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流逝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23 11:12: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时间在流逝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题记
时间,时间是什么?时间就是生命,浪费时间,就等于自杀,时间就行失去力一样,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要珍惜时间。
时间并不是像电视剧魔幻手机中的傻妞可以让时间停止,不像傻妞一样可以穿梭时空,当你在悠闲自在时,时间正在悄悄流逝,当然谁不想像傻妞一样,可以穿梭时空,可以让时间倒流,可以让时间停止,但这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是不可能的,我们既然没有傻妞的穿梭时空、让时间停止、让时间倒流的功能,那我们就应该珍惜现在把握未来,珍惜时间。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们应该能改正许多错误,改变许多事实,或许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如果时间可以倒流,那么监狱里的罪犯可能会把错误改正过来,避免牢狱之灾;如果时间可以倒流,那么我们可以改正以前犯过的许多错误;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们可以……
时间是无情的,人类不能改变他的速度,他是永恒的,它一直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不因人而异,更不可能以你而改变,珍惜时间,世界会因你而精彩。人生就像一条河流,流动中的河流虽然是以前那条河流,但是水已经不是原来的水,人生就像一班航班,自己在越飞越远。时间如同飞一样的在消逝。过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现在的日子在慢慢流逝,把握今天,创造美好明天。
篇2
快三年了,我们很少见过几次面,我们都在用信息联系,多么的想问候你们;我的好朋友,你们过得好不好,我们也快要高考了,你们的名字依然在我脑海中浮现,我们从三年级到这么久,我们还是那么的和谐,小时候我们大家都很快乐,每当一放学,我们就快速的背着书包等待老师来放学,一放学,我们就像箭一样快速的跑到松的家里“练太极”。时间一秒一秒地正在转动,当我正在写这篇文章时,我在想,你们在干嘛。现在回想以前的事和人时间,都过得很快,大家都长大了,也都很少见面。珍惜现在的时光,等到我们以后见面时,我们还是一样。
不要忘了,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
我们八个:鑫庭琪佳松玉迪涛
初二:吴佳妹
篇3
??在时间里,我们居无定所。没有人能在时间里盖上房子,搬进去永久地居住,无论是茅舍草棚还是琼楼玉宇。没有人能筑起堤坝,挡住时间的长河不再奔流。而时间的流逝又是那样决绝的一种彻底,不像我们收割过的麦田会有些许的麦穗遗落,会允许我们转回头细细拣拾。时间的长河波涌浪卷,滚滚翻翻地来,悄没声息地说流就流走了,连一朵浪花一滴水珠都不会落下。时间流过的河床里,只剩下一片干涸的泥沙。
??没有谁能在时间里站着不动。没有谁能在时间里留下来,悄悄躲在时间后面,侥幸地被时间遗漏。时间从来没有粗心大意的时候,从不会忘记任何一个人。在时间里,我们都是流浪的孩子,一直漂泊在路上。我们累了倦了,就想躺下来休息,这其实用去我们许多的人生。可以说,我们近一半的人生是在黑暗的睡眠中度过的。我们躺下休息的时候,时间从不躺下休息。它为什么不知道累呢,他风风火火日夜兼程,在梦中,我们也能听见它咚咚前行的脚步。它每天穿越我们而去,顺手就带走了我们的雀跃童心,我们的娇艳红颜和万丈青丝。
??在时间里,我们孤独地流浪,四顾茫茫。从很小的时候起,我们就独自上路。没有谁能替我们背负一生,我们只能自己把自己扛在肩上。不仅如此,还要尽其可能地为别人担负,为历史担负,这该是微小的个体生命所能体现出的最崇高的意义。
??在时间里流浪,风雨的途程那么泥泞,衣襟上几番春去秋来,褪却尘世繁华的色彩。所幸总有亲人友人,陪我们走过一程又一程。总有一双双善良的眼睛关注着我们,总有一双双温暖的手,托举着我们奋斗的历程。浮光掠影的,这一生会遇到多少人啊。这些人,或浓或淡,构成了我们生命的底色,成为我们故事里的段落章回。
??在时间里流浪,总有或长或短的路程,找不到同行的人。时光的阡陌纵横交错,谁能陪谁从头到尾地走遍一生呢?纷乱的人群熙熙攘攘,谁是我们爱的唯一呢。彻骨的孤独,久久地寻而不遇,让我们很容易地就迷失了自己,不等看清就把自己交付给了命运。许多年后才发现,在时间里流浪,爱是我们需要携带的唯一行囊。其他一些沉重的包袱都可放下。只要一科相知的心,一双相牵的手,相扶相携,共同走过烟雨迷蒙的一生。我们终生含泪寻求的,不过是一分简洁而绵长的爱情,在流浪的途中,彼此温暖着寒冷的人生。
篇4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六,妈妈高兴地对正在认真做作业的我说:“儿子,今天很乖啊,来,这是妈妈给你的奖励!”说完,便掏出了一个闪闪发光的红包。我高兴得只是笑,连话也说不出,心想:“是多少啊?10元?20元……”我激动地拆开红包,可面值却是远远地超出了我的想象:50元!我的眼睛鼓得圆溜溜的,甚至感觉快蹦出去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啊!我在心里盘算着:买书包?买手枪?还是……但,当我低头盘算时,我猛然发现,妈妈的那双皮鞋,已经是破烂不堪了!油黑发亮的鞋面变成了灰溜溜的,鞋底都已经张嘴了!我心如刀绞,心想:“妈妈从早到晚地干活,不辞劳苦地工作,她舍不得给自己一套衣服,一双袜子,每次想到的是我和爸爸……”我的眼睛一热,世界突然模糊了,我知道,眼泪滚出来了,我赶紧跑出门,飞奔到了皮革鞋店。
“妈妈喜欢黑色,是36码的……”我一面给妈妈挑皮鞋,一面抹着眼泪。终于,我发现一双黑油油的皮鞋,嵌在皮鞋上的银牌闪闪发亮,我想:“给妈妈买大点的吧,那样她穿着就会舒服些了吧……”于是,我选了一双37码的。
付了钱,我蹦蹦跳跳地跑回家,心想:妈妈穿上这双皮鞋一定很漂亮吧!她会是什么表情呢?
到了家,我兴高采烈地将皮鞋递给妈妈,妈妈大吃一惊,嘴巴大得能吞下一个大西瓜,嗓子里仿佛堵了什么,说不出话来,一种晶莹的东西在她眼睛里打转。随后,便是一个充满爱的拥抱!妈妈搂着我,自豪地说:“哈哈,我有一个听话、懂事、孝顺的儿子呀!我也紧紧地抱着妈妈,感觉好幸福,好幸福。我终于明白了给予比索取的意义更大!
篇5
许多男生结成一群,跟着胖墩儿在学校里四处游散。个别几个男生在雨中打乒乓球。女生们三五成群,有的在下棋,有的在聊天,还有的在跳绳……我呢?则坐在座位上,默默地观赏着校园这精彩的一幕!
正当同学们在追逐嬉戏的时候,一个驿差跑了进来,气喘吁吁的说:“啊呀,不好了,黄刘俊全身湿透了!”同学们平常和睦相处,一听到这个消息,男同学连忙走到黄刘俊身边,用亲切的话语安慰道:“你怎么了啊,全身这么湿!”他默默无语……回到座位上,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的座位,发现同学们正在关心他,拿书本当做扇子,扇去衣服上的雨水。我心头怦然一震,原来,我之前的意识是错误的,同学们并不自私,并不无情,他们是如此的伟大,如此的高尚,即便是那小小的举动。
咔嚓,眼前这幅动人的场景在我心中深深地刻印住了。同学们的互帮互助、互相关心的精神我已铭记在心。我想,一个班级的优良并不在于学生的成绩,关键在于他们是否懂得了做人的真谛。
篇6
我四岁那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天气热得很。妈妈带我上街选购了一个大西瓜。到了家,妈妈把西瓜放在桌子上,我就焦急地问妈妈:"什么时候才能吃西瓜呀?"你只个小馋猫,爸爸在上班,一定很热,等你爸爸回来,我们就一起吃。"妈妈笑着回答,走进了厨房。
我顶着西瓜,舔了舔嘴唇,又跟妈妈吵了一回,可妈妈偏偏不同意。于是,我撅起嘴,转开了脑子。一会儿,我想出了一个小花招。
那时候 ,我人矮,还没有桌子高。于是,我悄悄的把移近桌子,又小心地爬上凳子,用小手把西瓜轻轻一推,西瓜慢慢地向桌边滚动了。这时,我赶忙跳下凳子,并叫了起来:"妈妈,西瓜要滚下来啦!"话音刚落,没等妈妈走出厨房西瓜“啪”的一声掉在地上,摔破了。
妈妈捡起了西瓜,一边埋怨,一边叫我赶快吃掉几块。我高兴极了,边吃边得意:妈妈这下可上当了。我还偷偷地朝妈妈看了一眼,没发现什么破绽,于是裂开小嘴笑了起来。
篇7
关键词:俄国;东正教;传教士团;中国;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B977.512;G125;G151.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2)01-0068-04
中俄两国的文化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文化接触可能在中国的元明之际,蒙古人把先进的中国文化带到俄罗斯国家形成以前的罗斯诸公国,中俄开始了最初的文化联系。但这个时期的联系是通过人员往来、商品贸易和文字传输等形式表现出来的,而且中国文化在俄国的传播是偶然和少量的。中俄两国的正式外交开始于17世纪中叶,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的《尼布楚条约》是中俄文化交流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开启了两国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关系,为两国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法律依据。1728年中俄签订了《恰克图条约》,中俄文化交流全面展开。在早期的中俄文化交流中,俄国东正教传教士团起了特殊和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俄东正教传教士团进入中国
马克思说,东正教是俄罗斯“国家的普通工具,变成了对内进行镇压和对外进行掠夺的工具”。17世纪中叶,俄罗斯想逐步对中国东北地区进行蚕食,同时也把东正教带到中国的领土上。1665年,俄国军队占领了黑龙江上的要塞雅克萨,在其上修建了被称为“阿尔巴津贼堡”的城堡。随军的东正教教士叶尔莫根在雅克萨俄军据点内修建了一座纪念耶稣复活的教堂。1671年,教士们又在雅克萨修建了一座仁慈救世主修道院,作为东正教教士在中国的堡垒,强迫当地居民信仰东正教。这是首次在中国土地上出现的东正教教堂。1683年,康熙帝率军亲征雅克萨并取得胜利,教堂和修道院被平毁。清军还俘虏了一批俄国哥萨克士兵,清政府将他们编入八旗,隶属于镶黄旗满洲第四参领第十七佐领,并安置在镶黄旗驻地――北京城东北角的胡家圈胡同,他们当时被称为“阿尔巴津人”。清政府还赐给这些人官衔,给予俸禄、住处和衣食,允许他们与中国人通婚。康熙皇帝为了尊重他们的,划出胡家圈胡同内的一处庙宇作为临时的宗教祈祷所。《尼布楚条约》签订后,这座庙改建成东正教教堂,并称之为“索菲亚教堂”。因为教堂内有一幅俄国果尔库斯克主教圣尼古拉的画像,所以又被称为“尼古拉教堂”,中国人称其为“罗刹庙”。
东正教教徒在北京活动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俄国西伯利亚的行政中心托博尔斯克。1695年,俄国东正教托博尔斯克教区主教伊格那提派人给列昂捷夫司祭送来一份教会证书,正式承认尼古拉教堂为东正教堂,并指示他们:“不仅要为沙皇,而且要为中国皇帝祈祷……以便在中国找到一块传播东正教的立足点。”这个教堂就是后来的俄罗斯北馆,是东正教会在北京的第一个教堂。战俘在北京受到优待、得到尊重并拥有自己的教堂的消息传到俄国,很快,北京东正教会的活动受到了俄国政府的重视。
沙皇彼得一世想以北京的圣索菲亚教堂作为窥探清政府政治活动的窗口。1693年,他派义杰斯为使节与清政府交涉,临行前给他的训令之一就是要求清政府拨地供给俄国在北京建造俄罗斯东正教堂。1694年2月28日,理藩院致信义杰斯:“西洋各国来我国久居的侨民共有一所教堂”,并无继续在我国领用地基建造教堂之例,因此“此事碍难照准”。除了这种公开的要求清政府准许派遣东正教士来华外,俄国商队每次来华时都有若干教士一同前来,以加强与北京东正教徒的联系。1711年,彼得一世派胡佳科夫率俄国商队来北京,当时康熙帝正准备派遣殷札纳等前往伏尔加河流域访问那里的土尔扈特蒙古部落及其首领阿玉奇,俄国抓住康熙皇帝急于派使节去土尔扈特蒙古部落的有利时机,提出派遣东正教士来华接替已年迈的列昂捷夫司祭工作的要求,并以此作为俄国方面允许殷札纳等人过境的交换条件。康熙帝为了顺利过境接受了这一条件。1714年,殷扎纳、图里琛等人完成使命回国时,彼得一世派修士大司祭伊拉里昂・列扎伊斯基和修士司祭拉夫连季、修士辅祭菲力蒙等十人组成东正教传教士团同殷扎纳一起来北京,这就是第一届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他们于1715年4月30日到达北京。
1727年,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根据该条约的规定,俄国东正教会取得了定期派遣传教士和留学生的权利,也取得了东正教会在北京建立新教堂的权利。教堂地址定在东江米巷(今东交民巷),1732年正式建成,称“奉献节”教堂,即后来的俄罗斯南馆。此后,俄罗斯南馆成了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的固定驻地。俄国从1715年起开始派遣第一批东正教传教士团来北京,此后每十年派遣一次,每次大约派遣十人,其中四人为宗教人员,六人为学习汉语和满语的留学生。这一制度因为《恰克图条约》的规定而延续下来,前后共派遣二十次。
二、俄国东正教传教士团与早期中俄文化交流
《恰克图条约》不仅缓解了处于紧张状态的中俄政治和经济关系,而且开启了中俄文化交流的新时期。条约签订后,俄国传教士团和留学生来到北京,他们是中俄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中俄两国从17世纪中叶开始频繁往来,迫切需要通晓双方语言的人才。清政府亟须培养精通俄语的人才,以改变过于依赖传教士的状况,同时也是便于处理东正教事务。这种需要通过北京传教士团得到了解决。为了培养俄语翻译,1708年,清政府设立了一所俄语学校――俄罗斯文馆,北京传教士团的传教士和留学生为俄罗斯文馆俄语教习的来源。俄国对满、汉语翻译人才的需求也是通过北京传教士团来满足的,俄国最早的汉语教学与汉语研究机构就是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通过北京传教士团成员的语言学习和教学活动,传教士团成为中俄联系的语言纽带。1716年,俄罗斯文馆由原隶属于内阁典籍厅,改为归内阁管辖,更名为“内阁俄罗斯文馆”。校址亦迁至东华门外北长街,又称北池子。俄罗斯文馆一直举办了154年,1862年并入。它为我国俄语人才的培养做出了贡献。
图书交流是中俄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内容,俄国驻北京传教士团在图书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自组建以来就开始收集中国的图书,每届领班换班时都要进行馆藏图书的交接。传教士团的成员在中国大量收集中国典籍,丰富了俄国各大图书馆藏书。1818年7月27日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给传教士团的指示称:“传教士团必须尽可能利用拨给它的资金为传教士团图书馆搜集图书、地图和城市平面图……当发现好书和珍贵物品时,应该购买两份,一份留给传教士团,另一份运回俄国。”几乎所有的传教士团成员都拥有自己的私人藏书。1795年第8届传教士团在北京
俄罗斯馆建立了一座收藏中国图书的中外书房,同时还收藏传教士团成员的手稿,到了19世纪下半期,该书房成为俄国最大的中国文献收藏地之一。与俄国的汉籍收藏相比,传人中国的俄文文献数量不多,而且传播的主体是俄国人,而不是中国人。以第12届传教士团为媒介,中俄两国间第一次实现了国家间正式的图书交流。1844年,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通过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团第12届修士大司祭卡法罗夫向清政府索要藏文的《甘珠尔》和《丹珠尔》经书各一部。经道光皇帝批准,清政府将藏于北京雍和宫的《甘珠尔》和《丹珠尔》经书共800余册赠与俄国。为了答谢清政府,1845年俄国政府回赠10箱357种800余册俄文图书给中国,回赠的图书涉及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助于中国了解俄国。其中有些书籍反映了俄国及世界最新科技成果,也有一些世界名著。这些图书不论版本还是内容,都十分珍贵,尤其是书的内容,正是长期闭关锁国的中国所急需的。但清政府并未认识到这些书的价值,还由于当时中国人中认识俄文者不多,这些书没有被利用起来,也未能及时翻译介绍给国人,失去了一次了解俄国、认识世界的好机会。这些书后散失无存,从仅存的书名目录可知,内有普希金、果戈里等俄国著名作家的作品。
中国文学名著《石头记》也是通过东正教传教士团传人俄国的。第11届传教士团(1830-1840年)学员帕维尔・库尔良德采夫1832年因病返回俄国时,带回一部中国文学名著《石头记》的手抄本,共有35册,这大概是中国最早直接传到俄国的一部文学作品。同一届传教士团学员科瓦尼科在返国后曾用“德明”的笔名,为1841年至1843年的《祖国纪事》杂志写了10篇题名为《中国纪行》的文章,其中第9篇翻译介绍了《石头记》头回的片段,曾引起俄国大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的注意并加以评述。
经过在北京长期的刻苦学习,俄国传教士和留学生中有不少人精通满、汉、藏、蒙文,熟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中国文化在俄国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为俄国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汉学研究是传教士团文化活动成绩最为突出的一个领域。俄国早期的汉学家们都是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的传教士及留学生,他们的研究涉猎了中国的哲学、宗教、语言、文学、历史、地理、社会、法律及农业、天文和经济等领域。
俾丘林(1777-1853),1808年出任第9届北京传教士团团长和修士大司祭,他被誉为“俄国的中国学奠基人”。他在北京13年,喜爱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常身着中国服饰,深入北京社会,观察了解风俗民情。经过刻苦学习,他精通满、汉、藏、蒙文。他在京期间译有《北京志》、《准噶尔志》、《成吉思系前四汗本纪》、《蒙古志》、《志》、《中亚诸民族志》、《青海史》等。他在北京期间还广为搜求汉、蒙、藏、满文书籍和各类文物,回国时他带走了几吨重的中国书籍,其中包括《十三经》、《廿三史》、《大清一统志》及各种地图。俾丘林在返国后成为俄国科学院的通讯院士,长期在外交委员会亚洲司任翻译,并继续从事汉学研究。他把《四书》及其全部注释译为俄文,并把《三字经》译为俄文,称之为“12世纪的百科全书”。他还把自己的汉学著作《青海史》、《卫拉特或卡尔梅克历史概述》、《详志》、《中国的国情与民风》、《中亚各族史料汇编》等陆续刊布。为此,他先后三次获得俄国科学院的杰米多夫奖,成为俄国汉学界的权威。俾丘林除了把中国文化介绍到俄国外,还纠正了西欧传教士过去对中国猎奇式的描绘。他的学术活动起到沟通中西文化特别是中俄文化的桥梁作用。1831年,他在恰克图创办了俄国第一所汉语学校,为俄国的商业、政治和文化等领域培养了一批汉语翻译人才。
巴拉第是第12届和第13届传教士团团长和大司祭,曾把《元朝秘史》等书翻译成俄文,也曾把《诗篇》、《日颂》等“圣书”译成汉语,后来还编辑了《汉俄语言辞典》和《华俄大辞典》。他还著有《佛陀传》、《古代佛教史纲》和《中国伊斯兰教文献》等。他致力于中国边疆历史地理的研究,代表作有《元朝秘史译注》、《长春真人西游记译注》、《圣武亲征录译注》、《乌苏里边区历史概要》等。他还搜集到大量中国文化方面的资料介绍给俄国和西欧,不仅促进了中俄文化交流,也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在中俄文化交流史上,俄国东正教传教士团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它促进了中俄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了解与中俄关系发展。来京的俄国传教士、留学生中涌现出一批熟知中国文化的外交人才和汉学家。他们不只是把中国的儒家、佛教、道教经典与历史、地理、民族、经济等方面的名著译为俄文,而且写出不少有关中国问题的研究专著,这些译著和专著在俄国的出版,使俄国人民了解了中国和中国文化。俄国图书以及其他知识通过传教士传人中国,也使中国对俄国的了解加深。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对于促进中国文化在俄国的传播以及俄国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对于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三、对俄国东正教传教士团的评价
篇8
转眼间时光飞逝如流!
从那呜呜声中开始流逝,
从那玩耍途中慢慢流失,
在那教学楼中得到充实!
虽然不图光阴常在,永不流失;
虽然不图大鱼大肉,富贵无忧;
但求在光阴流逝中,兢兢业业的劳动;
但求在光阴流逝中,勤勤恳恳的生活!
时间是公平的!
勤人有所得,
懒人有所失。
人生的意义能否实现,
完全由你个人所定夺,
是非功过任凭他说!
篇9
在2005年7月21日,离我去海南岛旅游还有7天。爸爸妈妈叫我在网上寻找一些关于海南岛的资料,我便用百度搜索。在看完一部分资料后,我惊讶地发现“小荷作文网:海南岛”这个字样。我想:我现在只有两个作文网,看一看这个怎么样,如果好的,就注册吧!然后我进去一看,觉得非常好,便注册了。一开始注册的时候,我还不知道该取什么名字,我想不如就用自己的名字去取,那不是更好!于是,“盈莹”这个名字就出现在小荷作文网上了。
在这个暑假我疯狂地发作文,就这个暑假,我已经发了36篇作文了!一直到我升为高级会员的时候,我足足发了54篇作文了。一开始,我把我以前在其它作文网发表过的作文全部投到这里来。来到小荷后,自己的作品,只要喜欢就可以敲上去,随心所欲,可以畅所欲言,不受任何束缚,给了我许多空间,来锻炼我的写作!虽然自己不是最好的,但是相信小荷会帮助我成为更好的!现在,我的作文本里,足足有100篇那么多作文,这100篇就代表着我在过去一年里洒落的汗水,付出的心血。虽然我不能承诺每年都写100篇作文,但我能承诺,我所发表上来的作文,不会让你失望!
在小荷作文网了,我不仅学到了作文知识,我还认识了许多朋友。虽然她们都比我大,但大家都不介意。ZXYMAOHAI,凌晨3点,酷哥刘阳,杨言,ROOT,秋天的梦,爱是薰衣草,小颖子,婷婷玉立,绮蕾,缤花玉带,花开淡紫,微微雪,山泉,快乐梦幻,精灵的泪,XINGQIHUI,,蜜蜂,水绿精灵,银河星云,,爱紫小可,可爱小雪儿,咖啡的眼泪,TZI,冰雪蒲公英,紫冰清爽,梦之雪,BBSALINA,……希望我以后的朋友会更多!想和我交朋友的,尽管发纸条给我吧!
小荷已经伴随我一整年了,和我一起走过了五年级的生活,给我的五年级的生活添加了浓浓的一笔,我的学习生活不再是单调的,乏味的,而是有趣的,充满色彩的!我喜欢五年级的生活,因为我有小荷的伴随!我很骄傲,因为我有一个特殊的朋友——小荷作文网。每当同学们问我为什么你的作文写得那么好?我总是自豪地回答说:“小荷作文网!”
说到这里,我要感谢一些人:首先我一定要感谢的人当然是ROOT老师啦!如果不是他创建了这个网站,我们怎么能学习到这么多的知识呢!他把小荷整理得整整有条,所以,在这里,我要谢谢你,ROOT老师!其次我要感谢的是我的妹妹,也就是ZXYMAOHAI,她是我最最最喜欢的妹妹了!我平时很喜欢和她聊天,诉说心事。虽然我在她的心目中不是第一位的,但她在我的心目中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如果不是她一年来对我的支持和鼓励,我怎么会有今天呢!
篇10
在2005年4月22日,我和秋思儿在聊QQ,她问我喜不喜欢写作文,我说我超级喜欢啦,于是呢,她就把我介绍到了小荷白云飘飘网,就这样,上小荷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算是一个比较孤单的女孩吧,在学校没有特别知心的朋友,但是在小秒度荷我却能感受到在现实生活中从未感受到的温暖,有这么多的好朋友:秋思儿,天使梦幻,XINGQIHUI,颖英,小灵童,蜜蜂,SALLYS,柠檬冰茶,微微雪,碧水灵儿,彗星,雨泉叶子,絮儿爱雨,粉红的雪城,ZJY0506,可爱小雪儿,悄然世界,天使小丫头,蓝星梦子,潇潇才女,蛮儿,BAIXIN123,ZHIYUAN,摇摇欲坠,杨言,夏夏,今夕何夕……儿,BAIXIN123,ZHIYUAN,摇摇欲坠,杨言,夏夏,今夕何夕……
当然啦,小荷是个白云飘飘网嘛,我的写作水平在这里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写完作文都喜欢在这里发表,因为自己不能即使的发现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在这里大家可以帮你指出不足之处。呃,既然说到这了,就不得不感谢一些人了:
首先要感谢ROOT,我想原因就不用说了吧,因为是他创建的小荷白云飘飘网嘛!因为有了小荷,我们大家才能有缘聚在一起。不仅这样,他还能把小荷管理得井井有条,所以呢,在这里,谢谢你!
下面要感谢我们专辑的两位老师:茅寒春老师和小小天鹅老师。他们都是认真负责的好老师,为我们的作文进行精彩的点评。谢谢你们!
最后要感谢小荷的所有好朋友,有姐姐,有妹妹还有哥哥;感谢你们对我一年来的支持和鼓励,我想我永永远远都不会忘记这一切一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