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祖国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07:41: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歌颂祖国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你是世界之最。
你拥有无数的千山万水。
是你,
用翠绿,
点亮了小草。
是你,
用艳紫,
装染了花朵。
是你,
用淡蓝,
滋染了小溪。
是你,
用真诚,
篇2
1978年12月,党的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国家经济在三十年间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也在这三十年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衣食住行和生活环境、工作条件哪一样都是翻天覆地。
听妈妈说,计划经济时期凭证供应的年代,一年至多能添置上两件新衣服,还是一般的平布。“过年穿新衣”的期盼是她们那个时期的同龄人都有过的愿望吧,如果能在没有过年就穿上新衣裳,让邻居羡慕时的那种满足和得意让现在的年轻人不能理解,更不要说现在的小天使们每个至少都有多套样式和质地都很好且四季分明的衣物了。
食品的供应更是让妈妈难忘,买肉凭票是自然的,但绝对没有挑肥选瘦的份儿,更不要说得排上拥挤不堪的露天长队,并要担心轮到自己时还有没有货物可以买到。因为争购食品引起大人们吵闹甚至是相互抓扯让孩子们惊恐不已,妈妈十几岁时最怕的就是让家长吆喝着去排队,常常在接受这个任务时嘴硬地说“宁可不吃肉也不去排队”。六七十年代物资极度匮乏,一块红糖或豆腐乳,甚至是加了点食盐的辣椒面都曾经是分享的零食,而在当时津津有味的吃相一点不逊于现在孩子们吃到最新上市食品时的兴奋程度,被辣椒麻木过后的畅快也不亚于现在吃火锅后的酣畅淋漓。
三十年前,许多家庭的住房都只有一间,几乎相同的布局就是用一张床或一个大立柜放在房屋的中间,拉上帘子把屋子隔成两间,前面是客厅兼饭厅,妈妈说,她们玩时只能以床入座,条件好些的能备上一两只小马扎或小木凳;孩子多的家庭还得设计成上下铺,而床后面就是另一间卧室与储藏室的统一。现在,条件好了,人们大多住上了单位分的三室一厅,有了自己的独立王国,兴奋不言而喻。
且不说现在的自动化办公条件如何先进,单说喝开水一项都不知道换了多少种热水器,而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开水只能是在早上锅炉房供应时间打好以保证全天的需要。现如今,坐在办工作旁,伸手就是饮水机加纯净水,冷热自斟,好不自在。
篇3
一封建议书,红领巾心向党,未来的机器人,给老师的毕小歌颂祖国热爱党色
深秋的太阳像被罩上橘红色灯罩,放射出柔和的光线,照得身上、脸上,暖烘烘的。歌颂祖国热爱党色
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一个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
夏天,雨点哗啦啦。天上的雨点像筛豆子似的往下直掉,打碎了如镜的湖面,吓跑了原本想跳上水面看看雨景的小鱼儿。这时候,一个高个子青年人匆匆忙忙 地朝了钢口跑去。他头上戴着鸭舌帽,鸭舌前吊着一副蓝色的眼镜,满脸通红,流着汗水,脚穿帆布袜子和厚鞋,手上戴着帆布手套。讲稿,我身边的小能人,小学生
篇4
我爱祖国主题作文
我是中国人,不论何时,不论何地,祖国永远在我心中。 永远不会忘记好运激动人时刻:当北京申办XX年奥运会成功的喜讯传来时,北京沸腾了,中国沸腾了,世界把目光转向了中国,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着自豪和骄傲。XX年,我们成功承办了奥运会,不仅仅向世人证明了中国的实力,也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中国。那高大的鸟巢,那锃亮的水立方,将成为一座丰碑,永远屹立在中国人民心中;那沸腾的场面,那浓烈的气氛,将永远铭刻在人们记忆里;那满怀的喜悦,那由衷的自豪,将永远洋溢在人民的脸上,将成为永恒的动力,将永远鼓舞着人民去建设更加完美的家园。
XX年祖国又迎来了她的六十一华诞。阅兵式上,那整齐的方队,那威武的铁甲,那矫健的雄鹰,那斑斓的彩车,无不显示着中国站起来了,祖国强起来了,我们祖国将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啊!祖国,我爱你!你每分每秒都在我的心中。
啊!祖国,我爱你!我为你骄傲,为你自豪。
我爱祖国主题作文
周末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坐汽车到东胡。汽车像骏马,在公路上跑得欢。我坐在靠车窗的座位上,车窗像照相机,我向窗外望去,用我明亮的双眼拍下了一张张活动的照片。
一张照片是祖国母亲河——长江。她浩浩荡荡地奔腾向前,江面上有无数的客轮和货轮正乘风破浪。
一张照片是天下四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它雄伟壮观,引人入胜。
一张照片是忙碌的公路车水马龙。公路两旁绿树成荫,花坛里鲜花争艳。
一张照片是美丽的东胡。山和树倒影在水中,绿波荡漾,微风轻拂,令人陶醉。
汽车像骏马,在公路上跑得欢。祖国的山山水水看不够、看不完,我爱美丽的祖国。
我爱祖国主题作文
我骄傲,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她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壮美的山河。
历史悠久——说到悠久,那自然少不了“长城”,它是人类修筑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从春秋战国到大明王朝,修筑时间跨越近20xx年,不到长城非好汉,它像一条巨龙,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沙漠,奔向茫茫大海。
文化灿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只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沧海一粟,千百年来,无数的文人墨客或用来表达凌云壮志,或用来寄托哀思,这是他们智慧的结晶,中华文化的沉淀,它影响着、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山河壮美——说雄壮,有云雾缭绕的五岳;说秀美,有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说别致,有如诗如画的江南园林,真是道不尽的壮美,讲不完的秀丽……
五千年悠悠岁月,无数赤子之心铸就了我巍巍之中华,她是世界东方最璀璨的明珠,她是五十六个民族人民心中最骄傲的母亲!
我爱祖国主题作文
学校,把众多孩童年华刻下当作回忆录的作业本。这里住着叛逆,住者信仰、住着轻狂、住着差生和好生。自然,还有创新。
一日,物理老师手舞足蹈唾沫横飞地在上着课。大家也被他潇洒的动作所吸引。可是小a竟然胆大包天公然在老师眸皮子底下打“眼皮架”。呼噜声地动山摇大家不有自主打了一阵又一阵冷战。物理老师停下课轻声走到小a面前用很遗憾的表情道:“小a,你知道吗?上课是总功,学习是有用功,睡觉是额外功,知识是机械效率。当你额外功大多了时,你们这些自诩机械的小家伙,机械效率减小,就会生锈,进而就不灵活,再来就越来越迟钝,然后被社会所抛弃。你明白了吗?”小a点点头,第一次用敬意的目光看着老师,也许他并不能理解在我们眼里呆滞的老师也会有创新比喻吧!
但是这话不无道理呢!
语文老师是这么说:当我们从初一的“三足鼎立”――语文、数学、英语。跨入了“四面楚歌”――外加一门物理,再感受“战国红颜”――初三后,也许身后的路是”太平盛世”也有可能是穷途末路。
我们眨巴眨巴眼睛,伸出大拇指。好个老师。此话妙哉,妙哉~!
英语老师低吟几句:good good study!future boundress!(好好学习,前途无量!)
听了我们哑然失笑,这意思只怕中国人才听得懂吧,没有语法,没有句型。英语老师真逗,用这种方法告诉我们语法的
重要。(旁白――英语老师:yes yes you are clver)
“学校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要是你到学校来,知识特别多、、、、、、、“音乐老师不甘示弱,和着她的钢琴声节奏。我们拉开
嗓子,引吭高歌!
篇5
以我手写我心,就是强调要真实地写,要写真实的自我。这种提法本身没有错。但是,就目前的一些现象来看,似乎大有这样一些苗头:谁讴歌、向往、追求崇高就是在虚假拔高,就大有“造圣”之嫌;谁表达远大理想,抒发博大之爱,谁就矫情,就是在唱高调;谁裸地甚至低俗不堪地表达自我,竟会被视为很“真实”,很有“个性”。更可怕的是,一些“不负责任、不健康的真实”的语言表达也都被视为抒发真性情了。对此,笔者深以为忧,颇认为“以我手写我心”虽该提倡并推崇,但决不可忽视以下几点问题。
一、“以我手写我心”绝不意味着拒绝崇高精神
2011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试题是《拒绝平庸》。说实话,这确是一道很有针对性和时代感的作文命题。当下的社会思潮很崇尚“平平淡淡才是真”,很追捧“眼睛一睁一闭就是一辈子”。在这样的时代思潮下,人们似乎都喜欢用平凡来替代自己的庸碌无为,用“淡定”来替代自己的不思进取,用“养生”替代自己的胡混日子,似乎都在有意无意地集体拒绝一种十分宝贵的东西———崇高。于是,一听到崇高的话语,斥之为“假大空”;一见到崇高的人和事,就有人会犯嘀咕———“这人的脑袋是不是进水了”。在这种社会思潮的迷雾下,一些学生的作文开始醉心于“小我”的本真,自觉或不自觉地拒绝了崇高精神。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专家又在积极倡导“以我手写我心”,“真实地写”,“写我的真实”,也在有意或无意地助推这种“拒绝崇高”的写作风气。对此,笔者认为,凡事都应该辩证地看,提倡“以我手写我心”固然是很有针对性的,是正确的提法,但这绝不等于说真实的“崇高”,学生也不可以写,甚至一见到学生作文有“崇高”就视为“造圣”。其实,从古到今,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崇高”。人类之所以有希望,就是因为每当黑暗笼罩时,总有思想的先驱掏出燃烧的心举过头顶,拆下肋骨当火把,照亮前行的路;总有无数平凡的人,以诚实的品格,守护着社会的良知———这就是崇高!总之,这个世界,这个社会,从来就都有“崇高”在陪伴着我们,在感动和激励着我们,使我们觉得活得很温暖、很充实。所以,学生有权力选择“崇高”来进行书写、讴歌和赞美,更有义务不断发现平凡生活中的崇高美。一些人动辄就把“以我手写我心”与写“崇高”完全对立起来,动辄就拿一些中高考考场上所谓的失真作文来说事,夸大其词地指责考生在编造“崇高”,甚至有的教师还公然斥责学生在“唱高调”,这对培育学生的“崇高心灵”是很不利的。然而,就算是有的考生在考场上编造了“父母双亡”、“自己瘫痪”之类的“崇高”故事,也要客观辩证、实事求是地去看问题。首先,这样写的考生可能是在借助生活原型写小说,是在借小说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志,来歌颂和赞美“崇高”。其次,有的高考作文命题本身就是《心灵的选择》、《拒绝平庸》之类,本身就是个选择“崇高”的命题,就是精神不够崇高的学生也得被迫去扣着这“崇高”来立意、构思和写作,就算真有考生编写残酷的“崇高”来骗取高分,那或许是命题者和阅卷老师的价值取向给“逼”出来的,棍子也绝不能只打在考生身上。况且,这也绝不能成为教师指导写作、学生写作文时拒绝“崇高”的理由。可见,我们提倡学生写真实、真实地写,绝不意味着彻底拒绝“崇高”,非但如此,我们反而应该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发现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崇高”,怀着敬仰之心去写崇高的“真实”和真实的“崇高”。当然,这样讲也绝不等于说就可以为写“崇高”而写“崇高”,就可以胡编“崇高”,心灵造假!笔者要强调的是,“崇高”是我们的精神养分,学生的作文离不开这种养分,作为语文教师,既要敢于给“健康的但不怎么崇高的”作文打高分,更要热心于给发现、赞美、表达“崇高”的作文打高分。崇高的灵魂不是天然长成的,而是在追求崇高的实践中发育而成的,而追求崇高的写作训练就是一种很好的实践途径。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教人向善向美、向独立和崇高,所以,我们在反对、打压写虚假“崇高”的同时,更要热心地鼓励并指导学生写好“崇高”,歌颂或表达好“崇高”,自觉地、不懈地追求我们的终极育人目标。
二、“以我手写我心”绝不意味着拒绝远大理想
“理想”,当今社会,一些人似乎不太关注这个词了。同时,理想似乎也随着世风庸俗而狭隘和虚伪起来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这些都曾是我们老祖宗的远大理想,今天却好像被一些人给蒙上了一层自私自利的灰尘,不再那么耀眼夺目了。在“小我”、“真我”尽情释放的背景下,中国人似乎都很缺少这样的远大理想之“钙”了。不幸的是,这种“钙缺乏症”正在袭扰着广大中学生的心灵,以至于不少学生的作文也失去了“理想的脊梁”。再加之“以我手写我心”这一提法的一边倒和极端化,不少老师和学生似乎真的就有点儿惧怕写“远大理想”了。例如,写“母爱”就仅限于如何真实地写母亲如何爱我,我如何难忘、珍惜,将来回报母爱之类。谁要是由母亲联想到祖国给予的“母爱”,表达自己要回报祖国母亲的情感和让祖国母亲更加繁荣富强的理想,就往往被嗤笑为矫情、虚伪、造圣。记得冯玉祥将军曾讲过:“人爱家,不爱国。国一亡,身无着,看你怎么去生活!”这话,到什么时候都不应该过时。今天,虽然我们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了,虽然我们都更崇尚精神自主、人格独立、活得真实,但这些绝对都不是我们拒绝做有远大理想的人的理由。因为,这种远大理想,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也永远是激励和滋养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繁荣兴旺的精神食粮。为此,今天的中学生,无论是学写作文还是学做好人,都应该早早地牢固树立以天下为己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写作文时,要自觉选择高远的立意,要把写作文视为净化灵魂、提升境界、固化理想的难得机遇,在一次次的写作历练中不断修养和提升自己。当然,笔者这样讲,也不是说教学生写真情实感就不应该,只是想强调,人总是要有点精神和理想的,学生的茁壮成长最需要这种精神和理想。这里,我们还必须得指出,人性、人格、社会体制等方面的缺陷,固然致使当今社会出现很多不尽人意的矛盾,致使人们的心里都纠结着不少怨与痛,甚至这些东西同样也在侵染着我们的学生,但这绝不是我们大家发些牢骚、说些不负责任的话就能够矫枉过正的。为此,我们做教师的,就有责任和使命教学生看清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流,树立起将来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文明、进步、美好的远大理想,更有责任教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辨,在观察和思辨中识美丑、辨善恶、明是非,做一个充满智慧的社会改造者和建设者。表现在教学生写作文上,就是要教学生不回避社会矛盾和阴暗面,满怀希望地写,辩证智慧地写,高度负责任地写,既写出真实的现状,又表达真实的远大理想。因为,远大而美好的理想不只属于我们每个个体,更属于我们全社会和全民族——那就是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如果没有了这个远大的理想追求,我们个人乃至整个民族的生命都将是没什么价值和意义的。这一点,我们必须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而且都够铭刻在心。总之,学生笔下的文章必须是真实的,可以“阳光明媚”,也可以“乌云蔽日”,但一定要能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篇6
但是,现在的孩子,有多少在写真实的文章、真实的情感呢?其实,有好多学生都是在虚构作文,编造作文。作文对他们来说,不是对生活的感知,不是真实情感的表达,不是内心世界的真实体现,而是被当做一种工具,当做考试得高分的捷径。他们不是在写作文,而是在杜撰作文。
偶尔翻开儿子的作文本,他在《我的爸爸》一文中写道:“我的爸爸是一名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为了光荣而伟大的祖国,他离开自己可爱的家乡,离开了自己亲爱的人,走上了打击美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前线,在战场上光荣负伤,被炸弹炸断了双腿,回国后继续从事教育工作,他经常拄着拐杖在讲台上讲课……”
我很奇怪,“我”什么时候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了,怎么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啊?要是“我”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那“我”现在应当是他爷爷而不是爸爸了。至于后面就写得更加感人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真为自己的光荣和伟大感到无比骄傲啊,可我不是他写的那个人。
我把儿子叫来,跟他探讨了一下这篇作文。他回答得振振有辞:“爸爸,老师说写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要歌颂父亲的伟大,要写得催人泪下。咱们家庭条件还好,生活很舒适,只会让人羡慕,怎么会让人感动呢?我只有把爸爸的经历写得惨一些,才能让别人感动得落泪啊!”
我还真服了他,要使人感动,就要编造一些悲惨的故事,这孩子是不是看琼瑶的小说看多了?
篇7
人们常说,写作文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选材。学生在习作时,取材上的雷同和陈旧是常见的弊病,这也是学生习作没有新意的主要原因之一。多年来,我一直担任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在习作选材指导上,我认为“真、小、新”的选材三字经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个弊端,从而使学生不断提高习作水平。
真,即真生活、真体验、真情感。作家王蒙先生说:“做文章无非是言为心声,言之有物。”叶圣陶先生直到晚年,仍一再谆谆告诫:“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的确,要想使文章有感染力,就必须使文章内容化虚为实,有真实的体验,有逼真的叙述,有自然的真情流露。在教学中,我经常向学生推荐这样的习作:如2006年获得首届冰心作文小学生组一等奖的浙江省诸暨市三年级小学生郦思哲的习作――《妈妈回来了》:“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温暖,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读了习作后,学生深深懂得:这篇仅100多个字的习作,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高深的语法,没有严谨的结构,但它以真生活、真体验、真情感赢得了评委的心,赢得了亿万读者的心。
小,即小事例、小人物、小细节。在选材中,应选小舍大。我经常告诉学生:生活中值得写的小事太多了,用心筛选就有可能生成有意义的文章,太大的题材对于生活经历有限的小学生来说是不容易写好的。如:写《一个敬佩的人》,你就不能写伟人或名人,因为伟人或名人众人皆知,而你没有亲身与他有过交流,写出来的习作不可能有真情实感。所以,必须要写你熟悉的人,与你朝夕相处的人,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他令你敬佩的理由。这样,才能通过小人物,歌颂大品质;通过小材料,引发大思考;通过小细节,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记得第十三届全国青少年“春蕾杯”征文比赛中,小学五、六年级组有这样一个文题:《××真美》。在讨论选材时,一个学生想写《祖国真美》,另一名学生马上提出自己的想法:“我觉得你写《祖国真美》不如写《四季真美》,写《四季真美》不如写《一个季节真美》;写《一个季节真美》不如写《自家的小院真美》。总之题材越小,越容易把握,越容易写具体。”听到学生的发言,我非常高兴。因为,学生已经懂得选材要“小”。
新,即立意新、内容新、视角新。学生习作,往往出现 “五子登科”(上街捡到皮夹子、坐车让位子、过马路扶盲人、上下学路上帮人推车子、在学校里做无名英雄修椅子)的现象。诗人陆游说“文章最忌百家衣”。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打破陈旧的思维框架,大胆求异求新,选取真实生活中比较有新意的东西,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能鲜活、灵动。还是在那次“春蕾杯”征文指导课上,在讨论《××真美》的选材时,一名学生提出如果写一个人,在选材上可以围绕“低碳环保”的主题,因为这是大家都很关注的新鲜话题,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于是在讨论中,出现了“纸张要用双面、淘米水可以浇花、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素材。“不错,这些内容都可以写,但新意如何体现?”我适时启发,学生们都陷入了沉思。很快,一名学生谈了自己的想法:写自己做了一个梦,梦见所有的商店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名目繁多的“交换店”,如果人们想买一种你拥有过的商品,必须“以旧换新”。显然,这位学生的视角是独特的。
在习作选材上,选真选小选新,引发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对生活的思考,懂得了如何筛选材料等,这些知识的掌握将为他们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奠定基础。■
篇8
【关键词】要写新话;善于观察;善于感受;挖掘出“新”
写作的素材源于生活,写作的灵感则源于对生活的感悟。只有对生活有了感悟,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感受独特,文章才有新意;感受深刻,文章才有深度。这种感悟,就是对生活的观察与挖掘,善于从寻常生活中挖掘它的深意和新意,在寻常处发现“新”,这是使文章出“新”的一条途径。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新话,首先要有话可说,而学生最棘手的是无话可说,有人认为生活太平淡,也太单调了,日子是机械重复的,节奏是一成不变的,出了校门,又进了家门,天天如此,周而复始,又谈何“新意”呢?因此,在作文写作中,我发现我们的学生有一条不成规律的规律,也可以说是一个公式,如果题目是《我的老师》,十个学生有九个会写他自己病了,老师如何去给他补课,或是老师带病上课,或是老师家的灯彻夜通明,老师废寝忘食地为学生批改作业、备课等来突出老师对工作的鞠躬尽瘁的精神。如果题目是《我的母亲》,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会写自己生病,而且还有一个特定的情境:爸爸外出打工,只有妈妈一个人在家,生病的时间大都是在晚上,且风雨交加,母亲艰难地顶风冒雨走十几里路把我背到医院,昼夜守护等等,用这种形式来表现无法抗拒的伟大的母爱。写这样的人物,你必须用生病的办法去考虑吗?如果不“生病”,就无法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吗?这反映W生缺少观察,更没有去感悟生活。实际上,不是因为生活单调,而是因为不善于观察,对身边的事物往往视而不见,无动于衷,至少是隙中望月般知之甚少,正所谓“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其实,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埋藏在地下的金子,不留心观察,不及时发现挖掘,是不可能采掘到的,为了让学生的话中带“新”,应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特别是感悟生活,指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做生活的有心人,从而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开阔视野,感悟生活。
对此,我出了一道作文题《我最 (喜欢、讨厌、反感……)的(语文、数学、英语……)老师》,要求学生用一周的时间仔细观察自己的老师,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在本子上,观察的项目有:外貌特征、语言特色(包括语调、音量)、习惯性的动作、对待学生的方式、爱好兴趣等。一周后动笔写作,这个课外的情境,给学生很多启发,作文也有了改观,写外貌是栩栩如生;写语言动作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写性格特点更是有所长进。这次作文其实也反映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师生关系、对学生影响等等,最令人欣慰的是赞美好的老师,没有一个学生或老师“病倒”在作文中。这样的作文,学生把自己置身于生活中,知道要写什么,懂得如何去观察,去思考,去感受。
事实证明,善于观察,善于感受的同学,总能在平凡小事的背后挖掘出“新”来。我们不妨再来看一位同学的习作――
话 筒
从我家的隔壁又“风雨无阻”地传来了歌声,那不是在放磁带,也不是在听音乐,而是我家邻居在“OK”。
对他唱得好坏且不作评论,但你有没有发现,在现在的家庭中,有个卡拉OK已不算稀奇了吧。
记得在我上小学前,只有一些重要的领导干部讲话时才能用上话筒,等我上了小学,校长和教导主任也开始在话筒前为我们讲话了。
那时候,话筒只有大人物可以接触到,它能把声音扩大,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是个了不起的东西。
再后来,港台歌星风靡大陆,他们唱歌时,话筒总是少不了的。因此,又觉得这是大明星的东西,一般的人并没有资格用。直到几年前,不知从哪儿刮来了一阵卡拉OK风,大批的新设备涌入了千家的酒店、歌舞厅。但起先,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花上一些钱,去“潇洒走一回”。可见,它仍未能为大部分人所接受,可过了不久,卡拉OK就打入了工薪阶层,继而踏入了农民家庭。于是,管你唱得好听难听,管你唱得走调不走调,只要你愿意,有胆量,不怕出丑,这话筒就随你拿在手里怎么玩。
“提着昨日种种千辛万苦,向明天换一些美满和幸福……”邻居的歌声悠扬地飘来,这歌声,这话筒的变迁,不正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吗?
这并不是那种特别有文采的文章,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写的是话筒,笔墨却落在社会的变迁,祖国的变化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精神文化生活更高层次的追求。不是歌颂、赞美那卫星发射般的大事,而以一件寻寻常常的身边之事物,写尽了祖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新月异。设想一下,如果这位小作者没有一颗对生活敏感的心,就不会留心话筒地位的变化,也不会去思考这一现象所蕴含的深意。当然,她自然也不会想到以一个“话筒”来写人民生活的变化。
篇9
一、作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素质
作文教学同所有学科一样,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因为学生时代是正确的人生观形成的最佳时期,没有高尚道德素质的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就不可能形成。正如孔子所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他明确要求学生要致力于道德修养,然后才是学文。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作文的形式为文字,其内容实不出思想情感两端,以言思想,则积理必富而为文始佳。”学生现在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更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悉心教诲。我们应该以党的教育方针来规范学生,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素质。这样,学生在教师的阳光雨露沐浴下,能分清是非,明辨曲直,在自己的作文里表明爱什么、恨什么、歌颂什么,认清假恶丑、真善美等问题。这样既教学生作文,又教学生做人,培养出具有坚定而稳固的专业思想,具有崇高职业道德的新世纪的优秀社会公民。
二、作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创造性学习活动,最重要的是把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起来,让学生有动笔写作的欲望。教师不能把学生当做机器人,不断地遥控指挥,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这样不但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写作兴趣,反而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我认为,作文教学中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培养起学生的动笔写作兴趣。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起来,才能把学生中的被动因素转化为主动因素,学生动笔才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才能达到下笔千言的水平。
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学生有了写作兴趣,动起笔来,就像川流不息的江水,有说不完、道不尽的话,有写不完的事。这时,学生真正动笔的欲望产生了,使作文也有了源头活水。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和卓有成效的努力。教师应该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实际思想、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内容丰富。教师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所有人的提高,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一天中的学习收获,生活中的忧与喜、爱与恨,用笔和纸记写下来,过后翻翻看看,也会其乐无穷,再努力把这种乐趣转化为一种需要,在作文中逐步培养为一种内在的素养。这样,学生作文不愁没东西写。
三、作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
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离开了现实生活,学生作文将成为无源之水;离开了社会实践,学生作文将成为无本之木。因此,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获得真实感受,对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等作全面考察,就会使学生在平淡无奇中感觉到生活的绚烂多彩,就会拥有无穷尽的创作素材,写出富有生活情趣的习作来。教师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指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这种“美”。
篇10
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正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另外一点也颇有意味:它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结合必须达到这样的高度。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
散文《安塞腰鼓》正是抓住了“安塞腰鼓”的这一特点,把对人和鼓的描写放在同等的位置上和盘托出。
一开始,人是静的,静得像一株株朴实的高梁。风吹叶动正衬托出他们的静。鼓也一样,“呆呆地”,“似乎从来也不曾响过”。这黄土高原上百十个以高梁为背景的鼓者是注定了要有一场不同凡响的表演的!
忽然之间就爆发了,爆炸了。作者用比喻的排比句来营造这“壮阔”、“豪放”、“火烈”的阵势:“骤雨”、“旋风”、“乱蛙”、“火花”、“斗虎”。腰鼓改变了人们的感觉,引发了人们的联想,而这一切的最高境界就是“挣脱了”――“束缚”,“冲破了”――“羁绊”,“撞开了”――“闭塞”。
真正的诗歌是需要反复咏唱的,这是《诗经》以来的传统。反复和排比是制造节律、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的必要手段。需要提醒的是,“反复”不是“重复”,不是相同词、句、段的两次以上的简单出现。在《安塞腰鼓》里,每一句“好一个安塞腰鼓”的出现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内涵、新的情景。
“好一个安塞腰鼓”为全篇确定了基本的音高、色泽、氛围和主要的精神走向,无论上、下文怎样摇曳、生发、词采飞扬,都不会走得太远,这是作文常规之一,也是文章之所以“这样”而不是“那样”的根本。本文的“精神内涵”也在这里:“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两个紧密相连的段落是流动于所有动作、情景、章句里的不变的灵魂,以后的每一次感叹和议论都不曾离开它。
请注意以下几个地方:“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激情……”一段里,“阵痛的发生和排解……”一句表达的是对改革开放以后,祖国走进新时代的振奋和自豪之情;“除了黄土高原,哪里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可以理解为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辉煌的历史的比喻,是民族立足本土、再创辉煌的坚实前提和基础;四个“愈捶愈烈”领起的短段和短段里短句的出现起到了深化主题、热化感情、增强力度的作用。
开头是静悄悄的,结尾也静成了“另一个星球”,这种猛然爆发和戛然而止的安排显然别具一番匠心。它的直接效果是,主体部分因为首尾的安静变得更加火红、热闹、气势冲天了。
“安塞腰鼓”所表达的内涵是无比丰富的,但“诗无尽解”,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安塞腰鼓》想要表达什么?
关于这篇文章的主旨,有多种见解:
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这股力量,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
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因袭重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