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4-01 08:38: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

篇1

关键词:作业设计;减负提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181-01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型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突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目前,数学作业的布置也充分体现这一基本理念,改变过去机械重复的"题海战术"方式,凸显"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切实为学生减负。怎样注重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又科学有效,使学生不对做作业产生厌烦,主动,愉快参与学习呢?通过尝试我们认为优化数学作业是提质的关键。

1.留心生活,设计观察作业

数学作业如果只停留在单纯机械地计算练习上,学生会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减。因此改变单纯地作业方式,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思量的问题。基于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主要体现为借助实物的建模,常常是经过反复多次观察、比较,以至形成表象,才利于学生更好地对知识进行理解、记忆、运用和拓展。那么,设计观察形式的作业,把它和口头作业结合起来显得尤为重要。

如《认识方向》的东南西北,我们可以请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先观察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方向,在父母的帮助下了解房屋坐落位置;《三角形》的认识我们通过让学生观察三角板,采用"摸一摸、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的形式认识;六年级的《圆的认识》的学习,我们布置学生找生活中圆形的物体:纽扣、硬币、铁环、罐头盒等,不断强化圆的认识。这样,学生有了初步感知后,学习时就更加认真,参与更加积极。

2.走进生活,设计趣味作业

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的数学作业使学生感到乏味,也失去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本味。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机械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从而自觉主动完成作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六年级总复习《量的计量》知识。我知道学生混淆的多,往往分辨不清楚该填质量、时间、长度、还是面积单位。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填空:我们的住读生小兰早上7( )听到起床铃声,从2( )的床上起来,花了20( )进行刷牙,洗脸。然后到操场3圈跑了600( ),锻炼了身体。回到教室30( )吃完早餐,拿出1( )长的铅笔和近1( )厚的数学书开始预习,准备上好40( )的每一节课。经过一学年的努力,小兰的身高从143( )长到1( )48( ),体重也从25( )增至27( ),强壮的体魄,良好的精力,给小兰学习增添了百倍信心。将枯燥的"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单位"的题目改成学生经历过的生活情境作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作业不是一种负担,是一件快乐的事。

3.丰富生活,设计游戏作业

游戏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将所学的知识融入游戏中,可以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如《可能性》,我设计了"猜球"、"抛硬币"、"中奖摇号"等游戏作业,请学生回家可以和同学,也可以和家人一起玩一玩,猜一猜。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真正体验数学知识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的作业可以发挥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也可以培养孩子听、说能力,让孩子感不枯燥也不单调,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4.调研生活,设计调查作业

调查本身基于实际,通常采用个人或小组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学生可以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直接感受,尝试与人交流和合作的乐趣,增加积极地数学情感体验,学会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如学习《圆柱的表面积》这部分内容,我布置了学生回家和父母一起作业。用亮光纸包装桶装水同,需要多少平方米亮光纸?如果亮光纸5元钱一张,一张亮光纸可以包装0.5平方米,请你计算包装完水桶需要多少钱?怎样买比较便宜?这样一来,学生自然要回家请教父母,增进了与家长间的交流,和谐了与父母的亲情关系。调查式的实践作业使学生求真、求实,回归生活,经过自己的调查研究、计算比较,分析概括,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应用知识的能力。

5.体验生活,设计实践作业

泰戈尔曾经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过去那种由教师包办、学生只要一张纸一支笔的作业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小学生的思维往往处于具体形象阶段,还不具备完全依靠推理等抽象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学习一些抽象的规律性的数学知识,教师应借助必要的操作活动。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后,结合农村孩子实际动手能力较弱的特点,我布置了以下作业:首先,回家测量出自己家客厅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接着,咨询父母铺客厅地板用了哪种规格的地砖?一共用了多少块?先计算再通过数的方式验证。第三,可以自己到卖砖的地方询问,也可以向父母了解地砖的规格价格,并做好记录。第四,假如有50平方米大小的客厅,要你全部铺上地砖,根据你的调查,结合生活实际,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你准备怎样合理设计呢?

篇2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工学结合 装潢艺术设计 探析

所谓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把工作和学者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育的模式。主要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职业性的人才,“工学结合”主要是对于校内和校外不同的资源和不同的环境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不断地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实践中去。

一、在我国装潢专业工学结合的提出

由于国内经济和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需要更多的职业型人才,装潢艺术设计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提供的就业岗位也越来越多,并且深入到了人们生活学习的各个领域,职业的前景比较好,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所以进行工学结合的模式改革可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培养出更多的职业性人才。这些人才必须能够在继承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有装潢这个行业所需要的技术,所以有必要进行教学模式的给个,将工作和学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二、在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技术学校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现状

在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装潢艺术设计教学虽然改革后成效显著,但是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工学结合是在国外引进的,但是国外的教学模式和中国的教学体系结合的不够完善。在教学中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对于装潢艺术设计这个专业经验不足,并且开设专业的时间也比较短,师资力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都是把美术类本科学校的教学模式照搬过来,不能真正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特点。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中等职业学校又没有真正的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学校没有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盲目的采用国际上的教学方法,不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现状,再好的办法也无法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对自己的装潢设计专业定位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定位比较模糊,对于教学教研的研究和参与不够,在对于课程进行评价的时候依旧采用以往的落后的方式。装潢艺术设计由于其本身专业性实践性综合创造性的特点,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更新,结合实际找出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这样才能真正的促进中等职业学校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

三、在工学结合的情况下进行教学改革的想法和途径

(1)中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的装潢艺术教学改革方面的思路

1.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内涵要素必须进行改革。在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的时候,必须对自身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差异和不适合的部分进行一定的改革和中国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现状结合在一起,更好地为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装潢艺术设计工学结合的模式服务。

2.对于学生专业的核心技能必须着重培养。装潢艺术设计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独立的进行艺术设计美的创造的能力,比如说在培养学生广告创意的时候,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对于品牌定位开发的能力。在进行外包装的设计的时候必须和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对于包装不断地了解,知道其特点和实训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快的掌握专业上的技能,实现“工学结合”模式自身的价值。

(二)在这种模式下装潢艺术设计的实践途径

1.必须对于以往的课程进行系统的优化。课程的质量高了,教学的质量自然也会相应的提高,这也是进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时候,必须对于人才的定位进行明确,让其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培养的目的是一致的。并且必须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行业的发展变化进行实时的跟进,不断地对教学进行改革,确保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教学内容必须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并且可以通过校外实习、校内的实训和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来实现工学结合,让学生更好地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学习和实践,在学习和工作中都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不断地进行思维的创新,避免思维定式,遇到不懂的问题一定要问,多考虑一些和本行业有关的问题,确保教学的针对性。

2.教学模式必须多样化。在进行实际的教学中,怎样将生产实践方面的项目引进到课堂中来,进行顶岗式的作业完成,不断地通过和商业合作的伙伴和学校间相互合作的方式优化课程。学校可以设立装潢艺术设计的工作室,让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进行实践和学习,这样可以更好地将工和学二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根据理论进行实践,更好地掌握理论的同时还提高了自身的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还可以采取分小组的方式进行分组作业,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还提高了团队合作的能力,有利于将来工作上的团队合作。除了分小组还必须采取个人练习的方式,分小组锻炼的是团队合作的能力,而个人练习则是着重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在将来的工作中个人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的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

3.完善装潢设计人才培养上的质量评估体系。学校进行人才的培养是为了让学生在将来更加的适应社会的需要,所以必须对学生达到能力进行一定的评估。但是评估的标准是多样的。学校必须根据上课的模式制定出适合学生评估的办法,不断激励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积极性,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能力特别是职业方面的能力,人才评估的方式可以是多元化的,但必须把实践和理论结合在一起。此外可以让学生实习的企业也参与到这个评估中来,确保评估效果更加的公平公正。

四、结语

中等职业学校学校想要提高装潢艺术设计中工学结合模式的效率,就必须从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出一套适合学校的教学模式,不断地与时俱进,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的设计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袁金戈.工学结合模式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思路与实践途径[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篇3

[关键词] 知行合一 艺术设计专业 多维认知教学模式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课程,多以设计实践的方式开展教学,通过学生设计实践与体验设计过程来提升设计与创新能力,而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对课程相关理论的理解程度及相应设计要求的认知程度往往能够决定其设计作品的质量与价值,这使得在艺术设计教学中以启发创新、引导设计为目标的理论教学与以设计体验为手段的实践过程彼此密切相连,体现出“知”与“行”不可分割的认知规律。艺术设计教学的这个规律恰恰符合了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反映出“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的认知特点。

而目前,许多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针对于教学中的设计实践环节,教师往往比较注重学生对设计形式的表达,忽视了由课程性质决定的技术、技能及文化方面的理论教学,导致学生的设计作品往往只是做到了新颖好看,而缺乏实际应用价值;另一方面,对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环节,许多高校依然采取着“听”与“讲”的传统教学方式,结果往往是教师讲得筋疲力尽,学生听得索然乏味,这使课程的理论知识部分不能有效支持设计实践,对此,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受教学认知环境有限,教学认知手段单一等不足因素的影响,使学生不能将“知”与“行”有效的互为因果、互为启发,从而导致学生设计创新的有效性不足,教学效果自然也不尽如人意。对此,本文侧重通过对“多维认知教学模式”的研究及构建,来丰富与增进学生的认知途径,从而加深学生对于课程理论的认识,以期提升其设计能力。

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开展“多维认知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运用多种认知途径,来解决学生搜集、掌握并获得知识并最终促进创新与设计过程的认知教学模式,对此的出发点,主要是基于艺术设计虽然强调创新与设计在其专业中的核心地位,但无论是设计过程中的创新,还是具有创新价值的设计都需要以认知为前提,否则,设计将变得不切实际,创新也无从谈起。而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把“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与“多维认知教学模式”加以结合,也就是把多种认知模式转化为具体的课程内容,把多维途径、多层次及多种手段的教学形式作用于学生设计过程的各个环节,运用不同的方式来启发学生,使学生找到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案。

一、“知”空间的多维性与资源平台的智圆“行”方

“知”空间多维性指的是,教学活动将不拘泥在教室――这一个限定的空间中,而是根据课程性质的具体要求来安排授课场所。“智圆行方”原指知识要广博周备,行事方正不苟。从认知教学的角度,引申为只有运用各异的认知平台,寻求适合的认知资源来引导学生,学生的实践操作才可能是正确的,其知识结构也才能够完善。如根据《印刷工艺》课程的特点要求学生对印刷流程、过程有所认识,于是最理想的授课场所自然是印刷厂厂房内,学生通过视觉体验和亲自参与,获得最为直观的认识,这有助于学生形成认知,发展设计认识;“知”空间的多维还可以体现于以学生认知行为的需要来安排授课场所,例如,在课程《展示设计》的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对展示材料认识局限的特点,教学可安排在售卖场所及材料市场中展开,在售卖场所学生看到了已转化为设计作品的材料,了解到了材料运用及材料属性转化的规律;在材料市场中,学生开阔了对于材料认知的广度,这如同置身于汇集各种材料的“图书馆”中,从而从广度上扩展了学生对于材料的认识,这对学生的设计创新及思维扩展将能起到极大地帮助。此外,图书阅览空间、网络空间、展览空间、公共环境空间、多媒体空间等都有可能成为开展教学的授课地点。空间认知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最为直观的“知”的平台,学生通过现场体验的“行”所获得的认知,其深刻程度远大于教室里教师对于情景的描述。

二、“知”法的多样与问题解决的“行”之有效

“知行合一”多维认知教学,强调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互通与共融,而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设计环节,采纳不同的认知方法则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也使教学过程变得丰富而有趣,如在设计命题环节可采取虚拟课题自定、竞赛课题、商业实战课题、模拟情境课题等方法;创意环节可依据头脑风暴法、发散思维法、逆向思维法等方法。多样的方法保证了学生认知过程遵循科学与规范的原则,也促进了问题的解决,提高了认知过程的效率和认知的效果。学生在寻求方法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在认识自身,这本质上是对自我的认知,以此发掘自己潜在的优势,这符合了艺术设计综合性强的专业特点。

三、“知”识的关联与设计启发的鱼贯雁“行”

高校教学体系课程一般遵循延续性、系统性的规律而设置,艺术设计专业也遵循了这种规律,课程由易到难、由基础性至专业性的阶梯形态进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以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来启发学生,将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以POP设计课程为例,根据POP广告的不同类型分类,POP设计依托的基础课程也有所不同,如手绘POP教学以构成基础、装饰基础、字体设计、编排设计等课程为前序支撑课程;POP橱窗设计则主要是以材料基础、立体构成、展示设计等课程为支撑,因此在POP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不同的已修课程理论为起点,如可以把POP广告视为构成基础、装饰基础、字体设计、编排设计等基础课程的具体应用,也可以把它看作是海报设计、展示设计、包装设计等专业课程在商业领域中的具体延伸,并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实验路径及研究方法,从而发展设计过程。而这个过程也促进了艺术设计的多门课程由概念化向应用性的递进,使已修课程中的理论得以实践。

而现实的情况是,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意到为学生讲授课程本身的理论,忽视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连续性与递进特征,这使理论教学显得枯燥、乏味,也使学生对于课程理论知识感觉晦涩和抽象。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将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与讲授课程的内容予以关联,这种鱼贯雁“行”式的教学方式,将能够帮助学生寻找到有利于理解的参照,也能体现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四、“知”无不言的沟通与设计引导的“行”针步线

设计过程通常也是设计者行针步线的过程,因此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设立语言沟通教学环节,利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表达,能促进学生对于设计整体的合理布控及设计细节的周密考虑。对此,我们有这样的经验:用语言表述事件时,语言表述得越明确,我们的思维越清晰、认识也越深刻,因此语言可以成为认知过程的一个有利工具,而这种认知程度越是透彻,设计师也就越接近创新。这有利于设计师整理思路,促进设计进程,也符合人学习与创新行为的普遍规律和特点。

观点表述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它既可以是对话的过程,也可以是观点阐述,或是观点的反驳。这其中学生经历了创新、坚持与让步等心理过程,无形中提升了对课题思考的专注度,也促进了创意方案的完成。

而在现实中,利用作为思维外壳的“语言”作工具,准确再现某种艺术形式或表达人内心真实感受的做法,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沟通认知过程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特别是怎样把这种经过思考而得到的感受,言简意赅地表述出来。为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交谈、提问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同时为了利于认知过程深入,教师要注意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思考的教学氛围,无论采用交谈方式还是提问方式都要在平等和舒缓的气氛中进行。

五、获“知”的解析与设计进展的择善而“行”

学以致用是艺术设计教学的基本目标,它是抽象的设计理论知识向设计能力转化的具体转化,也是由“知”到“行”的实现过程,在其中合理的解析与恰当的选择,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促进作用。因为解析能够帮助学生读取信息资源,利用“解”而知晓答案;运用“析”而看清事物的本质,这就使获取的信息资源提升到获知的层面之上,使客观的信息资料转变成主观的经验资源,于是认知也随之实现。而选择是根据主体的经验资源,以及对目标的预期所做出的判断。在设计实践过程中,学生利用认知与经验而展开的创意与设计过程,实际上就是一次次的选择过程,这包括了对方法的选择,也涵盖了对形式及物体的选择。在这其中选择是建立于解析基础上的,解析越深入,选择才越是得当,设计也才能体现其价值。

六、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知行合一”多维认知教学模式的研究,符合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认知与学习发展规律,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将促使学生以商业需求为前提开展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创新设计,从而让设计作品既具有市场应用价值,又能够展现出由设计者的思维创新而带来的奇思妙想,这显然有助于学生设计水准的提升,并使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所提倡的应用性与创新性得以实现,因此具有积极与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4

一、电子导学学习任务要“小”

教师依据学生学识能力合理设置电子导学学习任务,电子导学学习任务不求多、求大,追求的是“小”(任务量适宜而明确),以使低年级的学生不仅看得明白而且有能力达成。

如,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为:认识“爷、棵”等10个生字,会写“不”等4个字;认识一个笔画“L”(竖弯)和5个偏旁“父、刂、冫、人、灬”。

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其中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的任务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达成,而认识一种笔画和5个偏旁的任务仅有个别学生课前了解,需要由教师讲授。依据这一情况,将教学目标重组、分解后设计如下:

导学任务1:认识课本70页上面的10个生字。

导学任务2:会写课本70页田字格中的4个生字。

而另两个学习任务则由教师讲授完成。这样的导学任务单一,具体到哪一页,多少个生字,学生在引导下通过独学、互学、合作能够完成。这样的导学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

而像学习任务:①检查预习情况;②小组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③想想课文写了什么事。因为导学任务笼统、量大,学生的合作学习容易流于形式,难以落到实处。

二、电子导学学习方法要“实”

富有实效的合作导学方法将促使任务达成、能力培养。教师在确定学习任务后,要在以符合低段学生学习认知规律的前提下,设计实用、有效的学习方法。

1.导学方法学生要能掌握、会运用

如,认识课文70页10个生字的任务出示后,教师出示相应的学习流程与方法:①在课文中圈出来,独立拼读,注上拼音。②两人互读、组词,有错纠错。③小组依序说偏旁,有疑问提出疑问。这三步程序清楚地指出了独学、互学、合作学习,拼读、标注、质疑等方法,这些方法都是低年级学生所掌握的。由于已经掌握了,所以学生会运用,因为会运用,所以实用而有效。

2.流程表述学生要能看明白、知道做什么

用序号标注,让学生知道要做哪几步的事情;用符合学生年龄段特点、学生能接受的语言,如,“有疑问提出疑问”的表述,学生就知道要做什么。

3.流程出示要能引导学生落到实处

在课堂教学中,导学流程的出示一般有两种方式,方式1:所有学习步骤同时出示,分别预设时间,学生依据预设时间完成相应任务,教师随机调控。方式2:利用PPT中的“自定义动画”功能,把几步流程分步出示。

同样以低年级生字教学为例,教师所设计的导学流程为:①在课文中圈出来,独立拼读,注上拼音(3分钟);②两人互读、组词,有错纠错(2分钟);③小组依序说偏旁,有疑问提出疑问(3分钟)。

三、电子导学达成维度要“清”

低年级的导学达成标准不一定要全部清楚出示,但教师对每一学习任务要求达到的标准及展示反馈的方式要一清二楚,并在教学中达成。以学习任务――认识课本70页上面的10个生字为例,此任务要达到正确认读、组词、认识笔画和5个偏旁的目标,如果电子导学中显示文字多,反而会影响教学,所以,教师将此要求省去,在展示反馈中设计了带拼音读、去拼音读、开火车组词、依号轮流说偏旁等环节,使导学目标最终在教学中达成。

篇5

――郭改粉

她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在讲台上耕耘已有25个春秋;她的工作也很普通:普通小学数学教师兼班主任。可她的事迹并不普通:她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中,把满腔的爱倾洒在孩子们的身上,带出了一个个优秀班集体,培养出了一批批合格的学生;先后被评为甘肃省“学科带头人”,甘肃省“骨干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她的追求也并不普通:二十几年来,她常常用这样两句话反思自己的工作:“假如是我的孩子”、“假如我是孩子”。在她的心中多了一份父母般的责任、苦心和柔情,多了一份对孩子的宽容、理解和尊重。她,就是合水县西华池小学教师郭改粉。

孩子们尊敬她。家长们信任她,为自己的孩子能在茫茫人海中遇到这样的好老师而感到幸运和自豪。那么,郭改粉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

课堂教学的创新者

郭改粉的人格魅力来自敬业。合水县西华池小学教师李娜在评价郭改粉时,特别指出了她的敬业和博爱,她说,“为人师表”是教师常说的一句话,“爱学生”也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但要把它们融化在血液中,成为自觉行动,则没那么容易,但郭老师做到了。

郭改粉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老师的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观察之中,所以我给自己立下一条规矩,‘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就要做到!’”从教25年来,她牢记自己的职责,处处为人师表,把自己锻造成了学生学习的一把标尺。

郭改粉的敬业首先表现在教学水平上。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到知识,郭改粉竭尽全力,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教学和读书上。尽管她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她从不因循守旧照老教案讲课,而是精心准备每一堂课,详细构思每一个教学设计。

郭改粉在工作中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她始终坚持各个年级教材的有效衔接,注重各学科知识的合理整合,尽可能地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综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打铁先得自身硬”,为了上好每一节课,郭改粉总是不厌其烦地研究教材,翻阅教师用书,与同年级其他教师商榷,设计最佳教学流程。教学中,她尽量以学生自学为主,适时穿插学生当小老师的活动,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个学期下来,她撰写的教案有五六本之多。学生们都特别喜欢听她的课,他们说:“我们花在郭老师所教的科目上的时间最少,只要认认真真听完郭老师的每一节课,课后基本不需要再花时间复习了,而且每次班上的考试成绩都在全年级中遥遥领先。”

有些例题和情境往往偏离生活,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为了便于学生掌握,郭改粉经常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本班学生熟悉的话题或本班班名、学生名字替换教材,改变内容的呈现方式。这样一来不但方便学生理解,更重要的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特别是反应较慢的学生,当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数学题目中,顿时神气十足,变得信心百倍,其他学生更是跃跃欲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增,教学效果非常好。

她始终坚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基本数学理念,采用分层教学,顾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状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平时教学中她以“抓中间、促两头,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教学理念和责任心,使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积极参与。她还分层布置作业,实施分层评价,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她所任的学科在学校、县局组织的历次质量检测和学科知识竞赛中均居前列。

学生心灵的启迪者

“爱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打开心中的锁,可以温暖冰冷的心。”这是郭改粉为自己教育教学写下的座右铭。她认为,虽然爱心不是教育的全部,但有爱心是教育最基本的前提。正如陶行之先生所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郭改粉在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始终坚持“欲教书先育人”的教育思想,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进步。她经常主动找学生谈心,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幼小的内心世界,以表扬、激励的方式,教育、培育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是非观念,弘扬爱国、诚信、文明、友善为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郭改粉对学生的爱不是简单的疼爱,而是为人师者的关爱和仁爱。从1990年始至今,郭改粉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的实践,使她对性格各异的孩子有了深刻的了解,她能从学生的一举一动中,揣摩到他们真实的心理活动,并总能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

她持之以恒,俯下身子甘做学生的好朋友、好妈妈,主动和班里的问题学生结对子,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进行心理疏导,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帮助他们改正不良习气,树立信心,阳光快乐地成长。

学生鱼波洋(化名)靠爷爷捡拾废品勉强度日,郭改粉了解情况后,及时买来练习本、铅笔等学习用品送给他。学生扈柯畅(化名)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长时间不洗头脚,她就把该生带回家帮助洗头洗脚。在学校里发现学生生病了,她就及时问候,去校医室给学生买药,端开水给学生吃药,帮助照料学生早日康复。

工作至今,她累计帮助学生垫付医药费1300多元钱,买学习用品的费用已无法计算。这种小交流、大沟通,营造了和谐的气氛,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也创造了教育契机,许多学生在这种爱的引领下,逐步完成学业,人生步入正轨。她以教育的智慧,引导孩子走出心灵的误区,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一盏指路灯。

专业成长的引领者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教师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也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是社会美好价值的坚守者和弘扬者。

郭改粉始终坚持理论和业务学习,以丰厚的专业底蕴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辐射带动并引领同行专业成长。除担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外,多年来郭改粉还一直担任学校数学教研中心主任,兼任县级教研员。她认真履行多重职责,多次命制全县双科竞赛试题、各年级质量检测题,2次担任全县“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评委工作,在县教研室组织的“名师导教”、“送教下乡”活动中23次赴各乡镇、三里店小学作示范课及专题讲座,也因此被评为县级“优秀兼职教研员”。

2010年,她被市局选调,参加庆阳市教研室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赴环县甜水堡、华池县列宁学校作示范课,并作了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专题教材解读,为基层教师现场答惑解疑。在学校,她每学期都积极组织带领广大教师开展听评课活动,帮助和指导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在学校实行的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帮扶活动中,她先后受聘为4名同志的师傅。最先指导的是李娜和闫会芳两名青年教师,她们都认真好学、积极进取,但由于教龄短方法少,在教学上还存在许多不足。

为了让她们尽快成长起来,郭改粉总是一有时间就将她们召集到身边讲教材、说教法、聊学生、谈技巧。对她们的教案,都会仔细审阅并做大量批注;对于她们的课堂,都会不厌其烦的听课、评议,从语言、手势、板书、评语,到眼神、表情各个方面,她都会给予肯定或提出建议,事无巨细,力求完美。

有好几次,为了一节公开课,她与徒弟在自己家里讨论到半夜。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精心指导下,李娜在2010年获全省“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二等奖、庆阳市“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成为合水历史上第一个参加全省小学数学赛课的教师;闫会芳在2012年获全市“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二等奖。如今,她们都已成为学校的骨干力量,并步入合水县“双百”名师的行列。

家校桥梁的构建者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于孩子的品德和学习的发展与进步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就必须积极地与学生家长通力合作,逐步把两股教育力量汇成一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郭改粉经常利用课余休息时间,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与家长交流、互通,寻求教育学生的最佳方法。在她任课的班级里,留守流动儿童较多,教育管理的难度自然加大,和家长的沟通交流机会少、效果差,针对这些孩子,郭改粉任劳任怨,含辛茹苦,既要主动和学生家长联系,实施家校共育,又要担负起半个家长的角色,关心照顾他们。

她紧紧抓住孩子家长返家的机会,争取多沟通。并与许多家长都建立了顺畅的交流关系,深受家长们的好评,孩子们的喜欢。家长有事总是先找她,她的电话甚至成了家长的“热心专线”。走在路上,经常被家长拉着说这说那。在家长的心目中,她不仅是孩子的引路人,更是家庭幸福的缔造者。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她以对教育的赤诚之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在平凡的工作中永远保持着一种崇高的敬业精神、忘我的牺牲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从而书写着自己充实却不琐碎、多彩却不耀眼的平凡人生。她将自己的关爱、微笑、鼓励倾洒在一片片心灵的田野,收获了甜美的幸福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