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情况范文

时间:2023-04-09 22:25: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核酸检测情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核酸检测情况

篇1

关键词:物体的检测 颜色的形变 校正纹理

中图分类号:O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7-114-02

1 前言

在视频图像中被监视的场景图像变化情况称为运动目标的检测。由于阴影、目标与背景的差别很大且二者又运动一致,运动目标的分割和提取常见干扰为:目标合并,目标外形改变,目标消失。目前,背景图像静止不动的情况,究其原理主要分为三类:光流的计算方法、帧间差分方法、背景的消减方法。

帧间差分方法主要特点是:相邻的帧差时间的间隔比较短,场景光线的变化时该方法不太敏感。背景消减法主要特点是:此方法与帧间差分法比较在静止的背景模型下,在目标运动区域内可获得完整而又精确的描述,较精确的目标图像可以被提取出来。

传统方法在特性方面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传统算法中阴影的纹理、颜色、空间属性在需要分析的区域中会造成的颜色的形变。本文给出未知摄像位置和场景特征的阴影检测的算法,通过校正纹理和颜色的补偿来获得运动的阴影和物体。

2 运动目标分析

2.1 背景模型

在背景是静止并且光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此背景点的像素值是相对比较稳定的。统计一段时间内序列为n幅图像每一像素点颜色值的期望 和方差 为像素点。和 组成图像 为初始背景模型。如静止场景内发生了光照强度改变,或静止物体开始移动,图像上物体静止的像素点被认为前景点,跟踪目标时产生的错误累加起来,需用序列视频的方法提供信息对初始模型的参数进行更新。为不断更新背景图像的参数分布,引用参数更新率 (常数)。设 和 为时刻t点i的期望和方差, 为时刻t+1采集点i的颜色值,t+1时, 背景模型为 。

2.2 阴影模型

在可见光点光源和散射源照射下的情况下,假设任意一点的彩色光强值为x,则 , E为照明条件下函数,%d为波长参数,%j为反射系数,为

为点光源的强度,Ca为散射源的强度,L为光源的方向,N为表面的法向量,是半影系数转变成为没有阴影的系数。帧Fk阴影的描述通过照明变化进行,在RGB空间形成的对角形矩阵的模型: , 和 为背景Bk和帧Fk阴影像素RGB值。颜色比率,, 都小于1,为相关联的变量,场景出现不同是在不同的时刻情况下,在短时间内可以近似认为不变量。

2.3 阴影的属性

户外阴影特征据分析如下:覆盖的像素RGB分量数值降低;阴影像素的蓝色分量在散射源的作用下其比例上升;若空间上目标内部无空缺,在目标内部阴影不会出现,由于阴影必须和背景紧挨着;在此阴影情况下区域纹理不被影响;同时阴影会保持一段时间。

2.4 本文算法

(1)运动目标的检测。在文献[3]中,通过对背景拆分得到开始运动目标M1。用两种方法:对当前帧和背景的加权的平均数值进行背景刷新。IB是瞬间背景,由Bk中目标M1内的像素和帧Fk中目标M1掩模型外的像素两部分数量组成,Bk+1由IB和Bk加权平均计算: 为变换后的速度,取值一般0.1。

(2)精简初始阴影像素。设r、g、b颜色的分量为帧的分量,R、G、B颜色的分量为背景的分量。检测中阴影属性(1)每个像素颜色分量与背景相应分量比较,是否较小,排除不属于阴影的像素。当,p(x)为背景的像素;当为造成的错误检测在运动的目标、噪声和阴影方面的检测模型。初始化阴影掩模,则。与M1比,M2中运动目标的像素涉及到,计算量会发生变化在阴影区域被保留或减少步骤。检测蓝色分量。令 ,据户外阴影属性,比和大。初始化阴影掩模,则 , 。剔除M3中不属于阴影的像素。

(3)反射率(相同)在表面的分割。文献[1]介绍反射率图像分割标准基于相邻像素基础上,如: 为相邻像素亮度,%j1、%j2为反射比率。反射比率不受照明方向、亮度、反射函数及表面几何性的影响。空间上颜色的分割。设p1,p2为两个相邻点,u和v为相邻点各颜色分量,p1,p2连续性: ,因此 是RGB空间内的函数,此函数是连续的,若此函数以帧的形式则相邻的两个点在同一表面。三通道RGB检测对空间分割更精确,同时对颜色较敏感。在帧FK上对掩模M3覆盖面对反射率进行分割,所分割得尺寸进行滤波,形成两个子区域集合:区域集合 和区域集合。

(4)颜色的形变校正。计算颜色的形变 。输入区域和。中多数区域为阴影,而区域为表面不同的周围目标的背景。依据为空间相邻、区域颜色相近。找到颜色的形变 区域对在两个区域集合中,即为被阴影覆盖的区域和背景的区域。设 区域集合中的第j个子区域和 区域集合中的第i个子区域满足所要求的条件,则(颜色的形变)的计算如下:

分子和分母RGB分量的平均数值。阴影覆盖表面特征:多种表面出现相应颜色的形变比率 多种以及满足要求的区域对也是多个。根据距离对这些颜色的形变进行分类,确定该类的 采用加权平均办法,并颜色的形变设有n个:,其中wi为对应 子区域的像素个数。不同表面的颜色的形变集合,校正集合D的颜色的形变。在 子区域对帧FK校正颜色得到 ,与背景Bk对应区域的颜色相匹配。设 中区域的平均值 为颜色向量,均值为 为对应背景Bk颜色向量,定义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为:,表示该区域为阴影在角度很小时,阴影掩模 在子区域校验后得到。

(5)校正纹理。阴影区域是否被遗漏和在阴影中目标的区域被排除可以使用校正纹理的方法。用比较简单的一阶求导的方法对图像计算找到不同之处。子区域为阴影表明小于阈值 ,子区域为目标表明大于阈值。阴影的掩模和目标的掩模 通过 校正纹理得到 。

3 实验结果和结论

通过多次采集图像实验,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面的划分出现错误是因为利用传统方法分割目标是不完全的。本文方法使得分割的结果比较完整。在的阴影中包含两个不同表面的颜色的形变,目标分割使用本文方法是较完整的,对其中一个表面划分是不会出现错误。本文方法较好地完成了阴影地检测。

4 结论

由于传统运动检测算法存在不完善地方,在视频特征不清楚的情况下提出阴影检测的算法。最终发现阴影检测的算法准确并且适用。此外,室内阴影检测能使用如下算法:针对室内阴影模型特点,相应调整蓝色检测步骤,提出的框架算法。室内光线复杂或简单,检测也相应的有简有繁。这是下一步攻关的难点。

参考文献:

[1] 朗锐.数字图像处理学[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3:232-305.

篇2

[关键词]核酸检测;血液筛查;输血风险;血液安全;转录介导扩增技术

输血相关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2010年,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确定在全国15家采供血机构开展核酸检测(NAT)试点工作,以进一步保证血液检测质量,提升我国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水平。到目前NAT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全国各地血站的血液筛检。该技术的检测灵敏度较ELISA检测方法高,能显著缩短病原体检测的窗口期,从而降低输血传播病毒的残余风险50%以上。但NAT技术从理论上并不能完全消除“窗口期”,国外已有经核酸检测后仍发生输血后感染的病例报道,包括HIV和HBV。本中心2010年11月正式将NAT技术应用于血液筛查项目中,对全部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HBV DNA、HCV RNA和HIV RNA核酸检测。本研究通过对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的常规血清学及核酸检测结果的分析,以评估核酸检测的检测功效,以及本地献血者人群的感染状况。现将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4年12月,广州血液中心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1146740例。所有无偿献血者均符合现行的卫生部《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血液采集后同时留取核酸检测标本和酶免检测标本管各一支。核酸检测标本采集、保存和处理等均严格按照卫生部核酸检测试点技术要求操作。

1.2主要仪器与试剂

核酸检测仪器:Grifols公司(原诺华诊断公司)PROCLEIX TIGRIS全自动核酸检测分析系统,试剂配置恒温箱(RPI)。试剂为PROCLEIXULTRIO Assay核酸联检试剂盒和核酸鉴别试剂盒(Discriminatory Assay)。核酸检测试剂批号:(593226,614952,624775,116153等)。血清学检测仪器:STAR全自动加样仪和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FAME24/30)。ELISA检测主要试剂包括乙肝表面抗原试剂盒(法国梅里埃,批号B11FA,20110704;上海科华:批号201101031,201201011,201302011)、丙型肝炎抗体试剂盒(美国强生ORTHO:批号EXE187,EXE208;上海科华:批号201103011,201202031,201303011)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l/2)抗原抗体检测试剂盒(法国伯乐,批号1F0189,280213,3F0259;北京万泰,批号1201 10204,120121 120,12013 1022)。

1.3检测策略

血液标本采用血清学和NAT并行检测操作策略;对核酸检测单独反应性标本进行分项鉴别试验。

1.4检测方法

采用PROCLEIX TIGRIS 全自动核酸检测分析系统(TMA方法)对血液核酸标本进行单人份联合检测(HIV-1/HCV/HBV);对核酸检测单独反应性标本进行分项鉴别试验;核酸检测结果反应性结果由检测系统软件自动判定,其判定标准为样本的S/CO值≥1。采用两种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对献血者标本进行血清学HBsAg、HCVAb、HIVAgAb检测,严格执行说明书进行相关操作,通过阴阳性对照及室内质控品来控制试剂盒的质量和检测的有效性;血清学检测结果阳性的判定:样本OD≥cut off值。

1.5检测原理

Grifols核酸检测试剂是以转录介导的扩增(transcription-mediated amplification,TMA)技术原理来检测病毒核酸的方法。其检测基本原理是:利用特异性的目标捕获试剂和磁微珠分离纯化被检测病毒核酸分子,再通过TMA技术来扩增HBVDNA、HCV RNA和HIV-1 RNA(1型)的核酸片断,最后通过杂交保护(HPA)方法检测扩增产物。试剂中含有内标分子,用以监测整个反应过程,避免出现假阴性结果。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对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

2结果

2.1血清学与核酸检测结果的比较

对1 146 740例献血者血液标本,核酸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为0.97%,低于血清学(HBsAg,HCVAb,H1VAbAg三项之和)的检测阳性率1.66%,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128.4,P

2.2核酸检测

4年中Grifols单人份核酸检测系统的总阳性率为0.97%,并且阳性率呈现逐年缓慢增加的趋势。在对每年的检测阳性率进行比较时,各年度间检测阳性率未见统计学意义(x2=2.442,P

2.3血清学合格标本中核酸检测情况

在1114428例血清学检测合格标本中,单人份核酸检测共检出2457例核酸反应性样本,核酸单独反应性比率为0.22%;在对每年检测阳性率进行比较时,各年度间血清学检测合格标本其NAT检测阳性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6.506,P

2.4核酸鉴别结果

在2457例核酸单独反应性标本中,鉴别试验反应性的样本为718例,其中,HBV-DNA 711例,HCV-RNA 4例,HIV-RNA 3例,献血者中核酸单独阳性的样本大多属于HBV感染,HBV DNA鉴别阳性率与另外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091.464,P

3讨论

目前,国内外应用于血液筛查的核酸检测技术主要有TMA及PCR两种。我中心使用的是Grills公司基于TMA技术的核酸检测试剂,对全部献血者样本进行单人份核酸检测。这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高,反应条件简单,扩增效率高,可以防止低拷贝的病毒阳性血液的漏检。其分析灵敏度为:HBVDNA 10.4IU/mL,HCV RNA 3.0IU/mL和HIV RNA45.0IU/mL。并且该方法的整个反应过程在1个试管中进行,因此也减少了污染发生的可能。本研究显示,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的核酸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酶免检测项目阳性检出率(P

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引入核酸检测技术,其主要目的是检测出原有血清学检测可能漏掉的具有感染性的献血者样本。在本研究中的1114428份血清学检测合格标本中,单人份核酸检测共检测出反应性样本2475例,阳性检出率为0.22%(2457/1114428),结果明显高于大连和沈阳地区0.07%,这可能与各地区病毒流行率差异、检测样本数量、使用试剂差异,以及检测模式(单人份与多人份混样检测)不同有关。在对这些核酸单独阳性样本的鉴别检测中,共检出718例阳性结果,鉴别阳性检出率为29.22%。这个鉴别率与汪德海等报道的一致,而低于大连,杭州等地的数据。而出现核酸检测联检反应性,而鉴别试验全部为非反应性的原因可能有:(1)联检结果假阳性。这可能是由于酶免及核酸检测平行进行,检测人员若操作不规范,导致阳性标本的小范围污染,增加联检结果假阳性的可能;或由于检测试剂本身的非特异性反应。(2)鉴别试验的假阴性。如病毒浓度处于极低的浓度水平,由于病毒颗粒在血浆中的泊松分布,导致取样时未能吸取到带有病毒的样本;或可能是因不合适的储存条件,不良的运送,干扰物质的存在,导致样本中病毒的降解,也会造成鉴别试验假阴性的结果。由于我国乙肝的流行率相对较高,因此献血者中核酸单独阳性的样本大多属于HBV感染。而HBV感染,特别是隐匿性乙肝感染(OBI)的病毒浓度通常很低,因此出现上述低浓度样本的可能性很大。已有文章报道,对于不可鉴别的样本,采用其他核酸检测方法,或乙肝感染标志物(如乙肝核心抗体)进行检测时,部分样本仍然呈现阳性结果。提示这些不可鉴别的样本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真阳性。

篇3

关键词:核酸适体;生物医学;应用

1基于核酸适体的生物医学诊断

1.1生物大分子检测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研究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具体跟踪检测高灵敏分析方法已经是目前基因组学的研究热点和重点。原来的蛋白质检测一般是根据抗原/抗体免疫分析的方式来进行检测,一般分析出来的数据都会受到抗体性质的干扰。而核酸适体能够与蛋白质进行特异性结合,在不同温度、不同盐浓度络合剂条件下能够进行特异性变性与复性研究,所以在蛋白质分析检测上的使用越来越受到各方面重视。运用核酸适体能够通过GIC方法实施扩增的特点,增强酶联核酸适体诊断方法的检测精确度,把两种不一样的核酸适体组合到蛋白或蛋白复合体两个相近的结合位置上,两种核酸适体的游离末端通过互补碱基链接起来,最终根据GIC方式实施实时扩增。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较,该种新型检测方式非常明显地应用了核酸适体在发展各种可取代抗体的蛋白靶的功能,在测定体内蛋白质含量和研究蛋白质的功能以及对疾病的早期诊断等方面拥有非常大的使用价值。

1.2肿瘤细胞鉴别分析

从分子水平实现早期癌细胞的准确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设计和发展特异性分子探针成为癌细胞早期检测的关键因素。研究显示,将前列腺专一性膜抗原(GFBE)的核酸适体连接到具有近红外光性能的量子点上,可以特异性地检测前列腺癌细胞,为核酸适体应用于活细胞及生物体内的分子检测提供了新思路。在癌症早期检测中,从病人血液或唾液等收集到的恶性肿瘤细胞含量通常较低,所以发展一种从低含量体液中聚集并检测肿瘤细胞的方案成为目前癌症早期诊断的核心,运用先进的双功能纳米粒子作用于白血病细胞的加速富集与检测的速度。运用一种修饰有核酸适体的吸引力纳米粒子实施靶细胞的提取和聚集,还有一种掺杂有荧光色素的纳米粒子添加到待检测系统中完场信号放大,氧化铁混合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接触面积大,这相比较于一般微米尺寸粒子拥有更加强大的萃取功能,所以相对于免疫表型等复杂的检测方式,这种方式仅仅需要完成分析即可。这种方法不单单可以从全血样本中反复提取得到靶细胞,而且更具有研究意义的是,可以广泛使用于多种癌细胞的同时提取和鉴定。

1.3肿瘤标志物的甄定

癌症的临床诊断现在还是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组织和细胞表面形态,一般情况分辨率不高,不能够完成癌症的早期诊断等问题,特殊检测恶性肿瘤相关组织和细胞标志物是完成癌症早期诊断的一个十分正确的方法。虽然肿瘤标志物在很早之前就用于癌症的临床实验诊断,但是现在肿瘤标志物种类相对较少,特异性和灵敏度不够准确,并且不能够表明各项恶性肿瘤产生机制,不能准确地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由于抗体的蛋白芯片虽然已经被努力地用来寻找与恶性肿瘤有关的蛋白质标志物,但是因为恶性肿瘤的多样性,以及抗体制造和使用上的特异性而效果不明显。所以,现阶段急需找到一种能够直接得到癌变组织细胞的特征分子标志,快速发现癌症发生、发展期间的生物标志物,然后完成这些生物标志物特异灵敏检测。

2基于核酸适体的靶向治疗

分子水平靶向治疗的核心是使癌症治疗更加有效。低毒和无副作用用于筛选获得的核酸适体拥有比抗体还要好的化学性质,可以与蛋白特异性结合而且能够间接影响蛋白功能,并且不会引起体内免疫原反应,而且渗透性好,有可能成为新的靶向治疗方式并且许多核酸适体不可以将细胞完全吸收。为了完成细胞内的靶向分子转送,开展高效的核酸适体载体体系已经成为该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通过观察癌症细胞细胞核酸适体的内化过程,可以观察到内化的核酸适体可以与铁传递蛋白的内涵体相互结合,这就说明核酸适体能够定向地进入靶向细胞,并且不存在细胞毒性,可以将抗癌药物和靶向癌细胞表面分子的核酸适体抗体等相连接,能够将药物特异性输送到癌灶,不单单能够增强化疗效果,而且还可以降低药物毒性,把容易被生物降解的高分子与抗核酸适体相结合。

3结语

肿瘤细胞及其标志物的核酸适体,这些核酸适体被大量地运用于生物医学检测疾病标志物发现以及靶向治疗。目前已经可以根据核酸适体对癌症病人样本进行染色,根据流式细胞计数等方式完成对癌症的快速诊断。除此之外,只要是有关抗体的诊断领域,大部分都能够用核酸适体替代,能够弥补抗体在诊断领域应用中的缺点和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黄田贞,林馨馨,陈媛媛,等.核酸适体电化学传感器研究的新进展[J].化学传感器,2010(1).

[2]雷丽红,傅迎春,徐霞红,等.基于核酸适体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J].化学进展,2009(4).

篇4

   对此,宁夏教育考试院官网12月25日“情况说明”称,为做好考试疫情防控和组考工作,考前宁夏教育考试院先后通过4种方式告知考生,参加考试必须按照考点疫情防控要求进入考场。其中,在12月17日还向考生发送了短信或微信提醒,所有考生应在首场考试时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结果纸质证明参加考试。

   具体通过哪些方式告知考生,前述“情况说明”介绍:

   一是12月7日宁夏教育考试院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研考唯一报名网站)、“宁夏教育考试院官网”了《宁夏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疫情防控通告》,告知考生“考试疫情防控措施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适时调整,请考生关注宁夏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及时了解疫情防控相关要求”。

   二是根据自治区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宁夏教育考试院分别于12月16日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17日在“宁夏教育考试院官网”了《宁夏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疫情防控通告(二)》,明确“所有考生应在首场考试时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结果纸质证明(核酸检测出结果的时间在2021年12月23日早8:00后)参加考试”。

篇5

2022年春节马上就要到了,大家开始关注回家相关政策,那么2022年春节回家最新规定是什么?2022年春节回家需要隔离14天吗 ?春节回家需要核酸检测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2022年春节回家疫情最新规定,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来看一下吧。

其实,春节回家是否需要隔离,这样看情况而定。如果在疫情低风险区回家,并且没有接触疑似确诊患者,还有持绿码通行,那么是不需要隔离14天的。 但是,在你回家前,若你所回的地区有当地政府通报有确诊病例,且被升级为中高风险地区,就需要隔离,且部分地区需持绿码健康码和核酸检测,若无法提供就要隔离。在疫情高风险地区逗留的人,还是建议就地过年比较好。

比如上一年安徽疫情隔离规定,对于高风险地区需要集中隔离14天,进行2次核酸检测,中风险地区需要在社区集中隔离管理,进行2次核酸检测,低分险地区的合肥,如果当地有确诊病例,需要持有3日有效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如果本土无确诊病例,则可以凭借绿码通行。

以上就是春节回家需要隔离14天吗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一是建立健全应急指挥体系。

核酸检测阳性冷链食品应急处置工作由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领导,进口冷链食品监管组牵头协调,市直及驻各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开展。各县区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及其冷链食品工作机构在各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具体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二是加强预防和监测。

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督促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管控的通告》要求,强化进口冷链食品管控;要加强冷链食品疫情监测,对重点场所、冷链食品、直接接触食品的贮存容器、工具、设备、环境及从业人员不间断开展核酸检测;各县区、各有关单位应选取有资质的核酸检测机构,按照相关文件要求,规范进行冷链食品采样检测。

篇7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由感染“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可以侵袭人的免疫体系,并终极损坏人体的免疫功效。随着人体免疫力的下降,人会越来越频繁地感染上各种致病微生物,而且感染的水平也会变得越来越来重,终极会因各种复合感染而导致逝死亡。艾滋病严重威胁人类的身心健康,当我们出现一些异样的症状后,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检测方法,怎样确诊自己是否患有艾滋病就显得格外重要。按规定的检测程序对艾滋病的检测方法研讨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选取我院临床初筛检测病例72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32例。年龄28-63岁,平均39岁。

1.2 临床症状:初期的开始症状像伤风、流感、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体重减少、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粘肤出现白色念球菌感染,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肿、血疱、滞血斑、皮肤容易损伤,伤后出血不止等。

1.3 方法:目前作为诊断手段使用的检测主要包括抗HIV病毒抗体检测、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其中对病毒抗体的检测是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常规使用的方法

1.3.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目前应用的ELISA法有8种之多。它们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超过99%。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当抗体检测无法满足HIV感染诊断的需要时,病毒分离及测定、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可作为辅助手段使用,这包括对非典型血清学反应样品的诊断、HIV感染的窗口期诊断、新生儿早期诊断和对特殊样品的诊断。

1.3.2 明胶颗粒凝集法(PA):它是快速、简便的一种筛选方法。PA的基本过程是先将样品稀释,然后分别加入经抗原致敏的和未致敏的明胶颗粒,混匀后保温(一般为室温)。当血清中有HIV抗体存在时,经抗原致敏的明胶颗粒与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根据明胶颗粒在孔中的凝集情况判读结果。PA操作简便,无需特殊仪器设备,适合对少量标本的检测。是对大量人群初筛实验使用的方法,例公民义务献血的初筛检测。

1.3.3 免疫荧光试验(IFA):基本原理为应用H9或HUT78培养细胞作为载体,用HIV感染细胞,该细胞内就会含有HIV抗原,将HIV感染的淋巴细胞涂于玻片上固定,制备为抗原片,加入待检血清,待检血清中的抗 HIV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再与荧光素标记的抗人Ig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到细胞内有黄绿色荧光。

1.3.4 免疫印迹试验:主要用于确认试验,基本原理是HIV全病毒抗原经过SDSPAGE电泳,将分子量大小不等的蛋白带分离开来,然后再把这些已经分离的不同蛋白带电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将此膜切割成条状,每一条硝酸纤维素膜上均含有经电泳分离过的HIV病毒抗原。将待检血清样品用稀释液稀释成1/100,再把它直接加到硝酸纤维素膜上,恒温震荡,使其充分接触反应,血清中若含有抗HIV抗体,就会与膜条上的抗原带相结合并呈现紫褐色。此确认实验室是初筛阳性的标本送检省疾控的HIV确认实验室或市疾控的HIV中心实验室进行的。

1.3.5 病毒核酸检测:是通过检测HIV RNA水平来反映病毒载量,具有很高的灵敏度,使用适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能够在HIV感染的前2周检测到病毒核酸。病毒核酸检测方法可用于HIV的早期诊断,如窗口期辅助诊断、病程监控、指导治疗方案及疗效测定、预测疾病进程等。目前常用的测定方法有逆转录PCR实验(RT PCR)、核酸序列扩增实验(NASBA)、分支DNA杂交实验(bDNA)等。使用高灵敏度的适时荧光PCR技术,能够在HIV感染的前2周检测到病毒核酸。此种检测是在HIV感染确诊之后,判定使用抗病毒药物的检测指标,现在可有省疾控中心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完成。

2 结果

经过我院的检测和分析后,14例送检经确认实验,未确诊艾滋病感染。

3 讨论

近年来,HIV检测技术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仍有不足的地方。例如ELISA法第四代试剂增加了P24抗原的检测, p24抗原检测能够在病毒开始复制后检测到血液中的可溶性p24抗原,但易出现假阳性。因此,阳性结果必须经中和试验确认,该结果才可作为HIV感染的辅助诊断依据。还有病毒核酸检测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对疾病进展的监测、抗病毒疗效观察和耐药性监测非常重要。但是,由于HIV基因的多样性,没有一套引物可以覆盖所有的HIV序列,使检测的敏感性又受到限制。

HIV感染的诊断是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敏感实用的检测方法对于监测、诊断或血液筛查,控制艾滋病的流行显得尤为重要。总结以上讨论的检测方法,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既要提高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缩短窗口期,又要简便、快速和降低成本已成为HIV检测技术发展的要求和方向,很多的研究正致力于寻找病毒检测的替代技术。

参考文献

[1] 曹韵贞我国艾滋病的现状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2,2(2):65 66

篇8

【关键词】棘球蚴病;核酸检测;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

棘球蚴病(俗称包虫病),是棘球属绦虫的中绦期幼虫寄生于人或动物体内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呈世界性分布,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被忽视的热带病之一。目前全球公认的棘球绦虫有五种,分别是细粒棘球绦虫(E.granulosus)、多房棘球绦虫(E.multilocularis)、伏氏棘球绦虫(E.vo-geli)、少节棘球绦虫(E.oligarthrus)、石渠棘球绦虫(E.shiquicus)。细粒棘球绦虫病呈全球性分布[1 ],在大洋洲、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等畜牧产业发达的地区发病率较高。全球每年遭受细粒棘球蚴病(囊型包虫病)和泡型棘球蚴病(泡型包虫病/泡球蚴病)危害的人数分别为300 万和65 万[2 ]。我国包虫病人群患病率为0 .24%,患病人数约17 .4 万[3 ],以囊型包虫病为主,这与全球流行情况基本一致。目前棘球蚴病的诊断依据主要包括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体征、病原学检测[4 ]、核酸检测[5 -6 ]、免疫学[7 -8 ]和影像学诊断。由于棘球蚴在人体内发育较慢,早期体积较小,影像学技术(B超、CT、MRI)在感染早期不易发现病灶;感染早期,由于抗体水平较低或现有诊断试剂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免疫学检测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因此,免疫学和影像学诊断技术都存在一定局限性,不利于棘球蚴病的早期诊断。核酸检测技术具有所需样本量少、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反应快速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9 ]、细菌感染[10 -11 ]、病毒感染及寄生虫病[12 -14 ]等临床诊断。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棘球蚴病诊断进行了一些核酸检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本文综述如下。

1 常规PCR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发明于20 世纪80 年代,即在体外模拟DNA合成过程,在酶促合成反应条件下,通过控制温度和时间对目的核酸片段进行指数级扩增。因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成本低、省时高效等优点,逐渐成为核酸检测的重要手段。2017 年,Hamza[15 ]等根据线粒体基因12SrRNA为靶标建立了PCR方法,对48 只啮齿动物肝脏病灶检测,检出5 只感染多房棘球绦虫。2019 年,Mary-am[16 ]等以细粒棘球绦虫COX1 和NADH1 为目的基因建立PCR方法,分析了伊朗80 例棘球蚴病患者的临床标本,血清样本的棘球绦虫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5 .0%和10 .0%,包囊组织的棘球绦虫基因阳性率分别为91 .3%和83 .8%。John[17 ]等以NADH1 和NADH5 为目的基因建立PCR方法,对来自羊及耗牛的85 份囊液标本进行鉴定,结果均为细粒棘球蚴,其中G1 基因型77 份,G3 基因型6 份,G6 基因型2 份,该研究首次在西藏牦牛体内检测到G6 基因型。少节棘球绦虫和伏氏棘球绦虫报道较少。2013 年,Soare[18 ]根据COX1 建立PCR方法,对人体分离的肝包囊进行核酸扩增和测序,最终证实病原体为少节棘球绦虫。2018 年,Fernanda[19 ]等根据COX1 建立PCR方法,对豚鼠分离的包囊进行核酸检测,测序结果提示为伏氏棘球绦虫。

2 多重引物PCR

多重引物PCR(Multiplex-PCR)技术原理与常规PCR无差异,区别在于反应体系中至少有两对特异性引物,一次反应即可完成多个目的基因的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与常规PCR技术相比,mul-tiplex-PCR技术具有快速、准确等优点,在鉴别不同物种基因方面具有独特优势。2011 年,Molouk[20 ]等以NADH1 和rRNA为目的基因建立了multiplex-PCR方法,目的片段长度分别为395 和117bp,可以鉴别多房棘球绦虫和细粒棘球绦虫。2016 年,Ka-rin[21 ]等根据NADH1 和rRNA小亚基(Cest3 、Cest4 和Cest5)基因建立了multiplex-PCR方法,该方法能够同时鉴别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感染,可用于监测两型包虫病混合流行情况。2018 年,Ger-ald[22 ]等利用细粒棘球绦虫的两个特异性微卫星(EgSca6 和EgScall)分别建立了PCR和mulitiple-PCR方法,PCR方法分辨指数分别为0 .824 和0.987 ,而mulitiple-PCR显示出了极高的分辨指数(0.994),提示mulitiple-PCR方法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根据遗传学特征目前最广为接受的理论[23 ],囊型棘球蚴病的致病原由4 个棘球绦虫复合种构成:狭义细粒棘球绦虫(E.granulosussensustrict)、奥氏棘球绦虫(E.ortleppi)、马棘球绦虫(E.equinus)、加拿大棘球绦虫(E.canadensis)。2019 年,Jing[24 ]根据atp6 、NADH1 和rrnL序列作为检测靶标建立multi-plex-PCR方法,可以同时检测狭义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和加拿大棘球绦虫,multiplex-PCR鉴定结果与原始测序结果一致,对3 种棘球绦虫检出限均为5pg/μL。用相同浓度3 种混合模板进行检测,对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加拿大棘球绦虫的检出限分别为50 、10 和5pg/μL,表明multi-plex-PCR在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方面具有优势。2019 年,Fan[25 ]等根据狭义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加拿大棘球绦虫线粒体基因设计种属特异性引物,并建立了multiplex-PCR方法,其中狭义细粒棘球绦虫和加拿大棘球绦虫检测限仅为0 .32pg,多房棘球绦虫检测限为1 .6pg,除与石渠棘球绦虫有微弱交叉反应外,可与其他7 种绦虫进行鉴别,显示了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3 实时荧光定量PCR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利用荧光染料或探针,实时监测核酸扩增过程中产生的荧光信号,并通过Ct值和标准曲线准确定量样本目的基因的初始拷贝数。相比于常规PCR方法,Real-timePCR具有特异性更强、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已经成为核酸定量检测的重要手段。miRNA能够在宿主的血清或血浆中稳定存在,对于疾病诊断和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热点。2017 年,Guo[26 ]等通过测序分析在疾病模型的小鼠血清中找到7 种多房棘球绦虫特异性miRNA,通过real-timePCR检测发现emu-miRNA-10 和emu-miRNA-227 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对于疾病诊断和了解宿主-虫体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2018 年Alice[27 ]等利用U1snRNA和NADH5 基因片段建立了real-timePCR和微滴式数字PCR(dd-PCR)方法,检测到泡球蚴病患者和患病动物血清中循环游离DNA(ccf-DNA)均为阳性,但由于泡球蚴病患者体内检测到的ccf-DNA浓度过低,目前该方法还不能用于泡球蚴病诊断。2019 年,Ren[28 ]等利用real-timePCR比较60 名健康人和47 名多房棘球绦虫病患者血清中3 种microRNA的表达水平,发现患者miRNA-483 -3p显著上调,可作为疾病诊断的候选标志物。2019 年,Zahra[29 ]等建立real-timePCR方法并对30 名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血浆进行检测,发现egr-miR-r71 和egr-let-7 表达上调;术后3 个月和6 个月分别对患者血浆再次进行检测,两种miRN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提示该方法可以用于疾病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

4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是一种新型的核酸检测方法,该方法不需要模板的热变性、长时间温度循环、繁琐的电泳和紫外观察等过程,可以在等温条件下一步完成,并通过肉眼读取结果。因其具有简单快速、特异性强、成本低等优点,已成为核酸检测技术的研究热点。2014 年,Marion[30 ]利用NADN1 基因建立了一种高效的LAMP方法,可以准确鉴别狭义细粒棘球绦虫、马棘球绦虫、奥氏棘球绦虫、加拿大棘球绦虫及狮棘球绦虫(E.felidis)。2016 年,Ahmed[31 ]根据线粒体基因NADH1 为靶标建立了LAMP方法,检测限为10fg,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通过肉眼可以直接判断阳性结果,而且与血吸虫、片形吸虫、牛囊尾蚴等无交叉反应,具有流行区现场筛查的应用价值。

5 基于PCR的其他检测方法

PCR-RFLP技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是用特异设计的引物扩增目的基因,对扩增产物片段进行酶切处理,以检测其多态性。2012 年Canan[32 ]等根据ITS-1 和NADH1 基因分别建立了PCR-RFLP和PCR-SSCP方法,其中PCR-RFLP可以通过不同的限制性切酶产物鉴别细粒棘球绦虫的基因型,而PCR-SSCP能够通过肉眼就可以直接鉴别细粒棘球绦虫的基因型。2014 年,Cagrl[33 ]等根据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线粒体特异性基因建立PCR-RFLP方法,分析4 种不同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产物鉴别两种虫体,其中3 种酶(MboⅠ、MboⅡ、AccⅠ)只能酶切多房棘球绦虫基因组PCR产物,而TSol只能酶切细粒棘球绦虫基因组PCR产物,可以准确鉴别两种虫体。2019 年,Fallahizadeh[34 ]等采用狭义细粒棘球绦虫ITS-1 基因建立了PCR-RFLP方法,使用4 种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PCR扩增产物。其中AluⅠ酶切产生800 和200bp,HpaⅡ酶切产生700 和300bp,Rsa酶切产生655 和345bp,而TaqⅠ不能酶切PCR产物。

篇9

作为宫颈癌生物基因检测领域的市场领导者,国内领先的核酸分子诊断产品提供商,凯普生物(300639.SZ)专注分子诊断试剂、分子诊断配套仪器等体外诊断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凯普生物基于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导流杂交技术平台,研发了覆盖传染病检测和遗传病检测两大领域的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测、大规模人口筛查和优生优育管理领域。

日前,凯普生物的发明专利“人状瘤病毒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及其基因芯片制备方法”荣获被誉为“中国知识产权奥斯卡”的第十八届中国发明专利奖金奖,成为本届体外诊断领域专利创新唯一的金奖。

凯普生物获奖专利是在首创低密度基因芯片技术平台,借助香港大学两项专利,通过解决传统杂交耗时长和易污染的技术难题,突破原市场主导技术――杂交捕获方法不能分型技术障碍,解决HPV检测鉴定病毒型别的难题和宫颈癌早期检测的临床跟踪和治疗的关键问题,在核酸层面实现HPV检测产业化。

这只是凯普生物强大研发实力的冰山一角,在发展中,凯普生物已形成一套集自主研发、优势技术、产学医合作、流程质控、数据积淀、客户需求挖掘、品牌价值于一体的核心竞争优势循环系,收入及净利润快速增长,盈利能力领先同行业。

基于国际通用PCR平台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导流杂交平台,目前凯普生物已拥有国内产品注册证书44项,获得欧盟CE认证产品18项,同时在研产品超过30项,并且多项产品已进入临床最后试验阶段及申请注册,覆盖宫颈癌、性病等传染病,地中海贫血、蚕豆病等遗传病,婚前体检、新生儿缺陷病等领域。

包括多种品类HPV荧光试剂盒、HPV分型试剂盒、地贫检测试剂盒、STD检测试剂盒、乙肝荧光试剂盒、STD荧光试剂盒、耳聋基因检测等产品。结合产品核准上市进度及核酸分子的市场发展情况,公司有步骤地推出适时新品,丰富现有产品系列,优化产品结构有望巩固并提升公司的竞争地位,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

凯普生物在核酸分子领域拥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全球多家医疗机构、企业实验室、高校实验室采用公司研发的HPV21分型试剂盒、HPV13高危荧光试剂盒、HPV12+2高危荧光试剂盒等产品。并参加多届世界卫生组织“HPV实验室网络检测鉴定”,灵敏度、特异性等多项指标的测试结果优异。

截至2015年年末,以公司产品为研究工具的成果论文累计逾300篇,部分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外著名专业杂志和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其中包括被SCI收录的际论文30余篇。

2014-2016年,凯普生物三年中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保持稳健增长,2016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分别达到85.67%、18.72%。不仅在营收上保持前进的步伐,凯普生物在现有诊断仪器以及诊断试剂基础上,公司已在全国主要省市相继成立 “凯普检验所”,从事核酸分子医学服务,打造“仪器+试剂+服务”全链条的产业服务模式,增加盈利点,降低运营风险。

通过检测网络的铺设,凯普生物奠定面向终端市场销售的基础,未来可逐步拓展终端市场销售模式,直接面对终端患者,实现公司品牌的渠道下沉,解决渠道品牌商的限制格局,提升“凯普”品牌的传播效能。

篇10

根据我国的疫情防控措施,疫情风险分为三个等级,即便高风险地区、中风险地区和低风险地区,而只有低风险的人员是可以正常出行的。不过随着春节的临近,现在各地返乡政策也已经,那么2022春节低风险地区到低风险地区要核酸检测隔离吗?一起来看下。

根据国内的疫情防控政策,疫情低风险地区不对人员采取隔离措施,不得再设置障碍。也就是说从低风险区去低风险区一般情况下无需隔离,具体可咨询当地防疫部门。

不过,现在各地都出台了最新的返乡政策,跨省出行人员,即便是低风险地区到低风险地区,虽然不用隔离,大部分都是需要持有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

以上就是2022春节低风险地区到低风险地区要不要核酸检测隔离介绍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