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花香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4-11 11:23: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一路花香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教学方法 项目驱动 一体化 表决器 组合逻辑电路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41-01
引言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子、通信、自动化等理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知识点多,逻辑性强,且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掌握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可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学校在培养学生时应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培养具有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及团体协作能力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数字电子技术主要分为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的一体化教学,起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下文以组合逻辑电路中三变量多数表决器为例阐述。
1.项目驱动一体化教学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很多,可以采用传统的板书讲授法、多媒体讲解演示法、图示法、螺旋上升式和支架式教学法、支架式问题启发式教学法、比较法、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等[1],各种教学方法各有利弊。在授课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教学工具,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特点将各种方式有效组合利用,以便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导与主体,激发他们更好的学习这门课程。
项目驱动一体化教学就是:即依附一个应用项目,设定具体任务,几人一组让同学分工合作进行理论设计[2],实现理论教学区,模拟操作区,岗位训练区,实现教学场地“空间一体化”。项目驱动一体化教学体系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2.应用实施步骤
(1)布置项目:表决器在选举及投票时用的非常多,是比较贴近实际的一个产品。该项目要求利用所学的组合逻辑电路知识[3],设计一个至少3变量的多数表决器,表决时无弃权情况。学生4人为一个小组,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理论到实践设计。
图1. 项目驱动一体化教学体系框架结构图
(2)理论教学区――电路理论设计:组合逻辑电路设计步骤:逻辑抽象,函数表达式,选择器件,电路连线。由项目要求可知,输入有3个,设为ABC,输出1个设为Y,可依此列出真值表,写出函数表达式如下:
选择器件,电路连线:
方案一:采用小规模集成门电路设计(门电路),从电路器件数目少,种类少的角度考虑,选用与非门设计电路图如图3(a)所示。
方案二:采用中规模集成芯片设计(译码器和数据选择器)。用3-8译码器74HC138及双4选1数据选择器74HC153根据函数构建实现,连线如图2(b)(c)所示。
(a)门电路 (b) 74HC138 (c)74HC153
图2. 三变量表决器电路设计图
(3)模拟操作区――软件模拟仿真:选用元器件及仪表与实物较接近的Multisim10,该软件的元件库提供了数千种电路元器件及其理想值,另外仪器库中的数字万用表,逻辑分析仪,函数信号发生器等多种电工电子仪表可供选用[4]。让学生根据所采用的器件进行Multisim模拟仿真,采用门电路进行的软件模拟如图3所示,当代表三变量的开关ABC有2个以上接高电平时,与G4与非门相接的灯就会点亮,表示方案通过。
图3. 采用门电路构成的3变量表决器
(4)岗位训练区――版图绘制及DIY、元件焊接调试[5]:采用Protel99SE进行PCB版图的设计;接下来进行PCB制板,看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效果。学生此部分若未学过Protel可先暂不操作。
(5)各组答辩、评价:根据各组理论设计、软件模拟、实物制作情况,给予合理的评价,总结各组的优缺点,看是否符合起初设计规定的要求,鼓励学生设计中的创新之处,让学生感到自学的快乐。
3.总结
项目驱动一体化教学法使学生通过一个与现实紧密的项目操作,完成理论教学区,模拟操作区,岗位训练区,实现教学场地“空间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数字电子技术的课程中,可以做到突出应用主线,注重学用结合,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团体协作能力,为其以后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刘岩梅.浅谈数字电路的教学方法[J].科技信息,2010(26):132
[2]蒋淑明,项目教学法在数字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实践与探索,2010(6):158-159
[3]刘海燕 贾燕茹,《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61-63
篇2
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写作创新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呢?
一、备――储存素材的感性渠道
信息技术,就是借助计算机和网络的采集信息容易、存储内容海量、索引输出快捷,能够为课堂教学减负。作文教学设计中,将这一因素考量进去,不仅能创设特定的情境,更能丰富原本单一的相关信息。如在作文教学“状物写景、托物言志”一节课,《心中花开》是教者自拟的文题。教者做了以下的提示,因为花开,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但不同的个体喜好不一,你可以观察身边的花儿,关注它的“打苞、含蕾、初绽、怒放”的过程,亦可以选择其中的某个情感触发点,捕捉瞬间的美好,也可以取材群花的妖娆……而一些只知道名称的花,或是只匆匆一瞥却印象极深的,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搜取相关信息,文字的、图片的、不同情境下或静态、或动态的,为自己的写作储存素材。孩子自己制作简单的ppt,在有了感性的印象极深的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再从多角度思考花开与“心灵”的链接,可以是想到与之品行相似的人,悟到珍惜生命可贵的“理”,更深层的人性(虽卑微却高贵、虽弱小却顽强、虽貌丑却心善)之美。
生一:“我一时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不敢确信――那是向日葵花田。仿佛是被谁用手指蘸上颜料随意涂抹出来的。大片大片的金色在视野所及之处渲染开来。天空的边缘被向日葵淡色的光芒给染透,干净的天蓝中透着点光泽,花田给人一种被魔法包围的感觉,细小的尘埃粒子浮旋在周围,给人一种不太真实的感觉,如一幅油画梦幻般的真实。”当我伸出手,“慢慢划过一片花瓣。很柔软,如幼鸟略显丰满的羽翼,又如为谁敞开的心房,却不是玫瑰的娇嫩,而是恰到好处的有着坚强、墨绿色的叶片无一不透着清新的气息,颜色如同从水里一把捞出来般的新鲜,只要看着就能让内心的世界如同泛着青色般,给人以镇静的错觉。指尖停留在光滑的粗茎上,感触着极细极浅的纹路,带着向日葵的经历,一同被我触碰。”有风穿过时,“向日葵的茎叶泛着微许的薄荷色,我仿佛听到了向日葵的歌唱,耳畔却只有风的低吟。
读到这样的文字,有谁能够想到,这是一个仅从一次画展、一场生态园参观后,看过一幅向日葵图片为之震撼的孩子的习作呢?
二、练――炼化素材的完善途径
新课程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并发挥其主体地位很是重要。信息技术的巨大优势,就是化抽象为形象,化单调为多样,以不一的形式呈现在面前。而它的虚拟性和模拟能力,更为作文教学平添了羽翼。在教学“叙事写人具体生动”一节课中,《挚爱》的文题。教者从不同的角度提示:清晨浅眠,耳畔是“好鸟相鸣,鹦嘤成韵”,耳鼓里满是愉悦的天籁之声;漫步乡野,极目所见,“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闲适与恬淡,浸润到“城市人”的骨子里;“翰墨留神纵天性”的恣肆泼墨;棋室斗间的博藏世界;鼎沸尘嚣,阳光,花开,草盛,麦香;静享人生,情美,演绎哲思光华;性灵,惟余一阕清歌;爱的极致,是“只要我活着,便要歌唱。”(雪莱)!
生二:在练笔《挚爱乡村晨曲》中,在乡村小道旁,成群的鸭、鹅,真个似法国的绅士,前行在香榭丽大道上,一板一眼的;地里的庄稼,当轻柔的风儿拂过,都爆出了嫩黄的叶芽儿……
鲜活的文字,不仅是朴实贴近生活的话语,亦是生动源于活泼的词语,更是形象适度夸张的词语。为写出这样的片段,该生运用计算机网络,搜索相关虚拟的三维模拟场景,设置特定的“种子发芽”的模拟场景,观摩并定格了种芽的成长蜕变的瞬间,最后选定“爆”字,展现自己对文字的敏感度。不仅体验其鼓胀的过程,更多的是感受“爆”的力度,切实领会后,巧妙运用文字,体现其中的意蕴,让它灵活地再现生活!
三、悟――提升素材的丰厚沉淀
惟有将网络的形象性与作文教学的个性化结合,将信息性教学策略与学科教学理念相呼应,才能不断在积累素材和炼化素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素材的内涵,揭示其丰厚的沉淀。在教学“意境深远,豹尾靓姿”的一节课中,《点点滴滴都是爱》的文题。教者在备思路导引时提示:母亲的一句叮咛,老师的一个眼神,朋友的一声问候,陌生人的一次热情相助……都让我们倍感亲切、备受鼓舞,也是我们走出风雨,走向远方的勇气和力量。如何才能做到感悟独到,聚焦主旨呢?让孩子们在写作中,自然衍生出“失落时,因了一句关切的话语,能感受到人情的温暖,捡拾起生命的馨香;欢欣时,因了一个动情的眼神,能感知到成长路上人性的美好,记住生命的多味;风雨中,因了一个关怀的动作:拍肩、抚摸、牵手……能感悟到周遭人文的厚重,升华出生命的华彩!”
生三:在习作中,“爱,就这样传递着流泻,真诚但无私,豁达但柔软。
路遥的《人生》里有这样一句话:“人生有很多路可以走,但往往至关重要的就那么一条。”我想,我走上了一条正确的路,一路有爱,一路花香。弟弟、父亲、汉子我眼中爱的携带者,但他们终究只是我人生旅途中的过客,真正陪伴自己的是他们的爱:就像是窖藏几十年的酒,越品越香;就像是深埋几千年的琥珀,越久越别致;就像是屹立几万年的胡杨,亘古永恒……
爱是点滴,爱无处不在,爱因有了爱的人而生。点点滴滴都是爱,爱不需要修饰,你觉得是爱,它就是,坚守它!”
篇3
魏斯化,1981年生,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宿迁市语文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江苏省首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江苏省第十四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竞赛特等奖获得者。
和女儿一起看《彩虹的尽头》——獾和狐狸听说在彩虹的尽头埋藏着宝贝,于是他们就一起踏上了寻找宝物的旅程。可是每个人对宝贝的看法却把他们搞糊涂了:在松鼠那里,宝贝是那散落一地的坚果;在鸭妈妈那里,宝贝是她可爱的孩子;在兔子爷爷那里,宝贝是那无尽的回忆……当然,两个孩子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宝贝——“你是我的宝贝!”“你是我的宝贝!”当女儿还沉浸在故事里,为獾和狐狸找到友谊而高兴的时候,我却在想:当我也成为爷爷的那一天,回忆会成为我的宝贝,还是遗憾?!
那一刻,我不敢想下去……
小时候,背诵《匆匆》,为其中琅琅的节奏而沉迷,为奇妙的比方而赞叹,为“裸地来,转眼间又将裸地去”而嬉笑……少不更事,一句“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几乎成为课余饭后流行的问候语,其间淡淡的哀愁丝毫也未曾触摸得到!上师范的时候,一次《文选》课上要求写“自传”,仿佛刹那之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这些句子一股脑地涌上心头,这才发觉“时光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我又何曾留下游丝样的痕迹?自传从何写起?平时密密麻麻的习作本上只涂抹上寥寥几行,像是一个豁了牙的老人咧开嘴望着我笑,笑得我无地自容……这一幕印在我的脑海中,一直挥之不去!
家乡有句老话:做什么就要像什么!小时,农忙,父母都在田间忙碌,我自告奋勇留守在家,收拾打点。其实多半是为了躲避炎炎烈日。奶奶见我忙着玩耍,说了句:“五忙十月的,你不在家烧个汤燎个水的,哪像懂事的孩子?做什么得像什么啊!”羞得我赶紧丢下手中的东西,忙着烧水做饭!那一刻,我知道了什么是担当!
“做什么就要像什么”,是找准自己的角色,是遵从自己的内心,是行胜于言的信念,是一以贯之的行走!后来,读书、写字、主持、教书……我都问自己:我做得像吗?
我们这份职业,更多时候,仅仅是职业!但在我看来,恰恰相反,她其实需要我们视为信仰!既然选择,就应投入!这是一种信仰!汉娜·阿伦特说:“讲述生命是赋予生命意义的基础行为。”为生活留下可供讲述的回忆吧!播下种子,精心侍弄,等待花开……在这样的闲适与从容中守望成长!这也是一种信仰!
杨澜曾在一次演讲中说:“这是一个个人价值得以释放的时代,人人都在寻求成长的一种方式。”每个人都想成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获得了成长。
把职业当成信仰,把成长当成永恒!
直到现在,我都无法想象母亲当年的心境,当家中的第一个孩子三岁半还不能说话的时候,她的心里究竟是什么滋味?那时的我,一头黄黄的卷发,趴在奶奶的背上,手指要去的方向,口中“啊啊”不停的一幕永远定格在自己的记忆中。随之定格在记忆中的还有母亲那抑扬顿挫地吟唱童谣和戏曲的声音。也许是上天眷顾母亲,也许是那些土得掉渣的童谣唤醒了我,几乎被满庄的人认为是哑巴的我,装着母亲教的十几首童谣,四岁的时候终于开了口。
谁又能知道,初登讲台,也许是童年生活在教育生涯的投射,我不会讲,不敢讲……一方面是因为在学校学习英语专业的我从没接触《小学语文教法》《小学数学教法》……“家无隔夜粮,心里吓得慌。”心中自然没底,口中只有哆哆嗦嗦了!工作第一年带四年级,人少,教室就一个门,每天讲课,关上门再讲。遇到有上厕所的老师经过,一律停下,等人家过去再开讲,生怕让别人笑话……第一次学校安排开公开课,我竟然傻乎乎去找教导主任,问能不能不参加。谁知教导主任一句话就把我顶了回来:“校长点名要先听你的课!”
怎么办?背吧!翻箱倒柜找来杂志,寻到《高大的皂荚树》一课,不管是文本解读,还是教学设计,抑或是片段赏析,统统拿下,融在一起。背诵下来,带到课堂演出来!谁知一下子学校的关过了,闯进了镇里的决赛!
世界就是这样充满悖论!学英语的教语文,教语文的却靠品德比赛出场!我最先参与的区级教学竞赛竟是一次品德教师基本功比赛。
因为在镇里的比赛成绩还不错,得以参加下一学年的全区品德与社会教师基本功比赛。报名工作,校长安排我去教育局。4个人的报名表,带到教育局,人家死活不收,因为文件有要求,每校限报3人,怎么办?我说那就把我去掉吧!回来后,人还没到家,电话先打到了校长那里。教研员说:“你们家那一个来报名的老师先人后己,还不错,让他也来吧!”教研员的潜台词没有说,我倒是明白的——反正第一轮是笔试!过关不过关还两说呢!自己倒是没有马虎,看课标,找资料,记答案。笔试下来,第一名,进入上课环节……后来再谈及此事,教研员还笑着说:“你啊,差点就把你自己划下去了,没有那第一个机会,哪有后来一次又一次的竞赛、展示?”想想确是如此!
不过倒是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也罢,工作也好,认真对待,总会在不经意间给你回报!经历就是成长,经历就是幸福!
柴静在《看见》中记录过陈虻先生的这样一句话:“你必须退让的时候,就必须退让。但在你必须选择机会前进的时候,必须前进。这是一种火候的拿捏,需要对自己的终极目标非常清醒,非常冷静,对支撑这种目标的理念非常清醒,非常冷静,你非常清楚地知道你的靶子在哪儿,退到一环,甚至脱靶都没有关系。环境需要你脱靶的时候,你可以脱靶,这就是运作的策略,但你不能失去自己的目标。那是堕落。”
在成长道路上,也许有坎坷,有寂寞,有徘徊,有等待,有无聊,有抵触……慢下来,和它们聊一次,这何尝不是一种成长?
但,不要堕落!
【微话题】
@江苏教育:你对语文是怎么理解的?
@魏斯化:语文是人学,有趣方能让学生乐此不疲;语文是蒙学,选择那些具有种子力量的知识、能力、方法等进行教学,方能开蒙去蔽;语文是科学,发现学科的规律、学习的规律,按照规律办事,方能游刃有余;语文是母语,丰富、完善而具有特色的课程创生,方能润物无声。
@江苏教育:新课改10年来你的语文教学方式与方法变化最大的是什么?
@魏斯化:注重遵循规律,用游戏的外衣包裹读、思、议、写的语文实践活动,用儿童的方式开启语文之门;注重课程的创生,建构单篇、群文、整本书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用语文的方式敲开言语秘妙之门。
@江苏教育:请写一段话,送给自己。
@魏斯化:成长其实是一场自我救赎!“体制化”的牢笼可能会遮蔽一些东西——教学现场中的“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现实语境中的“语文”也有被概念化、模式化的危险。但只要心存希望,朝向成长,就没有人可以剥夺我们选择成长的权利!在成长的路上,我们永远是行者!
【他人说】
斯化博闻强识,每次教研活动中,他提到的书名及名师的观点,很多都是我闻所未闻的;他睿智敏锐,总能从不同的角度对教育教学中习以为常的种种现象予以理性审视和自主判别;他精益求精,每一次的公开教学,他都反复修订预案,每一次的修订,他总会迸发出令人拍案的精彩;他谦逊善问,茶余饭后,教学间隙,他总会和大家交流探讨。
篇4
这是余江一小校级教研活动启动前的一幅动人画面,在余下的时间里,全县各乡镇的农村教师,将有幸观摩余江一小9名教师的示范课,并参与该校的互动式评课,聆听市、县教研室专家的课例点评。
这样大型的活动,每年在春暖花开的阳春三月都要面向全县乃至兄弟市县如期开放。于是,这些来自不同学校的校长及青年骨干教师都会聚集到这里,观摩学习,借鉴模仿。
折得东风第一枝
走进余江一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现代气息迎面扑来。校园,杨柳依依,书香飘飘;教室,设施一流,熠熠生辉;教师,醉心课改,宁静致远;学生,天真活泼,朝气蓬勃。素有“教研示范学校”荣誉的余江一小发挥着领头雁的作用,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与时俱进,不断地开拓新的教研领域。
五年前的3月24日,这天成了余江一小教育史上值得浓墨重彩记载的日子。余江县各所小学的校长都到齐了,学校管理业务的副校长来了,青年教师来了,甚至外县兄弟学校的校长们也领着教师来了,县教体局的领导也来了。
这天上午,一小先以一以贯之的示范课及课例评析,向与会教师呈献,用直观鲜活的形式诠释着余江一小人如何实践新理念,走进新课堂。下午,刘更生校长在多媒体报告厅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地做了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报告。在《立足校本教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题报告中,刘校长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校本教研”,应如何去打造一支理念前卫、热心教研、行动高效的教师队伍。
“‘学校是教研基地,教室是教研室,教师是教研员’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我们以各中心组、备课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构建‘上课、说课、评课’的教研模式;以行动推进,强化校本教研管理;以同伴互助,促进全员参与;以专业引领,加强业务指导;以信息支撑,拓展教研空间;以课题带动,促教研与科研有机结合。我校通过校本教研,探索出‘研训一体化’的教研机制,引领教师实现了专业成长,提升了办学品位。”刘校长在会上如是说。
余江县教育局局长于贵福在教研现场会上这样夸赞一小:“学校的发展,在教师;教师的发展,在机制。由于建立了一个有利于教师成长、发展的机制,一小获得了持继发展的不竭动力,一小的优秀教师层出不穷,到一小跟班学习的教师也学有所成。”
这是一次传经送宝的经验介绍会,这更是一次出征前的誓师会。
于是,全县各小学立即行动起来,“兴师动众”向余江一小学习,在借鉴余江一小这种校本教研模式的基础上,各校根据自己的规模及人力、物力条件,继承发扬,改革创新。一时间,具有“一小特色”的草根化校本教研,在余江大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东风夜放花千树,余江县各小学的校本教研以余江一小这“东风第一枝”为典范,绽放出了满园春色。
从此,3月24日这一天,成了余江县的师生们共同期待的一天。
根深叶茂花更红
余江一小教学楼上镶嵌着的“以人为本,全面育人,弘扬个性,和谐发展”十六个金色大字格外引人注目,彰显着余江一小的办学理念。对此,刘更生校长有着自己的理解:“学校以教师的发展为着力点,在建设优质的教育资源,打造优质的教师资源基础上,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实施优质教育为目的。”在校长室,当记者翻开《校本教研内部管理制度汇编》时,赫然映入眼帘的是《校本培训制度》《评选优秀备课组、教研组实施细则》《星级教师考核认定实施细则》《学术委员会成员随堂听课制度》等等,这些制度不仅规范了校本教研的各项管理工作,更为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当然,制度容易制订,但制度执行力则取决于决策者的整体素质,包括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显然,余江一小拥有这样的一支决策队伍――学校的行政班子成员均是从教师队伍中脱颖而出的市级优秀授课教师,其中5人为市级学科带头人,12人是省级以上课题研究成员。所有校级领导都兼任一门学科教学,每周不少于4个课时的教学工作量;中层干部都担任了一门主课。
为使制度一以贯之地执行下去,学校行政人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如单周的教研组活动、双周的中心组活动,校长亲自参与,所有蹲点行政人员均全员参与;再比如,每周的听课制度,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必须每周听三节以上的推门课,便于加强课堂动态监控管理。
在余江一小的教室里,记者看到这样一幕情景:一位校行政干部带领着几位骨干教师,坐在教室里静静地听课,这既不是公开课,也不是研究课,而是一堂再普通不过的家常课。课间十分钟,听课者和执教者就在教室门口的走廊,无拘无束地交流起来。这是余江一小学术委员会在抓常规管理中再平凡不过的一个镜头。这样的镜头在教学楼的每个方位你都能采撷到,因为《余江一小学术委员会成员随堂听课制度》明确规定,每周一至周五分语文、数学、体艺综合三条线,每天都要有学术委员会成员听课,因而这样的随堂听课,便成了学校行政动态监管课堂的重要方式,更成为学校管理层与教师增进思想交流、促进共同进步的一种有效方式。
“根深叶茂花满枝。”作为一名余江一小的教师,是忙碌的、辛劳的,但更是充实的、幸福的。
在教师办公室里,记者看到同事之间有的在饶有兴趣地聊着上堂课的成功,有的在一起构想着下节课的设想,有的正“唇枪舌剑”地争论着教学中的某一焦点问题……在这里,教师的办公室也俨然成为了教研室,人人都是教研员,他们用自己的行为诠释着“团结务实,创新奉献”的一小精神。
是啊!“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余江一小那浓浓的教研氛围怎能不炼出一代代教学骨干?曾获全省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的青年教师危群不无感慨地说:“我自从2003年由杨溪村小公开选调进余江一小,有幸在这个大炼炉中得以锤炼,如今成长为一名市优秀授课教师,这一路走来,是余江一小的校本教研滋润了我,余江一小是我成长的摇篮。”
余江一小在发扬传统,抓好教研组、中心组常规教研的同时,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师业务竞赛活动。如教案设计比赛、评课比赛、说课竞赛、优质课竞赛、教师奥数竞赛、教师下水文竞赛等。一个又一个的平台,培养了教师的成功意识,激发了教师的内在潜能,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素质。
为了了解与把握课改前沿的最新动态,学校坚持派教师到上海、杭州、南昌等课改前沿区域听课学习,借“他山之石”攻“一小教研之玉”。比如,张红萍老师参加“西湖之春”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归来,按照学校规定,外派学习的教师回校后务必完成“三个一”:即做一次学术专题讲座,上一堂汇报课,整理一份经典性课堂教学实录(教案)。她借鉴窦桂梅教学设计,上了一堂阅读课《秋天的怀念》,张老师引领学生深情地细读文本,在细节中感受母爱的伟大,让所有的听课教师为之动容。在接下来的语文中心组教研活动中,她用心地解读着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的精髓,再次让听讲座的老师感受到语文教学的独特魅力。“一人引领,共同成长。”这已经成为余江一小校本教研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梅花香自苦寒来。”近几年来,余江一小先后成功申报并立项六个国家级课题,并已成功完成三项国家级课题的结题任务和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教师和获奖论文数逐年递增,教学研究、教改研究之风充盈着整个校园。
万紫千红满园春
春天,正是百花争艳,孕育希望的时节。每年的三月,余江一小的校级教研活动都会对外开放。细心的人们发现:每次校级教研活动,都有一个新主题、新亮点,都有一批教学新秀在这个舞台上脱颖而出,走向成熟。一节节精彩纷呈的示范课,一个个尽显风采的教学能手,一幕幕师生互动的课堂情景,让人们清清楚楚地看到了与校本教研同发展、共成长的余江一小和教师所发生的变化。
2008年3月24日,余江一小三个多媒体教室里,座无虚席。这天,学校的校级教研活动以精品课例为载体,通过上课、说课、评课的方式向全市同仁“全程开放,真实展示”。在三个多媒体教室里,语文、数学、体艺综合三条线的教研课同步进行,情趣融融、师生互动的课堂风景线异彩纷呈。
二年级的语文课《北京亮起来了》,孩子们在奥运福娃的导游下,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时而兴致勃勃地识字读文,顺利通过乘务员妮妮的检票登上“飞机”,时而乘上写有生字的“旅游车”来到长安街转转,流光溢彩的多媒体课件,让一个个“小游客们”充分感受长安街的华灯高照,天安门的金碧辉煌。孩子们兴致勃勃、意犹未尽,俨然忘却了这儿还有听课的教师,整堂课都沉浸在夜游北京的美妙意境中,以至于离开长安街时的那份不舍与童真迸发得那样精彩。
陈芳老师执教的语文课《跨越百年的美丽》呈现的是一种“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简约教学风格,学生在咬文嚼字中解读居里夫人人格的美丽;走进危群老师执教的数学课“表面积的变化”课堂,你会看到孩子们正兴趣盎然地摆正方体、拼长方体,在游戏般的实践操作中,探究表面积的变化规律,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数学思维。再看体艺综合线李全民老师的体育课“迎面接力”,教师巧妙地将课堂创设成赛场,学生则宛如那一个个快乐的兔宝宝,在“申奥成功选拔奥运火炬接力手奥运赛场奥运拓展九州同庆”的游戏情境中,学会传接棒,享受体育的快乐。
每个教室后面座无虚席,就连教室门口、走廊上都挤着飞笔记录的听课教师,他们随着课堂探幽览胜,击节鼓掌,点头赞叹。这生动的一幕幕景象,再清晰不过地告诉我们:我们触摸到的是一节节灵动诗意般的课堂,感受到的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快乐。
“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枯”。为使教研活动的优质课引领常态课的教学,让每个教师走近优质,对照优质,做到优质。余江一小制定了《教师听课评课制度》,并下发了《教师听课有感评比通知》,将把这次活动中获奖的评课材料编印成余江一小《教改园地》,促使每个教师在这次教研活动中专心听、用心想、认真记、积极评、大胆问。这天下午,评课也分三条线同步进行,先是执教者就教学构思、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教后得失反思进行说课,紧接着是互动对话式的评课。
“俗话说:涉深水者观蛟龙,涉浅水者得鱼虾。我想我们的评课也同此理,不管你水涉得深还是浅,只要勇于下水就一定能有收获。下面就请老师们积极地参与评课,无私地将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共享吧!”语文中心组组长张红萍的一席话拉开了这天下午评课的序幕。
语文组组长郑玲芬抢先发言:“艾芳菲老师在《北京亮起来了》这堂课中,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注重一个‘趣’字;在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时,凸现一个‘实’字;在拓展学生语言训练的空间时,讲究一个‘新’字。但教师在课堂上还需要多关注学生,抓住稍纵即逝的课堂生成资料,以使课堂上精彩生成的东西更多。”
这番点评一分为二,肯定中指出了不足,质朴中包含着期待,让执教教师艾芳菲心悦诚服。
这热烈的场面,这融洽的氛围,这互动的辩论,只是余江一小校级教研活动所回放的精彩一幕。
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样的教研会相继在余江县的其他学校举办。
3月25日,县城的韬奋小学也举办了类似一小的校级教研会。
3月26日,一小校级教研会的模式再次在锦江小学呈现。
3月27日,中童中心小学的校级教研会正如火如荼进行。
鹰潭市教育局局长张方林目睹余江一小校本教研产生的社会反响,欣喜地说:“余江一小的校本教研工作走在全市的前列,希望余江一小这所教研示范校继续发挥好引领示范作用,与市、县各校携手共进;希望各市、县教研室要进一步加强对校本教研的指导,关注农村校本教研,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使我市的教研工作勃发出‘一花引来百花开’的满园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