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范文

时间:2023-03-14 04:11: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认识人民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认识人民币

篇1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培养学生用不同单位的人民币凑成指定的钱数和根据人民币的票面数出它们所表示的钱数的能力。

3、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听说森林商店今天开业啦!小动物们都赶来商店买东西呢!瞧!它们来啦!可是糊涂的小猪摸了摸口袋说(哎呀!我忘记带~~),猜一猜小猪忘记带什么了?(生:钱)

2师:被你们猜中了!我们知道买东西要用~~~钱!每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字,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名字?

3师:(揭题)对了,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

【从小动物忘记带钱的情境引入,使学生产生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创设的问题情境围绕教学展开极具趣味,也为后面的新授作好了铺垫。】

二、构建小组、交流汇报

第一步:小组内互相介绍已经认识的人民币。

师:桌子上就有一些人民币,如果你认识就给同桌介绍一下。

(教师巡视学生小组内交流情况。)

第二步:选出某一小组作全班汇报,其它小组可适当补充提问。

师:看,老师这有一些人民币,你认识吗?谁来和大家介绍一下,说一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请一小组汇报)

【学生对人民币有较丰富的认知,也有较强的观察兴趣,几乎每个学生都能说出识别方法。因此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请小组成员到讲台前向全班进行汇报,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对于人民币的初步认识。汇报过程中,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可以完善前面的说法,可以评价,可以提问。通过补充交流,丰富学生对人民币的了解。这个环节课堂氛围民主、积极,大家相互补充和完善。学生思维表现活跃,敢于提出自己想法和质疑。】

三、自主探究、活动体验

师:看!这是刚才我们认识的人民币,你能把它们分分类吗?想一想,可以怎样分?还可以怎样分呢?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自主在小组里探究操作,对人民币进行分类。)

生1:我们可以按照人民币的制作材料分成纸币和硬币。

生2:也可以按照单位分一分,几元的一类,几角的一类,几分的一类。

师:那请小朋友看看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

生:5角、2角、1角

师:诶?现在老师想拿3角,可是这里没有,我们可以怎样拿,就能拿出3角钱了呢?

(学生动手操作试着拿了一拿,并互相交流讨论)

四、质疑提升、点拨总结

教学元、角、分的进率

1.师:认识完人民币,小动物们就迫不及待地带着它们去商店购物了!瞧!商店里在举办爱心拍卖会呢!所得的钱都会拿去帮助有困难的小动物们!此刻正在拍卖一个机器猫,小朋友们可要仔细听拍卖的规则哦:谁出的价钱高,东西就归谁!咱们快去瞧瞧吧!(播放动画课件)

【再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的学习欲望是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有了这样的动力,学生就会大胆的去想,进而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场景:小猪拿着10角得意的说:“10角比1元大,机器猫是我的啦!”

师:你们同意吗?

生:不同意!

师:为什么?

生1:小猪出的钱和小猴的是一样多的!

生2:10角就是1元!

师:10角就是1元吗?让我们一起来轻轻的数一数。(屏幕同时显示)1角、2角……10角,对了,10角就是1元。那也就是说1元等于几角呢?(2-3人说,齐说)(板书:1元=10角)看来小猪自己弄错了,还是小朋友们聪明啊!

【元、角、分的进率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此处预设成一个个小问题,通过质疑“1元和10角”哪个多引导学生去探究,使重点和难点的内容得到充分的暴露。而学生在这个质疑过程中积极参与,发挥主体地位,与教师默契配合,通过让学生经历从1角数到10角的过程,让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到学习中,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习得、与能力的提升。】

3.师:刚才我们知道了1元=10角,那猜一猜1角等于多少分呢?对了,1角等于10分。我们来轻轻的数一数(1分、2分、3分…10分)10分就是1角,反过来1角就等于?(10分)

师:小朋友看,存满了10分就是1角,存满了10角就是1元。

师:虽然拍卖会结束了,但是爱心义卖还在进行着!看!这里有一架飞机,是多少钱?(1元)小猫想买这架飞机,可它口袋里全都是5角的人民币。她应该付几张5角呢?(2张)你是怎么想的?

师:小狗啊也想买这架飞机,可是它带的都是2角的人民币。想一想它要付几张2角呢? 同桌讨论一下。

师:(集体交流)几张2角就是1元?你怎么知道的啊?我们一起数一数(2角、4角、6角、8角、10角)10角就是~~1元。

师:我们帮这两个小动物都买到了1元的商品,看来要付1元,只要凑齐10角就可以了,付钱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小结)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教师必要的引导质疑,提升了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改变了数学教学过程过于强调的接受式学习,重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通过“拍卖会”、“买飞机”这些教学设计,跳出了认知技能的框架,关注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通过归纳重难点1元=10角、1角=10分,点拨总结要付1元,只要凑齐10角就可以了,付钱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的同时,还学会了有序思考数学的方法。】

五、课中互动,承上启下

师:关于1分钱还有一首儿歌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跟着唱一唱吧。(播放儿歌,学生站起来跟着唱一唱,跳一跳)

篇2

一背景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07年更是如此。各行各业都出现了投资的热潮,并且表现尤为突出的是房地产和股市这两大行业。随着经济长期过热的发展,必然会出现经济“泡沫”,自从股市进入牛市以来,经济中的“泡沫”不断膨胀,趋势增强。07年底,随着股市由牛市逐渐过渡为熊市,资本市场上资金的供给已经大量减少,虚假繁荣实质性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加之08年年初的罕见雪灾对全国南方地区造成大面积的重创,国内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速度加快,国内通货膨胀率同时也持续走高。另一方面,美国经济进入疲软发展阶段,经济的不景气直接导致了美元,这一国际强势货币不断走软,相对中国07年以来的发展速度来说更是如此。基于经济上的重大压力,美国呼吁人民币升值的声音就更大了。而其他的一些发达国家因中国长期以来出口的廉价商品直接导致国内企业竞争力不断减弱和失去市场份额而表示出强烈的不满。以美国,日本带头的国家联合起来对人民币施加压力,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以减少中国长期以来对外贸易的顺差,借此方法来减缓国内经济发展的尖锐矛盾。在内外因素的双重压力之下,人民币在对美元的汇率上出现了大幅度的攀升,并且速度不断加快。

二环境现状分析

1人民币对外升值。

汇率即国与国之间货币折算的比率。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至06年以来就一直走低,从07年1月份的7.8到现在跌破7为止,下降了近11个百分点,这在人民币升值的历史上属于比较快的速度。一方面,中国在出口贸易上一直处于顺差,国际上给人民币施加压力。另一方面,美元的走软是造成人民币升值的一个相对原因。中国至05年以来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而在这之中储备的大部分货币是美元。所以美元的任何情况的变化都会在相当程度上对人民币造成影响。但仅仅从美元的走软这一固定标准来说明人民币币值的绝对上涨是不够的,毕竟一国货币在现在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再加之任何因素对人民币的实际情况所造成的影响都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对于人民币而言,导致其升值的主导因素既有国内的又有国外的。之所以说只从对美元的汇率来说明人民币升值是不客观的,是因为从其他国际货币来说也存在着其他货币对美元汇率下降的情形,比如欧元。欧元对美元来说是在不断在升值。而人民币对欧元来说却是在贬值。在从汇率看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上,任何一国汇率对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的说明只有参考的价值。尽管人民币在直观的汇率表中对美元的汇率上升了很多。实际上,人民币的有效汇率升值只有5%—10%①。

2国内通货现况。

CPI,居民消费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影响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由三个方面的指数,包括:居民消费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冲减指数②。而在这三个因素之中,居民消费指数又是最重要和具有说服力的因素,因此本文重在分析第一个因素。从07年以来的CPI分析可知,07年全年CPI平均上涨4.8%,涨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08年一月CPI上涨7.1%,2月上涨8.7%,3月份也高达8.3%。同期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年存款利率经过数次加息,截至08年4月18日,年存款利息为4.14%③。通过08年第一季度的平均CPI和年存款利率的直接抵消可知目前中国国内货币的实际币值在以将近3.9%的速度对内贬值。而实际上,银行上调的存款利率是以上一季度或几个季度总结出来的数据为依据的。这说明中央银行上调利率的措施并不是随时随地地按照国内CPI的变化一而变化,并且所有的政策的制定都是以已经发生的数据为基础,同时,这些政策无论是在制定还是在影响方面都具有滞后性。所以人民币实际对内贬值的比率还会多出一部分。

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就具体的经济情况而言,目前国内的通货膨胀情况基本上属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

1)生产资料的稀缺。08年初全国大范围的雪灾是造成资源严重稀缺的一个直接原因。一方面这次雪灾造成雪灾地区农产品大幅度减产,全国范围内的农产品供不应求,直接推动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南方大范围的基础设施遭到破坏,用于修复这些工程所需要的钢材、木材等生产原料的需求量大幅上涨,也拉动了第二产业生产成原料的紧张,由供求理论可知,企业的生产成本必然会随着资源的紧张而上涨。再加上交通运输的基本设施大面积瘫痪,在国内就出现了最需要物资的地方迟迟得不到供给的情况,在当地市场供给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这些地区的通货膨胀率就出现了暴涨的情况。而这一情况同时也就直接大幅度上拉了全国的平均通货膨胀率。国际方面,世界出口大国,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在农作物方面的出口都大幅度的减少。这就造成了国际上基础农产品的供给不足,同时也制约了中国市场对进口作物的需求,造成国内农产品稀缺,价格上涨。

2)国内货币流通量过剩。中国长期以来大量的外资涌入,尤其是在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中。中国是一个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的国家,引进外资无疑会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而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大量资金的注入。在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整个市场上流动的货币量也大大增加。这的确促进了国内经济的繁荣,但同时,社会生产力总的生产速度并没有比货币增加的速度快。这就使得人民币的总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大于总需求,于是也造成了人民币在有效市场上的流通量过大,直接导致对内贬值,通货膨胀速度加快。

三结论

比较分析人民币币值的实际情况。

中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不够发达。因此不足以用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指标来衡量中国目前通货膨胀的状况。在国际上,6%以上的年通货膨胀率已经普遍被认为是难以接受的范围。中国07年最后一季的CPI为6.63%,08年第一季的CPI为8.03%。这虽然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难以忍受的界限,但中国国内的实际情况并未恶化得那么快。理论上而言,本国货币升值对国内通货膨胀的现象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如果上升的这一部分币值足以抵消国内的通货膨胀率,则通货膨胀不会对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据统计资料表明,人民币的升值对抑制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的实际贡献,在半年内只有0.2—0.4个百分点(1)。如果说升值对抑制通货的作用是滞后的,但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人们并未看到经济过热能被市场的自动调节所压制住的重大成果。如果说中国的市场经济政府管制过多,那么政府制定和颁布的一系列打压经济过热的措施都旨在降低通货膨胀率,而并未对经济的过热起促进作用。根据经济数据的比较分析可知,国内实际通货膨胀率实际比调查的结果更高。人民币升值对通货膨胀率的抵消效果也不大,实际上人民币实在贬值的。

四国家应采取的措施

经过以上的分析可知,中国目前处于市场经济并不完善的时期,市场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同时,考虑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政府的确应该在政策方面适当的参与经济的管理,以继续压制现阶段的经济出现过度的“泡沫”。

第一继续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通过银行和国债这两大主要工具回收再市场上过度流通的货币。通过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率都是国际上公认了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措施,前者目的在于提高融资者的融资成本,进而从投资的源头对货币总量进行调节;后者则作用于货币的乘数效应上,通过减少货币扩张的乘数来平衡货币的发行量和流通量的关系。通过发行国债,直接回笼流通中的货币量是效果最快的措施。

第二合理地运用税收和价格控制手段。税收的目的就是为了财富的再分配和引导社会向公平化发展。对金融行业的从紧税收政策则有收缩和稳定投资过热的作用。价格是直接反映出来的对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示,合理的限制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对社会的稳定必然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价格的变化也应该尊循市场客观的发展规律。只有找到在政府引导和市场发展的过程之中的这个平衡点,经济才能够又好又稳定的发展。

篇3

学习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52—53面以及练习十二第1—3题。

学习目标: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购物、换钱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培养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点: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学习难点: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

学习具准备:一元及一元以下面值人民币,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由主题图引入教学

(1)、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张图片。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图片里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课件展示)

第一张图片:购买文具。

第二张图片:拿钱买票。

第三张图片:拿钱买报纸。

学生观察图片,汇报发现。

(2)、你买过什么东西,买别人的东西时需要给对方什么?

(3)、老师这里还有一张图片:(课件展示:小朋友正在往储蓄罐里存钱)

提问:“小朋友在干什么?”“存钱是为了什么?”“你有零花钱吗?你有存钱的习惯吗?”

(3)、教师:零花钱用来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如果一些东西我们不是急着需要,我们可以先把零花钱存起来,合理花钱,积少成多,以备今后急需要时用,或者做有意义的事情,在别人有困难时献点儿爱心,要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4)、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钱,钱也叫货币,你们知道我们平时用的钱叫什么名字吗?

2.介绍人民币

我们平时用的钱叫人民币。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初识小面额的人民币(1元、1角、5角的纸币与硬币及1分、2分、5分的硬币)

(1)、教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人民币,请同学们六人一组,将你认识的人民币与小组内其他成员说一说。

(2)、汇报:

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的交流,大家都认识了不少的人民币,哪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你认识哪种人民币,并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3)、教师:识别人民币的时候,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可以从人民币上的数字、汉字、颜色、图案来识别。(教师随机指导认识人民币上的繁体字,如壹、贰、伍等)

(4)面值一样的纸币和硬币是等额的。

(5)、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是我们国家的名片,我国的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要随意损坏它,不在上面乱写乱画,对太小额面值人民币不乱丢掉,不浪费一分钱。

2.对人民币进行分类,深化认识

(1)教师:这么多的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请小朋友想办法分类整理一下。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分类,汇报交流。

学生1:按质地分,硬币分一类,纸币分一类。

学生2:元的是一类,角的是一类,分的是一类。

学生3:还可以按上面写的年份分类。

(3)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分得很好,我们国家使用的人民币的单位只有元、角、分三个。(板书: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4)观察一下以元、角、分为单位各有哪些面值?有3、4、6、7、8、9这些数字的面值他面值的人民币吗,你知道为什么吗?

(5)我们平时用的人民币包括纸币、硬币主要用1、5、10作面值。

(6)观察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平时所见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教师说明:像这样,在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叫做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3.认识进率

(1)认识元和角之间的进率。

教师:同学们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老师现在想和同学们做一个“换钱”的游戏,愿意吗?

教师(出示一张5角纸币):请你用1角纸币来换老师的5角纸币,你应该用几张?

教师(出示一张1元纸币):如果你用1角的硬币跟老师换1元纸币,你应该给老师几个1角硬币?(板书:1元=10角)

教师总结:不管用哪种面值的人民币来换,一元钱换出的角币总数都是1

0角,也就是:1元=10角。10角=1元

(2)角和分之间的进率。

教师:知道了元和角之间的关系,谁能试着猜猜角和分之间会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1角=10分。

教师:老师手中有1角钱,换成分币,可以怎么换?

学生动手操作,用硬币进行换钱的游戏。在知道1角可以换1

0个1分的基础上,还可以拓展换成5个2分、2个5分、8个1分和1个2分等,由此加深对“1角=10分”的认识。

三、应用拓展

1.

把纸币和相应的硬币连起来。

2.写出下面的钱数(书本53面做一做和练习十二第3题)

3.

有了刚才的分析,你能正确地完成下面的“换一换”吗?

1角=(

)分

20分=(

)角

1元=(

)角

10角=(

)元

40角=(

)元

5元=(

)角

四、课外延伸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都在默默地用自己独特丰富的形象和符号向世人展示着自己国家的文化。(展示各国货币)

五、课堂总结

教师:人民币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家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它。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单位:元

1元

1角

1分

5角

2分

5分

1元=10角

10角=1元

篇4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一年之前,中国果断施行“811”汇改,在敏感的时点做了一件勇敢的事。一年之后,在外有动荡之患、内有“L”之忧的复杂阶段,人民币行至十字路口,在关键的节点面临一些重要的选择。未来,人民币汇改是攻是守?人民币国际化是进是退?人民币汇率是升是贬?

在近距离观察、长时间讨论和全方位思考人民币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过去决定未来。跌宕起伏的过去一年中,实际上已经蕴藏了大量的经验与教训,这些源自理论和现实碰撞、央行与市场博弈之所得,将对我们理解人民币的未来大有助益。

首先,人民币汇改需要不忘初心。人民币汇改的初心,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尊重市场,强化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的主导作用;二是回归本位,让汇率现实反映内外均衡同时实现的内生需求;三是推进开放,为金融开放的大局、为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全局服务。

认识初心,有助于正本清源。关于人民币汇改,有四种流行的误区值得警惕:

误区一是“汇改时机选择有失审慎”。实际上,中国金融改革的关键是时序选择必须有条不紊,利率市场化是汇率市场化的基础,面对外部风险则需要争取先行优势,因此,2015年8月是唯一可行的正确时点。

误区二是“人民币国际化由于汇改而在倒退”。实际上,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虽确有下降,但“811”汇改剪断了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隐形脐带,为人民币加入SDR奠定了必要基础。而人民币获得SDR的权威背书,是中国经济开放“三步走”中的关键一步(前一步是2001年加入WTO,后一步将是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获得承认),“811”汇改本质上以退为进,以短谋长,以时间换空间,打开了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开放大格局的长期空间。

误区三是“人民币贬值是竞争性贬值”。实际上,贬值只是“811”汇改的伴生现象,汇改的主要目的是谋求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进,由于中国出口对汇率的敏感性较低,人民币汇改自始至终都不是为了谋求增长效应。

其次,人民币现在需要保持淡定。改革是有成本的,教训值得谨记,然而,正视当下,付出的代价也是值得的。“811”汇改一周年之后,我们有理由更淡定地面对人民币的未来:

第一,人民币已经走过最困难的阶段。纵观过去一年,“811”汇改初期、人民币加入SDR后、2016年伊始、英国退欧初期,是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较大的四个时点,而经历过诸多曲折之后,最困难的阶段已经过去。

第二,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渐次减弱。中国央行疏堵并举的预期管理取得成效,CNH和CNY差价渐次缩窄,人民币贬值预期趋弱。

第三,人民币汇率底线稳固。笔者最新的测算表明,在渐进贬值一年之后,人民币有效汇率同均衡汇率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人民币币值的内生高估压力不断缓解,未来的确不存在持续贬值的物质基础。

第四,人民币汇率的双锚机制逐渐被认同和接受。2016年春节以来,“收盘汇率+一揽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形成机制初步形成,为市场全面理解人民币汇率变化提供了方法指引。在美联储鸽派风格尽显的背景下,美元指数上行空间有限,双锚机制由此也暗示了未来人民币兑美元贬值空间有限的事实。

篇5

关键词:教学;爱;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372-01

一开始我们和学生素不相识,慢慢地,我们与学生朝夕相处,教学相长,爱,不就在这中间油然而生了吗?我认为是的,只是我们爱的形式和方法不一样,严父是爱,慈母也是爱,教他们知识是爱,给他们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也是爱,引导他们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是爱。下面和大家分享发生在我和我的学生身上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那是一个普通的下午,最后一节课后,学生像往常一样放学了,一声声“再见声”在我耳畔边消失时,我拿着路牌返回办公室,正想坐下缓口气时,“铃……”包中的手机铃声响起 ,我赶紧拿起手机,一看来电显示,是一家长,什么事?我接通对方,“姜老师,我是郑家豪,早上,我交饭钱时,你找我的十元钱掉了。”虽然在电话那头,我还是能明显感觉到他(我们班的一个男孩)的懊丧。紧接着,我又听到了他妈妈的声音,“姜老师,郑家豪说他的十员元钱被人偷走了,很伤心。因为,他说,十元钱对他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再说,拿别人的钱,虽说只有十元,但是这种行为是恶劣的。”我连声说是,“这可能和家庭教育有关。”她为我找台阶下,而没有批评我的教育不成功。我在电话中告诉她,明天我会好好教育。

挂下电话,我想,这事可棘手,这十元前保证是查不到了。但是教育还得教育呀,不然班中的正气会慢慢消失的,我得好好思考一个对策。

时间从容地向前移到了第二天早上,第一节就是我的课。我神色严肃地走进教室,问好后,严肃地说道:“同学们,昨天,我们教室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郑家豪书包中的十元钱被人拿走了。我保证一定是在座的其中一位拿走的。”听了我的话,有的面面相觑,有的窃窃私语,教室里一片哗然。我示意大家安静下来,“因为,昨天的体育课有人请假在教室,而音乐课时,我一人在教室批作业。因此,不可能有其他班的同学进我们教室。”我再次一字一顿强调“一定是自己班的同学拿的。”

接着我又让郑家豪走上讲台,认真地说道:“郑家豪,你的钱掉了,老师和你一样伤心,但是你没保管好,也有错误,而且为培养一个小偷创造了条件。因此,下次要好好保管好自己的钱物。”

这时整个教室的空气凝重了。我缓了缓语气,“但是,同学们,老师觉得一个人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就是我们敬爱的晚年也犯了一个大错。因此,做错了事不可怕,可怕的是做错了,还不认错,还不悔改。”48双眼睛盯着我,满脸的认真。

“同学们,一个人触犯法律而蹲监狱并不是一时造成的,而是日积月累的坏习惯、恶劣的小事累积而爆发的,所以有句名言‘勿以恶小而为之’。而第一次做错事,我们更要重视,必须马上扼杀错误的种子,不让它发芽。”只见同学们一致点头表示赞同。

“那么,接下来,老师发给每人一张纸条,请认真考虑,没拿过的打上 ‘ ’ 而拿过的打上‘ ’,因为你们的字迹我都认识,这样做的原因是老师不想知道是谁拿的,而是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你们也不要猜测,写后也不要东张西望,只要把纸条折好。”纸条一张张传下去。同学们纷纷动笔。小组长收齐了纸条,交上讲台。

这时我理了理思绪,开始上新课……

课后,我回到办公室,来不及喝上一口水,就打开一张张纸片。“ ”、“ ”……连续的刚叉让我有些懈气,正当我否定自己的做法时,一个“ ”跳入我的眼帘,我的心头为之一震,孩子,你总算没有辜负我的一番苦心。

又一次上课了,我神情激昂地走向教室,“孩子们,我很感动,刚才的纸片上老师看到了一个勾,说明那个同学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我为他而感到骄傲。”这时有几双手鼓起掌,紧接着大家都鼓起掌。我们的心连在了一起,我的眼睛有些湿润了,“同学们,我知道大家都很高兴,为知错就改的同学高兴。”

“孩子们,老师有了一种新的动力,相信我们大家也有新的动力为美好的401班而加油!看到你们的精神面貌,让我想到了孔子说过的:‘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让我们为我们积极向上的、充满阳光的401班而鼓掌吧!”掌声再次响起,是那么热烈。“如果那个同学在教室没人的时间里,把十元钱放进讲台的抽屉里,那这件事就更完美了。”

这时,全班同学都不由自主地挺了挺腰板,全神贯注地看着我,那48双眼睛是那么清澈而明亮。

第二天早自修后,我坐在办公室批阅作业本,班中的小机灵吕彦杰兴冲冲地奔到我跟前,“姜老师……十元钱……出现了。”他兴奋地举着一张拾圆人民币,上气不接下气。啊,真的出现了,我成功了。

清脆的上课铃声又响起,是那么的悦耳。我轻松地走进教室。大声宣布“孩子们,十元钱出现了。”

“耶!”教室里一片欢呼。

那48张小脸像绽开的山茶花那样美丽。

我觉得,小学班主任面对的都是一个个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天真可爱的孩子,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美丽而又脆弱的,我们只有倾注我们无私的爱心和耐心,才能真正打开他们的心灵之窗。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犯了错的的孩子,我们给予教育,其间有严厉的,又可以是宽容的。

篇6

1.为了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应该致力于自身经济的发展和改革。一国货币作为一种代表未来购买力的欠条,其本国最终的商品生产能力深刻影响着其他经济主体持有该货币的意愿。从各主要货币的国际化发展来看,现今世界主要货币的国际化都是在该国经济大为发展、相对国力大为上升的阶段形成的,并且在生产能力被战争或者经济危机破坏之后而衰弱。英镑、美元、日元的国际化的历史都体现了这一规律,即货币国际化的背后都有庞大的经济生产作为其货币的信用支撑。这就启示我们:如果人民币要国际化,中国应该具有较为广泛的商品生产能力和较高的生产力,能够生产别国需要的产品。因为从信任的角度来看问题,货币维持其可信的承诺兑现能力取决于生产的最后产品,而保证本国的生产活动必要条件之一就是保证原材料的供应。中国虽然也地大物博,但是从长远看,人口过多、资源匮乏是种常态,并且已经开始面临严重的人均资源短缺问题,所以中国还应该加强掌控石油以及资源的供应,同时进行生产的全球布局、保证资源通道,这些都需要国家建设较为强大的军事威慑能力。第二,中国应该致力于创新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进一步发展差异性较大的制成品和服务业,并最终促进生产力的全面发展。虽然在前十年的国际的竞争中中国经济发展存在很多问题,但总体上说中国正确应用比较优势的理论发展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附加值高耗能的产业,出口了大量同质商品,带来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外汇储备的激增。但现在由于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者权益意识的觉醒以及环境压力,这种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2.另外,随着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时代的已然到来,这使得人类生产过程有了很大的变化,社会生产力系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初级劳动力渐渐被智能机器所取代,生产过程实现了自动化、数字化、虚拟化,生产管理由经验管理转变为系统化的科学管理,而劳动的对象则从天然的原材料向优质的人工合成材料和新的能源转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迫切需要得以转变。同时关于国际贸易计价货币的研究告诉我们,当一国的出口商是出口同质商品的时候,由于竞争压力,出口商一般没有定价的能力,则倾向于选择交易成本低的货币进行计价以便进口商进行选择,而当出口商出口高度差异化的商品时,因为进口商不再仅根据价格来选择产品,能够承受进口商品的价格波动,出口商就可以自行选择货币来计价,当出口商的原料购买使用本币的时候,那么出口商将倾向于采用本币计价。那么从更好的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角度来说,我们需要调整出口商品的结构,从原先的出口同质的商品或者原材料转变为出口具有高度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这也要求我们具有创造差异性的能力。为适应这样的经济变化,势必要求中国社会具有对于创新和技术进步有着较好的激励相容性。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已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宏观高度,中国政府也曾经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创新性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首先,笔者认为政府应该加强司法系统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的能力,不断完善中国的司法体系的执法能力,从知识产权立法、保护方式和手段入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真正给予差异创造者(知识产权创造者)以一定期限的成果独享权。其次,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在政策上对重点项目、重大专利技术予以资金、法律保护的倾斜,制定合理的专利发明和知识工作的奖酬,重奖一些重大发明和专利技术。第三,政府还应该关心科技工作者的生存条件,给予科技工作者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让其安心的投入科技创造工作,而非被很多生存问题和流程问题所困扰,无端耗费原本可以用于创新的极为稀缺的时间,同时合理地提供给科技工作者更多的生产资料,提高科技工作者的生产效率。

二、进一步改变中国应试教育的模式发展多种教学模式

1.作为一种可信的承诺,在保持自身经济增长和生产能力的同时,货币的发行应该有一个比较科学的机制。现在中国的货币发行是以外汇结汇作为货币发行的主要渠道,并且以法律形式禁止政府直接向央行发行国债融资。这在过去的几年对于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政府治理改善有所帮助,但是也造成了很多弊端。出口商将商品卖出得到的美元兑换成人民币,这些人民币在国内并没有对应的实物作为货币的信用支撑,特别是当外汇因投资损失、外币国的通胀以及外汇不能够在国际市场上买到自己需要的物品时便极易造成了国内的通胀,从而使得本国货币币值不稳定。虽然中国采取了外汇对冲操作,但是这种操作使得出口部门获得了资金,其他部门则缺乏资金,导致出口部门过于庞大,在经济结构上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经济结构的失衡,这对于经济的长期增长具有损害作用。在受外需冲击时容易使得国内经济出现同向波动,尤其是在需求不足时,政府要维持经济增长就需要“创造货币”来提供内需以替代外需,其结果便是创造了过多的货币。通胀在长期可能不能被很好的遏制,这就减损了人民币作为承诺的可信度,十分有害于人民币长期的国际化。笔者认为在现阶段即人民币国际化的初期,依旧可以以美元储备作为信誉机制的来源,利用美元已建立起来的信誉机制来加强人民币的信誉,并且增加多种的外汇储备以及黄金储备。笔者认为,货币竞争的关键不在于完全保证货币的购买力,而在于保证比其他竞争性货币更好就可以,暂时的盯住美元并且保持小幅的升值,可以使得持有人民币具有与持有美元同样的好处。由于现在人民币还不是关键性的储备货币,当一国或者地区对中国有长期的顺差,但该国不愿意拥有大量人民币债券时,可能会要求中国以其他储备货币偿还,中国可以以美元偿还。但与此同时,中国必需警惕以储备货币本身作为财富的观念,清醒的认识到这个制度是一个非常暂时性的过渡性的制度安排,它削弱了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并使得中国的内外经济结构的失衡,最终制约了人民币的国际化的空间和可持续性。

篇7

实际汇率作为开放经济框架中的基本价格变量,它的变动综合反映了来自内外部各种经济冲击的影响。按照主流货币主义的观点,实际汇率的变动主要是由经济中的真实因素所决定,只有在未被预期到的前提下,货币政策的冲击才能在短期内对实际汇率产生影响。

本文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VAR)方法建模,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前人的研究经验确定货币政策工具的变量和识别约束条件,以求在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冲击来源中识别出货币政策冲击,进而追踪实际汇率对货币政策冲击做出的响应。

二、货币政策冲击:设定、估计与识别方法

(一)对货币政策冲击的设定

要考察货币政策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首先需要对冲击的度量方式和内容进行设定,根据Sims(1986)、Eichenbaum和Evans(1995)以及Bernanke和Mihov(1998)提议的建模策略,我们可以用一个分块的线性结构VAR来刻画整个经济(忽略常数项和其他确定性外生变量):

Xt=Σki=0αiXt-i+ki=0=βiRt-i+εxt(1)

Rt=ki=0γiXt-i+ki=0θiRt-i+εRt(2)

Xt是t时期的宏观经济向量,Rt是t时期货币当局能够运用的政策工具向量,εxt和εRt是结构性随机误差向量。因为允许Xt和Rt的当期和滞后项同时进入两个方程,所以整个系统结构中包含了反馈效应。从经济含义上来讲,式(1)反映了宏观经济向量将受到自身和货币政策变化的影响,εxt是外生的宏观经济冲击;式(2)则是货币当局的决策规则,在t时期,货币当局将根据宏观经济向量以及政策工具向量的当期和滞后项所揭示出来的信息进行货币政策调整,在这种设定下,εRt就是外生的货币政策冲击,它包括了影响决策过程的各种随机因素所导致的对决策规则的偏离。

对于货币政策工具的选取,目前较为普遍的做法是以短期利率、狭义货币供给存量、货币当局非借入储备等数量指标作为指标,本文在选择指标变量时,将政策工具的可控性作为首要选择依据。因为对于可控性较差的政策工具,它的变动很可能是由货币需求因素所引起的内生变动,并非货币当局主动调控的结果,难以准确反映货币当局的政策意图。我们选定的变量为人民币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和央行对金融机构负债。由于缺乏成熟可靠的短期基准利率,存贷款基准利率是我国央行最主要的价格调控手段,也是央行可控性最强的货币政策工具。央行对金融机构的负债则反映了央行对数量调控手段的运用,当央行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回收银行体系过剩的流动性时,央行对金融机构负债将上升。相对于流动性本身来讲,央行对金融机构负债的可控性更强。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我国M1的时间路径呈现出追逐通货膨胀的特征,这意味着M1的短期变动在一定程度上是被货币需求因素主导,并不适宜于用作货币政策工具指标。

(二)估计和识别方法

由于在结构VAR中当期的回归变量与误差项相关,我们需要将其转换为简化型VAR进行估计,再通过给定的识别约束,从估计的残差中重新获得结构性冲击,并以此计算脉冲响应函数以及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来追踪货币政策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时间路径所产生的影响。为使表达更为简洁,式(1)和(2)可以合并起来重新表述为:

B(L)Yt=εt(3)

Yt是由所有内生变量组成的m×1向量,B(L)是m×m的滞后算子多项式矩阵,L是滞后算子,B(L)=Pi=0BiLi,总结了变量间同期关系的B0为非奇异矩阵,εt是m×1的结构性随机误差向量,且满足E(εt)=0;E(εtεs)=Σε,t=s;E(εtεs)=0,t≠s,E为期望算子,Σε为正定对角矩阵。

用B-10左乘以式(3),令A(L)=B-10B(L),et=B-10εt,得到简化型VAR:

A(L)Yt=et(4)

其中A0=I;E(et)=0;E(e1es)=Σ,t=s;E(etes)=0,t≠s,Σ为非负定的对称矩阵。可以对式(4)进行OLS估计,得到A(L)和的估计值,为了保持系统的对称性,在我们要估计的模型中对所有的方程都使用了相同的滞后长度,OLS估计是一致估计且渐进有效。在估计完之后,可以用下式将结构VAR和简化型VAR的方差协方差矩阵联系起来:

Σε=B0ΣB0(5)

由于简化型VAR中的参数要少于结构VAR,必须对B0或Σε施加(m2-m)/2个约束条件,才能从式(5)识别出结构VAR,并利用et=B-10εt重新获得结构性冲击。对结构冲击进行识别是结构VAR分析的关键,不同的识别条件会形成不同的脉冲响应函数,识别约束不当可能会造成在实证分析中出现种种“谜团”。经过比较和权衡,在常用的长期效应约束识别、递归识别与非递归识别三种方法中,我们采用了递归识别方法,通过限定B0为一个下三角矩阵,对残差的方差协方差矩阵进行Choleski分解。Choleski分解给内生变量设定了一种Wold因果次序(或称递归次序),次序在后的变量的外生冲击对次序在前的变量没有同期影响。

三、变量与数据说明

我们估计的VAR模型中涉及到的变量包括:工业生产指数(Y,代表实际产出);消费者价格指数(P);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央行对金融机构的负债(CBD);人民币一年期贷款利率(NI);美元名义有效汇率变动率(ANEER)。数据为季度数据,样本区间为1994年1季度至2008年1季度,全部数据来自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国际金融统计(IFS)数据库,除了利率和美元名义有效汇率变动率以外,其他变量都取对数。

由于VAR模型需要估计的参数有很多,随着内生变量的增加,自由度将很快被削弱,导致统计推断变得不稳定,谨慎起见,我们限制了进入模型的变量个数。在模型中,Y、P和REER是最基本的宏观经济变量,也是货币政策盯住的主要目标,CBD和NI是货币政策工具。由于我国从1997年至2005年7月对汇率制度实施改革以前,人民币事实上一直是盯住美元,在模型中我们引入了ANEER。在因果次序安排上,ANEER作为来自外部的经济冲击排在首位,国内宏观经济变量其次,货币政策工具被安排在最后。在估计过程中还加入了季节性虚拟变量,以捕获模型中变量可能包含的季节性因素。根据SC准则,所有模型的滞后阶数都取1,对残差的自相关LM检验也都显示无自相关。

对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查是时间序列分析的必要步骤,因此我们在估计之前先对模型涉及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由于Sims、Stock和Watson(1990)建议在VAR模型中,即使变量存在单位根也不要进行差分,他们认为VAR分析的目的在于决定变量间的相互关系而非参数估计,差分可能会丢失重要的信息,而且从这一领域内的研究文献来看,绝大部分都是利用水平变量建模,我们在此也遵循一般的做法,直接对水平变量进行估计和分析。

表1单位根检验

变量

ADF检验PP检验

TNTTNT

单整阶数

ANEER-6.482880***-5.909743***-6.503783***

-6.120054***I(0)

P-3.593933**-5.723154***-1.426054-2.618614*I(0)

Y-1.971785-2.015171-1.728617-1.938545

I(1)

CBD-1.1559830.949928-0.8154950.329686

I(1)

NI-0.016314-3.974912***-0.332235-1.536949

I(1) or I(0)

REER-3.101770-3.407351**-3.236840*

-3.642061***I(1) or I(0)

说明:*、**、***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T表示含趋势项,NT表示不含趋势项。

四、实证结果

(一)脉冲响应函数

图1给出了VAR模型中REER的脉冲响应函数,反映了面对其他变量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REER的响应路径。

从图1可以看到:(1)NI和CBD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代表紧缩性政策冲击)发生后,REER会逐渐开始升值,没有出现所谓的“汇率谜团”。其中NI的影响是在8个季度后达到顶峰,持续一段时间后开始缓慢下降,但一直处于升值区间内;CBD的影响是在10个季度后达到顶峰,且没有显示出明显的衰减迹象,表明它对REER的冲击具有持久性效应。(2)Y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发生后,REER开始逐步贬值,在大约4个季度后开始转为上升,但一直处于贬值区间内。这一现象符合我们一般的理论认识,实际产出的上升使得一国对于世界其他经济体的相对供给增加,从而形成了汇率贬值的压力。(3)REER对P冲击的响应并不强烈,P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发生后,REER会即刻产生微弱的升值,然后逐步下降至贬值区间,从第9个季度开始,REER重新回到升值区间内。这与一般的认识大相径庭,即在人民币名义汇率盯住美元以及日波幅受到限制的前提下,P上升应该是即刻引起REER升值。(4)ANEER是REER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反映了人民币名义汇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盯住美元这一典型事实。

(二)预测误差方差分解

利用向前n步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我们可以获得各变量对REER影响大小的具体衡量,表2给出了REER预测误差方差分解结果。

在表2中,ANEER是REER第一位的预测误差方差来源,到第20个季度仍然解释了REER50%以上的预测误差方差。由于识别条件的限定,CBD和NI在第1季度对REER的解释力为0,但此后呈上升趋势,从第12季度开始,两者成为第二位的预测误差方差来源,解释了REER近20%的预测误差方差。而且NI对REER预测误差方差的贡献高于CBD,到第16个季度,两者总共解释了REER大约三分之一的预测误差方差。其余变量对REER预测误差方差的贡献则很有限。

图1REER的脉冲响应函数

表2REER预测误差方差分解表(%)

时期ANEERYPREERCBDNI

173.780.112.4223.690.000.00

475.561.351.1018.480.682.80

868.432.651.0415.512.909.46

1261.993.150.9213.565.7114.67

1657.773.221.1512.628.2816.95

2055.953.101.5512.3910.0416.96

五、结论

本文以人民币一年期贷款利率和央行对金融机构负债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变量,采用结构VAR方法对中国1994~2008年货币政策冲击与人民币实际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我们得到的结论是:

1.对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表明,一次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将引起人民币实际汇率的缓慢升值,其中利率冲击的效应将在两年后达到顶峰,然后逐渐衰减,而货币数量的冲击则具有持久性效应。

2.根据预测误差方差分解的结果,美元名义汇率变动是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最主要的原因,但在中长期货币政策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动仍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其影响远高于国内其它宏观经济变量,货币政策冲击最高解释了人民币实际汇率约25%的变动,并且利率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的贡献要高于货币数量冲击。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认为货币政策冲击在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对资本项目管制的逐渐放松、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推进,货币政策冲击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还有可能进一步加大。因此,在探讨人民币实际汇率的长期演变路径时,应当将货币政策的因素考虑在内,而央行也有必要关注汇率传导机制对货币政策实施效力造成的影响。

篇8

关键词:人民币离岸市场 香港 光明 危机四伏

人民币离岸业务,是指在中国金融系统外,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或非居民之间通过金融机构进行的以人民币为交易对象的金融活动。2010年7月19日,央行与中银香港签署修订《香港银行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与香港金管局签署《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补充合作备忘录》,使香港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的主要政策障碍得到扫除。香港一直在大力推动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债券与其他金融产品的面市。各金融集团正争先恐后地利用7月份中国政府推出的重要改革措施。这些措施放开了人民币在港流动,为诸多金融创新铺平了道路。

1 人民币离岸市场稳步发展,但离岸规模仍然较小

据香港金管局统计,截止2010年11月底,香港的居民个人人民币账户有212万户,个人存款为1200亿元。而香港本地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认可机构数目达到105家,是2004年初32家的3倍以上,企业人民币存款账户数目增加到11.7万个。这使得外商投资银行在香港看到了巨大的人民币产品市场。任何国家或地区的贸易主体在于中国内地进行的国际贸易。如果需要用人民币结算,都可以通过海外主体在香港开立人民币账户的方式进行。在中国内地投资比较均衡,跨境进出口频繁的集团性公司,正在考虑进行人民币跨境结算的企业,希望可以把所有与国内贸易交易的集团内公司在香港开立账户与国内集团企业进行人民币结算,来实现自然的外汇风险对冲,并实现集中的风险与结算管理。

不过,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即便目前香港有4000亿的人民币存款规模,仅占在岸人民币存款的不足0.5%。而按目前人民币债券存量近800亿来计算,也仅是在岸市场的0.4%不到。李小加曾表示:“人民币的国际化不是人为做出来的,市场的力量是最重要的,人民币的国际化最终靠市场。”宏源证券的一份报告显示,当前香港离岸市场的规模仍小,流动性不足,缺乏公认的基准利率和完整的收益率曲线,为人民币产品的定价带来困难,并制约人民币产品创新步伐。

2 香港离岸市场是人民币“套利天堂”

若政府能够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它会把人民币打造为一种国际交换媒介,同时不向那些渴望“染指”人民币投机者作出任何让步。然而事实表明,人民币贸易结算机制与金融投机之间关联的密切程度,超出了许多人能够接受的水平。这一机制以施行了一年半,允许中国企业以本币进行跨境交易结算。

资金非法流动的现象并不新鲜,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在打击假借贸易名义、逃避其严格资本管制的投机者。但在2009年年中前,中国所有的进出口贸易都必须以美元或其他外币结算。现在人民币参与结算,风险也相应增大。中国的资本管制意味着,能够规避管制的人将获得巨大的套利机会。银行家表示,只有一部分以人民币结算的跨境贸易可能存在欺诈行为。尽管如此,他们也承认,最近几月人民币贸易结算及其火热的关键原因之一,是中资企业以及其贸易伙伴正在合法地利用大陆市场和香港新兴人民币市场之间的价差进行牟利。2010年6月至11月间,共有价值3400亿元人民币的国际贸易以人民币结算,而2009年7月之前,这个数字还是零。当时,中国政府开始采取措施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允许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之一。

该计划的一个重要催化剂出现在去年7月份,当时监管机构取消了人民币在香港自由流通的限制。此后,香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开始蓬勃发展。至关重要的是,香港的人民币汇率和利率与内地开始分化——内地的汇率和利率受到政府管制。国际投资者人民币的狂热需求。压低了香港市场人民币的利率,从而让企业产生了使得人民币进行贸易或者融资的动机。外国出口商认识到,与中国内地相比,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香港存在溢价。吸引力的离岸汇率将其兑换成美元。中国进出口商和外国出口商都存在以人民币结算、并分享差价的动机,在香港,企业能够以远低于内地的利率水平发行债券。在这个监管机制密切关注的领域,一些香港和内地均拥有业务的大公司甚至更进一步,利用人民币贸易结算机制,并辅以贸易衍生工具,以获取本地人民币利率和低很多的离岸美元利率之间的差价。随着香港人民币市场的扩大,以及更多的公司采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中国政府很可能会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区分“真正的”贸易流动和更具投机性的流动。

3 如何打通人民币离岸、在岸市场

香港离岸市场与内地市场之间的“通路”何时成形,成为人民币产品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技术上来说,回流渠道是决定人民币产品的一大因素,即离岸资金是否可以投资国内资本市场。目前投资国内渠道比较有限,产品的多样性和风险回报率受到限制。在国内有限的投资渠道中,比较集中的就是境内机构向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境外机构直接在境内进行人民币投资、境内机构借贷人民币外债等。而目前,除了第一种比较成规模之外,其他的都还处在于“试水”阶段。

如何形成回流通路,主要还是取决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进程。2011年2月25日《商务部关于外商投资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针对境外机构以人民币在境内直接投资,必须通过各地商委上报商务部,商务部函复批准允许了才可以。与此同时,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期对境内机构人民币对外直接和境外机构用人民币对内直投做出规定,同时指出,境内机构(含金融机构)借用人民币外债以跨境人民币形式汇入并提款的,无需就该笔外债资金向所在地外汇局申请开立外债专用账户。

一系列的规定似乎正在朝着更加开放自由的方向发展。实际运作中的程序可能仍然比较复杂,操作层面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但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是不会改变的,正如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曾荫权所言:“人民币是要走出去,需要让境外企业与机构通过一个人民币金融平台,持有和融通人民币资金。金融市场开放事关重大,必须谨慎推进。香港可发挥‘实验场’作用”。香港如此珍贵而特殊,如何在新的机遇面前拓展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尤为紧要。当前监管顾虑颇多,比如热钱压力、套利风险等,然而自古堵不如疏的道理也揭示,为国内国外人民币资金提供更多投资渠道,人民币才有可能成为全球投资货币;在真正发展起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之后,人民币作为未来的全球储备货币方可谈论。

参考文献:

[1]何帆,张斌等.《香港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的现状、前景、问题与风险》,《国际经济评论》2011.3.

[2]时娜,石贝贝.《首单人民币IPO 挂牌———人民币国际化现万亿商机》,《上海证券报》2011.4.29.

[3]巴曙松.《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改革与理论》2002.7.

[4]钟伟.《略论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构想》,《管理世界》

2002.10.

[5]巴曙松,黄少明.《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路径及其影响》,《经济前沿》2003.10.

篇9

关键词:货币国际化;世界货币;人民币;美元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9)04-0044-04

货币是国家的名片,代表的是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实力、商品的国际竞争力、金融体系的发达程度、货币价值的稳定性和交易网络的规模等要素。在信用货币时代,一国货币能否被其他国家普遍接受,取决于其他国家对货币发行国的信心,信心则来源于其他国家对货币发行国上述要素所做的价值判断。国际货币体系正是遵循这样的原则,经历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演变,逐渐形成了货币多元化的格局。

一、问题的提出

国际货币体系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一系列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整套安排和惯例。其中,货币本位、汇率制度、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和国际清偿力的供应等是国际货币体系所要解决的一些基本问题。国际货币体系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制度安排时,可以采取各国所正式达成的条约和协议的形式,也可以采取承认各国在实践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规则和惯例的形式。

从货币发展历史看,货币的发展与国家政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世界各国之间的货币体系是相对独立的,彼此之间缺乏有意识的协调和安排。跨越国境的经济交易一般通过市场上自发的国际结算和货币兑换得以实现。因此,没有形成也不可能形成系统的国际货币体系。伴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货币的跨国流通日益普遍,经济的国际化带来货币的国际化,国际货币体系得以建立并不断发展。国际货币体系的产生和发展,是为了更好地协调开放经济条件下世界各国的内外均衡的矛盾和冲突,以方便国际经济交易,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货币体系的产生、发展必须以国内货币体系演变为基础。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告诉人们,必须加快改革现有国际金融体系,其中主要有三大改革,除改革现有国际金融组织体系、改革现有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外,再有一项就是加快推进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建设。美国无监控的货币发行权、美元铸币税的独享权以及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垄断权,虽为历史形成,但已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种种弊端。改革现行国际

货币体系已成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国际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世界货币与美元霸权

从自由货币到国家货币,再到国际货币,其演变过程也是政府信用对货币形式的职能支撑作用的强化。这也是国际货币体系发展与演变的基本规律。

1.美元国际货币地位形成以前

早期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在贵金属充当世界货币的基础上,实行以黄金和白银为国际货币的复本位制。19世纪开始由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过渡(只有中国等少数国家由于黄金稀缺而采取银本位制)。由于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英镑亦成为国际清算中的硬通货,与黄金一起发挥着世界货币的功能。1929年的大萧条及英镑地位的动摇,世界进入浮动汇率时期,并形成几大货币集团――英镑集团、法郎集团、美元集团等。集团内部各成员国的货币与主导货币如英镑、法郎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而英镑、法郎和美元之间则实行浮动汇率,英镑、法郎和美元在各自的货币集团内部成为中心货币。

2.美元国际货币地位霸权的形成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黄金储备占世界3/5,GDP占世界1/2,经过国际金融会议协商,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内容除货币储备机制、汇率安排机制和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外,最为重要的是“双挂钩”机制,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使美元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在欧洲列强经济极为衰弱及其他殖民地国家尚未完全独立的背景下产生的。“双挂钩”机制和货币储备机制为日后美元的霸权地位打下基础。其根本特点在于美元成为一种关键货币,它既是美国本国的货币,同时又因为它是国际储备货币和国际清偿力的主要来源,因而成为国际货币。美元的这种特殊地位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历史条件,而维持该体系的国际协定又反过来强化了美元的这种特殊地位。

三、国际货币体系的三十年周期分析

1.三十年河东――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与美元主体地位的“涛声依旧”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后,国际货币体系稳定了近三十年,与此同时,它的缺陷也逐渐暴露:一是美国对外负债增长快于美国黄金储备增长,造成美元兑换黄金的金汇兑本位规则无法执行。二是固定汇率刚性和成员国国际收支调节的不对称性的矛盾激化。为了维持汇率波动幅度,成员国无论国际收支顺差还是逆差都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美元储备,特别是逆差国为此要牺牲本国的经济目标。然而美国却是例外,它可以通过输出美元弥补逆差。这种不对称性造成了各国利益之间矛盾,随着美国经济的相对衰落,美元危机频频爆发,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于1971年解体,主要西方国家货币开始自由浮动。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通过《牙买加协定》,承认了既成事实,正式开始了牙买加体系时代。但是由于美国依然是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的三十年,美元主体地位“涛声依旧”,仍然享有全球最高的声誉,仍然是国际储备货币的主体,仍然是国际信贷和计价结算的标准,仍然是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没有任何一种货币能取代它的地位。IMF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底,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比重仍达63.9%。

2.三十年河西――国际金融危机后将出现“一主多元”格局

美元霸权地位确立后,为了促进经济增长,美国政府采取“双赤字”政策并大量发行货币。1971―2007年,美国经常收支逆差累计为67 841亿美元,其中2001―2007年为47 748亿美元,占70.4%。与此同时,“9•11”后,美国为了反恐战争的需要而不断增加财政支出,导致财政赤字急剧上升,2004、2005年财政赤字连续两年超过4 000亿美元。美国政府一方面通过这种发行美元支付贸易逆差的方式,越来越大规模地向世界输出美元,获取铸币税收益;另一方面又通过财政赤字、发行国债的方式源源不断地向国内输入美元。美联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1―2007年间,美国的广义货币供给量环比增长11%,速度远超过GDP增速。

同时,在美元过度供给的背景下,美国通过促进金融机构提供高度衍生化的金融产品推动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泛滥,并导致了资产价格泡沫的急剧膨胀,最终促成了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

3.三十年河南――“一主多元”向“多元”的转变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货币体系将形成美元为主,其他货币为辅的“一主多元”格局,这是因为:第一,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美元的霸权地位将受到挑战;第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升;第三,此次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让世界各国认识到货币地位的重要性。此次金融危机的发源地在美国,而欧洲遭受的损失却超过美国,这其中除了欧美的经济联系紧密外,欧洲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政治诉求的不统一,以及欧元与美元的地位差异等亦是其中主要因素。由于上述因素,世界各国尤其是经济实力上升的大国都会力争本国货币的国际地位与权力。 另一方面,此次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为主的地位一时还难以撼动,一是美国仍然是世界第一大国;二是此次金融危机使欧盟各国损失惨重,且欧元诞生后的短短9年里,其扩张势头已超过美元,具有内在的贬值趋势,难以挑战美元的国际地位;三是日本政府债务总额占GDP的比重达160%,已不堪重负,经济发展亦步履维艰,日元也很难得到青睐;四是英国政府债务总额与GDP比重已达387%,远远超过美国的70%,英镑也无法取代美元的地位;五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由于经济实力的后发性、资本管制的严格性、本国货币国际化的渐进性,目前也无法挑战美元的国际地位。

综上所述,虽然此次金融危机对美元的国际地位产生影响,但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可以预计,在未来三十年,国际货币体系将是“一主多元”格局。在形成“一主多元”的货币格局后,国际货币体系将继续向多元化的方向转变。预计这一进程将会持续三十年。

伴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分工的日益明确,类似“欧盟”的经济体将会不断涌现。为迎合这种发展趋势,国际货币体系也可能形成不同的货币圈,除美元外,如欧洲的“欧元圈”、亚洲的“人民币+日元圈”或所谓“亚元圈”,圈内圈外之间的关系复杂,一时难以定位。

但是,今后的货币圈并不同于20世纪30年代的货币集团。当时的货币集团具有殖民地的性质(如英镑集团就是由英国和英属殖民地国家组成)。而在“多元化”货币时代,货币圈更多的是各国根据自身政治经济的特点,为了发展对外贸易和避免金融危机而自愿形成的。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等发展中大国经济地位的不断上升,随着“美元圈”、“欧元圈”、“人民币圈”等主要经济圈的形成,届时的国际货币也将主要以美元、欧元、人民币等货币为主,从而真正实现国际货币的多元化。

4.三十年河北――世界货币的必然趋势

在国际货币“多元化”格局形成后,预计再经过三十年,世界统一货币(W=)将会形成。

国际货币“多元化”格局形成后,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将会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一方面,世界各国的经济差距将会逐步缩小;另一方面,货币圈的实力较量也将会更加激烈,通过货币贬值的方式促进本国出口或者通过货币升值的方式缩小外债规模的现象将会大量出现,从而导致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这很可能造成货币危机或金融危机事件不断。为避免各货币圈滥用货币发行权,稳定国际金融市场,世界单一货币(W=)便将应运而生。此时,世界货币将根据超政府的国际性金融协商机制发行并负责管理,而货币发行、货币管理等一系列政策将会由世界各国共同决定,并且很可能会以一套相对固定的规则确定下来(这比较类似于货币主义学派主张的单一规则,如每年以一个固定的比例发行货币,而固定比例的确定将由世界各国共同决定)。那时,世界货币(W=)将具有计价、结算、支付以及储备等功能,有利于避免国与国之间的“货币战争”。

四、未来三十年展望――人民币国际化

未来的三十年,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三十年。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中国由于外汇储备位居世界第一而被动参与这场游戏。虽然金融危机对中国直接冲击有限,但间接影响不可低估。而人民币的国际化,将有利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中国避免因外汇储备缩水遭受巨额损失。但与此同时,由于人民币的国际化,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也将会受到影响,从而也将给中国货币当局带来新的挑战。

根据其他国家货币国际化的历史经验,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条件为:一是中国综合国力强大,具有较强的抵御风险能力;二是中国具有很强的体制竞争力;三是拥有较高的货币政策制定水平和货币管理水平,能够应付国际市场上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四是保持足够规模、产品多样的金融市场。五是在上述基础上,逐步实现人民币在币值稳中趋升过程中的自由兑换,扩大其计价、支付、储备功能。当前人民币已经初步具备国际货币条件,但要深度国际化还需继续创造条件。

为了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中国可以实行两个“三步走”:

一是地域的“三步走”,即周边化、区域化和国际化。目前,人民币在周边地区均以“硬通货”的形式出现,已经实现了准周边化。经过十年左右的时间,人民币可以由准周边化发展为正式周边化及进入准区域化;再经过十年,可以由准区域化发展为正式区域化及准国际化;再经过十年即从现在起大约三十年左右时间,人民币将真正实现国际化。

二是货币职能的“三步走”,即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配合地域的“三步走”,货币职能的“三步走”估计也需要三十年。在第一个十年,人民币可以成为周边国家贸易结算货币;在第二个十年,人民币可以成为区域性的投资货币;而在第三个十年,人民币将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为全球各国所接受。

在上述两个“三步走”的过程中,中国应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积极稳妥开展离岸金融业务,逐步实施汇率的目标区管理,不断发展金融市场,提高印钞水平和防伪技能,加强货币管理能力和调控能力,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奠定基础。

五、结 论

货币是否坚挺成为一个国家盛衰交替的最早出现的征兆。当1914年英格兰银行宣布停止英镑的黄金兑换时,大英帝国的雄风就一去不复返了。当尼克松1971年单方面关闭黄金窗口时,美利坚的辉煌业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中国历史上曾出现夏商周的高度统一,之后是春秋周王朝的由盛转衰与战国的七雄并峙,再以后又是秦汉的统一。世界货币史上,金本位、英镑本位与美元霸权,恰如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一主多元”与完全多元的世界货币格局又恰如中国历史上的春秋与战国;那么,世界统一货币的出现就将是世界货币的“秦汉统一”。一个崛起的世界强国,其坚实的基石不会只有领先的科技与强大的军事。只有当她建立起具备公信力的货币体系和金融系统时,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明日之星的中国,必将毫不迟疑地迈向建立成熟可信的货币金融体系的历程。

参考文献:

[1] 詹炜.论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趋势[J].现代商业,2009,(3).

[2] 贺军.人民币国际化进阶[J].中国企业家,2009,(1).

[3] 张洪梅,刘学梅,杨勇.欧元国际化经验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与借鉴[J].工业技术经济,2008,(12).

[4] 石杰.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现实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2008,(64).

[5] 陈雨露,王芳.作为国家竞争战略的货币国际化:美元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07,(2).

[6] 钟伟.略论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J].世界经济,2002,(3).

篇10

2008年,我国面临高企的通货膨胀威胁,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也未改变,但中美利差已然倒挂,利用利率进行调控的空间被压缩,数量政策手段的操作难度也越来越大。有专家认为应进一步加快人民币升值速度,甚至有的专家还提出“一步到位”。

不过,我们分析认为,尽管人民币升值趋势已经形成,也很难逆转,但对汇率政策我们应该有更加客观的分析,不能把解决矛盾的重任统统压在某一项政策,特别是汇率政策上。目前情况下,人民币升值不宜“疾风暴雨”,采取“润物细无声”式的稳步升值也许更为合适。

人民币升值速度为何加快?

2008年,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的原因有很多,初步概括,主要有外汇市场持续供大于求、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美元加速贬值。

随着企业的适应和承受能力增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推进,汇率弹性增加,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作用进一步发挥。近年来,随着贸易顺差和外商投资的快速增长,外汇源源涌入,外汇市场持续供大于求。

鉴于人民币升值预期生温,加剧了市场供求不平衡的态势。比如由于去年人民币升幅较大,加之美联储频频降息,中美利差进一步倒挂,刺激境外热钱流入中国。

统计显示,今年1-3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949家,同比下降25.26%,但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74.14亿美元,同比增长61.26%。今年1-3月,对华投资前10位国家/地区(以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计)依次为:香港(119.81亿美元)、英属维尔京群岛(50.40亿美元)、新加坡(12.37亿美元)、日本(10.71亿美元)、韩国(10.57亿美元)、美国(10.06亿美元)、开曼群岛(9.52亿美元)、萨摩亚(7.68亿美元)、台湾省(5.10亿美元)和毛里求斯(4.72亿美元),前10位国家/地区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87.89%。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小岛成为了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地区,其中是否真的是直接投资,值得探讨。

此外,国内企业和居民的结汇意愿也有所增强,今年一季度,外币存款下降55亿美元,同比多下降89亿美元。同时,一些香港居民在发薪后,只留少量港币作生活费,其余都换成人民币存入香港的银行,香港金管局的统计显示,今年1月,香港人民币存款同比大增了21%。甚至有一些香港居民将人民币存入内地。这样一来,外汇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更为明显,在预期引导下,形成了自我强化,使人民币升值“快马加鞭”。

美元加速贬值,也推动了人民币汇率较快升值。受次贷危机等因素影响,国际金融市场上美元不断走软。今年一季度,美元对日元最多时贬值13.3%,对欧元最多时贬值7.5%。由于人民币汇率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在一篮子货币中,大头还是美元。美元持续贬值,人民币就会不断升值。

人民币升值的“是”与“非”

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剧

目前,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加剧。

贸易顺差增加,外汇储备持续攀高。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达到2622亿美元的历史高位,较2006年的1774.7亿美元增长了47.7%,位居世界第一。2008年,尽管贸易顺差增幅减缓,但绝对量并不小,外汇储备也仍处于增加态势。巨额贸易顺差已成我国对外经贸关系的突出矛盾,加剧了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如欧盟及美国的贸易摩擦。欧盟在2007年已多次表态希望中国加快人民币的升值步伐,以减少中欧之间的贸易顺差;美国国会则在2007年中提出了50多项对华贸易保护议案,尽管这些议案大都由于美国政府的反对而未能变为法律,但仍增加了两国贸易关系的紧张气氛。由于贸易顺差增长的趋势在短期内很难改变,贸易摩擦依然尖锐,同时也形成了巨额的外汇占款,客观上增大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目前,人民币的升值幅度还远没有达到欧美和日本等国家的预期,这些国家要求人民币加快升值的呼声依然很高,在人民币加速升值预期下,国际热钱仍然不断涌入中国,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加剧。在这种背景下,如何看待和认识人民币升值就显得比较重要了。

对出口的不利影响小于预期

在一般人的思维定式中,人民币升值就意味着出口的下降及进口的增加,以及随之而来的贸易顺差的减少,然而从2005年汇改后这几年的进出口数据看,尽管出口增速逐年下降、进口增速逐年上升,但上升和下降的幅度都很小,并且贸易顺差还呈加速增长态势。换言之,人民币升值对外贸行业的影响并没有人们先前预期的那么大,人民币升值在理论上的弊端并没有必然成为现实。2006及2007年,我国出口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7.2%和25.7%,增速分别比上年下降1.2和1.5个百分点;2006及2007年,我国进口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0%和20.8%,增速分别比上年加快2.4和0.8个百分点;2006及2007年实现贸易顺差分别为1775亿和262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加755亿和847亿美元。

出现这一背离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人民币升值单一因素起作用,比如,加工贸易比重高抵消了一部分升值的负面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工贸易已成为推动我国贸易增长的主要力量,目前,加工贸易在中国出口中的比重已经超过50%,加工贸易使进口与出口之间呈同方向运动而不是反方向运动,人民币升值导致的出口成本上升可以部分由进口原材料价格下降抵消,升值对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影响并不太大。同时与中国出口商品价格低廉、可替代性小有关。中国的出口产品多为生活必需品和低价商品,其需求弹性很低,即便人民币适度升值,这些国家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也不会有多大变化。可替代性小,一方面表现在人民币升值造成的出口产品价格上升幅度有限,不会影响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同类产品的竞争格局;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基础设施和配套条件远远领先于其他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家,升值也不至于从根本上影响到对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国内外的事实也说明,币值变化与贸易平衡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据日本《财界观察》和《东洋经济统计月报》资料,1993-1995年东京外汇市场美元兑日元平均交易价分别贬值14%、8.7%和8.7%,按照币值变化与贸易平衡关系的理论,本币升值的结果应该是出口增速下降或贸易顺差减少,而日元升值的结果恰恰相反,1993-1995年日本出口总额分别增长6.3%、9.6%和12.0%,增速持续加快,三年由于汇率升值因素使日本外贸部门分别获得842亿美元、1603亿美元和2703亿美元的利益。与升值相反,1996年日元兑美元贬值13.6%,当年出口却下降7.2%,贸易顺差仅为618亿美元,下降42.2%。1978-1994年,我国人民币汇率几次贬值,而贸易条件却持续恶化,出现了经济学上称为“外贸贫困增长”的现象。

当然,尽管人民币升值并不是决定中国贸易走势的根本因素,但我们也不可忽视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的影响,尤其是在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日益提高、与世界经济加速融合的大背景下,本币大幅升值的潜在危险是不容低估的。人民币升值直接导致我国出口产品价格相对提高,而这意味着中国产品价格优势的丧失和竞争力的下降,出口企业还会遭受出口收入转化成人民币时的汇兑损失,以及由于出口量减少造成的损失,对国际市场依存度大的行业短期难免会受到冲击,尤其将严重影响那些价格低廉、科技含量低的产品出口。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或升值幅度过大,那么,升值所导致的边际负面效应就会扩大。

不要赋予汇率抑制通胀的重任

“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是今年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之一,政府工作报告为2008CPI设置了4.8%的调控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于货币政策操作空间越来越小,因此部分专家建议汇率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达到抑制国内通胀的作用。

无疑,人民币适当升值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货膨胀,因为美元贬值让国际大宗产品原材料价格坐上了跷跷板的高端,人民币升值可以让购得价相对便宜,从而减轻中国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但很难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解决通膨问题,因为国际市场现在不是供大于求。初级产品,矿石资源、能源和粮食都处于一个紧平衡的状态和高价位,中国很难随人民币升值,利用过多的外汇储备去购买国际商品。同时,中国购买可能会被很多国家指责为拉动了国际商品价格上涨,而国际商品价格上涨又会向中国输入通胀,加剧国内问题。我们认为,还是不要赋予汇率抑制通胀的重任为好。因为从汇率政策的政策属性来说,主要是对外经济政策,包括经常项目调整、资本和金融帐户的调整,主要着眼于这两个帐户对外经济往来的调整,主要功能属性不是用来治理通货膨胀的。从相对购买评价学说来说,汇率主要是考虑到两个国家相对价格的变动然后对汇率的影响,通常看到的是物价持续不断大规模上升,最后导致货币贬值,而很少看到,大幅度提升汇率,本币大幅度升值最后避免通胀。

现在看,全世界的物价都在上涨,而新兴国家涨得最凶。货币越是升值物价上涨的压力反而越大,比如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这提醒我们,靠货币大幅度升值去抑制物价上涨有可能事与愿违,尤其是出口盈余巨大的国家。

事实上,中国的通货膨胀是综合因素引发的,其中成本推动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比如为实现“十七大”提出的三个转变,理顺资源能源价格,让资源能源价格合理反映资源能源的稀缺程度、环境保护成本和市场供求关系,是未来我国改革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经济持续协调增长的必然要求。这意味着,资源能源价格将成为推动整体价格上行的重要因素。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央围绕着解决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提出了新的重大政策措施,其中加大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收入的比重是一个重要举措,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不可避免。因此,解决物价上涨过快的办法只有采取行政的、经济的、产业的等综合方法才能达到目的,仅仅依靠汇率政策调整来抑制通货膨胀是不现实的。

不要迷信“完全市场化”

汇率是调节国际收支的重要杠杆,通过与国内货币政策相配合,不仅可以调节国际收支,还可以调节经济增长。

发达国家的货币汇率表面上看是完全的市场调节,其实政府的干预有着重要作用,如日元贬值正是日本政府为刺激经济复苏采取的主动措施;美国也是如此,当美国经济扩张时,政府就采取强势美元政策,以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而当经济萧条时,美国政府就采取弱势美元政策,汇率的升降完全以经济需要为转移。合理调节汇率对经济增长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让汇率完全自由浮动等于放弃了一种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对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是不利的。

政策建议:人民币升值不宜“疾风暴雨”

应该说,以最近两年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表现看,人民币长期以较大幅度升值是符合经济规律并有利于实现中国更大利益的。

人民币内含的劳动力价值在国际比较中具有极大优势也是形成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压力源。但我们认为,人民币升值还是不宜激进。因为中国的劳动力价值水平在不同产业、不同地区的提高幅度非常不均匀,一些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不大的产业很难承受人民币大幅度升值之重,比如农业,比如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西部。即使它们的劳动力价值水平非常低,但要大幅度提高却非常难。整体的劳动力价值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而少数产业的劳动力价值水平却在拖后腿,而且拖后腿的正是人数非常庞大的群体。这个矛盾使人民币过快升值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比如不利于增加就业。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力价值不能大幅度提高是历史现象,通过类似西方国家那样的财政转移措施来照顾这些弱势群体一下子又做不到,因此人民币不能太快升值。

同时,尽管从长期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币升值是必然趋势,但在没有形成中国真正的出口优势(技术、品牌、质量等)之前,人民币名义汇率也不宜进行疾风暴雨式的调整。

应鼓励境外投资

我们注意到,德国是世界上出口最多和贸易顺差最大的国家,但是德国的境外投资做得非常好,其境外投资是贸易顺差的几倍以上,所以,德国货币升值方面的压力就非常小。因此,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引导人民币市场逐渐扩展对外投资的渠道,加快调整原先控制企业“走出去”的外汇管制政策。

统筹制定企业“走出去”战略,以政府和企业相结合的市场策略与海外经济取得互利共赢的局面。同时,应增强国内金融市场的吸引力,使觊觎升值的国际资本能够驻留并进行长期投资,通过市场手段实现进出国内市场的资金大致平衡。中国需要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来创造并吸收流动性,改变目前中国金融体系流动性来源单一的现状,按市场原则防止国际热钱“捞一把就走”的现象。

继续完善汇率形成机制

目前看,美元不断贬值抵消了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升值速度。而从短期的宏观经济条件来看,升值是必要的:第一,弱势美元短期不会扭转;第二,在以扩大内需为政策导向下,逐步减少顺差是政策选择,这需要人民币逐渐升值。第三,中国高速的经济增长阶段还远未结束,中国仍然是外资最受欢迎的地点之一。

在目前资本流入和贸易顺差的情况下,人民币需要升值。人民币汇率加快升值,长期有利于转变经济结构,改变中国过分依赖外需的经济增长模式,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但短期内汇率若升值过快,会影响一些企业、影响一些人的就业。因此,适度升值的前提下,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加快汇率机制改革似乎应该成为重要的选项。具体而言:适度放松汇率管理。政府逐步从市场博弈中淡出,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汇率形成中的作用,让市场真正成为参与者之间博弈的场所;提高汇率弹性,扩大银行间市场的汇率波动幅度,让市场机制在汇率形成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明确稳定有效汇率的政策目标。逐步弱化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管理,把有效汇率稳定作为汇率政策的目标;完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框架。为反映经济基本面的不断变化,要对名义有效汇率的波动区间进行定期评估,以保证所设置的汇率目标趋同于均衡汇率或者官方可接受的汇率水平,使升值或贬值压力得以释放;加强外汇市场建设。继续完善银行间市场,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发挥做市商的作用,进一步活跃现有的即期、远期、掉期、互换等交易品种,尝试引入期货、期权等新的人民币外汇衍生品。放松对银行挂牌汇率的管理,鼓励银行创新,引导场外市场发展,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避险工具等。

进一步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和管理

无论是从东南亚金融危机教训看,还是从保证当前我国汇率机制改革成功的角度看,很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我国仍必须保持一定程度的资本管制。但我国在具备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双重性质的贸易融资方面,资本管制仍存在一定的漏洞,例如对非居民在中国境内个人购房、买商业地产资本投资性质的外汇收支没有任何管理办法。在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对外资进入境内房地产市场都有不同程度限制的背景下,我国却使境外“热钱”通过上述渠道大量流入境内房地产,进一步给人民币升值制造了压力。

因此,我国一方面要调整国际收支的统计方式,区分居民和非居民的行为,另一方面要在加强对外资进入房地产状况的监测基础上,尽快出台有关管理办法,加强海外房地产资金流入的监管。进一步细化对于流动性资本跨境移动的管理。根据外汇市场的发展状况和资本有限流动的进展,有必要时采取跨境资本交易税和无息存款准备金要求,以进一步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

注重市场升值预期引导

鉴于中国采取何种汇率政策,不是单纯的汇价问题,而是经济结构问题,汇率不能解决的问题很多。因此,“加大汇率形成机制的灵活性,但是速度不能太快。”仍应是中国汇率政策的基本方针。可以讲,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不仅是一个经济工具,而且是一个外汇政策甚至是一个政治工具。目前这样的持续的单边升值,实际上在容忍升值“预期”越来越大、越来越清晰的状况持续下去,这条路肯定不是最佳的。因为“预期”本身比理论上寻找不到均衡汇率更可怕。所以,当前最重要的调整,是要打破预期。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在适当的市场波动中稳定汇率。同时,需考虑通过加快亚洲金融合作增加我们的谈判能力,客观上督促美国改变弱势美元政策,改变人民币升值预期。这就需要我们在国际战略中更加主动地采取一些策略。

背景链接:人民币升值背后的实质经济数据

央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人民币升值反映实质经济数据”、“CPI高企是人民币上扬的一个因素”,那么如何理解这一说法,这是否与中国支持强势美元的立场有矛盾,CPI高企是如何反映在近期人民币升值中的呢?

去年G20会议中,周小川行长首次公开表示中国“尝试支持强势美元”,随后在中欧峰会、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中国都坚持了支持强势美元的立场。同时,人民币在2007年底之前升值相对缓慢,但在2008年初前后伴随国内CPI高企,人民币出现了一波强势上涨走势,这中间的逻辑关系是理解人民币升值,反映实质经济数据的关键所在。

CPI高企在汇率中的反映

2007年底前后,欧美五大央行联合对市场注资,结果是推动各国CPI数据走高,第二轮通胀压力加大,对此欧洲央行立场十分坚决,其结果就是欧元对美元顽强上升。前期国际油价突破100美元关口,目前已摸至120美元左右,国际农产品期货也顽强上涨,这样原油和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反映到各国经济中,就是CPI数据走高,而中国也延续了去年以来的CPI数据高企的形势。

CPI数据高企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使之不仅快速升值,而且几乎没有大的波动,最大程度地化解了市场短期力量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影响,使波动性表现为单边上扬趋势。回顾2007年人民币升值的整个过程,凡是伴随CPI走高的区间,人民币汇率都表现为单边波动上扬,大的回落调整都是在CPI数据压力缓解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所谓“CPI高企是近期人民币上扬的一个因素”,主要是指其表现强劲的单边波动性。

升值与实质经济数据

受次贷危机影响,去年第四季度全球经济形势表现出很大的不确定性,欧美对经济增长前景忧心忡忡,但是却都不约而同地指出,新兴市场经济增长十分强劲,一定程度上,新兴市场增长成为欧美缓解次贷危机冲击的依赖,其中尤其是中国经济增长表现强劲抢眼。尽管欧美对此又羡又妒,但中欧峰会和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都给予欧美弥补贸易逆差的机会,所以与其说这是新兴市场自身潜力的发挥,倒不如说次贷危机大潮落下显露出来的新兴市场礁石,成为欧美的救命稻草。

这种经济增长和贸易数据反映在人民币汇率走势上,必然带来巨大的上涨动力,尤其是圣诞节和元旦是欧美传统采购时期,中国制造的需求十分强劲,出口增长也是推升人民币的重要因素,因此人民币汇率出现一波强劲上涨是在意料之中的。从这些角度来看,“支持强势美元”并非将人民币汇率限定在一个区间之内,而是指人民币升值不会跟美元贬值亦步亦趋,在速度上有差距,在幅度上也有差别。

人民币汇率弹性须加大

如上所述,尽管人民币出现一波强劲上扬,CPI高企也反映在近期升值中,但是与美元贬值相比仍有差距和差别,特别是与美元指数的波动性相比,人民币汇率的弹性远远不足,但是这种前景未来可能会显著改变。周小川行长指出人民币汇率反映实质经济数据之后,可能预示人民币汇改进入新的阶段,下一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可能更多地依赖实质经济数据的变动,或者说与实际经济的联系更加密切,这是一个完全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