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自然范文

时间:2023-03-14 18:51: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走进自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走进自然

篇1

——游上海野生动物园

五(1)班

游志成

春游,既让我们放松了紧绷的心弦,也让我们体验了大自然之唯美。

——题记

昨天,我们去上海野生动物元春游,让我们感受了人与动物相处的最高境界。

出发——迫不及待

早上,我们“全副武装”,在广播的统治下,浩浩荡荡地上了9号车,出发了。

车上,我们像鸭过河——各顾各一样。做着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有些人在看电视上的电影……你瞧,有一个“小家伙”在写作业呢!是谁在如此颠簸、嘈杂的车上写回家作业?远在天边,近在眼前,那人就是我啦!

盼望着,盼望着,野生动物园终于到了,一个半小时车行,换在了一分钟的欢呼:“到喽,到喽!”我们拥挤着下车了。

参观——兴奋激动

开始,我们险些走错路,不过“可喜可贺”的是,有站岗者让我们回去并找到了正确路线——一个牌子,一个警察。

为了参观动物,并顺路去看表演我们特地跳了一条参观动物多且距表演场近的一条路线。路上有些动物甚至让我们张口结舌——朝天名叫的火烈鸟群;笨拙贪吃的黑熊;伸长脑袋讨好的鸵鸟;来在书上的浣熊和小熊猫……应有尽有。我们玩得很开心。尤其是去喂鸽子的时候,买几包鸽食撒一撒,鸽子便像看到了归宿,拥挤过来抢食吃。还有几只飞在我的手上,我也毫不吝啬地倒出十五让他们吃饱。最后,在老师催我们走的时候,才捡了几根羽毛留念,好一片和谐!

表演——精彩纷呈

百兽山的表演开始了。第一场是猴子选手攀爬赛,4号选手成为佼佼者,获得第一第二场是狗熊的体操表演,两位“体操王子”似乎有特使训练,仅过了一道道难关,第三场是大象与人的足球赛,六(1)班的网潮成为对手,一1比0的微小优势获得优势,胜利这场比赛……

最有趣的,还是黑猩猩。他和主人一起骑车上场,然后主人做,它模仿得惟妙惟肖。可中途出了点“小”没问题,主任让他坐下,去试试双杠。猩猩翘个二郎腿,不理不睬的,后来,他向观众表示无奈,好戏开始上演了,黑猩猩举起一双长满黑毛的手,一拉,就把主人的裤子拉了下来,让主任出丑了,主任生气了,但最终他还是用笨重的“示范”让它屈服,全场一片掌声,这场表演让我相处了冯骥才的一计划: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点半,我们去小动物世界,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能曹操参观了一下眼睛为减号形状的山羊;凶猛的东北虎……便匆匆离开了。

回家——依依不舍

篇2

小区里有许多大树,于是我也就有了许多新邻居—鸟儿。它们辛勤的工作,在树上安家,原以为这些鸟儿安好家后会休息上几天,没想到第二天清晨,它们就卖弄起自己的歌喉,在树上“叽叽喳喳”的唱个不停,是想唤醒还在梦中的人们,让他们欣赏自己忙了一天建好的屋吗?这些鸟儿每天都辛勤的工作,找来虫子喂自己的孩子,每天都卖弄自己的歌喉。我的邻居们呀,你们不累吗?

我的邻居们呀,你们的歌谣虽然都是一样的,但却百听不厌,那歌饱含了你们愉快的心情,你们是自然界最好的歌唱家。

我对在爷爷家的童年生活已记不太清了,但只有一样东西刻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爷爷告诉我那棵树在他小时候就有了,曾经还有人出高价想买下它,但爷爷还是没有狠心卖掉它,爷爷说,一棵树长这么大挺不容易的,就这样卖掉怪可惜的。我还记得小时候,爬上树向远处远眺的情景,春天的田野里一片绿,一阵风吹来,田野里绿浪舞动,像无数青涩的少女在田间舞动,美轮美奂,真想永远停留在那一刻。黄昏时,爬上大树看日落,夕阳的光辉照在大树上,大树像披了一身金色的衣服,树叶随风舞动,就先一个健壮的青年,美极了。

我的大树啊,您还好吗?无论过多少年,你依然挺拔在哪里,你是自然界最美的模特。

走到哪儿,低下头一看,总能看到绿草,他们是那么的柔弱,轻轻地向它们吹一口气,那些草儿就能扭上半天。我最喜欢刚冒出嫩芽的草儿,它们看上去是那么的嫩绿,柔弱,让人都不忍心去碰它,害怕一碰就“碎”了。但草儿的生命力是很顽强的,有一句诗说“野火吹不尽,春风吹又生。”

我喜欢的草儿啊,你虽然柔弱但时刻显示出你的顽强,你是自然界的顽强者。

自然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现在关掉电视,拿下耳机,亲身去走进自然吧。

篇3

梦里,我又走进了我朝思暮想的大自然。在大自然中,你不必做那些另你感到厌恶大但又不得不去做的工作;你不必像平日一样被我们身上的枷、脚上的链所束缚;你也不必失去你孩童般纯朴的天真与自由,所以我渴望走进大自然

你可以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去参加一个美的宴会:白桦树仿佛活了一般在你的面前展现姿态;樱桃树上的果实长得红润的像少女的脸上泛出了红晕,仿佛单站者就是一种无限的乐趣。如果你还不满足那你就可以在一片花丛中尽情地嬉戏,将你最纯朴的天真释放出来。你还可以静静地坐在土地上感受风柔和地在你的肩头、腰上缠绕;聆听黄雀那仿佛溢满了花香般的歌声;细闻还带着晨曦的清香的空气。

这就是那个连空气都让你迷醉的令人向往的大自然。

三年级:方方小羊羔

篇4

将你所有的烦恼与疲倦洗去。来吧!这里能够将让你忘掉繁杂吵闹的市区,用心

来感受大自然

的美,感受大自然的静。

让我们走向原野吧。看,一片片碧绿的草地,一望无际,上面又长出一朵朵

美丽的野花。原野上的小草像千万个绿色的卫士,守护着花朵。就算人们怎样压

他们踩他们,都决不低头。

让我们投入山的怀抱吧!远远看去,山并不高,可当你来到山脚下时,抬头

一看,这才知道山是多么的雄壮威武。山就像一个个巨人,任凭风吹雷打、日曝

雨淋,永远那样坚定不拔地挺立着。它们的精神多么令人钦佩啊!

再让我们走向大海吧!听,海水“哗啦,哗啦”的声音,就想大海呼唤着我

们。赤着脚在沙滩上走着,感觉多好啊!捡起一个贝壳,放在耳边,能够听到海

浪声。大海无边无际,它那宽广的胸怀,真值得我们学习。

最后,让我们走进森林。一进森林,茂密的树叶就将我们包住。有时,还能

听到小鸟在树枝上吱吱喳喳地演奏着美妙的乐曲。如果你是友善的,就会有许多

的小动物出来欢迎你。

大地滋润着生活在土地上的生物,使它们茁壮成长,变成美丽的大自然。大

篇5

我在教学中,以教材为依托,拓展教学空间,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耳闻目睹领略了大自然的美丽,口头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走进大自然教学反思(二)

美丽神奇的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是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只有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大自然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才能带给我们更舒适的环境。

今天我在一年级上了《走进大自然》一课,虽然学生对颜色并不陌生,但对色彩的具体名称却不了解,于是我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自主实践,探索发现。我首先引导学生寻寻找找,观察校园里都有哪些颜色?说说你喜欢哪些颜色?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的校园里竟然有这么多美丽的颜色,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缤纷,也激发了学习色彩的兴趣。我又适时提出问题:你能不能把刚刚说到的这些美丽的颜色从你的水彩笔中找出来呢?学生齐声回答:能。我逐个说出色彩的名称,让学生自己动手找找相应的颜色,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部分不认识的颜色很快便记住了。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以教材为依托,拓展教学空间,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耳闻目睹领略了大自然的美丽,口头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搜集信息能力、互相合作能力等。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创造了一种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状态之中,用口头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表达自己的情感,并用即兴回答形式汇报查找的结果,在丰富多采的美术实践活动中,拓宽了美术学习的内容、形式、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走进大自然教学反思(三)

篇6

【关键词】自然角;引导;自主探究

所谓自然角,就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幼儿收集的干果、水果、植物种子等动植物,是幼儿开展非正规活动的场所。自然角,有着很高的教育价值与意义。

而现实生活中,自然角创设的真正教育价值常被忽视。如:从教师的教育理念看,要不教师参与的成分比较多,幼儿只是作为自然角的一个“提供者”和“欣赏者”,即便关注也缺乏对某个特定动植物的持续性观察。要不教师对自然角的指导和关注也较少。从当今家长的教养特点看,许多家长也只重视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和智力上的提高,往往会忽视幼儿探索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对动植物的探究精神。因此,幼儿园自然角的创设并没有发挥其内在的教育作用。

而今,对于老师精心设置的自然角是否被幼儿关注,幼儿是否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已经成为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利用自然角,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和兴趣,让幼儿主动参与探索,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更好地发挥自然角的功效呢?

我们可以在自然角中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丰富的材料,且学习过程中教师较少的干预,孩子们可自己选择活动内容,自己决定活动时间,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观察、探究,使活动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寻找教育时机。具体做法如下:

一、引出问题,激起幼儿的探究兴趣

材料的投放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引发幼儿产生想摸一摸、探索一下的愿望。在自然角中,教师只有提供生长的、变化明显的物品时,才能更好的引起幼儿好奇心、观察和认识兴趣。

(1)供幼儿观察和探究的材料要丰富。教师要让孩子感知到植物有不同种类的根,不同种类的茎、叶、花、果实,提供不同的生长条件下的植物,如:不同的土质和养分、不同的阳光、温度、水分,提供各种种子以及幼儿种植和护理所需要的工具,如:花盆、盒子等各种容器,浇水用具(小桶、喷壶等)、小铲子。

(2)材料具有吸引力。教师在具体创设自然角的时候要首先考虑材料的吸引力,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3)材料有利于幼儿产生疑问。幼儿天生好问、好动,很想亲自做每一件事情,亲自去解决每一个问题。因此,自然角的创设要有利于幼儿产生疑问,体现趣味性,要使孩子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启发代替灌输。

二、创造条件,提供幼儿探究的机会

(1)开放时间和空间。自然角探究在时间上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期的、延续的,我允许幼儿在晨间、课间、餐间餐后、活动间隙,甚至在集体教学活动里延续探究。探究的空间也不受任何限制,可以在教室里,也可以把材料带到室外,甚至还可以把材料带到家里去继续探究。

(2)让幼儿自主探究。自然角创设的目的重在“动手做”,如,在“种子发芽”实验中,我改变过去教师指导下的实验操作,不直接告诉幼儿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因素,而是放手让幼儿自主探究。种子是幼儿自己带来的,有谷子、葵花子、花生米、黄豆、西瓜子等;种植的器皿是幼儿找的,有花盆、可乐瓶、纸杯、碗等;种植的环境是幼儿自己选择的,土里、沙里、水里、棉花里……一段时间后,种子有的发芽了,有的腐烂了,有的什么变化都没有。这时,我引导幼儿去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呢?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让幼儿自己寻求答案,然后再次去尝试,给幼儿充分自主的探究机会。

三、鼓励观察,推动幼儿探索行为

植物的成长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幼儿观察、照顾、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在这些活动中,蕴涵许多探索的机会,可让幼儿的探索策略更为丰富,探索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1)激发提问行为。我们时常会听到小朋友提出各种问题。如“为什么黄豆发芽了,可是大蒜老不发芽呢?”对于幼儿提出的问题,我们老师首先应该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回应幼儿,用心解释或者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问题,千万不能置之不理,否则幼儿的好奇心、探究热情就会减退甚至消失。

(2)保护 “破坏”行为。孩子在探究过程中,总会出现“破坏”行为,例如:蚕豆到底长了没有,于是他们就会扒开土看;有的孩子为了想看看植物是怎么喝水的,而拔出根来观察;有的摘下蚕豆花看看到底像不像蝴蝶花. 诸如此类行为,用成人的眼光去看不易理解,但这正是孩子好奇所在,对于这些我们积极加以鼓励,并参与他们共同研究、寻找正确答案,推进他们的探索。

(3)鼓励观察行为。观察实物,尤其是观察通过自己种植、劳动而生长变化的植物,孩子尤为感兴趣,天天去看它们,从中也会产生诸多问题。例孩子们在观察中发现了一个小秘密:蚕豆宝宝虽然最后一个发芽,但它长的很快,蚕豆的叶子很多也很大,很漂亮:“老师,蚕豆比黄豆后长出小芽芽,为什么它长的这么快呢?”“因为蚕豆本来就大,所以它会长的很快,超过了黄豆” “可能是黄豆太多了全都挤在一起,营养不够,所以长的慢”孩子们在观察中发现了问题,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思考,进而想方设法利用各种途径、手段寻找答案,完成探索。

(4)支持尝试、操作,引导孩子自主探究。冬天到了,孩子们担心自己种的油菜籽、小麦还有蚕豆宝宝会怕冷,同时孩子们发现这些植物宝宝都变的枯黄了,没有生机,像马上就要冻死了。有的孩子听奶奶说“小麦和蚕豆宝宝都不怕冷,油菜籽应该也不会吧”。“哪些植物宝宝怕冷呢?”,“我们用什么办法让植物宝宝过冬呢”孩子们开始寻找解决的办法。通过实际的尝试操作活动,让幼儿的探索能力有进一步的提升。

四、积极引导,发展幼儿的探究力

幼儿亲历探究的过程,也就是幼儿学会学习的过程,教师从中要起好“授人以渔”的角色,成为幼儿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

(1)引导幼儿学会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是幼儿开展探究活动的基础。在观察中要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器官去感知,并启发幼儿自己去动脑思考,去寻找答案。如,在饲养小兔时,幼儿用看的方法发现了小兔并不喜欢吃萝卜,找到了小兔走路蹦蹦跳跳是因为它的前腿短后腿长;在猜猜瓶子里装的是什么时,幼儿用摇瓶子听声音的方法猜出里面是沙子、石子或米等。

篇7

好茶泡好山水

姜子渔

闲茶闷酒无聊烟。喝茶讲闲,既需环境清幽,又要心境怡然。可见,喝茶不全在茶,在于会意山水。

曾与友人湖边饮茶。那天,雨浓人稀,烟笼水泊,有鹅鸭悠闲来去,鱼儿泼剌跃水,有水淋淋的鸡鸣,也有湿漉漉的狗吠。岸上白芦绿树红墙黑瓦也变成幽幽忽忽的倒影。湖边亭一桌两椅,我与友人喜对一湖风景,且谈话,且赏景,且喝茶,直至茶变清,天变暗,才踏着泥泞畅然而归。湖边喝茶是一幅清丽的国画,茶不过是画上的一点点墨迹。

山间喝茶又是另一番滋味。前年3月,偕友游四川大邑县西岭雪山。当年杜甫流寓成都浣花溪畔,写下“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西岭就是此地,只可惜杜公只是凭窗远眺,而未能登临。

才入沟底就冒出“水流落花香”的意境。溯流而上,时有堰石当道,侧身行抬头望只见一线青天;时有飞瀑当空,跃然跌下,顿成飞珠溅玉,寒气逼人;时有奇花异草,藤萝修竹,牵衣拽行。至半山腰,有鸡毛店,店主招呼歇脚。未及应答,一张竹椅已置背后,一张竹几陈列身前。旋即,又捧出茶碗。

店主提壶沏茶,满眼山色就在茶碗的雾气中蒸腾滚翻。熠熠闪亮的当是雪峰银盔?捅云搅雾的当是郁蓊山林?绕着山体划起一圈一圈弧线的当是展翅的苍鹰?我一手托茶碗,一手拿茶盖,看一眼碗中绿浸浸的山水,又望一阵满山春茶般的明景,一时间竟有些醉了,分不清哪是茶,哪是山。可惜我无诗圣之才,不然,也该效仿挥笔了。

最难忘海边喝茶。厦门鼓浪屿浴场,金沙泻地,银浪荡波。人在水中,或躺,或侧,或卧,大有重回孩提般的天真。仰看片片“羊群”在蓝天上游动,平视海面无数蝌蚪耀金。累了,把身子埋进灼热的沙滩,把平日的郁闷从毛孔中泄出。渴了,拖一串湿漉漉的脚印往沙滩椅上一靠,便有小姐为你沏来一壶上好的铁观音……此时嗓中冒烟,稍一凉,便抓起茶盅,逐一尽倾,直喝得倒海翻江――微风鼓浪――波平浪静。那又苦又涩的茶味竟变成悠悠椰林风,呜呜海螺号。那感觉,竟似喝下了无边大海。常去的,还是本埠的桥头亭。一夜,茶过两开,月挂翘檐,友人提议灭灯秉烛。老板忍痛应允。

烛光如琴,弹奏着墙上一个个吞云吐雾的背影,弹奏着一个个最古老、最时髦、最清高、最鄙俗的故事,直至月溶溶渐闻鸡啼。一结账,一晚茶宴,竟耗我半月工资。一想,值!

据说,茶是最易染上味的小气鬼,而最能传染茶味的又是心境。好心境极难得,尤该珍惜。

(选自2009年第10期《海峡茶道》)

阅读思考

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中的“泡”的内涵。

2.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深刻含意。

(1)湖边喝茶是一幅清丽的国画,茶不过是画上的一点点墨迹。

(2)烛光如琴,弹奏着墙上一个个吞云吐雾的背影,弹奏着一个个最古老、最时髦、最清高、最鄙俗的故事,直至月溶溶渐闻鸡啼。

3.文章的行文线索是喝茶。请以喝茶为线索,梳理、归纳一下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4.文中第四自然段为我们展示了“‘水流落花香’的意境”。细读原文,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一意境的?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精品细酌二

高原的味道

唐锐

高原是个好地方,那里有美丽宽广的草原。在高原上看天,天蓝得深邃,蓝得狂野,蓝得透彻!

草原上,有连绵起伏的群山。山下流淌着清澈见底的小河。水是可以直接喝的,喝到嘴里,你可以尝到岩石、冰雪的味道,甘洌清心!还有成群结队的牦牛,它们时而在草原上漫步,时而吃草,时而在河边喝水,好不悠闲自在。

草原上有很多东西可以食用。有一种草,我至今都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它的茎里的液体可以喝,味道酸酸的。还有很多野菜,可以腌制也可以炒着吃。每当下过雨后,草地上都会长出许多白色的球状物,是一种菌类,当地叫它们“马皮包”。有一种灌木,大多长在离水源比较近的地方,到了夏天会长出许多橘黄色的小果子,因为它的味道很酸就叫做“酸酸果”。这些都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自自然然,味道好极了!

在高原上,四季很明显。刚进入春天,草还没有发芽,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光秃秃的山和地,山顶上还留着些许白雪没融化,阳光还不是那么毒辣。到三四月,嫩绿的草芽才懒洋洋地从地里钻出来,享受那久违的阳光。渐渐地,到了夏天。这时,阳光像带着针尖,直往你脸上刺,但满眼的绿色又让你的神经得到放松,野花开在每一个角落,色彩斑斓。草原上的夏天是没有天气预报的,这时是大晴天,过会儿就会电闪雷鸣,豆粒般大小的雨滴密密麻麻地落了下来。可要不了几分钟,太阳又会拨开云层,露出笑脸。在平原上可能会看见彩虹,但肯定不会看见三道并排的,而在这里却不是什么稀罕事,就像三座拱桥。这时是草原旅游的最佳时节。短暂的夏天过去了,草黄得很快,气温开始变低,天气变凉了,每天早上都是万里无云,天空蓝得像平静的湖面。植物全都枯黄的。过不多久,鹅毛般的雪花便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冬天往往来得很早,不一会儿,全世界都是白色的了。嫩绿色,深绿色,黄色,白色,在草原上,一年四季就是这样循环着,交替着。

草原上至今还生活着逐水草而居,过游牧生活的藏民。他们喂养成群的牛羊,哪里水草丰美,就迁往哪里。当然,他们也有相对固定的一些地方,就像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在冬季他们迁走了,到了夏季他们又回到这里放牧,还是那一顶黑帐篷,还是那几张面孔,只是牲口变多了。藏族人喜吃青稞,用它酿酒。清香爽口不醉人;把它磨成粉,取出半碗,加入从自家养的牦牛身上挤出的奶里提炼出的酥油,倒入热乎的砖茶水,用手慢慢和,最后就做成了美味的糌粑!藏民们不用筷子也不用刀叉,就用手拿着吃。糌粑的做法自然,吃法也自然。除了青稞酒和糌粑,还有酥油茶、奶茶……味道都很好!

或许这就是他们喜爱的高原的味道。

(选自2009年第3期《四川文学》,有删改)

阅读思考

1.第一自然段中画横线句子“蓝得狂野”中的“狂野”应该如何理解?

2.结合原文,归纳“高原的味道”所指的主要内容。

3.紧扣文题,具体说出本文的结构特点,并说说这样安排布局的好处。

4.以文章第二自然段为例,分析一下本文语言的艺术特色。

精品细酌三

悟在普陀山

陈静红

“看不完的岛屿风情,听不厌的普陀梵音,吃不够的东海鱼鲜。愿舟山之行给您愉悦的心情。”短消息总是第一时间传来主人的迎候。岛屿、梵音、海鲜,多么美妙的组合,让人精神不禁为之一振。

入夜时分到的北轮港码头,来不及去感受岛屿,就已经在船上了。陆续从同事嘴里才知晓,舟山位于长江口东南、杭州湾东侧,群岛环绕,海域开阔,是曾经的兵镇要地,被喻为祖国的东大门。

这样一个险要之地,到了今天居然到处梵音绕绕,佛气笼罩,倍叹世事的滑稽与无常。走下船,扑面而来大大的“佛”字,让你骤然间有了神圣感,言行间亦多了一份矜持,唯恐自己的轻慢,亵渎到佛祖。

普陀山是舟山境内的一个岛屿,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素有“海天佛国”之称。这些对许多人来说的常识,我在此次旅行中才慢慢牢固树起概念。这一方面源于自己理工科出身,另一方面还是源于自己的惰性吧。事不关己,就懒得去追根溯源,懒得去费脑筋记忆,活得能简单则简单,呵呵,这倒有些应了佛的四大皆空。

进入普陀山,要经过沈家门。沈家门是一个码头,据说是全国最大的海鲜码头,这从绵延几里路的海鲜夜排档上不难看出。这儿的海鲜因时令而新鲜,价格也很贵。我们每次随旅行社安排,吃的方面,基本上与当地的特色美味无缘,去天目湖吃不了鱼头汤,去宁波吃不了汤圆,去沈家门吃不了海鲜。呵呵,想起来又好笑又可气的。

传说唐僧西天取经,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的考验。我们去拜见观音菩萨,考验只有一个,就是耐心地等待。搭轮渡要等,穿过九转十八回;请香进寺庙要等,送钱还得慢慢地来;求神拜佛要等,菩萨得逐个地倾听心愿;就连吃饭上厕所也要排队等,有同事笑称“无穷等”。

换了平时,这样一次又一次的等待,心情肯定会郁闷烦躁。但这次去拜见的可不是一般人物,是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啊。况且农历二月十九,还是她老人家的生日,大家的心情尤显庄重而肃穆。

以前也到过许多地方的寺庙,有青岛的崂山、杭州的灵隐、南通的狼山等等,对烧香拜佛,流于形式,内心多无感。在普陀山,我第一次有了那份求神降福的感觉。拜倒在观音面前,无来由地内心一阵哽咽,有泪在眼中打转。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年岁大了,经历了世事,开始变得有些脆弱,还是普陀山的佛法无边,观音菩萨的慈悲情怀,让自己有了片刻的瓦解与崩溃?!在佛祖面前,纵有千言万语、千情万苦,换作默默的祈求与祷告,祈福远在天上的父亲可以安心,祈福身边的亲人朋友永远健康平安!

走出普陀山,见壁上赫然写着“凡事能放下就没有了痛苦,知道感恩就永远吉祥幸福”。人生一世,来去匆匆,真的没有什么值得去斤斤计较,值得去枉费心机。只要心中有爱,懂得珍惜与感恩,活着本可以这样简单安乐。

(选自2009年第1期《沙地》)

阅读思考

1.开头以一则短消息引入,想说明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第四自然段画横线句子中的“概念”一词指什么?文章结尾部分哪一句与这一词相呼应?

篇8

自然的含蓄之美,春天,万物复苏的季节,处处都洋溢着生机与希望。大地上,当一枚种子刚刚发芽,便费尽全身懈术,冲破土壤的束缚时,是那么的含蓄,会为大地献上一星点绿,而这一星点的绿,足以能将还在沉睡的大地唤醒。树木上,当枝干上的芽终于冲破束缚,冒出时,是那么的含蓄,会为枝干充当第一志愿者——装饰枝干,而这一微不足道的装饰,足以让枝干用自己的美召唤同伴。自然总会以它蕴含的含蓄之美感染周围的一切事物。

自然的张扬之美。夏天,自重的一切不再含蓄,都变得张扬起来。太阳总是那么张扬,用尽自己的力量,将酷热赠给了万物;树总是那么张扬,用尽自己的力量,让树叶长的浓密些,形成一片绿荫,遮蔽着无法忍受的燥热;蝉也变得张扬起来,扯着嗓子,不停得叫着,更让炎热的夏天是人无法忍受。但是无论夏天多么令人难以忍受,这其中还蕴含着只有夏天才具有的张扬之美

自然的凋零之美。秋天,一个令人悲伤的季节。在秋天,大雁南飞,枯叶飘零,一切都变得如此悲凉,但悲凉之中却充满了美。枯叶虽然飘零,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它为大地献上了一点养分,为了来年的枝叶繁茂;大洋虽然南非,但它却为秋日向上了一曲歌、一段舞,为秋日增添了一份回味。原来秋天并不总是伤感啊,秋日也能体验到美。

篇9

关键词:自然环境;材料;美术体验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让幼儿投入到大自然和周围环境中,去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而幼儿园的自然环境就蕴含着丰富的美术资源,是开展美术活动的最佳场所。

一、整合自然环境资源,开创室外美术体验区

园区内有很多自然资源,如,沙坑、种植园、大操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自然场所,整合资源,开创多个美术体验区。

玩沙区:在沙池边,幼儿可以光着脚,自行选择树叶、树枝、喷水壶等材料,幼儿做碉堡、玩沙画;用树枝绘画,用树叶拓印,玩得尽兴,玩出了创意。

涂鸦区:幼儿采集各种树叶,在树叶上涂鸦;收集石头,在幼儿的奇思妙想下,普通的石头在经过他们的涂色后,变成了大象,乌龟等有趣的动物。园内单调的窨井盖,幼儿小组合作涂鸦,让它顿时绽放光彩;幼儿还可以在操场上大胆地用粉笔绘画、用水枪绘画。幼儿为户外的花盆、轮胎进行涂鸦,装扮轮胎,美化花盆。

拼贴区:幼儿选择不同形状的树叶,根据需要进行修剪,发挥想象力,进行拼贴。有拼成金鱼、乌龟、雨伞。用绿豆、红豆、毛豆等农作物果实嵌在泥巴饼里,可以摆放出不同的造型,如,各种形状、笑脸娃娃等。用大小不一的石头也可以拼搭出许多不同的造型。

写生区:幼儿园的小河边、操场边、花坛里,种满了花草树木。春天,柳树发芽、花儿开放,秋天落叶飘飘,还有造型多样的滑梯,这些都是写生的好素材,幼儿拿上画板夹,带上水彩笔,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发现美景,用自己独特的画笔描绘美景。

二、巧用自然资源,提供创作的材料

1.亲近自然,发现材料

教师利用散步、踏青等活动,带领幼儿一起走进大自然,共同收集材料,引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兴致。园区的自然环境蕴含着丰富的自然材料,教师利用散步活动,和幼儿一起去发现、收集材料。有一次,教师带幼儿去种植园地散步,小朋友看到了毛豆,一起摘毛豆,剥毛豆,用剥出的豆子在地上拼图,航航(化名)把大家不要的豆荚拼成了一个圆圈,原来豆荚可以这么玩。这是发现材料过程,也是美术创意的开始。

我们活动在大自然的各个角落,收集了许多的自然材料,有叉枝形状各异的树枝,有形状各异的石头,有种植园地的各种蔬菜。对幼儿来说,经过亲自体验,亲自收集的材料远比成人直接提供的材料的感官刺激有效得多。

2.挖掘价值,利用材料

丰富的自然材料不是拿来就能用,教师需要对材料进行优化,改变,挖掘材料一物多玩的价值,更好地激发幼儿创作的灵感和欲望。

如,稻草材料。稻草可以剪短做稻草刷、草绳、稻草螺。在涂鸦区开展“美丽的烟花”主题体验活动中,幼儿合作绘画涂鸦,利用稻草刷和稻草螺的绘画工具来表现烟花的美丽。幼儿有站着画、蹲着画、坐着画、趴着画,走着画,他们发现不同的姿势会有不同的艺术效果;你横着画,我竖着画,他斜着画,他们发现不同的走向也会有不同的效果;你用稻草刷画,我用稻草螺画,他们发现不同的材料可以画出不同的效果;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烟花作品,幼儿对这样的绘画工具、创作形式感到新奇又兴奋。

3.根据需求,投放材料

一种自然材料有多种玩法,所以,在多个体验区中,一种材料是可以在不同的体验区中流通使用的,教师要根据活动的需求灵活运用材料。

如,石头材料,涂鸦区中,彩绘石头是孩子们的最爱。幼儿仔细观察石头的特征,进行加工与创造。普通的石头在幼儿的奇思妙想下全部大变身。有的石头是弯曲的纹样,幼儿把它画成蓝蓝的海水上飘着小船;有的石头是圆圆的,就画成小女孩的脸蛋。在拼贴区,幼儿利用石头大小的不同,拼出许多不同的形状。圆圆的小石头,排一排,就是可爱的毛毛虫,长长的石头上面放五颗小石子,就是一只大脚丫。在玩沙区,石头可以用来做围栏,也有用来做大山。

在“玩沙区”,教师根据幼儿的行进轨迹,提供了不同的材料,对幼儿在活动中有着不同的引导和帮助,但幼儿在一次次的探索和尝试中,体验到了成功感,尝试的过程体验才是最重要的。

利用幼儿园和周围环境的自然资源创设的大自然美术体验区,拓展了幼儿游戏活动的空间,教师巧用材料,为幼儿在美术体验区提供创作和想象的空间,激发了幼儿创造美的欲望,开启了全新的快乐体验。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03.

篇10

今天,我和妈妈、哥哥一起去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

我们先看了恐龙化石、昆虫化石等馆。在看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位志愿者导游,导游阿姨给我们详细讲了很多我不知道的东西,煤炭是不可恢复的资源,最早的猪,古老的大象,还有我们应该保护现在已经很少的动物,如老虎、鹿等……

因为有导游阿姨,这是我在自然博物馆看东西最多最认真的一次。等到我们要回家时,我都走不动了,到饭店的后,吃了一大碗牛肉饭,感觉真香呀!

北京西城区康乐里小学一年级: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