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艺术家歌词范文

时间:2023-03-15 03:47: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艺术家歌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艺术家歌词

篇1

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声乐艺术是“唱声”、“唱情”相互竞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融化,技艺结合、声情并茂;歌唱艺术的目的是为了唱“情”,以“情”去激动和感染听从;而要达到“唱情”,必须借助于“唱声”,以声表情,寓情于声;没有“唱声”之功,也就无法达到“唱情”的目的,也就没有歌唱艺术。声与情是辩证的统一,相辅相成。由此可见,声与情对歌声而言是缺一不可,而且哪一点都是不可轻视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歌唱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乐府传声――曲情》上说:“唱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曲之情为尤重。盖声者众曲之所尽同,从情者一曲之所独异。”如果“唱者不得其情”,“即声音绝妙,而与曲词相悖,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者索然无味”。这也就是说,只有当歌者对歌曲的思想内容有了认真、正确地理解,同时又掌握了表现思想感情的技巧时,才能使听众得到艺术上的享受。

深刻理解歌词唱出感彩。当歌者拿到一首旋律优美的歌曲时,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对歌词认真地分析和研究,就象作曲家那样,对歌词认真地分析和研究,就象作曲家那样,对歌词进行认真的分析、逐字逐句地琢磨、身监其境地体会,以达对歌词的内容有深刻地理解;通过反复地吟诵,分析歌词的语言节奏的逻辑重音等。只有当歌者弄清楚歌词的内容,挖掘歌词的深刻思想内涵,并赋予歌词以新的感觉,才能懂得如何借助于歌曲的旋律去表现作品,感情上有所依靠,出色地完成歌曲的二度创作,完整地演唱好歌曲。

如何准确地表达一首歌或一部作品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许多具体的手段体现。除外部形体的表演外,更重要的是内心思想感情的刻画。当歌者要演唱一部歌剧时,必须对整部歌剧剧情、角色、音乐进行分析,弄清时代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之间的关系,歌剧的主要矛盾冲突,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的内心活动等。只有在深刻理解剧本的基础上,才能把握住所扮演角色的表演分寸,全身心地投入角色,也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地、准确地、活灵活现地去塑造一个人物。《星光灿烂》是歌剧《托斯卡》中最著名的男高音咏叹调。这首咏叹调的特定情景是这样的:黑夜即将过去,卡瓦拉多西缓缓地走到行刑的城墙上。他用深情、留恋的目光望着闪耀的星光和梵蒂冈的圣・保罗教堂,情不自尽地思念着他心爱的恋人托斯卡(此时托斯卡还未来到他的身旁告诉他那两个秘密)。于是,唱出了这般生死离别、感人肺腑的歌剧咏叹调。只有当歌者对剧情和人物角色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唱出咏叹调应有的感彩。

演唱歌剧中的一个角色或一首咏叹调以及其它大型声乐作品时,需要对作品的内容和人物进行分析研究,演唱一首歌曲时也同样如此。有些歌曲已规定了角色,例如歌曲《那就是我》,从歌词中可以看出,歌者要扮演的角色是“我”第一人称,是一个身在异国他乡的海外赤子对祖国亲人的依恋之情,也可以是一个远离家乡在异地人对家乡亲人妈妈地思恋之情,他们可以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可以是青年人或上了年纪的人。而有些歌曲则要靠歌者根据歌词的内容自己去设计角色:如歌曲《北京颂歌》,歌者则可以把自己设计成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也可以设想自己是远离祖国首都的边疆儿女,不管是北京人还是边疆儿女,都要重点突出一个“颂”字,唱出自己对祖国首都的神圣与伟大、心心相连与向往之情表现出来。总之,无论演唱什么歌曲,歌者都应该尽可能地把自己放在一个具体环境中,这样会使演唱在表现上更加真实,有身临其境之感,充分表现歌曲歌词所要表达的感情。如果歌者在演唱每首歌时都能认真地对歌曲加以分析和设计,那么他的演唱在表现上会有很大的突破和表现。著名声乐理论家凯萨利曾说过:“如果歌者献出足够的时间和思想来分析他的歌曲,并充分发挥他的想象力,他将对其结果感到愉快惊奇,如果他坚持下去,他将及时发展出一种敏锐的机能,从这中间他将能够即时进入与作家创作某特定作品时的,多少有相似的心理状态”。

歌者能做到声情并茂地演唱,是与歌者对生活真实感情的体验与积累分不开。不管是“一度创作”还是“二度创作”都是以现实生活为依据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具有典型性的艺术凝聚。例如,笑与哭都是生活中的感情表现,生活中的笑与哭与舞台上的笑与哭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舞台上的笑与哭是来自于生活,而生活中的笑与哭是真实的,而舞台上的笑与哭是一种表演性的表情,是不能真笑与真哭,也就是在舞台上决不能将生活中的感情表现完全地模仿、照搬,原因是这样表演势必缺乏艺术的美和生动的感染力。

歌者的真情流露是生活体验之后经过艺术加工、创作的感情的再现。一个只知道痛苦不懂欢乐的人,是很难表现各种不同笑声的。只有亲身体验过的感情,才能真实地表现它。要想成为一名好的歌唱者,就应该将感情的体验作为一门课程来学,随时注意观察生活,留心自己和周围的人在各种环境、不同氛围、不同事物矛盾冲突中的心态及感情表现的纷呈现象,并且要善于总结,经常记忆,将感情素材不断地积累起来。这种体验与积累越丰富,对艺术的感情表现越有益。艺术家应像一颗饱满的、富有生命力的种子那样,把自己的整个身体都埋在生活的土壤中,从中汲取养料,化成自己的血肉和灵魂,才能对生活产生深刻的认识和真实的感受,从而由衷地生发起创作冲动。因此艺术家创作所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而不是抽象的普泛观念的富裕。在艺术里不像在哲学里,创造的材料不是思想而是现实的外在景象。所以,艺术家必须置身于这种材料里,跟它建立亲切的关系,他应该看得多、听得多、而且记得多。他必须发出过很多行动,得到过很多经历,有丰富的生活,然后才能用具体形象把生活中真正深刻的东西表现出来。

一个人的生活经历总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都经历感受过,那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一个歌唱艺术家来就尤显重要,学识修养能帮助艺术家从整体上提高创作的境界,文化修养直接影响艺术的表现力。德国作曲家舒曼说:“有教养的音乐家能够从拉斐尔的圣母像得到不少启发。同样,美术家也可以从莫扎特的交响曲获益不浅。不仅如此,对于雕塑家来说,每个演员都是静止不动的塑像,而对于演员来说,雕塑家的作品也何尝不是活跃的人物。在一个美术家的心中,诗歌却变成了图画,而音乐家则善于把图画用声音体现出来。”文化素养正是围绕着艺术感受力这个中心问题而作用于艺术家,使他们能从文化视野的高度去深层次地洞悉现实、领悟人生,创作和理解作品,用心灵 去撞击生活和作品,使其具有更深广,更全面的表现力。歌唱艺术家地演唱所体现出的,应该是高层次的文化修养,不但要有演唱作品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艺术修养。由此可见,作为歌唱艺术家除了自己拥有丰富的生活经历,更需要的是应该从文学、电影、电视、戏剧、美术等其他艺术领域中去汲取丰富的“营养”,不断丰富表演技巧。深入生活、加强文化、艺术修养去积累感情素材,以便在演唱时做到心灵的投入与真情的流露,自然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篇2

《黄河之声》杂志1958年创刊,以关注音乐人事,探讨音乐理论,挖掘音乐新人,展示音乐成果为宗旨。40多年来,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全国音乐艺术界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获得了众多业内权威专家的首肯。2007年1月起《黄河之声》杂志全新改版,由单月刊变为半月刊,上半月刊为全铜版纸彩色印刷,开本为国际大16开、页码为128页,读者面向音乐从业者和音乐爱好者;下半月刊为黑白印刷,开本为国际大16开、页码为128页,读者主要面向音乐研究者。杂志面向全国发行,订阅办法以市场订阅和零售为主,采用多元化、市场化、合作化的模式经营。 

栏目介绍

新版《黄河之声》将以更丰富的内容、更系统的栏目划分、更精美的页面制作面向读者,并为您提供更广阔的艺术交流平台和展示自我的空间。将开设以下固定栏目,长年向音乐爱好者和从业者征稿: 

上半月刊:

封面报道:以推介音乐界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音乐新人和与本刊签约合作发展的专业人士及团体为主,每期以8到20个不等的版面,对封面人物进行独家新视角专题报道。 

网络追踪:对近期音乐艺术界发生的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进行整和式报道。 

红色宝贝:与“红色财富在线”共同推出“争做红色宝贝,构建健康网络”全国评星晋级活动,每星期以10到20个不等的版面,对2至5星接别之间的红色宝贝进行择优式集体报道,以红色宝贝的生活照、荣誉证、自画像作文和与音乐有关的成长故事作文为主。 

中国鼓:报道中国鼓乐最新事件,宣传优秀鼓乐团队及个人。 

原创歌曲:择优刊发原创歌曲。配发作者简介及照片。 

词林新花:择优刊发优秀原创歌词,配发作者简介及照片。 

青春宝贝:展示青年人风采,塑造具有时代气息、具有代表性的青年排头兵。 

新生代:以宣传乐坛新人为主,全面塑造形象,新人发展的助推器。 

地方音乐:宣传地方戏曲,介绍戏曲艺术家,对大型曲艺活动做跟踪报道。 

艺术鉴赏:展示书画作品的平台,并对书画家做详细介绍。 

领军人物:对音乐艺术各领域有突出贡献或有极大影响的人物进行全方位立体报道。 

人物特写:对有实力的歌手和艺术家进行全方位的独家报道。 

特别报道:以独特视角报道音乐新作,追踪音乐事件。 

红色艺术家:与“红色财富在线”共同推出“做红色艺术家,出红色艺术品”全国作品网络展示晋级评选活动,对德才兼备的音乐类红色艺术家,进行个性化独家报道,并对其作品及艺术风格组织专家和观众读者进行评点。 

音乐团队:用新手法、新角度对优秀的各类音乐团体进行独家报道。 

下半月刊:

音乐研究:邀请音乐界权威及专业人士,对音乐艺术进行理论探讨,配发作者简介及照片。 

音乐教学:邀请全国各音乐艺术院校及中、小学音乐教师交流教学经验,配发作者简介及照片。 

原创歌曲:择优刊发优秀原创歌曲,配发作者简介及照片。 

词林新花:择优刊发优秀原创歌词,配发作者简介及照片。 

音乐文化:邀请音乐界权威及专业人士对音乐文化进行探讨。 

世界音乐:邀请音乐界权威及专业人士世界名曲及其演奏、演唱等方面进行探讨。 

讲师论坛:刊发全国各音乐艺术院校讲师与音乐有关的论文。 

研究生论坛:刊发全国各音乐艺术院校各专业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生与音乐有关的论文。 

篇3

关键词:民族声乐 民间音乐 借鉴 吸收

民族声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一直以来受到各界的重视和青睐,经过多年的磨砺和发展,民族声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和音乐感染力。在博大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族声乐的扎根有着不同的地域风格和民族风情,在旋律创作与演唱技巧方面都大量地吸收了民间音乐的精华。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我国民族声乐对民间音乐的吸收与运用,来阐述民间音乐的与民族声乐之间的关联,进而证实民间音乐在民族声乐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民族声乐的旋律创作对民间音乐的吸收

民间音乐是我国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智慧的结晶,它不同于专业的创作者和文人所作的曲调,它是劳动人民表达情感和心声、抒发愿望与意志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从古至今,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形式的民间音乐,这些蕴藏在民间的音乐元素却成为了专业作曲家们进行音乐创作的主要素材。在我国众多的民族声乐作品中,都“若隐若现”地隐含着民间音乐的“身影”。

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战争时期,尤其是之际,我国近现代的民族声乐开始崛起,很多音乐家意识到了民间戏曲和民间曲艺是我国民族声乐进行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与此同时,作曲家们开始大量地从戏曲曲艺中吸收和借鉴音乐曲调,比如: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是吸收了京剧西皮原板过门的旋律;歌曲“小二黑结婚”中吸收了山西梆子的素材;大型歌剧“江姐”则广泛吸收了京剧、川剧以及四川清音等大量的音乐元素等等。通过对民间音乐的吸收与整合,使得这些声乐作品更加吸引人,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同时,这时期我国民族声乐的创作几乎都吸收了民间小调、戏曲与说唱的元素,可以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了我国民族声乐创作的“多产期”。再比如:聂耳的歌曲《大路歌》,是由号子发展而来的,著名的歌剧《白毛女》则是以民歌作为基础创作出来的。

由于民间音乐的曲调易上口且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以民间音乐为基础创作的民族声乐作品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二、民族声乐的歌词创作对民间音乐的吸收

从古至今,在民族声乐的歌词创作中,对我国民间艺术的借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古代诗词的借鉴。以诗词作为声乐作品的歌词,再进行编曲是很多作曲家尝试过的创作方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有305首民间收集的诗歌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可以歌唱的。还有很多以诗词作为歌词的作品,比如:《长相知》《阳关三叠》《满江红》等,甚至还有黄自以白居易的《长恨歌》作为歌词创作的大型清唱剧声乐作品。这些诗歌时至今日以声乐的形式演唱出来,则另有一番味道。近现代的诗词作为歌词创作的作品主要以的诗词为主,比如:《沁园春・雪》《蝶恋花・答李淑一》。这些声乐作品的选择无不紧密地反映了诗词的内容与情感,使得这些声乐作品真实地体现了诗词的意境。二是对戏曲艺术的借鉴。由于声乐作品的歌词较戏曲艺术短,因此声乐作品对戏曲歌词的借鉴主要以四言、五言和七言句式为主。比如:歌曲《不怕不抵抗》则是运用了五言句式,七言句式的比如借鉴了京剧《甘露寺》的歌词,纵观我国声乐作品对戏曲歌词的借鉴,则主要是以五言和七言的句式为主。

不仅如此,民族声乐的创作,除了对戏曲艺术歌词的借鉴,还保持了与戏曲艺术一致的艺术风格,使得演唱的情感与意境都能够达到一致的效果。比如:京剧样板戏《红灯记》的歌词描写与歌曲《红星照我去战斗》的内容以及情感表达都很相似。

综上所述,民族声乐的歌词创作以古代诗词与戏曲艺术作为借鉴的对象,它吸取了二者的精华,为民族声乐的发展提升了品位,奠定了基础。

三、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对民间音乐的吸收

民族声乐最大的特点和艺术魅力就体现在它的演唱方式与演唱方法上。由于我国的民间音乐艺术丰富多样,而且不同民族的音乐具有不同的演唱方式,因此我国的每一民族几乎都有属于自己民歌的演唱方法。比如: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就以悠扬和欢快的节奏表达质朴的情感;江南水乡则是以婉转、细腻和清秀的曲调表达含蓄的情感。不同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不同了艺术风格,也为不同的民族烙上了烙印。但由于我国民族之间的不断融合与发展,使得不同的民歌之间越来越趋向于用共同的风格与类型来表达不同的文化环境与审美情趣。

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由于西洋美声唱法的传入,使得我国的声乐演唱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吸收了美声唱法的技巧。与传统的民歌演唱方式相比较,借鉴了美声唱法之后的声乐训练更加地趋于科学化,再加上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以戏曲和曲艺的艺术风格作为基础,其音色圆润明亮、韵味独特、质朴自然的演唱更加突出了民族声乐的独特风格。

我国民族声乐之所以能够发展至今取得辉煌的成就,就是因为声乐艺术家不断对科学演唱方法的借鉴和对民间音乐的不断吸收。比如:艺术家郭兰英、李谷一和刘斌等,他们原来都是戏曲演唱家,他们的演唱都是以戏曲的演唱方法为基础加以改变和发展,深受群众的喜爱。

总而言之,任何艺术作品都可以在民间音乐中找到“根”,再优秀的民族声乐作品亦不过是广大群众所创造的艺术精华的复制和再现。我们的民族声乐艺术只有通过借鉴民间音乐这一道路才能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让民族声乐的发展适应时代多元化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陆蓉,俞子正.传承和发展――关于民歌演唱和“中国唱法”的思考[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3,(04).

篇4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主题,一个年代也有一个年代的音乐旋律和音乐偶像。音乐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不仅让音乐安身立命,也能影响我们的创作,从写作到绘画。让音乐文学美术流动……

音乐是我的工作工作是我的生活

余隆(中国爱乐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1992年留德回国后策划创立中国演出史上第一个冠名的“北京新年音乐会”;1998年,参与创办北京国际音乐节,经过10年已被誉为“亚洲的萨尔斯堡音乐节”;2000年参与创建中国爱乐乐团。

余隆认为留学最重要的收获是“懂得了艺术家的成长就像养育一棵参天大树,音乐只是树上一个分枝,必须具备全面的学识修养和综合的才华能力,才会真正成长为一位艺术家”。余隆心怀感恩“难得我能回国实现音乐梦想,把音乐作为载体超越人生的终极目标。我喜欢北京的生活,北京有独特的魅力,我喜欢在这工作也适宜这里的工作,这里有中国最优化的人文环境。人的自然状态就是最佳状态”。

一条音乐大河

流淌过的岁月

乔羽(著名词家):从1948年12月入城算起,乔羽在北京已生活了近60年。老人写了一辈子剧本和歌词,曾言:“写歌词的人有自己的欢乐和苦恼。歌词作者的大欢乐,是自己写在纸上的那些字句,一经作曲家之手竟像泥土在上帝手中变成了活生生的亚当和夏娃一样,有声有色,获得了新的生命”。

1984年,CCTV春晚总导演黄一鹤匆匆来找乔羽:“您马上给我写首歌词,春节晚会上要用。我坐在这里等,写好就拿走!”此时已凌晨3点,乔羽答应5点交稿。“难忘今宵,难忘今宵,无论天涯与海角,神州大地同怀抱,共祝愿祖国好……”。音乐于他,如同修心养身的必需品。

音乐

让我寻找天籁

田青(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因其父毕业于北大,田青最初的理想是“穿竹布长衫,上北京大学中文系”,这一理想因十年幻灭。黑土地寂寞的生活,田青渐渐迷上音乐,“哼着老柴的旋律,下地扬粪去!”现在人们称他“学侠”,他可以公开为雪域高原一个牧羊女、太行山林一个小羊倌振臂一呼,索朗旺姆斩金、石占明夺魁,音乐改变命运。经田青倡议,2004年CCTV青歌赛首次设立“原生态组”。原生态,也成为此后两年间见诸媒体频率最高的名词。2008青歌赛后即被送往医院,近期刚刚康复的田青说,“我的理想还是过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去一个孤岛,在那里,希望我真的能够听到天籁”。

噪音

篇5

摘要:在西方的绘画史上,针对维亚尔的绘画研究非常少,涉及的专门画论研究就更少了,这大概和“维亚尔不注重理论?他所关心的是绘画的实践与经验”有关,而且他很少发表解释自己艺术的言论,我们只能通过他流传下来的日记、与朋友的通信去了解他的创作绘画特色。近几年,对于维亚尔艺术研究的成果不断出现,不过对其绘画特点的研究并不多。2004年在巴黎大皇宫画廊重新举办维亚尔作品回顾展后,人们对维亚尔才有了新的认识并对其艺术给予认可和肯定。“有人认为维亚尔可以与塞上、立体主义、抽象绘画相比,是这些画家之外法国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的另一个绘画的万花筒。”可见其艺术的影响之大,这也是我们研究维亚尔艺术特色的必要体现。

关键词:维亚尔;绘画特点;内景;题材

[中图分类号]:J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4-0114-01

一、主题日常化的构思

生活就是一门艺术,日常生活最能过真实的展现内心状态,它的创作者不是某个艺术家或导演,而是我们每一个人普通的个体。维亚尔以普通人的生活心态和艺术家的敏感,验证了生活与艺术两者之间的关系。翻开他的作品,尤其家庭题材的场景的描绘中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艺术的构思,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维亚尔感情细腻,观察并记录下对生活的感受,画室一角、起居室、窗外的小景,这些在他的画面上不断出现,通过不同的构思和色彩的变化,把繁琐的日常生活定格在艺术的层面。他的作品除了别人订购的肖像画之外,大部分作品是以日常生活室内景色为主要内容,因此也被称为“内景主义画家”。 

什么叫内景主义?《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这样解释的:内景主义为撰稿家常小题材,如室内和庭院景象之美,并且自我局限于几乎排斥外部世界的存在。它是1890年左右在法国兴起的现代艺术流派的一种,19世纪末20世纪之初的一种绘画形式,主要是以室内景物为主题,代表画家是纳比派的代表画家博纳尔和维亚尔。他们以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追求光线变化,但是不像印象派那样严格观察后存在的自然来获得他们的色彩,而是以主观化得色彩来表达情感。在表现内容上,博纳尔和维亚尔画了大量的家庭生活场景。内景主义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语言和风格,它以画家的生活领域和精神状态为主要的描述对象。17世纪荷兰画家创作了一大批描绘当时荷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绘画。黑格尔在《美学》中也曾写到该派描绘日常生活的简朴。维米尔的绘画,选取室内的一角,内容简单、质朴,充满生活气息。如《到牛奶的女人》、《读信的人》等都是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的艺术美。“这些作品中透露出片片宁静安乐的和谐,令人心旷神怡;艺术家就像他的人物一样精神平衡;你觉得他的图画中的生活非常舒服自在。”在维亚尔的作品中,主要是画室内场景和生活题材。由于题材的范围限定构图上一般有两大部分组成:室内空间和部分室外风景。对于题材与绘画价值的关系,贡布里希做了这样的解释,他以音乐为例,指出伟大的诗歌而不是为一般的歌词配曲的作品,只有先理解了那首诗才能更好地理解音乐。就像取材于圣经故事的艺术家,在展示场景内容的同时,其本质的还是为我们展示他的想象力,也就是说好像意义非凡的音乐中可以没有歌词一样,伟大的绘画中也可以没有重大的题材。用这来形容维亚尔的艺术再恰当不过了。

二、他绘画中自然与艺术的关系 

篇6

当文化艺术逐渐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人自然也会变得越来越平和沉静。虽然因为行程的原因,我没有机会与姚谦面对面地交谈,但从字里行间中却依旧能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打动。我想,人们常说的“文如其人”,应该就是这样吧。

“艺术的收藏提升了我的阅读能力”

《财富堂》:您对艺术品有什么阶段性的门类爱好?

姚谦:这和我的阅读有关。我在大学时就开始读美术史了,那时候对巴黎画派,印象画派都很感兴趣,但是年轻时买不起,后来经济基础好了才开始购买。对美术史的喜爱也让我对20世纪初的华人艺术家的经历很好奇,那时候他们大多在日本、法国留学,虽受西方画派的影响,但又能从中找到自己的风格,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收集他们的作品,即便是市场不熟悉的艺术家,我也会买。从2002年起我开始了北京、台湾的双城生活,这让我对当代艺术有了深刻的了解。特别是大陆的当代艺术,受英国、德国的影响比较大,这应该和早年的旅日艺术家学习印象派绘画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我现在对当代艺术会有比较多的关注,收集的作品也主要是为了支持那些人品和创作能力都很强的艺术家。

《财富堂》:令您起意拍下一幅画的因素会有哪些?

姚谦:对待每一件有意向收藏的作品,我都会先查资料,做一些初步的判断;随后再对照自己的收藏体系是否需要这幅画,是否能买得起;最后我会考虑寻找一个合适的位置来安放它。如果这些条件都能满足,我就会尽量去争取拍得这件作品。

《财富堂》:平均每天大概会花多少时间在阅读和了解与艺术品相关的资讯?

姚谦:平均2-4个小时不等。但坦白说这几年我的阅读速度变慢了,一来是因为视力大不如前,二来是现在很多书籍都能在电脑上看,所以书本的阅读相对减少了很多。而且最近我对电影方面的书籍很感兴趣,所以注意力也就分散了。我的阅读分类里,有三分之一都是与美术有关。如果正值拍卖季时期,我就会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这些书籍上,因为需要查资料,做大量的研究。我是少数几个会在拿到图录后,把文字都看完的人,所以拍卖行都比较怕我,因为我会看得很仔细,还会找资料对照,指正其中的错误。

不随波逐流,找寻自己的收藏方向

《财富堂》:是否还清晰记得首次拍到一幅画的情形?

姚谦:我不是有钱人,每一件作品都是经过深思熟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所以我都记得。第一张收藏的作品是台湾艺术家、生物学家刘奇伟先生的《斑马》。

《财富堂》:您收藏艺术的途径有哪些?

姚谦:我一般都是先从画廊开始,在一手市场以合理价格选到好作品的机会比较多。真正热爱艺术的人不会只用投资的角度去评估艺术,通过质量好的画廊,去选择支持坚持创作的优秀艺术家,会成就一个很好的市场局面。而如果是画廊买不到的东西,我就会通过二手市场来买,比如拍卖行,在那里会让我有机会收藏到原本买不起的作品。还有就是博览会,不过我并不是很喜欢在那里买画,那里经常聚集了很多人,就像一个party,一个卖场,这会让我怀疑自己的头脑是否还是清醒的,因此我去那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快速了解美术现状,认识新的艺术家和画廊,从而更好地理清自己的收藏体系。

《财富堂》:每年的春秋大拍都会去各地参加么?一般选择哪几家去?

姚谦:应该会选择苏富比和佳士得的拍卖会。我不划分地域,除了常去的香港以外,伦敦、纽约、巴黎,甚至在米兰的苏富比我都拍过作品。我还因为阅读东南亚美术史,而关注那些国家的艺术品,我应该是第一个参加新加坡苏富比、佳士得拍卖会的台湾人,甚至是第一个收藏印尼、越南绘画的华人。

《财富堂》:是否也很喜欢西方艺术家的作品,觉得他们的画与目前国内当代艺术创作风格与内容有什么不同么?

姚谦:我有许多喜欢的西方艺术家,比如柴姆・苏丁,他是巴黎画派的代表人物。我收藏了一张他的作品,非常当代和表现主义,是很本能的绘画,这点我很喜欢。还有很多人我叫不上名字,我还是会比较偏重绘画本身,而不仅是针对那些有名的艺术家的作品。我觉得西方当代艺术的表达更有独创性,能创造出自己的语言;对事物也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会让我觉得眼前一亮。当然国内的状况也在变得越来越好,这两年我很喜欢艺术家王光乐的作品,他有自己的观点,能够不受外界的影响,而且创作也是有根据的,能够建立一套自己的体系。

《财富堂》:能聊聊您最喜欢的三位艺术家吗?

姚谦:真不能告诉你我最喜欢的艺术家是谁。但是我曾经想过,如果我有足够多的钱,我会去买柴姆・苏丁,马克・夏加尔,阿梅代奥・莫迪里阿尼的作品,目前我只拥有苏丁的一幅画。我还特别喜欢一个犹太艺术家,他是以色列人,上世纪50、60年代的时候和赵无极等早期的抽象派艺术家一起在法国,不过后来又回到了具象画派,他的绘画在很多细节上都蕴含着诗意。我特别喜欢他,但他很冷门,我不能告诉你他的名字。

(不过在我们的再三追问下,姚谦还是说出了三位艺术家的名字)目前应该是王光乐,犹太艺术家和柴姆・苏丁吧!不过我心目中最喜欢的前三名总是经常在变的,所以也说不准的啦。

“文化艺术是一个很有力量的平台!”

《财富堂》:每当细细欣赏一幅画时,脑海中是否会涌现出某段相关的音乐呢?

姚谦:在看艺术品的时候,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一些文字和声音的描述,有时也会带有一些旋律,但这都是很随性的,要看当下的心境。前段时间我还去中国美术馆参观了洪宁的个展,他的好几幅作品都能让我联想到音乐,我从几年前就开始收藏他的作品,他这次的展览也非常棒。

《财富堂》:在音乐圈里,是否有同好者可以交流艺术品与收藏?

姚谦:音乐圈好像没有太多的交流。娱乐圈会有一些,比如蔡康永,但其实我们很少会聚在一起交流心得。以前年轻的时候,我总是会嘲笑他收藏的艺术品都偏怪异,恐怖,很难看懂。不过最近几年,我发现他越来越支持年轻艺术家,并开始关注当代艺术品,我觉得这特别好。

《财富堂》:开始关注和收藏艺术品之后,生活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姚谦:现在很难说有什么改变了,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刚开始的时候收藏让我在阅读上有一些改变,关于美术史的阅读更加深刻,我会去找一些冷门的,理论性较强的书籍来阅读。另外一点的影响体现在我的音乐工作上,我曾经试过将当代艺术品引入专辑的包装上,也取得了比较好的反响。

《财富堂》:是否因为有些艺术品给予您不少写作歌词的灵感呢?某些画面、气氛或联想,使得您突然写出跳脱当下的作品来?

姚谦:艺术品比较少,文字和电影的影响会更容易一些。我在阅读时并不是外界所认为的那样感性,我会看许多蕴涵理性逻辑、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这点在美术的相关阅读上是比较凸显的。

《财富堂》:阅读您的书,发现您经常会将不同行业的人做类比,这是您的一个习惯吗?

姚谦:我经常会把文字和音乐,美术和音乐进行对照,这算是我的个人乐趣吧。比如我最近正好在看某个人的作品,就会让我产生一些联想。我从小就觉得音乐,美术,文字的功能是胜过语言的,它们更容易向外界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财富堂》:在娱乐行业里头,人们如果彼此赠送礼物,会是艺术品,还是奢侈品?

姚谦:更多的人会偏重于送奢侈品或是一些精工细物。我送艺术品的前提是,对方和我有相似的阅读喜好,对艺术品背后所表达的情感能够感同身受。比如我就曾经送给刘若英一幅唐海文的水彩画。

篇7

 

关键词: 艺术歌曲  创造性  歌唱性   功能   风格

    19世纪初,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和封建势力的复辟,欧洲的艺术风格受到浪漫主义思潮的强烈影响,艺术歌曲的创作由此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由于社会现实生活的改变,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家再用音乐来表达资产阶级蓬勃向上的理想,显然已经失去了其社会基础,他们对那种古典乐派崇尚的理性和古典乐派大师们的那种用大型音乐体裁形式来表现社会生活的重大题材,已经明显的丧失了热情。于是,他们转而寻求一些新的艺术形式、新的艺术视角和新的技巧风格来开创一个新的时代。这时,用艺术歌曲这种借助于文学和音乐的结合来描绘人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活动的艺术体裁,与深受浪漫主义思潮影响的音乐家的艺术愿望之间构成了一种默契,使欧洲音乐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业已存在了数个世纪的艺术歌曲,在此时期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即它不在是一种内容简单、创作形式单调的传统意义上的歌曲,而是一种具有抒情性因素,心理意境刻画极其细致,并通常带有一种自传性的,文学与音乐达到了一种完美结合的新型艺术体裁,被后人视为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珍品。以舒伯特等人为代表的艺术歌曲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注人了新的源流。舒伯特不仅在创作技巧上采用大小调相结合的调性布局,开创了钢琴伴奏艺术的功能性作用,并且在文学诗词与音乐的结合上,在揭示音乐思想、内容的表达方式方法上,特别是在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态度上,都较其前人有较大的突破和创新,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发展了音乐与文学诗词的理想结合,开创了浪漫乐派艺术歌曲风格

    在浪漫主义音乐流派形成之前,人们通常把艺术歌曲认知为是一种浅显的、与纯音乐格格不人的通俗音乐体裁,对于音乐与文学诗词之间的有机结合和歌词的艺术价值往往是不够重视的。尽管在歌剧、清唱剧和康塔塔出现之后,艺术家们已推动了这个缓慢的进程,而文学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和“介人”,才促使这个时期的音乐家们并创了一个艺术歌曲的新纪元。以舒伯特为代表的浪漫主义音乐家,真正抛弃了旧有的美学原则,使19世纪的艺术歌曲无论在体裁形式、和声风格、旋律特征等方面较前有本质的区别,但对其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则是文学与音乐关系的改变。舒伯特曾说:“是歌德的音乐与诗的天才,帮助了我的成功。”可以说,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是植根于浪漫主义诗人那优秀文学诗歌的丰饶的土壤里。他不仅重视诗歌的内容和意境,还在不断的发掘诗词的内涵,在创作技法上,无论是外境的烘托还是内心的刻画,都着重追求和深化诗词的意蕴和潜在的内心感受,而成为一种在诗歌基础上再创造的艺术。例如在《菩提树》这首作品中,舒伯特在歌曲的A段中,用明朗而又极富有诗意的大调旋律,宣染出歌词中的抒情宁静的气氛。当进行到B段歌词把人们带到严酷的现实中来时,作者并没有沿用古典乐派那种传统的四五度转调手法,而是独具匠心的采用同主音小调上,暗淡、伤感、忧郁的音调旋律和钢琴伴奏那躁动不安的织体,把歌词中的“门前有棵菩提树,……刻下甜蜜诗句。……我流浪到深夜,我在黑暗中行走,闭上了我的两眼。”这种内心的悲伤和失望,刻画得淋漓尽致,使歌词和音乐之间完美、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种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形象。

    舒伯特这种重视文学诗歌对音乐的影响和在音乐进行中细致准确的运用创新的音乐语言和音乐形象的表现技法,不断深化了文学诗词中提供的意境与情感。在艺术歌曲创作中,运用调性布局、和声色彩和钢琴伴奏,多层次的、准确而细致的揭示了歌词内容和人物的心理状态,挖掘出了文学的内蕴。舒伯特的这种艺术歌曲的创作理念,深深的影响了其后的舒曼、门德尔松、勃拉姆斯等人的音乐艺术歌曲的创作,为这一时期的浪漫主义的诗歌文学作家海涅、歌德、谬勒和莎士比亚等为代表浪漫主义的诗歌插上了音乐的翅膀,开创了音乐浪漫主义的新时代。

篇8

关键词:歌唱艺术 语言 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240-01

音乐不仅是外在的,形式的东西,而且是某种内在性的东西。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们情感,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歌唱家应该是能够发展到足以响彻整个剧场的音量和魅力,应该声音甜美,音高准确,具备“有人情味”的演唱,有正确“字”“情”的结合,使音乐作品有淋漓尽致的表现。歌唱中的“声情并茂,字正腔圆”说明了这个道理。

1 歌唱的语言要“字正腔圆”

歌唱是用人声唱出的带有语言的音乐,是语言与音乐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

1.1语言是歌唱艺术的造型基础和创作核心

歌唱自诞生之日起,就与语言相伴,语言是歌唱艺术的造型基础和创作核心。在歌唱艺术的整体创造中,无论是歌词和音乐的创作,还是歌曲的演唱,都始终贯穿着语言的因素和作用,也都始终离不开对语言的体验、感受和表现。古人在《尚书・尧典》中曰:“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又在《礼记乐记》中云:“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也。”这些都深刻地揭示了语言与歌唱的关系。在歌唱艺术中,诸如作品的曲调美,演唱的声腔美以及由曲调与演唱所体现出来的歌唱艺术的风格特征、民族特征等审美因素,甚至包括演唱中的呼吸、咬字及音色、力度的变化等,都与语言的自然语调、韵律,及其在不同情感体现中的变化与表现紧密相联。歌唱中所运用的一切技巧,也都是为表达歌词中的思与情感内涵服务的。

在具有悠久历史的华夏歌唱艺术传统中,“重字”是其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依字行腔、字领腔行、字正腔圆”是其训练规则,也是其美学原则和主要审美特征之一。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学唱之人,勿论巧拙,只看有口无口;听曲之人,慢讲精粗,先问有字无字。”一语道出了歌唱语言表现的重要性。我国传统的声乐理论中,有关歌唱语言的理论研究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意大利歌唱中,注重对语言的表现。卡鲁索说过:“单单是声调的美丽,是不能补偿其他缺点的。常常是歌声不十分宏大的声乐家,或者歌声不十分美好的声乐家,能有一种极佳的印象的歌声,比那些咬字恶劣的声乐家所能使大家喜爱的成分要高的多。”实践证明,一个歌者,即使其身上集中了所有在歌唱事业中取得高度艺术成就所具备的天赋资质,但是,在其歌唱的学习和表演中,如果没有掌握好正确的吐字咬字,没有真情实感,那么,他将永远不可能攀登上歌唱的艺术高峰,也永远不可能达到歌唱艺术的完美境地。

1.2音乐语言充满着诗韵味

歌唱中的语言是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上提炼、加工、创造出来的文学化、音乐化的语言,是一种充满文字性的韵味诗。一首好的歌词,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歌唱是诗与乐的统一体,是文学与音乐的结合。

还在人类文明的萌芽时期,文学与音乐便在文字产生之前,分别以诗和歌的形式出现,它们犹如一对孪生姐妹,同根同生,血脉相连。在我国古代,诗是为歌而作,因此,其诗必歌,不歌的诗不可谓之诗。

无独有偶,在欧洲文化的发祥地――古希腊,诗的创作亦以歌为目的,歌的节奏与诗的韵律相一致。诗人与音乐家合二为一,诗人就是音乐家。

无论是集体创作的民歌,还是专家写就的艺术之作,其词都蕴含着诗的律动,其乐都跳动着诗的脉搏。歌词为音乐增添了诗的意蕴,音乐也为诗插上了翅膀。

2 艺术是情感交流的媒介

音乐是最善于表现情感的艺术。

2.1音乐包含着人类丰富的情感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乐记》中就有“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于人心感于物也……感于物而后动”的论述。形象生动的说明了音乐用各种不同的声音和音色来表达人们哀、乐、喜、怒、敬、爱等各种不同的心情与情感。黑格尔认为,音乐能表现人类心灵深处所能所能体验到的一切深浅不同情绪。在人类歌唱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高亢的山歌,委婉的小调,欢快的舞歌,粗狂的号子,甚至是祭祀的巫歌,送葬的灵歌等,都凝结着人类纯真丰满的情思,都包含着人类的喜、怒、哀、乐、悲、苦、愁等丰富的情感。

2.2歌唱是感情的艺术,其艺术创作过程是沟通作家与欣赏者之间思想感情的桥梁,是歌唱艺术审美价值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

准确而创造性的表现作品中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是歌唱表演的根本,是歌唱艺术的灵魂。巴尔扎克说过:“只有音乐,才能使我们返回我们的本真。”托尔斯泰在《什么是艺术》中指出,艺术必须是以艺术家的真实情感体验为基础,是真情实感恰如其分的表现。歌唱是发自内心的情感,是人类情感的语言,它所表达的感情是来自于歌者对实际生活的体验。歌唱的目的是传情达意,然而所传之情须真,所达之意必切,才能感人肺腑,扣人心弦,矫揉造作之声,虚而不实之情只能令人听之乏味。

总而言之,歌唱语言和情感的结合是歌唱在正确表现作品情绪的指导下进行的,它们之间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因此它们的结合使歌唱艺术更具魅力。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商品 社会价值 两面性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大潮成长起来的中国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翻天覆地的变化,通俗歌曲也以它跳动的节奏烙入各阶层的成长记忆中。我们不仅耳濡目染中国通俗歌曲这股文化气息,而且青春年少的我们流淌着沸腾的血液,使我们欣然接受这股文化潮流的冲刷与洗礼。随着中国社会主义 经济 的发展,中国通俗音乐走走上了商品化的道路。通俗音乐作为一种 艺术 形式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现在用金钱来衡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应。笔者认为:通俗音乐应该是商品;通俗音乐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中国通俗音乐已经商品化;中国通俗音乐商品化具有两面性。

1 通俗音乐应该是商品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 哲学 手稿》中把艺术与宗教、道德、 科学 等称作生产的一些特殊方式;他认为艺术等精神生产虽然受物质生产普遍 规律 的支配,但它们是一些特殊的生产。这表明艺术特殊的生产也同样存在生产力 问题 ,艺术生产力则是整个社会生产力的组成部分。

1.1 艺术生产力的特征

(1)艺术生产力水平具有 历史 继承性的特性,艺术生产力不是脱离历史和主体存在的 自然 三物,它深刻地蕴含在人类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在人类艺术发展的长河中,艺术生产力的发展是一种奔腾不息、延绵不断的过程。一种艺术传统、艺术成果不可能在一无所有、一片空白的情况下凭空创造,而一个时代的艺术生产力和艺术成果又会沉积为新的艺术生产力。

(2)艺术生产具有社会综合性,普烈汉诺夫认为:“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他的心理所决定的,他的心理是因他的境况所造就的,而他的境况归根到底是受它的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制定的。”艺术生产振动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表现出明显的社会综合性特征。

(3)艺术生产具有社会进步性,艺术的社会进步性并非等同与科学的社会进步性,它不是后代艺术家显而易见的超越前人的成就,也不是新形式必然代替旧形式,更不是 现代 艺术后来居上进而否定古典艺术,艺术像科学一样呈现出逐步发展和进步的趋势。通俗音乐生产力是艺术生产力的一个分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客观存在的,它符合艺术生产力的内涵,具有艺术生产力的一切特征。

在《马克思 政治 经济学》 理论 中,商品的概念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通俗音乐确切地说是指游离于经典作品之外用通俗技法编写演唱并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的音乐。通俗音乐以它直白的语言、简洁朴实的音乐形式、贴近生活情感的 内容 ,真真切切地反映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坦坦荡荡地传达着普遍的人的内心情感,容易让欣赏者接受并产生共鸣,而且其朴实的音乐风格也使人们不仅有乐可听、有歌唱,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 教育 价值,在商品中表现为使用价值。通俗音乐不是自然界固有的,而是音乐人、艺术家对生活的体现,对生活的升华,通过艺术活动创造出来的音乐产品,如唱片的录音、音乐的创作都消耗了音乐工作者的劳动时间,凝聚了音乐工作者的成果,故它具有普通商品的价值。通俗音乐商品是音乐这种艺术品种进行社会传播的媒介物质化,是精神劳动的物质化和价值化,即音乐与音乐载体的综合,且参与市场交换的劳动产品。音乐走上商品化的道路,体现为两种形式:其一为物质、物品的形式,如乐谱集册、CD唱片等;其二为音乐文化的娱乐服务活动形式,如在酒吧、宾馆等场所中的音乐唱奏表演和音乐厅、大剧院中各种营业性的音乐演出活动。总之,通过对通俗音乐生产力、通俗音乐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论述,不能不说中国通俗音乐就是商品,而且理应成为商品。

2 通俗音乐的社会价值

通俗音乐也称为流行音乐或大众音乐,是20世纪在国际上广为流行的一种音乐风格,大致分为抒情歌曲、通俗易懂的器乐曲。而中国通俗音乐发展最主要的表现在通俗歌曲的发展。

2.1 通俗歌曲的类型及风格

(1)都市浪漫曲。这类歌曲一般以都市为背景,以敏锐的眼光捕捉都市人的生活、情感、思想,并以细致的笔触描写生活在都市的人的复杂内心,如《何不潇洒走一回》、《香港小夜曲》等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都市人的生活和爱情观。

(2)西北风。西北风吸收了陕西、甘肃、河南、东北等北方地区的“信天游”、“花儿”等民间音调作为自己的基本音乐语言,并结合以摇滚乐、的士高等节奏。曲调粗犷,富有山野气息,演唱风格刚劲豪迈,透出阳刚之美,既有民歌的韵味,又有当代劲歌的风范,西北风的题材大多反映生活在贫脊土地上的农民生活不富裕的现实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3)民谣。民谣的歌词具有歌谣体的特征,自然恬淡、朗朗上口,旋律较清晰流畅,吉它是它的最佳伴奏乐器,像是流浪艺人和吟游诗人的即兴创作,具有很强的歌唱形式。民谣中包括城市民谣、校园民谣及新民谣。

(4)新时令小调。其最大的特点是它的曲调巧妙地结合了地方色彩的民间音乐素材,旋律简洁,节奏规整,如《小芳》、《老玉米》等都是较出色的时令小调。

(5)摇滚乐。改革开放以来,摇滚乐激荡了一批年轻人的心灵。摇滚乐在形式上一般激越、疯狂,表演狂野、豪放,音乐上给人震撼的感官刺激,追求叛经离道、革故纳新的反叛精神,健康而富有青春朝气,倡导一种积极的人生观。如崔健的《新路上的摇渡》、唐朝的《梦回唐朝》、何勇的《钟鼓楼》等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的变迁,积极向上的思想追求。

2.2 通俗歌曲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

(1)通俗歌曲的歌词非常口语化。通俗歌曲比起艺术歌曲语言更加直白、坦露,不仅表现在爱情主题上,而且表现在生活中,带有人生哲理性思考,如《好人一生平安》,通俗歌曲选择口语化的歌词语言正是由于通俗歌曲的内容大多反映的是平常人的生活爱情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

篇10

本论文关键词商品社会价值两面性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大潮成长起来的中国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翻天覆地的变化,通俗歌曲也以它跳动的节奏烙入各阶层的成长记忆中。我们不仅耳濡目染中国通俗歌曲这股文化气息,而且青春年少的我们流淌着沸腾的血液,使我们欣然接受这股文化潮流的冲刷与洗礼。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通俗音乐走走上了商品化的道路。通俗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现在用金钱来衡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应。笔者认为:通俗音乐应该是商品;通俗音乐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中国通俗音乐已经商品化;中国通俗音乐商品化具有两面性。

1通俗音乐应该是商品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把艺术与宗教、道德、科学等称作生产的一些特殊方式;他认为艺术等精神生产虽然受物质生产普遍规律的支配,但它们是一些特殊的生产。这表明艺术特殊的生产也同样存在生产力问题,艺术生产力则是整个社会生产力的组成部分。

1.1艺术生产力的特征

(1)艺术生产力水平具有历史继承性的特性,艺术生产力不是脱离历史和主体存在的自然三物,它深刻地蕴含在人类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在人类艺术发展的长河中,艺术生产力的发展是一种奔腾不息、延绵不断的过程。一种艺术传统、艺术成果不可能在一无所有、一片空白的情况下凭空创造,而一个时代的艺术生产力和艺术成果又会沉积为新的艺术生产力。

(2)艺术生产具有社会综合性,普烈汉诺夫认为:“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他的心理所决定的,他的心理是因他的境况所造就的,而他的境况归根到底是受它的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制定的。”艺术生产振动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表现出明显的社会综合性特征。

(3)艺术生产具有社会进步性,艺术的社会进步性并非等同与科学的社会进步性,它不是后代艺术家显而易见的超越前人的成就,也不是新形式必然代替旧形式,更不是现代艺术后来居上进而否定古典艺术,艺术像科学一样呈现出逐步发展和进步的趋势。通俗音乐生产力是艺术生产力的一个分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客观存在的,它符合艺术生产力的内涵,具有艺术生产力的一切特征。

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商品的概念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通俗音乐确切地说是指游离于经典作品之外用通俗技法编写演唱并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的音乐。通俗音乐以它直白的语言、简洁朴实的音乐形式、贴近生活情感的内容,真真切切地反映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坦坦荡荡地传达着普遍的人的内心情感,容易让欣赏者接受并产生共鸣,而且其朴实的音乐风格也使人们不仅有乐可听、有歌唱,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教育价值,在商品中表现为使用价值。通俗音乐不是自然界固有的,而是音乐人、艺术家对生活的体现,对生活的升华,通过艺术活动创造出来的音乐产品,如唱片的录音、音乐的创作都消耗了音乐工作者的劳动时间,凝聚了音乐工作者的成果,故它具有普通商品的价值。通俗音乐商品是音乐这种艺术品种进行社会传播的媒介物质化,是精神劳动的物质化和价值化,即音乐与音乐载体的综合,且参与市场交换的劳动产品。音乐走上商品化的道路,体现为两种形式:其一为物质、物品的形式,如乐谱集册、CD唱片等;其二为音乐文化的娱乐服务活动形式,如在酒吧、宾馆等场所中的音乐唱奏表演和音乐厅、大剧院中各种营业性的音乐演出活动。总之,通过对通俗音乐生产力、通俗音乐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论述,不能不说中国通俗音乐就是商品,而且理应成为商品。

2通俗音乐的社会价值

通俗音乐也称为流行音乐或大众音乐,是20世纪在国际上广为流行的一种音乐风格,大致分为抒情歌曲、通俗易懂的器乐曲。而中国通俗音乐发展最主要的表现在通俗歌曲的发展。

2.1通俗歌曲的类型及风格

(1)都市浪漫曲。这类歌曲一般以都市为背景,以敏锐的眼光捕捉都市人的生活、情感、思想,并以细致的笔触描写生活在都市的人的复杂内心,如《何不潇洒走一回》、《香港小夜曲》等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都市人的生活和爱情观。

(2)西北风。西北风吸收了陕西、甘肃、河南、东北等北方地区的“信天游”、“花儿”等民间音调作为自己的基本音乐语言,并结合以摇滚乐、的士高等节奏。曲调粗犷,富有山野气息,演唱风格刚劲豪迈,透出阳刚之美,既有民歌的韵味,又有当代劲歌的风范,西北风的题材大多反映生活在贫脊土地上的农民生活不富裕的现实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3)民谣。民谣的歌词具有歌谣体的特征,自然恬淡、朗朗上口,旋律较清晰流畅,吉它是它的最佳伴奏乐器,像是流浪艺人和吟游诗人的即兴创作,具有很强的歌唱形式。民谣中包括城市民谣、校园民谣及新民谣。

(4)新时令小调。其最大的特点是它的曲调巧妙地结合了地方色彩的民间音乐素材,旋律简洁,节奏规整,如《小芳》、《老玉米》等都是较出色的时令小调。

(5)摇滚乐。改革开放以来,摇滚乐激荡了一批年轻人的心灵。摇滚乐在形式上一般激越、疯狂,表演狂野、豪放,音乐上给人震撼的感官刺激,追求叛经离道、革故纳新的反叛精神,健康而富有青春朝气,倡导一种积极的人生观。如崔健的《新路上的摇渡》、唐朝的《梦回唐朝》、何勇的《钟鼓楼》等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的变迁,积极向上的思想追求。

2.2通俗歌曲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

(1)通俗歌曲的歌词非常口语化。通俗歌曲比起艺术歌曲语言更加直白、坦露,不仅表现在爱情主题上,而且表现在生活中,带有人生哲理性思考,如《好人一生平安》,通俗歌曲选择口语化的歌词语言正是由于通俗歌曲的内容大多反映的是平常人的生活爱情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

(2)通俗歌曲表现手法简洁朴实,更具有语言性的特征,音乐与口语化歌词的结合,增加其朴实性。第一,旋律较平稳,不炫耀、不夸张,朴实而自然,具有以下表现手法:旋律音程以级进为主,跳动的音程较少,重复音使用频繁,通常运用回绕唱类型和同音反复类型,给人感觉像是喃喃低语或是内心的独白,很适合表达平静的心态和平静的语气,质朴而感人;通俗歌曲的旋律发展、和声逻辑的运动变化,旋律发展线条较少体现功能逻辑,启承转合的乐句思维也被忽视,和声语言灵活自由。通俗歌曲的旋律气息较短促紧凑。第二,通俗歌曲的节奏规整,一段音乐通常重复一两个节奏型,更加适合表现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第三,通俗歌曲易于流传,因为它音域较窄,音区较低。第四,通俗歌曲的曲式简单,大众化,大都采用一段体、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

(3)通俗歌曲演唱方法语音化。通俗歌曲是一种大众参与性很强的艺术,它的歌词通俗,表现手法朴实,决定了语音化的歌唱方法。

(4)通俗歌曲表演形式的时代化。通俗歌手的演唱台风较为自然、随意,带有即兴表演的性质,拉近了表演者与欣赏者之间的距离;包装的时代化,歌手打扮的比较前卫,舞台灯光、音响、电声乐队的广泛运用充分体现了生活的节奏和时代的脉搏。其他通俗音乐也像通俗歌曲一样,简洁、朴实、贴近生活,反映平民生活状况,坦坦荡荡,容易与听众产生共鸣。总之,中国的通俗音乐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即商品生产过程中所反映出的使用价值。

2.3通俗音乐具有教育功能

通俗音乐的语言直接产生于浪漫主义音乐而后与浪漫主义分道扬镳,形成了自己的惯用手法——和声语言。中国的通俗音乐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具有审美性。通俗音乐的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各方面多层次的精神需要,使人民群众在文艺艺术活动中有了更多的参与,选择和活动的机会。它敏锐的思维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的变迁,简洁的通俗的手法传承了人类文明,如歌曲《血腥的法庭》,像蒙古族歌手腾格尔演唱的蒙古歌曲,唱出了蒙古族特殊的音乐风格,给人以粗狂、豪爽、苍劲刚硬的美感。近年来举国传唱的《走进新时代》、《好日子》、《西部放歌》、《常回家看看》等因内容贴近群众,旋律清新流畅,节奏规整,结构丰满,音域宽广等特点,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再如各种公益歌曲鼓励、教育广大人民的公共道德,为社会多做贡献;还有公益活动,如同一首歌,走进群众生活,宣传了中国的政治、方针、政策及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的深刻变化,反映了人民的心态,具有广泛的宣传和教育。

通俗音乐具有商品和精神产品的双重性,所以通俗音乐也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一些不健康、不成熟的作品影响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青少年学生对通俗流行歌手的崇拜和追随影响了青少年接受中国传统和世界经典文化,所以音乐工作者一方面要创作出精品,在商品价值与社会价值相抗争时,要注意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作为学校音乐工作者要挑选有用之材、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审美观。

3中国通俗音乐已经商品化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得中国步入一个新的商品社会阶段,中国音乐商品化发展模式,特别是中国通俗音乐商品化发展模式也在这个基础上应运而生。中国的通俗音乐走上了商品化的道路,主要表现在:

3.1媒体型音乐商品化

(1)视广告音乐。经济越发达,广告越兴旺。在企业宣传中,一部制作精良的广告宣传是全方位演绎企业形象的方式,广告音乐在电视广告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传媒条件下的广告音乐是一种高投入、高效益的音乐商品,通俗音乐在广告中的运用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可以将整个信息编成歌,如力波啤酒的广告——喜欢上海的理由,主题音乐不仅朗朗上口,歌词通俗易懂,而且用整首歌表现了上海二十年巨大而惊人的变化,最后画龙点睛,在众多喜欢上海的理由中有一条特别醒目——上海酿造的力波啤酒。二是原创歌曲,如可口可乐的广告音乐——我想叫这世界一起唱,这种也成了流行歌曲,保护知识产权的呼声不断高涨,越来越多的原创音乐运用到电视广告中,滥用或盗用他人的音乐创作电视广告的现象逐渐减少。音乐在电视广告中被广泛运用,在令广告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为自己渲染上浓浓的商业气息,广告音乐已成为社会音乐商品化的主要形式。

(2)影视音乐。无声的电影到有声电影展现在观众面前,电影音乐也成为必不可少的部分,电影艺术家和作曲家从实践中认识到为电影配乐的实质是为电影的节奏在作注释,其中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电影艺术家和作曲家,通俗音乐也在其中迅速发展。如铁达尼号主题曲《我心永恒》以及《人猿泰山》、《星球大战》、《狮子王》等电影音乐深入人心,中国电影《卧虎藏龙》中的乐曲曾获奥斯卡奖项,在格兰美奖项的评选中也榜上有名。音乐为电影带来如此之大的影响和效应,出版商当然不会放弃牟利的好机会,影视原声音乐出版的大量发行,令影视音乐也成为了社会音乐商品化的一种形式。

(3)数字音乐。网络时代比想像中来得还快,信息的大量产生和转移,使数字音乐的流通成为可能。数字音乐有MP3音乐、rm音乐、手机音乐等,他们的出现加快了通俗音乐的商品化进程,在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数字音乐的出现是必然的,商品化是它的本质特征。

3.2唱片音乐商品化

世界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使音乐录音与商品化成为可能。商业录音也开始成为音乐世界开展及维持艺术家生命延续的保证,唱片商品销售使唱片制造介入到音乐创作、演奏者和听众之间。音乐创作、演奏向唱片制造商出卖音乐商品,唱片制造商用录半日模板加工制作,并复制成数以万计的单张唱片投放到市场销售,唱片商从中赢得高额利润,音乐制作、演奏者获得相应报酬。在“售”与“购”之间的介入者还包括唱片公司、演出公司和经纪人等等行为都表现出音乐商品化了。

4中国通俗音乐商品化的两面性

音乐商品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中国的通俗音乐的发展是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所以它必将走向商品化的道路。它为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通俗音乐走上商品化的道路,同其他商品一样明确目标,着力服务于某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因此,通俗音乐商品化在某种程度上为通俗音乐的发展带来了正面、有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