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学习心得范文

时间:2023-03-17 03:03: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法学习心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法学习心得

篇1

我们都知道,教育能够决定和改变一个人的未来和命运,教育也能改变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前景。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义务教育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未来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作为学校中的一名普通教师,在学习了《义务教育法》之后,对提高师德修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义务教育法》赋予我们的义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教育新风。教育原理告诉我们,教育必须有明确的指向性和目的性,主要解决人的发展问题,唤起学生精神世界能动、自主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义务教育法》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业务水平,爱护学生,忠于职守。教师必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也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

我是一名教师,肩负着育人的重任。于是在学习之余,更应从自己过去的工作中找出不足,必须全身心地去爱自己的学生。喜欢学生,爱护学生,服务于学生,这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天职。师魂即师爱。要在实际工作中,时时处处体现师爱其实并不简单。有时,细小的一个工作,看似简单的一种举动,也许会折射出我们教师的教育理念。班级中的王新博同学,知识欠缺的太多,为了使他尽快的追上队伍,就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补课,同时发动班级学习好的同学帮助他,他的成绩提高的很快。既方便了学生,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更增强了困难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我想,这小小的改变中,就蕴涵着老师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也是大家在学习了《义务教育法》之后的一种新的有效尝试。教师站在了学生的立场上,改变了自己原本已经习以为常的一些教学行为,目的则是为了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作为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发展负责,尊重他们的人格,在求知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原有的基础与能力,因材施教地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因地制宜,潜移默化地帮助他们学会做人,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样才称得上不辱使命。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地今天,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能抱着过去的应试教育一套而不放,应该让学生走进更广阔领域学习,力求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师德风范,不断更新自己的学识。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为形成良好的师德风尚而出力,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爱岗敬业,使自己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篇2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案件逐年增多,由此引发的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纠纷与日俱增,学生家长因学生在校期间受伤致残甚至死亡向学校索赔的金额不断攀升。校园伤害事故不仅会影响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正常工作与生活,而且是造成社会不安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我国校园伤害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波及教育系统内部,而且已经成为一个世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因此,如何预防校园伤害事故、妥善解决和处理此类纠纷。最近,通过在教管课程班学习《教育法规》这门课程得到很多启示,几天的学习中,首都师范大学程振勇教授在学校伤害事故方面进行了精辟的讲解,感觉收获颇丰。以下是本人这方面的学习心得。

一、学校是否属于学生的监护人之争

分清责任主体是承担损害赔偿的前提,妥善解决学生伤害引发的经济纠纷,是校方与家长之间化解矛盾、消除分歧、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稳定社会的关键。当前我国校园伤害事故之所以难处理、处理难,就在于人们对校园伤害事故责任主体的认定上,存在着观点分歧,导致在法律规定上,无法可依,在实际问题的处理中,也无据可寻。

是不是只要学生在上学(上课)期间发生伤害事故,学校都要承担责任?如果不尽然,学校又是在什么情形下应对在校学习期间受到伤害的学生承担责任?在诸如此类的问题上,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看法常常相悖。家长认为,学生只要到校学习,家长就将其监护责任转移给了学校,学校不仅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负责,而且应当承担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而校方则认为,学校不是学生在校期间的监护人,不负有对学生的监护职责,学校是否承担学生事故损害赔偿的责任,是基于教育法对学校管理职责的规定,对学生承担有限的管理责任。那么学校与学生之间究竟存在着一种什么样的法律关系?我国现行法律却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学校对未成年学生的保护职责与学生监护人的监护职责虽有相近内容,但这两种职责的性质和法律渊源却有不同。前者是学校作为承担公共教育职( )能的社会机构,基于《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而形成的一种公法范畴的职责与义务;后者是基于民事法律所确定的监护权,而在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间形成的司法范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两种权利由于来源与性质上的差别,不能混淆。尤其监护权是建立在亲权基础上的,不能脱离法律的有关规定和亲权的范畴而谈监护权的转移。视学校为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的认识,不仅使学校承担难以担负的责任,而且也难以解释何以学校只有监护责任而没有相应的权利,何以学校对学生的管理要符合法律规范,而不能像父母管理被监护人一样管理学生。

就目前的民事法律规范而言,没有明确学校是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或应当承担监护责任。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总体上来讲是基于教育与受教育而形成的教育关系,存在一些不同于其他法律关系的特殊规律,应当适用教育法调整。因此,学校并非学生法定意义上的监护人,尽管学校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负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职责。

二、学校管理职责范围与学校事故责任承担

根据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判断学校及教师对事故的发生及其后果有无过错、过错大小,来确定责任主体,依此进行损害赔偿,应是分析、解决此类纠纷遵循的一般原则。

1.意外事件。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件是无法预见和不可避免的,学校及教师对事件无任何过错,不负任何责任。但如果事故发生之后,教师没有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措施救险,延误了治疗,造成伤害者伤情加重,就应负责,这是一种事后责任承担。

2.学生在上课期间因互相打闹而受伤害。上课期间,教师负有监督管理职责。对在此期间发生的学校事故,教师承担责任大小,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但需要强调的是,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在管理职责上的不同要求并不意味着人为地降低教师应尽的管理职责。

3.学生受伤不是学校所为,但与学校场所设施管理不完善或教育教学仪器、设备保管、存放有关,学校要承担部分民事责任。需要注意的是,学校场所设施造成的学生伤害承担责任,与学校建筑设计、施工中暴露的质量问题关联,但更多地与教职工是否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及时向学校报告有关。

4.学生课余时间受伤。课休时间是事故多发段。教师的职责,是要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躲避危险的能力,这是其一;其二,一旦发生事故,要及时采取措施做好善后处理。中小学教师的职责并不是如幼儿园阿姨那样履行保育员角色,也不是超市中的保安,不可能全天候地监视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关键看学校在课间是否负有监管责任及到位情况。

5.学生自杀、自残。学生的自杀与教师有无关系,取决于:一是学生自杀与教师的行为有无一定因果关系;二是教师的行为是否违法。如教师毫无根据地怀疑学生有偷窃行为,停其课,强迫其交待甚至拳脚相加,学生不堪受辱,愤而自杀,教师自然要承担法律责任;学生考试作弊,被监考教师当场抓往,学生因羞愧而自杀,尽管教师的行为与学生自杀有关系,但行为是合法的,不应承担责任。

6.教师上课期间离开教室。教师在上课时随便离开课堂,期间学生打闹造成伤害,学校责任所负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学生的年龄对该行为后果的判断能力。美国大多数法院在审理此类事故时,并不是将教师在不在场作为唯一的侵权责任要件,还要考虑教师离开的时间长短、离开的原因、学生身心发育情况、上课内容及活动性质等。

7.学生上下学发生伤害事故。学生每日上下学,是维持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这时学生的双亲对其子女的保护监督基于亲权关系,而学校教师也必须加以指导并采取必要保护措施。但每一位学生在上学时从家中出发到学校放学时由学校出发回到家中,期间的[:请记住我站域名/]安全,除有特殊情况外,应由学生个人及亲权等保护者负担责任。如果学生集体上下学是学校规定,则可解释为学校已介入学生上下学的生活领域。这时,学校在法律上对于集体上下学就有安全维护的义务。

8.公休时间(包括寒、暑期)学生伤害事故。原则上说,学校对学生安全保护责任的职责范围限于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时间,但这并不等于说学校对于公休时间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就不负任何责任,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在这些时间内发生的伤害事故的原因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有无联系。如日本学校教育法规定,学生在寒暑期做作业时发生了伤害事故,教师是否承担责任的前提是,教师在布置学生作业时有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些作业内容对学生人身伤害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

中小学生在校期间受到损害或致他人损害,学校是否应该承担责任,应该承担多少责任?我认为,应视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其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学校方面是否应当为去或留校活动的所有学生承担责任,而在于学校事先是否承担了对这种活动管理监督的责任。

三、我国目前现行的关于学生伤害事故的立法状况

在处理校园伤害事故案件时,我国法院一般依据现行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处理。而民法通则的相关条款过于原则,一旦发生校园伤害事故,同一类案件可能导致司法实践中两种完全不同的判决。实践表明,仅仅依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处理学校发生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已经不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依据民法精神,充分考虑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参照国外校园伤害事故依法处理的已有经验和做法,针对校园伤害事故这一特殊人身侵权行为,制定处理校园伤害事故的专项法律,依法处理,就成为解决校园伤害事故的必由之路。

篇3

[关键词] 足球教学 教学方法 创新教育

一、前言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即学生的观察力、获得知识信息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创新实施能力等。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形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维方式,挖掘教学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技能和技术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为适应新时期体育教学的发展要求,在教学中,努力探索和实践课堂创新教学,突出以精心务实设计为主线,着重进行创新教育尝试和探索。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建立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要少讲,多在学生中间参与活动,了解、指导学生的探索活动,发扬民主,讲完一个内容,要问学生是否听清楚了。如:“听明白了吗?”,“准备好了吗?”等。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此外,教师还要处处表现出关怀、尊重、信任学生的情感,与他们交朋友,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鼓励学生提不同的见解,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交流。建立这种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前提。如果在教学中采用游戏、测验、比赛等多种多样的竞技形式,不仅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动作技术,陶冶情操。

三、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一)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这是一个探索中的课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首先是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作指导,以先进的教学思想、科学的教学原则、正确的教学方法为前提;其次是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再次是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恰当地创设情境,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有效地评价反馈教学效果。另外在构建新型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过程中,要大力加强对教学设计原理的研究,努力实现由传统备课型向课堂教学设计型的转变。构建新型教学模式还应注意:一是以教师为主导,二是以学生为主体,三是以身心为基础,四是以健身为主线,五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二)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步骤、程序、规则、方式等,包括教法与学法。教法起着组织、控制、激发、引导、示范、说明、概括、评价等作用,学法起着主体、目的、内化、发展等作用。教法和学法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有什么样的教法,就会有某种相应的学法,换言之,为了建立某种学法,就必须选择与其相应的教法。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运动技术的传习为主线,以教材为内容,突出的是教师的作用,学生主体地位未能得以充分体现。因此,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大多采用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练习、复习的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一是要坚持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二是要坚持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三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教学手段为核心,以教学组织为主线,以教学策略为龙头;四是要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筛选,合理地组合,正确地运用。

(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要重点放在学生的学法指导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能力意识,让全体学生积极地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就必须使学生的意见得到尊重。使学生感到自己是教学活动的主人。因材施教,坚持一法为主,多法结合。使课堂真正体现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设培养创新能力的环境。探究教学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为了更好地帮助和促进学生发展而提出来的这种教学方法,其实质就是,学生以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探究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首先,学生不受教师过多要求的制约,在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中,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选择学习方法,注重自我个性的张扬;其次,可促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运动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这种成功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的过程。

(四)扩展学生合作的组织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创新意识只有在实践中获得,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多启发,多直观,多实践。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青出于蓝胜于蓝”。教学中教师要按学生的年龄、性别、能力、个性等差异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讨论式,座谈式,游戏式的教学组织形式使每一个学生保持积极向上,活泼进取的心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倾向,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组织讨论,激发学生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从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求异思维能力较高的人,在解决问题时,容易在某一点上形成新的突破,从而获得有价值的新成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进行求异思维训练,多方面开拓学生的思路。如学习正脚背踢球时,易出现支撑不稳,上体过早前冲,导致踢球腿摆动不协调的错误。这时可以采用两个人的练习,一人双臂平举以双手抵住另一个人的肩部,另一个人踢同伴踩定的球,从而防止上体前冲、支撑不稳的错误。此外,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上述辅导手段。这种课堂讨论方式,不仅能巩固和加深教师课堂讲授的知识,而且能让学生从记忆中提取过去已学过的基本技术、知识,通过分析思考,创造性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认真思考的习惯,再加之在讨论中,学生要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甚至还要进行提问、答辩、反驳,创造性灵感和思维火花往往能在这种热烈的讨论中迸发出来。

四、构建多元化的足球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足球技术教学基本上都是采用“讲解、示范、练习加考试”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掌握动作技术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其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思路狭窄,养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课堂教学只由教师主宰,学生只能被动服从和接受,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就要转变教学观,从封闭教学转向开放教学;从传统的“讲课、示范、练习加考试”的模式转向多层次、多角度的充满创新活力,具有自我调控功能的开发磁铁;从复现性的教学转向创新性教学;从教学只有教师主宰转向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教学氛围,创设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展教学情景,充分发挥学生能动作用和创新能力的民主和谐的教学模式。

五、结束语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综合运用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各种方法,努力创设促使学生独立探索、发散求异的教学情境,形成鼓励学生自由发表独创见解、热烈讨论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教师不仅能提出有多种解答方案的发散性问题,启发学生独立地谋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创新能力。

篇4

关键词:中学英语;语法教学;新解析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我们以汉语作为文化背景的学习环境里,不学好语法是不能真正学好英语的,我们应该考虑的不是应不应该学语法,而是应该学什么样的语法以及怎样学的问题。但是,在我们日常的学习中又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在中小学的英语教学当中,我们不能把语法分析变成课堂的主要内容,语法只能是帮助学生理解的一种手段,我们不能忽视对语言技巧的培养,这才是真正的教学重点。

一、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角色

1、语法在学习中的特殊性

语法中有许多语法规则需要记忆,而这些规则大多因为英汉两种语言的诸多差异而很难理解区分。因此,学生在英语考试中能拿高分,但脱口而出却是错误的句子,这是常见现象。尽管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语法会降低其交际意识,但是如果不顾语法,就不会学到真正地道的英语。学生需要学习语法,也需要在实际运用中强化语法。语法的特殊性就在于其不能被孤立开来,而应该与学习和练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2、语法在考试中的重要性

尽管英语是一种语言,但它也是学生在中学阶段要学习的一门重要科目。高考不是通过与别人交际,而是由卷面上所取得分数决定的。因此,学生必须学习语法而不是简简单单地说几句英语。另一方面,尽管教育工作者们一直在呼吁教学改革,但是语法在高考英语中仍占很大比重,仍需将语法教学放在重要位置。因此,学生要学语法,老师要教语法,语法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3、语法在教学中的必要性

有人认为掌握语法并不足以进行实际的交流运用,因此语法并不重要,不应在英语教学中教授,而建议学生用学习母语的方式去学习英语。这并不可行,首先,学生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去模仿、体会英语,在汉语环境下,他们只能通过学习的方式来掌握;其次,英语和汉语之间存在诸多差异,在动词的使用、时态语态、疑问语序、人称及单复数变化等方面均不同,若想通过在语言环境的熏陶下学会英语,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而语法是对语言规律的总结与概括,是对功能和句型的进一步深化,是形成语言能力的基础。因此,对于中学生而言,学习英语的最好方法是先掌握语法,然后再在实践中反复练习巩固,在提供的语言环境中细细体会,逐渐学会用英语、说英语。

二、语法的教授方法

英语语法的教授方法可以划分为三类,即演绎法、归纳法与类比法。

1、归纳法

归纳法是在老师不进行解释的情况下由学生自己归纳出语法规则。有学者认为如果学生接触了充分多的例子,自己便可总结出语法规则,甚至可以造句,而老师需要做的只是在必要的时候改正学生的错误。因为对于学生来讲,记住自己发现的内容要更容易且更深刻,所以许多学者认为这个方法更为有效。

2、演绎法

演绎法重在推理、分析和比较。首先,老师举出例子,并解释例子中暗含的语法规则、相关形式及某些结构词语的用法。其次,对新学习的结构和以往学过的结构之间的差别进行对比。最后,学生根据要求用这些语法结构造句。这是中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消化语法规则,但是对学生要求较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淀,而且学生很容易混淆甚至忘记新学的知识点。

3、类比法

类比法既不提出规则,也不要求概括出规则,只是利用已经掌握的个别语法要点的具体用法,引申到新的语法要点的用法。这一方法适用于初学阶段,因为初学阶段的许多句法不必做过多的语法说明,可以让学习者模仿套用,快速掌握。

三、语法的呈现技巧

1、按步骤讲授

这种方法是老师引导学生由细小的知识点入手,由小及大,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困难。本方法可用来呈现一些复杂、难理解的语法规则。例如定语从句,因为其中有相当多的知识点需要记忆理解,所以学习定语从句之前,学生应了解什么是定语、什么是从句等基本知识,之后再理解定语从句中需要掌握的先行词、引导词、从句中的句子成分等深层次知识点。

2、在情景故事中呈现

语法对于中学生,甚至对于成人学习者来说也是最无聊、乏味、抽象的部分,大部分学生没有兴趣和耐心去学习。在此情况下,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老师模拟带有人物和真实情景的故事,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既简单又易理解,同时可以使学生更有学习兴趣,也可以更好地掌握语法规则。此外,还有类似游戏、歌曲、角色扮演等可以使语法教学更有趣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呈现技巧。

四、我国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现状

1、语法教学内容不当

笔者通过了解发现,目前不少中学采用的都是人教版英语教材。这套教材更加偏重于对学生的听说训练,忽略了文章内容,这导致学生也只注重简单语句的听说练习,对于语句的语法却没有深究。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对语法的作用和概念不够了解,有的甚至连冠词、介词、副词等基本词汇在语句中的作用都不知道。

2、语法讲解的深浅不当

笔者通过了解发现,在语法教学上,不同的教师差异很大。有的教师只是将语法作为一种普通知识,课堂教学也只是浅尝辄止、一带而过,对于许多重要的语法知识点并没有进行深入挖掘,导致学生不能完全理解课本内容。还有一部分教师恰恰相反,将主要精力都放在语法讲解中,不能有效结合文章内容来进行教学,导致整个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对语法的学习兴趣较低,有的甚至心生厌恶,语法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不高。

3、语法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当前,许多教师进行语法教学的模式都很单一,一般都只是对课本中出现的语法知识进行讲解,然后就是习题练习,无法有效地对课本知识进行拓展,难以让学生理解所学的语法知识,导致学生对英语语法的应用能力较差。此外,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对语法的理解也各有差别,统一的毫无差别的语法教学模式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五、加强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具体措施

1、注意教学的引导性

教师在进行中学英语语法教学时,要注意通过游戏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设置导游、路人、售货员等的情境模式,让学生来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学生就可以将所学习到的语法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其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当学生出现语法错误时,教师要及时指出并改正,这样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方式就可以很好地展开语法教学,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这种方式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更好地巩固学生的语法知识。

2、改进语法考察方法

过去,教师考核学生对英语语法掌握程度的主要方式就是语法题目。但这种方式较为单调,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会降低学生对语法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教师可通过英语辩论赛等方式来考核学生的语法水平,通过辩论中每个学生所说语句的语法错误来判断学生的语法水平,对于辩论中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语法较差的学生要多多鼓励,树立其学习语法的自信心。

3、善于结合实例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很抽象的东西,而语法作为英语中的难点更是如此。有些语法知识过于抽象,以致学生无法完全理解。这时教师就可通过结合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将抽象的语法具体化,让学生充分明白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如此有助于学生对语法的理解。实例的引用要注意结合当代新闻热点,以此来提高中学英语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结束语

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没有良好的语法基础知识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英语运用能力,过分强调语法教学与过分轻视语法教学都是不可取的。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掌握好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角色、语法教授的方法、语法的呈现技巧以及语法练习的方法等要素,并根据学生素质、教材内容、学校的教学条件等因素,选取合适的语法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吴奕娟.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方法及其分析[J].学理论,2011,(05).

篇5

一、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爱岗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更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基石。一位老师只有具备了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才会在教育实践中,全身心地投入,潜心钻研业务,努力掌握现代科学理论知识,广泛搜集最新教育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我想,既然我选择了教育事业,那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因此,在工作中,我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学校安排的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诚然,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我认为“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是“源头活水”,如果你经常计较个人利益,把教书当成一种索取,就难以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对此,我始终把无私奉献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作为一种崇高的信念,自参加工作以来,从没因事耽误学生一节课,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并且每节课都进行检查,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分析学生不足的原因,及时查找在备课和上课中的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学。八年教学教育工作,虽不算很长,但我知道对于一个深爱自己事业的人来说,必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把自己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时时刻刻为自己的事业奉献着。八年来,每每想到一批批学子成长进步,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真正体验到人生的价值,奉献的可贵。

二、爱上学生,安于教学

有句俗话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因此,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育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倾注爱心。教师没有深切的爱就难以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用爱心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注意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排解学生的思想困惑,公平地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理解“差生”,从不冷嘲热讽,而是耐心地帮助他们找差距,给他们安排适当的角色,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对于他们的一点点进步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感到自信。

三、爱生上进,严于律己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于是我不断勤奋学习《新课程标准》及新理论,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和听课、讲座等活动,与同组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每一个困惑,结合本组的实际情况认真钻研教材,备好每一堂课,尽量做到理论和实践互动,努力成为一名乐学善思的学习型老师。

篇6

“学杂费”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个老词儿。老版本的义务教育法只规定了“不收学费”,给“杂费”留了个口子。教育部有关负责官员介绍,20年前,这个口子很小,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每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收入加在一起仅8亿元。所以,当时,法律的起草者和审查者大都没太把它当回事儿。想不到,这么一个小口子后来竟会导致“溃堤”——如今,每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收入已达上百亿元之巨!

所以,我们说新版义务教育法确实好。单是“不收杂费”4个字的含金量,每年就能为百姓省下上百亿元!

中国农村的义务教育,是从“人民教育人民办”起步的。农村家长岂止要负担“杂费”,校舍“六配套”,民办教师工资,以及各项维持费用,几乎全都是由农民出钱。所以它远称不上是真正意义的义务教育。而实现不了真正的义务教育的农村,自然称不上是新农村。

近年来,国家财政由“建设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型,投向教育事业、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育事业的资金迅猛增加。同时,先是费改税,然后减税,然后免税,绝大部分民办教师也已转为公办,政府公开承诺到2007年免除所有学杂费,义务教育阶段由农民自己负担的项目正急剧减少。义务教育法此时重修,其严肃性、可行性,其背后体现的国家意志,应不至于再引人怀疑。

篇7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小学英语;学与教的方法

当今,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给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对于小学英语课程来说,语言环境的创设、语言运用的真实性和语言材料是否丰富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有力保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的英语教学环境,为传统的讲授型教学的生动化,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学习创造了有力直观的条件,使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实践能力成为现实。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把当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领域,这需要我们研究信息化环境下新型学与教的方法。

一、教育信息化的含义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信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信息化学与教的优势

有人说,古代的教学模式是“戒尺+毛笔”,昨天的教学模式是“黑板+粉笔”,而现代教学模式是“电脑+键盘”。这个说法虽然有点过了,但确实反映出了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重要性。

1.改变了学与教的环境

通过情境创设和网络应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成为有趣的和有成就感的活动,注重教学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2.改变了学与教的方式

知识的呈现方式由单一媒体变为多媒体;知识的获取方式由单一性变为网络化;知识的掌握方式由局部刺激变为多元刺激,这些改变会全面促进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信息化教与学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建构一种理想的教育环境,以支持自主探究、多重交互、情境创设、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的要求,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把对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三、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英语新型学与教的方法

1.信息化环境下英语词汇学与教的方法

单词是小学英语学习的基础,对于英语学习的最为关键之处就是词汇的积累和掌握,但是对于枯燥的词汇学习,如何更好地提升其趣味性,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词汇教学不失为良策。如,在教学animal这一课时,我们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下载一些有关熊猫、猴子、老虎、大象等动物的生活图片,让学生不仅再次复习了这些动物的名称,而且可以从画面上了解这些动物的形状、大小、叫声、生活习惯等一系列的知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生态意识,使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

2.信息化环境下英语语音学与教的方法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学好语音是学好任何一门语言的首要任务,也是必经之路。音标就是用来精确表示语言的符号。语音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基础,让学生学好音标,能让学生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这样,学生对于学单词、拼读单词和记单词也就容易了。网络上就有一种发音软件,叫《新英语900句》,当中不仅有语音示范功能,还可以录下练习者模仿读出的声音,并进行比对、打分,这些功能的设计让学生在每次学习语音时都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进一步巩固语言知识。信息技术的运用,打破了传统的死记硬背形式,让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识记中解脱出来。

四、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有效开展学与教的作用

1.选择和梳理材料

正如大家所知,有些信息资料,尤其是网络上的材料、资源鱼龙混杂,这就需要教师帮助或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选择与梳理,以便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去除无用或有害的信息。当教师在设计英语网络课堂时,需要对相关的网络材料进行筛选。首先,确定一些能够提供准确信息或较适合学生阅读的网页供学生浏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只有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才能够始终围绕本节课的主题,而不会因为网络材料的多样及参差不齐而偏离了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2.及时提供帮助

在通常的信息教育的环境中,网络是一个便捷的平台,它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师生交流的局限性。当学生通过网络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可有效、及时地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解答,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与指导。问题的快速解决、及时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未来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我相信,广大中小学英语教师一定会在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今天,跟上时代的步伐,把对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研究和实践推向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R.M.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解月光.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邬家炜.信息技术教育实用教程[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篇8

通过这段时间对学习义务教育法学习,我发现,《义务教育法》的立法理念有了较大的突破,其中最基本的一个立法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真正给学生以发展的空间,同时给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充分的发展空间,并明确了对义务教育质量的要求。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我认为这是我们教育教学改革中最本质的内容,是我们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我更加清楚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对实施素质教育提出的明确的法律要求。新《义务教育法》在总则第3条中明确规定着:“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在第34条还规定:“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法》第一次将素质教育明确写入法律,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符合教育规律和身心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强调要“把德智体美有机地统一在教学的活动中”,还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阅读《义务教育法》后我感到它注重了学生的素质培养、全面发展;注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如果每一位教师都遵循它,在教育工作中注意让学生更快乐更全面地发展,一定能培养出更出色的学生。

通过学习,再联系实际,使我感悟到:教师的人生,还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浇灌、呵护。用《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护法》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样才得以使我们的事业走向辉煌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健康成长。

总之,我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程,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

篇9

关键词: 新课改 中学英语 教学方法

1.引言

教学改革的创新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对中学英语而言,如何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优化中学英语课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提高中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性,改进课堂方法是重点。同时值得教师深思的是当前中学英语教学中不适应新课改的部分,应对其进行改革,优化中学英语课堂,改进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优化中学英语教学。

2.新课改下传统英语教学方法的不足

2.1缺少互动交流。

新课改关注的焦点是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但在传统英语教学方法中,往往以课堂为中心或者教师为中心,没有将学生放在应有的地位上,与学生缺少互动交流,不能从学生的角度教学,不利于师生关系的构建。此外,缺少互动交流,导致教师不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在本质上有违“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2.2缺少创新发展。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缺少创新发展的眼光,在教学过程中局限于英语知识点的教学,不能从创新发展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与新课标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不符,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严重。

3.新课改下中学英语教学方法探究

3.1激发兴趣,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

新课改下的中学英语教学将学生的终身发展看成是教育发展的重点。针对中学英语,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兴趣在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方面的作用,通过有效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因此在激发导入环节,可以根据课本内容采用新型有趣的课堂导入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为后续的自主学习活动做铺垫。例如在课堂导入环节为了让学生活跃起来,先进行一个小组互动小游戏,让学生根据一个英语单词进行联想,然后统计联想单词的数量,联想单词多的小组获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习内容。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一个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进一步深化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2解疑导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下教师的作用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英语知识融入课堂之中,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所以在课上应将一部分自交给学生,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小组在合作学习中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作用,改变满堂灌的英语教学方式。尤其是课堂重难点学习内容,教师可以先给予一些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分工合作,并将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教师统一解答。这种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包括合作前的准备、合作中的配合及合作后的总结。首先学生需要在教师的点拨下进行合作探究,而在探究过程中会进一步理解这一内容,发现新的问题,最后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统一的解答,帮助学生理清英语知识。

3.3应用强化,实践探究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下的中学英语教学更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未来甚至会将口语列入中高考。所以在新课改下中学英语学习中应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例如在学生写作作业的布置上,可以让学生根据某一情境设计对话,甚至编一个话剧内容进行表演,改变死板的英语写作教学方法,让写作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此外,这种写作教学方法的应用,更好地发现学生在句型、语法、词汇应用上的问题,从实际应用的角度纠正学生英语应用上的问题。除了知识上的强化与积累外,在课堂中还可以多设计一些口语练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口语锻炼的机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进行模仿训练,模仿电视电影中的某一生活场景的口语训练,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场景进行表演,从实践的英语应用入手,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3.4激励评价,引申探究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发展离不开教学评价的改进,新课标下的中学英语教学采用的是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使用上,教学方法使用的效果评价并不是单一的知识评价体系,还应融入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无形的评价内容,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与评价上都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培养学生。同时也应明确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孩子的成长,在评价中发挥积极评价的作用,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也多采用正面引导的方法,让学生能主动学习,共同成长。此外,在课本内容上应做必要的引申,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引申探究活动,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所以构建新课标下的中学英语教学方法应是一个体系的建设,这个完整的体系建设离不开教师的反思,教师只有不断反思教学方法上的不足,对学生及自身都采用激励评价的方法,才能在不断摸索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及自我的潜能,为共同的教学目标努力。

4.结语

新课标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强调教师的角色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应针对当下学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实践教学情况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英语应用能力。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应重视这方面内容的改善,在教学中融入有效的教学方法,从合作、自主探究、实践应用、引申学习等方面构建一套有效的中学英语教学方法,让学生做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徐锦珠.新课改下中学英语教学的思索求变[J].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7):30.

篇10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0-7304-02

信息技术是一门发展非常迅速的学科,更新速度极快,且由于近几年,我国中小学逐步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大学新生,计算机使用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实践操作能力。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在内容多、覆盖面广、学时有限的条件下,很好的组织课程内容和设计合适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既掌握一定的计算机能力又顺利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直是我们计算机基础教学部所有老师思考和研究的重点课题。

1 大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

1.1 内容多、覆盖面广、学时有限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几乎所有的学科和专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仅应该掌握计算机的操作使用,而且还要了解计算机信息处理的知识、原理与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自己的专业学习与工作。本课程是大学新生入学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内容多、覆盖面广、学时有限, 这就要求在授课过程中有重点性和针对性的教与学。

1.2 “非零”与“零起点”

通过课前调查及实际教学过程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刚入学的新生对计算机知识技能的掌握存在很大的差异,极个别同学可以说已经在某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有些同学对电脑几乎是完全的“零起点”,怎样弥合“零起点”和“非零起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差异,一直是需要着力解决的首要课题。

1.3 紧扣计算机等级考试

不管是全国还是江苏省等级考试,作为一级等级考试,考核内容均来自大学信息技术,考核内容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均采用上机形式,作为一级等级考试更注重实用和基础。

1.4 多元化教学资源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以黑板、粉笔和教鞭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模式已经被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所取代,此课程授课过程中,理论采用课堂多媒体教学形式,实验则采取学生自学为主,老师指导为辅,且在课内和课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和练习。

1.5 与其他课程关系紧密

信息技术需要掌握的是一种技能,也是各行各业的应用工具。因此不管是教与学都应该针对各个专业的不同需要,对内容和技能要求做相应整合,满足各专业对计算机应用的要求。

2 大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研究

授课的目的是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知识,进而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会学,同时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关键。近年来,笔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着重从课堂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对教学方法进行阐述,以供同行探讨。

2.1 课堂教学研究

可以说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讲课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1)讲课有感染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经常看到课堂上有好多学生,要不就在看报,要不就在听音乐,什么原因?通过实际调查发现那是因为他没有兴趣,觉得老师讲的东西没意思。大学信息技术文科生是授课重点对象,授课过程中对于一些需要理解的概念和知识就需要转变授课方法,尽可能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比如二进制的转化,IP地址的定义等等,不然他们真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觉,同时讲课需要有激情,抑扬顿挫,有节奏感,亲切诚恳,只有这样才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吸引同学全神贯注。

2)对问题阐述深入浅出,有启发性:作为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精心准备,授课内容要精挑细选,重点难点要反复推敲,对各种概念的知识点既要要讲的透彻易懂,又要引起学生探究未知、感受学习和激发创新的兴趣,使学生从中会获得很大的喜悦和满足,产生很高的学习热情。

3)讲述内容充实,信息量大:曾在一项调查资料看到,在学生及专家听课的评价指标体系里,此项得分最低。分析原因是很多老师认为讲课就是把教材上的内容讲完就行,如果特别强调扩大信息量,一定是超纲了。其实应该认识到授课对象已经是大学生,作为这个群体已经接触了社会,应该在不脱离教材大纲的基础上,扩大学生的眼界,从不同的角度引述不同的观点。

4)联系学科发展的新思想:课堂教学应该注意向学生提供新的知识,简明扼要的引用学科前沿的研究进展来说明基本概念的外延,基本原理的应用,基本技术的拓展。而不能用一门课一本教材的教学模式,完全照本宣科,这样相信不止学生不爱听,老师也不爱讲。

5)给予学生思考:相信所有问题都在课堂上讲清楚的老师不是好老师,教死书的老师,绝对不是个好老师。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觉得听完以后很有意思,还有好些问题没解决,还需要自己去捉摸,这样的课讲的才有味道。

6)调动课堂气氛:很多课堂教学中,常常是教师一堂课从头讲到底,普遍缺少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很少提问讨论,学生总是处在被动的接受状态,课堂的气氛比较沉闷。可以说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的参与,高质量就无从谈起。

7)有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可以说,多媒体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不可替代的效果,也使一部分老师从对多媒体课件的依靠到过度依赖,以致滥用。良好的课堂教学不是用没用多媒体,还是要看是不是有效的利用了各种教学媒体,而不是看形式。像信息技术试验教学就不适合多媒体教学,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2.2 实践教学研究

计算机作为一种使用工具,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一种考核形式,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是根本。这时加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就成了重中之重,同时切实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1)分级教学:由于此门课程存在严重的“非零”与“零起点”现象,为了切实有效的弥补和融合,就需要在初始的教学活动中做到分级教学,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分配不同的实践任务,而在此过程中考核更看重的是过程,更注重的事提高。

2)案例教学完成实验:大学信息技术实践教学每堂课每次试验都有明确的目标,每次试验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很明确,且每次试验基本都会有一个最终的一个作品,比如word排版,excel表格制作等等,因此在上课前可以花一点时间对学生进行案例教学,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作品进行演示,让他们在兴趣的指引下感受成功,并在课后进行汇总和展示,已达到鼓励和引导的作用。

3)实验报告和作品:作为此门课的授课对象,大一新生虽说还保留了些许高中时的认真态度,但也多了些许进入大学后的浮躁情绪,写实验报告是一个回味、总结与思考的过程。当然此门课不仅仅局限于一级等级考试所考核的内容,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因此可以在紧扣等级考试要求的前提和基础上,多层次、多类别、多样化-分类、分层次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设计开发跨专业领域的应用系统的能力,使看的见的效果,在学生身上展现。

2.3 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盖杰和伯纳在“教学心理学”中指出:“对教师来讲,表扬是最易使用和最自然的,有效的形成动机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表扬按随着某种行为的频率增加”。根据此理论整个教学过程,在与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应该常常从积极的方面入手,通过理论课堂和提问和讨论及实验课堂的提交作业对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予热情鼓励,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而且换取了学生心理上亲近,使得感情上融洽。而且实际的教学过程更深的感觉到人都是有自尊的,任何对学生的讽刺,挖苦,歧视,冷落,都会挫伤他们自尊心,窒息刚燃起的求知之火,直至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立,因此在教学中更坚信应该始终坚持一点: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2.4 考核形式研究

从古至今,教学体系中的考核制度一直在延续,且针对不同的科目,考核形式多种多样。为了鼓励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的掌握,结合此课程性质及等级考试的需要,考核标准应该是基于学习过程的能力考核,即把考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任课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随堂检查、及时认定,使得最终的成绩既反映学生平时上课的表现,又反映学生综合掌握此门课程内容的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充分有效的利用课堂教学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由于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能力的差别,考核标准也应该略有差异,当然前提必须是学生的认真努力,同时增加奖励比重,创造有利于学习的良好竞争环境。

3 结束语

针对大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特点,教学过程中,要更好的结合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组织课程内容和设计合适的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陈琦.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探索[J].教学研究,200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