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信念教育范文
时间:2023-03-31 13:58: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理想信念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医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医疗事业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是我国医疗建设事业的主要人才来源,其社会责任的重大决定对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使得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之一。[1]
国外的研究中并没有“理想信念教育”这种提法,研究者们主要是在大学生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中融合了理想树立的相关思想。
,虽然国内外对理想信念教育都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在具体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领域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
第一,国内外对理想信念教育主要是从宏观上进行研究,从具体领域关注较少。
第二,对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还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研究还有待深入。
第三,国内外对理想信念教育研究更多的是基于理论的研究,对具体的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并没有进行普遍的专题性,实效性研究。[2]
二、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
1、理想信念的内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理想信念教育是一种思想教育但又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思想教育,它旨在使受教育者形成或者改变某种理想信念。由于理想信念教育研究是建立在理想、信念、信仰等理论基础上的,所以理想信念教育离不开对理想信念本身的研究。
从理想信念教育角度。笔者认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应从理想信念的基本问题入手,其教育角度大致有: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教育方法等。无论从哪方面进行研究都是有规所寻的,同时再进行改进。[3]
2、道德教育研究、理想教育研究先进国家的比较分析。
笔者认为,虽然国外的研究中并没有“理想信念教育”这种提法,但研究者们还是在大学生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中融合了理想树立的相关思想。如阿尔纳乌托夫的《苏联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科尔伯格的《道德教育的哲学》,这些研究经验及成果都各具特色,理当进行分析比较,同时也要从本国的具体情况出发,综合借鉴其成功之处。
三、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对医学生思想、行为的规制及实效性价值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西方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涌入,许多的不利因素冲击着医学生的思想,侵蚀着他们的心灵,一些医学生出现了理想信念缺失、政治信念迷茫的问题。这一问题的产生既有教育制度层面的原因,又有价值观层面的原因,究其根本还是价值观层面的原因。主要是医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识还不到位,不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对其正确人生观、世界观树立的影响,没有深入去探寻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价值。笔者认为,理想信念教育对医学生职业生涯、人生道路的最大规制及实效性价值就是使得医学生培养正确的思想意识,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有机的结合,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4]
我们应当以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为研究对象,分析理想信念教育对医学生的影响,调整其社会行为,保障他们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探索和完善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途径、理想信念教育能够达到真正指导医学生学习以及协调今后其与社会联系的具体对策,其实际和理论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医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其在寻找人生目标的道路上有一个指导方向;
第二,有利于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较好地解决社会责任的问题,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研究增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个人价值及社会价值,维护社会稳定;
第四,有利于实现医学生的社会认同感,调节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发展;
四、探讨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规制及实效性的路径
探索和完善当下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途径、理想信念教育能够达到真正指导医学生学习以及协调今后其与社会联系的具体对策,从和谐社会的角度来说,必须将理想信念的文化充分理解,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用以解决医学生在职业生涯中、人生道路上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笔者拟从以下方面入手,探讨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规制及实效性的路径:[7]
1.应当关心大学生自我发展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把理想信念教育看作是一个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探讨理想信念教育对医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明确理想信念教育可资利用的价值资源。[8]
2.重视大学生个人理想和近期目标的确立与实现,把理想信念教育看作是一个思想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循序渐进的过程,[9]通过理想信念教育的力量,即理想信念信仰的向往和对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使得理想信念教育得到发扬,进而教育规制及实效性价值得以体现。[10]
3.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困惑和社会多样价值并存的现实,把理想信念教育看作是一个帮助大学生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选择的过程。[11]
参考文献
[1] 黄蓉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是核心》,高校理论战线,2004,(12)。
[2] 徐柏才,《必须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
[3]王钢,《建设小康社会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道德与文明,2005,(2)。
[4] 朱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5] 赵康太,《大学生理想信念中的认识误区》,当代青年研究,2005,(12)。
[6]赵金飞,《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问题与思考》,思想教育研究,2006,(2)。
[7]杜菊辉,《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抽象化问题剖析》,思想教育研究,2007,(4)。
[8]戴钢书,蒙丹,王宪生,《大学生共识性理想信念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07,(10)。
[9]董康成,王健,王金生,《西柏坡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篇2
[关键词]大学生 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勇向前的精神动力。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理想信念状况关系国家兴衰和民族未来。特别是他们正处于中国的经济体制转轨期,面对着当前异常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冲突,这就决定了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一、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
从整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主流呈现积极、健康和向上的发展趋势。大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发展,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充满信心。他们思想活跃、自主意识较强,学习勤奋刻苦,并认识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发展是紧密相连的。
但是不能忽视,中国社会正处于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国际大背景下,社会转型涌人的各种思潮、各类文化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于是一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理想信念意识淡薄、政治信仰迷茫、精神追求缺乏、价值观扭曲、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首先,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由于大学生并没有广泛接触社会,他们的人生阅历还不十分丰富,对人生的思考也并不深刻,这就使得西方的各种学术和社会思潮给他们带来了重要影响,大学生在理想信念的选择中出现了种种迷茫和困惑,于是出现了少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失去信心,政治信仰动摇,没有明确的政治理想和目标等问题。其次,价值取向功利化。受市场经济思潮影响,追求利益最大化等意识形态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许多学生对物质利益产生盲目崇拜,认为金钱、房子、车子等个人物质追求才能真正体现个人价值。在职业价值判断上由以往的理想主义变为明显的实用主义,在处理个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关系问题上,个人理想摆在了最前面,大学生的功利倾向日趋明显。再次,社会公德缺失。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体制转轨时期,道德伦理教育明显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使得大学生在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分辨是非能力的同时,却缺乏一种内在的强有力的道德自我约束力量,只考虑个人的得失,看不到道德修养在人生道路上的积极作用,忽视道德规范和公德认知,社会公德意识较差。
二、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针对上述大学生理想信念出现的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科学的理想信念。
1、加强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夯实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功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说明了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已不能实现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这就要求高校必须从大学生所处的现实环境和他们自身的主体需求出发,通过对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及方法上的改革和转变,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首先,在教学内容上,要充分将理论与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用理论内容阐释当前大学生出现的理想信念问题,引导学生自觉接受并树立理想信念。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以往纯理论说教的教学模式,并根据大学生实际特点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教学的实践运用,扩大理论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2、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充实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内容
杨叔子院士曾经说过:“一个国家没有先进的科技,一打就垮;没有民族精神,不打自垮。”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时期,必须加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使其自觉肩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重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提高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强化民族认同,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同时,还应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时代精神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巨大作用,并自觉加强时代精神培育,充实理想信念内容。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氛围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促进大学生全面提高素质的有效手段。高校应根据当代大学生实际特点,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各类学术、体育和艺术等校园活动中,使大学生通过参与校园活动,提高自身的理想信念水平。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障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先进性
教师是对大学生影响最直接的工作队伍,承担着培养教育大学生的重要职责,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成败。因此,在新形势下,迫切需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政治理论素质,提升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应从教师队伍的选配及加强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培训抓起。
5、完善校园网络建设,推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创新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新的机遇,结合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运用校园网这个主流网站,传输包括文字、数据和声像等形式的理想信念教育信息,并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的同时润物无声、春风化雨地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
三、结语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应从新的实际出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引领下,充实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拓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以期达到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水平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友岗.创新思路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4)
[2]杨兰.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3]王忠桥.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光明日报,2001,(1)
篇3
一、中国梦的现实意义
提出的中国梦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使我们在回忆思考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从哪里来的同时,高度重视今天社会精神层面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是对当前社会道德积弊的矫正。
“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近几年,“有人摔倒在街头你扶不扶”却成了人们需要思考的一件事。名为《扶不扶》的春晚小品,勾描世相,意味深长。“扶老人反被讹”由最初的新闻事件变成了一个略显沉重的社会命题,反映了道德重建的普遍焦虑。
教书育人是教育事业的神圣使命,但多年来,应试教育压倒一切,素质教育成为纸上谈兵。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生源素质下降,教学质量缩水,大学生缺乏合理的人生规划,去图书馆的人越来越少,在寝室睡懒觉、玩网游的人越来越多;不参加社会实践,不关注时政,缺乏基本的社会实践能力,家长耗费高额学费培养的家庭支柱,一毕业即失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理想信念模糊成为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比较主要的问题。一些大学生思想消极颓废,心灵空虚,不思进取。少数大学生的思想中,已经滋生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已主义的稗草,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理想危机。而这种情况在高职学生中尤为严重。
针对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道德问题的原因,指出,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失、精神迷失。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是要重新唤起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达到崇高境界的激情,对时下道德积弊进行矫治。笔者认为:中国梦奋斗目标的提出,对于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的领导和老师没有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高度认识到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认为高职教育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只要学生掌握了必须的职业能力,能顺利就业就行了,致使理想信念教育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处境。
(二)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和学生思想实际脱节
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学习条件、思想价值观和心理素质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在思想观念上,当代高职大学生呈现出诸多矛盾性特征。他们渴望祖国富强,憧憬自由、幸福,向往和平、发展,却又害怕社会竞争,逃避自身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对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有抵触厌倦情绪。反应在价值观上则表现为人生理想趋向现实,价值标准注重实效,人生幸福追求实在,择业观念偏重实惠。而当前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没有充分认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教育方法陈旧,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够。
三、坚守中国梦,加强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一)坚守中国梦,加强对学生的历史主义教育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抛头颅,洒热血,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现在的高职学生对历史知识知之甚少,历史知识匮乏,不利于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历史教学承担着让学生了解中外历史知识的重大责任,对学生形成基本的历史观和世界观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反映了国家对历史发展过程和重大历史问题的基本观点与基本态度,其意义超出了历史教育本身而与现实有着直接关系。“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高职院校要重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以探索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发表各自对问题的看法,使学生不知不觉之中投入到学习的殿堂中来。通过课堂讨论、专题讲座、专题演讲、辩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反应能力,增强大学生思维方法的掌握和思维能力。
(二)将中国梦与世界梦相联系
中国梦用最简洁的文字、最生动的意象、最凝练的思想,向世界宣告了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对未来的向往。中国梦与非洲梦、亚洲梦、世界梦是息息相通的。经济全球化空前拉近了国与国的距离,互联网则进一步拉平了这个世界,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高职学生没有关注世界、关注时事的习惯,认为是否关心时事和自己的切身利益无关,对世界时事缺乏深刻的思考,没有个人独立的意识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教育引导高职学生关注世界、关心时事很重要,大学生即将踏上社会,只有了解世情、国情,才可能把握时代脉搏,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
(三)以中国梦为统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篇4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意义,路径
一、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随着接受的教育不同而改变和发展。从大学生生理特征上看,他们已经进人了青年时期,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都达到了高峰。从大学生心理特征上看,他们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心理各方面意识也日趋增强和成熟。同时,通过学习,他们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技巧,具备了一定的参与社会竞争和投身社会建设的能力。
然而,由于他们的人生阅历还不丰富,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还不能准确定位,并且缺乏系统的、科学的理论指导。因此,他们往往不能树立正确且牢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应地也就不能树立正确且牢固的人生理想信念。而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学生成长和发展中起着主导和统帅作用,不仅是引导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精神动力,更是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人生发展方向的一盏明灯。因此,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对于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优秀人才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精神保障。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
新世纪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带来了社会思潮的空前活跃和价值取向的复杂多样,对大学生理想信念产生深刻影响,使大学生理想信念发展呈现出新的态势。
一方面,大学生理想信念功利性日渐突出。大学生理想信念定位,更多地立足于个人前途命运和价值满足,一定程度上降低和削弱了对社会发展和民族国家命运的关注。大学生理想信念追求在务实作风推动下,变得浮躁、短视和狭隘,缺乏终极关怀意义,充斥着强烈的功利色彩。
另一方面,大学生理想信念感性化日渐显现。 大学生理想信念情绪性、非理性有日益强化趋势。 由于生活阅历简单,社会经验不足,成长于和平年代的大学生对社会现象和政治问题的认识和评判理想主义色彩强烈,政治情感往往停留于表象的浅层,无法触及政治生活本相,同时,在价值选择上以感性统率理性,导致其理想信念存在偏差,感性化日渐显现。
三、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
1.加强学生主体性教育。
主体性教育要求教育者必须做到:一是要明确大学生是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主体和利益主体,并将理想信念教育融人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的内容中去,促使大学生个人利益和需求得到保护和自由发展,进而实现自身权利以激励他们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实现价值。二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将理想信念教育强加给大学生,要创造轻松自由的环境,让他们自己感悟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自觉地树立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力。三是将教育内容通过鲜活形象的例子进行阐述,让青年大学生切实领悟到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意义。
2.突出理念教育层次性。
一是充分考虑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性。理想信念教育不能“一刀切”,要针对不同的对象实施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在教学方法和方式上,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题材新颖、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二是教育内容丰富化。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以指导思想为核心,这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线。但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丰富教育内容,运用形式多样的教育载体向学生展示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适时地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目标与个人的发展理想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大学生感受到个体与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这样可以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的重要性,认识到国家与民族这个集体对于个人价值实现的重要性,从而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真正发挥其引导作用。
3、增强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阵地还是在政治理论课堂上,在其教学方面,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即要注重对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的深入分析,同时,在此基础上,还要在教学中达到用这些思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并且还要注重思想的时代特征。将学生周围的多种影响因素综合考虑进来,及时对知识进行更新,使学生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的发展动态。使其具有更高的时效性与针对性,更加具有说服力。
4.扩大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大部分时间都是校园中度过的,校园对其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所。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良好氛围,也是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渠道。校园文化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具有内在的导向功能,能够在不经意间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念、陶冶大学生高尚情操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心理实际,根据学生成长规律,来适当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加强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是目前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王芳仪.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想信念的强化途径――基于理想信念视角[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篇5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地位已经在“16号文件”中进行了明确规定与说明,国内专家、学者也在“16号文件”之后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笔者通过查阅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形成以下几点思考:
一、反思建构理性,加强信念教育
通过阅读文献我们发现,各位专家、学者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背景除分析的视角以及表述上略有差异外,已基本达成共识。但是如何在大的教育背景下有效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事实上,国家、地方政府和高校都在这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其探索的思维方式也没有变。这种政治与行政的强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了路径依赖,而且隐匿于其中的建构理性思维方式容易忽视受教育对象的多样化需求,使得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大受影响。
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采用了以一统的理想信念形式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这样教育的效果收效不大,其生命力也是不容乐观。有学者指出,理想信念与理想、与信念是不同的[1],这就表明,二者不能简单叠加,也不是同一项内容。我们知道,多年来,高校是以理想为主进行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其实,这些理想层面的内容大学生在高中阶段大多已经非常熟悉,但是它在直面现实生活时,又能发挥多大的效用呢?这个问题一定引起我们的深思。
信念是理想的基础,为了实现理想以及基于理想方面的教育效果,我们认为,应该重视和加强在信念方面的教育,当前要从重理想轻信念的教育中走出来,以信念为抓手,把信念教育提升到其应有的高度,发挥其对理想的重要支撑作用。
同时,我们也要反思这种政治与行政强控制的治理模式。这种模式,势必会削弱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话语权”,而只有他们才能直接体会到学生的需要。因此,进行适当的放权,给予一线教育工作者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明确理想信念教育体系的内容
我们通过研究发现,虽然许多专家、学者都在讨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这一话题,但是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或者层次并没有进行系统的分析。因此,我们认为理想信念是由不同层面的内容构成的,它自身也是一个体系。
根据大学生大学生活的需求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把大学生理想信念体系分为四个层面的内容,具体来说包括:大学生活、职业规划、价值追求以及社会政治。根据社会学中功能主义的观点,每一个层面发挥着不同但又具有关联性的作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是社会政治层面,价值追求、职业规划、大学生活的发展方向和实现程度都受它决定和制约。社会政治的基础是大学生活和职业规划,它们在一定意义上是社会政治的具体体现。而价值追求则渗透在大学生活、职业规划、社会政治这三个层面的理想信念之中。总而言之,这四个层面构成一个体系,并且相互依存并各自具有独立性。同时,也正是由于这四个层面,才使得大学生理想信念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出现。
然而,事物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的,这四个层面也不例外。它们不但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并且还相互影响。换句话说,任一层面的变化都有可能会对其他层面的状态产生影响。但我们要清楚,一个具有良好效果的体系,其内部就需要维持一种相对的平衡。所以,要想维持这种平衡,当某一层面发生变化时,就要对其他层面进行调整,以应对变化的需要。如果平衡状态被打破,不仅会使体系的整体性遭到破坏,而且会使之前的教育效果受到极大影响。
三、了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
对于这一部分内容,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也进行了分析,但是我们思考的是,根据理想信念教育体系的内容,对当代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不可否认,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也是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
在此,我们要强调的是我们根据理想信念教育体系的内容进行的调查研究不仅能够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而且我们还可以达到以下几个目的:第一,根据内容实施调查,能够更直接地了解到学生的需求与理想信念现状。通过问卷分析,我们能够更直观地看到学生在某些内容上的问题和特点,以及这些问题和特点的共性与个性。第二,根据内容实施调查,更加有利于问题的分析。因为理想信念教育体系的四方面内容是相互关联的,在某一层面上反映出来的问题,会在其他层面上有所表现或者回馈。第三,根据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能够再回归到内容,提出应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需要强调的是,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的问卷调查,要注意社会政治层面问题的设置。由于多年来灌输教育的结果,如果直接设置类似于政治选择题类型的题目,会影响到问卷的质量以及分析的结果。因为这种问题的回答是应试的,是原有灌输知识的习惯性作答。所以,我们认为,这一层面问题的设置要注意隐蔽性,通过一些现象的作答来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政治理想信念。
四、探索理想信念教育的可行机制
针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势,结合我们提出的理想信念教育体系的内容,我们认为,可以探索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可行机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专门化,大学内部各个系统的工作职责越来越明确与规范,出现了分管各个条线的部门。这种大学内部分工的明细化以及教育工作的专门化,使得仅靠一个条线是无法完成有着多层次内容的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工作。因此,这就需要多条线的通力配合与协作,需要多方面力量的相互支持与努力。根据前文提到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教育工作专门化的趋势以及从事教育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我们认为,专职辅导员、学业导师与两课教师这三方面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应该通力配合,形成联动机制。在此联动机制中,这三方面的力量扮演者不同的角色,肩负着不同的责任。
对于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来讲,《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006(24)]中已经做出了明确说明,在此就不赘述。但是,他们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特别是随着近几年我国辅导员工作专业化的发展,他们由原来的全面负责现在已经开始慢慢转变为重点负责。以前,大学生理想信念体系四个层次的内容都由辅导员来负责,现在辅导员主要负责大学生活、职业规划中的规划部分、价值追求、社会政治中的实践等内容的引导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确立良好的大学生活习惯,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并通过实践教育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
过往,两课教师在这方面的责任并不明确。在此机制中,我们明确了两课教师的地位和责任,他们也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两课教师主要负责最高层次理想信念,即社会政治理想信念的引导教育工作。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的是,这项职责的效果也是慢慢彰显的。多年来,我国一直采用“灌输”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社会政治理想信念方面的引导教育工作,但是,大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已经或多或少地接受了此方面的教育,并且很多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认识,所以此项工作仅靠两课教师的理论灌输教育显然已经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就需要其他人的协作。这个时候另外两方面的力量就要发挥作用,配合两课教师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同时两课教师还肩负价值追求层面的教育工作,他们所需要做的是用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析当前的热点问题、热门事件,以此让当代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这些问题和现象,形成正确合理的看法。
篇6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262-02
在大学生这个重要的青年人群体之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重点的时代精神,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使全体大学生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党的十以来,提出的“中国梦”的系列论述在全国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和高度关注,教育部等掀起了开展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大学生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本文试就“中国梦”境遇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作一简要分析。
一、“中国梦”和大学生个人理想的内在关联性
1.青年大学生是“中国梦”的实践主体。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被看作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即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理想信念如何,思想政治观念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于2013年五四青年节《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第一,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才能变为现实,实现“中国梦”当代青年大学生重任在肩。
2.“中国梦”是青年大学生个人理想的归宿。“中国梦”是理想信念与中国当代实际结合的产物,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整体的利益,具体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梦。因此,“中国梦”折射的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美好愿望,是个人、民族和国家三位一体的梦想,三者相得益彰,理应成为青年大学生的信仰追求。每一个青年大学生的命运,都与“中国梦”的实现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在国家困难时期,无数的高校都停办或者为了逃避炮火而迁移校址,教师和大学生颠沛流离,教学用的宝贵资料数据都在迁移中遗失。因此,青年大学生只有把自己的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民族梦相结合,把国家的需要当成自己的专业去攻克,祖国越强大、经济越繁荣、社会越是安定团结,就越能为青年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平台。
二、“中国梦”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积极影响
1.“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程的推进,国家改革开放从“摸着石头过河”进入攻坚克难的深水区。当代大学生深刻地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变化,同时也享受了国家前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带来的优越生活。一方面,他们系统地学习了理论知识,对有一定的认知,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自己的坚持,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持乐观的态度。但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经济实力和网络技术优势,实行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与此同时,国家正在进行各类深层次的改革,社会矛盾频发,西方社会思潮潜行进入,这既让青年大学生挣脱了思想的束缚,同时也暂时地契合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导致青年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理性缺失,理想信仰弱化或迷茫。“中国梦”的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中国梦”理想信念与大学生个人理想信念具有内在的契合性。“中国梦”提出唤起了青年大学生的国家民族意识,引起了他们对自身社会责任的思考,为青年大学生注入了精神抗体,引领当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2.“中国梦”完善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体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主要就是希望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重点的时代精神,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使全体大学生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中国梦”对理想信念教育在观念上系统地更新了,理想信念教育不是空洞的道德说教,是遵循青年大学生思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针对他们不同阶段的需求,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
3.“中国梦”开启了大学生的新思想和新观念。当代青年大学生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思想开放,乐于接受新事物。他们正在经历从青涩懵懂的学生到成熟独立的“社会人”的身份转换,有着强烈的社交需求和被认同感。与此同时,他们是未来社会各个领域和行业的精英,对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认识和选择相对更加思辨和自觉。“中国梦”让青年大学生在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努力的同时,也能关注个体价值的实现,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这大大提高了青年大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的态度从被动为国家和社会服务变成主动通过个人价值的实现来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他们主体态度的改变,更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想和能力,用“中国梦”来引领西方社会思潮,防止西方社会思潮的侵蚀,同时,也在各种思潮的碰撞中,汲取西方文化的养分,激发和酝酿新能量。
三、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若干建议
1.坚持思想引领,搭建“中国梦”思想教育平台。在“中国梦”的教育活动中,要坚持思想上的引领作用,充分挖掘和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和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功能,将“中国梦”的历史渊源、时代内涵等理论要点讲解透彻,让学生认清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精神支撑和力量来源,促使青年大学生能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入耳、入脑、入心,加深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内化为自身强大的精神动力,自觉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将自己成长成才的需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统一,将实现个人价值的梦想融入到“中国梦”的征程上,在学习中不断坚定中国特殊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坚持“中国梦”的实践。
2.坚持文化育人,推进“中国梦”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境,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精神、舆论导向的文化氛围和大学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上几代中国人的梦寐以求的目标,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生力量,把“中国梦”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意义重大。高校校园要避免“高大全”的形象,过分重视校园物质建设,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却相对落后,导致大学精神的贫瘠。高校应立足实际,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以理论为指导,吸收和借鉴其他优秀文化,打造具有影响力、同学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品牌。以此,让广大青年大学生在校园活动的参与中感悟、内化和提升,凝聚爱国情怀,激发报国热忱。
3.坚持实践育人,构筑道德实践平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仅是培育大学生具有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更要引导大学生在价值认同的基础上,用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现实环境中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学习的知识一定要与实践结合才能取到真正的成效。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深入基层了解社会、体察民俗风情文化,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瞩目成绩,寻找当前社会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将“中国梦”和自己的梦想紧密结合,把个人梦想融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中作为自己在校学习生活的行为准则。
4.坚持网络阵地,构筑网上精神教育。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进入信息传播网络化的时代。网络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时期理想信念教育应该及时抢占网络阵地,利用网络开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天地,构筑大学生网上精神家园。高校可以将理想信念教育内容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利用网络视频、图像、影音能技术,吸引青年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让青年大学生正确认识信息网络,明辨网络的多面性,培养辨识网络信息的能力,提高对不良网络信息的免疫。
参考文献:
[1]张明.“中国梦”的特征、价值导向与实现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
[2]肖贵清.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精神支撑、力量之源[J].思想理论教育,2012,(6).
篇7
一、理想信念教育的概述
新时期中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包含三个层次,一是道德理想、道德信念教育;二是事业(职业)理想、事业信念教育;三是社会政治理想信念教育。道德理想信念是最基本的理想信念,其意义是树立一个道德上的标准和目标,也就是要有一个做人的准则和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事业理想信念是指在自己的岗位上,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领域里,要有理想,立志成才,力争做出成绩,做出贡献;社会政治理想信念是实现道德理想信念、事业理想信念的前提和保证,是人生理想信念的归宿。
二、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及实施方式
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能点燃人生的激情,激发人的才智,激励人奋发向上。现在的中职学生多为00后,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心理状况都带有时代色彩,他们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和理想的选择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且对今后整个社会的精神状况和面貌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中职生已经成为我国现代产业的中坚力量。
三、以志愿活动为载体实施理想信念教育
新《大纲》明确提出“志愿服务是德育的重要载体”,要求学生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广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和社会理论活动。作为中职学校,我们要紧密结合专业特点与学校实践,开展志愿服务。下面重点从志愿者组织的建立和志愿活动项目的选择和志愿活动的实施三方面谈一下志愿活动的开展过程。
1.志愿组织的建立
志愿者组织的建立大体可分三个阶段进行:明确组织名称、竞争报名、志愿组织成立。
第一阶段:确定名称,制定目标,宣传发动。结合我校地方特色,将志愿组织名称确定为“桃蕾志愿服务大队”,以“立足专业,服务社会”确定位组织目标,确定目标后,制定详细的宣传发动方案。
在宣传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充分发挥班主任老师和专业课老师的作用,帮助学生明确自身专业能力特点,让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范围与自身能力的联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学生是否决定加入志愿者组织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制定规则,组织报名,公平竞争。为保证志愿活动队伍的人员质量,在制定竞选规则时注重“德技双馨”的选拔原则。在举行竞选活动时,采取公开选举的方式进行。由校团委组织教师评审小组和学生评审小组,对学生的仪容仪表、临场应变、专业素养、竞选目的等几方面进行公开打分,并当场公布打分结果,确定人员名单,以保证活动的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第三阶段:严肃入队,庄严宣誓,善始善终。为提高学生志愿服务的严肃性和神圣感,要精心设计宣誓活动程序和誓词内容,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树立参与志愿服务队活动无上光荣的观念,从而保证其在实际工作中能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同时在此会议中由志愿服务大队队长宣读志愿服务纲领,明确志愿服务内容。
2.志愿活动项目的确立
我们主要设立了三大类活动项目:政治理想类:如“为党旗添光彩,为社区做贡献活动”;道德理想类:如“传承雷锋精神,建设美丽深州”、“献爱心送温暖”等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活动;职业理想类:如“志愿活动进企业”活动。
3.志愿活动方案的实施
在明确了志愿活动目标及确定了志愿活动项目后,如何开展志愿活动就成为了主要问题。结合活动实践进行归纳总结,主要分以下三步进行:
首先,制定策划书做出详细计划。根据活动项目内容,结合专业特点和一些重大节日,由大队长牵头做详细策划书,将一学年的志愿活动做出详细计划。主要包括每次志愿活动由谁直接负责,参与人员有哪些,需要协调哪些部门,安全教育如何进行,经费预算、摄像及后期联系和报道等相关内容。
其次,制定服务章程及相应管理制度。为确保活动过程能顺利规范进行,需制定详细的服务章程张贴在墙上,让每一个学生能明确志愿活动的职责、内容及注意事项。同时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在考勤、活动表现、奖惩制度等方面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规定,通过以上环节,让学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做一个文明、守纪、负责的志愿者。
篇8
以组织宣传为先,营造教育实践活动的良好氛围
今年6月2日,区工商联召开了以守法诚信为重点的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区委统战部主要领导出席,就深入开展活动作出具体部署。在街镇商会层面,各街镇商会作为守法诚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阵地,细化各自活动方案,充分发挥商会在行业和会员自律中的积极作用,组织会员进行学习培训和座谈讨论,引导会员企业自觉增强法治意识,依法治企、依法经营、依法维权。
区工商联党组成员带头下基层调研,摸底调查。通过深入基层、商会和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调研,了解当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守法诚信方面的突出问题、现实诉求以及对守法诚信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建议,准确把握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脉搏,积极回应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有针对性地谋划和开展活动。同时,总结前几年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经验与做法,边总结边推进,进一步优化对非公企业的正面引导、政企沟通、培训互动、帮扶服务、解决困难、协调配合等机制,增强教育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宣传内容上,区工商联广泛宣传开展守法诚信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引导非公有经济人士积极参与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促进他们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遵守法律,重信守诺,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法制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在宣传方式上,在用好传统手段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扩大活动影响力,通过会刊、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加强对守法诚信教育活动信息报送和新闻宣传。此外,区工商联还注重先进典型的正面引领作用,继续推广区工商联编写的《长宁非公经济风采》一书,向社会各界集中宣传区内守法诚信的非公经济人士和非公企业典型。同时,通过每月走访一定数量的企业家,在《长宁时报》长宁区非公有制经济专栏上和会讯《长宁工商联》上组织典型宣传,总结和发扬区优秀非公经济代表人士艰苦创业、奉献社会的精神,展现业绩和风采,宣传优秀品质和创业历程。
以学法守法为要,牢固树立非公经济人士守法诚信意识
为进一步加强广大非公人士对政策的及时有效解读,切实做到心中有数,区工商联集中力量对中央、上海市和长宁区有关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进行梳理,将27项政策汇编成册,完成《2013―2014非公经济政策汇编》,发放至街镇商会和非公企业家手中,受到普遍欢迎。同时,组织非公企业参加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召开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服务政策解读、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扶持资金解读、中小企业开拓资金专题等政策解读会,与区商务委、人社局等部门分别举办劳动用工政策解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讲座等,帮助非公企业理解政策、用好政策。
活动开展至今,区工商联始终聚焦守法诚信的主题,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当前非公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现实需求,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宣传弘扬改革创新、艰苦奋斗、诚信守法、担当奉献的精神相结合,与参与谋划区域“十三五”发展规划相结合,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主战场相结合,与承接自贸试验区溢出效应、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创新制度相结合。充分发挥上海市民营经济研究会长宁区工作委员会的作用,研究完善促进非公企业守法诚信工作机制,引导民营企业遵法学法守法用法,诚实守信,规范经营。围绕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自贸试验区建设、十三五规划、落实市委“1+6”文件、加强公共安全等重点课题开展调研,及时收集整理“关于人防技防结合维护公共安全的建议”、“关于加强公共安全,杜绝踩踏事故发生的建议”、“关于由基层商会组织承接街镇对社区企业的管理与服务职能的建议”、“关于信用查询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关于企业法定代表人代持股份的问题和建议”,积极向相关党委和政府部门提出意见建议。
在积极建言献策的同时,区工商联不忘时刻引导非公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激发企业家回报社会的热情,激发社会正能量。积极开展“百企助百老”慰问走访活动,慰问“三老”人员近百人。还先后开展送知识、送法律、送科技、送岗位进军营、“军营一日行”等活动,强化非公企业家与部队的紧密联系。
以法律服务为实,切实提升非公企业防范风险能力
一直以来,区工商联都将“用好重要平台”作为服务工作中的一项准则。活动开展以来,区工商联突出抓好法律服务平台的建设。加强与区司法局的沟通合作,积极整合行政和司法资源,及时研究解决非公企业涉法问题,畅通非公经济人士诉求反映渠道。注重加强与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的合作,依托法律专家资源,从区和街镇商会两个层面,深入推进区工商联专家律师团、街(镇)商会法律顾问工作,组团或对口为非公企业提供法律服务,通过帮助企业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处置机制、开展法律培训、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促进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维权和规范管理,提升企业防范法律风险能力。今年,区工商联特别邀请著名法律专家、上海君悦律师事务所主任刘正东为会员企业作法律服务专题辅导报告,通过以案释法,解剖鲜活案例,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充分认识守法是对企业最有效的保护。街镇商会也通过互动,为非公企业提供各类法律服务,引导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维权。
篇9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学校教育的最高追求。生命教育应指向人的终极关怀,它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有一位教育学者说过:如果只是客观地传授知识,训练培养专、精技术人员,而失去了生命的关怀、生命的意义和人生视野的开拓,教育结果也只能训练出一批技术纯良的机器人。教育本应是关注人的,而人如果在教育的边缘被放逐,人的灵魂在教育的中心地带遭遇艰辛的挣扎,这种教育只能是失败的。鉴于这种严酷的现实,对生命教育的目标的关注追问和探寻显得尤为重要。那么,生命教育的目标是什么?那就是: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保护生命和敬畏生命。同时,生命教育具体到学校日常生活中,就非常细化了。像我们学校,现在有4000多人,只有两栋教学楼,厕所还在室外。为了实施好生命教育,保证学生的安全,从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有一位值班领导,带领两位行管后勤老师,在校园巡视排查安全隐患。课问时刻,每一层楼,每个楼梯口、厕所门口,都有当天值班教师在帮助疏散人群。我今年带小学一年级学生,每到下课就嘱咐孩子们:上下楼梯要小心哪!同时,还用《弟子规》上的内容来提醒:“宽转弯,勿触棱。”也就是转弯的时候,绕一大圈儿,别碰着、磕着了,时刻教育孩子,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二、知识教育
知识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在基础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知识教育可以扩展人的自由度,提高人的修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人的解放和发展均离不开知识教育。同时,知识教育还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基础,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职能和主导特征,知识的传授可以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少走弯路。但是,知识教育只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知识要转化为道德、智慧等素质还依赖于其他条件。全面发展的教育,不应完全是知识教育,知识教育并非是学校教育的全部和唯一追求,知识教育是为了人的生存、改善人的生存状况、提高人的生活质量,进而发展、完善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教育并不是目的,而是促进人发展的途径和手段。如果将知识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而轻视其他教育,那将会给国家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篇10
理想课堂三重境界
理想课堂第一重境界为:落实有效教育框架,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这成为新教育人进行课堂框架研究的起点,也这正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希望寻找到的规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模式。事实上,自古至今,形形的课堂模式层出不穷,但缺乏一个公认的课堂结构,一个可以有针对性地描述课堂、反思课堂、讨论课堂的结构。正是因为这一公共课堂话语的缺失,在课堂评议时,参与者往往自说自话,用不同的词典解释同一堂课,最终无法通过有效的对话,达成共识。
理想课堂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
这里所讲的“知识”,不能理解为静态的写在书本上可以朗读出来的知识,而要视为一个动词,一个有待重新发现的事物奥秘,以及发现这种奥秘的方法和过程。优秀的课堂教学,就是要重现这一神奇的发现与创造的过程。核心是智力挑战、思维训练。
理想课堂第三重境界是: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理想课堂不会停留于人与知识的对话这一维度,而要展开三重对话:人与知识(世界、文本)的对话、人与他者(教师、学生、其他读者)的对话、人与自己的对话(反思性的)。
1.品味课堂是教师教学生命力所在
课堂学习是学生与教师交流互动的主要场所,教师的教学观念、行为艺术、教学艺术、教学情感等都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趣、思维状态、学习效果等都在课堂中展示。因此,研究课堂、聚焦课堂、品味课堂是教师教学的生命力所在。
2.课堂教学,学校要建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
观念是行动的指南,机制是管理的保障。要真正实现有效管理、有效教学、学校持续发展,没有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机制是难以实现的,即使有也不会持久性的。
3.课堂教学,学校要有生命教育理念办学。
学校把教育交给教师,让教师充满理想;学校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师充满智慧。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满活力;教师把激情传给学生,让学生充满激情。教师用智慧启迪学生,让学生充满智慧。
理想的课堂教学还要落实生命化教育管理的五个维度:抓好自主管理,增强生命的强度;着重活动育人,拓宽生命的宽度;培养爱与感恩,感悟生命的温度;建立书香校园,奠定生命的高度;发展特长兴趣,增强生命的亮度。理想的课堂教学,要把握和领悟的关键词。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教育就是使人成为人。
教育人生观:教育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激情,需用生命的灵动。这是人成长的要求。用目标去激励学生,用活力去感染学生,用激情去感动学生,用美德去感化学生,用创新去吸引学生,用智慧去启迪学生,用文化去丰富学生,用良知去引导学生。让学生获得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占有人类共享的核心价值观,没有教育人生观是不可能实现教育的理想。
教育的三个维度:传授知识,开启智慧,润泽生命。
优质教育:凡是能够很好地适应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就是优质教育。
理想的教育:理想的教育就是对教育人性化的追求,是关注人的生命个体,从而珍视人的身体、心灵、精神及其浸透其中的品质。
素质教育:发掘人的潜能,塑造人的品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其特征是坚持以人为本和体现全面发展为本。其方向是面向全体学生。更加重视个性培养的教育,关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突出精神价值的教育,是关注中深发展的教育。
4.关于学生观、教师观
学生观:树立时代学生观,给学生培养定位,要把学生培养成:要有自信自强的性格;要有勇敢有为的探求创新精神;要有团结合作,共同奋进的气质。
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使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指导者。教师不是只是垄断者,不是教学过程唯一执行者。
突出的教师:突出的教师不是带着课本,带着只是面向学生的;突出的教师讲的是教,是人生成长过程的基本道理。突出的教师是拿着自己班上的最好的成绩来让众人看。
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教师是带着学生面向教材;优秀的教师是引导、是启发,优秀的教师是拿着自己带大的孩子来让众人看的。
杰出的教师:杰出的教师是带着学生面向未来、走向世界的。杰出的教师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杰出的老师是用自己班上的倒数第一来衡量自己。
5.关于课堂教学观
教学过程观:认识过程中,师生情感交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成长;教学课堂是学习乐园,是学堂不是讲堂。
6.新课程观
课程实施是突显教学“三点”:
课程突显教学“亮点”,教师的优质课表现出先进的教学理念、厚实的知识底蕴、理性的思辨能力、娴熟的教学技能和良好的师生互动,引领教师对教学的深刻反思。
课程突显教研“看点”,这是学校课堂教学的水平线,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关注学生成长,教研组平常的研究课题能围绕教学中的主题开展研讨,不求完美但求有所进展,有所突破。教师在研究中发展,在发展中研究。
课程实施落脚在“实点”,这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底线,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平时的随堂课,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是在每一节随堂课中逐步成长,抓好随堂课的质量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说课堂是根。
理想课堂教学中的一个“自我定位”
拥有这样一个理想的课堂,让师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幸福生活才有了根。
如果课堂不能给学生以智慧的挑战、情感的共鸣、发现的愉悦,而只是让他们成为一个容器消极地接受、被动地应付,学生一定不会享受幸福完整的幸福生活;如果不能让教师的生命在课堂里发光,魅力不能在课堂里展现,教师只会成为“到死丝方尽的春蚕”和“成灰泪始干的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