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莲花的古诗词范文
时间:2023-04-11 19:23: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描写莲花的古诗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097-01
在古诗词教学中,假如教师只是对文本进行简单分析,让学生机械记忆,那么将会抹杀古诗词的美感,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古诗词教学模式,从审美的角度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提高古诗词教学效率。
一、审美赏析,体悟意境
古诗词是作者在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情境下创作出来的,借诗句描绘意境、创造意境,诠释情感,表达思想。正是因为古诗词具有的这些创作特点和文学特征,所以教师更要善于从意境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贴近诗句内涵的情境,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从而理解古诗词的主旨。以曹操的诗《观沧海》为例,曹操北征战胜了袁绍部队,返归途中登上碣石山,在碣石山上远望大海,看到眼前浩瀚、壮美的自然景观,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呈现了一幅浩瀚、雄伟、壮美的风景图。教师可以将这一意境作为教学切入点,带领学生进入文本意境,体会诗歌中的风景美、意境美、语言美,从而理解诗的内涵。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多媒体教学课件,内容有碣石山与浩瀚的大海,向学生呈现一幅壮观的图画,如浪花随风飞溅、洪波四处涌动,丛生的树木、耸立的山岛等,展示作者观沧海的情境。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进入文本意境,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有了身临其境之感,才能够获得审美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二、反复诵读,培养情趣
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要抓住文本中的语言美、韵律美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的美感,让学生去领悟、去体会、去挖掘,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力与感受力。古诗词审美情趣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也需要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法,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培养对古诗词的审美情趣。在教学《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名篇时,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反复朗读文本的方法,让学生充分朗读文本。学生经过反复朗读,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主旨。此外,教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在学生朗读文本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时,播放相应的音乐,让学生边朗读边欣赏,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感受古诗词的含义,从而提高学生赏析古诗词的能力,获得深层次的感受和体验。
三、科学引导,感悟形象美
古诗词语言精简、传神,极具表现力。诗人通常采用隐喻、象征、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来陈述事实,表达思想,抒感,赋予物象多重意义。文本中的这些物象,具有一定的美感和意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古诗词中的这些物象,分析作者如何借助这些物象来表达情感,从而掌握赏析古诗词的技巧。在周敦颐的《爱莲说》一词中,作者借助莲花、牡丹花、等来指代某一种品质、某一类性格、某一种思想,通过分析莲花的性质和特征表达对莲花的赞美之情,传达了对拥有莲花一样品行的人的赞美之情。文中关于莲花这一形象的描写细致到位、形象生动,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几句简单的描写形象、全面、深刻地传达出了莲花的品质,言辞优美、韵律和谐,这就是这首词的美感所在。内容美、语言美、韵律美,这些美感都与“莲花”这一形象密不可分,教师可以将这些词句逐一进行讲解,边讲解边向学生展示一幅清丽高洁的出水芙蓉图,让学生结合图片以及教师的讲解来体会《爱莲说》的形象美、音韵美、思想美,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四、赏析名言名句,理解文本内涵
古诗词中有很多名言名句,它们往往体现了一首诗或一首词的思想与主旨。这些名言名句语言精炼、含义深刻、思想精深,是一首古诗词的诗眼,也是古诗词教学的切入口。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背诵这些名言名句,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内涵。例如,在教学诸葛亮的《出师表》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例举文中的重点词句,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学生对这些句子比较熟悉,更容易理解诗句的内涵,而教师也可以将这些名句作为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赏析文本,感受诸葛亮言辞的恳切,为兴复汉室而鞠躬尽瘁的精神气概。
篇2
李清照在它的词作《一剪梅》中说过:“此情无计可消除,才可眉头,却上心头”,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使人领略到她的万千愁情,给予人们无止境的遐想。蒋维翰在《春女怨》一诗中写道:“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儿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进得来?”诗中用了花树、庭院等冷景,通过写景状物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怨意。这些都是表示闺怨的作品,而当代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错误》,则描写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它是当代的闺怨诗,此诗美丽凄哀,人们评价它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
二、简介作者。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处,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年他随家人去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继续从事写作。1955年中兴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梦土上》。他的早期诗作多为关怀社会的诗。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1968年,郑愁予35岁那年应邀赴美国爱荷华参加“国际写作计划”,1972年在爱荷华大学获创作艺术硕士学位,并留校在中文系任教,翌年转往耶鲁大学,在东亚语文学系当高级讲师,现任耶鲁驻校诗人及资深中文导师。
三、放课文朗读录音,指名让一名学生朗读,教师评点。
四、整体把握诗意。
本诗写了两个人,“我”和“你”,“你”在闺中苦苦地等候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我”是一个过客,打江南经过,“我”的马蹄声让“你”产生了“我”就是“你”的“白马王子”的错觉,但可惜的是一瞬间的“惊喜”换来了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失望”。
五、分析诗的“前奏”。
1、学生齐读前奏部分,讨论前奏中比喻运用之妙。
2、教师分析:一个柔弱的女子,在闺中,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春去秋来,独守空房。“花无百日红”,加上“相思催人老”,无尽的相思折磨着她,使得她的容颜憔悴了。诗的前奏短句和长句交错,短句暗示过客之匆匆,长句暗示思妇等待之悠悠,诗人用“莲花的开落”来喻指女子红颜的消退。
板书:莲花开落——相思无尽,红颜消退。
六、分析诗的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本部分。
2、问:从本部分看来,描写的应是春季的江南,春天到了,江南大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阳光明媚,百花盛开,草长莺飞,但这独处深闺中的女子却不能感觉到那温柔的春风,那婀娜的柳絮。作者描写它的心态时,连用了四个比喻,请找出来,并说说它反映了这个女子什么样的心绪?
明确:它的心如江南的这座小城一样,封闭、寂寞,又像傍晚的街道一样落寞、孤单;也像三月不揭的春帷般幽闭;更像紧掩的窗扉,把自己封闭了起来。虽然作者未言一“愁”字,但我们完全可以感觉到刘方平《春怨》中“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句的内涵。从语言运用上来讲,第二、第四个比喻的原句应是“你的心恰若向晚的青石街道”“你的心是小小的紧掩的窗扉”,如今把“向晚”和“紧掩”倒装,化板为活,去俗生新,加强了语言的变化,婉曲的表现了思妇的怀人心理,描摹出思妇幽闭的内心世界,形象地刻画出一个子哀怨的形象:怨妇的心封闭、沉闷、没有生气,在这个“城中”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街上寂无人迹,她将失望的心扉紧掩。
板书:寂寞的城
街道向晚封闭、沉闷
春帷不揭落寞、孤单
窗扉紧掩
3、问:这个女子的心情是封闭、沉闷、落寞的。春帷不揭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她的院子里没有人来,没有一点动静。
4、问:她甚至封闭到了连窗帘也不拉开的地步,那么,她在干什么?
明确:在等待。苦苦地守侯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出现。
板书:等待
七、分析诗的第二部分
1、过渡:闺中女子苦苦地等待她的心上人出现,那么,她等到了吗?她的心情又是如何变化的?
2、学生齐读本部分。
3、在百无聊赖中,街道上分明地传来了越来越近的“达达”的马蹄声,一丝希望在她心中升腾。大家设想一下,这个女子会做出什么动作来?她在那瞬间的心情又是如何的?
明确:她会快步走到窗前,迫不及待地揭开窗帘向外张望,满心希望马儿送来的是“她”的“白马王子”,心中充满了惊喜。
板书:(蹄声)
惊喜
4、问:事实又是如何?这女子的心理又是如何变化的?
明确:残酷的事实,马上的“我”只是“打江南走过”的一名“过客”,根本不是“她”期盼已久的“白马王子”。“她”只好千万个不愿意地放下了窗帘,悄然转过头去,双眼已经模糊;马上过客看到的,依然是一道凝滞的无情的帘子。这时,女子的心里充满了失望。
板书:(过客)
失望
5、问:请大家再深入思考一下,产生了这次错误之后,这女子的心理又会如何变化?
明确:她会在心里嗟叹“应念我,终日凝眸。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然后,她又会在“期待”到“惊喜”再到“失望”之间不断地反复。为什么呢?
明确:我们想象一下,这位过客走了之后,如果窗外又一次响起马蹄声,她会怎样?显然,她还是会重复刚才的动作,即使“过尽千帆皆不是”,但当第一千零一片帆过来之时,她还是会举目远眺,随帆移动自己的目光,无怨无悔。情至深处,“肠断白频洲”啊。
八、总结
1、问:本诗题为“错误”,这为什么是一个错误?(学生讨论,教师分析订正)
明确:(1)女子误以为“我”是她的心上人归来了;(2)“我”的出现打搅了深院中的女子。
2、问:为何又说这个错误是美丽的呢?
明确:达达的马蹄声给了女子希望,虽然最后以失望告终,但这过程是美丽的,因为女子的生活起了裢漪,有了情节,打破了原本的死寂。
板书:(美丽)(错误)
九、解决课后练习。
十、扩展
1、关于这首抒情短诗的内容有两种理解,一是错误因女子而起,一是错误因男子而起。你是怎么理解的?根据你的理解有情感的朗诵本诗。
提示:答案不求统一,但朗诵时可指导学生:理解不同,朗读的重音处理也就不同。
2、阅读郑愁予的《天窗》,体会其抒发的思想感情。
天窗
郑愁予
每夜,星子们都来我的屋瓦上汲水
我在井底仰卧着,好深的井啊。
自从有了天窗
就象亲手揭开覆身的冰雪
——我是北地忍不住的春天
星子们都美丽,分占了循环着的七个夜,
而那南方的蓝色的小星呢?
源自春泉的水已在四壁间荡着
那叮叮有声的陶瓶还未垂下来。
啊,星子们都美丽
而在梦中也响着的,只有一个名字
那名字,自在得像流水……
这首诗的动人,是因为他用了鲜活的现代生活语言,表现了甚具古典意味的纯然之美。它是那么满溢着热切的情绪一—因为怀想着一个人,诗人自喻为天窗——并由这一情绪带动着意义的推展,使诗意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这过程中,读者的心被深深吸引,他们被一种美的情愫感动着,直到诗的末尾,当诗人的彩笔照出:“那名字,自在得像流水……”,心中虽意犹未尽,但却得到欣赏上的满足,并且领悟到,这“天窗”,是诗人的化身,而诗人之所以化身为天窗,乃是借此怀想一个人——“那南方的蓝色的小星”,于是,我们也会进一步发现,《天窗》一诗,原来是一首美丽的情诗。
附:整体板书设计
莲花开落——相思无尽,红颜消退
寂寞的城
街道向晚封闭、沉闷
春帷不揭落寞、孤单
窗扉紧掩
(蹄声)(过客)
- 上一篇:黄帝内经食疗养生
- 下一篇:祝妈妈节日快乐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