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的诗意范文
时间:2023-04-06 12:36: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望庐山瀑布的诗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品读诗文;欣赏诗文;尊重体验
一、营造一种特定的学习、探讨氛围
适宜的语文氛围有利于阅读活动的深入。语文课要始终追求能形成使学生“神风静默,浑然两忘”的特定氛围。
1.入情:未成曲调先有情。课伊始,笔者在优美动听的古曲中,课件出示几幅美丽生动的图画,让学生边看图边吟诵古诗:《一去二三里》《所见》。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初步走进古诗的意境,产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获得情感的熏陶,可谓是诗未学,情已生。
2.入境:不觉转入此中来。鲁迅先生曾说过:“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运用多媒体,可以创造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激发学生审美的情感。所以,笔者让学生观看庐山瀑布的录像,看后再谈谈自己的感受。
此环节可大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他们亲眼目睹了庐山壮美的面容,看到了瀑布那宏伟的气势,对这神奇的景象赞叹不已。接着,教师激情洋溢地配乐范读,能再次使学生入情入境,心弦被扣动,思维被激活,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学习古诗的最佳状态。
二、经历一个扎实、生动的学习过程
1.品读诗文:半入江风半入云。品读课文时,应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指导他们自读、自悟、自主学习,抓住重点词展开想象。
欲写水,先写山。第一句从出示课件的画面中,让学生感受巍峨的香炉峰,烟雾缭绕,顶天立地于七彩阳光之中,为瀑布的出现创造了一个美丽的景象;第二句从“遥望”一词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感受诗人李白是站在何处观看瀑布,从而把视线集中到瀑布本身,让学生理解一个“挂”字化动为静,充满了对造化之功的赞美;对第三句的理解,抓住一个重点的问题进行突破,继而使学生通过读、悟、想,体会到动态的瀑布喷涌而出的壮观。
如此,通过反复朗读、品味,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语言美,领会作者那神话般的想象,进入到一个瑰丽、宏伟和神奇的境界。
2、欣赏诗文:无边光景一时新。首先,笔者引导:“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奖励大家每人一对想象的翅膀,好吗?瞧,这如画的美景已经来到我们的眼前。”(随即,课件展示一组美丽的瀑布景观图)“发挥想象,说一说,假如你能变成这瀑布旁的一只小鸟、一朵花儿、一滴水珠……你最想变成什么?”学生们思考片刻,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我想变成一只鸟儿,那么我就能展翅高飞,看看这瀑布是从哪里来!”有的说:“我想变成一朵小花,那我就能为这神奇的瀑布增添美丽的色彩!”还有的说:“我要变成一块石头,我就和瀑布的水一块儿体会玩耍的快乐……”无疑,这组图片及问题很好地训练了孩子们的欣赏、想象及说话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再述古诗情境的欲望,赋予了古诗以童趣。 接着,再次展示课件:诗人观景图。笔者深情叙述:“同学们请看,青山高耸,瀑布飞流,红日高照,紫烟升腾,多么壮丽的景色啊!如果你是诗人李白,看到这一切,你会想些什么?你的心情又怎样呢?”然后,与诗人换位思考,让小朋友扮演小诗人,上台表演读古诗、背古诗。
3.唱读诗文:柳暗花明又一村。古诗具有节奏之美、音韵之美,给古诗配上音乐来演唱,其乐无穷。教师应告诉学生,一首好诗不仅可以反复吟诵,还可以谱成歌曲,变着花样读。于是,播放歌曲《望庐山瀑布》。学生们先是兴趣盎然地欣赏,继而兴致勃勃地跟唱。听着一阵阵喜悦的歌声,看着他们可爱的笑脸,笔者分明感到:此时的语文课,就是一首歌,歌到情处喜自流;犹如一杯酒,酒将醉时笑语多!孩子们沉浸其中,进行着思维碰撞,心灵沟通,生命对话……
三、渗透一种温馨、美妙的人文关怀
1.尊重体验:春江水暖鸭先知。当与诗人换位,重读古诗时,无论是豪放的“李白”,还是豁达的“李白”,抑或是天真的“李白”,教师都应给予由衷的肯定,学生在鼓励与欣喜中,学得更活泼,更主动。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教学 途径 探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2-0060-02
作者简介:张宏(1973―),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江苏如皋市安定小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该怎么教?笔者以为,寻找并厘清古诗的脉络,可以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变得更为轻松。结合当前有效教学的语境,笔者现将一些思考与实践结果形成文字,以期与小学语文教学同行在古诗教学方面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一、扣题眼
一般来说,古诗都是有题目的(以“无题”为题的古诗暂不在阐述之列,但事实上在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此类古诗在题目选择与确定方面大有文章可做)。而题目往往就是一首诗的“眼睛”,我们暂且称之为题眼,通过这一题眼,我们往往可以窥得一首诗的大概意思。因此,古诗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题眼。
比如在《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教学中,笔者设计首先不让学生去读诗,而是让先让学生来研究题目。
师:同学们见过山吗?
生:见过。(多数,因为笔者所处地区是有山的。)
生:没见过。
师:没见过也没关系,在电视和其他媒体上我们都看过,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在大脑中构思一座山。
师:大家看见过瀑布吗?
生:没有。(大多数。)
师:是没见过真瀑布吧,那种人工造的瀑布见过吗?
生:见过。
师:好,见过山和瀑布的同学,下面的任务会简单一些。没有见过的也不用担心,我相信凭着大家的想象力,一定可以完成这样的任务。我们的任务就是:假如我们生活在古代,在你面前有座山,山上流下一个很大的瀑布,面对此情此景,你会用诗来描述它吗?
(学生陷入思考当中。)
思考:尽管“望庐山瀑布”这一题目并没有给出庐山瀑布的具体情形,但我们认为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去思考、想象这一情形仍然是有意义的。因为只有围绕着“瀑布”这一关键词,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才会更为深刻。
二、重复读
重复读通常容易被理解为死记硬背,但对于古诗教学而言,我们认为重复是必须的。因为古诗教学与其他内容的教学不同,很多内容只有在不断的阅读中才能被感悟。这种感悟的结果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但如果不读,这些感受就出不来,这种情况下的古诗学习才真正容易沦为死记硬背。笔者以为,我国传统教育中强调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正在于此。
师:好!大家现在就来读读我们课本上第66页的古诗《望庐山瀑布》,大家还记得我们读课文时要注意哪些地方吗?
生:先要把不认识的生字找出来,把不理解的生词找出来。
师:说得很对!还有吗?特别是对于古诗学习而言。
生:古诗中会有些字的意思与现在不一样,因
此读的时候要注意……
师:好。那大家开始读诗吧。
(学生读诗的时候,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阅读情况,尤其是注意学生的断句情况与流利程度。)
师:好,经过刚才的朗读,大家有什么问题和感受呢?
生1:老师,我第一句就没读懂。日照香炉生紫烟――山上怎么会有香炉呢?而且怎么会冒出紫色的烟呢?
师:嗯,这个问题问得好。还有吗?
生2:遥看瀑布挂前川――“川”是什么意思啊?
生(插嘴):山呗,瀑布流下来时,像挂在山上一样。
生3:三千尺是多高啊?这座山怎么这么高?
师:古代一米等于三尺,三千尺大概一千米吧。(笔者故意顺着学生的问题回答。)
生:这么高啊,那这个瀑布可大了。
生(插嘴):老师,这里会不会有问题啊,这么高的山上流下的水,早就成不了瀑布了吧。而且我听说李白这人好吹牛,恐怕这山没有那么高。(学生哄堂大笑,这个学生是教师的孩子,知识相对丰富。)
通过这种重复读,学生可以初步感知诗中的一些描述,对于一些问题也会理解得比较深刻。尤其是在这个过程中,最后一位学生提出的“这么高的山上流下来的水不会形成瀑布”的说法中蕴藏着将来要学的物理知识,此时如果加以渗透,还可以给学生埋下点科学素养的种子。至于这位学生所说的“李白好吹牛”,其实也是引入“浪漫主义写作手法”的一个契机。
三、研诗句
一首古诗的真正含义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情形中,还是要通过“研”才能体现出来。因此,我们认为研诗句是古诗教学中的核心部分。
师:古诗写作有严格的字数要求,如果多一字或少一字,那诗句就不成其为诗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古诗写作中约定俗成地生成了一种手法,那就是往往可以用一个简略的词语来代表一个与之相关的事物。诗里的香炉并不是真正的香炉,而是指庐山西北的一座山峰,因为这座山峰的样子很像香炉,人们就叫它香炉峰,简称为香炉。所以……
生:原来照的是香炉峰啊,这就很好理解了。紫烟是太阳光照射到水上的结果吧?
师:判断正确。至于川,是河流的意思,名山大川嘛,有名的山和很大的河流。
师:刚才我注意到有人说李白很爱吹牛。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山说有三千尺,瀑布说成是银河……
师:读诗的时候,要有诗意。你们用一种写实的心理去读诗,本身就是有问题的。什么是诗意呢?我们都知道李白是位大诗人,被喻为……
生:诗仙。
师:对。李白的诗以浪漫见称,夸张是李白诗的风格,大家不妨想一想,如果我们现在身临庐山,望庐山瀑布如同银河落九天的情形,会是一种什么感觉?(要求学生凝神静气,不说话,只想象。)
(学生沉浸在想象当中,去感受诗的意境。)
学生读诗,极少会立即沉浸到诗意当中去,更多是在一种写实的状态下去对诗进行有声地读,而非感悟。面对这种情形,过多地强迫是没有多大作用的,因此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去逐步引导,让他们一步步走上“正途”。笔者以为,对诗意的领略,全凭心境,境由心生,而教师教古诗时的主要作用,就是引生入境。
篇3
一、美读中品味
1. 把握要点,读出诗韵。要读出诗味,必须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引导学生从节奏、语气、情感、音调的等方面把握,方能读出诗的韵味。古诗中的节奏五言诗与七言诗截然不同。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而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节奏,还有“二二一二”节奏。不同的作品或不同的诗人也不尽相同,如李白的诗豪放,杜甫的诗写实,白居易的诗通俗。诗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不同的情感。作品中精心锤炼的语言精华都需要我们斟词酌句,细细品味。
2. 配乐朗诵,感悟情韵。音乐是心灵的语言,优美的音乐可以淘冶人的性情,激发人的情感,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古诗词的音韵尤为讲究,诗词与音乐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渊源,要让学生真正领悟古诗词的情韵,适当配上符合古诗感情基调的意境、情节发展的乐曲,以音乐渲染教学情境,学生如临其境,与作者心灵碰撞出火花。如《江畔独步寻花》可以配上节奏明快的名曲,《送孟浩然之广陵》可以配上节奏舒缓的古筝曲,《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配以激昂的琵琶曲。记得在教张籍的《秋思》时,我播放《月之故乡》一曲,并深情地朗诵,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幽怨的音乐将学生一下子带进浓浓的游子思乡之情。接着配上与诗词相衬的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一次次地吟诵起来,学生渐入诗境,进入诗人的世界,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音乐融入古诗词教学使整节课锦上添花,相得益彰,改变了课堂的枯燥面貌,古诗词教学变活了、变美了。
二、演绎中品味
1. 借助多媒体,再现诗文情境。在《望庐山瀑布》演古诗这一环节中,我给学生们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屏幕上展现出红日东升,香烟缭绕的美丽画面,古筝奏出瀑布飞流直下的磅礴的曲调。雄壮、轻快的旋律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我随即引语:“看,眼前出现了这样的景象,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谁来当一回诗人呢?”孩子们跃跃欲试。我趁热打铁,让他们选择伙伴互演,再让学生推荐代表上台演,我还给了他们一把小扇子,学生学着古代文人踱步吟起诗来,课堂上掀起了小,热烈的掌声响不断。在有情有境的表演中,学生仿佛置身于壮观的庐山瀑布的中,缩短了与诗人的距离,学生徜徉在美妙的诗意世界,这是对学生身心的一次洗礼。
2. 揣摩角色,走进诗人世界。教学《长歌行》,我让一个学生扮演爷爷,一个学生扮演孙子,要求学生根据诗意的内容,充分发挥想象,适当加上表情、动作,体会角色的感情变化(爷孙俩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他们俩说些什么?想些什么?)激发孩子的想象,为表演做好了铺垫。学生上台表演时再加上头饰等简单的道具,原来枯燥的一首词,学生在活灵活现的对话表演中,领悟了珍惜时间的真谛。学生爱表现,喜欢表演,让表演也走进古诗教学,何乐而不为呢?
三、想象中品味
描述悟情。生动形象的描述,能再现古诗描绘的形象和意境,使学生得到真切的形象感染,从而唤起想象。如在引导学生读《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时,我做了这样生动的描述:如今你们就是大诗人苏轼,请大诗人们闭上眼睛随老师一起走进庐山,远看隐天蔽日,近看奇峰怪石;俯瞰幽谷深涧,仰望重峦叠嶂。一幅幅画面在眼前呈现,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庐山美,美在哪,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是秀美?身在庐山的你感慨万千。大诗人们,把你们的感受用诗句表现出来吧!”。通过描述,唤起学生想象,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如临庐山之境。
篇4
【摘要】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千百年来成为滋养中华民族成长的宝贵精神营养。在小学教材中,古诗教学内容占很大比例,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情感有着重要作用。本文联系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以提高教学效果为落脚点,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文现状方法
1.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
由于古诗词距今年代久远,写作背景复杂,而且内容高度凝练,情感含蓄深邃,不少教师缺乏对其教学方法的探究,常常采用“解释题目――读通诗句――分析字词――串讲诗意――总结思想”的五步教学法,使古诗词教学仅仅停留在“解释”的层面上,以致原本完整和谐、充满活力的诗词艺术在教师逐字逐句的解说中成了枯燥的文字符号。
1.1有些教师忽略了古诗词深远的艺术意境需要反复诵读深刻体会的特征,在教学中泛泛问答,破坏了古诗词的整体性,使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支离破碎。
1.2面面俱到式的介绍,使学生不得要领,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
1.3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迫不及待地要求学生通过注释把古诗词用现在的话把它说明白,将鲜活的古诗词教得沉闷而无趣。
1.4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对古诗词作所谓的全面深刻分析,未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使学生感到学习古诗词非常费劲而产生厌恶心理。
1.5有些教师教学古诗词只以考试为目的,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好详细的笔记,之后就是单调的背诵、默写等,学生的灵动、想象就在死记硬背中逐渐被消磨。
1.6关注角度偏移,学诗丧失兴趣
自从新课标明确指出背诵古诗词的数量后,许多教师也比较重视对学生古诗词的积累、背诵,但是在理解上有偏颇,不少教师仅仅关注了学生“量”的积累,只知填鸭灌输,让学生大量地机械地抄写、背诵、默写。学生在枯燥的背诗、抄诗中毫无审美体验而言。慢慢地,便丧失了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受到情感的熏陶了。
2.开展小学古诗文教学的一些有效方法
2.1创设情境,感受诗境
〖HTK〗2.1.1故事创设情境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如果在古诗教学前讲述一段有关的故事,一定会激发他们的兴趣。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把古诗的内容变成故事讲给幼儿听来启发幼儿想象与思考,也是教幼儿学古诗的一种方法。如可将孟浩然的《春晓》变成这样一个小故事:
古代有一个诗人,他在一个春天的晚上写诗写累了,就睡觉了。春天不冷不热,睡觉最舒服了,所以他半夜里听到外面有刮风下雨的声音,也没有去管它。他不知不觉就睡到了天明。当他醒来的时候,听到外面处处传来唧唧喳喳小鸟的叫声。他就赶忙起床,想到外面去看看。他走出门一看,呀!夜来的风雨可不小啊,花园里许多花被打落了,满地的花瓣真不知道有多少!这位诗人看到这个情景,觉得春天的小鸟很可爱,春天的花朵叫人疼,于是他就拿起笔,写了一首题为《春晓》的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HTK〗2.1.2图像创设情景
如在教《锄禾》时,让学生通过观察烈日下老农锄地的画面,讲讲中午太阳当头照时的情景,并体会烈日下劳动的感受,想像农民辛勤劳动的形象,从而懂得碗里的饭,每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HTK〗2.1.3媒体创设情境
古诗中的情境,如果只依靠教师语言的描述是不够的。上课时可以适当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例如《望庐山瀑布》,写的是诗人远望瀑布时所见的壮丽景象,歌颂了祖国的河山,把美好的想象与现实的景物极其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录像,瀑布在山顶上飞流而下,水珠进溅,水雾蒸腾,阳光一照,呈现出一派迷迷蒙蒙的紫色。陡峭的山崖;长垂的瀑布、飞溅的水珠,庐山瀑布的全貌便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至此学生对“紫烟、挂、飞”等词的意思有了感性的理解。凭着这种如临其境的感受,吟诵时就会去体会诗人欢快的心情,从而有效地感悟作者那浓浓的情感。由此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
2.2嚼字品词,体悟诗意
字、词是古诗的组成单元,学懂字、词是理解诗句含义、分析诗的意境的前提。诗中的一字一词都经过诗人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古诗词中“诗眼”是通向古诗词意境的桥梁。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诗眼”,让文字动起来、活起来。如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敲”,以声写静,动感更强烈,更能衬托月夜的寂静。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诗人反复斟酌,舍弃了“来”、“过”、“到”、“入”、“满”,而用“绿”字。一个“绿”字牵全文,形象地再现了万物争春的景象。
2.3吟句读诗,品味诗情
古诗是讲究韵律的,尤其是格律诗,对仗工整,平仄押韵,节奏分明,读来琅琅上口。教学古诗时,一定要给足时间,采用自读,配乐读,男女生轮读、竞赛读、演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各个器官,让他们自已地去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中感受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进入古诗的意境。这样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必然会被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诗文的感知,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语言的魅力,喜爱上古诗,做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2.4开展各种拓展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小学生学古诗文,重在积累,从积累中感悟,从积累中培养语感,不能机械地默写,一“默”了之。所以,教师要善于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古诗文学习拓展活动,以增进对古诗文的理解,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常见的古诗文拓展活动有:
〖HTK〗2.4.1以画配诗
古诗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课后按照诗意画一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学习《望庐山瀑布》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幅飞流直下的瀑布图;学习《夜宿山寺》后,根据诗意画一幅想象画,比一比谁画得与众不同,并说说自己的画。
〖HTK〗2.4.2古诗吟唱
古诗文具有节奏之美、音韵之美,让学生给古诗文配上熟悉的旋律来演唱,其乐无穷。另外,可以开展“读、吟、歌、舞”的古诗演唱活动。找来合适的乐曲,让学生把自己当作诗人,进入角色,进行古诗吟唱,并配上与之相符的动作,边唱边舞。用多种形式表达古诗的韵味,提高古诗的可读性、可记性、趣味性。
〖HTK〗2.4.3编表演剧
篇5
李白故居位于绵阳江油市青莲场,据说是李白度过青少年时代的地方,前有匡山如屏,后倚天宝,太华诸山,峰峦蜿蜒,山明水秀。主要景点有陇西院、太白祠、李白衣冠墓、磨针溪、洗墨池、粉竹楼、月圆墓等。
在一片树林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庭院。典雅的门楼、平展的青石板地面、繁茂的花木、雕花的窗棂等,将庭院衬托得庄严、肃穆和大气。这里,就是李白故居――陇西院。我们可以在这个美丽的地方,重新追忆诗人李白的豪情人生。
【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好到什么程度,好到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星光四射,炫人眼目,再无人敢写庐山瀑布。
庐山的瀑布群最著名的应数三叠泉,旧有“未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三叠泉瀑布之水,自大月山流出,再过五老峰背,经过山川石阶,折成三叠,故得名三叠泉瀑布。
站在三叠泉瀑布前的观景石台上举目望去,但见全长近百米的白练由北崖口悬注于大盘石之上,又飞泻到第二级大盘石,再稍作停息,便又一次喷洒到第三级大盘石上。白练悬挂于空中,三叠分明。
【黄鹤楼/扬州】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一个极具诗意和情调的名字。濒临长江之滨,雄踞蛇山之首,“拔地倚天,耸翠如屏”。登楼远眺,极目千里;俯瞰江汉,气势磅礴,有“天下绝景”的盛誉。
“烟花三月下扬州”。盛唐的春天,李白豪情万端地咏唱,孟浩然满怀期望地顺流而下,直奔江南。就这样一次相送,成全了扬州春色无边。
于是,文人墨客们总是无比神往扬州,把扬州编织在他们长吟短叹的杯盏中。
【张家界】
“功成拂衣去,归于武陵源。”武陵源隶属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索溪峪、天子山、杨家界四部分组成。总面积三百六十九平方公里。素以峰、谷、水、林、洞著称。武陵源是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县级行政区,张家界市的核心景区就在武陵源区境内。
张家界自然景观奇特,举世罕见。峰奇,奇在千姿百态,景色各异;山秀,秀在云遮雾锁,郁郁葱葱;谷幽,幽在幽静深奥,幽在秀丽沉静;洞神,神在妙趣横生,妙在各有瑰宝。难怪李白叹道:“功成拂衣去,归于武陵源。
【长江三峡/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游山看水,总觉得哪儿也比不上长江,两岸层峦叠嶂、奇峰突兀,这里发生过无数名垂青史的历史事件,岁月更替,然青山不改,江水依旧。
白帝城位于长江北岸。它一面靠山,三面环水,背倚高峡,前临长江,雄伟壮观,是三峡旅游线上久享盛名的景点。白帝庙内,历代的诗文和碑刻甚多。其中有著名的春秋战国之交的巴蜀铜剑。隋代碑刻距今已有一千三四百年的历史了。
【四川/蜀道】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篇6
语言是文学素养提升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语言的积累包括对词汇的积累和经典诗文的积累。为实现语言的积累,增强其语感,实现文学素养的提升,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在初读古诗时,教师应该对于古诗的语言进行梳理,将诗文中的生字、生词划出,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翻阅词典,在读准字词的拼音之时,理解其含?x。其次,指定学生进行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从而加强学生对于诗歌中生疏词语的印象,形成进一步的语言积累,并达成粗略的语感认知。最后,教师进行范读和领读,教师应该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真正做到读出感情,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的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 二、品味诗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学习古诗之时,对于意境的把握、解析和品赏是尤为重要的,不仅能够深化对诗中客观景象的印象,更能与诗人写诗之时的情感状态形成共鸣。而意境通常都要求情、理、形、神的和谐统一,只有真正地对意境达成理解之时,才能准确地理解诗文内容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品味诗意,首先学生应该借助联想或者想象,抓住诗中的画面和气氛,达成对诗中的景象、人物和情感的感官理解。如在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之时,先点出袅袅升烟的“香炉”、白绸悬挂的“瀑布”意象,让学生形成对于庐山瀑布的初步印象,然后再引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丽和“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奇观,让学生能够置身于雄伟壮丽的庐山瀑布之境中,感受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其次,学生应该对于诗文中的表现手法和技巧进行体会和分析。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应该引领学生反复推敲字词,品味诗意。 三、读诗作画,学科渗透,由景激情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入选的古诗,大多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并有着鲜明的画面感,教学时可以进行学科渗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如在教学《早发白帝城》《山行》等古诗之时,可以通过学科渗透运用简笔画来进行辅助教学。在表达“朝辞白帝彩云间”之时,教师可以画上一座高高的白帝城,然后让学生添上朵朵彩云;在学习“轻舟已过万重山”之时,可以画上一条长江加上一叶小舟和重重高山,来帮助学生进行画面感的塑造和对诗意的理解。 四、反复吟诵,让学生品味诗意
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反复地吟诵诗歌,不仅能够让学生体验古诗所传达的情感,还能够在朗读之中进行思考,了解诗中深意,在吟诵之间进行品味,鉴赏其美。如在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之时,其中一句“晨兴理荒废,戴月荷锄归”,写出了诗人劳作的辛苦和愉悦的心情。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一情感,在教学之时可以进行情感范读,让学生在聆听之中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情景,同时再加以想象,去感悟诗中所传达的意境。当学生对于诗文的意境无法完全理解时,教师应该进行适当的引导,如“晨兴”和“戴月”会让人想到什么?在遇到这样的景象之时,会有什么样的感觉等。 五、启发想象,激活思维
篇7
关键字:信息技术;古诗教学;整合;优势;途径
G623.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当中指出,要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要能够更好的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进而实现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并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教学方法的变革。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古诗教学工作中,有着深远的意义。小学古诗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求学生具备初步理解并鉴赏古诗的能力,并能够受到古诗意境的影响,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说,将信息技术和古诗教学工作相融合,是大势所趋。
一 、信息技术和小学古诗教学相整合的优势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小学阶段需要背诵古诗文达到了110篇,由此可见古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对经典古诗文的教学,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如何能够在新课改背景下更好的讲解古诗文,发挥其作用,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小学古诗的教学工作,构建起新型的现代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效率。具体来讲,将二者进行整合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能够克服传统古诗教学中的弊端。传统的小学古诗教学中,教学的内容较为单薄,形式单一,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过于僵化,这样学生不能够充分的体会到古诗所要表达的内涵。加之教学资源短缺,内容仅仅局限在课本中,学生得到的知识教学单一且零碎。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个性得不到真正的发展,教学效率也较为低下。
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古诗教学中,能够更好的拓展古诗信息的获得途径,老师可以利用网站资源、搜索引擎、CAI课件等,融入到教学工作中,通过动人的音乐、生动的画面以及声情并茂的解说多种信息于一体,调动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能够更好的帮助其理解古诗的内涵和意境,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够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般古诗文的语言都非常的精炼,字词都是作者经过反复推敲写出的,因此说,抓住重点的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串讲法,老师过多的讲解,限制了学生思想情感的表达,加之学生的生活阅历较少,对于古诗中所描绘的人物思想和社会背景较难理解,因此对古诗意思的理解也成为难点。在教学工作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克服时空的限制,通过声、光、色以及形等多种形式,将抽象的语言具体化,转变为形象生动的文字或者是画面,这样学生就能够抓住古诗当中的诗眼或者是有深刻含义的词语,体会古诗的妙处。
二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古诗教学融合的途径
第一,要创设合理的情境。古诗是最能书法诗人情感的|西,而古诗当中的情感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必须要通过一定的形象,构成意境,之后再借助文字表达出来,所以说,古诗十分注重形象的描写。在讲解古诗的时候,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抽象凝练的语言和具体的实物联系起来,讲故事中的形象转化为能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的东西,让学生观看,调动起学习兴趣,这样就能够很快的进入到古诗的意境当中。
例如二年级下册《望庐山瀑布》讲解的过程中,诗中对于瀑布雄伟壮阔的描写仅仅局限在几个字中,要想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老师可以借助录像,让学生通过观看,感知瀑布飞流直下的壮阔景象,从瀑布跌入山谷发出的巨响中感受“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
第二,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更好的发挥教学的效果,让学生掌握古诗内涵,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因此说,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古诗教学中,一定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并运用教学设计的方式,将老师、学生、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使教学内容的组织更加合理和清晰,教学结构更加优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应用信息技术,而不能够盲目的利用信息技术。
依旧以《望庐山瀑布》为例进行分析。该古诗中第一句是“日照香炉生紫烟”,该句中生字用的非常妙,但是单凭讲解学生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这个字的妙处,这时老师可以先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想法,之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教学课件。学生在观看课件的时候,就能够积极地观察思考,能够从课件中的画面中体会到生字的妙用。当然,二年级学生对于诗意境的体会还不够深入,这时在学生观看课件的时候,老师可以加以适当的语言引导,帮助学生体会。
第三,要营造恰当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古诗意蕴。单凭老师的讲解,学生很难从子句中体会古诗的美,这时就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精美的界面设计以及古典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古诗氛围,并进而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这是传统古诗教学中不能够实现的。如老师可以根据古诗的内容和主题确定不同的感情基调,进而运用多媒体设计出不同的截面,适应多种教学需要,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
如《草》所要告诉学生的是小草具有的顽强的生命力,这时多媒体课件中就需要营造一种顽强向上的画面。而《咏柳》则是通过对柳树的描写和赞美表达诗人对于春天的热爱,这时教学课件设计过程中就需要突出早春时节柳树的形态,且要突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学生通过这一热闹的春景能够更好的理解诗人对于春天的热爱之情。
结束语:在小学古诗教学过程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本文就以此为中心,结合教学实际,对现代信息技术下小学古诗的教学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能够对今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红 小议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整合研究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年第20期
[2] 阮鹏 机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 考试周刊,2014年第57期
[3] 张学青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中华经典诗词教学的探索 教育导刊月刊,2013年第1期
篇8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策略;小学教学
中国传统古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一直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悠久的历史给中国人留下了不计其数的优美诗篇,而选入教材中的古诗词更是精选中的精选,可谓字字珠玑,正因为如此,我们广大语文教学者定不能辜负这一“瑰宝”,一定要采用最恰当的教学策略讲授给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领略到中华古诗词的独特魅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诗歌教学目标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在此我们将依据这一宏观教学目标探讨小学古诗词教学具体环节和步骤。在长春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壮丽山河”中出现的古诗词为《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我们以《登鹳雀楼》为例进行探讨。
一、诗画结合展示古诗
大诗人王维的诗被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但其实中国的传统古诗词,很多都可以用一幅画来表达,所以在向学生展示《登鹳雀楼》这一古诗时,我们不妨找一张有高山有黄河又有诗意的照片展示给学生,在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图片上时,教师示范演示朗读“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给学生以整体的感官效果。
二、适当介绍作者及作品
对于小学生来说,对人物的介绍,特别是对没有照片的古人的介绍,因晦涩难懂往往并不会让学生产生兴趣,然而很多伟大的诗人及其作品是非常值得我们后人去牢记的,针对这一矛盾,我们适当地向学生展示。所以针对诗人王之焕及其写作背景,我们要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
三、字斟句酌引导学生
当学生对诗的大意已经产生了模糊的理解,对作者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就应该将诗词一字一词地进行解释,尤其是依、尽、入、流、欲、穷、更等字更要详细解释,在解释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采用肢体语言进行描述。
四、品读诗歌启发想象
当学生对这首诗的含义有了了解,知道了诗歌的含义,我们的教学也应该进一步升华了,由理性认识转变为感性认识,即通过有感情的诵读诗句来感受诗歌的优美以及诗人的情感。
以上内容就是我们所说的小学生古诗词的四个教学步骤。
篇9
第一步,了解背景
让学生简单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能使学生走进作者所生活的那个时期,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明白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创作环境。例如,在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我先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经历了一场政治灾难的李白,在历经15个月的流放生活后,行到白帝城,突然遇赦,重获自由,使得他惊喜不已;于是乘船顺流而下,怀着难以自禁的喜悦心情,写了这首诗。这一简单介绍,学生就如同走进了作者的生活,为进入诗境作了有力的铺垫。
第二步,理解诗题
古诗的题目往往简明扼要,概括全诗。弄懂了诗题,对于理解诗句,明白诗意,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学生一看题目,就知道“河南河北”是我国两省,“官军”一看注释就明白指的是唐朝的军队,“闻”和“收”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就不理解。我让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了“闻”是“听说”的意思,“收”指“收复”。这样,学生把各字词的意思连起来说,就理解了诗题的意思,且对全诗的内容也有了大概的理解。
第三步,抓住字眼
要理解意思和体会感情,关键要巧找突破口,从关键的字词入手,就能深入浅出地学好古诗。例如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就把作者那种寂寞的心情表达了出来,很自然为下面思念的内容奠定了基础。“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倍”字,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极度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此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表达了亿万炎黄子孙共同的生活感受。
第四步,深悟诗境
为了让学生进入诗中所描述的情境,可以先采取观察课文挂图,图文对照,聆听配乐朗诵,再让学生按预习要求,自读课文,画出好词佳句和不懂的地方,然后自查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的诗句,感受诗意,体会诗情。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鼓励学生相互释疑解难,围绕一些共性和个性的问题展开讨论,在全班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因势利导,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多渠道的信息交流。
第五步,熟读成诵
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文,要有意培养学生的语感,处理好重音、速度和停顿。如学习《绝句》一诗,朗读时语调要轻松活泼、突出重音、处理好停顿: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教师可指导和启发学生边朗读边展开想象,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体会诗人愉悦的心情。在朗读中浮现画面,在朗读中体会感情,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进入作者的境界,这样,既陶冶了性情,受到了熏陶和感染,又丰富了学生对古诗学习的积累。
篇10
一、创设诗境,想象“补白”,感知整体美
古诗遣词造句高度精辟,具有浓郁的诗意,字里行间处处抒发着诗人的情感。而情感往往能借助一定的形象,构成一种意蕴,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古诗表达含蓄的特点,抓住诗中生动形象,能引人遐想的关键处,进行艺术的留白,激活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脑海中描绘出各种各样、栩栩如生的画面;并利用信息媒体表现出的美丽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创设诗境,给予深化,就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多样性。
古诗《鹅》包含着丰富的信息,有鹅的色彩、形象、动作等,由于低年级学生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教学时,教师通过用PPT图片,让学生看图知道“曲颈”、“红掌”的意思后,于“大白鹅在水中怎样呢?”巧留空白,启发学生在脑海中画一画大白鹅的样子,演一演大白鹅在水中的游来游去的情景。孩子们积极动脑,畅所欲言,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大白鹅在清澈浅绿的湖水中拨掌前行,引颈高歌,追逐嬉戏,欣赏倒影的意境。最后,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生动演示,变单调的文字为生动的场景,再加上学生丰富的想象,进行这种艺术的再创造,让诗意在更高意义上得到充实和升华。
二、品词析句,推敲“悟白”,体味语言美
古诗用词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了诗人的千锤百炼,包含着丰富的意蕴。教师如果滔滔不绝的串讲,定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抹杀诗词的魅力;反之,对于意蕴丰富的字词,教师借助信息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视听文字的特点,留下需要仔细分辨的“空白”,启发学生仔细观察、反复推敲、理解、感悟,体会隐藏在诗中、播放的画面中那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意蕴美。
古诗《望庐山瀑布》中“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是很难体会的。教学时,教师就先引导学生质疑:“生”字在诗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生”呢?但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他们带着问题看录像,画面上:草木葱茏,苍翠欲滴,危峰兀立,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射下,一团团紫烟不断地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古诗中的文字被现代化手段转化成了生动直观的画面,不仅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还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积极观察、思索、仔细推敲,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缓缓升起的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儿就散去;而“生”字还表示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缠绕之中。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还了解了其深层含义及感彩,而且由于各人的感受不同,表达也不一样,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多样性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教学古诗《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到“绿”字的含义,教师先播放微风吹来时,江南春日美景的视频,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画面将学生带入了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听着优美的旋律,看着小草发芽,万物复苏的景象,学生领悟了“绿”字的神韵:“绿”字既涵盖了“满”、“入”、“过”的意思,还包含着春来时的勃勃生机――教师不用千言万语,仅借助信息媒体的独特优势所创设的教学空白,引导学生动用多种感官观察、推敲,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进行思维加工,展开想象,就体会到了诗句的语言美,培养了思维的准确性。
三、指导朗读,吟唱“显白”,体会情感美
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而古诗具有对仗工整,平仄压韵,朗朗上口的特点,最适合吟唱。不少古诗本身就是广为传唱的名句。“言为心声”,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时,可有意留给学生遐想的空间,让他们在反复吟诵中,将无声的语言化为有声的旋律,把诗人蕴藏在诗中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沟通起来,把自己的感受用声音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