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生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05 17:22: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人生的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人生的作文

篇1

每一个人,都是这出戏的主角,就看你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有时候,别人演的时候,我们就会变成看客,看着看着,也许你会离开一会儿,也许你会不专心和别人聊一小会儿天,也许你会小小的打一个盹儿,然而,别人的戏,并不会因为你的离开,不专心或者没看到而改变,当你再次回到你的座位去,把戏看到尾的时候,你会发现,结果不会变。别人的人生,也是一样的,不会因为你的缺席,而改变原有的结果,这就和世界上少了一个你,也会同样旋转是一样的。

这只不过是一出戏罢了,然而却演得我们两鬓微霜,满目疮痍。

人生仿若梦一场。有的人在这场梦中沉醉着,也有的人嫌梦的背景不太好,梦的布景不太好,有的人在梦中泪流满面,也有的人在梦中笑靥如花。

在梦中,人们或无助,或彷徨,或快乐,或忧伤,唯一不变的是——我们依然梦着,我们在同一片天空下,做着不同的梦,我们在同一阵微风过后,想着不同的经过。许多人,许多事,许多悲,许多乐,都成这梦的一部分,缺一不可。如果,当我们没梦可做的时候,我们可以会议自己以往的梦,想一想,何为空欢,何为空悲,何为醉生梦死。

这只不过是一场梦罢了,然而我们一梦,就梦了一辈子。

人生仿若曲一首。吟曲的人是自己,吟的,也为自己的人生。有的人,听得你的曲子,也许会津津乐道,也许会觉得枯燥乏味,摇头而去,但只要自己承认自己的曲,那便什么也不必多说了。

曲子或低吟或婉转,或高亢或凄凉,若你的曲子好,便会有人为你鼓掌称绝,若不好,便免不得会有一些指指点点。但是,我们却总在对别人的曲子评头论足,很少用心倾听自己的曲,那就从限制开始,听自己的曲子吧,你会发现,自己的曲子也一样迭起,有悲有喜,一样的伟大迷人。所以,当你为别人的曲子鼓掌的时候,也不要忘了赞美一下自己的曲子,美丽的花朵,是应该懂得自赏的。

这只不过是一首曲罢了,然而却吟到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真的到了那个时候,若还有人听得桃花浅笑或掩面而泣时,那你的曲子便是余音绕梁,百日不散。而你的人生,也终将成为不朽之木,为后人千古传唱。

不论你的人生似戏,似梦或似曲,参与的人,永远都不止你一个,当有很多人参与了,也会有人逐渐离开,悲伤是必然的,然而也不必过于惶恐,人生,靠的是一个过程,贪的是一个信念,也应该做到: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篇2

上帝问道:“你想采访我吗?”

我说:“我很想采访你,但不知道你是否有时间。”

上帝笑道:“我的时间是永恒的。你有什么问题吗?”

“你感到人类最奇怪的是什么?”

上帝答道:

“他们厌倦童年生活,急于长大,而后又渴望返老还童。”

“他们牺牲自己的健康来换取金钱,然后又牺牲金钱来恢复健康。”

“他们对未来充满忧患,但却忘记了现在;于是,他们既不生活在现在,也不生活于未来之中。”

“他们活着的时候好像从不会死去,但死去以后又好像从未活过……”

上帝握着我的手,我们沉默了片刻。

我问道:“作为长辈,你有什么经验想要告诉子女的?”

上帝笑着答道:

“他们应该知道不可能取悦于所有的人。他们所能做的只是让自己被人所爱。”

“他们应该知道,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不是拥有什么东西,而是拥有什么人。”

“他们应该知道,与他人攀比是不好的。”

“他们应该知道,富的人并不拥有最多,而是需要最少。”

“他们应该知道,要在所爱的人身上造成深度的创伤只要几秒钟,但是治疗创伤则需要花几年的时间,甚至更长。”

“他们应该学会宽恕别人。”

“他们应该知道,有些人在深深地爱着他们,但却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

“他们应该知道,金钱可以买到任何东西,但却买不到幸福。”

“他们应该知道,两个人看同一个事物,会看出不同的东西。”

“他们应该知道,得到别人的宽恕是不够的,他们也应当宽恕自己。”

篇3

关键词: 人文关怀 高职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一、 人文关怀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思想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大突破性探索。

在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今天,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现实存在、情感、价值、命运,即对人的生存状态、发展趋势的关注。在强调实践与技能教学的高职院校,人文关怀更是一个重要的添加剂,充分地深入到教育教学中。而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的客观需要。在校学习阶段是一名高职学生一生中学习的关键阶段,也是个体生理发育成熟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和人生阅历,将对今后人生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高职教育高速发展之时,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就像是肥料和植物的关系:人文关怀必然要深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然而心理健康教育又需要人文关怀来“吸取养料,茁壮成长”。

二、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倾斜,以及市场力量的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格局已悄然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高校在校生的主体结构已实现了不可逆转的变化,高职学生已成为高校在校生的主体人群。

在2009年10月初,对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556名09级高职新生进行UPI(大学生人格问卷)普查和SCL-90(90项症状自评量表)测试,结果显示:约有19.16%的新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其SCL-90得分比全国常模低。而心理状况问题发生率较高的因子依次是以强迫症状、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等。

高职学生与普通院校的大学生相比既有着青年人相同的个性特点,又有着不同的心理特质。从调查结果来看,部分高职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例如:自卑、自私、虚荣、狂妄、冷漠、以自我为中心、嫉妒心强等,一旦遭遇挫折、失败就会出现失常问题。

三、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在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过程中,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的客观需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了高职教育中的重中之重。然后,各个高职院校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其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但缺乏行为化,呼吁个性化。

在高职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已经开始普及。在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同时,是将心理健康教育这门特殊的课程课程化?还是行为化、个性化?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现今,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仅仅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当做一门辅修课程、选修课程,甚至是通过课外活动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老师缺乏专业知识、课程缺乏系统安排和设计、上课条件简陋、教学内容和方式单一乏味等,让高职学生产生无所谓乃至厌烦情绪,如此单一的课程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有弊没有利,缺乏行为化和个性化。

行为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当从行为角度评价心理素质的变化,将理论知识付诸学生自我价值的体现,真正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摆脱阴影,离开怪圈,实现自我。而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则要求针对高职学生的特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个别问题个别指导。

2.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形式应趋于多样性、传递性。

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缺乏吸引力。高职院校可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高职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意识,开展例如团队辅导、参观、竞赛、联欢、交流、调研等多样化、情感传递性强的活动,充分让高职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体验交往中的情感,懂得相互协作的重要,以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

3.专业的心理咨询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

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与人文素质教育有着密切关联,现今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工作者均为班主任、辅导员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并非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班主任、辅导员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般都身兼多职,不仅肩杠着其他繁杂的学生工作的压力,甚至更多的还承载着教学、科研等其他领域的学术压力。这就意味着心理咨询在现今高职院校的专业性稀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般都仅仅以为心理咨询就是说话聊天,通过交流就可以对来访者的行为进行引导。

虽然心理咨询主要通过话语的形式进行交流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但说话聊天并非是心理咨询的代名词。心理咨询是一种以保密为首要原则的人性化、个人化、内涵化的倾诉与聆听过程,并且必须在正式的心理咨询室中进行,使咨询者深切感受到平等、信任与认同感,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过程。

四、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人文关怀的途径

首先,加强学生“校园归属感”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创造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和谐校园是当今社会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只有在这样的和谐的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生活学习氛围中,学生在校才会有“归属感”,才会以校为家。坚持以人为本,确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求学成才服务的思想,创造和谐的氛围和条件,做到思想上关心到位,情感上关怀到位,增加相互间的沟通,使学生逐步形成校园责任感意识。

其次,深入学生家庭,探究学生心灵,与学生共成长。每个学生,都有着一个或许幸福美满,或许悲惨不幸的家庭。然后每个家庭背后,必定隐藏着从小根深蒂固的家庭环境教育与影响。这就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深入学生家庭,与学生一起拾起童年的美好回忆,共同成长。一般来说,高职学生会因为相对本科院校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或者高考失利,又承受着家庭的责怪,亲朋好友的惋惜,别人的轻视,所以不少人在心理上一直有种自卑心态。这种心态是学生在长期以来的家庭、社会环境中造成的。如何摈弃这种来自于周围环境压力的心理问题?在挖掘自身的优点,寻找童年时快乐的记忆,找回自信的同时,要合理定位,体验成功的喜悦。

再次,利用网络这项日常化高科技,融于学生群体之中,减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90后高职学生的代沟差异。在如今社会网络化飞速发展的时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更应顺应时代的节奏,融到QQ、BLOG、空间日志、校内网等流行网络中去,及时挖掘学生动态信息,融于学生群体之中。

最后,关注高职学生内心真正需求,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使高职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在社会越来越体现自主性的今天,没有了毕业“包分配”,又在全球金融危机等这样的不利形势下,高职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感到迷茫。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了解大学生的内心真正需求,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及行为,适当调节其心理平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只有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理解学生,才能真正摸清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真正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的困扰和问题。

参考文献:

[1]余小茅.人文关怀:教育研究的另一种思考[J].教育科学,2002.

[2]蒋永华.人文关怀: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

[3]王凯.我院高职学生素质分析及心理健康辅导方法的实践与探索[EB/OL].202.43217.123/seqrch/cache.

[4]谢念湘,谢东东.谈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探索,2002.

篇4

一、初中语文课本当中引入生态文学作品的必要性分析

伴随着新课改在我国的不断推进,对于学生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我们开始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人素质培养以及综合能力塑造。将生态文学作品引入到初中语文课本当中,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学习的内容,提升他们的文字阅读量,更重要的就是要将这种环保的观念与意识带到平时的教育教学当中,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耳濡目染中明白环保的重要性,形成环保的意识,也可以说这是提高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迫切需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正确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而形成正确科学的生态文明观念。

二、初中语文课本当中引入生态文学作品的教学策略

1.不断地提升教师的生态意识

教师是课堂传授知识的主体,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要想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念,教师的正确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必须要树立和形成正确科学的生态意识,这样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也可以作为榜样让学生来效仿和学习。

篇5

【关键词】人文关怀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038-03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愈发体现。在新形势下,如何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这是高职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人文关怀思想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取得了一定成绩,对学生个人和学校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推进人文关怀思想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渗透。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的关系

人文关怀思想是一种对人类的普遍关怀的体现,对人的价值和人性的肯定,其内在要求包括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理解人。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要求。党的十报告中再一次强调了这一要求。在这里,人文关怀主要是指教师对高职学生无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在生活方面的主体性和自由性、创造性等的尊重和理解,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日常生活中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注重学生的要求和需求,为学生而服务,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具有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不管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人文关怀思想都以学生为核心。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教育活动,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个人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文关怀思想同样强调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尊重和理解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满足学生的需求和要求。二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具有有机结合的可能性。总的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关怀都以高职学生为对象,其实现目标均是为了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并且二者无论是在内涵上还是实现形式上都没有冲突性,相反,通过二者有机结合,综合起来对高职学生进行教育具有良好的效果。

二、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人文关怀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重要性。当前,将人文关怀思想渗透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对于高职学生自身来说,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渗透人文关怀对学生的影响巨大。高职学生本身属于高考失利导致未考上心仪大学的群体,很多学生由于此原因,再加上心理年龄仍不成熟,其心理和情绪波动较大,导致一些学生产生自卑倾向,其心理健康容易产生问题,从而影响其学习活动,减少与同学之间以及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渗透人文关怀思想,有利于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有利于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和学习压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心理问题。

第二,对于高职院校和教师来说,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渗透人文关怀思想,以学生为本,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可以加强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程度,提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便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方便教师工作的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第三,随着教育体系改革的推进,国家和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渐渐不满足于其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而且要求学生拥有良好的品德。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渗透人文关怀思想,对于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人文关怀思想中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契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对于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必要性。在高职学校管理体系尚不完善、外界影响因素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大、高职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当前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矛盾,如缺乏学习兴趣、沉迷于网络与游戏等,甚至有些学生还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如打架、斗殴等。加上高职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和重视程度不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教学流于表面,与现实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以及教师对高职学生日常生活的关心和关怀不足,导致学生愈发冷漠,不善于交流、不愿意交流c合作,这对学校的管理工作以及学生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极为不利。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思想,具有极大的必要性。人文关怀思想主张以学生为本,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怀,不仅有利于改善学生自卑、不愿意交流等心理,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校管理,从而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

三、人文关怀思想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现状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提高了对人文关怀思想的重视程度,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人文关怀思想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在运用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具体有以下方面:

1.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人文关怀思想要求教师的教学工作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一些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观念受到影响并发生转变,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首先,在学习上,教师更加注重教学准备工作的充分性,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接受情况,以及课后学生的练习和巩固情况,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在生活上,高职学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校园里,其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得到了加强,例如,许多高职院校对学生食堂进行改革,优化了用餐环境,增加了食物种类,满足了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的饮食文化需要。

2.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发展情况。一些高职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较为孤僻、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合作,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发展,不利于学生学习活动和日常生活。随着人文关怀思想的运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肯定,许多高职院校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一些学校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3.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往的教育模式多以教师为绝对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当前,在人文关怀思想影响下,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教学中逐渐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保证了学生的主体性,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

1.学生自身因素给人文关怀思想的运用造成阻碍。首先,在心理层面上,高职学生承受能力较弱,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情绪化现象时有发生。心理问题对高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上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由于一些学生较为孤僻、自卑、不愿意与教师交流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人文关怀思想带来困难。其次,高职学生中的独生子女从小受宠,其接受能力较弱,生活自理能力有待提高,性格上也存在一定缺陷,给教师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最后,学生的自律性和纪律性较差,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服从教师的管理,并且容易被网络、游戏等因素吸引,从而形成不好的行为习惯。

2.教师对人文关怀思想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不足,难以满足学生实际需要。首先,在高职院校中,许多教师住在学校外,教师在上课时间准时到达学校,课程结束后便回家,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较少,联系不紧密。其次,一些教师错误理解或者根本不曾理解人文关怀思想的内涵,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仍以教师为中心,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最后,一些院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重视,其工作重心和教学资源均向其他方面倾斜,忽略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人文关怀思想的重要性。

3.教育教学方法上存在问题。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人文关怀思想,虽然影响了一部分教师,转变了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思想观念,改进了教学方法,但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一些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愿意进行教学方法上的改进和变革,这导致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发散,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人文关怀的措施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人文关怀思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采取措施加强人文关怀思想的运用。

(一)建立健全人文关怀教育机制,加大人文关怀思想的渗透力度和深度。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建立和完善人文关怀教育机制,加大人文关怀思想的渗透力度和深度,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思想观念。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应把握和贯彻人文关怀思想,将人文关怀思想与教育机制相结合,建立健全人文关怀教育机制,并将其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相联系,一方面规范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关怀的联系与教学,做到“教有所依”,按照人文关怀教育机制提高自身的人文关怀素养,做到制度有规范、执行力度高;另一方面通过人文关怀教育机制的建立和健全,对教师进行人文思想熏陶,从而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思想观念,以人文关怀思想对待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二)加强对人文关怀思想的教育研究和应用,改进其运用的效率和效果。一些教师对人文关怀思想的理解和认识以及人文关怀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认识不足,导致人文关怀思想运用过程中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对人文关怀思想以及其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关系的研究,加强教师对该研究结果的学习和理解,提高教师对人文关怀思想的认识,改进人文关怀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提高应用效率和效果。

(三)“严”与“松”相结合运用人文关怀思想。教师应摒除传统教学方法中僵化、教条化的弊端,避免“填鸭式”教学,在教学中“严”与“松”相结合运用人文关怀思想。“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秉持严厉、严谨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要求要有一定力度,赏罚结合:对于不遵守纪律、影响他人学习和生活的学生应给予一定的惩罚,当然,过度的惩罚不仅不能起到改善学生行为的作用,反而可能激起学生的反抗情绪,导致学生更加不服从管理,因此,惩罚形式可以多样化,并且选择带有教育意义的惩罚方式。“松”是指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尊重和理解,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关心和爱护学生,尊重、理解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随意否定学生,不差别对待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应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严”与“松”相结合,共同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下转第65页)

(上接第39页)

(四)充分利用各种载体,拓宽人文关怀教育途径。通过团课、社团活动等第二课堂,将人文关怀思想贯穿学生学习、生活全程。将人文关怀思想渗透到易班、QQ、微信、BBS和APP等新兴平台,使人文关怀教育更接地气,如结合新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通过这些平台就学生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交流,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由上可见,人文关怀对于学生的健康、活泼、全面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改善高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性人才,因此应高度重视并继续加强人文关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李炜炜.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简说[J].职业教育研究,2011(8)

[2]徐G兵.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6

[3]楚琼湘.论人文关怀视野下的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J].文教资料,2009(11)

[4]胡蛟捋,崔树娥.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机制的建构[J].求实,2009(S2)

【基金项目】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度院级课题成果“论‘人文关怀’在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2016YKY003)

篇6

    根据广东省人事厅、广东省财政厅《关于修订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亡后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粤人薪〔1998〕8号文)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和补助办法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的原则从实际出发,根据遗属生活困难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平和死者生前供情况,由死者生前所在单位按照有关规定,本着困难大的多补助,困难小的少补助,不困难的不补助的原则,给予定期或临时补助。对生活有困难的遗属,死者生前所在单位应积极协助有劳动能力的遗属就业,增加收入,减轻负担。

    二、遗属生活困难补助对象享受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的对象,主要是依靠死者生前直接供养的下列亲属:

    (一)父(包括抚养死者长大的抚养人)、夫年满60周岁(或不满60周岁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者。

    (二)母(包括抚养死者长大的抚养人)、妻年满50周岁(或不满50周岁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者。

    (三)子女(包括遗腹子女、养子女,前妻或前夫所生子女)年未满16周岁;或者年满16周岁在普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学习或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者。

    (四)弟妹(包括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弟妹)年未满16周岁;或者虽年满16周岁尚在普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学习或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者。

    死者原在上述学校学习的年满16周岁的子女、弟妹毕业离校后,无论就业与否,均不得享受遗属生活困难补助。

    三、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死者参加工作满5年,或不满5年因公死亡者,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

    (一)居住在市内、外城乡的遗属,其每人每月补助标准,按高于本人户籍所在地政府确定的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20%执行,并随当地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调整相应进行调整。

    (二)符合下列条件的遗属,除按上述补助标准发给外,按下列标准增加补助费:

    1、经组织确认在保护、抢救国家财产或在对敌斗争中牺牲的工作人员,其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按补助标准增加50%。

    2、符合离休条件的老干部去世,其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按补助标准增加30%。

    3、死者遗属为无经济来源的孤寡老人,其生活困难补助费按补助标准增加25%。

    增加的补助费,如符合上述两项以上条件的,只能按最高一项标准计算补助。

    对于参加工作不满5年非因公死亡者,其遗属不实行定期生活困难补助,如有特殊困难的,由死者生前所在单位酌情给予临时补助。

    四、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的核定办法

    (一)死者配偶有工资收入,其本人月工资收入低于400元的(深圳市职工按市统计信息局公布的上年度居民平均每人每月生活费支出标准执行,下同),全部作为本人的基本生活费,其遗属按困难补助费标准给予定期补助;高于400元的,其高出部分作为其他遗属的生活费。不足困难补助标准的,由死者生前所在单位给予补足(因公死亡或牺牲的,以及遗属是独子女的,死者配偶工资收入不受上述标准限制,困难补助费如数发给)。

    (二)核定死者配偶工资收入基数:

    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行职级工资制的工作人员为本人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之和;技术工人为本人岗位工资、技术等级工资和按国家、省规定比例计算的奖金;普通工人为本人岗位工资和按国家、省规定比例计算的奖金。

    2、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职员职务工资、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制的,为本人职务工资和按国家、省规定比例计算的津贴;技术工人为本人技术等级工资和按国家、省规定比例计算的津贴;普通工人为本人等级工资和按国家、省规定比例计算的津贴。

    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特区津贴、保留津贴计入工资收入基数。

    3、企业单位职工:按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的岗位(职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没有按劳动合同规定岗位(职位)相对应工资标准的,可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收入的60%作为工资收入基数。

    4、离休、退休人员:以离退休费为基数(含离休、退休后,在职人员调整工资时相应增加的离休、退休费)。

    (三)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核定后,死者配偶因调整工资而增加的工资部分,不抵消原核定的生活补助费。

    五、有关问题的规定

    (一)过去已享受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的,可按本《通知》规定重新核定,如低于原核定的标准,可继续按原核定的补助费发给。

    (二)死者配偶是农村主要劳动力的,原则上应负担一个子女的生活费。仅有一个子女的,按本通知规定享受遗属困难补助。

    (三)根据省计划生育政策规定,死者生前违反计划生育,其超生的子女不享受遗属生活困难补助。

    (四)工作人员因违法等个人原因造成死亡的,其遗属一般不享受遗属生活困难补助。对生活确有困难的,死者生前所在单位可酌情给予临时补助,或按社会救济对象处理。

    (五)核定遗属生活困难补助,以工作人员死亡当时是否符合生活困难补助条件为界限。凡工作人员死亡时其遗属不符合生活困难补助条件,后来符合补助条件的,一般不再重新核定生活困难补助。生活有困难的,视情况给予临时补助。

    (六)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由死者生前所在单位发给,如单位合并或撤销,由合并后的单位或划转上级主管部门发给。

    (七)工作人员死亡后,其配偶重新组建家庭,对其随带子女,如属原已核定的补助对象,仍由死者生前所在单位按规定的补助标准发给,直到失去补助条件时为止。

    (八)父母主要依靠死者生前供养者,其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由死者生前所在单位发给。死者生前父母分别由死者及其兄、弟、姐、妹共同供养者,其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由死者所在单位按规定补助标准的50%发给,不足部分由其兄、弟、姐、妹共同分摊负担,本《通知》下发前已核定供养关系的,不再改变。

    (九)离休、退休人员以及劳动合同制职工死亡,其遗属生活困难补助,也按本《通知》的规定办理。

    (十)遗属由城镇迁往农村或由农村迁往城镇居住,生活困难补助费均按其原户口所在地核定的补助数额发给,不再改变。

    六、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的审批权限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死者生前属市直单位的,由市人事局审批,属区属单位的,由区人事局审批。

    七、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所需经费,由死者生前所在单位列入行政、事业费项下“职工福利费”列支。

篇7

实行以岗位技能工资制为主要形式的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八五”时期和今后十年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它对于进一步克服现行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的弊端,更好地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促进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试行岗位技能工资制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和有关政策规定,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注意总结经验,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这项工作。

关于积极稳妥地开展企业岗位技能工资制试点工作的报告

                                        全文

根据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建议》提出的“逐步实行以岗位技能工资为主要形式的内部分配制度”的精神以及劳动部的统一部署,今年以来,我们进行了企业岗位技能工资制试点的各项准备工作,并与省有关部门共同审查、确定30户企业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现就我省企业岗位技能工资制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试行企业岗位技能工资制的目的,是破除平均主义“大锅饭”弊端,通过改革现行等级工资制,建立以岗位技能工资为主要形式的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把职工的劳动报酬与本人劳动的诸要素(劳动技能、劳动强度、劳动责任、劳动条件)紧密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增长。改革的重点是改造企业内部工资分配的运行机制,增强企业内在活力。

试点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一)要积极稳妥、严格按照试点条件和工作程序办事,切忌一哄而起,草率行事。

(二)要扎扎实实做好岗位劳动测评和技能考核等基础工作。通过科学测评和量化分析,合理确定不同岗位职工的劳动差别,为按劳分配提供直接依据。

(三)要抓好综合配套改革,把工资改革同企业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保险福利制度改革衔接起来,保证新工资制度正常运行。

(四)要妥善处理企业内部一线和二、三线人员,领导和一般职工,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工资关系,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减少震动,实现平稳过渡。

二、岗位技能工资制的基本内容

岗位技能工资制是以按劳分配为原则,以加强宏观调控为前提,以职工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环境)等基本劳动要素评价为基础,并以岗位、技能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它是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的主体和基础。

岗位技能工资制主要由岗位劳动评价体系,岗位技能工资标准体系以及动态管理体系三部分构成。

(一)岗位劳动评价体系岗位技能工资制主要是通过对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四个基本劳动要素的科学测评以及技能考核,合理评价和区分不同岗位的规范劳动差别,并作为确定职工劳动报酬的主要依据。

岗位劳动评价体系由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各项指标的权数比重、评价方法等子系统组成。

(二)岗位技能工资标准体系技能工资是根据不同岗位、职位、职务对职工劳动技能的要求和职工实际具备的技能水平而确定的工资。

岗位(职务)工资是根据职工所在岗位或所任职务、所在职位的劳动责任轻重、劳动强度大小、劳动条件好差而确定的工资。

在上述两个基本工资单元之外,企业可根据量力而行的原则和实际需要,设置辅助工资单元。

(三)岗位技能工资制动态管理体系岗位技能工资制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并与地区、行业、企业经济效益相联系,通过建立和完善正常的运行机制来保持某内在的活力。要结合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有计划地逐步调整职工收入结构。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企业,可根据生产经营需要辅以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要建立正常考核增资制度。允许企业在规定提取的基本工资总额内,给考试考核合格的职工增加工资,把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结合起来。今后,随着经济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物价变动,以及企业技术进步、劳动条件改善、职工素质的普遍提高,应适时调整岗位技能工资水平,或调整劳动要素及其相对应的工资单元比重。

三、试点工作安排

试点工作拟采取典型引导,逐步推开的方式进行。首先是抓好马钢公司等5户试点企业,通过总结经验,再指导其他25户试点企业开展试点工作。具体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开展岗位测评和技能考核。首先是做好各种准备工作,重点放在业务骨干的培训上;第二是制订测评、考核方案,进行岗位测试、实测及技能考核,重点是实测和考核;第三是综合评价,确定岗位档次;第四是由省、地(市)劳动部门分别会同企业主管部门对企业测评和考核结果评估验收,验收合格的企业可转入下一阶段。省里直接抓的5个试点企业第一阶段工作,计划在今年九、十月间结束。其他试点企业的测评考核,由地(市)劳动部门具体安排。

第二阶段将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主要任务是完成由现行等级工资制向岗位技能工资制的过渡和转换,同时建立调控及正常运行机制。

四、有关配套改革问题

试行岗位技能工资制的企业,一律实行国家、企业、个人共同合理负担的养老保险办法。职工个人暂按基本工资的2%缴纳个人养老保险费。并改革职工离退休金的计发办法,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同时,还要相应进行其他方面和劳动人事制度、培训考核制度的配套改革。

五、改革试点组织实施问题

篇8

一、在作文教学中,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精神

素质属于较知识能力更深层次的精神,加强素质教育,强调立足实践,在实践中养成素质。仅仅是表层知识的灌输和简单的技能培养,是达不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过去的作文教学为了应付考试,过于偏重作文方法技能的指导;而淡化忽视了生活的积累,只重写,而忽视听、读、说,导致写出的文章思想贫乏、语言干瘪,思路不畅。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在关于作文的评价建议中,新课标指出“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从中可看出,作文教学由原来的重结果,轻过程,要转移到重过程,轻结果上来。学生的基础素质只有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才能养成。具体讲就是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人和事有目的、有计划、持续地进行观察,让自己的头脑随着视觉和听觉而积极开展活动,由点到面,由校内到社会,透视现象看本质,从而品味人生艰辛,领悟生活哲理。引导学生关注电视、报刊杂志、广读中外名著,从而陶冶性情,培养崇高的思想素质,形成高尚的审美素质、过硬的心理素质。只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体验生活,从而融人生活,作文时自然就会话源滚滚,思想深刻,内容充实。实施素质教育是全民族的系统工程,是强国根本,语文教育对此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语文教育中的作文教学更是责任重大,如果我们教师都能在新课标的引导下,正确处理应试与长远目标的关系,那么作文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一定会有大有可为。

二、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意识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最大可能限度内的和谐发展,尤其是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与人格修养上的完善。作为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必须担负起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但是,今天在科学主义功利教育观的驱动下,现代的作文教学渐渐背离了人文精神基本准线,走上了工具主义,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歧途,忽视了对当下人生境遇的关注,演变为“应试教育”的极端异化形态。人的异化是人性的扭曲。我们在现实中常见到一部分青年,由于失去人文价值的规范,不讲理想,不讲超功利的信念、情操而完全沦为现实利益的奴隶,无论做出什么坏事,都不觉得有心理障碍,这是社会良知缺乏的表现,而社会良知是靠人文教化长期培养并代代相传,而不是靠利他主义的高调进行说教式教育。

新课标中“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新课标中关于作文教学的评价写到“应重视对写作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这就是站在“立人”的高度,帮助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形成健全人格的要求,这是在作文教学中强化人文关怀的良好开端。

在作文教学中加强人文关怀,就是指在作文教学时重视对写作材料所蕴含的人文内涵的挖掘,是通过强化学生对丰富、全面的材料的感受所进行的认知、情感和人格的教育过程。这种感受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主观感知活动,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多种形式多角度的认识体验活动。这种活动应该建立在对写作材料的准备运用上。通过学生主体积极参与的“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在整体感悟、情感体验、积淀人文精神,民族精神,哲学思辨能力,道德情操的培养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大胆想象,求异创新

创造不仅是一切知识和技能所开出的鲜艳花朵,而且是一切“教”与“学”所结出的最终的果实,通过创造导致学生最终将知识和技能转化为生产力,产生社会效益,这也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语言的运用是千变万化的,唯有新鲜活泼的语言,才有语言的价值魅力。科学实验证明: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功能增强,纷繁的语言信息被检索提炼,进行特殊组合,产生一系列的新信息,这就是创造。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写作是创作或创新的过程,它需要加工提炼,把观察所得的感性材料加以扬弃,分解出生活的精华和糟粕,它需要想象、联想。通过“这一个”反映出“这一类”,把作者强烈的感情,理智的思辨,热情讴歌和冷静的批判融人生动形象的创作中,写出富有鲜明生活气息,形象生动,见解深刻的文章。

新课标中“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以鼓励”,这说明在作文实践中,创新具有很重要地位。要想写作具有创造性,首先要有写作创新意识,有了作文的创新意识,就会导致他时时刻刻从生活中去发现新素材,搜集整理新题材;就会导致他有意识地从更深层次,更新的角度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就会导致他不断增强对写作的浓厚兴趣,促进写作灵感的产生,从而激发起强烈的写作欲;就会导致他将生活中获得的有写作价值的新人新事、新的感悟和新的认识作进一步构思并发挥成文。

四、在作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

篇9

关键词: 作文教学 以人为本 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之于教育、之于作文教学并不算新鲜事物,从教育祖师孔子的“因材施教”教学理念,到现在关于“素质教育”的讨论乃至实施一直没停过。“文学即人学”、“文品即人品”,的确,“文”因人而成章,人历来是“文”的主角无疑,作文教学与人文关怀应是流和源的关系。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呢?笔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在作文教学中融入人文主题的重要性

无论从教育理论层面考虑,还是从教育教学实践层面考虑,在作文教学中,融入人文素材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有利于教师树立人文教学理念;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出发点和参照物放在学生的年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2.有利于教师重塑学生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学生从容应对遇到的艰难曲折、人生危机和精神危机,通过基本精神路线的坚守和积极向上精神态势的保持,获得精神上的支持和动力。

3.有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人生、大自然,并有利于加深这种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学生审美感悟能力的培养,以美的情操为手段陶冶学生,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完善,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使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学生对世界和人生的观察和体味,并加深这种观察和体味,使学生更加充实并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和人文修养。除此之外,作文教学研究的内容还能通过在作文教学中融入人文主题而得到丰富。

二、作文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的措施

1.情感价值的潜移默化。教师在教学生时不仅要言教,更要身教。因而,我们必须摒弃“应试教育”,通过自身职业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步步升华,不断提升社会责任感的高度,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文学审美功底得到夯实。并以此为基础,在把握校本文化的同时,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学生展示行为规范。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义之所至,虽千人去吾独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旋律。因为,学生良好人文素质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学校和教师价值取向的影响。

2.把写作技能训练和“人文性”教育和谐统一起来。《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即通过有效教育,使受教育者提高道德思想素质,净化个人灵魂,陶冶高尚情操,进而教育人民、唤起人民,除旧布新以达到真善美的境界。就作文训练来说,“言为心声”,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过程应该服从于并表现出其价值观和人文素质的发展轨迹。教师必须立足于人文素质教育观,通过完善新的作文质量的评价标准,有效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应有作用。作文正是要把语文学习中积累的主观体验、对生活的感悟及自身品质、审美体验等价值判断,通过一定形式技巧表现出来。如果学生在写作训练过程中,不能理解、接受、融化这些文化内容,就不可能理解民族语言的表现力,也不可能运用语言很好地表情达意。

3.引导学生注重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艺术来源于生活,我们倡导学生写真事、写真情,就是要指导学生对现实丰富的生活进行观察和感悟,培养他们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好习惯。尤其要避免在写作中一味唱高调,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大我”之情转化为亲情、爱心、生活化、平民化的“小我”之情,追求真善美的同时实事求是、坦诚相待。这样我们的作文才会有材料可写,抒发的情感才会有依托,而不是给人以“假、大、空”的感觉,这是一种写作手法和态度,更是对学生人文素养的一种积累。

4.提倡真实的写作。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和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和套话,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实体验。”由此可以看出,作文教学逐步开始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生活中的真实经历和感悟是培养人文精神的主要途径。写作是为了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是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学生应真正为自己写作,而不是将作文看做一件苦差事。现在很多学生的作文都是东拼西凑、胡编乱造的,学生学会用公共思维模式代替丰富多彩的个人精神方式,是人文精神本质的流失。我们必须倡导真实的写作,真实是写作的灵魂,人文合一是写作的基本要求,这种求真务实的写作导向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5.关注生命情感,思源强流。现在学生的作文幼稚化倾向已陷入肤浅境地,这不得不说跟人文关怀很多时候的缺失有关。没有对“源”的挖掘,怎能有强“流”之势?欠缺对“人生”和“生命”的关注与思考,怎能让文章深刻起来?这就需要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担起这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写作的漫漫长路上,围绕“人文精神”的主题上下求索。引导学生关注并关爱“生命”,寻索人生真谛。培养具有“爱心”、“思想”意识的学生,使他们具有人文关怀意识。“有爱心”既指写文章,又指向生活。对生活有“真爱”,文章才有“真情”。同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是写好真情实感文章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能紧紧围绕“人文关怀”设计话题展开讨论,通过具体的情境创设、生活事例来引发学生的爱心,并对生命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另外,学生的作文除了有爱心之外,还应该具有思想,学会针对某一社会现象思考它的价值。在培养学生丰富情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由感性升华到理性,站在理性的高度上思考生命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方式。

篇10

一、重阅读――积写作之柴

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的,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材料。而获取间接材料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每时每刻都有很多信息通过各种媒介在流动着。

而当代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因而就必须每天阅读,获取和贮存信息,造成一种势能,使胸中有故事。材料积累到一定量,就会转化为创造能力,从而产生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我曾向学生推荐一些有益的书籍,并广泛开展“每日一读”,“流动图书室”等活动,从而使学生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因而有了写文章的积极性。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因此,平时让学生坚持阅读,从书中汲取广博丰富的间接材料,并且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记下来是非常必要的。

读书除了能积累间接材料之外,还可以通过摘抄来积累语言材料,象名言警句、好词妙句、诗词名句等等。好词妙句可以让学生自己从所读的文章里选择,名言警句和并记录下来。诗词名句就有必要规定一定的主题。如古诗中写春的诗句、与友情有关的句子、写到乡愁的句子等,还有关于勤奋的名言、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关于人生的格言等等。只要每天积累一点,持之以恒就能形成一个语言材料的宝库。

二、 积素材――抓写作之火花

古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指导学生积累生活中的点滴感受,是为作文提供内容的活水源泉。有了这股活水,不愁没有好素材。如史铁生这一类经历型作家,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写作学习,甚至没有受过多少学校教育,但他们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历,有厚重的情感体验,再加上自己广泛的阅读,厚积薄发。写出了许多感人的作品。我们的学生天天生活在校园与家之间,范围很小,经历方面也很简单,平时再不注意积累,作文自然内容空洞,没有新意。

我们应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不仅要用眼睛去看,更需要用心灵去体会。我们还得把这些要求落实到具体的做法中去,这才能有效地督促学生去做,才能检查做的效果如何。我采取的办法是要求写观察日记,但不强求天天记,而是觉得新鲜、有趣、有所感的才记下来。为防止有的同学偷懒,还规定每星期不少于一定的字数。并且以此代替了传统的周记。

在日常教学中,还经常提醒同学们注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变化。例如季节更替了,我们身边的自然景物有什么变化,身边的人们又有什么变化。在这样的提醒下,同学们原来熟视无睹的校园、街道、花园;老师、家人、同学、路人等等似乎都有了新的面貌、新的内涵。例如这次入冬以来,我市先是下了几场冷雨,转晴后又一连降了几个早晨的大雾,我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天气的变化给周围环境带来什么变化。同学们兴趣盎然,多数注意到了花草树木等自然景物的变化,还写到人们穿的衣物不仅多了,连颜色也变得以深色为主。而且,我还会布置一些能督促学生留心观察社会生活,积累素材的作业,如周末要求他们到街上观察行人,然后写三个不同职业的人,或是观察逛书店的人和逛超市的人群有什么不同,又或是记录商贩们推销的手段等等。

三、 凸个性――点写作之火苗。

文贵于情,情贵于真,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心。作文有了真情实感,便有了鲜活的生命。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要“求诚”,即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所谓“诚实的自己的话”就是有什么说什么,或者是你怎样想,怎样感,笔下便怎样写。李白浪漫豪放的诗是好的,李清照忧愁痛苦闲的词也是好的,正是因为他们的所作都反映了真实的内心,都用真情实感打动了读者的心。所以我们提倡学生写真实的内心世界。这样写起来比较容易下笔,写出的作品也容易打动人心。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丰富的,不带有一点微瑕把这份难得的真实坦荡地呈现出来,作文便有了血肉,有了生命。

真实是个性,个性是真实。个性是作者的风格,是作文的气质。文章有了个性,才有特色,才有创新。我们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开掘自己心灵深处的金矿,捕捉自己生命世界里的灵光。好的文章正是因为涂抹了个性化的色彩,才有了与众不同与感人至深的力量。有了个性,文章便会闪耀出创新的光辉。因此,在学习写作方法、技巧的同时,培养个性,发展个性,努力在作文中展示个性,是提高作文质量的重要环节。

孩子的世界自有他的酸甜苦辣,只要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表现方式把它写下来,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作文对学生来说都应该叫好作文。在作文评价中,我们一定要肯定成绩,抓住学生思想的火花进行启发、引导、鼓励,让学生敢说敢写,放开手脚。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该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

五、变铅字――燃兴趣之火焰

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兴趣的一个好方法。每次作文,我要求学生以真对待,选出一些较佳习作,在班内传阅欣赏,向我校校刊投稿,并寄往一些报刊杂志以期发表,这样,不仅鼓励了学生创作的兴趣,让学生感到作文的分量和成就感,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而且以点带面,带动了整个班的写作兴趣。点燃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之火,而且越烧越旺,发出夺目绚烂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