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现满分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16:09: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考语文现满分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道尔顿发现自己的色觉异常,通过不断的研究,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色盲症空白:安腾百福从拉面中获得灵感,创新出方便面,开发带动了一个新产业;乔利在工作中发现了煤油的去污能力,最终研究出了干洗剂,改革了传统的洗衣技术。在人类的社会进程中,发现和创新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和一颗会创新的脑袋,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让民族长久发展。
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发现与创新。有人曾说过:“一个不懂得发现的人,只能生活在狭小的空洞里。而一个不懂得创新的人,则使那个空洞更加乏味。”我们的祖先从自然中发现了可供生存的食物,还周各色泥土创造出了最早的颜料。发现和创新让原始居民得以生存,并从中满足绘画带来的精神娱乐。将空间拉回我们自身。无论是学生、领导还是其他领域的人物,只有不断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同时创造出一种合乎实际的应对方案,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可见,发现与创新在人的发展中功不可没。
生活的完善离不开发现与创新。除去前面提到的各色发明人、科学冢。所有的俄科技发明人都是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他们的创新思路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生活更加充实而美好。纺织工人在工作买践中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爱迪生的电灯点亮了世界。汽车、电脑、手机……无数的发明让生活更便捷,而正是不断地发现与创新造就了这一切。
篇2
【关键词】语言表达 自觉意识 平时练习 背诵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强调了“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等内容,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良好的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纵观近年高考语文试题(尤其是近两年的高考试题),不难看出,高考语文试题在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注重能力的考查,尤其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考查。
这正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学首先是语言教学,必须教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我们必须在夯实学生字音、字形、字义、词语运用、病句等方面知识的前提下,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当然,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就要提高我们语文教师自己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作为语文教师,上课时的语言必准确明白,符合语法习惯,逻辑性强,以保持汉语的规范化――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学习汉语的典范。优秀的语文教师更应以其鲜明、和谐的语言节奏,准确丰美的文采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汉民族语言的艺术魅力。
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更要注意在课上课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阅读、积累生活、积累资料、积累素材。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语言表达练习时思如泉涌、妙笔生花。
这又是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问题。首要的前提是我们应努力加强对学生意识方面的教育,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语言表达能力在应试中、生活中的重要性。这样,他们才会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自觉地、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自觉性,学习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只有在平时多实践、多学习、多读多说,才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关中方言同普通话存在一些差异。很多学生就“是”与“寺”不分、“竹”与“走”不分。在白水县内,不同乡镇的方言也存在着很多差别。每次上语文课,普通话说得不好的学生被我叫起来读课文时,总是有些不好意思,生怕个别字音读不准确――但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普通话其实是越来越好了。我也了解到,在课间时,一些方言比较重的同学会主动找一些普通话比较好的同学“聊天”,而那些同学也会在聊的过程中,认真地帮他们纠正发音。知道这些后,我很开心,相信他们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都会收获很多。
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们也应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比如对课文中某段话的概括,对一些精彩句子、语段的仿写、改写、续写等。专项的语言表达题的训练更是必不可少的,可以不定时地穿插着练习。对于学生们写出得很精彩的句子,我们应大力表扬,最好在全班诵读,以激励其他学生写出更好的句子。我记得,在一次自习课上,我要求学生写一句感恩的句子。有位平时学习并不太用功的学生写道:“你是我迷茫时的一盏灯,当我徘徊歧路时,璀璨的光芒让我豁然开朗。”结果,他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肯定和赞扬。在之后的课堂中,他活跃了许多,经常会想到一些很有创意的东西,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当然,我们应该将语言表达题的解题规律与方法科学地教给学生,并让他们完全掌握。这样天长日久,学生们这方面的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
另外,我还想说说背诵的重要性。
高中教育从根本上说还是基础教育,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仍然是高中教育的一个重中之重。从这个角度上讲,在高中阶段让学生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和文学作品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背诵对于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
目前,学生们写议论文时,普遍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没有材料。但我们如果把近几年来高考的满分作文拿出来分析,就会发现不少满分作文中的材料来自于我们的语文课本,甚至就来自于我们要求背诵的名作名篇。
记得有一次,我们以“个性与价值”为话题,让学生们作文。有一个学生就很好地引用了我们学过的《病梅馆记》里的句子,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当我向全班同学读这篇作文时,很多同学都很遗憾地说,自己也想过,但就是一些句子想不起来,便放弃了。由此可见,背诵是非常重要的。
背得多了,一些素材和妙语都烂熟于心了,写起来自然也就得心应手了。这样,在高考时,材料信手拈来,作文取得高分甚至满分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高中课本要求背诵的篇目有40多篇,古今中外,风格各异。如:《游褒禅山记》中“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等句,信手拈来,均可成文。
有时候,苦思冥想、东翻西阅,倒不如就地取材,从课本所学撷取佳句,稍做改动,写出新意。如:2007年湖南卷满分作文就得益于此: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陶潜“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悠然自得。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飘逸洒脱。
诗意地生活,抑或应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般的温婉简约。
篇3
现结合师生访谈情况和个人的观察、研究,对高中作文教学主体性迷失的原因进行探析。
作文教学主阵地的沦陷 时下高中语文受到了漠视,语文学科的大环境也不太理想,不少人信守一个理念“语文教不教无所谓”,然后煞有介事地引某某学生为例,甚至以自己的成功经验为例。由此,教师们还衍生出另外一个观念“作文不是教出来的”。令人震撼的是,访谈时竟然有不少语文教师认同这种观念。个中原因很多,例如不会教、教不好、难教好、不想教等。在这种观念影响下,结果自然凄惨,作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沦陷”。
不少学校课程表上没有作文课,语文教师也往往以语文课时有限为由,人为挤压作文时间,或者是在课堂上布置作文,简单提要求,让学生课下完成;或者直接要求课下完成作文,没有任何的要求,还美其名曰全真考试训练。以江苏省高考为例,语文I卷满分160分,作文70分,所占比重为43.75%。但是,从作文训练时间来看,排除根本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作文训练的考试作文,远远低于43.75%的比例。另外,从有限的作文教学课堂来看,情况也不乐观。绝大多数教师执着于教师简单提要求、学生独自作文的方式,其实,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他们是极其反感这种作法的。不少语文教师在学生时期也有过类似的痛苦体验,但是为人师之后竟然无视学生感受,延续这种方式,真是怪诞之事。《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校“根据时代的需要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一环,现行的高中作文教学“封闭、单一、无序”,这样的课堂教学哪来的主体性?
病态的作文教学倾向 不是危言耸听,当前的高中作文教学可谓病入膏肓,问题多多。仅以笔者有限的研究来看,至少存在两种不良倾向。
一是片面迎合高考需求。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很“势利”,考命题作文就开展命题作文训练,考话题作文就开展话题作文训练,考新材料作文就开展新材料作文训练。实际上,这是对高考要求的误读。《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要求语文课程“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注重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贴近现实生活,富有时代气息,着力引导考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应试作文训练不利于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无视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审美、探究能力的培养也是极其有限。仅以学生请假条为例,就有不少学生不会写,不知道基本的格式。
二是片面开展写的训练。最新的社会新闻、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精彩纷呈的经典文章都应该成为写作的对象和材料,但学生作文呈现出的却是令人震撼的一面:论据总是爱迪生、张海迪等“老名人”的事迹,少有最新的名人轶事;叙事多为人物经历的铺陈,少有自然景色的渲染烘托;文章结构程式单一,不知从经典课文和著作中借鉴……这些都是作文训练与“听、说、读”脱节的表现,培养出的学生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交际需要。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少有教师正常组织学生收听时事要闻,开展时评、演讲、辩论、读书交流会、写作研讨会、文学作品朗诵等“听、说、读、写”联动的活动;更多的是拜求《满分作文》等“葵花宝典”。对照高考阅卷标准,在这种背景下训练出的作文最多在基础等级上拿一点分;在发展等级上,观点不深刻,材料不丰富,文章无文采,谈不上创新:一句话,难入阅卷教师的法眼。
在这两种倾向影响下,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怎能鲜活地表现出来呢?
学生自我的隐身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但从调查情况来看,能在作文中抒写真实心声的学生很少。
批阅高考作文《怀想天空》时,笔者发现竟然有不少学生写到爷爷、奶奶去世,怀念他们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在考场上,我似乎感觉到爷爷与我同在,顿时,我思绪泉涌,提笔认真答题”。这样的文章也有动人之处,但套作迹象明显,表面在写自我,实则透露出当代高中生对自我真实生活的漠视和自我意识的弱化,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作文无益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而这,正是作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主体性双向性缺失的明证。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在促进学生走向自立的教育中产生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作文教学中,少有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组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亲近社会、自然,在采风中融入自我、认识自我、规划人生。于是,学生自我隐身,大量的套作、假作自然出现。
篇4
高考满分作文:两封信
沧海一声笑:
您好,心里很难受,所以提笔和你聊天。窗外阴霾的天空和我的心情一样,灰暗而又不着边际。
为什么失败的总是我。
我很勤奋,人人皆知。三更灯火五更明,头悬梁锥刺股的日子伴随着我走过花季。我是如此地热爱着绘画,一张张白纸在我的手下着色、变化,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我的心血与汗水。可是“平庸、暗淡、苍白、平淡”这样的评价却一次次刺向我的心脏。难道我的生活里真的不该拥有绚烂的色彩?
我很执著,人人皆晓。二月杏花八月桂,顶星星戴月亮的岁月陪伴着我越过青春。我是那么喜爱音乐,一个个音符从我的嗓中飞出、飘荡,每一次演唱都浸透了我的情感与理想。然而“单薄、乏味、呆板、杂乱”这样的评价却一回回让我走向绝望。难道我的生命里注定不该拥有曼妙的歌声?
我的追求有错吗?我的努力有错吗?我的拼搏有错吗?
蓝天百声哭
×年×月×日
(二)第二封
蓝天百声哭:
您好,收到您的来信,我的心情也不由得因为您而低沉了许多。那页薄薄的纸儿在我的书桌上沉寂了多日,可我的心灵却为此翻腾了许久。今天,在这样一个晴朗无云、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提笔给你回信。愿我的一叶飞鸿能驱散笼罩你心头的阴霾。
我亲爱的朋友,我想说,你的追求没有错!你的努力没有错!你的拼搏更没有错!你的错在于你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你没有把握好自己的实力,你没有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
我亲爱的朋友,并不是所有的鸟儿都能歌唱,并不是所有的花儿都能结出硕果,并不是所有的幼苗都能成为参天大树,并不是所有的土壤都能适合作物生长,并不是所有的角色都适合你去扮演。画家固然令人向往,音乐家固然让人羡慕,可是,我的朋友,或许,这都不是属于你的职业。我知道,你有强健的体魄,你有顽强的毅力,你有敏锐的目光,你有冷静的头脑,所有这一切决定了你或许该成为一个军人、一个科学家、一个企业家。那才是你的位置。
我亲爱的朋友,请不要抱怨生活的不公,你看,那只乌鸦不再盲目地想做翱翔的老鹰,它知道它的聪明才智更应该去运用到怎样获取瓶底的泉水。瞧,它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这才是聪明的乌鸦啊!
希望看到一个崭新的你!
沧海一声笑
×年×月×日
高考满分作文: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的诗文《短歌行》中的一句。
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附。
老鹰雄猛、健壮,飞翔速度迅猛,从鹫峰俯冲而下,捕获猎物,这是它生存的本领,是它依附的枝头。而乌鸦生性弱小,却一味模仿老鹰,事倍功半,最后落入牧羊人手中,也是可以料想的。诚然,它的精神是可嘉的,然而它却忘记了考虑自己的优点与弱点。
物如此,人亦然。
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依附的枝头,生命才能达到极致。
一代先师孔子,初时以建立以“仁”治国的完美社会为志。周游列国之后,终于没有成功,然而它却是很好的老师,孔子的弟子遍及天下,他也最终成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由此可见,只有找到自己的枝头,生命的意义才能实现。
一代喜剧大师卓别林,年少时因相貌不佳总是成为别人的笑柄,然而,在他的喜剧生涯中这恰恰成为一种优势,他主演的无声喜剧电影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这不得不说他那“不佳”的容貌促成了他“上佳”的表演。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本是一名外国大学的学生,然而当他感觉到大学所教的内容并不适合自己时,便毅然离开学校,从事自己喜爱的电脑设计工作,最终积累了世界上无人能比的巨额财富。
社会在发展,可是道理却没有变,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的枝头,生命才能闪光。
乌鸦敢于拼搏,乐于学习的精神固然值得赞赏,然而它不能认清自己的实力,不能量力而行,注定是要失败的。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绕树三匝,并非枝枝可依!
人不只需要勇于拼搏的精神,更应认清自己,只有二者具备,才有可能成功。
拥有自知与拼搏,光明就在眼前,在努力过后你会发现“绕树三匝,此枝可依”!
高考满分作文:给“面包”的世界加点芬芳
春蚕死去了,但留下了美丽的丝绸;画眉飞去了,但留下了美妙的歌声;雨滴落下了,但留下了七彩霓虹;先哲们逝去了,但他们精神与智慧的芬芳,却仍萦绕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不遁不散。
哲人说:“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换一朵水仙花。”的确,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人们脚步匆匆,似乎一切的奔走只为求取那囊中的“面包”,甚至连欢娱,都充满着迅速与等价。歌舞升平中的人们,搅乱了原本宁静的精神家园,我似乎听到了先人们的叹息。
忙忙碌碌,多少人行色匆匆?背负着太多的“面包”上路,真的不会被重荷所累倒吗?我们的世界被过多的“面包”追求所充斥,少了些许芬芳的味道。或许,人们只有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古老的沟渠,才能体会到那曾经的精神家园的圣洁。
中世纪的欧洲是灰色的,人们企图在对宗教的信服和无尽的祈祷中推动时代的巨轮。然而,他们并没有看到文明的曙光。直到布鲁诺在鲜花广场上浴火焚身,一道炫目的精神的圣洁之光才将其照亮。亦或许,人们早已忘记了“采菊东篱”的悠然,忘记了“沉吟泽畔”的悲痛,忘记了“大庇天下”的壮心?!
“只有精神的升华才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于是,鲁迅在疾呼,王朔在鞭挞,任长霞在奔走,邰丽华在诠释!似乎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成为充满活力和激情的、能够不断提升的社会。
一盏灯,一杯茶,几页书,在夜深之时,去探索心灵的净土,让灵魂得以提升,使自己的心在社会的旋涡之中平静如一汪深潭。安享人生,不再被外物纷扰,人生乐事夫复何求呢?现代化的飞速发展,也使人们获取精神需求的途径更为简便。或许,取得你心灵的宁静与升华,只需轻轻地点一下右键吧。
如此,还犹豫什么呢?打开书籍,也就是开启了通往精神家园的门扉。从中,你会发现一个新的洞天;从此,你的心灵充满祥和与宁静,寻得精神上的乐土,去唱生活的歌谣……
——黑龙江一考生
[名师点评]
此文的主旨是“打开书籍,也就是开启了通往精神家园的门扉”,可以“给‘面包’的世界加点芬芳”。这样的立意,显然是符合题意的。
篇5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高考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255-02
2012年是河北省进入新课程高考的第一年,语文复习面广,任务艰巨,作文在语文试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分值高达60分,接近语文试卷分数的一半,而写作又是学生的软肋,也是拉开语文成绩的关键。正所谓“得作文者得天下”,因此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我们奋战在一线的高三语文教师应当准确领会新课改精神,做好作文复习的“导”向工作。
一、领会新课标精神实质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写作的要求如下。
1.学会多角度的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的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新课标高考作文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观察能力和感悟能力,及对相关问题的思考能力和理性分析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并指导学生把这种生活感悟变成鲜活的作文素材。
2.写作时要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以负责任的态度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热忱,培养科学和理性的精神。根据新课标要求,真实诚挚和健康向上是写作的主调。然而个别学生的“真情实感”有时缺乏理性的思考,所以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一定要健康、积极,能教育人、鼓舞人、启迪人。严禁高考作文中出现批判社会主义、不满高考制度、大谈爱情至上等思想内容的作文。负责任的态度就是要求考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一定的思想道德素养,具有辨别是非、识别美丑的能力。
3.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提倡自主拟题,多写自由作文。新课标主张学生写有个人创意的文章,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训练时,应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尽量给学生张扬个性的空间,以发挥其个人特长写出富有创意的文章。
4.注意各种文体的训练。写论述类文章,如评论、随感、杂文等;写实用类文章,如提要、自荐书、考察报告、读书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会议纪要、访谈记录等;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等文学体裁的写作。新课标从三个维度将写作文体划分为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复习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掌握各类文体。新课标特别强调作文中的自评自改,并对写作速度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试说2012年高考作文备考方略
通观课标卷语文高考试题,特别是宁夏卷和海南卷,高考作文命题充分体现了鼓励学生“学会多角度的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并能表达真情实感”的新课标精神,因此,复习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正视社会热点。从近两年的新课标高考作文来看,有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关注社会生活,关注世道人心。作文题目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点也能有效激发考生的写作热情。如:2009年宁夏、海南卷作文通过几个高中生对一个街头乞讨者的看法展开的讨论,传达出了“诚信与行善”的社会热点;2010年的作文也涉及了我们必须正视的社会热点问题。所以我们教师在训练学生写作时不妨就选取那些针对社会,尤其是社会热点问题的材料让学生展开讨论、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教师再加以点拨和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思辨能力,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体察人情世态,关注社会热点。
2.引导学生强化文体,凸显文体特征。作文最忌文体“四不像”。《评分细则》规定:“严格文体意识。议论类文章,议论的文字必须超过2/3;记叙类文章,记叙的文字必须超过2/3。否则,视为文体不明。”一般而言,一半记叙一半议论(或者首尾议论占一半,中间举例详细叙述)的文章达不到40分。所以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把握文体规范,凸显文体特征。如论述类文章,议论就是基本的表达方式,写作时必须有明确的论点、充分的论据和有力的论证。建议多找几篇近两年的不同文体的宁夏、海南省高考满分作文作范文,让学生选定一种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重点强化训练,这样便于应考时扬长避短、尽情发挥。
3.引导学生积累素材。通观课标卷语文高考试题,特别是宁夏卷和海南卷,我们会发现“回归语文能力本位,回归语文教材,导向读书,丰富人文积淀”是课标卷的一大亮点,作文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所以贯穿整个复习过程,应坚持不懈做好的一项工作就是强化素材的积累。我们要引导学生定时多读精美文章,加厚文化文学积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缺少丰厚的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出文质兼美、大气磅礴的文章的。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注意积累以下几个方面的素材:(1)体现现实生活、社会热点的;(2)描写美好亲情和友情的;(3)体现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的;(4)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我们可以从如下几种途径引导学生进行积累。(1)从课文中引作文“活水”。“命题贴近教材”、“课本无非是例子”、“回归教材就是回归能力本位”,这是新课标高考的趋势和理念。阅卷老师也特别钟爱能够学以致用的考生,如果考生在高考作文中能将课本所学的材料和知识运用到作文之中,一定会得到青睐。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课文中那些至理名言、经典史实、典型形象,变成作文的鲜活素材: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论述“借”的材料)《滕王阁序》中的典故比比皆是,例如:酌贪泉而觉爽――清廉正直,品行纯洁。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立志报国,理想归属。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谦逊为人、学习他人。他日趋庭,叨陪鲤对――孝顺父母,感恩父母。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知遇知己,心心相印。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把这些鲜活的课本素材用到考场作文中,那么考生的作文必能熠熠生辉。(2)引导学生定期博览经典美文。(3)引导学生积累社会热点素材。如“斯人已逝,精神长存”的乔布斯带给我们的启示,女童“小悦悦”的惨剧带给我们的思考等。
参考文献:
[1]2012年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M].
篇6
一、第一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上,对语文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高应用能力,建立完整的语文知识系统―――大系统与小系统。语文知识的大系统包括修辞知识系统、标点知识系统、现代文体知识系统、古代文化常识系统、写作知识系统、文言知识系统等;语文知识的小知识系统即为每一个语文知识点的性质、分类、意义和用法。例如“成语”这个小系统,就包括词义、感彩、范围、用法、语体等。这一轮复习中,同学们需熟悉大系统和小系统,并在复习具体知识点时,有意的将所有复习的知识点和所属的知识系统联系起来。这样做有益于开展全面的、深入的复习。
二、第二轮复习
第二论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高应战能力。高考语文复习,要防止两种偏向:一是拼命做题,自以为做的越多越好;二是不认真复习,自以为复习未必有用,指望“临场发挥”,这两种偏向都是侥幸心理的反映。正确的做法是有的放矢,认真复习,突出重点,讲究实效。
近两年来从考生个人语文知识掌握和语言能力的实际状况上看,除作文外,失分较多的是现代文阅读和语言表达。这一轮复习中,大家一定要注意对这几方面内容的复习。
现代文阅读着重考查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和分析能力,鉴赏和评价能力。这三方面试题的正确回答都以文章的准确理解为前提。过去的考生答不好题,主要不是文章读不懂,试题不会答。而在于没有处理好读文章与答题的关系。因此复习时要特别注意找到依据不同类型文章的要素读懂读通文章的基本规律,进而形成运用文中语言材料组织答案的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应注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筛选的能力,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考生平时所阅读材料的内容大多是新鲜的,能否在短时间内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信息与学习效率有很大关系,因此,快速有效地阅读是语文学习应该着重培养的能力。
作文复习主要不是听老师讲,而要靠自己写。在写中提高审题能力,提高运用来自生活中的材料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同时要关注当前社会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学等方面发生的重大事件,积累写作材料。
在第二轮的复习中,也应加强对必考的古代诗文阅读的复习。本部分复习要坚持以下几条原则:(1)课本第一:吃透弄熟,抓好重点;(2)效率至上:计划性强,方法灵活,精选试题。学习文言文,目的是能够读懂浅显的文言文,了解文章的背景、写作意图、作者的观点倾向以及布局谋篇的特点等。
三、第三轮复习
经过第一、二轮复习以后,大家就进入了冲刺复习阶段,在这一阶段,大家应该想到自己在通过前一段学习有了一定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因为时间有限,建议同学们采取这样的做法:
1.研读考纲。《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大家复习备考的依据。大家解读考试大纲时,除要关注考试范围、新增内容外,更应该关注题型示例及样卷。它们不但让我们对高考试卷的长度、题型的大致比例有所了解,更能告诉我们本年高考题目的命题走向。
2.回归课本。高考题目年年都有变化,但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一直都没有变化。学过的知识究竟有哪些?这就需要大家把散落在课本中的知识整理清楚。
3.看纠错本。把纠错本中的错误按基础、文言、阅读、语言运用等分别归类,把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的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
4.重温部分考点的重要内容。语文复习的冲刺阶段应该在基础类和识记类内容的复习上落实:(1)名句名篇的复习主要在于平常的记忆积累;(2)《考试大纲》中规定的18个常见文言虚词及最常见的固定文言句式,如“若如、奈何”“何(奚、恶、安)以……为”等;(3)古诗中的“直接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写哀”“以动写静”等常见手法,考生要做一些针对性训练,把握其内涵、特点和意义。
5.准备作文。高考作文需实现两个再现:一是再现行为过程,作文不仅要体现对生活、人生的感悟,更要把感悟的过程展现出来,就是选取行为过程中典型的、美好的、有意义的东西再现出来。二是再现思维过程,在行为过程的再现中,揭示出思想的活动过程,这样可以使文章充实、有见地,从而起到陶冶情操、启迪思想的作用。
如何才能在作文时扬长避短,写出自己的特色?(1)梳理思想和生活的积累,从内容、语言、体裁上寻找自己的特色。(2)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几个不同的立意,做一些用相同材料写不同类型文章的训练,力求在任何文题下都能写出自己的闪光点。(3)锤炼几篇成功的范文。备考的最后阶段,最好能把一些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从题材、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仔细推敲分析,做好迎考的准备。(4)注意对审视能力的培养。在高考作文题目放开的时候,考生尤其要仔细的审题,对题目内容理解得越透彻,写出的文章就越有分量。
篇7
【中图分类号】G623.24
2012年高考已尘埃落定,高考作文,是高考中分值最高也是关注度最高的一个大题,它在高考语文试卷乃至整个高考中,都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分析高考作文,对今后复习备考的同学来说,当然更有诸多现实意义。综观今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笔者认为呈现出以下特点:
1、命题格局:材料作文包打天下
前几年,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等类型的多种命题格局并存;近两三年话题作文逐渐淡出,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半分天下;今年材料作文几乎成为高考全国统一命题和各省自主命题的不二选择。在一统天下的材料作文中,除了江苏是“材料+命题”这种格局外,其他几乎都是自拟题目。这里应给今后考生一个提醒,拟题能力是必须提高的。题目对于作者来说,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读者来说,是文章的中心,所以说,它是很重要的。
既然是材料作文,读懂材料当然是应有之义。对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方法,考生必须熟练掌握。在17则材料中,有14则为单则材料,所以对单则材料的审读能力培养好了,对多则材料的审读自然也不在话下。材料作文,将会成为高考作文的主要题型。
2、命题思想:注重理性思辨
以人为本,体现人文精神,以感悟为手段,发掘情感体验是作文命题的基本思路;以理性为目的,培养创新思辨能力是高考作文质量的一个标准。今年的作文材料几乎都是形象的、具体的,命题的目的是要求考生读懂材料,揭示材料中包含的道理、意义。这显然没有理性思维能力是不行的。尤其考“关系”的题,像“忧与爱”,“人与音乐”,“生命的长度与高度”,“拥有与没有”,“传统文化与科技进步”,“中国改革发展与责任、信心、困难、成功”,“希望与失去”,“救人与被救”等等。都是需要理性思辨,因此,要求今后的考生,特别要加强理论学习,懂得一些哲学知识、辩证常识、逻辑知识。材料是形象的,隐含的意义是抽象理性的,要把作文写的"深刻",必须理性思考,特别是要有批判性思维能力。一般说,只有讨论"关系"的作文,才可能是一流的作文。
3、作文材料:直击现实生活,体现核心价值观
2012高考作文题中,直接选取当下现实生活中的材料居多,在17个题中,有8个题是这样的。新课标倡导“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在今年高考作文题中,大多数作文题在主题内容上体现了新课标要求。调研近三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常考的角度如下:如冷热、远近、曲直等;人生观、价值观,如生命、奉献、幸福等;人与自然,如环保、自然对人的启发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学会认识,如认识自己、自然、人生、社会等;理性分析,如感性和理性、人性、理智、自我等;传统美德,如礼貌、孝顺、谦逊等;现实生活,如贫富、生存、奋斗、坚持等;道德法律,如功德、反腐倡廉、平等等等;集体观念,如团结、合作等;心理健康,如自卑、孤独、承受力等;人文关怀,如老人、残疾人、乞丐、农民工等;为人处事,如宽容、帮助、表现自我等;读书做人,如成熟、情操、品位等。这些主题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高尚品行。
表现核心价值观,倡导高尚品行,正成为主旋律。无论是叙事性材料,还是言论性材料、文艺性材料,无不直指人生三观,只不过或明或暗罢了。
面对这样的形势,就要求考生,两耳要闻窗外事,家事国事,事事关心,实现选材的现实性。以往那种靠投机取巧式的背诵几个经典的例子、名人名言,套用一下,已经没有"市场"了。
关心生活,关心时事,写出具有强烈时代感的文章,已成为高考作文的鲜明要求。这也是课标的要求。
4、命题立意角度:立意开放多角度,大多取消提示语
材料作文大多可以多角度作文。立意的开放性,有利于考查考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和逻辑能力,对分析综合评价等能力有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探究思辨能力,这种能力差一些的考生,立意就一般化;种能力强一些的考生,立意就深刻些。立意高下不同,得分就不同。
如,北京题,可从“敬礼”与“回声”的角度立意。课标题,可从漆工和船主综合角度立意。浙江题,可从“丙“的角度立意。辽宁题,从“人与音乐的关系”立意。还可以从“有人不以为然,有人感到了缺憾”的角度立意。
除了材料作文本身可以多角度解读外,有些作文命题还含有比喻象征意义,这里比喻象征的事物、事理是什么,也是考生可以有不同角度立意的突破点。今年考题有8家包括大纲题、天津题、上海题、辽宁题、福建题、安徽题、浙江题、四川题等等命题中都有这种比喻象征意义。这就要求考生既要在整体上读懂材料,又要准确理解把握“喻体”的意义。
如上海题,“微光”象征什么?一切关乎人类真善美的事物都可以视为"微光"。"微光"有什么特点?细小微弱而不易察觉,稍纵即逝而难以把握。把这些弄清楚了弄明白了,才立意,才作文。
作文命题的提示语,历来是受争议的产物,一方面它对思维能力、写作水平一般的考生来说,是一个导引和提示,沿着一条类似的轨迹展开,让作文不至于“跑偏”,但它也使得考生思维与表达受到严重束缚,考生求稳避险的心理只敢在提示语规定的圈圈内写僵化作文,创新性思维、个性化表达难于实现。或许是基于以上考虑,今年作文几乎都没有"写作提示语"。包括新课标题、大纲题、上海题、江苏题、安徽题、福建题、湖南题、山东题、重庆题、四川题等等都没有提示语。而2011年,课标题、北京题、江苏题、湖南题、天津题等等都有明显的写作提示。
二、备考策略
1、加强习得训练
揣摩作家时文和学生佳作,写出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主要通过研习作家优秀千字文去提高作文水平,而不是简单套用往年满分作文,此所谓“取法乎上”。但要注意模仿与创新的结合。
2、读写结合,观察、感悟与写作结合
拓宽阅读和作文的文化视野,体现社会人的视野和学识,杜绝“低龄化”或“幼稚话”思想或言论。关注生活,阅读和思考生活,体验和思考人生;将阅读训练与写作素材积累和写作技巧结合起来,适当读一些中外名著,也很有必要回归教材。在进行现代文学作品分类阅读时,可以适时进行写作角度思考和分类写作训练。
3、强化能力训练
进行严密而简明的序列化能力分项训练,如审题训练、构思立意训练、文体训练、书写和写作速度训练及行文思路训练等。特别要注意辩证思维能力的锻炼。辩证思维能力在高考作文中普遍运用到的无外乎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
4、强化整篇训练
加强发展等级能力训练,力求丰富、深刻、有文采、有创新。加强作文讲评。
篇8
【关键词】常教常新;精品;入兴;入胜;良性互动;研究性学习
思想品德课,把信息技术引入课堂,让人有一种“全新”的别样感受,极大地拓宽了学习渠道,拓展了学习视野。昨天的艰辛记忆,使我们学会坚强,变得成熟;今天的用心雕琢,能为教育创设一个完美的学习平台,打造出更多的使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之“精品”,将在明天走向辉煌。这是因为我们的悉心研究,不断地学习,在教育教学的践行中发现新知,并加之注意和重视:
一、常教常新,打造更多的使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之“精品”
打造更多的使用信息技术教学之“精品”,充实到课堂中,这是做好常教常新之所在。思想品德课,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精品”,只有层出不穷,不断更新,这样我们使用的信息技术教学才能做到“常新”。否则,“常新”的信息技术教学,可就无从谈起了!常教,只有有了“常新”的内容,不是“老生常谈”的一成不变,这样的“常教常新”的教育,才有活力,才有教育的感染力。
好文章,好作品,催人奋进,奋发有为,“开卷有益”而能使人百读不厌。然而,曾记否?文章要“合时而著”。只有“合时而著”,思想性与艺术性融洽的文章,才能引人入胜,妙趣横生,才能源远流长,才能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与欢迎,才能称得上“好文章”。且看每一年的高考后,人们关注的、热议最多的话题,当然要数“满分作文”吧!作文,是高考给学子们的一份“厚礼”。“厚礼”之重,犹如“泰山”。萌发我们老师的“千教万教”,秀好“文章”的真功夫!催动学生的“千学万学”,妙得“笔生花”!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花”将落谁家?“月到中秋分外明!”可见,我们的教育教学的信息技术“精品”,要与时俱进,而不能一劳永逸呀!况且不同的班级,不同群体的学生,心理素质各异,人的认知能力千差万别。教育教学中出现“穷困”的问题,也是时常见有的事。“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要想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就必须使教学方法、媒体和技术与学习者的特征相匹配。”这样,思想品德课才能广受学生的喜爱,思想品德课也才能很好地落实教育目标,完成教育人,培养人的任务。
二、常教常新,引人入“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事情做起来,人们精神抖擞,干劲十足,努力倍加,业绩斐然;而没有兴趣的事?要是做起,收获甚微,甚至会是毫无结果。使用信息技术的思想品德课,常教常新,就应该要大兴课堂教学中的“趣”,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快乐中去学习,在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里得到熏陶。这,既能增强教育的感染力,提升教育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优良品质。
思想品德课,常教常新的在使用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只是引人入“兴”。入“兴”的同时,更要引人进入到“胜”的学习意境。学习有了“兴”,又在学习的“胜”境中领略知识,这样的学习,效果好,也能深受学生的欢迎。比如在讲授“完善自我”的内容时,我引用了“2012年广东卷高考语文话题作文的两则材料”。第一则材料是:“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美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道出了考古学家们眼中的文明盛世-------“安宁、祥和”美好生活;而另一则材料是:“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化学家他们告诉我们的世界,又是怎样?我们又应该怎样去解读“人生”?等等。“顺从自然,发现美好”这可能是化学家们的最好阐释。使用信息技术,烘托出人们“成长中的生活意境”,让人们仿佛走进了“时空隧道”的世界里,神奇而又富有“吸引力”。在星光点点的“隧道”中打亮车灯前行,“穿梭飞越”在“时空”的高速公路上,留给人们许许多多的遐想,这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常教常新,实现教学的良性互动
常教常新,实现教育教学中的良性互动,这缘于“教学相长”之理。思想品德课,师生间的教学互动,是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的一大特色,也是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大亮点。在传统教育中,这是无可比拟的。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教学是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策略,教学是与学生合作共同建构知识,并要扩展每个学习者的保留节目。”“现代教学不应该是教师一个人讲到底的单向的信息传递,而应是师生间、学生间的双向交流与多向交流活动,应该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在各种信息的反馈中,循序渐进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洞察力和分析力,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良性互动的课堂好,能激发学生的极大求知欲望,学习知识的热情高涨。“主题”研究性学习的课堂良性互动好,“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更是学习过程的促进者。良性互动洋溢的好课堂,还是有赖于教师这个“总导演”的谋划设计,调控和驾驭。比如在讲“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时,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主题为“世界和平日这一天的由来”的“研究性学习”。为此,我指导学生制定“世界和平日这一天由来”的学习方案,精心打造“世界和平日这一天由来”的“frontpage ”网页课件 。做足课前的准备,材料的搜集,资料的整理,人员的分工等等事项。我们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长处,挖掘“网站课件”、“网页课件”的教育潜力作用,创建一些如“提出问题及讨论”、“学习交流”、“学习感言”的内容,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高效学习,交流互动提供一个开阔的平台。还可以开通教学“博客”,与学生进行课后的交流、学习,弥补课堂的不足。这样,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感情,更新学习观念,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行为习惯。于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
参考文献:
[1] 文中索引:《教育技术手册》(广东省计算机中级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