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诗句范文

时间:2023-03-25 22:45: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陆游的诗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陆游的诗句

篇1

1、《绝句》唐代,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渔歌子》唐代,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登金陵凤凰台》唐代,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陆游 养生诗 食粥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于宋宣和七年(1125年),卒于嘉定二年(1209年),享年85岁。陆游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诗人,被后人称为“长寿爱国诗人”。“齿牢尚可决干肉,目了未妨观细书”,“筋骸胜拜起,耳目未盲聋”。陆游在古稀之年,不仅齿牙完坚,而且耳聪目明。据说,陆游能享85岁高寿,深得饮食之精髓,与爱食粥有关。陆游一生视食粥为养生之妙品,在许多诗句中,常常提及食粥对延年益寿的好处,他在《食粥》一诗中说:“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他还有“薄粥支吾未死身,饥肠且免转年轮”“老便藜粥美,病喜粟浆酸”“一杯藜羹似蜜甜”等诗句。祖国传统医学认为,食粥既适口,又易消化,既培养胃气,又有生津益气之功,对消化功能减退的老年人或脾胃虚弱的人来说,多吃粥可健脾强身。清代乾隆年间著名的养生家曹慈山称:“粥乃世间第一补人之物”。

中国粥文化的历史太悠久,据说黄帝那时就发明了粥。白居易有诗言:“粥美尝新米。”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也称道:“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粥的主料为大米,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大米性甘味平,含有淀粉、脂肪、蛋白质及多种矿物质,营养丰富。具有健脾养胃、益精强志、聪耳明目之功效,称誉为“五谷之首”,若要加强其补益作用,更可配合具有补益作用的药物、食物。

陆游认为,豆粥味道最好,《悲歌行》中称:“紫驼之峰玄熊掌,不如饭豆羹芋魁。”吃豆羹,吃芋头要比骆驼的驼峰和黑熊的熊掌美。大豆,是豆类中营养价值最高的品种,在百种天然的食品中,它名列榜首,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及优质蛋白质,所含氨基酸较全,尤其富含赖氨酸,大豆具有健脾益气宽中、润燥消水等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大豆中所富含的高密度脂肪,有助于去掉人体同多余的胆固醇,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预防心脏病。大豆中所含的异黄酮能抑制一种刺激肿瘤生长的酶,阻止肿瘤的生长,能防治癌症,尤其是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大豆中还含有一种抑胰酶的物质,它对糖尿病有一定的疗效。大豆中所含的卵磷脂是人类生命自始至终都离不开的滋养和保护,更多集中在大脑,常吃豆对增加和改善大脑智能有重要的效能。因此,大豆被营养学家推荐为理想保健品。

篇3

儿扶一老候溪边,来告头风久未痊。

不用更求芎芷辈,吾诗读罢自醒然。

陆游用自己的诗治愈了老人的头风病,真是医学史上的奇迹,从而“诗疗”之风便盛行起来。至今,我这个陆游的“诗迷”,依然奉“吾诗读罢自醒然”为神旨。

养生常说的一句话:“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这里的“神补”说的就是精神修养,读诗就是一种很好的“神补”方法。下面不妨我们一起来欣赏陆游的绝妙诗句,在陆游笔下真是琴棋书画、山水景物等皆能入诗成妙句,而成“神补”之药,现分述如下,与大家共赏。

一是习艺,琴棋书画可以陶冶情操。

古琴百衲弹清散,名贴双钩拓硬黄。

(《北窗闲咏》)

茶炉烟起知高兴,棋子声疏识苦心。

(《山行过僧庵》)

二是赏物,风月花鸟可以闲适心怀。

入门明月才堪友,满榻清风不用钱。

(《感怀》)

一枕鸟声残梦里,半窗花影独吟中。

(《戏书燕儿》)

万顷烟波鸥境界,九秋风露鹤精神。

(《寄赠湖中隐者》)

三是旅游,山水光影可以怡悦神志。

雨余千叠暮山紫,花落一溪春水香。

(《暮春龟堂即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四是交友,知音书友可以畅达情理。

江东好处得新句,风月佳时逢故人。

(《故友》)

天涯怀友月千里,灯下读书鸡一鸣。

(《冬夜读书》)

五是静养,淡泊宁静可以抚慰心灵。

身闲剩觉溪山好,心静尤知日月长。

(《寄题朱元晦》)

灵府不摇神泰定,病根已去脉和平。

(《中秋书事》)

六是乐观,知足常乐可以益寿延年。

俗事不教来眼底,闲愁那许上眉端。

(《初寒在告有感》)

一笑不妨闲过日,叹衰忧死却成痴。

篇4

【关键词】陆游;诗歌;爱国;梦

陆游的诗歌内容极为丰富。有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等等,其中最为突出的特点是饱含爱国激情。他在诗中表现出对祖国的热爱和怀念以及反抗侵略收复失地的要求,是数十年如一日的。直至临终前,他还一再嘱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爱国之心,其何切切!钱钟书先生评陆游诗说:“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比如“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等等,报国之情,其何殷殷!

一、诗歌中的爱国情怀,主要表现在忧国忧民、心系国家上,他把自己的爱国情怀融化到诗歌中,或直抒胸臆,或含蓄寄意

在陆游的时代,祖国的大好山河被分裂,北方广大人民遭受到民族压迫,而南宋小朝廷却屈膝事敌,雪耻御侮,收复失地,是广大爱国志士的抱负。陆游的“抱负”,不是仅仅做一个诗人,从“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将鸣?”(《长歌行》);到“愿闻下诏遣材官,耻作腐儒长碌碌!”(《融州寄松纹剑》),他不满足于纸上谈兵,“以口击贼”,而是要据鞍杀敌,所谓“手枭逆贼清旧京”、“直斩单于衅宝刀”。陆游将诗歌中的爱国情怀集中表现为那种“铁马横戈”“气吞残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早年他在《夜读兵书》诗里就说:“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去蜀之后,他也没有消沉,《前有樽酒行》说:“丈夫可为酒色死?战场横尸胜床第”。直到八十二岁,诗人还唱出了“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的豪语。这些诗句无不显示了陆游的爱国情怀。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南宋统治集团妥协投降的基本国策决定了陆游一生郁郁不得志。于是,陆游转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用诗歌含蓄寄意,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

陆游的爱国思想是深沉的,陆游的诗中由于其浓厚的爱国思想之贯注而显得更加恢弘。在那恢弘的意境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诗人的拳拳报国心,盈盈赤子情。陆游赞美的山,一如其理想中的猛士:“白盐赤甲天下雄,拔地突兀摩苍穹。凛然猛士抚长剑,空有豪健无雍容”(《风雨中望峡口诸山奇甚戏作短歌》)。陆游欣赏的泉,不是普通的幽涧细泉,而是罕见的石壁飞泉:“奇哉!一削千仞之苍崖,苍崖中裂银河飞,空里万斛倾珠玑”(《醉中下瞿塘峡中流观石壁飞泉》)。江山如此多娇,诗人在对祖国山水风光的激情描绘中,将自我形象与山水形象熔铸为一,诗篇境界之阔大,意象之奇幻,气魄之豪迈,笔势之纵肆,莫不令人拍案叫绝。其实,陆游山水风光诗的这种雄浑的气势是与他胸怀天下的人文情怀分不开的,试想,一个对祖国缺乏深厚情感的人,能对祖国的自然山水这么倾情吗?能写出这么有魅力的山水诗吗?

有时在自然山水景物与田园生活的语境里,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常袭诗人心头,身在山水,却心系国事。诗人触景生情,情调低沉,曲折地抒发自己赤子爱国之情,从“把酒不能饮,苦泪滴酒觞。醉酒蜀江中,和泪下荆扬”(《江上对酒作》),到“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溪上作》),无不说明陆游山水田园诗中的爱国情怀,是厚实的,也是炽热的。

二、陆游诗歌中的爱国情怀,还体现在以幻象梦境寄托报国理想、探寻自我理想的存在方式上

他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中写道:“僵卧孤城不自哀,尚思为国戊轮台。夜阑卧听风雨声,铁马冰河入梦来。”这是首绝句,作诗时,陆游已六十岁,虽然年迈力衰,独居孤村,但心怀壮志,急志不急心,思报国,戍守边防。虽不得志,但尚不自哀,以至积思成梦,在睡梦中实现救国杀敌之志,可见诗人的报国之情是何等强烈。“壮心自笑何时豁,梦绕梁州古战场”(《秋思》),正概括地说明了这类记梦诗的成因和内容。在这类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有时像一员猛将,跃马大呼,夺关斩将:“三更抚枕忽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楼上醉书》),有时又不失书生本色,草檄招安,作歌告捷:“更呼斗酒作长歌,要遣天山健儿唱”(《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安诸城》),有时他又像一位军师,随从皇帝亲征,不仅恢复了“两河百郡宋山川”,而且“尽复汉唐故地”(见《剑南诗稿》)卷十二的诗题)。所以他说:“谁知蓬窗梦,中有铁马声”(《书悲》)。陆游的爱国热情还往往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联想表现出来。他作一幅草书时,也仿佛是在对敌作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参看《草书歌》)。他听到一声新雁,也会勾起无限感慨:“夜闻雁声起太息,来时应过桑乾责”(《冬夜闻雁》)。所有这些梦思幻想,都是陆游爱国情怀的一种深刻表现。

总之,在陆游的诗歌中,洋溢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风格多样,或气壮语豪,感情激昂慷慨;或萧瑟清冷,情调低沉;或自然流畅,清新俊逸,就其本质特征而言,很自然地表现了一种独特的人文精神,就像一泓深泉,清灵却不见底。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陆游诗中的精神包含着“大我”的“大宇宙意识”和“小我”的“小宇宙意识”,形成了以爱国情怀为主线,以关注人民生活两位一体的人文价值体系。

参考文献:

[1]陆游精品诗歌欣赏[M].湖南出版社.

篇5

产能扩张恰逢其时,海外铁路市场需求启动是最大看点

2010年前后货车需求将迎来高速增长,业绩有望实现飞跃

当前股价:

今日投资个股安全诊断星级:

目前国内有资质的车轴生产商只有9家,最大三家是晋西车轴、北方铸造、太原重工。公司目前市场占有率在33%左右,收购北方锻造后市场占有率可达到50%。

国内铁路货车即将迎来需求高峰

2010年铁路货车迎来需求高峰:目前在建的客运专线将陆续在2010年前后建成通车,主要干线实行客货分线,加上既有线路扩能改造陆续完工,腾出足够的线路空间来开行货车,届时货车将迎来高速增长,未来三年货车需求量平均每年净增加1.5到2万辆。

产能扩张恰逢其时,海外铁路市场需求启动是最大看点

已签订单饱满:已签轮对出口订单3.5亿元,保守估计,08年轮对业务实现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260%。

产能扩张恰逢其时:公司计划在3年内采取“边改造、边投产、边收益”的建设方式,对本部进行新增10万根车轴的扩能改造,根据我们对国内铁路货车需求前景的分析,公司车轴扩能项目进度在时间上与铁路货车需求增长趋势相吻合,考虑到高油价推动全球铁路业复苏,海外铁路市场需求逐渐启动,未来出口增长将成为推动公司增长的又一动力,此时扩能改造恰逢其时。

稀缺的抗宏观经济周期下滑的积极防御型品种

基于铁路行业投资增速的预期,公司未来收入与盈利的业绩增长预期明确,成本加成的定价方式可以确保企业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趋势中维持利润率水平,订单的增长与利润率的稳定,使公司具备较强的抗经济周期波动的能力,在未来2-3年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公司业绩成长的确定性更为突出,属稀缺的抗宏观经济周期下滑的积极防御型品种。

多种措施应对钢价上涨压力

07年下半年来,钢材价格的持续上涨,公司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公司已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成本上升对利润空间的积压。首先,通过向铁道部反映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问题,商谈价格调整事宜,力争在下半年铁道部的统一招标采购中对公司产品价格进行相应调整,而部分外销合同已达成价格调整协议。公司对下半年与铁道部协商调价的前景比较乐观,认为不调价会影响到整个行业产品的供应量,并且认为产品价格调整幅度基本能弥补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幅度;其次,是持续内部挖潜和节能降耗,压缩各项费用;最后,公司积极联系新的原材料供应商,解决原材料来源过于单一的问题。

由于美国市场需求变化以及竞争激烈的原因,公司07年车轴出口业务出现大幅下降,车轴出口数量从3.6万根下降到1.8万根左右,导致整个车轴收入同比下降15.5%,随着公司加大其他国际市场的拓展力度,今年车轴出口数量会有所回升,预计全年接近2.6万根,同比增长44%。国内市场的增长的前景也越来越明朗,首先是铁路营业里程的增加,07年底全国营业里程为7.8万公里,2010年规划营业里程9万公里,实际延展里程增加2.4万公里以上,必然带来车辆及车轴需求量的增加;其次,车辆提速改造与更新改造速度的加快,也会带来车轴需求量的增加,目前年提速改造量维持在6-7万辆水平,预计09年上半年改造完成;最后,城轨和高速动车组国产化项目也会带来空心轴的需求,公司由生产炮管的军工企业转制而来,在空心轴生产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08-10年高速动车组空心轴需求量约为5000-6000根,地铁空心轴需求量

在7000-8000根之间,车轴业务从今年开始重回高增长轨道。

2010年前后货车需求将迎来高速增长,公司车轴扩能改造项目进度合理

在铁路各车型中,货车数量占比接近90%,所以公司车轴产品需求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国内货车数量的增长,我们认为,随着目前在建的7000多公里客运专线将陆续在2010年前后建成通车,京广线等几条干线全部或部分实行客货分线,可以腾出足够的线路空间来开行货车,加上多条既有线路扩能改造陆续完工,整个铁路运能将会得到大幅提升,铁路货车需求将会在2010年前后迎来一段高速增长期。

公司计划非公开发行股票,对现有铁路车轴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在3年内采取“边改造、边投产、边收益”的建设方式,对本部进行新增10万根车轴的扩能改造,根据我们对国内铁路货车需求前景的分析,公司车轴扩能项目进度在时间上与铁路货车需求增长趋势相吻合,扩能改造必要而且及时。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篇6

1、参演的第一部电视剧:《孔子青少年时代》原谅我查了诸多地方,也没有找到有关这部电视剧的介绍,除了显示李小璐曾在这部1984年的电视剧中饰演孔子小时候,以及这张稚嫩的3岁小姑娘剧照,其余资料无。但可以肯定的是,李小璐从演之路是受其父母影响,毕竟父亲李丹宁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演员,且在著名影片中《高山下的花环》有扮演角色;母亲张伟欣也是一位优秀的演员,出演过《乡音》《良家妇女》等多部电影,且在《奋斗》里还饰演过男主陆涛”的妈。

2、最让其名声大噪的电视剧:《奋斗》《奋斗》是一部对于80后刻骨铭心的偶像剧,2007年播出时捧红了佟大为、马伊琍、文章、王珞丹、朱雨辰以及李小璐,其火爆程度不亚于现在的诸多流量小鲜肉。《奋斗》讲述的是北京80后青年的青春情感和奋斗历程的故事,李小璐饰演的杨晓芸,性格泼辣却不失可爱,为人豪爽,对情感不加掩饰,在戏里与文章饰演的向南相爱相杀”,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绝对是李小璐值得称赞的一个角色。

3、墙外先开花的电视剧:《都是天使惹的祸》类似《还珠格格》的播出形势,这部剧于2001年5月在台湾首播,取得了不错的收视,后于同年8月在北京电视台第四套节目播出。这部剧汇集了任泉、郭涛、张延以及李小璐,讲述李小璐饰演的林小如历经坎坷成为一名正式护士的故事。李小璐饰演的女主,年轻貌美、心地单纯、大大咧咧、极富同情心,就像这部剧的主题曲《那么骄傲》一样,真是一个让人骄傲的软妹纸。这部剧有曾经很火的女歌手朱桦的金曲《我怎么了》,还有曾经很火的女歌手金海心的成名曲《把耳朵叫醒》。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地点:山阴(浙江绍兴)陆游家中

人物:陆游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年约74岁);陆子聿―― 陆游的幼子(年约21岁)。

第一幕

【幕启。北风呼啸,雪花飞舞,光秃秃的树枝在瑟瑟发抖。屋外黑漆漆的,一片寂静,寒气逼人,屋内光影摇曳,将后院翠竹修长的身影映在窗棂上。书桌上整齐地摆放着文房四宝,在昏黄的油灯下,大诗人陆游和幼子子聿正在苦读诗书。】

陆游(微笑着将手里的书推到子聿面前):子聿啊,这篇文章写得极好,你来品读品读!

子聿(接过书大声朗诵):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打了个呵欠,声音渐低)

陆游(皱眉):子聿啊,累了吧?

子聿(猛然回过神来,抱歉地一笑):爹,您也累了吧?我去给您沏壶茶!(起身下)

陆游(摇摇头):这孩子,读书还是不甚下功夫啊!子聿是我老来得子,缺少人生的磨炼,我得点拨点拨他!

(提起毛笔,铺开宣纸,略一思忖,开始作诗)

【幕落】

第二幕

【幕启。陆游提起笔,正端详着自己刚完成的诗作。子聿用托盘端着茶水进屋。】

子聿(面露惊喜,快步近前):爹,您又完成新诗啦?

陆游(捋了捋胡须,微微一笑):子聿,这首诗可是爹专为你写的呢!

子聿(放下托盘,拿起诗稿,高声诵读):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爹,您写得真好!

陆游(和蔼地注视着子聿):那你能看懂爹这首诗其中的含义吗?

子聿(又低吟一遍,抬起头):爹,这前两句的意思孩儿知道,是说古人做学问都是不遗余力的,青少年时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有所成就。你是想告诉我,读书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爹,您说我讲得对吗?

陆游(赞许地点了点头):是啊,还记得小时候爹给你讲的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的故事吗?没有苦学的精神,没有坚持的勇气,是难成大事的呀!子聿,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子聿(若有所悟地):爹,孩儿明白了,我在学习上花的工夫还不够……以后,孩儿一定发奋苦读,不让爹爹您失望!

陆游(喝了一口茶):子聿啊,是不是光读书就行了呢?

子聿(疑惑地看了父亲一眼,又低头看诗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爹,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要深入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

陆游(语重心长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子聿啊,你看李白游览名山大川,才写下《望庐山瀑布》《蜀道难》这样的名篇;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才留给我们《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样的佳作。(顿了顿)爹早年随军出征,往来于抗敌前线,听到了老百姓渴望收复失地的痛苦疾呼,才吟出“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诗句呀!

子聿(迫不及待地):爹,孩儿明白了,读书要跟实践结合起来,否则书呆子是会误国的!

陆游(会心地一笑):你说的是赵括的事吧?他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被秦军坑杀。只知纸上谈兵,而无实战经验,终究付出了惨痛代价……

子聿(点点头,深有感触):孩儿以后不能只读圣贤书了,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做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

陆游:子聿啊,爹好想把毕生的读书心得教于你,(把诗稿递给子聿)这首诗爹送给你,希望你如诗中所言,努力把书本知识化为自己的实际本领。天色不早了,你也歇息去吧!

子聿(接过诗稿):谢谢爹爹教诲,孩儿一定铭记心头!爹,您也要注意身体,早些休息吧!

(陆子聿应声下。昏黄的烛光下,陆游坐在凳子上,手捧诗书继续苦读)

【幕落】

第三幕

【幕启。子聿的书桌上摆着文房四宝,桌角的油灯映出一卷打开的《孟子》。书桌旁,一个暖炉内隐隐透出微光。窗外,风雪交加。】

子聿(捧着诗稿,在屋里一边踱步一边大声吟诵):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父亲这首诗写得真是太好了!

子聿(收好诗稿,坐于案前,捧起《孟子》,摇头晃脑轻声吟诵):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陆游(推门而入):子聿,天色已晚,怎么还没睡啊?

子聿(连忙站起身):爹爹,孩儿今晚想把这篇文章背下来……

陆游(赞许地点点头,又瞥见墙上自己的题诗):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子聿啊,从你身上,为父又看到了少年时的自己……

子聿(面露羞色):父亲这么大年纪还坚持苦读,坚持作诗,“无诗三日却堪忧”,孩儿写诗却远不及您,真是惭愧!

陆游(捋着胡须,在一旁椅子上坐下):子聿,这个可急不来!你年纪尚轻,为父的人生阅历要比你丰富许多呢!你要读天下书,闻天下事。只要你全力以赴,坚持不懈,终究能看到成果。来,让为父看看你最近的诗稿……

篇8

关键词:陆游 诗论 评说 工夫在诗外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不但是著名诗人,也是著名的诗论家,他对诗歌的论述颇多,把陆游的诗论加以整理评价,挖掘其现实意义,无疑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一、悲愤出诗人

陆游生当民族矛盾极端尖锐的时代,金人节节进逼,南宋政权掌握在主和派秦桧手中,打击主战派,屈辱投降。岳飞惨遭冤死,宗泽、韩世忠等名将忠臣得不到重用。陆游一生始终坚持抗金主张,在仕途上也不断受到当权的和议派排斥和打击,他非常悲愤,心底里痛苦的呐喊,于是发为慷慨激昂的诗歌,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他在《澹斋居士诗序》中说:“盖人之情,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不然,无诗矣。苏武、李陵、陶潜、谢灵运、杜甫、李白,激于不能自己,故其诗为百代法。”陆游认为诗人伤时感事,悲愤难忍,“激于不能自己”,才借歌倾诉出来。他曾说:“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这些苍凉激越之音,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写道:“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言者,其皆有不得已有乎!”陆游的诗论自然和前人有师承的关系,然而更主要的是当时许多爱国志士惨遭杀戮或遭排挤,“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他自己恢复中原的愿望不得实现,国势危殆,诗人悲愤异常,所以发为这种诗论。

主和派苟且偷生,不以恢复中原为念,而中国北部论陷区的遗民,则饱受金人的荼毒。“赵魏胡尘千丈黄,遗民膏血饱豺狼。”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中,渴望南宋王朝收复失地,解除他们的痛苦。“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是他代表遗民的愿望写出来的。然而,结果是“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而今袖手看?”陆游的悲愤既有爱国主义的激情,也有忠君的因素,但他反侵略和压迫的呼声,对人民的高度同情值得肯定。

二、善养气者出好诗

陆游一贯主张文以气为主,没有“气识卑陋,而文词超然”的。他在《方德亨诗集序》中写道:“诗岂易言哉?才得之天,而气者我之所自养。有才矣,气不足以御之,于富贵,移于贫贱,得不偿失,荣不盖愧,诗由此出,而欲追古人之逸驾、讵可得哉?”诗人认为那些患得患失,思想庸俗的人,没有高的思想境界,没有卓然独立的气概,就写不出好诗来。他十分赞美方德亨“晚愈不遭而气逾全,观其诗可知其所养也。”他在《次韵杨伯子主簿见赠》一诗中说:“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霓。”《宴坐》一诗中,他说:“周流惟一气,天地与人同。”都说明正气的养成对诗歌有很大的影响。

他在《上辛给事书》中写道:“某束发好文,才短识近,不足以望作者之篱,然知文之不容伪也,故务重其身而养其气。”陆游主张培养不屈不挠之正气,敢于反抗庸俗,蔑视富贵功名,遭受逆境而不变节,具有独立高尚的人格,有此等胸襟的人才能写出好诗。

孔子说过“志气塞乎天地”的话。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可见养气之说,始于孔孟。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说:“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苏辙的观点对陆游有很大影响。陆游看到南宋一些士大夫慑于权奸威势,对外苟且偷安,畏敌如虎。不振作其气,便不足以救亡图存,而死气沉沉,正气不足,也不能写出好诗。所以,他大声疾呼,并付诸实践,他的感情是壮怀激烈的。他在《放翁自赞》中咏道:“野鹤驾九天之风,涧松傲万木之春。”诗人以野鹤、涧松自比,自有一股傲气。骨气要从艰苦的生活中锻炼出来,他的《感兴》曰:“艰苦外奋尝,愤郁中不平……感慨发奇节,涵养出正声。”在《周益公文集序》中,陆游也认为要成就一个人才,必“使之磨砻龃龉,濒于寒饿,以发其藏。”在生活道路上,不经过许多曲折与磨难,便不能养成坚强的战斗意志。他要培养的人物,是敢于反抗权奸,富有爱国主义精神的正气人物。他自己就是这类人物的代表。

三、文变染世情

陆游说:“诗首国风,无非变者。虽周公之豳亦变也。”他认为不但声乐在变,器乐在变,内容在变,体裁、形式也在变。还指出:“风雅颂之后,为骚、为赋……千余年后,乃有倚声制辞。”作品是时代的产物,文学创作要密切结合时代。南齐刘勰说:“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古今情理。”他列举历代文变之后说:“故知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这是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依存的客观法则。不懂这一法则的作家,其作品就会背离时代。

我国历史上屈原、司马迁、杜甫等人都是深谙“歌谣文理,与世推移,风动于上,而波震于下”的文变家。正直的作家,能根据时代的盛衰而上动下震,用实事求是的态度,站在世态的前面。好则歌颂之,如:文武之盛德;否则暴露之,如:对幽厉之昏愦、平王之微弱。作者的笔有匡扶神稷的责任。

陆游对文变的深刻认识,不但使他终生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成为伟大的爱国诗人,而且对形成他明快、豪爽、雄健而自由的独特诗风,亦不无关系。陆游的时代,是金人南侵的时代,是一个民族压迫、奴役另一民族的时代。这时候被压迫的民族,理应紧急动员起来,上下一心,抵御外侮。陆游就是这一时代的旗帜,他中年入蜀,曾任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他身着戎装,往来阵地,斗志昂扬;考察南郑地形,积极谋划出击敌人,有时亲自参加前线的战争,火热的战斗生活,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他坚持不渝地主张抗击入侵之敌,恢复中原。他关心祖国的统一,心系人民的安危。反映在他的作品里,多是“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的豪言壮语。他在74岁高龄时作的题为《暮春》的诗中说:“自笑灭胡心尚在,凭高慷慨欲忘身。”他的“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泪”的词句和岳飞的“空悲切”的愤激之辞,同样是高昂的时代音符。

四、文贵自得

陆游在《颐庵居士集序》中说:“文章之妙,在有自得处。而诗其尤者也。”所谓自得就是有独特感受且发自肺腑,抒写真情实感。当一个诗人,在喜怒忧悯、安顺颐乐的感召下,就有可能发生创作冲动,写出穷情详切,旨远言近、耐人品味,富于感染力的诗歌。钟嵘在《诗品》中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一个诗人要写出读者太息流涕,感同身受的作品,除作家应具有的文字修养外,最主要的就是陆游说的“在有自得处”了。若没有真正的自得,只是为诗而诗,最多只能哗众取宠于一时,结果“初悦,可人意。熟味之,使人不满”了。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当“国破家亡”之时,“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这使忧国忧民的陆游寝食难安,以至于在临终之际,还发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遗恨。陆游的有自得体现在诗歌中,就是把自己炽热的爱国情感,铸成长枪大戟刺向敌人。

陆游用什么方法达到“有自得”?他曾有诗曰:“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他主张的“有自得”必须做到两点:一是认真读书不遗余力;二是实践,也就是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有自得”是创作的源头之一,也是灵感之源,否则就不可能“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陆游说:“君子之有文也,如日月之明……必有是实,才有是文……动天地,开金石,其胸中之妙,充实洋溢,而后发现于外,气全力馀,中正闲博,是岂可容一毫之伪于其间哉!”这里的“胸中之妙”,说穿了就是“自得处”。正因为发其自得,才能有金石之声。陆游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等诗句,就是他“有自得”的表现,就是他广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结果。

真正“有自得”,才能创新意立新说。陆游曾说:“我昔学诗未有得,残余未免从人乞”,因此他“力孱气馁心自知,妄取虚名有愧色”。自从“四十从戎住南郑”,经历了丰富多采的军旅生活以后,他才达到“诗家三昧忽在前,屈贾在眼元历历”的境界。大有“从心所欲不逾距”之势,可见“有自得”是多么的重要。

五、工夫在诗外

陆游在给儿子的诗中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诗外”是什么?一是自己的生活实践,就是对自然和社会的实际感受。从这些触发得来的思想感情,才是真实的,写出来的诗,才是真诗。二是个人修养,即养气。也就是说要做好诗人,首先,必须做一个正真的人,做一个有正气的人,然后才能做好一首一首的诗。他十分重视生活实践对诗歌创作的感发作用:“文字尘埃我自知,向来诸老误相期。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陆游把创作的视野从书本引向广阔的生活实践,主张诗人直接感受生活,抒写生活,开拓题材,掌握真正的创作方法。他对学诗也很有心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诗人告诉我们写诗一定要“躬行”,有了纸上所得,还须经过一番实践活动方能心领神会,功力俱全。他在《上辛给事书》中说:“天下岂有器识卑陋,而文词超然者哉?”明确告诉我们,宽宏的度量与精湛的才干,是靠生活与实践磨炼出来的。陆游把人生阅历、生活感受当作学诗的重要途径之一,把实践活动看作诗歌创作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归入“诗法”范畴,为现实主义诗歌创作找到了理论依据、创作源泉,这是陆游诗论最有价值的地方,也是他对现实主义诗论的重大贡献。

陆游“诗外工夫”之语有着坚实的生活基础和创作积累。他之所以强调诗人的实践活动,是为了杜绝诗坛上片面讲究形式技巧,专从故纸堆中寻章摘句,拾人牙慧的恶习,为人们指明了一条正确的创作道路。“不为千载离骚计,屈子何由泽畔来。”诗人告诉我们,只有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感受,才能写出富有生活气息和艺术个性的诗篇。陆游一生奔波劳顿,常在山水间旅行,既增长见识,又陶冶情性。他在《题庐陵萧彦毓秀才诗卷后》感叹道:“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镂虚空。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没有亲身的生命体验,诗人发不出这么深沉的感叹。

“工夫在诗外”的诗论主张,使诗歌创作从单纯的技法中解放出来,面向生活,直接从生活的土壤中获得创作素材,这显然比江西诗派以流为源的创作法则要高明得多。他的诗外工夫揭示了诗歌创作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渊源关系,在诗论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极强的现实意义。

陆游的诗论,可谓博大精深,发人深思,至今仍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其价值之大和现实意义之深,可立千秋而永存,我们不能等闲视之。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出版社,1982。

[2].陆游:《渭南文集》,中华书局出版社,1976。

[3].刘勰:《文心雕龙》,人民出版社,2002。

篇9

白居易的《李白墓》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律,诗的中间两联,千百年来更为人们所传诵:“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这首诗除对李白的诗予以极高评价外,还对李白坎坷不幸的遭遇寄予无限的同情,读后令人欷歔不已。白居易指出的“但是诗人多薄命”,在封建社会几乎是一条规律。

其实,在唐代著名的诗人中,杜甫的遭遇更比李白凄惨。虽然李、杜二人在临去世前的两年,都居无定所,四处漂泊,贫病交加,生活困顿,但是李白在被唐玄宗召为待诏翰林时,毕竟风光过两年。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墨之类的传说,绝不是毫无根据的空穴来风。杜甫一生不得志,在长安求官时,“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辛酸至极。在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携妻带子四处逃难,历尽艰辛。当过的官也是从八九品的芝麻官。流寓西南成都时,如果不是老朋友、剑南节度使严武在政治上经济上关照他,可能被活活饿死!“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就是他当时生活困境的真实写照。杜甫活了58岁,李白活了62岁。与李白、杜甫相比,白居易当过京官,也外放当过地方官,握有实权,晚年又过着半隐半仕的优裕生活,所以他的寿命较高,活了74岁!

但是像白居易这样“善终”的诗人并不多。俗话说,案有琴书家必贫,我国古代诗人大部分都是在怀才不遇、历尽坎坷、穷困潦倒中度过一生的。李白就曾慨叹过:“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孟郊在《送淡公》一诗中说:“依诗为活计,自古多无肥。”杜荀鹤曾说:“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宋代诗人刘克庄则干脆指出诗人中位高权重的达官贵人极少:“直从杜甫编排起,几个吟人作大官。”这可是真应了杜甫那句传诵千古的名句所概括的真理:“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宋朝诗人黄庭坚在《戏呈孔毅父》中,嘲讽自己“管城子无封侯相,孔方兄有绝交书”,极其形象、深刻地写出自己的窘态。陆游在《贫甚戏作绝句》中说:“行遍天涯等断蓬,作诗博得一生穷。”从陆游的诗题和诗句中,我们可以想象他在做诗自我调侃时是多么无奈与凄凉,令人心酸!这不仅是陆游的自画像,还概括了历朝历代诗人的尴尬处境和可怜的地位。虽说诗穷而后工,但诗人当初写诗并不是为了“穷”,而是为了“达”。

中国古代的读书人,从小即受到四书五经及诗教的熏陶,五六岁起就学对对子。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观”“群”“怨”,诗是言志抒情的得力工具,所以在写诗上格外下工夫。“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一诗千改始心安”都是诗人苦吟的写照。写出好诗,才能声名远播,受人垂青。读书人的社会理想,就是在效命皇上匡扶社稷的同时,改善自己的处境,即“事君”和“孝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外出仕或归隐两条路。进入仕途的路径,除参加科举考试外,还广泛交游,以自己的诗文提高知名度,或者“干谒”当朝豪门权贵,希望通过引荐,能获得一官半职。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即是典型的干谒诗,不过写得委婉曲折罢了。但是能晋升到最高权力机构中的诗人毕竟极少,大部分都怀才不遇,或落魄江湖,或归隐山林,或在默默无闻中死去。即使当了官,也会因为官正直清廉或敢于直言犯谏,经常遭受排斥打击,抑郁而终。这是封建社会的死穴,也是诗人的宿命,难以摆脱。能及时从勾心斗角的权力纷争中全身保命退出的,像白居易这样的极为罕见。

当然,也有极少数诗人乐天知命,豪迈豁达,敢于直面贫穷,高唱出“死犹未肯输心去,贫贱其能奈我何”“自古贤士多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这样的诗句,令人感动!

篇10

古诗词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瑰宝。它们文辞优美,琅琅上口。诗词中有大量描写祖国风光、壮丽河山的名句,对中国人的影响很大。首先它说出了中国人的心声,使人在心灵上达到共鸣,如李煜的《浪淘沙》中“别时容易见时难”,柳永的《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其次它使人养成了简洁凝练的做事风格。如李白《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就表现了诗人倔强、自信、执著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梅岭三章》中“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用借喻,指革命成功,人民解放。第三,有些诗词能激起大多数中国人的激情,如岳飞的《满江红》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陆游的《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不过,我要说的是,很多古诗词对学习初中地理帮助很大,可为丰富的地理教学提供载体,因为一些诗词中包含大量的地理事物现象,涉及很多地理知识,内容丰富,为地理教学提供真实背景材料。这些地理知识非常重要,对将来旅游,出行十分有用,它还会影响你的历史学习。很多政治家、军事家都研究历史,精通地理知识。本文就课本中的地理知识,该引用哪些古诗文作一简单介绍。

地理中的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位置。如讲地形时用杜甫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形容山东泰山,泰山号称“五岳之首”,是山东丘陵中海拔最高的山峰,顺便提及我国的几大丘陵;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描述内蒙古高原水草肥美、牛羊成群的景象,同时介绍我国的其他高原地理位置时;用曹操《观沧海》中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其中的沧海是指渤海。学习我国的行政区划时,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其中蜀指四川;李白的《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天上”应当指青藏高原中的巴颜喀拉山脉。讲气候时,引用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描述春天悄悄来临,万物焕发生机的景象;用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来说明我国西北地区不受夏季风的影响,同时指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一个界线区。讲河流时,引用刘禹锡的《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借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句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与记忆黄河源头注入的海洋;王之涣《凉州词》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和《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述黄河上游和中游的景观差异。

地理中的人文环境主要介绍人口的多少,农业发展,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支柱。其中许多古诗词描述了地理知识与农业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我国素称诗国,诗歌遗产常具科学价值。最早的记载就保存在《诗经・豳风》中。“四月秀@,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E。”讲的就是一定的季节,远志开花、知了长鸣、庄稼收获、草木凋零的现象。可见我们的先人早就注意到生物的行踪去迹与季节变化之间关系,并以此指导农事活动了。北宋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物候观测以生物为仪器,十分灵敏。例如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中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首诗形象地告诉人们平原和山上的气候不一样,物候也就不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里面就有物候学上的两个规律: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二是这循环是随着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刘禹锡《竹枝词》中的“江上朱楼新雨晴,西春水觳文生。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足见从漠南到蜀东,人人皆以绿柳为春天的标志。陆游《初冬》“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首诗证明陆游是留心物候的。还有陆游的《鸟啼》“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雅舅,苗稚忧草茂”。陆游不但留心物候,还用以预告农时,他可称为能懂得大自然语言的一个诗人。

另外,下面的诗句也反映了物候特点:寒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正因为古代诗歌中富蕴宝藏,巧妙运用古诗词进行地理教学,对促进学生地理兴趣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美化学生的心灵、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因此地理教师应“以诗为证”,既能开拓视野,又平添一段趣味。在平时的备课中多收集有关地理教学的名句,深入挖掘地理信息,巧妙激起求知欲,侧重剖析地理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