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原文范文
时间:2023-04-08 09:03: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戏原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文献资源建设 信息资源建设 网络资源建设
自图书馆学诞生以来,国内对于其用语表述就一直在变化,直至当前,信息资源建设这项工作的概念依旧混乱,有的部门称其为文献资源建设,有的单位称其为馆藏建设,也有行业界称其为信息资源建设。这种混乱状况的存在,不仅会导致人们思维观念的分歧,同时也不利于专业术语的规范,更不利于学科理论的研究,从而影响行业工作的正常运行。因而,建立完善信息资源建设理论体系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文献资源建设的历史发展
文献资源建设理论诞生于80年代,当时,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浪潮的袭来,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国内对于文献资料的需求不断增大,面对日新月异的图书出版市场,我国的藏书建设已远远落后经济建设的发展,而且,当各界在意识到文献资料的重要战略资源意义之后,国内便迅速诞生了文献资源以及文献资料建设这一历史性的概念。可以说,文献资料建设是藏书建设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在突出文献收藏的这一概念的同时,也树立了资源特色的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得益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90年代我国正式联入因特网,面对着海量的电子信息,全球资源共享这一突破性理念得以实现,而图书馆的藏书建设也悄然发生着改变,即由单一的物理馆藏转变为物理馆藏+虚拟馆藏。所谓虚拟馆藏,它不仅包括海量的电子图书出版物、各种学术刊物、政府及商业界的数据库以及海内外图书情报机构的信息资源。由此可见,虚拟馆藏建设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因此,利用丰富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各类数据库,提供网上服务,才能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开发建立虚拟馆藏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时代赋予它的重要使命,但是,由于受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文献资源建设理论并没有涵盖这一方面的内容,它所强调的依旧是充分占有文献资源,而文献资源建设理论则是重点强调信息资源建设的整体意识,因而,在信息化的今天,文献资源建设理论的局限性愈发明显,由于涵盖不了当前信息资源建设理论的内容,对于丰富和发展其的呼声愈发强烈。
二、信息资源建设理论的诞生
在90年代中期,文献资源建设理论的局限性逐渐凸显,我国的学者就陆续提出要将文献资源建设深化为信息资源建设的理论观点,不少理论工作者也对其进行了研究,如:张久珍就在《论信息资源建设》一书中揭示了文献资源建设理论的局限性,并着重讲解了信息资源建设理论的现实意义。其实早在图书馆界提出用文献资源建设概念取代藏书建设概念之时,情报学界就已经开始着手于信息资源建设等一类问题,而随着国外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以及互联网的引进,我国的信息机构就将其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但是不同于图书馆界的概念,情报学界对于信息资源建设的定义主要是指网络信息资源,也就是数据库的建设,而不是图书馆界的文献资源建设。1997年4月28日国家科学发展委员会了《国家科委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文件中强调,数据库建设是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由此可见,情报学界和图书馆界对于信息资源建设的定义是不同的,但是由于网络大环境的影响,图书馆工作与情报工作联系越来越密切,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对于图书馆界与情报学界关于信息资源建设的不同定义是可以加以整合的。
三、信息资源建设的学术定义
要想研究信息资源建设,首先必须弄懂信息资源的定义,但如何给信息资源进行定义,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但是我们综合国内外的各种理论观点,将其归纳整理为四大类型:
(一)宽泛型
这一类学者的观点认为信息资源的概念是非常宽泛的,包括了信息、技术、设备、人才等信息活动中的各种要素。
(二)狭窄型
这一类学者认为信息资源就是文献资源或者数据库。
(三)折中型
持这类观点的学者认为,信息资源建设既有广义又有狭义之分,广义的含义即宽泛型的定义,而狭义的含义则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处理后整理有序的大量有用信息的整合。
(四)信息本体型
此类学者观点认为,信息资源主要是指人类开发和组织的信息的大综合。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虽然各种说法都有可取之处,但信息本体型的定义是最为合适的,经过综合整理,我们可以认为,信息资源就是经过人类的采集、开发以及组织后的各种有用媒介信息的有机结合,即信息资源建设既包括文献资源,同时也包括电子信息资源。
四、信息资源建设的理论体系
研究了信息资源建设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信息资源建设就是人类对各种无序的媒介信息的有机整合、开发、组织的活动,而所得的成果就是信息资源。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包括文献资源建设、数据库的建设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相比于文献资源,信息资源建设活动要宽泛与复杂的多,因而,只有将文献资源建设同数据库建设、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有机结合,才是信息资源建设的根本要义。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信息资源建设同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图书馆藏建设是包含关系,信息资源建设在第一层,其次是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最后则是图书馆藏建设,但是,这三者都有其独特的重要性,都有其特定的含义,每一层都是不可分割的。
图书馆学是一个富有活力的有机理论的综合学术,因而它必须是不断完善、丰富与发展的。从“藏书建设”到“文献资源建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到现在的“信息资源建设”也是时代赋予的重要转变,我们界内专家学者以及广大的工作人员都必须尊重历史发展的规律,积极探索研究人类信息传播领域的变化,为更好的推动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而更加努力。
参考文献:
[1] 程焕文,潘燕桃.信息资源共享[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篇2
关键词:校园文化; 环境; 艺术; 人文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1-035-001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时代呼唤着全能的人才,学校作为教育的基础工程,担负着培育人才的重任,传输知识,塑造灵魂成为其主要教育目标,而良好的校园环境乃是实施这一目标的重要物质条件。为此,学校应努力优化、净化校园环境,抵制低俗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引导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贡献。
建构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发挥物质形态的隐性教育力,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的共识。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要使校园文化成为德育教育的强大手段,成为真正个性的源泉。”校园物质文化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其教育功能在于环境育人,是通过学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优美的物质环境所施加给学生的积极影响和熏陶,它作为文化的缩影,在学校有多种表现形态,具体包括自然景观的重置和人文景观的创设,教育设施、校舍结构布局和一切对学生具有直接或间接教育感染作用的因素,其中操场、国旗、图书挂、宣传橱窗、名人塑像、名人碑文等是最有力的代表。这些物质文化景观以其直接形象的表现形式,把心理健康教育寓于各种具体可感的情境之中,客观上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情境,具有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和愉悦性等特点。为此学校应充分重视校园的美化、净化以及基础设施的充实和完善,尽力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赏心悦目、充满生机的教育环境,使物质文明内化为精神文明。
一、巧设自然情境,塑造学生良好个性
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的综合体现。较高的智能和良好的个性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高智能是成功的基础,良好的个性是事业成功的催化剂。个性总是同人的思想倾向、人生态度、道德面貌、智力活动乃至身体状况紧密相连的。良好的个性能使人勇于实践正确的思想,充分施展聪明才智,尽量发挥体能的潜力。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个性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性格陶冶的过程中,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校园文化建设恰恰能为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创造高尚的精神环境和美好的物质环境,使个性在校园文化情镜中得到充分培养。
一个学校自然环境的再造,必须因地制宜,独具匠心,充分体现整体美化效果和教育功能。比如校园周边挺拔的雪松,围绕教学区、生活区富有寓意的三贤树、春夏秋冬四景、青翠雅意的竹林、起伏有致的假山叠石、古色古香的雕塑亭廊、涟漪清冷的鱼池以及嫩绿的草坪,精巧而别致,各组景观遥相呼应,一副优美的画面构成了美的氛围、美的气势、美的环境,或漫步赏景、或临池观鱼、或面景写生,如置身园林,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为其美的韵致所深深吸引。高雅的物质环境有利于使学生形成爱护美、鉴赏美、追求美、表现美以及创造美的心理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并激起学生心灵深处潜藏的美好品德。
一个净化、绿化、美化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还可以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心态的形成和身心的健康发展,这种无声的教育效果是有声教育所无法替代的。
二、创设人文景观,陶冶学生美的品德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行为方式,属于人们意识的深层结构。一个人懂得了道德的善意,未必能产生有利于个人的道德行为。人的心理结构中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此,在培养学生的优秀品德时,每一方面都不容忽视。只有当这些基本心理成份都得到相应的发展,特别是在一定的道德动机和一定的行为方式之间构成稳定的联系时,道德品质才能更好的形成。而校园文化的感召性、形象性、愉悦性和主体能动性恰恰是这种“联系”的纽带。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心理实施积极的影响,将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高尚的品德以及文明的行为习惯的形成。
学校以独特的视角创造了人性化的富有文化意蕴的人文四景,使校园的物质文化景观独具风采,将教育的目的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刚入校门,玲珑剔透、造型奇巧的“心灵明镜”映入眼帘,镜上三面分别以“校分、学风、教风”昭示着“人文、发展”的办学理念,形式简约,“正气浩然”,激励人心;与之对应的一尊“日晷”告诫人们珍惜时间、爱惜生命;步入走廊,两边以镜饰墙,意在让人以此为镜,外整仪表、内振精神;两镜上方铭以“学忌浅、才忌满、言忌浮、行欲方、智欲圆、心欲细”供师生自勉,含警策之意;与之连为一体、贯通南北教学楼的名人名言碑廊,更以浓郁的文化意蕴引人入胜,漫步长廊满目雄浑,有步入书法胜景,让人感动于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而碑文的内涵则以国事之关切、处世之哲言、为人之道理、思辨之精神让人精神为之升华,社稷、人生跃然心头,让人铭记前贤,不忘进取。
篇3
关键词:医院文化建设发展
医院文化是医院的灵魂,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宝贵的物质及精神财富,是提高医院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决定医院和谐发展的精髓。医院文化作为凝聚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活化剂,责无旁贷地成为丰富医院品牌内涵的源泉。在当今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医院文化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关系到医院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发展。可以说,医院文化是未来医院管理的主流,培育优秀的医院文化是医院发展的根本途径。在此,就如何进行医院文化建设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1新时期医院文化建设的意义
1.1医院文化的定义广义上的医院文化,是指具有医院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上的医院文化则是特指医院的精神文化、文化建设及各种文化活动等。医院文化是在社会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所形成的具有医院特征的群体意识,是全体医务人员所认同的行为准则和奉行的价值观念。具体说,是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指导,以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为宗旨,以敬业、精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主线的行业文化[1]。
1.2医院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医院文化是由医院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构成的,物质文化包括医院的发展目标、规章制度、设施环境、文体场所等;行为文化包括服务礼仪、服务态度、服务行为规范、技术服务操作等;观念文化包括医院精神、经营理念、职业道德等。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是各个医院大致相通的东西,是共性的。而最能体现医院个性的就是观念文化,医院发展层次和生存能力的不同,主要就是观念文化的不同[2]。
1.3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医药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营造现代医院文化,以适应时代变革的步伐,已逐步得到广大医院管理者的共识。
医院文化建设是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宝贵财富,反映了医院的综合实力,展现了职工的精神风貌。因此,抓好医院文化建设,对于推动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医院文化可以扩大医院的辐射面:医院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份,必然同社会各方面发生联系和交往,优秀的医院文化能以其良好的医德、医技、医风和服务获得众多病人的信赖,在联系与交往中必然给人们带来深远的影响。良好的医院文化能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优秀医院文化是医院进步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它能使绝大多数医务人员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易于对医院各项重大决策取得共识,激发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优秀医院文化能培育医德医风,可促使医务人员在卫生改革深化、市场经济建立、利益关系调整等变动中,正确妥善处理公与私的关系,能巩固和发展团结向上、协调稳定的群体关系。优秀医院文化在医院整个实践活动中界定医务人员的思想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激励医务人员自觉地按照医院总体水平、统一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强化医务人员的创业、敬业精神,为促进人类健康、解除病人痛苦勤奋工作。
2医院文化建设的目的
医院文化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同文化观念,是由医院领导者倡导、为全体职工所认同的全院内的群体意识和行为准则。医院文化建设要注重三个主要方面,即恪守医院管理之道、塑造医院形象、培育医院精神。
2.1恪守经营管理之道
医院管理之道是医院文化建设的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医院不仅要确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思想、宗旨、目标和发展战略,而且要依靠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这是社会主义医院的根本宗旨所在。对于医院发展来说,设备、资金、技术、人才虽然都是重要因素,但要很好地发挥作用,必须讲究医院管理之道,即有正确的办院理念做指导,也就是说医院的功能已不再是单一的对个体的治病救人,而应是保障人民群众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满状态,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2.2培育医院精神
培育医院精神是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医院精神包括价值观、思想意识、行为规范、生活方式等,是医院的灵魂,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力量源泉。一个医院应当以先进的文化理念为核心,充分尊重人的价值,注重发挥每一个职工的自主精神、创造潜质和主人翁责任感,在医院内部形成一种强烈的价值认同感和巨大凝聚力,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并通过制度安排,实现职工在医院统一目标下的自我管理,从而形成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医院精神。医院精神表现为一种风气,这种风气对每个人具有规范、约束和引导的作用。许多医院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医院精神,如北京协和医院提出了“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北京同仁医院提出了“精、诚、勤、和”的同仁精神。医院精神就像一面旗帜,对医院职工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它使职工对医院精神所包含的价值观具有“认同感”,对实现发展目标有“使命感”,在这样医院中工作有“自豪感”,对医院集体具有“归宿感”,从而使职工自觉地把个人的追求与医院的整体目标趋于一致,形成巨大的合力,推动医院发展。
2.3塑造医院形象
塑造医院形象是文化建设的外在表现。医院形象是医院服务质量、人员素质、医疗技术和在病人心目中所处地位和声誉的总体印象,是医院文化建设的综合体现和外在反映。良好的医院形象有助于提高医院的知名度,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我们要重视塑造良好的医院形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还应积极利用舆论工具,将良好的医院形象“推销”和推荐,使医院成为内外一致的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医院。
3医院文化建设的原则
3.1以人为本
医院文化的精髓是医院精神。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特定的医院精神,它反映了医院职工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是医院领导和职工集体认同的群体意识,而人是医院精神的载体,要培养医院精神必须强调以人为本,人是医院文化中的核心要素,他们既是医院文化的体现者,又是医院形象的塑造者,所以医院形象的塑造主要是教育人,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形象[3]。从生产力各要素分析,人是最活跃、最具变化性和能动性的因素。在医院的人、财、物诸多因素中,人是首要因素。培育、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是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是医院管理工作者搞好医院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关键所在,是一个医院获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在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化医院里,技术需要人去发挥,效益要靠人去创造,职工的积极性一旦发挥出来,就能体现在对病人服务的高质量上,形成管理思想以职工为中心,优质服务以病人为中心的良性循环。要想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首先医院管理者要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心理环境和优厚的待遇,在分配制度上打破大锅饭,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和绩效工资改革,政策上向临床一线倾斜。其次在情感上,医院工会要给职工家庭般的温暖,帮职工们购买各种保险;在员工生日婚庆送去一份祝福等等。
使医院职工都逐步将医院当成一个大家庭,当成一个技术与精神大熔炉,当成自己可以成就事业、实现理想的地方。
3.2培育群体价值观
培育群体价值观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医院文化的要求更需要重视群体行为的培育,这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而群体行为又是以共同信守的价值观为基础。在培养群体价值观念中,重点是培养自尊自强、争创一流的医院精神,这种医院精神是医务人员在长期医务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医院群体共同的心理和价值取向,是医院向心力和凝聚力所在,也是医院的主导动力源。为使医院精神经久不衰地发扬光大,就需要运用目标激励。实践证明,全力以赴培养职工正确的群体价值观对提高医务员工的整体素质,在医院内形成凝聚力和推动力能收到明显效果[4]。
3.3恪守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包括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守则及管理目标。制度文化是医院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是医院文化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关键,也是对医院管理者管理水平的最好检验。而制度文化重在制度的建立与落实,重在奖惩结合、奖惩分明、奖惩及时。而后的问题是落实,以及如何使全体员工能自觉遵守,由约束执行变为自觉执行,这需要一个过程。只要常抓不懈,坚持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克服做“好人”、少得罪人和“下不为例”的思想,就定能大见成效。
4医院文化建设的措施
4.1医院文化建设关键在于各级领导的重视
院长是一个医院的领导者,也是主心骨,这种主心骨会激发全体员工的干劲和斗志,院长的形象、风貌、气质、性格对医院文化个性特征的构建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医院的领导者应该从思想认识到领导行为上,真正理解和掌握医院文化的含义和作用,自觉地研究医院文化建设的路子,才能有效地建立起医院的文化。
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医院要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仅仅依靠院领导的智慧和才干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有效地通过医院文化建设,调动全体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身心地投入到医院各项工作中去,医院的改革和发展才能如虎添翼,锦上添花。
4.2持久开展医德医风建设,养成良好的医院行为文化
医院文化建设与医德医风建设是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迫在眉睫。一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把患者的健康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必须要加强和改进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医务人员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投身改革,保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二是鼓励医务人员刻苦钻研业务,掌握更全面的医学新知识和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医疗实践的适应性、能动性和积极性。三是要求医护人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用真情去营造医患关系的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医院行为文化。行为文化包括全体员工的礼节礼貌、言行举止、穿着装束、精神面貌、风度气质等,良好的员工形象对确保医院在医疗服务市场中赢得优势,对医院的发展前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员工形象可以使患者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并对医院的医疗质量产生信赖。而倡导医院行为文化,也必须从规章制度入手,要全面细致地加以规定,并严格与奖惩挂钩,例如与宾馆联系,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加以培训,还可以邀请外事部门的有关人员来院就礼节礼貌、仪表仪态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授课。与之相配套的还必须确立全体员工的服务理念。并制订出各种便民利民、优质服务的措施,如招募社会上年轻女士加以培训,统一着装,在门诊大厅组建温馨服务站,负责全程陪同老、弱、残、幼、伤患者。
4.3要深挖医院自身特点,发展医院特质文化
首先,要注重对医院文化的宣传教育。要在医院内部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形式和舆论工具大力宣传,造成一种强烈的舆论环境和氛围,使广大职工对医院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其次,要注重领导的垂范作用。医院高层管理者是医院文化的倡导者,其行为应当充分体现医院文化的内涵,所以各级管理者要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去带动广大职工建设医院文化。再次,要注重典型启迪。通过树立典型人物和事例启迪广大职工,使他们确信医院文化的存在,时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及态度。同时,还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判断一个医院的医院文化是否先进,关键就要看医院是不是在培养医院职工的创新精神上下功夫,是否跟上时展的步伐,与时俱进的医院文化才是先进的文化。
4.4凝练医院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包括医院建筑布局、外观色调、环境绿地景观、内饰风格、公共设施的陈设、病房诊室的设备功能等,随着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对医院的需求由从服务态度、医疗技术扩展到对医院环境、基础设施的需求已成趋势,要求医院设施如宾馆、绿化景观如园林、方便程度如家庭、公共设备设施现代化。建筑外形是竖起来了,且从内在质量、功能和美学角度看,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上海外滩的建筑为什么百余年不被淘汰,这完全是厚实的文化底蕴在作支撑,这不能不令我们深思。做到既宽敞明亮又不显空旷、功能与美观相结合、色调和谐高雅、陈设考究精致、点缀美观得当、厕所结构文明,给人多一点温馨感、方便感、艺术感和人性化。
4.5打造医院的公众形象
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医院决战在市场,市场胜负看营销,看全院各科的市场营销理念。科室靠优秀的专家、优良的技术、优质的服务,向社会“推销”自己,打造名医工程,专科工程,中心工程,树立形象和品牌。医院形象是指医院的医疗技术、服务质量、员工素质、医疗设备、管理风格、建筑设计、内外环境等在社会公众中所处的地位和声誉的总体形象。医院形象是医院文化的表现形式,医院文化是医院形象的内在基础。医院形象要利用各种教育途径和宣传手段予以弘扬和提倡,使之深入人心成为医院全体员工共有的价值观,并以此去凝聚思想、规范行为,使医院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医院经常性地与新闻媒体和广大患者建立多种形式的联系,了解社会公众对医院整体形象的评价和印象,也可以通过询问、调查表、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医院形象评估是根据形象调研的有关资料,对医院形象做出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进而确定医院形象设计的目标和思路,为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服务,进而达到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的。医院形象的塑造也可以通过媒介,如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和网络等,扩大医院知名度,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医疗质量是医院服务流程的核心要素,也是树立医院形象的主要支柱,医疗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在社会上的信誉和地位。因此必须强化全员质量意识,为达到这一目的,必须提高管理水平,真正做到一流的质量,一流的管理。医院形象塑造好,必须要有一批德才兼备的医务人员,医院有了众多的医德高尚、医术精良的人才,医院的医疗、科研水平就会不断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就会越来越大。因此,培养员工是医院形象塑造之本,要认识到医院员工的素质本身是不一致的,素质培养是一项长期、综合、全方位的任务要自始至终地贯彻到学习、教育、业务活动中,从而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医院是职工工作的地方,是患者就诊的场所,更要注意环境的美化优美,温馨的环境、整洁干净的病房、合理科学的布局、雄伟壮观的建筑,甚至医务人员的衣着都会给病人带来美的享受。一个医院的院容院貌代表了其自身的气质、风格、特点,所以必须努力营造。
在改革发展的今天,被赋予新的活力与内涵的医院文化,在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医院品位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医院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重视医院文化建设是医院发展进程中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医院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品位的反映,更是建设现代化医院的必然追求。因此,必须让全体员工都知道,在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医院不仅面临着医疗技术、服务、人才的竞争,更重要的是面临着整体形象的竞争,谁能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树立起良好的整体形象,谁就能赢得公众的好感和信任,谁就能占领和开拓医疗市场,而医院品牌的打造、整体形象的美化塑造还需要通过医院文化来实现,需要全院上下的高度重视和坚持不懈地倾力投入。
参考文献
[1]谭惠.医院文化建设的初探[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19-21.
[2]马树林.加入WTO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2:101-102.
篇4
关键词:远程教学;系统;设计
一、引言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目前的教育教学体系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其仍存在着一些局限性。远程教育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教学方式在空间层面上的跨地域性,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实时交互,更可以通过把优秀的教育资源置于网络服务器上,达到资源共享。远程教育是网络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实时双向交互式远程教学,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以网络作为载体,进行教学工作,克服地理区域和时间上的限制,使任何地方的用户都能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使师生双方能进行实时的、双向交互的教与学的活动。
二、系统设计的理论依据
(一)设计的理论基础
随着Internet技术的普及,远程教育正经历由“远”到“近”的转变过程。虽然物理距离仍然存在,然而学生之间的实际学习“空间”更近了。网络教学可以传统教室里获得更好的交互性,不仅如此,Internet和WWW的应用和推广,还使得远程教育从行为注意学习理论逐渐向建构注意学习理论转变。由皮亚杰(J.Piaget)提出的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通过Internet进行远程教学,在教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教师和学生可以在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上网,能够提供给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网络进行实时的交互。因此,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二)系统的设计原则
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实时双向交互式远程教学活动的需要,在Internet上实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系统的基本设计原则有:交互性、开放性、实用性、可扩展性、安全性等。
远程教学的方式是多样化的,信息的交流具有实时性和异步性,比如可以利用流媒体技术把事先录制好的课堂教学视音频信息或事先制作好的多媒体教材,通过网络供学生随时点播学习,这是远程教学方式的异步性体现。远程教学的重点在于教学活动的实时互动性上,而双向实时交互式又是当前采用的先进方式,如数字化的会议电视或视频会议技术,利用视音频交互、文字交互、白板及图片图形等共享,可以让参与到远程教学的师生就像传统的课堂上那样进行实时的互动交流,这也比使用BBS、E-mail、留言板要便捷得多。
系统既要根据国内的网络环境适用不同的带宽,同时也要适应国内信息化教育的总体水平。远程教学系统在结合网络教室中实用的、优秀的功能基础上,应增加大量易操作、实用的功能,如同步浏览课件、网页功能等。系统既要考虑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更应注意信息的保护和隔离,如系统安全机制、数据存取的权限控制等。
三、系统功能设计
要形成基于Internet实时双向交互式远程教学系统,学生和教师拥有一台计算机便可以通过软件进行远距离教学活动,实现实时互动。系统的功能主要分为课件教学功能和交互教学功能。
(一)课件教学功能
1、课件列表。教师可将所需的图片、各种office文档、网页课件等多媒体资源装入课件列表,在上课时实现主控式的同步浏览。
2、课件同步。系统能将课件自动压缩上传服务器,教师和学生可以同步以网页的方式浏览。此外,系统也可以让学生自动下载课件到本地,教师与学生同步浏览时,直接打开本地文件,不用访问,这样可以提高课件访问速度,节省网络带宽。
3、录制播放。教师和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现场课程制作,教师端还支持已录制的课件再次广播。教师可以允许或禁止学生录制课件。
(二)交互教学功能
在这样的系统中,学生可以进行学习、考试、讨论等,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传输图像、文字、图形、声音等各种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视音频交互、文字交互、白板交互、文件交互等。
1、视音频交互系统。本系统的用户截面最多可以同时显示八路视频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对需要显示的界面进行切换;教师可以将授课内容及教学情景实时的传送到网络教室中去,或者也可以播放某个学生的视频;在教师广播自己视频时,也可以监视某个学生的视频。教师能把自己的声音广播出去,同时可以允许某个学生说话,或者同时允许两个学生广播声音;在系统没有开启语音广播时,教师、学生之间可以私聊,可以一对一,也可以一对多。教师端有学生举手状态的显示框,教师可以选择举手的学生并允许发言。学生在被允许发言时,系统会弹出一个对话框,提醒学生发言。
2、文字交互系统。在文字讨论区,教师可以与全体学生,也可以与某个学生进行文字交流,教师一旦在人员列表中选定对一个人发送信息时,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其他教师成员则看不到。文字交互系统中还有关于教师操作信息的系统提示和公告等,如教师允许某人发言,录制课件等。另外,系统还有词典过滤功能,可以过滤那些出现的不文明用语。
3、白板交互系统。教师和学生可以同时在白板上作图、写字、编辑或粘贴现有的图形和图片等。教师可以对白板的使用权限进行控制,允许或禁止其他人使用白板,选择是否显示白板上的对象的创建者,还可以对白板上所创建对象的颜色、字体等属性进行设置。本系统目前支持十页白板,可根据需要加以扩充。
4、文件共享系统。本系统的文件共享系统是基于服务器的FTP服务器的基础之上,各个用户端连接上服务器时,教师批准了文件共享后,FTP服务器中的FTP文件夹中的各种资源就显示在文件的共享区域内,供参加网络教学的学生上传或下载。
四、系统结构设计
本网络课堂教学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使客户端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易操作性。实现工具采用Microsoft公司的VisualC++,VisualC++是一种非常完善和全面的程序集成开发环境,它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在多媒体图形处理方面功能强大。VisualC++的核心是Microsoft基本类库(MFC),它一方面用类封装了WindowsAPI,另一方面使用称为“消息映射”的机制把Windows消息和命令传递到窗口、文档、视图及其对象,MFC能成功的把面向对象和事件驱动编程联系起来。在对参与系统的用户的用户名及密码信息的控制是通过与XML(ExtensibleMarkupLanguage)文档中的数据的交互来实现的。
远程交互式教学系统主要由多媒体授课室、多媒体听课室、多点控制器、信道(传输网络)及控制管理软件组成,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教师在授课室通过电子白板、视音频设备、传输网络将授课内容及教学情景实时传送到远端听课室,同时学生可以在远端听课室现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向教师提出疑问,教师在授课室可以看到和听到听课室的全貌,还可以看到发问、回答问题的学生的表情和动作,并和学生进行现场交流,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那些需要学生参与的课程,比如外语教学。
授课室和听课室也即课堂终端包括教师端和学生端,主要功能包括:视音频信息的采集、传输、显示输出,数字信号的压缩编码和解码,最后将符合国际标准的压缩码流经线路接口传送到信道,或从信道上将标准压缩码流经线路接口送到终端中。在课堂终端还可以进行文字、文件、图片信息等输入输出操作。目前,计算机硬件设备基本上可以满足系统的要求,在教师端,对计算机设备、视音频采集设备的要求相对要高些,如尽量采用较高像素的摄像头等采集设备。
多点控制器(MultipointControlUnit,MCU)是一种桥接设备,是网络课堂教学系统中的关键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对视频、音频、数据信号等数据流进行切换。
五、系统界面设计及系统实现
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直观,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包括文字、图标、图形、色彩和其他视觉方面的设计。屏幕的界面设计考虑到学习者的视觉心理特点,突出整体,具有统一的界面风格。同时注重了界面内容的交互性和可控制性,以及教学内容超级连接的有序性。界面区域工包括五大控制板块:视频显示区、电子白板、课堂成员列表、文件共享区域、文字交互。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各板块自由拖动、改变大小,移动板块改变其在界面中的相对位置,选择或隐藏板块等。
远程多媒体实时交互教学系统,通过压缩教师教学现场的视频、音频流结合同步浏览课件命令,形成教学资源流,利用网络实时传送到远端学生的电脑上,学生可以及时通过举手提问、共享教师端程序、文字交流等方式实现远程互动教学。本系统可运行在Internet、Intranet、卫星网、校园网、局域网,提供文字、音视频、课件、电子白板、互动广播教学的平台,并在虚拟现实中的教室打破时空限制,让异地师生通过音视频实时交互,如同置身于同一课堂之中。
六、结束语
随着Internet的普及和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Internet将会在远程教育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育,实现了全球信息资源的共享,使教育和科技逐步走向国际化和全球化,这正是远程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当然远程网络教学需要大量使用各种多媒体信息,而目前视频多媒体的传输受网络传输速度的影响较大,成为了网络教学的瓶颈,尤其是如何实现异地交互式教学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同时,目前网络安全也是制约Internet发展的一个因素,如何保证信息的安全,怎样做好安全保障,同样也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李玉海.电子商务网络建设[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陈信年,朱贻盛,龚丽等.第三代远程教育系统的研究和设计[J].计算机工程,2003(11).
3、王基一.对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课程设计的认识[J].开放教育研究,2000(6).
篇5
本文作者:潘晓飞周宁工作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从近年来天长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出当地政府在开发历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所做出的艰辛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但也必须认识到目前所取得的成绩与天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相比,还十分有限,推动天长历史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一)已开发历史文化资源的规模不大,影响力不足目前,天长已开发的历史文化资源并没有形成大的项目,甚至部分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因此影响力不够,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周边地区,经济效益相对有限。尽管千年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由于缺少相关宣传,加之景点分散零乱、数量不多,尤其是缺乏大型综合性景区,所以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无法做到长时间吸引游客,同时也限制了餐饮业和零售业的发展。饮食文化方面,鸡头米和京彩松花皮蛋销路虽好,但主要依靠人工进行生产加工,生产能力十分有限;进贡甘露饼近年来重视力度不足,始终无法走出天长。民间工艺品,长期以来,销售没能形成规模,很难吸引高档次的消费群体。红色革命文化,也存在着类似问题,规模尚需扩大。(二)缺乏深层次的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相关产业文化内涵欠缺当前对于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还主要停留在文物古迹、饮食文化、传统工艺等物质文化的开发和建设上,缺乏对地方风俗、娱乐活动、文学艺术等精神文化的认识,因而也就无法展现天长特色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就开发旅游业而言,人文景观目前依然停留在对文物遗迹的修复和重建上,而对于它们的文化底蕴开发却没有得到重视,对于游客而言只能带来感官上的刺激,却无法引起情感上的共鸣。饮食文化产品的相关历史文化内涵也未做足,例如有关进贡甘露饼和“唐殿春”白酒的传说和原始工艺都有待于进一步做出开发。天官画、天寿玉雕等民间工艺以及抗大精神同样缺乏充分展示。(三)部分传统文化工艺在传承中没能培养出接班人才,无法形成产业规模作为天长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工艺不容忽视。但由于这些传统工艺尚未形成产业规模,无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人们更多的只是将它们作为业余爱好,既没有专门成立有关组织或机构来培养专业人才,传承艺术技艺和经验,更没有涌现出知名艺人,因而这些传统工艺目前处境艰难。
针对上述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现状以及开发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采取一定的保护和建设措施已迫在眉睫,当地政府应当着重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为天长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建设创造有利条件,推进天长市的全面健康发展。(一)加大历史文化资源开发规模,以精品工程和天长特色扩大影响力继续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引进相关投资,开发出集“孝文化”、“状元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等为一体的具有代表性的大型旅游观光项目,并致力于将其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的风景区,打造天长旅游业精品工程,带动天长旅游业上档次上规模,吸引更多游客。饮食文化方面可以通过兴建大型工厂,扩大鸡头米和京彩松花皮蛋生产能力,将这些富有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的产品做大做强,争创国内知名品牌,同时还可适量开发当地秦栏卤鹅、铜城雪片糕等地方特产。对于天官画、长兴锣鼓等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应当抓好机遇,适时借助商业化运作模式,实现产业规模化,这必将成为天长历史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亮点。(二)进一步挖掘天长历史文化资源内涵,加紧对新项目的开发开发新旅游景观,在不断深化天长文物古迹历史文化的同时,更当注重历史文化艺人在天长留下的文化遗迹,比如宣鼎写下的晚清文言小说的压卷之作《夜雨秋灯录》,曾受到鲁迅先生的赞誉,可以对宣鼎和《夜雨秋灯录》故事深入挖掘。另外,高邮湖、界牌鹭鸟生态园等优美的自然风光也给天长留下了丰富的旅游观光资源,都有很大开发价值,不但能够提升天长旅游业的文化品位,也有利于拓宽游客来源渠道。特色饮食文化方面,继续立足于天然无公害绿色食品品牌,在恢复传统工艺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对进贡甘露饼和“唐殿春”白酒相关的故事传说的宣传,丰富饮食产品的历史文化底蕴。红色革命文化方面,在强化发展红色旅游业的同时,也有必要将抗大精神沿袭下去,炳辉中学在立足于自己办学特色的前提下,更应负担起传承抗大精神的重要使命,为天长历史文化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三)加强民间传统艺术的开发和管理,推动民间艺术与旅游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针对民间传统艺术尚未形成产业规模,从业人数较少,以及传承的过程中没能培养出接班人等现状,需要充分利用政府扶持,通过成立研究会、艺术团和培训基地等方式来培养专业人员和优秀人才,促进艺人队伍发展壮大。尤其在对天长天官画的传统工艺进行拯救时,应当在保留天官画原有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吸收凤阳凤画等优秀传统技艺,并利用现代科技进行改造,绘制出更多精美的天官画作品,而对于天寿玉雕也可以考虑开发出与旅游业相关的旅游商品,从而赢得更多的消费者。另外,在旅游观光景区设立专门表演场所,经常举办民间歌舞表演,充分展示长兴锣鼓、打对子、走旱船等民间活动的艺术魅力,这样不仅可以弘扬天长民间传统文化艺术,还可以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做到将民间艺术与旅游业等相关经济产业紧密结合,实现共同发展。(四)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历史文化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天长历史文化产业竞争力天长自设县级市以来,城市的基础设施、商业用地、居民住房也就随着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而急剧增加。新一轮城市规划的修编,经济开发区的快速扩张,为天长市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但是由于在城市西进南扩的过程中忽略了新城区的开发建设对旧城区的疏解作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群、传统商业街等在旧城改造的浪潮中被拆毁,[5]甚至古建筑周围的历史环境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当地政府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战略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把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建设的观念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之中,使城市功能、城市环境与城市文化形象有机地统一起来,[5]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地域特色,不断提升天长历史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推动天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篇6
1.1两区广播室位置选址
校园广播室位置在选址,首先,应重点考虑其位置应尽可能在校园的中心,这样利于布线,方便到达校园各区域位置,并节约布线成本。其次,考虑近运动场,方便学生集合或大型活动时易观察现场的适时状况,控制播音节奏,同时要考虑主要活动区与广播室的距离,应在无线话筒传输有效范围内,一般在150米内较为适合。最后,就是室内空间布局,有条件的情况下广播设备区与现场播音以及节目活动区隔开,并有良好隔音,总面积应在20-50平方。
1.2设计的总体方案及原理
根据上述功能说明,两区主要设备配置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自动音乐打铃系统有主次之分。总体方案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系统原理说明:当南区作为主播时:从图1看出,南区各路音源送入调音台,经调音台控制后送入南区6分区1、2号功放,经功率放大和线路传输,送给各分区广播音柱实现南区校园播音。同时从功放的音频输出口取出一路音频信号经光端机调制输出,传到北区经光端解调器还原成音频,经北区调音台,再经北区6分区3号功放和线路传输,送到各分区音柱实现北区与南区广播同步播音。当北区作为主播时:反之已然,原理同上。两区自动音乐打铃统一:从图1可以看出,即南区定时控制器输出电源启动和触发控制指令,受控电源接到指令后启动功放和调音台供电,触发指令开启音乐铃声播放器输出音乐铃声,经南区功放输出到各分区广播,实现音乐打铃。与此同时音乐打铃信号,经南区功放的音频输出端口送光调制器,经光纤传输到北区,经北区光解调器还原音频送入调音台,再送入功放输出到北区各分区广播,实现北区同步音乐响铃。实现南北区铃声统一。
2校园广播系统的调试及使用
广播系统的调试是保障整个系统正常工作不可缺的步骤。调试的一般步骤:(1)调试前详细阅读各设备使用说明书,掌握设备功能旋钮、按键、端口作用,以及注意事项。
(2)通电前要仔细核查系统连接是否正确,确认无误。(3)将末级功放音量旋钮调至最小,其它设备音量旋钮暂调至中间位置。
(4)依次开启受控电源前级音源设备调音台光端机功放。并观察各设备开启时的运行情况,如有异常立即关闭电源。关闭与开启顺序则相反。
(5)调试可按照音频信号的流程从“入到出”,或“出到入”依次进行。
3结语
篇7
1.1一般要求1)建筑能源计量系统一般由能耗计量装置、数据采集器、网络通信设备和系统分析软硬件构成。大型公共建筑(建筑群或小区)应增加磁盘阵列和备份服务器等存储设备。系统采用两级分布式系统,第一级为采集层,第二级为中央管理站。其中,采集层为工业总线结构,中央管理站为以太网结构。系统建设及设备选型应与具体功能要求相适应,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为原则。2)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由现场设备、控制站、通信网络、中央管理工作站、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等组成,采用两级分布式系统,第一级为现场控制站,第二级为中央管理站。3)应满足物业管理需要,实现数据共享,以生成节能及优化管理所需的各种相关信息分析和统计报表。
1.2设备要求
1.2.1能耗计量装置1)具备数据通信功能,并符合行业标准的物理接口和通讯协议。2)具有断电数据保护功能。当电源停止供电时,所采用的计量表装置能保存所有数据,再次供电后,恢复正常计量功能。3)能耗计量装置应抗电磁干扰。4)具体计量装置要求可参见《多功能电度表》(DL/T614)、《交流电测量设备》(GB/T17215)、《多功能电表通信规约》(DL/T645)、《电流互感器》(CB1208)、《热量表》(CJ128)、《封闭满管道水流量的测量饮用冷水水表与热水水表》(GB/T778)。能耗计量装置具有CMC认证标志。同一能源计量系统中采用相同通讯协议的计量装置。
1.2.2数据采集器1)支持根据计量系统命令采集和主动定时采集两种模式;支持对各分类能耗、不同品牌的计量装置实行数据采集,以及本地数据传输和远程数据传输。2)采集的能耗数据加上时间标记,有足够的专用存储空间。3)具有本地配置和管理功能,支持软件升级功能,能支持接收来自数据中心的查询、校时等命令。4)严禁在数据采集器上设计后台程序,以免数据采集器受到非法远程控制或私自远传数据包到其他无关服务器。5)数据采集器的性能和电磁兼容性指标应符合《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的要求。
1.2.3现场仪表1)具有数据远传功能。2)具有数据补偿、时间补偿、故障响应、数据修正、数据缓存、数据预处理功能。
1.2.4现场控制器1)具有处理、存储、传感信号采集、数字量/模拟量输入输出以及通信能力,支持网络化配置。2)具有远程编程、检测和管理功能,支持专用软件进行本地和远程参数配置及维护,还应具有可视的故障显示装置。3)具有总线短路保护、负载过载保护功能。
1.3能源计量与管理软件系统功能1)系统能够在线检测系统内各计量装置和传输设备的通信状况,具有故障报警提示功能。2)管理分析软件应具备能源审计辅助、能耗定额管理、节能专家诊断及能耗评价功能。3)对以自动方式采集的各分类分项总能耗和单位面积能耗进行逐日、逐月、逐年汇总,并以坐标曲线、柱状图、报表等形式显示、查询和打印。人工方式采集的能耗以月为最小统计时段。4)应将除水耗量外各分类能耗折算成标准煤量,并得出建筑总能耗的标煤量。能够对各分类分项能耗(标准煤量)和单位面积能耗(标准煤量)进行按月、按年同比或环比分析。5)系统软件应具有的管理功能(1)应具有用户权限管理、系统日志、系统错误信息、系统操作记录、系统词典解释以及系统参数设置等功能。(2)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即具有符合用户应用需要的后续开发功能,能在基本功能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报表与分析模板。(3)先进性。应采用先进的软件技术满足用户需求。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须采用灵活的软件架构保证软件的易扩展性和易维护性。6)应符合《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软件开发指导说明书》中对软件功能框架的描述和对软件功能的要求。
2能源计量与管理软件系统设计
篇8
关键词:学校;体育设施;资源共享;机制
如今,学校的体育设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共享,提高了利用效率,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但是,在具体的实践环节中,人们对于资源共享的本质特征缺乏认识,这极大地影响了学校为社会提供体育资源的积极性。所以,应该在对经济学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完善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一、资源共享的本质特征
资源共享这一概念在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贯彻,通常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局面,社会成员可以共同使用一些事物,并且形成伙伴关系。资源共享是资源在拥有者和使用者之间形成的良性的互动局面,而且资源拥有者和资源享用者之间不会彼此损害对方的利益。
二、学校体育设施资源共享面临的问题
在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有一些错误的资源使用观念制约着其实施,仅仅采用行政的手段推动学校体育设施的开放,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很多机制尚不明确,资源共享的过程中,使学校对这些体育设施的管理难度在增大,而且体育设施的使用成本在上升,所以,在双方共享的过程中,很多问题还不能达成共识,导致了学校体育资源共享不能彻底的实施。在学校体育设施共享后,学校的利益不能得到保障,并且给学校增添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三、学校体育设施资源共享的制度安排
在进行经济制度安排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要通过经济效率来鞭策,并且分析各项政策的实效性,但是,在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分析的过程中,既不能仅仅采用产出最大化的理论,也不能单纯地采用效用最大化来描述,应该站在社会经济效率的前提下进行分析。资源共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这时应该通过对资源属性的分析,通过经济制度的制定,确保资源共享。学校的体育设施资源不仅仅属于学校内部,而且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社会产品也分成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指的是在消费的过程中,消费者不会产生任何的竞争性,并且不会产生严重的排他性,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几乎没有物品可以同时满足上述两种要求,很多物品仅仅没有呈现出竞争性特征。如果一种物品在消费的过程中,既形成了竞争性,同时又含有排他性的特征,这种物品就是私人物品。所以,学校的体育设施资源应该属于准公共物品。
四、学校体育设施资源共享机制的构成
资源共享机制是通过制度加以完善,从而使使用者、资源所有者和管理者三者的关系得以协调,从而可以进行有效的运行。学校体育设施不仅仅对学校内部开放,也应该对社会开放,但是,在开放的过程中,其涉及到政府、学校和社区等不同的人群,所以,在资源配置和协作等方面要形成一致,通过多方的监督和评鉴,才能完善服务管理理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所以,在学校体育设施资源实现共享的过程中,应该建立资源共享的机制,才能实现各方的利益,使学校体育设施资源共享的前提下,保持良好的秩序,实现学校体育设施资源社会经济效率的最佳化。1)建立资源整合机制。在资源整合机制建立的过程中,应该确定相应的原则,确保产权明确,并且应该使资源提供者和使用者的权利都得到保障,完善资源的共享方式,实现资源的公益性特征,但是也不能损害资源提供者的利益,所以,也要实现盈利性共享机制。在资源整合机制的建立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解决产权问题,使学校体育设施资源共享的过程中具有明确的权威性,政府部门应该为学校的体育资源的建设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进行有偿的共享,实现市场化的配置。在资源整合机制建设的过程中,要完善产权制度,使产权更加的民股阿,通过运用国家的法律,完善产权主体,使资源的归属问题更加的明确。而且在资源实现共享的过程中,其共享的方式应该直角灵活,完善利益的分享制度。与此同时,应该确保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均衡,在盈利性的基础上实现公益性,实现资源的整合,使国家、军民和学校的利益都能实现。2)建立成本补偿机制。在建立成本补偿机制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实现成本的科学核算,实现循环成本和收益的结合。通过成本补偿机制的完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人们对资源的使用,防止人们在使用这些公共资源的过程中存在错误的思想,认为学校的资源可以无限制的使用,导致他们只是享受资源,而不愿意支付相关的成本。政府和社会要按照社会经济的规律,不断的实现学校体育资源的社会开放性,从而实现相应的补偿。成本的补偿机制主要对学校体育设施的折旧和损耗的核算,通过对学校体育设施的使用年限的分析,从而可以通过核算的方式,及时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在进行新的设施建设中,可以获得资金的补充。通过制定设施建设和维护,可以得到一定的设施维护的费用,按照学校体育设施折旧的方式,可以将其分配到教育经费的投入计划中,在经济发展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提高教育经费的投入,使学校的主体更加的明确,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可持续发展。还应该实现共享成本的补偿,完善补偿的途径,共享的成本主要是由设备的使用费用、管理费用等,这些经济补偿可以通过财政的方式呈现,通过对学校设施的损耗程度的差异,从而进行相应的补偿,管理人员的待遇也应该有所提升。3)建立税收减免与利益的激励机制。在税收的减免和利益的激励中,应该遵循合理化的原则,实现共享和共赢的原则,在实现税收减免和利益激励中,可以大量的吸纳社会资金,从而对财政投入的不足进行补充,使人们健身的条件得以改进。在税收减免和机理机制的制定中,主要包括完善企业对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的资助,这样才能实现各类设施面向社会,通过慈善和募捐的方式,促进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通过个人资助政策的设置,可以促进学校体育资源的建设。通过完善企业与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开放,鼓励社会上的各个组织和企业等都能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出一份力。4)建立安全保障的应急机制。通过相关的应急机制的建立,可以实现学校各项设备的有序使用,确保人们的人身安全,通过科学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保障。
五、结语
在学校体育设施资源共享的过程中,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资源的共享并不是无偿的,也不能通过政策的约束实现,所以,应该建立合理的制度,对使用者和资源提供者之间的利益加以权衡。所以,学校体育设施资源共享要通过法律的约束,规范人们的行为。
作者:段宝斌 单位:九江学院八里湖校区管理办公室
篇9
【关键词】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b)-0020-02
前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高职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高职教育在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人才、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不仅关系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关系到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而且关系到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问题。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内涵,阐明了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性,并从增强服务意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几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其社会服务能力的对策。
1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内涵及重要性
1.1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内涵
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具有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以及直接为社会服务等功能;狭义的社会服务是指,高职院校在完成国家下达的教学与科研任务之外,在各种教育活动和教育过程中以各种形式为社会发展所做的经常的、具体的、服务性质的活动[1]。广义的服务包括科研服务、成人学历教育、成人技能培训、社区教育等方面。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就是高职院校在开展各种类型的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价值的发挥,也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
1.2 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是一种“与经济发展关系最密切、最直接,在提高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2]。”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增强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推动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职能,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可以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高职院校也为提升现有的劳动力素质做出了贡献,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其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质量更高的科研服务、成人技能培训、社区教育等,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其次,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有助于推动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高职院校存在的价值就在于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如果高职院校不能有效履行这一职能,则高职院校就会失去存在的根基。因此,社会服务能力的增强既是高职院校存在的价值,又是促使其发展的强大动力。
2 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途径和策略
2.1 增强服务意识 明确服务定位
高职教育要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3],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明确其服务定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逐步理清办学理念,办出自身的特色,为社会培养的第一线的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与研究型、教学科研型、教学型高等教育学校相比,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决定了其必须承担服务社会的职能,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增强服务意识,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高职院校在增强服务意识的同时,还要明确服务定位,找准服务对象。与其他高等学校相比,高职院校的服务范围是城区服务、农村服务、县镇服务,同时,高职院校的服务范围要逐步向农村和基层延伸,更好地为基层服务。服务意识的增强、服务定位的明确有助于高职院校找准方向,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2.2 校企合作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4]。要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推进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重要的途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打破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学习课堂转移到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去,使学生在社会服务中学习和成长[5]。为此,要实现学生的学习和企业需求、服务社会的零距离对接。首先,高职院校要组织学生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比如护理、医学专业的学生为社区老年人义诊活动,既可以服务社会,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技能,并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和方向性。其次,学校组织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顶岗实习,促进其职业素质和知识技能的提升。到岗位实习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增强其进一步学习的动力。顶岗实习也有助于学生了解真实的工作情景,而不是拘泥于书本知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最后,可以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方式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培养标准,用人单位向学校下达人才需求订单,学校在结合用人单位的要求的基础上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从而培养能够满足特定岗位要求的人才,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2.3 提升教师素质 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篇10
关键词全球化渊源文化差异
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条件、文化背景、、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和发展阶段等有很大差异,各自不同的语言文化构成了交相辉映、多姿多彩的整个人类文化。下面就中西文化差异的表现和产生的根源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中西方社会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很大差异,古代中国是封闭式的大陆型自然地理环境,较少受到来自大自然的压力,古代中国人做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没有人与自然的明显对立,习惯于从总体上认识事物。而英美民族的祖先生活在一个山呼海啸、动荡不安、气候恶劣的海洋环境中,构成了英美民族注重空间拓展与武力征服,以及强烈的战胜欲和征服欲。西方人把宇宙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天、人相分,二者对立,认为世界上万物都是对立的。
每一种文化都有一些与、神话寓言有关的特定词汇。中国人常用与“三教九流”相关的话语来表达思想,如:“阿弥陀佛”(无量寿佛)、“天诛地灭”、“抱佛脚”、“悟”、“无常”、“道”等;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国家,受基督教、希腊神话和伊索寓言的影响,有许多源于其中的语言文化,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Go to hell(下地狱去),还有the Babel Tower,Adam’s apple,golden fleece,Midas touch等。
受中国宗族等级制度和礼教的影响,强调谦虚、褒扬和长幼尊卑的中国心理文化导致许多敬辞和谦辞以及关系详实的亲属称谓词,如:您、贵国、令尊、奶奶与外婆等而其英语没有完全对应的表达,西方人崇尚平等,往往直呼对方名字或以Mr.、 Mrs.、 Ms. 、Miss等表尊敬,简洁而笼统,如aunt,uncle等。
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文化差异。中国面临太平洋,在东北半球,“东风”即是温暖的春风,有“东风变梅柳,万汇生春光”之说,源于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一个著名习语“东风压倒西风”,其固定译为The East wind prevails over the West wind。这里的东、西风是征对中国而言。中国人还常说“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而英国面临大西洋,属西半球的海洋性气候,故报春的是“西风”。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桂冠诗人John Mansfield在《西风歌》中都对西风进行了讴歌。
由于观察角度不同或联想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以不同事物表达相同语用意义。从方向相反的角度表达同一信息,如:中国人出于礼貌在请对方先走、先吃、先做某事时常说:“您先请!”,与此相反,英美人士却说:“After you!”。
不同的民族对同一事物的属性特征的认识往往有异同之处,产生了许多迥异的联想。英汉习俗差异最典型的莫过于对某些动物的不同情感态度及其深层的不同文化内涵。汉语“龙”的英语对应词是dragon,不过两者的联想意义并不等同。在英语文化中,dragon龙是希腊语演化而来的,龙在中世纪是异教徒,是罪恶的象征,“撒旦”被比喻成the great dragon,后来此词喻“邪恶、残暴、凶残的怪物”。而在中华民族的龙文化中,“龙”是“皇权”、“吉祥”和“力量”的象征。百姓当之为神灵,自称“龙的传人”,有关龙的汉语很多,“生龙活虎、龙飞凤舞等美好形象。
在中、西民俗文化中,东方十二生肖不同于西方十二星座。鼠mouse、牛ox、虎tiger、兔rabbit、龙dragon、蛇snake、马horse、羊sheep、猴 monkey、鸡 rooster、狗dog、猪 pig;the ram 白羊座、the bull金牛座、the twins双子座、the crab 巨蟹座、the lion狮子座、the virgin处女座、the scale 天平座、the scorpion天蝎座、the archer 射手座、the goat摩羯座、the water carrier宝瓶座、the fishes双鱼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