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的十分钟范文
时间:2023-04-05 08:45: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间的十分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说起课间十分钟,家长们一定很好奇:同学们都在做些什么呢?我这就给大家讲讲吧:
一般同学们都在课间十分钟玩有趣的游戏,可一些同学就在认认真真的读书,这就是为什么同学们考试的分数有好有差了。
喜欢读书的人就会说时间很宝贵,时间永远不够用,所以下课的十分钟也不能浪费,但一下课就只顾着出去玩的同学就会说,课间休息的时间这么少,才十分钟,值得我们好好读书吗?今天我要告诉这些同学,如果你认为这十分钟不值得我们珍惜,那你就错了,课间虽然只有十分钟,但也是大好的时间啊,而且时间越是少,我们就越是应该珍惜,抓紧读书,只有养成了珍惜时间的习惯,我们才能取得好成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好成绩是“上课”和“下课”的努力一起日积月累起来的,我们一定不要小看课间十分钟,无数个课间十分钟累积起来,就成了拉开同学们之间学习成绩差距的重要因素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每一个课间十分钟,在小小的休息调整之余,别忘了认真读书。
三年级:励楚宁
篇2
今天上午第三节课下课了,我一听到下课铃声就高兴得手舞足蹈,早已计划着怎样充实这课间宝贵的十分钟了。就在我兴奋得还没来得及收回手时,只见老师抱着一叠作业本走进了教室。同学们都变得鸦雀无声,安安静静地等待命令。
可能是同学们都不想做作业吧!但是,老师还是留了一些作业让我们做,写得我都有点手软了。忽然,老师说:“去上厕所吧!”老师话音刚落,上课铃声已经敲响了。
哎!多遗憾的课间十分钟啊!
篇3
雨天的课间十分钟
我给妈妈出两个脑筋急转弯:什么时间最长?什么时间最短?妈妈说不上来,我说:“上课时间最长,下课时间最短。”因为下课只有十分钟呀!
雨还在下着,下课铃响了,我以最快的速度冲出教室,直奔操场,几个同学也跟着来了。因为我们在那里可以躲开老师的目光,在那里尽情的趟水.踩泥玩。 我先选了一个水深的地方,使劲一踩,水花像汽艇划过水面一样溅出,又像瀑布一样落下,落到了一个同学的脸上,刹那间,一阵笑声和尖叫声响起。那个同学为了“报复”,拿起一团泥追我,我像兔子一样飞快的跑着,一不小心,脚底下滑了一跤,坐在了地上,被摔成了“泥猴”。我心中一亮,想到:何不用同样的办法去对付他呢?我也抓起一团泥,向他打去,两颗“炮弹”在空中相遇,炸成了一滩泥花。我又抓起一团泥向他抛去,他还没来得及躲避,就被打中了,他成了包公脸。于是又引起了一阵笑声。
晴天的课间十分钟短,雨天的课间十分钟更短。
指导老师:朱翠芳
篇4
关键词:初中历史;分层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166
一、分层教学的涵义
分层教学就是在充分尊重每个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划分出层次,然后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行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的教学。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我们采取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可以将小组合作、分层教学相结合,变单一的教与学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立体式的交流,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每一个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成长。
二、历史分层教学的课堂实践
1. 了解学生的差异,科学进行分层
(1)科学划分层次是进行分层教学的前提。教师以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智力情况等为依据,参照新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按3∶5∶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C层为基础和能力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B层为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成绩中等的学生;A层为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成绩相对优异的学生。然后A、B、C三层搭配分成8个小组,每组约6人,A层两名、B层两名,C层两名,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合作学习时,同一层次的学生先一对一交流,然后不同层次的学生再跨层交流、提升。在课堂上,A层学生搞好点评、质疑、拓展;B、C层学生做好强化展示。
(2)在分层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讲清分层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指导学生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尽可能采取师生磋商的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并跟随教学计划的展开、学习内容的变化、学生情况的发展进行必要的层次升级或转级、小组调整,让学生既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意识到一定的竞争压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研究课标、了解学情,分层设计导学案
导学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知识网络图。要使学生做到思路清、问题清、知识清、环节清,做到活力充满课堂、智慧不断撞击、心灵交融无限,教师就需要认真研究课程、研究学生,做到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1)研究课程:课程标准是每一节课的灵魂,教师在深入、透彻地理解后,应站在学科能力培养的高度,科学设计导学案,做到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分层设计,在满足B 、C两层的同时,设计1-2个有深度和挑战性的问题,让A层学生拓展,以便分层达标,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
(2)研究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导学案的设计要立足学情,针对A、B、C层学生不同的要求,设计出对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深度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高效自学、讨论、探究、质疑。做到每一份导学案对每一位学生都具有立体感、层次感和新颖感。
3. 强化目标意识,分层设计目标
目标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对A、B、C层学生进行分层设计,可以让每一层学生都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和效率意识。确保A层学生拓展,知识掌握率达到120%;B层学生达到100%,C层学生达到80%以上。另外,教师应制定措施确保课堂立体交叉目标的实现和学生自主能力的深化,让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成功的,都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
4. 小组分层探究,分层达标
(1)学情分层了解:小组长或学科组长负责组织并记录,分层了解每个学生自学环节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同时,这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自学的进度,掌握全班学生自学的第一手资料,从而达到合作探究的目的。
(2)组织分层讨论:教师在屏幕上呈现具体的内容要求,包括讨论的时间、内容、解决的问题、方法和目标。在讨论时,学生全体起立,坚持先“一对一讨论”,再组内集体讨论的原则。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明确一对一讨论的重点内容以及应该达到的学习目标,并针对目标,全速推进。讨论要全员参与,确保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自身能力的最大值,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3)教师分层指导:教师积极参与,全面调控讨论过程,让每个小组、每位学生明确讨论目标、细节,并及时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导与建议。同时,教师要对低效讨论、不专心讨论、从而使讨论不分层或层次不明显的现象进行监督,确保人人参与,讨论高效、有深度、有水平。另外,教师还要注意搜集各组学生讨论中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备有针对性地点评,切实发挥课堂行政管理的职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安全、快乐的环境。
(4)问题汇总:根据分层讨论的情况,小组长汇总本组已经讨论解决的问题与尚没有讨论解决的问题,以备下一环节的展示、点评、质疑、升华。
5. 分层展示成果,明确安排任务
(1)要求明确具体:每个小组、每个层次都要有展示任务,严防课堂变成几位学生的独角戏。展示的问题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班级要创设一种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位学生敢于展示、勇于展示。以C层+3分,B层+2分,A层+1分的标准纳入小组评价。
(2)鉴于历史学科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教师可运用课堂剧角色扮演、口头展示、书面展示等方式,其中历史课堂剧表演深受学生欢迎,一般由B、C层学生进行表演,从而引领学生感悟历史、体验历史,进一步评价历史。
(3)搞好立体交叉目标的控制与达成。非展示学生也要有明确的任务,A层学生要自主拓展进行能力提升,B、C层(下转第128页)(上接第166页)学生要认真进行整理、思考、落实,准备对其他同学的点评进行补充,找出不明白的问题并质疑。同时,教师的设计、指导和小组长的作用十分重要,小组长要全过程控制,确保展示效果,避免展示环节的时间浪费。
6. 大胆点评质疑,拓展总结升华
(1)学生点评:点评一般由A层学生完成,要求语言要准确、清晰,声音要洪亮并恰当地运用体态语言,突出重点内容。
(2)教师点评:教师的语言应简练,直入重点;讲方法、讲规律;强调重点、点拨难点,做到引而不是牵;要善于追问,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联想质疑,深入动脑思考,并善于捕捉学生新生成的疑问点,因势利导,促成新生成目标的达成。
总之,在本环节中,学生要学会自主规划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进程,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对学习活动及时进行反思总结,清点学习收获,总结学习方法,重新认知学习内容,做一个有头脑、有条理的主动学习者。另外,教师要善于捕捉时机进行点拨,同时做到点拨要精炼简要,一针见血,不拖泥带水。
7. 整理巩固消化,分层达标检测
(1)教师可留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反刍消化,并用课件展示总结的提纲,让学生对照学习目标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梳理,形成知识框架,使B、C层学生在导学案上完成知识树。最后,全班学生反思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并巩固深化。
(2)分层达标。学生整理反刍完毕后,教师可利用5分钟用多媒体进行分层达标测验,并将检测结果纳入个人及小组评价量化体系,同时对学生的疑惑点及时进行解惑,做到当堂内容当堂清。
8. 分层合理评价,激发学生欲望
教师的肯定评价对于一个学生自信心的形成和集体荣誉感的养成是最好的鼓励。因此,教师应适时地进行合理的分层评价:对学困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其不足又指明其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同样的问题,不同层次学生的回答评价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应鼓励C层学生大胆质疑,利用及时、公正、公开的评价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使100%的学生喜欢历史课。
篇5
关键词 监督博弈分析;中职专业课教师;企业实践;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31-0061-05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工作开展已久并备受重视。21世纪以来的多项职业教育改革决策中均指出,要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并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课教师到企业参与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等作出了具体要求。因此,一定程度上看,教师企业实践实现了从方向性制度向规定性制度的转变,从零散实践向集中实践的转变。企业接待教师实践的积极性逐步提高,已从自发性接受向制度性接受转变[1]。但是,时至今日,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活动并未形成长效机制,且一直存在着某种形式上的博弈。深究这种博弈形成的原因,职业学校教师角色内涵的变化可能是始作俑者。
从研究的角度看,职业学校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的角色一直备受关注。在专业教师的企业实践要求方面,有学者指出,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只有“亲临现场”,实施“教师企业行动”,方可联通校企,驱动教师在校企之间“输血”与“供血”,提升职业教育的价值品性[2]。但是,专业课教师“亲临现场”这种行为并不能自然发生。相反,专业课教师的企业实践可能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约。其中,对专业课教师企业实践的监督直接影响着“教师企业行动”的成效。学者对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的有效性进行实地调研表明,虽然参与项目研发的教师比例达到 55%,但实践的层次、质量却令人担忧。譬如,结合实践与企业共同进行课程设计、编写实训教材比例数分别为35%和31%,说明教师下企业实践的成效并不理想[3]。如何对教师企业实践活动进行有效测量和评价,并对此基于一种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是一个现实问题。博弈分析是经济学领域常用的研究方法。本研究拟对中职专业课教师企业实践进行监督博弈分析。
二、模型构建
(一)假设条件
我国中职学校大多为国家设置的事业单位,教师流动性相对较小,其大部分教师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渴望并不强烈,认为“吃老本也够用”的现象普遍存在[4]。不可否认,也有许多认真负责的专业课教师希望以企业实践的方式提升自身的技术技能水平。基于此,本研究提出第一个假设:中职教师没有外在约束的条件下,通常对到企业实践持两种态度:第一种态度是大部分中职专业课教师认为参与企业实践的效用会低于专心学校教学或科研工作带来的效用。即大多数情况下,规避企业实践、轻松教书才是中职教师安逸生活最为理性的选择。为了维护正常工作日的学校教学秩序,中职教师企业实践往往被安排在周末甚至是寒暑假进行。经过紧张教学和难度较大的中职学生管理工作,教师往往特别渴望借假期好好休息,放松身心。要求中职教师利用节假日参与企业实践,难免会产生厌烦、倦怠情绪。缘于此,相当一部分中职教师并不渴望参与企业实践。用E0表示规避企业实践给中职教师带来的额外效用,此时E0的取值往往较高。第二种态度是一小部分中职专业课教师也持一种理性的态度,即认为参与企业实践确实能够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牺牲自己的假期也无妨。此处,用E1表示参与企业实践给中职教师带来的效用。在假设前提下,显然E0>E1。不妨假设各地区中职教师的意愿都符合上文情况,即所有其他中职教师和该区域典型教师保持一致。
针对中职教师企业实践组织管理问题,国家明确规定:对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的统筹工作要具体落实到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即运行与管理机制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在此过程中中等职业学校本身只负责制订教师企业实践的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以及教师选派和管理指导工作。因此,可以作出第二项假设:中职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情况是直接受到上级教育部门监督的。在此博弈中,参与人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一位典型的中职专业课教师,即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是监督者,中职教师是被监督者。监督者的策略为“监督、不监督”;被监督者的策略是“参与企业实践、规避企业实践”;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中职教师均为有限理性经济人且双边彼此信息不对称。
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而言,中职专业课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是拓展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和有效形式。一般来说,上级教育部门将采取划拨专项经费的形式推动校企合作,并加强基地建设,为教师到企业实践搭建桥梁,产生了直接的显性成本。除此之外,在推动中职专业课教师企业实践过程中更离不开上级教育部门的规划、监督与管理,也就是上级教育部门监督中职教师参与企业实践耗费的成本[5]。与此同时,一旦教师不按国家要求参与企业实践必然会受到学校乃至上级主管部门的惩罚。因此可以作出第三项假设:上级教育部门监督中职教师参与企业实践耗费的成本为C,一旦发现中职教师未按照规定参与企业实践受到的惩罚为F(同时 -F可以理解为因发现参与企业实践教师认真细致的工作而给上级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带来的满足感;另外作为一个合格的上级教育监督部门则F恒大于C,否则其自身的工作不存在价值)。a表示单个典型中职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给上级教育部门带来的效用值,参与企业实践的中职教师数量越大,则a的效用值越小。
(二)策略集构建
根据以上三个假设绘制中职专业课教师和上级教育部门的策略集矩阵,如表1所示。可以发现,表1中并不存在该博弈的纯策略纳什均衡。为说明问题,需要对预设条件进行进一步阐释。
(三)预设条件
设P1为上级教育部门抽查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概率,P2为教师规避企业实践的概率,可以得出:
第一,如果P1为恒定值,教师规避企业实践(P2=1)和参与企业实践(P2=0)的期望收益分别是:
П2(P1,1)=(E0-F)P1+E0(1-P1)=E0-FP1
П2(P1,0)=E1P1+E1(1-P1)=E1
采用效用等值法,得出。
第二,如果P2为恒定值,上级教育部门采取抽查(P1=1)和不采取抽查(P1=0)的期望收益分别是:
П1(1,P2)=(-a-C+F)P2+(a-C)(1-P2)=(-2a+F)P2+(a-C)
П1(0,P2)=-aP2+a(1-P2)=-2aP2+a
采用效用等值法,得出。
(四)监督博弈结论
第一,如果中职教师规避企业实训的概率小于,那么上级教育部门的最优解是选择不监督;如果中职教师规避企业实训的概率大于,那么上级教育部门的最优解是选择不监督;如果中职教师规避企业实训的概率等于,那么上级教育部门的最优解是选择监督或者不监督。
第二,如果上级教育部门监督的概率小于
,中职教师的最优选择就是规避企业实践;如果上级教育部门监督的概率大于,中职教师的最优选择就是参与企业实践;如果上级教育部门监督的概率等于,中职教师的最优选择就是参与企业实践或者规避企业实践。
综上所述,以上博弈已形成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即表示上级部门有的概率选择严格查处教师规避企业实训;同时表示中职教师有的概率选择规避企业实践。
三、问题分析
(一)对上级教育部门监督的分析
从上级教育部门监督的概率考察,是最优监督概率。如果上级部门监督的概率大于,中职专业课教师最优选择无疑是下企业实践。然而,如果越来越小,中职专业课教师下企业实践的概率逐渐接近于1,也就是说中职专业课教师下企业实践的概率越大。不难发现,E0-E1以及F的大小直接影响中职专业课教师下企业实践的概率。其实,职业教师通过学校的教学或者科研工作获得的效益基本保持在(一旦校领导有要求,下级教师加班加点亦需完成)不变,但E0是很容易变化的量。这要求上级教育部门能够尊重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建立相应机构对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活动进行统筹、监督和管理,保障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时间和质量,并不断完善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中长期实践计划等[6]。
(二)对中职专业课教师企业实践的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中职专业课教师规避企业实践的概率为。因此,未按照规定参与企业实践的中职教师受到的惩罚F越重,其规避企业实践的概率越小。在实际操作中,教育部门仅仅规定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并没有出台和完善一系列教师企业实践的相关法规,更没有形成一项专门制度。因此,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产业升级换代的转型期时,学校、企业和政府更应该自觉建立沟通机制,确保教师企业实践机制的长期性和有效性。同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更应该得到法律法规的支持,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确保教师企业实践工作正常开展,防止实践流于形式,规范实践工作过程,以形成性教师评价理论和发展性教师评价理论为依据,构建多主体的教师企业实践评价体系[7]。一旦有教师消极对待企业实践,应当使其受到相应惩罚,保证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有效和广泛开展。
四、应对策略
当前,由于职业教育的跨界性特点,职业学校、企业、政府等各方在这个“共同的事业”中角色认识并不到位。在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问题上,实施成效也受到各方博弈行为的影响。为完善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的实践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快建立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和教师等多方相互协调的长效机制[8]。让“校、企、政”共同努力,实现多赢当然不失为万全之策[9]。也正如前文分析所示,提高中职专业课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概率,降低教师规避企业实践的可能性便是教师企业实践问题的核心所在。根据上述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建议强化以下三方面的策略。
(一)优化政府监督行为,降低监督成本
降低上级教育部门监督成本,提高中职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可能性,可以采用以下三种策略:
首先,匿名和突击检查相结合。在不失公允的前提下,应鼓励上级教育部门尽量使用匿名抽查或突击检查的方式对某区域教师企业实践情况进行检查,并按照国家政策严格落实相关待遇,或提出批评和落实惩罚措施。
其次,将监督职权分散,形成互相制约的博弈格局。将监督职权分配给同级政府部门、第三方机构甚至大型企业。在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企业理应承担起参与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因此,企业领导层可以成为中职教师企业实践的最好监督者。按照此逻辑,不久的将来国家会要求更多企业承担起中职专业课教师实践的监督责任,企业也将处于被监管的情势下,企业、中职学校和上级教育部门三方博弈的格局将会形成。
最后,直接降低教育部门监督成本。在上级教育监督部门内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指导团队,落实“突击检查和长效指导”相结合的做法。上级教育部门应把握中职教师企业实践“时间短、内容多”的特点,根据中职教师的不同需求,充分获得企业理解、支持与配合,鼓励企业承担教师实践工作[10]。建立一支由企业、学校和教育部门人员共同构成的“智囊团”,教育部门依靠“智囊团”的谋划,可以巧妙地对教师参与实践进行监督和监管,防止盲目监督造成成本抬高(此处将中职教师负面情绪抬升造成的教师质量下滑归类于上级教育部门的成本)。
(二)规范教师企业实践行为,加大规避行为代价
从问题分析部分可以看出,加大对规避企业实践教师的惩罚力度能够促进更多教师因“迫于压力”参与企业实践,从而降低规避企业实践的概率。事实上,提高规避企业实践教师付出的代价并不是上级教育监督部门的唯一选择,采用惩罚和“负强化”相结合的办法也是可取的。融“负强化”和惩罚为一体的策略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提高“双师型”教师薪酬。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应给予中职教师中“懂技术、会操作”的能工巧匠更多特殊待遇和津贴,让不参与企业实践的教师切实感受到自身利益蒙受了巨大损失。这样,依托双师型教师培养本身便可以提高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意愿。同时,通过完善教师资格标准、实施教师专业标准、健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以及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等都将推动中职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有效落实和开展。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应保证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经费,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同时保证教师企业实践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
其次,提升参与企业实践教师的认识水平。不可否认,当前部分教师对企业实践存在认识不到位,以应付检查为目的的情况[11]。因此,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培养企业实践教师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参与意识。尤其是在职业学校教师参与项目研发的层次、质量和参与度仍然让人担忧,成效也并不理想的形势下[12],教师要带着问题或项目参与到企业实践中去,紧密围绕解决实际问题参与企业实践是现实所需。通过认真参与企业实践,中职教师在技术技能和科研方面均可获得丰厚收益。相反,不参与企业实践的中职教师将在多方面蒙受损失,甚至发展前途也会受到影响。同时可将到企业实践的情况作为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和晋级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在教师职业再也不是“铁饭碗”的情况下,原本对于下企业实践持消极态度的中职教师基于自身利益考虑,也会自觉自愿投入到企业实践中来。总之,为有效防止中职专业课教师企业实践流于形式,更应规范运作锻炼工作全过程,应以形成性教师评价理论和发展性教师评价理论为依据[13]。
最后,以“危机意识”促成教师企业实践。上级教育部门可以扩大“兼职教师”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中的比例,让更多能工巧匠直接参与学校一线教学。由于中职学生动手能力强,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受欢迎程度可能大大高于中职专业课教师。迫于这种压力,中职教师会更加自觉地投入到企业实践中来,对自己的要求会更加严格。
(三)明确中职学校责任,充分发挥纽带作用
减小上级教育部门监督的成本、加大教师规避企业实践的代价是促进中职专业课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直接手段。但是,中职教师和上级监督部门间的博弈不能忽略职业教育中另一个举足轻重的利益相关方――中职学校。中职教师企业实践必须依托于校企合作开展,因此,中职学校应积极促成校企合作并鼓励、支持教师的企业实践。然而,在现实情况下,中职学校有时会成为教师企业实践的“障碍”。这种“障碍”表现为:大多数公办中职学校对上级主管部门依赖度高,而与企业合作不密切。这种情况下,以学校自身之力难以与企业建立稳定持久的关系。尤其是当中职学校面对教师们所关心的“课时量”、“工作任务”等问题时,对教师施加压力反倒影响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因让教师参与企业实践而无法争取到充足的经费,反而打击了教师工作积极性,职业学校不希望出现这样的窘境。尽管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明确规定:“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但是很少有地区能够做到这一点[14] 。因经费缺乏学校无法保证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落实,这也是中职学校难以支持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一个深层次原因。
为解决这个现实问题,中职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改革也应该从职业学校层面入手。首先,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制度,为教师实践提供充足的企业技术岗位。教师对企业的技术和研发支持与企业对教师实践岗位的提供应当形成“等值抵消”和“付出终有回报”[15]。其次,上级教育部门应当推动建立深层次、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产学研等系列活动促进教师到企业实践。让职业学校与企业建立一种双向互动的、深层次紧密型的合作关系,成为双赢共生的合作伙伴,充分鼓励企业搭建平台,增强吸引力[16],让中职教师在企业中学到“真技术、真本领”。第三,鼓励私人捐助、社会募集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推动中职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在经费方面解决广大中职教师特别是中西部偏远落后地区中职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后顾之忧,让更多的中职教师“安心、放心、舒心”地参与到企业实践中去。总之,需要学校加强管理和制度建设,增强推动力;需要教师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执行力;需要企业搭建好平台,增强吸引力[17]。
参 考 文 献
[1][5][8]李梦卿,杨妍F.“双师型”视阈下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 2013(19):53-58.
[2]张等菊.基于“教师企业行动”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J].教育发展研究,2013(5):38-43.
[3][10][11][12]成军.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面临的问题及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11):62-63.
[4][15]王启龙.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进修难在哪里[N].中国教育报,2010-10-21.
[6]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97
[7][13]武俊梅.高职教师下企业锻炼的评价体系构建[J].教育评论,2013(2):51-53.
[9]张学兵,陈玉兰.“政、企、校”共同破解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锻炼面临的问题[J].职业时空,2011(12):9-11.
篇6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 有效提问 教学实践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一直沿用“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而且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了满足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重要性
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我国当前的初中教学中,其教学要讲究应用性原则,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自主能力为主要方向,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就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来看,课堂一直是以老师为主导作用,老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互动,当老师提问时,往往是老是一个人在唱独角戏,进而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另外,老师存在“严师出高徒”的观念,在课堂上露出一副严厉的表情,学生有问题不敢提,进而影响到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保障[1]。
2.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面临的问题
2.1教学观念落后
在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学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在课堂上有话不能讲、不敢讲,同时也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影响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另外,许多老师大都照本宣科,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这种以本为本的方式不仅使得课堂学习乏味,而且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2专业的教师队伍匮乏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作为课堂有效提问的主体,老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到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目前来看,我国初中数学教师大都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观念,也就是看重优等生,忽略后进生,进而使得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另外,老师在课堂上对数学知识的解答大都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没有给予学生考虑的时间,进而影响到了学生的发展。
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措施
3.1转变教学观念
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我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传统教学方法所教导出来的人才已经很难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将“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例如,在学习函数知识时,我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进行主讲,我布置任务,学生必须就函数知识提出自己的见解及不理解的地方,然后由学生进行回答。这种有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提问,使得学生摆脱了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提高了提问的自主性和活跃性,使得学生在提问互动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3.2情景教学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我国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社会的进步。情景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其应用到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把生活化的场景带入数学课堂,以景宜教,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中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优化教学效果[3]。例如,在某所初中二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课堂上设置了一个日常售货的场景,由学生自己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这种场景顿时就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争先恐后地尝试这种体验。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利用数学课本上的知识不仅学会了计算消费总数、找钱的方法,还掌握了购物流程,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既学习了数学知识,又积累了生活经验,体会到了数学的生活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3对学生一视同仁
在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有限,学生不同的水平对教学效果同样也存在很大的影响。为此要想确保课堂教学效果,任课老师就必须对学生一视同仁,补缺补差,关心“差”生[4]。例如,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班上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划分,统计好班上学生能力较差的学生名单,每次检测后,对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的考查成绩做好详细的分析和记载,并进行跟踪调查,关注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多一点关爱。鼓励教师关爱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用爱心感化这些学生。对这些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寻找闪光点,挖掘学习潜力,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召开谈心会或家长座谈会,尽一切力量“挽救”这些学生。做好补缺补差工作,利用课余时间给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进行补课,补课内容针对性要强,从最基础的知识补起,一步一个脚印,不搞一刀切。对进步显著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或奖励。通过补缺补差,将学生放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从而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结语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不仅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提高初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是我国现代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不断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龙安勇.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J].科技视界,2014,31:264.
[2]黄毓芳.初中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09:155-156.
篇7
课间十分钟 互动教学 和谐“两员” 教学目标
谈到教学互动,这已不是一个新鲜话题,通过互动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把教员与学员的热情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已经形成广大教育者共识。但不管是“研讨式互动”还是“换位式互动”往往主要是阐述课堂五十分钟的互动教学方式,而忽略了课间十分钟互动。其实,课间十分种互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续,也是互动教学的一种方式,它是实现教学目标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一、重视课间十分种有利于互动教学展开
1.课间十分钟互动为课堂互动教学提供有效依据
在课堂互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人员,场地等限制,教员在课堂上除了和部分学员进行课程设计中必要的知识和情感交流,不可能和每一个学员都要较为深入的探讨沟通,这样教员得到的反馈信息就只能是一部分甚至是片面的,那么如何最大可能和学员进行知识、技能、的交流,提升课堂教学互动的效果呢?那就是重视课间十分钟,充分利用课间十分钟。课间十分钟里教员与学员深入的了解和沟通,能有效地弥补课堂教学中教员与学员远距离接触的不足。只有教员最大限度地和每一个学员近距离接触和对话,才能对学员学习热情、学习效果、学习预期等有正确的把握,为自己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有效依据。而这些从与学员正面直接交流获得的教学资源是站在讲台仅靠课堂五十分钟的互动所不能完成的。
2.课间十分钟的互动是课堂互动教学的延续
互动教学指教员与学员之间知识、情感、价值观念为中介一切交互作用与影响。互动教学的情景是多样化的,既可以发生在有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也可以发生在课间十分钟的自由交流中,还可以延续到课下的其他交往活动中。教员与学员课间十分钟的非正式互动是课堂互动教学的有效延续,它既可以是对学员知识与技能教育的延续,更为对学员的情感培养、行为培养和人格熏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机会。课堂互动教学是教员实现教学目标,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课间十分钟的互动同样是教员实现知识与技能在深度和广度的发展,实现人格和魅力提升的过程。课堂互动教学是学员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的发展过程,课间十分钟的互动同样是认知能力提高,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所以说教学互动是可以发生在多种情景、多种场合、具有多种性的一个互动体系。
二、重视课间十分种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两员”关系
课间十分钟是学员自主放松和调节的十分钟,是学员自由交往的十分钟,同时更应该是教员与学员深入互动交流的十分钟,更应该是构建和谐“两员”关系的好时机。在军校教育活动中,教员与学员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位置,而“两员”关系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实现。和谐“两员”关系首先是教员与学员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相互认识、认同和交往互动而形成的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和谐“两员”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和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的,不能只局限于五十分钟的课内,这就需要我们充分重视和利用好课间十分钟。
1.课间十分钟交心对话有利于和谐“两员”关系的建立
如果说课堂上主要是教员与学员就知识和技能进行传授和交流的话,那只能算一种“交知”“交能”,还没有完全上升到情感交流层面。古人说:“人之相交,贵在交心”。通过课间谈心式的面对面“交心”,教员可以了解很多课堂上很难发现的问题,更有利于建立一种教员和学员之间互信环境和和谐的师生关系。
2.和谐“两员”关系需要教员和学员双方的努力
教员不能只关注学员的成绩,还要关注学员的成长,教员和学员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员要凭借自己对学员的一片爱心去构建一种平等、信任、民主的教育氛围,必须牢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准则,无论在学识,还是在做人等方面都要真正为人师表,努力成为学员敬佩的楷模。要充分利用课间十分钟,通过“言传”“身教”定能建立起良好和谐的教员与学员的关系,开展针对性的辅导与谈心,了解学员学习和生活需求,增进对学员的了解,和学员建立友好式、平等式交流平台。
三、重视课间十分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员与学员之间主要的交往方式就是对话,对话是教学的真正起点,这种对话既有实体语言的交流,也有思想感悟的火花碰撞,在教员“教”与学员“学”的对话中实现各自的转变,推动教学的生成与演进。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员与学员的对话过程,目标就是在教员与学员的对话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的有效结合,而这个教学目标的实现除了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有效性之外,更要重视课间十分钟利用。
1.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课间十分钟
教员无论在教学设计阶段还是课堂实施阶段,一般很难见到对课间十分钟的预设和计划,这是因为一般人认为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就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把握,而忽视课间十分钟重要作用。通过课间十分钟,个别辅导可以克服课堂教学中受教育对象点与面结合问题,更好发地实现教育对象的均衡发展。另外,教员对学员学习效果的检验除了课堂提问、谈论和课下考试,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课间十分钟的了解交流,教员更好地掌握了学员学习状况,为下一步教学开展提供有效依据,以便更加有效地实施教学过程。
2.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课间十分钟
大多数教员满足于课堂上的传道、受业、解惑,忽视了课间十分钟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讲授式教学离不开课间十分钟的回味和延宕;研讨式教学离不开课间十分钟的延续和“顿悟”;“换位式”教学离不开课间十分钟反思和提升。总之,在课间十分钟,不管是教员与学员的互动交流还是学员与学员之间相互沟通,都是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课堂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机组成部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课间十分钟
课堂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员也有情感感染和价值取向的引导,但主要是以教员为主导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受课堂环境制约,教员与学员交流有一定不对等性。而课间十分钟,教员与学员就不是讲台上与讲台下关系,而是面对面的平等交流,因此二者的沟通就有了很大的随意性和轻松感,往往也最能得到真实的资料,教员往往能通过自己的信念、价值观、人格等方面的近距离的感染力直接影响到学员的情感和价值判断,往往能起到课堂教学所无法体现的作用。
总之,课间十分钟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我想说:“课间十分钟,你用了吗?”
篇8
【关键词】微课;高职;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
微课是根据任务驱动、案例分析、微课程等多种教学方法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是对以上教学方法的完善与改进。教师通过制作并上传微视频的方式,帮助学生自主完成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工作,突出教学重点,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1传统高职计算机一体化教学模式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目标为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人才,最重要的是要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1]。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大部分高职计算机专业都采用了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传统高职计算机一体化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模式。(1)以小组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学生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性格等方面因素将不同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强调互助式教学。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基础较差或者动手能力较差的同学可以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并且能够获得较好的实训效果,使得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实践中。(2)利用行动导向法开展教学活动。行动导向法主要依靠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与训练项目,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动手操作的机会,从而在提高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对于C语言的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训练项目,安排上机课,当教师讲解完一部分知识时,要求学生根据刚刚教授的知识完成相应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操作,当学生遇到不懂的地方时也可以立马得到解答。(3)校企合作培养计算机人才。要想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迅速提高,最好的方法就是进入企业实习,只有在真正的实习过程中,学生才能够得到成长。虽然教师会给学生安排一些训练项目,但是与企业实习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学校与企业可以提前签好合约,为学生提供进入网络科技公司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利用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4)以综合培训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其综合能力非常重要,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还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加强操作能力。
2微课在高职计算机一体化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微课在高职计算机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利用微课开展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与课后复习活动。
2.1课前预习中微课模式的应用
为了帮助学生完成预习任务,教师需要制作“微课”视频。在制作视频之前,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之后收集相关资料,录制视频。此外,微视频的录制需要与课堂内容做好衔接,微视频之间的内容也要做好衔接[2]。教师可以将微视频传到相应的教学软件上,并对每一章节内容做好划分,方便学生进行预习。最后,教师在开展微课教学时,需要将相应的课件资料、习题也传入软件中,方便学生查找。在制作微视频时,教师要注意控制视频的时间,一般长度为10~15分钟,时间太长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对于计算机一体化教学视频的录制,需要尽可能还原整个操作过程,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
2.2课堂学习中微课模式的应用
一般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课上时间为90分钟,分为2节课。有的教师安排2节课都讲理论知识,下一次课安排上机操作,其中可能隔了几天,那么在这几天里几乎没有学生复习上次课所学内容,那就造成了学生在上机时完全不记得该如何操作,出现非常多的问题[3]。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微课”教学就发挥了相应的作用,当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后,教师在课上再次强调其中的重点,之后要求学生动手操作,那么学生就可以迅速完成任务,掌握知识点。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观看微视频、询问教师的方式解决,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将课堂的视频制作成微视频,方便学生后续的复习。
2.3课后复习中微课模式的应用
在每一节下课后,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后根据复习的内容完成相应的作业。教师在下次上课之前还要上传预习视频,让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工作。在一个章节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软件提供的观看视频的进度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可以将其作为平时分评判的一个标准。学生在期末时需要对所学内容进行整体性复习,那么每一位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查漏补缺,重复观看存在疑问的微视频,从而全面掌握知识。
篇9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099-02
分层教学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全班学生科学合理地分成水平稍有高低差别之分的几组群体,对其分别采用适合的教学标准与教学要求来开展教学。这种模式是“因材施教”的一种尝试。对于数学学科而言,由于其所强调的逻辑思维性与科学缜密性要求较高,而每一名学生的反应能力与判断能力也有较大的差别,因此是比较适合运用分层教学的。下面,笔者以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作为研究背景,谈谈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开展分层教学。
一、分层教学的标准与原则
(一)阶段流通
阶段流通指的是“分层”的暂时性、变化性、流动性,它是一个动态观察的过程,而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能力的变化来适时调整。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实际上是存在一个过渡调整与变化适应期,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这意味着学生这一阶段的能力表现并不是非常稳定,教师先不要对学生分层,而是需要通过学生在第二章《整式的加减》中的表现来合理地分层。假如某学生被教师分到了普通层,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训练后,他在《一元一次方程》《图形认识初步》等章节中的表现越来越好,潜力的存在感也越来越强,那么在《相交线与平行线》这一章节开始,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将其分到提高层或者尖子层去。总的来讲,“阶段流通”强调的是教师要阶段性地对分层学生进行合理调整。
(二)递进融合
“递进融合”指的是“分层”但不“间断”,尤其是教师在一个班级中开展分层教学时,它实际上还是要尊重整个班级这一个大背景。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开展教学活动时,不能生硬地明显划分,而是需要鼓励学生不断向更高级别的学习层递进,并且不同学习层之间是互补共进的(下面将重点讲解)。以《二次函数》为例,在求解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代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公式;另一种是把表达式进行配方,利用非负数的性质来进行数值的分析。显然后者的难度会稍大一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普通层的学生就无法掌握。在配方时也有不同的难度之分,教师可以鼓励普通层学生尝试在配方比较简单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方式。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时就不会出现“空白”。总的来讲,“递进融合”强调的是学习内容的贯通顺畅而不是空白断裂。
二、分层教学模式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层设计与之适配的学习任务,但由于教师是在同一个班级中授课,因此,还需要兼顾整个班级的整体学习情况,这考验的就是一个平衡关系的把握。教师可以参考以下几种策略来有的放矢地进行分层教学。
(一)难易并存,机会均等
在课堂上,教师应当保证学习内容的难易并存,以便让班级里的每一名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以《一次函数》为例,在“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这一个大知识点中,又分布着一个个小的知识点。在讲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时,笔者辅助举例了“利用图象法来求解方程6x-3=x+2的解”这一道例题,实际上,它有两种解题思路,一种是把方程6x-3=x+2看作函数y=6x-3与y=x+2在什么时候这两个函数值会相等,而通过作图我们可以得知直线y=6x-3与直线y=x+2的交点为(1,3),交点的横坐标即是方程的解,因此x=1;另一种方法是首先将6x-3=x+2变形为5x-5=0,接着画出变形后的新函数图象,从图象中我们看出直线y=5x-5与x轴的交点横坐标(1,0)即为方程的解,因此x=1。当笔者在课堂上举出这一道题目时,发现不同学习层的学生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它所折射的实际上是思路的不同,这也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之所以会出现不同学习能力的根源所在。与求解这一道题目所代表的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类似,在求解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同样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数”看:解方程组求自变量为何值时函数值相等;一种是从“形”看:方程组的解两直线交点的坐标。显然,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思考时,都会如条件反射般有一个自己首选的解题思路。回到题目本身的求解来看,笔者鼓励任何一种方法,同时在后续的其他举例中,还会在同一时间里提供若干种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自行挑选。总的来讲,难易并存,机会均等的目的在于让每一个学习层的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掌握适配于自己目前能力的方法技巧,从而避免了“在一堂课中前面听着还好好的,后面就越来越迷糊,到结束时已经完全不懂”这一问题的出现。
(二)小组合作,学习互助
一般认为,分层教学就是不同的学习层“认领”适配于自己能力的学习任务。实则不然,在同一个班级中,整体能力的提升对个体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即使在分层教学模式下,教师仍然可以使用小组合作这种教学模式。它的特征在于以“学习互助”这种精神来拉动每一个学习层的学生共同进步。以《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为例,这个章节的内容点非常多且杂,而且面对实际的计算题时,它还有各种各样的小窍门。因此,笔者在开展这一章节的教学时,先行按照“普通层+提高层+尖子层”的模式来将整个班级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一个小组中都涵盖不同的学习层)。同时,教学内容会以小组任务的方式来。比如,在讲到“完全平方公式”这一知识点时,笔者会给出很多的题目让学生计算。显然,普通层的学生一般都按部就班地根据固定的法则来计算;提高层在此基础上,解题的速度会越来越快,但更多的还是按照固定的法则;尖子层的学生在求解了若干道题目后,会停下笔来思考、观察、判断,从中自行研究发现规律,研究出规律后,再运用规律来求解后续的题目,并在验证了后续题目求解的准确性后掌握这一规律。如果这三个层级的学生都在一个小组里,那么,普通层的学生计算出来的结果可以作为标准数值,提高层计算出来的结果可以作为辅助验证数值,尖子层可以直接借助这两种数值来研究与发现规律。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学习层都在利用自己的优势为这个小组出力,尖子层可以带动帮助普通层的学习,普通层可以强化尖子层的基础能力,提高层则处于进阶发展的状态。回到这一知识点上,很快有学生总结出“完全平方有三项,首尾符号是同乡。首平方与尾平方,首尾二倍放中央。和的平方加连接,先减后加差平方”这一规律,这就是“1+1+1>3”的一种学习成效。
(三)针对练习,适配专攻
最后要提到的一个策略就是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层来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因为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强化环节,在分层教学模式下,它的要求与特点就是要具有“适配专攻性”。比如,在《一元二次方程》一课中讲到如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就有两种方法:配方法与公式法。其中,配方法又有直接开方法与规律配方法,它们各自适用的题目难度高低不同。比较理想的情况是,教师可以设计出若干套不同的练习题来提供给不同的学习层。比如有A、B、C三套练习题目,适用于普通层的A套题就是对基本公式的反复强化训练,保证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公式;适用于提高层的B套题就是对基本公式的强化与变形训练,保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并提高解题速度;适用于尖子层的C套题中,除了对基本公式的运用、强化与训练,还有开放性题目或外延性题目,其目的在于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总的来讲,适配专攻性练习有助于学生通过定位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强化与突出自己的优势:普通层――稳扎稳打,提高层――速度提升,尖子层――创新思维。这样一来,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得到适配于自己能力的训练。
篇10
啊哈!终于下课了!我们的战争也发动了,呵呵!想知道吧!我就,先买个关子啦
“啊!竟敢坐本小姐的宝座,我杀了你!”咦?这是哪位大姐啊?哼!是本小姐我。那个不要命的勾廷栋,居然跑去坐我的座位,气死我了!拿命来!~~~~~~再来看看我的死党,小赵,赵翼霄,她可是很胖的喔!只见李陈新正在她那呢,他说:“赵翼霄,你是全世界最美的女生啦~~~~~才~~~~~~怪!哈哈”赵翼霄一开始还很高兴,可是一听到后面俩字就。狂追李陈新。呀!她那速度,比蜗牛还慢呢!唉!惨呀!还有几位男生正在玩“身手不凡”没听说过吧,就是~飞快地拿起某个人的某某东东,放进别人的桌上,再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这样子的话,有人就会着误会了,哎,我着那个讨厌的刘俊良整了5,次呢,真是气死我了!真搞不懂男生啊,玩这种无聊透顶的游戏耶!
这时,我们班已经闹的不成样子啦!我们的大队长,忍无可忍,就站起来大声说:“你们不要闹了!”天那!他那声音,至少有160分贝呢!再接着说:“你们怎么这样闹,你们知道吗?这样课间行为会打“不合格”的,那样的话就会被林老师骂的很惨,流动红旗也会跟我们班说拜拜的,实在让我无法忍受的是,还有几个班干在闹,你们还想不想干了?“喔天哪!我们啥时候多了一唐僧?
怎么样!像不像’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