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艺术签名范文
时间:2023-03-23 10:56: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英文艺术签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数学命题;数理逻辑;否命题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113-02
一、什么是命题
什么是命题,高中教材中对命题的定义是:能够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判断分为真假判断,相应的命题就有了真假命题,我们把判断结果为真的命题叫做真命题,把判断结果为假的命题称为假命题。在这里还要注意的是一种形式的判断,它也属于判断,但不是命题,被称为开语句,如“3>1”和“x>1”,虽然他们都是判断语句,但是前者是命题,后者由于无法判断其真假,是开语句。根据数学命题的复杂程度可以将其分为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
1.简单命题。简单命题就是不包含其他命题的命题,又可分为性质命题和关系命题两种,性质命题就是判断某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其特点是由主项、谓项、量项和联项构成。主项表示被判断的对象;谓项表示主项的性质;量项表示主项数量,分为全称量项和特称量项,全称量项常用“一切”、“所有”等词语表达,特称量词用“有些”、“存在”等词语表达;联项表示主项与胃项的联系,分为肯定联项和否定联项,前者用“是”、“有”表示,后者常用“不是”、“没有”表示。关系命题是关于断言某些对象与对象之间关系的命题。性质命题与关系命题不是绝对的,比如命题“实数的平方大于零”既可看成关系命题,也可看成性质命题,它是一个全称命题。
2.怎么把一个简单命题写成“若p,则q”的形式。其实任何一个简单命题都可以写成“若p,则q”的形式,这里的 p和q既可以是命题,也可以是开语句,但是“若p,则q”整体就一定构成了一个命题。例如,“若x2+y2=0,则x,y全为0”,这里的p与q就是开语句。其中p是这个命题的条件,q是这个命题的结论。笔者看到有些论文里面写到否命题只针对“若p,则q”形式的命题提出的,而对其他命题不能写出的。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我们在写一个命题的否命题时必须先弄清楚它的条件和结论,而任何一个命题都是有条件和结论的。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这样的两个命题叫互否命题,把其中一个叫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就叫原命题的否命题。但是其实对于任何一个命题都首先可以还原成“若p,则q”,所以其实任何命题都可以写出其否命题。因此一定会将一个命题,尤其是简单命题写成“若p,则q”的形式。例如,4是偶数,如果把它写成“若p,则q”的形式就是“若一个数是4,则这个数是偶数”。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学生在把同一个命题写成“若p,则q”时出现多种情况的答案。
3.复合命题。复合命题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简单命题通过逻辑连接词结合起来而构成的命题。成用的逻辑连接词有以下几种:否定合取、析取、蕴含、等价,形成的命题分别为负命题(非p)、联言命题(p∧q)、选言命题( p∧q)、假言命题和等价命题。①“非p”命题其实就是对一个命题的否定,但它本身就构成一个复合命题。“非p”命题和命题p是矛盾命题,也就是原命题p为真时,“非p”为假,原命题为假时,“非p”为真。②联言命题(p∧q),即给定命题p、q,用联结词“且”来构成的复合命题“p且q”。这种命题的真假判断当且仅当p和q都是真命题时“p且q”才是真命题,否则为假命题。③选言命题(p∨q),即给定命题p、q,用联结词“或”构成的复合命题。这种命题的判断是当p或q中有一个是真命题是“p或q”就是真命题。④蕴含命题或者假言命题,即把两个命题用“若……则……”的形式连接起来得到新命题,记作pq,其中“若p”表示的是题设,“则q”表示的是结论。当且仅当p真q假时,pq为假,其他情况均为真。⑤等价命题,将两个命题p、q用“当且仅当”连接,构成复合命题“p当且仅当q”,这样的命题称作等价命题。
4.复合命题的判断误区。一般认为,不含逻辑连接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连接词所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但是这样的定义是比较模糊的,如果对于一个命题不加以思考而直接根据其定义去理解常常会引起混乱,矛盾。事实上,不含逻辑连接词的命题不一定是简单命题。比如,命题“棱形的对角线垂直平分”,我们可以把这个命题写成“棱形的对角线垂直且棱形的对角线平分”这样的复合命题。而含有逻辑连接词的命题也不一定是复合命题。因此判断一个命题是简单命题还是复合命题,不能简单地看文字叙述或组合形式,而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二、命题的否定
命题的否定其实就是上面在讲复合命题时所说的“非 p”,它是将一个完整的命题p进行否定,而不是对其条件或者结论否定。而对于简单命题的否定和复合命题的否定是有一定区别的,所以在进行命题的否定时首先要根据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的判断方法进行判断。再对其进行整体的否定。因此,对于一个命题,如果原命题是真的,那么其命题的否定必然是假的,相反,原命题是假的,命题的否定就是真的。
1.简单命题的否定。简单命题分为性质命题和关系命题,性质命题分为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对于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的否定,一般要对“量项”和“联项”同时进行否定,全称量词与特称量词互为否定,即否定全称是特称,否定特称是全称。否定的肯定是否定,否定的否定是肯定。一般的,命题“对所有的x∈U,p(x)”的否定形式是“存在某一个x∈U,非p(x)”;命题“存在某一个x∈U,p(x)”的否定形式是“对所有的x∈U,非p(x)”。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意义上的理解,而不能进行形式化的记忆。
篇2
今天,是喜悦让我们相聚在一起;
今天,是共同的畅想让我们手拉手来到这里;
今天,是我们共同的走过一年的终点,也是我们畅想新的一年的起点;
今天,让我们用真诚的火花将激情的火焰点燃;今天,让我们为地隧的明天更添绚丽的一笔。
我们即将迎来我们的大喜日子
元旦
作为湖南工学院经济与管理系的两大学生社团——工管论坛与青年志愿者协会,这是我们创办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迎元旦晚会。通过合作促进两大学生社团之间的沟通交流,同时带动系内各大学生社团之间的交流,使各大学生社团互相了解,互相帮助,相互团结,共同发展进步,共同服务于学生。这次晚会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秀出了自己的艺术特长,推进并弘扬了校园文化。
二、 主办单位:湖南工学院经济与管理系
策划承办单位:工管论坛与青年志愿者协会
青年志愿者协会介绍:湖南工学院经济与管理系青年志愿者协会是一个“”的组织。于2004的由1993年成立的原湖南建材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系青年志愿者协会和1994年成立的原湖南大学衡阳分校经济管理系青年志愿者协会合并而成。至今已有13年的悠久历史。奉行“自愿参加,量力而行,讲求实效,持之以恒”的原则和“诚心为他人,热心献社会”的宗旨,积极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原则精神。
立足学校,积极参加学校义务活动,多次得到学校及系领导的指导和好评。参加了学校迎评升本系列活动,多次号召、组织全校环保工作,参加学校运动会后勤工作,带领全系学生进行“爱护校园环境”签名活动等。服务社会,积极参加衡阳市大型公益性活动,如爱心支助贫困儿童、敬老院送慰问之行、衡阳市雁峰区“三从十不五要”文明签名承诺活动等,更好的促进了我系学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工管论坛介绍: “工商管理论坛”简称“工管论坛”,其英文全称为“The Forum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简称FBA 。工管论坛于2002年成立,是隶属于经管系管理教研室的一个集学术与实践的学生社团。论坛以开展各种学术或实践性活动为主,并辅之以丰富活泼的娱乐拓展活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育精英人才。在系领导的殷切关怀下,在指导老师的辛苦指点下,论坛全体成员,团结一致,精诚合作,已将论坛打造成系里面具有一定影响力团队。特别近年来,省优秀创新团队的获得,给论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与实践结合正是它今天想探索的路。工管论坛为同学们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尽其才的核心价值观,以“打造卓越团队,培养管理精英”为原则,求实,创新的发展理念,为社会提供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管理型人才。
三、 晚会时间:
晚会地点:湖南工学院南校区活动中心
四、 晚会规模:
本晚会由工管论坛与青年志愿者协会学生共同协办,两大学生社团一起拥有180余人,面向全系3000余人举办一次大规模的迎元旦晚会。
晚会方式:
以文艺表演(唱歌、跳舞、话剧、小品、武术、书法等)为主,中间穿插互动游戏。
五、 晚会总体规划:
1、前期准备:
a、 宣传:以海报、POP、横幅、会议等方式主要面向两大协会成员以及全系学生进行宣传。(宣传组)
b、 主持人选定:选定4人,两大协会各出一男一女。(节目组)
c、 以请帖方式邀请老师,邀请合肥旅行社嘉宾表演。(外联组)
e、 外出拉赞助:两大学生社团共同外出拉赞助。
赞助确定日:12月——日
赞助接洽日:12月——日
赞助商可赞助:现金、奖品、食品、主持人发型、服装等(外联组)
f、 购买晚会中所需物品。
2、中期准备:
a、场地的布置(后勤组)
b、现场秩序维护及安全保证(后勤组)
3、后期准备:
a、会场清理(后勤组)
b、节目彩排:
4、晚会具体流程:
b、主持人邀请老师发言。
c、晚会进入正式表演阶段。
d、晚会中间插入互动游戏环节。
e、晚会下半阶段表演。
f、主持人结束语,晚会结束。
5、晚会节目单:
1、现代舞:睫毛弯弯
2、独唱
3、武术表演
4、话剧:灰姑娘
5、游戏
6、合唱:小酒窝
7、名族舞蹈:竹林深处
8、相声
9、T台秀
10、戏曲串烧
11、游戏
12、话剧:孔雀东南飞
13、配乐诗朗诵
14、音乐舞蹈书法
15、歌曲串烧
六、 晚会工作人员安排:
a) 宣传组:
组长:莫丽萍 李欣
组员:青年志愿者协会宣传部成员 工管论坛宣传部成员
负责事项:对本次晚会进行宣传。
方式:海报、POP、横幅、版报、协会网页
海报、POP贴于百花宣传栏、前校门宣传栏、教学楼宣传栏,横幅挂于校园宣传栏,版报放于雕塑前。
b) 外联组:
组长:谭旺 李明 林晓燕
组员:工管论坛实践部成员 青年志愿者协会生活部成员
负责事项:
a、 邀请老师、嘉宾观看晚会
b、 邀请嘉宾在晚会中表演
c、 外出拉赞助并与赞助商接洽
赞助商确定时间:12月——日
赞助商接洽时间:12月——日
d、 校内批经费
c) 后勤组:
组长:王永恒 欧阳有为 方柳明 黄慧
组员:青年志愿者协会策划部、组织部成员 工管论坛人事部、财务部成员
负责事项:
a、 晚会期间食品的购买,布置会场所需物品,包括气球、彩带、喷带等
b、 晚会前会场的布置,以及晚会后会场的清理。
c、 晚会期间维持会场秩序及安全问题。
d、 晚会期间的摄影。
e、 经费的调配
d) 节目组:
组长:丁雄 文亮 杨忠保
组员:工管论坛秘书处成员 青年志愿者协会文艺部成员
负责事项:
a、 晚会前期向系里批音响。
b、 晚会期间音响效果控制。
c、 晚会前期负责各节目的选定,节目单打印及其彩排。
整体彩排时间:
d、 晚会期间各节目音乐伴奏的整理以及播放。
e、 晚会期间节目的衔接以及所需道具的准备。
e) 礼仪组:
组长:朱美玲 陈彩云
组员:青年志愿者协会办公室成员 工管论坛办公室成员
负责事项:
a、 工作证的发放。
b、 接待老师入座,指示观众入座。
c、 晚会期间负责食品的发放,以及茶水。
七、 经费预算:
海报:0.5*6=3元
POP:1*6=6元
气球:0.2*50=10元
食品:150元
瓶装水:2*15=30元
桶装水:2*5=10元
水杯:3*3=9元
请贴:2*15=30元
相片冲洗:10*0.7=7元
服装租借:6*10=60元
合计:355元
八、注意事项
1、停电应急方案:
(2)在晚会前半部分之间停电超过10分钟后由主持人宣布晚会推迟举行;在晚会后半部分之间停电超过10分钟后由主持人宣布晚会闭幕。
(3)在停电期间,由节目组负责演员的组织与服装道具的看管工作;由礼仪组负责领导及来宾的服务工作;由后勤组负责现场秩序的维护;由节目组负责音箱设备、节目音乐伴奏带等的看管。
(4)在主持人宣布晚会推迟举办或闭幕后,按策划中负责清理会场的后勤部清理会场。
2、节目应急方案:
(1)上一个节目演出时,其后的两个节目在后台准备,前一节目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按时出演时,下一个节目即时跟进。
(2)任一节目在演出过程中发生失误或无法顺利进行的情况时,由节目的领演人迅速组织演员重演此节目;若重演仍出现问题,则该节目立即退场,视具体情况决定其再次重演或取消。
(3)其它紧急情况发生时,由节目组负责处理。
篇3
现代的书店已不再是单一的卖书的场所,它已发展成人们休闲、娱乐、体味时尚的场所。现今的书店环境舒适、宽松、宁静、高雅,让读者在书店购书时能尽情享受到书的雅趣、乐趣和书文化的魅力。现代化的书店大都具有的设施有阅读岛、咖啡座、朗读场、音像制品试听区和服务台,这些都让人感受到书店的服务意识就是方便读者。所有这一切也构成了现代书店的新元素。阅读岛 书店中的阅读岛就如同海洋中的一块宜人的陆地。柔和的灯光或窗外射入的温暖阳光,形状各异的座椅或同一颜色的皮质沙发、挂衣架、陶冶身心的音乐,所有这些构成一个专供购书者阅读的场地。购书者进入书店,找上一本自己想读或想买的图书,来到阅读岛,脱下外套,静静的坐在那里随心所欲的读书,这种感觉一定很充实。咖啡座 在幽雅的书店里,读着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听着陶冶情操的音乐,喝着咖啡,这一定是一种很有特色,很令人舒服的感受。在这样的环境里,喝上一杯咖啡、果汁或茶,吃上一些甜点,提神运气、休闲畅快。这对于一个喜欢泡书店的人来说可谓是如鱼得水。朗读场 每当出版社有重要的图书出版,特别是文学类图书,而又要将其作为畅销书或重点图书推介时,出版社一般会和书店联合在书店组织较大规模的朗读会,由作者本人或其他的特邀嘉宾朗诵书中的某些特殊片段,并签名售书。这种朗诵会很有吸引力,读者既能视听精彩的朗诵,见到作者本人,还能够得到一本有作者亲笔签名的图书。这里无疑把出版社、作者、书店、读者和社会有机地沟通了起来。试听区 试听区是专供购买音像制品的读者试听想要购买或感兴趣的音像制品的地方。这里设有试听设备、座椅,读者试听选择十分方便。试听区一般地处僻静,在这里听着悦耳的音乐,给人一种别有一番天地的感觉。服务台 顾名思义是为读者提供各种服务的地方。书店服务的好坏、提供服务种类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一个书店的顾客量。而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是现代书店的核心竞争力。
《洛杉矶时报》的特派员大卫・蓝博决定骑自行车横跨美国,在出发前他精简行囊,只带了一品脱的威士忌和一本小说,上路三天后,他发现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酒喝完了,是很容易补给的;但是书看完了却不见得有救了,许多地方是找不到书店的。出行即寻找,在与那些预料中的良辰、想象过的美景相见之后,意犹未尽的脚步或许还想遭遇些什么。书店,就像一位胸怀锦绣的朋友一样,在城市隐秘的角落里等待有缘人的探访。
巴黎“莎士比亚书店”――美国作家的欧洲放逐地
这家传奇的英文书店是由一位来自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女子丝威雅・毕奇创建的。她将书店命名为Shakespeare and Company,意指“莎土比亚及同伴”(“同伴”指的是她自己,也是其他文学同好),专卖一些主流与非主流的英美文学书籍和杂志。书店从开张那天起就不曾冷清过,并且名噪一时,这里吸引了众多自我放逐的美国作家以书店作为据点,在此或高谈阔论,或借阅书刊,或发表新作。美国作家海明威、长居英国的美国作家庞德、费滋杰罗以及喊出 “失落的一代”(LostGeneration)的女作家葛特鲁德・斯坦因及英国作家D・H・劳伦斯等人都是书店的座上客。
伦敦“厨师书屋”――饭香四溢的书店
英国的这家“厨师书屋”(Books for Cooks)在同类主题的书店之中可谓首屈一指,这里从最通俗的《烹饪的乐趣》到冷门的《异国风味的毛里求斯饮食》,甚至离奇的《何不啖昆虫?》都有陈列。这个只有十多年历史的书店,由于它的兼容并蓄,几乎可以算是全世界最具规模的同类型书店。最值得称道的是,书屋里配备了一套现代厨具,每日总有一两位烹饪长才,在书屋的实验厨房内烹调佳肴、烘焙糕点以飨顾客。顾客只需花大约150元人民币,就可以享受一道四色菜的丰盛午餐。这可是既挑引了顾客的食欲,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购书欲望。在每周六下午,这里还会邀请一位著名厨师来此在示范厨房内讲课,有兴趣的顾客只需花大约300元人民币,就有机会向大厨师学艺。在这里,即使是对烹饪没有研究的人,也同样会被书屋中的轻松气氛和满屋弥漫的食物香气所吸引,久久不忍离去。
旧金山“城市之光书店”――艺术自由的先驱书店
一提到美国加州的旧金山,人们就一定会不由得想到坐电缆车、逛渔人码头、观金山大桥,但也有那么一撮人会将“城市之光书店”(City Lights B00kstore)作为拜访的重点。这里是“敲打运动”即后来的“嬉皮士运动”的发祥地。但真正使书店名声大噪的是书店于1956年出版了金斯堡的激进叙事诗诗集《嚎》(H0W!)。《嚎》象征着人们对社会成规的怒嚎,其内容包括对同性恋、毒瘾、佛教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的唯物倾向和麻木不仁的叙述,它当时被认为是猥亵书籍,但后来被认为是书籍出版史上的一次突破。自此以后,“城市之光”成了艺术自由的代名词。现今的“城市之光”陈售许多前卫的或第三世界的文学作品,在这里甚至能够找到《凤凰树下》这样的书。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在此川流不息。
西切斯特“鲍德温书仓”――纯手工打理的古朴老店
在美国费城往西约半个小时车程,一个名日西切斯特(West Chester)的富丽小镇,有一间远近驰名的全美十大古书店之一的“鲍德温书仓”(Baldwin’s Book Barn)。它优雅地立于6英亩的美丽草原上,里面5个楼层陈列了多达40万册的精装二手书,另外尚有库存约15万册。书仓的所在地是建于19世纪的一座野地仓库,原先专为农事之用,后由书商威廉・鲍德温于上世纪40年代末期将其转为卖书的场所。书仓完全保留了原先的风格,摆设和从前几乎没有变化.金属大暖炉、老爷钟、原木桌椅、书柜和满溢四处的书。整个书仓弥漫着一股悠闲的气息,时间好像倒转回从前。书仓的二手书有的极其珍贵,只有事先预约,才能一窥究竟。值得惊讶的是,这里一直不曾依靠电脑运作。在这里,书的评估、分类、标价全由人工处理。有许多的书痴自愿来此帮工。
洛杉矶“菩提树书屋”――东西方神学交会的书店
一进入菩提树书屋(B0dhi Tree Bookstore)的大门,风铃声四起,整个人立刻为阵阵檀香和神秘乐音所笼罩。除了书以外,菩提树书屋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些挂在周遭墙面上的东西方著名的先知、高僧、圣雄、教宗、喇嘛、祭司、布道家、预言家及灵媒等的照片,他们注视着未来往往的读者。书屋的东侧摆放了与东方传统如佛教、印度教、韩国大同教、日本神道教、回教等相关的书籍,至于源起于西方的基督教、犹太教、魔门教及心电感应研究、自我治疗法等方面的书籍,自然是放在西侧。除这些外,书屋内还附设陈售一些有助于冥想和身心松弛的相关物品,如神像、音乐卡带、香、香油、蒲团、压力测试表,甚至还有算命的纸牌等。以“菩提树”来命名书屋,有着强烈的象征意味,相传释迦牟尼在尼连禅河边上的一株菩提树下静坐悟道。而事实上,在书屋后院也的确种植有一株枝叶茂密的菩提树,旁边摆了张躺椅,在树荫底下好沉思。几米外的花坛中,则树立了一个木条标语,以英、日等文字分别写着“愿世界充满和平”字样。由于地处西好莱坞区,这里的顾客不少是饱受压力的演员及模特儿,或是正在焦急地等待被挖掘的明日之星,他们纷纷到此来寻求心灵的药方。
篇4
派对源自英文,泛指聚会、晚会、晚宴一类的社交活动,是社会中的人们聚在一起用于庆祝和休闲的活动方式,是促进人们相互之间增进感情或给商业者进行利益交流的聚会模式,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创意派对策划,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创意派对策划1一、活动主题:“一起happy吧!”协会派对
二、活动目的:从14年纳新到现在,为了增进大家间的相互了解,加强协会部门间及个会员的凝聚力,书法协会举办一个小型派对!
三、活动的形式:会议与娱乐相结合
四、活动地点:三栋106
五、活动时间:_年_月_日下午6点至8点
六、活动参与人员:协会全体会员及全校的非会员学生
七、活动组织人员:由组织、策划部组织、宣传部、文艺部、学习部协助下进行。
八、活动前的准备
1、会长对本学期书法协会活动作总结报告,组织、策划部部长协助;
2、会场的布置由文体部、宣传部负责(包括音响设备、耳机等);
3、活动物品(蜡烛、零食、饮用水等)的购置由会长及宣传部负责;
4、活动零食的分发由秘书部负责;
5、会场秩序的维持由纪律部负责(以及保持会场的干净、清洁);
6、迎接会员入场由外联部负责;
7、活动期间现场的气氛由组织部和文体部调动;
8、活动结束后注意清理会场。
九、活动流程
第一阶段:活动宣传阶段;
海报宣传:由宣传部负责写具有书法协会特色的海报,张贴在学院各个醒目处,要求注明活动的内容及活动时间、地点。
第二阶段:活动前期阶段——会长作总结报告(6月11日);
第三阶段:活动主体阶段——小型派对;
表演环节:演唱(由文体部、组织部负责)必须出两个。
游戏环节:1、一个比划一个猜;
2、发破音吹蜡烛:
3、表演双簧;
4、字词连成句;
5、故事接龙;
6、猜价格;
7、猜歌名或歌手;
8、模仿秀。
(本环节有奖品相赠,积极参与吧!)
第四阶段:活动接近尾声——齐唱会歌《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创意派对策划2一.活动目的
为了营造良好河蟹的校园文化,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调动广大同学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创建校园精神文明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体现时代性、参与性、竞争性,活跃我院大学生社团文化生活,培养和提高我院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和艺术修养,营造良好的校园社团文化氛围,推动我院社团的发展。特此,我院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策划举办此次社团风采展活动。
二.活动内容
1.各社团的特色节目展示
2.各社团的海报展示
3.游戏互动
三.活动流程
活动前期准备:
1.提起两天出海报及通知宣传此次活动
2.社团在11月23号前将本社团的表演节目上报社联,由社联负责对节目进行统筹安排
3.社团在11月24号前将活动所需海报准备好,并打印巡礼月活动照片
4.各社团负责提供一个互动游戏,并设置奖项,由社联统一提供奖品。
相关道具必须在11月24号前准备好
活动当天:
1.各社团将海报等放置在场地两侧
2.由各社团表演本社团的特色节目,如跆拳道社的破板表演,双截棍社的双截棍表演,吉他社的吉他演奏,魔术社的魔术表演等
3.由各社团介绍游戏规则,邀请过往学生组队参与,优胜者可以参与抽奖活动,奖品到社联咨询台处兑换
活动后期工作:
1.由社联负责统一打印各社团风采展活动当天照片,并出展板展示
2.将活动总结交至学院报社,由报社协助宣传
四.活动当天安排
1.所需桌凳在早晨9点前准备到位
2.所需音箱、调音台等设备在早晨9点前准备到位,并调试好
3.游戏道具在早晨9:30分前准备到位,由社联统一安排各社团的活动场地
4.在10:00-10:30、15:30-16:00之间播放各社团录音的简介
5.在12:00-13:50之间安排各社团的节目展示,在12:40前关闭所有音响设施
6.在12:50-14:00、17:30-18:30之间安排各社团的互动游戏,18:30结束所有活动
五.活动时间
准备工作:11月22-24日
开展活动:11月25或26日
六.活动地点
北门广场或篮球场
七.活动人员
全院学生
社联成员
各社团成员
八.注意事项
1.提前完成对各个社团节目以及互动游戏等的审核,以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2.活动当天安排人员负责维持场地秩序,尤其要充分考虑到各社团表演的安全问题
3.活动当天至少安排一名社联干事以上成员值班负责处理突发事件
4.活动当天安排专人拍照
5.如遇天气因素可适当推迟本次活动
九.可行性分析
1.活动场地能否申请到位
2.活动所需音箱等能否申请到位
3.活动经费能否到位
十.经费预算
活动当天所需照片打印:12个社团_15张照片/每个社团_0.6元/每张=108元
胶带、线绳等:6元
其他:50元
共计:164元
大学生社团联合会
创意派对策划3一、活动名称
学校20__届毕业典礼
二、活动主题
青春逐梦,季忆留夏。
1、主题歌:《青春再见》、《不说再见》
2、典礼主色调:体现出阳光、自信,洋溢温暖和感动
三、活动背景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又到分别时。三年的时间里,从相识到相知,2013届的同学们对彼此,对母校有了比较深厚情义,值此离别之际,为了让即将远离的同学们留下最后的念想,毕业典礼将以新颖的题材、多彩的节目,集多种舞台表演形式,融亲情、友情、师生情与一体,对各位即将走出校门的学子们致以最后祝愿,祝愿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四、活动时间
20__年_月_日晚19点
五、活动地点
学校大礼堂
六、参加人员
1、晋宁安全管理学校全体学生;
2、金程保安培训学校全体学员;
3、全体在校工作人员。
七、组织单位
__省__安全管理学校
八、节目安排
忆往昔——憧憬未来
九、前期准备及组织人员名单
1、确认参加典礼人数(__、__)
2、安排各班节目,不少于两个(班主任具体通知,学生自行组织准备)
3、布置礼堂(__、___、__、__、__、__)
舞台装饰(彩纸、横幅、背景幕布、彩球、彩带、道具)
准备“签名板”(写给现在,写给未来)
4、各班制作举牌(举牌人各班选举,牌子可自行设计)
5、话筒及音响设备、背景音乐的播放(___)
6、主持人:两男两女(学生);培训、主持稿(___)
7、节目单(___)
8、拍照(__)
9、优秀毕业生证书准备(___)
10、横幅(后勤)
11、舞台装饰:彩纸、彩球、彩带、彩笔等(___、__)
12、主持人服装租借(__、___)
13、灯光、道具、音响、话筒联系安装(___)
14、纸杯、水(后勤)
15、化妆(___)
16、礼堂桌凳摆放(__)
十、流程
1、入场:播放背景音乐(19点之前学生可自行去“签名”板签名)。
毕业生及各班清点人数,以班级为单位,在各班举牌人的带领下入场,入场后在指定位置站定。各班进场时主持人朗读各班自己准备的寄语。
2、学生入场完毕后主持人介绍参会校领导。
3、主持人宣布典礼开始,播放国歌。
4、请领导上台致辞。
5、学弟学妹代表上台表寄语。
6、毕业班学生代表上台,表达对母校及老师们的感激。
7、宣布优秀毕业生名单,校领导颁发优秀毕业生证书(_校长、_校长、_主任),并拍照留念。
8、主持人宣布晚会节目正式开始。
9、晚会按节目单顺序进行。
10、音乐《放心去飞》响起,主持人宣布晚会结束。
创意派对策划4三年前,我们相聚相识,虽有各自的梦想和憧憬,却是同样的热血和激情;三年前,我们相知相重,虽不识人生真谛,却共同经历了人生最纯洁、最美好的三年时光。如今,友情已如绿水长流,浩然成河。三年的分别与牵念,给了我们相约再聚的足够理由。
无论是风采依旧,还是容颜渐老;
无论是飞黄腾达,还是坚守平凡;
无论是咫尺相邻,还是天涯海角;
只要彼此不曾忘却,只要不变得冷漠世故;
请到这里,一起见证属于我们的时刻,见证“07春财一永远在一起”。多少次的梦里相聚,多少次的心驰神往。很想约你,约你到往事里走走,听听久违的声音,看看久违的面孔,抛却尘世的喧嚣,丢弃身边的烦恼,尽情享受老同学相聚的温馨吧——说说知心话,叙叙同学情,重温青,再回首,也许就是三年!
一、同学会聚会宗旨:
重拾当年美好回忆,共叙三年同学情谊,分享生活工作经验,拓展同学之间联系,提高财一凝聚力,再谱人生如歌旋律。
二、同学聚会原则:
1、自愿的原则;
2、聚会费用AA制原则(女100,男200);
多交不限,鼓励多交。欢迎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同学,在聚会前统一交费,组委会成员事先交费,作为活动启动资金。注:本次聚会只限财一同学或爱人,一律按人头AA分摊同学聚会策划方案
3、财务公开原则;(清晰记录每笔费用,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4、一切从俭原则。
(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三、同学聚会活动实施办法:
1、调查了解,取得联系,征求意见和建议。
2、成立组织,明确责任。
成立同学聚会组委会:具体负责活动方案起草和制定,聚会组织和活动安排等工作。
设: 组委会成员
①、联络组:
主要负责联系所有同学,统计一份联系方式(包括姓名,生日,手机),以电子或电话方式向所有同学发送聚会邀请函,了解同学对聚会的意见和建议,向组委会反馈。邀请班主任及部分任课老师。将所有确定到会的人员和联系方式汇总,经本人予以补充和确认,安排聚会当天接待。设各路人马组组长,统一当天聚集各?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币煌巴?/p>到达安海后,委组长联系尤金池,电话13_z__,统一接待。
②、联欢策划组:负责聚会活动的节目安排,安排同学发言等事宜。
③、财务后勤组:负责费用收费,费用支出及财务公开等各项工作。申请专门账号,设立同学聚会永久性基金帐号(此基金收入由每年同学会余额存入,当达到一定值,可用于下一次聚餐或旅游,或者同学结婚的红礼,或其他等等)。
④、宣传组:负责照相、摄像、制作纪念册等事宜。安排同学接待.交通.住宿等后勤工作.负责联系聚餐地点,KTV地点。
四、聚会要求:
按照聚会日程安排,统一进行活动。提高时间观念。 -
难得聚首,切勿贪杯,大家把握自己酒量,喝酒不是主要,沟通才是重点。隔年见一面,清茶淡水也是情。
五、聚会时间地点:安排在2015年01月25日,正月初三,共1天。
聚会地点 :zz镇欢乐唱
组委会成员 :zz 负责同学会的整体策划联系聚餐地点,KTV地点
zz 负责策划节目方案,主持当日聚会
zz 负责照相、摄像、制作纪念册
注:工作人员均为义务工作,毫无一分收入。-以上人员均为本次聚会活动志愿者,具体完成活动前期筹备工作及聚会当天的服务与安排工作。
六、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成立组委会,在安海召开会议,策划活动方案。
第二阶段,联络组进行广泛联系,发送活动方案,征求同学意见并反馈。
第三阶段:相关人员联系安排住宿,宣传组联系酒店,餐厅,KTV等。
第四阶段:同学聚会。
七、活动安排:
1、初三下午3点
开始接待同学
2、初三傍晚5点
统一到达。
4、初三晚上6-7点KTV
6、初三晚上12点
同学分别,聚会落下帷幕,跟指定人员到安海五饭店入住
亲爱的同学们,07春财一班同学会正趁热打铁热火朝天排山倒海的准备筹划中……
现在策划初稿已经完成,各项工作也正如火如荼开展中,我们有理由相信财一同学必定珍惜三年的校园生活,怀念美好时光,积极参会。我们也有信心筹备好一场有意义的令人难忘的同学会。
苦于同学们各自的工作,联系方式的更改等原因,组委会未能得到所有同学的到会信息。
因此一心想参加但苦于没有联系方式的同学
担心活动不能让自己满意的同学
工作可以请假的同学
还在犹豫要去参加亲戚朋友宴会还是同学会的同学
可以离开家里那一半一时半活的同学们
快拿起手中的电话拔打吧!我们同学之间是多么想再见一面,再聚一次!
__班QQ群:___
__QQ___,TEL:___
本附件是本次同学会的策划初稿,也正在一步步完善中,还请各位决定到会或正在决定到会的亲爱的同学不吝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力求使本次同学会做到至真至善,谢谢!
创意派对策划5一、聚会目的:
毕业前,我们的离去匆忙,毕业后,我们的怀念真切,对校园生活的向往,对同学朋友的情意,对未来生活的激情,勾起心中那段尘封多年的回忆,想起同班同桌的你!大家从五湖四海赶回过年,四面八方赶来聚会。我们在一起聚会,怀念一些人,一段旧事,不是因为曾经的学习,而是因为,那里面有我们走过的岁月,它已经和一段年华密不可分。这些经历,成为若隐若现、看不见摸不着的后方阵地,以种种或明或暗的方式,建立与我们现在和将来丝丝缕缕的关联,在美丽而又和谐的校园留下了一串串感人的青春乐章。
20__年10月1日—3日水工8804班的同学将进行20年聚会,我们希望聚会的同学放下一切大小事务,怀念同学情份前来参加,以使我们大家一起去敞开心扉,共话沧桑。如今,友情已如绿水长流,浩然成湖;为了保障这次同学聚会的顺利进行,保障同学们的利益,本次聚会将以公开方式进行;让同学们能够在短暂的聚会光中尽情畅谈美好的未来,牵手叙说当年友情,交流彼此感悟人生、大家相互鼓舞,分享二十年来的人生经历!
二、聚会前言:
如果只是想图个省心省事省力,那就失去聚会的意义,到时候一定会怨声载道,不欢而散。这是我们分开的第一次聚会我们力求做好给大家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一个美好的回忆。
本人觉得这次聚会,要搞就要搞得有声有色,除了要发挥个人特长,还要依靠大家的一切力量以及配合想出更好的方案。所以为了让同学们兴致而来,满意而归;为了保障同学聚会有条不紊;为了这次聚会的圆满成功,有想法出想法,有力出力,积极参加报名。
三、聚会安排:
1、聚会时间地点:
聚会地点:___
2、组委会人员职责分工:
总策划人:
组委会成员分工:
___,负责整体统筹安排,聚会方案,住宿、用餐安排,晚会统筹,联系照相、摄像人员;
___,负责会场设计和会议主持,安排议程、集体活动;
___,负责会场地点、聚会场地的布置,邀请老师,联系同学礼品和教师礼品,联系去邯郸车辆等。
___,收集、整理通讯录;
___,上传聚会照片和视频;
___,准备欢迎横幅、负责到会人员报到、收集聚会会费,准备一些活动物资(签字笔、水果、酒水、礼品等),财务监管把控和经费收支、领批、采购、统计、公布等。
注:工作人员均为义务工作,毫无一分收入;如有疑问,敬请指正。
3、参加人员:
水工___班同学、老师(由___提议,___最后确定)
4、聚会经费:
外地每人___元(暂定),本地每人___元,剩余经费待公布后根据大家意见处理。
本次聚会不论同学或家属,一律按人头AA分摊(小孩不计)
四、聚会要求:
a)按照聚会日程安排,统一进行活动;提高时间观念。-
b)每位同学都要讲团结,讲风格,互谅互让,避免斤斤计较,力争经过我们大家的努力,把这次聚会办成一次团结、活泼、热烈、融洽的盛会,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c)难得聚首,切勿贪杯,大家把握自己酒量,喝酒不是主要,沟通才是重点,清茶淡水也是情。
五、聚会流程:
由___在近期设立账号,大家把费用转到他的账上,9月30日至10月1日上午到他那报到,1日—3日晚10点大家尽量都集体活动,郑州的同学也不要回家,4日后送走外地同学后再离开。
六、聚会后续事宜:
1、拍照的合影由__、__拍摄,放到群共享空间,以供下载。
2、关于DV摄像由__进行拍摄,上传网络空间,以非公开形式仅对同学提供下载。
3、在聚会后公布财务支出。
4、相关的其它事宜将在群里公布和通知。
七、费用开支预算:
由于目前具体人数还在统计中,无法正确统计费用开支预算,开支预算方案仍在策划中,相关的开支预算暂按25人参加计算,具体金额开支在聚会当天晚上向全体同学进行详细公布,请各位同学放心!目前人数成员仅供参考,实际以当天聚会为准。
八、聚会晚宴总结:
篇5
谁都不能熟视无睹:电视,在20世纪人类文化舞台上的醒目到场和隆重出演。所以长期以来,舆论界和学术界对电视这一客观的文化存在及其文化身份给予了种种感性或理性的界定:“电视文化是通俗文化”,“电视文化是消遣文化”,“电视文化是娱乐文化”,“电视文化是快餐文化”,云云。于是,有些文化人开始忧心忡忡、煞有介事地指责、质问和呼吁:“弱智的中国电视”、“电视你还要糟蹋什么”?“文学千万别嫁给电视”等等。所有这些议论,必然会导致我们对电视文化身份及其本质特征、学理层面的深入探讨。
在文化学视域里,文化身份一般被建构为一种社会构成现象,它标识着相关文化的存在位置及其话语的成立方式与作用力度。对文化身份的探究和判断,意味着在其所属领域文化本体论推导的结束和对其社会历史成因多元化的认可。文化身份研究所能给予文化观察者的实验条件,主要在于多维度的视角和对其所在系统生命性联系的提示。因此,诸多看似互相矛盾、各执一端的说法,并非区分理论是非的简单依据,表象的混乱状态往往更能见出电视文化身份研究必然存在的多维度的合理性及其关联的复杂性。
本文试图从俯视、后视、外视、侧视、内视、前视几个角度,对电视文化身份予以全息式观照和审视,进而尝试让观照的过程本身成为一种推导的方法,以期电视文化身份的本质在纷呈的现实表象中渐渐浮出。
俯视:在人类文化学的整一系统中审视电视文化身份。
文化,是人类留下的痕迹,是人类特定条件下的生存方式。从区域的大小而言,文化一般隐含着三种意义:“一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二是指意识形态,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典章制度、政治和社会组织以及思想、信仰、风习、艺术等;三是指与政治、经济并列的一种形态,并由此又派生出一种更狭小的含义,即指认字与学习。”(注:参见张崇琛著《简明中国古代文化史》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文化的存在状态是一种双向的动态过程,即“人化”与“化人”,其驱动力源自人类的创造精神。
从文化的本体概念出发,则不难认同,讨论“电视有没有文化”、“电视是高级文化还是低级文化”等问题只能降低我们理论研究的水准。任何一种文化的价值,首先在于其形态的存在而非身份的高低贵贱。在整个文化系统中我们需要相对确定“电视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而非对其莽撞地取消或意气用事地贬损抑或盲目膜拜。
电视,作为20世纪科学技术的结晶,是人类文化发展进程中的现代文化形态之一,它可以成为文化学研究的素材,但不是目的。在这个视域里,所容易发生的偏差往往在于:研究者将各类文化形态作为既有的方法以推论电视文化,从而通过衡量其中他文化的各种成分与含量是否全面和饱满,来确定电视本体文化的性质,使研究的出发点与归结点发生倒错。在整个文化系统中,电视文化作为一种技术的出现与存在,其技术性能塑造了其身份的与众不同。它呈现出一种全能文化形态:
首先,它不能像任何一种文化形态,边界较为清晰地归属某一文化区域,但它自身大于人类自然力量的技术整合力,又使它在文化的任何一个区域得以兼跨。亦即文化系统所包含的三个区域的内容,都可能与之轻易结合,从而成为其文化构成。政治文化、经济文化、艺术文化等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有机会在电视文化的身份证上签名。
其次,它不能像任何一种文化形态,由一种相对稳定的文化思维方式来支撑。人类的思维方式是多样的:时间性思维和空间性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经验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等等。但语言出现以后,各种思维方式大体为语言思维方式所整合,纷纷融化于语言思维的海洋,亦即语言已成为人类基本的思维媒介。语言思维是人类基本的文化思维方式。电视文化的出现,将人类带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王国。基本拿到理论“护照”的界定:电视思维是“可闻可见的四维思维方式(立体的空间+时间=视听的运动)”。(注:周传基著《电影•电视•广播中的声音》第44页,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年版)这个界定,有其技术分析的可确定性,但未能留出文化思维中模糊思维可能存在的余地。电视文化,宣告了一种全能思维方式的出现:如果说,视听是其思维的主要构成部分,那么数字式(点式)思维、以“语言”方式积淀在人脑中的“原型思维”,就是电视文化创造与接受过程中无法离析但又与视听思维同在的模糊思维构成。我们应该避免袭用“单一思维方式”支持下的电视思维界说,才能允许电视对各种思维方式创造性地开掘、互动和使用的事实进入我们的理论视野。
第三,电视文化不能像相异文化形态那样具备相对稳定的某一种属性。断定电视文化是大众文化,显然过于笼统。大众文化属于现代文化的范畴,是随一系列大众传媒的崛起而登场的。大众文化以“文化大众”为旨归,宣告了文化消费时代的垂临。“大众文化研究所分析的大众文化是一个特定范畴,它主要是指与当代大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往往必然地与当代资本主义密切相关),并且以工业方式大批量生产、复制消费性文化商品的文化形式”,(注:戴锦华著《隐性书写》第3页,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它意欲消解文化的阶级性、阶层性和垄断性,是一切现代文化形态均有的属性。即使是精英文化或高雅文化,也只有千方百计地搭乘大众文化快车,才有可能传播到位。大众文化并非精英文化的二元式对立存在,其胸襟具有吞吐一切文化形态的气象,所谓文化的终极必然趋向大众。因此,在大众文化的疆界内,电视文化一方面更多地体现着大众文化精神,同时也以大众文化的豁达,熔精英文化与世俗文化、高雅文化与娱乐文化于一炉,从而呈现出一种全能文化的姿态。
后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点上审视电视文化身份。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东方伟大民族史性存在的见证,又是我们现代文化的根底。其“天人合一,以人为本;诸家兼容,以儒为主;多神并敬,无神为常;德能统观,以德为重;述作共倡,述为号召”(注:参见张崇琛著《简明中国古代文化史》第11-20页,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的本体特征,既标识着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所到达的文化高度和所拓展的文化广度,同时又作为民族文化心理的厚重积淀,以“神来之手”,不可遏止地参与到了我们对现代文化灵魂的塑捏中。
从这个视角把握电视文化身份,其理论眼光必然充盈着殷殷的怀古忧思,所展开的文化研究则更多地罗织着批评的维度:一方面,其固化自身文化本体地位的心理诉求,促使其素朴地以自身的特点来限定电视文化身份,如,从文化集权观念出发设定电视文化机构严格的行政等级制度、为电视文化增设划一的评判标准,对电视作为大众文化意欲突破文化等级、展开文化自由竞争的冲动予以约束;另一方面,则以自身为比照基准,止于对电视文化中传统文化特质的缺失或变异的指指点点,从而推断出电视文化身份缺席的结论。这种批评,徘徊于对电视文化功能的客观解析与主观期望两相矛盾的游离地带,表现在对电视文化的内部研究上,就有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传统文化鸿沟置换为电视屏幕上“精英文化”与“世俗文化”、“高雅文化”与“娱乐文化”的争执不休;表现在对电视文化的外部研究上,则出现了“电视文化应成为弘扬传统文化工具”的呼声,从而强调对电视文化身份的“介质”性理解与使用,而忽视了其文化本体的存在与特质。
在这个视角观照电视文化身份,难能可贵之处应在于对传统文化中既有的历史发展眼光的择取。传统文化并不特指某一既定的过去时段,其存在本身蕴含着过去、现在、未来纵向发展的脉络,是一种动态的存在过程。就传统文化而言,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着其在不同社会环境中不同的主体形态,就像岩画——戏剧——诗——小说出现的秩序那样,明摆着石器——青铜器——甲骨、竹简、羊皮纸——造纸术——印刷术的文化生产链条;机械时代只能创造资产阶级或中产阶级生活方式,而信息时代必然酿造大众文化的甘醇。如果从这种发展的路线上延展开去,也许走不了很远,就会有人将电视文化视为传统文化来审度。“人类文化总是处于创造与消解之中,一切貌似永恒的本质总是受到挑战”(注:参见1999年3月11日《文艺报〈文化本真性的幻觉与建设〉》),因此,传统文化视角下的电视文化身份必将是传统文化发展链条上现在时段主体形态的显现者,它在完成“传承文明、沟通未来”(注:CCTV-1频道形象广告词)的使命中凸现自我,更多的体现出对文化发展纵向度的聚合:一,它聚合了文化时间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使文化时间的不同维度得以自由流淌,极大地体现出了文化时间来龙去脉的连贯与不可分割,亦即电视文化对文化时间的自由把握与自由使用;二,它聚合了传统文化已有的多种形态与特征,亦即电视文化的出现不是空中楼阁的出现,它必然在其技术构成的基座上,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予以现代性的重构与诠释,在电视文化的每一种构成上总是闪烁着传统文化的光泽,同时也衍射着未来文化的辉光。所以在这个视角,电视文化身份表现出了聚合文化的形态。
外视:从社会化生存系统审视电视文化身份。
社会生活,意指人类群的生活方式。“群”是文化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文化的生成与存在是以“群”的内部关系为前提的。“群”是人的社会化生存系统,小至家庭、大至民族,“故人生不能无群”(《荀子•王制》)。在一定范围的“群”中,人们会在调适文化观念、价值取向的过程中结成形态相对稳定的“同文化群落”:政治(党派、社团)群落、经济(企业、财团)群落、“文化”群落(狭义的文化艺术性组织、机构)、宗教群落,个人自组织群落(个体的人对属群的自我定位)等等。如果说社会是人类生存的“公共空间”,那么,任何一个“同文化群落”都是在抢占“公共空间”份额的过程中建立自身的话语权力和话语方式的。
在这个视角,可以看到“电视”是各个“同文化群落”走向“公共空间”、抢占“公共空间”份额的现代化武库,电视的文化身份无疑被塑造成了一个“千面人”,具有很强的可易性和复杂的多面性。亦即电视文化身份不是一个单纯的现象性存在所能影响和决定的,而是由整个社会系统的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这使得电视文化身份由“实物决定论”走向“关系决定论”。存在于社会生活巨系统中的电视文化,各个“同文化群落”的力量会让它发展的方向发生变动或转移,如:政治群落希望它是政令、解释政策、传播政见的“喉舌”;经济群落则希望它姓“商”、成为塑造企业形象、营销商品的“自由市场”;文化群落则希望它属于纯文化,成为人类精神品格的塑造者、思想道德的完善者和崇高情感的激励者;而作为个人的个体自组织群落则可能希望它有一个“百家姓”,是千里眼、顺风耳,又是表达个人意志与精神的喉舌;是其精神追求的寄托、又是文化娱乐的场所;是信息人,又是生活的向导和侍者。因此,电视文化身份在社会系统中由整合力最强的要素(群落)来决定,但同时,会在其他要素(群落)的干预下,以合力运动的方式合规律性的变化与发展。亦即,在一定的时间区域内,其身份具有很强的易变性和不稳定性,而从长远看,则与社会的进步力量同向度、共属性。
用系统解构的方法,可以将各“同文化群落”对电视媒介的作用力,大致分为三种:1)投入者;2)媒介自组织者;3)接受者。投入者,由权力投入(政府行为的支持、含政策与财政投入)、纯财力投入(企业、财团的经济行为)以及纯文化投入(文化界学术界的智性投入)组合而成。这部分作用力,对电视文化身份的影响最直接、最具干预性,它支配着另外两种作用力。媒介自组织者,包括媒介经营者(所有者)的利益及意志、从业者(制片人和一般工作人员)的利益及价值观念,以及创作者(编、导、摄、主持人等)的价值观念。这部分作用力是以媒介主体形式存在的,是对投入者与接受者两种力量的贯通与遇合;同时又具有浓郁的机构文化色彩,会以隐在的方式,借投入者与接受者的力量阐发机构意志。接受者,则层面多而人数众,其力量的体现是通过投入者与媒介自组织力量的实现与否来表达的。从表象看,它具有被动性并缺乏凝聚力,而实质上它是前两种力产生的原动力,既是其出发点又是其归结点。前两种力的发生以到达它为目的。因此,接受者的作用力以回馈的方式成为衡量前两种作用力实现程度的标准,从而成为三种力中无形的最大作用力。这三种作用力的施放不是均衡的。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中,各种力的向度与强弱会发生相应的游移、遇合与分解。如在意识形态垄断社会一切文化形态的前提下,政治投入就会变得强而有力,会以政府干预的方式使电视文化成为政治制度的替身;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前提下,纯财资投入则会对电视文化发挥强势干预,会使其属性倾向于商业文化色彩,倾向于经济利益的取舍;同样,在讲求民主、崇尚人文精神的社会条件下,纯文化力量和媒介自组织力量中的精神品性则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会影响权力投入者、财资投入者以及媒介经营者的价值观念,接受者也不会被当作商品信息与精神产品的简单“货仓”,而会焕发出参与媒介活动的自觉力量,从而形成三种作用力同向度的合力运动,使电视文化的身份在各种关系的运动中突现出来。
所以,在这个视角,电视文化更为明显地体现出了对多元文化的综合与兼容,其身份呈现出多元文化的形态。
侧视:在各种文化形态的横向队列中审视电视文化身份。
“在报纸、杂志、电视这三大媒体中,电视群体的文化素质最低。这其实很好理解。首先,报纸杂志有其漫长的历史承传、有规矩、有氛围、有熏陶;电视不然,它是在走进寻常百姓家的短短十几年中一下子暴发起来的”(注:参见1997年1月24日《南方周末〈学者与电视〉》)。长期以来,电视文化就是这样被相邻的姊妹文化侧目而视。这种视角下发生的理论成见不言自明。其实,任何一种文化形态的成熟与发达抑或所表现的文化素质的高低,都不能简单地以其形成时间的长短来测定。在文化形态的生成速度上,时代愈演进,其生成与发展速度则越快。从前文字时代到文字时代,人类走过了千万年,而从报刊文化出现到影视文化的出现不过百年而已,报刊文化的真正成熟与发达几乎是与影视文化同步的;其次,“因为报刊有文化,从而电视无文化”之间并无必然的因果逻辑关系,且类比失当,就像指责玫瑰为什么不具备洋葱的辛辣那样;再次;报刊文化传承的是文字文化的血脉,而电视文化是电子时代视听文化的创新。电视人掌握的是另一种全新的知识体系,否定者只能明证其对电视文化的视觉盲点:报刊文化是文字文化的大众传播方式,而电视文化在大众传播方式之外还创造出了新的语言体系,比方小说、诗歌,被报刊登载依旧是小说、依旧是诗歌本身;而进入电视则小说非小说、诗歌非诗歌,是具有诗性或小说性的电视艺术。
因此,这个视角的占踞者应该是拥有独特语言方式、堪与电视相并列的文化形态,如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电影等。这几种文化形态的语言方式是艺术的语言方式,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个视角来审度电视作为艺术文化形态的特征。艺术,文化区域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体现了人类的文化精神。如果说,大量的文物、遗址以凝固的方式保存了人类文化成果,那么艺术则以鲜活的生命方式滚动着人类文化的成果,使人类的文化之树果实常新。占踞这个视角的各类艺术,在审视电视时目光多少有些不安。这种不安,长期以来一方面被归结为电视作为艺术,其语言、表达方式、传播方式的与众不同;另一方面,则被归结为电视艺术对其他艺术的技术性掠夺。但这两种归结前者止于冷静的技术分析,后者则止于激情的笼统印象。任何一种艺术,都因拥有独特的语言方式、表达方式、传播方式才得以确立而且被认同。就像文字不对绘画的线条造成威胁,雕塑的造型并不消解诗歌的表现,音乐的时间联想并不会冲击戏剧的空间再现那样,电视声光色的语言成分及其语法规则,并不能动摇任何艺术形态固有的“树形结构”。而电视对各类艺术的技术性掠夺,毋宁说是各类艺术对电视技术的使用。电视弥合了其他艺术传播方式中时间传播与空间传播的堑濠,改变了间接传播与直接传播之间的两相分立,成为“间接传播中的直接传播”。这种来自技术的魅力,终成各类艺术突破既有风范的谷口。这似不应给各类艺术带来不安,而应该额手称庆。
不安,实则来自电视对既有艺术理念根本的摇动。首先,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人类对世界的四种掌握方式:科学的、实践-精神的、宗教的、艺术的。这是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电视出乎意料地横空出世,使这几种把握方式面临重写或重新理解的格局,它一方面模糊了四种掌握方式的边界,一方面提出了新的把握世界的方式:多维度把握。其次,黑格尔美学思想中关于艺术发展规律也有以下的结论:艺术的发展过程是精神不断压倒物质、内容不断冲破形式、理念愈益充分显露的过程,并把艺术归纳为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三种,其中物质的比重由大到小而精神的比重由小到大,如建筑——雕塑——诗歌。但电视却使这一被普遍认同的线路出现了波折。电视艺术中,物质的成分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精神对物质的依赖不是减弱了而是加强了,内容不仅无法冲破形式而且形式大于内容,理念不是愈益显露而是愈益隐蔽。再次,电视以外的各种艺术,其生命价值得以实现的前提是作品的独一无二和审美意识对作品产生环境的先天依赖。亦即它追求艺术作品个体的“惟一”价值和作品价值得以实现的特殊语境。如宫廷艺术审美的前提是宫廷的“语境”;宗教艺术审美的前提是宗教的“语境”;所谓“红楼十二钗”也只有在大观园的语境下才得以生气灌注,具有独到的审美价值。艺术的个体作品不是放之四海而皆“美”的。但电视不然,它技术性地使艺术作品的复制具有了合法性,真品与膺品的差异走向了零度,并且使艺术美感赖以产生的语境获得了重构。它将其他艺术所依赖的纯粹审美空间推至纷扰迭起的世界:开放的意义即为家庭日常生活空间;封闭的意义则指电视机“机体”空间,即相互间并无多少关联的各类节目所连缀的假定性空间。对此,德国美学家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发出了“阿乌拉”(AURA)(注:本雅明把传统艺术称为有韵味的艺术,认为有韵味的艺术具有鲜明的独一无二性。对它无法进行复制,即使勉强复制,复制品也不能与原作相媲美,因为即使最完美的艺术复制品中也会缺少一种成分:艺术品的现时现地性,即它在问世地点的独一无二性。并且认为复制艺术的出现让有韵味的艺术崩溃了。)不复存在的叹息。
因此,这个视角审视下的电视文化,是又一种把握世界的方式;对世界的多维度把握;同时,它在逃逸出传统美学范式的前提下,以复制的合法性,将传统美学加以现代美学意义上重建,其身份必然呈现出重构文化的姿态。
内视:从电视文化本体来审视电视文化身份。
从内部解析开来,电视文化有三大组成部分:机构文化、成员文化、节目文化。机构文化,在经历了微波传输时代行政式逐级到达观众的阶段以后,目前正进入卫星时代,通过制、播分离,由“生产文化型”向“消费文化型”转轨的阶段。电视机构由政府和纳税人供养的生存机制也正在向机构产业化的自造血机制转换。这个转换,必然带动电视文化向“产经”文化和“商经”文化发展,电视文化身份本位也开始发生易位,从单一的宣教式存在走向多元的宣教经营式生存,成员文化,往往因为电视从业人员的职业身份过多的依赖其他文化艺术从业人员的名称:如:编辑、编剧、导演、剪辑、录音、作曲等,在身份称谓上没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包括专业技术职称也是如此;加之电视从业人员对自身以及电视文化身份的塑造缺乏行为上的自觉,要么把自己装扮为“政府发言人”;要么把自己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先知先觉者;要么从高处弯下腰来俯视芸芸众生做出平民化的平视姿态(骨子里在说我是贵族);要么就是为不知其内里的商品做了营销员;并且由于规约电视文化行为的法规法度不健全或不成立,致使违背电视文化建设的个体操作和群体操作大行其道:如推崇“大投入大制作”的背后隐藏的是机构或个人牟取暴利的私欲;“平民化通俗化”的背后潜藏着对文化大众作为市场的利用,从而引发了社会对电视成员各种不满与指责,导致了电视与文化无关的言论。在这个层面上,公众心目中的电视人和电视机构因为是一种技术的掌握者与垄断者,所以变得高高在上甚至有些跋扈,这也助长了电视人对扭曲电视文化身份的现象视而不见。但是,电视成员在这种驳杂的表象背后,还是在走一条有序而必由的发展之路:从编导演中心制到制片人中心制到策划人中心制,大致勾画出了其由创作型向生产型、由作品型向商品型、由局部意志型向群体意志型演绎的总向度。
关于节目文化,理论的热情较多地止于电视文化的语言学分析,对其语言的构成元素、构成材料及其使用的语法规则和技巧以及解读方法作出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尝试将之与其他文化语言区分开来,特别是电影文化语言。这方面的努力,对于电视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是重要的,而且所取得的成果也颇为斐然。但是,这个层面的局限也是明显的,它使电视节目文化倾向于技术性的构成,而忽略了对其文化特质的整体性把握。诚然,电视本体首先是一种技术的存在。在这个层面,技术大于人,是技术赋予人相对的思维自由和行为自由,同时又限定了其思维与行为的绝对不自由:在电视文化中不存在离开技术的思维与行为。首先,技术让电视文化拥有了时空上的相对自由、电视文化突破了通约几千年的文化创造与传播规则而得以自由地把握时空;但电视文化因技术的限定,又都是“拍出来”、“编出来”、“做出来”的,在技术的客观存在以外,其文化形态及内容都是假定性或虚拟性存在,如建筑文化使我们可以生活于其中而电视文化只给我们以氛围化生存,任何人都不可能真正地生活于其中,而只能生存于电视文化的氛围中。前不久,CCTV-1在晚间新闻中播报:世界第一位由网络制造推出的电视虚拟主持人已经诞生。这意味着“人类按照自己的模样创造上帝”的时代真正到来了。技术使电视文化有了生命,但缺失了有实感的肌体。其实,技术给予电视重构文化的可能,但同时限定了其文化属性的非独立品格。人,“是从事构造化活动的动物”(注:参见刘xīn@①著《电视重构论》第3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人类文化的进步在于其不断地向理想的构造渐近。任何文化终究都是对人自身及社会生活的“同质异构”。电视的技术魅力,打破了其他文化形态固有的边界,启动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文化整合运动,但任何文化形态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无衰减无变异地通过电视而抵达受众,即电视不是一个无机通道,而是一个有机通道。在电视的“场”中,所有的文化形态获得重构成为电视文化的本体组织。
因此,从这个视角解析,电视文化体现出来的本质是各种文化艺术的综合特征与边缘特征:一方面,电视因技术而获得的文化重构“场”,具有极大的宽容度和兼容性,它可以将文化艺术的时间流和空间场综合起来,也可以将各种文化艺术综合为一体,从而体现出时空的综合和各种文化艺术的综合特征;另一方面,综合意味着取舍而非杂凑,如果从文化艺术的时间特征来审视,电视则是以空间来表现时间,体现的是时间与空间的边缘特征;如果从文化艺术的空间角度来审视,电视又不单纯是空间文化,而是通过时间的流动实现空间的扩展与建构,从而体现的是空间与时间交错的边缘特征。用艺术做譬:电视可以表达戏剧,但从戏剧的角度来审视,它只体现了戏剧的边缘特征而非本质特征;电视对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的使用与表达都是如此,它不可能体现各种艺术的本体特征而只能体现其边缘特征。到此为止,所有言说电视在糟蹋各种文化艺术的误会应该结束了,其怨言来自用其他艺术的本质特征取代电视文化本质特征而必然发生的失落感。试想,如果文学电视表现出的是“文学”的本质特征,让“文学”满足的话,那么电视的身份就彻底不复存在了。因此,在这个视角的审度下,电视文化身份所体现的是综合文化和边缘文化的形态。
前视:从人类文化发展的未来审视电视文化身份。
在20世纪最后的几年中,“网络”,以毋庸商量的霸气从未来世界幻影迷离的天幕上磅礴升起;而与此同时,“传统电视”这样的词汇出现在了文化的卷宗上。也许电视自己也未曾料想:现代与传统之间的距离竟如此之近,近到只有70年。
理论的慌乱,从对“网络时代电视的身份将会如何”等等的预测中略见一斑。这也是文化理论所遇到的前所未有的挑战:理论不再意味着“过去时”,而更重要的在于它的“正式进行时”和“将来时”。
1999年岁末,在地球的西方发生于一件关乎媒介文化的大事:美国在线以184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了华纳兄弟影视集团。这似乎是一则预言:人类的“全媒体”时代即将莅临。
有理论将20世纪出现的媒介文化排了座次:印刷文化、广播文化、电视文化、网络文化。但网络是否可以被称作“第四媒体”目前还争执不下,难见端倪。争论的表面似乎是其作为文化是否已经成熟,实则是双方对文化发展规律的简单排列。问题并不在于媒体的序号性存在,而在于媒体文化本体性状的存在:任何一种文化形态,较之其他文化形态都有空间上的组合关系,较之本文化脉系则都存在着时间上的聚合关系。就像电视文化曾对(我们对电视开始使用过去时态)横向的其他文化进行组合,创造出杂志性电视栏目、报纸性电视新闻等等;在纵向度上,今天的电视已非20世纪30年代贝尔德实验室里的电视,但它却纵向聚合了电视文化演进过程中的每一个优秀环节:如更清晰、更直接、更便捷。目前显示的状况也是如此,并非各种媒介安分守己地排队出行、轮番坐庄,而是纷纷抢滩网络。网络也在施展自身的魅力以期吸引更多的文化成分,从而造就自己的文化品格。这犹似当年的电视。今年4月,在中国电视文化转型中立下汗马功劳的“东方时空”栏目,在7周年庆典之际,举行了中国电视的首次网上直播。如果说美国在线与华纳兄弟公司正在以“机构”方式走向“全媒体”时代,那么中国电视则正在以“节目”方式轻轻地点击“全媒体”的门环。
在“全媒体”化的过程中,究竟谁能占上风,现在还不得而知,但从文化发展的规律来看,胜者将是整合力最强的一方。站在“全媒体”时代的角度分析电视肌体整合力的强弱,则很可能推导出它在未来文化中的身份与地位。亨廷顿在其“文明冲突论”中提出“文化和文化身份,也即在最宽泛层次上的文明身份,正在形成冷战世界的同一性、解体及冲突的范式”,他所指认的范式即在冷战结束后,世界范围内经济与政治的冲突将被文化的冲突所取代。撇开其文化冲突所隐含的经济与政治冲突的“祸心”不论,就文化冲突本身而言,文化冲突的趋势终究会走向技术的整合与化解。这意味着文化空间与文化内涵的全球性共享。从网络的角度审视,网络所追求的是个人化的文化言说与个人化的文化分享,是对电视文化播迁向度的增设和对电视文化人格“趋同”、个性丧失的补救。但是,从人类既有的发展轨迹预见:文化趋同是必然的,文化个性只能在同一中求得一般允许下的特殊生存。不论是语言还是文字,不论是机械还是电子,任何一种媒介的诞生都是为了人类能够更好地沟通。沟通,则为了趋同;趋同,则为了合力运动的可行。《圣经》中有人类在语言同一的情况下建造“巴贝尔塔”(通天塔)以便直接到达上帝的传说。其实,人类自诞生以来,共同建造巴贝尔塔的理想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也正是技术的一次次飞越,使得人类共同的巴贝尔塔渐渐增高。支撑着文化学理论的“单线进化论”、“普遍进化论”和“特殊进化论”虽然存在探讨文化进化过程的视角差异,但无不首肯技术是文化进化的动因。所有文化冲突的解决最后都取决于技术的调和,技术让不同的文化更易于沟通、易于互解,从而化干戈为玉帛、互塑共生地走向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讲,电视文化所具备的群体参与方式、时空共享方式都是人类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文化走向全球化过程中必需的方式与手段。就目前网络运行的特征看,网络显然难以承担电视所能承载的人类对于文化共同利益的社会责任,并难以取代电视所能带给人们的活生生的生命的直感。如电视直播对场效应的全方位公开、对各种场元素间生命联系的集约式发送。也许,我们对电视拥有过多的“怀旧”情感,所以网络的出现并不让我们理解为电视技术的停滞不前。技术的多元并进,可能会导致“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彼电视”定然不是今天的“此电视”,但电视的文化身份不会退场,在这个视角下,它必定要显示其“全球文化”的形态。
以上,我们从不同的视角分别审视了电视文化在特定语境下所呈现出来的身份特征。这似有研究上采用“多机拍摄”的效果。事实也是如此,我们所倚重的并非哪一个“机位”,而是各“机位”间存在的关系及其共同“摄制”完成的主旨。对不同视角的逐一观照。链接成了对电视文化身份加以全方位观照的一个有机过程,其中包含了我们对电视文化理论研究的动态眼光和理论推导的有机趋向:从我们审视电视文化身份的动态眼光则不难发现,以往诸多关于电视文化身份的界说都具有一定的“相对真理”性,是相对于各自所踞的角度、层面而具有一定正确意义的静态界定。各种界说,之所以长期以来呈现出一种难以相互谅解、纷争不休的场面,即因为各种界说在自己的前提下都是正确的而在相异的前提下又都是片面的甚至错误的。这种似是而又非是的理论纷争,根本上反映出对电视文化身份长期缺乏理论认识的清醒与辩证,并缘此而走向创作实践与文化接受两个环节上的静态化片面化扭曲,诸如“是快餐”则必定粗制滥造;“是通俗”则必定媚俗无度;“是娱乐”则必定游戏人生;反之,“是引导”则必定充斥宣教;“是艺术”则必定高高在上;“是精品”则必定远离大众等等,进而导致了对观众接受心理的迎合与文化素质的提高之间不该有的分歧与冲突。另外,我们将论述的方式作为理论研究的方法,必然使我们理论的推导最终走向“全视”,即不是用某一个视角来涵盖或取代对电视文化身份的本质认识,而是以发展的变化的有机的系统论观点,让我们的视角愈益开阔、愈益全面,进而趋近对电视文化身份全面把握的理想。虽然在整个观照过程中,我们的理论视角多次发生易位,但其中,一以贯之的解析态度与方法,已使我们对电视文化身份较全面的认识渐渐浮现:在人类社会文化生活中,电视是以全能文化形态、在实现对传统文化纵向聚合和对现代其他文化横向综合的过程中,多维度地体现出其所具有的边缘性文化本质和全球性文化趋向的一种文化类型。但是,我们的研究方法与态度所要表达的并不止于此,我们所希望表述的是对其本质认识的渐渐逼近而远远不是终结。
篇6
关键词:《英语课程标准》;文体关注;体裁;语域;语言应用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自颁布实施以来,引起了国内教学界,尤其是中学英语界的普遍关注。《新课标》无论是在教学目标、课程性质、设计思路和理念上,还是在教学内容和手段上都有许多独特之处,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中学英语教学“革命”。笔者认为,这场“革命”具有四大鲜明特点:一是理顺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之间的关系,特别重视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二是扩大了“内容标准”的范围,并对其五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除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内容标准”还增加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内容;三是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情感需要,对语言技能中的听、说、读、写四个技能提出了九个级别的目标要求;四是就读、写技能而言,《新课标》特别关注对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国内有识之士已就前三个特点展开了充分的讨论,而对第四个特点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诚然,“文体意识”对中学英语界来说,或许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正如“文化意识”在以往的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也未曾见到,如今却成了耳熟能详的术语。本文拟从体裁和语域的角度对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作初步的探讨,旨在抛砖引玉。
一、问题的提出
“文体”“体裁”和“语域”是文体学、社会语言学和写作学中常见的术语,是以往中学英语教学中难得一见的概念,然而这些术语却在《新课标》中频频出现。以语言技能目标为例,具体情况如下:
四级,读:能读懂说明文等应用文体的材料
五级,读: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1](13—14)
七级,写:能写出常见体裁的应用文,例如:信函和一般通知等
八级,读: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
八级,写:能在写作中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
九级,写:能阐述自己的观点、评述他人的观点,文体恰当、用词准确[2](11—13)
再则,《英语课程标准》对写作第五档的评分标准有如下要求:很好地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按要求写出了内容要点;语言结构和词汇选用恰当、丰富;语言错误极少;有效采用不同的连接手段,层次清楚;格式和语域恰当;完全达到与目标读者交流的目的。[2](56)
那么,如何理解“体裁”和“语域”?它们有哪些特征?它们对英语写作教学有什么启发意义?
二、体裁:体式+目的
英语“style”一词是多义词,可译为汉语的“文体”“语体”“体裁”和“风格”。限于篇幅,我们在此只讨论“体裁”的含义。体裁(genre)一词源于法语,意为“种类”“类别”或“类型”,在法语语法术语中,代表性别(该词本身是阳性词)。如同“style”,“体裁”也是一个多义词,涉及广、狭二义。广义的“体裁”可指任何艺术形式的不同分类,比如音乐、绘画、雕塑、文学等等;狭义的“体裁”通常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二是指写作教学中常见的四种体裁──描写、叙述、说明和议论。
就写作体裁而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进行分类。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有记叙文体、议论文体、抒情文体、说明文体;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分,有新闻文体、应用文体、文艺文体;从语言风格的角度分,有政论文体、文艺文体、科学文体和公务文体等。其中每一个文体还可以按照不同的角度分为次类和次次类。在《新课标》中多次提到的“文体”多指“体裁”,如记叙文、描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各种应用文。
体裁或语域以前多见于文学和修辞学领域,但随着篇章语言学、文体学和话语分析等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体裁已进入文体分析领域,并很快成为研究的热门话题。国内外学者在讨论语言运用中的“体裁”问题时,着重强调四个方面的问题:(1)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时遵循什么样的约定俗成的语言运用体式或程式?(2)这些体式或程式具有什么样的交际目的?(3)体裁对语篇的建构起着什么样的制约作用?(4)特定的体裁结构(generic structure)在词汇和语法(lexico-grammatical)层面上有何特定的体现形式?[3](100)归纳起来,可以把体裁理解为:体式+目的。体式就是文章的规范样式,它具有约定性、稳定性和规范性等特点;目的是指某一体裁类型的文章所要达到的目标,如,应用文的目的是提供信息,记叙文用于讲故事,说明文用于说明事物的情况或道理,议论文则通过对人或事的好坏、是非等所表示的意见来说服他人。
不同体裁的文章都有不同的语言应用的体式或程式,都是在一定的语境下实现不同的交际目的。应用文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为处理日常事务、解决实际问题而写作的一种文体。常见的应用文体有书信(包括e-mail邮件)、通知、日记、海报、便条、启事、请柬、电报、合同等,它们都有较固定的格式和明确的交际目的。应用文体是中学英语写作中最常见的体裁,近5年的高考英语作文题都是有关应用文体的,尤以写书信居多。英文书信通常包括信头、信内地址、称呼、正文、结束语和签名六个部分,其目的是提供信息,交流思想,增强人际关系。再如,记叙文也遵循一定的体式或程式。拉波夫(Labov,1972)根据随意会话的自然叙述顺序,提出了包含六个环节的叙事结构:(1)点题(abstract)──叙述者在叙述之前对故事所作的简要概括;(2)指向(orientation)──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他相关背景知识;(3)进展(complicating action)──故事本身发生的原委和事态的发展;(4)评议(evaluation)──叙述者就故事的情节、人物、事件等方面所发表的评论。评议既可以表明叙述者的态度和立场,也可以用来制造悬念,增强故事的感染力;(5)结局(result or resolution)──包括各种冲突的结果、人物的下场等;(6)回应(coda)──在故事的末尾,叙述者常常用一两句话回应主题,以使故事结构显得更加完整。[4]此外,其他的体裁,如说明文、议论文等,也都遵循一定的体式或程式。那么,《新课标》对中学写作教学有哪些具体的体裁要求呢?请看下表:
等级
体裁要求
等级
体裁要求
3
问候卡、邀请卡图片;编写简单的故事
6
便条和简单的信函;问候卡报告或信函;给朋友、笔友写信
4
简短的文段,如简单的指令、规则;起草和修改作文
7
简单描述;能描述人物或事件;申请表、求职表
5
起草、修改短文、短信;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根据所给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8
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写摘要、短文或报告
9
写摘要、报告、通知、公务信函;各种表格、写个人简历和申请书;用英语描述情景、态度或感情
从上表可知,《新课标》对初、高中英语写作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初中阶段(3—5级)主要涉及应用文体和描写文,如,要求学生学会写问候卡、邀请卡图片、短信,编写简单的故事,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等;高中阶段不仅包括各种应用文,还涉及记叙文、描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等多种体裁形式。就1994—2005全国高考写作而言,高考书面表达以应用文为主,只是在1997、1999和2000年考了记叙文,2002年考了议论文。具体考查形式(题材)有书信(7次),广播通知(1994)、自我介绍(1996),记事(1997),日记(1998)和报告(2000)。由此可见,正确理解和把握不同文章,尤其是应用文的体裁要求,对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地介绍一些有关体裁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这对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引起教学双方的足够重视。
三、语域:语言的正式程度
“语域”是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一个新术语,指的是语言因其使用的语境不同而出现的语言变体,它与语言的使用者、语境及语言的正式程度有密切的关系。语言使用者在学习、掌握了某种语言的语音、词汇、句法等基础知识,即共核语言(common core)后,便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一种能够供其在不同场合进行选择的语言系统或潜势,以便达到有效的语言交际的目的;语域则是语言使用者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情境中所讲的话语在选词、语法、语调等方面所选择的结果。一般来讲,句子结构越完整复杂,词汇选择越讲究,那么,其正式程度也就越高。请看下面的例句:
(1)Visitors should make their way at once to the upper floor by way of the stair case.(Very Formal)
(2)Visitors should go up the stairs at once.(Formal)
(3)Would you mind going upstairs,right away,please?(Less Formal)
(4)Time you all went upstairs,now.(Less Informal)
(5)Up you go,chaps.(Informal)
上面5句都表达了同样的语义“请参观者上楼”,但由于言语产生的情景语境、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不同,因此,言语表达的正式程度也各异。例(1)是非常正式体,类似汉语中的八股文或法律英语,其特点是:语法极为规范,词汇正式,尤其是使用了带“should”引导的虚拟式、较为正式的短语“make their way”“by way of”等,使语气变得相当严肃。例(2)属正式体,它与例(1)的最大区别在词汇,而不在语法,两句都是带“should”的陈述句。正式体常用于书面语中,表达某种严肃的态度。其特点是词汇、语法都较正式,一般不用缩写词或省略句。政府文件、商业信函、规章制度、科技论文等常用正式体。例(3)使用了一个带“would”的一般问句,词汇具有口语的特点,其正式程度介于正式与非正式之间,属一般体。例(4)属于不太正式体,使用了一个口语色彩很浓的虚拟式省略句,正常的句子结构应是“It is time that...”。这种语体的特点是词汇、语法都较简单,多用于口语交流、私人信函、广告、大众新闻等。最后一句是典型的非正式体或亲切体,其特点是语法、词汇都很简单明了、通俗易懂,“chaps”一词增加了交际双方的亲密度。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受到以下三点启发:(1)上述五种语体是语体学上的分类,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尤其是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我们没有必要进行那样细致的划分。一般来讲,我们可以把语体大致分为三种:正式、一般和非正式;(2)语言的正式与非正式是相对的,不存在非此即彼的明显界限,是一个由正式向非正式逐渐过渡的连续体;(3)言语表达的正式度与讲话的场合的正式度成正比,与交际双方的亲密度成反比,也即:场合越正式,语言越正式,语言表达越复杂,礼貌程度越高,交际双方的亲密度反而越低。再看下面一组例证:
(6)Mr John Smith delivered an interminable address at the conference.(Formal)
(7)John Smith gave a very long speech at the meeting.(Less Formal)
(8)John talked too long at the meeting.(Less Informal)
不难看出,上述三例表达了大致相同的语义,但它们的语言表达方式却不同,即语域不同,语言的正式程度各异,适用的语境也不一样。例(6)使用了相当正式的、源于拉丁语的词汇“deliver”“interminable”“address”和“conference”,再加上很正式的称谓语“Mr John Smith”,整个句子的语体色彩就变得相当正式,语言表达复杂,礼貌程度高,交际双方的亲密度低,适用于某些正式场合。例(7)属一般体,在词汇上用共核词代替拉丁词,在称谓语上使用了全名,适用于某些较为正式的场合。例(8)属于不太正式的语体,语句简短,词汇浅显易懂,使用了昵称“John”,增加了交际双方的亲密度,适用于某些非正式的场合。
在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语言输入多为基本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再加之写作题材和体裁等因素,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使用非正式体或一般体,较少使用很正式语体。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应该注意书面表达和口语在正式程度上的差异。口头交际时,当然不要使用正式语体。如果过多地采用正式体则显得教条、呆板,缺乏应有的生机活力,达不到口头交流的目的。同样,书面交流时,应尽量避免口语体。国内(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交际教学法)教学改革前指责学生的英语口语过于书面化;教学改革后的情况又如何呢?批改学生作文时,教师都有一种感觉:学生的作文大多用词简单、结构松散,从语体角度分析,正式程度都较低,呈口语化的倾向。[5](302)那么,如何增加书面表达的正式程度呢?语言的正式程度主要体现在语法和词汇两个方面。
从语法的角度来看,正式语体有如下特点:多用长句、复句(主从复合句、分词结构、独立主格、分裂句),限制性定语从句,被动语态,名词化(nominalization)结构,复杂的名词性词组(如前置修饰和后置修饰);相反,非正式语体的特点是:语法、词汇较简单,句子结构残缺不齐,用状语从句代替分词状语、独立主格、省略句、反意疑问句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非正式语体常用缩略形式,如:don’t,mustn’t,he’s,I’ve等;而正式语体则用完整形式,如do not,need not,I have,he is,等等。
(2)在宾语从句中,that在非正式语体中常省略,而正式语体则不省略。如:
She told me(that)she liked the story.
I think(that)it’s a good idea.
(3)在非正式语体中,they/their常用来指代由every-,some-,no-与-one,-body构成的复合代词,而正式语体则用he/she,his/her来代替复合代词,如:
Anyone can take a brochure if they want it.(Informal)
Anyone can take a brochure if he or she wants it.(Formal)
(4)非谓语动词放在句首(如现在分词、过去分词、不定式)作状语时,比较正式;相反,用完整的状况从句作状语,则不太正式,如:
Badly defeated in the match,they returned in low spirits.(Formal).
After the team was badly defeated in the match,they returned in low spirits.(Less Formal)
Weather permitting,they will hold a football match tomorrow.(Formal)
If weather permits,they will hold a football match tomorrow.(Less Formal)
从词汇的角度来看,英语词汇分为正式词(formal)、普通词(common)和日常用词(colloquialism)三个等级。英语中,日常用词主要来源于盎格鲁—萨克逊(Anglo-Saxon)词汇,而来自于希腊、法语和拉丁语的词汇属于正式词汇,或称为学术词汇或“大词”,如,汉语的“火”,英语的日常用词是“fire”,正式用词是“fame”和“conflagration”,后两词分别来自法语和拉丁语。正式词主要用于学术或理论著作、政治法律文件、正式演讲等场合,例如,accommodation(room),bear(carry),commence(begin),deem(think),endeavor(try),profound(deep),fortunate(lucky),eccentric(queer/strange),erudite(learned),terminate(end),proceed(begin/continue)等。
总的说来,短语动词比较口语化,常用于口语体,而单个动词比较正式,多用于书面语体,例如,investigate(look into),bear/stand/endure/tolerate(put up with),produce(turn out),leave/escape(get away),meet(come acroos),continue(carry on/go on)等。缩略词(clippings)多用于日常交谈,少用于正式文体,相反,在正式文体(不包括科技文体和新闻文体)中常用全称,如:dormitory(dorm),laboratory(lab),photograph(photo),advertisement(ad),gymnasium(gym),preparatory(prep),popular(pop),veteran(vet),parachute(chute),telescope(scope),influenza(flu)等。
另外,在写作中应避免使用俚俗词汇(slangs),如:lousy(bad/terrible),swell(good/excellent),neat/cool(fine/pleasant),in hot water(in trouble),shoot the breeze(speed time chatting);时髦词(vogue words),如:pals(friends),nicking(stealing);填充结构,如:I think,I mean,shall I say,you see,you know等,它们通常用于口语中。
一般来说,操本族语的人都具有选择语域的能力,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恰当的语体。而对一个外语学习者而言,则需要加强有关文体学方面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在阅读和写作中逐步培养文体意识,提高语域的选择能力。
四、结语
《新课标》对中学英语教学,尤其是写作教学,提出了更具体、更全面、更高的要求,特别强调语言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协调发展。在《新课标》里多次出现的文体、体裁和语域等术语充分体现了有关专家对培养学生文体意识的重视。体裁就是文章的规范样式;语域是语言因其使用的语境不同而出现的语言变体,它与语言的使用者、语境及语言的正式程度有密切的关系,语言的正式程度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能否恰当使用语域是衡量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标准。笔者认为,在写作教学活动中,教学双方要深刻理解《新课标》对英语写作的新要求,既要重视把握写作的步骤和技巧,如审题、收集资料、列出提纲、扩展成文、检查修改和定稿等,还应介绍有关文体方面的基础知识,让学生逐步掌握常见体裁的语篇模式及写作技巧。只有坚持多写、多读、多练,才能写出内容充实、语言丰富、文字优美、行文连贯、过渡自然、表达地道、语域恰当的好文章,才能逐步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以适应高考的要求。
①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本文统称《英语课程标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试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秦秀白.英语语体和文体要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