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7 01:07: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健康教育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篇1

 

    一、目的:

    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21世纪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针对当前我国小学生存在的心理素质方面的弱点,进一步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二、要求:

    1、各班主任在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选材要尽量使心理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用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帮助解释,将身边的现象用心理学观点去分析,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接受心理知识,并在方法上努力做到既实用又便于操作。讲话形式可采用演讲式、说话式、报告式、讨论式等。

    3、学习内容要及时记载,学校将每双周二晨会时间定为心理健康教育时间,并在班主任工作手册上作详细记载。

    三、内容:

    一年级:

    第一单元:我上学啦

    (1)阿姨再见   (2)我不哭     (3)老师像妈妈  

    (4)学校像花园 (5)我们爱学校 

    第二单元:我爱学习

    (6)让我告诉你 (7)我进步啦   (8)我戴上了红领巾

    (9)学习真快乐

    第三单元:这就是我

    (10)我给自己画个像 (11)我是“白天鹅”还是“丑小鸭 ” 

    (12)我爱我

    第四单元:妈妈,我能行

篇2

一、继续深入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课堂心理教育效果。

本学期继续由班主任作教班级心理健康课。辅导课活动主题的选择要扎根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主要来源于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反映的焦点问题。因为人员相对集中,便于教师间互通有无,搞好集体备课。星期二为心理健康教研时间,主要任务就是商讨、选择紧贴学生心理实际的主题,确定相对科学的活动方案,确保每节课的教育质量。

二、在学生和教师中发动心理健康志愿者,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吸收实验中学班级心理健康联络员的经验做法,本学期我们也打算在教师和学生中招募一批心理健康志愿者,扩大学校中关注心理健康的人群,便随时把握学生及教师的心理健康动向,对师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或不良倾向进行及时了解,及时疏导,及时解决。志愿者的主要职责是发现身边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有心理健康问题倾向的学生,并与政教处取得联系,及时解除学生的心理健康隐患。

三、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做好学生的个别心理咨询工作。

由于条件所限,我校还只能采用心理热线和心理信箱的方式。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1、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教师对学生的真情关怀。2、扩大咨询范围,将问题具体化,一般化。让学生感到心理热线是帮助同学解决问题的地方,而是单纯看心理疾病的地方,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3、充分发挥心理健康志愿者的作用,将有问题或困难的伙伴引领到咨询室,提高热线和信箱的使用率。4、热线和信箱随时向学生敞开。5、班主任教师要做好辅导记录,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与家长、老师、同学等的沟通,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6、发挥“心灵之约”信箱的作用,随时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困惑和问题。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心育意识。

1、利用周五的学习培训时间,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培训。每月至少一次。

2、鼓励教师参加各级组织的相关培训。大力支持领导干部及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培训,并做好学习的传帮带作用。

3、支持骨干教师参加区组织的心理健康培训学习班,不断提高骨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辅导水平,并充分发挥其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带动作用,全面提高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五、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档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性。

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外籍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重点关怀那些特别需要关怀的少数学生的健康成长。档案由班主任老师负责填写,定期更新。如发现严重问题及时与学校领导联系。

六、针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心理健康辅导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的人格素养,父母的和睦与否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心理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没有家庭的积极配合是行不通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做好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家长学校、家长会等途径宣传有关心理健康知识,促进亲子对话,加深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了解,使他们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增进与子女的情感交流,促进家庭内部良好氛围的形成。

七、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氛围,是拓展学校心理健康范围的重要途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良好的环境熏染。第

一、通过校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的了解。第

二、通过教师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群体氛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陶冶心理品质。

八、积极筹划校园网网上心理咨询,努力开辟新的教育途径。

网上心理教育咨询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但目前还是一个缺项,本学期要加大管理力度,把心理健康网上活动开展起来,带动教师的全员参与。

篇3

心理健康的人应了解自己并悦纳自己,正确地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如果对自我认识发生偏差,过高或过低地评价自己,往往会使自己在人格、情感等方面产生障碍,进而影响学习和生活。因此,帮助中学生正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抱负水平,学会自我控制,对学生的人格、情感以及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方面,要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使他们懂得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学会从自我评价和外界评价中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过高也不过低地估计自己,欣赏自己的优点,接纳自己的短处,树立自信心,不因自己的一些不足而与自己过不去,造成过分自卑。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可以使他们更好、更快地适应,学习和生活,获得自我认同感。自我控制方面,自制力是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制力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中,最关键的是使他们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志。

学生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对他们成长至关重要,人际关系的好坏对其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他们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直接体现了其心理健康水平。我们在学校教育中也常看到,有的学生成绩很好,但在同学中很孤立;有的学生目中无人、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同学想与同学交往可不知用什么方法?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现在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小缺少与同龄人交往的经验,在社会交往技能方面的训练又不够。因此,与人际关系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青少年都渴望友谊,但如何建立友谊,怎样处理好与同学、家长和老师的关系等这些问题,经常给他们带来苦恼。人际关系中的种种关系的障碍还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给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能力,使他们学会交往、合作,懂得尊重、理解、信任和宽容别人,增强人际协调能力,减少人际冲突,促进人际和谐

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他们将在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培养对学习的兴趣等方面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的心理健康几乎涉及学习的各个方面,既包括学习的动机、兴趣、理想等,也包括学习的方法、态度、情感以及学习的生理机制等,我们也可以把这些因素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在教育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说具有直接作用,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和间接趣两方面入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预防智力障碍,进行学习心指导。另一方面要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学生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合理用脑、科学用脑,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并增进体脑发展。

篇4

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建设“硬环境”,充分发挥班级“静态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所谓“硬环境”,指的是班级的物质环境。班主任只有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来建设“硬环境”,才能发挥这种“静态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创建一个整洁、美化的班级环境不仅能起到美育的作用,还能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良好的环境会像一个磁力场,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被“磁化”。正如乌申斯基所说:“美丽的城郭、馥郁的山谷、凹凸起伏的原野,蔷薇色的春天和金黄色的秋天,难道不是我们的教师吗?……我深信美丽的风景对青年心灵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教育家的影响是很难和它匹敌的。”为此,班主任在教室环境的布置上应重视美化功能,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硬件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

1.净化、绿化、美化教室。

教师可以将一些花草放在教室窗台、讲桌、拐角等处;保持教室窗明几净、光线充足、优雅美观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优美的教室环境熏陶着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人,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健心、养心、护心”。

2.建设浓郁的班级文化环境。

在教室里高悬心理健康教育大字(比如: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等);张贴科学画像和班级文明用语;每天在黑板上选登一条学生自己搜集来的名人名言;张贴班主任寄语和本班的奋斗目标;建立班级图书角、报刊架,展出心理健康教育手抄报;在教室墙壁上开辟“心理健康教育”园地;两周更换一次内容丰富、色彩斑斓的黑板报,丰富课余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以优秀的作品鼓舞学生,以高尚的情趣培养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充分利用班级信息技术设备。

利用电脑、投影仪、电视机、录音机,定期向学生介绍时事新闻、科技信息、法律、健康、环保等方面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利用电视机,播放一些接近学生生活的心理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利用“校园网”与全校师生平等交流,有效地促进师生关系。

总之,班级的物质情境在设计与改造过程中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渗透,充分体现班级物质文化的价值取向

和审美情趣,以便能以最优的效果影响学生的审美感受和心理体验,从而发挥预期的“静态文化”本应该具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效能。

二、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创设“软环境”,充分发挥班级“动态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所谓“软环境”,就是班级的精神环境。这种“看不见、摸不着”或者需要通过活动加以体现的精神环境构成了班级的“动态文化”。班级“动态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要比“静态文化”来得更直接,也更具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和深刻性。为此,班主任应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出发,大力创设良好的班级精神环境。

1.优化班风,为学生创设心理平衡发展的空间。

班风,是指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它使在其中工作、学习的学生,人人都成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重身份,为班级的每个学生成长、发展提供一种有效的动力,在那占优势的心理气氛中不断进步。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应着力抓好班风建设,在良好班风的熏陶下,学生能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厌学、恐学容易被自强、发展的气势所代替,从而使学生心理得到平衡发展。

2.优化班制度文化,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建立班级基本设施制度,如图书报刊管理制度、电教设备、班级财产保管制度;常规管理制度,如班规、班干部民主评议制度、学生奖惩制度等。在班级管理中,采用学生民主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制度对学生的行为的激励、约束、引导作用,引导班集体向健康方向发展,形成良好的学风。

3.营造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并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教学心理环境和人际氛围是班级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构成部分。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应不断钻研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新的理念建立平等、民主、互助、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班主任要抓好学生由个性向社会化发展的过渡环节,开设一些人际交往的辅导讲座,让学生初步了解人际交往的一般常识,初步掌握待人接物的方法,还要给学生以关心、爱心、温暖,真诚地与学生交往,让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4.建立班级“心理自助机构”,优化心理环境。

在班委会中增添一个新的头衔――心理健康委员(男、女各一人,一正一副),每组选两名“心理会员”(男、女各一人),构成“心理健康委员”组织领导“心理会员”下开展工作的“心理自助机构”。当选“心理自助机构”人员的条件应该是:(1)积极乐观,善于与人沟通;(2)学习好,人际关系佳,热心服务同学。当发现本班有异性“交往过密”的迹象时,“心理自助机构人员”可团队出击,有意识地与他们正常交往,和他们一起参加学习、体育等课外活动,扩大他们各自的异往范围,帮助他们安全渡过人生的“危险期”。依据本班同学的心理需求,及时编导“心理剧”,召开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负责编辑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班级周报》等,营造有利于班级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5.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文化活动。

篇5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教育策略

小学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心智上、思想上,尚且不成熟。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便有必要了解学生基本心理特征,然而根据学生心理上存在的缺陷采取有效引导,进一步使学生能够积极、健康地成长。然而,现状下,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尚且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此便有必要在分析其不足的基础上,制定并落实有效强化策略。

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1.1认识程度不够:现状下,存在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够的情况,这一情况使心理健康教育进入盲区。一方面,表现为教师会将心理健康教育完全理解为思想品德教育,在两者搞混淆的情况下,便难以解决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大大弱化[1]。另一方面,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危害性,未能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等角度出发,在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的情况下,从而难以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

1.2缺乏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现状下,在小学课程体系中,重点课程是语文、数学及英语。虽然大部分学校能够认识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尚且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没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而设置的思想品德教育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端正学生的思想、品行,但这与心理健康教育方针存在很大偏差。与此同时,部分学校虽然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在课时上存在不足,同时缺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场所,这样就大大弱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难以为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提供条件。

1.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非常重要。比如,最基本的是需要教师具备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但从现状来看,大部分小学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方面较为薄弱,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素质整体不高,这样便很难使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优化及完善。

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强化策略探讨

2.1及时转变观念,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要想使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强化,有必要及时转变教师观念,加强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2]。对于教师来说,需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从学生的日常学习及生活出发,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并为营造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制定有效方案。比如:一些小学生为了获得家长或教师的表扬而努力学习,希望考到一个好的成绩,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学生便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针对这一心理问题,教师便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消除学生的消极情绪,使学生学习的态度得到有效端正。同时,需改变教育理念,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从而促进学生成长及发展。

2.2合理设置课程,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少不了相应课程的支持。为此,便有必要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合理设置,并充分挖掘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内容,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得到有效实现。例如:在小学语文课程《理想的风筝》一课中,便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教师需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进行提问———“文章中主人翁刘老师是一个残疾人,但是同学们知道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吗?”教师通过问题的精心设置,能够让学生领悟到刘老师对生活保持的积极乐观心态。通过上述教育,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正面的心理,从而使学生在遇到生活上的困难时,不会选择逃避,而是选择勇敢地去面对。

2.3努力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教师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结合上述分析认识到现状下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努力提升教师整体素质,针对教师进行心理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教育,同时加强实践学习,不断总结教育经验,以此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例如:教师可以积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基本心理特征,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3]。并在活动中邀请学生家长参与进来,让家长通过观摩、听课的形式,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教师需学会与家长沟通交流,以互相交流经验的方式共同制定并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从而使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优化。2.4积极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心理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而为纠正学生负面心理提供有效依据。因此,可以开展有组织、有目的的心理教育活动,通过活动,教师需留心观察,了解学生基本心理问题,进一步通过心理辅导,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消除。同时,教师可以采取游戏、鼓励等方式,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而使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此外,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让学生拥有心理倾诉对象,从而为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保证。

3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现状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尚且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有必要转变传统观念,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合理设置课程,挖掘有利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内容;努力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并积极开展心理教育活动等。相信从以上方面加以完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将能够得到有效强化,进一步为小学整体教学工作的完善奠定夯实的基础。

作者:程永生 朱希梅 单位:吉林省德惠市布海镇升阳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吴骘霞.新课改下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学周刊,2013,13:144.

篇6

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与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帮助学生在自我意识,承受挫折,适应环境,以及学习,择业等方面获取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个人水平。这是基本任务和工作重点。

2,对于少数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

第二,方法和手段。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是普及心理科学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并提高他们的人格水平。

3,设立心理咨询和指导。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达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整体目标的重要途径,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健全。

第三,具体年纪目标。

1,初一年级目标: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学生责任感和主动性,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感。

内容(独立教育):

(1)驾驭控制自己的中学生活(学习方法)

(2)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友爱)

(3)一个快乐的人(乐观态度)

(4)我是谁(自我意识)

(5)兴趣温度计(培养兴趣)

(6)如何诊断自己的行为习惯(自我检测)

(7)自我改变妙法(行为矫正)

(8)筑起防范城墙(防范意识)

(9)当不幸的时候(心理承受能力)

2,初二年级目标:

掌握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健康知识,自我适应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做到能够慷慨大方得体地与异性同学接触。

内容(自我控制):

(1)镜子中的自我(悦纳自己)

(2)青春的喜与忧(认识青春期心理)

(3)交往心态(人际关系)

(4)学会说“不”,学会自我保护(防范能力)

(5)不下苦工何以乐(意志培养)

(6)开发大脑潜能(思维锻炼)

(7)生涯大舞台(职业意识)

3,初三年级学习目标:

培养初三学生锲而不舍的个性特征,自我控制的心态,调整情绪的方法,提高改进他们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能够作出正确的决定。

内容(挫折的承受能力):

(1)生活发展的六个阶段(心理发展)

(2)品味生活(人生取向)

(3)坚持努力奋斗(意志力培养)

(4)成功者的个性(成功启示)

(5)掌握研究方向(职业指导)

篇7

关键词: 职高会计专业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技巧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速,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世纪,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我们培养出的职业技术人才,不仅要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正确把握自己,才能及时调整心态适应社会,才能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

中职学生有其心理特点,这与他们所受的挫折有关。挫折是由于人的主观需要和动机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激化所引起的一种心理不平衡状态。受挫折是多数职高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在初中阶段,都对自己的未来勾画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他们想当艺术家、想当专家,很少有人想当技术工人。家长对他们寄予了无限希望,重点高中是他们通往大学、实现理想的跳板。可是中考落榜的打击是沉重的,他们以沉重的步伐迈进职业高中的大门,此时,不但得不到同情和安慰,反而受到家长的责备、教师的抱怨,社会也冷眼相看,新学校的教师投给他们的是不信任的目光。由于种种原因,多数学生对挫折采取消极的自我防御机制,表现为:一是自卑感严重。原来的同学考入重点高中,相比之下自己则低人一等,因而不愿和他们接触。二是行为上的倒退。他们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没有荣誉感,没有自尊心,无理取闹,表现为好打架,故意破坏公物。三是为寻求精神寄托,吸烟、喝酒、上网吧等。

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以增强教学效果,这是每位教师不容忽视的问题。在职高会计专业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互动过程。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积极合作的课堂心理氛围。

比较常用的有“启发式谈话法”。教师可把每一节课要讲的内容精心设计成几个大的问题,每个大问题里含有许多小问题,小问题里面又含有许多更小的问题。问题的逻辑性很强,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大部分问题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范围内,学生能回答出来,但必须动脑筋,努力思考。这样整个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教师不断地问问题,学生不停地思考。在回答问题时,教师既可学生齐回答,又可找走神的学生回答。整个教学过程,好像是教师和学生对话,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谈话式教学方法。另外,教师还要注意总结,一节课结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每一章讲完,总结本章的内容;一本书讲完,总结全书的内容。通过总结,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体系化,学生很难忘记,而且符合减少遗忘的规律。

同时,在整个教学中,教师要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要注意让各个水平的学生全员参与。教师要允许、容忍学生的错误,要努力让敢于发言的学生不带着遗憾坐下,让每个参与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感受,从而形成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态势和师生情感的互动。

二、提供动脑机会,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初期,学在相当程度上处于波动的地位。然而,在一定条件下,随着学生的知识和经验的丰富,学对教的依赖、被动地位会逐渐发生变化,转化为处于对学的支配地位,即成为学习的主人。

比如在讲“资产”概念的时候,根据“资产是由于过去交易所引起的、企业所拥有和控制的、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这一资产定义,我们可以识别在汽车制造企业仓库里存放的汽车是产成品,而在纺织企业它可能是固定资产,对于家庭来讲它又可能是家庭的生活资料,任何会计主体所拥有的、能作为资产要素确认的东西都必须符合资产定义的要求。有了资产概念,也就有了认识事物共同的标准,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常识,对照定义,举出一些资产的事例,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从一般原理走向个别结论的演绎推理方法,以及依据对许多个别性事物的认识揭示一般性结论的思维过程。再比如,现在的会计准则为了使企业树立风险意识,都采用了谨慎原则,因此在“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中都采用了会计的谨慎原则,这一原则在众多章节中的应用原理都是相同或相似的。针对此,教师在讲完这些章节之后就可以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即从众多的各种准备金的计提中总结出谨慎原则的应用规律,以利于学生将多个知识点相互联系,相互融通,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归纳推理思维方式,学会举一反三。

三、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让学生有成功的经验

不少职高学生学习基础差,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数学基础差。面对这种现状,联系职高的培养目标,教师应该在目前职高会计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适当降低教学要求,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经过努力能达到的程度上。不切实际的要求,只会进一步使学生因频频失败而却步,导致学生自暴自弃。在教学中对较高的要求教师应尽可能地删减,教学重点应放在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上,并在平时的作业和考试中体现出来。当学生在这种要求下能达到及格或良好的成绩,他们就会从自己学习的进步中,以及应用知识的成效中受到鼓舞,激起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成功和失败不仅是反映学习成果的信息,而且可能对后续学习动机产生正性或负性影响。不少研究表明,成功体验对动机激发作用大于失败的体验,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尤其如此。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地采用课堂提问、演板练习,作业评讲、即兴表演、聪灵一刻等方式,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再进行鼓励性评价,从而不断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失败,进而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四、自主学习,激发创新意识

职高会计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会计核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志趣爱好、性格特点、认知水平和潜能的不同,分组让学生来当老师进行试讲,通过试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在试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现和总结学生在试讲中存在的问题,纠正学生把握不准确的知识点,补充遗漏的知识点。试讲前教师要注意检查试讲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并随时接受学生的提问和求助。这样,学生会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试讲,试讲前学生能利用课余时间,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积极地去翻书、找资料或请教教师。试讲中由于角色发生了转变,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学生自然做得十分认真仔细。试讲完了,大家一起评议试讲的效果,试讲达到了什么层次:自己理解了吗?重点把握了吗?同学听懂了、理解了吗?同学好记吗?成功了,喜悦的心情无法形容;失败了,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研究,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虚心讨教,争取下次成功。

这虽然只是创新的萌芽,但只要经常得到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会逐渐激发出来。

总之,在与职高生的相处中,教师如能正视学生现状,注意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巧进行教学,就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曾伏云.职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1).

篇8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信息化网络的多元整合

1. 运用信息化网络构建多媒体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使用大量的文字、图表、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媒体素材,组建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把心理课程资料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为学习者创设了一个丰富的认知平台,通过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们主动、自觉的获取所需的知识,并促进了学生观察力、思维力更好的发展。开阔学习者的视野,帮助他们了解更多新事物方面起着积极作用。资源库呈现的形式丰富多彩,信息容量巨大,并且可以不断地更新与替换。学生能自由地获取各方面知识,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的渴望。这就使学生突破了原有自身体验,突破了教材、课外读本的局限,获取了更多、更优质的信息。

2. 运用信息化网络开设多渠道的心理健康交流平台

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提高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是根本。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通过对案例的访问、讨论,进行正面引导,让学生从中接受教育与启发。利用QQ、微信等建立讨论群,和学生交流思想,走进他们的世界,拉近距离,探讨问题。

3. 运用信息化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开展和进行是推动心理健康教育顺利进行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教师运用计算机服务器里安装的心理健康测试软件,给学生进行心理测量,并运用统计、评价、反馈等功能进行跟进教育。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积累素材,在庞大的网络交流平台上进行学术交流、合作研究,这些都大大推动了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信息化网络整合的优势

1. 拥有多元的教学资源

心理健康教学,是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渠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数字化,通过网络形成教学资源库,信息技术就这样成了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先进手段。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适合的时间、地点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料等,学习者可以获得较充分的自由和便利,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渠道,充分实现学习的自主性。

2. 拥有远程的教学方式

互动模式即教师与学生以网络进行互动交流,实现心理辅导、预防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发展的目的。交流可以QQ、微信等聊天软件,也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中设置的网络论坛(BBS)实名或匿名发表看法与意见,具有快捷、方便的特点,也不用担心面谈的尴尬,为不愿透露身份的学生提供了心理疏导的机会。对学生而言,这种网络化交流过程更方便、更安全,故参与率很高。将信息化网络运用于心理辅导,具有明显的优势。

3. 拥有优越的教学环境

信息化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环境,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极快的速度进行知识的传递,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产生了难以想象的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网络平台共同构成了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网络资源使教师快速、方便、高效地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所需内容,并根据教学需要自主设计、整合加工,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工具,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创设学习情境,渲染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效果。这种优越的教学环境给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带来了突破。

篇9

[论文内容提要]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及就业后频繁跳槽等问题暴露出当前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失与不足。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的相互融合等特性决定二者在教育内容、师资条件、教学形式上的有机结合有助于高校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教育根本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及就业后频繁跳槽等问题一再被提及,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大学生目标感缺失,自我认识程度不高,对自己的专业和将来从事的工作的关系不了解。这也暴露出当前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失与不足。为此,教育部于2007年下发了关于在各高校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为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各高校纷纷开展了一系列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讲座、进行就业指导等。但从实践效果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就业指导着重于求职技巧而忽视对大学生生涯发展的指导,讲座对象有限且内容缺乏延续性等,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机结合的相关探索或许能给从教者们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一 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的可能性

1.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根本目标的一致性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根本目标绝不仅仅是指导大学生如何就业,而是要帮助大学生在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观、职业能力及气质、性格等基础上,结合职业环境等客观条件和制约因素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并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确定行动方向、时间及具体方案。wwW.133229.CoM大学生在职业生涯方面的困惑包括很多方面,如自己能干什么,自己想干什么,自己适合干什么,环境支持和允许自己干什么?自己所学的专业出去以后有什么发展?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减少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人格发展上的心理困惑,具有成熟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的大学生往往心理健康水平也较高。而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己、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也正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

2.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融合性

“大学生自我认知”(具体包括对自身气质、性格、能力、价值观、兴趣等的认知)、“职业能力”(具体包括人际交往、情绪管理能力等)、“职业世界探知”(具体包括对职业与专业关系、职业环境分析等)以及“职业决策技术(包括生涯决策平衡单等的运用)”是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内容,“自我认知”是心理健康的基础,也是大学生对准现实 “生涯通道”,做好人生规划的前提。情绪管理与人际交往等内容也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组成部门,更是未来职业生涯的重要技能。 “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设计活动,进行着自我的心理调节,能在智力、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都得到正常发展,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形成健全的人格。”[1]职业生涯目标的明确与生涯设计的过程也能满足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人能尽可能把内在需求与外在需求契合在一起,将‘我意欲’和‘我必须’统一起来,从而使人的生活充满生机和活力。” [2]因此,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相互交叉,共同促进。

3.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运用团体心理辅导技术的优越性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引导学生在开放、安全、融洽的氛围中去认知自己和职业,去了解职业决策的影响因素及职业决策的方法,同时练习职业生涯规划决策的步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如果采取单纯的知识讲授就可能变成空洞的说教,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起不到真正的引导教育作用。这就决定职业生涯教育的模式必须是经验式、建构式的。而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常用的团体心理辅导技术是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通过一群有共同需要或问题的人的聚集和参与,形成团体互动的力量和意图性的团体经验,从而达成个人发展的心理辅导方式。团体心理辅导中,通过营造良好的团体心理氛围,大学生在开放接纳的心理环境中通过游戏体验、角色扮演、经验分享、脑力激荡等一系列的活动中了解全面真实的自己,同时团体的集体智慧和社会支持也能激发大学生去更深入地去探究职业世界,更多地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相关信息。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具有感染力强、影响广泛、效率高、省时省力、辅导效果易巩固和迁移等特点。因此,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往往是各大高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形式。

二 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方式

1.教育内容的结合

由于种种原因,高校一般都在大学二年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课时控制在16-20左右。就业指导则通常在毕业前进行1-2次。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讲座的时间、内容都不固定,缺乏统一性、系统性。这些有限的课程、讲座及就业指导很多都是为了应付教育部有关规定而开设的,大都流于形式,其实根本无法真正完成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教育,无法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根本目标。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课程设置及教学研究更是有了极大的进展,能较好覆盖到高校每一个大学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必然和大学生的心理个性、心理发展密切相关。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可以进行适度整合,如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增加职业生涯心理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安排如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等的学习与测试等内容。这既可以弥补当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课时的不足,又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贴近大学生的心理实际,为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2.师资条件的结合

长期以来大学教育中往往把就业指导归为学生工作的一部分,没有认识到职业指导是一个专业性要求较高的职业领域。从目前各高校的实际情况看,专职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人员不仅数量少,专职工作人员还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不少人是“半路出家”,专业化程度不高,素质参差不齐。师资成为制约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开展的主要因素。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时间较长,各级各类高校都纷纷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配备了完善的教学设备和人员,同时由于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背景相似,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能较好胜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有关职业素质、自我认知等方面的教育工作,再加上专业教师及聘请的一些行业内人士开展关于职业认知、职业探索等方面的教育,几方面结合能较好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落到实处。

3.教学形式的结合

随着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逐步开展,在教学形式上进行了一些探索研究。考察相关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以“团体生涯心理辅导”形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得到很多从教者的好评。研究认为,职业生涯教育如果局限于课堂讲授、专家讲座,学生容易变成“被动接受者”,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动性。而以 “团体生涯心理辅导”形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在团体生涯心理辅导活动中,以团体一员的身份参与到团体中来,通过团体生涯心理辅导的一系列活动,实现对自我认知的提升、感受职业的特性及要求、学习职业决策的技能、增强职业发展的能力、体验职业生涯规划中种种复杂的心理过程,这种体验、参与过程中的经验和感受,使他们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变得不再抽象,不再“遥不可及”,而且在团体活动中,通过交流,借助团体的动力,大学生可以从团体其他成员身上得到启发,甚至找到解决自身问题的有效方法。同时,团体交流使他们认识到对生涯规划的困惑不仅某个人存在,而是大家共同要面对、探究解决的问题,这可以消除他们在心理上的不安,能更好面对自身的心理问题,也有利于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三 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应注意的问题

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能充分利用高校的设备、师资等资源。依据不同理论的生涯心理团体辅导还会不断出现,很多学校在职业指导中应用心理辅导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二者的有机结合前景广阔,但应注意以下问题。

1.师资问题

尽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具有良好的心理学背景,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要求执教教师具有心理学知识,同时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这样,才能在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决策时从专业与职业发展的角度提供真正有效的帮助。目前高校师资缺少的正式那些真正有相关从业经验的专业人士,这使大学生真正了解职业世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部分高校本身心理健康教育尚有不足,更难以兼顾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因此,一方面应鼓励有志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到相关行业学习交流,支持他们参加“职业规划师”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及培训工作,另一方面聘请相关行业领域的“能工巧匠”和“专业人士”到大学兼职担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同时,对这些教师进行心理学知识的培训。通过几方面的努力,建设、培训一支心理学知识背景和专业知识背景相结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业师资队伍。

2.结合的形式问题

如上所述,团体生涯心理辅导这样一种助人的技术正日益成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趋势,但是,由于这一技术对领导者的要求较高,如果掌握不好,团体辅导方案实施中可能“曲高和寡”。此外,团体生涯心理辅导针对的对象是团体,对于个体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无法解决。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中,应将职业生涯心理问题的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相结合。

3.结合的内容问题

事实上,不仅仅大学、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都在以新的视角看待职业生涯规划,因此,不仅仅是职业决策的相关内容,其他如职业转换的准备,其中的心理准备也将进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范畴,这也是二者有机结合中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瑞瑞、左占、张波.大学生生涯规划团体辅导的实践研究[ j ].中国成人教育,2009,17

[2]许一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方法初探[ j ].中国电力教育,2010,18

[3] 钱益民.借鉴日本做法进一步加强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j ].现代阅读,2010,11

[4] 肖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优势研究[ j ].知识经济,2009,12

篇10

一、构筑学生的自主心理发展平台

我们非常重视学生的自主心理健康发展平台的建设。学校每年都要举行大规模的校同艺术节。通过艺术节的美术成果展示、文艺成果展演等活动,引导学生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高雅艺术文化,从而陶冶学生的心灵,推动健康心理发展。我们还成立了全国闻名的《浅草》文学社,是全国的百家校园文学社团之一,作品都是学生心灵的反应。我们为《浅草》设计了独特的网站,通过学校的校同网站就可以访问。这个社团若干年来不仅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健康的校园文化特色,还培养出了不少文坛新秀,成为学生培养良好心灵的自主发展平台。

二、注重校园硬环境的建设

学校教育中,校园环境给学生的教育是第一位的,一个好的环境能净化一个人的心灵。我们学校特别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有各种花园、各种亭廊等,在有限的容积下打造出了省级同林学校。学生生活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下本身就有利于对健康心理的培养。

三、培养三位一体的心理辅导队伍

要搞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身心健康的新人,在学校应形成学校班级管理人员、普通任课教师和专职的心理健康辅导员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以班主任为日常教育的主体,在学校班主任就像家长,要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关心和了解学生,要做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做学生生活中的朋友,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事实证明,班主任是影响学生一生的人。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班主任要把自已一生中的经验和体会用到教育辅导学生中。只要教育者用心选择了适当的方式方法,学生是能够接受的,要知道师生不是天敌,在短暂的教育与受教育者相处的时间内要做良师益友,让学生回忆的是班主任曾给学生以启迪智慧、修正航向、树立理想方面的指导。在教育学生时,对学生的优点和成绩要用加法,不断地积累学生的闪光点,形成耀眼的光环;对学生的失误或错误要用减法,就事论事,不要在教育时动不动就翻学生的旧帐,学生最受不起的就是这样的教育,本来学生有了错误一般是知道错了,就会产生改正错误的潜意识。如果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学生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会形成反正自己在老师眼里不是好学生的消极想法。再者教育学生时,对学生的不足要用吸水法,不仅不能对学生的错误放大,而且要尽量缩小,就事论事,不要夸大,不要联想,一般问题不要乱追所谓的思想根源,其实老师自己也知道,学生犯错误哪有那么多的思想根源,学生还没有到品德败坏、故意犯罪的地步。在教育层面上讲,不要什么事都把学生错误当典型,这样会让学生思想上翻不过身来。教育学生也不要采用随意地叫学生家长来校或以将错误情况通知家长为教育手段。虽然我们说师生关系可以类比家长和子女关系,但毕竟它不是,所以教育学生时,不能动手。真到了这个地步的教育也就失败了,这样的学生在这样的班主任手下不可能教得好了。因此说班主任是学生的一盏灯,是学生健康培养的主体,学生终生不忘的就是班主任。

普通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者,有责任和义务协助班主任在思想教育方面查漏补缺,个别时候还要起调和作用。我们学校还实践了副班主任的管理教育模式,目的就是更好地发挥普通教师在学生教育领域的作用。

专职的心理健康辅导教师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助手。这样的老师的任务是在比较充裕的时间里,解决学生深层次的心理健康问题,解开学生心理的结,帮助学生越过心灵上的坎,引导学生培养正确健康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