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与女范文
时间:2023-03-18 08:51: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母与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篇2
齐:(然后两人一起到台中央)敬礼“老师们,同学们,明天就是三八妇女节了,你们是否感到喜悦,妇女节是妇女们的节日,也是孩子们的感恩日,生活中,我们的妇女妈妈无时无刻在照顾关心着我们,我们是否借这个妇女节来感谢妈妈呢?就让我们在这支感恩歌《鲁冰花》中开始为明天妇女节的庆祝吧!
节目:歌曲(鲁冰花)韩秉容、陈语宣、姚语嫣。
叶:(擦擦眼睛)“同学们,听完这首熟悉的歌,在今天,在这个妇女节,是否感受到我们这些妇女妈妈们的爱,其实,妈妈们也有一大堆话要吐露,你们是否猜到了,我们这有两位同学就去细细体会了妈妈的爱。双簧:妇女妈妈有话说,让我们来听一下。
节目:双簧〈〈妇女妈妈有话说〉〉林渝淳,沈芊惠。
郑:这对告白尽管夹杂了滑稽成分,但是,里面的有些话的确是妈妈们的真心话,感受完这些妈妈们的爱,接下来让我们轻松一下,小品〈〈
〉〉
小品:〈〈
〉〉王若凡......
郑:呵呵,这段小品很搞笑,下面在这个欢乐的气氛中来一次有奖竟答吧!
有奖竟猜:妇女节前夕启航(三七开)
字谜:妇女节携手去北京(挡)
妇女节,双丰收(慧)
妇女节,双丰收(三七 当归)药物名
叶:看来大家的脑袋还不错呀,当然,这段轻松后,我们不离主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活动也快结束了,同样,让我们在最后的诗歌中,结束这次的妇女节庆祝,有请诗朗诵。
节目:诗歌〈〈妇女节〉〉於诗惠,王婧媛,金婷婷。
齐:同学们,这次的活动就在现在结束了,不过,还有一样任务,请大家回家后用各种方式来真正在今天的主人公前道一声祝福吧。
篇3
雨,丝毫没有减小,反而越下越大,雨点打在雨披上,发出“噼啪噼啪”的响声。我怕雨把妈妈的衣服淋湿,便扯了雨披,好让雨披把妈妈全身都遮住。
“晶晶,冷吗?”正在骑电瓶车的妈妈忽然转过头问了一句。“哦,不冷,不冷,一点也不冷。”我不想让妈妈为我分心,赶忙回答道。
妈妈这才转过头去,继续专心地开着电瓶车。
看着妈妈那瘦弱的背,我的心里不禁涌起一股莫名其妙地忧愁,鼻子里也不禁有种酸酸的味道,眼泪在我的眼眶里打转。因为,我想起了妈妈对我的爱,想起了妈给我的温暖,想起了妈妈整日为劳的身影。
我轻声地问道:“妈妈,你冷吗?”我明显地感觉到妈妈的身体微微一震,妈妈没有马上回答我,过了几秒钟,妈妈大声说道:“呵呵,不冷。”
妈妈的语气中似乎流露出一份意外、一份惊喜和一份快乐。我这才发现,我那短短的一句问候,竟让妈妈这样感动,这样开心。此时自己的心好像被什么抽打了一下,隐隐作痛。
雨丝毫没有要停的样子,仍然“噼里啪啦”打在妈妈的雨披上。
听着乏味的雨滴声,我的思绪不由得飘回到上幼儿园的那段时光。
那时妈妈也常常接我回家,妈妈骑着那辆现在早已无影无踪的旧自行车,每到放学,我都要跟妈妈说我一天在幼儿园的“光荣史”,妈妈总是耐心听着我的“高谈阔论”,就像听着一个个动听的故事一般。那时的我,就像一只小鸟,在妈妈跟前“叽叽喳喳”说个没完……
“是不是在想以前的事啊?”妈妈似乎算到我心里所想的。也看穿了我内心所想的任何事。忽然妈妈竟发出“咯咯咯”的笑声来:“你小时候最调皮了……”
听着妈妈的话,我的心里猛地一震,也没听清她后面说的话。
是啊,不知从何时起,我不再是妈妈跟前那只整天“叽叽喳喳”的小鸟了,有些东西,我宁肯埋在心里,也不愿跟妈妈说,妈妈呢,见我不愿多说,也不再多问,所以我们母女俩似乎有些陌生了。
可就在今天,就在雨中,就在同一件雨披里,我和妈妈好像又回到了以前。
家,还没有到;雨,已经停了;我和妈妈之间说说笑笑还在继续着……
篇4
父母怜惜女儿无房,将自己的房屋赠与了女儿,可又担心赠与房屋后女儿不孝,便让女儿女婿立下字据承诺终身孝顺父母作为赠与的条件。随着父亲去世,母亲年老多病,在赡养问题上母女渐渐发生分歧,终因一件小事导致母女矛盾激化,女儿18天没有在母亲病床边侍奉,母亲便指责女儿对自己不孝,还将官司打到了法院,以女儿不孝为由要求撤销赠与。
父母赠房留后路 附加孝道为条件
现年95岁高龄的林秀敏是江苏省南京市人。其与丈夫孟海涛育有二子三女共五个孩子。五个孩子中,女儿孟晓丽最小。后来,孟晓丽在新疆成了家,并育有两个女儿。
林秀敏、孟海涛夫妇原居住处为孟家祖产,建筑面积约135平方米。1993年拆迁时,老两口对该房屋的处理作了安排,长子和次子各分配45平方米,剩余45平方米归自己名下。后来林秀敏、孟海涛夫妇通过产权交换,由拆迁办安置建筑面积65.09平方米的房屋一套。该房屋产权交换差价1.45万元,经协商,由女儿孟晓丽拿出1.05万元,林秀敏、孟海涛夫妇拿出4000元。
1996年,孟晓丽与丈夫退休后决定回南京定居。考虑到女儿女婿回宁后无房居住的困难,林秀敏夫妇决定将自己的房屋赠与女儿孟晓丽,并与女儿孟晓丽签订书面赠与合同一份,约定:林秀敏、孟海涛夫妇自愿将建筑面积65.09平方米住房一套赠与小女儿孟晓丽,林秀敏、孟海涛夫妇在该房屋内居住直至过世为止,受赠人孟晓丽表示愿意接受。次日,双方来到了公证处为赠与合同进行了公证。
孟海涛为避免日后子女因房产产生纠葛,还写下书面材料,载明:对于上述剩余45平方米老屋,由长女孟晓梅、次女孟晓琴、三女孟晓丽各得15平方米,考虑到长女孟晓梅、次女孟晓琴已有住房,老人决定将房屋产权全部移交给三女孟晓丽。
就这样,林秀敏、孟海涛夫妇在1997年4月22日,将房屋产权变更登记至孟晓丽名下。两天后,孟晓丽又将拆迁产权交换差价款4000元归还给了父母。
离开母亲十八天 母告女儿撤赠与
刚开始,孟晓丽夫妇感于父母的关照,给予父母精心侍奉,这让林秀敏、孟海涛感到十分的欣慰,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可是,这种和谐的家庭关系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祖孙三代蜗居65平方米的小房,生活很不方便,渐渐地产生了一些不和谐音符,孟晓丽夫妇经过慎重考虑,于2000年8月,拿出一生的积蓄,重新购买了一套住房,并搬出单独生活了。
孟晓丽夫妇搬出去之初,林秀敏、孟海涛夫妇对小女儿还有一些怨言,但孟晓丽夫妇常常到父母家看望父母,照料父母的生活起居。父母生病了,做到端茶倒水,侍候左右,与父母的关系还算比较融洽。怎奈父母的年岁已高,体弱多病,2007年3月初,孟海涛去世了。孟海涛去世后,林秀敏承受不住打击,一下子病瘫在床无法行动了,便要求女儿孟晓丽24小时陪护在自己的身边。由于孟晓丽也是上了年纪的人了,还有家庭需要自己照料,在护理母亲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几天下来便身心俱疲,心力交瘁,于是萌发了将母亲送进医院的念头。可是,林秀敏却对住院十分抵触,总认为自己住院了就很可能回不来了。部分兄姐听说孟晓丽要将母亲送到医院,也一起指责孟晓丽的目的就是想将母亲丢到医院撒手不管,是不孝行为,进而引发了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当月24日,当孟晓丽再次提出将母亲送到医院时,双方矛盾进一步恶化,甚至与部分兄姐发生了口角,孟晓丽一气之下哭着离开了母亲家。
4月10日,林秀敏以自己为原告,以大儿子为人,将小女儿孟晓丽推上了被告席。请求法院依法撤销自己与女儿孟晓丽之间的房屋赠与行为,判令孟晓丽将受赠的房屋的一半返还给自己,或折价返还受赠房屋款人民币12.5万元。这让孟晓丽十分伤心。
孝与不孝成争议法院依律来断明
因身体原因,林秀敏没有出庭,而由大儿子作为人出庭主诉。孟晓丽则亲自出庭应诉。兄妹俩分坐原告席和被告席,手足之情荡然无存,双方围绕孟晓丽对林秀敏是否尽了赡养义务、是否孝顺两大争议焦点,唇枪舌战,互不相让。
孟晓丽说:“我获赠房屋以后,不管是对父亲还是母亲,均尽了赡养义务,不仅给予经济上帮助,还给予生活上的照顾。我要将母亲送医院治疗,但遭到部分兄姐的反对。我自2007年3月24日以后,没有去照顾母亲,是因为我与部分兄姐之间发生矛盾以后受到语言和人身攻击。尽管如此,我在部分兄姐不在时仍偷偷去看望母亲……”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孟晓丽作为女儿,不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生活上都给予了父母一定的帮助和照顾。法院向林秀敏本人调查,林秀敏本人也没有自述孟晓丽对其未尽赡养义务,孟晓丽自2007年3月24日以来,没有去照料林秀敏,是孟晓丽与林秀敏部分子女矛盾激化所导致,而且仅仅18天时间,不能以此认为孟晓丽拒绝赡养林秀敏,且孟晓丽一直表示愿意让林秀敏继续居住赠与房屋直至终年。因此,林秀敏认为孟晓丽未尽赡养义务,证据不足,对该主张法院不予采信。林秀敏要求撤销赠与,因缺乏依据,法院不予支持。
法官
说法
有关法律人士指出,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谈论的孝与不孝,主要是从道德层面进行评价的。但道德标准,是一个弹性标准,用道德标准评价孝与不孝,答案不是唯一的,因此,道德标准只能成为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不能成为评判的标准。
我国的法律没有孝与不孝评判的具体的明文规定,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一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可见,我国法律对于“孝”的认定,是以感情为基础的,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并把两个方面很好地结合统一起来,确定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和应尽的社会义务。
篇5
今年42岁的安荣,家住北京市顺义区,是一家大公司的职员,本来生活也算安稳,可没想到,2009年春季的一天却祸从天降。这天上午,安荣81岁的老母亲被一辆越野车撞倒,随后被送到医院抢救。虽然母亲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因惊吓过度,竟患上了抑郁症。“她每天脸上的表情都是痛苦的。”这让安荣放心不下。更严重的是,后来妈妈开始不愿吃饭,不喝水,常常在床上躺一天。接着又常常忘事儿,伴有老年痴呆。CT片显示,妈妈的大脑在逐年萎缩,后来又不得不坐上了轮椅。
见母亲这样,女儿既难过又着急。“怎么才能让妈妈摆脱抑郁的折磨,心情快点好起来呢?”安荣平时喜欢在节假日外出旅游,曾经独自跑遍安徽、山东、青海、,玩了大半个中国。她想,如果带着老妈出来四处走走看看散散心,也许老人的情绪会有所改变。
最初安荣带妈妈去郊区游玩,如到昌平的一些有机农场里采摘蔬果,到大山里观风景,玩了一段时间,老太太的心情果然略有好转。玩遍北京周边后,安荣决定带着老妈到海南溜达一圈。刚开始老太太头摇得像波浪鼓似的,说什么也不去。在她心中,旅行要花好多钱太过奢侈。也正是因此,安荣只好哄妈妈说是朋友请客,游海南是免费的,才说动母亲出门。这是母亲第一次坐飞机。当时,飞机上的妈妈眼睛直盯窗外,两只手使劲儿抓着座椅扶手,很明显,老人有些害怕。
见妈妈到外地游玩回来情绪有所好转,从2009年冬季开始,安荣又开始为老太太筹划出国游。当然,因为平时还要上班,这些旅程只能安排在安荣的年假时段,恰逢姐姐也退休,一家几口说走就走。
奇妙旅途,让老太大开眼界
安荣起初的要求就是近,她希望尽量减少母亲在旅途中的劳累,为此选择了东南亚国家。比如泰国、印尼、韩国。带老人出国旅行,需要有更多的耐心。由于老太太腿脚不方便,无论订哪个航空公司的票,安荣都会提前一天预订从机场柜台到登机口的轮椅往返服务,并将自己携带的轮椅办理托运。旅行的安排上,也会反复确认旅行地点轮椅可不可以到达。
安荣挑选的轮椅,一定要能折叠、轻便还够结实;选择酒店时,安荣会要求一定要带早餐,一些地方会含早午餐;每次出发,安荣姐俩会将母亲的药提前分装好,按日期标注;出行的几个箱子里,有一箱会装满母亲要用的纸尿裤。
后来,老太太又对异域的风土人情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不断向导游打听,她说要将自己在国外看到的“稀奇玩意”回去讲给老姐妹们听!在到离马尔代夫不远的太平洋岛国萨摩亚旅行时,老太太发现,由于气候炎热,当地土著居民住的是四面透风的茅草屋,穿的是沙滩裤和短裙。年轻女孩系着用椰树叶或芭蕉叶做的“草裙”,脖子上带着用贝壳串成的项链,透着一种野性之美。母亲对安荣调侃说,这里的姑娘可真开放,若放到咱北京,估计没人敢娶!导游告诉老太太,当地人憨厚朴实。驾着自己做的独木舟打鱼是萨摩亚人的一种乐趣,也往往收获颇丰。鱼打多了吃不完,有时也拿去卖。但卖鱼不是在市场,而是在树上。他们把鱼用树藤穿好,往路边的面包树上一挂,等着买者“各取所需”。至于是否付钱,付多少钱,您就随便吧!
更令老太太大开眼界的是,在一个叫瓦努阿图的小岛国,如同西方绅士酷爱英国纯血马一样,当地人非常喜欢猪,并视之为财宝。在那里,养猪不仅是品位的象征,他们还会定期举办一些选美之类的活动。其实这同法国人的“狗狗秀”一样有趣。好玩的是,在当地谁家拥有的猪多谁就是富豪,谁的地位就高。瓦努阿图的土著居民普遍对钞票没什么兴趣,他们更喜欢把猪当硬通货币进行交换,比如可以用它换来粮食、牛羊和海鲜等任何物品。就连娶老婆送彩礼也不是送“瓦图”(本国推行的货币),而是送猪。在这里,猪比美元受青睐!
通过在不同国家旅行,妈妈的气色越来越好。2014年,安荣曾经在一次社区的旅游宣讲会上,放出了老太太旅行前后的两张照片作对比。安荣问,哪一张是母亲年纪更大时的照片,大家不约而同选择了旅行前的那张!听了这话,她和姐姐非常高兴。
抑郁症神奇消失,有妈妈陪着才幸福
受此激励,2015年春节,四位女性(包括安荣的外甥女)再次出发,前往美国。这是所有旅行中路程最长的一次。2月19日凌晨,安荣一行从北京出发,转机去阿拉斯加,随后再转往洛杉矶。路途遥远,安荣第一次将母亲舱位升到头等舱,当然这也是她的梦想,努力赚钱,让母亲每次旅行可以舒服点。
在神秘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安荣带着母亲乘坐了直升机。工作人员合力将老太太抬进机舱,因为妈妈从没坐过直升机,起初大家还有点担心。没想到,母亲却一直笑呵呵的,没有不舒服,也没有害怕,一副非常从容的样子。工作人员也激动地对安荣妈妈说,“您是我们年纪最大的一位乘客!”
“她不认生,从来不觉得自己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儿。”安荣说,妈妈常用汉语与当地人聊天:“您今年多大了,几个孩儿啊。我有三个,这是老大,这是老小。”当地老人虽听不懂,还是微笑着竖起大拇指。
6年来,安荣陪着87岁的老母游历了马尔代夫、韩国、塞浦路斯和印尼、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推坏5把轮椅。好玩的是,游历多了,以前怕花钱的妈妈,也开始舍得为旅行花钱了。其实,一次旅行每个人最多也就花一万多,平时的积蓄完全够。安荣后来常问,妈,还攒钱吗?妈妈摇摇头说,我不攒,我要出去玩,你们也别攒了,有钱就花。
安荣说妈妈会常常问两个问题。一是今天几号了,二是我们在哪儿。美国旅行时,团儿里的导游笑着对安荣母亲讲,“姥姥,我有两个愿望,一是希望您有机会再来美国,二是希望您记住我的名字。”安荣妈妈回答,“记得住记得住”,但是刚到机场,她又想不起来。“其实有时候,她不知道自己去了哪些地方。”安荣有时会问“妈,你去过泰国吗?”她想一想说:“泰国,像是去过吧。没去过?我也不知道。”
篇6
圣菲利普是16世纪深受爱戴的罗马牧师,富人和穷人追随着他,贵族和平民也都喜欢他,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善解人意。
有一次,一位年轻的女孩来到圣菲利普面前倾诉自己的苦恼。圣菲利普明白了女孩的缺点,其实她心地倒不坏,只是她常常说三道四,喜欢说些无聊的闲话。这些闲话传出去后就会给别人造成许多伤害。
圣菲利普说:“你不应该谈论他人的缺点,我知道你也为此苦恼,现在我命令你要为此赎罪。你到市场上买一只母鸡,走出城镇后,沿路拔下鸡毛并四处散布。你要一刻不停地拔,直到拔完为止。你做完之后就回到这里告诉我。”
女孩觉得这是非常奇怪的赎罪方式,但为了消除自己的烦恼,她没有任何异议。她买了鸡,走出城镇,并遵照吩咐拔下鸡毛。然后她回去找圣菲利普,告诉他自己按照他说的做了一切。圣菲利普说:“你已完成了赎罪的第一部分,现在要进行第二部分――你必须回到你来的路上,捡起所有的鸡毛。”
女孩为难地说:“这怎么可能呢?风已经把它们吹得到处都是了。也许我可以捡回一些,但是我不可能捡回所有的鸡毛。”
“没错,孩子。那些你脱口而出的话语不也是如此吗?你不也常常从口中吐出一些愚蠢的谣言吗?这些话说出去后,在你想收回的时候就收回吗?”
女孩说:“不能,神父。”
“那么,当你想说些别人的闲话时,请闭上你的嘴,不要让这些邪恶的羽毛散落路旁。”
生活中,如何说话,尤其是涉及谈论别人的话题,需要我们慎重考虑。
篓中蟹的启示
一次,我到河边钓鱼,遇到一捕蟹老人,身背一个大蟹篓,但没有上盖。我出于好心,提醒老人说:“大伯,你的蟹篓忘了盖上。”
老人慈祥地看了我一眼,说:“小伙子,谢谢你的好意。但我想告诉你:蟹篓可以不盖。要是有蟹爬出来,别的蟹就会把它钳住,结果谁都跑不掉。”
有的人就很像蟹。记得某地发生大地震,有个小煤矿的工人谁也不甘落后,争先恐后往外挤。由于坑道口太小,把出口堵死了,结果谁也无法逃生。而附近也有一个小煤矿,队长当时很镇定,他大声喊道:“大家不要挤,一个一个来。”他自己并不急于逃生,而是留在后面指挥。结果20多个矿工全都安全逃了出来,他自己也脱离了险境。
生活往往就是这样:你不给别人活路,最终将会自断生路;你给别人机会,其实也等于给自己机会。
用行动打开梦想的天窗 宋彦春
有个农村男孩初中没毕业就对父母说,不想考大学,想开汽车。父母认为他痴人说梦,逼他上学。但倔强的他最终还是弃学到一亲戚家帮忙干农活去了。亲戚家有一辆拖拉机.他对这铁家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快他就学会了开手扶拖拉机。信心十足的他要开汽车.可家里根本就拿不出买汽车的钱,他不灰心,暗暗寻找机会。
机会突然降临,村里办了个石料厂,需要车往外拉货。他就借钱买了辆二手拖拉机,跑起了运输业务。两年后,他攒了些钱,又借了些钱。终于买上了汽车,继续跑运输。后来,他通过资本积累,不断增加汽车数量,成立了车队。如今,他已经成为身价千万的运输大王,谈到当年的辍学学开车的经历,他无怨无悔,他认为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只要认准了目标,勇于实践。持之以恒地干下去,终有一天必能圆梦。
有个高中生迷上了互联网,但他迷的不是网络游戏,而是网页制作。他想通过建网站赚点钱,于是课余时间还真建了一个网站,他把自己喜欢的电脑软硬件方面的产品资讯都放在网上引来很多人上网和他交流,慢慢地就有了访问量。5个月后访问量达到每天1万人次。这时候,广告商找上门来,要做广告,许诺访问量一千次给他10元。两个月后他收到了广告商6000元的酬款,他很吃惊.因为这比他父母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挣得还多。
篇7
女监里的温暖一角
监狱原本最残酷无情。作为刑诉流程的最后一环,社会将无法接纳的“危险品”送到这里。斗殴、欺弱和同性恋,在这里反复上演。然而在墨西哥、意大利、阿根廷和中国台湾等地,在狱中生下孩子的女犯们,不得不将孩子留在身边照顾。这些铁窗里的母婴堂和幼儿园,为暗夜般的监狱留了一丝人性之光。
在墨西哥圣塔玛莎阿卡提特拉女子监狱深处,有一个特别的幼儿园。在此服刑的囚犯,都是因谋杀、吸毒、绑架获罪的女性。她们在狱中生下的孩子,因为无人照顾,只能跟随在她们身边。
20世纪90年代早期,墨西哥政府决定,鼓励在监狱中出生的孩子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直到6岁。因此,在圣塔玛莎阿卡提特拉和其他一些女子监狱,都设立了“监狱幼儿园”。监狱工作人员玛格丽塔小姐说:“在这里,孩子们在女犯人之间跑来跑去,就像穿了隐形盔甲一样受到尊重和保护。而母亲们只要在孩子们面前,就会相对冷静。”根据监狱的安排,犯人可以和孩子共同居住一室。当然,同一个房间内还住有其他比较友好的室友。白天这些母亲在劳动的时候,还不能上幼儿园的孩子就留在囚室里接受室友的照顾。每天下午2点30分后,母亲可以过来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在圣塔玛莎阿卡提特拉女子监狱,还成立了特别的“母婴社区委员会”,商讨孩子过生日、受教育等问题。狱方认为,长时间的监禁会使母亲和孩子分离,而这些失足女性往往并没有很好的家庭环境,不便由她的家人照顾孩子。而且还涉及哺乳问题,所以将孩子留在母亲身边,是不得已的选择。而且,孩子在监狱里对于母亲而言可能是一种精神鼓励。
当然,监狱里的幼儿园有自己的问题。由于长时间共同生活,女犯们随时可能因一点小事而起摩擦。如果发生斗殴或者其他违反狱规的情况,她们很可能被关禁闭,从而和自己的孩子分开。比如一名叫露西亚的23岁女犯,因为被判绑架罪服刑25年。她的儿子马里奥出生在狱中,现在已经快两岁了。由于露西亚的违纪行为,马里奥已经被狱方带离母亲身边三次以上。马里奥从未离开过监狱,经常透过高墙看外面的世界。他对于监狱内外并没有明确的概念。
监狱里的母亲们最担心的是孩子六岁的大限。到六岁,孩子就要离开监狱,到狱外上学。虽然能够时不时地回来看母亲,轻刑犯也可以在守卫的监视下去狱外探望孩子。但是自幼共同生活在铁窗里、早已成为女犯们唯一精神支柱的孩子,一旦母子分离,对于在狱外遭遇新鲜生活的孩子或许还好,对于突然被夺去孩子、处处睹物思人的母亲而言,狱中的每一天都无疑是煎熬。坚强些的,只能苦挨思念,泪往肚里吞;软弱些的,则时时刻刻无法自持,甚至割腕自残,以求见到日夜想念的孩子。六岁也是渐渐懂事的年纪,孩子会不会以在监狱中的母亲为耻呢?又或者,其他的孩子会不会因为他们曾经在狱中度过童年而欺负歧视他们呢?这都令监狱里的母亲们时刻担心恐惧,度日如年。
慈善力量的介入
在中国香港和台湾,也有着相似的母婴监狱。香港名导演罗启锐曾写道:“我在大榄女惩教所,见过一个在监狱中出生和长大的小孩。小孩母亲因重伤男友入狱,在港并无亲人,又坚持要自己抚养儿子,于是孩子在牢房中出生了。小孩渐长,甚得狱中上下官员及囚犯的喜爱,小鬼头古灵精怪,完全懂得生存之道,一两岁已醒目地向女教官立正见礼,声音大大地说:‘Madam!’狱中人人叫他擦鞋仔。擦鞋仔母亲反而倔躁,常跟其他囚犯打架,被关进水饭房,擦鞋仔甚至懂得找狱中医生诈病,申请妈妈出来照顾,医生说生病要打针,他也不怕,还立即脱裤。”
而在中国台湾,这种母婴监狱已经有了慈善力量的介入。据《时代周刊》报道,目前,台中女子监狱共有17个儿童被母亲携带入监,住在狱中。年纪最小的,只有两个月大。他们跟受刑人一样作息,喝一样的水、吃一样的食物,唯一不同的是,他们的副食品都是幼儿奶粉。这些幼童活动的空间比大人来得狭小,除了睡觉的舍房之外,白天母亲们在工厂作业时,这些孩童全被限制在监狱附设的保育中心里,仅有假日的时候,可以到唯一的篮球场去晒晒太阳。比如,跟老公同时入监,入监时就挺着肚子的阿纯,无法到戒护工厂作业,所以没有“保管金”的收入。加上亲友又不肯接济,所以阿纯在狱中生下女儿时,身无分文,几乎陷入绝境。
但台中监狱的母婴比较幸运的一点,是受到了社会慈善力量的关注。狱中的婴儿吃的是社会捐赠的奶粉、用的是福利机构提供的尿布和宝宝衣物。逢年过节时,还会有爱心团体上门赠送每个小朋友衣服和玩具。每个周二,亚洲大学幼教系的女大学生,也会来这里带着孩子玩乐、唱歌、做游戏。亚洲大学幼教系系主任陈秀才说道:“监狱里的生活环境,再怎么改造总是比不上外面自由的世界。监狱里唯一胜过外界的,就是亲情的慰藉。”根据慈善组织的调查,他们认为,监狱的环境或许不如外界,但却也可能是小生命最好的一个庇护场所。2008年,在台湾桃园有一名三岁男童,由于父母都在服刑,不得已交给他人照顾,却不幸所托非人。这名男童身上被多处刺青,最终虐待致死。与此相似的,2009年台湾共有六名受刑人的子女,在狱外被虐待致死。在“两害相权”的情况下,这些受刑的女犯不得不选择将孩子带在身边。
不过,慈善组织也提出,虽然这些孩子都还小,在他们眼中,妈妈可能只是在某个工厂上班而已……可是这样封闭的环境,对孩子还是会有负面影响。长期待在单一地点、少与外人接触的孩子,在人格、社会能力或者与人互动,都与正常生活的孩子不太一样。带着学生来台中监狱进行“社会关爱”的系主任陈秀才说道:“就如同你们观察到的,大一点的小孩子,已经懂得监狱中管理阶级与母亲角色的不同,知道行进时要快步动作;有些甚至在学会说话前,先学会报数、完全安静、静坐。”另一家慈善机构举了另一个例子:“三岁的小杰已经慢慢长大到渐渐明白,妈妈带着他生活的地方,一直有着严肃紧张的气氛。虽然他也很懂事地跟着妈妈、阿姨们叫着长官好、科长好,但是他也发现,每天只能在固定的地方玩耍,而且总是有好多双眼睛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这些原本无辜的孩子长大后如何能够适应狱外的生活?这段压抑的童年是否会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不良回忆?
篇8
2、我到过天涯海角,最爱的地方永远是我的家,因为家里有您-妈妈。月明闻杜宇,南北各相思。亲爱的妈妈,愿您分分秒秒都美满幸福。
3、母爱如海深,有尺难丈量。日日为儿想,自身不思量。儿女长成人,母已鬓染霜。千金难报恩,不觉泪两行。母亲节到了,祝您身体健康。
4、母亲节了:母亲,是生命的摇篮;母亲,是爱的源泉;我爱母亲,我整个世界都是你爱的乳汁养育起来的!祝母亲健康长寿、节日快乐!
5、一杯清茶一杯清水,说不尽人间冷暖;一部电视一个故事,讲不尽父母恩情;一滴热泪一声母亲,难圆对母亲的思念,祝福母亲健康快乐!
6、用我心抚平你额上的皱纹,用我的情感染黑您头上的白发。愿欢快的歌声,时刻萦绕着您。愿欢乐年华,永远伴随您。祝您母亲节愉快。
7、今天是母亲节了,我用心灵之纸折成最美的康乃馨,献给你的妈妈,祝她幸福平安!更感谢她养育了你,使你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朋友。
8、你吼她不气,你哭她更伤。你笑她也笑,面具扔一旁。此人就是妈,迁就宠爱我。值此母亲节,送您吻一个,甜蜜一万年,幸福一辈子。
9、一条短信发送,一声铃声响起,一朵康乃馨送出,一份祝福传递,都代表着我想要送你的一个问候,一个特殊节日的问候:母亲节快乐!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和干预疾病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1年9月一个乡已婚育龄妇女510人(主要是项目实施第一年检出疾病未治愈的对象)进行调查和监测,平均年龄34(19~49)岁,根据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现有条件,将目标疾病定为我国妇女最为常见的四种目标疾病即: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病、念珠菌阴道炎和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Ⅰ-Ⅲ度)。
1.2评估方法和干预措施
1.2.1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510名目标人群分别于干预前后进行生殖道感染防治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
1.2.2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510名目标人群进行妇科体检复检调查和监测。
1.3采用宣传教育和对查出疾病现场治疗进行干预。宣传教育干预:对育龄妇女发放生殖道感染防治宣传资料;以集中培训的方式在县人口学校对县、乡服务站医师及宣教干部进行了11场次的培训,再由医师、宣教干部对村级计划生育宣传员进行讲解"生殖道感染防治、妇女常见病防治、艾滋病预防知识";再由参加培训的村级宣传员在村民大会上对育龄群众作宣教。对查出疾病的治疗干预;于2010年5月~2011年9月以每年两次对目标人群进行妇检监测及随访,对查出的目标疾病感染者统一规范进行治疗。技术服务人员由县服务站中级以上职称人员经统一培训后承担。
2检查方法与诊断
细菌性阴道病:下列四项标准中满三项即可诊断:均质稀薄的阴道分泌物;阴道pH值>4.5;胺臭味试验阳性;线索细胞阳性。滴虫性阴道炎:取阴道分泌物悬滴法查滴虫。念珠菌阴道炎:取阴道分泌物湿片法查白色念珠菌孢子和假菌丝。慢性宫颈炎:妇科医生用肉眼观察宫颈判断糜烂Ⅰ-Ⅲ度者。
3结果
3.1项目点调查和监测情况 2010年5月~2011年9月对目标人群共进行了4次的妇检调查和监测。监测率为99%。
3.2受检妇女的人口社会学特征 在监测的510例中,平均年龄34(19~49)岁,哈萨克族481例(94.31%),回族29例(5.69%)。在510名目标人群中经济条件较好51例(10%)、一般340例(66.67%)、贫困119例(23.33%)。放环352例(69.02%)、其他158例(30.98%)。检出疾患者数为211例,患病率为41.37%。
3.3干预后目标疾病下降明显,细菌性阴道病下降5.78%,滴虫性阴道炎下降1.33%,念珠菌阴道炎下降1.36%,慢性宫颈炎下降0.86%,干预前后各种目标疾病变化情况,见表1。
3.4干预前后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情况。干预后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见表2。
4讨论
4.1农牧区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疾病中以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阴道炎和慢性宫颈炎最常见。4种目标疾病的患病率为细菌性阴道病40%,滴虫性阴道炎2.76%,念珠菌阴道炎11.72%,慢性宫颈炎50.34%。患病率由项目实施前的52%逐步下降为41.37%。
4.2经过干预4种生殖道感染疾病的患病率明显下降,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阴道炎和慢性宫颈炎经每次监测和干预后都呈明显下降趋势。
4.3干预后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防治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宣传教育干预是生殖道感染干预的重要内容。
篇10
母亲离开了她,上天带给她一个女儿
2007年夏天,著名作家虹影生下了可爱的女儿西比尔。虹影说:“在做母亲前,自己像一片鹅毛,飘来荡去。成为母亲后,站在大地上神定气足。以前我总是觉得不满足,总感觉人生有各种各样的遗憾,有了女儿后心里踏实许多。才发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过如此。”
其实虹影在做母亲前并不期待婚姻,也从没想过要孩子,她觉得孩子对自己来说可能是负担,她不想变成黄脸婆。直到她遇到了英国人韦蔼德后,她的生活才换了新颜。
2006年,病榻上的母亲给虹影一顶小孩的帽子,还唱起了歌谣《小燕子》。虹影当时不明白母亲此举为何,直到母亲去世后不久,虹影才恍然大悟,自己怀孕的事母亲竟然比她发现得早。
十月怀胎后,女儿西比尔呱呱坠地。当虹影第一眼看见她,就觉得她的笑容和母亲一模一样,就连动作神态都像极了。虹影想,母亲离开了她,上天又带给她一个女儿,在女儿身上又看见了母亲的影子!她相信自己和母亲的缘分并没有结束,生命就是一场轮回。
虹影怀西比尔时就带着她到处旅行。在怀孕刚四五个月时,她飞来飞去,忙着在国外的出版工作。怀孕6个月时,虹影突然想吃生鱼片,就飞去到东京奈良,带着肚子里的女儿,感受初冬不太冷的日本。每到一个新的地方,西比尔就调皮地踢虹影,提醒风景绝美时别忘了她。女儿出生后,虹影没坐月子,从医院回家还不到20天,就带着还在襁褓之中的西比尔去了北京西山戒台寺。她把西比尔放在胸前布带上,西比尔一直笑,看上去很高兴的样子。
西比尔1个多月时,虹影带她飞去英国探亲。飞机起飞时有的孩子因为气压难受会哭叫,可是西比尔却安静地看着妈妈,一点也不哭闹。虹影对她笑,她就对虹影笑。一路上,西比尔多半时间都睡在为婴儿特设的空中摇篮里。除了让虹影频繁去洗手间外,基本上不捣蛋。到了英国,虹影带着西比尔租了一辆车开到乡下,就在快到家时,小姑娘吐了,吐得衣服全是。好在是夏天,虹影马上给她洗了一个澡,但她一直没哭。
西比尔两岁时参加的人生第一场婚礼,竟是虹影和丈夫在意大利深山中补办的那一场。婚礼举办的地方很美,西比尔头戴花冠,满心欢喜,以为是要和妈妈结婚呢。等到最后,她发现牵着妈妈的手的居然是爸爸。举行完仪式,西比尔有点不太高兴地说:“为什么妈妈没和我结婚呢?”
旅行不仅让西比尔见多识广,不认生,不怕陌生地方,还让她的好奇心恣意萌发。带孩子旅行,大人难免有些紧张,可在享受大自然的时候,虹影发现,孩子眼睛感觉到的世界真和她看到的不一样。比如看到海边有人穿着漂亮的婚纱拿着鲜花在拍婚纱照,她会说:“妈妈,我长大也要在海边举行婚礼。你看天多么蓝,还有鸟在飞,真是好美好美啊。”
和西比尔在一起的日子,每天都有让虹影难忘的事。现在的西比尔除了画画,还对猜谜语感兴趣,总想难倒虹影文学界的朋友们,经常歪着脑袋看着他们答不出来的样子偷笑……
回到从前,让女儿读懂小小姑娘时的妈妈
自从知道虹影做母亲后,好几家出版社都来找她写关于教育孩子的书。书该怎么写?虹影想了很久,最后还是觉得以故事,尤其是自己经历过的故事来教育孩子,效果最好。于是《小小姑娘》一书诞生了。
在虹影看来,与其说《小小姑娘》是写给女儿的书,还不如说是女儿给她的。每晚哄女儿睡觉时,女儿都会缠着虹影讲故事,虹影就从会唱的童谣唱起:“红萝卜甜,看到看到要过年……”女儿会背了,然后问:“妈妈你小时候是什么样的,住在哪里?”虹影拒绝不了女儿好奇的眼睛,于是她讲了小时候发生在重庆长江南岸的事,还给她讲那些住在吊脚楼矮小房子里稀奇古怪的人。
虹影讲了神秘的怪老头,还讲过一只猫和一只鸟的故事,有时还会讲葡萄树下的爱情故事,但讲得最多是她的母亲,西比尔的外婆。女儿听得津津有味。虹影跟女儿分享自己的童年,女儿也将她的童年分享给了虹影。
虹影小时候经历过的一切并非童话,其中充满了人性的残暴、环境的逼仄、人生的无常乃至异常的性心理。乍看之下,向一个年孩轰然摊开这一切似乎有些太早。但虹影不想充当女儿世界的守门员,她觉得这样做是愚蠢的。她希望西比尔知道世界的颠倒、人性的多变与多重性。书中有两篇谈到少女的成长,涉及性教育,虹影认为与其让孩子莽撞地自我发现,走弯路,还不如讲给她听,让她早知道的好。虹影觉得对孩子的教育理解最重要,母亲需要用持久的耐心来与孩子面对世界给自己的难题,仅仅有爱是不够的。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学会独立、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求进取,而且善良正直,具有同情心。
虹影认为孩子并不是什么都不懂,有时候孩子的想像比大人更多。西比尔5岁时就已经很有主意了,虹影给她讲故事,她会说:“我不喜欢听那个花痴的故事,我要听猫跳舞的故事。”她还要求在爸爸妈妈的床边搭一个地铺,这样早晨一睁眼就可以看到妈妈了。慢慢地,她又开始进一步侵占爸爸妈妈的领地,说要睡在爸爸妈妈中间。没办法,虹影只好跟她定一个规矩:只有周五周六的时候才可以睡妈妈的房间。
“写这本书,我想让西比尔知道我的童年是怎样的,让她珍惜现有的一切,比如不要浪费,我小时连饭都吃不饱,比如让她不要挑衣服,因为我小时连衣服都只能穿旧的。我要她从小就明白这个世界好人也可能会做错事,坏人也会有良心发现的时候。将来有一天等我不在人世了,她再读,我想她会非常爱这本书,每一个阶段对她来说都有特殊的意义。我要让女儿知道,我的爱在守护着她,什么都无法让母爱离开。”虹影说。
“重回童年——拿回世界夺走的温柔”
当虹影看着像极了母亲的西比尔一天天长大,对命运感到欣慰的同时也体会到了一个母亲的爱和伟大。2011年底,在完成《小小姑娘》之际,虹影在给女儿的信中深情地写道:
亲爱的西比尔,我的小小姑娘:
夜晚来临,你进入睡眠。我在你床边坐下来,给你写信。那是3年前,你才1岁多,我带你到重庆参加德国文化周活动,也想让你去给外婆外公上坟。我们到达重庆已经是5月9日傍晚5点,车子在高速公路上边堵边走花了1个多小时。等我们到时,亲戚们早就在希尔顿饭店等我们了,还有从四川乡下特地赶来的表哥。
等我给你收拾完推车出来,大家一起朝火锅店走去时,天已完全黑了。车子多而快,全是栏杆,只能从地下道到对面马路。我们抬着童车,那地下道还有鲜活人气的小店和小摊,上了一大坡石阶就是著名的奇火锅。
突然相见两大桌亲戚,你很兴奋,四处都要瞧瞧。二姐抱着你,满足你的心愿。我在家排行老幺,我的孩子辈分高,姐姐的孙子得叫仅一岁的你小姨。
第二天上午我没有活动,按计划,我们到南岸莲花山公墓给你外公外婆上坟。出租车从长江大桥经过,我对你说,现在是双桥了,以前妈妈在重庆时,只有单桥,而且只有这一座。你大睁眼睛,听我说。过了桥,妈妈带你去看外婆外公。
天气热到35摄氏度,你却一直安静,等我们到莲花山时,哥哥姐姐早已在那儿了。你只要父亲抱,他抱了一段,你就把双手伸向三舅舅。越往上走,你越显得高兴。
放在墓前,两盅黄酒摆上。我抱你给你外公外婆鞠躬,你很严肃,三哥递给你三支香,你双手紧紧拿着。我一向腼腆,还未说话,大姐就对父母说起来:“爸爸妈妈,你看六妹也带着女儿来看你们了。”
我带着你这个小小姑娘来了,认祖归宗。外婆会喜欢你,如同我未知怀孕时,外婆就先知,把箱里的婴儿帽递给我,那时外婆已病得人脱了形;你的外公也一样,善良,一身正直,富有同情心。他们给我的爱让我终生受用。烧香完毕后,一家人分着供品吃,一瓣瓣苹果一串串葡萄。轻柔的风吹拂着衣裙,树间的小鸟唱着歌,一家人合影。
当天下午和翌日我都参加活动。活动一完,我们就往机场赶,晚上7点半的飞机,夜里11点多回北京。
第二天下午2点28分,我坐在电脑前写东西,感觉到房子在轻微摇晃,不到两分钟接到电话,说是重庆地震了。我马上打电话,不通。一直打,直到3个小时后,才得知是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在四川的家人都无事。若不是我们临时改机票,那天下午4点半正好在从城中心去重庆机场的路上,会在那儿感受地震五六分钟,孩子大人都会受惊吓。
感谢父母在天之灵保佑,我们全家人平安。
一一回想过去的那些天,视线渐渐落在我们全家人一张黑白集体合影上:你想着什么似的看着前方,我抱着你也注视前方,身后我的家人们分三排站在父母墓前的石阶前,他们有的微笑,有的很忧愁,大都跟我怀里的你一样,略有所思。
我不得不承认,就是这张上坟的照片,浓缩着这个五月最后的宁静。之后,地震吞灭了五万多位乡亲,从此我们的心堆满了无法推开的悲伤。
今天,知道吗?妈妈写你的一本小小的书,叫《小小姑娘》出版了。我把书送给你,这里面的故事你听我讲过,你听了我的故事,画些画,做了插图。没有你就没有这本书,是你给了我这本书。现在我会读给你听,你听得专心,还问我,是否外婆外公在天上能听到?我点了点头。
真的?你问。
我还是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