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在其中初中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07 07:26: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乐在其中初中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乐在其中初中作文

篇1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作文教学是一项最尴尬、最艰巨的内容――花时间去教学吧,似乎成效不大;放弃不教,作文在中考中巨大的分值又令人难以弃置。因此,提高初中写作教学的成效性迫在门睫。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写作教学 实效性

写作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也是最能检验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种形式。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成为了语文教学的一道难关,作文教学的的低效性长期地困扰着每一位教师。怎样在具体的写作教学中提高它的实效性,进而提高学生写作的热情和水平呢?下面笔者结合从教近十年来的教学经验,就目前初中写作教学中存在哪些明显的问题,及如何切实的提高写作教学的实效性,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和策略。

现普遍存的的较明显的问题有:

一、教师普遍重阅读,轻写作

因为写作难教及教了效果也不大,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普遍不够重视,都不愿意在这方面投入足够的精力,转而把时间精力集中到阅读教学中。缺少足够的指导和训练,致使本来就畏惧、厌恶写作的大部分学生对作文采取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严重影响了他们对作文应有的认识及写作能力的发展。

二、写作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相脱节

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写作都是有明确目的的,或为了表达情感,或为了交流沟通,或为了传达信息。然后我们当下的大多数写作是无目的性的,似乎是为了写作而写作,常常扔下一个题目就让学生开始写作。而学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写这个题目,为什么不能写别的,为了完成教师任务,大多数了绞尽脑汁,胡编乱造了。

三、欠缺有效的写指导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除了依靠自身大量的课外阅读,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写作指导。由于教师能力的参差不齐,造成学生写作能力的不平衡。特别是许多教师长期没有亲自写作过,对很多写作技法及写作中存在的障碍也不甚明了,上起作文教学来,指导的很不到位,往往是蜻艇点水般地提出要求,没有具体可供操作的方法,捕捉不到写作要点,造成学生听课听得云里雾里,听完后下笔还是不会写。

四、教学没有系统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学生的写作素养是长期养成的,写作教学也应该是长期性的。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急功近利,追求“短平快”“打一枪换个地方”的做法屡见不鲜,这样的作文教学没有系统性和持续性可言,效果自然堪忧。

综上所述,笔者提出几点改变目前写作现状的策略,仅供参考。

1.唤醒、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从心底上爱是了写作才不会认为写作是件苦差事,才有学好它的可能。其实最初学生是不讨厌写作的,因为每个人――即便是再小的孩子,都有表达交流、倾诉情感的需要的,怎么会不喜欢写作呢?很大程度上,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是被我们教师、考试那种不真实的写作、过多过重的无方法可依、无规律可寻的机械的写作任务所败坏了。所以我们的教师当务之急,是重新唤醒、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意识到写作是件很快乐、很个性化、很真实需要的事情。进而树立他们的写作自信心,告诉他们写作并不神秘,并不难,我们每个人都能进行写作,而且只要是遵从自己心灵的倾诉,都是很好的写作。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害怕写作也是因为觉得无素材可写。当下的学生生活单调,往往过着学校――家庭“二点一线”的生活,也的确缺乏好的素材可写。所以作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多去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从生活中积累广泛的素材为自己的写作服务。

如每周我都至少要拿出一节语文课课前的10分种,让同学们写写这一周以来在学校、家庭、社会上看到、听到什么新鲜深刻的事情,把它记载下来。日积月累,几年下来,学生掌握的素材就多了,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种练习养成了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好习惯。

3.悉心指导写作技法,强化写作训练

写作不是无规律可寻,无技巧可教的,只要教师认真钻研,结合学生特点,一定能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的。写作指导后,及时的训练强化也非常重要。在训练方式上可以灵活多变,例如:将课堂作文和周记相结合,全文写作和片段写作穿行,杂感、心灵小语内容不拘。同时,我还常鼓励学生捕捉瞬间的灵感写成文章,不求篇幅,只求富有内涵和生活情趣。只要写得生动活泼,哪怕不成文不成章,只有三言两语也给予鼓励。这样做学生摆脱了“写作文”这个框框的束缚,能够轻装上阵、畅所欲言。

4.发挥范文的示范作用,让学生从模仿中学会写作

篇2

一、快乐教学,创妙趣横生课堂

课堂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点,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成败。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应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情趣盎然的课堂气氛会激发学生持久、浓烈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愉快地探索,积极地思考,从而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乐在其中。

首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课堂成为学生踊跃探索、驰骋思维的舞台。三维目标中,合作与探究明确告诉我们,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能真正获得知识。课堂上教师要做的是组织学生展现自我,分组讨论、个人展示、学生模拟讲课这些方法,使得学生有了一种“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意识,从而使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要围绕教学目标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妙趣横生。教无定法,教师每节课的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该有所变化,不能一成不变。有一些语文课可以充分利用情境导入引发学生兴趣,如我教授《斑羚飞渡》时,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即课文中斑羚遇到的问题。学生一筹莫展,这时我引出文章,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中;有一些语文课可以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引起学生兴趣,如教授《木兰诗》时,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电影《花木兰》的视频,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一些语文课可以充分利用幽默的谈吐吸引学生兴趣,如在讲文言文时,我经常会说一些现今的流行语,有时偶尔说一句网络语,学生感觉学习文言文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从而增强了学习信心。

二、激趣,活动课上学习动起来

语文活动课对于丰富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展现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很重要的意义。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活动课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特别注重探索与研究的过程。综合性学习应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这凸显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很重要的意义。

活动课最核心的是“动”,如何动起来,教师必须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巧妙地设计活动内容。在活动课的课堂上,我放手让学生们在活动中一展身手。在活动课《古诗苑漫步》中,我提前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地收集古诗词的相关资料,在活动课上,让学生多角度来赏析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同时鼓励其他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形成一种争鸣的局面。上活动课《献给母亲的歌》时,放手让学生围绕主题,自行组织策划一场联欢会。结果节目形式繁多,有歌曲、有小品、有舞蹈、有相声、有诗歌朗诵、有戏曲等等。表演时而动情时而幽默诙谐,一板一眼流露出对母亲的感恩与热爱。学生在快乐中重拾了学习信心。

三、游戏教学,乐在其中旨在学习

课堂上我利用谜语、脑筋急转弯设计导语,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的主体角色;“击鼓传花”,让学生表演一个与语文知识有关的小节目,其他学生当评委,通过后再继续游戏;“智力大冲关”,把新近学习过的和即将学习的知识融入到智力题中,仿照学生们喜欢的电视节目“一站到底”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到快乐,获得成功感。学生通过各种游戏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知识,也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有的同学说:“原来学习还能获得这样的快乐呀!”通过各种游戏的设计,学生们逐渐重拾了学习的信心。

四、走出教室,广阔天地自然学习

篇3

【关键词】作文;兴趣;享受;快乐。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8-0078-02

实践证明,教师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进方法,丰富过程,让学生对写作感兴趣,在作文中获得快乐,把作文当作一种享受,才能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

快乐是一种幸福而满意的积极生命体验,一种最大多数个体心向往之的美好境界。快乐,应是学习的本义,作文学习亦然。这是对学生写作心理、习作体验、学习状态、生存状态的真诚关注,它包括倾诉的快乐、交流的快乐、再现生活的快乐、发现的快乐、思维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文字经营美的快乐、传播的快乐、共鸣或被关注的快乐等,是作文教学的价值追求。

享受是个体生命在存活过程中,通过身体器官、思想意识的作用,使生命个体自身产生愉悦、美好的一种体验与感觉,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作文是一种享受,指的是初中学生对作文产生并保持浓厚的兴趣,能够能动、自主、快乐地作文,使作文成为一种表情达意、书写心灵的常态,习惯,实现由“要我写”到“我要写”的质的转变,既享受作文过程的快乐又享受作文成果传播的快乐,在作文中丰富心灵,获得幸福的体验。因此,让学生享受作文的快乐,是理念,是方法,是过程,更是目的。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基于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掘作文过程中的趣味因素,借助新媒体教学手段,因势利导,让学生享受到写作的快乐。这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写作潜力最有效的途径,是让学生享受作文的快乐并提高作文学习效率的必由之路。

作文是一种心灵的倾诉。倾诉是人的一种本能,是人的心灵的需要,是感情倾泻的渠道。作为万物之灵长,人不但有感情而且感情丰富、复杂。倾诉会让人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的幸福,获得心理愉悦。倾诉还会带给人一种平和的心态,一种淡泊的境界,一种感恩的生活态度。一个人可以在倾诉中获得安详宁静,释放心灵的一隅,获得心灵的慰藉,作文是用笔倾诉,可以使倾诉达到一种最佳的效果,有助于更好地发现幸福和体验快乐。

作文是一种精神的分享,分享同样是心灵的需要。它能使快乐增大,使悲伤减小。培根说过,“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学会分享是一种胸怀,而懂得分享是一种品质,一种快乐,更是一种幸福。人生于世,值得分享的东西很多,快乐、伤感、友情、爱情、感觉、回味、故事、记忆、历程……可以咀嚼的、可以品味的、可以欣赏的、可以倾诉的……这种种的感知都是作文的内容,写出来与人分享,给别人带来快乐,也使自己享受到快乐。

作文是生命个体对主客观世界的发现。春回大地,山朗润起来了,大地又开始换上了绿绿的新装,仿佛像个调皮的孩子,正偷偷地窃喜!有名无名的野花竞相开放:红的、粉的、黄的、紫的、白的……迷了路人的眼,醉了孩子们的心扉。竹林里,鲜嫩的竹笋悄悄地钻出一个个尖尖的小脑袋,蘑菇撑起美丽的小花伞……翩翩起舞的蝴蝶在花丛中尽情地飞翔,肆意绽放最动人的姿态,为春天带来了一份动感的美。凝眸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如果能用简单质朴的文字勾勒出蕴藏其中的美感,让平淡的文字将春天点缀成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这难道不也是一种快乐吗?自然五彩缤纷,社会气象万千,世事错综复杂,人生千姿百态,每天都是发现进行时,给发现者以无穷的趣味。

作文是一种精神创造。创造是一种最大的快乐。好文章是独一无二的精神产品,能满足人们美的诉求。作文虽然不能等同于创作,因为它是对创作的一种学习和模仿,但是,同样要“新”,只不过程度低一点罢了。作文的“新”,立足于创造。创造的快乐,基于对作文的热爱。有了这种热爱,写作者才会对艰辛的写作甘之如饴,兴味盎然,产生创新的恒久动力,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创造的过程虽然充满着艰难曲折,但其中却有着无限的乐趣。作文创新的过程,就是享受因不断畅想、发现、创造、超越而带来的种种乐趣。

可以这样说,作文是倾诉,是分享,是发现,是创造,乐在其中。

要让学生享受作文的快乐,就要立足于作文的趣味,着眼于学生的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探索有利于学生摆脱“应考”作文奴役,冲破为写而写的羁绊,让作文生活化、常态化、个性化、快乐化、人文化、生命化,具有诚实活泼“文风”和创新意念的快乐作文教学策略及方法,开发并建构生活化、快乐化、开放性的创新作文教学模式。教师要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爱生命的人文意识,以及认真观察生活、勤于体验生活、勤于思考各种现象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敢于、勤于、善于、乐于说真言、写实话、吐真情,为快乐而写。

在网络背景下,在新媒体背景下,作文教学应与时俱进,以兴趣为出发点,以快乐为着眼点和得力点、支撑点,以课堂为核心,以获得幸福感为追求,以达成课标目的为归宿,用课改的新理念指导作文教学,更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改变现有的教学状态,创新教学模式,从而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科学发展。

1. 关注作文教学的设计策略,遵循作文教学原则

作文是学生一种特殊的创造活动。让作文成为一种享受,关注的是作文教学的触发、激发、诱发、活动和反省巩固的5个设计策略,以及在实施快乐作文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连续性的原则。

2. 寻求作文兴趣的探究点,建立新的作文教学模式

将教学模式的五要素互相联系,有机整合,以学生为主体,渗透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以兴趣点为突破口,逐步实现作文到创作的飞跃。

3. 实践改革教学的理念,使学生获得作文的愉悦

“让作文成为一种享受”的教学实践改革的理念在于:创造评价模式的多元化;训练方式的花样化;以学生的快乐和主体作用发挥为核心;教学实践自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自“文本”型向“人本”型转化的教学观念;关注初中学生心理,真正发挥其主体性,充分调动其作文积极性,实现学生创造的“能动性”。通过提高写作兴趣、激活写作情绪、创设写作情境、活化写作形式、多元化作文成果的呈现,使学生获得作文的愉悦,享受学习的快乐、幸福。

4. 翻新作文学习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有趣活动

实现真正的课堂互动、课外互动。如采访、参观、游览、社会调查、走进工厂社区、学雷锋等活动,促进学生写作的兴趣,在享受作文学习幸福的同时获得全方位的收获,提高语文素养。

5. 唤起学生作文的自信心,在成功中体验快乐。

篇4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那么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提高作文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成为当务之急。那么,怎么才能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中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是很强的,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根据学生这一特点,要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老师应在“新”字上下功夫。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作文课中“活”起来。

一、营造写作氛围,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在全班营造一种写作的氛围,作文教学自然就事半功倍了。那么如何营造写作氛围呢?

1.以身示范,潜移默化

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倘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使得学生如沐春风。那么,学生自然会对语言文字产生浓厚兴趣,开始萌发出表达的欲望。同时在学生作文过程中,教师亲自动手写作,将现实的生活变成文字,可以是班内、校内的真人真事,可以是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将作品拿到班内与学生分享,可能自己的水平不是很高,但在学生的心目中,你会变的很伟大,学生会觉得自己的语文老师很神奇,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喜欢甚至是崇拜你,“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也许会因喜欢上他的语文老师而喜欢上了作文。我上初中的时候,我的老师教我们语文,经常将自己的作品拿到班上给我们念,我清楚的记得那时老师念的神采飞扬,陶醉其中,乐在其中,我对老师佩服的五体投地。我想,我喜欢上了写作,和老师的熏陶是分不开的。后来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也经常在学生面前“卖弄自己的作品,一方面是自我陶醉,一方面确实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2.开展活动,构筑平台

初中生都有自我表现和被肯定的需要,创办本班或者本校特有的作文报刊,让学生拥有展示自我的舞台,无疑对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促进作用。在下口中学的时候,我们办过“淇水风”文学社,在管道峪中学的时候,曾经和湘江中学的“山花”文学社进行联谊活动,在山城中学的时候曾经办过“关山情”文学社,这些做法吸引了大批的文学爱好者,为他们喜欢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我还利用手抄报的形式,将学生作品张贴上墙。

二、激发快乐写作兴趣

单纯从作文教学上看,便是语文教学中“望文轻叹”的区域:学生搜肠刮肚却未凑得只言片语,教师费尽唇舌始终打不开学生的灵感之门。教学效果确实如吕淑湘先生说的“少、慢、差、费”。究其原因,大概在于:学生的社会实践少,信息渠道不畅,校园生活枯燥乏味,造成了思维的限制性;作文题目的陈旧俗套,内容单调重复,造成了思维的呆滞性;老师过多的公式化、概念化的作文指导,造成思维的单一性。这三性互为因果、互相影响、恶性循环,形成一个“思维怪圈”,造成学生脑细胞“萎缩”的现象,从而对写作倍感腻烦。基于以上问题和现象的现实存在,对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而改革,首先要改掉学生的“苦”和“烦”,还学生一个“乐学”和“乐写”。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如何让学生“乐”起来呢?“快乐作文”是笔者近年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探索最优化途径的一次尝试。

三、生活素材,让学生的心“活”起来

学生要写作,首先要有素材,而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言之无物,没有时代感,没有生活气息,根本原因就在于离开了写作的活水源头——生活。曾有人说:“语文一旦与生活相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要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生活作生活的主人。长期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写作限制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无话可说,时间长了,写作给学生的心加上了沉重的枷锁,周围的生活在他们眼前觉得很平常,没有新意,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很空洞,更多的学生则为了完成任务,东搬西凑,写出来的文章没有真实性。例如:我让学生写自己的童年生活,有部分学生写到了在海边玩耍的情景,还写了跟着姥爷在河沙滩上捡贝壳的现象。其实,在我们农村生活的孩子,根本没有见过大海的真实面目,更不要说自己在沙滩上捡贝壳。

篇5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作文教学 语言训练 想象 创新

新编《全日制义务教育蒙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根据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总结蒙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在写作教学方面也提出了明确的目的要求,新课标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还对写作的相关技巧,写作的过程以及作文的修改提出了具体的目标。那么,如何实现作文教学的创新呢?笔者结合新课程标准,结合笔者作文教学的经验教训以及对作文教学的一些思考。

长期以来,社会上的人们把写作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一个人蒙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在中学蒙语文教学中,把作文教学也放到了重要的地位。蒙语文教学要培养听、说、读、写等能力,这就是说,把“写”作为蒙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能力来培养。当前中学的作文教学,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写作方法的教学,轻视生活的体验和语言的积累。在难得的几堂写作指导课上,教师经常从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呼应,如何交代,如何照应,如何结尾等等方面进行指导。在讲到如何开头的方法时,又分出所谓的“悬念式”“开门见山式”“回忆式”等等方法。而由于训练周期长,训练程序僵化呆板,训练手段陈旧单调,且没有检验效果的阶段性标志,无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很差,常常是完成任务了事。笔者主张作文指导思想应是——“生活,作文的源泉;想象,作文的翅膀;创新,作文的生命。” 作文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创新,引导学生作文力求别具一格,切不可千文一面,给学生充分的写作自由和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露独特的感受和心声,以抒写有个性的作文。具体论述如下:

一、狠抓语言训练,切实打好基础。

俗话说:“字是打门锤”,“字如其人”等均说明书写的重要;不能眼睛朝天,把作文要求提得太高,而应面向多数学生的实际,先从基础抓起。错别字多,词汇贫乏,句子不通,就根本谈不上写文章。初中要巩固并逐步扩大识字量,努力消灭错别字,同时积累和丰富词汇,并弄清句子最基本的结构,使之规范化。要在巩固上述成果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分析理解能力,逐步做到使多数学生的作文内容实在、感情真切、条理清楚。

二、拓展写作空间,激发写作兴趣。

“学生是蒙语文学习的主人。蒙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标准》)要打开学生的思路,并给学生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间。这就需要拓展写作空间,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写作是最具有开放性的,囤子课堂的作文教学必然是失败的,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走向校外去认识、感受丰富的生活,不断扩大写作领域。教室之外、图书馆、阅览室、体育场、风景名胜、农贸市场等,都应成为学生主动求知、感悟生活的课堂。当学生亲身走进这些地方,带着好奇心去看、去听、去想、去感受,用真情与眼前的一切交流,对其思维和思想的冲击都是全新的。多数学生一旦落笔成文,往往情景交融,文思飞扬,容易写出自己的灵感和个性。这类活动,对多数学生来讲,不仅得到了写作上的训练,而且受到了思想上的洗礼。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开辟网上阅读空间,加大知识容量和 信息密度,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纵横综合的思 维和恢弘博大的胸襟,让五彩缤纷的生活成为每个学生写作的源头,让本应充满生命气息的作文走出窒息灵魂的传统训练樊篱,再现其亮丽的色彩。作文要表现生活、干预生活。根据作文教学与生活联系的原则,我们应大力提倡学生写自己熟悉的、有感悟的东西,努力发掘并表现身边平凡生活的美和意义,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真切感受,以唤起学生作文兴趣。只要有了生活的底子,有了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有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学生作文自然就会血肉丰满,有真情实感了。虽然它也许还很稚嫩,但它毕竟是一种、可贵的生命的活动,真实的、鲜活的是创作主体个性的张扬。

三、培养想象能力,获取创新灵感。

著名作家王尔德说得好:“第一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用的是庸才,第三个就是蠢才了。”作文是创造性的劳动。夏丐尊就能从“落叶”一词中“认”出“无常、寂寞”等意蕴和情味。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思维定势的负作用很大,使人们养成了惰性和对权威的绝对崇拜,这最不利于创新。在作文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是21世纪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保证,有了这种素质,学生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我们要以创新的教育观念,努力提高作文水平,鼓励创新,发展思维,为全面提高全民族的创新意识而不懈努力。

四、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促进作文教学

1、搞校内宣传活动,反映新人新事,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作文的乐趣。搞校园广播、体育运动会宣传、创办宣传窗、演讲会和辩论会等活动,动员学生全员参与,积极写作,学生总是乐在其中。特别像演讲会和辩论会,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写作热情和精品意识等得到最大限度的融合和张扬,让其真正感受到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对作文教学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

2、创办班刊或校刊,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班刊和校刊能够直接反映学生生活,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创办这样的刊物,学生亲自参加撰稿、编辑、排版、装订等工作,在酸甜苦辣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提升水平。

3、举办作文竞赛活动,在竞赛中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教研组还可以在教导处的统筹安排下,适当搞一些作文活动,比如创新作文竞赛、拟写班级广告语和校歌歌词评比等等,能够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写作潜力,促进作文教学的发展。

篇6

一、让日记成为学生“生活的剪贴板”

初中生,多梦的年龄,在他们的世界里,喜怒哀乐,悲欣愁苦,亦是百味俱全。于是我顺势引导学生用眼捕捉、用耳聆听、用心感悟,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大自然的山水草木,鱼虫鸟兽,风雨云霞,人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衣食住行,大到宇宙天际,小到落叶尘埃都可以写。然后让他们每天都花5分钟左右的时间把白天感受最深的一处景、一个人或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记录下来,也可以是自己的烦恼、忧伤抑或喜悦。日记中要尽可能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人见其一,我见其二;人见其二,我见其三。在日记中尽可能用上平时积累的优美语句或古典诗词,并且用波浪线做上记号,表明自己会灵活运用积累的语言了。旁征博引、大量活用促使学生的积累得到了运用,而运用又刷新了学生的积累,促使学生的语言系统不断升级。

每一次,我都会认真欣赏学生的观察日记,并作上恰当的点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徜徉在学生情感的天空里,也是一种美的享受。我在每一天的语文课上都会花5分钟左右的时间朗读、点评优秀的日记,激发学生继续写日记的热情。慢慢的,我发现学生参与的热情大增,不少学生的日记越写越长,有的同学甚至能别出心裁地改写唐诗、宋词,比如,辛弃疾、李清照的词。

有同学酷爱足球,她在自己的日记中多次写到足球,其中《印象・南非》更是她自己的独特感悟。摘录如下:

何曾几时,好望角的秋叶又落下。在那个遥远的国度,如火的六月,从一场看似癫狂的开幕式开始。/啊,南非的盛夏,只属于它!我的心中埋下足球的种子,生根发芽。只是好奇想一睹世界第一运动的风采。/之后才发现,我又站在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我的人生从此将离不开它。/一场角逐,十一个人的游戏,似微风抚过我心灵最柔软的地方。我明白了,一直以来心灵的缺口,该用它弥补。/我的心始终激情四溢,是心动,甚至是痴狂。/一场盛宴,南非――那个艾滋病肆虐的小国/华丽蜕变为彩虹之城。世界/在为南非疯狂!/阿根廷的历程犹如“泰坦尼克号”,出行与沉没都是世界的焦点,而它的失败,使《阿根廷别为我哭泣》的音乐又一次响起。/而我,终于第一次为阿根廷哭泣,也为足球!C罗的黯淡出局,卡卡的仰天长叹,梅西的垂头丧气,卡西的神勇无比,伊瓜因的帽子戏法,托雷斯的低迷忧伤,斯内德的晶莹泪花……/细数南非的碎影,静听《非洲时刻》,一遍一遍,新的感悟!

另外几位感情细腻的女同学甚至开始写起剧本来,而且还是连续剧形式的,其中主人公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尤为传神。当然,作为老师,我也读得出日记中的主人公,就是她们自己的缩影,她们把心里话都含蓄地渗透在里面。每次想将她们的优秀片段与其他同学分享时,我都会先征求一下她们的意见。在这样的一个艺术的殿堂里,他们享受着尊重,享受着自由,享受着成功,享受着快乐。观察日记已经成为了学生“诗意的栖居地”。

二、让日记成为学生阅读欣赏的园地

德国诗人雪莱说过:“人有一颗产生感情的心,有一个能思维的头脑。”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两个月之后,我让学生同桌互批观察日记。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同桌的观察日记本上作上自己的点评,可以是对语言的品析,也可以是对题材的评价,也可以是感情上的解读。同桌互批后,并且要负责推荐优秀的日记,写上推荐的理由。老师利用语文课或是作文课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被推荐者大声朗读自己的日记佳作,推荐者则做恰当点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我惊喜地发现学生对课外美文的欣赏水平有大幅度提高,另外阅读水平也有较大提高。

三、让日记成为学生完美蜕变的舞台

每个双休日,我都让学生以手抄小报的形式整理自己一周的日记佳作,再评选出其中的优秀作品张贴到班级的展示栏里。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让他们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学生热情高涨。每个月进行班级日记佳作汇编,充分展示学生的才能。学期结束评选出班级的写作之星,并颁发奖状和奖品。这样,点燃了学生创作的火花,开启了他们感情的大门,生活情趣浓浓郁郁,创作之水源源不断。

篇7

关键词:初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250-01

在中华文化辉煌灿烂,古诗词和文言文无不是古人留与我们后人的无价之宝。要想了解与继承祖先的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能会读、读懂文言文。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好文言文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但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多数学生认为文言文很深奥、枯燥难学、没意思,一看到文言文就头疼,要不是为了考试,真不想学。看来,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十分重要。那么,该如何培养他们的兴趣呢?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消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心理

用教师的魅力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要教好文言文,语文教师不仅要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正确的教学原则、高效的教学方法,更要具备较高的文言修养。要精心备课,上课时要表现出对课文相当精熟,基本能背诵。教学中对一些名人轶事、名篇名句能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得心应手。教师这样的表现能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学习文言文并不难,同时体会到学好文言文的好处,顿生仰慕之情,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鼓舞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

降低学习文言文难度。难道过大,学生听而生畏,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也就无法提及文言文能力的提高了。不要对学生要求太高了,熟读不求甚解也可以,不要求句句弄懂,字字弄清,越这样他们越害怕,要让学生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熟读中慢慢感受课文内容。对于翻译句子,教师完全没有必要逐字逐句地给学生讲解,要简化其繁琐的直译,抓住重点字词句讲解,然后自然而然地去引导学生理解其意思。哪怕只是理解了其中的一句,亦或是一个字的意思,都会给学生带来成就感,教师适时适度地加以表扬鼓励,让他们初尝学习文言文的甜头,学习热情就更高涨,从而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增强他们学生文言文的信心。

二、加强诵读训练,培养文言语感

加强诵读,有助于学生融入课文。诵读法是中国几千年语文教育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法。朱熹说:“学者观书,务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不仅强调了诵读的重要,且提出了严格要求。初学文言文,学生经常读错字,断错句,结结巴巴,断断续续,毫无节奏、韵律之美。教师一定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以设计,对诵读多加指导,让学生读得得法。 首先,要让学生读准字音,重点掌握疑难字词的读音。接着,划出停顿,读出节奏感,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朗读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彩:范读、带读、自由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表演读。学生通过反复练读,既培养了文言语感,又初步了解了内容。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个“说”字读成“yuè ”,学生既了解了通假字的知识,又觉得很有意思,文言文竟然有许多字可以互通。“宋有富人,天雨墙坏。”中的“雨”念成“yù”,学生在朗读中掌握了词类活用现象。“余闻之也久。”这句停顿处在“也”的后面,学生从中深切地感受到文言文虚词的魅力。学生由错读到会读再到读得好直至背诵,自信心也随之而来。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自然就会对文言文产生兴趣。

三、巧设情境,活跃气氛

教师可通过辩论、仿写、创意表演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我曾采用让学生表演课本剧来教学《孙权劝学》一文。通过课本剧的表演,培养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提高阅读兴趣。表演课本剧前,学生先编剧本,而要编好剧本就得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用心体会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准确把握文中各色人物的性格特点,及作品的情感和主题,并插上自己想象的翅膀,丰富人物形象,扩展知识内容。这一过程已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得到了培养和提高。最后通过表演学习成果,感受阅读内容带来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由成功而产生心理的一种满足感,从而渴望阅读更多优秀的文言作品。课本剧表演提高了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文学欣赏的水平,为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四、注重学以致用

文言文学习中,积累越丰厚,相应的阅读分析能力也就越强。对学生而言,学好文言文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文言文行文简洁、遣词造句考究、意境优美等特点,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影响深远。因此,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引导学生挖掘文言文中对学生写作方面有价值的东西。《口技》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陋室铭》《爱莲说》托物言志、《岳阳楼记》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等等,都是学生写作中值得借鉴的地方。也可以指导学生适当地尝试文言文的写作,或是指导学生在作文中引用文言经典名言警句。也可提供文言文中涉及的话题锻炼学生运用素材的意识和能力,或者指定文中的素材让学生寻找合适的作文话题。通过这样较为持续而有意的训练,相信学生从课本中取材的意识和能力都能得到提升。使其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越来越浓。

篇8

一、中式英语的定义

语言研究者和外语教师把学习者所产生的一些不符合英语习惯的表达方式称为中式英语(Chinglish)。Joan Pinkham在她的《中式英语之鉴》一书中指出:“Chinglish…is that misshapen,hybrid language that is neither English nor Chinese but that might be described as‘Englis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2000:1)。简言之,中式英语就是指中国英语学习和使用者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加之自己英语水平有限,只能凭自己的主观想象组合英语语句,因此在英语交际中出现不合英语规范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半英半汉或不英不汉而常被称作“具有汉语特色的英语”,如“Long time no see.”等。对英语国家的人来说,这种英语不能理解、不能接受,因此是错误的。

中式英语错误起源于汉语的负迁移,在中国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中非常常见,是学生非常典型的一种错误。尽管教师一再纠正,学生仍然一再犯错。为了弄清汉语如何影响英语学习,对学生出现的中式英语进行分析很有必要。

二、初中生中式英语现象分析

初中学生最爱使用母语或者有限的、学过的英语语言知识进行类推,中式英语产生的频率相当高;并且,中式英语在初中学生的口语和写作中有多种表现形式。就其产生错误的根源大致分为以下四种原因:词汇误用、句法错误以及因为缺乏文化意识。

(一)词汇误用

由于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刚开始学习英语时必须依赖于汉语来理解和记忆英语词汇,这种对母语的依赖强化了学习者对英语词汇的片面掌握,而英、汉两种语言在词义与用词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学生往往忽略这些因素,在交际或写作时,往往根据头脑中所要表达的汉语概念寻找与之相对应的英语词条并机械地套用,从而因词汇误用导致中国式英语的产生。词汇误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搭配错误

学生在学习了某些词汇尤其是动词以后,在使用过程中却不考虑该词的用法而胡乱搭配,造成错误。

如:做蛋糕:do a decision (make a decision )

吃药:drink soup (eat soup)

2.自创词汇

学生时常用自己所学的词汇或者构词法来自行组合创造某些词汇,造成错误。

如: 家务事:house things(chores/housework)

学业:study work(school work)

3.一一对应

许多词汇在汉语和英语中具有相同的词形但是意义迥异。学生不了解这个特点,在交际或写作时一一对应,直接用英语词汇来翻译汉语词汇,造成错误。

如:红茶:red tea (black tea)大雨:big snow (heavy snow)

(二)句法错误:母语非标记导致的错误

标记性(markedness)是由布拉格学派提出的一个用于语言学分析的术语。一对语言特征被看作是两个对立体,被赋予不同的值:正值(positive),即有标记的(marked)和负值(negative)或中性(neutral),即无标记的(unmarked)(Crystal,1985:189)。一般说来,这种区分指某个特定的语言特征的出现与否。一个语言单位带有这种语言特征,即被说成是有标记的;与之对立的另一个语言单位不带这种特征,就被说成是无标记的。例如,名词形式book是无标记的,而books则是有标记的,因为books在形式上带有一个标记(即后缀)s,表示一个特别的意义(复数)。无标记形式比标记形式分布更广,意义也更具体;也就是说,有标记的成分是比较特殊和罕见的,而无标记的成分则更常见、更普通。根据Eckman的标记差异假设(James,2001:183),虽然母语和目的语形式完全不同,但是如果母语是标记形式而目的语是无标记形式,那么学习者的母语就不会对目的语的学习过程产生负迁移。反之,母语就会给目的语的习得造成很大困难,学习者就容易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三)文化因素

文化差异恐怕是造成各民族之间的误解最突出的因素之一。在语言上主要体现在“称谓、招呼、赞扬、答谢、社交礼仪、收受礼物、体贴”等方面。英语中某些词的含义并不完全与汉语对等,比如intellectual这个词,在英美等国其范围较小,只包括大学教授等有较高学术地位的人,不包括普通的大学生,而多数中国人认为intellectual就是“知识分子”,而且汉语中的知识分子所指范围很广,大学教师、中学教师、大学生、医生、工程师、翻译人员以及一切受过大学教育的人都可以称为知识分子。

三、中式英语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端正态度

谢之君(1995)认为:中式英语本来就是外国人称中国人在使用英语中受汉语影响而出现的非规范英语现象时的用语,它带有明显的贬义。意识到中式英语是一种必经的过渡语,是客观存在的,能帮助学生纠正自己对所犯错误的看法,出错是不可避免的,只要能够达到交流的目的,就是成功的语言交际,不要过分注重语言错误,有助于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建立自信,提高交际能力。

(二)因“才”施策

让学生学到规范的英语,我们所采取的策略必须有所差别。

第一,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打好语法基础扩大词汇量是相当重要的。在语法学习上,学生要重点了解英语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对英语课文和读物中的句子进行模仿。葛传鲷教授曾提出“愚笨的”写作原则―――“你不该用在你的阅读中未见过的任何结构、表达式和词组。”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想当然创造的英语。另一方面,掌握一定的词汇量是相当必要的。词汇量的增加应该建立在了解单词具体使用情况和语境的基础之上,把握好词语的内涵和外延。

第二,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而言,巩固基础勤学多练。不少学生写英语、说英语,是借助“意念汉语英语”这样的表达模式,这种模式在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是比较有帮助的,但这也是造成中式英语搭配不当、主谓不一致的主要原因。

第三,对于英语应用能力较好的学生来说,要真正掌握规范的英语就在于培养英语思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感”。形成英语思维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从多方面努力,营造出语言环境。在听力方面,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应鼓励学生直接接触英文的原版材料,接触原版的音像、广播材料,让学生在真切、轻松的语言环境中吸收英文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在口语方面,可以采用交际法,增强英语语感,通过布置诸如复述故事、角色替换、情景对话、专题讨论、口头作文等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乐在其中;在阅读方面,应加强泛读和快速阅读,阅读时不能只求理解语言材料的内容,还应注意其中的语言现象,掌握语言的运用规律。

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提高效率

学生每天在课堂上的时间本就极其有限,如何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一直是语文教师们探索的课题。笔者在教学工作中,总结了以下几点看法,愿与诸位同行分享。

一、及时调整教法,与时代接轨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而学校也不是“世外桃源”,学生的思想在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而变化,教师在安排教学的时候,如果一味地采用老方法,走老路子,就会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发生碰撞,这样不仅不能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反而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引起学生反感。

教师在准备教学内容时,除了要结合课本和教学大纲安排学习内容,还应结合近日的社会热点,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判断和分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对他人的看法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和兴趣,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尽量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成、乐在其中。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一个场景中的气氛往往能够影响到该场景中人的心情和工作效率,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积极加入到教学活动中,而通过努力地学习取得成果后,他们的喜悦心情又能够使课堂气氛更加热烈和谐。

教师在授课时投入的神态和动情的讲解,都能带动学生,感染学生。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随时注意课堂气氛,重“讲”的同时也要重“演”,重视“讲解”的同时也要重视“讨论”,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人,敢于适度的“让出”讲台,让学生去看、去说、去表达、去创作,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教师在积极调动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要随时把握气愤的变化,做到“开而不浮”“放而不燥”,在课堂气氛趋于浮躁、甚至接近失控的时候,应及时进行调整,提醒学生,课堂时间有限,要抓紧时间学习知识,其他活动可放到课外进行。但提醒应用语温和,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三、使用适当的教学语言

1.教师语言应含蓄、幽默。

这里说的含蓄,是指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做到注重引导,要耐心带着学生学习,而不是推着学生,更不能选择简单粗暴的“填鸭教法”,应引导思路,进行适当地烘托和暗示,让学生自己找到结论。而这里所讲的幽默,并不是让老师在课堂上大讲笑话,而是在保证课堂庄重严肃的前提下,在适当的时候加入一些有一定趣味性的小故事和引人入胜的典故,帮助学生更深刻更清晰地体会课堂内容。尤其是在讲述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时,采用通俗的幽默的富有魅力的语言,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教师含蓄幽默的教学语言,也可以给学生做出榜样。学生的语言习惯,除家庭因素外,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他的语文老师的影响,教师用语幽默含蓄、文明得体,教出的学生自然也会言语文雅,气度高华。

2.使用合适的语气、语速和语调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一定不是全程快节奏的,而是像一首优美的歌曲,有疾有徐,有良好的节奏感。语文课堂的节奏,是指由语文老师内心的情感变化引起的语言高低快慢缓急的变化。教师的语气、语速和语调应与课堂内容紧密结合,同时也要根据学生听讲和回答问题的情况,根据学生参与课堂的表现有所变化。例如,如果课文内容是情节激烈的记叙文或说理明确的议论文,教师的语气就应干脆铿锵;如果课文是抒情散文,教师的语气就可以轻快温柔些;如果学生在教师提问时对答如流,教师就应用鼓励的语气语调进行表扬;如果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磕磕巴巴,或者表示没有弄懂这个问题,教师就应该用疑问的语气来进行启发和引导;如果学生因无法回答问题而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做出了不愿继续学习的表现,教师则应该用温和而严肃的语气语调进行安慰和教导,切忌用语激烈的批评。这样,课堂气氛有张有弛,学生能在教师充满变化的讲解中,不知不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当然,要做到适当地运用教学语言,自然地掌握课堂节奏、引导学生情绪,需要长期地实践和练习,要不断地根据学生的反响来检视自己,提高自己。

四、积极鼓励学生,树立学生自信

一个经常体验成功的学生,会在学习中产生成就感,这样的学生通常会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坚持力也比较高,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会轻易退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在课堂提问时,既不可过于简单,让学生不需努力思考就能回答,这样即使轻易答对了,也不会让学生有努力后获得成功的成就感,反而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不愿继续专注于课堂学习,分心去想其他事情;而问题太难,学生无法通过思考获得答案,也容易使学生失去自信,久而久之,学生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在提问时要注意,问题难度应与学生的学习情况相匹配,让问题处于学生“跳一跳能够到”的高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体验到成功的感觉,从而树立起自信。另外,学生可能会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回答问题,这时候,应该首先肯定学生答案中正确的部分,并对他积极思考的行为进行鼓励,然后温和地引导学生从正确的角度看待问题,回答问题,这样,既不打击学生的自信,又能帮助他们正确的理解所学知识点,回答出教师的问题,进而爱上语文这门学科,自觉自发的进行学习。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图像、音频、视频来从视、听、触等多种感官来将知识点传达给学生,将多媒体教学融入到语文课堂中,可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语文训练,提高课堂效率。例如,教师可在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时,选择合适的音乐播放,引导学生跟着节奏,寻找合适的语速和语感;也可在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展示图片或播放视频,然后让学生用文字将自己看到的写出来,以提高学生的描写能力。善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教师努力充实自己,提高业务水平,同时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检视自己的教学方法。这样一定能找到更多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邱士军. 如何利用中学语文教材,激发学生创造思维[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36)

篇10

关键词:初中;中学生;语文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2-0151-02

一、利用快乐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俗话说“兴趣源于快乐”,“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快乐的学习,学生才是最感兴趣的。学习原本应该是快乐的事情,只不过由于一些学校只看重分数,漠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们也顾不上学生学习的快乐与否了。然而,我们应该明白:只要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他们就有了长久的学习动力。这样,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就能不断得到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也会不断上升。

语文日常教学的三大板块是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和作文。这三大板块的教学都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朗读是基础知识中的基本功,教师如能创设情境,让学生读得“摇头晃脑”,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学作品的朗诵之中,这是对学生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也能让学生很有成就感地在有感情的朗读之中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解读文本时,作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解读,学生就会非常感兴趣,乐在其中。比如,结合教材,联系生活,提出一些兴趣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加以引导,指导他们正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学生们在兴趣很浓地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懂得了生活的道理,更加深了他们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写作方面,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鼓励他们把自己生活中觉得快乐有趣的事情写下来。再选取几篇优秀之作加以指导、全班点评,最后让学生自读晶味。如此久而久之做下去,学生就能在写作中体会到成就感,即使他们觉得很辛苦也会乐意去做。这样,在不知不觉的有趣学习中,就已经培养起了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因人而异,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我们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一定要多鼓励,多给予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少一些批评指责,更不能对他们丧失信心,不闻不问,冷漠对待。当学生取得一定进步时,要适时鼓励,为其指明还应该努力的方向。不能因为学生成绩差,就罚其机械重复地练习。这样做是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换取死记硬背的知识,得不偿失。在农村,因学生学习成绩差,教师便令其做“惩罚”式练习的现象并不少见。

在一般情况下,语文成绩好的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较浓;语文成绩差的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较小。因此,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把重点放在差生身上。不能只看到学生当前的分数,而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才是语文学习的长久之计。学生对语文有了浓厚的兴趣,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他们的语文能力怎么会提不高呢?

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案

教师在日常语文教学之中,要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地唤起学生对语文的求知欲望,逐渐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课堂上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尤其要考虑到差生,把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要鼓励他们去解决,并适时指导,进而提出更高的要求。我的班上原有一名从不做任何作业的“倒数第一”的差生,通过初二一年的兴趣培养,现在已经能跟上全班学习语文了,再也用不着我经常督促他了。

我们在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时,多说几个“我希望你们……”,少说几个“你们必须……”。这样就会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乐于接受老师的教导,促进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浓,他们的语文能力就会越高。这样,他们学习语文的动力就越持久。最终达到“教师教得越轻松,学生学得越快乐”;“学生学得越快乐,教师教得更轻松”的良性循环。

四、加强语文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

生活中处处都要运用语文知识,这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不竭动力。比如,在春节来临之际,让学生用父母的手机给老师编发一条短信,表达节日祝福之意。许多学生平时就爱玩手机,现在有了一个好借口,哪会错过?但又考虑到要把这一信息发给自己的语文老师,不得不慎之又慎。因而出现了一些优秀感人之作。在春耕之时,农村家庭大多需要贷款,就要求学生替家里写一张贷款申请书。学生们在写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不少问题,但让学生们明白了:生活中少不了语文,语文很有用,即使升不了学,所学也很有用。

五、提高语文作业的质量,减少语文作业的数量,使之既灵活又有针对性

语文作业的设计要使基础差的学生得到锻炼提高的机会,也要使优秀的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也就是说,对发展等次不同的学生在数量上,质量上可以做不同的要求。比如,抄写词语,优生抄一遍,中等生抄二遍。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抄三遍。阅读理解方面,有难度的留给优生去思考,简单的让后进生去完成,并鼓励他们向中等难度的题进军,降低难度让他们同中等生走在一起。并让优生来点评中等生所做的中等难度的题目,帮助差生。要求优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并为他们创设上讲台展示自己的机会,以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不同发展等次的学生,作文更要区别对待,做不同的要求,分别指导。

精简作业的数量仅靠语文教师一人之力是不够的,要各学科齐头并进。千万不要轻了这头又重了那头。其实,作业的减量,并不代表教师的工作量因此而减轻,相反,如何设计更科学合理而又有灵活性、针对性的作业,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辅导,教师们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六、根据学生不同学年段的年龄特点,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针对初中生不同的年龄段特点和个体差异,我们应有所侧重,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我们既要面对全体学生,也要面对学生的所有方面。把握学生不同的年龄段心理,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满怀信心地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中探索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让学生能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在快乐学习中感受成功,以良性循环,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更多地像农业,而不像工业。”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像精心培育庄稼一样教语文。一切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努力,少摆一些“花架子”,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生动有趣、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案,尽量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那么,我们的学生就一定会对语文感兴趣,我们的教学质量定会稳步提高。

七、在语文学习的评价方式中体现人文关怀

每个学生的智能存在多个方面,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又不尽相同。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充满人文关怀而采取恰当的评价方式去评价自己的学生,以利于促进他们的发展。那么,怎样才算是充满人文关怀的学习评价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