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学期寄语范文

时间:2023-04-10 05:29: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新学期寄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新学期寄语

篇1

——李毅的新学期寄语

过了一个新年,我们又回到了可爱的校园,开始了美好的校园生活。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这个学期,我要多看课外书,不断丰富、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博学、胸怀博大的人。

——黄思思的新学期寄语

我打算在这个学期里发愤图强,好好学习,争取拿第一。改掉以前的一些坏习惯,养成好习惯。最后我要让自己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

——章志梁的新学期寄语

新学期终于到了,让人快乐的寒假生活过去了。虽然我还有点恋恋不舍,但我决定在这新的一个学期里发愤学习,努力学好数学,争取拿到一百分。我在家要努力做到尊敬长辈,在校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最后,我真心祝愿同学们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天天开心!祝老师们工作顺心!

——黄涛涛的新学期寄语

新学期来临了,跟了我四年的坏毛病又出现了,在这个学期我一定要改掉上课东张西望这个坏毛病,不能让他跟我一生,我长大可是要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我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林体国的新学期寄语

新学期开始了,以前我有一些缺点老是改不了,本学期我一定要将它们赶走,比如马虎、胆小……在新的起跑线上,我要奋起直追,争取跑在最前面。我也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学习,人人争取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陈向毅的新学期寄语

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新的学期又开始了!让我们走进书香校园,让朗朗的书声伴随着我们每一天,也让我们一起改掉自身的缺点,不断添加更多优点,一起向厚德、博学、砺志、创新的目标前进。

——黄文颖的新学期寄语

在这个学期里,我希望可以战胜懒惰,填满粗心大意的空缺,令自己变得细心、冷静。我将把老师对我的批评和鼓励深深记在心中,以此来激励自己。最后我祝大家在狗年人旺、财旺、学习旺!

——林云茂的新学期寄语

新学期开始了,我想在这个学期改掉以前的缺点,延续以前的优点。在上课时,我要做到认真听讲,大胆发言;而每次的考试最好都能达到九十五分以上。我相信,我能行!

——李统管的新学期寄语

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又要学习了。玩的时间少了,学习的时间多了,但学习能让我们增长知识,能让我们学会本领,我喜欢学习。在这学期里,我要多读一些课外书,让自己变得博学;我还要以《小学生日常行规范》来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王瑞辉的新学期寄语

——洪琪儿的新学期寄语

寒假过去了,新的学期开始了。虽然我们有些恋恋不舍,但是我们又必须进入新学期中。在新的学期里,我要好好学习,加快速度,争取在期末能考个好成绩。

——陈妮迎的新学期寄语

温暖的阳光照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小鸟的叫声传遍校园的每一个地方,它们仿佛在告诉我们新学期来了。在新学期里,我要把以前的“病”(动作太慢)给治好,使自己成为一个“健康”的人。我要让自己学习并快乐着。

——林乐乐的新学期寄语

新的学期开始了,校园里又传出了朗朗的书声,每个同学都在创造属于自己的知识乐园。我想:如果每个人都在自己小时候珍惜时间,认真读书,好好掌握知识,长大后为国出力,那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变得更加繁荣、富强。我祝愿大家以后都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让我们打开双手,把梦想实现吧!

——陈珍珍的新学期寄语

打开x的大门,一个新的学期又悄然开始了。

篇2

1、希望诗伊在新的学期里认真学习,和同学们融洽相处,争取在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劳动技能、健康等方面的素质继续创优。也希望诗伊积极主动,大胆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上班干部,争创三好学生。也借此机会,对老师们说一声: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2、希望昕雨在新的一年里勇敢、坚强,好好学习!

3、喆喆希望你在下一学期里培养好对学习的兴趣,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以取得学习上的进步!

4、希望宇斓做爸妈喜欢的孩子,做老师喜欢的孩子,做同学喜欢的孩子!

5、在新的学期里,世豪长身体、长知识、长能力,健康快乐!学校、家庭共同配合!

6、航航尽管成绩有所提高了,但是她的缺点还是没有改掉,作业不自觉,脾气很不好。我们真希望她能彻底改掉这些毛病,那你的成绩会更好!

7、妈妈希望陈易初在新的一年里身心健康,学习进步,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8、一学期的集体生活,让清清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学习态度。在一学期里期终考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不仅如此,还能在集体里和小朋友们和谐相处,交了好多好朋友。经过老师的帮助,她还克服了懦弱的缺点,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进步,做为父母感到很高兴。感谢老师们对孩子的培养。在新的一年里,希望我们清清能更加努力学习,有各方面都能有所进步,争取“三好学生”。

9、半年的小学生毛丫长大了不少,也在老师的教导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好样的。你不是个特完美的孩子,爸妈只希望你能快乐地生活和学习,快乐地度过自己的童年。

10、希望新学期,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殷茂稼在各方面都能更出色!更优秀!

11、希望滨杰能自觉学习、看书,不要再让大人催促才肯完成作业,愿他健康、快乐!

12、希望傅诗怡在新的一年中以有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在学习生活中多些耐心,多动脑子,胆子再大一些,在各方面都在进步!

13、希望许世杰在新的学期里有新的进步,尊敬老师,爱护同学,上课认真听,能积极发言。

14、希望波波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茁壮成长。

15、莲莲在第一学期各门学科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是离不开老师的正确教育,希望第二学期学习更认真努力,争取各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16、希望姜楠能在第二学期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每天到托管中心先吃点心活动一下,然后做作业,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学会自己整理书包。希望今后能够更大胆些,多与同学交往沟通。

17、希望方萧钰在新的一年里学习习惯有大的进步,成绩与心身并进,老师与学生生活学习工作愉快。

18、希望佳颖在新的学期里,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做老师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朋友!

篇3

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

在这充满希望的季节,我们迎来了新学年。值此开学之际,我谨代表学校董事会向新入学的同学和新加入的教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向全体师生员工致以新学年的亲切问候和美好祝愿:祝全校教职员工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全体同学学习进步、全面发展!

刚刚过去的一学年,是拼搏与收获同在、付出与回报并存的一学年。今年高考我们再创佳绩,全校182名考生中一本上线93人,上线率51.1%,上线人数和上线率都超过了2012年。这个好成绩的取得,凝集了老师们和同学们的心血,展示了我校师生的实力和风采。这也是我们在“整体建构和谐教学”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连续第三年取得辉煌的成绩。新学年中,我坚信,在广大教职工的共同培育下,在所有学子的努力奋斗下,我们朝阳学校这片沃土一定会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亲爱的同学们,面对新学期的新任务、新挑战,我们要追求新的成功。新时代的好学生一定是一个对社会、对学校、对自己负责的人,遵纪守法、善于合作、勤奋学习;是一个有爱心、有善心、有孝心的人,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孝敬父母;是一个有崇高思想和献身精神的人,有钢铁般意志和高尚品质,积极实践,主动发展。在此,我想对全体师生提几点希望:

一是希望同学们学会感恩。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其师。老师永远是同学们需要感恩的人。希望同学们把对老师深深的感恩,化作实际行动,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作为回报老师最好的礼物。

二是希望同学们只争朝夕。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时间不会倒流。古今中外,凡是有着杰出贡献的人,都是从把握今天开始的。希望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有意义的事,实现有意义的人生。

篇4

一、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创新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1)学生综合素质普遍较低。计算机是一门需要学生有较强的专业性的课程,但是就从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情况来讲,受到高中教育普及和高等院校扩招的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有素下降,大多数学生对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了解不够,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这样就给计算机教学带来了困扰,教师的教学内容难以统一。另外有一部分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兴趣还没有被激发出来,这也造成了计算机教学的困难。

(2)部分中职学校的缺乏优秀的师资队伍。上文中提到计算机是一门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所以不仅需要教师拥有专业的计算机知识技能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有师德和责任心。由于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在迅猛的发展,计算机软件在不断地开发和应用,更新速度非常之快。但是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使用的计算机以及教材等难以跟随计算机发展的步伐,另外有一部分教师仍然固守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传统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的计算机思想的发展得到阻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更新速度慢、实践能力也比较差、教学方式落后,从而直接导致了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教学质量下降以及学生步入社会后难以操作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等问题。

(3)部分中职学校计算机硬件设备较差,数量不足。在部分中职学校中由于资金不足或者是资金的使用效率较低导致了计算机教学所使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较差,计算机的数量不足,不能够满足一人一台计算机,出现多人共用一台计算机的现象,或者是计算机硬件差,计算机的反应速度慢,这样就会造成上机课时比较少,学生实践能力较差,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兴趣降低,为计算机教学的创新带来了阻力。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创新的几种措施

(1)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学生之间不管是在个体素质、个性兴趣还是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都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接受知识的能力以及感知能力也所不同,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和特点进行创新型的教学。首先,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每一位同学的兴趣爱好,认真分析每一位学生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并且打破常规教学理念,超越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然后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方式,或者是进行分组教学以及分层次教学。在遇到一些思维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时,教师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和认识更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对于一些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应该着重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多多进行实践操作,以此来增强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兴趣和爱好。

(2)创新教学模式,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在中职学校计算机的教学中,一般使用的还是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模式,所以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室应该对于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个新型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从本质上来讲是通过教师的“任务”来诱发、加强和维护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够驱动学生完成任务的并不是任务也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本身。使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扩宽知识面,开阔视野,加强和维护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动机,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创造性思维。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引导学生会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增强,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之下,逐渐的完成任务,使得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打充分的发展。但是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意:①所的任务必须与教学内容相一致,比如在进行完一单元的教学之后,教师根据这一单元的重点制定任务,让学生完成;②设计的内容难度不应该太大。如果教师设计的任务难度过大,学生完成起来比较吃力,这样学生会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逐渐的降低,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③设计的任务必需要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如果任务只是针对于理论知识或者是动手实践的话,这样学生也只能掌握一部分,并不能得到全面综合的发展,所以设计的任务必须要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相结合,这样学生才能够得到更加全面更加综合的发展。④设计的任务应该在短时间内能够完成。如果教师设计的任务完成需要较长的时间,操作不能像连贯起来,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不能非常活跃,那就没有任何意义而言了,教学任务应该在短时间内能够完成,比如说一节课之内,这样方便学生在完成之后对自己进行反思。

篇5

大家好!

树林是小鸟的乐园,大海是鱼儿的乐园,夜空是星星的乐园,实验幼儿园小二班是我们小朋友的乐园。快乐的假期结束了,欢迎你们重新回到幼儿园这个大家庭。

度过了一个欢乐、难忘的寒假,老师将与你们一同迈进新的一学期。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空白承载新的梦想!我们小二班也以崭新的面貌欢迎你们的到来,期待着你们的进步,期待你们给我们带来惊喜!在此小二班的全体老师们祝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们新年快乐!祝小朋友们在新的学年里健康快乐,幸福成长!祝爸爸妈妈们万事如意!

篇6

关键词:新时期;技工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281-01

体育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的学科之一,是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级学科。它不仅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而且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然而,在技工学校体育教学中,体育的重要性长期受到忽视,而且,技工学校的体育教学现状与实际需要相脱节。可见,在知识经济时代的21世纪里,需要进行改革与大胆的尝试。

那么,我们在新的挑战面前,应该怎样实施技工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呢?

一、当前技工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在目前技工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中,由于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致使学生难以从体育课中感受到乐趣。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体育教学观念陈旧,体育意识不强 在体育教学的教材、教法、组织形式等方面,基本上沿袭命令式、模仿式、检查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一味强调内容及形式上的统一,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爱好。

2、没有升学压力,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技工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能力的人才,所以学生大多在学校学习专业技能,忽视体育课的学习。作为老师,也在这种氛围和体制中失去了应有的压力,因而就放松业务钻研、照本宣科、敷衍了事,时间一长自然就会影响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3、体育教学模式缺乏创新。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形式单一,使技工学校的学生缺乏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不太爱上体育课,这也是技工学校体育课的普遍现象,例如:身体条件不好,怕苦,怕累,缺乏体育兴趣,体育教学内容乏味,缺乏新鲜感等等,给体育教学带来诸多问题。

二、技工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策略。

1、打破传统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在进行体育课程改革时,始终坚持将显性课程与潜性课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使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学生为主体,向着既强身健体,又娱乐身心的方向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打破传统体育课程模式,根据学生需要、教育特性尝试新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概念;二是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上,应根据不同层次的需要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某个时段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分项目教学;三是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充分体现自主、互动模式;四是以学生俱乐部为主线开设第二课堂。

2、转变学生态度,提高思想意识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转变学生对体育的各种不正确的理解,使体育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和未来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其次,在具体手段上,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讲解、教育,有目的地举办体育知识讲座,宣传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体育的功能和目的,以及体育在人才成长发展和自我完善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养成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

3、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创新精神 在新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学也不能例外。而教师作为课程的引导者,要有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首先,以学生为主导,进行民主教学。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让学生自我表现,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展现自己特长的机会,其次,发掘有利于开发课程的创新因素。为了培养学生积极的、主动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提高体育器材与设施资源的使用效率,充分利用体育信息资源是必要的手段。

4、设立锻炼目标,明确评价制度 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身体特点、兴趣的运动项目等,帮助每个学生设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评价方面可考虑改百分制评价为等级评价(优、良、及格、不及格),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切合实际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学评价中得到新的目标和新的动机。

总之,技工学校的体育课改革势在必行,因为,未来的技能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具有较全面的能力。当然,由于学校之间、专业之间的差异,究竟如何有效地组织好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是一个值得充分讨论的问题。但是,我认为,只要我们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根据技工学校学生的特点来改变体育课堂形式,把体育教学和职业化相结合,确立新的思路来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才是改革和创新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篇7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21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人、延伸或推广。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要创新,教学思维要创新,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提高,要求教师基本功扎实,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驾御全局,随机应变的能力;具有开展数学活动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发现新规律、新事物、新理论、新学说、新概念、新设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和主动探索精神,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源泉。

通过数学课程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注重例题的选择及变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民主氛围,激发主体意识是关键;允许“插嘴”,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空间,动手和动脑相结合,释放学生时间,拓延学习空间等。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时下流行的新课程教学模式明确指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不要低估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一个思考的广泛空间,学生会还给你一方享受教学的理想乐土。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问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喜悦、自信,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好的问题应充分体现必要性和实用性,能激发认知需求,好的问题能诱导积极探索,促进知识的深化;好的问题往往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内在联系的交叉点,更是创新思维的启动点;好的问题能促进学生展开积极的活动(包括操作性活动和思考性活?蛹笆导?性活动),从而获得主动的发现机会。

笔者认为,在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学习习惯的时候,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精神。如科学巨匠牛顿、爱因斯坦和大发明家爱迪生,不仅具有惊人的观察力,而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从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东西。这样做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与辐射。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多看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多看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时予以鼓励。对爱提“怪”问题的学生,不要动辄训斥,轻易否定,而要善于发现他们思想的闪光点,要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寻找事物产生的原因,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这种品质在小学阶段培养尤其重要。

三、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21世纪是名副其实的信息时代,教育在与时俱进的风口浪尖也开始借助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和动画处理功能,出色地完成着每一堂数学课。小学数学是一门集数形关系知识于一身的学科,而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可控制性、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正好符合数学教学的要求。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可以在数学课的开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数学课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直白地提问、复习、引入新课过程平淡无奇。如果能够运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形、图象的翻滚、闪烁、定格及色彩变化、声响效果,则必将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闸门,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轻松愉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性,使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能自由调整和控制学习进程。尤其是对于重难点的巩固练习上的效果非常好,能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娱乐性的分层测验,轻松巩固已学知识,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目的。可以看到的是,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数学课堂的实践时间已经不短了,虽然对于传统数学来说,确实是一次深刻的变革,尚处在探索、实验和研究阶段,但是,城市里不少有条件的学校已经广泛开展了多媒体教学。作为教师,我们要借助这一现代化的工具真正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果。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策略

新课程理念中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在与合作伙伴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然而,由于一些教师对于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够深入,依然沿用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本文通过探索启发式教学创新策略和方法,为提高教师的新课程认识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一、启发式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所谓启发式教学,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孔子曾经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总结孔子的教育思想,不难发现如果不经过“启发”,学生很难获取前进的动力,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仅是几千年前我国传统的古老教育思想的内涵,也是今天新课程改革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现代教育提倡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启发方式上进行探索和创新,以“导”作为现代启发式教学的特点,从而打破传统的教师越俎代庖式的学习方式。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把握其内涵,避免以下几个误区:一,教师不相信学生,扶着学生走而不肯放手,教师具备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理念,但是在具体实施上,还是不放心学生自己来完成,从而阻碍了学生的能力的形成;二是无法将方法渗透给学生,有些教师教学中就题目讲题目,不能有效的将教材的思路转化为自己的思路,为教育思想铺路,因此,需要教师深入解读教材,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运用教材,教给学生方法,启发学生利用方法探索更多自己需求的知识。

二、启发式数学教学方法探析

(一)利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年龄偏小的学生来说,学习兴趣在认知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数学学习也是如此,当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感兴趣,愿意学习的时候,便会很快产生兴奋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探索。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启发性教学非常有效,例如结合数学内容,讲一个与数学有关的故事,或者做一道具有趣味性的数学题,在教师饶有趣味的引领中,学生就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例如:在学习“分数的认识”这一个数学板块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一个故事导入新课,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大家饥渴难耐,正好路过一个桃园,猪八戒就想吃几个桃子解解渴,唐僧说:“谁回答对两个问题就让谁吃,第一个问题是如果有两个桃子,分给你们二人,一个人分多少?”八戒轻松回答出来,悟空也喊简单,答案是“1”,唐僧接着问:“如果只有一个桃子,那么分给你们两个人,要怎么分呢?”这时候猪八戒傻眼了,悟空也抓耳挠腮,老师接着说:“请大家来帮帮他们。”学生听了之后,兴奋的举手:“一人一半。”教师通过这样的启发,激发学生对于分数的认识,从而能够活跃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二)利用启发式教学,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

马克思曾经说“激情是一种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而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透彻的学习,光靠一时的兴趣是无法实现长久的持续。真正的数学学习更应该以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主,让学生在思维的发展中感受收获的快乐,从而进一步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这是启发式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最终归宿。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教师设置问题:“6个苹果,每一盘放三个,可以放几盘?”学生利用剪切好的纸片进行区分,可以获得结果。教师继续提问:“如果有7个苹果,一盘分三个,需要分成几盘?能分完吗?”学生经过尝试,发现会剩下一个,这时候教师提出,那么这一个苹果放在哪里呢?进而引导学生对于有余数除法的理解。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首先采用启发式思维引导方式,引导学生对于没有余数除法的复习,接下来再引入有余数的除法探索,这样前后衔接,深入启发,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更加深刻,而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和发展。

(三)利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和年龄较大的初中生比较起来,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灵活,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优势,利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思维,就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学生搭建思维发展的平台,在启发式提问设计环节之中设计具有梯度问题。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当其走上第一个阶梯的时候,就给学生提供第二个阶梯,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就很容易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例如:在应用题的解题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一种思维方式为主进行讲解,当有学生提出其他的解题思路的时候,教师予以充分的鼓励,并不断将这种思维优势扩大化,其他学生也会在做题的过程中从不同角度思考,从而让学生的主动思维带动学生的主动思维,而教师的启发式引导就像一个导火索一样,会将学生的创新思维一次次引导提升。

(四)利用启发式教学,搭建思维衔接的桥梁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形成过程,需要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教师通过把学生在多阶段的学习内容联系在一起,就会实现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不断深入。教师利用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复习之前的知识,并与将要学习的知识建立衔接的纽带,搭建衔接的桥梁,就能提高学生数学理解的高度和深度。例如:在“分数化成小数”的教学中,有的分数能够化成小数,有的分数不能够化成小数,学生在演绎过程中,有的地方实在过不去的时候,教师利用启发式教学进行点播,“大家尝试把分母分解质因数,看有没有新的发现?”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峰回路转,很快就从困境中走出了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篇9

主题词:小学生;孝道教育;必要性;内容

一、新时期小学生孝道教育的必要性

(一)对小学生进行孝道教育是中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于孝道教育,学界仍然存在一些争论。针对公民带薪孝假的问题,黄坚厚在《现代生活中孝的实践》中指出孝道是我国封建传统文化,当今社会提倡孝道教育会不会有悖于现代教育的初衷?骆承烈的《孝道新解》质疑孝道教育在今天有多大的价值?现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孝道?有学者甚至认为当今社会已经不需要孝道教育了,我国要健全养老机制,把养老责任交给社会。我们知道,西方国家是在实现现代化条件下出现老龄化问题的,西方文化也认为,生育和教养儿女,是人们对社会,对国家应尽的责任,子女不论从道德上或法律上都没有赡养年老而失去劳动力的父母的义务,赡养老人是社会和国家的责任。而我国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化的,且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社会公共福利事业和保障水平也还不发达,老年人生活主要依靠子女供养。因此,想在短期内用社会保障和敬老院来保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终”还不大可能实现。由此可见,继续传承我国的孝文化是极其必要的。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孝道意识,可以更好的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二)对小学生进行孝道教育可以培养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小学教育是学生最重要的养成教育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个人品行。小学生是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个人品行和道德素质将会影响我们未来世界的和谐与发展。他们正处于思想意识的养成和发展期,此时对其进行孝道教育,更能深入人心,使其从小就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把这种德性深入内心,指导其以后的人生路途。孝道教育的根本在于发掘学生的孝思、孝行,进而推广至学生的责任意识。孝不仅是德育之根本,而且是人性中最有价值的东西。让小学生及时领悟孝道的涵义,并把孝道渗透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实际行动中是极其必要的。

(三)对小学生进行孝道教育可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做人。一个人是否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了这个人未来的人生价值及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而一个人能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则取决于教师在关键时刻给了他怎样的教育。可见,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教育的责任,更是教育的义务。教师应该从“孝道教育”这一最基础的道德修养起步,努力引导学生将孝敬层次由“养亲”、“孝亲”向“尊亲”、“推恩”提升,将爱父母、爱家庭的情感推广到爱集体、爱学校、爱社会、爱祖国,实现基础道德向崇高理想的飞跃,达到以孝促成礼仪教育,以孝促成养成教育的良好效果,从而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对小学生进行孝道教育可以很好地传承孝道品质,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

古人云:“为人生在天地之间,有四恩:感天地盖载之恩,日月照临之恩,国王水土之恩,父母养育之恩。”每个人在生命之初,一般要在父母的怀抱中成长,血缘关系和父母的养育都使这种感恩之情更为真切、自然、强烈。这种对父母的感情是其对哺育自己生命的人的感情,是人的本性,是良知和良能的表现。羔羊有跪乳之意,乌鸦有反哺之情。对于小学生,我相信只要对其进行适时的正确的教育,他们必会做到感恩父母,感恩生活。小学生的人格和心理正处于发展时期,这是对其进行孝道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最佳时期。通过对其进行孝道教育使得他们萌发感恩之情,提升他们的修养和觉悟才是孝道教育的重中之重。

二、新时期小学生孝道教育的内容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根本和核心,是一种全民化的道德观念。它经过几千年的延续和积淀,不断适应着时代的发展,已成为国人稳定家庭、凝聚民族、传承文化的重要心理机制。

任何道德观念都是在历史上产生的,包括孝道。当然,它们的内涵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或更替。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而孝敬父母则是礼仪之根本。传统文化中,“孝”的内含是:奉养双亲;尊敬父母;“无违”周礼;“无改”父之道;后继有人;谏诤。其基本涵义就是:人类通过家庭繁殖后代,子女对生养自己的父母感恩相报而尽力奉养,行孝即尊敬和赡养父母、老人,是出生于家庭、成长于家庭的人应该而且必须履行的道德义务。古时孝道思想的内涵丰富而具体:珍爱生命,善待自己;无违于礼,顺从父母;感恩知报,敬养父母;继承遗志,建功立业。古时孝道强调了晚辈对父母及长辈绝对的服从和顺从;孩子是父母的附庸,“父让子亡,子不得不亡”是我国古时孝道的真实写照;它是封建不平等的社会制度的产物,满足了上下尊卑中央集权制的需求,也使得当时的社会稳定发展。

基于时代的变化,在客观的分析了传统孝道之后,我们取其精华,逐渐形成了一种更适合我国当代国情的新孝道。这种新孝道的内涵是:敬爱双亲,爱护自己,为亲分忧,使亲无忧,奉养双亲。新时期孝道有以下特点:1.平等性。现代社会提倡人人平等,子女不再是家长的私有财产,他们有权和父母平等相处。可以说,新时期社会的各种人际关系都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父母要尊重子女的人格独立,子女也应体谅尊重父母;2.情感性。新时期的孝道是以亲人之问的了解与感情为基础的,这与古代的父权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亲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他们给予彼此的都是发自内心的最真实的情感。这种建立在“孝”基础上的情感是人类其他情感中独一无二且无法释怀的最真挚、最绵长的感情;3.自律性。传统的践行孝道具有很强的他律性,更多的是受到社会体制的约束而具有强迫性,不是发自内心的真正的情感关怀。而在现代社会中,个人的独立自主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们不愿被动的接受外在的强压,更适合于用自律来维护自身和社会的利益及发展;4.互益性。新孝道教育要求子女行孝,但同时也必须要求父母对子女给予正确的关爱,这种建立在平等互益基础上的孝道才符合新时期的孝道教育。父母不应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者,儿女也不应是父母的服从者。父母要选择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子女也要明白孝的真谛,做一个理解父母、疼惜父母、敬爱父母的优秀晚辈。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我们在新时期孝道内涵的基础上,系统的分化出了新时期小学生孝道教育的内容。众所周知,赡养父母是小学生力所不能及的,但敬仰父母却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2001年国家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敬老”列为家庭美德建设的首要内容,充分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敬老爱老的重视。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明确提出了“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的具体要求。新修订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也指出:尊敬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健康,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听从父母和长辈的教导,外出或回到家要主动打招呼;尊敬老师,见面行礼,主动问好,接受老师的教导,与老师交流;尊老爱幼,平等待人,珍爱生命等。孝敬父母,不仅要敬、尊,更要用心去爱,用心去感恩。而作为小学生,正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小学思品课标的基本理念要求要培养有爱心、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因此,小学生孝道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

(一)敬亲教育

敬,作为孝道的伦理本质旨在强调孝道的一切行为模式均要以敬为根本和宗旨。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可见,敬是一种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敬爱之情,是比孝养更高的一种伦理尺度和道德要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对父母必然有崇拜和敬爱之心。小学生的孝道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础,也是小学生学会做人的根本。我们应该通过孝道教育,让学生明白敬爱父母是多么容易但也重要的举动。对于小学生,敬父母应该做到: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接受父母的劝告;对父母有礼貌,体贴父母;珍爱父母的劳动成果,体谅父母。我们要让学生通过敬父母,学会敬亲人,敬长辈,最后延伸到敬别人,做一个敬爱身边长辈的优秀小学生。习惯成自然,把孝道教育的敬亲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教育之中,使学生在习惯中自然而然的敬家人,敬长辈。

(二)尊长教育

孟子说:“孝之至,莫大于尊亲”,尊敬父母是孝的最高表现。我们要以尊敬为孝,以仁爱之心行孝。现代社会,独生子女盛行。之前的社会是很多孩子围着一个家长,凡事以家长为中心。现在刚好与其相反,大多都是很多家长围着一个孩子,孩子就是中心。这样的生活环境难免使孩子养成自私、高傲的恶习。而作为教育的养成阶段,我们必须让学生认识孝道,学习孝道,学会理解父母,尊重父母,从小就帮他们树立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理念,包括亲人及其他的长辈朋友。通过对亲人的敬,延伸发展到对长辈的尊。具体做法为:倾听长辈的心声,学会与他们沟通;关爱长辈,能在长辈需要帮助时义不容辞;诚实、守信,不对长辈撒谎等。

(三)感恩教育

“孝道”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冲破了这个底线,其它一切都是枉然。感恩是“孝”的表达方式,小学生要想对父母行孝,除了敬亲、尊长之外,还必须要懂得感恩。“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敬其兄也”(《孟子·尽心章上句》)意思是说:人不学而有的能力,是本能;不用考虑而知道的事情,是良知。小孩子没有不知道爱自己亲人和长辈的,也没有不知道尊敬兄长的。只有从内心感情上感激父母,感谢父母,才会时时处处对父母无微不至,善事父母之种种行为就会皆出于感恩之真情。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父母对子女投入的不仅是关爱,而且寄予了深厚的期望。感恩父母,首先要关心和体贴自己的父母;其次要理解父母的心意;最后要知识内涵和道德修养并重,从点滴小事做起。或许多元化的感恩表达方式,更有利于情感的表达和交流,比如:学会整理自己的内务,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都是对父母最好的感恩和回报。

(四)爱心教育

孔子主张“泛爱众,而亲仁”。首先从爱自己的双亲做起,然后推己及人,逐步做到爱天下的父母,爱天下的人。他把孝道作为人之根本,培养人性光辉的爱,他倡导孝道高扬爱心,为我国人文素质教育做了最好的开端。新孝道教育的本质是以人性唤醒人性的人性教育,更是以爱心唤起爱心的爱心教育。“孝”是建立在对父母、亲人的爱心基础之上的,没有这种爱心就不会有真正的孝心和孝情,而爱心又是可以扩展的。从孝的起源上看,孝最初的含义是对祖先生命的崇拜和尊重,把这种敬爱之心推广开去,就会产生对自然界一切生命的敬爱。孝敬,不应仅仅局限于父母;尊重,也不应仅仅局限于家庭。对父母的“孝”还应该引伸为一种对别人的关心,一种奉献,化小爱为大爱,正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孝心是回报父母和亲人养育之恩的最佳途径,而爱心则是与人融洽相处共享幸福的自建桥梁,也是新时期和谐社会的大力需求。小学生的爱心教育主要体现在:首先要学会爱自己,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其次要学会尊重别人,理解朋友,不做有损他人利益的事情;再次要学会敬重一切生命,与人和谐相处;最后要有集体荣誉感,乃至爱国信念等。

(作者单位:甘肃省河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袁三标.孝道的现代转向及现代价值[J].思想政治工作,2004(4).

[2]李丽敏.新时期中小学道德教育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R].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篇,2004.

[3]王传明、季顺欣、汝成霞.中小学孝道教育的价值论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1(8).

[4]魏英敏.孝道的原本含义及现代价值[J].道德与文明,2009(3).

[5]徐学林、周利华.论弘扬孝道文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篇10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贫困生;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4-0087-02

在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学校除了对贫困生遭受经济困难进行物质资助外,还对有心理障碍的贫困生进行帮扶。遭受经济困难和心理困难的学生被称为“双困生”,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识到“心理贫困”比物质贫困的危害性更大,目前高校贫困生心理帮扶工作更关注的是对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评估与纠正,是贫困生心理发展中消极一面,不利于贫困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帮扶工作被动,难以做到提前预防,心理健康教育走向了“病理式”。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学科(Sheldon et al.,2001)。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中崭新的一个领域,自1998年马丁・赛里格曼首次提出“积极心理学”后,心理学界掀起了一股热潮,这十几年的发展中,积极心理学的影响不断扩大,其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管理等领域,也给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种新视角。

一、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思想及主要内容

(一)积极心理学倡导关注人类美好与积极的方面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假设是,人们生命中有高峰和低谷,人们遇见美好、追求卓越,同样人们也遭遇痛苦、疾病,这矛盾的两方面都真实存在。过去的心理学致力于研究心理问题的预防与治疗,关注的是人类身上的“问题”,忽视了对人类美好生命的关注与追求,也遗忘了人类潜在的建设性力量,所以积极心理学希望修正心理学的“不平衡”。“积极”二字,呼吁心理学不仅要关注疾病,也要关注人固有的力量;不仅修复损坏的地方,也要努力构筑生命中美好的东西;不仅要致力于治愈创伤,也要帮助普通人实现人生价值、追求幸福生活。

(二)积极心理学研究积极体验、积极人格特质与

积极的组织系统

积极心理学确定了其研究的三个主题:积极的体验(幸福、愉悦、感激、成就)、积极的人格特质(个性力量、天分、兴趣、价值)、积极的组织系统(家庭、学校、商业机构、社区和社会)[1]。在这个框架中,积极心理学家们描述了一幅幸福生活的完整画面。积极的人格特质是个体持续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并不断与积极组织系统提供的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后,个体会提高对积极情绪的感受性;积极的组织系统,为前两者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支持。当三者都产生作用,并保持协调一致,就意味着美好、幸福,这是积极心理学追求的目标。

当代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贡献在于,让人们关注生命中有价值的东西,尝试积极、有意义的方面,努力追求美好的幸福生活。

二、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一是针对心理问题;二是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塑造健全人格。同样,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应仅是评估和纠正心理问题,也需要关注他们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与发展。但在目前的实际工作中,大多教育者集中讨论的是贫困生的自卑、焦虑、抑郁、嫉妒、偏执、孤独、自闭等心理问题,这将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导向了“病理式”,这种思维模式认为对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修复就可以恢复其健康的心理,这不利于培育和发展贫困生正常的、积极的心理,诸如勤奋、独立、自尊、自律、自强等,这使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都走向狭隘化。个体免于心理疾病的困扰只是他走向心理健康的第一步,心理健康的个体应具有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认知,热爱生活,发挥自身潜能,成为优秀的人,拥抱幸福的生活。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也存在着过于单一、实效小的问题。目前许多高校对贫困生采取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两种途径:咨询辅导、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实际上,心理咨询室中接待学生的数量不多,到访的学生也大多仅是针对个人困扰进行咨询,寻求帮助。心理教育者在心理咨询与辅导的过程中侧重于消除他们的焦虑感,诊断并治疗心理问题,很少挖掘来访者的积极心理品质,不利于提高他们自我治愈、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能力。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许多高校开设的相关课程是以全校公选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展开,以介绍性的内容为主,教师进行课堂讲授,这种模式几乎很少让学生真正重视心理健康的意义,也很难帮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如何预防心理疾病,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三、积极心理学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一)更新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积极心理学提倡人们用开放和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人,每个人身上都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可以通过潜能的发挥创造幸福生活。程利娜(2007)通过比较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发现,贫困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总均分、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的因子分显著高于非困生,而在社会支持方面两者得分不相上下[2]。类似的,邓硕宁等人(2007)的研究从自我价值感和社会支持得分的比较中,发现大一新生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略高于非贫困生[3]。这两份研究数据显示,高校贫困生在体验到被支持、被理解的主观情感的体验时,能保持较好的心理健康水平;个性外倾、情绪稳定的学生将容易获得社会支持,能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情感体验。这个意义上,说明贫困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并非绝对落后于非贫困生,不应当给贫困生贴上“心理困难”的标签,每个个体都具有某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所以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应包括发现并发展贫困生的积极力量、积极人格特质,帮助他们体验积极情绪,这也是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价值的重新回归。

(二)提高贫困生对积极情绪的感受性

贫困生常常因家庭经济拮据、物质生活窘迫体验到焦虑、羞愧等消极的情绪,消极的情绪体验常常提醒他们处于劣势环境,促使他们的行动与选择倾向于逃避。而积极情绪代表着安全,能够帮助人们扩大选择的范

围。芭芭拉・弗瑞德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扩大和建构”理论,认为体验到积极情绪的个体在认知能力上会发生变化,如注意力的广度变宽,记忆力提高,语言表达变得流畅等。因此增加贫困生的积极情绪体验,提高他们对积极情绪的感受性,能够帮助他们感受到积极力量为生活所带来的变化。一个能经常感受到生活美好的人,其主观幸福感程度较高,不被外在的环境束缚。

密西根大学的教授克里斯托弗・彼得森(Christopher Peterson)在课堂上尝试了几项训练来帮助学生们获得包括愉悦、幸福等积极的情绪体验,包括:写感谢信并寄出去(对那些帮助了我们的人正式地表达感激之情,并坚持使之成为习惯);三件感恩的事(在每天即将结束时,记录这一天需感恩的三件事,并做简单的解释,为什么需要感恩);娱乐VS善举(花同样时间做一件自己喜欢的娱乐活动,一件自己选择的慈善活动,并在每一件事完成后记录自己的感受和反应)[4]。对贫困生来说,学会感激自身获得的社会支持,有利于他们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使他们明白接受帮助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怀着感激的心接受帮助、与他人相处,可以改善他们对社会支持的主观感受,增加满意度,同时也能提高他们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鼓励他们做出善意的举动或完成一件慈善活动,让他们从中感受自己也有能力帮助他人,可增强其幸福感和满足感,这些有益的尝试将提高贫困生对积极情绪的体验。

(三)发展贫困生的积极人格特质

积极心理学提出了24种积极的性格力量或者说人格特质,包括:创造性、好奇、热爱学习、思想开放、洞察力、诚实、勇敢、坚持、热情、善良、爱、社会智慧、正直、领导力、团队合作精神、宽恕、谦卑、审慎、自我控制、对美的欣赏、感恩、希望、幽默、虔诚[5]。

积极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身上都具有以上2―5种积极人格特质,人们需要识别出自身具备的标志性的积极人格特质,可以通过不断练习和实践来发展这种积极人格特质,持续运用这些积极人格特质能够实现充实而幸福的人生。问卷测试、访谈、自我报告等形式可以找出不同个体身上的积极人格特质,这能帮助教育工作者以及贫困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并充分运用这些积极力量、积极人格特质实现自身的成长。

(四)高校要为发展贫困生积极心理品质提供条件

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为个体积极情绪体验和积极人格特质的获得提供了社会支持。学校是学生群体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为学生的成长提供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对学生产生复杂的影响。首先,高校要加强积极文化的引领。在当今多元价值观并存的社会中,许多贫困生会受到一种普遍意见的影响,“只要有一副好看的面孔和足够的金钱,就可以拥有好的生活”。这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认识所产生的误解,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个人主观幸福感水平跟职业、收入的关系并不大。高校要有意识地充分利用各项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尤其是精神文化资源,如校训、校园文化,引导全体学生学会正确判断什么是幸福的生活、如何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其次,高校要提供信任和支持。高校要积极主动地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举办相关的讲座、活动,为学生提供具体实用的指导,让他们有实践的条件和机会,激发他们的积极情绪体验,使所有人的积极力量能在这种环境中得到充分表现和发挥,发展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

总而言之,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应仅是对心理问题进行评估和纠正,也需要关注他们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与发展,这一主题应成为教育者有意关注、精心设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从而帮助贫困生发展积极心理品质,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运用积极心理品质去获取幸福而充实的人生。虽然积极心理学在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还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创新,但是其所引领的一种新潮流、带来的新视角值得教育工作者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

⒖嘉南祝

[1][4][5][美]克里斯托弗・彼得森;徐红译.积极心理学

[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13,21-27,102-105.

[2]程利娜.高校贫困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及其人格特征

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

[3]邓硕宁,廖婷婷,刘文政等.大一新生中贫困生和非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