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范文

时间:2023-03-19 22:04: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原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崔颢 《黄鹤楼》 古代文学

引言

世间的绝代名胜大都以其极特有的神话传说承载过去,又以其深厚的文化沉淀延续着未来。黄鹤楼是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堪称“天下江山第一楼”。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纷纷登临揽胜,留下了无数传唱千古的不朽诗篇。在我们解读了那个今古传颂知音的地方后,值得我们后续好好解读的当然就是诗人崔颢的《黄鹤楼》。

《唐诗纪事》中说诗仙李白游黄鹤楼读了此诗后大为佩服,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评价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定论了这首诗为唐七言律诗排行第一的文学地位,黄鹤楼也因这首诗扬名天下。

崔颢是盛唐“少而精”的诗人之一。存诗仅42首,却各体均有佳构,其中七律《黄鹤楼》最享盛名。诗云: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人登上高楼,放目远眺,或伫倚雕栏,或把酒沉吟,从眼下的黄鹤楼的美景到万里长空,从长江对岸“历历”可见的“汉阳树”,到江中的“鹦鹉洲”,再到“日暮”时分的“烟波江上”,看了很久,当然也想了很久,想得很多很深很沉,最后发出感慨。别人登上黄鹤楼,大概更容易流连于楚山楚水之间,对于黄鹤的传说,虽然也会想到,却往往不以为念:“黄鹤去则去矣,何足挂怀”。然而,崔颢则不然。从诗的前两联可以看出,他一登楼,便全身心地沉浸在“昔人”、“黄鹤”的神话氛围之中,达到了如痴如迷的程度。

首联和颔联:抚摸着眼前的黄鹤楼,想起乘黄鹤仙子的传说。“白云千载空悠悠”,人去匆匆天地却长在,时间从眼下推延到久远的千年古代。向远眺望,白云长空,空间从眼前的黄鹤楼延伸到远方的无穷广袤,空远开阔,顿然产生空阔渺茫孤独之感。正是唐代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受。“勘破世事”是痛苦的,这是一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痛苦。黄鹤楼作为历代登临盛境,里面题壁诗文也不少,楼外又有浩浩长江,龟山、蛇山,气象万千,但诗人只看到“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他仰望天空,想着当年仙人乘鹤飞去是何等自在洒脱,甚至幻想着仙人黄鹤从天而降携他而去。然而,这只能是幻想而已。前两联中重复出现的两个“空”字,不正是诗人心中巨大的空寂感的表现吗?而“悠悠”二字恰恰是诗人因梦幻无法实现,心中生出悠远绵长的惆怅和遗憾的真实写照。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写自己从游仙梦中惊醒,说“忽魂悸以魄动,忽惊起而长嗟,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这当中流露出来的遗憾与《黄鹤楼》是一脉相通的。仔细玩味《黄鹤楼》一诗的前两联,不难看出,诗人因“勘破世事”的痛苦而消极厌世,甚至产生追仙慕道、试图摆脱现实生活的渴望。

颈联:上一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课文注释为“阳光照耀着汉水平原,(对岸)汉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那么,看到对岸汉阳镇树影历历在目,当然也能看到汉阳镇的村落房舍,这自然让人产生看到“小桥流水人家”之感,自然勾起“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思乡之情,顿生落泊飘零之感。

下一句“芳草萋萋鹦鹉洲”,主要的是“鹦鹉洲”三字的用典上。在古代,诗人写诗很讲究用典,以显示自己文学素养、学问才华的高深,崔颢的时代,正是写诗讲究用典的时代。此句中“鹦鹉洲”三字,是全诗的关键,是最后两句所抒感情的闸门。由“鹦鹉洲”想到《鹦鹉赋》,想到葬在鹦鹉洲上的《鹦鹉赋》,想到他与自己相似的才气性格甚至名声,想到他一生的命运,想到他遭人杀害的遭遇,对照自己当时的命运处境,感到自己正和祢衡是“同病相怜”的同一类人,感到自己也许命不久矣,内心愁苦忧愤。

这样由祢衡到自己,想到了自己的人生归宿,长期抑郁的忧愤之情陡然涌上心头,不免发出“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慨叹!这慨叹是诗人从心底迸发的郁闷之气!这慨叹震撼人心!

《黄鹤楼》一诗的后两联与其说是思乡,倒不如说是思“归”。“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诗人由对悠悠太空的仰望变为对眼前景物的俯视。然而,诗人因遐想而生出的那种惆怅情绪仍然萦绕在心头,眼前美景非但没有给诗人带来慰藉,反而染上了忧郁的情绪色彩。其实,“思仙”也好,思乡也罢,都不过是诗人痛苦心情的流露。崔颢七言诗《维扬送友人还苏州》也是他思归情绪的印证:“长安南下几程途,得到邗沟吊绿芜。渚畔鲈鱼钩上钓,羡君归老向东吴。”诗中对友人归去的羡慕之情可掬。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表面上是写诗人看到日落西山,放眼望长江,江上烟波缥缈,油然而生思念故乡寻觅故乡的感情,而实质上却是诗人面对苍天大地对人生发出的慨叹!这是身体疲惫的人的慨叹,更是心灵疲惫的人的慨叹!

在这一联中,诗人运用了双关的手法,“日暮”字表写的是“天色将暮”,实质说的是“自己也许所剩不多的时日”;“乡关”字表写的是“家乡”、“故乡”,实质指的是“自己的人生归宿”;“烟波江”字表说的是“烟雾波涛弥漫着的长江”,而实质道的是“自己无法预知的漫漫人生之路”。

总体看来,诗的开篇羡慕仙人长生,哀叹凡人生命的短暂;桓温见树而伤心典故的暗用,透露出诗人对生命流逝太快的忧虑;祢衡早逝而鹦鹉洲上芳草仍年年茂盛成长,透露出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沉思。学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的诗评中言:“(黄鹤楼)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理解到这里,读者仿佛看到了诗人百感交集哽咽哭泣之状,这首诗深深震撼人心的力量就显示出来了,称得上是“压卷”之作!虽然,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表现这类情绪的诗歌数不胜数,但像《黄鹤楼》这样不囿于一时一事的功利得失,且能把感伤的情绪放在一个浩淼悠远的意境中来表现,而又表现得那样深切感人的确实少见。难怪严羽将其推为唐人七律第一。这首诗与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异曲同工,但本诗所抒发的感情更丰富,也正因如此,崔颢的《黄鹤楼》被称作唐七言律诗的“压卷之作”。语

参考文献

篇3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登黄鹤楼》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唐代·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4、《送康太守》唐代·王维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

篇4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

日出,金色的阳光洒下,映得江面如火一般红。悠闲地乘一叶扁舟,俯视,江水绿如蓝。

落着缠绵细雨的幽深的小巷,繁华的河岸边鳞次栉比的商铺,打着油伞的姑娘,构成了,你所迷恋的江南。

沐着天街小雨,迎着江边柔风。同样的雨,同样的风,可你,却不在同样的地方。

你的思情化作细雨,它代你将思绪洒满江南。

(二)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

正午,你迈着缓慢的步伐在园中散布,给家乡洛阳寄去的信,何时才能到呢?仰视,一只大雁飞过。

秀丽华贵的天香牡丹,车水马龙的热闹的及时,繁荣复兴人声鼎沸的皇都,组成了,你所惦念的洛阳。

被阳光所罩,踏着松软的泥土。同样的阳光,同样的土地,可你,却不在同样的地方。

你的思情融入金阳之中,它代你将思绪撒到洛阳。

(三)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

夕阳,你坐在树下,饮一杯美酒。家乡开封的景象仍然使人痴迷吗?

壮丽雄大的桥梁,清明上河图的蓝本,幽香凄凉的,营造成,你所思念的开封。

篇5

所以喜欢蔷薇的,是一群爱做梦的孩子。

春天走了,为什么不留下脚印?去问黄雀,但百啭千声有谁懂呢?然而只一回头,赶在春天才开放的蔷薇,却已开遍了。的确,春天以经走了!我的心也跟随着走了,与三毛的心一样。只是她的心落在了撒哈拉一望无际的大沙漠,我的心却永远留在记忆的花田中了。

我叫暮烟。

暮:落日烟:孤独弥漫暮烟:孤独在余晖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月:夜晚影:寂寞陪伴月影:寂寞在午夜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等待在寂寞中成熟,心也被时间追过,再回头,一切已成往事。

月影的话:记蓝天落雨--想念

记:怀想记念

蓝天:晴朗的无云天空

落雨:近似人流泪的天空心情

记蓝天落雨:怀记晴空飘雨的心情

想念:对曾发生过的事不是怀想的记念

暮烟----

曾经,我们相遇在花盛的三月,春风轻拂我们的脸,相识被那青云见证------------风淡云清的过往

曾经,我们相知在荷开的仲夏,凉风飘扬我们的发,友情被那静夜见证------------澄清无浊的心灵

曾经,我们相约在叶落的九月,秋风吹落我们的泪,誓言被那野菊见证------------思念如风的季节

曾经,我们相别在雪飞的寒冬,寒风冰冻我们的心,离别被那梅花见证------------永不相往的年龄

月影:就这样走过-我们的友情。

暮烟的话:为什么?

又是一个蔷薇花开的时节

你曾说蔷薇花留在秋天里的雪白的印迹是我们友情的证明

而如今印记--证明

依然在花开花落中沉浮

站守候的还只是一个孤单的身影在花前

篇6

我喜欢听音乐,在音乐中释放自己,于是在那一刻,我懂得了感悟,感悟身边的美——

夏夜的繁星高高地挂在一望无际的天空中。它们快乐地向人们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传说。宁静的夜里,有星星陪伴,任何烦恼、孤独便都销声匿迹了。

星空,真美!

秋日的余晖投下了一个个俏丽的影儿,树叶儿便像一枚小舟,在空中翩然起舞,时而盘旋,时而上下纷飞,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尽情地演绎自己的美丽,给自己的生命乐章谱写最动人的一曲!

落叶,真美!

冬天的黄昏也毫无保留地展示出绚丽的光彩。那一抹夕阳,悠悠地流露出离愁的忧伤。游子们也会在这一刻留下美丽的惆怅。“夕阳西下,段肠人在天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乍看这夕阳中不时地坦露出淡淡的离愁,但也掩饰不住它们永恒的美好。

夕阳,真美!

人生短暂,美丽转瞬即逝,但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美便俯拾皆是。失落时的一个微笑、孤独时的一声祝福、忧伤时的一份慰籍,都会给人以美的享受。

人生美丽,从生命的开端到结束,孕育着无尽的美。——心灵,在美丽中晃动;希望,在美丽中萌芽;生命,在美丽中充实。让我们倾注所有的激情,所有的心智,去感悟人生,感受美好。

篇7

我喜欢听音乐,在音乐中释放自己,于是在那一刻,我懂得了感悟,感悟身边的美

夏夜的繁星高高地挂在一望无际的天空中。它们快乐地向人们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传说。宁静的夜里,有星星陪伴,任何烦恼、孤独便都销声匿迹了。

星空,真美!

秋日的余晖投下了一个个俏丽的影儿,树叶儿便像一枚小舟,在空中翩然起舞,时而盘旋,时而上下纷飞,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尽情地演绎自己的美丽,给自己的生命乐章谱写最动人的一曲!

落叶,真美!

冬天的黄昏也毫无保留地展示出绚丽的光彩。那一抹夕阳,悠悠地流露出离愁的忧伤。游子们也会在这一刻留下美丽的惆怅。“夕阳西下,段肠人在天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乍看这夕阳中不时地坦露出淡淡的离愁,但也掩饰不住它们永恒的美好。

夕阳,真美!

篇8

李白很豪放,他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而进入仕途;他用烈酒和着盛唐香艳的脂粉,把佛道心境融进歌舞声色,描绘出一幅幅天上人间的景致;他用浪漫的胸怀,以诗歌开路,闯进了大唐圣殿。在不得志的时候,他吼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走进江湖。

李白很潇洒,一直是要“年轻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每走到一处,可以说“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李白从来不会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他想去旅游,可以说“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他如果想上天,就说“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他要高兴,说“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他要是发愁,说“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是一个悲也千古,乐也千古的人。李白也狂,狂得天真可爱,不矫情、不造作、不无病、不故作深沉,爱就磊磊落落地爱,恨就不加掩饰地恨,他热情地拥抱自然、拥抱生活。

李白不但善于跳舞,还善于唱歌,《月下独酌》有“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等句子,记载他边歌边舞的生活。

酒是李白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没有酒就没有李白那华丽的诗篇;剑是李白的随身之物,更是他济苍生、安天下的理想象征,“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月是李白浪漫主义的代表,李白有不下几百首诗都提到了“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李白给人的印象永远是英姿勃发仗剑而歌笑傲江湖。

李白没有暮年,而杜甫没有青年,因为苦难加深了他脸上的皱纹。

提起杜甫,就会在人们的脑海中闪出一个画面:一个消瘦、双眉紧蹙、忧心忡忡,但又昂首向天、坚韧不拔的老人,拄着拐杖从溪畔、从茅屋蹒跚走来。杜甫是苦难历史的见证人,他一生将自己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深切地同情人民的苦难。

苦难使他过早地衰老。

杜甫未老先衰,作为当时的一个大知识分子,面对那样一个社会环境,他不得不用他沉重的肉身和悲痛的词句来承担整个社会的悲哀。当然,这是非他所能承担得了的,但是他义无返顾。也许正是他的沉重,令后人感觉到他内心的苍老,所以每次吟唱他的诗歌,总是将他想象得那么老,虽然那首诗歌或许是他年轻时作的。

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他在《江村小景》中写道“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俨然一个真正的老年人了,可当时他的实际年龄只有40多岁。

篇9

从读初中开始,就一直住校,之后就很少在家,刚开始的时候,一做梦便是儿时的老家。随着老房子的拆除。时间的推移,我的梦境里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不再出现儿时的家乡,大约这时我也就没有了乡愁。

或许是“飘”习惯了,也就麻木了。潜意识里家的感觉不知道去了哪里。也就是我现在时常迷惑;我的家在哪里?期间过年也常回家,老家住址变了一点,就一点点远,可再也觉得那不是我的家,就像时下很多人的逃离北上广,复又逃往北上广。是和之前的环境,人文,圈子不再融合?还是原本的环境已经变的陌生?还是自身的变化让原本的记忆中的家和自己已经格格不入。究竟是你变了,还是世界变了?也就出现了很多人刚离家时总想回家到了后来就慢慢淡化。

可我们每年关还总是回家,我也疑惑这究竟是什么一种力量的驱使?如山一般婉约而又沉重的乡愁?还是家的记忆父母的期盼?诗人北岛说。我的乡愁变得没有指向性,这就是我们眼下处境和答案么?

从古至今,乡愁相关的诗句层出不穷,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三岁小孩就能背诵,各朝代各名句举例起来比比皆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思念之切,也便有了许多千古绝唱的句子。只要是背井的游子,就有着自己切身的感受。总带着一种心酸而又兼备一种坚强。

古代的文人游子离乡背井大都是为官被贬,戍守边疆,百姓逃难,总之一切都是为了逃避迫害而为之的无奈之举。可眼下我们为了什么而离家?生计还是异地人文的吸引?汪国真说“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即使远方的风景,并不尽如人意,我们也无需在乎,因为这实在是一个迷人的错。“这就是我们不归家的诠释?再回首却发现我们已经有了回不去的踯躅。每次回家,近村开始碰到熟悉的各种面孔,一个笑容,一句寒暄你就能体会“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是怎么一回事,说不出笑容和面孔是似曾相识还是似曾陌生……

篇10

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初唐四杰”之一王勃写下《滕王阁诗序》,诗与序均文采飞扬,“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叫人激赏叹服。

山西永济的鹳雀楼。唐朝诗人王之涣写下《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明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此哲理足以启人心智。

湖北武昌的黄鹤楼。唐朝诗人崔颢写下《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传说李白登此楼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南宋评论大家严羽论唐人七律,以此诗为第一。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也脍炙人口:“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别,依依不舍,情景感人。

湖南的岳阳楼。唐朝诗人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道:“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两句写得景象壮观,气势宏大。杜甫《登岳阳楼》诗道:“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忧国忧民之情溢于登楼览胜之际。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写下《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表达了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先,为国分愁、为民谋福的崇高思想。一“先”一“后”对比鲜明,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