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人的四字词语范文
时间:2023-03-14 20:27: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描写人的四字词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衣冠楚楚 。汉语成语,指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
3、衣香鬓影。形容妇女的衣着穿戴十分华丽,多指人多的场合。借指妇女。
4、奇装异服。比一般人衣着式样特异的服装。
篇2
1、聪明伶俐:形容小孩头脑机灵,活泼且乖巧。
2、眉清目秀:形容人的容貌清秀不俗气。 出自元朝无名氏《神奴儿》第一折。
第二,动物。
1、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原指以巧制胜,现以"惊弓之鸟"来形容受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2、千姿百态:千种姿势,百种形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或种类十分丰富。
第三,植物。
1、郁郁葱葱: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生机勃勃的样子。
篇3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字词教学 要点
字词是构成语言和文章的“建筑材料”。只有大量地掌握和正确地运用这种建筑材料,才能有较强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主要是语言文字的教学,“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或者说是总体目标。离开这个目标,语文课就失去了开设的意义。那么学生字词积累和运用的现状如何呢?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把“鉴赏”写成“签赏”,把“提心吊胆”写成“提心掉胆”;语言表达题不会做,连最常用的字词都不会。学生字词积累之薄弱,语文素质之低令人担忧。
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系统中处于底座的位置,语文教学的最优化,理应从字词教学开始。如何进行字词教学呢?下面我就字词教学应注意的几个要点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字词教学要凭借课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准确理解“言外之意”。
叶老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但这些例子是运用语言的典范。语言学习,首先是课文学习。学生通过语言符号理解课文内容,反过来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更加深入地理解语言运用的妙处。如《我的老师》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段: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老师并不是真的要打,所以用了一个“落”字,而不用“抽”、“挥”;学生已看出不过是“好像要落下来”,不是真打,所以用了一个“迎”字,而不用“挡”。老师爱学生,学生能深刻理解老师的爱。这里的“狡猾”不再是贬义词“诡计多端,不可信任”的意思,而是贬义褒用,有“调皮、机灵”的意思,形象地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深刻理解和爱戴。“汉语是整体定位,从词到句子,其意义都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决定”。[1]“狡猾”一词,只有把它放到课文中,它的意思才能“活起来”,才能具有真切、生动、丰富的内容。也只有这样做,才能显示出语言的表现力。因此把词语放到课文中去讲,既可以使学生比较深入地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又可以帮助他们牢固地掌握词语,准确理解“言外之意”。
二、字词教学应注重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一些品词品句的基本方法。
陶行知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2]因此字词教学也应注重学法的指导。如《分马》中描写人物老孙头的精彩片断:
老田头走到老孙头跟前,问道:“你要哪匹马?”
“还没定弦。”
其实老孙头早相中了拴在老榆树底下的右眼像玻璃似的栗色小儿马。听到叫他的名字,他大步流星地迈过去牵上。
“大步流星”形容脚步迈得大,走得快。理解老孙头的动作描写要联系上文的语言描写“还没定弦”,就能窥透老孙头圆滑世故的自私心理。我们应当指导学生,学习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深层含义的方法,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对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细节描写,一般都是用来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往往与文章的中心直接相关,阅读时要注意捕捉这类语言,从看似平常的词语中去揣摩蕴含在深层的意思。
再如《枣核》一文中:他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句中“劈头”能否换成“突然”?这类字词训练,可指导学生进行比较。“劈头”有“直截了当,单刀直入”的意思,表达出朋友急于向“我”倾诉思乡之苦的情态,而改为“突然”,问话就变得出人意料,与人物此时的心情不一致,表达也就不准确。通过比较,就可显示出原句中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学生受到这样的指导,认识上会产生新的飞跃,以后就会自觉地学习运用这种方法分析语言了。
假如字词教学能结合具体实例给学生一些方法的启示,注意授之以渔,日积月累,久而久之,学生品词品句,锤炼语言的功夫自然会日趋成熟。
三、字词教学中应渗透思维训练。
一提起字词教学,就有人将它与死记硬背作不科学的联系,一提起背诵默写就使用僵死机械的方式强加灌输,其实“语言乃是思想的有机的创造,它扎根于思想之中,并且从思想不断地发展起来;所以,谁想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应该发展他的思维能力。离开了思想单独地发展语言是不可能的”。[3]请看下面几题:
(1)写出《陌上桑》间接描写罗敷之美的句子。
(2)写出古诗词中写“春雨”的诗句。
(3)“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可用出于《桃花源记》中的四字成语概括,这个成语是?摇?摇?摇?摇。
(4)读了《枣核》一文,联想到古今哪些诗文名句?
以上题目已经不是单纯采用传统的直接填写形式,而是理解式、迁移式、创造式的题型。这样的题目,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习语言的兴趣。因此字词教学中,教师如注意形式的多样化,重视学生思维训练,就能很好达到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水平的目的。
再如《散步》一文中的两句话:(1)“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2)“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两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进行这样的字词教学,教师可适当给学生搭桥,提示他们从母子三人的年龄、身体的角度进行比较,让他们经过思考讨论,逐步得出正确的答案。实践证明,凡是“有想头”的学习都容易引起兴趣,因此在字词教学中教师不要轻易把答案告诉学生,要让他们经过思考,逐步得到正确的答案,给学生思维的乐趣。
四、写作为字词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许多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往往只注意帮助学生审题,启发学生思考怎样组织材料等,而忽略了将词语的运用也列入指导的范围之中。通过阅读,学生积累了一些词语,这些词语,只有经常不断地运用,才能真正为他们所掌握。而练习写作,也正是他们“学以致用”的好机会,因此,教师应抓住这个时机进行字词教学。如写《善解人意的班主任》,可指导学生注意适当运用“外貌描写”,或写服装,或写头发,防止面面俱到,应当取最能表现班主任特点的词语来进行人物描写。
没有灵魂的语言,不过是语言的尸体而已,那么如何让那些用熟了、用惯了的字眼重新发光,令人耳目一新呢?我认为必须赋予那些字词以灵魂,让它们“活”起来,也就是让它们能够达新意。我不仅这么想的,而且指导学生不断地从生活出发,切合实际,认真观察,大胆想象,用看似质朴的语言表达出新意。
下面举本班学生作文中炼词炼句的几例:
(1)这次数学考试,我是“大意失满分”,真后悔!(活用“大意失荆州”)
(2)这几个问号成了沉甸甸的大铁钩,挂在我的心上。(比喻贴切)
(3)星星像是谁突然撒上去的一样,一会儿,都出现在深蓝的夜空上。(富有想象力)
(4)李明是我校“最负盛名”的淘气鬼。(褒词贬用)
这样炼词,既炼了语言本身,又炼了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既炼了语言,又炼了思想,并能够不断地把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转化成对作文的热爱,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真正将字词教学抓到实处。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字词教学应当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注重学法指导,重视思维训练,让学生学会炼词炼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更多的词语,使所学到的词语不断得到运用和巩固,从而丰富词汇,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具有较高的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1]阎立钦,倪文锦.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93.
篇4
语文教育专家于漪老师谈到阅读教学时,就曾讲到要重锤敲打关键词句,使它们溅出耀眼的火花。这句话响亮地告诉我们词句理解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词句要求也很明确。第一学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第三学段: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这就界定了学生对词句的理解是循序渐进的,任何降低和超越学生年龄特点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要理解好文本中的关键词句,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辨清文中的关键词句
关键词句是相对一般词句而言的,它是对文章的内容表达至关重要,以及对文章价值观有着重要支撑的词句。没有了关键词句,尤其是一词值千金的“灵魂”词句,作者的思想就得不到充分展示,内容就缺乏表现力,表达就不形象、不生动。
在听课中,常常发现好多含金量高的词句,有的老师抓不住,其根本原因是找不到支撑点,缺乏语感。每篇课文都要抓住关键性词句,引导学生揣摩其蕴含的意义。做不到这些,学生捞不到“干货”,理解力得不到培养,文章的精神也就得不到领会,自然,学习也就肤浅了。而且,这些关键词句都与文章的旨意紧密相关,不拎出它们,教师课堂教学就缺少了抓手,语文学科基础的“工具性”就得不到体现,语文味道也会寡淡,“教文育人”也就不能很好地落实。因此,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句对学生理解课文及教师传递价值观念都十分重要。
比如,二年级《美丽的武夷山》中“溪水环绕”“弯曲回转”“奇特”“入诗入画”等词语,以及“溪水很静,静得像一面镜子”“两岸的山峰、绿竹映入水中,就像一幅水上的风景画”等句子;六年级《金色的鱼钩》中 “威胁”“哽咽”“严厉”等词语和“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等句子,都是文章的关键词句。教师需要结合上下句或上下文帮助学生推测其中蕴含的深意。这些关键词句散落在课文各处,教师只有细心品读、将心比心地“做文中人”,才能发现。
二、理解词句要潜心深入底里
阅读教学中对关键词句的理解贵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知道这些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以及与文章整个思想表达的关系。在教学中,对这些词句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地大体了解,而要细细品味、潜入底里。
首先要借助工具书,使理解做到准确。语文学习是和工具书相伴相生的。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字词,教师要引导他们利用工具书帮助其理解,这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任务。有的教师每节语文课都会引导孩子翻查工具书,也有一部分教师,除了按要求教会二、三年级学生查字词典外,很少对学生进行查工具书的指导,这对学生语文学习是不负责任的。教学中,借助工具书帮助理解是常用的方法,但是教师还要明确,停留在工具书上的理解虽然准确,但是它是缺少具体语境的比较生硬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要“激活”语词。因此,联系生活实际,凭借生活经验,结合上下文的语境理解关键词句,是培养学生理解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有时,在听课过程中看到有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把某个字或词在工具书上的意义用大屏幕呈现,让学生判断。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其中,“抽”的解释是:①长出。②吸。③浓缩,收缩。④从事物中抽出一部分。⑤用细长的、软的东西打。学生很快选出了“长出”。这个环节就有些死板、教条,这样的理解也缺乏深度,有碍学生的思维发展。这句话中的“抽”是整个句子的眼睛,也是理解整个段落的“灵魂”,可谓“一字千金”,一定要激活“抽”字!实际上,“抽”极为传神地表现了春天旺盛的活力,哪儿能一个“长出”了得?在理解本文的“抽”字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比如“抽刀”“抽打”等动作,帮助学生体会在本文中,“抽”除了“长出”之意,同时还伴着“快而有力”,这恰恰表现了春天新的生命在孕育!
三、重视环境描写的词句教学
小学课文多是文质兼优的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教师们多关注的是对人物思想的剖析和事件前因后果的分析,对于那些看起来次要的,诸如环境描写的语句置若罔闻,实际上,这是不全面的教学。
儿童文学家曹文轩很看重自然风景在作品中的地位。他在《失去风景的时代》中写道,“从前的小说家,虽然没有太多的人去自觉地谈论风景的意义,但在实际写作中,风景始终是他们小说的重要元素。他们的写作,几乎形成了一个定论:风景描写是小说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曹文轩老师关注作品风景描写,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词句理解力时,也要善于抓住文中那些风景描写的语句,以培养学生的深度理解力和美感欣赏力。如《小英雄雨来》中写芦花村美景的句子;《夜莺之歌》第一自然段写战争造成的凄惨场面的句子以及第二十一自然段描写森林中弯曲小道的句子;又如《荷塘旧事》中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对美丽荷塘描写的内容,等等。哪怕只有一两句,教师也要花精力让学生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并引导学生理解风景美和文章主旨的关联。从小对学生渗透审视美的深刻思想,实际上是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学价值观。
另外,对特定环境描写的句子,教师也不可掉以轻心。比如,五年级的《一个苹果》一课,有一句背景描写:“防炮洞只有三米长,两米宽”。教师在教授这一句时,就要引导学生建立联象:在这样一个三米长,两米宽的防炮洞里,六七个志愿军战士挤在那里。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由于缺水身体很差。有的战士身上有伤口,还有一个在躺着。这样一想象,同学们就被带到了战争的情境中。小朋友们脑中有了形象,才可能走进课文描写的情境中去,和文中志愿军战士对话。又比如,“黄昏时候,五连派来的一个火线运输员闪进了我们的防炮洞”,要抓住“闪进”这些含金量高的词语,培养学生的语感。什么是“闪”?为什么“闪”?躲炮弹,躲敌人啊。“他顶多不过二十岁,长得矮矮的,瘦瘦的。”“我看到他满身尘土,裤子撕了好几道口子,脚脖子上还划破了好几处,血迹斑斑。”这些句子都是关键句子,要让孩子连贯读下来。“要知道这个火线运输员也是防炮洞里的一员。他捡了个苹果,自己并没有吃。”这点可不要忽略,这就是苹果来的原因,也是故事的起因。透过外貌描写的语言,抓住满身、撕、划破、血迹斑斑等词语,想象画面,体会人物的处境,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火线运输员的品格就被品味出来了,也为下文的理解打下了基础。阅读能力考查就是测试学生对这些关键词句的理解能力。如读画横线句子,请你说出这是一个怎样的火线运输员?或者说,读文中外貌描写的句子,这位火线运输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教师带领学生们说一说,品一品,悟一悟,文本语言就落地生根了。又如,最后一段的“我看见步话机员小李的面颊上闪动着晶莹的泪珠,再看看周围,别的同志也都在擦眼睛。”为什么说泪珠是“晶莹”的?“在这战火纷飞的夜晚,我被这种来自战友之间的关怀友爱激动着,迸出了幸福的、骄傲的泪花。”其中“战友间的关怀友爱”指什么?战士们丝毫不考虑自己,自己牺牲了不要紧,死掉了没关系,几个战士的情谊最重要,这就是一种幸福!什么是幸福,就是危难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就是小小的防空洞中几个战士比天高、比海深的战友情谊!类比推理,幸福就是别人的心中装着你!作者是为幸福骄傲,为团队骄傲!正因为这种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是金钱换不来的,因此,文中的这个泪珠才是“晶莹”的泪珠。这样的理解就深刻了,走进课文中的学生也会受到感染与教育。这样的课才会深刻,学生读起来自然会充满深情,教学也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
四、欣赏并仿写句子是词句运用的着力点
学习语文,语言的习得很重要。积累好词句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阅读课堂就是积累语句的最好场所。积累不要一味堆在课下进行。有的老师提倡课下让学生自觉积累,这只有少数自觉的人才能做到。小学生年龄小,有的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好句子,他们一般认为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或者有四字词语就是好句子,其实这是个误区。这样理解的好句子是狭隘的。自然,形式上有特点的句子是表达的好句子,但是能承载思想的句子更是好句子。比如老舍先生的《草原》,也许没有那么多好词语,但是寄托着大思想,抒发大情感,展示着大画面。凡是带有真挚情感,既朴素平实,又生动形象,尤其是他人不太会表达的那些句子就是好句子。一些写景的句子、通俗而富含哲理的句子等,都应该视为好句子。如一年级《丁丁和牵牛花》中,“牵牛花攀着竹竿往上爬,一路吹着快活的小喇叭。”三年级《失踪的森林王国》中的“小猴子在林间悠来荡去,梅花鹿在泉边饮水,兔子在草丛间出没,鸟儿的叫声婉转动听”等等,都是好句子,这样的句子在书本里比比皆是。
可以说我们的语文课本中篇篇都有精彩的句子,教师不要只顾阅读理解,而不注意引导学生欣赏、积累优美语言。但做到自觉积累,前提也是要理解,不理解的积累是没有多大益处的。我们的教学中要有欣赏语句的环节,最好还要多些创造迁移的设计。比如《落花生》一课,“我们姐弟几个都很喜欢―买种的买种,动土的动土,灌园的灌园;过不了几个月,居然收获了。”这样的句子就是好句子,它语言平实、内容丰富、时空间隔大。在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发现这是好句子,再引导他们分析好在哪里。学生很容易发现,句子是动词的重复,读起来富有节奏,语言也很欢快。进而,我引导学生想象劳动的画面,体验劳动的欢愉。接着,我引导学生: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这样的画面,比如学校的值日劳动、课间活动等,你会用“……的,的,的……”这样的句式表达吗?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仿照例句来表达。学生组织语言后,一组组句子就出来了:“轮到我们组做值日了,我们几个相互配合,洒水的洒水,扫地的扫地,擦黑板的擦黑板,不到半个小时就做完了。”“下课了,大家跑到操场上,打球的打球,跑步的跑步,踢球的踢球,好不热闹。”……紧接着,我又让学生想开去,生活中还有一些场面也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表达。于是“今天家里来客人,妈妈说了要吃饺子。我们几个都忙开了,和面的和面,拌馅儿的拌馅儿,擀皮儿的擀皮儿,包饺子的包饺子,大家都沉浸在包饺子的家务劳动气氛中了。”“植树劳动开始了。我们几个一组,栽树的栽树,填土的填土,浇水的浇水。不一会儿,一棵棵小树就栽好了。”这样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练习,就是学习语言运用的教学!
当然,影响阅读教学效果的因素还有很多,如研读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欣赏文章表达特点等,这里不一一展开。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课堂应该是作者、编者、教者、学习者、媒介采择、环境设计等多元思想的碰撞。课堂应该成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掌握知识、培养习惯、产生智慧、达成内心愉悦的场所。教师只有端正教学思想,避“炫”求“实”,步步踩稳,学生才会有积淀,才会捞到“饺子”,这才算做到了语文教学的“落地生根”和“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