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活动描写范文

时间:2023-03-25 21:54: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活动描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心理活动描写

篇1

1、一看到这个可恶的家伙,她的心里就像吞下了一爪蚂蟥似的。

2、一种说不出的厌恶,突然塞满了吴老太爷的心胸,他赶快转过脸去。

3、辛辣味呛得我直翻白眼,恨得牙根直发麻,手指骨节痒,想揍他一顿。

4、我没有动,心里愤愤地说“她这副丑相配我叫阿姨,我的姨妈个个端庄秀丽,哼!”

5、他立刻瞪起眼睛,眉毛一根根竖起来,脸上暴起了一道道青筋,像扑鼠之猫盯着我。

6、看到这情景,我乐得在地上翻了个跟头,高声地笑着、叫着,拍着手,跺着脚。

7、他怒不可遏地吼叫着,这声音像沉雷一样滚动着,传得很远很远。

8、红扑扑的脸上又是汗又是泪,起伏的胸膛满怀欢欣。好词好句

9、他惶恐不安地看着我,嘴里就像含了一串冰糖葫芦,呜呜啦啦半天没说出什么来。

10、听见爸爸终于同意了,来喜把柳叶往嘴里一含,学几声黄莺叫,又学几声画眉声,拎着崭新的书包飞跑起来。

11、爸爸变了,那才叫人舒畅呢。我欣慰,我开心,比什么都令人欢欣鼓舞。

12、阳光在教室里洒下炫目的光辉,照亮着一张张快乐的、兴奋的脸,每张脸都像一朵花。

13、仇恨,像怪兽一般吞噬着我的心,使我不思饮食,坐立不安。

14、喜得小强本来就细眯眯的眼睛,像是指甲掐出来的,成了两条弯弯的细缝儿。

15、望着满地的碎瓶胆片,我紧张得张开了嘴巴,呆呆地立在那儿,心里忐忑不安,万一爸爸回来发现了,准会狠狠批评我的。

16、牙齿咬得“格格”作响,眼里闪着一股无法遏制的怒火,好似一头被激怒的狮子。

17、眼里闪烁着一股无法遏止的怒火,牙齿咬得咯咯作响,好似一头被激怒的狮子。

18、突然,门帘一掀,小妹像吃了喜鹊蛋似的闯了起来,张着没有门牙的小嘴格格笑着。

19、我感到自己的眼睛似乎在向外冒水,要不是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我真会狠狠扇她一记耳光。 好词好句

20、冉阿让大吃一惊,门臼的响声,在他的耳朵里,就和末日审判的号角那样洪亮骇人。

21、我一听,一蹦三尺高,心花怒放,情不自禁地举着喜报欢呼起来:“噢,噢,我得喜报了!”

22、他两眼发直,连连自语,又惊又怕,双腿也不听使唤,像筛糠似的乱颤起来。

23、成语卡片是我课余生活的好伙伴,每制成一个新的成语卡片,我心里就甜滋滋的,像吃了蜜一样。

24、看到小牛犊醒过来了,他心里那个高兴劲就甭提了,全身每一根汗毛都活泼得跳了起来。

25、刚才,好像高敏如在跟她讲什么,一脸得意洋洋的样子,这种人,呸!真恶心!

篇2

1、随着一声上课铃响,班主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进教室, 我直勾勾地顶着她手里的那叠试卷,心里如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

2、我只得坐在位置上发呆,这感觉是多么难熬啊,更何况旁边那位仁兄还在一个劲儿地抽烟,烟味把我熏得够戗。鼻子难受得要命,我只好转过身去。再看看周围,大家有说有笑,没有一丝烦躁。“他们怎么那么有耐心啊?”我生气地想。时间似乎故意和我作对,走得慢极了,烦躁、焦急一起涌上心来,我不停地看表,盯着那慢慢移动的秒针。

3、我目瞪口呆,完全没有了反应,只觉得四周空荡荡的,寒风像无情的箭,扎进我的心窝里.。很无奈,只好平静好自己的心绪,硬着头皮回忆书本上的一页页文字,希望老天保佑,让我灵光一现,把该要的内容给背出来。

4、我的心里忐忑不安,生怕老师公布出我的分数,我把头轻轻地埋了下去,目光躲闪着,脑袋像过电影一样过着妈妈知道分数后那生气和失望的表情。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老师不是常说,“同学们写作文的时候要把看到、听到、想到的都写下来”吗?可还是有不少同学往往忘了写想到的。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作文中恰当地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能够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品质,并使文章的中心更加鲜明、突出。

我们在作文中经常要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例如,有一位小朋友写的作文片段:

我得了作文比赛金奖,太高兴了!我想:赶紧回家报喜去,爸爸一定会夸我长大是名大作家,妈妈会兴奋地举着我的奖状左看右看,然后把它挂在墙上,我还要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打电话……我美滋滋地想着。可是我回到家,发现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我一边写作业一边焦急地等待,突然我听到了脚步声,连忙跑去开门,想:一定是爸爸妈妈回来了,我要让他们猜猜我得了什么奖,给他们一个惊喜。可是,打开门一看,人影都没有,真扫兴。又过了一会儿,听到汽车的声音,我想:这回一定是爸爸妈妈回来了,我先吓他们一跳,再告诉他们喜讯……我等啊等啊,一点动静也没有,我很失望:爸爸妈妈你们怎么还不回来呢?

文中的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了小作者急切盼望爸爸妈妈回家分享自己获奖的快乐的心情。

心理活动的描写还可以起到侧面衬托的作用。

大家还记得《争吵》这篇课文吗?它选自《爱的教育》,讲述“我”因一件小事与克莱谛闹矛盾,并误解了他,而他主动与我和好的事。《争吵》让克莱谛――一个心胸宽阔的男孩形象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文章描写克莱谛的语言、动作并不多,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因为文章是通过描写“我”的心理活动来衬托克莱谛的可爱的――“我”回忆克莱谛是怎样孝敬父母,帮父母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的情形;回忆懂礼貌的克莱谛是如何受到我们全家欢迎,父亲又是多么喜欢他的情形;后悔自己不该骂他,应该向他认错,可是又觉得丢脸……你看,用自己的内心来衬托主人公的品质,这种侧重心理活动描写的写法,效果不是很好吗?

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一般有几种情况:一是人物感情变化时,二是遇到矛盾或困难时,三是回忆往事或向往未来时。我们不但要学会写自己的思想活动,还要学会描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别人的心理活动怎么写呢?可以通过人物神态,设身处地地想象,当然,写别人的心理活动时要用第三人称。

趣味小练习

一、 读《新来的班主任》作文片段,回答文后问题。

我患了感冒,头有点晕。开学的第一天就请假吗?不。我背着书包走向学校。

新来的班主任正在作自我介绍。这时,我只想呕吐,一股酸酸的东西涌上我的喉咙,我使劲咽了下去。这是开学第一天,班主任可是新来的,我这一呕吐,难道不会给班主任留下深刻“印象”?我成绩不好,同学们都瞧不起我,我这一呕吐,大家更是不喜欢我。我想跑出教室,但不敢。又一股酸东西涌上来,我再一次使劲地往下咽,可是不管用。“哇――”我吐了,真是无地自容。新来的班主任走过来摸摸我的额头,亲切地说:“你发烧了,生病了还来上学,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说完老师又给我倒了一杯开水说:“漱漱口,喝口水会好一点。一会老师送你去医务室。”这时有两位班干主动清扫地上的污物,同学们都向我投来关切的目光。我只觉得鼻子一酸,眼睛湿润了……

1.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

2.文中的心理活动描写起到什么作用?

二、选择下面一个材料,续写一段心理活动。

篇4

一、语言描写

人物说什么话,能够清楚而直接地展现人物的想法。下面,我们来看看,当描述学生A对学生B奚落,B被激怒时,该怎么通过语言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A头也不太抬,叹了一口气,冷冷地说:“哎,就你这样还想当班长,不是做梦吗?”

B气急败坏,厉声质问:“我能不能当班长,轮得到你小子发话吗?”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学生A通过“冷冷地”语气以及表示感叹的语气词“哎”,表达了自己对学生B的轻蔑和不信任。而学生B则通过提高声调,加强语气,表达出心中强烈的愤怒。所以写作时,如果试图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心理,除了要思考在特殊情况下,人物说话的内容之外,还得结合实际情况使用“哎”“吧”“啊”“吗”之类的语气助词,借助“冷冷地”“热情地”“高兴地”“惊讶地”之类的形容词来准确描述人物的心理情感。

中国有句古话,叫“不见其人,先闻其声”,出自曹雪芹《红楼梦》中描写王熙凤时的段子。王熙凤一出场便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说这话时,还伴随着一阵大笑。曹雪芹在此处通过语言描写,充分地展现出王熙凤的泼辣个性。

二、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的范围很广,每一个人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各种动作。当一个人的情绪受到影响时,他展现出的动作和平时是绝对不一样的。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某当红作家在某篇文章中的突发场景。主人公林萧发现女设计师的裙子被唐宛如毁了之后,作者对人物进行了以下一系列动作描写。

顾里转身打电话去了。南湘低头想了想,然后也转身出去了,不知道去干什么。后台只剩下我和唐宛如,还有那个倒霉的女设计师以及一些工作人员。我(林萧)鼓起十二万分的勇气,哆嗦着走上去安慰那个女设计师,我小心翼翼地碰了碰她的肩膀,我伸出去的手指都在哆嗦,仿佛在碰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雷管。

之所以这么描写,跟郭敬明的角色性格设定是有很大关系的。每个人的动作,都是围绕着其性格而展开。顾里果断、精明,所以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的反应是打电话,想办法通过自己的人脉来解决。南湘神秘、深藏不露,所以她低头想了想,转身出去了。至于她在想什么,去哪里干什么,都没有提及。这就跟她的神秘性相呼应。至于“我”,主人公林萧,是一个心地善良的普通人,没见过大世面,遇事不如顾里和南湘那么沉稳冷静。所以描写“我”动作的时候,用了“哆嗦”“小心翼翼”这样的字眼形容。

不难看出,在这个场景下人物们的心理活动分别如下。

顾里:平静,认为没有自己解决不了的事。

南湘:(因为性格神秘,心理活动比较难以推测)。

林萧:紧张,害怕。认为设计师的前途就毁在这一条裙子上了。

由此可以看出,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时,可以根据人物性格对人物进行一系列动作描写。通过动作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生动,跃然纸上。

三、神态描写

如果说人在特殊情况下,口是心非,表里不一。通过修饰语言和伪装动作来掩饰自己,不让情感表露出来,那么唯一能够感知这个人心理活动的就只有人物的神态了。人物的神态,由眉毛、眼睛、嘴巴共同构造。它们之间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会构成一张张不同的脸。哭,笑,悲伤,快乐,难过,鄙视,惊讶,傲慢,委屈。相对于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要求手法细腻,需要作者具备观察入微的能力。下面笔者就以神态描写,来表达几种常见的心理活动。

伤感 :她低垂着眼睛,定定地看着掉落一地的梧桐树叶,一言不发。抬起头,看着他离去的背影,突然间泪水模糊了眼眶。“再见。”他转过头对她挥手。她迅速地把嘴角弯成一个弧度:“再见,记得好好照顾自己。”

傲慢:她扬起脸,不可一世的目光缓慢地扫过教室里的每一个人。她皱着眉头,问:“今天谁缺席了?”

委屈:她低着头,咬着嘴唇,没有抬起头看任何人。但是此刻有一种名叫屈辱的东西从心底喷涌而出,变换成液体想要从眼睛里逃逸出去。啊,忍住吧,别丢脸了。她眨了眨眼,奋力不让眼眶里的泪水流出来。

失望:他既没有哭,也没有愤怒,他的脸上现在没有任何表情,甚至连目光都失去了往日的色泽。心如死灰大概就是他现在这个样子。

难过:他给自己倒了满满一杯啤酒,拿起杯子晃了晃,神情恍惚地看着她。“杯,你随意。”他一饮而尽,放下杯子,开始像个疯子一样大笑。现在他的脸和脖子都通红通红的,也不知道是喝醉了还是笑了的。

篇5

关健词:人物形象 动作 语言 心理

在语文教材中,无处不存在丰富的细节描写,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得细一些,深一些,让学生懂得,这样写会使文章更生动、更具体,更能反映人物的内心,在无意识中渗透细节描写的概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其作用。在不断的探索中,将刻画人物的细节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刻画

写人,免不了要描写人的动作,因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性格和作风,往往能通过行为动作来表现。如同学们学过的《金色的鱼钩》一课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老的话:“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着眉头硬咽下去。”这段话描写了老班长连续五个动作。用“坐、捧、嚼、皱、咽”五个准确的动词,写出了老班长在二万五千里途中,为照料小战友、日夜操劳、精神疲乏的神态。“捧”字,突出了老班长对那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的珍惜;“嚼”、“皱”、“咽”三个动词,写出了草根和鱼骨头难以咽下以及老班长饥饿的程度。通过这些动作的描写,表现了老班长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抗争的坚毅性格和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我们写作文也是这样。作文时我们把人物的一举一动细致描写,写出人物具体动作,那么所写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活起来。怎样把人物的动作写具体呢?这就要求我们用准确的动作词来写人物的活动过程,把人物的大动作分解成一个个连贯的小动作,用慢镜头的方式一一描绘出来。

二.人物的语言细节描写的刻画

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成功的语言描写,要求作者使用的语言必须具体、生动、形象;必须精确而凝炼;必须个性化。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物语言克服一般化、雷同化的弊病。语言描写还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等。有些学生写人物对话的时候,只注意写人物说的话,而不注意描写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老是“我说”、“你说”、“他说”,写出来的文章干巴、乏味。一个人说话时,总要出现相应的表情与动作,把它们描写出来,不但可以加强对话的表达效果,还可以表现人物的思想与性格。另外,为了使对话形式更活泼,更生动,可以交替使用不同的对话形式,如提示语在前面,提示语在后面,还可以把提示语放在人物说的话中间,当然,如果读者能从人物的语言中体会到是谁说的话,也可以把提示语省略。

进行语言描写时,语言要简洁。不能拖泥带水,更不能写一大堆的废话,让“人物”说个没完。语言拖泥带水,没话找话,这是作文容易出现的毛病。

三.人物的心里细节描写的刻画

人物的心理描写是塑造人物、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就是要在文章里,写出人物没有说出口,仅在心里讲的话和他的感情活动,即“想”。怎么样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呢?可以采用以下六种方法:

1.直接刻画法。即从文中人物的角度出发,客观地描述人物的内心活动。

2.内心独白法。就是将自己特定状态下的心里想法,通过自言自语,详尽生动地呈现出来。

3.幻觉描写法。幻觉能折射出人物的心愿或思想感情。人在特定的状态下,耳边或眼前会出现虚幻的画面或声音,而这些往往是自己最想或最怕听到和看到的,如将这些内容详细准确地描绘出来,就是当时人物内心的最好写照。

4.梦境描写法。通过“梦境”描写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

5.借助人物的其他描写 要展示人物丰富而细腻的内心世界,更有效地刻画人物形象,往往要借助人物的其他描写来实现。

6.借助环境描写。不同的心情看相同的景物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此,人的眼睛能根据自己的心情,随主观感受选择景物。把这些在特定感受笼罩下的景物描写下来,就能充分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当然,上述几种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在具体运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立体式的综合描写,灵活运用。反映人心理状态的写作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选用书信、日记、梦的形式,同样可以展现人的心理活动。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环境的描写,可以衬托出人物的内心活动;通过人物的自白和议论,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只要同学们有意识地多加练习,就一定会把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得更细致、更生动。

篇6

在上面的习作中,小作者主要写了独自乘车时胆怯、担心的心理。在这种心理作用下,“我”究竟会有哪些想法和举动呢?下面我就重点介绍一下如何借助外力,让心灵说话,让读者对“我”的心理活动感同身受。

动作折射。人在不同的心理作用下,往往会有不同的动作表现。高兴时会跳起来,难过时会耷拉着脑袋,喜欢时会爱不释手,讨厌时会退避三舍……这些动作都是人物心理活动的直观呈现。小作者在文中可以抓住一些动作来表现自己害怕的心理。比如第二自然段,“车门一关,我就有点后悔了”后面可以这样补充:“看着爷爷远去的身影,我只得拿着背包,一步步挪到我的铺位上坐下来。躺在卧铺上,我的心里怎么也平静不下来。我把背包紧紧地抱在怀里,不敢有半点儿松懈,这里面可装着我的全部家当呀!再看看周围的人,我总觉得他们有的面目狰狞,有的则似小偷,心里不禁暗暗叫苦。”大家请看,补充的语段中,一连串的动作是不是已出卖了“我”害怕的心理呢?

环境衬托。环境描写能衬托出人物的心理,同样是“小鸟鸣叫”,高兴时听来如歌声婉转,烦躁时听来杂音不绝于耳。习作中写到“吃完饭后,我随司机上了车”,这时已是晚上,那我们不妨借用夜晚这样特殊的场景把“我”在旅途中害怕的心理描写得更分明一些。我们可以这样写:“吃完饭后,我随司机上了车。夜幕已经降临,汽车在高速路上行驶,车窗外一片漆黑。躺在卧铺上,我感觉黑暗的夜空似乎压在了我的身上,让我有些透不过气来。身边偶尔闪过的车灯告诉我,我正随着汽车在黑暗中穿行。”黑暗的夜空真的要压到“我”的身上了吗?当然不是,这一切都是“我”这孤独又害怕的心理在作怪T了。

联想描写。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人常常会产生一些联想,而联想的景象则能反映出人的心理。我们可以在第五自然段的环境描写后,接着补充一些联想的画面。比如“因为害怕,我睡意全无。不知怎的,我的脑海中蹦出了许多车祸现场的凄惨画面。有的因为司机疲劳驾驶而导致车辆撞上护栏,有的因为违规超车而冲下高速路……想到这里,我不禁打了个寒战,心里默默地念着‘南无阿弥陀佛’,希望老天爷保佑我能平平安安地到达。”大家看,这样一补充就将“我”害怕的心理逐步推向了。

内心独白。内心独白,就是站在当事人的角度直接把心里所想的内容写下来,多用于第一人称。在这篇习作中,小作者已经多处运用了内心独白的方法来描写心理活动,如“这回我看你还怎么偷,就算你有‘飞云探龙手’,也偷不到”,“我虽然长得胖,可你看看你自己的身材,这不是明显在‘指桑骂槐’吗?”其实,在第二自然段“我心里不禁暗暗叫苦”后也可补充一些内心独白。比如“车刚一开动,我的心里就‘咯噔’了一下:这车会不会开到别处去呢?会不会把我给拐卖了?车上有坏人怎么办?这一个个担忧让我越来越后悔独自踏上旅程了。”这些内心独白都直接地透露出“我”害怕、紧张的心理。

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多种多样,同学们也试着用老师介绍的方法,让内心说说话吧!

篇7

1、直接描写:这是最为常见的运用最广泛的一种人物心理描写法,有的句子中含有“想”等关键的字眼作为明显的标志。“想”字或出现在心理活动之前,或出现在心理活动之后。“想”字后有的用“逗号”,有的用“冒号”等做标示。

2、抒情独白:这种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是用抒情的笔法展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思想斗争。

3、梦境描绘:这是容易忽略的心理描写法。梦境是人所想的集中表现,它同样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主题等。梦境描绘的文字一般较多,下面选一较短的进行说明。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1.认识11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殊的母爱方式,激发学生独立面对生活、磨练意志的能力.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复习旧知.先复习四年级上册《乌塔》一课,感受作者对乌塔的敬佩之情.

谈话导人.一位母亲为了让儿子学会看病,在儿子发烧生病时,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位母亲写的这个故事.

揭示课题.

交流成果,初步感知

检查交流预习成果.

a.用卡片认读11个生字.

b.读读课文中生字所组的词语.

c.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的,或者说说预习后知道了什么.

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自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a.说说你画出的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是哪些句子.b.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c.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可以是对母亲的敬佩,可以是对文中儿子的赞扬,可以是对自己现实生活中某些现象的看法.)

再读课文,体会母爱

学生再读课文,说说从文中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两句话.

小组合作,交流各自阅读所得.

全班讨论.a.你从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交流中读有关语句.)b.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交流后读有关句子.)

分角色朗读,体会母爱感情变化

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全班交流.指名几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总结: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可以是对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表示敬佩,可以对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称赞,可以是每个孩子都有巨大潜能,等等.)

拓展: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类似的故事吗?你是能克服生活中的一些困难的孩子吗?你读过类似这样的故事吗?

延伸课外:想一想,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碰到一些困难,我们应该如何克服?附相关资料: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因为担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觉得时间的流动艰难缓慢。母亲等待独自看病的儿子归来,“度日如年”,足见爱子真情。

②“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饱受着担心与痛苦的折磨,所以说也是对母亲自己的考验。

③“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

这段话讲的是母亲这样做的目的,即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学会生活。“口授一张路线图”,文中指告诉儿子看病的程序。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作为父母,应该对孩子“口授”更多的“路线图”,并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生存的能力,这是父母的责任。

(2)对词语的理解。

打蔫:本文指精神萎靡不振。

残忍:本文是狠心的意思。

喋喋不休:说话没完没了。

雪上加霜:比喻由于另外的原因使祸事加深。

按图索骥: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求好马。本文是说照样子做。

艰涩:本文是艰难缓慢的意思。

篇9

一、 写外貌

外貌描写可以从长相、身材(高矮胖瘦)、服饰(衣着打扮)、神态(】)这四个角度去刻画。要选择那个人与众不同的地方写。不少同学在写小伙伴的外貌时,常爱用“乌黑的头发”“圆圆的脸上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等语句,读了根本无法分辨出你写的是小明还是小芳。要想写得像,就要在动笔之前对人物做一番细致的观察。请看下面这段话:“他,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镶嵌在圆圆的脸蛋上,闪着稚气的光。圆圆的胳膊,圆圆的腿。走起路来,腆着那溜圆的肚皮。说起话来,圆圆的小嘴一动一动,像在吃一颗颗樱桃。”小主人公“圆”的特点多么明显呀!

二、 写语言

读读下面这段话: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坐在老师身边,陈老师对大家说:“今天,咱们一块说说以后的事。”陈老师看了大家一眼笑眯眯地问:“蓬蓬,你长大了以后要当什么?”“我-----我要当爸爸!”小朋友们哈哈大笑,陈老师也笑了。她对蓬蓬说:“我的意思是说:“你长大了以后想做什么工作。”读后你一定会赞一声:小蓬蓬真是一个幼稚可爱,天真无邪的憨宝宝;陈老师真是一位充满爱心、可亲可爱的好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同的人说出的话是不同的,不同的话语又能表现出人物的不同性格、不同思想。写人物语言时一定要写出人物的个性。

三、 写动作

动作描写就是选择恰当的词语写人物“做了些什么”“是怎样做的”如:

昨天下午,语文老师递给我一张《学生作文编辑部作者登记表》,说:“田香,把这张表填好交给我!”我接过表格一愣,仔细一看“特约的记者”,立刻明白了,高兴得跳起来。放学后,我像小鸟似的飞回家,还没进门,就扬着登记表喊开了:“爸,妈,我当特约记者了!特约作者!”

小作者把自己一系列的动作准确形象的传真给大家,让我们受到感染,与她同享这欢乐时刻,这就是动作描写的魅力。特别是“像小鸟一样飞”“没进门就喊开了”把成人读者一下就带进了孩提时代。

四、 写心理

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就是写“想些什么”。应当穿插在叙述事情的过程中,不要写得太多。写好心理活动的标准是展示一个“真”字,心理活动必须符合人物实际情况,不能说假话、说套话。

“浩天,你知道吗?昨天晚上,王平打电话要我不选你当三好生。”一位同学神秘兮兮的对我说。我不相信,王平一直和我相处得很好。我俩从一年级开始就开始形影不离,就连一块饼干也要掰成两半吃,怎么可能?第二天,另一位同学也向我“告密”:“王平打电话要我不选你当三好生。”呀,真有这回事?我惊讶极了,我可没做对不起她的事啊!他为什么这么做?我又气又恨。

篇10

一般来说,描写包含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大类。

一、人物描写

1.外貌描写,展现人物风采。外貌描写,又叫肖像描写。人物的外貌包括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写人物的这些特征,常常是为了加深读者对人物生活经历及其生活状态的认识,并以此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曾经说过:“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因此,在写人记叙文中,适当的外貌描写是十分必要的。外貌描写,内容甚多。写作时,我们必须根据作文的内容、写作目的,有重点地选择某一方面来描写,以此来凸显人物特征。好的外貌描写着墨不必过多,有时只要一两个词,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外貌描写时最忌两点:一是没有特征,概念化、脸谱化。二是语言贫乏,陈词滥调。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观察,善于区别,抓住特征,写出不同点。有时候还可以通过前后照应写变化,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总之,外貌可以通过其特征作直观的描写,也可以间接烘托,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来写;既可以用粗线条作轮廓勾画,也可以浓墨重彩地进行细致描绘;既可以作静态描写,也可以作动态描写。但不论用什么方法,都必须从描写对象的实际出发,用一种自然、真切、绘形绘色的描写突出其形象。

2.动作描写,透视人物思想感情。动作描写,又叫行动描写,即对人物的动作、行为、活动的描写。这种方法对刻画人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表现人物性格及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黑格尔强调:“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能见诸现实。”描写人物动作,离不开动词,我们要做有心人,平时注意积累,写作时善于精选。如表示“看”这一动作,就有远眺、近察、俯瞰、顾后、窥探、端详、瞻仰、参观、瞥见、浏览、观察、注视、盯住、瞄准……细细体会,每个词语都有不同的用处。刻画人物动作时,特别是刻画细腻动作和无声动作时,要注意精选动词,力求描写得准确。此外,在动词前后可以加上适当的限制和修饰性词语,使动作的幅度、速度、力度等较细致地描绘出来。如“跳”这一动作,前后所加的修饰词语不同,所描绘的形象就有所区别。“他一咬牙,猛地跳了下去”和“他摆动两手像一阵急风似的往前一跳……”,同样是写跳,但二者的表达效果却显然不同。

3.语言描写,凸显人物性格。语言描写应努力做到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把握人物的语言也就把握住了人物的思想和个性。语言描写一般可以采取独白和对话两种方式。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对话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之间的交谈,它是语言描写中运用最多最普遍的手法。语言描写既可以直接反映人物的思想特征,又可以借人物的语言来说明或推动情节的发展以及间接地描写其他的人、事、景物。

4.心理描写,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心理状态、思想活动的描写,以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写清心理活动,要注意前有伏笔铺垫,后有交代呼应。二是成功的心理描写,一定要把心理过程描写出来,可以相对集中一些,但不能与叙事相脱离,而且多数情况下,总是伴随着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等。三是心理描写不能模式化,而应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来进行。四是要对所要写的人物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要让心理描写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特征、思想状况和特定环境,要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心理描写的方法一般有:(1)内心独白法,即人物直接倾吐自己的内心的方法。人物感情比较激动的时候才采用这种心理表白方式,可以用第一人称,也可以用第三人称。内心独白必须符合人物所处的情境和人物的思想性格。另外,内心独白毕竟是一种心理描写的特殊方法,要写好人物,还要配合语言、行动等描法。(2)作者描述法,即对人物心理作客观的描绘的方法。一般是用第三人称来描述人物的心理。这是一种动态的写法,即描写人物在一定条件下或一定环境中的复杂心情。(3)间接写心法,即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神态或特定景物,间接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方法。

二、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限制其活动的特定场所,它决定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同时,人物性格有时也反作用于环境。

好的环境描写,可以烘托人物,进而充分、明确地表达中心。运用环境描写要做到:目的明确――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具体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抓住特征――描绘出独具特色的景物。客观描写是比较真切地再现景物原形的描写,通过写景来烘托人物形象。主观描写是指带着主观情感去写客观景物,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主观感情融入景物之中,这在写作中称作“寄情于景”。环境描写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交代事件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件的真实性。二是渲染气氛。三是烘托人物的心情。四是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五是推动情节的发展。六是深化作品主题。因此,在写作时,我们可根据需要来进行环境描写,从而使文章更形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