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著名诗句范文
时间:2023-03-18 11:07: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端午节著名诗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妙语品茗】
1.口语的运用为文章增添浓厚的生活色彩。在读者的眼中,最平淡的就应该是口语了,但《端午的鸭蛋》一文却因口语的运用而使文章增色。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鸭蛋于是出了名。
这些都是平实的口语,有的地方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的说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后再接着说的神态,极富生活气息。
更让读者“难以接受”的是“大白话”的运用。“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之处。还不就是个鸭蛋!”“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谁能否认这语言的平淡,但平淡之中却显现出自然而然,让人倍感亲切。
2.古汉语的运用为文章增添厚重的典雅之美。在《端午的鸭蛋》中,典雅的文言词语与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
高邮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作者将极雅与极俗的两种语言自然和谐地捏到一处,使文章倍添艺术韵味。
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
前几个分句本是很通俗的语言,却突然用了一个“多矣”,之后马上又回到大白话,然后引用元稹《离思》中的一句著名诗句“曾经沧海难为水”,运用“大材小用”的诗句来表现对别处鸭蛋的不屑一顾。这种文白夹杂的语句令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幽默和趣味。
3.“造型”语言的运用为文章增添独特的神韵之美。作者有时只用一两个字眼就能写出事物的特色和神韵。
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一个“哦”字,我们仿佛可以看见那个人张着嘴吃惊的样子。此句写出了对方的吃惊,更体现家乡鸭蛋的名气之大。就如作者写吃咸鸭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真可谓绘声绘色,扎咸鸭蛋的那种动感,看着红油冒出来的那种,在一个平淡的“吱”中得到了活灵活现的表现。
《端午的鸭蛋》一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但文中的每一句话都平淡而有味,每一段文字都能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每一部分文章都渗透着淡淡的幽默。而这一切都源于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深情热爱。
【即学即用】
1.品读语句,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敢称东北第一名菜者,非杀猪菜莫属。先不论好吃或如何吃好,单是一个名字,南方人也好,外国人也罢,一听就 (显示着、透着、体现着)东北人的厚道、实在和大气。
(2)农村的火又快又硬,猪肉下锅不久,肉香就满院子 (飘香、飘扬、飘荡)。
2.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品味下列语句。
篇2
作为光荣的人民教师,身上肩负着将中华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的重任。在平时的教学与研究中,本人发现,从俗语、楹联、诗词曲赋、四书五经、传统美德、民风民俗及语法等各种形式的中华传统文化入手,与语文教学结合,均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时间一长,师生都感到“中华文化,妙不可言”。
一、传统节日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可近年来一些人为了赶时髦,过起了洋节日,传统的节日却忽略了。圣诞节各大商场张灯结彩,圣诞老人站在门口迎接各位顾客,门口的圣诞树光彩夺目,商场里到处都是头戴圣诞帽的售货员……气氛煞是热烈。情人节大街上处处是大幅的标语,玫瑰卖得特别火爆……可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七夕节,却显得冷落了。于是,在语文教学中,我对学生说:“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你们知道有什么风俗吗?”学生说:“家家户户举行一些庆祝活动,如放鞭炮、贴春联、贴年画、舞龙狮、吃年糕等,年初一早上人们互相庆贺,大人给小孩压岁钱等。”
我又引导学生说关于春节的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为了引起学生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我又告诉他们,我们的传统节日还有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清明节是祭拜祖先的,相关诗句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人们在这天的风俗是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辟邪等。七夕节源自牛郎织女的传说,人们常用“两情若在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句诗来象征美好的爱情。中秋节人们观月祭拜,寄托情怀,留下了许多思乡的佳句,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
在上语文课时,我把这些传统的节日穿去讲,以便活跃语文课堂学习,加强学生对传统节日风俗的回顾以及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印象。在语文课堂上了解传统节日的同时,又穿插相应的古诗词,加强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应用,这样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古诗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古诗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随时可以灵活运用,无论是导入、解答问题、小结、总结时均可加以运用,达到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亲情、友情教育的目的。
(1)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中最浓郁、最强烈的亮点就是爱国主义情感。例如初中学生都会接触到的这些名篇名句:“位卑未敢忘忧国”是南宋时期著名诗人陆游忧国爱民的真实情怀, 陆游《 示儿》一诗说“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翁。”陆游临死之前,仍然惦记祖国的一统大业,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了兼济天下苍生的远大理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坚贞的民族气节,慷慨悲壮,感人至深。范仲淹《岳阳楼记》一文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在今天仍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岳飞的《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是何等的气势,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王昌龄的《出塞》、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都抒发了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感。学习过程中,务必让学生在理解诗句含义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体察探究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学习伟大诗人热爱自己的祖国的高尚品质,长大后做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和建设者,能够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2)对学生实施亲情教育。亲情教育是传统伦理道德的一个重点。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颂扬了母爱的伟大。唐朝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 “每逢佳节倍思亲”其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极,成为千古佳句。三国时期曹植的《七步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则教育我们亲人之间要和睦相处且不可相互残害。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亲人对自己的关爱,注重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优良品德,给学生编织一个和谐的亲情关系网。
篇3
关键词:唐代;女子体育;多元化;背景;特征;影响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0)04-0031-04
我国唐代(公元618-907)疆域辽阔,国势富强,在当时世界上处于先进国家之列。而其高度繁荣的封建经济为文化的巨大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为体育的高度发展创造了条件。唐代重视军事训练和实行武举制的措施推动了武艺的发展,也促进了马球、蹴鞠等体育活动的风行;城市的繁荣和宫廷娱乐有益于舞蹈、百戏及其他各种传统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丰富了唐代体育活动的内容;妇女较为广泛地参加体育活动更是唐代体育发展的一大特色。唐代女子参与体育活动在形式上、规模上、种类上都在我国女子体育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唐代丰富的女子体育活动及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唐时期妇女从事体育实践智慧的结晶,是丰厚的体育财富,是留给我们珍贵的体育文化遗产。科学的认识、开发唐代女子体育资源,对于我们当今的体育事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1 唐代女子体育多元化兴起的社会文化背景
唐代的繁荣稳定以及东西方频繁的经济文化往来,使唐时期女子体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唐时期政治的相对稳定、经济的繁荣昌盛、文化的包容与开放等,都为唐代女子体育的兴起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和精神支持;唐代妇女地位的提升以及统治阶级休闲娱乐的需要,为女子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的空间;植根于本土的儒、释、道三教文化以及外来文化的交流融合,促进了唐代女子体育思想的多元化,创造出了丰富的体育资源,随即呈现出唐时期女子体育多元化兴起的情形。由于唐时期女性的广泛参与极大的促进了中国古代体育的发展,丰富了中国古代体育内容,在中国幽远而深厚的古代体育文化长河里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1.1 唐帝国的雄厚强大是唐时期女子体育多元兴起的物质基础唐朝自李渊建国到唐玄宗开元、天宝之时,唐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总的来说是沿着一条上升路线前进的,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局面。当时的唐王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国力昌盛,是雄居亚洲、领先世界的强国。唐帝国的雄厚强大是唐时期女子体育发展的必要客观条件和物质基础。
1.2 唐时期包容、开放的社会氛围是唐代女子体育发展的精神支持植根于本土的儒、释、道三教文化以及外来文化的交流融合,促进了唐代女子体育思想的多元化发展。唐时期社会包容与开放的世风,使唐代妇女从观念上打破了传统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纲常礼教的束缚。使唐时期女性获得了较大的自由,能够走出家门,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里,追求自我的发展。因此,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甚众。这当中宫廷妃嫔和贵族妇女,由于政治上的特权和经济上的富足,以及拥有充足的时间,能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自不待言,就连社会地位低下的优伶、以及广大平民妇女。也都能在闲瑕的时间,纷纷加入到体育运动的队伍中去,这在中国古代妇女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唐时期开放的世风,与周边民族的频繁交流,使外来民族女性奔放、好动的习性也影响了中原女性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潮。突厥族女子好蹴鞠的习俗直接带动了中原女子参与蹴鞠活动。那里原来就有男子好槽蒲,女子好踏鞠的习俗。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突厥族兴兵万进攻中原,被唐朝军队打败后,有近万人归附唐朝,其中有许多富贵的突厥人陆续迁居长安,他们有条件,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民族习俗生活,并将本民族的风俗习惯随之扩散。数以千计的突厥女子以蹴鞠为戏,势必影响并直接推动唐代女子蹴鞠的兴起。其他归附唐朝的突厥人,被安置在河套以南,专设都督府,由突厥人任都督。居住在那些地方的突厥女子,对推动当地女子蹴鞠的兴起,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唐代女子体育活动主要方式
在唐代女子体育多元化兴起的背景下,唐时期女子体育活动非常丰富。不论是在宫廷、贵族,还是民间大众,或在各种节日,或在平日里,都有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依据史料记载,唐时期妇女参与多种体育活动方式,归纳起来主要有球类、百戏、骑射、游戏娱乐、户外休闲、水冰嬉、博弈类几大类别,项目数量可达上百种。依据史料记载和项目流行程度高的一些主要女子体育活动归纳、罗列(表1)。
2.1 球类 球类在唐时期是主要的体育活动。主要有蹴鞠、马球、驴鞠、步打球等。
蹴鞠,古时也称“白打”戏,它的对抗性小,主要是以娱乐性为主。由于蹴鞠对人、场地的要求不高,玩法丰富,所以容易受到唐女性的喜欢。唐代女子蹴鞠普及程度高,不论是在宫廷,还是街头巷尾均有女子玩蹴鞠的身姿。唐代诗人乇建《宫词》“缩装残粉未明天,总在朝阳花树边。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于金钱。”是说在寒食节这一天,宜春院的伎女以踢球为乐。可见,蹴鞠是当时宫女们节日里一项重要活动。寒食节就是清明节,在这一天,我国古代的人们有禁烟火吃冷食的习俗,都要郊游或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消除寒食的积滞。皇帝宫中有这样的习俗活动,民间也有。除了在寒食节玩蹴鞠,在平时玩蹴鞠也是随处可见的。《剧录谈》里就描述了街头一位少女玩蹴鞠的故事:京兆府的小官吏王超,有一天走过长安城胜业坊北街,“时春雨初霁,有一三鬟女子,年方十六八,衣装褴褛,穿木屐于道侧槐树下,值军中少年蹴鞠,接而送之,直高数丈,于是观者渐众”。这个故事生动描述了,唐时期街头一普通少女都能轻松将球踢起数丈之高,说明蹴鞠在当时是一项街头巷尾、平民百姓中都非常普及的一项运动。
马球是唐时期最为兴盛的一项竞技运动项目,对抗性强,对人对马的体能和技艺要求都很高,因此极具有刺激性、危险性、观赏性。然而,这非常男性化的运动项目中也不乏健勇女性的参与。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馆的唐代打马球菱花镜;美国肯萨斯市纳尔逊・雅坚斯美术馆的唐代彩绘四件女马球俑;法国巴黎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六件彩绘女马球俑,都鉴证了唐代女子打马球的盛况。唐诗中也有许多关于女子打马球的记载,如王建《又送裴相公上太原诗》中载:“千裙白刃兵迎节,十对红妆妓打球”。据史料记载,女子马球大多都是在宫中及贵族中开展,除了宫廷娱乐表演的马球运动,还成立了专门的女子马球队接受训练并举行正规的马球比赛。在唐代宫庭里,女伎一般都受过打球的训
练,她们主要是陪皇帝、贵族们消遣、娱乐。
由于马球竞技性强,又没有专用护具,伤残事件屡有发生,因而便出现了由马球衍生而来的“驴鞠”又称“小打”。相比马球,驴鞠降低了许多的危险和要求,规则类似于马球比赛,而精彩不减并增添了娱乐性和趣味性。人们骑着倔强的驴儿,叫喊着挥杖争球相对于猛烈的马球而更是妙趣横生,所以深受唐时期女士们和士大夫的青睐。据《新唐书・百官志三》载,按唐代习俗,每年寒食节,由少府监在宫中组织献球的娱乐活动,包括各种球戏,如蹴鞠、击鞠、驴鞠、步鞠、等。《旧唐书》卷一百一十七《郭英义传》记载,唐代宗时的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尹喜好组织女骑手乘驴打球。文献中多处都有对驴鞠这项活动的记载,说明了驴鞠的受欢迎程度及普及程度。
此外,还有更安全、易玩的步打球,又称“步打”,“步击”。和驴鞠一样从马球演化而来,除球员不骑乘外,其他均与马球规则类似。步打球相对马球而言,对抗性要小得多,伤害系数也比较低,而进球得筹的概率比马球高。因此,唐时期有许多女子热衷于步打球的娱乐。步打是唐代上层女性经常娱乐的一项活动。唐代女诗人鱼玄机,喜好步打球,其《打球作》一文中描绘了女子步打球的精彩场景。
在节日里或喜庆日,彩球便是唐妇女的主要的一项球类游戏。彩球戏又称“抛球”或“踏球”,是唐代妇女中普遍流行的一种球类游戏。所谓“抛球”就是参与者彼此用手来抛接彩球。所谓“踏球”即参与者踩在较大的木球上随音乐的伴奏做各种舞蹈动作,妙趣横生。唐诗人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中记载:“素女吹佩球,天人弄彩球。”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在诗《寒食》中载:“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彩绳拂花去,轻球度阁来。”这些诗句都生动反映了唐时期妇女玩彩球的情景。
2.2 百戏 据《辞海》定义,百戏是“古代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包括各种杂技幻术(如扛鼎、寻植、吞刀、吐火等)、装扮人物的乐舞、装扮动物的鱼龙曼延以及带有简单故事的《东海黄公》等。它是一种以杂技为中心,汇集各种表演于一堂的艺术。所谓‘戏’,即歌舞、杂技等的表演;因其节目繁多、健美活泼,故被称为‘百戏’。百戏常与歌舞一起表演,与音乐相随,所以后人多以“歌舞百戏”或“乐舞百戏”并称。唐代百戏又名“散乐”,据《旧唐书・音乐志》载:“散乐者,历代有之,非部伍之声,俳优歌舞杂奏……,如是杂变,总名百戏。”杂”为百戏一大特色之一,从杂技到歌舞戏,从幻术到滑稽表演,林林总总,无不涉及。
唐时期有着浓郁的舞文化,宫中女子普遍都善舞,最出名的就是公孙大娘的剑器舞。据唐郑处诲撰《明皇杂录》中记载:“时有公孙大娘能为邻里曲及裴将军满堂势、河西剑器挥脱,研妙皆冠绝当时。”唐诗人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也有对女子剑器舞的描述。剑器舞是剑器舞蹈化的产物,并为后来剑术套路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唐代乐舞有“软舞”和“健舞”两大类,汉唐时期,传人中原的西方舞蹈以“健舞”为多,由以源自中亚的胡旋舞、胡腾舞最引人注目。胡旋舞的表演者多为女性,杨贵妃就擅长胡旋舞。敦煌莫高窟的第85、129、197、201、205、215、314、331等窟都有唐时期表演胡旋舞的画面。唐诗人白居易在《胡旋女》中也生动描绘了唐代妇女胡旋舞的情形:“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迥雪飘飘转蓬舞。左旋转右旋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人间物类不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
唐时期女子也组织拔河比赛,既热闹有趣,又可锻炼身体。在唐代无论是民间、宫廷还是军中,都很流行这项活动。唐代文学家张说《奉和圣制观拔河俗戏应制》记载:“今岁好拖钩,横街敞御楼。长绳系日住,贯索挽河流。斗力频催鼓,争都更上筹。春来百种戏,天意在宜秋。”可见拔河是在“百种戏”(百戏)之列的。唐人拔河参与者并非全是男子,唐代妇女也很喜欢这项活动,唐中宗李显就曾“幸玄武门,与近臣观宫女拔河。”
2.3 户外休闲 唐王朝政治长期稳定,经济高度繁荣,社会开放,这就使得人们非常注重现世的享乐,当时的各种岁时节令活动不断,游艺项目五花八门。人们不但重视生命价值,而且渴望来生还能享受,所以重生与厚死也成为社会风俗的一大景观。中国传统的节令习俗发展至唐代,趋于成熟和稳定,进入一个新的蓬勃兴盛的阶段。节令岁时体系,也在隋唐时期基本定型。而将节日休假纳入官方制度,普遍以节日为法定假日,也始于唐代。据《大唐六典》和唐文宗时期的《郑氏书仪》所载,旬假与节假加起来,最多时计有一百多天,约占全年的三分之一。唐时期妇女参加的户外休闲活动丰富,主要有踏青登高、秋千、骑射畋猎、冰戏、水上活动等。
唐代游乐踏青已蔚然成风。唐时期人们有逢节日或平时好友结伴,去风景优美的地方赏景、玩乐的习俗。文献中多处提到的景点是曲江和曲江池。曲江一带自古风景优美,而唐代游曲江的风气最早始于中宗神龙年间,开元末年逐渐繁盛_。杜甫《丽人行》中载:“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以及唐?林宽《曲江诗》载:“倾国妖姬云鬓重,薄徒公子雪衫轻”,都描绘了唐代宫女们游赏于曲江池畔的热闹场景。在春暖时节,宫女们还相约荡秋千。唐代的荡秋千已发展成一项风行朝野的时髦游戏活动,无论是贵族女性,还是普通的民间女子,都对荡秋千的游戏非常热衷。史料记载,唐玄宗喜欢兴致勃勃观看嫔妃们荡秋千,飘摇入云,如天上仙女,称为“半仙之戏”,生动描述了宫女们玩秋千的快乐场景。
在每年的春、秋时节,射箭畋猎活动就会兴盛。宫中就会组织骑马、射箭、田猎等活动。王建《宫词一百首》之二十二:“射生宫女宿红妆,把得新弓各自张。临上马时齐赐酒,男儿跪拜谢君王。”上马之前像男人那样行跪拜礼。北京故宫馆藏雕塑有唐代画彩女射俑,女俑发髻梳成“丫”形,身穿翻领窄袖衣,腰系带,下著靴。头偏向左,双手作持弓射猎状。此俑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唐时期的水上、冰上活动也是丰富多彩。在唐时期的江南水乡,许多女子都是游泳能手,《全唐诗选》中杨师道《采莲》诗中就描写了一位游泳姑娘,“自解凌波不畏沉”就是对这位女子游泳高手的描述。端午节有赛龙舟的节俗,宫中竞渡不一定安排在端午节那天,由宫女们水上消遣、娱乐的主要方式。《全唐诗》第027卷张祜《杂曲歌辞・上巳乐》:“猩猩血彩系头标,天上齐声举画桡。却是内人争意切,六宫罗袖一时招”。描写的是后宫女子举行划船比赛的场景。唐代宫廷建设雄伟、各种大湖、池很多,在闲暇时宫女们常常划船采莲?,湖边射鸭等娱乐活动。射鸭是将木制的鸭子放在水面上漂浮,宫女们轮流用弓箭射之,中者为胜。唐诗人王建《宫中三台词二首》之一:“鱼藻池边射鸭,芙蓉园里看花”。还在《御猎》所载:“青山直绕凤城头,产水斜分入御沟。新教内人唯射鸭,长随天子苑东游”,描述了唐时期宫女玩射鸭的情景。
此外,在北方妇女们还可参加还有冰戏、嬉雪等天寒时
冰雪类活动。
2.4 游戏娱乐 唐代妇女善乐好思,为了寂寥平日的空闷。常常自娱自乐,流行了许多的游戏项目。唐代宫女们的游戏多种多样,如捉迷藏、采莲、扑萤、钓鱼、长行、握槊、投壶、樗蒲、叶子戏、簸钱、藏钩、棋奕等。这些游戏既有健身性又有益智性和娱乐性,所以深受唐时期妇女们的喜爱。唐代张籍《美人宫棋》云:“红烛台前出翠娥,海沙铺局巧相和”,写的就是宫女弈棋的情形。
3 唐代女子体育活动的特征
3.1 唐代女子体育的非独立性特征 唐代统治阶层的休闲娱乐需求,也促进了唐时期女子体育的发展。唐时期大量的女性人宫,从事一定的艺妓表演,或进行某些比赛给统治阶层进行观赏,或借以寂寥空寂的生活,或闲暇时的自娱自乐。由于种种外在、内在的原因或需求,推动了宫廷女子体育的发展;此外,宫廷、民间女子体育活动与各种节令日活动紧密相连。史料记载的唐时期女子体育活动中,绝大多数都是在各种节令日中进行的。唐时期一年当中各种节庆日繁多,从元月到正月,一年四季都有各种岁时节活动。如春季的踏青、竞渡;夏季的采莲、扑蛾;秋季的登高,还有各种宴庆中的乐舞、角觚、藏钩等。唐时期一年之中有记载的岁时节庆就有三十多个,而这些具有体育性质的活动项目正是节令日的主要活动内容,而关于唐代女子独立的组织专门性体育活动的记载甚少。宏观而言,唐时期女性参与体育活动的外在动因大于内在动因,这种间接性的参与体育活动说明唐时期女子体育具有非独立性特征,来自外在的动因可以对唐代女子体育活动的多元化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3.2 唐代女子体育的多元化特征 唐时期包容、开放的世风,及多民族、多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唐代女子体育呈多元化兴起的局面。唐代妇女在不同时节,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地域环境,都可以参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活动。唐时期女子参与体育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阶级性、地域性。唐代女子体育活动有竞技性强的马球比赛,有表现健美的胡腾舞,有怡情赏景的登高、踏青,有闲情益智的博弈等等。各种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在这一时期得到普及和发展,多种体育理念得到交融和升华,创造出了融竞技性、休闲性、娱乐性等多维体育价值体系的体育活动内容,呈现出唐代女子体育多元化兴起的繁荣情形。
3.3 唐代女子体育活动普及度高、范围广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唐代的女性受传统封建思想的束缚较少,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众多。宫廷妃嫔和贵族妇女甚至连社会地位低下的优伶、以及广大平民妇女,也都能在闲暇时间纷纷参与体育运动,这在中国古代妇女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唐代妇女体育运动不仅参与的人数多,而且开展的空间范围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无论是经济繁荣的中原地区,还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塞外边疆,都有大量妇女参加体育运动。
4 唐代多元化女子体育活动对唐代女性的影响
4.1 唐时期丰富的女子体育文化凝练了唐代女子善乐好思的优秀品质唐代女子体育活动的丰富是我们历代封建王朝不可比拟的,其活动方式涉及室内、室外、水上、冰上等多维宅间,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有竞技类、休闲类、游戏类、益智类等。从体育与唐时期女性的关系来看。一方面,唐代女子体育的多元化兴起是唐时期妇女长期从事体育实践、学习、创新,智慧的结晶;另一方面丰富的女子体育也极大的丰富了唐时期的妇女生活,促进了唐时期妇女身心健康。唐时期妇女能够以自己的智慧,学习、创新出各种应时、应地、应人的体育活动方式,满足了参与主体的体育需求,符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反映了唐时期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体现了唐代妇女积极进取、善乐好思的精神风貌。
4.2 唐代女子体育以“礼”、“乐”为核心唐代是封建王朝统治鼎盛时期,阶级制度鲜明,中国古代体育长期以来同伦理道德相联系。修德于行,在孔子教育中,“礼”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包括射礼、田猎、投壶、乐舞等曾作为“礼”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文明开放的盛唐时期,男尊女卑的思想也同时渗透在体育领域,王建《宫词一百首》之二十=描述了庸女子射箭的场景“射生宫女宿红妆,把得新弓各自张。临上马时齐赐酒,男儿跪拜谢君王。”在节令日和一些重要的场合都少不了貌美女性参与作衬,其作用如同今日的礼仪小姐。“乐”是唐代妇女体育活动的一大特色,在占大比例的娱乐性体育项目中体现出了唐时期妇女对娱乐的偏好,注重内心的安乐而轻竞斗的残酷。有宫廷里的游戏娱乐,有亲近自然的登高、踏青等,无不体现了唐代女子以“乐”为核心的体育思想。
4.3 唐代女子体育重注和谐统一又不乏彰显个性、感性之美中国的体育思想从诞生之日起就主张“身心合一”,强调肉体与精神的统一。植根于农耕文化的华夏民族加之儒家思想浸染,更注重人的身心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与人的和谐统一。唐时期众多妇女在秉承了传统思想基础上在体育项日中表现出了顺从、含蓄、柔和之美。她们参与体育活动时衣着华丽、佩戴漂亮首饰、轻着淡妆,充分体现了其休闲娱乐的状态,而并不看重输赢的谦和品质。女子驴鞠、步打、游戏等在唐诗文中都有赞美女子活动时的场景,考占发现的有关唐代女子体育的壁画、遗物都对此有所展现。然而唐时期的繁荣昌盛、以及多元文化的交融促使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赋予了唐时期女性勇敢积极进取的精神品质。唐时期女子跃上了我古代体育的舞台,她们或挥杆于马上或纵情于山水,或挥汗于赛场或静雅于博弈,彰显了唐代女子的个性美、感性美。
4.4 唐代女子体育多维化价值取向
唐代是一个包容、开放的社会。儒、释、道多维价值取向并行不悖。各家思想自由争论,各显风采,不仅有力地促使了三教融合,而且造成了一种开放的文化姿态和价值视野,在社会生活诸多方面和诸多领域,价值都表现了开放性的特征。人们的主体需要不但在广度上扩展了,在层次上丰富了,而且在表达上比较自由;满足了主体需要的价值客体,不但在数量上增长了,在范围上广阔了,而且在变动上比较快速。由此,主、客体的价值关系就呈现为纵横交织、上下流动、中外往来的“立体交叉桥式”的结构。于是,反映这种价值结构的价值观念也绚丽多姿,异彩纷呈,气象万千。唐时期这种多维化的价值取向直接导致了唐代体育文化的多元化表现形式。而作为唐代体育发展的重要部分的女子体育也相应呈现出了多维化价值取向。
5 开发唐代女子体育资源的现实意义
5.1 积极拓展。弘扬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也在发生着剧烈的冲撞与融合。近些年来,通过积极努力,我国的历史、文化、艺术等已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然而更值得我们骄傲的传统体育文化,还尚未得到应有的开发和推广。如投壶,最早产生于我国历史上春秋时期士大夫阶层宴饮时的一种搏戏,也是唐时期流行的一项体育游戏,至今已有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但目前在国内已是几乎“濒临灭绝”,然而深受中国传
统文化影响的韩国却成了一项很重要的传统民俗活动,2003年在韩国举所行的世界杯文化活动中,投壶还曾被列为闭幕式的首要表演。所以整理和挖掘唐代女子体育活动资源,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内容,对于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5.2 讲“礼”重“乐”,丰富我国精神文明建设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就有谦让、和谐的精神品质,是拥有久远历史的礼仪之邦。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唐代女子体育所表现出来的以“礼”、“乐”为核心的体育思想无疑为我们现代社会的人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
5.3 对我国女子体育发展提供借鉴 从生物进化论角度而言,回顾唐代妇女广泛而长期的从事各种体育活动势必会促进其身心健康,进而也为生育下一代高质量的生命提供了先天保证,进而提高了唐时期人们健康体质,这无疑也是唐代繁荣兴盛的人本因素。而近些年来,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的下降,是否与我国女子体育事业的发展有密切关系,也值得我们的深思。如何开发更适合女子参与的体育健身、娱乐活动,提高女子参与健身活动的积极性?所以,开发唐代丰富的女子体育资源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女子体育事业的发展。
6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