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范文
时间:2023-03-14 13:51: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一年级数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二三,爬上山, 四五六,翻筋斗, 七八九,拍皮球, 伸出两只手,十个手指头。
相关知识:
童谣,是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许多童谣都是根据古代仪式中的惯用语逐渐加工流传而来,或是以较晚一些的历史事件为题材加工而成。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那么,如何穿插游戏才能增加课堂的魅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把琅琅上口的三字经设为预备铃,全班同学有意识地跟着念,让刚刚进入教室还处于兴奋阶段的孩子们心收拢了一半。此时,如果直接告诉孩子们今天要学的知识,大部分的同学也未能完全进入学习状态,这时,我会运用简单的小游戏吸引孩子们,使他们从课间玩耍的状态逐渐进入到学习知识的氛围中,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课堂。特别是紧扣课堂新知的游戏还可以让学生对今天要学的内容有个大致的感性认识。
例如在讲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乘车》时,学生念完三字经后玩乘坐公交车的游戏,让他们体验生活中的实际情景,公交车每到一站就有人下车,有人上车,通过上下车的游戏使学生感受到有关加法和减法以及加减法混合的数学知识。
游戏导入课堂,可以让孩子们很快地安静下来,而且对要学的新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二、课中适当穿插游戏,悟理益智
一年级孩子的学多以无意注意和形象思维为主,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差。课堂上为了让孩子们保持良好的数学学习状态,可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加入游戏环节,让孩子们在游戏中积极参与、主动学习,为探索新知、创新思维做好铺垫。
例如在讲授《上下》这一课时,在探索新知时我设计小游戏―给喜洋洋贴鼻子。一位学生上台朦住眼睛,其余同学给予提示,台上的同学根据提示正确地找到位置,这样,整节课显得生动有趣,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讲授6的组成与分解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在用纸做的帽子上分别写上数字0-6,学生在给定的时间内快速地找到和自己相加和是6的另一位朋友。孩子们在紧张而快乐的游戏中学到了6的组成和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在巩固练习中穿插游戏活动,加强记忆
一年级孩子对所学的知识遗忘较快,需要及时巩固。枯燥的数学练习题并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时,如果在练习中穿插一些具有趣味性、发展性和开放性的游戏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以致用,强化新知,巩固新知,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练习时,我利用班上的图书角设计了“逛书店”的游戏,利用现有资源真实地再现了孩子们在生活中的情景,同学们的快乐之情溢于言表。
在一年级的教学实践中,我设计了很多新颖有趣的游戏与竞争活动,例如夺红旗、对口令、、红花配绿叶、小猫钓鱼、小动物找家、小小邮递员、速算接力赛、摘仙桃、智力闯关等等,把枯燥乏味的计算练习变成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与竞赛活动,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在“玩”、“乐”中获取知识,增长智慧。
另外,对于教材课后练习的数学故事题,数学游戏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通过孩子们编数学故事的活动,锻炼孩子们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教材课后的数学游戏活动进一步深化巩固了新知,加强了学生的记忆。
在一年级数学课堂中穿插游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穿插的游戏内容与教学内容必须坚持一致性,教师运用游戏的内容如果与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实际,教学游戏便成了一般的娱乐游戏,其结果只是给孩子们带来一阵欢笑。
其次,游戏形式坚持创新性、思维性。运用游戏教学,可让学生活跃气氛,增添学习兴趣。然而陈旧单一的游戏形式,也会给学生带来厌倦感受。
再次,游戏过程要有严格的组织性。如果课堂游戏组织无力,学生活动的秩序较差,就会收效甚微。
篇3
一、请把四条腿的动物圈出来。(共6分)
二、把能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圈出来。(5分)
三、给会飞的动物涂上颜色。(12分)
四、把同类的圈起来。(8分)
五、每行中不同的是什么?把它圈起来。(8分)
六、天上飞的画,地上跑的画。(10分)
七、在水果下面画,蔬菜下面画。(8分)
八、把下面的树叶分在3个盘子里,用线连一连。(12分)
九、将下面的物品分分类。(9分)
十、看一看,填一填。(8分)
()在的上面,
在 ()的下面,
在 ()的左边,
在 ()的右边,
十一、想一想,连一连。(6分)
在的( )面。左
在的( )面。 上
在的( )面。右
十二、想一想,画一画。(8分)
篇4
1.通过复习熟练掌握数数的方法。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感知“长”、 “短”、“高”、 “矮”的含义,熟练掌握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第三六单元 1-10认识和加减法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数出1~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1~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通过复习 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四单元 认识物体和图形
1.通过复习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使学生形成进一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五单元 分类
1.通过复习能掌握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第七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掌握“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
2.使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九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篇5
打开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图画,里面有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一个个憨态可掬的小动物,主题图以鲜艳的色彩、生动的情境引起了小学生的注意与喜爱,使他们喜欢看数学书本,喜欢上数学课. 这不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让数学变得可爱诱人,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拓展了创新的平台. 而主题图正是一幅寓知识、思想、情感于一体的图画,它有人物,有情节,色彩鲜艳,主题鲜明,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孩子们喜欢看,也想说. 如何用好主题图,提高主题图的使用效率,是值得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研究的一个问题. 而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小朋友对数学课本充满了新鲜感,好奇感. 因此,课上要充分利用主题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知识和感悟知识.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粗浅地谈谈小学一年级数学如何利用主题图进行教学.
一、利用主题图,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题图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一年级的小朋友新入学的准备课中的“数一数”,出现的主题图是“美丽的校园”. “美丽的校园”为小朋友提供了校园内飘扬的国旗、高大的教学楼、和蔼的老师、活泼的同学、美丽的鲜花、宽阔的操场以及校园外飞翔的鸽子、整齐的大雁、葱郁的树木等计数资源. 我认为小朋友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有质的变化,作为开学的第一课,小朋友学习数学的第一课,帮助他们了解学校生活,对他们进行入学教育,培养他们爱学校,爱集体的良好情操,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一上课,我在屏幕上展示“美丽的校园”图之后,大家都显得非常高兴,因为小朋友看到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学校搬上了屏幕,每一双小眼睛都盯着画面. 于是,我抓住这个时机问学生:“谁想和大家说说这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 先让学生随意看,随意说,自由发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全面了解画面的内容后,我又说:我们在数图中这些人或者物体的个数时,先数比较少的,再数比较多的,也就是说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在这里,我在出示主题图后,不急于给出数数任务,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让同桌同学互相说说都看到了什么. 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学生的注意力就放在数数的活动上了. 然后,按事物数量的多少依序找出数量是1,2,3,…的物体. 最后,让学生数身边的实物. 由数画上的物体数量到数身边的实物,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这样的主题图能帮助学生感受数与生活的关系,保持对数学的好奇心,保留对学习的新奇感,让学生喜欢学校、喜欢同学、喜欢学习、喜欢上学. 在“数一数”的学习活动中,我不但让学生“看看,说说”,而且注意关爱每名学生,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感到“我能行”,努力使每名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利用主题图,把所学知识编个故事
低年级儿童对世界充满了新鲜感,好奇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要尽可能运用生动、形象的材料进行教学,让他们的眼睛亮起来,嘴巴动起来.
童话故事是低年级儿童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 以童话故事的形式演绎“主题图”情境,会引发学生惊奇、新鲜、亲近的儿童情趣,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 教材中许多以拟人化创设的“主题图”情境,都可以编成童话故事. 如教授第1册第29页“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我编了个“小猴过生日”的童话故事:(第1幅组图)今天是小猴的生日,猴妈妈要送给猴宝宝一件礼物,你们猜这件礼物是什么?(展示:盘里有2个桃)出题:盘里有几个桃?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演示小猴吃桃)现在盘里还有几个桃子?又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继续演示小猴吃桃)小猴可喜欢吃桃子了,一下子就吃完了. 现在盘里有几个桃子?还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第2幅图)猴宝宝吃完桃子,猴妈妈带它来到大森林里. 森林里鸟语花香,猴宝宝看到了什么?(出示“鸟窝图”)猴宝宝可喜欢小鸟了,就靠近它,小鸟惊吓得飞了起来(演示小鸟飞起来的过程). 现在鸟窝里还有几只小鸟?可用什么来表示?(第3幅图)走出大森林,猴妈妈带着猴宝宝来到了西湖的荷塘边,青蛙们跳上荷叶欢迎它们的到来(演示青蛙跳上荷叶的过程). 左边的荷叶上有几只青蛙?右边呢?一共有多少只青蛙?我让学生对“0”有感性的认识,这样把课本的3幅“主题图”串成一体,“主题图”就有了血肉.
三、利用主题图,把所学知识动态化
教材中的主题图大多是半成品,主题图的素材表现在课本上都是静止的,只有结论而少了过程. 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或用多媒体或用游戏表演等形式将主题图所提供的内容动态化,让学生经历主题图所描述的全过程,增加实际体验,切身感受数学的奇妙与无处不在. 例如,教授第1册第18页“第几”,呈现了5个人排队去买票的情景,从数学知识呈现的角度来看,是要让学生在数购票人次序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另一含义——序数. 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排在第一的穿红衣服的阿姨买完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问:这时队伍发生了什么变化?讨论并小结:最前面走了一个人,剩下的人的总数和位置都发生了变化. 接着演示——最后面的那个叔叔走了,这时队伍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讨论并小结:最后面走了一个人,前面的人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 这一环节的设计增强了主题图的现实感,让学生在动态情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对自然数的两层含义在直观情境中加以区分,如此动态的情境更有利于学生探讨数学问题,获取相关的数学知识,这也正是“购票图”作为“第几”这节内容的主题图的价值所在.
四、利用主题图,给所学知识本班化
当教材上提供的主题图场景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吻合时,可把主题图进行“本班化”处理,这样做学生感到亲切,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我在教授第2册第5页“位置”的主题图时是这样做的:(1)你能向老师做个自我介绍吗?(我在第几组第几个)把你的位置填在座位卡上. (2)打乱座位卡后再重新分发给每名学生,让他们重新找座位,再请几名同学读出新位置号. (3)开展“猜猜我的邻居是谁”的游戏. (4)让学生当回小老师,用第几组第几个给某同学安排座位. 又如在教授第2册第72页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作业评比”的主题图时,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本班学生评比栏中得红花的数目相比等等,让学生结合本班实际从自己非常熟悉的班级中去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直接开发学生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利用主题图,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以生为本;行为习惯;学习情感
素质教育是人才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和素养培养的教育。因此,在小学一年级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就要定下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的基调,并结合学情,促成教学活动的有序高质的开展;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爱上数学学习,能够掌握数学学习,获得数学知识、能力的提升。但是,我们知道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如一年级学生刚离开比较自由随意的幼儿园,可能一时半会不能完全适应小学阶段比较严格、规矩的学习生活。他们在课堂学习中,还可能有较多的不良习惯,如注意力分散,爱做小动作,上课按照自己的思维去想和说。因此,我们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就要帮助他们养成学习习惯,树立学习意识,形成一定的学习兴趣,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
一、实施关爱教育,培养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一个人的成长都会经历幼稚懵懂阶段。我们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数学认识和心理特点。这些孩子刚进入小学校园,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比如,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没有上课下课的概念,不会注意到上课时不能做小动作,会胡思乱想,不听老师的教学内容。这样的一些坏习惯还表现在上课坐姿不正确——想怎样坐就怎样坐,课堂上在下面随便插话等。我在最初的教学中,先与学生交流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如“从三到万”的故事,交流生活中的数学和不会数学就不会生活的道理;提出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如: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学会课前预习,能够在预习中生出问题,要注意工整的书写等等。当然,我依据小学生都喜欢老师的表扬,喜欢得到赏识的心理特点,每周展开一次数学课堂遵守纪律的行为标兵的评选,对表现好的学生,在他们作业本上贴上五角星,贴上笑脸图案,给他们希望。如果他们能获得五次五角星就可以得到一个实物奖励,如铅笔、小尺等。另外,我们还将学习习惯融入这样的鼓励和表扬活动中来,对课堂表现积极、回答准确率高,作业书写工整、认真,不涂改或者很少涂改的学生也一并给予奖励。如此,一年级的比较天真又好强的孩子都积极遵守纪律,积极参与课堂,也尽可能让自己的作业干净、漂亮。如此,他们就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形成一定的自主提升水平。
二、重视教学组织,激发学生课堂激情投入
学生的学习情感需要老师的唤醒和呵护。小学生课堂接受能力和课堂专注能力差是很正常的。但是我们不能不對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组织好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推手。如一年级学生喜欢比赛,有着较强表现欲和展示自我的渴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就多开展比赛竞争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激情。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0的认识”教学时,我创设猴子吃桃子的情景:在情景中让学生明白猴子摘下两个桃子,吃掉一个,还剩下一个;他吃掉剩下的那只桃子后,我们发现了什么?(1-1=0),那么,0表示什么呢?我们能说说我们生活中遇到的0的故事吗?如此,通过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他们获得0获得的方法,引导学生训练数学思维,容易使学生乐学、易学。
可以创设数学游戏,如“5的认识”时,设计“抢橡皮”游戏,将五块橡皮随意放在桌上,用红领巾遮住两位同学的眼睛,让他们去摸橡皮,要求将5块橡皮摸完为止,然后展示摸到的个数。这样的游戏中,班级其他同学会帮助指点,也得出5的组合和分成,从而直观地建立了数的概念,掌握了这一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而且还获得了游戏的体验和愉悦。另外,我们还可以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直观教具、操作学具和多媒体视频和课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合作创新学习,提高学生实践学习能力
以生为本的施教需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心理,推动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参与互动活动中获得认识能力的提升。课程标准提出要求我们多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的开展,让他们在合作中获得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在规律的认识等知识的学习中,我们就让学生们合作阅读教材,合作地去依据教材提供的图片去找规律,在合作交流中发现自己观察的不足,分析的不到位,在合作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如“10的认识和组成”时,我就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让他们合作去研究教材,在基本内容掌握之后,自己去寻找生活中存在的这样知识的事件。如有小组富有创意地设想了动物森林里举行“保龄球大赛”的情境,还利用教具进行实验,他们在活动中学得开心,并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我们要重视合作学习开展的时机,要促成学生交流个性思维基础上互相启发、相互交流。
我们在较多学生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实施合作学习,如一些较抽象,或实际运用的问题,通过小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形象、直观中提高理解问题的能力。在问题有多种解决方式时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如分类与整理等知识的学习中,如在布置教室的气球的统计中,可以让学生们合作完成,可以根据气球的颜色、大小、形状、所放的位置等进行统计,加深对问题本身的认识和解题方法、思路的理解,从而形成一定的解题策略,提高学生对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规范他们的数学学习的行为,激起他们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情感,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手段让他们获得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翟敏霞.试论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策略与学习兴趣培养[J].学周刊,2016,(36).
篇7
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冀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一、班级分析
(一)任教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4名,大部分学生都来自附近村子。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班里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孩子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习,个别孩子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级学困生有麻彤彤、董雪芬、金伟信、董晓乐、董苗苗、吴高程、汤伟帆等学生。这些同学有的智力有些问题,有的则是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造成我班的学困生基本原因如下:1、学习动机问题,导致学习困难2、学习策略问题,导致学习困难。3、不良家庭环境导致学习困难。我们学校小学学生家长大多是在外务工,家长素质普遍不高,对孩子的教育认识不够明确,且大多把重心放在"养"上,他们不会"育",甚至在"养"上都有问题。因为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的原因,这部分学生普遍跟不上这里的学习,导致学习困难。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以一系列学生学校生活内容(发新书、联欢会、作业评比等)为素材引出计算问题,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意义和作用。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因此,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2)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
(1)丰富关于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关于数感,在《标准》中已有明确的说明。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计算教学的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
(3)计算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强度相对降低的。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的。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1)注意为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景提供丰富的素材的。
(2)很多插图提供的情境具有连续性或故事情节的,为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的,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的,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6、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7、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的。
五、教学措施
(一)落实教学"七认真"的具体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
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的,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二)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五个必须"即:"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习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学生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习信心。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习为主;
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厌学思想,、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教学进度安排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一、指导思想:
继续深化“高效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课题研究,提倡高效课堂教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培养师生主动探究的精神。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师教学质量。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3一、明确指导思想:
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确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2、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5、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在旁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旁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旁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采取相应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操作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4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3个班共有215人,每班有65多人。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10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
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5一、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观察物体、认识图形、认识100以内的数、找规律、认识人民币、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统计。
三、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
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
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篇8
1、 2、填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长方体右边的面是图( ),下面的面是图( ),后面的面是图( )。
2、用4个大小相等的 可以拼成一个( )形,也可以拼成一个( )形。 ⑥ ⑦ ⑧ ⑨ ⑩
3、用2个大小相等的 可以拼成一个( )形,也可以拼成一个( )形。 水果 蔬菜
4、用 做成一个 ,数字“2”的对面是数字( )。
5、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第( )是十位,第三位是( )位。 四、看谁都能算对。(20分)
6、6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个一和( )个十组成36。
7、76是一个( )位数,7在( )位上,表示( ), 个位上的
6表示( )。
8、两位数是( ),最小两位数是( ),它们的差是( )。 五、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2分)
9、和90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黑金鱼有几条?
10、比79多1的数是( ),比99少1的数是( )。 28条 56条 62条
11、在“85、89、95”这三个数中,最接近90的是( )。
1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六、你能解决问题的。(每题4分,共20分)
篇9
一、趣味导入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一开始,教师如果能用巧妙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课堂学习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认识钟表》这一部分教学开始时,我给学生出示谜语:“一家三兄弟,高矮个不齐,嘀嗒提醒你,时间要珍惜。”学生很快猜出是钟表。我问学生:“你会认钟表吗?”不少同学摇摇头。这时我及时引入新课:“那么,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钟表,好吗?”这样,以猜谜语导入新课,由于猜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容易产生亲切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较快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二、形象演示
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差,我们教师就要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以利于他们的学习。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把他们感兴趣的形象应用于课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得数是8的加法时,我出示了5个鲜艳的大桃子图片,问学生:“图片上是什么啊?有几个?学生们边说,我边写上5。接着,我又贴上三个,边贴边问:老师又拿来几个啊?学生边回答我边写上3。接着,我继续问:“一共有几个桃子啊?”有的学生从1开始数。这时,我启发学生,有没有比从头数更巧妙的方法呢?由于我们前面已经学过加法,不少学生马上回答:“用加法,5+3=8。”这样,通过图画的诱导,使学生准确地理解了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合在一起,变成一个数的运算。这样,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了,既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三、让学生动手操作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可能得到发展。”由此可见,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动手操作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来。例如,在学习6的分成时,我让学生每人准备六个小棒,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学生很快有了不同的分法。这时,我启发学生:“我们可以按一定的顺序来分,比如,一边按照12345的顺序,那么另一边就是几呢?同学们来试一试。”学生很快发现,一边是12345,另一边则是54321。这时,我继续让学生动手操作:“那么,你们按照这样的方法来试一试7可以怎么分呢?”学生很快得出结论,7可以分成(123456),(654321)。这时,我启发学生:你怎样才能最快地记住他们呢?这时,有不少学生学激动地说:“老师,我发现规律了,左面一组数和右面一组数的顺序是相反的,我记住了。”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轻松学到了知识,还从中总结出了规律,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设置问题情境
单纯的数学问题往往比较枯燥、单调,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我们可以为学生设置生动的问题情境,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来。例如,在学完20以内的加减法之后,我给同学们出示课件:春天来了,美丽的大森林里,动物们准备召开迎春联欢会,这时,树上有3只百灵在唱歌,树下有5只小兔在吃草。教师提出问题:现在有几只动物?学生很快写出算式:3+5=8。课件继续展示跑来5只猴子。问题:现在有几只动物?8+5=13。然后继续展示:从池塘里跳来3只青蛙。问题:这时有几只动物?13+3=16。不一会儿,刚才唱歌的百灵飞走了,问题:剩下了几只动物?16-3=13这时,4只乌龟慢慢地爬过来了,问题:最后剩下几只动物?13+4=17。由于课件直观、形象,对学生极富吸引力,学生在课件的引导下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很快就算出了问题的答案,消除了不少学生因见到较为复杂的应用题而产生的畏惧心理。
五、建立竞争机制
篇10
本学年任教1(2)班数学,我根据学校、科组的工作安排,认真制定学科计划,并落实完成。
1、 自觉提高业务素质。
1年级采用的是人教版的新教材,和以往的教材有很大不同。对此,我认真钻研教材,学习新课标,仔细体会新课标理念,理解教材的意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案。积极参加科组教研活动,参与课改研讨,到泰安小学拜师学艺,出外听课、学习。
2、合理使用教法,想方设法提高教学质量。
1年级学生刚进学校,1切都是那么陌生、新奇,他们往往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不习惯小学纪律的约束,再加上他们调皮好动的特点,往往会违反1些纪律,做错1些事情。我先从抓好学生的课堂常规入手,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中灵活采用不同的教法,以正面教育为主鼓励学生积极学习。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教材活动性强,我充分利用教材,精心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教学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 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
3、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 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留给学生足 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让学 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例如,在教学观察与测量1章时,我设计了1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互 相量身高、量黑板、量课本等,让学生走出课堂,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正确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和高 度,用正确的语言表述物体的位置。教学统计时,设计1些调查活动,如调查班里同学喜欢吃的水果,男女 同学的人数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探索调查的方法,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4、发挥合作优势,开发学生创新潜能
合作研讨,即在课堂中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突出学生的协作与讨论,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共 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提高,小组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 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差等生得到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 短,同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1课时,我安排了6人1小组,讨论怎 样计算19+18=。分组讨论时,学生都很积极地把自己的算法告诉同组同学。到汇报结果时,竟发现有两组学 生找到了6种算法,比书本介绍的还多出了两种。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既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培养 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路得以开拓,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5、开展竞赛、游戏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气氛 。
基于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引进竞赛、游戏活动,学生积极性高,效果好。寓教于乐。
6、运用表扬鼓励学生,加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课堂上以表扬为主,分个人、小组进行表扬,经常运用赞扬的语言鼓励学生,如你真棒! 你的眼睛真雪 亮! 你们小组合作得很好!……大大加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集体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