复的运用,转化为外在的语言行为,才能完成。若不反复历练,原来积累的东西就失去了意义,并很快忘记。 在积累梳理了"酒"的意象后,我让学生运用有"酒"的诗句写片段,表达自己的思想,告诉学生立意要高,要能灵活的创造性的运用诗句。学生的创作热情很高,形成了很多优美的篇章。

5.升华提高

在积累梳理整合运用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发展变化过程。"酒"是一种文化,"酒"含有丰富的意蕴,它是欢乐者的良友,也是悲伤者的知己,让失意者超脱,也让得意者放达;给苦难的人生慰藉,给多彩的生活增辉;给凡夫俗子以现实的欢快,更给文人墨客以惬意的诗情。学生在"酒香四溢"的课堂上走进诗意的世界,在积累与运用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领略中华灿烂的文化。

同时,古诗词自身的魅力无穷:内容上,它有壮丽的河山,精彩的故事,丰富的人生,多彩的生活;形式上,它有如精灵般跃动的文字,如音乐般袅袅的韵律,如梦幻般优美的意境。精妙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绵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对学生而言,能启迪心智,增长见识,陶冶情操,诱发不尽的遐想;对老师而言,读着古诗词,仿佛就是在和历史对话,和大师倾谈,那一幅幅如画的美景,那些深入浅出的道理,给了我们多少美好的享受。让教师引领学生走进诗意的世界,浸染墨韵书香;让师生共同走进诗意的世界,让心灵沉浮于古诗词的字里行间,扬起那最率真灵动的生命激情之帆,去古诗词的世界远航!

雨天伞,莫遮眼,路上水,小心滑。 夜间行,耳加眼,走或停,要分明。

过道口,要直走,招的士,站路边。 人乘车,有规章,上下车,按序来。

车起步,莫走动,下车时,要注意。 车内坐,要端庄,头与手,莫外探。

自行车,常查验,闸与铃,要完好。 过十二,才上路,不逆行,不抢道。

双车行,莫扶肩,前后车,留空间。 搭摩托,戴头盔,向前看,正骑坐。

乘车时,不乱动,不催速,莫闲谈。 过横线,减速行,遇行人,停一停。

篇9

关键词:王维;应制诗;宫廷节庆

王维长期在唐朝都城长安为官,历任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唐玄宗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可以说王维是生活在盛唐时期的官吏阶层的贵族,不会为了生计而显出怀才不遇或生活窘迫的状况,因而其诗歌的内容和意境大多为山水田园。这些经历和个人的创作才华,成全了王维的应制诗创作。

一、王维的应制诗创作及题材分类

(一)唐代的应制诗创作概况

应制诗创作必须符合两个基本条件:其一,是皇帝命令而作,表现出以皇帝为中心的创作特点,因而皇帝诗歌创作的态度也就决定了应制诗的基本审美倾向;其二,是皇帝身边围绕着的能诗作赋的文官。唐朝时期,中国整体处于政治稳定、物质丰富的时期,加之唐朝“以诗赋取士”的科举考试,使得唐朝时期的官员,大多能诗作赋,由此诗坛呈现出鼎盛的局面,王维就是盛唐时期上层官员中的典型代表。

初唐的应制诗创作数量在整个唐朝时期是最多的,以上官仪、李峤、张说、张九龄、苏F为代表的文官创作数量达800多首,应制诗作内容遍布宴会、游乐、送别等题材。进入天宝之后,由于政治动荡,应制诗创作逐渐衰落,至安史之乱以后,伴随着唐王朝光辉的逝去,唐代社会与诗歌发展因此跨越了其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应制诗也必然迎来它的衰退时代。可以说唐代文学、唐代诗歌、唐代应制诗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切实反映了唐代的历史,或许可以说,我们从唐代文学创作的蛛丝马迹中,可以切实洞察历史的脉络。

(二)王维应制诗的题材分类

王维在朝廷为官期间,长安的社会生活可谓是朝气蓬勃,盛唐气息使得官员阶层出现了许多有名的诗人,他们歌颂生活,赞颂朝廷,并由诗歌的创作体现个人的政治抱负和政治理想,王维本人也不例外。其应制诗题材按照其描写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节庆应制诗。宫廷宴会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增进皇室成员之间感情、加强帝王和群臣关系的一种方式,特别是每逢重要节日的时候。王维关于此题材的应制诗包括:关于上巳节的《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奉和圣制上巳于望春亭观禊饮应制》、《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和《三月三日勤政楼侍宴应制》,关于重阳节的《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以及关于元宵节的《奉和圣制十五夜然灯继以T宴应制》。

2.游乐应制诗。按照游乐的地点,游乐应制诗又可以分为在宫中的娱乐活动和走出宫廷带有赏玩性质的游乐活动。据统计,诞生于盛中唐的游乐应制诗数量最多,主要集中在张九龄、姚崇、苏F、张说、王维等人。王维关于此类应制诗有《奉和圣制御春明楼临右相园亭赋乐贤诗应制》、《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奉和圣制从蓬菜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3.政治应制诗。王维关于此类诗作有《奉和圣制登降圣观与宰臣等同望应制》《奉和圣制庆玄元皇帝玉像之作应制》《奉和圣制暮春送朝集使归郡应制》,几乎都表达了作者渴望贤君的政治愿望。

4.送别应制诗。此类诗作有《奉和圣制送不蒙都护兼鸿胪卿归安西应制》。

以上对王维应制诗的分类,只是根据其创作内容来做的一个大致区分。可见,王维的应制诗创作不单单是对皇帝诗作的“奉和”,也不单单是歌功颂德,同时也体现着他的政治愿望和诉求,以及他本人对于人生的态度。

二、王维的节庆应制诗创作

在王维的应制诗中,按照题材分类,有专门描写节庆一类的应制诗,可以称其为“节庆应制诗”。根据王维节庆应制诗所描写的内容,又可将其按照所描写节日,从以下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节日为切入点,来洞悉盛唐节庆文化的一些传统风俗习惯和节日特征。

(一)上巳节

王维关于上巳节的诗作有《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奉和圣制上巳于望春亭观禊饮应制》、《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三月三日勤政楼侍宴应制》。

上巳节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在唐朝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唐朝官方对其的重视与肯定程度超过了历史上的其他时期。三月三这一天,对于皇家来说,要宴饮群臣,以彰显皇室的豪气与奢华,以及开放包容的大唐风貌,给上巳这一游山玩水的节日增添了许多非凡之气。唐代对诗歌的重视,必定使得在每年的这一天,大批诗作在节庆活动中产生。生活在盛唐时期的王维,作为士大夫阶层,必然受到皇帝的邀请,在上巳节这一天所创作的应制诗,必然具有切实描绘宫廷节庆气氛的历史价值。

在《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都提到了“冕旒”。“冕旒”是古代汉族礼冠的一种,《周礼・夏官・弁师》中记载:“天子之冕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 《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中的“画旗摇浦溆,春服满汀洲”体现出了节日当天,服装的华丽与富贵。在三月三上巳节这一天,皇帝、太子头戴冕旒,以示对节日的重视,也同时体现出上巳节在唐代节日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彰显大唐的盛世风貌。

“春禊”、“拔禊”均为“盥洗”之意,指代“上巳节”,也同时表现出节日当天的风俗习惯,有时也成为“修禊”。上巳节经过时代流变,到了唐代主要是在水滨举行盥洗祭礼,以除不详,谓之春禊。王维的关于上巳节的应制诗中,均提及与“水”相关的意象,如“洛水”、“汀州”、“渭水”、“天池”、“灞骸钡龋“画o”是船的别称,显示了节日当天戏水的场景。

在王维的此类应制诗中,其主要描写建筑为唐代长安城的南边,有曲江池、龙池、上林苑、勤政楼等;主要描写人物为太子、皇帝、群臣;主要描写场景为戏水,主要通过服饰、歌舞、大殿装扮等展现宫廷文化以及上巳节节庆文化。

(二)重阳节

关于重阳节的诗作有《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

中国的重阳节,其源头最早可追溯至汉朝初期,当时皇宫中君臣上下在每年的九月九日饮用酒、吃“蓬饵”、戴茱萸等风俗活动以求长寿。到汉朝末期,这个习俗便在民间流行起来了。后直至两晋南北朝,重阳节人们戴茱萸、登高望远、赋诗饮酒、赏菊观景蔚然成风,由此这一节日于是固定下来。

重阳节发展至唐朝,这些习俗仍然被保留,在王维的《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中的“芍药和金鼎,茱萸插玳筵”一句,仍能可以看到一些历史文化遗迹,例如重阳节中不可缺少的“芍药”、“茱萸”等事物,“无穷节,长奉柏梁篇”中一词“无穷”给人们描绘了一幅的花海景象。“茱萸插玳筵”中“玳筵”意为豪华、珍贵的宴席。由此可见,在重阳节这一天,皇帝在宫中大摆筵席,邀请官员中地位较高者和宫中的人一起赏菊,并在庆祝节日的过程中,赋诗唱和,以助兴之用。

(三)元宵节

关于元宵节的诗作有《奉和圣制十五夜然灯继以T宴应制》。

汉族传统的元宵节始于汉代,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一天夜空皓月当空,人们要出门赏月、燃灯放焰、赏灯猜谜、共吃元宵、合家团圆,以示庆贺。“上路笙歌满”和“游人多昼日,明月让灯光”展现了一幅安定和谐的社会景象,百姓都走出家门,参与到赏月、猜灯谜等节庆活动中。“鱼钥通翔凤,龙舆出建章”,高大轩敞的车舆走出建章宫,体现了皇室与民同乐的节日气氛。

王维关于上巳节、重阳节、元宵节的应制诗创作,从诗句中展现出了当时社会的安定与富足,也同时体现了宫廷的奢华与豪气。通过“秦”、“汉”这样词语,给诗歌增添了一层厚重的历史色彩,同是在长安建都的王朝,在历史上尽显都城的威严和宏伟。正是因为唐朝富足的生活,特别是经过唐初的贞观之治,唐朝发展至盛唐时期,物质、精神等方面的生活达到极大富足,中国古代社会也同时迎来了它的辉煌时期。唐代人享受的生活理念就是建立在富足的生活的基础之上,加上唐朝社会对于诗歌的重视程度,以及官方对诗歌的提倡、帝王对诗歌的喜好,使得唐朝的诗歌不论在数量还是在创作艺术方面,都在这一时期也迎来了它的顶峰。

三、王维节庆应制诗所体现的文化价值

(一)政治文化的体现

王维通过节庆应制诗的描写,不但记录了当时亲身经历的重大节日,并且通过诗句传达出了诗人的政治愿望和诉求,他渴求贤君,希望自己能为国家做些实事,以求社会安定,国家富足。他的应制诗并非仅仅停留在太平盛世赞美的表面层次下,同时试图以应制诗来实现自己政治主张。

《三月三日勤政楼侍宴应制》中“仍临九衢宴,更达四门听”一句,体现了王维渴望君主能够贤明仁政,以开放的胸襟集思广益。在宴会的欢声笑语中,还伴随着对君王的某些期冀。盛唐在文化、经济等领域在当时的世界,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大国”,这一点从王维的节庆应制诗中可以体会到,但在王维看来,正是因为唐朝的繁荣,才更容易带给统治阶级以过分享乐的态度。生活在太平盛世的王维,毋庸置疑地对这样的盛世产生一种自豪的情感,但同时,作为有抱负、有理想的知识分子,他始终不忘人民。也正如他的“比屋皆可封,谁家不相庆”(《奉和圣制登降圣观与宰臣等同望应制》),暗用陆贾《新语》中“尧舜之民,可比屋而封”的典故,同样表达了作者的梦想与渴望:君如尧舜,万民同欢。

(二)重回历史记忆

通过对王维节庆应制诗的简要分析,不难看出,每逢重要节日,皇帝总要宴请群臣,以诗赋乐,场面宏大且气派。宫廷宴会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交流娱乐、庆祝宣扬和联络感情的场合。王维此类诗的创作,不但从场面上、细节上给人们相对客观地呈现了当时的节庆状况,也从历史、服装、建筑等多方面对他所生活的历史时期的传统节日,用诗的方式进行了记录。虽然应制诗一般都被看作是官员为逢迎皇帝而作,但在一定程度上应制诗所记录的史实、场面等还是存在其客观性的,也在诗歌的字词中渗透着诗人一定的思想感情。

从“秦”、“汉”到大唐,从“建章”、“龙池”到“上苑”,无一不充斥着时代的奢华与豪气,无一不蕴含着盛世气息,可以想象在歌舞升平、物质生活富足、政治生活稳定的盛唐时期,无论从服饰、音乐、诗歌等方面,还是平民的日常生活方面,都成为了当时诗人进行诗歌创作的主要题材,他们在歌颂太平盛世的同时,给世人留下了除诗歌创作意外的更多的历史文化气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诗史”就是一部历史。

参考文献:

[1]侯磊.唐诗中的大唐[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

[2]袁行霈等.盛唐诗坛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陈淑娅.论王维的应制诗[J].作家杂志,2009(5):126-127.

[4]魏耕原.王维长安诗与盛唐气象[J].唐都学刊,2012,5, 9-17.

[5]高萍.王维应制诗的因革及其模式意义[J].求索, 2013, 7,131-133.

[6]高萍.王维应制诗与盛唐和文化[J].学术探索, 2012,8,138-140.

[7]唐箐.浅谈王维应制诗的意义[J].文艺传媒,2015,7,143-144.

[8]谢凤杨.初盛唐应制诗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8.

[9]王思浩.盛中唐应制诗研究[D].汉中:陕西理工学院,2014.

[10]李玲.唐代应制诗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

[11]李淑云.王维接受情况研究[D].山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篇10

诗词是中国从古至今流传万代的文学艺术,也是流淌在中国人血液里的文化基因。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之余,也要多多欣赏这中华文化之瑰宝。

为此,我们车辆学院举办了这场意义非凡的诗词大会,来带领各位同学感受这种文学艺术的魅力。

二、活动主题: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活动目的: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校的学风建设;增强同学们的文学知识;活跃学院人文气氛,提高同学们的人文素质,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进而,在全院形成一种富有诗词浪漫氛围的学习环境。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学形式的了解、认知,令其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学知识,引导同学们全面发展。

四、时间及流程:

时间:3.26晚上7点

流程:

参赛者选择题组,由主持人说题目,参赛者答题。一组题九道,答对加分答错不加分也不扣分。经过第一轮后,得分最高的前四名抽签对战抢答,答对自己加2分,答错对方加1分,自己扣1分。最后胜出的两组参赛者通过“飞花令”争夺冠亚军、失败的两组参赛者通过“飞花令”形式比赛竞争季君。

细则:

第一轮答9道题,中间思考时间十五秒,超时或答错都算失败。

第二轮8道题,此次为抢答模式,选择分数最高的四组抽签对战,每两组参赛者在主持人说完题目有十五秒的思考时间,但在抢答后五秒时间没答出或答错即算失败。(通过敲锣抢答)答到第五题时有机会选择终止或继续比赛。

第三轮飞花令即是分数最高的两组对战争夺冠亚军,剩下两组角逐出季军,一递一次的回答诗,中间十秒思考时间,超时即失败。

五、活动地点:

八号楼201教室

六、参加对象:

以16级各班为单位,每班派出三名同学为一队。

七、题目:

题目内容待定(选择从前学习的诗篇,确定一些诗,然后把诗名公布,抽取里面的诗句做完题目。)

题型有以下几种:

形式一:识别诗句

从几个零散的字中,进行挑选并将文字进行排列得到正确答案,如“随入潜来风里雨山夜”正确答案:随风潜入夜。

形式二:填空

一句诗中空出一格,填入正确的文字。

形式三:找错

找出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形式四:对句题

给出一句诗,对出上句或下句。

形式五:单选题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佳节”指的是哪个节日?

A端午节B中秋节C重阳节

形式六:飞花令

随机抽取一个字,双方轮流答出含有随机选取到的字的七言诗句。

八、大会要求:

1、一个团队成员应相互配合,顾全大局,不可过分突出个人,忽略集体。

2、要求回答时,吐字清晰,书写工整。

九、大会程序策划:

1、主持人致开场词,宣布诗词大会开始。

2、宣布比赛流程及规则。

3、进入第一轮的比赛环节:

请第一组参赛者进场,从题库中选择一套题目进行回答,一套题目中有九道小题,答完九道,答对一道题得一分,答错不加分也不扣分,工作人员记录得分。

请第二组......

......

请第十二组......

4、进入第二轮的比赛环节:

得分最高的四组参赛者,进行对抗抢答。在场地中间摆放一个锣,哪方先敲响锣,便可进行回答,答案必须在敲响锣后5s内给出,否则视为答错。抢答环节答对得两分,答错扣一分。抢答环节的每次对抗中,给出8个问题,问题由主持人选择。

5、进入第三个比赛环节:

抢答中胜利的两组通过飞花令的形式争夺冠亚军。败北的两组则通过飞花令争夺季军。

十、奖品设置:

冠军:印有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交通学院的奖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