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接班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4-02 04:23: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交接班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文件审批流程
审批意见
签字
总经理
安环副总
总务部
生产部
一、为明确交接班过程管理,明确交接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避免推诿、扯皮现象,保证化工厂生产稳定、安全运行,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使用于bp-1 bp-2 bp-3 锅炉房 精烘包等倒班岗位的交接班管理。
三、本制度由生产部执行管理。
四、交班时交班人员应在下班前1小时将所属的设备、管线阀门、仪表、计量设备、生产设备及安全附件等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得拖延给下一班组。
五、交班前30分钟,由操作工擦拭好岗位机器、电器仪表,整理好记录,清扫工作现场,检查工具、仪器,消防器材等,做好岗位交接班前的准备工作。
六、交班前,当班者应向接班者详细交代本班情况,原则上应做到:
十交,即:
①本班生产情况:②生产工艺执行情况和存在问题:③事故原因和处理情况及处理结果:④设备运转和维护保养情况:⑤仪器、仪表、工具的保管和使用情况:⑥岗位记录填写情况:⑦岗位包干区及设备卫生:⑧跑、冒、滴、漏及机械运转情况:⑨安全生产情况:⑩公司及车间临时性文件、通知等。
六不交,即:
①工艺不符合条件不交;②设备保养不好不交;③事故原因查不清楚不交;④工具不全不交;⑤记录不齐全不整洁不交;⑥设备及卫生不清洁不交。
七、接班时,接班人员必须提前15分钟到岗,认真听取交班人员对生产情况的介绍及班长对本班工作任务的布置。
1、 接班人员必须对工作认真负责,听取交班人员介绍情况,仔细检查。
2、 交接班人员检查要点:十交六不交是否做到,设备运行、阀门开关,仪表使用,水、电、冷、气是否正常,各控制点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等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八、接班要做到五不接,即:
①交接项目不清不接;②存在不安全生产因素不接;③事故原因不清,处理不完不接;④设备运转异常不接;⑤工具不全、设备运行、现场卫生不清不接。以上未处理,未汇报后接班责任由接班人员负全责。
九、现场进行,交接班时必须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规定的内容和管线流向进行检查交接。
十、班长认为交接情况属实,方可在交接一栏签字。所有各岗位交接班记录必须班长签字确认。
十一、交接班期间发生事故有交班人负责,接班签字后发生事故事故有接班人负责。
十二、接班人未到,交班人不得离开岗位,应向当班班长汇报、处理。
十三、交班前,交班班长应督促本班人员进行交班准备。
十四、接班后,接班班长对本班人员及领导部署的工作进行安排,提出要求和注意事项等。
篇2
第1条管理人员按时上下班,按时开关门,保证所有宿舍及上下楼通道畅通无阻。
第2条完善交接班制度,及时做好交接班记录,严格执行交接班手续。
第3条严格按有关规章制度使用房间门钥匙,不得私自借给他人使用。
第4条学生进入公寓后要加强巡逻,防止学生打架斗殴等恶性事件发生。
第5条严格执行学校两休管理制度、规定,维持好秩序,对房间人数认真清查登记,对空、缺床铺的学生做好记录并上报学校政教处。
第6条学生公寓严禁外来人员进入,不得留外来人员住宿。
第7条管理人员加强对消防器材的检查,会正确使用消防器材。
第8条加强对安全指示牌等物品的检查,对损坏的及时上报并更换。
第9条随时检查学生房间内隐患,包括杜绝火种进入房间、是否有管制刀具、电器及线路是否安全等。
第10条如遇到紧急情况,如火灾、触电等重大事件,及时上报学校值班领导,同时迅速拨打“119”、“110”、“120”、或“999”等电话,有条不紊的疏散学生。
第11条保障电话畅通,不乱用工作电话私聊,如电话不同及时上报学校维修。
篇3
小区门卫管理制度1
一、门卫人员 24 小时坚守岗位 ,保持高度警惕 ,认 真履行职责,并认真做好值班记录和交接班记录 。
二 、按时按需开关大门 ,严格控制车辆 、人员在 小区出入 ,对进入小区的外来与暂住人员进行查询 。
三 、认真做好外来车辆的进出登记 ,对外出的车辆 注意检查 ,防止居民车辆被盗 。
四 、制止废品收购人员及小商贩进入小区 ,制止乱 贴广告行为 。
五 、代收报刊 、函件等应当面点 清,并做好登 记,要做到及时准确 ,不积压 、不私拆 。
六 、加强夜间人员 、车辆出入控制,夏季晚 11:3 0,冬季晚 10:30 要锁好大门 。
七 、每天不定期巡逻本小区 ,发现问题及时 上报, 或拨打匪警 110、火警 119。
小区门卫管理制度2
一、门卫人员24小时坚守岗位,保持高度警惕,认真履行职责,
二、门卫应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文明执勤,礼貌待客,认真负责,服装整齐,仪容端庄,按时交接班,并做好交接班记录。
三、认真做好来客来访登记和外来车辆的进出登记,对外出的车辆注意检查,防止居民车辆被盗。
四、收发报刊、函件等应当面点清,并做好登记,要做到及时准确,不积压、不私拆。
五、保持门岗周围环境的整洁及设施标志完好。每天10点以前小区主管要负责落实门岗内外的清洁工作。
六、门卫值班室及站岗区域禁止非工作人员滞留,以免影响门卫正常工作,值班室内物品应保管爱护、摆放整齐,卫生良好。
七、执行工作和客户来访时应站立,提前主动上前工作,工作时间不允许从事与工作不符的事,严格遵守值班纪律,不允许酒后上班和上班喝酒,工作应使用文明用语。
八、值班电话为工作电话,非工作原因不得使用值班电话,
应保障值班电话的通畅,对住户电话或亲自反映的问题应及时做好记录并及时给予处理或耐心解释。
九、发生突发事件和发现重大问题,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同时报告公司领导,并协助有关部门处理问题,无论发生任何情况,门卫都必须保证有人留守。
十、上下班高峰期门卫人员应保证在岗,快速兼灵活处理机动车进出小区,避免进出小区车辆长时间堵塞道路。
十、配合巡逻岗人员做好当班工作,配合做好公司安排的其它工作。
十一、对因客户原因损坏小区设施、设备及公司办公物品,门卫人员有权要求损坏者照价赔偿,损坏者拒赔的,门卫人员对损环者有权暂不放行,报警处理。
十二、做好院内公共区域的清洁卫生及绿化养护工作,承担抽水浇花及冬季清雪工作。
小区门卫管理制度3
一、门卫工作职责
(一)负责小区常住人员的出入管理,查验非常住人员临时通行证;
(二)负责外界来访小区人员的查问登记;
(三)负责监管进出小区的机动及非机动车辆停放秩序,按月收取停车费;
(四)负责进出小区的物品的查验登记;
(五)负责小区院内、住宅楼的安全巡视、公共区域的消防安全巡查; 按时开关照明灯、水泵;
二、管理办法
1.门卫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遵守制度和要求,不得擅离职守,不得从事与值班值勤无关的活动。白天值班人员每两小时巡查1次,夜间值班人员每小时巡查1次。违反规定者每次罚款100元。
2.门卫对出入小区人员、车辆有权进行必要的检查。外来人员一时没有联系上被访人,可在门外等候。严禁闲杂人员进入小区。对出入小区车辆进行登记,发现可疑情况应及时报告,特殊情况可直接拨打110电话报警。对有明显标志的公务人员、车辆(如救护车、消防车、警车、邮车、工商、税务、供电)等可免于登记通行。对出现的异常情况,保安员要准确及时记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情况。
3.门卫有权对所有搬进(出)小区的物品进行盘查;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汇报并妥善处理,当确认搬入物品属危险品时,应拒绝搬入。小区住户凡有大件、重要的物品搬出本小区,必须由住户本人亲自在小区门卫室申
报登记,经值班保安检验确认后准予放行。
4.要熟悉小区安防设备分布情况,按时开启技防设施,技防设施发生故障时要及时报告。
5. 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将注意事项交代清楚,并将值班中所发生的重要事项登记在册。
6.保持保安室内部、电动门的卫生清洁和周围环境的干净整洁,室内物品摆放整齐。保安室严禁吸烟,违反规定者每次罚款100元。
篇4
1变电运行中的安全问题
1.1变电运行中的操作隐患
变电运行中,变电工作人员是否按照规范工作流程进行操作对变电运行的安全性有着直接影响。由于变电运行工作中,需要技术人员接触的设备比较多,进行操作的次数也比较多,很有可能会出现技术人员身心俱疲的问题,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安全事故。这些由于精神不集中产生的事故,严重影响了变电运行工作,阻碍了电力企业的发展。
1.2变电运行安全管理隐患
近年来,我国变电站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究其原因多数是由于变电站管理体制的不完善,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规范性、时效性。经调查发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时候管理者对安全隐患没有足够重视,不及时处理安全隐患,从而导致事故范围扩大化。还有就是其管理制度形式化,工作人员无证上岗的情况时有发生,安全意识不够强烈,没有为变电运行工作创造一个稳定、安全的环境。
1.3变电运行中的设备故障隐患
电气设备是变电工作顺利进行的安全隐患之一。第一,在变电设备的采购过程中,因为采购员的疏忽,导致买回来的变电设备存在质量问题,由此引发一系列的安全事故;第二,由于使用时间的推移,设备老化的现象普遍发生,造成日后安全事故的发生。
1.4变电运行中的安全管理问题
管理上的一些问题是导致变电运行事故的间接原因:第一,变电运行管理工作随意性大,部分领导没有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没有将安全管理落实到行动中。在变电运行管理上,没有合理的管理规划;第二,各种监督机制、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为了强化电力运行管理工作,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变电站管理规范》《安全生产工作规定》《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等行为标准规范;第三,不科学的管理方法。部分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将严格管理片面地理解为处罚、震慑,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难以实现管理的目标;第四,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变电运行管理没有建立起有效地激励机制,难以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难以充分防范安全隐患。
2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的措施
2.1加强值班制度的管理
现阶段,很多电力企业在值班制度方面表现得非常松散,值班人员很少观看监控器的画面,监控设备只是摆设。由于值班制度的不健全,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为了保证变电运行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应该有效地加强值班制度的管理,比如值班人员在值班时要清晰地记录在班期间所发生的一切大小事务,包括发生时间、有关人物姓名、联系电话等。对操作联系的电话要进行录音,及时发现故障并汇报处理,确保变电运行的安全,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2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
交接班制度在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中是一个非常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在交接班的环节,会出现一定的“断档期”,由于这段时间较短,而且缺少工作人员的监控,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发生问题而得不到有效的处理。从而引发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确保交接班制度的有效执行,应该按时进行交接班,交班人员和接班人员都应在场。待检查人员检查无误后,交接双方分别在运行值班记录上签字,交接班工作才算结束。一旦发现交接班工作不认真执行的,严格处理交接班人员。
2.3开展突发事件模拟演练
在变电运行工作中,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实践模拟演练来判断工作人员是否真正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找到安全管理措施中的不足之处。为了避免一些上层领导或者管理层的人员知道,突发事件的模拟演练最好不要提前通知,这样的演练结果才可靠。对模拟演练而言,一定要具有真实性和考验性,真实性就是要使事件的发生更加逼真,比方说浓烟、警报、爆炸的音效等;而考验性则是要设定一些难点,比方说某一种事件发生的时候,应明确处理事故的正确顺序,知道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将模拟演练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3故障及处理
3.1直流系统接地故障及处理
直流系统发生故障时,应先检查是哪一级接地,并且要判断接地的原因,具体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处理:直流回路的工作先停止后进行检查,然后进行回路的分、合实验,实验的顺序是事故照明、信号回路、充电回路、户外合闸回路、户内合闸回路、载波备用电源回路、高压控制回路、直流母线等,以上顺序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具体实施。根据以上情况判断接地的回路,再分合保险或拆除线路。
3.2电容器的故障及处理
由于电容器在变电运行工作中的频繁使用,需要掌握一些关于电容器故障的处理方法。当电容器爆炸着火时,应该马上切断电源,并用灭火材料进行灭火,防止着火范围继续扩大;当电容器的保险熔断时,应及时切断电容器的断路器,进行外部检查,检查是否发生电容器故障的现象,如果没有发现故障,重新换上新保险后合闸。维修电容器时,应将电容器反复放电,直至电容器对地无火花及无放电声音时为止。
3.3断路器拒绝合闸及处理
变电运行操作过程中,断路器拒绝合闸容易导致故障范围扩大。所以发生断路器拒绝合闸故障时:检查电源的电压值,假如电压值不稳定,就要重调电压,之后再合闸,合闸后,电压表和电流表无示数且发出报警信号,可能是合闸时间过短导致的,这时应该延长合闸时长,操作回路内故障或者操作机构卡住也可以引起断路器拒绝合闸。如果是操作机构内故障,首先检查接触器的接触情况及线圈损耗,然后对这些情况进行检修,确保无问题后再进行合闸。如果是机构卡住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绿灯闪动,电压正常,只需重新调整操作机构,再次合闸即可。
4结语
篇5
【关键词】污水处理;运行管理;设备维护
引言
随着环保事业的发展,污水处理厂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使用的机电设备也越来越多,国内新建污水处理厂设备许多都是利用外资从国外引进的。这些设备性能较为先进,运转灵活可靠,使用寿命长,但其管理的难度较高,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都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严格的管理制度 特别是外方对设备本身设计参数及一些重要的技术问题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保留。同时设备的备品备件进口价格较高,而国产配件与进口设备的匹配方面存在不少尚未解决的难题,这些都对我们的设备管理与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污水处理设备的安装
污水处理设备的安装一般包括:基座的建设安装 安装前准备设备安装等几个过程。
1.1 基座的建设安装
在进行基座建设放线前,必须首先确定设备安装的合理位置及合理布局,配套机械和运输车辆通道,以及上料台、堆料场位置等,必要时予以修整。污水处理设备组合件较多,为保证顺利组装并保持安装后工作性能稳定,在测量放线、预制或砌筑基座前期阶段,须严格按技术规范进行建设。
1.2 设备安装前的准备
设备安装之前应再一次对其进行质量检查,如各种螺栓、螺母有无松动;焊接件焊缝处有无裂纹 气孔等缺陷;燃润油及水、气的储量及管道接头是否牢固、有无泄漏;电路布线是否整齐,绝缘性能如何;所有旋转、往复运动部位的安全保障机件的有效、齐全程度等等。此外还要进一步核查安装所需的小型机具、材料的准备情况,为设备安装做好充分准备。
1.3 设备安装
设备安装过程中应随时对设备主机各组成、部件及附属设备做外观质量检查,安装现场要由专人负责指挥,高空作业安装或吊装笨重装置时,必须采取相应安全防范措施。安装人员要全部佩戴安全帽。安装工作要按顺序进行,严格按照安装技术规范进行,否则,不仅相互难以就位、连接,而且吊装机具也无法摆放。安装要分工协作,如:机械部分由机械人员负责安装,电气部分由电气人员负责连接、安装后,应对设备安装的完整性、合理性、安全性等进行检查。
2 污水处理厂的设备维护管理
2.1 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领导重视与领导有力有方是实现设备有效管理的关键。厂领导班子要重视并实施好对污水处理厂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抓好设备的设计、制造、采购、安装调试到使用、维护修理改造和更新换代全过程每个环节,这是做好污水处理厂设备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
污水处理厂的工作人员是设备管理维护的人力保证。污水处理厂的工作人员,特别是设备管理维护人员必须富有主人翁精神;富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履行自身职责的过程中踏实认真,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富有团结协作精神,在设备管理工作中能够与工友密切配合,联合公关;富有学习与创新精神,在生产实践中能够努力钻研技术,不断提升技术水平,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2.2 完善各项制度,加强设备日常管理
2.2.1 机械设备的管理
污水处理机械设备是按照工艺要求单独设计生产的,只有保证这些设备安全、正常运行,管好用好这些设备,充分发挥这些设备的工作潜能,才能使整个污水处理厂高效低耗地运行 机械设备的日常管理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2.2.2 确保机械设备各主要技术性能达到原设计或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2.2.3 根据设备性能确定保养和修理周期
2.3 自控仪表及化验设备的管理
自控仪表及化验设备的日常管理主要是:1)巡视检查,检查仪表引压管道有无泄露 2)定期清洗与清扫,自控仪表的探头部分的清洗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探头必须6个月定期扫洗一次 3)定期校验与检定。
2.4 设备使用前的安全管理
设备使用的安全管理在整个设备的安全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设备使用过程的管理 包括:建立各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操作和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等 。
建立设备管理制度
2.4.1 建立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如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安全检查制度、交接班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等。
2.4.2 制定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是规定工人操作机器设备的程序和注意事项的 技术文件,使操作者正确使用设备,真正做到有章可循,防止不按操作规程使用和超负荷现象发生。编制设备操作规程的依据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业技术规程以及设备使用操作说明书。
2.5 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
2.5.1 新上岗人员的安全培训,按照“三级 ”安全教育即公司分公司(或厂站)、班组进行,主要培训内容包括:(1)各种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2)本岗位使用设备的原理、安全性能、技术规范;(3)设备的操作方法、安全操作规程;(4)设备维护保养知识;(5)异常情况的安全处理。
2.5.2 使用新设备的员工除了应掌握(1)的内容以外,对新设备还应掌握以下内容:1)新设备的结构性能;(2)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3)掌握设备维护保养周期和方法;(4)异 常情况的紧急处理措施。
2.6 设备使用中的安全管理
2.6.1 交接班制度:污水处理厂一般是实行24h连续运行,为保养好设备,必须建立交接班制度.接班人员须在规定的交接班时间提前15min~20min进人生产岗位,查看运行值班日志及有关记录,全面了解机电设备的运行情况,检查安全防护装置是否齐全可靠,有无设备故障发生,并认真作好记录.交接班双方必须签字,交班人员未办完交班手续前不得离开工作岗位。
篇6
1 新生儿病房常见安全隐患
1.1 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淡漠,缺乏较强的专业知识。一些护士缺乏安全意识及专业知识,遇到疑难问题不请示、不汇报、不懂装懂,对一些可能发生隐患认识不足。如在护理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护理制度,违反操作常规,观察病情不仔细,喂奶不当引起呛奶、误吸或卧位不当吐奶引起误吸而导致窒息及吸入性肺炎。还有些护士由于责任心不强,对病情相对稳定患儿减少巡回次数,导致患儿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失去抢救时机。
1.2 护理不周,保护措施不当。新生儿皮肤娇嫩,护理不周可发生臀红、尿布疹及鹅口仓,液体外露使组织坏死。沐浴时或热水袋、暖箱、烤灯使用不当引起烫伤等。新生儿自制力差,随时可能将导管拔出,抓破表皮,甚至由于疏忽或没有采取必要安全措施而发生坠床等。
1.3 仪器性能不佳。抢救仪器准备时未试机,临时发生故障,吸引食道堵塞不通,呼吸机不能正常运转等。
1.4 交接班不细。交接班不仔细,不执行床旁交接班制度,遗忘医嘱,遗忘危重病人特殊处理而造成不良后果。
1.5 护理记录缺陷。新生儿护理记录是病情变化最准确最客观记载,如果对患儿病情变化、相应治疗护理措施记录不及时、不全面、不具体,将会引起医疗纠纷;或各种护理记录不准确,医学术语应用不规范而影响诊断治疗。
1.6 院内感染制度执行不严。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发育不全,特别是早产儿,未成熟皮肤屏障是细菌进入体内导致感染一个重要途径。再加上吸痰、吸引器等未定时消毒,医护人员接触新生儿未洗手、未戴口罩成为交叉感染媒介。或家属探视制度不完善,各项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格,易发生医院感染。
1.7 管理因素。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业务培训不到位,管理监督不严格等因素而影响护理安全,不仅可引起医疗纠纷和事故,也可能对患儿安全造成威胁。
2 护理安全管理
2.1 制度保障。建立健全一套严格工作制度,可以防止差错事故,只有健全并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医护人员在从事日常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做到有章可循,才能使医疗质量与安全得到保证[2]。
2.1.1 新生儿管理工作制度。落实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仪器使用保管制度及监护病房与其他病房各项制度。要求各班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仪器。护士交接班时除交接病人情况,尚需交接仪器使用情况,各种引流管等。
2.1.2 安全管理制度。做到三查、七对、六到位。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七对:对床号、姓名、所用药物的名称、浓度、剂量、时间、用法。六到位: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监护仪、呼吸机、院领导。
2.1.3 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新生儿室消毒隔离措施,每天早晚新生儿病室消毒两次,每次1小时;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室前洗手;谢绝探视;定期进行院内感染监测,每月新生儿室间空气监测,各用物细菌培养一次,并做分析。
2.2 护理专业知识指导。
2.2.1 新生儿护理专业知识宣教及指导。每月召开两次工休座谈会,讲解新生儿相关护理知识,如进食后竖抱患儿轻拍背部,打嗝后侧卧位,防止溢奶呛咳等;保持侧卧位,防止返流误吸,若有分泌物流出及时清理。
2.2.2 保持新生儿病房环境。保持新生儿病房温度24℃-26℃,相对湿度55%-65%,每个空间配备干湿度计、室温计,室内每日开窗通风两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3 使用仪器设备的安全措施。对于医疗设备及所用电子器件,要细致阅读说明书,充分了解性能、常规操作方法,各种设备使用前要检查并核对,使用后整理并消毒。电源线使用三相软线,带有外壳地线仪器使用前必须正确接地。如发现仪器性能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立即使病人与仪器线路脱离。无论故障大小,切不要任意拨弄,要根据使用说明书处理,或请专人抢修。
2.4 定期进行质量分析和安全教育。护士长作为管理者既要对病区护理安全管理负责,又要对不安全因素了如指掌,还要检查落实情况,将安全网络管理作为重点来抓[3]。加强管理消除隐患,对科内易发生差错事故者从严要求、强化教育、力求规范。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加强培训护士安全意识及业务能力,对容易发生隐患工作环节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措施,定期进行法律法规教育,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心,做到警钟长鸣。
2.5 重视继续教育,全面提高护士专业知识素养。新生儿病房护士应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高尚素质,护士长应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对抢救技术等内容进行规范化的培训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同时,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级学历自学考试,选派业务骨干外出学习及参加学术交流会。强化学习各种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加强三基训练,提高专业业务技能及应变能力。
3 体会
要保证护理质量就必须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建立完善新生儿病房护理工作制度,在工作中有章可循,严格遵循操作规程,把握好每一个环节,消除不安全隐患,将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达到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目的。
参考文献
[1] 淳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49
篇7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市锅炉安全管理工作,确保锅炉安全运行,保障广大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依据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相关规章、规范和标准的规定,结合*市锅炉安全工作具体情况,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市行政区域内使用锅炉的单位及其管理和作业人员,在从事锅炉安全管理和作业时应遵守本规定。
第二章安全职责
第三条锅炉使用单位法定代表人是锅炉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了解并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市有关锅炉安全方面的规定,依法履行安全管理领导责任。对锅炉房的建造以及锅炉设备的购置、安装、使用、修理、改造、检验及事故处理等各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一、设置或指定锅炉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全面负责锅炉的安全管理工作;
二、按照《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组织对锅炉安全管理人员、司炉人员、水处理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确保从事相应特种设备作业或管理工作的人员持证上岗;
三、组织制定并批准锅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锅炉事故应急措施及救援预案;
四、定期听取本单位锅炉安全管理机构及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汇报,每季度至少一次到锅炉房进行现场巡查,检查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第四条锅炉安全管理人员应熟悉国家和*市有关锅炉安全方面的规定,依照法规、规章、标准及本单位的制度规定,履行锅炉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具体负责:
一、编制或主持制定有关锅炉安全的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措施及救援预案,报送领导批准;
二、编制或主持制定锅炉定期检验计划、检修计划,并对检修的质量进行验收,保证设备完好;
三、检查锅炉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向本单位有关领导汇报、反映有关安全问题,消除安全隐患;
四、负责组织司炉、水处理作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五、对锅炉安全管理上的重大问题(如事故、安全隐患等),可直接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报告。
第五条司炉人员应熟悉所操作的锅炉、安全附件及锅炉房系统的结构及性能,了解锅炉水质控制指标和水处理的基本知识,熟悉锅炉运行操作规程,能够正确操作,确保锅炉的安全运行,并做好以下具体工作:
一、正确、及时地进行锅炉设备的操作,确保锅炉安全运行。正确判断锅炉故障原因并及时排除。锅炉发生紧急事故时,要及时汇报并进行正确的处理;
二、对所使用的锅炉、安全附件及附属设备进行正常的维护和保养,保证齐全、完好;
三、遵守锅炉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纪律,不违章操作。
第六条水处理作业人员应熟悉所操作的水处理系统、设备、化验仪器的原理、结构、性能,了解运行锅炉的结构,熟悉锅炉水质标准,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一、正确、及时地进行水处理设备的操作及水质化验工作,确保锅炉各项水质指标在规定范围之内,并根据水质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指导司炉人员执行正确的排污操作;
二、停炉后及时地了解锅炉的结垢、腐蚀情况,指导锅炉保养工作;
三、保持水处理化验间及其设备化验仪器齐全、完好;
四、遵守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纪律,不违章操作。
第三章锅炉房建造
第七条新建锅炉房除应符合《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及《锅炉房设计规范》等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严禁在多层或高层建筑物的顶层或中间层安装锅炉。
二、新建锅炉房不应与住宅相连。
三、锅炉房不得直接设在诸如公共浴室、教室、幼儿园、观众厅、候车室及劳动密集型厂房等聚集人多的房间、主要疏散口或其上面、下面及贴邻。
四、锅炉一般应装在单独建造的锅炉房内。设置非独立锅炉房应事先征得锅炉房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分局)特种设备监察科同意;由于情况极为特殊,条件所限需在多层及高层建筑物内的地下室、半地下室或第一层安装锅炉的,应事先征得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监察处同意。
第八条锅炉房环境及设备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锅炉房通向室外的门应向外开,锅炉运行期间不得锁住或闩住。锅炉房的安全出口、楼梯及通道应畅通无阻;
二、锅炉房内的设备布置应便于操作、通行和检修;
三、锅炉房应有足够的光线、良好的通风以及必要的降温设备和防冻措施;
四、锅炉房内的操作地点以及水位表、压力表、温度计、流量计等安全附件处,应有足够的照明。
第四章锅炉设备的购置、安装、修理、改造
第九条使用单位购置的锅炉设备应做到:
一、锅炉及锅炉房内压力容器(诸如分汽缸、恒压罐等),其制造单位必须取得国家质检总局核发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锅炉设计文件必须经鉴定合格,并加盖鉴定单位专用章;锅炉压力容器产品制造过程经过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监督检验合格;进口锅炉压力容器应通过*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的产品安全性能检验。
二、锅炉必须附有与安全有关的技术资料:
①锅炉总图、安装图和主要受压部件图②受压元件强度计算书或计算结果汇总表③安全阀排放量计算书或汇总表④锅炉质量证明书(包括出厂合格证、金属材料证明、焊接质量证明和水压试验证明)⑤锅炉安装说明书和使用说明书⑥受压元件设计更改通知书⑦水流程图及水动力计算书(热水锅炉)⑧锅炉产品安全监督检验证书。
三、压力容器必须附有与安全有关的技术资料:
①竣工图样②产品质量证明书③压力容器产品安全监督检验证书。
四、锅炉范围内管道必须符合《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等有关金属材料的规定,并附有金属材料质量证明。
第十条锅炉的安装、改造与维修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锅炉的安装、改造与维修工作,必须由取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的许可证的施工单位实施;
二、锅炉的安装、改造与维修工作施工前,施工单位须向特种设备监察机构书面告知。告知后方可施工;
三、锅炉的安装、改造与重大维修过程,必须由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第五章锅炉的安全使用
第十一条锅炉使用登记、停用与注销
一、新装或移装锅炉在投入使用前或在投入使用后30日内,使用单位应当向当地特种设备监察机构办理使用登记,领取《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未办理使用登记、未领取《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的锅炉不得擅自使用;
二、锅炉长期停用、安全状况发生变化、移装或过户的,使用单位应及时向原登记机关或移装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申请变更登记;
三、锅炉报废时,使用单位应及时将使用登记证交回原登记机关,予以注销。
第十二条安全管理制度
锅炉使用单位应根据本单位锅炉使用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并定期检查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锅炉安全管理制度应由使用单位法定代表人批准后实施。
一、岗位责任制
1.岗位责任制应根据锅炉房管理及岗位设置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主要有①锅炉安全管理人员②司炉人员③水处理作业人员;
2.岗位责任应包括如下内容:
①岗位应知应会内容②操作范围③岗位上应做的工作④岗位纪律等。
二、交接班制度
交接班制度应包括如下内容:
①交接班时间②交接班前应做的工作(查阅运行记录、询问设备的运行情况、检查设备等)③交接班条件④交接班时发生事故的处理⑤交接班签字。
三、巡回检查、运行记录制度
1.巡回检查制度应有如下内容:
①巡回检查的时间②路线③项目④内容。
2.运行记录制度应有如下内容:
①锅炉及附属设备的运行记录②水处理设备运行及水质化验记录③交接班记录④设备维修、保养记录⑤事故及故障记录。
四、安全运行操作规程
1.安全运行操作规程应按设备种类分别制定,主要有如下规程:
①《锅炉安全运行操作规程》②《水泵安全运行操作规程》③《送引风机安全运行操作规程》等。
2.安全运行操作规程应有如下内容:
①设备型号②规格③设备的主要额定参数及运行参数④设备运行前应具备的条件和检查项目⑤正常运行中运行参数的控制(含负荷、压力、温度、水质指标)⑥正常运行中操作(含水位计、压力表的定期冲洗、安全阀定期排放试验)⑦正常热备用⑧设备的正常及紧急停车步骤与方法⑨事故判断与处理⑩设备的停用保养。
五、水处理化验制度
水处理化验制度应包括如下内容:
①水处理设备安全运行操作规程②水质化验安全操作规程③锅炉给水水质控制指标④锅炉锅水水质控制指标④水质控制指标的化验时间、取样地点、记录。
六、设备维护、保养与定期检修制度
1.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制度应有如下内容:
①锅炉及附属设备日常维护保养时间及方法②锅炉及附属设备停用保养规定③设备检修及保养记录。
2.定期检修应有如下项目:
①锅炉检修规程②水泵检修规程③风机检修规程④水处理设备检修规程。
3.设备检修规程应有如下的内容:
①设备检修内容②检修方法③验收标准。
七、锅炉安全技术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1.锅炉安全技术档案应妥善保管,不得丢失。
2.锅炉安全技术档案主要有如下内容:
①锅炉出厂随机的设计文件、质量证明书、使用说明书、法定检验机构的监检证书②锅炉安装技术文件、资料(包括安装记录、总体验收记录、检验机构安装监检记录)③锅炉运行及水质化验记录④锅炉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联锁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仪器仪表的检修、日常维护保养、调试、校验记录⑤设备故障、隐患和事故记录⑥自行安全检查记录⑦检验机构的内部检验、外部检验及水压试验检验报告⑧安全培训及教育记录⑨应急预案演练记录。
八、事故报告制度
1.锅炉发生事故,事故发生单位应立即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报告,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2.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事故发生单位除防止事故扩大或抢救人员而采取必要的措施外,还要保护好事故现场;
4.按《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的规定,组织或配合事故调查与处理。
第十三条锅炉的安全运行与检修
一、锅炉及附属设备应保持在正常的参数下运行,不得超参数或带病运行,司炉人员不得违章操作。
二、锅炉设备应定期进行巡视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消除,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与完好。
三、锅炉安全附件、测量仪表、自动控制及安全联锁保护装置的维护、保养及调试工作每月进行一次,确保其灵敏、可靠。
四、检修工作应按照检修规程规定的内容进行,检修工作完成后要组织验收,达到合格标准后方可投入使用。
五、检修情况及相关记录应妥善保管。
第十四条安全检查
一、锅炉使用单位对在用锅炉、安全附件及附属设备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的安全检查;锅炉点火前、重要节日以及重大活动前也必须进行自行的安全检查。
二、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
1.各种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得到了有效执行;尤其是各级岗位的安全责任是否落实;司炉人员、水处理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各种记录是否齐全、完整、真实;有无违反规章制度和纪律情况;
2.锅炉的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等安全附件是否按规定进行了检验、检定,自动控制及安全保护联锁装置是否灵敏、可靠;
3.设备是否完好,有无跑、冒、滴、漏现象,有无安全隐患。
4.正常运行的锅炉是否按照《锅炉定期检验规则》要求,每两年进行一次停炉的内部检验,每年进行一次运行状态下的外部检验以及每六年进行一次水压试验。
三、安全检查应由锅炉使用单位领导带队,检查出的隐患、问题要及时处理。
四、安全检查要有记录,以便备查。
第十五条安全培训与教育
一、锅炉使用单位应定期对锅炉安全管理人员、司炉操作人员、水处理作业人员等进行安全培训与教育,增强作业人员履行岗位职责、执行操作规程、遵守岗位纪律的自觉性,提高作业人员操作技术水平。
二、安全培训与教育一般每季度进行一次,可结合安全检查以及锅炉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开展。
三、安全培训与教育的主要内容:
1.各项规章制度。
2.锅炉、水处理基本知识。
3.设备及安全附件的构造与正常操作。
4.安全防范。
5.锅炉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四、安全培训与教育由锅炉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
五、安全培训与教育要有考核与记录。
第六章锅炉的定期检验
第十六条按照《锅炉定期检验规则》的要求,正常运行的锅炉每两年进行一次停炉的内部检验,每年进行一次运行状态下的外部检验以及每六年进行一次水压试验。未经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锅炉不得继续使用。
一、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也要进行内部检验;
1.新安装的锅炉运行一年后;
2.移装锅炉投运前;
3.停止运行一年以上的锅炉投运前;
4.受压元件经过重大修理或改造后及重新运行一年后;
5.依据上次内部检验结果和锅炉运行情况,对设备安全可靠性有怀疑时;
6.依据外部检验结果和锅炉运行情况,对设备安全可靠性有怀疑时。
二、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也应进行外部检验:
1.移装锅炉开始投运时;
2.锅炉停止运行一年以上恢复运行时;
3.锅炉的燃烧方式和安全自控系统有改动时。
三、对无法进行内部检验的锅炉每三年进行一次水压试验。
第十七条锅炉的定期检验工作由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进行。在定期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使用单位应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申请,并做好以下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一、内部检验
1.准备好锅炉技术资料;
2.采取可靠措施,使受检锅炉与热力系统相连的汽、水、烟、风等管道隔断;
3.锅炉提前停炉,打开人孔、手孔等,放水、冷却、通风换气;
4.拆除汽水档板、分离装置及给水、排污装置等妨碍内部检验的锅筒内件;
5.清除锅炉内的锈、垢、渣、烟灰等污物;
6.准备好低压照明设备。
二、外部检验
1.清理锅炉外部;
2.准备好锅炉技术档案;
3.准备好司炉人员、水质化验人员的资格证件。
三、水压试验
1.对于不参加水压试验的连通部件(如安全阀、锅炉范围外的管路等)应采取可靠隔断措施;
2.清理锅炉受压部件表面的烟灰与污物,必要时局部拆除炉墙与保温。
第十八条锅炉定期检验时,锅炉使用单位应派锅炉安全管理人员、司炉人员等相关人员到现场做好安全监护和配合工作,确保检验人员的安全及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九条常压锅炉严禁承压使用。
第七章锅炉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第二十条锅炉使用单位应编制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锅炉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经本单位领导批准,正式生效。
第二十一条锅炉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至少有如下内容:
①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方法②明确事故处理与应急救援的指挥和协调机构,参加事故处理、救援人员的职责分工③设施与救援物质准备④紧急处置与抢修⑤人员紧急疏散与抢救⑥事故处理与救援演习。
篇8
关键词 变电;运行管理;效率;维护能力
中图分类号:TM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21-0155-01
变电运行管理效率提高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尤其是操作人员与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且将其落到实处,不能只是空谈,在制定制度时要结合实际,做一些具体的规定,而不是大而空的条款,特别是责任落实一定要明确。
1 提高变电运行管理效率的对策
变电运行管理是电力企业中重要的管理内容,是保证用户安全用电的前提,但是我国的变电运行管理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细节的问题,这影响到供电企业的供电质量,而影响到用户的安全用电。但是使变电运行一直处于安全可靠的状态中,也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只要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对策即可,但是从整体上讲,提高变电运行管理效率的对策有以下几点。
首先,加大变电运行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因为只有培训跟得上,管理人员的自身业务能力才能提高,这样才变电操作中不仅或大大降低出现事故的概率,更会提高变电运行的效率。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到变电运行效率。一般情况下,变电运行管理人员分为两种,一种是实际的操作人员,另一种是现场技术人员,这两种人员虽然工作内容不同,但是对管理效率都有直接的影响。在培训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个人能力的培训,还要注重责任心的培养,变电运行工作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需要运行人员有足够的经验的同时,还要有足够的责任心,做好任何一项细节问题,当发生问题时能够立刻解决。操作人员操作效率的提高以及技术人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能够对管理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人才几乎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变电运行管理人员也是如此。只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才能有高效率的管理。
其次,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并且将其落到实处,尤其是要落实相关人员的责任。有些时候,,因为各项规章制度不够健全,责任没有落实到位,当变电运行管理中出现问题互相之间就会出现推卸责任的情况,以至于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最终影响了管理效率。这种现象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就是相同的故障会多次发生,对规避风险非常不利,不仅如此,对变电设备本身损害也非常大,有时甚至危及到人的生命安全,所以建立健全各项变电运行管理规章制度,并将其落到实处非常关键。制度发挥作用的关键就是将其运用到实践中,让每个人都能够自觉遵循,尤其是一些重点的操作规程以及设备检测等工作。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的目的就是强制性的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但是也需要他们从身心深处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否则强制性规范也会出现不当的情况。责任制是制定制度的重点,同时也是落实的重点,要做到每一个环节都能够责任人,出现问题马上问责,推卸责任也会故障事故范围,影响管理效率。
最后,制定相应的技术管理制度,该制度的制定对提高变电运行效率有着积极的影响,技术管理制度要明确哪些环节又哪些技术方法,不能滥用,出现阴暗问题如何解决等。一般情况下,变电设备运行时会出现故障,只要是因为平时没有做好检查工作,或者没有检查,因此在该制度中一定要明确设备检测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时间日期等,尤其是容易发生故障设备应该重点检查。
2 提高变电运行维护能力的措施
1)变电运行交接班过程中维护能力的培养。
变电运行交接班过程是维护能力最为薄弱的环节,为此,在日常交接班工作中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交班前的准备内容包括:需要由值班长来检查和评价工作人员当值以来变电运行的各项工作,不同变电站中的一、二次设备运行现状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检查并整理“两票”,认真核对和审查现场各种记录,整理检查工作中使用到的工具、仪表;同时,正、副值班长还应积极协助清洁人员做好当日的清洁工作;接班前的准备内容包括:接班人员需要按照班前分工着装并佩戴工作岗位标志,由接班值班长领队进入变电站工作室,仔细查阅各项相关记录,认真了解设备当前运行状况,待接班人员确认无问题后,双方办理交接班手续,记录交班时间,并由接班值班长宣布交班工作人员下班。
2)设置调度录音,汇报倒闸操作执行情况。
在变电运行的交接班等常规工作中,必须做好严格的记录,并由接班值班长做好检查工作。值班长要确保时间的精确性,及时核对时钟,监测变电站各项通讯设施的通畅程度,并设置调度录音监测,从而使所有操作和监测都具有很好的溯源性。倒闸操作命令需要由值班长在接受调度命令且保留录音的情况下向本班组人员下达,并播放调度命令录音,以便相关操作人员做好记录;操作人员填写操作票后经现场负责人、值班长审查,待值班长调度命令立即执行的通知后,操作人员才可进行实际操作;操作完成后,由执行监护人向现场负责人汇报执行情况,以确保维护内容的连贯性和全过程的严谨性。变电运行维护能力还体现为对于事故的处理能力和对现场设备、仪器突发问题的检修能力等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的能力。事故发生通常具有不确定性,遇到突发事故,变电运行现场负责人需要根据调度命令,快速核查和复归信号,仔细记录和观察变电站现场仪表变化情况,检查并记录灯光信号,相关技术负责人要尽快检查设备运行情况,提取故障录波信息。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不管是变电运行效率的提高,还是维修能力的提高对电力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虽然相应的对策有很多,但是要想真正的发挥作用,还要看落实的程度,也就是说重点是将所采取的对策能够彻底的落实清楚,这样才能逐步改善变电运行管理遇到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高辉,刘良成,张大波.系统可靠性评估在电力设备维修策略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4).
篇9
[关键词]品管圈;骨科;交接班;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9(a)-0185-04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发组成活动团体,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的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交接班制度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制度,它不仅能保证临床医疗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且是保障护理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2]。
随着现代医疗专业发展的日趋精细化,护理服务作为医疗服务中的一个环节,各类交接点不断增加,复杂多变的情况及信息丢失的情况不断出现,因此交接班流程设计的根本理念是先找到关键交接点,分析交接类型和内容,减少不必要的交接环节,提高患者的诊治效率,降低医疗风险[3-4]。为提高骨科交接班质量,突出专科交接重点,减少信息传递的缺失,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意识,我们利用质量管理手段及QCC精神,使骨科护理交接班达到一个质量控制的持续改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通过QCC及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lan-do-check action,PDCA)循环的管理手法,应用个性化的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ituation-background-assessment-recommendation,SBAR)沟通模式,测评2015年4~9月改善前与改善后住院患者满意度及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护士体验综合评分,评价交接班质量合格率,具体方法如下。
1.1现状把握与质量分析
1.1.1现状分析、目标设定 随着我院质量管理工具临床应用到我院成为全国QCC培训基地以来,QCC及质量循环管理相关知识、管理方法、统计分析、效果评价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质量改进项目。科室成立QCC小组,圈名为“风信子”。风信子代表的精神是不抛弃不放弃,永远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圈员根据主题拟定活动计划表,组织讨论分析制定出“骨科医护集中交接班及护士床旁交接班考核查检表”,根据查检表相关内容对全科护士进行培训,以达到全员准确有效地进行现状数据收集,并将收集记录现况值并统计分析不良因素,依据柏拉图“二八原则”找到改善重点为:交接内容缺失、交班流程不规范、沟通不到位等。
通过查检2015年4月医护集中21人次、A班及P班护士床旁交接班378人次,并收集交班质量监控考核指标为改善前数据,依据标杆管理[5],设定交接班质量合格标杆值为85分,其中医护集中质量不合格例数12人次、护士床旁交接班质量不合格例数226人次,从而计算出目前我科医护集中交接班合格率为42.86%,护士床旁交接班合格率为40.21%。
1.1.2从要因中找出真理,分析出影响要因 为了尽快达到目标值,我们组织圈员开展头脑风暴,查找影响护理交接班质量因素,应用要因选定评价表,进行投票计分,并利用“鱼骨图”,对每个改善重点进行评价分析,从而选定主要要因。①交班模块专科重点不突出:主要专科症状与特殊阳性体征未重点交接。②医护沟通不到位:主要是交班护士未将重点信息及时传递给医生及接班护士。③交接流程不规范:交接班常常出现交班过于形式化,年轻护士交接班信息链较乱,出现交接班前后顺序不一致。④护理程序应用不规范:护士在临床实践工作中评估问诊及评判性思维欠缺,评估背景与护理措施脱节,解决问题能力差;同时把诸多原因放于临床实践分析,再应用真因验证查检表及柏拉图进行验证,在实践过程别要注意避免概念模糊性要因,确保选定真因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1.2对策拟定及实施
全体成员针对上述真因,根据“二八”定律(80/20法则)及六何分析法[6]5W1H原则,详细拟定对策,就圈能力、可行性、效果进行评价,根据评分结果确定对策并落实实施时间及各实施步骤的效果评价。
1.2.1完善交接流程,规范考核标准 完善和制定集中及床旁交接班流程、交接班质量考核标准:流程及标准在改进中注重了交接顺序、口头交接重点、交班者与接班者共同查看内容及与患者沟通重点等,使交接班实现实用性、整体性、规范性。
1.2.2设计个性化的SBAR沟通模块,突出骨科交接专科性 SBAR沟通模式是一种以证据为基础的标准沟通方式,关节外科患者SBAR交班卡,包括SBAR四个方面,结合骨科专科特点,广泛收集医生在交接班中最想获取的信息及建议,及护理人员在专科交接中要传递的那些重要信息,自主设计骨科患者SBAR交班卡如图1。
交班卡临床应用应体现专科的特殊性,若生搬硬套,会被该模式的框架局限影响交班质量,因此结合专科特性制定个性化沟通模式具有必要性及可行性[7],所以在我科SBAR交班模式应用过程中,突出细化骨科专科信息,如疼痛评分、的放置、肿胀、及围术期各类信息评估等,有效提高了交接沟通效率,体现了专科个性化。
1.2.3加强专科理论培训,落实护理程序应用 目前,护理理论和护理实践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已成为公认的事实[8]。有研究表明,47.2%的护士在工作中曾应用到护理程序相关理论,并没有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实践[9]。护理程序是护士应用评判性思维,挖掘自身创造力的一种解决问题的科学工作方法,是护士在医院环境中进行专业护理活动的核心思想与基本方法[10]。本研究实施过程注重理论培训,落实层级导师制,将护理程序应用于骨科交接沟通整个流程,将出现的阳性体征或不适症状等相关问题,结合评估背景,落实处理措施,做好评价和进一步建议,真正做到理论联系于临床实践。
1.2.4推进“医护一体化”,促进沟通有效性 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医护共同参与培训,成立4个医护诊疗小组,构造“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SBAR沟通交接模式它不仅改变传统的交接班模式,而且对护士的专科知识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培训中,笔者要求护士明白SBAR沟通的优势及扎实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培训主要采取集中理论授课、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视频演示等。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医护是团队合作关系,“医护一体化”的工作模式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医生在培训中掌握了SBAR交班变革的目的及意义,并在实践应用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好的见解及建议。
1.3流程的标准化、常规化
对现有交接流程简化、整合、增加、优化等方式提升了流程效率。明确流程负责人的形式来监督流程的整体表现及落实情况,使流程达到标准化、常规化。
1.4效果评价指标及方法
1.4.1目标达成率及进步率 笔者围绕主题及现况有效值来科学地确定目标值。即目标值=现状有效值+改善值,其中改善值=(100-交接班合格率)×圈能力×改善重点即医护集中交接班目标值为79.31%,护士床旁交接班目标值78.35%,所以交接班质量有36.45%及38.14%的改善空间。在对策实施过程中,笔者利用分析护理交接班质量改善前后的查检表,依据查检数据来考量目标达标率,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进步率=(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前×100%[11],提高目标达成率及进步率来确定效果评价。
1.4.2交接班质量评价 根据“交接班质量考核查检表”,针对影响交接班质量影响不良因素及交接班质量合格率进行查检,收集数据作为评价依据。
1.4.3综合素质评价 也是无形的效果评价,笔者采用自制评分对护士在活动前后进行调查,根据团队合作感、职业价值感、安全文化感、品管手法、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6项指标,其中每项分值为1~5分,分别进行统计,自评总分并进行改善前后的对比,来评价活动前后成员的综合素质表现。
1.4.4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价 根据我院制定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医生对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查检评分,总分为100分,每月月底对我科70%的住院患者及80%的医生进行满意度调查,并将改善前、后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及比较。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改善前后交接班质量不良因素及合格率的比较
通过QCC管理手段,收集交接班质量改善重点的各项查检指标,交接班质量合格率改善前后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显示,QCC活动后,护理交接班质量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2.2医护集中交接班、护士床旁交接班目标达成率、进步率的比较
医护集中交接班目标达成率为104.49%,进步率为88.87%;护士床旁交接班目标达成率为104.03%,进步率为98.68%。
2.3改善前后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士综合素质的评价
测评改善前后住院患者满意度及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结果分别由改善前89.78%提升到98.32%及78.77%提升到90.13%;护士体验综合评分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表2)。
3讨论
3.1提升质量管理、健全工作流程
国内许多文献报道,QCC活动是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手段[12-13]。本研究结果表明,将QCC应用于管理活动中,各项满意度调查,特别是护士体验综合评分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笔者细化骨科专科信息,突出专科性、实用性,让每个护士在工作中能有效将专科理论知识与临床护理实践相结合,从而提升护士的专业价值感和护理质量。
3.2促进医护有效沟通,推动“医护一体化”的发展
“新型医护一体化”的专科治疗责任小组,每个小组分管固定的床位,由三线医生、二线医生、一线医生、二级责任护士、一级责任护士和助理护士组成。实行医生及护士共同查房,共同参与疑难危重患者的病案讨论,制定诊疗及护理方案[14]。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起初护士交接缺乏信心,特别是一些年轻护士认为自己的专科知识欠缺,缺乏对下一班或经管医生及高年资护士提出自己建议的勇气,通过模式及流程的改进,促进了护士主动学习、善于交流的能力,特别是在团队自信上得到较大提升。在医护交接班过程中,除晚班护士交接基本信息外,责任组长针对本组重点患者专科特殊信息及阳性体征进行传递性、建议性医护交接,同时责任护士对专科症状与特殊阳性体征采取主动报告并积极应对的措施;各诊疗小组建立微信群,将信息管理融入到护理交接班,让医生及护士能及时、准确地得到第一手信息,保证患者的最大利益,大大提升了医生对护士能力的认可及医护团队合作力,促进了“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的大力推进。
3.3提高医生及患者满意度,提升护士价值体验
护士在整改质量过程中不断进步,医生更愿意倾听护士的交班汇报,因为可以从汇报中获得他们需要或忽略的重要信息。相关文献表明,良好的交接模式能提高护士向医生汇报病情的准确性,交接质量更具有专业化、个性化,保证了科室的安全管理,大大提升了医生及患者的满意度[15]。在本次质量管理活动中,改善前后住院患者满意度及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均提升,特别是护士体验综合评分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管理活动也大大提高了护士团队合作、职业价值、安全文化、品管手法、沟通协调、解决问题等综合素质,这与欧少青等[16]的报道相符,让护士知道质量控制是循环改善,也是一种文化建设,更是一种精神激励,从而激发了护士职业满意度的提高。
3.4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本研究QCC应用了个性化SBAR交班模块,完善了交班流程及考核标准,弥补了电子版病例在交接过程中易丢失患者信息、遗漏专科交班重点这一缺陷。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科室年轻护士较多,在专科理论及交接班专科表达上存在改进的短板,这也是今后需改进的方向。持续改进和简化交班模块,继续加强年轻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提升护士专科的评判思维。同时需更好地利用各种管理工具,基于临床实际存在的问题,发展医护及多科室配合共同管理,改善工作中的不良状态,注重改良工作的临床实用性,使我们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更加标准化、常态化,为质量安全、优质服务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刘庭芳,钟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付沫,唐霖,肖继荣,等.提高骨科护士床边交接班质量的规范化管理[J].护理学杂志,2013,28(14):63-65.
[3]赵滨,刘会玲.优化床旁交接流程在主任制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9):1066-1069.
[4]李岩,王东信,许幸,等.全麻术后交接流程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医院,2008,12(4):65-68.
[5]朱士俊.医院管理学――质量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6-67.
[6] 许晨耘,柯雅娟,陈茹妹,等.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20-22.
[7]沈蕴之,蒋红,黄莺,等.个体化现况-背景-评估-建议个体模式的临床应用级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4, 49(6):688-691.
[8]史雪峰,玄英哲.护理理论、护理实践、护理研究的关系[J].中国实用医药,2008,3(5):126-127.
[9]耿笑微,万巧琴,刘宇,等.护理学及其相关护理理论的应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3):277-280.
[10]Thomaz VA,Guirardello EB.Sistematizacao de assistencia de enfermagem:problems identificados pelos enfermeiros[J].Rev Nursing,2002,5(54):28-33.
[11]祝志梅,牟宝华,陈林.以品管圈为载体创建优质护理病房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2,11(6):558-559.
[12]刘玉琼.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华夏医学,2007,21(2):375-376.
[13]朱亚玲,钱宇,王海平.品管圈对提高骨科手术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5):137-140.
[14]毕玉田,陈客宏,蔺武军,程晓斌,周林.新型医护一体化与医疗安全[J].中华管理学杂志,2014,30(9):659-661.
[15]徐双燕,姚梅琪,周海燕.标准化沟通方式在医护间沟通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48-49.
篇10
提高企业平安管理水平,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平安生产年”各项工作任务。夯实平安生产基础,有效防止和减少生产平安事故发生,现就开展企业班组平安生产规范化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原则和目标要求
牢固树立“关爱生命、平安发展”理念,开展企业班组平安生产规范化管理工作的指导原则是认真贯彻落实“平安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工作方针。积极建议先进的班组平安文化,不时健全完善班组平安生产责任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强职工平安教育培训和现场平安管理,及时排查治理平安隐患,切实提高企业平安管理水平。
提高企业员工的五种能力”即:抓好班组长选拔使用,目标要求是夯实平安管理基础。提高班组平安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力;加强平安生产教育,提高班组职工自觉抵制“三违”行为的能力;强化班组平安生产应知应会的技能培训,提高业务安保能力;严格班组现场平安管理,提高隐患排查治理的能力;搞好班组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提高防灾、避灾和自救等应急处置的能力。通过不时提高班组平安生产管理能力,使班组员工真正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生产平安事故发生。
二、规范化管理的内容及标准
(一)建立健全班组平安组织
应明确每项工作的平安负责人。1.班组设立专(兼)职安全员,建立以班组为单位的平安生产领导小组。班组分散作业时。
实行班组长作业现场平安生产负责制。平安检查员、质量监督员、群众安监员按职责做好班组相应的平安监督检查工作。2.健全落实平安生产责任制。明确班组是作业现场平安生产责任主体。
制订量化、细化的平安目标,3.实行平安生产目标管理。要层层签订平安生产责任书。
(二)建立完善班组平安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1.建立班组平安生产管理规章制度。主要包括:班前会议制度;班组长跟班工作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班组和各岗位平安评估制度;平安检查与奖惩制度;班组学习培训制度;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制度;交接班制度;现场平安文明生产制度;平安举报制度;员工平安权益维护制度等。
制定各岗位、各工种的平安工作顺序和工作标准,2.推行班组平安生产风险预控管理制度。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实行风险超前预控,提高员工对生产作业中出现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的认知防范和救援能力。
落实到个人。实行班组平安生产目标考核制度,完善平安、生产、效益结构工资制,加大平安构成比重,严格考核奖惩,将平安生产作为班组、班组长、班组员工评优评先、效益工资分配的一票否决”指标。企业对班组平安生产工作每月进行一次集中考核,对考核结果实行备案管理。3.完善班组平安生产目标控制考核激励约束机制。把平安生产控制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班组。
提高班组平安信息基础管理水平。4.加强班组平安信息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班组信息管理系统。班组要做好班前会和班后会平安信息记录和生产、施工等作业记录;认真填写缺勤、平安质量、隐患排查治理等信息。
(三)加强班组现场平安管理
结合上一班作业现场存在问题,1.开好班前会。把开好班前会作为现场平安管理的第一道程序。针对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布置好当班平安生产及各岗位应协调处理的事项。明确工作中注意的问题,识别不安全因素,落实相应的防范措施,做到平安注意事项不讲明不上工、责任不明确不上工。
必需和下一个接班班组现场搞好交接班;要填写好交接班日志,2.搞好交接班。上一个班组工作结束。把相关平安生产原始记录交接清楚,防止问题不明、措施不当而危及平安生产。
平安防护设置齐全可靠。3.班组使用的各种设备、设施必需做到无隐患。
无垃圾、油渣、杂物等,4.生产作业环境整洁有序。物资工具堆放整齐,平安通道疏通,平安标志明显,适当位置张贴(摆放)平安管理制度。
必需持证上岗,5.特种作业人员从事相关操作。不得安排无证人员从事特种工作。
负责其安全工作,6.新上岗职工(含换新工种人员)必需明确专人监护。监护期间不得独立操作。平安监护期各企业根据人员从事的工种和平安技术情况自行确定。
7.各生产经营单位必需依照规定给职工配备合格劳动防护用品。职工在工作期间必需配戴并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有平安生产决策权和组织指挥权;有检查职工平安作业情况、抵制上级违章指挥权;有对作业现场工作质量进行平安评估验收权;平安隐患没有排除或不具备平安生产条件时,8.落实班组平安生产权益。班组长对现场作业条件的变化情况。有拒绝开工或停止生产权。
(四)加强班组平安文化建设和教育培训工作
体现班组特色的平安文化活动,1.加强班组平安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切合实际、形式多样。强化平安生产法制意识,培养平安生产价值观,培植先进的平安生产理念,落实职工群众平安生产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和举报权,增强平安生产内在动力,实现“要安全”培养和弘扬班组团队精神,做到工作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工序衔接协调无误。
加强班组平安知识、岗位技能培训,2.强化平安教育培训工作。重视和发挥班组在员工教育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严格新招录员工的岗前培训,做到应知应会;班组长和班组所有员工须经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特殊工种要做到持证上岗。
建立班组应急预案,3.加强班组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加强模拟演练,增强自救处置能力;加强对采用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培训,适应平安发展需要;大力开展岗位练兵,促使班组员工熟练掌握平安生产操作技术,提高防范事故的能力。
努力营造学技术、钻业务、争先进、保安全的浓厚氛围。4.积极开展班组平安技术革新。鼓励员工广泛开展平安生产小发明、小创造、小改造等平安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实践活动;鼓励员工立足岗位进行技术创新。
三、几点要求
(一)高度重视。班组是企业的细胞。企业生产管理中的一系列平安控制措施都要依靠班组成员具体实施。因此,班组平安管理工作是平安生产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需要深入细致常抓不懈的工作。镇、各办事处和行业主管部门一定要充分认清开展此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和现实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办公室,把这项工作纳入单位议事日程,纳入经常性的平安管理工作之中,纳入年终目标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