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的古诗词范文

时间:2023-04-03 04:07: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爱国的古诗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爱国的古诗词

篇1

2、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李白《古风》

3、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4、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屈原《国殇》

5、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屈原《国殇》

6、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张祜《集灵台·其一》

7、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8、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戚继光《望阙台》

9、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柳宗元《咏三良》

10、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11、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2、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13、寸寸山河寸寸金。——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14、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温庭筠《过五丈原》

15、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16、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李白《登高丘而望远》

17、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18、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满江红·写怀》

19、归凤求皇意,寥寥不复闻。——杜甫《琴台》

20、纷披乍依迥,掣曳或随风。——李世民《咏兴国寺佛殿前幡》

21、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咏煤炭》

22、春来未有不阴时。——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23、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纳兰性德《秣陵怀古·山色江声共寂寥》

24、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屈大均《秣陵》

25、梅似雪,柳如丝。——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26、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严武《军城早秋》

27、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8、但将千岁叶,常奉万年杯。——赵彦昭《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

29、国破山河落照红。——朱敦儒《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30、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31、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文及翁《贺新郎·西湖》

32、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3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4、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35、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隐《隋宫》

36、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37、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戚继光《望阙台》

38、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李白《鞠歌行》

39、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王维《少年行四首》

40、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咏田家》

41、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曹植《怨歌行》

42、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温庭筠《过五丈原》

43、歌钟旋可望,衽席岂难行。——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44、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

篇2

我市某纸厂一台DZL6-1.25-AII锅炉运行过程中屡次发生爆管,并且由于处置不当使隐患长期存在,对锅炉安全经济运行造成极大的影响。针对该台锅炉现状,对于其暴管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从根本上解决,确保锅炉安全运行。

1锅炉概况

该台锅炉为1993年上海锅炉厂生产的单锅筒纵置式链条炉,由该厂2003年从外厂购入,该台锅炉结构比较特殊,分为两层集箱,下降管除四角分布外,炉膛中部也设置了两根下降管。炉膛前部靠近煤斗一侧上下集箱间设置有数根对流管, 该锅炉于2003年购入后,因考虑到经济运行,厂方由燃煤改为燃烧谷壳,在煤斗正下部开了两个孔,用鼓风机将谷壳吹入炉膛,链条炉排也未启用,该锅炉购入时靠近煤斗处的锅筒底部有一500×450mm挖补,挖补时间不清,为购入前进行的修理,未找到该处修理的资料。

2检验情况

2010年11月,对该锅炉进行了内部检验,首先对锅筒的挖补处进行检查,经壁厚测定及表面无损检测,厚度与母材一致,焊缝未发现发展性缺陷。在检验中发现,该锅炉炉拱已全部倒塌,两侧及后部炉墙均有不同程度缺损,左后下降管,中集箱全部,左下集箱及中下降管均全部暴露在炉膛内,炉膛前部水冷壁超过半数均进行过挖补,其中还有贴补,数根水冷壁管甚至有数块挖补,位置大多靠近下集箱。与中下降管相邻的水冷壁管有变形及过热迹象,前后管板磨损较严重,前管板第三回程入口因烟气冲刷而显出金属原色,经对水冷壁、锅筒及管板进行厚度测定,未发现异常。

根据现场检验情况,作出如下结论:必须进行修理。首先,对炉膛进行全面修复,恢复炉拱,对暴露在外的集箱和下降管进行保护,更换修理过的水冷壁管及变形的水冷壁管,选用更合理的燃料供应方式,尽量避免用鼓风机输送燃料,原先的水处理为锅内水处理,应更改为锅外水处理。

3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该锅炉出现上述问题,绝非一朝一夕形成的,是个长期的过程,究其原因要从结构、使用维护、修理改造、检验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从根本上解决。

3.1结构

该锅炉为DZL6-1.25-AII,设计燃烧II类烟煤,炉拱设计比较靠前,炉拱前沿距煤斗有800-1000mm,因此该型锅炉只适合进行层燃燃烧,由于改变了燃料和进料方式,炉拱受长期受到尖锐谷壳的冲击,出现倒塌,也不排除因拆除炉拱更有利于燃烧人为拆除的可能性,当炉拱消失后,从本质上该锅炉已经从层燃方式变为了室燃,排烟温度升高,高温高速烟气甚至是火焰进入烟管加速对管板的冲刷,高温使管板温度升高,管板与拉撑件热应力增加,同时燃料无所阻挡地冲刷着炉墙,炉墙开始脱落,下降管及中集箱的暴露,使水循环受到严重破坏,由于中间下降管完全暴露,炉膛中部水循环尤为严峻,而前部两集箱间有对流管,前部的水循环更为活跃,中部长期缺水,前部因水循环活跃,前下降管下水量无法达到要求,又无法从中下降管中得到补充水量,因此,爆管多集中在炉膛中部和前部,而且因炉水水质的恶化更加速了爆管的发生。

3.2使用维护

锅炉是由使用者使用维护的,锅炉的好与坏,与使用者的安全生产及经济利益是密切相关的,因此,锅炉的使用单位应具有长远的目光及专业的管理办法,切不可只因眼前的经济利益而杀鸡取卵,该厂因生产任务重,常因生产进度无法停炉进行必要的检修维护,带病运行,只有重大问题,没有办法才停炉进行修理,爆管了,停下来挖补一下接着运行,又爆管了,又停下来挖补,周而复始,即影响进度,损失了经济效益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每次仓促检修,也没有通过正常途径,虽然蒙混过关,但也因此错失得到正确指导的机会,可谓是得不偿失。

篇3

语文学习要得法课内,得益课外。小学古诗词教学也一样,教师要立足课内,寻找课内外的连接点,连点成线,合面成片,以“主题阅读”的形式,拓宽学生古诗词阅读的空间。

一、以题材衍生古诗词阅读的主题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各类主题。教师要善于依托教材、依托文本,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发现值得探究的主题,确定古诗词阅读的主题。例如:学习《静夜思》,可以带领孩子们走进以“思乡”为主题的诗词赏读空间,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主题去了解、探究。

二、以作者拓展古诗词阅读的主题

一个诗人,总有自己的艺术风格,我们在引领孩子学习了某位诗人的某个作品后,可以引导孩子走进这位诗人的其他作品,更深入地了解诗人的艺术风格和思想脉络,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以李白为例,当我们引领小朋友走进《赠汪伦》后,不妨进一步引导孩子们继续了解这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了解诗人爱游山玩水的生活情调,品味他的丝丝柔情。继续品读他的《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将进酒》等一系列诗词,开展走近李白的主题阅读活动。还可以和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活动中,那一首首充满奇特的夸张和丰富想象力的诗歌,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

三、以生活诱发古诗词阅读的主题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语文是个大语文,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

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生活的环境,捕捉探究的内容,结合古诗词的阅读,开展阅读活动。

1.学校生活

校园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可探究的主题。比如,班里有位同学转学,我借这一契机,抛出“有人离别”这一主题,引出一系列送别诗,如《别董大》《赠汪伦》等,引领孩子们去阅读,悟出那珍贵的友情。

2.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最主要的是亲情,我们可以定下“母爱”的主题,引导学生去寻找关于母爱的诗词,然后引导孩子们把获得的感动内化为自己的力量,去感受母爱和亲情,并伴着他们走向美好的明天。

3.社会生活

篇4

一、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意义

1、有助于增强学生能力

一些言简意赅的富有深刻哲理的诗句,读后往往能给人以启发,使人振奋。写作时适当运用古诗词名句,能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全诗的主旨。诗人从自然景物变化联想到人生,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及时努力。古诗词中这样的诗句很多,平时注重积累,有助于我们能力的提升。名句最具有表现力,大量背诵名句并运用,有助于开启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写作与说话能力。

2、有助于领悟语言魅力

古诗词诵读作品中蕴含着很多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反复、顶真、对偶等。深入研读还会发现作品中有很多运用“借喻”的诗词,如“谁言寸草心”、“欲把西湖比西子”、“沉舟侧畔千帆过”等,这样的比喻恰到好处,既能刻画人物形象,抒发内心情感,又能加深理解。所以掌握古诗词中的修辞知识,不仅能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感悟语言魅力。

3、有助于启迪学生思维

很多经典的古诗词都有着深远的意蕴,高超的技巧,还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能给人以启迪。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诗句说的是非常通俗的道理,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并能熟练运用。实践证明,富有哲理性的诗句能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有助于进行思想教育

古诗词学习中,不仅要了解其基本内容与艺术手法,还要把握作品主题。历史上一些可歌可泣的爱国诗人和将领,当国难当头时,他们勇于献身,同时也通过诗词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当我们诵读“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时,会被陆游深深的爱国情怀所感动;当我们诵读“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时,会被民族英雄岳飞报仇雪耻的意志所震撼。经常诵读这些诗句,有助于振奋爱国情怀,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从而对学生进行熏陶教育。

5、有助于引导学生做人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应用,学习古诗词就是要学习作者的优良品质,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如学习《石壕吏》诗作时,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学习杜甫敢于揭示社会黑暗的胆识,学习杜甫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也即是说要学习杜甫高尚的人格,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只有这样把学习与现实联系起来,才能使学习产生真正的效果。

二、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措施

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非常重要,诵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营造和谐的氛围,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中蕴含的意境、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1、明确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制定学期教学目标时,要把古诗词诵读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制定出具体目标:如一周两首古诗词,一学期四十首。古诗词诵读教学中采用集体备课、学进度、安排集体讨论等方法,把一学期的古诗词诵读纳入到单元、期中、期末测试内容中。教师备课中,对古诗词诵读教学,应注重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研究重难点,落实课堂诵读与课后自读的措施。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古诗词诵读课件,在课堂诵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诵读的兴趣。

2、创新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中要注重运用二步教学法,以读为本,围绕通读课文、精读积累展开教学。通读课文环节是第一步,教师要先通读古诗词,讲解生字词、诗词创作背景等知识后,让学生跟读、齐读。学生诵读时要求整齐,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古诗词内容。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让学生事先预习,先通读古诗词,了解古诗词内容,以便快速融入课堂。精读积累环节是第二步,精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深读、细读。同时引导学生带有感情的诵读,读出情感,读出感悟。精读时要抓住古诗词中的精彩词句反复诵读,只有熟练诵读,才能掌握古诗词丰富的内容、精妙的技巧,从而通过日积月累,把古诗词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除了运用二步教学法,还要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优等生,可以把古诗词诵读融入到日常学习中;对后进生,应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理解,如古诗词默写是一个难点,应多在后进生上下功夫,正确其能达到熟练、准确默写。

3、注重背诵教学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除了诵读外,要把背诵作为教学重点。初中生求知欲强,学生在通读、细读后,必须要求学生背诵,达到熟练背诵的目的。古诗词教学中,读和背都是非常重要的,读就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品味语言的意境美、情感美。背就是引导学生自觉背诵,一般来说古诗词背诵需要在课余时间完成,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背诵环境,如布置背诵作业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池塘、花丛边背诵,培养学生体会诗情画意的感觉,从而营造浓厚的古诗词学习之风,陶冶学生身心。

4、开设诗词讲座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没有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古诗词鉴赏能力,但古诗词鉴赏能力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水平,教师可以开设古诗词鉴赏选修讲座,介绍古诗词的鉴赏知识,如介绍人伦情怀,关于友情的《送元二使安西》,关于恋情的《长恨歌》,关于亲情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介绍生命意识;介绍价值追求等。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现场诵读、配乐,很多学生会不自觉的跟着教师诵读,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同时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聆听经典诵读作品,引导学生自然的入情、入境,读出诗的味道、诗的情感。这样的诵读令人陶醉,富有美感,能达到较好的诵读效果。

5、丰富课外活动

篇5

目前,很多的初中学生学习古诗词,课堂上主要是听老师讲解,课后下功夫背诵,大都是以记忆为主,学一首掌握一首,根本不能举一反三在考试时,很多学生赏析古诗词,不知道该如何着手,更不用说深刻领会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中关于古诗词的考查要求是“能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领悟内涵并品味语言”。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不乏古诗词赏析类的考题,而且有扩大的趋势。下面本人就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略提几个见解。

一、多角度把握诗词的内容。

1、关注题目。古诗词中有的题目集中而又含蓄概括文章的内容、主旨。认真地分析题目,有时能很快地把握住所写的内容。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其实也暗示了作者在团圆之夜,却不得不忍受离别之苦,通过题目能了解到很多诗文的深意。对理解该古诗文有很重要的意义。

2、关注背景资料。背景资料包括时代状况、人文地理、作者思想、生活经历等,它是为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来服务的。作为教师对这些背景资料都必须有所了解,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学情以及教学的要求做适当的选择,以便于合理地运用于教学之中,使其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

3、品味关键词。古诗词中的关键词最能体现古诗词丰富的内涵,慢慢品味,诗词的韵味顿生。如刘禹锡的《秋词》,“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胜”,一个字便否定了古来的悲秋观念,表现了一种激越向上的思想感情。

4、抓住古诗词中的景色描写。古诗词的写作都有一定的写作顺序。可写景,可抒情,可议论,可叙事。可以肯定的是,每一首诗词中都有景色的描写。通过对特定景色的描写,反映作者的心情,抒发表达的感情。如《西江月》一次中,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就把夏夜也有的几个具体景物有序的排列,写出了特有的夏夜美景。那种大雨将至,突见茅店的欣喜之情通过景物表现的淋漓尽致。

5.领悟深层含义。古诗词以含蓄委婉吸引读者,必须通过字面意思去深刻领会诗词的内容,意境。如《赤壁》一诗中,作者通过对一件古物,折戟,回想起三国时那场以少胜多的战役,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以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

二、了解古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

1.直接抒情:作者在诗词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如苏轼《水调歌头古》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者直接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直接表达了希望人人年年平安的美好愿望。

2.借景抒情: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借助于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3.托物言志: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如的《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诗人通过多北国的雪景的描写,抒发了对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赞美之情。

4.用典: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怀旧空吟闻笛赋”,“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作者借这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烂柯人”的典故见《述异记》,作者借这个典故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乍回家乡,仿佛有隔世之感。

三、归纳古诗词的题材和作者作品的风格特点。

古诗词的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初中阶段常见的古诗词题材及作者的写作风格有:

1.送别诗: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特别注意的是,李白的送别诗给人以回肠荡气的美感享受,丝毫没有送别诗所惯有的感伤与悲凉。

2.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大多是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

3.爱国诗: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如陆游、杜甫(沉郁顿挫)、文天祥(慷慨激昂视死如归)

4.哲理诗: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朱熹的《观书有感》等。

5.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常用的手法有托物言志,象征,比拟。如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篇6

【关键字】古诗词;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古诗词中丰富的精神营养,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古诗词本身所具有的语言美、音乐美、意境美等,是对初中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题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优秀古诗词,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启迪心灵,发展思维。

一、 反复诵读古诗词,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

诵读是古诗词教学最好的方法。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诵读,就是要出声的读,这是因为古诗词本身具有对仗工整、讲究平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等特点,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妙,只有出声朗读,才能体会其中的美。古诗词最好的教学方法不是教师讲解,而是通过反复吟诵,使学生“在琅琅读声中,进入作品,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解其音、心同其情的艺术效果,因读悟文、因读悟美。”古诗词的语言具有生动形象、含蓄隽永、清新雅致、凝练质朴等特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吟诵古诗词,使学生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

诵读,体会古诗词语言的形象美。古诗词语言的形象美表现在色彩的描写上。古代的诗人,在色彩的选择、色彩的搭配、色彩的对比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中描绘了一个很美的意境,其中的“绿映红”就足以把江南春天的景象给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了;再加上江南的绵绵细雨中的楼台,这样的描写构成了一幅具有丰富色彩的图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这种美。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常地诵读,使学生体会到古诗词的语言的种种美,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言语交际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即个体的语言能力”。

二、引导学生品悟古诗词,使学生接受审美教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并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诵读是古诗词教学首选的方法,但为使真正接受审美教育,还要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品悟古诗词。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品悟并不是分析,“品”和“悟”是在诵读后对古诗词进行的联想、感悟、鉴赏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品悟古诗词的以下几点美:

品悟古诗词的哲理美。古诗诗人在进行创作时,往往把自己的情操、理想等融入景物描绘之中,或给人以鼓舞,或给人以启迪,因而诗中暗含深刻的哲理。如《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诗人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情怀。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古诗词的审美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在品悟中渗透审美教育,促进学生情感的陶冶、思想的启迪、智力的开拓、塑造健全的人格。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感悟古诗词中的意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品析古诗词,尤其是感悟古诗词中的意境。诗贵意境,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古诗词的意境,是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刻意追求的。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对妻子的一片深情,感人至深。全诗构思奇妙,语言简练,很有意境。

在古诗词教学中,一方面我们要尊重、理解、相信学生。古诗词意境的感受必须由学生自己亲身去体会,去感受,而不能请别人去代劳,否则,学生得来的就只是些冷漠的印象,是不能促动心灵,促动感情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完成意象重建,使课堂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运用音乐、色彩、图片、多媒体等,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将诗词联系起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与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体会古诗词的意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与学生进行分享与交流,让学生自由阅读、潜心感受、畅快交流、积极体验。学生在这种相对自由、包容的空间里,能够大大丰富其对古诗词意境的感受。

四、 采用灵活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陶冶学生性情

篇7

一、通过学生对诗词的诵读,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古诗词的学习,通过加强诵读,才能让学生体会出其中的韵味,通过多读还可以提高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容。在读古诗词的过程中,要读出诗词中的语调和与重音,通过诵读,让学生对作品的情感和内涵理解更加深入透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诵读在古诗词教学中,非常重要。让学生多读,以至于能够背诵,直至能默写应用。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配以诗歌图片,辅助背景音乐,虚幻再现诗人当时写诗的情境,让学生融入到古诗词的意境中,文章中描述的画面会在学生的脑海里浮现,从而学生可以顺利地融入到文章的意境中,这样学生自然就理解古诗词中所表达的寓意与思想。在平时语文学习中,教师要有意识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词,用心灵去体验,用情感去碰撞。

二、利用鉴赏古诗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每首古诗词都蕴含一定背景和作者的意图,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要让学生学会欣赏诗词,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能力,体会诗人创作的巧妙,从而达到想其意境、 悟其诗情的目的。如在学商隐的《夜雨寄北》一诗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一般秋雨会带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容易让人产生什么样的思绪?”学生就非常容易联想到“思念”。然后继续提问:“在秋雨绵绵的晚上,诗人使用了哪一种照明工具?他是如何思念妻子的?”通过问题层层推进,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所显现的含义,促进学生借助于自己的想象力,想象诗人在绵绵秋雨中对自己妻子无尽的思念,进而深刻感悟作者内心的苦闷。再如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诗中有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句诗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想象一位身穿戎装、白发苍苍、英姿飒爽的老将军,在骑马飞驰、身先士卒、与敌人奋勇搏杀的场面,在杀声震天中,敌人节节败退,最后老将军开怀大笑……通过想象,学生体会出作者一颗爱国之心,一种为统一祖国而献身的爱国热情;通过想象,极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通过诗、音、画,唤醒学生的审美情趣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在古诗词教学时,可以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充分挖掘和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唤醒学生的审美情趣。古诗词大多在描写自然景物的情况下,表达特定的思想和感情。古诗词与图画之间紧密联系,很多诗人的习作将“画”和“诗”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所以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将诗画结合起来。如在学习古诗《使至塞上》时,为了使学生有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可以在带领学生分析完诗歌的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将美术知识与诗中的意象结合,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完美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习诗歌的热情,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同时还体现了课程整合。在诗歌教学中,学生还应该用心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音乐美。音乐也是诗人表达情感的工具,在让学生鉴赏诗歌时,可以配以适当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充分感受诗歌中蕴藏的情感。

四、充分挖掘诗歌内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要深刻挖掘古诗词的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其内涵极其丰富,其语言含蓄而精练。教师要引领学生读懂读透,学习的方法有很多,如诵读、赏析等。挖掘古典诗词丰富内涵,传承其所包含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要让古诗词课堂成为语文教学中最美的、最有文化内涵的课堂。学习古诗词,要正确理解诗词,一定要对作者的经历、生活的社会环境有充分的认识,这样才能正确把握诗词中的思想内涵和诗歌的文风,要让学生与诗人对话,走进诗人内心世界,触摸到诗的灵魂。如杜甫在唐朝处于最繁盛时期的时候,写下“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充分体现出诗人的壮志情怀;而《春望》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作者被困在长安时期,与亲友在战乱中失散,他通过“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句,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睹物伤神、暗自垂泪的情怀。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品味诗人在诗歌中所寄寓的感情,感悟诗人当时的意境,挖掘古诗词的丰富内涵,传承其所包含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篇8

一、人教版古诗词选文的优点

(一)选文方面的优点

题材、范围、体裁的广泛。其中选编设计了多种题材。写景、乡愁、人生哲理、咏物、爱国诗歌、时令节气、情感等多方面。比如《静夜思》代表乡愁,《题西林壁》揭示人生哲理,《赠汪伦》歌颂友情,等等,不甚枚举。这些古诗的选取,有的培养小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志趣;有的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有的开启他们的思考;有的培养学生对珍贵的情感的重视,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不仅获得语文知识,而且对学生的心智进行了很好的教育,培养了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提升了学生的全面素质。

选择的范围比较广泛。人教版选择了从先秦到清代的古诗词。除了两汉时期没有,其他时期都有内容。在以唐宋两代为主的基础上,还兼顾到其他时期的古诗的选编。比如三国时期曹植的《七步诗》、先秦诗歌《采薇》、清代的纳兰性德的《长相思》等,给学生展现不同时代的诗词,增加学生的视野,提升学习的兴趣。

体裁广泛。古诗文的选择上主要是七绝和五绝,这些内容的安排,能让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易于记忆和背诵。除此之外,还加入了词和古体诗等体裁,既注重了选文的典范性也注重了体裁的完备性。

(二)选文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古诗词文中既有五绝也有七绝,前者学习教容易,后者有一定难度。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重在对其兴趣的激发,才能提升教学成绩。因此,由五绝到七绝的安排体现了由易到难,难度适中的原则。特别符合小学阶段的学生的特点。

二、编排方面的优点

1.在古诗词的编排上,遵循的是由浅入深的编排方式。首先让学生学习简单的五绝,在五绝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再进行七绝的教学,随着年龄的上升以及经验的积累再学习词和古体诗等,这样的安排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也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的发展规律。同时,在古诗词的学习中配以精美的插画,让小学生能通过画面直观地去理解古诗词的含义。让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斑斓的图画中得到激发,让他们的思维也随着画面放飞。

2.每个教学单元教学目标与古诗词的主题相符合,如小学三年级的上册,《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都是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美好河山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体会到诗人描绘的景致,也在思想上受到了熏陶,陶冶了情操。

3.为学生创造了不同的练习模式,注释的详细。为了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置了很多的练习模块。“读读背背”、“日积月累”、“趣味语文”、“展示台”等,都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而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在古诗词注释这一块,也进行了详细的注解,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三、选文方面的建议

1.题材比例方面有待均衡。比如,小学阶段的关于亲情的诗歌仅占古诗词总量的百分之三点二,友情的诗歌只有6篇,爱情诗歌则没有。人教版小学阶段主要是描写景致以及游记的古诗词。如果增加亲情、友情的比例,将对学生的情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选择关于爱情的诗歌,比如《迢迢牵牛星》放在6年级的学习课程中,一方面高年级学生心智成熟一些,也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爱情的价值观。

2.教材的选文范围适当地扩大。虽然现有的教材范围有一定的广泛性,但是还是遗漏了一些精华的古诗词。诗经、楚辞等有其独特的魅力,由于较长,可以采取节选的方式,主要是感受其中的手法和现实主义精神。

3.各类题材有待均衡。在人教版中,七绝占总体的比例约百分之五十九,而五绝是百分之十四,这样的安排,明显就提升了学习的难度,所以应该更加均衡比例。另外,曲和词的选择都较少。这样对学生对词、古体诗和曲的艺术形式、艺术特点等不能形成整体的把握,不能了解其全面的艺术内涵。因此,要加大曲和词以及古体诗的数量,从而使整个的比例均衡。

四、编排方面的建议

1.加强编排形式的多样性。人教版主要是将古诗词作为单篇的课文来进行编排,而引用古诗词的课文就很少。仅仅只有《给诗加腰》、《诗中的秋》两篇。如果能增加古诗词的引用,就会给学生学习古诗词创造更具有吸引力的环境。

此外,在编排上还应该注重古诗词作为单元单独进行编排的方式。可以将古诗《望洞庭》词《清平乐?村居》、曲《天净沙?秋思》、诗经《采薇》等描写风景的古诗词放在同一单元。这样就加强了诗歌的学习。

2.古诗词的练习的设计应该多样化。虽然在古诗词的练习形式上有四种模式,但是相比现代文的阅读,它的练习模式就少了很多,因此对古诗词的教学产生了不利影响。可以再古诗词的课后练习中增加“阅读链接”,来扩充古诗词的学习。“交流平台”则可以促进学生之间对古诗词学习的心得的交流,这也是很好的方式。

篇9

[关键词]古诗词 审美 品质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3-023

经典诗文是中华文明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历经千百年岁月长河的淘洗,积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苏教版教材中所选的诗词作品,文质兼美,既可以滋养性情,又可以陶冶情操,对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培育民族未来精魂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品质的培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情感美、情趣美和语言美。

一、情感美

“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语出《尚书・尧典》)“诗言志”,即凡是优秀的诗作,都是诗人“轻歌一曲和泪唱”,是真实情感的流露。诗的情感是诗的灵魂。我们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要引导并激发学生的情愫,带领他们徜徉诗苑,步入芝兰之室,享受美好健康情感的熏陶,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知人论世是古诗词情感教学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广泛涉猎,正确把握古诗词的情感内涵。

爱国诗人陆游征战一生,壮志未酬,最后把期许的目光投向了他最疼爱的小儿子子聿,希望他能完成自己未了的心愿。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陆游语重心长地告诫他的聿儿(《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情嘱托,更看到了一位爱国诗人的赤诚丹心。

我们都知道:“寒江鱼伏,钓岂可得?”而柳宗元偏要“寒江独钓”。要让学生理解这份“千年孤独”,必须让他们知晓诗人柳宗元当时的处境。他参与“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永州。当时,朋友受牵连,妻子已去世。到荒凉的永州后,老母和女儿也相继离他而去。漫天风雪中,他只好孤身一人“独钓寒江雪”。“渔翁”的形象就是柳宗元的化身,他的孤独、悲愤与痛苦全浓缩在《江雪》中。但我们还应看到这“独钓”中,还有一份执著与坚持。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使落后的永州得到了空前繁荣与发展。

“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一首诗,一个故事;一首诗,一种心情;一首诗,一段历史。把握诗词背景,细细玩味,才能真正体会到诗词厚重的底蕴。

二、情趣美

经典性作品之所以千古流传,经久不衰,是因为它拥有巨大的艺术魅力,能够给人审美的享受和愉悦。所以,古诗词教学要有很强的艺术性。教师除了带领学生把握好古诗词中所蕴涵的情感性和理趣性之外,更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领他们走进古诗词的意境中,体味诗词的情趣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展开联想和想象是体悟古诗词情趣美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设计智慧的导语来开启情趣教学的大门,创设轻松的课堂环境来给学生快乐体悟的空间,强调教学的艺术留白,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墨梅》一诗,我们可以从无锡名园梅园导入。阳春三月,这里游人如织、人头攒动,梅花有粉的、白的、绿的,无论哪种颜色都显得那么纯洁、淡雅、清秀脱俗。漫步于梅园小径,来一个深呼吸,梅香沁人心脾,是那么的清香宜人。至此顺利开启情趣教学,导入图诗相融,人梅合一的《墨梅》(王冕):“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这里要求教师进行智慧的艺术留白,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结合王冕生平,自己感悟“淡墨痕”“清气满乾坤”的情趣美。

教学《草》一诗,我们可以采用“吟诗作画”的方法打开学生的心扉。我们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小草深埋在泥土里的根,画一画小草的枯荣,画一画春风吹、小草长。“吟诗作画”不仅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情趣,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体悟到了诗的情趣美。

三、语言美

经典诗词语言精美、表达技巧高超,是学生们学习母语的典范。让学生快乐地徜徉诗苑,采撷朵朵奇葩,既可以滋养学生的才情,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提倡诵读是领略古诗词语言美的不二法门。让学生阅读经典诗词,诵读千古美文,是积累优美、纯粹的语言的最佳途径。值得指出的是,经典诗文的诵读,需要保持连续性、持久性。每天坚持诵读,才能加深记忆。我们提倡诵读经典诗文,学生甚至可以不求甚解。让学生在心灵最纯粹、记忆力最强的年龄,把最优美的语言精华诵读得滚瓜烂熟,这便为他们储备了一个巍峨的文化冰山。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文化的冰山就会慢慢融化,像一股股清泉不断滋养着学生的生命。

篇10

后,中国的社会、文化发生了历史性转折、变化:清朝的没落、民国政府的建立;西学的长驱直入、中外文化思潮和文学艺术观念空前冲撞、汇合,这一切丰富了艺术歌曲的题材内容,使它们既有外来文化的影响,如对白话新体诗的选用;又承继着传统文学艺术的血脉,如以古诗词谱曲;同时更有大量反映时政生活的内容,显示出独有的中国特色。

1.古诗词及白话新体诗的运用

艺术歌曲精巧、清丽、高雅的美学特征要求歌词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因此,中国古诗词和白话新体诗自然成为作曲家们的首选。分析中国早期的艺术歌曲作品可以发现,很多作曲家都喜欢为古诗词谱曲,古诗词所具有的韵律美和高雅气质为作曲家提供了创作的源泉,为歌曲创作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古诗词中,作曲家又特别偏爱一些反映爱国主义思想和描写离别思念的题材,这种偏好与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外来的侵略、军阀的混战、政府的无能使作曲家们内心十分苦闷,他们既不满于动荡黑暗的时局,但又无力扭转乾坤,因此通过古诗词来借古喻今,宣泄情感,表达他们的愤懑、痛苦、伤感心情。如林声翕《满江红》(宋·岳飞词)、谭小麟《正气歌》(宋·文天祥词)等表达了爱国忧思;青主《我住长江头》(宋·李之仪词)、应尚能《我侬词》(元·管道升词)等描写了离愁感伤;此外,也有如黄自《花非花》(唐·白居易词)、陈田鹤《枫桥夜泊》(唐·张继诗)一类的意境刻画作品,表达了作曲家们对理想之境的向往。

在为古诗词谱曲之外,选取白话新体诗入曲也是当时的一种趋势。“五四”引发的诗界革命使得白话新体诗蓬勃兴起,新诗在音韵上走出了传统的格律韵式,显得清新、活泼、生动。同时,新诗普遍反映了“五四”所带来的乐观向上、追求自由、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思想,极具时代气息。因此,众多作曲家都积极选取新诗谱曲以表达自身对个性解放、民主思想以及自由爱情的大胆追求。如赵元任《也是微云》(词)、《教我如何不想他》(刘半农词)、黄自《玫瑰三愿》(龙七词)、《春思曲》(韦翰章词)等。这些清雅优美的歌词与抒情诗意的音乐浑然一体、交相辉映,浸透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2.现实生活的反映

中国20世纪早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爱国运动风起云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艺术歌曲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出现了许多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这类题材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爱国题材。面对政府的昏庸无能,众多有识之士对国家的前途命运表示了深切的担忧,如萧友梅《问》《南飞之雁语》、应尚能《吊吴淞》等。他们通过对现实社会的责问、对历史事件的思考表达了鲜明的爱国思想,发人深思。同时,针对外来侵略,作曲家们号召民众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土,如萧友梅《“五四”纪念爱国歌》、黄自《热血歌》《抗敌歌》等。这些作品篇幅短小、气势雄壮、通俗易唱、令人振奋。二为反映黑暗社会和人民痛苦生活的题材。如赵元任《卖布谣》、聂耳《铁蹄下的歌女》、张寒晖《松花江上》、陆华柏《故乡》等。这些作品直接反映了当时民众的困苦生活,对他们的处境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无论是对古诗词、白话新体诗的运用,还是对现实生活的刻画,20世纪早期的中国艺术歌曲都充分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貌和民众的呼声,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

二、作曲手法的民族化

尽管20世纪早期不少作曲家都曾经留学欧美,系统掌握了西洋的作曲技法,但在创作艺术歌曲的过程中他们都自觉地进行了民族风格的探索,将中国的传统音调、民族五声调式与西洋作曲技法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明显中国特色的、新的创作风格。

1.民族民间音调的运用

要使作品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吸取民族民间音调的精华,将其运用到艺术歌曲的创作中。赵元任是早期艺术歌曲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创作了我国第一批具有时代特点、民族风格和较高技巧水平的艺术歌曲,其歌曲创作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对“中国派”音乐语言的探索和实践。在创作中他常将民族民间音调加以发展变化,以增加歌曲的民族性,如《教我如何不想他》中对京剧西皮原板过门进行加工,使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乐句贯穿全曲,同时以调性变化对比的方法创造性地运用了民间音乐中的“合尾”原则,既强调了“教我如何不想他”这一主题句,使人印象深刻,又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再如《卖布谣》里传统五声音阶的运用,以及模仿无锡方言语调的旋律,再加上颇具口语特征的五拍子节奏,使整首歌曲民族韵味十分突出。同时,赵元任还经常将我国民歌、戏曲、曲艺中常见的滑音、花音、句中加腔和句尾拖腔等润腔手法运用到艺术歌曲的创作中去(如《上山》中的滑音、《织布》中的花音等),以突出作品的民族色彩。此外,作为语言大师,赵元任尤为注意汉语言的声调特点,将其与音乐写作紧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采用戏曲道白中仄高平低的办法来谱曲调,风格幽雅精美”。

赵元任之后,更多的作曲家对民族民间音调进行了广泛的采用,如张肖虎的《声声慢》中用富于民族风格的吟诵式的歌调,抒发了对灾难家园的感伤和怀念;青主《大江东去》里运用了我国昆曲的吟唱调和江南丝竹的尾腔;贺绿汀《嘉陵江上》以汉语语调为基础写成的朗诵调;任光《渔光曲》中对江南民歌曲调的采用;张寒晖《松花江上》的旋律是以民间“哭坟调”音调为基础加工而成等等。

2.中国风格的写作手法

除运用民族民间音调外,作曲家们更在西洋作曲手法上大胆创新,使其更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习惯。如黄自《花非花》,原诗为四句。一般情况下欧洲传统的起、承、转、合结构应为创作的首选,但黄自却采用了由两个大乐句构成的乐段结构,拉长的乐句使情绪的表达更为完整、舒展,与古诗词悠长、连绵的情调十分吻合;同时,简单的节奏节拍、四度模进的句法、起伏不大的旋法以及中性的调式形态更使《花非花》具有了较为浓厚的古曲风味,对原诗的情感及韵味把握得十分准确,把中国古诗词言简意赅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20世纪早期的作曲家们积极探索具有我国民族特性的艺术歌曲的创作模式和规律,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他们逐渐抛弃了对欧洲音乐创作方式的单纯模仿,从而把民族的审美习惯与西洋音乐创作的成功经验和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中国艺术歌曲产生至今已有80多年,在其发展过程中,早期的歌曲创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使西洋作曲技法在中国广为传播,更在民族特色与西洋作曲技法的结合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后世艺术歌曲的创作提供了现实的借鉴。尤其是早期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强烈的民族风格更值得当今作曲家借鉴、采纳。

内容摘要:20世纪早期的中国艺术歌曲与传统民歌、戏曲、曲艺作品有着迥然不同的面貌,是中西音乐文化结合的产物,具有独特的美学品格;但另一方面,它又扎根于中国的民族文化土壤,符合当时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和审美要求,具有突出的民族性。其民族性主要体现在题材内容的中国化、作曲手法的民族化等方面。

关键词:20世纪早期中国艺术歌曲民族性

参考文献:

[1]胡天虹.20世纪20—30年代的艺术歌曲.交响,2001,2

[2]余虹.20世纪早期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与演唱.交响,2004,4

[3]梁茂春.百年风云百年歌.人民音乐,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