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资质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3-15 17:17: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测绘资质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测绘资质管理办法

篇1

一年来,我队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查找自身不足。通过开展活动,解决“”突出问题,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实现“党员干部转作风、人民群众得实惠、深化改革迈大步、绿色崛起上水平”的目标。观看《的四个昼夜》等4部专题影片,使广大干部群众深受教育,观后我们每位同志都写了心得体会。在工作之余努力学习报刊、新闻、测绘专业技术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在学习中我们不断提高整体素质,更好的实践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

1、完成了城乡规划定线测量和市政工程测量:3条道路全长1.0公里,地表水厂输配管网1.0公里。

2、完成了城乡用地测量9件,拨地面积385.37亩。

3、完成了竣工测量2件,测绘面积156.21亩。

4、完成了棚户区改造测绘6件,测绘面积428.36亩。

5、完成了建筑工程测量:建筑物放线31件,建筑物验线31件。

6、完成了房产测绘:房产面积预测算20栋楼、面积7.8万㎡,编写预测测量报告20份;房产面积测算26栋住宅楼(包括二手房转让建楼盘表及测算),面积12万㎡;编写房屋面积测绘报告26份。

7、完成了符合要求的测绘项目备案登记8份、签订测绘合同8份、测绘项目汇交8份、测绘项目验收8份、征求用户反馈意见等事项。

8、完成了2014年度《测绘资质》复审换证工作信息的录入、编制了《测绘资质申请表》。测绘成果资料档案、保密及质量管理考核工作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达到县级达标标准,考核结果为达标。所有材料原件经市局认定后扫描、上传到测绘资质管理信息系统、下载、打印、装订成测绘资质复审换证申请纸质材料上报市局,测绘资质管理信息系统的测绘资质复审换证信息已提交市局,待省、市地理信息部门审查通过后换发新的《测绘资质证书》。

9、完成了2014年度网上测绘资质年度注册工作,已经省市测绘主管部门通过;完成了2013-2014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录入,并已通过主管部门终审。

10、完成了两台__华测GPS卫星定位以旧换新仪器升级工作和9台测绘仪器设备的鉴定工作。

11、完成了测绘收费309828.60元;完成了《组织机构代码证》的换证工作;完成了2014年测绘法8.29宣传日活动。

12、完成了全县6家燃气企业的《燃气经营许可证》年审和2014燃气企业经营许可监督检查工作。预审了吴桥县万通天然气加气有限公司所报的材料及现场情况。受理了沧州市政府961890群众服务热线电话受理事项交办的康顺园小区开发商收取天燃气开口费问题。

12、完成了燃气经营许可预审办理首席代表及“六公开”和燃气设施改动办理首席代表及“六公开”内容;完成了吴桥县城集中供热调查和燃气需求侧管理及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等报表;完成了2014年燃气供热行业监督检查方案的落实工作;完成了餐饮场所液化气罐使用安全专项治理工作和加强了燃气热力运行安全工作及进一步规范城镇燃气管理工作。

13、完成了创建河北人居环境奖吴桥县城市燃气普及率和指标表及城市燃气用户台账,根据新的计算标准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0.82℅。

14、完成了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配合和落实;完成了2014年环保专项行动督查工作和实施最高一级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方案的实施工作;

15、完成了住建局局党组、上级测绘主管部门和上级城市管理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野外工作的艰苦,造就了测量队工作者吃苦耐劳;团结奉献的精神。优良的服务态度,精湛的测绘技术,得到了业主们好评。

在即将开始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局领导和上级的要求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做好以下工作:

1、认真宣传贯彻《测绘法》、《城乡规划法》、《城镇燃气管理条例》、《房产测绘管理办法》、《河北省城乡规划条例》、《河

北省燃气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等工作。2、加强完善我队测绘项目备案登记工作、测绘合同签订、测绘项目汇交、测绘产品项目验收、征求用户反馈意见等工作。

3、加强完善测绘管理工作与规划管理工作和产权产籍管理工作的协调及配合等工作,完善规划批后管理的建设工程项目验线、规划竣工测量验收工作。

4、继续做好我县燃气安全检查工作,为新建燃气及供热项目把好预审关。逐步规范各燃气站下设摊点人员持证上岗,办理《燃气罚没许可证》。

篇2

对比着年的总结,地方监管职能和工作大致如下:

1、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政府《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实施意见》,国土资源局下发《关于做好年全市测绘管理工作的通知》,市政府《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今后的目标任务和实施要求。8月份组建“市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初步开展工作。

2、《市基础测绘规划》及西和、康县、文县、两当、宕昌的基础测绘规划已报批或通过审批。各县区把基础测绘依法纳入同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财政预算,并启动实施。按照省《基础测绘计划管理办法》,各县区落实好基础测绘计划工作,准备开展武都东江新区和成县河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测绘工作。

3、加强市场监管,实行土地、矿产、测绘综合执法监管。开展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站专项整治工作,各县区将《测绘法》及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作为法规教育学习内容,结合“8.29”测绘法宣传日开展社会宣传。对测绘单位资质依法检查,办理年度注册工作。全年共注册丙级单位5家,丁级单位11家,对参与县区土地调查的单位进行资质审查。及时出台基础测绘资料保管使用制度,设立资料管理专柜。结合全国第二次土地大调查工作,举办软件使用和测绘管理业务培训班。

4、配合省测绘局实施灾后恢复重建农村居民点测绘工作。对省局捐赠的市县区2700幅抗震救灾各类地图及时分发到位,保障了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市县区组织配合省测绘局对8个县城区和16个重点乡镇实施航摄测图。10月,接收省测绘局移交全市2.5万平方公里航摄影像,20个城镇的大比例尺影像,184个恢复重建村的规划用图,显着提升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5、问题:一是基础测绘规划工作尚未理顺;二是城建规划中的测绘工作与国土部门的测管职能未理顺;三是编制限制,管理人员未配齐,信息中心性质未落实。

二、12年计划任务

1、学习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两个《意见》,加强对测绘管理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加强测绘市场的监管;

2、加强测绘成果的管理使用,做好恢复重建的测绘服务保障工作;

3、争取政府对测绘工作的支持,将基础测绘投入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强测绘队伍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工作水平;加强资质监督管理和服务;

篇3

关键词:房地产测绘;市场化;意义;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一、引言

房地产测绘是一项专业测绘,它运用测绘仪器、测绘技术、测绘手段来测定房屋、土地及其房地产的自然状况、权属状况、位置、数量、质量以及利用状况。房地产测绘的主要内容包括:房地产平面控制测量、房地产调查、房地产要素测量、房地产图绘制、房地产面积测算、房地产变更测量以及房地产测绘成果资料的检查与验收。2003年,建设部要求房产测绘部门与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分离,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专业服务机构。近几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发展势头极为迅猛,房地产测绘走向市场化的成果对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有序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房地产测绘市场化已经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和热点问题。

二、房地产测绘市场化的意义

1.房地产测绘市场化有利于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房地产测绘部门与房地产管理部门分离前,有一些管理单位内部的测绘公司并没有正规的审核程序,对公司员工也没有进行专业的房地产测绘方面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这就造成了房地产测绘市场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出现。房产测绘走向市场化要求房地产测绘机构和从业人员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增加技术含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竞争机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求生存,从而促进测绘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2.房地产测绘市场化有利于提高房地产测绘质量

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已日趋成熟,但在现阶段的房地产测绘行业中,较为多数尤其是县级基层房地产的测绘单位缺乏一定利用高新技术的能力和习惯,甚至会出现一些部门依然利用落后传统的手工出图方式来测绘房地产实际面积。房地产测绘是房地产管理中的一项极为重要技术,是房地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原始数据来源,房地产管理的现代化和市场化的力量均要求房地产测绘必须朝着科技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和完善。

3.房地产测绘市场化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

随着房地产测绘走向市场,测绘行业不得不面临更为强烈的竞争,在众多的测绘机构和部门中,想要站稳脚跟,壮大自身业务,不仅需要利用先进的技术,使用专业人才来提高测绘效率和质量,更要提高和改善服务质量,提供房地产测绘优质服务。房地产测绘走向市场化迫使房地产测绘行业的众多参与者主动提供优质服务,增强竞争力。

4.房产测绘市场化可以更好地为房地产管理工作服务

房地产测绘市场化不仅可以提高测绘质量,同时也可以加快测绘速度,从而更为有效的解决由于房地产测绘速度跟不上而导致的房地产产权问题无法快速处理的现实问题,使的房地产管理更好地适应房地产业发展的需要。

三、房地产测绘市场化的注意事项

1.加强房地产测绘行业资质管理

面对目前房地产测绘市场出现的测绘机构素质水平良莠不齐的情况,必须制定出相应的法规与制度,来规范市场化下的房地产测绘的各个环节,尤其要把好房地产测绘行业进入这道关,各测管单位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认真仔细审核申请人的条件与资质,不具备国家规定资格的申请人严禁进入房地产测绘行业。加强资质管理是从源头开始控制房地产测绘质量和水平,因此尤为重要,各方必须明确责任、高度重视并认真落实。

2.加强质量管理与监督

有效的质量管理与监督措施可以促进测绘成果更加精确,为保证房地产测绘有序进行,各测管单位要因地制宜制定一套房地产测绘质量管理办法,对测绘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认真审核,在审查验收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管理办法实行,对房地产测绘实行全程监督与控制,确保房地产测绘成果的真实、准确,从而促进房地产测绘健康有序发展。

3.重视人才培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这在房地产测绘行业同样也不例外。房地产测绘行业是一个要求精度高的、专业性强的行业,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房地产测绘的技术含量较普遍较低,因此房地产测绘行业的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开发的力度,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努力发掘出潜在的人才。

4.应与时俱进,学习先进测绘技术

房地产测绘行业市场化,对房地产测绘企业的测绘技术提出了更高的层次,为了使用房地产市场化,相关企业应该积极主动的学习世界上先进的测绘技术,例如:对于房地产平面控制测量等基础测绘工作,我们可以学习三边测量,测距导线测量和GPS相对定位测量等先进测量技术来代替传统的三角测量、量距导线测量。

5.加大地籍测绘市场化力度,同步实施房产测绘与地籍测绘市场化

由于种种原因,房产测绘与地籍测绘也分别由房管与土管分别进行。随着不动产统一登记的落实,房产测绘与地籍测绘必然“房地合一”,即房产与地产管理机构合并,实行一体化管理,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房产测绘与地籍测绘必须同步市场化,加大地籍测绘市场化力度,使得“房地”市场化步伐一致。

四、结束语

房地产测绘行业市场化以后,使得各房地产测绘行业队伍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这样以来一定会将不断提升房地产测绘行业队伍的各种素质,这将可以进一步的为房地产管理提供更为准确和优质的基础资料,更好更有效率的进行产权产籍管理,最终更好更有效率的服务好将来的不动产统一登记。

参考文献:

[1]胡淑香,郑建英,傅秀美.房地产测绘走向市场化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9):157-158.

[2]管建平.房产测绘市场化可能产生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房地产,2005(4):47-49.

[3]杨中利,彭奇娟.城市房地产开发中的测绘工作探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52-53.

篇4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意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测绘工作,推动我市测绘工作发展,提高测绘对经济建设的保障和服务水平,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测绘工作的重要性

测绘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准确掌握国情国力、提高管理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提供测绘公共服务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能。加强测绘工作对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作用。加强测绘工作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为城市建设提供保障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测绘行政管理体制,推动测绘科技进步,加快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全面提高测绘保障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切实提高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加快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加大基础测绘工作力度,全面推进“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按照《*市市级基础测绘“*”发展规划》要求,在“十五”期间已建立的158平方公里1∶5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根据采集完善的500平方公里1∶10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立约660平方公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同时,将后续采集的600平方公里1∶1000比例尺地形数据并入*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形成约1260平方公里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平台,为实现“数字*”提供坚实的基础。完成县(市)建成区1:500比例尺地形测绘,实行动态复测更新机制。到2010年底,完成全市遥感影像数据库的建库工作和*市GPS卫星定位服务网建设。

(二)构建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立统一的*市坐标系统,加快市县两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统一整合主城区和四组团县市内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形成一个统一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各部门及相关公共服务单位使用财政资金建设的基于地理位置的信息系统,应采用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

(三)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加快建立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对用于国家机关进行管理、服务、决策支持和社会公益性事业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其无偿提供符合国家规范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向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用于基础地理信息更新的地名、境界、交通、水系、土地覆盖等信息。凡使用财政资金的测绘项目和建设工程测绘项目,有关部门在批准立项前应当征求同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有适宜测绘成果的,应当充分利用已有的测绘成果,避免重复测绘和财政资金的浪费。

(四)提高测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测绘成果的开发应用,充分发挥测绘辅助政府进行宏观经济决策、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以及城乡建设、防灾减灾等方面的作用。

三、加强测绘工作统一监管

(一)加强测绘法制建设,健全测绘行政管理体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办法》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尽快出台《*市测绘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测绘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办法》的贯彻落实。建立健全各级测绘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落实和强化测绘工作管理职责,加强测绘资质﹑标准﹑质量﹑市场及成果提供和使用等方面的统一监督管理。

(二)加强测绘成果管理,严把测绘产品质量关。严格执行测绘成果汇交制度,政府投资项目的测绘成果必须依法及时向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无偿汇交。依法规范基础测绘成果的保管、审批、提供、使用行为,加强对外提供测绘成果的统一管理。强化测绘成果保密、使用监管和安全防范意识,依法打击窃取国家秘密测绘成果和向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测绘成果的犯罪行为。做好测量标志保护和维护工作,制定测量标志土地使用的有关规定,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严格测绘产品质量管理,加强对大型测绘项目的质量监督检查。

(三)加强地图市场管理。在落实地图市场日常监管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互联网网站登载地图的监管,严格查处和封堵互联网用户上传、标注地理信息,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编制、出版、传播、使用地图以及侵犯地图知识产权等行为,提高全社会的国家版图意识。

(四)加大测绘市场监管力度。加强测绘行政执法工作,充实执法人员。进一步加强测绘资质管理,加强对房产测绘和导航电子地图、重大建设项目等测绘质量的监督。严厉查处无证测绘、超资质和超范围测绘、非法采集提供地理信息、侵权盗版和不正当竞争等行为。加强对外国组织或者个人来我市测绘活动的监督管理。建立测绘工程招投标机制和市场信用体系,严格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形成统一、竞争、有序的测绘市场。

四、加强对测绘工作的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各县﹑区政府要高度重视测绘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测绘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测绘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有关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加强协作配合,共同做好测绘工作。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把重大测绘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抓好监督落实工作。做好测绘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在全社会推广普及测绘知识。

篇5

测绘工作是政府公共管理、社会经济发展及城乡规划的基础和保障,对于确保各项建设活动定位基准的统一性和可靠性、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市的测绘事业有了一定发展,在完善市、县两级测绘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基础测绘建设水平,加强测绘统一监管和提升测绘服务保障能力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然存在统一监管薄弱、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短缺等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抓好测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领导,搞好协作配合,为测绘工作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推动测绘事业加快发展。

二、完善测绘行政管理体制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按照国发〔20*〕30号、*府发〔20*〕7号和《*省编办关于明确市(州)、县(市、区)测绘管理机构和职能等事项的通知》(*编办〔20*〕39号)有关精神,加强县(市、区)级测绘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工作。各县(市、区)测绘行政管理职能由县(市、区)规划和建设局承担,县(市、区)规划和建设局可增挂县(市、区)测绘管理办公室牌子,并明确1名部门领导分管测绘工作。县(市、区)规划和建设局应确定相应的内设机构和人员负责具体工作,确保有机构负责、有人员办事。要解决开办经费,用于配置必要的工作设施,并将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为其履行职责,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三、加大测绘工作统一监管力度

(一)凡在我市从事测绘活动的单位必须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测绘资质证书和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测绘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在取得测绘作业证并办理测绘项目备案登记后方可从事测绘活动。在实际测绘作业中,应保证测绘成果的完整、准确,不得违规测绘。

(二)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测绘市场统一监管,认真开展测绘单位测绘资质年度注册工作,加强测绘资质动态管理,做好测绘资质的复审换证工作。加大测绘行政执法力度,既严格市场准入,又充分发挥市场的调控和竞争作用,推进测绘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三)严厉查处无证测绘、超资质范围测绘、非法采集提供地理信息、侵权盗版和不正当竞争等行为。加强对外国组织或者个人来华测绘活动的监督管理。鼓励群众积极举报测绘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社会监督。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编制、出版、传播、使用地图以及侵犯地图知识产权的行为。强化测绘成果保密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国家秘密测绘成果保密安全管理,加大对国家秘密测绘成果使用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依法打击窃取国家秘密测绘成果和向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测绘成果的犯罪行为。对无测绘资质仍在从事测绘活动的单位,要限期依法完善测绘资质手续;对超过规定期限仍不完善测绘资质手续的,要依法查处。

(四)加强测绘成果质量监管。重点加强对房产测绘和重大建设工程项目的测绘质量监督。各级房管部门要加强对房产测绘成果应用的监督管理,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对施测单位的资格、测绘成果的适用性、界址点的准确性、面积测算的依据与方法、是否到当地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测绘项目备案登记等内容进行严格审核把关,切实规范房产测绘行为,保护房屋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对用于房屋权属登记等房产管理的房产测绘成果,审核合格后纳入房产档案统一管理。

四、加强测绘成果管理

(一)严格执行测绘项目备案登记制度。凡在我市开展测绘作业活动的所有测绘资质单位,必须按照《*省测绘项目备案登记办法》和《*市测绘管理办公室关于认真搞好测绘项目备案登记工作的通知》(资测管办〔20*〕7号)的要求,在实施测绘项目前,先到当地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测绘项目备案登记并取得相应的《*省测绘项目备案通知书》,方能从事测绘活动。

(二)严格执行测绘成果汇交制度。凡在我市行政区域内完成的测绘项目,属政府投资测绘项目或基础测绘成果的,测绘单位应依法及时向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无偿汇交测绘成果副本;属非基础测绘成果的,应无偿汇交目录。在市内县级(含)以上城市1:500-1:2000大比例尺地形图覆盖区域内进行改变地形地貌、地物、架线埋管等建设活动的单位,必须在工程竣工验收前将竣工测量成果资料副本无偿汇交给当地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或相关部门以及时更新;否则,有关部门对该工程不予竣工验收。

(三)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测绘成果。使用财政资金的基础测绘项目,有关部门在批准立项前应当书面征求同级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有适宜基础测绘成果的,应当充分利用已有的测绘成果。采取政府投资、单位投资、社会投资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基础测绘的投入,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按照《*省基础测绘管理办法》(省政府令234号)的要求,将基础测绘投入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基础测绘规划的落实,提高基础测绘保障能力,逐步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五、加强测量标志保护工作

保护好测量标志是所有单位、公民应尽的义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本行政区域内测量标志的管理、检查、维护、保护工作,将测量标志的保护经费纳入县(市、区)级财政年度预算,并建立测量标志的委托保管制度。任何单位、个人在发现有危害、破坏测量标志活动时,有权予以制止,并应及时报告标志设置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当地县(市、区)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测量标志保护工作,任何单位、个人在生产和建设活动中不得破坏测量标志。在生产和建设中确需迁建测量标志的,必须依法报批后方可迁建,且迁建所需费用由迁建单位(个人)承担。对举报破坏测量标志行为、保护测量标志的有功人员,可视情况给予奖励;对蓄意破坏、损坏或保护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严格依法追究直接负责人和领导者的法律责任。

六、加大测绘人才培养力度

加大测绘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支持通过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教育、在职培训等方式培养、引进测绘人才,并通过职称评定获得相应的测绘专业技术职称。加强测绘职业资格管理,稳步推行注册测绘师制度,逐步提高测绘队伍整体素质。坚持“科技兴测”,运用先进的测绘高新技术装备和先进的科学测绘手段提升测绘成果水平。加强测绘执法队伍建设,配备充足的测绘执法人员,选送测绘行政执法人员参加培训学习,提高测绘执法队伍能力水平。

七、加快城市相对独立平面坐标系统清理改造工作

认真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全市城市相对独立平面坐标系统清理改造工作的通知》(资府办函〔2009〕81号)精神,加快开展市内县级(含)以上城市建立的各类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的清理改造工作。对审查符合国家测绘技术标准的坐标系统,要择优保留1套;对重复和废弃的坐标系统,要予以清理废止;对不符合要求的坐标系统,要拟定改造方案并委托具有相应测绘资质的单位进行必要的改造,并按程序报批。坐标系统的清理改造和报批工作完成后,凡在我市市域内从事测绘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只能利用市内县级(含)以上城市经批准建立的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不得再擅自非法建立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否则将依法予以查处。

篇6

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

建设发展用地有保障

上半年以来,湖南省争取国家新增建设用地计划18.68万亩,较去年增加1050亩。有序实施增减挂钩试点,全省已批复实施方案20个,批准建新面积6135亩。低丘缓坡开发试点方案经省政府批复实施,规模4500亩。全省累计审批建设用地15.76万亩,同比增长15.6%。上半年,湖南省出让土地5.82万亩、实现价款43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57%。土地出让均价1118元/m2,较去年同期上涨40%,较去年全年土地出让均价上涨19%。

耕地保护政策落实到位

上半年,湖南省批准建设占用耕地项目755个、面积5.15万亩,全部实现占补平衡和先补后占。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2012年度项目总体进度达70%以上,其中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18个子项目全部进入扫尾阶段。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上,预算投资51亿元,安排2013年度土地整治项目471个,建设规模274万亩。其中,利用省内资金启动娄邵盆地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2013年度子项目10个。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进展顺利,已完成12个市106个县(市、区)的外业调查成果验收。土地复垦力度加大,累计审查《土地复垦方案》56个,全面完成历史遗留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调查评价工作,安排省级损毁土地复垦项目12个。完成了第三轮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更新评价。桃源、隆回、安化、汉寿获评第二届“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矿产资源管理不断规范

上半年来,湖南省煤、铁、有色等主要矿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为适应形势变化,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着力加强矿业权市场建设,上半年新立探矿权98个、采矿权12个,实现价款和使用费2.23亿元,同比增长62%。同时,不断加大地质找矿力度,安排省级矿业权价款项目144个,预算投资4.5亿元,同比增长28.6%。争取中央地勘资金1.09亿元,安排接替资源勘查项目5个、大调查项目41个。继续推进危机矿山找矿工程,对浏阳七宝山硫铁矿等15个老矿山组织开展资源潜力调查评价。积极推进整装勘查,花垣-凤凰国家级整装勘查区在部组织的综合评估中获评优秀级别。页岩气勘查稳步推进。

地质灾害防治有实效

湖南省上半年9次强降雨,引发了各类地质灾害1143起,造成9人死亡、2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9464万元。各级政府层层落实责任,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守土有责、国土部门靠前指挥、村组干部动态监测、应急力量随时待命”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制。同时,严格落实防治措施,密集开展灾情会商,及时通过电视、短信、广播等多种途径预警信息,加强群测群防,认真落实24小时值班、定期巡查、应急处险等制度,成功预报地质灾害26起,避免人员伤亡1326人、经济损失6428万元。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严格落实矿山环评等相关制度,上半年审查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验收报告112份,缴存矿山环境治理备用金9604万元。

数字湖南地理信息基础工程建设加快

上半年,湖南省安排了1∶1万地形图更新任务1623幅。天地图・湖南正式纳入国家主节点,全面完成了14个市州的矢量电子地图和5个市州的影像地图布设任务,录入地名地址100万余条。累计对外提供纸质地图2604幅、数字地图15392幅。数字湘潭通过验收,数字张家界、数字韶山项目设计书通过评审。启动地理国情普查,目前已完成了试点任务。地理信息共建共享力度加大,相继与省工商局、省交通厅等10个省直单位签订共建共享协议。在测绘行业管理方面,全面完成2013年测绘资质年度注册、测绘资质单位信用信息评定等工作,审核测绘资质单位信用信息430条。成功举办全省第三届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管理秩序不断向好

上半年,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301件,拆除及没收构建物 17.1万平方米、罚没款 1150.52 万元,党纪政纪处分7人;立案查处矿山违法案件147件,刑事处罚5人。土地违法发现数、立案数以及矿山违法立案数分别同比下降155%、97%和56%。深入推进执法专项行动,完成相关市州未报即用和边报边用重大违法案件实地核查工作;扎实做好卫片执法前期工作,在土地变更调查环节提前介入,全面完成统一技术标准、业务人员培训、数据资料审核等工作。

重大基础工作进展顺利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稳步推进,累计制作底图19.9万平方公里,成果覆盖率94%;完成地籍调查11.7万平方公里、调查土地125.2万宗,涵盖2.6万个村、26.4万个村民小组。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扎实有序,现状数据库顺利通过国土资源部审核,财务保障能力继续加强,落实部门预算55亿元、征收各类税费59.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61%。地质资料两化工作取得新进展,坪宝矿区建成三维空间地质数据库并实现多元数据集群管理和统一服务;完成长株潭城市群水工环补充勘查野外工作任务;启动第二批2个重点矿区和4个整装勘查区地质资料两化工作;长沙展开地质地下三维建设和城市地下管网三维建设。成功举办首届中国(长沙)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省及12个市级、99个县级土地整治规划获得批复。78个市、县矿产资源规划完成数据库建设工作。

下半年目标:加强调控 强化保障

进一步加强土地调控

争取将一批重大项目纳入国家计划笼子。积极推进增减挂钩、低丘缓坡、城镇低效用地再利用等试点,拓宽用地空间。严格节约集约用地,抓好供地率考核、开发园区用地评价、闲置土地清理、地产市场管理、定额指标研究、节地模式推广等工作。出台土地储备与融资管理政策。修订《湖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例》,从严控制规划调整与修改行为。

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

以环洞庭湖、娄邵盆地两个重大工程以及25个连片推进土地整治示范县为主战场,全面加强土地综合整治和土地复垦工作,确保按时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严控建设占用耕地,从源头减轻耕地补充压力。

努力实现找矿重大突破

落实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方案,推进整装勘查,创新找矿机制,加快商业跟进,努力实现找矿重大突破。抓好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能源勘查开发。加强矿产资源规划实施管理,加快规划数据库建设。巩固扩大整规工作成果,维护良好勘查开发秩序。加强矿山规划、审批、交易等相关数据库建设,摸清家底,夯实管理基础。推进矿业权审批制度改革。切实加强中介机构监管,规范从业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抓好矿补费征收管理。

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严格执行巡查值班、监测预警、灾情速报、应急处险等防灾减灾措施,努力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严防群死群伤事故。抓好宁乡煤炭坝等特大型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力度。

全面推进数字湖南地理信息基础工程建设

加强地理信息共建共享机制建设,研究出台地理信息交换与共享管理办法、国土资源数据管理办法。推进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加强数字城市建设与推广应用,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市县测绘机构建设,充实人员、编制、装备,提高统一监管能力。开展测绘行业督查活动,严格资质、市场、质量、保密管理。建立完善地理信息企业市场信用信息体系。

统筹抓好执法监察、与依法行政工作

加快完善案件调查协作和案件移送机制。结合卫片执法、打非治违、新开工项目清理等专项行动,公开督办和严肃查处一批典型案件。抓好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力争零问责。全面实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主动化解积案,编制实施应急预案。加大国土资源普法宣传力度,完善应复应诉工作机制,努力畅通群众合法利益诉求渠道。

扎实推进重大专项工作

加大资金争取和技术支持力度,确保年内高质量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任务。全面完成长株潭城市群和3个重点矿区“两化”任务;加快修订《湖南省国土资源系统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标准》、《湖南省探矿权采矿权价款管理办法》等国土资源收费政策;研究出台《湖南省地质环境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湖南省土地整治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等相关制度;在节约集约、占补平衡、矿业权审批制度改革等方面出一批成果并及时转化;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教育引导全系统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

(资料来源: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综合研究处)

篇7

激光技术、空间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及测绘科技本身的进步。为工程测量技术进步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②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不断扩大。各种大型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建设工程、特种精密建设工程等不断增多,对工程测量不断提出新的课题和要求,使工程测量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有力地推动和促进工程测量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工程测量;工程测量技术;项目管理:工程施工测量

前 言

随着传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技术转化,21世纪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数字化,实时化测量数据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的网络化、社会化。并结合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遥感(R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简称(3S)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以及先进的地面、水下测量仪器等的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中,并发挥其主导作用。

1 工程施工测量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作用

当今社会,从根本上来说正是工程测量技术的飞速法展,才使得特长大隧道、特高桥梁、摩天大楼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地铁、水利枢纽等大型工程项目建设成为现实。工程施工测量是工程项目实施建设阶段的基础工作,是工程建设成功的根本和出发点,是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为施工和营运安全提供基础资料和技术依据。工程施工测量在实体实施开始后,就注定不能出错,必须在施工前控制检算、检测正确,测量作业的任何一次失误,都可能导致施工出现较大偏差,从而引起工程局部反攻甚至报废,并延误工期,给工程带来巨大损失。如何使用工程测量规范化、制制度化,防止测量事故发生,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工程施工测量管理现状分析

近年来,大中型重点项目对工程技术管理工作要求愈来愈严格和规范,一定程度来讲,对工程施工测量方面得管理相对还在20世纪90年代踏步,有的施工企业,项目经理甚至没有工程施工测量管理办法,挂在墙上的测量工程师岗位职责仅是装饰而已,工程施工测量成果质量无法正常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大大小小的测量失误、事故等不断出现。笔者现结合近年来参与建设的工程项目测量管理实际情况,分析工程施工测量中存在的问题。

(1) 施工测量重视不够,资源配置不到位。现实的项目施工测量一般属于项目工程部或技术管理部,测量负责人为测量工程师,位低权威,责权利不对称,相应资源难调配到位,上工地车辆难以保证是平常事;会议上很重视,会后难落实,是员调配的通病。

(2)测量人员流动大,测量仪器管理混乱。工程施工测量人员是施工生产一线生产人员,野外作业时间长、风险责任大、条件艰苦,从测量工程师至测量员,有条件的干一段时间可能就调离或是转行,如某项目到完工,测量工作几次易人,有时还出现断档,使整个项目的测量工作没有到位。测量仪器使用、保养、标定不能按规定规程进行,损坏、丢失严重,往往是出现明显错误的测量数据时才采取措施。甚至有些施工企业把测量仪器设备划归物资部门管理,保管不合规程、记录不清,一套仪器再使用时已乱七八糟、支离破碎。

(3)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且无项目整体测量控制思路方案。有些工程项目聘用测量工、学校刚毕业出来的人员担任测量负责人,无独立工作经验,测量人员劳动强度大大增加,苦不堪言,工作效率低下。

(4)培训不足,测量人员不能全面掌控和利用先进测量仪器设备。现今大中型建设项目一般都尽可能配备先进的测量设备,提高工程测量工作自动化程度,减少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施工进度,同时保证测量成果的正确性。但是企业对测量人员培训不足,不能全面掌控和利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和设备的情形屡见不鲜。如地下隧洞施工采用盾构机(全称:盾构隧洞掘进机)实时定位要求特别准确,必须配备同样先进的全站仪如Trimble6l0M(精度:1"、±1mm +1ppm×D),但不能发挥实时测量数据与计算机结合的有效利用,影响施工进度。

(5)测量人员应用基本测量平差与调整能力弱,解决问题心中无数。由于施工环境条件复杂多变,测量成果往往需要进行平差计算、调整,如方位角计算、导线平差、曲线调整、直线纠偏、高差分配等,出现上述情况,一部分测量人员就不知如何是好,老虎吃天,无法下手。

(6)测量人员与技术沟通协调不畅,工作矛盾显现突出。随着大型工程项目的不断涌现,工程测量在先进仪器使用、精度要求上日益专业化,技术工程师己不能完成施工放样、模板安装位置检查、隧道断面测量等工作,需要测量工程师的全程参与测控。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施工现场准备不足,放样条件不具备、多次放样;技术检查流于形式、模板多次安装不到位;隧道断面技术控制不当、欠挖严重、多次量测;造成测量工作繁重、效率低下,施工技术与测量之间的工作矛盾显现突出。

(7)内业资料不能全面反映外业测量,形式与内容多样化。工程施工测量在成果交接、桩位复测、资料复核、施工放样中应形成完整的测量资料。而在有些项目当中桩位复测、成果复核存在轻视随意、不认真现象,给施工队下达测量交底书没有按正规格式传达,也就用废纸片写上几个数据了事,监理、建设方、质监站多数也是侧重检查质评、浮于文件规程等,测量资料缺少监管,建档立标不规范、不完整,测量记录不齐全,日志记录不能连续、详细,无可追溯性。

3工程施工测量管理对策研究

从以上工程施工测量管理现状分析可以看出,施工企业工程测量管理亟待加强,否则一方面将对在建工程项目造成质量事故、经济损失、工期延长及其社会影响;另一方面工程测量作为工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必然对上层建筑产生作用,成为项目管理及建设水平提高的软肋。工程施工测量管理如何规范、提高,适应工程建设需要,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I)在施工企业推行工程测量单位资质、人员资格认证考核制度。随着测量科技水平的提高,其专业性将愈来愈明显,工程建设在此方面的要求将愈来愈高,在施工企业推行工程测量单位资质、人员资格认证考核制度不久将成必然,此有利于优化和保证工程测量资源配置;有利于确保测量队伍稳定;有利于促进工程测量专业化技术水平的交流和提高;有利于适应工程建设需要。

(2)纳入建设方、监理方、政府质量监管方强制检查验收范畴。在工程项目投招标、施工准备、施工过程中可以参照目前项目对工程试验检测要求,进行强制性的检查验收,只有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齐抓共管,才能确保施工单位重视、规范测量作业,为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3)建立适合的工程施工测量组织保证体系。现今的工程测量在施工企业属工程管理部或安质部,在项目经理部属工程部或技术部管理,层次过多、责权利不对等。因此应在相应组织机构中设置独立的工程测量室,工作资源配备到位,由总工程师直接管理和领导。

(4)制定和完善工程施工测量各项管理制度。在测量成果交接、复测、施工过程检查等各个工程测量管理环节上必须执行有关管理制度、办法,以规范测量作业行为,保证测量成果质量,主要有:测量仪器的配置、调拨、使用、保养、标定管理制度;测量仪器的开箱、入箱及安置管理制度;测量仪器奖惩管理办法:桩位复测、资料复核管理制度;构筑物关键阶段部位控制复核检查制度;施工过程放样测量的检查复核交底管理制度;原始测量资料的整理、归档管理制度;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工程测量管理办法:测量成果审核和批准制度;工程测量人员培训考核管理制度;工程测量人员考核办法及奖罚办法。

(5)完善和落实各级测量人员岗位职责。系统和有针对性地完善测量室及其测量人员(测量室主任、测量工程师、司镜、司尺、仪器操作、计算、复核人员、测量资料员)岗位职责,明确工程测量作业内容、目标,以各尽其职,明确责任,并加以落实。

(6)建立完整细致的测量仪器操作、使用规程。测量仪器只有正确操作和使用,才能作为战斗武器,保证测量精度,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数据,同时随着先进测量仪器设备的不断问世,其功能愈来愈强大,也需要建立完整细致的测量仪器操作、使用规程,以方便学习,全面掌控和利用先进测量仪器设备。

(7)规范、完善工程测量台账表式。规范、完善工程测量台账表式,有利于实现测量作业的可追溯性,促使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对保证测量成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有:测量仪器设备使用维护记录台账、测量仪器标定记录台账、控制测量成果记录台账、测量交底记录台账、构筑物关键阶段部位控制复核检查台账、原始测量记录簿登记台账、测量日志等。

(8)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各区域规划纲要的实施,城镇化进程步伐在加快,对工程测量领域更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工程测量的特殊性、独立性更加突出,走向专业化、自主经营行业是必由之路。

篇8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健全和完善规划编制和管理机制

(一)加强规划研究,精心勾画城乡发展蓝图。立足于科学发展和“五个统筹”,围绕“拉框架、强功能、塑形象”的城市建设思路,精心编制城乡规划,积极开展规划调研,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调控作用。一是不断完善城乡规划体系。组织编制了《*市市域总体规划》、《*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马屿镇近期建设规划》和《马屿镇控规》、《*市城乡电力设施布局规划》,再加上前几年编制的一系列城乡规划,为我市构建了全面而科学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基本实现了全市各类建设都能有规可依。深化“千百工程”建设,编制完成10个中心村规划,完成村庄整治113个、连片整治2处,创建*级示范村13个、省级示范村7个,统筹城乡发展,使规划调控逐步深入到农村。二是强化规划编制的科学性。为避免规划脱离实际,可操作性差的状况,我局今年深化规划编制的调研和评估,开展规划进村(居)活动,在规划编制的前期进行大量详尽的调研,包括土地、房产、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发展条件、群众意愿等。在立足于当地实际和发展思路的基础上,构思规划方案。在规划方案通过评审后,进行交通影响评估、实施保障评估等,保证规划实施后的科学性。同时,加强对行动规划的编制工作,如编制《20*年度城市交通发展报告》,根据城市交通规划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总结上年度*城市交通设施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下年度工作计划,强化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三是积极开展规划调研。对我市规划建成区及*镇的现状工业点共527.8公顷进行了调研,提出我市工业用地走外延式扩展和内涵式发展相结合的道路,按照这个思路,控制区域193.5公顷(其中近期可以退二进三的有66.8公顷),允许改造的工业点334.3公顷,有效解决了工业用地紧张,老工业企业又不能改建的问题。对全市的旧村改造情况进行了调研,根据“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政府主导、村民自愿、市场运作、统筹兼顾、综合改造、完善配套”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原则,制定了《*市旧村改造暂行规定》,并上报*市政府讨论,以规范、引导我市的旧村改造工作。

(二)规范规划实施,扎实推进*城乡建设。我局始终坚持把推进规范化建设作为规划建设管理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规定和工作规则,提升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管水平。修订《*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市经营性开发项目用地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和《*市工业企业建设规划经济技术控制指标(试行)》,起草《*市招拍挂工业用地规划经济技术指标管理暂行规定》,并根据《城乡规划法》的立法宗旨和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相应措施和对策,对原有规划审批程序进行重新梳理,使得规划审批要素的确定以及审批事项的设置都能依法行政、有章可循。此外,严格执行实施建设项目选址分级管理制度,全年共办理选址意见书217份,其中上报*市规划局、省建设厅4份。

(三)开展“双违”整治,严厉打击违法建设行为。违法建设不仅是规划管理的难点问题,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几年来,我局千方百计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制止,可以说,几乎能想之道、能用之法都已用尽,的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违法建设的蔓延。但真正使违建治理出现历史性转折的,是今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违建问题,及时召开全市治理违法占地、违法建设动员大会,以排山倒海的态势对违法建设进行打压,极大地震慑了违法分子,汀田、马屿等地70多建房户在强大的政策攻心下,主动拆除违法建筑4500多平方米,如此规模的自行拆违在我市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市领导、乡镇、相关部门、群众,对违建整治的观念都有了巨大的转变,从过去的指责过错、推诿责任、敷衍了事、抗拒执法转变为现在的高度重视、全力支持、积极配合、自行折违。全市动员,全民发动,除坚持以拆为主的做法外,联合相关执法部门对违法建筑进行停水、停电、停发营业执照、停装电梯、停办产权,以及第三次提高经济处罚标准等,全年共拆除违建1541处50.8万平方米。目前全市大的现行违法建设已经得到控制,为今后城乡规划实施减少了障碍,在违建的“重灾区”塘下,根据统计,前三季度共查处违建案件772起,比去年同期的1292起减少了40.2%;而从全市违法建设发案率来看,从5月份的278件减少至12月份的145件,违法建设发案率大幅降低,减幅达45%以上。

(四)推进测绘工作,提高基础数据保障能力。近年来,我局对测绘管理工作日益重视,不断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以满足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对空间地理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一是履行测绘行政管理职能。强化对测绘资质和测绘市场的日常监管,完成测绘行政许可相关制度的制定,开展了20*年度测绘成果保密检查,并积极开展测量标志保护工作。二是落实基础测绘“*”规划。把基础测绘纳入了*市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结合我市当前实际,制定20*年基础测绘年度计划,完成34.4平方公里的1:500国家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任务。基础测绘经费得到了市财政保障,20*年基础测绘经费为200万元。三是加强测绘成果管理。完善落实测绘成果的索取、使用制度和测绘项目委托检验、备案制度,完成*市测绘成果管理与分发系统建设,开展了规划编制、建筑设计前地形图现势性审核工作,全年共审核地形图215份。四是积极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工作。全面启用了新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成果,在各县市中率先与*市规划局签订了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议,明确了资源共享范围,确定了协调机构。此外,根据部门和重点工程建设需要,全年共无偿向社会提供了159平方公里的1:500地形图数据。

(五)深化“阳光规划”,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我局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通过“阳光规划”这个载体,切实提高规划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一是深入实施“阳光规划”。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要求,将“阳光规划”贯穿城乡规划工作的始终,将可能出现的纠纷、矛盾解决在事前,以利于今后城乡规划和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今年共公示规划90项。加强规划编制工作调查研究工作,积极开展规划进社区(村)活动,与乡、镇、街道和社区、村庄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此外,建立规划回访机制,对规划实施中碰到的问题,及时组织人员分析原因,提出实施对策,必要时修改和调整规划。二是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接受群众监督作为职能部门的法定义务,主要是通过办理人大政协的建议提案和群众来信来访来实现。一年来,我局共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33件,答复结果满意率为98%,答复态度满意率为100%;处理件86件次,办结率100%。在认真答复建议提案的同时,我们也针对代表、委员提出的建议和提案进行认真的调研,解决我市经济建设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此外,我局还严格按照《城市规划法》规定编制和修改城乡规划。编制和修改《*市城市总体规划》,都按法定程序经市人大常委会审查同意后,报上级人民政府审批。重要的城乡规划会审时都邀请市人大领导参加指导,及时了解规划编制情况。10月份,我局就《*市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向市人大常委会作了专题汇报;年底,就五年城乡规划实施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作了专题汇报。

二、以规范秩序和强化质安为抓手,促进建设行业进一步发展

(一)建设行业经济持续发展。一是建筑企业进一步发展。通过近几年各种政策措施,扶植企业做大做强,有力地改变了前几年*建筑业企业数量多,但存在资质等级低、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建筑业企业的专业结构日趋合理,全市现有建筑业企业76家,一级资质的施工企业从无到现在的3家,二级资质的施工企业从原来的2家增加到现在的8家,甲级资质的监理企业从无到现在的1家,乙级资质从原来的1家增加到现在的3家。此外2家勘察设计企业分别晋升为甲级、乙级资质。*建筑业企业初具规模,并已形成了结构较为合理的格局。建筑业产值稳步增长,20*年全市(本市企业)共完成建筑业产值约24亿元,比上年增长约15%,部分企业施工业务还拓展到全国各地市场,完成外地施工产值0.23亿元。二是房地产企业进一步壮大。20*年全市(本市企业)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4.5亿元,比上年略有增加,商品房施工面积3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8.7万平方米。全市现有房地产开发企业48家,其中一级2家,二级9家,三级7家,暂定资质30家。严格资质审查,新批房开企业暂定资质6家,企业资质定级三级5家,企业资质到期延续18家;企业经省厅批准晋升二级资质2家,重新核定二级资质2家。

(二)建筑市场秩序逐步规范。一是加强有形市场的管理。20*年共完成建设工程招标135项,中标价18.68亿元,总建筑面积131.6万平方米,应公开招标率100%,完成工程施工合同备案204份,签订建设工程廉政责任书204份。二是严格项目直接发包审查工作。对限额以下公建项目、私人投资工业用房、小规模的多层旧村改造等项目的直接发包进行严格审查,全年共直接发包79项工程。三是加强外来企业管理。出台《*市外地建设工程施工与监理企业进瑞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外地企业进瑞备案登记条件、资料、程序等,特别注重在有效期内对外地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外地企业的信用档案,严格执行清出制度。20*年,我市外地进瑞施工企业13家,质量检测单位6家,监理单位17家,勘察单位2家,设计单位4家;在瑞承接施工项目32个,质量检测项目123个,监理项目29个,勘察项目98个,设计项目43个。四是严厉打击建筑市场不良行为。补充和修订《*市建设市场不良行为记录和公示暂行规定》,进一步加强对市场活动的监管和处罚力度,20*年共有3家施工、监理单位被我局清出*建筑市场,15家施工、监理企业及主要负责人被我局记严重不良行为一次,9家单位及个人被记一般不良行为一次。五是开展建筑业税收代征工作。不仅有效把关工程决算,进一步强化建筑业税收的征管工作,而且在规范建筑市场秩序、避免恶性竞争方面也起到良好的作用。

(三)房地产市场秩序得到整治。由我局牵头,经过发改、房管、工商、国土、财政、审计、监察、国地税等部门的密切合作和共同努力,制定《*市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并开设网站专栏进行广泛宣传,集中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整顿和规范工作。对在建并已进入商品房预售环节的16个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对两个越级开发项目上报*审批,对六家房开公司的七个商品房违法建筑面积5267平方米,罚款167万元,违规开发行为得到查处。同时十分重视解决商品房投诉问题,针对华昌国际公寓配套设施投诉,提请市府办蔡虎弟副主任专门主持召开专题会议予以协调解决。

(四)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稳步提高。一是加强安装工程质量管理。针对当前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重土建,轻安装”思想,加强安装工程质量管理,规范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尤其是对门窗安装子分部工程上。二是规范质量监督工作。注重日常巡查监管工作,在实体质量监督抽查的基础上,加强对施工图交底、结构验收、竣工预验会议的程序监督,并严格深基坑和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方案论证,20*年全市共受监项目185个235.2万平方米,工程总造价21.7亿元,在建工程巡查率达到100%,发出施工整改单645份,监理单位整改单172份。三是加强监理市场管理工作。先后2次对我市监理市场进行专项检查,共检查5家本地监理企业、20家外地进瑞监理企业,强化在监理服务中收费、合同、人员、现场等方面的管理,并进一步明确监理的岗位及人员数,监理单位须按规定要求配备符合条件的监理人员,满足提供服务需要的监理岗位数人员要求。四是积极开展创优夺杯活动。出台《关于给工程创优达标施工企业投标直接入围资格的规定》,建立建设工程创优达标激励机制,增强企业精品意识和创优意识,20*年共创“钱江杯”优质工程1个,“瓯江杯”优质工程4个,“飞云杯”优质工程10个,居*各县市之首。此外,开展农村住房防灾能力普查,对我市莘塍镇、北龙乡、北麂乡及高楼乡的31000多户的农民住房进行防灾能力普查,为市政府制定民房防灾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五)安全生产逐步深化。一是强化安全责任制落实。与74家本市及外地进瑞建筑施工企业和监理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与新开工的114个工程项目签订《工程项目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责任书和《建设单位安全生产承诺书》,并监督企业与项目部,项目部与班组,班组与从业人员签订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签订率100%。二是严格执行检查工作。结合“安全生产执法年”活动,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隐患大排查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20*年共组织大检查6次,巡、检查工地252个,出具安全整改指令书252份,提出整改意见4000多条,28个工地被责令停工整改。三是维护建设职工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建筑工程的职工意外人身伤害保险工作,把建设职工的意外人身伤害保险工作作为施工企业办理工程开工安全条件审查之一。20*年共对114个工地进行投保,投保面积140万平方米,保险费200余万元,投保率达100%。四是积极创文明标化工地活动。修订出台了《*市建筑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管理办法》,明确了创安全文明标化工地是建设工程全过程创优的重要组成部分。20*年,共创建省级文明标化工地1个、*市级4个、*市级45个。

(六)建筑节能和建筑科技工作取得新进展。积极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出台《进一步加强我市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对建设项目从规划设计、初步设计批复、施工图审查、招投标、施工许可发放、质量监管等各个环节实施建筑节能进行了控制,有力推动了我市建筑节能工作。大力推广建筑节能示范工作。20*年建成省级建筑节能示范工程16.2万平方米,受到省建设厅的表扬,并于20*年荣获浙江省建筑节能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此外,新墙材产品不断涌现,20*年全市共生产新墙材1.61亿块标砖,新墙材使用比例达到85%,完成新墙材和建筑节能示范楼项目3个8万多平方米,农村新墙村示范楼项目1个5500平方米。

篇9

关键词:居住区;供配电;计价模式;转变

Abstract: Aiming at Jiangsu province shows new build residential areas for distribution of project valuation mode, to the premise of compare with traditional mode,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the new valuation mode and traditional mode of power supply contract in the price composition, pricing and fees mode, project contracting scope, payment, contract signing the respect such as main body the change and different.

Keywords: residential area; power supply; pricing model; trans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TP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江苏省新建居住区供配电工程价格管理暂行办法》(苏价工[2009]414号)前,江苏省新建居住区供配电工程合同签订流程一般为,先由供电公司按照经图审合格的施工图采用工程量清单或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出具工程概(预)算书,由开发建设单位与供电公司对工程造价、合同条件等核心条款进行谈判,协商一致后签订合同。该种传统型操作模式,存在供配电设施资产不明确、价格分歧较大、合同谈判及签订周期较长等不利因素。

为避免传统计价模式的不利因素,明确供配电工程的价格管理模式,有效解决资产悬置、管理缺失等问题,江苏省物价局于2009年12月29日了苏价工[2009]414号文,并明确规定自2010年1月1日期执行。为促进并完善该办法的顺利实施,后省物价局、省电力公司陆续了苏价工[2009]415号文、苏电营[2010]170号文、苏电营[2010]786号文、苏价工[2011]214号文等相关文件,使江苏省新建居住区供配电工程的实施原则、价格标准、实施方法等逐步完善。上述管理办法的陆续使新型计价模式顺利在江苏省行政区域范围内得以实施,同时为完善完善供配电工程管理、确保供配电工程有效实施、保护居住区业主可靠用电起到了较大推动作用。

新型计价模式与原传统模式在合同价格组成、计价及取费、工程承包范围、合同签订模式等方面均有较大转变,现就新型计价模式及传统模式下,供配电工程合同签订过程中涉及的价格谈判、合同条款等主要差异进行小结如下:

一、工程计价及取费方式的转变:

1.原模式下计价及取费方式:开发建设单位在取得供电方案答复书后,即可委托当地供电部门认可的且具有供配电工程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方案及施工图纸设计,并报供电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图纸审核完成后,由开发建设单位组织、供电部门参与,对设计图纸内的涉及主要设备材料进行公开招投标并确定设备及材料供货单位。后供电公司概(预)算部门按施工图纸及设备材料招标结果依据为现行定额编制工程概(预)算书,供电公司与开发建设单位就工程概(预)算价格、合同条件等进行洽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签订施工合同。

2.新型计价模式下计价及取费方式:在此种模式下,合同计价及取费采用单方面积包干模式,计价及取费依据为物价部门公布的价格标准及房屋测绘部门测绘的建筑面积。单方面积造价根据项目所在地市、县物价部门公布的新建居住区供配电工程价格标准执行。各市、县供配电价格标准由当地物价部门按照其上级物价部门公布的价格标准来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收费依据。签订合同时,新建居住区供配电工程服务费计收面积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所核定房屋建筑面积初步确定,最终结算面积按当地房产测绘部门确定的最终房屋测绘面积为准。

二、工程承包范围的转变:

供配电工程施工按承包范围进行分类,可分为施工红线外部分及施工红线内部分,红线外部分包括从电网电源接入点至小区内资产分界点处;红线内部分包括从资产分界点至居民电能计量装置(含表箱、电表)为止。按供配电工程组成分类,又可分为公用变电所部分及专用变电所部分,公用变电所是指为居住区内终端用户直接服务,一户一表,由供电部门直接管理的变电所(含室内变、箱式变),所供负荷一般为住宅居民生活用电,简称公变;专用变电所指为居住区内公共用户服务,由产权人委托的物业管理公司自行负责管理的变电所,所供负荷一般为电梯、消防、水泵、公用设施等,简称专变。

1.原模式下,供电公司承接自电网电源点起至居民电能计量装置所有工程建设,报红线内、外工程,公变及专变工程施工,开发建设单位仅需承担公曾施工过程中涉及政策处理、市政规费、青苗赔偿等协调。具体承包内容包括:路由测量、勘察设计、工程设备材料招标、工程监理、预算编制、设计文件评审、监督检测、土建工程施工(包括土方开挖及回填、设备基础、电缆管沟、电缆井、配管、顶管等供配电工程涉及的全部土建类别工程施工)、安装工程施工(包括设备安装、电缆及电线敷设、电缆头及端子安装、附属设备及材料安装、附件安装、防雷接地、调试试验等等供配电工程涉及的全部安装类别的工程施工)等。

2.新型计价模式下,新建居住区供配电范围包括从电网电源点起至居民电能计量装置(含表箱、电表)以及低压供电公建电气设施的产权分界处止的电气设施。供电公司承担红线外的土建及电气部分工程施工,红线内公变的电气部分工程施工,红线内公变土建工程施工及专变土建及电气工程施工均不在单方面积造价承包范围内。红线外土建工程承包内容包括:供电公司负责规划建筑红线外供配电工程的土建设计、施工,开发建设单位负责土建所涉及政策处理、市政规费、青苗赔偿。红线内土建工程承包内容包括:开发建设单位负责规划建筑红线内供配电工程土建部分的建设,供电公司负责提出土建设计要求,提供土建的管材及接地材料、表箱。安装工程施工工程承包内容包括:设备安装、电缆敷设、电缆头及端子安装、附属设备及附件安装、防雷接地、调试试验等。

三、合同签订主体的转变:

1.原模式合同签订的主体一般为项目所在地供电公司下属或指定的下属单位与开发建设单位,工程施工管理由供电公司指定的单位进行管理,同时工程具体实施由供电公司选定资质符合要求,综合实力较强的分包施工单位具体实施。

2.新型计价模式下合同签订的主体一般为项目所在地供电公司与开发建设单位,工程设备材料的招标及采购、工程施工、竣工验收、通电验收等由供电公司另行安排具备施工资质的单位进行具体工程实施。

四、合同文本的转变:

1.原模式下合同文本:合同文本由当地供电公司按照各自行政区域的具体特点、电力电源的布置情况统筹考虑,确定具体合同文本格式,并报相关部门审批。审批完成后作为通用合同文本,在与各项目公司签订具体施工合同时,均按此文本签订施工合同。

2.新型计价模式下合同文本:按照供电公司规定的格式文本签订。江苏省电力公司按照《江苏省新建居住区供配电工程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制定了《江苏省电力公司新建居住区供配电工程服务管理办法》(文号:苏电营[2010]170),该管理办法提供了具体协议合同版本,各市、县电力公司在与开发建设单位签订具体合同时,均需参照此版本执行。

五、协议付款方式地转变:

1.原模式下付款方式:原模式下付款方式一般由当地供电公司与开发建设单位根据具体项目的实施特点、施工进度等进行协商,确定具体的付款方式及付款比例。一般付款方式为按工程施工进度节点工期进行付款,在工程送电前一次性付清尾款。

2.现付款方式:按照江苏省电力公司公苏电营[2010]170规定执行,付款方式为:第一次,在答复供电方案并签订《居住区供配电工程服务协议》后,开发建设单位支付工程服务费的10%;第二次,在工程设计图纸审查后,电气设备订货前,开发建设单位再支付工程服务费的80%;第三次,在供配电工程竣工验收送电及装表接电签,开发建设单位付清尾款。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若居住区项目分期建设,而供配电工程需按规划在首期工程一次建设到位,应按后期住宅总建筑面积的30%测算工程服务费,该服务费用在第二次支付时一并支付,后期工程第二次收费时抵扣首期已交费用中的本期部分。

总之,新型计价模式下的供配电工程价格管理制度更加适应供电工程发展的需要,使供电公司与开发建设单位之间的合同洽谈和签约工作更为便捷,同时在保护居住区业主可靠用电权益、理顺用电工程的管理及配送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新建居住区供配电工程价格管理暂行办法江苏省物价局2009年12月29日

[2]关于公布新建居住区供配电工程价格标准的通知江苏省物价局2009年12月29日

[3]江苏省电力公司新建居住区供配电工程服务管理办法 江苏省电力公司 2010年2月1日

篇10

第一条为了加强地图管理,规范地图市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编制、印刷、出版、引进、展示、登载地图,或者生产、销售绘有国界线、省级以上行政区域界线的地图产品以及相关的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编制、印刷、出版、展示、登载地图以及地图产品生产、销售活动的管理,保证地图质量,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国家版图意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国家版图意识。

第四条省测绘局负责全省地图、地图产品和地图市场的统一监督管理工作。省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地图出版、印刷、广告和地图产品的生产、销售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图、地图产品和地图市场的统一监督管理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地图的出版、印刷、广告和地图产品的生产、销售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本办法有关用语的含义如下:

(一)普通地图是指综合反映地表物体、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一般特征,内容包括水系、地貌、居民点、行政区划、交通线和各种界线等要素的地图;

(二)专题地图是指表示自然现象或者社会现象中的一种或者几种要素的地图;

(四)地图出版是指地图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复制和发行等活动;

(五)地图展示是指通过图书报刊等出版物、影视、宣传品、广告、产品包装等展示地图的活动;

(六)地图登载是指在互联网上登载表示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界线的地图;

(七)地图产品是指表示有省级以上行政区域界线的地图的地球仪及教学用品、文化用品、工艺品、纪念品、玩具等。

第二章地图编制出版

第六条编制地图的单位,应当具有相应的测绘资质;出版地图的出版社,应当具有相应的地图出版资格。

地图编制出版资质资格的取得,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七条编制地图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绘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界、中国历史疆界、世界各国国界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界线,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二)利用最新的地图资料作为编制基础,正确反映地图要素的地理位置、形态、名称及相互关系;

(三)符合国家规定的地图编制技术规范;

(四)符合国家及本省有关公开地图内容表示的规定;

(五)具备符合地图使用目的的有关数据和专业内容;

(六)地图名称不得冠以“新”、“最新”等修饰用语。

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向地图编制单位提供可以公开的编制地图所需的最新资料。

第八条从事地图资料收集或者在地图上进行修测的人员应当持有测绘作业证件。

第九条公开出版的地图应当在地图上注明下列内容:

(一)国界线和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界线画法的依据;

(二)地图编制、出版、印刷、发行单位;

(三)书号、版号、出版日期、印数及其他有关事项;

(四)地图审核号。

刊登广告的地图还必须载明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第十条展示、登载的地图,应当载明制作单位名称和地图审核号。通过互联网出版地图的,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第十一条非公开出版的地图,不得公开发行、销售。

第十二条禁止买卖书号出版地图。

印刷单位承印省外出版社出版的地图,应当验证跨省印刷手续;对没有合法跨省印刷手续的,不得承印。

第三章地图产品

第十三条生产地图产品的企业,其管理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地图知识,并接受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地图知识培训。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辖区内地图产品生产经营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经审核批准生产的地图产品,生产企业应当在地图产品上载明地图审核号;地图产品上无法载明的,每件产品必须在产品说明书上载明或者附具地图审核批准书。

第十五条外经贸主管部门在审批涉及地图产品的加工贸易业务时,应当验证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测绘局核发的地图审核批准文件。

进出口的地图和地图产品,海关必须凭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测绘局的地图审核批准文件和样品通关。

第十六条销售地图或者地图产品的企业、个人,在购进地图或者地图产品时,应当验证提供方的地图审核批准文件,不得销售无地图审核批准文件的地图或者地图产品。

第四章地图审核

第十七条公开出版、引进地图,展示、登载未出版的地图,或者生产、引进地图产品的,必须按下列规定报省测绘局或者由其委托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未经批准,不得出版、引进、展示、登载或者生产:

(一)出版地图,展示、登载绘有国界线地图或本省全省性地图的,在地图印刷、展示或者登载前,应当将试制样图报送省测绘局审核或者初审;

(二)展示、登载本省地区性地图的,在地图展示、登载前,应当将试制样图报送省测绘局审核,省测绘局可以委托地图表现地的市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核;

(三)引进境外出版的有关中国的地图或者生产的有关中国的地图产品,应当在引进前将样图(样品)报送省测绘局审核;

(四)生产地图产品的,在产品生产前,应当将试制样图或者试制样品报送省测绘局审核。

第十八条公开出版的地图由出版社或者出版社委托的地图编制单位送审。公开展示、登载的地图由展示、登载单位送审。引进的地图或者地图产品由引进单位送审。生产的地图产品由生产企业送审。

第十九条单位、企业和个人送审地图或者地图产品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地图或者地图产品报审申请书;

(二)试制样图(样品)一式两份(彩色地图提交彩色打样图,单色地图提交原稿复印件,引进的地图或者地图产品提交样图或者样品),电子地图、互联网上登载的地图,应当同时提交纸质地图和地图数据;

(三)编制试制样图所使用的底图资料来源说明和资料所有权单位同意使用的证明;

(四)地图编制、出版单位的资质资格证明材料或者证明文件;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有关资料或者证明文件。

第二十条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报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的地图,由省测绘局初审后转报。

专题性地图需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协审的,由负责审核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转送有关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一条本省出版或者生产的中、小学教学用地图和附有地图的教材、教学资料、教学用品等应当经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测绘局审定;未经审定的,不得出版、印刷。

第二十二条协审部门应当自收到全部送审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协审,并将协审意见书面通知转送单位,逾期未通知的,视为同意。审核部门应当自收到全部送审材料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将审核结果书面通知送审单位、企业和个人。

展示、登载的示意性地图实行即送即审。

第二十三条审核批准的地图、地图产品,由地图审核部门编发地图审核号,发给《地图审核批准书》。

依法由市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的地图,应当将《地图审核批准书》报送省测绘局备案。依法由省测绘局审核批准的地图或者地图产品,应当将《地图审核批准书》抄告地图表现地或者地图产品生产地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四条经审核批准出版、引进、展示、印刷、登载的地图或者生产、引进的地图产品,在地图发行、引进、展示、印刷、登载或者地图产品生产、引进前,送审单位应当将样图(样品)一式两份报审核部门备案。

地图产品生产前,生产企业应当将样品一式一份和省测绘局或者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地图审核批准书、营业执照副本,送当地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五条经审核批准的地图或者生产的地图产品,其地图审核号有效期为两年。在有效期内,原地图版面内容有变动的,应当申请复审。

第五章地图广告

第二十六条经营地图广告业务的单位,应当依法取得地图广告业务经营资格,并持公开出版地图的书号证明和省测绘局签署的关于同意地图载体广告的证明,方可开展地图广告业务经营活动。

行政区划地图和非公开出版的地图不得用于广告。

第二十七条地图广告业务经营单位,在报审刊登广告的地图样图时,应当附具地图广告业务经营许可证明。

地图广告业务经营单位应当在地图广告业务经营许可的范围和期限内从事地图广告业务经营活动。

第二十八条地图再版或者重印时不得更换地图上的广告内容。

公开出版的交通、旅游、城区等专题地图,其广告所占的版面不得超过整个版面的四分之一。

第二十九条在地图上标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名称和符号不得收取费用。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关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已有处罚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可处3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地图登载、地图产品生产、境外出版的有关中国的地图或者生产的地图产品引进前,未按规定报审或者未经审核批准的;

(二)经审核批准出版、引进、展示、印刷、登载的地图或者生产、引进的地图产品,在地图发行、引进、展示、印刷、登载或者地图产品生产、引进前,未按规定备案的;

(三)地图审核号超过有效期继续使用的,或者地图重印时地图内容有变动未按规定报送复审的。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销售未经省测绘局或者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的地图或者地图产品,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可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地图或者地图产品送审单位弄虚作假、伪造送审材料,骗取地图审核批准的;

(二)伪造或者冒用地图审核号的。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地图广告业务经营单位在地图上标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名称和符号收取费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回收取的费用,给予警告,并可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地图或者地图产品未载明“地图审核号”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可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有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作出地图审核批准决定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地图审核批准决定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地图审核批准决定的;

(四)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作出地图审核批准决定的;

(五)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不予受理,或者不依法作出地图审核批准决定的;

(六)在地图审核中收受申请人财物的;

(七)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或者监督检查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八)其他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