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李白范文
时间:2023-03-21 11:58: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渡荆门送别李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典礼,原为制度与礼仪,后来引申指某种隆重的仪式,如军事上的阅兵典礼,学校里的开学和毕业典礼,纪念性建筑的开工与落成典礼,等等。我借用这一名词,迳行称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一诗是他一生的“壮游的典礼”,想他会欣然同意吧?
台湾名诗人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说过:“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李白身世如谜,但现在一般认为其祖籍为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先祖因故迁居中亚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托克马克城),李白于公元701年降生此处。5岁时随父亲李客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市)青莲乡。在24岁之前,李白在蜀中读书习剑,行游访学,25岁始“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虽然终其一生写了许多怀乡之作,烫痛历代许多读者嘴唇的《静夜思》即其中之一,但他却不知何故始终没有回过故乡,这个谜团,现在也已无法请他解答了。
李白在《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开篇就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逆旅:旅舍)”,人生不满百年,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次旅行,何况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本来就是一位不逊于明代徐霞客的大旅行家,更何况他有志不伸、坎坷不遇,一辈子东漂西泊?他年轻时怀抱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对未来充满早霞丽日般的美好憧憬,离开多山的蜀国,奔出层峦叠嶂的三峡,一望无垠的平野摊开在他的眼帘。故乡在后面,他乡在眼前,人生的征程与壮游于斯开始,于是,他笔舞墨歌,写下《渡荆门送别》一诗,有如庆贺与纪念的典礼。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说:“江水束楚荆门、虎牙之间。”荆门山,在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之南,虎牙山在江北,隔水相峙。此地为楚国西南之门户,也是楚蜀交界之处。全诗开篇即顺势破题,亦称“开口咬题”,也就是从题目与题面写起,“荆门”点明送别地点,“渡远”交代舟行之来龙,“楚国游”则预示远游之去脉。一出荆门,蜀地的莽莽群山便宣告集体失踪,入眼的是浩阔的原野与浩荡的江流,诗的颔联正是写舟行长江之上所见的尽景:一句咏“山”之有尽,一句叹“江”之无穷,而“平野”与“大荒”之阔大景象,表现的也正是青年李白的壮志与豪情。南北朝时齐朝谢《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有“大江流日夜”之句,但景仰他的李白之“江入大荒流”却有出蓝之美。杜甫《旅夜书怀》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之壮语,心仪李白的杜甫是否从他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取过经?李杜的佳句前后辉映,惹得后代许多诗评家虽想评点高下却好不为难。
在颔联描状昼景之后,颈联继之抒写了夜景。一写水中之“月”,一绘天上之“云”。李白对“月”情有独钟,他现存之诗约有千首,将近40%的作品写到月亮,是痴迷的“追月族”。此诗第五句将倒映水中的月轮喻为从九霄空降的“天镜”,是他诗中500个左右对月的比喻中的一个。第六句则由下而上,由水中之月而天边之云,云气因为光线的折射而变幻成城市与楼台。诗人在抒写极目远望中的景象之后,尾联收束上面六句,并由远而近,进一步点明题目中的“送别”。清代诗话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曾说:“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李白是诗坛的顶尖级国手,他怎么会文不对题?或者说题目有“送别”二字而作品却离题万里,留下重大的失误让后生晚辈去“斧正”?在李白的心中,故乡是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尤其是初出蜀地,单枪匹马出来闯世界,对故乡更是频频回首,充满眷眷之情。他移情于物地拟人,“怜”为“爱”之意,将可爱的“故乡水”想象为可亲的“送行人”。“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水亦有情,“万里”与首句的“远”遥相呼应,其中的“送”字可谓诗眼,这不就既明白又含蓄地表现了“送别”的题旨吗?
如果以武林喻诗坛,李白是超一流的武林高手,乃宗师级人物,十八般武艺无一不精,古体诗与绝句更是他的独门绝技。相较而言,律诗似乎是他的弱项,他的性格喜欢更为自由的天马行空的艺术,而不耐烦束缚颇多的规行矩步。然而,即使如此,他的七律也有《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等超凡脱俗之作,五律的名章俊句则更多,如“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之《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之《送友人》,“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之《送友人入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之《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等等。上述这首《渡荆门送别》,不仅是李白壮游的典礼之作,也是他五律的代表之篇。我所收藏的唐诗宋词演唱磁带、碟片之中,就有歌唱家引吭高歌的这一首。每当乐声乍起,歌韵初扬,我早就心醉神驰,仿佛已经穿越千年的时空隧道,和李白在荆门的长江上把臂同舟并游了。 L
篇2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宋·黄庭坚《十二月十九日夜中发鄂渚晓泊汉阳亲旧携酒追送聊为短句》
接淅报官府,敢违王事程。宵征江夏县,睡起汉阳城。邻里烦追送,杯盘泻浊清。袛应瘴乡老,难答故人情。
5、唐·李颀《送魏万之京》
篇3
2、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篇4
有关于古诗词手抄报的图片欣赏
有关于古诗词手抄报图片1
有关于古诗词手抄报图片2
有关于古诗词手抄报图片3
有关于古诗词手抄报图片4
有关于古诗词手抄报图片5
有关于古诗词手抄报的资料:关于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1、《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有关于古诗词手抄报的内容:李白古诗欣赏
1、《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2、《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推荐其他主题的手抄报资料和图片作为参考:
1.精美的古诗词手抄报内容资料
2.关于古诗手抄报的内容设计
3.古诗手抄报大全
篇5
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赠汪伦》
2,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
3,青海长门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王昌龄
4,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6,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故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7,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8,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9,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10,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1,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观沧海》
13,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4,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5,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6,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17,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杜牧《泊秦淮》
18,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19,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2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篇6
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梦李白》
3、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夜泊牛渚怀古》
4、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5、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岁晏行》
6、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相思》
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
8、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9、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
1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12、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种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如梦令》
13、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客至》
14、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
1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1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7、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18、我昔钓白龙,放龙溪水傍。——《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1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20、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
21、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月夜金陵怀古》
22、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蕴《咏雪联句》
23、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把酒问月》
2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夏夜叹》
25、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望天门山》
26、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27、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韩愈《李花二首》
28、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29、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树。——《下途归石门旧居》
3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3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3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3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3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
3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37、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观猎》
3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9、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0、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
41、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杨叛儿》
4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
4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乌夜啼》
44、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赠韦侍御黄裳其一》
45、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46、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47、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佳人》
4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49、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行》
50、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51、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乐府古辞《长歌行》
5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53、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端午日赐衣》
5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5、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赠卫八处士》
56、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
57、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花卿》
5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59、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60、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桑袅风。——《相和歌辞·阳春歌》
6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62、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江村》
63、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羌村三首》其一
6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66、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67、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68、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月下独酌》
69、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70、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
71、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秋风词》
72、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7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凤栖梧》
7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75、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76、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7、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7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79、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8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
8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82、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
8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4、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陆游《初夏绝句》
85、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
86、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夜喜雨》
87、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登楼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88、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89、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
90、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八月十五夜月》
91、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九首》
9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93、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酒肆留别》
9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95、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洛阳女儿行》
96、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97、何当一来游,惬我雪山诺。——《游水西简郑明府》
98、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赠何七判官昌浩》
99、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江畔独步寻花》
100、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
10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
102、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103、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
104、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洛阳女儿行》
105、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106、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
107、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108、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10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10、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赠刘景文》
11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
112、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关山月》
113、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
11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
11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116、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
117、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早春寄王汉阳》
118、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19、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120、清湍鸣回溪,绿水绕飞阁。——《游水西简郑明府》
121、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12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123、宝镜似空水,落花如风吹。——《拟古》
124、陆机才多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杂曲歌辞·行路难》
125、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其二
126、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127、座客三千人,于今知有谁。——《邯郸南亭观妓》
128、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篇7
1 故园之思
李白《渡荆门送别》抒写诗人“辞亲远游”,仗剑出蜀的见闻感受。“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前六句写舟行江上的远观近察,着重描绘荆楚古国雄奇壮丽的自然风光,结尾两句抒写故园之思。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直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万里相送,如影随形,情真意切,如此从对面落笔,越发显出自己的思乡深情。着一“仍”字,韵味悠长,本来诗人放舟东下,一路有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相依相伴,可是出了荆门,山势平缓,视野开阔,只见一江绿水,滔滔向前。相比之下,可见“故乡水”一如既往,绵绵不尽的深情厚谊。
2 兄弟之思
王维《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抒写作客他乡的思家念亲之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前两句直抒胸臆,以漂泊异乡的孤独落寞来反衬佳节思亲的焦灼、深挚。不经迂回,直奔题旨,形成,出现警句。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但是,三四两句作者却跨越时空,落笔对面,不写自己,而写兄弟,遥想兄弟们重阳登高想念诗人的情景,远隔千里的兄弟们佩带茱萸,携手登高,有说有笑,好不开心,突然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种构思,曲折有致,出乎常情,不写己思人,而写人思己,更见己思之深、之切。
篇8
一、初读
首先要帮助学生读准字音。古诗中有许多现代文中不常见的字或通假字,如《望岳》中的“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中“曾”通“层”,应读“céng”,“眦”读“zì”。读准了字音,才能正确理解诗意。为读准字音,教师既可以范读,也可让学生听名家的朗读录音。学生在听朗读的同时感受诗歌的整体意境。
其次,帮助学生读准停顿,读出韵脚。古诗讲究音乐美、节奏美,讲究平仄押韵,声调抑扬顿挫。通常五言诗的停顿节奏为: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七言诗的停顿一般为: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如《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月/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此外,还要读出诗歌的韵脚。如《秋词》中的“寥”、“朝”、“霄”都是押韵的,韵脚为“o”。学生在把握诗歌朗读节奏中体会美感。
二、解读
首先要引导学生读懂诗歌的大概意思。可先让学生对照注释或参考资料进行自学,理解关键字、词的意思。如:“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中的“荷锄”是扛着锄头,“荷”是“扛着”的意思,抓住了这个关键词,才能顺理成章地理解整句诗的意思。其次,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或者概述诗歌的主要内容,达到对诗歌内容的整体把握。如学习《归园田居》时,可以设置如下问题:诗歌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你读后有什么感想?学生在整体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可从人物、事件的角度去概述。
三、 思读
思读就是对诗歌的重点内容进行具体、详细的探讨。不同题材的诗歌,所探讨的侧重点也应不同。抒情诗探讨所抒之情、所言之志,如《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就要感受李白对孟浩然的那种依依不舍之情;再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就要理解陆游那种立志收复失地、报国杀敌的志向。叙事诗就应探讨所叙之事,如《木兰诗》,就要思考木兰代父从军,英勇杀敌,功成回家的事迹。哲理诗就应探讨所明之理,如《崇春江晚景》,就议论“春江水暖鸭先知”所表明的“只有勇于实践,才能未卜先知”的道理。有一些古诗纯属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种诗,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由景入情,如李白的《望天门山》这首是就是如此。如果诗中有名句,教师应把名句作为重点,让学生去思考、感悟。
四、品读
品读诗歌,就是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更细微的、更深层的探究,以达到走进文本,产生思想共鸣的效果。为此,老师可以设置一些有深度的问题,如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可设置如下问题: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个字、词或诗句中可以体味出来?这些问题是从作品主旨和创作意图的角度对诗歌进行进一步的评析,可以激发学生的切身体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五、 赏读
赏读诗歌是学生从认识层面上对诗歌的鉴赏性理解,是对诗歌进行创造性的评析。一方面老师可以提供赏析的角度,如内容、情感、意境、用词、创作手法等,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赏析诗歌的思路。如从用词的角度“分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和“见”字;从创作手法可以引导学生从用典、修辞、托物言志、虚实结合、以动衬静等角度分析,如“欲渡黄河冰塞川,将至太行雪满山”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等。
篇9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整体三段式 复习法
“整体三段式”复习方法是学生根据对知识体系的感知和学习,形成的定向―自读、研讨―归纳、应用―反馈的一种学习模式。其中定向―自读指让学生根据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自主复习,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研讨―归纳指师生根据教学难点共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归纳整理成具体规律性知识,这里教师的启发起到重要作用;应用―反馈指学生举一反三,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问题的思考,以在今后的学习中更高效。
一、定向―自读,做到宏观了解、细致把握
在中学复习过程中,定向自读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建立单元知识框架,一般分为两个步骤进行。
(一)把握整体结构,建立宏观知识体系。
让学生从教材整体结构入手疏通教材,建立宏观知识框架,同时明了知识点的分布,以提高接下来的复习效率,是定向―自读的第一步。例如我们在复习第三册语文课本时,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点拨下,迅速对书本内容进行框架梳理,整理后可发现一般为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
1.外国文学常识(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这里主要是对外国文学进行鉴赏及对其中所包含的情感进行思考。
2.记叙文常识(如《斑羚飞渡》、《猫》(郑振铎)),这里主要是让学生区分作者的写作意图、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模式。
3.现代诗歌常识(如《纸船》(冰心)、《我是一条小河》(冯至)、《色彩》(闻一多)),这里应注意诗歌的特点、诗歌的惯用手法及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4.古代诗词常识(如《渡荆门送别》(李白)、《秋词》(刘禹锡)),这里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古诗词,背诵古诗词,注意古诗词中词语的运用和古诗词中所包含的情感等。
5.古文常识(如《小石潭记》(柳宗元)、《五柳先生传》(陶渊明)),这里主要思考文言文中实词虚词、通假字及纪传体的特点。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让学生对中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的重点内容进行掌握,同时可以思考这类问题时的答题技巧,获得知识学习和内容复习的主动权。
(二)在宏观把握的基础上进行微观掌握,补充知识框架。
第二是要在宏观把握的基础上进行微观的思考和理解,更细致地理解书中的知识点充实大纲内容。例如我们所说的诗歌常识或是古诗词常识。在学习中,我们应当注意学习它的具体写作手法和具体作用,像是描法通常有:(1)通过抒情、写景相融合的方式达到情景交融;(2)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主体形象;(3)以古喻今,使诗歌寓意更加深刻;(4)反复法,强调作用,突出重点;(5)象征手法,使内容富有深度。在情感色彩的表达上通常有:(1)壮志豪情(《沁园春・雪》);(2)忧国忧民(《春望》);(3)思念家乡(《渡荆门送别》)。
二、研讨―归纳,做到梳理知识、融会贯通
对知识的学习,不仅在于学懂知识,而且在于对知识的灵活掌握,一个人有大量知识储备,却没有一个系统的框架结构,知识便会显得杂乱无章,难以运用已有知识进行问题处理。因此在复习中,应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框架的梳理、归纳,以实现深层次的知识重组。若是将定向―自读作为中学语文复习的基础,那么研讨―归纳便是中学语文复习的一个升华。一般情况下,我们按照基础知识和基本常识两个方面对教材知识进行划分,其中基础知识包括语法、修辞、段落结构及古代汉语知识等,因此这既要求我们看到其具体内容,又要求我们看到其外向延展。基本常识方面主要包括各种文体和文学常识,其具体方法是先排出三种主要的文体(记叙、议论、说明)并以其结构标出教材所涉及的一些其他文选,接着对文章类别进行细分,分为诗歌、戏剧、小说、散文,等等。最后在指导学生对其进行归类整理,找出其共性和差异性,归纳出其一般规律。
三、应用―反馈,做到多途径实现知识迁移
叶圣陶先生指出:“不但使受教育者吞下了若干东西,尤其重要的是使受教育者消化那些东西,化为自身的新血液,新骨肉。”这里所指的并非传统中学语文复习中管用的超负荷的题海战术,而是指寓教于乐的科学性训练,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进行知识学习。这种学习一般采取如下方法进行:(1)小组合作进行“举一反三”,利用小组方式进行题目的抢答,当老师说出一个作品时,小组成员立即抢答与之相关的内容;(2)教师定向命题测试或是学生自主命题互测,但应注意教师定向命题且让学生在充分准备下考试的方式不宜多用,一般在整册复习或是复习的阶段性练习时使用;(3)开展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语文临场应变力。
四、结语
“整体三段式”复习法的一大特点便是始终注重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与整体性,并要求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以使学生零碎、杂乱的知识点系统化。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诗词鉴赏;中考复习
很多地市都把诗词鉴赏列入中考范围,最近进入中考总复习,听了好几节有关诗词鉴赏的公开课。课上不同的老师采用了不同的指导方法,其中有些老师是从中考题型入手,分成不同题型,按题型指导学生如何鉴赏如何答题;有些老师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等方面介绍各种鉴赏方法;还有些老师从知人论世、想象联想、比较鉴别等角度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听完这些课后,笔者产生了一个疑惑,面对初中学生,诗词鉴赏应该如何切入?
“诗言志。”《毛诗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可见,从某个角度来说,诗歌是情感的产物,情感是诗歌的灵魂。因此,笔者认为,诗词鉴赏可以从“情”字入手,“情”是诗词鉴赏的一个密码。
一、情为何物
“情”发端于人的内心世界,是一种心理变化。《黄帝内经・素问》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意思是说,人有五脏,五脏化生五气,产生喜怒悲忧恐五种情志,在平时也有“喜怒哀惧爱恶(憎)欲”七情的说法,这些都是人之常“情”。
既然是“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也就是说,诗是“情”的产物,那么在古代诗词中到底有哪些“情”?
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中初中40首诗词,从“情”字入手进行简单的梳理,可以发现这些诗词均表达了各种不同的情感:有欣喜之情,如《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游山西村》;有离愁别绪,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等;有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如《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夜雨寄北》;有表达诗人理想抱负的,如《观沧海》《江城子・密州出猎》《使至塞上》《望岳》《雁门太守行》;有怀古伤今、忧国忧民,如《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赤壁》《泊秦淮》《山坡羊・潼关怀古》等;有表达诗人精神品质及人生感慨的,如《饮酒・结庐在人境》《过零丁洋》《行路难其一》《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有表达世事不平的怨恨或怀才不遇的悲愤,如《十五从军征》《登幽州台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以上划分只是从诗词中所表达的主要情感进行划分,每首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不是单一的,而往往是复杂多样的,因为人的情感极为丰富。
二、情在何处
诗词鉴赏从“情”入手,首先就要学会从诗词中去寻找、揣摩、感悟诗人的情。诗人表达情感是很讲究的,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有的是怀古伤今,有的是拿典故说事......那么,如何去发现情感受情呢?
(一)看诗题,明缘由
看诗的题目往往就能知道诗人作诗缘由,如《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游山西村》是出游时所作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送别友人而作,而《赤壁》《山坡羊・潼关怀古》之类的是怀古的。了解了作诗的缘由,就能基本把握诗词的情感基调。有些词还有解释写作缘由的小序,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二)识诗人,明背景
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意思是说,我们吟咏诗人的诗,读他们著的书,不知道他们的为人行吗?因此要研究他们所处的时代,这就是常说的“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就是要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了解诗人写作意图,这样,才能准确领会诗人作品中所寄托所表达的情感。比如身处战乱国破的杜甫,无论是《春望》还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无不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怀;而边塞诗人多表达报国抱负和思乡之情。
(三)找景物,明寄托
客观存在的景象、物象、事象称为“象”,诗人对“象”的感知后就产生“意”。“意”是“象”的触发,“象”是“意”的载体,因此诗中寄托作者情感的象,就是“意象”。解读诗人情感,就要从景物入手,正如王荣生教授所说:“从诗歌的‘意象’切入,让学生学会读诗先从寻找诗歌中的‘象’入手,把握‘意’和‘象’之间的关系,再琢磨诗歌的‘意境’,以品读出作者对应的情感。”
三、情有何用
从近年全国各地市诗词鉴赏中考题来看,考查最多的题就是理解诗人思想情感的题,这类题多是直接提问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依据前面提到的方法就能寻找感悟到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能基本准确答题。那么,对于诗词鉴赏中的其他题型怎么办?笔者认为,只要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密码,从“情”切入,善用“情”字,也能很好进行答题。
(一)善用“情”描画面
例1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枫林已愁暮”所呈现的画面。(2015江苏中考)
送张四
王昌龄
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例2 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天平山中
【明】杨基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这种描述画面题,不能脱离全诗的内容单从字面上去解释,要在把握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感悟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带着诗人的情感去还原当时的画面。例1是一首送别诗,表达的是一种离愁别绪,因此,诗人眼中看到的景物都带着愁染着悲。而例2是写景诗,表达的是出游时的欣喜和闲适,满眼的是欣欣向荣勃勃生机美丽可爱。因此,在描述画面时因诗人情感不同要有所区别,要把诗人情感融入景物或画面中,在想象画面和用词描述时要与诗人的情感相符,而不能单单从字面上去翻译或解释。
(二)善用“情”品字词
例3 曲中“踌躇”一词用的好,请说说好在哪里。(2015昆明)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例4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二字炼得好,请作一点赏析。(2015湖北荆门)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是品字词的题,也称炼字题。刘勰《文心雕龙・练字篇》认为“缀字属篇,必须练择”,“趣舍之间,不可不察。”古人十分重视炼字,常把诗中某个精妙的字词称作“诗眼”“句眼”“一字眼”。常常为一字,“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顾文炜)。为什么古人要如此重视炼字,其目的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炼字就是在寻找最恰当的表达。所以,我们在读诗品字词的时候,不能以字品字,要字中见情,以情品字。如例3中“踌躇”,其字面意思就是“犹豫不决地踱来踱去”,如果仅这样理解是不够的。这是首怀古诗,诗人在经过潼关的时候,看到阿房宫变成一片废墟,不禁大发感慨,联想到国家,不禁悲从中来,回首长安,心情止不住的忧伤。诗人用“踌躇”一词,意在抒发对眼前物是人非的感叹。而例4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这虽是一首送别诗,但与其他送别诗那种离愁别绪不同。当时的李白正处于青年时期,豪情万丈,心情愉悦。他用“随”“入”二字,动静结合,物随情动,在开阔的视野中感受流动的山水,以此来抒写自己的心境。理解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才能真正品味“随”“入”二字的用意和精妙。
(三)善用“情”析名句
例5 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2015・贵州)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例6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2015・山东)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朱自清在《诗的语言》中说到“而且千年后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因为所写的是‘人’的情感,用的是公众的语言,而不是私人的私语。”朱自清认为,有些诗句之所以千古传诵,一是它表达了“人”的美好高尚的思想和情感,二是它用了公众的语言,一般人都能理解的语言。例5中诗人虽辞官离京但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诗人用人们生活中常见的“落红”和“春泥”来设喻,抒发报国之志。例6中文天祥在被元军俘虏途经零丁洋,回想自己的身世命运,家国之恨时写下的千古名句,表达了诗人对“死”的一种认识: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名垂青史。句中表达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舍身取义的民族美德,这既是文天祥当时的思想情感,也是所有人共同的信念。
(四)善用“情”赏手法
例7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古为人称道,请说说此句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2015・四川)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例8 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2015・山东)
山房春事(其二)
【唐】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诗歌讲究创造含蓄意境,“含蓄”意味着一种富有暗示性的有节制的表达,最常见的方法是多用比兴、用典等。因此,赏析诗词要引领学生弄懂诗中比兴用意、典故含义,理解诗人的用典原因和作用。诗人在诗中无论采用何种艺术手法,其目的都是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因此,赏析手法时绝不能“把活生生的诗词分尸宰割,远离诗人、诗词主人公的生命,甚至远离学生生命,直奔什么‘特点’‘写法’‘作用’之类”,要读懂诗人,就要从把握诗人情感入手,揣摩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想达到什么目的。如例7中的“长风破浪”是个典故(《宋书・宗悫传》说,宗悫的叔父问他志向是什么,宗悫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这里李白借用这个典故表达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例8诗中诗人的心情是沉痛的、伤感的,诗人眼前却是春花开放、春色绚烂,这明显与诗人心境不符,这种手法就是反衬,诗人用乐景反衬哀情,效果更好。
“诵读古代诗词,......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是课标的要求。要读懂诗歌,从“情”字入手,因为“情感是诗歌的生命,没有情感的泉水灌溉,就没有诗歌的鲜花盛开。”提倡从“情”字入手,就是要诗中见“人”,读诗赏诗不能离开人,既不能没有诗人,也不能没有读诗的人。品诗是读诗人与诗人借助诗,借助诗的语言进行一番交流。诗词鉴赏其实就是读诗人透过画面字词佳句手法去感受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人生志趣、品行操守、气质神韵。
[参 考 文 献]
[1]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朱自清.朱自清语文教学经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胡亚利.中学古诗词鉴赏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4]董旭午.对高考古诗词鉴赏题成绩不佳的反思[J].语文建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