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作文题目范文

时间:2023-03-20 06:10: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一作文题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一作文题目

篇1

体裁:议论文

题材:文章可先简要地说说“开卷”的意思,并说说“开卷”可以给人带来益处,之后,提出观点:开卷是否就一定有益呢?不一定。接着从以下几方面论述:一是书有好坏之分,选择了坏书只会使人变坏;二是书海茫茫,毫无目的的读书也是毫无收益;三是不加思考地读书,只是一个书橱;四是读一些消闲性的书,只是浪费时间。在论述的过程中,可适当用事例来证明。最后,深化观点并提出建议,应“开”好“卷”,有目的的“开卷”,有思考地“开卷”,不读无益的书。

题旨:通过令人信服的分析论证,表明开卷不一定有益。

辨析:《开卷有益》则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可引用培根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诗人聪慧,演算诗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书是别人智慧的结晶,要尽快地获得知识,只有通过读书;坏书的影响取决于个人,为什么有的人读了坏书,没有变坏呢?《开卷有益》和《开卷不一定有益》均可成立,主要是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即可。

篇2

过了一会儿,一个瘦瘦高高的女生走了过来,“你好啊,同学。你是刚来的吗?”她亲切地问道。我点了点头。在进行了几句交谈后,我对这位同学有了好感,于是立刻问她的名字。她说她叫韦依。聊了一会儿天之后,我们成为了好朋友。在跟同学们相处了一段时间后,我也在不知不觉中拥有了许多朋友:吴檬、万雷亮、王雨珣、蒋渊源、巢黎……这些都是我在学习道路中遇到的同学。她们有的活泼可爱,有的沉着冷静。

吴檬,是我们班的班长,老师的得力小助手。她的五官清秀,忽闪着的大眼睛,乌黑的长发,漂亮极了!她的学习成绩很好,但她从来也不骄傲,虚心请教其他同学。她乐于助人,不管我问她多少问题,她都尽力解决。

万雷亮,她矮矮的,有点胖,但是语文却一直位居第一,让我们羡慕啊!听说万雷亮还在家里自学古文,作文写的也不错。她跟吴檬是一对要好的朋友。

王雨珣,从认识她的那一天起,她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活泼开朗,用微笑面对一切事情。她的人缘很好,不知是不是因为她活泼呢?

蒋渊源,她时而安静,时而活泼。作文老是被语文老师当范文拿上去读给同学听,她好词好句用得恰到好处。她的身上有一股永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巢黎,一个可爱的女生。她是我们班的数学课代表。学习不错,她也经常微笑,亭亭玉立,一头乌黑油亮的头发,辫子短短的,活泼动人。

篇3

“是当我知道我再也穿不上它的时候。”

——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分道扬镳。

——题记

毕业考终于过去了,我也终于结束了六年的小学生活。

当我从学校附近的街角拐进另一条回家的路时,心里突然填满了失落。上一刻,我都还是坐在教室中听老师细细解题的小学生,转眼,变成了毕业的孩子。这一刻,我开始怀念老师讲过的每一道题,怀念每次轮到我们坐在窗边时噼里啪啦下着的大雨,怀念曾一起去食堂,一起回家,一起互掐的那些个死党。

戴了近六年的红领巾,怕是只有扔了吧,那鲜红的颜色,曾在我胸前随风静静飘荡着,此刻,竟然上几分岁月的沧桑。厚厚的一摞书籍,一页页密密麻麻的笔记,一本本似水的光阴,堆积成那浓浓的毕业愁绪,在盛夏之中,消融不去。

何时开始厌恶起夏天,厌恶这个属于离别的季节。没有多不舍,只是,这样的淡淡哀愁就如那吸入肺里的烟,连呼吸都稍带苦涩。

篇4

Early rising is a good habit for everyone. It is good for us in many ways.

Firstly, it helps to keep us healthy. We can breathe the fresh air in the morning. Its fun for us to take a walk along the street.

Secondly, early rising helps us with our studies. When we get up very early in the morning, everything around us is quiet. In the morning we learn more quickly and memorize what we learn easily.

篇5

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有很多,但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一、将作文教学置于语文教学的次要地位

学校教学管理层评价作文教学常用数理化作业的方式来要求,只看是否“精批细改”满纸红,因此教师批改作文不是就某个明确的训练目标集中笔墨,而是错别字、标点符号、构思立意、开头结尾、照应衔接、语言表述等无一不及,教师花费许多心血批改作文,对学生却没有多大的意义,学生往往只看一下分数,就扔在一边,所以可以说是“劳而无功”。

再者,素质教育虽已提了许多年,但我们的评价方式还是应试教育的模式,因此对作文有很大帮助的第二课堂,如文学社、读书会等都被挤掉了,学生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易见成效的数、理、化、英语上,而不愿意多花时间去阅读、写作。

二、作文教学缺乏完善的、科学的训练体系,随意性大

现行语文教材没有系统的作文训练内容,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也往往没有系统的教学设想、教学要求、检验手段等,整体目标大都清楚,但各阶段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训练目的,并不十分明了。教师布置作文训练题材往往随意性大,没有明确的训练目标,评价时往往要求过高,学生无论怎么写,总达不到令教师满意的程度,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加之训练程序僵化呆板(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训练手段陈旧单调,无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师生都备感作文之苦。

三、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作文的效率

1.要从最基本的能力抓起

要把好学生的书写关。文字是作文的外在表现形式,写字是写作文最基本的能力,字写得好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作文水平,尤其在考试中,字写的得太差,文章思想内容等无论多么好,恐怕也得不到高分。因此,不提高书写的水平,提高作文水平只能是一句空话。而写字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从初一入学时就开始训练,做到正确、工整、美观,字写好了,学生的作文成绩才能提高。

2.开放作文评改方式

作文批改一直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事,费时多,代价大,学生却并不领情,效果甚微。我们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老师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又能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这就必须要开放作文评改方式,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这样可以使全体学生参与到作文评改的活动中,使他们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学生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激发学生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既有利于减轻教师负担,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会产生灵感。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语文老师的职责就是要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而好的作文题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老师布置的作文往往题目陈旧,内容重复,学生了无兴趣,毫无写作热情。现在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个性鲜明,接受新鲜事物快,教师必须贴近学生,了解学生,命出符合他们口味的题目,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因而语文教师不要兴之所至,信手拈来,而要精心设计作文题目。

此外,指导学生广泛阅读,采取多种作文形式等,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篇6

提高。

关键词:体验;作文;写作能力

笔者认为,积极作文教学,不仅表现在积极的作文指导,还表现在学生整个的写作过程中,始终伴随积极的写作心态,即写作前的积极心理,写作中的投入状态和写作后的成功体验。

一、降低要求,把握写作兴趣点

积极情绪,诸如快乐、热爱、欢喜、骄傲等,由于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伴随着一种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它不仅有助于维系注意力,增强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唤起情感体验,都具有积极作用。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认为,可欲进先退,适当降低要求,把握学生的兴趣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减少学生畏惧写作的心理压力。因此,要让学生在写作前拥有积极的情绪,就需要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写。比如,初一年级开始作文,要求不宜过高、过严,控制过死,应当鼓励学生树立信心,放下包袱。“大胆”去写,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提倡写“放胆文”。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是真正的写作主人。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教师常常会有这样强烈的感觉,有的学生很擅长写记叙文,议论文却写得一团糟;有的学生写人很拿手,而写事则不行。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平时让他写作文他往往是愁眉苦脸,而一旦碰到要他写打篮球、游戏、下棋或者是有关明星偶像之类内容的作文,他却往往是如数家珍、妙笔生花。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现象,究其因,是因为他们总是爱选择有内容可写的话题来写。叶圣陶曾在《论写作教学》一文中精辟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从教学角度讲,中学作文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学生的写作行为并非都是他们自觉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可能在两种心理制约下写作:一种是命题或材料的主题与学生的某种生活经验契合,那么学生就会产生主动倾诉的愿望,写出来的文章内容丰富,还会常闪现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另一种是在被动情况下,学生写作内容空泛,语言贫乏。”因此,教师就应该了解并熟知学生的兴趣点,通过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写作欲望或兴趣的话题或作文题目,让学生在这个特定的情境中有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情感的需要。一个班级中,有那么多学生,众口难调,如何让每个兴趣点各不相同的学生都能有积极写作的愿望呢?这确实是个难题。我认为,教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努力:(1)给学生个性选材的自由。同样一个作文题目,教师应该以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为准则,给学生更多的选材自由。(2)给学生充足的写作时间。教师不能按优生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写作速度快,写作时间短。教师要提前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选材、搜材,甚至去借鉴。(3)写作前可以给每个学生一颗定心丸,给每个学生一个基础分,如只要学生有交作文,就可得60分,然后再根据学生作文主题思想、语言通顺、结构完整、卷面整洁等方面,以逐项加分,最终在卷面上给每个学生一个加式得总分的形式,作为作文评价的结果。这样既让每个学生都有个保底分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消除写作可能得低分的畏惧心理,同时也能让学生明白此次作文自己在哪方面完成得好,哪方面还需要加强。学生下次作文,就可扬长避短。

当然,欲进先退的策略是以目标指向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当学生跨越了写作初期的心理恐惧,当写作不再是痛苦而是一种乐事,当学生写作有了进步之后,就应该逐渐提高写作要求,让他们的写作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

二、多关注社会生活,少闭门造车

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写作素材也就有多么丰富。可是,学生在写作时,总是在“写什么”方面感到为难。如何做才能让学生“胸中有甲兵,提笔有话说”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多关注校园、家庭和社会生活,从中寻找并积累写作素材。一些活动,是生动难得的课外课程资源,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些社会课程资源,让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学生见多识广,下笔就不难了。在素材积累上,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在课内外多创设“写作事件”,让学生在当下事件中有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有表达交流的欲望和冲动。感受是作文的开始,没有真实的感受,就没有主动积极的作文。当写作是学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时,就不愁“无米下炊”了。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采取生活再现、表演展示、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并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所有的学生进入“我要写”的精神状态。笔者也常进行先活动后写作的尝试,通过让学生参加有趣的心理游戏,做手工实践、课本剧表演、参观雕塑展等,让学生先活动体验,后体悟写作,学生写起作文来就得心应手了。《今天我是演员》《身在剧外,心在情中》等,就是学生在参加一次课本剧《一路有爱》表演后的

佳作。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到生活中去,在活动中写,不仅可以让学生丰富写作素材,拓宽写作思路,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三、多角度观察,发散性思考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写作亦当如此。写作资源时时处处都有,关键在于教师让学生养成观察、思考和积累素材的习惯。笔者的一个学生是校航模队的,每参加完一次比赛,或成功或失败,不同的体验、感受和收获,都是写作的最佳话题。笔者指导他多角度地思考比赛的过程,让他写系列作文。在笔者的指导下,这位学生先后写了不少的同话题作文。有写记叙文的,如写个人比赛经历与感悟的《一次难忘的航模比赛》《比赛趣事一二三》;有写团队协作的,如《感谢你们,我的战友》;有写教练辛苦付出的,如《了不起的教练》,有写感谢家长支持的,如《我的奖牌有你的一半功劳》等;有写议论文的,如《成功的启示》《小议学会合作》《不可小视的细节》《心理素质在比赛中的重要作用》等;有写说明文的,如《遥控气垫船操作要领》《沙盘模型制作说明》等。多角度思考与切入写作点,让他觉得写作不再是难事。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作文教学案例,学生通过这个案例,也形象地感受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个道理,进行平时多留心观察进行发散性思考,善于从生活中取材,不愁没有写作的内容。

总之,积极作文教学重在让学生乐写,在写作中有愉悦、幸福的体验。当师生都能在写作的教与学中体验到幸福与成功的感觉时,我们的作文教学才算是获得了初步的成功。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初中生;作文;热情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从某种意义上说,写作水平的高低能反映出整个语文水平的高低,而作文训练恰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而言作文难教,对于学生而言作文又难写,怕写作文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大障碍之一。作文为什么难教、难写?学生的写作热情为什么难以提高?下面将从主观及客观两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学生写作热情低下原因的简要分析

(一)主观方面――学生阅历少、知识面窄。初中学生,特别是七年级的学生大都是十二三岁的年纪,刚刚完成由小学生到中学生的角色转换,生活学习的阅历非常少,基本还是停留在家庭、父母和师生周围,生活圈子非常固定,生活阅历少,思维能力较弱,还处在慢慢积累经验、发现世界的阶段。而且知识面相对还很窄,非常缺乏科学的思维方式,不管是感性思维还是理性思维都还在发展阶段,注意力也很难集中,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缺乏细致观察的耐性及深度,而恰恰作文写作是要学生能够与自己或与外在的世界安静地对话,所以初中生写作热情普遍不高,主要是主观上的原因。

(二)客观方面――教师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绝大多数学生作文写作能力较低,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外,更为重要或遗憾的一点是语文老师传统、古板的作文教学方式所致。许多小学生从三年级开始,作文就被老师纳入一套僵死的模式,总分总、分分总等写作的模式大行其道,教师在课文讲解或学生的优秀作文讲评的时候,总是喜欢这一类的文章模式,这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个性思维发展;许多教师甚至要求学生在临考前背下若干篇范文,以便获得高分。这些,乃是导致学生对作文失去兴趣的重要因素。学生心理上敏感、脆弱,各种焦虑感、抑郁感、挫败感交集在一起,作文上表现为无病,“为赋新词强说愁”,夸大困难,文字不通顺及条理不清晰。

二、有效提高学生写作热情的尝试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谈到学生作文教学时有过下面一段话,他建议教师们“平心静气地问问自己:(一)平时对于学生的训练是不是适应他们当前所有的积蓄,不但不阻遏他们,并且多方引导他们,使他们尽量拿出来?(二)平时出给学生的题目是不是贴近他们的生活,借以培植‘立诚’的基础?(三)学生对于作文的反映是不是认为非常自然的不做不快的事,而不认为教师硬要他们去做的无谓之举?”虽然时过境迁,但在作文教学上,叶圣陶先生的“三问”依然可以指导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更好地耕耘好作文教学这块田地。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作文教学实践谈谈怎样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1.选好作文题目,提高学生写作信心。虽说题好一半文是针对学生写作而言的,但教师选定一个能被大多数学生接受的题目也可以说是一种成功。教师先要从改变命题内容入手,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他们的畏难心理,帮助学生建立作文的信心。诚如叶老所言:“凡是贤明的国文教师,他的题目应当不超出学生的经验范围,他应当站在学生的立脚点上替学生设想,什么材料是学生经验范围内的,是学生所能写的、所要写的,经过选择才定下题目来。”初中生特别是初一的学生稚气未脱,天真活泼,喜欢敞开思想。因此,我们要让作文题目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易于激发其想象力。例如:《妈妈,我想对你说》等,这样的题目,学生一般都能有内容可写,也容易写好。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有材料可写,笔者采用的方式是结合综合性活动,努力创设情境唤起他们的共鸣,让学生有物可看、有话可说,再现生活过程,这样的作文才言之有物。如景物描写教学就到郊外或公园去,边看边写且随时可和老师交流心得。此外,还教他们查找资料,获取信息,丰富见闻。比如,景物描写类的作文就可以指导学生查找名家名篇进行对比,对于不清楚的知识可以查阅相关的资料,丰富作文内容。其中笔者认为课前三分钟是很好的一个语文能力实践活动。形式是让学生围绕某一特定主题作口头表达,要求主题明确,声音洪亮,发音标准,体态自然。如“热点事件大家说”这一话题,可以增加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与感知,对积累写作素材非常有效。

3.指导学生做好读书摘记并鼓励用到作文中。阅读是吸收,吸收越丰富,下笔才会越有神。那么如何将阅读与下笔联系起来?我的做法是:重视阅读课教学,拓宽阅读面,增大训练量。要想改变学生无东西下笔的心理状态,除了直接感知生活外,还可以指导学生丰富自己的间接经验,而获得间接经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看书。要求学生在看书的同时把书中好的语句摘录下来,并且鼓励学生把这些优美的语句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去,但前提是要自己背出来写上去,而不是直接对着照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而语言积累的主要途径就是阅读。广泛地阅读,是积累丰富语言的重要前提。

初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低年级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育阶段甚至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准备和铺垫,关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所以,寻找一些有效的方法提高初中生的作文热情和写作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主观及客观分析了初中生写作兴趣低的原因,探讨了一些行之有效地提升学生写作热情的方法。笔者相信,经过不断地创新和探索,一定能找到传统教育和现代作文教学理念的一个平衡点,将初中作文教学推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韩雪屏.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篇8

我对作文的认识不多,我认为作文是用来抒发人类最美好的感情,老师却说,作文要多用好词佳句来修饰,我对这种看法不太赞同,我认为,作文用最真挚最朴实的语言来表达就好,像人一样不需要多么华贵的衣服来衬托自己,只要穿简朴的衣服,仍然能给人们一种踏实的感觉。我不知道自己的作文思维对不对,只知道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就对了。

直到初中,我才知道作文的真正含义。其实作文最重要的两个观点是写什么和怎么写。写什么包含三个意思,一是思想,二是审题,三是选材。怎么写也包含三个意思,一是结构,二是语言,三是书写。

俗话说,表达之道就是思想之道。什么样的思想就注定了你写什么样的文章。听一个作家说过,最深刻最正确的思想是爱:爱己,爱人,爱物。两个人手中都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还是各有一个苹果,两个人各有一个思想,交换后每人就有两种思想。这是大家很熟悉的一句话了吧!我们就是要借思想,名人名言,借名人思想。老子的思想是:慈,俭,不敢为天下先。鲁迅的思想是:既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人,才能感动全世界的人。听别人说,幸福是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别人,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我觉得这个人的思想是非常正确,有意义的。还有一个为国的思想是:怎样判定这个国家是否文明,一是看他们怎样对待孩子,二是看他们怎样对待妇女,三是看他们怎样利用空暇时间。我觉得这个思想很与众不同。

审题要整体把握,抓住重点;大题小做,联系自我。所有的作文题目都能用自己熟悉的生活联系起来。选材要来自生活,书本。作文并不难,就从我写起。有爱的地方就有故事,就有材料。林心雨说过,当小孩忧心时,就要起而行动。结构是线式结构和点式结构,这个我就不太懂了。

篇9

其实无论对于老师还是学生,一提到作文都有些犯难,毕竟将书本所学的知识和来自生活经验和灵感的丰富内容转化成文从字顺、文采飞扬、内涵丰富、结构完整的文章确实是不容易的。要做到这些确实需要下一番功夫,因为作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相应的教师批改作文也要与学生成长的过程相一致。

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对待作文都遵从“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一模式,学生写作文不够上心,教师批改作文也累。批改一次作文,教师少则一星期,多则半月,累得够呛,而学生只关注教师打的成绩与评语,他们也很少与他人讨论写作过程,分享得失感受。此外,有些语文教师在学生刚上初一批改作文时就从内容、结构、修辞、线索、文采、创意、内涵、情感等多方面纵深地展开,结果是学生往往抓了这头忘了那头,总是不能多面兼顾,所以无论写多少作文,批改下来,学生却没有一点成就感,相反,学生对于写作的挫败感越来越强烈,直到失去写作的兴趣。以致于教师再怎么批改也起不到多大的促进作用,因为学生一旦失去兴趣,没有了内在推动力,就如同人没有了灵魂,你再怎么包装,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作文教学要有针对性,要遵循学生写作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展开。我认为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抓住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写表达真情实感的作文

摆脱唯利是图的纵容,摆脱唯分数是图的束缚,摆脱舍本逐末,急功近利的错误做法,让学生不仅心动,还要笔动,同时化为写作的实际行动,追求表达自己有话可说的作文。

二、重视形式多样的素材积累

素材积累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基础,积累素材的方法其实很多,可以是摘抄,可以是剪贴,可以是偶然的灵感和顿悟,也可以是媒体记录。我在初一的第一堂作文课上就告诉学生,所谓“磨刀一节课,积累在长期”。当然,作文前还要将这些素材与课前活动联系起来,可以设置一个星期或一个月的短期专题来展示和整理,如,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媒体动态、我的灵感等。这些活动都是需要学生长期积累和实践才能完成的,也能够为课堂作文教学添加丰富多彩的内容。

三、作文教学上除了教方法,还要注重学生思维的综合训练

举一个案例:如,培养学生对材料作文的多样化思维的作文课教学中,我先设计一个话题:0是什么?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学生回答,0是东方喷薄而出的朝阳,燃烧着青春的激情,放射出璀璨的光华,给人类带来理想,带来希望;也有学生回答,0是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过了山花烂漫、莺歌燕舞的春就是夏;过了酷热难耐、草木旺盛的夏就是秋;过了硕果累累、稻谷飘香的秋就是冬;过了寒风刺骨、雪花飞舞的冬又是春,周而复始,形成多姿多彩的四季人生。可以说学生的思路非常活跃,教师的设计从横向和纵向给学生下一步的材料作了铺垫和充分的思维准备,然后再出示作文材料,加以材料作文写法的简单讲解,学生就基本能把握住材料作文的注意点了。这样的课堂老师轻松,学生也乐意,不仅避免了作文课无所适从的结果,同时也使课堂充满了趣味,何乐而不为呢?

四、小组合作,共享资源,互补得失

在布置作文题目后,先要求学生不要急于写作,而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讨论题目中所包含的内容。看看题目的内涵和外延,结合自己积累的素材进行材料筛选,然后再动笔写作。这样的前期准备,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完成作文后,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认真品读,并作简要评价,再精读其他同学的作品。在集体评析时,每位作者先发表对自己文章的看法,然后小组讨论,形成一致意见。这种评改既促进了学生对自己文章的深入反思,同时也提高了对他人作品的鉴赏能力,即批评与自我批评。

五、批改作文的要求从简到难、从少到多,不求全责备

对于作文批改要注重每次训练的针对性,每次提出一个新要求,从字数―语言―结构―段落―详略―表达―修辞―文采―情感―内涵等多方面由浅入深地慢慢引导,针对不同阶段提出不同要求,要求一次比一次高,一次比一次多,指导学生都能熟练地按照提出的要求作文,教师在批改的时候也可以从一个小要求到两个小要求,再到多个要求,到综合要求的循序渐进的有针对性地评价,在每次小要求范围内,学生做好了,就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评价,学生在习作中每一次都小有收获,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老师批改有了针对性,还大大减轻了负担。这样学生经过渐进式的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就逐渐提高了。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注重练习和评价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正所谓“授人以鱼,可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供一生。”这样通过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就能更好地写出展示自我风采的作文,作文教学也才能更彰显生机活力。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作文教学 系统训练 积累素材 作文能力

文如其人,写作能力是个人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作文,中考60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让许多语文老师感到困惑的事。张志公先生说:“语文训练应当并且可以有科学的方法。学习不是循序渐进的吗?那么就需要一个明确的合乎科学的序,教与学有所遵循,循着这个序,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教下去,学下去,才能有好的效果。”①可见,作文教学必须设计一个合理、有序、富有效率的训练过程,才能符合学生身心成长规律与写作教学规律,提高写作教学质量。

心理学通过研究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顺序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童年期学生的思维特点,有较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少年期的学生抽象的思维已有很大的发展,但经常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作支持;青年初期的学生,抽象的思维居于主要的地位,能进行理论的推断,富有远大的理想。所以我们的教育教学也应遵循这些规律,适应这种顺序性、阶段性。作文教学也不例外,要遵循思维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的顺序,循序渐进地安排实施。

一、当前的作文教学存在三大问题

1.教材中作文训练的系统性不强。

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需要循序渐进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进行训练。中学作文教学没有独立的教材。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把写作理论和写作知识点安排在课后的思考与练习中或单元练习里,分解成一个一个的训练要点,散编于每个单元之中,系统性不强,单元与单元之间跳跃性大,训练要点也只能维系着一种松散的联系,难免会遗漏一些基础性的单项训练。如此知识断层、链条缺环,不符合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规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难以操作。

2.作文教学的无序性与随意性较强。

教师在每学期初制订教学计划时,对作文的计划制订比较随意,只是粗粗地计划写多少篇,缺少系统的教学设想、教学要求、检验手段等,训练目标及内容的包容量侧重点不明确,更谈不上训练要求的梯度性和渐进性。

正由于作文计划的整体目标不清楚,因此各阶段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训练目的,并不十分明了,教师往往是随着兴趣随意命题,或者简单地把当年全国各地的中考题目拿来让学生训练。如此支离破碎的作文训练,不但无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反而容易使之产生消极敷衍的心理,这无疑是作文教学的大忌。

3.作文教学的功利性过强。

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但实际情况是,中考作文设置分值60分,占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作文成绩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语文成绩的高低,而语文成绩又直接影响了总分,影响了高中的录取。因此,提高中考作文成绩便成了老师的直接也是最根本的目标。于是,作文训练便成了一种快餐式的训练,背几段优美的开头语,积累几种不同类型的材料,固定一两种行文结构模式,便能让学生的作文得到很好的分数。更有甚者,出现了万能开头,万能材料,万能作文,能应付各种类型的作文题目和作文要求。从短期效应看,这似乎是一条行之有效的作文训练之路,但从长远来看,学生日益陷入“模式化”“程序化”的怪圈,没有学会写真正意义上的作文,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二、循序渐进作文训练的方法和步骤

语文教学是一个个性化色彩较浓的过程。只有立足校情,结合学生实际,深入探索或借鉴吸引而形成教师个性化作文教学序列才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心之所在。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

1.关注生活,积累素材。

只有将课本和课外阅读学到的知识技巧和能力在生活的海洋里运用施展,才能让学生找到倾吐、展示、提升的欢乐舞台。为此,引领学生热爱生活,有计划地挖掘生活的资源对写作指导极为重要。

鲁迅在《故乡》中写道:“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其实,这段话描写今日之学生也未尝不可,学生视野太窄了。他们只好学会人云亦云,道听途说,模仿甚至抄袭。因为他们写作的源泉几乎是干涸的。

学校、家庭、自然体验、社会生活。魏书生很早就借叶老给语文下的定义,阐述过“大语文”观念:“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说话,那时就注定了我们无时无刻都可以学语文。”叶圣陶先生曾说:“‘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空口念着没用的,应该去寻到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平。”②陶行知的“六大解放”③中也主张首先要解放学生的眼睛,开阔学生视野,让他们会观察。所以从初一开始,我就应该让学生真正从狭窄的“四角的天空”中走出来,踏入社会这个大学校,读社会生活这部大课本。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落落大方地与人交际,要听得懂,说得清,有礼有节,不卑不亢。平时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对一些司空见惯的事要思考一番,看透事物外表包裹着的实质,练就“一双发现的眼睛”。学生把有感而发的文字,以日记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既是一份美好的回忆,又是日益成长的过程。

抓住学校或班级的某些活动,一些有计划的语文活动与社会实践:如三分钟演讲、办手抄报、办文学社报、参加征文比赛、学法交流、课文小品剧表演、调查报告、综合性学习;又如为灾区捐款、全校元旦联欢晚会、学校冬季三项运动会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写进文章的好材料。只要是一项活动,肯定有太多令人回味的东西,老师只要做个有心人,抓住一定的契机,就能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和动机,并乘机激励他们用五彩的文字留下他们青春的足迹。

2.巧用教材,训练技巧。

叶圣陶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尽管初中语文教材中对作文的训练系统性不强,但是教材中的课文大多选自名家名篇,内容切合学生生活实际,题材多样,是中学生写作最好的范文。立足课堂,充分利用教材的示范作用,多角度,多渠道地引发和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写作能力是绝对可行的。

通过对课内、课外精品文的评析、鉴赏,精心点拨各篇制胜之法,让学生在讨论、练习中悟出写作的技巧。这样,既能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充实,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汲取写作知识的精华,从范文中探索到成功的奥秘,从而悟出“怎样写”的真谛来;还可以避免学生阅读中的盲目性,使优秀范文发挥“以一当十”的作用,这可以说是一种两全其美之法。

3.适时鼓励,激发兴趣。

教师适时的鼓励是延续学生写作激情的不竭动力。美国教育学家巴士卡里雅博士宣称:“把最差的学生给我,只要不是,我都能把他们培养成优等生。”他的妙方就是赞扬和鼓励。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地探索,产生灵感,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内在动力。不管哪个年级,保护学生写作积极性都至关重要。因此作文教学中需要教师拿起表扬的武器,寻找学生习作中哪怕一丁点儿闪光点,尽情地表扬、激励,让学生从写作中不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力,激发学生对作文的渴望和高昂的热情,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高度的激发状态,达到不吐不快的境界,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在广阔的思维空间里驰骋,产生不竭的创作动力。

4.完善计划,有序实施。

初一,激发写作兴趣,积累各种素材。我让学生写日记、勤练笔、背语段、重积累,着重训练记叙文。并要求做到:写事一波三折、摇曳多姿,写人点面结合、详略得当;整体记叙文框架到位;尝试写好头尾。

初二,指导写作技法,积累写作材料。初二是从初一的大量积累材料到了有选择性的筛选材料的阶段,所以,我推荐了大量的范文、满分作文,让学生体会、品味,让他们逐步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好作文,怎样才能写出好作文。鼓励他们积累优秀的写作素材、积累有文采的、有思想的语言。在赏析大量范文的同时老师指导写作技巧,并同步运用各种技巧与习作或随笔之中。

初三,训练主题作文,命题专项突破。两年的积累,两年的阅历,初三学生面临升学的压力,会迅速成熟起来,作文教学也到了正规训练的阶段。

我在进行初三作文教学的时候,上学期是有重点地训练主题作文,循序渐进。每次习作一个主题,从“亲情”到“师生情、友情、邻里情、社会情”,从“成长类”到“挫折类”“励志类”,从“理想、信念、追求类”到“道德、责任、善良类”,从“情景交融类”到“关注他人、关注心理”等,这样训练的目的是拓宽学生的写作素材,追求在作文题目千变万化的过程中寻求不变的几大主题。下学期,开展的是作文专项训练,从命题作文的审题到如何编写作文提纲,从拓宽作文的选材到半命题作文的拟题,从注重作文的细节描写到如何开头结尾,从作文的立意训练到如何让作文的语言亮起来,一次训练一个重点,着力解决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问题。与此同时,配合训练重点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同题佳作或满分作文,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好作文,自己的作文问题出哪儿,怎样才能写出好作文。也就是让他们学有目标,改有方法。

无论什么时候,面批作文都是至关重要的。老师如果能一眼就能看出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或者几句妙语点拨,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修改意见,不仅会立刻赢得学生对你由衷的敬意,更能让学生豁然开朗,并提高写作水平。

三、循序渐进作文教学的意义

从教师的角度看,循序渐进指导作文教学,制订相应的训练计划,合乎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合乎作文教学规律,合乎学生学习的规律,能让写作教学更具科学性,摆脱传统写作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同时牵动整个语文教学,使我们的作文教学走出困境,并且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还能克服作文教学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解决学生作文的三大难题,即“没话写”、“不会写”、“写不好”。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更加具体化,系统化,规范化,使学生在有序的训练下逐渐提高作文能力。

从学生的角度看,循序渐进地学习写作文,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提高了学生作文的素养,提高了学生作文的能力,提高了学生作文的成绩,提升了学生的品格,使学生更加热爱写作、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没有深入探索作文教学序列,没有层层递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引导,作文教学如无头苍蝇盲目乱撞,实效自然甚微。只有摸清学生写作的心理发展规律,找到符合写作规律的科学序列,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地进行作文教学,学生的作文能力才能从根本上逐步得到提高。

注释:

①出自《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

②出自叶圣陶.作文论.

③出自陶行知.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即解放眼睛,解放双手,解放头脑,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

参考文献:

[1]吴小燕.运用系统论指导初中作文教学研究.

[2]欧秀东.初中作文序列化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3]钟建琴.激活学生创作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