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精神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09 05:29: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弘扬民族精神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刚刚拿到这个题目时,我还不懂得什么是民族精神,但转念一想:以前,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撒热血,视死如归,前赴后继,不惜牺牲自己。不就是民族精神么?
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的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帮助贫苦穷困的人民;身残却意不残的张海迪;为了祖国的荣誉在幕后艰苦练习的奥运健儿。这不是民族精神么?
民族精神就是中华人民最基本的特征,在这个基础上,中华人民才有衣食住行等行为习惯。人民的思想最容易体现出民族精神,做中国人都要有优良的品质,一切要达到更好,最好。就这样,民族精神吸附在你的思想,行为和习惯上。你的一举一动都关乎着中国的名誉,千万不要做出让中国丢脸的事。
“民族精神”这个词语,他包含了许许多多深刻的意义,它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中国的憧憬和理想。它象征着中国卓越的精神,代表着中国人民对民族精神的追求,这作为动力推动着中华人民把民族精神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因为这民族精神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生命的强大支柱。
篇2
一、以课堂教育、校园教育为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
课堂是师生互动、交流、沟通的主阵地,那些能够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美德、优良传统、悠久历史等内容的文字、图片、绘画都要适时加以拓展、延伸、渗透。如此,中华民族精神自然而然地就在学生心中扎了根。
校园,这个学生活动的主阵地,是滋养学生心灵的乐园。要发挥它集校园、学生于一体的优势,为课堂教育搭台铺路。学校宣传窗、文化长廊、黑板报、校园广播台、升旗仪式等都是向学生宣扬民族精神的阵地,要结合各阵地的特点,把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发展中孕育的修身之道、爱国情操、奉献精神、崇高志向、英雄气概以及在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民族精神,运用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在学校各个阵地上,形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良好氛围。
二、民族精神与榜样教育相结合,发挥榜样的教育力量
榜样教育是对少年儿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特点。它的示范作用是无穷的。我们可以先从大处着手,让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手段上网查阅历代英雄模范、革命先烈的事迹,或是参观、访问,或是从书上学习他们身上的民族精神,点燃学生心中崇拜英雄模范的火种。通过故事会、演讲、表演等多种形式来交流对英雄的体会和感受,使英雄真正成为他们心中的明星。在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后,引导学生学英雄、做英雄。引导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品德。
三、在传播民族文化中,体验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播,也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成立一条“民族文化街”展示学生的作品。如中国结、剪纸、书法、绘画、篆刻等。活动展示中可以让学生现场表演。有条件的还可以把民间乐器演奏融入进来。操作的过程就是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如中国结,它凝结着中华儿女的聪明才智,折射出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学生可以通过走访民间艺人,翻阅资料来加深对中国结文化内涵的理解。
四、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将民族精神教育向家庭与社区延伸
引导学生与家人体验民族精神,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行的。我们可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如爷爷奶奶讲讲他们经历的故事,爸爸妈妈教唱他们那个时代的歌曲,讲讲歌词的含义;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做根据民间故事创编的小游戏等。
社区是儿童参加实践的重要空间。我们的民族精神教育应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如:与社区居民联手举行“共建社区,爱我家园”的主题活动,进社区清理白色垃圾,将“民族英雄故事会”搬到社区。扩大民族精神教育的宣传面,让社区成员也感受到民族精神教育的氛围,以此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篇3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弘扬民族精神争做文明新一代》。同学们,当我们呱呱坠地,来到人间时,长着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父母告诉我们,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中国。当我们跨进校门,启蒙老师,教我们首先学会认识的字,朗读的话就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今天当我们站在国旗下听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雄壮激昂、催人奋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刻,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不知多少人为此流下激动的泪水。同学们,这仅仅是平凡的泪花吗?不,她是一种化身,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力量的化身,她有一个崇高而伟大的名字—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脊骨,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会。
在我国历史上,中华民族精神从来就是每个炎黄子孙所应有的骨气和胆识。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一个民族,缺少了民族精神,就缺少了支柱和力量;一个民族,有了民族精神却没人把它发扬光大,那这个民族只能走向衰亡。因此,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就应成为我们每一个中华民族特别是我们青少年学生应尽的义务。
篇4
[内容]
一
20世纪的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在继承中国几千年教育的优秀传统,借鉴世界先进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创造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探索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客观规律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涉及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上获得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这些认识不可能在这里一一罗列,只能选主要的列举如下:
(一)语文是工具,是交际的工具,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思维的工具,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工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工具。
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上达成共识,应当说是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语文教学界取得的重要成果。
语文既然是交际的工具,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那么,语文这个工具的运用必然伴随着人的思想感情。因此,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思想性。
近年来有人提出了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的论断。笔者认为,“人文性”只是“工具性”的自然延伸,并不能否定工具性。因为,所谓“人文性”,是指语文是文化的载体,它在传播人类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其实,如果语文不是工具,它就不可能充当文化的载体,也就不可能起到传播人类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
(二)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是指导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工具,掌握语文这个工具的标志是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
关于语文学科的目的任务,本世纪曾有过多次大的争论。进入80年代以后,这种争论基本上停息。因为大家已达成了这样的共识: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或曰“特有的任务”)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要进行思想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
(三)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听说读写的实践。因此,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听说读写的训练。
“训练”的思想,是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一个重要思想。早在三四十年代,他在谈到语文教学时,就多次使用过“训练”这个概念。六十年代初,他更明确地指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引自《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717页)可见,培养语文能力的过程就是一个训练的过程。
语文训练的过程,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文字符号的训练过程。无论是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训练,还是积累语言的训练,都必然是把语言形式和它所承载的思想内容当做一个整体进行的。语言训练一旦离开思想光辉的辐射,学生面对的只能是一堆苍白、冰冷的符号。
近年来提出的“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就是要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它所针对的是削弱听说读写训练的两种倾向:一是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讲解、分析毫无意义的问答上,挤掉了听说读写的训练;二是只重视内容的分析,忽视了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和运用。
(四)语文训练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辩证统一的过程,也是一个语言和思维统一发展的过程。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的过程借助语言进行,思维的结果借助语言表达。因此,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统一,会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五)语文训练是教师的“训”和学生的“练”相统一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更离不开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是训练成败的关键。
语文训练中的“训”指的是教师的设计、指导、启发、示范和必要的讲解;“练”指的是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训”的目的是使学生想练、会练、练好。离开学生的“练”,“训”就毫无意义。因此,必须坚持以“训”导“练”,以“练”为主,“训”、“练”结合的原则,这个原则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六)语文训练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语文训练既要根据不同的阶段,突出不同的重点,又要注意许多最基本的内容(如字词)在任何一个训练阶段都是不能忽视的。
篇5
一 武术精神的内涵
中华武术受到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双重影响,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在其不断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日益形成为后世人所崇尚的“精忠报国”“匡扶正义”“济世救民”“自强不息”“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这些观念都蕴藏在中国武术文化当中,而其最深层次的就是武术精神。武术精神是中国武术文化的重要部分,同时,它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武术精神就是武术修习者们普遍认同,并且共同去遵守的一种品格,其内涵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武德修养
《说文学武》中说:“中国武术,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而中华传统武术更是奉行“未曾学艺先识礼、未曾习武先明德”这一武学精魂。诸多武学门派均要求习武之人要有武德,有“武以观德”之说,将此作为习武之人的首选,并代代相传。习武之人对“德”的追求并非只体现在武学各门派的清规戒律之中,而是将武德奉为其行走江湖的处世原则,重道是习武之人必备的武德,而正直则是其立身之本。中国武术要求修习者的品行必须要与社会道德联系在一起,力求做到“德艺双修”,将此作为习武者修身养性的一种手段,在磨砺自我坚强意志的同时,将其内在的修炼转化为修习者的一种自觉行为,从而不断完善自我。
2 道德观念
中华武术是在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伴随漫长的岁月所逐渐生成的传统美德,和其日益积淀下来的文化思想,最终形成了“匡扶正义”“济世救民”“见义勇为”“以武会友”“和谐共处”等价值观念。武术精神崇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人与社会之间所奉行的道德观念,而武术精神中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念,则是个人与他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人类与自然之间多重关系的结晶。
3 民族精神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祖国的山河面临破碎之险、神州濒临沉沦之境,无数深具爱国情感、民族精神的武林豪杰凭借其精湛的武艺,执剑御敌,舍身报效国家。爱国主义精神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它与一个国家的强盛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中国武术中所崇尚的“精忠报国”“匡扶正义”“见义勇为”“修身养性”等,都是尚武精神的一种体现。武术是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学习武术,培养武术精神,既能有效激起当下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对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 培养高校大学生武术精神的重要性
1 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武术精神的培养,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一种需要
高校教师可引导时下大学生观看世界武术比赛,使他们得以在耳濡目染的情况下,切身感受到选手们那种以取得优异成绩为荣的自豪感,这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自尊、自强、自信,对祖国产生无比深厚、高尚、神圣的挚爱之情,从而以贡献个人全部力量、誓拿金牌作为一个人的最大光荣。传统武术精神融入中国当下特色和世界意识中,才能为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进程贡献其应有的力量。一直以来,“绝对服从”的意识成为了我们民族精神的主要导向,怀疑精神与创新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中所匮乏的,而修习武术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习武者在武术技击的对抗中,需要不断地去怀疑,方能寻找出战胜敌手的方法和技巧,在这个寻找方法的过程中,其本身就是根据对手变化的招式不断改变自己的攻防动作的创新活动,唯有如此,方能提高习武者对武术功法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不断创新自己的技术动作,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
2 培养高校大学生的武术精神也是爱国主义的体现
高校大学生通过修习武术,了解我国史上诸多武林人物救国救民于水火之中的历史事件,并在修习武术的过程中形成热爱祖国、忠贞为国甚至舍身报国的爱国主义节操,这些就是中华武术精神的精魂所在。大学生对武术史上英雄事迹的认同,就是对武术精神的最好传承,这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武术精神的前提,同时也是引导国人培养大学生肩负起历史责任的基础。南宋有抵抗金人入侵、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明朝有南平倭寇、北御蒙古的名将戚继光,近代有爱国武术家霍元甲、王子平等诸多武林豪杰,都曾在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之际挺身而出。无论是戚继光的“封侯非吾意但愿海波平”的爱国精神,还是电影《叶问》中的一代宗师,当民族遭遇危机时都见义勇为,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这都是中华武术精神的真正体现。因此,我们必须要将武术的历史教育纳入到高校的基本教学中,从而使得武术更具大众化和通俗化,培养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武术精神,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 培养高校大学生武术精神的策略
1 完善武术教学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
要实现对高校大学生武术精神的培养,必须要将武术教学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评优指标。传统的武术教学只偏重单一的功法技术,现在要进行全面的武术教学改革,保留原有的各个武术拳种的动作文化,同时在此基础上对其套路的有关编排进行合理地创新,力求做到简单与实用并举,让大学生能够感受到其丰富的内涵,并且学起来也更加容易。与此同时还要编著影响面大、流传甚广的武术类理论指导性教材。比如,具有时代感的有关救国救民的历史人物,他们身上都具有深厚的武术文化内涵,将他们的图像与事迹编著成册。选择一些流传甚广、影响较大,并能充分体现中华武术文化特色的拳种,开设校本课程,从中摸索出符合高校学情的武术教学机制,构建多课程管理体系,形成独具特色的武术文化方面的理论指导教材,从而不断完善当前高校武术教学课程建设,深化高校武术教学改革。 2 加强高校武术师资队伍建设,借助武术教学向高校大学生渗透武术精神
在我国众多高校中,除了上述所言武术教学课程有待进一步完善外还有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当前我国众多高校普遍都存在着武术师资力量十分薄弱。许多高校甚至没有专业的武术教师,一些武术课程也只能是让体育老师一并担之,于是武术教学就成为体育教师临时抱佛脚的一种行为。大学生面对教师的这种“现学现卖”的僵硬式拳脚功夫,直接导致了他们对武术文化丧失了敬畏之心。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大学生们对武术丧失兴趣,严重地甚至厌学武术,更谈不到培养其武术精神了。对此,高校必须要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引进专业的武术人才,要求既能向大学生传授武术功法技术,同时还能在日常的武术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武术精神,做到身教胜于言传。此外,还可以为本校的武术教师提供一些外出学习和进修的机会,使得教师本人的能力不断地得以提高,从而更好地胜任其本职工作。
3 加大对武术文化的宣传力度,举办“弘扬武术精神”专题系列讲座
对高校大学生武术精神的培养,应从多方面着手。在校内,可以聘请资深武术从业人员,或在武术领域有突出成就的人员来校举办有关“弘扬武术精神”这一专题的系列性讲座,既丰富高校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也有效地向广大师生宣传武术文化这一概念,为弘扬武术精神打好坚实的基础。在校外,高校要多争取一些与武术协会、兄弟学校等的武术类交流活动,无论是理论知识方面的研讨,还是功法技艺上的切磋,都要尽可能多地为大学生们提供对外交流的平台,从而使得大学生们的武术精神在各种交流活动中得以有效培养。此外,身为高校的武术教师,肩负着对武术文化的宣传和武术精神传承的双重重任,因此教师在传授武术功法和武术文化时,还可以向大学生们推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武术搏击类顶级栏目《武林风》,让大学生们在观看《武林风》中选手的精彩表现,从而得以更全面、更真实地感受中华武术的魅力,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华武术精神。
高校大学生是我国较高层次的文化群体,经由高校师生对传统武术文化、武术精神极富创造性的研究,对武术文化的传播和武术精神的传承,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辐射能力。当前形式下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加大对高校大学生武术精神的培养力度,将有利于今后我们对传统武术的有效挖掘,武术精神也将伴随武术的传承和时代的发展,将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这都有利于我国传统武术文化走向社会、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篇6
新学期已经开始,学校的各项教学工作已陆续进入正常运行。在本学期我担任初一(10)班班主任一职。为了本学期能顺利开展各项工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学期我的主要工作是围绕端正班风、学风,全面提升我班各科成绩为重点展开。
1、全面配合学校工作,加快自身发展。
将遵照学校德育工作要求,着重加强确立健康的自我意识,自觉抵制不良行为思想的诱惑,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引导,开展多种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活动,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坚持以师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落实道德建设纲要,系统科学的开展生命教育,提升人文素养,进一步落实弘扬民族精神教育。配合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德育资源,实现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结合,行为规范和自主管理相结合,以期不断完善学生人格,实现主体价值的张扬和超越。
2、 加强班风学风建设,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
① 抓好学生常规,重新制定班规。要求我班学生早上按时到校;作业在进班时上交,并于第一节课前,由各科课代表把作业交到任课老师处,学习委员负责作业上交情况统计;上课注重纪律要求,认真听讲,积极提问;中午准时进教室,做好下午的课前准备工作;放学后认真做好值日生工作。
② 注重班级文化建设。根据班级特点布置班级环境;实现班级文化多元化,根据形势要求,配合重大纪念活动及时更换班级黑板报。
③ 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全面整顿班干部队伍,进行改组重建。完善班级奖惩制度,全面提高学生在纪律方面的自我约束力。
常言道: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我班拥有像刘青、文吉、李敏等这样的优秀的学生,用她(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精神做榜样,影响班级中的其他同学。同时加强对后进生的爱护,引导这批学生自觉参加学习生活,激发他(她)们的学习激情,提高学习兴趣与成绩。平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展前途教育,深入学生当中做好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班风学风。
3、 建立班级公约和健全班干队伍,充分利用公约的约束作用和小助手的辅助作用。
班级公约是规范学生行为的标准,利用此法可以有效的帮助班主任管理学生,更能为班干提供管理班级的依据,这也能更好的发挥班干的小助手作用。任用班干应通过民主投票选举,让学生挑选自己信得过的学生担任班干。对产生的班干明确各自的职责,团结协作,共同管理班级。同时设立纪律委员,加强纪律管理。
4、加强各学科教师的协调,全面提高各学科成绩。
协调好各科之间的关系,使各学科教师能够各尽其能,做好学生的辅导与教学工作,各门学科都能均衡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各科成绩。在学习方面我本学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成绩提高
1.抓好辅优补差工作,对困难学生要多鼓励和帮助,采用多种形式,补缺补漏。
2.努力抓抄袭作业的情况,做好早读与晚辅导的安排。
3.与家长积极沟通,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鼓励进取,争做先进。
4.多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讲究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并且经常用事实和道理指导学生。
篇7
一、在常规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教育
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力求语文课多一点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应有的魅力。
(一)创设文化课堂教学情景
(1)导语情景: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2)音乐情景: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播放音乐,或激昂慷慨或沉缓婉转的音乐语言有利于把汉语言文字之美烘托出来。
(二)挖掘语文教材文化内涵
语文教材中选录的课文中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韵,须对教材内在的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比如:在文言课文中出现万乘之国时,为学生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战车文化;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可以讲讲传统服饰文化和传统建筑文化;在讲到《鸿门宴》中的座位安排时,可以讲讲传统礼仪文化。还可以在课堂上专门介绍某些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时,对古诗和文言文的运用。古诗可以在导入中运用,也可以在任何需要引用古诗词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用,还可以在课堂小结或总结时引用。当然,最主要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文言文当中蕴涵并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文言文负载着传统文化信息,教师在讲授优秀文言文篇章过程中要着重它的艺术造诣的讲解,鼓励学生从古代文学和古代文人思想中吸取优秀的艺术创造力,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学艺术素养,达到古为今用的艺术教育目标,真正实现文言文教学的最直接的现实意义,使之大放异彩。
二、在日常生活中有效渗透传统教育
传统习俗教育是传统文化教育有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让学生真正的了解,才能期望他们去延续这些传统。传统节日活动本身就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最佳机会,在此期间开展的传统教育活动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比如,在中秋节、重阳节可以组织学生朗读李白的《月下独酌》、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怀》等诗篇,在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和怀念亲人是引导学生诵读程颢的《郊行即事》、王禹俏的《清明》等诗篇。在端午节,可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如端午节的来历及与哪些著名的人物有关?你知道屈原、伍子胥的生平事迹吗?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还有春节、元宵节等。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这既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性情,感悟人生哲理,提升传统文化素养,也将激发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幸福生活,建设美好明天的激情。
三、在经典阅读中增加传统文化的积淀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在阅读中积累传统文化的精华。教材来源极为广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古代作品
我们不仅充分利用了现用教材上的古代作品,还在日常教学中针对学生的文言水平,推荐适合他们的课外古代作品,基本上在高一,推荐他们读篇幅短小的文言作品,到高二推荐学生读语言较浅易的较长作品,到高三则结合高考复习,充分利用古文复习题目的文段,这样一方面进行了文言文的高考训练,一方面又不放松古代文化的渗透,同时又为高考作文准备了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素材。一举三得,效果良好。
(二)蕴涵丰富传统文化的现当代作品
我们可以依托教材,在教材选编的名著片段及名著导读基础上,利用学生的节假日时间,开列一些现当代名著书目,由学生自主选择他们喜欢的作品,可以独立研读,也可以组成小组进行研读。并写读书报告,要求明确总结出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内容。作业检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确实能够很好地认识传统、感受传统,但很多东西他们独立理解还比较困难,一定要有老师的指导,毕竟时过境迁,很多传统与习俗令他们难以理解也是情有可原的。再加上他们对这种较深层次的文化表述接触也较少,于是在写作读书报告时很难对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概括清楚,以至没有很有价值的相关材料,这是本次课题研究中的一个遗憾。
(三)作为文化对照,还引导学生关注一些经典外国名著
篇8
【关键词】传统节日;德育
本学期,我校以“柳州民俗风情文化与初中生人文素养的研究”为课题,深入研究“传统节日”的内涵。我班以此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让学生了解、认同传统节日,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提高人文素养
中秋节——赏咏月诗活动
课前将班会主题告知学生,让学生找关于八月十五的诗、词,通过对这些诗、词的理解,赏析来了解八月十五节气的内涵。
活动过程:
主持人: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历来被列为我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同学们,你们家过中秋有什么习俗吗?古人过中秋喜欢吟诗赋文来抒发自己当时的感受,为我们后人留下许多优美诗篇。
生:赏月、吃月饼,古人过中秋吟诗赋就很多了。
主持人: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个赏诗会,同学们把找到的有关八月十五的诗、词写出来,大家一起分享。
甲:
《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人与我同样望月念对方。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想念亲人。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觉得露水渐渐重了。不能把这满手的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睡觉吧,希望你在梦里相见。诗人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彻夜不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诗人通过写主人公的动作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乙:
《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月夜思乡诗。秋深了,夜静了,明亮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照到床前,也照到了客居无寐的诗人身上,诗人揉揉朦胧的眼睛,望望地上,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雪白的浓霜,再仔细看看,这分明不是霜。它象霜一般的白,又象水一般清。它使人感到清冷,也给人带来光明。他疑惑地抬起头来,望望天空。天空象镜子般明净,一轮皓月挂在当空,光华夺目,浸透一天秋碧。哦,原来是月光啊,在这夜来人静的时候,月光显得分外轻盈澄澈,月亮有缺也有圆,离乡的人啊,你什么时候才能与亲人团圆呢?月亮照到我的床前,也照在家乡的土地上,家乡的亲人是不是也望着这同一轮明月思念着我呢?想着想着,诗人又渐渐地低下了头。他开始深深地怀念起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亲人,故乡的一切……
主持人:这两位同学说得很好,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特别是八月十五的晚上,诗人们常常通过咏月来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那么,我们也是刚刚过中秋节,那天晚上你们是和谁一起过的,你们过得快乐吗?
丙:我过得很快乐。因为我家来了几个亲戚,很热闹……
丁:可以吃好多东西,特别是月饼……
戊:我的父母都在广东打工,我是一个人过的……
……
主持人:人有团聚的欢欣,也有分别的痛苦。我记得我们刚刚学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月无常,自古如此。这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但只要我们岁岁平安,哪怕远隔千里,也能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让我们齐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歌曲。同学们在哀怨而优美的旋律中动情的吟唱,有的同学一面唱一面流泪,把活动推向。
重阳节——孝敬长辈活动
活动内容:
1、每位同学在重阳节期间和父母一起看望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节日期间和父母一起为他们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2、每位同学为爷爷奶奶、姥爷姥姥洗脚、捶背等,为他们展示自己的特长。
3、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每位同学为自己的父母做一至两件有意义的事情。
4、有条件的家庭,在重阳节期间,自己和父母一起带着老人出游。
5、每位同学可以以作文、日记、绘画、诗歌等形式来反映活动感受。
经过检查,全班49个同学,有23人完成了第一项,5人完成了第二项,第三、第五项每个同学都做得很好。现摘录两位同学当天的日记一起分享:
我为外公做件事
今天,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外公患有糖尿病,每天晚上,外婆总要帮外公捶背。今天,吃过晚饭,我对外婆说:“外婆,今天我帮外公捶背!”这时,外公开始看新闻了,他刚坐下沙发,我对外公说:“外公,今天我来帮你捶背!”然后,我叫外公稍微转过来一点,先从肩膀处往下捶到腰部,再从左边往右边捶。这样反复几次捶了大约十分钟,外公笑嘻嘻地对我说:“真舒服啊!休息一会儿吧,谢谢你!”
虽然我的手有点酸,但听了外公的话,我心里甜滋滋的,暗自决定以后要经常帮大人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重阳节我为爸爸做一件事
重阳节到了,我想为爸爸做一件事。今天就帮爸爸洗碗吧!晚饭吃好了,我对爸爸说:“今天就让我来洗吧!”爸爸说:“好,今天就看你的了。”“我一定洗得比你洗得还干净!”我信心十足的说。
晚饭吃好了,爸爸让我来洗。我撩起袖子,开始洗第一个碗,把碗拿起来,开开水,用洗洁精把碗搓呀搓,一会滑下来,一会滑下来,像一个顽皮的小猴子,逃过我的手掌,我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左手拿碗,右手冲洗,把碗洗得干干净净,给爸爸看,爸爸说我洗得很好,我听了心里甜滋滋的!
作为班主任的我当天也受到学生们的多条短信祝福短信: “当秋风吹来时,我的祝福不惜化作秋雨来滋润你;当盛开时,我的祝福不惜化作花瓣飞向你;当重阳节到来时,我不惜巨款发条短信祝福你——重阳快乐,老师别太累了。”是我班一贯的搞笑小吴风格。“有人牵挂的路程不漂泊;有人思念的日子不寂寞;有人关心的岁月不失落;别让幸福擦肩而过,别让美梦变成泡沫。愿你的快乐比所有人都多。”小陈平时沉默寡言,但关键时刻总是很贴心。……虽然这些短信大多并不是出自他们本人之手,但我知道祝福的心是真的,情是浓的。同学们知道关心他人了。
端午节——包粽子比赛
我与班干提前一天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第二天就开始比赛。全班分为五个组,每组分得相同原料。比赛开始前,我先请一位食堂阿姨做示范,只见她娴熟地拿起三片粽叶,用两个拇指向里一卷,像漏斗一样,再装上米,再把棕子往上一盖,接着插上一根粽叶……,同学们看到她那娴熟的动作,个个心想:应该没那么难吧。然后争先恐后动手起来,但当同学们真正包时,粽子就像调皮的小孩一样不听使唤,有的把米撒到的脸上,有的包得像个圆筒,有的同学无从下手,只在那里不停的笑……幸亏阿姨的指点,总算包完了。虽然这些粽子没有菱角,但大家还是很高兴。然后是煮粽子,同学们总是耐心的等待着,当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同学们高兴得手舞足蹈。迫不及待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有的同学差点连筷子都要咬下来了。这次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折射出的浓郁的文化气息,并在活动中展现了自我,张扬了个性。
篇9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作文教学是一项综合教学,强调老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它体现了学生的基础知识,观察过程,美好情操及自我价值的整合。它既是对事物观察与发现,在发现中体验事物的美,又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然的能源和动力。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谈谈自己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几点感悟。
一、拓宽学习领域,积累写作素材
新课标中提出“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为此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有意识、阶段性的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如:鼓励学生编制手抄报,出黑板报,举办故事会、诗歌朗诵会、新闻信息交流会、演讲比赛、作文竞赛、剪报办知识窗,摘抄优美句子、篇章,写日记比赛等等。另外,我还常常鼓励学生利用身边有利的语文学习资源,如:报刊杂志,学校图书室,家中的电脑等,通过这些有利的资源,使学生开辟更多学习语文的窗口和渠道。尤其强调学生电脑的学习和使用,在每次布置学生的课外阅读时,一改传统阅读的要求,以新颖的语文实践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如:根据学生家庭现状和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进行分组编队,让学生充分利用家庭资源搜集学习信息,以此促进学生学习语文,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在脑海中储存大量的信息资料和写作素材。这样,学生在平时的实际写作中就能够做到厚积薄发,触类旁通。
二、创设情景,完善自我
对大千世界万物的了解,莫如对自己的认识。一个真实的我,是个性发展的前提。记得倪卫红老师是这是这样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她说,她有一个盒子,里面有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不是歌星,也不是科学家,但他却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们听后,情绪一下高涨起来,都想知道盒子里是谁。倪老师让同学们依次到前面来认真观察,不许说出来,用文字把他介绍出来。你猜盒子里是谁?是一面镜子。每一位同学都恍然大悟,老师说的这个了不起的人物原来是自己,同学们开动脑筋,把自己展现给大家。正如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写道:“今天的我可能还是很平凡的,但明天的我一定会很伟大,让我们努力吧,去做生活的强者。”在观察中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更重要的是发展美,欣赏自己、表现自己。倪老师的这节课以巧妙的情景创设,让学生在观察中认识今天和将来,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野游活动,自然之美
“世界真奇妙”栏目为什么吸引了无数的观众,是因为它那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世界各地风土人情,无不打开知识的主题。只有广泛地让学生接触自然,体验自然、赞美自然,才能使之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陶冶情操,开阔视野。记得一位乡村老师是这样安排郊游活动的。春意盎然之际,学校周围农田中桃花开放了,他便组织学生来到桃园中,片片桃花似火争艳,株株桃树迎春吐绿,小鸟鸣唱,春风舞动,野花盛开,陶醉了天,陶醉了地,陶醉了欢快的人儿。辛勤的蜜蜂穿梭叶美的形象留在心间。正如同学们在作文中所说:“一年之计在我们歌颂美景,我们歌颂劳动成果。”“今天的这次春游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而今天美丽的景色,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向往。自然界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观察视角是多样的。美丽的景色感染了美好的心境,美好的心境放飞了美妙的思绪。
四、走向社会,体验生活
自从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之后,绿色奥运的口号已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植草种树、保护环境的战役已经打响。“环境为人人、人人为环境。”全社会都为环境献计出力。学生是未来的主人,应从小养成绿化美化环境的习惯,积极行动起来,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睁开眼睛看世界。为此我是这样做的,组织“环保小分队”一路南行到郊外环路绿化带附近,发现周围工厂、居民以及农民废弃的建筑垃圾、塑料袋、食品袋、旧地膜等随处可见。我带领同学们立即行动起来,分类收拾,集中处理。看着清洁的环境,同学们笑了,事后,同学们在作文中说:“虽然我们满脸的灰尘,但是看着美好的景色,我们格外高兴。”“我们赞美生活,我们去创造生活,都来珍惜美好生活吧!”社会是个大课堂,对学生的教育义不容辞。从小争做小公民,将来能做好公民。结合“宣传《公民道德钢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我校积极开展社会活动,老师带领学生清理街道五百米,张贴宣传标语四十余条,师生汗流浃背,干得热火朝天, 不喊渴、不喊累。道路整洁了,村民笑开了脸。为人民服务就是为自己服务的思想在学生心中扎下了根。有的同学在日记中写道:“这次劳动我们都很累,有的同学弄脏了新衣服,弄脏了手和脸,可他们都不在乎,都觉得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村子干净了、美子,我们的家人、朋友也享受着美好环境。更重要的是如果人人都能坚持这样做,那该多好呀!”给孩子们一个空间,让他们去观察、去创造、去评价。
五、指导修改,提升写作水平
在作文教学中,广大教师应认真地为学生讲解写作方法,同时指导学生进行仿写和改写,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告诉学生不能盲目、机械地照搬照抄,要模仿范文的部分精言、警句以及布局、结构等,然后再加以改动和运用,从而形成自己的写作特点。久而久之,学生一定会形成自己的一套写作方法,实现由仿到创的转变。用鼓励性的评价给予学生自信心。作文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一种内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即使学生表达的是生活中最平淡的事情,那也是一次极好的思维训练。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时,应改变以前那种单一、落后的评价方式,大胆建立一个全新的评价标准,即尽可能地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利益,多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同时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流露出的困惑予以恰当的指导。比如,在课堂上我们不能仅要多表扬那些作文写得好的学生,更要对那些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多加关注,对他们的点滴进步予以鼓励,让他们体会到被认可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最终提升全体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文是对生活的描写,生活又为作文增添丰富的内涵。由实践到理论,留心观察是必不可少的。去发现美好的事物,去找出我们周围的不足,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提高。把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也就是提高他们的知识能力,即所谓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篇10
用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引领学院发展
学院坚持文化引领,就是用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来引领事业发展,坚持做高雅文化。
1.挖掘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工程中,认真思考中华文明,正视中华文化,是我们从事文化艺术事业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中国哲学方法和思维模式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认识论,也是方法论,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我们要用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来引领我们的舞蹈文化,在舞蹈高等教育中强调中华文化的自觉,提升舞蹈教育的文化品位。
舞蹈学院的长远发展也就是中国舞蹈文化的长远发展,需要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来审视内涵建设、需要用中国的哲学方法和美学思想来把握前进方向。弘扬传统文化应做到:一是要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寻找舞蹈创作灵感的源头;二是用中国的哲学方法处理和解决舞蹈事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三是用本土化的传统语汇表达与时俱进的文化呼声,凸显文化特色,鼓励文化创新,夯实舞蹈事业发展的文化根基。
2.创新发展舞蹈文化
在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学院党委在推进舞蹈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明确提出学院不仅要为国家文化事业培养优秀人才,而且要传承、创新舞蹈文化。为此,学院积极推进舞蹈文化创新工程建设,内容包括:一是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推进《北京舞蹈学院文化建设规划》的实施与落实,全面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学术与创作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形象文化建设,已初见成果。二是提升作品创作质量,在坚持专业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思想性,提高文化内涵,力求创作出更多的反映时代特征、具有先进思想性的舞剧。三是建立舞蹈信息资源库,更好地整合舞蹈文化资源。四是与北京大学联合开展相关工作,主要项目有:培养博士、两校课程互换,联合承办世界美学大会和进行科研项目合作等,提升学院的文化层次和办学实力。
3.吸收借鉴世界各民族文化优长
学院积极适应世界文化交流、交融更加频繁的新趋势,着眼于中华文化的长远发展,以更加自信的心态、更加开阔的视野,吸纳百家优长,择善而从,使舞蹈文化发展不仅植根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而且符合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学院不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一是加强合作办学,芭蕾舞、现代舞、国际标准舞、音乐剧、舞蹈编导等相关专业努力实现与国外名校的合作办学,形成强强联合。二是加强与世界各国舞蹈教育机构的学术交流,大力支持教学科研人员、重要管理人员之间的国际交往,广泛建立与世界舞蹈院校的校际联系。三是举办国际性学术活动,打造品牌。抓住国际舞蹈院校芭蕾舞邀请赛、国际舞蹈教育论坛及世界美学大会等国际性学术赛事活动的有力契机,加强对外合作,扩大对外宣传。
以高雅文化追求塑造舞蹈文化品格
1.树立高雅文化的主流地位
学院以舞蹈艺术作为核心和本体,形成一系列相关的学科体系。舞蹈就是学院的特色和专长,是学院生存的根本,它使北京舞蹈学院可以与世界一流高校相媲美。舞院在学术上追求的是高层次舞蹈文化,是高雅艺术。高层次文化、高雅文化是我们民族的事业,而不是一个产业,不能仅仅依靠大众文化市场,它应该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追求,成为舞蹈学院的追求。追求高层次文化,坚持高雅艺术,并使其成为学院主流的艺术追求;反之,我们就不可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名校。2010年第世界美学大会上,学院成功举办了“舞蹈美学与舞蹈教育”论坛,既向国际美学界展示了中华民族舞蹈文化,更重要的就是确立了高雅文化的主流地位。
2.坚持高雅文化作为学院的文化追求
国家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宏伟目标,正在进一步的落实和深化。文化艺术逐渐与经济产业有机结合,文化产业必将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就为学院带来了发展机遇与挑战,即如何既要坚持自己的追求,又要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为此,院党委从三个层面对学院的发展提出思考:一是舞蹈艺术如何在追求高雅文化的同时,作为艺术核心进入社会的主流和高端?不是仅以晚会、伴舞或是舞剧来体现,舞蹈界要提高水平,功夫应该是在舞蹈之外,一定要在文化上下功夫。二是学院如何在舞蹈界体现出自己的追求和水准?要靠质量。学院不是一个演出团体,也不是民间协会组织,而是培养人的高等教育机构,水准是建立在高雅文化上。因此要“坚持高层次的文化追求,坚持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坚持高水平的普及教育”,要将高雅艺术作为学院的文化追求。学院绝不迎合市场、谄媚大众,坚持不伴舞,在强调舞蹈本体、高雅艺术的同时,也要兼顾学院是教育单位,是国家办的舞蹈行业第一高等学府,同时又是文化单位,要将教学、科研成果和尖端作品展示给社会。三是教师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要体现在培养人上,要体现在思想政治立场、文化品格、道德修养和专业水平上。院党委提出:“执着于艺术,奉献于课堂,用心于学生”的师德标准,得到全院师生的高度共识。
将“三个环境”建设融入文化发展目标
1.舞院文化孕育浓郁的情感环境
学院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就是建设舞院人的情感家园,坚持以舞院的精神文化为核心不断孕育并且深化充满善意、爱心和慈悲情怀的情感环境,让所有的舞院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团结一心,为舞蹈艺术的执着追求继往开来,不断携手奋进。情感家园内涵丰富,如学院师生员工在自己发展的同时要关注他人的发展,在自己幸福的同时要关注他人的幸福;在关心爱护自己学生的同时,也要关心爱护其他教师的学生;在接受自己教师疼爱的同时,也要提醒老师疼爱别人;要在公平、公正之上,宽容地对待别人;为每个舞院人提供发展平台,让每个人都增强作为舞院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2.舞蹈文化构建特色的教育环境
伴随着顿挫悠扬的民族曲调、附和着活泼明快的鼓舞声声,具有北京舞蹈学院特色的教育环境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得以构建,并且不断地传承着过去、影响着现在、憧憬着将来。
首先,教育环境表现为学科建设的与时俱进。通过近60年的学科建设,学院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学科体系、和而不同的学术氛围。学院建立了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音乐剧、国标舞、舞蹈编导、电视舞蹈、舞台美术设计、服饰表演、舞蹈史论研究和公共事业管理等学科,不仅促进了学科优势互补,增强了学科的综合性,而且有效地实现了学院自身的综合协调发展,成为当今世界集中外舞蹈品种较为齐全的高等舞蹈学府。
其次,教育环境表现为教师队伍的爱岗敬业。近60年来,学院拥有了一大批舞蹈大师和著名学者,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是他们奠定了坚实的学术传统和基础。进入新世纪以来,学院在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上做了有益的尝试,一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新锐在学院人才强教理念的带动下,迅速得到健康成长。与此同时,学院向全院教师提出了“执著于艺术、奉献于课堂、用心于学生”的师德标准,应和了党的十报告在教育篇章中对教师师德水平的高度重视。
再次,教育环境还表现为学生成才的自我诉求。攀登专业高峰、全面提升素养、追求高尚境界、创造诗画人生,正是在学院提出的成才标准的引领下,舞蹈家摇篮的学子茁壮成长之目标。中国许多著名的舞蹈表演艺术家、教育家、编导家、理论家和知名人物都从这里诞生,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舞蹈文化在构建特色的教育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舞蹈的大美是无法用言语来描述的,它是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凝结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坚持舞蹈文化,坚持对传统文化的汲取与学习,坚持发展和创新,是北京舞蹈学院作为特色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与必须。也只有这样,才可以面向未来,更好地构建起舞院特色的教育环境,办人民满意的舞蹈高等教育。
3.育人文化打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学院的校园环境蕴含着艺术追求、文化教育和人文关怀,一楼一苑、一物一景、一草一木都具有舞韵的艺术灵性,熏陶着师生的艺术灵感、文化品位和拼搏精神。
学院有一处仿汉唐时期建筑风格的“师生苑”,苑内竹影婆娑,草长莺飞,喷泉映衬下的汉庭碧瓦重檐,建筑风格体现了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它代表着学院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追溯和尊崇,体现着学院的文化艺术精神、遵道崇德与人文关怀,更体现着艺术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无数的师生在这里探索艺术的真谛,追寻舞蹈的梦想。
教学主楼陈列着学院的发展史和各类舞蹈专著,所有这些都传递着浓厚的艺术气息和时代精神,是前辈们用肢体语言向人们叙述着一个个传奇动人的故事,用艺术感染力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教学主楼的练功房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十点,一直灯火通明。在那里,一个个坚忍不拔、永攀高峰的故事在反复上演;种种言传身教、艺无止境的精神在历代绵延。舞院人常说,只要教学楼的灯还亮着,“舞蹈家摇篮”就希望无限,中国的舞蹈事业就希望无限。
- 上一篇: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
- 下一篇:作文美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