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词辨析范文
时间:2023-03-20 03:12: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同义词辨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英语同义词 丰富 差异 来源
一、引言
同义词指在意义上与另一个相同或几乎相同的词。同义词意义相同,但拼写形式、发音及用法各不相同。同世界上其他语言一样,英语同义词非常丰富,很多同义词从所指意义上看,非常接近,但在词的内涵意义上,却有许多不同之处。这就造成了英语词汇学习的困难。为了能正确地认识、理解、和运用同义词,本文将从同义词来源及其差异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英语词汇的来源
英语为什么会有如此丰富的同义词呢?英语词汇一方面来源于盎格鲁撒可逊语,另一方面,来源于法语、拉丁语和希腊语。前者称为本族词(native words),后者称为外来词(borrowed words)。具体地说,英语同义词有如下三大源泉:(1)1066年诺曼底征服之前的古英语词汇,包括拉丁语、希腊语和斯堪的诺维亚语。(2)诺曼底征服之后大量涌入的法语词汇。(3)当今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的共同存在产生了大量的同义词。其中本族语与外来语混合的同义词特别多,A.C.Baugh说:“英语同义词丰富主要是由于拉丁语、法语和本族语成分巧妙混合所致”。在历史上,英国曾多次受到外来民族的入侵,英语大量地吸收其他民族的语言词汇,使其同与此得以丰富和发展。本族语与外来语混合的同义词有的结成一对(doublets),有的组成三次一组(triplets)。
成对的同义词有:
Native Words(本族词)Borrowed Words(外来词)
deed (行动)action(行动)
foe(敌人)enemy(敌人)
answer(回答)reply(回答)
buy(购买)purchase(购买)
三次一组的同义词有:
Anglo-Saxon(盎格鲁撒可逊语) French(法语)Latin(拉丁语)
rise (上升)mount (上升)ascend(上升)
fire(火)flame(火)conflagration(火)
holy(神圣的)sacred(神圣的)consecrated(神圣的)
三、英语同义词的差异
同义词可以分为绝对同义词(absolute synonyms)和相对同义词(relative synonyms)两类。所谓绝对同义词指的是那些在意义和用法上完全相同,在任何上下文中都可以相互替换的同义词。如compounding和composition, word-building和word-formation等一些专业术语。从同义词的定义可以看出,同义词虽具有共同的基本意义,他们之间还是有细微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域的差异
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同义词意义完全相同,只存在着地区上的不同。如同一概念在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中可以用不同的词来表达:
British English(英国英语)American English(美国英语)
Lift (电梯)elevator(电梯)
Tube(地铁)subway(地铁)
2.语义的差异
同义词虽表达同一概念,但彼此之间有着细微的语义差别。如 country,state, nation一组同义词都表示“国家”的意思,但country着重疆土而言。例如,German and France are European countries.(德国和法国都是欧洲国家)。state着重政权。例如,The state is an organ of violence at service of class rule.(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器)。nation着重人民而言。例如:The whole nation was plunged into deep sorrow at this news.(当全国人民听到这个消息时,都沉浸在极大的悲痛中)。
3.感彩的差异
有些同义词反映了人们对同一事物所持的不同态度,既有褒义的、也贬义的、还有中性的。如statesman和politician这两个词的字面意思均为“政治家”,但后者带有贬义的感彩,含有“政客”的意思。又如,另一组同义词intellectual(知识分子)和egg-head(书呆子),同样前者含有褒义,后者具有贬义。
4.词的用法和词语搭配的不同
英语中有许多固定的搭配,尤其在惯用语或成语中,同意此时不能互换的。如表示“不新鲜”、“变质腐坏”的形容词有sour, rancid, addled等,但与其搭配的词不同,sour一般与milk连用,rancid与 bacon和 butter等连用, addled只与 egg连用。又如,“一群”这一概念可以用同义词a pack of, a swarm of, a shoal of等表示,但pack一般与“狼”、“狗”连用;swarm一般与“蜂”、“蚂蚁”、“飞虫”连用;shoal一般与“鱼”连用。
同义词在句中分布位置的不同它所表现的意思也不尽相同,如形容词living和alive都表示“活着的”,但修饰名词时它们在句中所处位置不同,living常用前置定语,放在名词前,而alive则常在名词的后面作后置定语。例如:The earth belong to the living generation.(世界属于活着的一代人)。You are the happiest children alive.(你们是当代最幸福的孩子)。
由此可见,英语同义词纷繁复杂,难以掌握。它的辩异方式也不是独立的,我们要从同义词的各个方面去辩异,各个方面的差异有机地联系起来才能全面、清晰地理解各个同义词的意义特征,达到准确理解、运用适当,帮助我们避免用词复杂,使文章生动富于变化,也可以帮助我们委婉、含蓄地表达思想感情。掌握同义词间的细微差别,对提高理解和运用英语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赋宁,英语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2]李福印,Koenrad Kuiper.语义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篇2
关键词:论语 情绪心理动词 同义词
一、前言
对同义词的界定是进入同义词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的同义词界定基于“义位相同说”。凡是具有一个或几个义位相同,但在补充意义、风格色彩、搭配关系等方面不同的,都纳入同义词范围进行考辨。
心理动词,顾名思义是指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是人的心理活动在语言上的反映。张家合(2007)结合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将心理动词分为状态和动作两大类。状态心理动词表示心理情绪状态,如“哀”“患”;动作心理动词表示心理动作性能高位,如“猜”“测”。同时根据情绪的特点,将状态心理动词分为负面和正面两个次类。本研究中,我们将《论语》中的心理动词分为情绪类心理动词、认知类心理动词和意愿类心理动词,其中情绪类心理动词主要包括表示情绪、情感的心理动词。根据《汉语情绪词自评维度》(左衍涛、王登峰,1997)中作者对情绪词的实验和分类,本文所选取的情绪心理动词皆是反映中国人认知的典型情绪心理动词。另外,表“尊敬”义的“尊、敬、尚”同义词组属于积极意愿心理动词,不属于情绪心理动词。
在《论语》中表示情绪类心理动词的同义词组共有10组,分别是:
1.乐、喜、悦 2.乐、爱、好 3.疚、怍
4.悔、憾 5.怨、尤 6.忿、怒、愠
7.哀、恸、伤、戚 8.厌、恶、憎、疾、
9.惮、恐、畏、葸、惧 10.忧、患、虑、劳、病
以上便为《论语》中的情绪类心理动词的同义词。根据学者对于情绪心理活动词的研究中有关情绪单极维度的分类,我们将这10组分为“正情绪心理动词”和“负情绪心理动词”。其中正情绪是对人的活动起积极作用的情绪,负情绪是对人的活动起消极作用的情绪。在上述例子中,1、2组为积极情绪心理动词,其余为消极情绪心理动词。可以看出,《论语》中消极情绪心理动词占据较大比重,且分类具体,种类繁多。本文将从正、负情绪类心理动词的两个维度里各取几组进行分析和阐释,对比各自在同义基础上的细微差别。
二、正情绪心理动词辨析
(一)乐、爱、好
“乐、爱、好”这三个词都表示“喜爱”义,且具有基本相同的语法功能,都能够带宾语。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在该句中,孔子表示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其中“好”明显是“喜爱”义,可以算是[+喜爱]这一义项的典型成员或者说是合格成员。杨伯峻将“乐”定义为及物动词,解释为“嗜好”。张敬夫《论语集注》:“譬之五谷,知者,知其可食者也。好者,食而嗜之者也。乐者,嗜之而饱者也。知而不能好,则是知之未至也。好之而未及于乐,则是好之未至也。”用对粮食的态度来比喻“好”与“乐”的关系,我们能够看出“乐”是更进一步的“好”,其程度明显大于“好”。
(2)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
例(2)是指樊迟向孔子请教关于“仁”的问题,孔子回答说:要爱人。这里的“爱”不仅仅是“喜爱”,更多的还是一种爱护。如果我们使用替换法,将“爱”用“乐”或“好”代替,则发现不仅是搭配对象上的不和谐,同时在语义上也出现不妥,因为“爱”多是一种基于喜爱之情的“爱护”。
总之,“乐、爱、好”三个词表示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1.使用频率: 爱>乐>好。在《论语》中“乐”表示“爱好、嗜好”义共出现了9次,“爱”出现了8次,“好”出现了51次。可见,就使用频率来说,在上古汉语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好”来表示“喜爱”义。
2.适用范围和对象:通过对例句的分析发现,“好”的适用范围较广,抽象或具体的事物都可以;而“乐”多用于抽象事物;“爱”的对象主要是人。从下列例子中我们也能够看出。
(3)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学而》)
(4)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夫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学而》)
(5)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季氏》)
3.使用程度:爱>乐>好。以例句为例:
(6)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路》)
(7)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宪问》)
(8)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雍也》)
在例(6)中,“好”与“恶”相对,表示的仍然是“喜爱”义,例(7)意思是“爱他能不叫他劳苦吗?”“忠于他能够不教诲他吗?”其中“爱”指“喜爱”,从例句中我们能感受到这种喜爱的程度要大于“好”。在《论语集释》中有这样的解释:“爱不但父子之爱子,兄之爱弟,士爱友,君爱臣民,师爱弟子,亦有如此者。忠不但臣之忠君,子亦有尽忠于父处,士亦有尽忠于友处,凡为人谋亦有尽其忠处,但不必贯忠爱而一之也。” 可见,此处的“爱”和“忠”并列,是用来和“君臣之爱”“兄弟之爱”等形成比照,比“好”这种“喜爱”的程度更深,范围更广。而“乐”主要表示的是一种嗜好,喜爱的程度介于二者之间。
“好、乐、爱”三者如果用义素分析法可以表示为:
好:[+喜爱][-程度深][-爱护][+抽象事物][+具体事物][-人为对象]
乐:[+喜爱][+程度深][-爱护][+抽象事物][-具体事物][-人为对象],
爱:[+喜爱][+程度深][+爱护][-抽象事物][-具体事物][+人为对象]。
(二) 乐、喜、悦(说)
乐、喜、悦(说)这三个词均有“高兴”的意思,都是表示内心产生愉悦的情绪,使用范围基本相同。首先看其文字学解释:
喜,许慎《说文》:喜,乐也。从壴,从口,凡喜之属皆从喜,虚里切。
乐,许慎《说文》: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玉角切。段注:乐者五声八音总名。乐记曰:乐者,乐也。古音乐与喜乐无二字,亦无二音。杨树达按:段说是也。喜训乐,乐谓音乐。字从豈者,豈即今鼓字。豈表乐器,口表乐歌,故喜字从之。闻音乐则人喜乐,喜之为欢喜,乐之为欢乐,皆后起之引申义也。①可以看出,“喜”“乐”在语义上本无太大区别。
悦,相对来说出现较晚,我们在《说文》中并没有找到该字。《广韵》:“悦,喜乐也。”《广雅·释诂》:“悦,喜也。” “悦”多用“喜”来进行训释。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原文中的例句:
(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0)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雍也》)
(11)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公冶长》)
在这三个例子中“乐、说、喜”这三个词可以进行互换,语义上并不存在什么差异,都是在外事或外物的条件下内心产生高兴、愉悦的情绪。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以下两点:
1.使用频率: 乐>悦(说)>喜。《论语》中“乐”表示“快乐”,出现了15次,“悦(说)”表示“高兴”,出现了11次,“喜”则出现了5次。
2.语法功能:“悦(说)”“喜”多可以用否定副词加以限制,而“乐”通常不受否定副词的限制。
(12)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悦)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子路》)
(13)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子张》)
(14)叶公问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述而》)
三、负情绪心理动词辨析
(一)疚、怍
“疚、怍”这两个词在《论语》中都只出现了一次。通过查阅上古的一些文献发现,“疚、怍”在上古时期的出现频率都不高,“怍”在《左传》《诗经》中都没有出现。
(15)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矣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颜渊》)
(16)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宪问》)
怍,《说文》:“怍,惭也。从心,作省声。在各切。”许慎将其解释为“惭愧”义。 疚,本义是“久病,疾病”。《释名·释疾病》:“疚,久也,久在体中也。”嵇康《太师箴》:“故子洲称疚,石户乘桴,许由鞠躬,辞长九州。”②“疚”的“惭愧”义多是由本义引申而来,并且多表示因过失感到内心惭愧痛苦。由于二者在上古时期的著作中出现频率都较低,所以在辨析时需要考虑两个词的其他义项来进行分析词义侧重点。
“怍”,除了表示”羞惭、惭愧“之义外,还指改变面色。《管子·弟子职》:“危坐乡师,颜色毋怍。”尹知章注:“怍,谓变其容貌。”指心理活动发生了某种变化,在面部表情上也发生了变化。“疚”还有“忧伤、忧虑”义。《诗·小雅·大东》:“既往既来,使我心疚。”用义素分析法表示为:
怍:[+惭愧][-有过失][-忧伤][-改变脸色]
疚:[+惭愧][+有过失][+忧伤][+改变脸色]
(二)哀、恸、伤、戚
“哀、恸、伤、戚”这四个词均有“悲伤难过”义,首先看其在原文中的具体意义:
(17)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八佾》)
(18)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焉?” (《先进》)
(19)子曰:“《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 (《八佾》)
(20)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八佾》)
例句(17)是,孔子说:“居于统治地位不宽宏大量,行礼的时候不严肃认真,参加丧礼的时候不悲哀,这种样子我怎么看得下去呢?”其中“哀”是最基本的悲伤难过之义,具有普遍意义。例句(18)是说颜渊死了,孔子哭得很伤心。其中,郑玄注曰:“恸,变动容貌。”马融注:“恸,哀过也。”例句(19)中《论语集注》:“伤者,哀之过而害于和者也。”这里是用来形容音乐虽然哀婉但不会伤害人的身体。可见,“伤”是哀伤过度以至于身体受到伤害。例句(20)意思是林放问礼的本质。孔子认为就丧礼来说,与其仪文周到,宁可过度悲哀。在这里,“戚”是过度悲哀的意思。《礼记·檀弓》:“丧,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也证明“戚”应当理解为“过度悲伤”。
一般来说“哀、戚、悼、悲”常常放入一个语义场中进行辨析,而“恸”和“痛”多放在一起进行同义词的辨析。但是在《论语》中我们并没有发现使用“悲”“悼”的例子。
由于“哀、恸、伤、戚”这类同义词出现的频率较小,因此作出的判断只是反映《论语》一书中的状况,但在考察某些词时会适当考虑些其他著作作为例证:
1.使用频率:哀>恸>戚=伤。“哀”作为动词表示“哀伤”出现6次;“伤”表示“过度悲哀以致伤害身心”只出现了1次,“恸”指悲哀过度,出现了4次;“戚”表示悲哀过度也只出现了1次。
2.感情程度:伤>恸;戚>哀。《广雅》:“哀,痛也。”《玉篇》:“哀,哀伤也。”“哀”表示伤心、伤痛;《广韵》:“恸,恸哭,哀过也。”形容“恸”是过度悲哀,如《论衡·问孔》:“夫恸,哀之至也。”就是说“恸”是“哀”到达了极致;而“伤”则表示因悲伤过度而使身体受到伤害。《诗经》:“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这里的“伤”指悲伤难过,程度相对来说较重“哀”的程度相对最低,“伤”的程度最高,而“戚”在《论语译注》中解释为过度悲哀,可见其程度也大于“哀”。通过义素分析法我们可以看的更清楚:
哀[+哀伤][-程度深][-伤害身体]
伤[+哀伤][+程度深][+伤害身体]
恸[+哀伤][+程度深][-伤害身体]
戚[+哀伤][+程度深][-伤害身体]
3.语法功能:“恸、戚、伤”均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够带宾语,而“哀”可以带宾语。虽然《论语》中并没有出现“哀”带宾语的情况,但是我们可以在其他著作中找到:
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诗经·卫风·有狐》)
哀余生之不当兮,独蒙毒而逢尤。(《楚辞·九叹·愍命》)
(三)忧、患、虑、劳、病
“忧、患、虑、劳、病”这几个词都有“担心、忧虑”的意思。《说文》:“忧,不动也。从心,尤声。”《说文》:“虑,谋思也。”《说文》:“患,忧也。”“劳、病”所表示的担心、焦虑都是在本义之上的引申。从以下例句中进行分析:
(2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2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宪问》)
(23)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颜渊》)
(24)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尧曰》)
(25)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
分析上述例句,我们发现这五个词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使用频率:患>忧>虑>劳=病。在这五个词中“患”“忧”使用的频率都较高,分别达到了17次,15次,其余三个出现频率较低,分别是3次,2次,2次。
2.词义侧重:“忧”本义指因心中有了忧愁之事而显现在脸上,在表示“担心、忧虑”意义上具有普遍性;而“患”侧重表示对外在事物的担心、忧虑,担心的意味较浓;“虑”的“担心、忧虑”是由其基本义“思考、谋划”引申而来,因此所表示的忧虑、担心多来自于因考虑不周或是在思虑过程中产生的忧虑;“劳”在《论语》中则常常与“怨”相对,因此涵盖有[-怨恨]义,同时还带有一种愁苦的含义,如《诗·邶风·燕燕》:“瞻望弗及,实劳我心。”高亨注:“劳,愁苦。”;“病”,表示忧虑,[+担心]这一语义较轻。通过对该组词的理解和比较,我们可以用义素分析法来表示其区别之处:
忧[+担心][+忧虑][+有面部表情][-程度深][-外部事物][-考虑不周][-愁苦]
患[+担心][+忧虑][-有面部表情][+程度深][+外部事物][-考虑不周][-愁苦]
虑[+担心][+忧虑][+有面部表情][+程度深][-外部事物][+考虑不周][-愁苦]
劳[+担心][+忧虑][-有面部表情][-程度深][-外部事物][-考虑不周][+愁苦]
病[-担心][+忧虑][-有面部表情][-程度深][-外部事物][-考虑不周][+愁苦]
3.语法功能:这一组词在意义上存在差别,在语法功能上也有所不同。我们通过例句来分析一下:
(26)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
(27)季康子患盗,问於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颜渊》)
(28)子曰:“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里仁》)
(29)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
上述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劳”一般作不及物动词,而“患、病、忧、虑”都可以用来作及物动词。并且相对来说,“患”“病”所加宾语类型更多样,既可以是词也可以是短语,而“忧”“虑”的宾语多为词。
四、结语
《论语》中心理动词的分布存在着不平衡性,消极心理动词在数量和使用频率上都大于积极心理动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孔子对于治国成仁之道的严肃;同时这也和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密切相关,春秋晚期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正处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社会形态过度,动乱的社会政治形态无疑给哲学家的思考蒙上了一层消极色彩,影响到了他们的情绪。并且人类的消极情绪种类比较丰富,人们由于各种原因而在情绪上产生微小差异,反映在语言上就形成了许多意义不同的词,这也是《论语》中负情绪心理动词较多出现的原因之一。
本文综合运用词汇学、语义学、文字学、训诂学等知识,对《论语》中几组单音节情绪心理动词的同义词加以辨析。可以看出,在意义相近的基础上由于人们情感的丰富多样性存在着细微的差别,而这些差别正是同义词辨析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本文对《论语》中心理动词的分析主要依据其词汇属性、语法功能等方面,范围虽小,但希望能够为《论语》研究以及同义词的辨析提供绵薄之力。
注释:
①程树德,《论语集释》,中华书局,1990年,959页。
②古文字诂林编纂委员会:《古文字诂林》(第五册),上海教
育出版社,1999年12月,75页。
参考文献:
[1]王力.同源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3]黄金贵.论同义词之“同”[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
[4]陆宗达,王宁.训诂方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5]刘叔新.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导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
[6]程树德.论语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0.
[7]王红厂.近十年心理动词研究综述[J].青海师专学报,2004,(3).
[8]张家合.试论古汉语心理动词研究[J].学术论坛,2007,(6).
[9]段德森.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
[10]上海辞书出版社语文辞书编纂中心编著:古汉语字典(辞海版)[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11]左衍涛,王登峰.汉语情绪词自评维度[J].心理学动态,1997,(2).
[12]陈彭年.广韵[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13]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第二卷)[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8.
[14]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第七卷)[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1.
[15]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第八卷)[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1.
[16]许慎.说文解字(徐铉等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篇3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同义词 辨析
1同义词辨析的角度与方法
1.1语义差异
语义差异可以从语义强度、语义适用、语义侧重、义项多少及所指范围大小等几方面来分析。
1.1.1语义强度的差异
汉语中有些词语看似意义相近,但经过仔细比较,我们发现它们在词义轻重程度上有差别,即在语义强度上有差别。如:“失望”和“绝望”、“成绩”和“成就”、“感谢”和“感激”、“懊恼”和“懊悔”、“保证”和“保障”,以上这些词都是前者的语义程度轻一些后者的语义程度重一些。
1.1.2语义适用的差异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适用于人、动物、植物还是事物?适用于自己还是别人?适用于个人还是集体?适用于具体还是抽象?适用于社会现象还是自然现象?适用于过还是将来?如:
矮、低,“矮”指身材短小;“低”不可以指身材,只能用于物体、建筑等。
安静、平静、寂静,“安静”多用于人的心情、神色、态度及行为等,也用于事物的状态:“平静”用于人的心情或事物状态;“寂静”用于环境情况。
1.1.3语义侧重的差异
有时候两个词所概括和反映的现象虽然基本一致,但是它们强调的重点却有所不同。有些留学生由于不能明确两个词强调的侧重点,故而发生错误。如:
爱护、保护,“爱护”侧重于认识到客观对象重要而用心去呵护;“保护”侧重于感觉到客观对象已经或将要遭受伤害而采取措施进行护卫。
保存、保管。“保存”强调寄放;“保管”强调看管。
1.1.4义项多少的差异
有些同义词,一个是单义词,另一个是多义词,或者都是多义词,但只有一个义项同义,其他义项不同义。如:
安定、安宁,都指情况稳定、平静正常而没有骚扰,但是“安定”还可用作动词,突出使平静,如“安定人心”。
常常、经常,都指事情多次连续、重复,但“经常”还指连接不断的、有规律的行为,如“要经常向人请教”。
1.2语法差异
语法差异主要从语法特征、组合分布和句型句式这三个方面来分析。
1.2.1语法特征的差异
语法特征的差异主要指词性、能否重叠及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这些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如:粗心、马虎、大意,“马虎”可以重叠为“马马虎虎”,“粗心”和“大意”均不能。高兴、愉快,都形容快乐的心情,但是“高兴”可以重叠为“高高兴兴”,而“愉快”则不能重叠。
1.2.2组合分布的差异
组合分布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词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不同词性的词的前接成分和后接成分的差异等。如:本来、原来,都表示先前,“本来”多用于上半句,“原来”则没有这个限制。
甚至、乃至都是连词,表示强调,但是“甚至”常用在后一小句开头,前一小句用“不但”“不仅”等与它呼应,“乃至”则不常用于后一小句的开头。
(3) 句型句式的差异
主要从以下句型句式找差异:把字句、被字句、疑问句、肯定句、否定句、反问句等。如:
不必、何必,两者都是副词,但是“何必”只能用于反问句,用反问语气表示不必,如“既然不会下雨,何必带伞”。万万、千万,都是副词,都表示绝对、无论如何。但“万万”多用于否定意义的句中,而“千万”则是肯定句、否定句中均可使用。
1.3语用差异
1.3.1语体色彩的差异
同义词的出现,适应了不同的交际需要,它们中有些词适用于书面语,有些词适用于日常口语。如:大约、大概,“大约”适用于书面语,“大概”适用于口语。方法、措施,“方法”书面语和口语都可以用,“措施”一般用于书面语。
1.3.2感彩的差异
感彩主要指褒贬色彩。词义除了反映客观事物的固有特征外,还表达了人们对事物的爱憎评价。如:鼓励、鼓舞,都有激绪使人振奋的意思,但“鼓励”是中性词,“鼓舞”是褒义词。骄傲、自豪,“骄傲”在有些场合是贬义词,如“骄傲自大”;“自豪”是褒义词。
2学习者出现同义词误用的原因
2.1母语文化差异
对于任何一个已经具有了固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人来说,由于从小受到母语的影响,很容易形成母语的思维定势。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母语文化的迁移作用更是十分明显。如: 这个女人长得很肥。汉语中,“肥”和“胖”都可以指脂肪多、肉多,但适用的对象不同。“肥”一般不会被用来描述人,只有“减肥”、“肥胖”例外;“胖”则是指人体的脂肪多。而在英语中,“fat”既可以指人,也可以用于动物或肉类,因此学习者容易拿“fat”的用法来套用“肥”或“胖”,出现误用。
2.2词汇量的限制
汉语词汇特别丰富,用恰当的语言准确、清晰地表达,掌握一定数量的同义词是很必要的。多数汉语学习者处于特定的学习阶段,学习的时间并不长,所掌握的词汇量是很有限的。从同义词中挑选出一个最恰当的词语用于表达,这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当他们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词语才能最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的时候,就会勉强使用一个自己感觉意思差不多的词语。因此而闹出的笑话也有不少,比如孟祥英在研究近义词辨析的文章中就举过几个例子: 他身上掉着许多汗。(流) 这衣服里是鸭子的头发。(毛)
3结语
同义词是留学生学习掌握的难点。本文总结出学生同义词的偏误特点和偏误种类,进而概括出偏误的种类和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从两个角度对同义词进行了分类;以期对同义词的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杨继洲.课堂教学中怎么进行近义词语用法对比[M].世界汉语教学,2004(3).
[2] 赵新,李英.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2).
[3] 刘询.对外汉语教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4] 孟祥英.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J].天津师范大学报,1997.
[5] 温敏.对外基础汉语词汇教学浅谈[J].武汉大学学报,1995.
篇4
关键词:文言文;同义关系;辨析
文言文中,几乎每个词都有数量不一的同义词,组成复杂的同义关系群。关于同义词的定义,历来众说纷纭。王力先生认为:“所谓同义,是说这个词的某一意义和哪个词的某一意义相同,不是说这个词的所有意义和哪个词的所有意义都相同。”蒋绍愚先生认为:“所谓同义,是指一个或几个义位相同而不可能是各个义位都相通。”郭锡良先生认为:“同义词是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意义完全相同的词叫等义词或绝对同义词,这类词数量很小。绝大部分同义词都只是部分意义相同。”从中可以看出,几位学者对同义词的界定各有所长,侧重的方向也不一样,但都关注词的义项。蒋绍愚、郭锡良等学者作为王力先生的后辈和学生,对同义词的界定都是在王力先生“所谓同义,是说这个词的某一意义和哪个词的某一意义相同”的观点的基础上衍生发展的,这也成为学术界主流的观点。一个义项相同即可确认为同义词,因同义词有不同的义项,所以会出现同一词有多个同义词,但他们之间并不能构成递推关系。
与以上观点不同,王宁先生认为:“声音没有渊源而意义局部相近的词叫同义词。同义词必定不同源。两个词只要有一个义项的义值相近,就可称为在这个意义上的同义词。”即在一定条件下,意义相同,语音不相关的词互为同义词。这个定义尊重了王力先生的观点,但在具体的分析上又有差别。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王力先生的观点提出了同义关系的词的本质性特征,但由于其高度凝练,又会有适用性的局限。对王宁先生的定义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主要包含三层意思:
其一,词的同义是有条件的,不存在绝对的、全面的同义词。即多数词的同义只存在某一义项上,而且与语言环境和历史时期有关。古汉语词往往具有多个义项,不同义项往往在多义词的义项中处于不同位置,如有的为本义,有的为引申义。
具体作区分,可分为同位同义词和异位同义词。同位同义词,就是把词与词处于相同位置上的义项的语义相同作为条件构成的同义词,如“兵”“士”与“卒”“兵”本义指兵器,“士”本义是男子,“卒”本义是奴隶,都可引申为“士兵”,以引申义相同构成同义词。就异位同义词来看,“面”和“脸”就是其中的以本义与引申义相同为条件构成的异位同义词。“面”本义指脸面,如“老妇必唾其面”“尘满面”,“脸”本义指眼睛下面,鼻子两侧的部位,如温庭筠《菩萨
蛮》中的“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后“脸”引申为整个面部,和“面”同义。
其二,同义词的语音是没有关联的。王宁先生认为“语音相关、具备音近义通条件的是同源词,不包括在严格意义的同义词范围内”。如“言”和“语”是同义词,“言”和“唁”虽然都有“闻”的意思,但并不是同义词,而是同源词。而在王力看来,同义词与同源词存在从属关系,从词义方面来分析同源词,将同源词分为三类,其中第二类是同义词。他指出:“同源字必然是同义词,或意义相关的词。但是,我们不能反过来说,凡同义词都是同源字。”何、蒋两位先生是(二者都是王力的学生)直接继承王力先生的观点,依旧没能突破这个限制。同义词和同源词本来是两个平行的概念,没有严格的区分会给区别、研究同源词、同义词造成不便。对比同源词和同义词的概念,可以发现同源词必须要有历史的渊源关系,出自同一源头,而同义词是意义上的偶然相同。相对来说,王宁对于同义词和同源词的界定更明晰、合理,也更方便研究和教学。
其三,同义词是相互的,即构成同义关系的词互为同义词。如“单”在“单一”的意义上,与“一”“独”“唯”同义。在“单数”的意义上,与“奇”同义;在“仅只”的意义上,与“只”“独”“特”同义。相反,只要两个词互为同义词,必然有相互重合的义项。
从同义词定义的界定可以看出成为同义词所要具备的要素和同义词的特点。
但要确证两个词是否构成同义词,则要通过一些具体的语言材料才能准确得出结论。就像任何人都不可能不借助他物就认识自己一样,确认同义词基本的方法也是比较,比较才能显出差别。通过对整个词义系统的分析,认识一个词从本义到引申义的全貌,从而明确与其他词的界限与关系。就辨析同义词的角度而言,首先,辨析同义词词义上的不同,其中包括词义的范围、程度、反映角度的差别。
其次,辨析同义词在使用上的不同,其中包括使用对象、场合有差别,使用时组合对象、功能上的不同。除此之外,辨析同义词感彩上的不同。就具体的操作而言,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语言环境分析法――从上下文的探求上辨析同义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注意文言中的互用、对用、连用等现象。互用就是在同样的语言环境中,两个词互相替换,而语句的意义保持不变,常见于《诗经》。对用指古代文言和诗词中,为了对仗工整而又不出现重复的字,在相应的位置上往往出现一组同义词,如杜甫《登岳阳楼》中“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中的“一”和“孤”。
连用是为调整、补充音节,将同义词连用的情况,意义与单用相近,说明二者在这个语言环境中意义并无差别,如韩愈《谏佛骨表》中“数千百年以来,未有伦比”中的“伦”与“比”。
第二,对立意义分析法――从反义词的分析上辨析同义词。语言中的许多词都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跟一个与它意义相反相对的词构成反义词,不同的反义词可以反映出同义词之间的差异。如“坚”“刚”“强”三个词,意义上很接近,都有牢固的意思。但在上古汉语中,“坚”专指土类的东西,硬而不易碎谓之“坚”,反义词为“脆”。“刚”专指金属一类的东西,韧而富有弹性谓之“刚”,反义词为“柔”。“强”原本指弓的拉力大,不易断,反义词为“弱”。通过反义词的对比分析,“坚”“刚”“强”三个同义词的异同显得更加明晰。
第三,探求本源分析法――分析同义词的本义。虽然同义词和同源词本应该有明确的界定和区分,但实际上两者之间有很多关联,存在互渗关系。这也是王力先生把部分同义词归入同源词,认为同源词定为同义词的缘由。为了研究和教学,需要明确区分同义词和同源词,同样为了更好地辨析、研究同义词,可以部分利用同源词的方法,探求词的本义和根词,通过系联词的同源系统,探求同义词的异同。如“迁”和“徙”,两个词都有“移动”“换地方”的意思,但“迁”的本义是往高处挪。所以在“迁官”和“徙官”两个词上意义有差别,一个为升迁,一个为调职。借助同源词的研究方法,两个词的差异显而易见。总而言之,抓住同义词概念的要点,掌握辨析方法,结合具体的语言材料进行具体分析,就可以准确判断出两个词是否为同义词,并在辨别中把握古代词语的词义和古代语言用法的妙处,进而方便我们对古代书籍的认读、理解、研究。
参考文献:
[1]郭锡良,唐作藩.古代汉语(修订本)[M].商务印书馆,2007.
[2]王宁.古代汉语[M].北京出版社,2009.
[3]何九盈,蒋绍愚.古代汉语词汇讲话.中华书局,2010.
[4]周国光,李向农.古代汉语同义词辨析.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
篇5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在干管压差控制下系统管网特性曲线及水泵工作点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一次泵变流量系统 干管压差控制管网曲线
Abstract: The principle and system control programs comparison of variable primary flow system of air conditioning cold water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and the changes of the system pipe network characteristic curve and the pump operating point of variable primary flow system in the control of main pipe pressure are analyzed in the paper.
Key words: variable primary flow system; main pipe pressure control; the curve of pipe network
中图分类号: TB6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 引言
随着我国对建筑节能的日益重视,以及人们节能意识的加强,各种建筑节能技术研究不断发展。建筑中空调系统能耗约占整个建筑能耗35%以上,而空调系统能耗中大约25%~30%份额为循环系统冷冻水泵与冷却水泵的输配能耗,所以空调系统的节能措施尤其是空调水系统的节能手段是建筑节能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2 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原理
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具有管路系统简单,节省机房面积,减少业主初投资,消除空调系统“低温差综合症”,冷水机组高效运行,节能效果显著等优点,已引起越来越多的空调系统设计者和业主的关注,在系统较小或各环路负荷特性或压力损失相差不大的中小型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典型设备及附件配置如图1所示。
1—分水器2—集水器3—冷水机组4—冷水循环泵 5—止回阀
6—压差控制器7—旁通电动调节阀8—末端空气处理装置9—电动两通调节阀
图1 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示例图
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工作原理:当系统用户侧空调负荷发生变化时,通过改变电动两通调节阀的开度而控制流经末端设备的冷水流量。空调系统中压差控制器监测用户侧差压值,根据压差监测信号,控制冷水泵转速和运行台数,调节旁通管开度,确保冷水机组蒸发器的水流量在安全流量范围内变化条件下,提供空调系统所需的冷水流量和管路系统资用压力,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省空调冷冻水大量水泵输送能源,获得明显的节能运行效益。
3.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控制方案
空调冷水一次泵变流量系统控制方案一般有以下三种:(1)温差控制法—保持供回水干管温差恒定不变;(2)干管压差控制法—保持供回水干管压差恒定不变;(3)末端压差控制法—保持最不利环路压差恒定不变;
冷冻水泵温差变流量控制方案,从空调系统热力特性出发,能够保证室内温/湿度要求,真实反映系统空调负荷的变化,节能效果显著。但冷冻水泵采用温差控制在工程中出现的不多,主要原因是这类控制系统的设计应用有一定的限制,局限于空调系统各用户侧的负荷按照统一规律性同步变化,否则容易出现管网水力失衡,进而使得各用户的供冷量达不到要求,影响用户侧的空调使用品质。另外冷冻水泵温差便流量控制存在滞后现象,控制不够灵敏。
冷冻水泵压差变流量控制方案,从空调冷水循环水泵运行特性出发,充分发挥水泵高效率运行,空调水系统运行稳定,系统整体水力平衡性好,且系统中压差变化比温差变化反映快,控制灵敏,因此在实际空调工程设计中此种控制方式应用最多。但由于压差控制方案并没有考虑系统的热力特性,不能真实地反映出空调系统负荷变化情况。且节能效果相对于温差控制方案来说,节能效果稍差。
4.干管压差控制水泵变流量系统管网特性变化分析
由于末端压差控制方案中对系统最不利环路的确定困难较大,且系统的控制布线给工程施工带来了难度和麻烦,所以实际空调系统变流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中沿用了一次泵定流量中差压旁通控制的做法,即将差压测点设置在分水器与集水器之间,也就是上述的干管压差控制方案。下面就以干管压差控制方案为例,在假设空调冷冻水循环均为全变速泵的条件下,具体讨论一次泵变流量空调系统冷冻水量跟踪用户侧水流量的变化调节控制过程。
4.1 水泵变频变速调节理想水力工况分析
干管压差控制方案中水泵变频变速调节理想水力工况分析如图2所示。图中,空调冷冻水系统设计管网特性曲线为曲线Ⅰ,冷水循环水泵设计的工作点为点a。当实际运行中用户侧的负荷减少时,其所在支路的电动阀关闭和比例调节两通阀开度变小,用户侧水流量则由设计流量G减小为G',与此同时阀门开度的减小,导致系统支路阻力增加,空调冷冻水系统供回水干管作用压差增加,管网特性曲线变得陡峭,由曲线Ⅰ变化为曲线Ⅱ,为了保持空调供回水干管压差不变,电动压差旁通控制系统控制循环水泵电机变频器,调节水泵转速,由设计转速n减小为n',水泵实际运行的工作点相应地由a点滑移到a'点,相应地循环水流量调整到实际所需要的流量G',供回水干管之间的压差恢复到系统的设定值。工程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当水泵电机变频器频率在其60%~70%满频的区间内变化时,冷冻水循环水泵高效地运行,改变水泵转速可以获得明显的节能效果。但当水泵的转速改变时,水泵不满足相似定律,水泵变频节能率三次方定律不成立。
图2 水泵变频变速调节理想水力工况分析图 图3 水泵台数调节理想水力工况分析图
4.2 水泵台数调节理想水力工况分析
考虑到水泵电机变频器效率和电机散热等因素影响,水泵转速并非是可以无限制地减小,通常空调系统实际运行中水泵的变速调节设有一个最低转速限制(约为水泵额定转速的30%),所以当水泵实际运行的转速小于最低转速限制时,需要进行水泵的台数控制。干管压差控制方案中水泵台数调节理想水力工况分析如图3所示。图中,两台水泵并联运行同时工作时,管网特性曲线为曲线Ⅰ',水泵运行工作点为点b,所对应冷水系统循环流量为2G,水泵的扬程为H0。当停止其中一台水泵工作时,单台运行水泵的工作点由点b滑移到点c,此点c即为单台泵在管网特性曲线不变条件下工作点。但设置的电动压差旁通控制系统为了保持空调供回水干管压差不变,发出信号调节冷冻水供、回水干管上的旁通阀开启程度,相应地管网的特性曲线由曲线Ⅰ'变为曲线Ⅱ',单台水泵的运行工况点由c滑移到点b',此时空调冷冻水的循环水流量相应的调整到实际所需要的流量G,供回水干管之间的压差恢复到系统的设定值。
在电动压差旁通控制系统调节水泵转速和台数过程中,当空调冷冻水系统循环水流量小于冷热源允许流过的最小水流量时,电动压差旁通控制系统调节冷冻水供、回水干管上的旁通阀开启程度,对流量进行分流旁通,使得冷热源的水流量在其允许的流量范围内变化,保证冷水机组的安全、高效运行。
5 结语
随着我国对能源短缺问题的重视和对建筑节能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种节能的水系统形式,一次泵变流系统发展潜力巨大,但一个成功的一次泵变流量设计是整个空调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空调末端设备的调节方式具有不同的特性,而舒适性空调系统末端装置的控制方式是不同种控制类型的组合,空调系统的管路特性曲线受到系统控制方式、空调系统设置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实际管路特性曲线的变化与理论分析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中控制方案,由于水泵的转速改变时,水泵不满足相似定律,节能率三次方定律不成立。且一次泵变流量系统节能效果,受到系统末端设备控制策略特性等因素的影响,进而节能情况很难进行定量的计算确定。
参考文献
[1] 汪训昌.空调冷水系统的沿革与变流量一次泵水系统的实践[J].暖通空调,2006,36(7):32-40,95
篇6
关键词:词义系统 概念要素 《汉语大字典》 拔
《汉语大字典》以《康熙字典》为蓝本,但在《康熙字典》的基础上有了历史性的变革。关于这一点,黄孝德先生已有论述,此不赘述。相对于其他的字典,大字典无疑亦有其优胜之处。如:
《辞源》把“拔”(bá)分为7个义项:①抽取,拔除。②选擢,提拔。③攻克。④移动,改变。⑤超特。⑥迅疾,猝然。⑦括,箭的末端。
《汉语大字典》把“拔”(bá)分为18个义项:①抽拔,连根拽出。②挑选,选取。③超出,高出。④挺。⑤攻取。⑥移易;动摇。⑦吸出(毒气等)。又方言。把东西放在冰(凉)水里,吸出热,使它变凉。⑧脱离,摆脱。⑨裂。⑩解救。?尽。?回,转。?辅助;扶持。?箭的末端。又名括。?猝然;急速。p通“”。舍止。q古邑名。在今山东省兖州市西。r姓。
在动词义项中,《汉语大字典》比《辞源》多出的义项是④、⑦、⑧、⑨、⑩、?、?、?,确实丰富完善了“拔”(bá)的义项。但是《汉语大字典》“拔”的义项设置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即一些原本统一的义位被分割开了。本文拟运用概念要素分析法,对《汉语大字典》中“拔”(bá)字的13个动词义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做些归纳,以便更好地说明这种方法在分析汉语的词义演变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拔”(bá)的基本意义分析
“拔”的基本意义,古今是一致的。《说文·手部》:“拔,擢也。”《小尔雅·广物》:“拔根曰擢。”《现代汉语词典》[4]:“拔,把固定或隐藏在其他物体里的东西往外拉,抽出。”这个基本意义,是我们分析其他意义的出发点。
综合“拔”的古今义,无论是“拔根”的“拔”,还是“把固定或隐藏在其他物体里的东西往外拉,抽出”的“拔”,都是用手移动物体,所以可以将其归入“用手使物运动”这一概念域,进一步属于“用手使物做由里向外的运动”这一下位概念域。同属于这一下位概念域的成员有“擢”“拽”“拉”“拖”“引”等。与之相反的概念域,即“用手使物做由外向里的运动”,它的成员有“按”“塞”“捺”“埋”“掩”“捣”等。
同属于“用手使物运动”这一概念域的成员都有一些共同的概念要素。即核心要素(K),运动的主体(F),运动的驱动着(C),运动的途径(P),运动的方式(M),运动的起点(S),运动的终点(T),运动的目的(O)。与蒋绍愚先生对“投”的分析不同,由于属于“用手使物做由里向外的运动”概念域的“拔”,其核心要素(K)“运动”是“位移性的运动”,强调的是运动的结果,而不是运动的过程,所以在此我们淡化了运动的途径(P)和运动的方式(M)两个概念要素的分析。故就“拔”(用手使物做由里向外的运动)来说,它的概念要素是:
①核心要素(K):运动
②运动的驱动者(C):人
③运动的主体(F):物
④运动的起点(S):处所∕里
⑤运动的终点(T):己方∕外
在这里,“手”是个隐性的概念要素,并没有在显性层面表现出来,它是从运动起点到运动终点的媒介。这些概念要素的综合,就构成了“拔”的基本意义:“用手使物做由里向外的运动”。这是“拔”这个词的中心义位,是它的基本意义。在词义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由这个基本意义演变出其他意义。我们可以以这个基本意义为出发点,把“拔”的其他意义贯穿起来。本文将根据这一原则,将《汉语大字典》中“拔”的13个动词义项贯穿起来。根据其他意义和这个基本意义的远近,我们把“拔”分为两个词,用拔1、拔2表示。每个词下又分若干义位,用拔1A、拔1B、拔2A、拔2B等表示。
二、“拔”(bá)的各种意义的分析
(一)拔1:用手使物做由里向外的运动以及直接由此演变而来的意义
拔1A:抽拔、连根拽出
K:位移;C:人;F:物;S:他处(物里);T:己方(物外)
用手加力于物,使之离开所在地,做由里向外且靠近己方的运动,这是“拔”的基本意义,也就是《汉语大字典》的义项①。典型的例子如《左传·隐公十一年》:“公孙阏与颍考叔争车,颍考叔挟輈以走,子都拔棘以逐之。”《汉语大字典》中的例子《汉书·武帝纪》:“秋七月,大风拔木”,只不过是把运动的驱动者由人变成了自然现象“大风”,这属于语用层面的变动。其实,《汉语大字典》的义项⑦“吸出(毒气等)”也应该属于拔1A,“吸出(毒气等)”之义只不过具体化了“物”,在这里,“物”专指气态、液态的物质。典型的例子如“拔毒”“拔火罐”等。
拔1B:挑选,选取
K:位移;C:人;F:优秀之物;S:他处;T:己方;O:挑选出优秀之物
这就是《汉语大字典》“拔1B”的义项②(F为物)。所不同的是,《汉语大字典》的义项②中F包含“物”和“人”两种要素。本文将其离析开来,因为F为人时,其核心要素发生重要改变,应单独成为一个义项。可以看出,拔1B是拔1A基本意义的进一步引申,拔1B的概念要素与拔1A相比,F具体化为“优秀之物”,并且增加了运动目的(O)。但其基本意义仍是“使物做由里向外的运动”。典型的例子如《论衡·累害》:“夫采石者破石拔玉,选士者弃恶取善。”
拔1C:选拔,提拔
K:地位改变;C:人;F:优秀之人;S:原来的职位;T:较高的职位;O:挑选出优秀之人
“拔”的对象如果是人,那么“拔”的动作就不可能表示运动,而是表示对人的地位的一种改变,即提拔。这也是《汉语大字典》“拔1C”的义项②(F为人)。其基本意义不再是表示物的运动,而是表示人的地位的改变。典型的例子如刘劭《〈人物志〉序》:“汤以拔有莘之贤为名,文王以举渭滨之叟为贵。”
拔1C是“拔1A—拔1B—拔1C”这样演变而来的。和拔1B相比,拔1C的概念要素基本上都发生改变。但二者仍有相似之处:拔1B表示的是物的位移,是物理现象;拔1C表示的是人的地位的转移,是社会现象。所以,拔1C是拔1B的隐喻。
拔1D:回转,调转
K:位移;C:人;F:物;S:原处;T:方向相反处;O:转向相反的方向
这就是《汉语大词典》的义项?。由上可知,拔1D也是拔1A基本意义的进一步引申。拔1D的概念要素与拔1A相比,具体化运动的终点(T)为“方向相反处”,增加运动目的(O)为“转向相反的方向”。典型的例子如杜甫《江涨》:“渔人萦小楫,容易拔船头。”
拔1:攻取,攻伐
K:关系改变;C:人;F:城池;S:原来的所有者;T:新的所有者;O:占为己有
这就是《汉语大字典》的义项⑤。拔1E是由拔1A通过隐喻而形成的。拔1A是使物做由里向外靠近己方的运动,是物置的转移。而拔1E是使具体化的“物”即城池从原来的所有者归为新的所有者,是物体所属关系的转移。典型的例子如《韩非子·初见秦》:“大王以诏破之,拔武安。”
拔1F:拯救,解救
K:关系改变;C:人;F:人;S:原来处境;T:新的处境;O:使人摆脱坏的处境
这就是《汉语大字典》的义项⑩。拔1F也是由拔1A通过隐喻而形成的。F由“物”变成“人”,S和T都进一步虚化,增加运动目的(O)为“使人摆脱坏的处境”。而且K所表示的“关系改变”也是一种虚化的关系,即运动的主体人与其处境的关系。典型的例子如《史记·孟尝君列传》:“始孟尝君列此二人於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此二人拔之。”其实,《汉语大字典》的义项?“辅助,扶持”也应该属于拔1F。“辅助,扶持”只不过进一步虚化F为“道义”,使其从不明显的地位到明显的地位,这也是一种虚化的关系的改变,如柳宗元《贞符·序》:“使圣王之典不立,无以抑诡类,拔正道,表覈万代。”
综上所述,拔1“用手使物做由里向外的运动以及直接由此演变而来的意义”的词义演变是:拔1B、拔1D是由拔1A直接引申而来的,拔1E、拔1F是由拔1A通过隐喻而形成的。这四个义项都是从拔1A直接演变而来的。拔1C则是拔1B的隐喻,它是经过“拔1A—拔1B—拔1C”这样演变来的。
(二)拔2:自身的运动以及由此演变来的意义
拔2A:超出,突起
K:位移;C:物∕人;F:自身;S:原处;T:他处;O:超出参照系
这就是《汉语大字典》“拔2A”的义项③。C由“人”到指物指人均可,F变成物或人自身。拔2与拔1的关系是:拔2也是由位移造成的变化,是拔1的引申。但由于C与F的关系发生根本的转变,所以拔2另立。“超出,突出”具体来说,就是物或人自身通过位移以超出其参照系。典型的例子如《孟子·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其实,《汉语大字典》的义项④“挺”也应该属于拔2A,“挺”的C为“人”,F具体化为人自身的某一部位。例如《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一回:“走起来大半是扬着个脸儿,拔着个胸脯儿,挺着个腰杆儿走。”此处把“拔”解释为“挺”只是随文解释,实际上属于拔2A这个义项。
拔2B:移易,动摇
K:存在状态改变;C:物∕人;F:自身;S:原来状态;T:新的状态;O:动摇
这就是《汉语大字典》“拔2B”的义项⑥。由此可知,拔2B的概念要素和拔2A相比,S和T都进一步虚化了,所以K也由实际的“位移”变成“存在状态改变”。但是拔2B仍是通过隐性的位移形成的,“存在状态改变”也是一种位移,所以拔2B是拔2A的隐喻。典型的例子如《易·乾》:“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拔2C:脱离,摆脱
K:关系改变;C:人;F:自身;S:原来所属关系;T:独立状态;O:脱离关系
这就是《汉语大字典》“拔2C”的义项⑧。由此可知,拔2C是由拔2B引申而来的。拔2C的概念要素和拔2B相比,C专指“人”,S由“存在状态”变为“所处关系”,所以K也由“存在状态改变”变成“关系改变”。总之,拔2C是拔2B的隐性位移的进一步引申。典型的例子如《梁书·王亮传》:“义师至新林,内外百僚皆道迎,其不能拔者,亦间路送诚款。”
(三)剩余义项
《汉语大字典》“拔”的义项⑨“裂”和义项?“尽”,不应当单独成为义项,因此义项⑨“裂”只用于“拔缝”中,如《红楼梦》第四十六回:“太太的车拔了缝,拿去收拾去了”;义项?“尽”如《尔雅·释诂下》:“拔,尽也。”郝懿行义疏:“陈根悉拔,故为尽。”这些都是随文释义,并且把一个统一的义位拆开了。其实两者都是拔1A的具体化,即“物”得到了具体化。
三、《汉语大字典》“拔”(bá)字动词义项的重新整理
《汉语大字典·凡例》提到,该字典的编排是以基本反映汉字字音历史演变和发展为原则,同时多义字按照本义、引申义、通假义、地名义、姓氏义的顺序分项排列,可见还是以历史性原则为主。但是“《汉语大字典》是一部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详解性字典,它所提供的义项材料不受时间限制,具有历时和共时两个特征”(汪耀楠,1990:459)。这样庞大的字典难免会顾此失彼,尤其在义项的设置上会存在一些不妥之处。
本文借用概念要素分析法对“拔”字的词义做了简单的分析。我们发现,《汉语大字典》中“拔”字义项设置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存在一些不应当分立的义项,如义项⑦“吸出(毒气等)”应该与义项①“抽拔、连根拽出”合并,因为⑦只是具体化了运动的主体“物”;义项?“辅助,扶持”应该与义项⑩“拯救,解救”合并,因为?只不过进一步虚化F为“道义”,使其从不明显的地位到明显的地位;义项④“挺”应该与义项③“超出,突起”合并,因为④只是进一步具体化了运动的驱动者和运动主体。再如,义项⑨“裂”和义项?“尽”都属于随文释义,更不应当成为独立的义位。其次,应当分立的义位未分立。义项②“挑选,选取”应当由运动的主体为“物”和“人”分成两个义位,因为这两个意义之间一为物理现象,一为社会现象,后者与前者存在隐喻关系。
至此,我们用概念要素分析法,可以清晰地按照词义演变的脉络排列“拔”(bá)字的动词义项,同时也并不违背《汉语大字典》以历史原则为主的编排体例。列表如下:
义位 意义 演变关系
[拔1A] 抽拔,连根拔出 基本义
[拔1B] 挑选,选取 引申自基本义。F具体化,增加O
[拔1C] 选拔,提拔 [拔1B]的隐喻。F由物到人
[拔1D] 回转,调转 引申自基本义。T具体化,增加O
[拔1E] 攻取,攻伐 基本义的隐喻
[拔1F] 拯救,解救 基本义的隐喻
[拔2A] 超出,突起 引申自基本义。F发生根本变化
[拔2B] 移易,动摇 [拔2A]的隐喻
[拔2C] 脱离,摆脱 [拔2B]的隐喻
最后,根据上文的分析,《汉语大字典》原有的13个动词义项,应该重新规整为上文的9个义项。比《辞源》多出的8个义项中,义项⑧、⑩、?的分立是必要的,而义项④、⑦、⑨、?、?的分立则是多余的。
参考文献:
[1]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
社,1986.
[2]黄孝德.从《康熙字典》到《汉语大字典》的历史性变革[A].汉
语大字典论文集[C].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
[3]辞源(修订本)[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5]蒋绍愚.汉语词义和词汇系统的历史演变初探——以“投”为例
[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84~105.
[6]汪耀楠.《汉语大字典》通论[A].汉语大字典论文集[C].武汉:
篇7
关键字:一次泵变流量 变频 节能
\Abstract: With the state's energy-saving requirements, a variable flow pump system in the central air-conditioning applications in beginning to emerge, and gradually expand. Through a variable flow pump system analysis, the increase in energy-saving design and energy-saving knowledge.
Keyword: a variable flow pumpinverter energy-saving
中图分类号: 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节能减排的认识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能源的利用率。在一般的公共建筑和较高级的建筑中均设计了中央空调系统,并且基于设计的简便和系统稳定性的原因,绝大多数的中央空调都是定流量系统。而设计时空调是按最大负荷时考虑的,这就出现了在实际运行中大多数时间都是大流量小温差的工况。制冷主机会根据负荷侧进行自动调节制冷量,但水泵却一直是满负荷运转,造成能源浪费。针对此种情况,我对现有的定流量系统改造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的实现
一次泵变流量的实现,主要依靠的是变频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在水泵控制上的应用。原理简单明了,就是根据外网负荷的变化,由中央控制系统PLC或DDC控制变频器调节水泵转速,使系统循环水量维持在刚好满足负荷需求的水平,保证负荷侧(包括最不利点)获得足够的循环压差并尽可能降至最低,以期降低水泵运行能耗的目的。
一次泵变流量对主机的影响和解决办法
主要生产厂家的制冷主机给出的参数绝大多数都要求最低流量为额定流量50%-70%,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变频改造和设计时不能盲目。如果忽视了这一要求轻则系统运行不稳,严重的更是会冻坏制冷机。因此,为确保系统安全运行在系统中应加入旁通管及其控制阀门。
旁通管及其控制调节阀门是一重要环节,其唯一的作用就是确保流经每台工作的冷冻机蒸发器的冷冻水流量在任何情况下均不低于设备所要求的最小流量。原则上旁通管的流通能力须保证冷冻机蒸发器的最低水流量,在最不利的情况下,末端空调空调流量趋于极低值时,旁通管将承担单台冷冻机保证正常运行所需的最低流量,根据有关专业单位的实际操作经验,旁通管长度尽可能控制在空调供回水总管管径约3~5倍,在其最大流量的情况下,水损失尽可能低于1.5英尺水柱,管径相应予以确定,当冷冻机采用大小搭配的形式时,旁通管宜根据最大型号冷冻机所要求的最低流量确定管径,以确保系统的宽容度,同时保留以传统模式(一次水泵均全部定速)工作的可能性。另外,旁通管应相应配设合适的高质量的等比例调节控制阀门和电动驱动器,须注意的是,普通蝶阀不能提供合适的水流曲线。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系统中较少采用,同样电动驱动器的选择应确保其扭距可克服阀门关闭压差。旁通阀的选型不能根据旁通管管径确定,而是根据计算而得的阀门系数Cv值选择,同时辅以校验阀门水流速度,原因是水流速度过高容易产生气蚀和噪音,一般来讲,流速不可超过16英尺/秒(事实上有些品牌的压差调节阀还要保守,最高为10英尺/秒),根据设计经验,阀门前后压差一般在2~3Psi之间,而旁通阀的流量为最大规格冷冻机的最低流量,正常情况,阀门选择50~60的开启度,而非90度(即全开)。
旁通阀的控制手法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可由BA或冷冻机或水泵变频控制装置来控制,视工程特性和设计者习惯而定,但其控制原则是明确的,即根据冷冻机蒸发器进出口压差或流量的实测值调节旁通阀开度,确保每台冷冻机蒸发器水流速不低于安全低限。
可以看出,常见的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系统中冷冻机、水泵以及旁通阀的控制大都各自实现独立,采集的控制信号源亦不相同,三者组合完成了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系统的基本控制功能。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中的水泵变频节能
水泵变频时实现一次泵变流量的根本。根据流量Q、扬程H、功率P的关系:对于同一台叶片式水泵有如下规律:Q1/Q2=n1/n2
H1/H2=(n1/n2) 2
P1/P2=(n1/n2 ) 3
一般情况下,泵都在额定工作条件下,按最佳工作条件设计操作。如图1所示为泵的典型的工作曲线,AB是泵的性能曲线,与额定系统压力曲线OB相匹配,在B点可以得到额定压力下的额定流量,在该点泵有最高的效率,关闭阀门可控制流量,当流量减小时,泵分别工作在P、Q、R、S点,此时泵需要在很高的压差下工作,因此泵的的能量输出比实际系统需要多得多,多余的能量在阀上表现为热量损耗,并被液体流动时带走。用泵的输出能量除以泵的效率,可以求得对泵的总输入能量。调节泵出口阀开度来减小流量,能量损失相当大。 利用变频器调速,可使电动机驱动泵变速运行,泵的特性曲线与系统在任何流量下的需要相匹配,流量与电机转速成正比,产生的压差与转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如图2所示,无级变频调速后可得到AB—CD无数条水泵特性曲线,管路特性曲线与ABDC形成的阴影带任何一个交点,都可作为工况点与外网水量变化相适应,在较小的扬程下达到P、Q、R、S点所对应的流量,而且只损失很少的能量,其节能效果相当可观。
四、一次泵变流量系统水泵变频控制方案
恒压供水的控制:考虑到在动态供水情况下,供水管道中水的压力p 的大小与供水能力和用水需求之间的平衡情况有关:当供水能力大于用水量时,管道压力上升;当供水能力小于用水量时,则管道压力下降;当供水能力等于用水量时,则管道压力保持不变。可见,供水能力与用水需求之间的矛盾具体地反映在供水压力的变化上。从而压力就成了用来作为控制流量大小的参变量,也就是说,保持供水系统中某处压力的恒定,也就保证了使供水能力和用水需求处于平衡状态,恰到好处地满足了用户的用水要求,此为恒压供水所要达到的目的。
变、定水泵并联、并列运行:在实际工程中,大多设计都中水泵并联共用主管道的方式。其运行状态分析如下:首先,在满足最大设计水量的基础上,尽量使调速高效特性曲线接近系统的特性曲线,也就是说,尽量将各种调速泵组合的高效区能套入出现概率最高的工作段或点上。调速水泵的台数,应是全年内运行工况中开泵运行时间最长的台数,而备用泵则采用工频定速泵。当一台调速泵出现故障时,可以允许一台工频定速泵运行,其综合效率会稍有降低,而扬程则会有所增加。
在变、定速泵并列运行时,供水工作压力应保证定速泵工作在高效区,以提高定速泵的效率。并列泵组中,变频调速泵的台数越多,节能效果越好。在多泵并列供水系统中,只上一台变频调速泵的效果不大,且很难匹配。必须只上一台时,也要选扬程最高,流量最大的那一台,其效果会较好些。
在多台调速泵并列运行时,所有的调速泵应在同一转速下运行;对于关死点扬程不同的泵,则应保证各泵的出口扬程(压力)基本一致,这时的转速就不一样了,要进行折算,就不容易匹配了
五、结论
现阶段,一次泵变流量水系统是空调节能节能设计和改造的主要方法,是目前相对成熟和容易控制的方案。为了实现对资源和能源的节省及提高能源利用率。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相信会有更多的新工程设计和已有工程的改造会加入一次泵变流量水系统的大家庭。
参考文献
[1] 哈特曼. 冷水机利用变流量冷冻水的若干设计问题. 暖通空调. 1997(3): 29-33
[2] ARI590-1992
篇8
【关键词】电力系统;变电站;一次设备;状态检修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的提高。影响中国继续向前迈进的关键因素____电力系统。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们对电力系统的要求也随之增长。成本消耗大和周期性比较长等问题是传统的变电维修模式存在的不足。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这样的变电维修模式早就不可以满足人类的需求以及没有跟上当今社会的步伐。所以要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和安全,必须做好对变电站一次检修工作。在变电站设备工作的这个过程中实施检修工作,这个工作是状态检修。可以准时的解决和发现问题是这种检修模式的优点,这样的检修模式对比传统模式。传统的检修模式,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不具备高效性等等。
电能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功能,且是当今这个时展及其重要的能源之一。电能是全部设备运行的根据。所以在电能使用过程中要用到,起到监测和保护的作用。由于电能精确和稳定性,使得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成为各企业工作人员的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1 电力系统变电运行一次设备检修的基本原理
企业维护及检验工作的基础是环境和成本,还有依靠性和安全性。电力系统能否安全正常运行,取决于状态的评估、信息的采集以及检验维修。在电力系统检修成本中,维护和检验是其种方案的一种。所以,具体设备状态维修检验主要有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状态的评价,第二个步骤节是状态的检修策略,第三个步骤是状态量的采集。电力系统变电运行,表1就提供了有关检修方面的信息。而在对变电设备监测中, 监测变压器设备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实时监测变压器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变压器色谱分析是当今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种。色谱在线监测分为变压器和便携式,而对于实时监测变压器来说,他们的作用至关重要,而且也在实时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设备检修的基本原理,在区区九个字当中却蕴含着很多高深的科技问题,而目前我国的水平相对其他国家来说还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所以我们应该吸取之前的教训和吸收他国的经验,努力完善我国的设备检修问题。
表1 状态检修的检测评估手段
2 设备状态检修的最佳时机
设备状态检修的时间就是检修时机。设备状态的改变会直接导致检修时机的变化。在设备处于亚健康状态时,就是恶劣的健康状态时,会影响设备性能,即使其下降,如果此时不影响工作,可以等待一段时间再进行检修工作;如果设备的健康状态非常恶劣,应该立即进行检修工作,否则会直接导致故障停机。
2.1 检修项目的分类
2.1.1 事故维护
设备在工作时若出现问题,导致工作无法继续运行。应该及时将设备进行维修。
2.1.2 消缺
在设备处于亚健康状态时,就是比较恶劣的健康状态时,会影响设备性能,即使其下降,如果此时不影响工作,可以等待一段时间再进行检修工作。在检修期间,可以在消缺、定期实验以及故障维修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为以后的改善工作提供了保障。
2.2 协同检修的安排
与其他修理和检查活动相比,一次设备的例行检测有频度较低和周期长等特点,在计划周密中进行检修给工作时系统比较小的影响。要达到便捷的设备分析,此类型的检查活动`在某个情况下可以省去。在这样的一个因素下,使得一次设备在故障维修与护理的时候可以在相同的一个时间里对故障进行检测和我维修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次设备遇到问题时还可以继续工作。
3 变电一次设备状态检修技术方案
3.1 变电设备的实时监测
的主要目的是精确掌握设备运行、检修等方面的信息。而在变电器实时监测的过程中,实时监测变压器设备骑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时监测变压器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变压器色谱分析是当今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种。色谱在线监测分为变压器和便携式,而对于实时监测变压器来说,他们的作用至关重要,而且也在实时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目前我国的水平相对其他国家来说还比较落后,我们应该在技术方面下功夫,因为技术才是硬道理!汲取之前的教训和吸收他国的经验,努力完善我国的设备检修问题。为我国的科技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3.2 变电设备有效评估
变压器评估对象由变压器的试验、检验、运行、在线等,而其评估过程中又分为三大结果,分别是危险、异常及正常,各项评估结果处理完毕后,接下来才是最后的评估结果,然后研究出有效的检修内容及时间,给评估工作带来积极有效作用。
3.3 变电设备的预防检修
出现的问题种类繁多以及会显现出各式各样的信息,这是变电设备在运行时发生的情况,于是就需要对这些信息和出现的每一个问题逐一研究。在编写检修技术方法时有三个不一样的根据,第一是设备的使用龄限;第二是设备在工作时各种状态;第三是型号不一的设备。
3.3.1 高压开关设备状态检修。
(1)油开关、操作系统本体在检修的方法上有着符合它们自身的方法。其中现场检修就是它们的方式之一。在开关突然停电的形式下,必须要立即将操作系统做一个全面的维修,若遇到特殊的情况可以实施特别措施。
(2)直流电阻、气体湿度、气体泄漏等等,这些状态在状态监测领域都是比较容易监测的。然而一定要有效的技术方式以及有效的手段进行监测与检测的操作系统,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去完成。
(3)油开关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等效开断次数和累积开断电流是在状态检测与维修时的关键评判依据。
(4)状态检修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依据,非操作机构性能和导电回路直流电阻莫属。指出lokv真空开关的开端是20以上的开断次数,高于五千次的开断负荷电流。此判断在现实的工作中的实践意义很小,跟六氟化硫开关是一个道理。
3.3.2 主变压器设备状态检修
(1)根据主变压器在工作中会持续的某种状态,从而来确定主变压的状态,再对这些不同的状态实施有效的工作方案。
(2)变压器运行情况和预防性试验数据,这两个方面状态大修的前提。将变压器的状态做一个全面的判断与分析,这是主变压器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吸收比、铁芯接地与线圈绝缘电阻等等,是主变压器设备状态的检修工作。
3.3.3 lOkV母线及开关柜状态检修
现今开关柜电队的探究结论显示开关柜申阻的试验周期是6年,这个时间相对较长。停电的状态下不能对开关柜带电进行放电检查和测试技术。机械区素导致开关柜出现问题的概率大概是百分之七十,这样开关的检修就能够联系起来试验。
4 结语
总的来讲,能源的不断供应和经济的迅猛发展是息息相关的。电能已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能源,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要确保供电的持续和安全可靠,必须要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我国的电力运行体制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正在不断的完善与改革。现如今的新形势已经无法适应过去的变电站一次设备定期检修方案,正因如此,就产生了一次状态检修这样的要求。因而,在实际生产的这个过程中,将怎样较好地实施电力系统变电一次状态检修这个课题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与研究,要使设备在运行中能够避免发生故障,设备的及时维修显得颇为关键。
参考文献:
[1]王淦.变电方向: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分析与实施[J].企业技术开发, 2011(26).
篇9
关键词 电力系统;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
中图分类号TM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8-0187-02
新世纪以来,智能电网概念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也成为我国未来电网发展的核心环节和内容。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连接发电站和电力用户以及相关电网数据运行采集和控制的执行中心,其更是确保整个电网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工作中对其实现智能优化已成为电网建设的根本,更是满足智能电网建设要求的核心。在智能变电站的研究与完善中,二次系统以及互感器的选择成为了相关工作人员关注的工作重点,也是实现智能变电站概念实施的关键所在。
1 智能变电站概述
1.1智能电网
电力在目前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整个国民经济赖以发展的基础所在。而变电站作为连接发电站与用户的核心枢纽,对于实现电网优化配置、供输稳定和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电网结构不断复杂与繁琐,因此,在工作中如何提高电力系统的电能传输、分配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已成为相关工作人员研究的重点,同时就其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周期、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也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在常规的变电站系统中,普遍存在着资源采集重复性高、运行成本过高、规范性不足、各种装置的误动、拒动现象频繁发生以及运行维护成本过高等缺陷长期存在,基于这种电力现状,以智能电网为主的新型电网结构应运而生,为电力系统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促使了各种新设备、新资源的广泛使用。
1.2智能变电站系统
智能变电站是在工作中各种设备以智能化为基础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监控的主要方式,其在工作中是通过对变电设备进行智能监控来控制供电安全和供电的良好性,在线预警、薄弱环节的自动识别等功能进行大力的管理和控制是当前智能变电站工作的重要核心。目前,智能化的一次设备、网络化的二次设备、通信网络以及自动化管理程序和管理工序是当前变电站运行管理系统的核心,更是其最为基本的管理应用措施和应用方式。随着当前社会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智能变电站技术日新月异,发展速度迅猛,为当前社会的供电需求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
2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使用优势与作用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我们在工作中常见的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通常都是一种综合了自动化系统和二次供电系统的设备和工作保护模式,其在应用的过程中与继电保护、测控、计量和合并单元等多个智能终端共同组成了一套系统、复杂的工作装置,这种装置的采用是以电压互感器或者电流互感器为主的工作模式,同时其在工作的过程中对于实现变电站各种信息的交换和交流有着密切的关系。传统的变电站在运行的过程中在各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工作的过程中缺乏统一、系统的管理与完善的控制流程。在目前的管理工作中,我们对于管理工作理念和管理工作流程之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不足和缺陷,这就造成了二次电缆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不利影响,同时其可靠性能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与不足。
智能变电站在目前主要指的是变电站在工作的过程中对采用先进、集成、环保的智能设备为主,在工作的过程中以信息化、自动化的工作模式为基本标准和要求,从而实现工作的系统、全面控制和管理要求,在目前社会高速发展中,智能电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智能变电站也提出了新的认识和要求。智能变电站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整个电网运行的关键和源头所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智能变电站的应用主要是以电网运行数据的智能化、自动化采集为标准,实现自我管理和操控的一种综合性控制模式。
3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
3.1测控保护优化
传统的变电站中,测控装置与保护装置是独立分开的,同时由于智能变电站是基于IEC61850体系构建而成,由此集合了信息共享标准化以及网络化的传输等优势,测控装置以及保护装置能实现实时信息的共享,从而为一体化的系统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下图所示为测试保护一体化装置接入了双套合并单元以及智能终端的二次系统网络结构图标。从图中可了解到。测控的单元出于测控保护而实现了双重化配置时,测控保护的装置将收集到更多来源于系统链路的信息。这时,自动化的系统应对多重化的信号进行合并并且筛选。
3.2 智能终端的优化
智能变电站的主要设备是合并单元,实际上指的就是智能终端。智能终端也是一次设别以及二次系统相互连接的纽带,合并单元对于来源于二次转换器的电流以及电压数据进行了时间上的有关组合,同时将采集到的数值传送到测控保护装置中,智能终端的接收断路器以及隔离开关等机构所发出的断路器位置的信号,以及相关设备的运行状态的信号等等。同时也支持分项跳闸、重合闸以及三相跳闸、遥控分合等GOOSE指令。同时发送出跳合闸的命令。
3.3 构建一体化信息平台
传统的变电站数据采集的功能与实际的逻辑判断结合在一起,一般通过单一的设备完成,由此,不同功能的完成需要不同设备或者系统的配置,由此实现了保护、测控、电能量、同步相量测量装置、行波测距等方式,通过信息的共享,智能变电站实现了与智能变电站调度和控制中心以及其他的变电站或者相关的用户进行信息的交换,最终建立了系统的综合应用。
4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发展趋势
IEC61850体系中,变电站可分为过程层、间隔层、以及站控层三层,同时伴随着变电站集成度的逐渐提升,间隔层的设备功能逐渐过渡到过程层以及站控层,表现出了两极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是间隔层的功能下放到了过程层进行实现,二次设备通过间隔分布分散就地布置,实现了对宿主设备采集、控制、测量、计量、保护、监测等功能;另一方面,间隔层的功能是通过站控层统一实现,过程层的设备仅仅实现对宿主设备的采集和测量,站控层仅仅对全站设备进行控制和保护,也就是集中式的控制和保护。
篇10
[关键词]主变跳闸 分析 措施
中图分类号:TM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9-0305-01
一、故障现象
我公司一35kV变电站两台主变分列运行,调控中心采集到站内直流系统接地信息。
二、事故原因及分析
接到调控中心通知后,变电二次工作人员对该站控制电源监视回路进行特巡,并对直流系统两极对地电压进行了测量,排除监控系统误发信号的可能,并对逐台设备进行外观检查,确认无外接因素导致直流系统接地的可能,并着手开始对二次控保设备进行检查。
在检查到2#主变控保屏时,发现取下负极保险后,本屏内直流监视继电器(JJ)不复归,测量电压发现负极对正极仍有156V电压,在拆除直流监视继电器(JJ)18#接线柱后,该继电器自动复归,排除该继电器内部接点粘连的可能,判定该屏内回路中存在寄生回路的可能,于是采取逐一拆除与该继电器18接线柱相连接的二次线的方法,查找寄生回路的来源,同时为保证不长时间失去保护,每断开一点确实不是故障点后立即恢复,当断开保护出口继电器(BCJ)接线柱8上的接线后,确认不是故障点后进行恢复该点接线时,出口继电器动作造成主变两侧开关跳闸,并立即到站内后台监控微机确认保护动作信息,发现后与主站监控中心确认动作情况,只有主变两侧开关变位信息,无其他保护信息。
通过继续对故障点查找,发现重瓦斯信号继电器出口接线柱间直阻260欧,因正常信号继电器一侧接线柱带有负电(110V),导致其前端接线柱也带有负电。经过现场多次试验,发现正电通过直流监视继电器线圈(6脚与18脚)与出口继电器线圈(18脚与6脚)与寄生负电形成回路,正常情况下出口继电器因有并联电阻压降较小,当打开出口继电器18脚接线再恢复时瞬间并联电阻没有起到降压作用,此时出口继电器的压降较高,同时经试验该出口继电器动作电压处于合格范围内的下限,因此恢复接线时造成出口继电器动作。
如图1所示,其中CJ为差动继电器接点,BCJ为DZB-12B型保护出口中间继电器,R为2K欧并联电阻。2XJ为重瓦斯动作信号继电器,型号为DXM-2A。JJ为DZS-12B型直流电源监视中间继电器。
如图2所示,由于信号继电器2XJ管脚6与管脚9绝缘降低,直流电阻仅为260欧,当2RD负电源拔下时,正电源经监察继电器JJ、出口继电器BCJ、保护压板2LP与2XJ脚6、继电器内部260欧电阻到2XJ脚9即负电源形成回路,出口继电器压降为104V,达到启动条件,主变保护出口动作,造成高低压侧开关同时跳闸误动,因该动作直接由BCJ出口,故无任何保护动作信息。
三、事故经验教训及改进措施
1、继电器和保护全回路的绝缘状况对保护系统的正确健康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绝缘降低,轻则发生直流接地,重则会导致保护误动和拒动,造成严重的电力事故。
绝缘检查应定期进行。新安装和定期检验时,应对全部保护接线回路用1000V摇表测定绝缘电阻,其值应不小于1兆欧。单个继电器在新安装或检修后,应用1000V摇表或500V摇表测定绝缘电阻,继电器端子对底座和磁导体的绝缘电阻值以及各触点之间的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50兆欧,继电器线圈间电阻应不小于10兆欧。对新安装和定期检验的继电器,根据各继电器技术参数要求,同时应作50赫兹交流电压历时1分钟的耐压试验。
2、对于长时间运行的电磁式继电器应掌握其寿命周期,以周期性检验为主要手段,制定强制淘汰和轮换制度,运行时间超过一定年限的继电器强制进行更换。
3、在积极推进微机继电保护改造的前提下,对目前运行的电磁式继电保护的继电器备件选型,优先选用机构更可靠的静态继电器,本次事故中就将全部旧的DXM-2A型信号继电器,全部更换为JX-21A/T型继电器。
总之,变压器出现的误动类型较多,动作原因也多种多样的,本次只是针对在保护回路存在隐蔽的设备隐患时,工作人员在正常检修操作的情况下发生的误动原因进行分析,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贺家礼,宋从矩.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4:153-169.
【2】冯匡一,袁季修,宋继成,等. GB/T14285-200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赵洪波(1976一),男,国网山东寿光市供电公司电力工程技术工程师,从电站一、二次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
孙海燕(1976一),女,国网山东寿光市供电公司电力工程技术工程师,从电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