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教学案例范文
时间:2023-03-27 22:38: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体育课教学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常常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趣味体育活动来调节课堂气氛,如,三人两足、花样跳绳、拔河、运球跑等趣味体育活动已成为我们课上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
本课通过充分发掘花样跳绳对学生健康与合作能力的积极作用,通过老师的指导以及学生间的合作创新,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与练习中。除了培养学生间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之外,还侧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跳绳的健身功效扩大化。本节教学内容,作者根据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目的将其分为四个课时,第一课时为课程导入介绍,第二课时为基础动作训练,第三课时为分组花样跳绳比赛,第四课时为花样跳绳样式创新。
1.趣味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n时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有趣的导入,让学生产生学习花式跳绳的想法。第一节课为室内理论课程。课程大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玩过吗”。老师先向学生展示我们这节课要用到的主要器材――跳绳,询问学生利用这一器材健身的经历,问同学们“玩过吗”。因为场地条件允许,在学生陈述完之后,还请了几名同学到讲台前进行跳绳的技艺展示。第二部分“会玩吗”。在学生进行技能的展示之后提这个问题,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大家已经展示过了,为什么还需要问会不会玩。在我国,跳绳是一项全民性的趣味体育活动,普及度很高基本上人人都可以跳,但是“花样跳绳”又与我们理解的“跳绳”有很大差别,因此,这个追问主要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第三部分“怎么玩”。这一部分就是主要通过影音教学的模式向学生介绍“花样跳绳”的定义。通过观赏别人的表演视频,激发学生对这一趣味体育运动的学习兴趣。
2.分组学习,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
第二课时主要为基础动作的训练,让学生通过课程掌握:单摇、垫脚跳、速度跳、单脚跳、剪刀跳、弓步跳、走路跳、移动跳等在内的基本跳绳动作。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为了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也便于学生在课上进行动作练习,在授课时主要采用的是分组教学的模式。让学生两人或四人一组进行分组学习,分组课堂互动形式更加丰富,也更便于组织课堂比拼,可以通过多样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从而更好地集中学生的课堂专注力。
3.分组比赛,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这一课时开始,让学生迅速以分好的小组为单位进行排队。老师统一布置比赛动作,将学生上节课学习的基本动作进行组合,形成一套有难度的花样跳绳动作,给学生统一的时间进行练习,之后迅速在课堂上进行比赛。可以有效巩固理论课程和练习课程的学习成果,检验学生真实的课堂学习状况。
4.集体创新,“花式创新”玩法汇报表演
有了第三节课老师编制的动作套路做铺垫,第四课时的课程主要是为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进行创新和学习。让学生选取三个以上的基本动作,在老师编制的动作套路启发下进行“花式创新”和练习,让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进行汇报表演。
【讨论分析】
1.重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新课程改革之后,课堂教学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更多的是师生进行有效交流互动的平台。因此,新阶段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更要重视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不被教案所局限,而是根据大纲或教学主旨预设出需要学生完成的课堂任务。例如,在本案例中四个课时就是相互紧密衔接,积极引导学生完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再由此预设单课时的教学目标,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有趣。
此外,老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也要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有自主选择、自主练习和自主创新的机会。本案例中,第四课时整个课时的时间都作为一堂总结课,给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对我们司空见惯的跳绳进行玩法的花式创新。我们的学生有七个小组提供了一种以上的创新动作套路,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和练习自己对花式跳绳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引导学生开启心智对所学知识进行举一反三。
2.以课堂教学带动学习方式转变,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练习惯
新课改之后,我们更重视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主动探究,因此,提倡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与体验的机会。本案例不论选取的教学器具,还是整体的课程思路设计都紧紧围绕这一主旨开展,旨在让学生由被动的“要学”变为主动的“想学”。
篇2
关键词: 英语教学 三维导学案 两段式教学
“三维导学案和两段式教学”在我校已经实施三年,处在一线的老师最能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在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积极交流探索、关注细节、勇于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学校的英语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英语是一门语言实践课,作为语言实践课,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状况将对英语课堂的学习效率、教学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或者学生记笔记为主,学生很少有机会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他们像一只只“口袋”被动地接受着老师的“倾倒”。这种学习剥夺了学生参与的机会,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发展,扼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标把英语教学本质定位为交流使用,强调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样的定位强调了学生参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而,令许多教师困惑的是:学生参与的机会多了,课堂热闹了,可教学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学生的能力仍未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我校通过“利用三维导学案、开展两段式教学”改变这一现状,我试结合“三维导学案和两段式教学”的实践,谈谈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实效?
一、利用教师设计的三维导学案,通过参与两段式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两段式”课堂教学活动就是将课堂的40分钟分成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检测、复习、巩固、归纳;第二阶段――生成、独学、合作、掌握。
教师利用三维导学案引导学生在第一个阶段“自学”新授课内容。上课前,老师先把“导学案”发给每个学生,然后组织学生预习。预习的过程以自学为主,遇到不懂的问题小组成员合作学习探究,课堂中教师分层指导学生合作学习,个个参与学习,引领学生归纳总结知识。教师备课时要围绕旧知识,设计检测题,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分层练习,检查掌握,了解学生学情,然后从“学情”出发,及时处理指导学生们的疑难问题,如果学生能合作解决,尽量让学生解决,如果解决不了,教师再点拨甚至当堂训练,强化练习巩固,练习时,“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的教学法贯穿课堂始终。然后进入第二阶段,教师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引领学生深层次地参与学习,教师设计的练习要有梯度,通过学生深入思考才能完成,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有意创设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让学生理解所学英语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师利用教材、图片、直观教具、动作表演、卡片、挂图、实物等,创设形象生动且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情景对话,引导学生练习,挖掘学生潜能,真正发挥英语这一交际工具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在第一阶段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三维导学案,巩固已有的知识,拓展引出新知识,学生掌握练习新知识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使教学阶梯式地层层递进,循环记忆,练习巩固,学以致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第二阶段,教师要充分利用已学知识,随时随地灵活取材或根据课文内容创设语言环境。例如课前预习这一环节,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教师备课时要精选预习练习题,练习体现本课重点、难点、疑点。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带着疑问认真听讲,主动学习新知识,解决疑难,使学生学习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课堂教学,逐步过渡到能用英语进行课堂交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人人参与,人人有收获。
二、教师在两段式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成功感。
每个人都渴望有所成就,受人重视和关注,使自我得到发挥,自身价值得到实现。学生希望自己的小成功能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便设法掌握一点一滴知识,一旦证实了自己的成功而产生成功感时便信心大增,兴趣盎然,情不自禁地更加努力学习。教师利用三维导学案和两段式教学时,“分层教学”尤为重要,对于不同程度的同学,在课堂上给予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对他们的丁点进步也给予及时鼓励,让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挖掘自己的潜能。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整堂课以学生为主,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把课堂变为学生实践练习的场所,从而使他们觉得只要认真完成导学案,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就能学好,这样帮助学生树立起学好英语的心理优势,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教师在两段式课堂教学中利用电教辅助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利用白板、电教设备、英语教材录音带、VCD等,采用模仿情景,创设简单语境进行对话教学,用生动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视觉、听觉,把抽象教学内容变为直观形象内容呈现给学生。现在英语非常接近现实生活,讲究实用性,通过简单真实的情景练习对话,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英语,有利用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同时发挥他们的积极性,锻炼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高效完成导学案,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确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四、教师在两段式课堂教学中利用实物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利用实物创设多种情境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英语确确实实是交际工具,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识,使英语学习具有实效性。在活动参与中,教师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创造生动、逼真的情景,帮助学生把所学内容理解透、学活,使学生对各个知识点、语法的来龙去脉理解清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书本上较为枯燥的东西进一步变“活”,使他们轻松地学习并加以储存。把语言和它所表达的情景直接联系起来,做到听到句子就想到情景,看到情景就能脱口而出,从而不仅能牢固掌握课本内容,还能根据所提供的情境,编出更切合生活实际的会话,真正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使学到的知识得到充分运用,英语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真正达到教师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能富有个性地参与学习,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五、教师在两段式课堂教学中利用三维导学案检查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教师要遵循学生学习英语时的心理规律(直观、有趣、易懂、认真听课,掌握用法,有效参与、熟练使用、检测效果)。在三维导学案中,反馈案是检查教学效果的,及时发现问题、改正错误,是最有效的方法。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检查和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半途而废的不良习惯,获得继续学习的动力,进一步增强学好和掌握英语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意识。在课堂学习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挖掘学生潜能,增强有效参与,实现由浅层次向深层次的过渡。学生在活动中的有效参与,会大大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率。
六、教师在两段式课堂教学中更新评价,过程激励,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两段式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这样他们才会反思自己的成功与不足,进一步提高自己。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善于鼓励和表扬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更自信、更积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将帮助学生克服“半途而废”的不良习惯,获得继续学习的动力,进一步学好和掌握英语这门课程。
三维导学案下的两段式课堂教学模式,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开发学生的智能,课堂上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合作、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能培养学生独立地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培养学生自学、实践和创新的能力,能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幸福,也确实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基础会计课; 案例教学法; 思考; 探索
一、“案例教学法”的提出与思考
所谓“案例教学法”[1],就是把教学内容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在老师的组织、引导、帮助和促进下,通过让学生搜集与处理、分析与交流日常熟悉的生活案例,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自主学习、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提出这一教学方式,主要是基于如下思考:
首先,教学过程中,怎样做到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使学生自主发展呢?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2]: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我们的教学目就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和独立活动,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财富、智力和才能,转化为他们的思想观点,使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方法结构。
第二、把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探究学习方法作为教学的关注点。我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按自己的性向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从而在设计这一教学方式时,我的基本认识是:
在教学理念中,我们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关注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关注作为自然人的学生的个人尊严。
在教学方式上,我们更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把学习的自交给学生,教师的作用就是有效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案例教学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实施方式
1.新授课案例教学模式
在新授课时进行案例教学是通常采用的一种方式。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认为,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参照如下:
⑴学生阅读、分析案例
根据教学进度,在上完理论课的同时,提前把案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案例。并要求学生查阅一些必要的参考资料,对相应的思考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
如在学习《基础会计》第九章“财务会计报告”时,我们挂出这样一个案例,要求学生分析;
暑假期间,在某大学教会计的刘老师遇到三位活跃于股市的中学同学。他们中一位是股票买卖的证券公司的经纪人,第二位受资产经营公司之托任命于某上市公司的董事,第三位为个人投资者,当问及如何在股市中操作时,三位的回答分别是:
第一位:分析股价涨跌的规律,不看会计信息。
第二位:凭直觉炒股。
第三位:关键是获得各种信息,至于财务信息是否重要则很难说。
对上述观点加以评论,并提出你的见解。
⑵学生小组讨论
在通过学生自主的阅读、研究、分析获得自己关于案例问题及讨论问题的见解后,便可进入小组讨论阶段。讨论中要求小组每个成员都要简单地说出自己所作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供大家讨论、补充。在互相讨论交流中掌握知识,解决问题,达到互相启发、提高的目的。
如在学习《成本计算》时,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案例:
某公司精简机构。对于职员张山来说有三条路可供他选择:(1)继续在原单位供职,年收入30 000元(2)某快餐店愿以每月500元的工资待遇请他,收入打对折(3)辞职,搞个体经营。
结果他决定自己投资30 000元,开办一家酒吧。
下面是该酒吧开业一个月的经营情况:
(1)预付半年房租9 000元。
(2)购入各种饮料8 000元,本月份耗用其中的2/3。
(3)支付雇员工资1 5000元。
(4)支付水电费2 000元。
(5)获取营业收入50 000元。
试评述张山的选择是否正确,为什么?
⑶课堂互动
课堂互动是案例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为了互动能有效地开展,要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除了熟知案例陈述的背景、事实、观点、材料外,还要谙知案例所反映或蕴涵的方法、规则等知识,以便引导学生概括出来。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对案例教学的成效起着实质性影响。在课堂互动中主要采取的是两种形式:一是对抗与合作式,教师不参与,由学生相互之间提出观点、反驳或辩解。二是角色扮演式,教师指定一些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然后令他们观点彼此交锋辩论,通过换位思考,提高学生全方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学习账户与复式记账时,要求学生以同桌为组,一人负责出纳角色,一人负责会计角色完成各自的职责(完成后再互换角色):
某厂于19*1年1月1日开业。截止1月10日,该厂共发生了六笔经济业务,如下:
(1)现金 400
(2)银行存款 20 000
(3)材料 4 900
(4)固定资产 170 000
(5)应付账款 30 000
(6)营业费用 1 000
请说明这六笔经济业务的内容。(注意:这六笔经济业务入账后的结果必须产生题目所列出各账户的余额)
⑷总结与点评
这是新授课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要求学生写一个案例分析报告,对自己在案例阅读、分析、讨论中取得了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待释疑等进行反思、总结,并通过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案例的认识。最后,教师要对此次案例讨论作全面点评。
三、实施“案例教学法”要解决的问题
1.确保课堂教学案例的来源。
“案例教学法[3]”是通过课程资源的开放性、多样化来支撑课堂教学,其核心在于教学资源的生活化。学生课外时间去搜集案例是其中一个方法。同时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解决这一问题。第一,班级或学生订阅《财会月刊》等财经杂志;第二,积极利用学校资源――图书馆、学生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以上这些,保证了课堂足够的案例来源。
2.发挥教师对学生探究的指导作用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学生围绕问题搜集案例、展示研讨案例,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的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撒手不管,相反,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必须有所作为。
第一,按照学生自主组合、不同层次学生搭配的原则,将全班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设立小组长,每节课的案例由一个小组提供,每组确立一个核心发言人,其它组员进行补充。案例的呈现方式可以是制作的课件、材料的投影、甚至学生的阅读,以小组循环滚动的方式进行。
第二,教师提前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要求小组点评的内容必须配合课堂教学进度,点评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遇到出现重大财经热点,教师就指定案例内容。比如,学习《会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时,要求学生搜集有关财政部关于会计工作改革的文件;学习《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时,要求学生搜集有关《会计法》制定过程的材料;学习《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时,要求学生搜集200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素材,等等。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备课,作好充分的课前预设。
四、“案例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思考
首先,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课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因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问题是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的,认识是学生通过生活实例的分析而形成的。这样就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枯燥,学生厌学的局面。
其次,较好地达到了“以生为主”[4]的目的,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只是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引领者,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感受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学习《财务报告的编制要求》中,让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自主查找搜集相关材料,自主设置研究相关问题,学生在学习中充当主体,养成兴趣,体验探究,掌握方法。
第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案例,使学习过程达到自主化、活动化,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体验。例如:在“会计的含义、特点”的教学上,学生从“家庭生活”这一常见的现象去发现、体验,使教学贴近生活,达到了教学“生活化”的目标。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 对提高基础会计课堂教学实效是有效的,它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案例教学法”,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展创新改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 钟祖荣.学习指导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
篇4
一、课题研究的三大优势
课题将充分利用新作文杂志社广泛联系各个层次的作者,联系一线老师及一线中小学、高校作文教育教学专家的作者资源与专家资源优势,为课题提供精到实用的学术信息支持;将发挥杂志发表推广的媒体优势,为课题研究的新鲜思想观点、新鲜经验做法提供第一时间推广传播支持;将依托新作文杂志社隶属山西出版传媒集团的出版平台与课题研究同步开启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性出版计划,动态出版生成课题研究专著等课题成果。
二、课题研究的三对关键词与三大基本方向
第一对关键词是:梳理与总结。与之对应的一大方向是全面梳理活跃在当下中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的方法与内容,思想与流派,为宏观上把脉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提供切实的依据。第二对关键词是:研究与推广。相应的方向是选择写作学界、作文教学界前沿的理论与体系,研发先进理论与教学一线实践对接,推广可行方法与途径,实现科研理论向教学实践的产业化转变。第三对关键词是:创新与发展。与之对应的方向是集大家智慧,百花齐放,催生更为新鲜的作文教学新理念、新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范畴
1.作文教学目的、原则研究
新课标所制定的作文教学目标与作文教学实践距离研究,微观课时、单元、学期、学年作文教学目标的设定及结构研究,以“自悟”为目标的作文教学目的研究。
动力学原则、先放后收原则、自悟原则、大量读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个性化原则等。从这些原则中查找最根本、最普适的规律,并进行概念的准确界定。
2.作文教学内容与过程研究
兴趣、主题、结构、语言、语感、思维、文体、技法训练与方法研究,作文过程中思维外化与内化对比研究,作文基本功构成及提高研究。
作文步骤研究,作文教学阶段整体目标、知识结构及序列安排研究。
3.作文课堂组织研究
课堂实施过程研究,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经济发展环境下作文教学的因材施教问题研究。课堂结构、课堂组织形式类别、个别辅导、小课堂、大课堂等。
4.作文教学教材研究
各类(含社会培训)作文教学教材特点及各自适用情况分析研究,作文教材编写与使用的应用原则研究,不同作文教材应用策略对比研究。
小学、初中、高中作文教材内容编排序列研究,小学、初中、高中各类相关训练的衔接研究,教材的结构、内容、容量、呈现形式研究。
5.作文教学教师研究
作文教师素养的构成研究,作文教师素养的提高途径研究,专职与非专职作文教师教学效果对比研究,不同教学风格与方法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研究。
6.作文教学资源研究
家长、学校教学资源,作家、教研机构等社会智力资源,作文教辅图书资源,作文专业报纸、杂志资源等诸多作文教学资源的优势与不足,开发与利用研究。
7.作文教学评价研究
作文评价的方法与途径研究,作文评价中的道德因素介入研究,作文评价的结果使用研究。作文升格的标准、方法研究。
8.现作学前沿理论与实践推广研究
言语生命动力学理论与实践推广,非构思写作学理论与实践推广,题型写作理论与实践推广。
9.传统写作及写作教学理论批判与借鉴研究
叶圣陶、张志公、吕叔湘、梁启超、朱自清、张中行等作文教学理论研究
10.现代心理学、脑科学、思维科学与写作教学关系研究
作文教学中的左右脑协同思维的策略研究,中国人独特语言区对于作文教学的影响研究,学生语言发展心理进程对写作能力的影响,写作思维学研究。
11.作文教学新媒体教学手段研究
作文教学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网络时代作文教学的新特点与新方式研究,作文报刊对学生作文水平的影响研究。
12.作文考试与日常作文训练研究
小学作文考试与学生作文心态能力发展影响研究,中考作文研究,高考作文研究,中高考作文与日常作文训练的关系研究。
13.各级各类作文培训专项研究
培训的规模,教材,方法,时间,效果,影响等研究。
14.作文教学流派梳理
建国以来形成的各种作文教学与实验研究。
15.国外及港台作文教学研究
美国、日本、韩国、英国、新加坡、台湾、香港作文研究。
16.读写直通策略与方法研究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学法的指导研究,以作文教学为主体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的对比研究。
17.作文教学跨门类借鉴研究
其他学科对作文的影响与借鉴研究,音乐、美术、戏曲、电影、电视等艺术门类对作文教学的借鉴研究。
18.涵养、自悟、自修、自审、自改、内生作文动力培植研究
对学生内在文化修养、道德修养、非智力因素养成的研究,自悟、自修、自审、自改能力养成研究,写作动力内在的自生长形成机制研究。
四、子课题申报条件
1.本着双向选择、自愿参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原则,履行必要的审批手续,申报子课题,成立课题组。
2.子课题组负责人要有较强的作文教育教学和一定的教科研能力。原则上要求具有小教高级、中教高级、大学副教授以上职称,具备较高的科研组织指导能力。子课题组负责人必须是子课题研究的实际主持者和指导者,并在实验研究中承担实质性任务。
3.子课题组负责人所在的单位,必须领导重视,建立相应的组织系统,有完成子课题组研究任务的相应专业力量。
4.具备相对稳定的作文科研教改队伍和组织机构,并设置固定专员和总课题组定期联络、沟通、汇报工作。
5.除执行本方案的各项规定之外,还要遵照总课题组的相关要求,履行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五、子课题的申报立项、开题、培训
1.各学校在总课题研究的框架内,自主选择子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子课题选题指南见附件一)
2.填写《中小学作文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申报表,一式四份加盖公章后交总课题组秘书处。子课题申报截止日期至2012年12月底(子课题申报表见附件二)
3.由总课题组组织专家完成对参加子课题学校的资格立项审定。
4.陆续审定合格的学校统一参加总课题组召开的课题立项开题培训会议(时间及地点另外通知),届时统一颁发“十二五”科研课题立项证书及课题学习资料。
六、课题的组织管理
为了认真抓好课题研究,落实总课题与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分会秘书处《中小学作文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总课题组负责课题的管理工作:负责制定总课题研究方案,负责对子课题研究方案进行审定,对研究成果进行审核;组织对子课题的研究进行指导、培训、评估、检查;由总课题组秘书处承办课题的学术交流、研讨活动和成果推广等活动。
本课题管理采取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集中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总课题组依据课题进展情况组织相关的研讨、培训、交流、考察;各地区的子课题学校也可以自行组织相关活动,邀请总课题组给予指导与支持。
总课题采用公开申报、审批、分子课题研究方式,鼓励各子课题承担学校和个人以校为本,切实优化研究过程。希望研究者树立成果意识,注重课题研究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效果。一般情况下,承担子课题研究时间为2~4年。
希望参与单位自愿给予总课题一定的研究经费支持,额度由双方协商决定。
七、《中小学作文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秘书处联系方式
曹 韧:0351-5256554 15535812691
聂艳宏:0351-4195579 13203419770
曹晓花:0351-5256564 15034062154
张东萍:0351-5256564 13754818519
附件一:《中小学作文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申报指南
附件二:《中小学作文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申报表(附件二略,该表可登陆新作文网站省略下载。)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
附件一: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中小学作文教学法理论
与实践研究
子课题申报指南
一、作文教学目的、原则研究
1.新课标所制定的作文教学目标与作文教学实践距离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2.微观课时/单元/学期/学年作文教学目标的设定及结构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3.以自悟为目标的作文教学目的研究。
4.作文教学原则研究。
二、作文教学内容与过程研究
5.兴趣、主题、结构、语言、语感、思维、文体、技法等作文内容分类训练方法研究。(小学、中学)
6.学生作文基本功构成及提高研究。
7.作文教学阶段整体目标、知识结构及序列安排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三、作文课堂组织研究
8.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经济发展环境下作文教学的因材施教问题研究。
9.作文课堂结构、课堂组织形式类别、个别辅导、小课堂、大课堂等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四、作文教学教材研究
10.社会作文培训教学教材特点及各自适用情况分析研究。
11.人教版语文教材中作文教学教材特点及适用情况分析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12.苏教版语文教材中作文教学教材特点及适用情况分析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13.语文版语文教材中作文教学教材特点及适用情况分析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14.作文教材编写与使用的应用原则研究,不同作文教材应用策略对比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15.作文教材内容编排序列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16.小学、初中、高中各类作文相关训练的衔接研究。
17.作文教材的结构、内容、容量、呈现形式研究。(小学、初中、高中)
五、作文教学教师研究
18.作文教师素养的构成研究,作文教师素养的提高途径研究。(小学、中学)
19.专职与非专职作文教师教学效果对比研究。(小学、中学)
20.不同教学风格与方法的教师对学生作文写作影响研究。(小学、中学)
六、作文教学资源研究
21.家长作文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方法、效果研究。
22.学校非语文教师作文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方法、效果研究。
23.作家、团体、教研机构等社会作文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方法、效果研究。
24.作文教辅图书作文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方法、效果研究。
25.作文专业报纸、杂志资源等诸多作文教学资源的优势与不足,开发与利用研究。
七、作文教学评价研究
26.作文评价的方法与途径研究,作文评价中的道德因素介入研究,作文评价的结果使用研究。
27.作文升格的标准、方法研究。
八、现作学前沿理论与实践推广研究
28.言语生命动力学作文理论与作文教学实践推广运用研究。
29.非构思写作学理论与作文教学实践推广运用研究。
30.题型写作理论与作文教学实践推广运用研究。
31.――写作理论与作文教学实践推广运用研究。
九、传统写作及写作教学理论批判与借鉴研究
32.叶圣陶作文及作文教学思想的批判与借鉴研究。
33.张志公作文及作文教学思想的批判与借鉴研究。
34.吕淑湘作文及作文教学思想的批判与借鉴研究。
35.梁启超作文及作文教学思想的批判与借鉴研究。
36.朱自清作文及作文教学思想的批判与借鉴研究。
37.张中行作文及作文教学思想的批判与借鉴研究。
38.――作文及作文教学思想的批判与借鉴研究。
十、现代心理学、脑科学、思维科学与写作教学关系研究
39.作文教学中的左右脑协同思维的策略研究,中国人独特语言区对于作文教学的影响研究。
40.现代脑图研究成果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41.学生语言发展心理进程对写作能力的影响及教学策略研究。
42.写作思维学研究。
十一、作文教学新媒体教学手段研究
43.作文教学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44.网络时代作文教学的新特点与新方式研究。
45.各类作文报刊的优势、特点以及对学生作文水平的影响研究。
十二、作文考试与日常作文训练研究
46.小学作文考试与学生作文心态能力发展影响研究。
47.中考作文研究。
48.高考作文研究。
49.中、高考作文与日常作文训练的关系研究。
十三、各级各类作文培训专项研究
50.小学作文民间培训的内容、方法、教材、规模、时间、效果、影响等研究。
51.中学作文民间培训的内容、方法、教材、规模、时间、效果、影响等研究。
十四、作文教学流派梳理
52.――作文(法)专题研究。
十五、国外及港台作文教学研究
53.美国作文教学研究。
54.日本作文教学研究。
55.韩国作文教学研究。
56.英国作文教学研究。
57.台湾作文教学研究。
58.香港作文教学研究。
十六、读写直通策略与方法研究
59.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学法的指导研究。
60.以作文教学为主体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的对比研究。
十七、作文教学跨门类借鉴研究
61.学科作文研究。
62.不同艺术门类对作文教学的借鉴研究。
十八、涵养、自悟、自修、自审、自改、内生作文动力培植研究
63.学生内在文化修养、道德修养、非智力因素养成与作文关系的研究。
64.学生作文自悟、自修、自审、自改能力养成研究。
65.写作动力、动机内在自生长形成机制研究。
申报者可以以某一地区教科研部门为单位申报区域性课题;也可以以学校为单位申报学校课题;还可以个人单独申报个人课题。
上述课题供申报者参考,申报者可以结合本单位或个人的实际情况,在总课题总的研究方向的前提下,自行拟定课题进行申报。
上述课题从18个大的研究方向分解出60多个子课题,申报者可以结合自己的研究条件,将子课题进行合并,选择大的研究方向为研究范畴进行申报。
篇5
摘 要 本文从信息时代引领下学习方式与学习需求的转变,“微时代”的来临对传统教育的冲击,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亟待提高,课课练的提出迫在眉睫,而课课练微型课程的设计是课课练高效开展的有效手段之一等方面讲述了微型课题子课题研究的背景。通过对六合区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测定以及进行课课练干预措施,针对每年学生体质健康出现的问题提出有力和切实可行的“课课练”干预措施。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 “课课练” 研究目标
一、微型课题子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信息时代引领下学习方式与学习需求的转变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代,信息化校园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学习方式也呈现出了多样化,先后出现了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形式,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新的教育方式也逐渐被采纳并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学习的时间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或者一段时间内,而是以发展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的观念为主。如今终身学习是 21 世纪所提倡的主流教育理念,故要求学科教学必定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主旨,并为其终身学习打好基础。而微型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到落实学科教学终身学习的思想,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四能”发展,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开发具有创新性的教学资源。学生学习的媒介有了新的改观,从传统的教室、黑板中解放出来,电脑,手机等一切移动设备进入课堂,出现了移动学习、微型课程等新的学习概念。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需求的转变为微课程的出现与发展提供了空间。微型课程的出现并推广是符合信息化时代对学习方式和学习需求的转变要求的。
(二)“微时代”的来临对传统教育的冲击
微型课程是近几年随着自主学习、碎片化学习、移动学习的理论发展而逐步受到教育学者的关注与热议,在教育教学范畴内掀起了一股对微课程教学模式探索的热潮。微课程之所以受到追捧,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微课程具有容量小、时间短、便于传播的特点,而且由于微课程时间较短,信息含量少,学生一次记忆或者学习会非常简单,不易产生疲惫感,符合学习规律。微课程和传统的课堂实录有很大的区别:传统课堂看不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微课程的出现则可以弥补这些缺憾。微型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老师的任务,让学习者学习到相关的课程,节约了教师的时间,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亟待提高,课课练的提出迫在眉睫,而课课练微型课程的设计是课课练高效开展的有效手段之一
近年来,全国青少年体质监测结果显示学生体能素质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亟待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在这种背景下,“课课练”再次被教育部门和学校体育工作者所关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通过坚持不懈的“课课练”,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这对加深中小学体育教学“课课练”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创新“课课练”、推动体育新课程的实施,越来越显出其必要性和积极意义。当前,“课课练”内容以田径辅助项目为主,内容单一,枯燥无味,导致学生不喜欢甚至厌倦。为此,通过本课题在中学体育课“课课练”的创新实践,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和体育人的创新精神,创编出具有趣味性、新颖性、针对性的微型课程,能激发学生参与“课课练”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课课练”微型课程的设计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目标,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积极寻求能够增强学生体能素质的方法和手段,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为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直观、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二、子课题研究目标及设计
梳理国内学者关于“课课练”专题教材编写及教师教学的相关研究,整理归纳“课课练”专题相关知识点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制作有关课课练的系列微型课程,收集整理专题相关的练习手段并将这些素材系统化。通过对六合区中学生(13-15岁)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体质健康状况进行测定以及进行课课练干预措施,并将数据与省市均数比较,分析六合区中学生体质与省市平均总体水平差距的规律与取向,将影响因素的调查与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同步进行并多方面、准确、客观地进行研究、评价,针对每年学生体质健康出现的问题提出有力和切实可行的“课课练”干预措施。
(一)课课练微课程中有关校本教材的研发
结合初中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理念,把“课课练”引入体育课堂教学,并整合体育学科多项体育运动知识,创编教材,通过部分运动项目作为载体,充分应用运动项目的器材、场地等开展各种身体素质练习的课课练,使“课课练”走向“校本课程”,创编成“微课程”形式呈现。本课题将从足球、武术、体操等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针对教材的特点、器材、场地开展相关的“课课练”练习,并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讨,总结足球课的“课课练”的成功经验,创新“课课练”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为体育课堂教学“课课练”提供教学理论和方法依据。
(二)“课课练”对体育器材的研发
体育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难以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学。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应性,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而场器材资源是体育课程资源中很重要的一大资源,对该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对课程实施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构建体育新课程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完善体育课程的重要保障,因此其意义不言而喻。“课课练”的教学内容,明确地指向有效率的身体锻炼,操作规范,锻炼效果很好,但是比较缺乏新奇性和趣味性,一味强调负荷曲线达成的体育课堂教学让学生讨厌和反感。因此本课题研究内容之一就是如何有效开发体育器材,利用器械等手段提高学生“课课练”的运动兴趣。主要表现之一是在“课课练”中将栏架、弹力带、软梯等器材作为课课练的练习手段,让学生在参加课堂活动中享受“学之乐”“练之乐”“玩之乐”,最后让学生在有趣、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掌握运动技术、增强体质、塑造个性,从而培养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主动性,促进课堂的高效。
(三)“课课练”典型教学案例的设计研究
随着我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案例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多数研究主要侧重于案例教学过程、实施环节及教材分析等方面,对体育教学案例的设计研究较少。且多数案例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所有地区学生对案例多样化、本土化的需要。而体育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他们最了解教学实际和学生学情,本课题基于教学一线,所搜集的有关课课练的教学案例更具有针对性,能够反应目前课课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此,子课题针对初中体育教师设计有关课课练教学案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为他们提供设计课课练教学案例的思路指导。根据南京市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计划内容,在体育常态教学实践中教师安排几分钟的“课课练”时间,并进行针对性的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锻炼,课题组成员收集各类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
(四)“课课练”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
篇6
一、受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
体育教师的教学素养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每位体育教师在接受教育和后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自觉中形成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每位教师都使用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师用书及教学案例:学生每节课的内容无非就是队列练习、徒手操、跑等等,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本来就短,这种固定的模式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从而对体育课失去兴趣。就出现了笔者上述的情况:老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厌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虽然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能够完成教育的基本任务,但在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和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方面,却很难有多少积极的作用。
二、早年体育课件的缺乏。
在教学信息化发展的头几年,信息技术课件开发存在一定的难度,加之体育学科在所有学科中的影响力相对较低,导致在众多信息技术教学课件日益丰富的今天,体育学科的教学课件却极为匮乏。
三、教师动作的规范性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不同,有许多的动作要领需要教师向学生进行演示。如足球中的正脚背射门、外脚背传球等技术动作。如果教师的动作示范不够标准,那么学生也就学的不标准。而且经过反复教试,教师劳累,学生也学不好。教学效率和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认识到上述的问题以后,笔者通过一些成功的案例,结合本校的教学实际情况,与同事尝试着将信息技术教学引入体育教学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 通过了合理对信息技术的利用,优化了体育课教学课的环境。
体育课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插图、材料、文字相对其他学科单调;而体育实践课中的动作技术性较强,小学生不易理解要领,更不要说模仿。如果把体育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制作成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信息技术课件,通过“慢镜头”或“定格”的方式将完整的技术动作逐渐展现在小学生面前,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来优化教学过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通过了正确的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教学中的重难点被突破。
如果在体育教学中合理的应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色彩变化等手段来表达教学内容。例如: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等,把文字、声音、图片和 3D动画联系在一块,使学生能够轻松地看到各种运动项目的专项练习方法等等,我们再来详细的讲解各个动作及其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经过了以上的尝试,我们发现,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浓厚了。但是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够仅仅满足于现状,维持现状,为了更好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还需要坚持不懈的探索追求,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
1、在体育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同其他学科一样,在体育教学中,也要运用教育学中的方法去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我们应用信息技术这一载体。教师如果适当地应用多媒体、录音等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就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并受到感染和得到一定的启示。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行一场小型的足球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录制或拍摄一些片断,在上课的时候播放比赛录像,老师就可以从录像的事例中讲解足球的规范动作、比赛要领等等,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更能有效地被调动起来,使一些技术动作更为直观、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由上述案例可见,想要真正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使体育教学获得成功,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相结合,选择合适的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正确的视动表象,能够有效提高运动技能。
据教育心理学家统计并得出以下结论:人们通过视听获得的信息占信息总量的94%,3天以后能记得70%,均远远超过其它传播方法。视听媒体在多渠道提供信息、调节时空变化、直观真实反映事物现象及运动变化特征方面,明显优于单纯的视觉和听觉媒体。
由以上结论和多年教学的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同时调动视觉功能和听觉功能,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能够有效提高运动技能。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对比,可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体育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合理有效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教学中运动技术的重、难点,常见错误动作制作成PPT或影像,让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观看,协助学生形成以下环节:分析比较――提出问题――解答问题,长期下来,便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7
体育教学理论和内容的丰富和创新,使得体育课堂充满了快乐。
点滴变化带来新鲜感
据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体育教研员余立峰介绍,近年来体育课越来越受到杭州各小学校重视,教育部门制定的每天要保证学生一个小时锻炼时间的规定已落到实处:“有些初高中没有完全做到,但是小学校已全部达标。”随着体育课增多,专职体育教师出现了缺口,在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还是其他学科的老师兼的。对此,余立峰说:“今后一定要把体育老师配套到位!”其他学科教师兼职凑合一下不行吗?余立峰介绍说,专业的体育教师可不是仅仅带着孩子到操场上玩一玩那么简单。体育教师的创新体育教学能利用有限的条件,让体育课变得趣味盎然,达到体育教学目标。
杭州市教育主管部门几年前曾做过一次调查,发现人们通常认为会被小孩子喜欢的体育课其实并不受小学生欢迎,最大的原因是课程内容枯燥无趣。现在,经过杭州各小学校体育教师的努力,杭州市各小学的体育课创新度大大提升。在前不久的杭州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优质课展示研讨活动上,让不少人吃了一惊:体育课原来也可以这么上。
由于体育课时大大增加,原有活动场地明显不够用,如何在有限空间内达到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师们开动脑筋,使用各种简单道具,在狭小空间内创造出了安全、有趣,又能达到目标运动量的教学项目。如使用凳子让体育课活泼起来,这成了杭州市一些小学体育教师的绝招。娃哈哈小学体育教师方勤把自己的课变成了一节寓教于乐的舞蹈体育课,用凳子将平衡能力练习与舞蹈的舞龙相结合,小学生们在“板凳龙”的舞动之中完成了情趣盎然的体育课。大成实验学校体育教师李玉飞则把脑力与体力完美结合,让凳子竖起来,比一比哪组叠得高,能形成高高的“火焰”。现场每个孩子都积极地出谋划策、开展合作,场面异常热烈。
创新体育课的形式让孩子们爱上体育,同时也开发了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体现了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
“以生为本”的创新体育
嘉兴市中小学体育教学分会所做的体育教学创新研究显示,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形成的固定教学模式,会影响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如在开始上课时体育教师常要求学生以四列横队慢跑两圈,结束时常用徒手操、抖动肌肉等方法,固定的模式让学生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限制学生的积极思维,达不到体育课多目标任务的要求。
为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嘉兴市中小学体育教学分会对嘉兴市5所小学学生做了体育教学创新试点研究。其中一堂小学二年级的体育课教学内容为平衡、跳跃练习和地滚球练习,与传统教学不同之处在于使用旺仔饮料罐为特别的教具。该课以罐创意、以罐入境、以罐诱导、以罐健身、以罐情趣、以罐言语、以罐调节,围绕教学内容顺序渐进,第一部分是“快乐的旺仔”:
师:姐姐今天和大家一起去“环保”好吗?
生:怎么做呢?
师:与姐姐一起去拾罐喽(学生根据创设的情境学生跑步拾罐)。
师:请问小朋友,罐儿有几种玩法?
生:滚;不知道;丢……
师:好!姐姐教你们一种新的玩法!拿上罐跟着姐姐学做运动操!
生:随着音乐“伸伸臂、弯弯腰、扭扭脖子、踢踢腿”(罐操8节)。
师:罐还有好多种玩耍方法,看!把罐放在姐姐的头上可以走,是吗?
生:是,真棒!
师:想一想,动一动脑,看哪一位小朋友创造的方法最多、最棒!
生:学生设计练习(走、跑、跨)。
师:动脑啦!把罐放成多样图形跑一跑、跳一跳,好不好?
生:各小组长带领设计演示“跑跑、跳跳,多运动,健身需要多方位”。
师:(参与、鼓励)跳得多高啊!跑得多带劲!图形设计多创意!好棒哦!
“快乐的旺仔”是准备活动,特点是活泼有趣。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健身,以旺仔罐为教学器材,引发学生多维思考,进入角色,创设富有趣味的锻炼形式,让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使身体的腕、肘、肩关节,躯干、髋、膝、踝关节得到适当的活动与伸张,在散点式站位中创设一种适宜的宽松的课堂氛围,在分组练习中体现了适当的集中,既注重了课堂中的松紧程度又展示了儿童的个性化,在相互商讨、合作练习过程中体验了群体的智慧。为主教材的施展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第二个环节是“勇敢的旺仔”:
师:小朋友们,和姐姐一起去森林“走独木桥”“跳灌木丛”好吗?
生:行!好!ok!
生:分组平衡练习(把罐组合设计成“独木桥”)。
师:好极了!大家一起过把瘾进行“跳灌木丛”,看谁最勇敢而且跳得最棒!
生:分层跳跃练习(罐叠放的高度由一个到四个,学生自由选择练习方法和难度)。
师:大家都来争当“勇敢的旺仔”噢!好,用力蹬啊!双脚跳!分腿跳!哎!真带劲!
师与生:砰―砰―砰――大家一起练,嗒―嗒―嗒――身体要协调,乐―乐―乐――锻炼身体好处多!
师:(敲击罐)听!罐儿让你们集合了(学生停止练习,散点站队)。
师:罐儿说话了,请小红、小军表演跳跃技能(小红、小军展示)。
生:加油!加油……鼓掌。
“勇敢的旺仔”相当于传统体育教学基本部分中的第一项教学内容,教师通过创设“小河”、“灌木丛”的情境,启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利用儿童化的语气提示、点评动作的难点,在跳跃练习中把学生看成是有差异的群体,因此、跳跃障碍物高度的设计不等,由此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受,增强自信的动力,在身体能力最低限度中提高动作技能、增强体质、促使学生个人与群体间的适应能力,贯穿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目标导向,因势利导
实施新课标以来,创新性体育教学成为了课改的要求。很多教师提出了体育课的生本教育理念,即体育课要为学生未来奠基。体育课新课标强调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自主性。教师要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型体育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在旺仔罐体育教学案例中,学生们不知不觉中参与到运动当中,自动执行教学任务,产生了参加游戏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在利用“旺仔罐”做简单的游戏中掌握了一项运动技能。在活动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努力展示自我说出自己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表现,有益心理健康。在遵守游戏规则中尝试与他人合作完成体育活动,从而学会适应社会。
嘉兴市中小学体育教学分会认为,旺仔罐的应用诱导了健身体育的意识,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创意体育教学注重情境、音乐、学习方法、组织、器材等的创设,确保适宜的运动负荷,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从这一案例中可以看出,体育教学不必一味追求场地器材完美,而应注重教学过程,在过程中研究教法、学法、生理心理负荷、学生差异、能力等综合性问题,也就是说如何设计高效率体育课,这是广大体育教师自身有待转变的关键。教师在课中引导学生制定创新的目标,可预先规定好成果的表现形式,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做自己喜欢的,尚需进一步熟练掌握的或者是创新的自由练习,这对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十分有利。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体育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深化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教师摆正参与者之一的位置,才能真正实现使学生把“不得不为之”改变为“乐而为之”。也正如心理学家布鲁诺所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所学学科的兴趣。”实践也告诉我们,创新体育教学,必须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始,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方面因素,培养学生对创新体育有稳定的爱好。
应用情境培养情感意识
浙江省缙云县团结小学体育教师卢兰君使用情境教学法开展体育教学。情境教学法是融言、行、情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它是利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情感意识,达到师生信息交流的方法。卢兰君介绍说,情境法的运用,通常体现在以下方面:
可以根据一堂课的几项基本教材,创设一个连贯的情境;如创设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情境,整节课以田间劳动(劳动模仿操)为主题,如把打害虫――捡麦穗,颗粒归仓(游戏)――庆丰收(放松小舞蹈)用一条劳动的主线贯穿起来。这样的教育内容更加现实化、形象化,学生易于接受。劳动教育情境在体育课中的应用,不仅能达到锻炼目的,还达到了一定的德育效果。卢兰君还把情境教学法可以作为课堂导入的一种手段。在学习立定跳远时,她从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讲起,用语言描述故事情节的同时,师生共同进入角色,模仿小蝌蚪寻找妈妈时遇见的各种小动物,如小猫、大公鸡、小鸭子、大象、小猴子、小兔子,最后找到了青蛙妈妈。于是引出青蛙妈妈教本领,这个本领就是立定跳远。
篇8
1 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英语课程意义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英语课程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和《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中都被定位为“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由此可见,英语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成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英语课程体系是英语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2015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人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办学模式的一种产物。安徽大别山职业教育集团是一个区域性职教集团,相关中高职院校、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按平等自愿原则组建而成,目前有成员单位45个。这构成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视阂下中高职一体化英语课程构建的研究和实践基础。
通过对安徽大别山职业教育集团4所高等职业院校和29所中等职业学校的调研发现,中高职院校校际之间除了个别专业课程有浅层次的合作外,没有实质性的衔接,而公共基础课程合作、衔接几乎为零。多数中职学校难以保证英语课程开足、开齐,更少关注与高职英语课程的衔接贯通。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按照各自学校的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很少考虑不同生源的需求,普遍存在课程安排不合理、与中职英语课程内容重复、实践能力不衔接等现象。中职和高职在英语教育教学上脱节、断层更胜于专业课,严重影响英语教育教学质量,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通过实践研究,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英语课程是提高职业院校英语课程教学效能的一种有效途径。
2 职业教育集团化视闭下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英语课程的途径
为获取第一手资料,本研究选取安徽大别山职业教育集团两所学校作为研究对象: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和六安市职业学校,两校积极探索校际合作模式,努力实现课程有效衔接和资源共享,尤其对如何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英语课程进行了深人研究。
1) 明确职业教育中英语课程的性质,完善中高职英语一体化课程标准
英语课程在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中都被定位为公共基础课程,属于必修课。但在实际职业教育教学中,英语课程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教育部对职业教育的英语教学大纲(基本要求)几经修汀和完善,但多数职业院校没有执行到位,落到实处。
“若干意见”要求:统筹安排开展中高职衔接专业的公共基础课,鼓励开发中高职衔接教材和教学资源。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英语课程在职业教育中具有独特育人优势。英语不单是语言,还是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因此,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中高职英语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先行一步,为专业课程的衔接奠定基础,提供借鉴。
明确职业教育中英语课程的性质是制定完善的中高职一体化英语课程标准的前提。制定课程标准,首先要形成既相互衔接又符合实际需要的中高职一体化的英语课程教学目标。中高职英语一体化课程标准要求课程体系统一,衔接贯通,分层递进,同时具有动态调整的特点。
2) 规划衔接贯通的中高职一体化的教学内容
英语教材和教学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若干意见”鼓励开发中高职衔接教材和教学资源。实现中高职英语教育教学的衔接取决于一体化的中高职英语教材和教学资源开发的质量。
“新大纲”对中职英语教学内容进行了架构,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阴。“基本要求”中要求:以职业需求为主线开发和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建议高职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阶段与行业英语阶段四。可见,在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中,英语课程教学内容都要求在体现英语语言共核的同时,尽可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职业岗位群、工作结构和工作过程与英语专业知识有效结合;教学内容综合化、模块化和项目化。因此,课程内容的选定和教材的编写要有行业企业参与。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材的编写还应充分考虑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心理和认知水平等因素,并要保证语言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al。中职英语和高职英语课程内容的难度、深度、广度及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必须合理,学生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实现就业范围的扩大和就业能力的提升。
3) 重视中高职一体化英语课程教学实施的衔接
在对两所学校的实践研究中发现,实施中高职一体化英语课程教学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和项目实践教学之外,组织中职和高职学生参与、参加英语技能竟赛能有效促进中高职一体化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通过大赛,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对英语的工具性的认识,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促进了中高职一体化英语课程教学实施的有效性。
推进中高职一体化英语课程教学实施的衔接,同时还需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和保障。以选取的两所学校为例,两所学校分属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都是职教集团成员,容易达成资源共享。为支持和保障英语教学,职教集团创建了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两所学校的校园还建有微课平台,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学习。这些资源有效保证了中高职一体化英语课程的实施。
“新大纲”和“基本要求”都特别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能力的理解应该包括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未来工作和社会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还包括继续学习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在中、高职英语教育教学中常被忽视,因此,中高职一体化英语课程教学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满足人的终身教育的需求。
4) 形成衔接贯通、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不能是静态的,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更要评价学习过程,将教学置于一种动态背景下,全面完整地评价学生,使评价成为获得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评价应以促进学习、改善教学为目的,突出评价的多元导向和激励作用。
对中高职公共一体化英语课程的评价要有统一的评价体系,遵循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的科学原则,从学生、教师、社会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估。
针对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的评价应该有所侧重。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学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注重语言应用能力的评价,还需要对学生表现出的态度、兴趣、自信心、意志力、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给予关注。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中表现出的创新创业能力给予考量。
篇9
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
学生进行试教时,时常出现紧张情绪,学生站在讲台上显得手足无措,这是心理素质差表现。教师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现象,可以给学生更多试讲机会。可以在课堂上,给出一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演讲。学生讲解的内容是自己熟悉的话题,不会出现语无伦次现象。学生心理素质得到培养,逐渐增强自信心。
(二)使用复述讲解法
在课堂开讲十分钟之前,教师让学生复述前一堂课堂知识。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逐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复述结束后,教师要一定的鼓励,评价学生讲解精彩部分。实践评讲中,教师要注意指正学生语言表达错误。学生因为心理素质差,阐述知识点使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出现语法错误、用词恰当、词组不合理,等等。使用该方法能够让学生锻炼严谨的思维,进行表达时能够做到思路清晰,表达准确。
(三)开展说课活动
说课活动在实践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它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教学素质。说课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传递新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技巧,这也是培养未来体育教师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培养体育学生时,适当使用说课形式进行教学,该教学方式有利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分析和思考能力。开张说课活动时,教师要事前给学生讲解说课内容和步骤,在教师指引下开展说课活动。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如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说课知识,教师可以分成小组形式,让每个小组自由发挥实践说课,教师在该活动中充当指导员,配合学生开展活动。
二、着重培养学生教学能力
(一)加强技能培训
教师可以基于学生执行军训活动,让新生一进入学校便能够从教官那学会基本口令、指导队伍技巧。一般而言,军训的内容是调整队伍。教师可以借助该机会,加强体育专业学生能够从教官军训中学习基本体育知识,使得口令和调动能力得到培训。
(二)学生做足课堂准备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能够给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比较少。在开展体育技能教学时,可以请各项体育老师相互协助,给出几名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备案体育教学。开展新课之前,由体育老师将其收上,进而做出修改。等到课堂时间时,教师可以让该学生带领班级学生开展体育活动。这是培养学生组织能力有效途径之一,学生的教案经过教师修改之后,更加合理。而且,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展现自我机会,学生根据该教学进行教学,随着时间推移,学生的组织能力会得到锻炼。
(三)开展竞猜活动
学生掌握体育之后,积极参加学校各项体育竞赛活动。学生在竞赛活动中,巩固体育知识,还可以获得荣誉感。逐渐觉得体育学习是项光荣事项,它可以锻炼身体,帮助人们获取强壮体魄,还可以丰富情感需求。另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进入竞赛编排、裁判以及训练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教学能力。举个例子,进行班级竞赛活动时,可以分布学生担任各个小组的教练,进行教学时提高实践能力。
三、培养学生纠正错误动作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发现错误动作能力
学生进入体育实习阶段时,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体育动作错误能力,从体育表现者外部运动特征中判断出错误动作潜在。众所周知,体育运动一般都由身体各个肢体来完成,主要由躯干和四肢来执行,活动用力方向、用力速度以及用力重心等等可以通过表现看出,因此学生要具备该能力。在往后教学中,能够根据学生体育外部表现动作,给学生正确指导,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举个例子,让学生进行侧向滑步投掷铅球体育活动时,学生会出现身体重心转移现象,学生对投掷的节奏感掌握不准确,导致在使用力度时出现颠倒现象,而且体育技术连贯性比较差。进行教学时,学生掌握了该查看能力之后,他们的教学质量会提高,会给学生带来科学、正确指导方法。
(二)使用正确纠错方法
教师一旦发生学生存在错误动作,应该及时提出并且给其纠正。纠正错误动作时,应该有主次区分,教师要善于抓住关键问题,善于从表面现象解析内在问题。一些偶尔出现错误动作教师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一些时常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坚持纠正,让其具备正确的体育动作为止。纠正方式也有讲究,教师要采用启发的方法进行纠正,诱导学生自觉发现问题,掌握正确的体育动作。而且,一些难点体育动作,教师要重复演示给学生,直到学生掌握为止。
(三)要认真备课
实习生在开展性课程时,要做好备课准备,充分了解教材知识。能够根据教材教学要求,规划处重点知识。进行教学时,才能做到井然有序,保障课堂教学效果。近些年来,很多学校都出现校体罚学生、打骂学生的报道。这些报道备受社会关注,这些行为出现的根源就是教师素质低的表现。实习生进行教学时,要摒弃这些不良的教学模式,要尊重每个学生,以身作则提高教学质量。
(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教育事业繁荣发展,创新成为教育新起点。这是一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学理念,它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帮助学校开拓创新教学方法。中小学课堂教学主要传授基本体育知识以及基本技能,体育课堂目的是锻炼身体。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教学案例,开展针对性教学。进行教学时,根据不同学生年龄、学生体育能力,开展兴趣教学。另外,还可以要求一些中学骨干教师讲解教学经验,帮助体育专业学生掌握教学方法。一名合格的教师,他应该基于课堂教学内容上,结合班级学生学习基本情况,创新的使用教学方法。体育课程不同于其他课堂,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应该让学生明确体育学生是项愉悦活动,而不是为了体育分数而进行学习,转变被动式学习方式。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时,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学生在教师缜密的教学计划下,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潜移默化中,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在未来发展中,将成为一名合格的人们教师。
参考文献:
[1]唐炎.体育与高考――体育在线学术论坛网友讨论摘登:体育高考“热议”的冷思考[J].体育学刊,2013,(2).
[2]王萍.新疆图瓦人传统体育文化的濡化――来自喀纳斯村的田野调查结果[J].体育学刊,2013,(2).
[3]张鹏,张春桃.新时期高职体育课程建设的探析――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体育课程建设为个案[J].当代体育科技,2013,(8).
篇10
一、指导思想:
二、工作重点:
(一)以课题为抓手做好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1、启动教育局《打造特色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为教育均衡发展和优质教育建设做好参谋。
2、继续做好“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的研究,推进有效校本研训。
3、深化“提高学校教育科研实效”、“ 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教学”和“小班化教育”等课题的研究工作。
(二)加强教科研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1、健全学校教科研网络,继续加强对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调研和指导。
2、规范和健全课题研究的开题指导、过程研究和结题报告撰写指导工作,对立项课题负责人进行教科研知识培训。
3、做好优秀课题成果和优秀论文的宣传推广工作,编印《2012年瑞安市中小学教师优秀教科研论文集》。
4、做好一年一度的全市教师教学案例评比工作。
(三)发挥《瑞安教育》的宣传作用。
继续办好《瑞安教育》,积极为各级领导和教师提供教科研信息服务,刊登有关教育理论、新课程理念和教科研知识,传播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推广先进的教科研经验,为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鼓而呼。
(四)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召开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会议,做好优秀校园心理剧剧本的评比,开好瑞安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评比暨心理健康教育现场观摩会,积极参加浙江省和温州市组织的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温州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设评估等工作。
瑞安市教育局教科室2012年下半年主要工作安排
2、公布2011年瑞安市中小学教师优秀教科研论文评比结果。
4、刊出《瑞安教育》。
5、浙江省A、B、C级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证书发放。
6、瑞安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评比暨心理健康教育现场观摩会。
2、启动教育局课题《打造特色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研究》研究工作。
3、组织参加温州市心理辅导活动优质课评比暨现场观摩会。
4、2012年下半年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A、B、C级资格申请材料上报(10月30日前)。
5、组织申报浙江省中小学心理辅导等级站评估工作。
2、学校教科研工作和重点课题调研指导。
3、瑞安市“特色学校建设”调研。
4、组织参加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三优”评比。
2、学校教科研工作和重点课题调研指导。
4、刊出《瑞安教育》。
5、瑞安市“特色学校建设”课题座谈会。
6、组织参加温州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设市级评估。 1月 1、召开瑞安市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师
1、以本为本,严格教学常规管理。
“以本为本”,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去年以来,学校以更加具体的备教辅考析要求进一步规范了教学行为,落实了目标责任,向常规管理要质量更加深入人心。学校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坚持代主课,带头参加教科研, 每人学期听课都在20节以上。副校长杜晓波、雷传明分别担任数学、英语课教学,亲自参加、具体指导数学、英语组的教科研活动,并在“三式互动”教科研活动中带头讲公开课。
2、以纲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我校认真执行国家课程纲要和方案,严格按照省、市课程计划开设课程,必修课100%开设,思品课、科学课、选修课、校本课、信息技术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一一落实,同时严格遵照教育局规定征订教材与资料,学生在校时间符合上级要求,学生没有超重的课业负担。
2009年,我校按照新课程评价方案改革教学评价,做好各科计划总结;学校按要求管理学籍和学生异动资料;学校以优化课堂为重点,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良课率在80%以上,每位教师都已比较熟练地制作课件和使用多媒体;学生实验演示率达100%。
抓好体卫美劳,促进全面发展。2009年,学校调整了体卫领导小组,体卫工作有措施、有计划、有总结,按国家规定开足课程,按要求建立了心理咨询室,规范了两操和大课间,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举办了秋季学生体育运动会和教工运动会,开展了心理健康系列教育活动,开放了心理咨询室,5月下旬间,我校被评为“樟木头镇心理咨询室检查评比先进学校”。学校重视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要求新教师进行了体检,一年内学生做了两次体检,体卫工作效果较好,学生体育课考核合格率、体质健康达标率和优秀率分别达93%、93%、23%以上。我校的周边环境管理得到落实,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和身心发展。卫生工作负责人积极争取和配合卫生部门科学预防各种传染病,防污染、防甲流、防近视措施得力,专题会议、专项教育、专刊宣传及班主任跟踪,收到了实效。
我校注重美育,按音乐、美术新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将美育融入教育全过程,不断通过美化学校、优化校园文化等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巨型标语、名人头像、名言警句、文化专栏等都对学生起到了无痕教育效果;全年举办过两次美术展览,艺术作品在有关评奖中取得了好成绩,有27位学生的美术作品获镇以上奖,其中丁莎、赖伴英、张曼红、洪文洁、胡欢、吴文馨分别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和技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因地制宜让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学校举行了手工制作比赛,组织学生走进社区打扫卫生、去太粮米业参观实操,到银马市场搞义务劳动,给班级绿化地段养花护草。
学校课外活动丰富,办读书节、朗诵会、演讲赛、拔河赛、跳绳赛,有英语角、广播站、篮球队、合唱队、音乐、书法、绘画、奥数、健美操、军体拳等兴趣活动小组37个。
学校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推广普通话,每天每班在文字课前都得开展课前演讲,在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中所有师生均要讲普通话。
我校不按分数编班,注重后进生帮教,后进生转化有计划、有辅导、有跟踪,,转化率在95%以上,学生成绩检测合格率大于95%,学生辍学率为0,信息技术、英语考核合格率均超出90%,中考合格率超出50%。
3、以人为本,潜心开展教学科研。
课堂中成长,课题中成熟。从往日的校本教研“堂堂清”到如今的科研课题“三式互动”,四年时间,凡在我校工作过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无不感到受益无穷,先后涌现了张国玲、杜晓波、周文武、张金霞、谭平姣、吴辉、陈志辉、甘海燕、王丽丽、叶新喜、王俊燕、王伟、明章文、左迁、陈状元、吕雄、杨丽、陈带兰、刘延力、钟彩云、葛凤、蔡雪珍、李苏钰、杨蓉、张彦等一大批青年骨干教师,就是因为在我校课堂研究中得到实惠、获得资本而跳入高收费学校去拿高工资的已经有十几位老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