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规划书大一新生范文
时间:2023-04-10 03:58: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规划书大一新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加强目标教育
确立目标是成功的起点。大一新生陷入无助和迷茫之初,通过举办讲座、座谈会、报告会等形式,请专家现身说法,引导学生认清自身肩负的责任,了解大学学习生活的特点,尽快树立新的学习目标。目标的确立要适合自身的特点,既要明确、具体、简明,又不能脱离社会实际盲目空想;既要有长期目标,又要有短期目标。可以引导学生确定一个大学四年的有针对性的整体规划。针对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对自己的专业了解甚少这一现象,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方式对大一新生开展学习指导,例如,请专业负责人讲解本专业的特点、研究方向、发展趋势和就业前景,开展新老学生交流座谈会等,使大一新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形成专业自豪感,以便更好地确立学习目标。
2.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即没有合理而科学的学习计划紧密相关的。[6]因此,首先要教会大一新生制定学习计划。如制定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直至四年的年计划,使学习进入一个有序状态。其次,培养大一新生的自学能力,做学习的主人。大学尽管学习的内容很多,但供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很多。根据大学课程的特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尽快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适应大学学习就尤为重要。
通过请往届学长做报告、与杰出校友座谈等形式,引导大一新生尽快克服中学学习方法的惯性,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负责,从而学会自学。还可以组织大一新生上晚自习,保持中学学习的惯性。再次,大学图书资料和各种信息丰富,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化,熟悉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来收集资料、获取信息也成了必备的学习技能。
篇2
关键词:大一新生;心理及行为状况;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101-02
对一个群体进行跟踪调查,通过细微的变化了解一个群体随着环境的变化所发生的思想上的、行为上的变化,这些变化因素对一个群体未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高中和中专学生结束了长达十几年的象牙塔生活,初次步入大学,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等各种生存要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是否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一旦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又该如何处理。针对这些问题,对高职院校大一新生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就他们入校以来的心理和行为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引导。
一、调研方法
调查地点:龙子湖高校园区。调查分析时间:2014年2月20日至3月19日。调查对象:龙子湖高校园区的三所高职院校的大一新生。调查方法:抽样调查和访谈。为了研究的真实性,成立调研小组,调研小组成员每人负责收发调查问卷30份,共计210份。调查问卷收回后,对调查问卷中每一个问题的答案进行汇总,再计算出各个答案在所有答案中所占的百分比。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第一,性别和籍贯;第二,学生的适应情况和对大学及大学生活的评价;第三,学生上课、借阅状况;第四,课余时间与高中的异同及利用课余时间的利用情况;第五,学生之间相处的情况及朋友圈子状况;第六,加入学生会及社团情况;第七,对自己的人生规划状况及目前的困惑;第八,高中和大学期间的恋爱情况和对大学生同居的看法。本次被调查学生人数为210人,男生160人,女生50人,男、女生比例适合。其中170名学生来自农村,40名学生来自城市,这也符合目前高职院校招生的实际情况,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
二、高职院校大一新生心理及行为特点
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显示,大多数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以后,能较好地适应环境,并根据环境的变化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进行调整,总体表现较好。
(一)大一新生心理及行为状况总体表现良好
1.大一新生适应能力相对较强。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以及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强,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的机会变得更多了。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有60%的学生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31.5%的学生感觉有时不太适应,8.5%的学生感觉不适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很多学生心理不断成熟,适应环境的能力也不断增强,同时接触的人和事也逐渐增多,这对学生们适应大学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少部分不适应大学生活的学生大部分都比较内向,不愿和别人主动交往,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从而导致不能适应大学生活。
2.学生兼顾学习和能力的提高。调查显示,86.5%的学生上课积极性较高,上课能够认真听课,13.5%的学生偶尔会有旷课现象。参加社团、学生会或社会兼职的学生人数比例高达52%。这些学生通过参加学生会、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后,他们的视野逐渐变得开阔,增加了对学习之外的社会环境的认知度,他们的综合素质、语言能力等很多方面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进入大学以后,大多学生都多了一份危机感,三年以后就将步入社会,大多学生在保证学习任务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多种途径来锻炼自己的能力。
3.能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能够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是每一个社会人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理应注重人际关系的处理。我们对大一新生的调查结果显示,83%的学生与自己的室友及其他同班学生相处非常融洽,有8%的学生处理不好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关系。当学生们遇到人际交往方面的困难时,74%的学生求助于朋友和辅导员并能得到很好的解决,16%的学生愿意求助于心理咨询中心。
4.有较为正确的恋爱观。对大一新生的调查显示,有45%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有过恋爱经历,进入大学以后有28%的学生有过一次恋爱经历,13%的学生有过两次及两次以上的恋爱经历,超过半数的学生在大一期间没有谈过恋爱。在恋爱观方面,52%的学生的恋爱观是有合适的人才谈,大家对于恋爱充满了期待,但绝不会随随便便的为了谈恋爱而谈恋爱。综合来看,大多数大一学生对待恋爱有了更高的要求标准,他们不再像高中时一样随波逐流,随随便便地谈一场恋爱,而更多的是感受到了一种空前的责任感,以互不伤害对方为准则。
(二)大一新生心理及行为状况的不良倾向
1.不重视政治理论课的学习。随着社会逐渐趋于多元化,大学生政治意识越来越淡漠,政治理论课越来越不受重视,33%的学生认为开政治理论课很有必要,61%的学生认为这些课程可有可无,6%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开政治理论课。政治理论课对学生们的道德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青年人的道德水平引领并决定着社会的文明程度。但它在大学普遍受到冷落,尤其是在女生比较多的班级更是如此。大多数学生认为,高考已经结束了,政治课对提高自己未来的就业技能没有什么帮助,因此这门课程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就慢慢减小了。
2.大多数学生朋友圈子较小。40%的学生朋友圈自来宿舍和原来的学生,50%的学生朋友圈来自班级或专业,10%的学生朋友圈来自学生会、其他系部和校外。交朋友时,兴趣爱好对他们交朋友的影响最大,有共同的爱好就有共同的话题,自然容易走到一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的交际范围过于狭小,基本局限于自己所在班级或专业中,这就启示我们,在今后的院系管理、班级管理中,我们要着重于不同的院系、不同的专业以及不同班级之间的友谊活动的开展,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结交知己的平台。大学生也应当多参加各项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增加自己内在交际的厚度,充实大学生活,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好铺垫。
3.很多学生有自己的目标愿景,但缺乏达成目标的措施。从调查结果来看,有明确目标的学生所占总人数比例(包括长期和短期目标)为43%,这一部分人往往是整个班级、整个群体中最积极、最勤奋的人,这样的学生创造出来的社会成果可能要大于其他学生;有49%的学生大致有一些目标,但从来没有认真规划过;还有8%的学生没有什么想法,随遇而安,这部分学生大多没有规划,也没有目标,陪伴他们的只有游戏、电子书等虚拟世界的产物。有些学生目标不明确,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们也想干成一件事,但自律性差,总是出现“明日待明日”的现象。
4.不再像高中那样重视学习。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只有26%的学生会保质保量的完成,35%的学生表示能做多少就做多少,22.5%的学生尽量完成,有空就做,没空拉倒,16.5%的学生压根就没想过做作业。据资料显示,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调查发现,23%的学生每周都会到图书馆看书,55%的学生偶尔会去,15%的学生几乎不去,7%的学生从来没去过。学生们不爱读书除了与我国的国民素质较低有关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应试教育让学生们没有时间和经历去读课外书。
三、规避大一新生不良倾向的有效途径
1.合理的引导,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一个身体成熟的大一新生,其在心理方面未必达到成熟的程度,因为心理能力依赖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文化知识的熏陶。[1]大一新生尽管经过了十几年的学校教育,知识结构不断丰富,但思想意识还不成熟。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学校里不仅能学到技术,人格还能得到不断的升华和提高,使精神也更加充实。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跨校交流与合作,开阔学生的视野。高校园区的打造客观上为学生跨校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每个学校为学生提供的锻炼机会毕竟是有限的。高校园区可成立学生会联合会和学生社团联合会,在校园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进不同高校学生之间的了解,扩大学生的交友范围,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3.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探索、创新的积极性和热情。创新可以增强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同样创新可以增强一所学校的竞争力和知名度。学生时期正是思维敏捷、敢做敢干、开拓创新的重要阶段,利用大学生在这一时期的特点,学校应多开展读书会、演讲、演出、小发明小创造之类等适合各类性格特征的学生活动,学生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在参加活动上给予一定的制度支持和物质奖励。
参考文献:
[1]李建峰.大一新生不良人格特点分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0):26.
[2]刘凤阁,孙幸之,张洪杰.成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7,(06).
[3]王瑶.对高师建立心理咨询机构的几点思考[J].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03).
[4]张红杰,刘凤阁,孙幸之,刘淑芳.大学新生心理卫生状况调查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01).
[5]常连玺,李江璐.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报告[J].中国成人教育,2012,(10).
[6]张丁香,顾昭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05).
篇3
关键词:大一新生;职业规划;分析引导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1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严峻的就业形势让学生感受到了未来的就业压力。大一新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比较陌生,对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定位不准、自我目标缺失、不了解职业规划、职业期望值过高、主体意识淡薄等种种职业生涯规划上出现问题,以致在毕业时,很多大学生茫然无措,不知何去何从。因此了解大一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正确引导大一新生制定自己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一新生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就业能力,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并结合社会需要开拓美好的职业前景,为走向职业成功提供一个最佳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一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根据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大一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发展的探索最初阶段。这是整个生涯发展阶段中最为关键阶段,个人对职业生涯探索的广度和深度会影响个人职业决策。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完善自身的未来发展和发展自己的潜能,更好地学习知识,更好地进入社会。当前我国高校大一新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不能准确定位自我
很多大一新生对于自我的认知体现在个人兴趣、能力、性格等方面,对于自己的价值观、态度等方面的心理品质缺乏了解。受中国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在高考之前,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上大学,学习是为了父母、为了老师,唯独没有考虑自己的个体需要。有些同学表示,专业是父母给选的,除了读书和考试外,自己都不太清楚喜欢什么专业,有什么兴趣和追求。
2.学生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
长期以来很多高校的各项工作主要围绕教学和科研进行,较少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辅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在政策、资金、设施、人员等方面投入很少。另外,大学的教育体制改革迟缓,表现在专业设置、专业改革滞后,专业和市场需求脱节。
3.学生自我分析表面化
大部分学生在进行自我分析时,有人采用自我盘点的形式对自身优缺点进行分析,有的采用SWOT分析,形式看起来是系统的,但内容上与职业规划的需求脱节。许多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一直是按照父母的安排前行,没有足够的空间去审视自己。进入大学后,仍然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不去主动了解社会,这是生涯责任感不足的表现。自我分析流于形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的思想,导致了他们在就业时不够主动,还是依赖家长和老师。
在求职过程中,就业自主能力不够,缺乏求职技巧、沟通方式不够有效。另外,绝大部分学生创业意识不够,创业期望值过高,创业能力不足。
二、职业生涯规划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缺乏适合中国的职业生涯理论
目前国内高校教学用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还是借用国外的理论,国内外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直接借用国外理论,不一定适用于国内高校的学生。国内高校的职业规划在实践中还处于低级阶段,理论的缺乏影响了高校的职业规划生涯辅导。
2.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的设置与学生的需求脱节
大部分高校还未设立专门的职业规划辅导机构,老师大多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职业规划学习培训,只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介绍和帮助指导,无法满足严峻的就业形势。虽然一些高校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没有形成固定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程序化、单调化,停留在传统的填鸭式的单纯课堂授课形式,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3.职业生涯辅导的作用不显著
当前,一些国内高校引进了国外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职业生涯辅导思想,甚至有少数高校在校园内设立了职业生涯指导委员会,向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知识的指导,在校园内开展职业生涯辅导的有益尝试。但从总体上来看,大多数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主要由就业指导中心实施完成,而负责就业指导的部门大都没有参加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制定培养方案的部门没有很好地研究就业问题,所制定地培养目标过于单一和统一,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三、如何正确引导大一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俗语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大学生要正确判断自己的能力,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这需要客观分析。通过自我分析,可以深入了解自身,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未来的工作方向与机会,从而彻底解决我能干什么的问题。学生对自己的分析一定要客观、全面、深刻,不能回避自己的缺点。自我分析,首先要分析自身优势何在,即所拥有的能力和潜力。其次,要找出自己的不足,包括性格上的弱点、经验与经历中所欠缺的方面及能力上的差距。清楚的了解自我之后,就要对症下药。
2.培养学生的规划意识,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职业规划
在大学校园里我们随处可见莘莘学子忙碌的身影,可是被问到“你打算将来做什么?”时不少学生定会一脸茫然。大学生们成天忙于专业课的学习,疲于应付各类考试。遗憾的是,这些学生在自己学习和前途关系上缺少应有的“功利”目的,即是说,他们没有将现在的学习和自己以后的职业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规划。
为了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具备完善健全的职业规划机构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一所大学首先应该成立健全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机构,进而开展相当数量的工作。这些工作可以包括: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监督机制;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讲座;就业形势与政策、面试技巧及就业心理调适等系列讲座;事业成功人士的现身说法等。
3.加强学生专业意识教育
学生的专业意识亟待加强。部分学生忙于学自己的专业课,却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这是一个匪夷所思的现象。同时,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情况的学生也不是少数,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是懵懵懂的。因此,加强专业知识的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首先,在对新生的入学教育中,专业知识教育应该成为不必可少的内容。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使学生在了解自己专业的基础上,进而喜爱自己的专业,并从中获取学习的原动力。其次,针对学生择业问题上的“用非所学”现象,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尽量选择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毕竟这样才有比较优势,才更容易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成绩。
4.转变观念,增强就业的主动性
每年都有不少就业的困难户。究其根源,毕业生的主动就业意识不强。一部分学生抱着“等、靠、要”的极端错误思想,不是主动出击而是“守株待兔”。另一方面,有些毕业生在求职场上遭受挫折就一蹶不振,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进而自暴自弃,对就业完全丧失信心。因此,学校应该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就业知识讲座,帮助学生转变观念,变被动为主动,鼓励学生自我推销;同时,帮助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调试,要树立在求职场上“愈挫愈勇”的精神。
5.拓展培训项目,整合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我发展需求
学校应当积极鼓励新生参加职业规划比赛,每年都会有各种市级的或者国家级的职业规划比赛和创业比赛,让他们在比赛中去认识自己,提前做好职业规划的准备。同时,应多开展职业规划方面的讲座,职业规划类的讲座也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理论学习后,利用暑期参加实践、实习、兼职等活动,找个机会去亲自体验了,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验证自己的选择。判断自己的目标职业是否是自己的兴趣点,便于调整自己的目标,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我发展需求。
大一新生从入学开始,就寻找适合自身发展职业所需知识、技能、兴趣、爱好,给自己尽早进行明确定位,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并结合社会需要开拓美好的职业前景,为走向职业成功提供一个最佳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见。
参考文献
[1]陈啸,李小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实证调查与分析.教育与职业,2009(9)
篇4
【关键词】95后大学新生;独立能力;养成对策
奥地利著名作家、思想家茨威格说过:“世界上最辉煌最宏伟的事业就是使个人站起来。”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个体用自己的双脚在这个世界上站起来,这既是家庭的需要,也是社会和民族的需要。
95后新生个性都很突出,且想法也很超前,也就是他们心理年龄明显超出生理年龄和社会年龄很多,但在面对实际的生活和学习时,他们又缺少责任感、担当,缺乏独立能力,从这一点上来说就急需高校辅导员对他们加以引导和教育。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走向自立发展的重要时期,提升大学生独立能力应重视新生的自立教育和培养,使他们达到三种年龄的完美统一。大学生自立教育是其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需要,加强高校新生自立教育,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95后大学新生普遍缺乏独立能力的状况
(一)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
刚刚从高中升至大学,很多大一新生都对大学生活的多姿多彩而应接不暇。闲暇时间多了起来,但是他们对于如何自主安排课外时间显得迷茫和无奈。除了有少数学生能够有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规划外,其余大多数同学都是在电脑游戏、电视剧和闲聊中打发着时间。以前所有的课都是指向高考的,各科老师也是全程陪同,告诉他们该学什么、该怎么学。对于大学自由的学习,如何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目的,困扰着大一新生们,让他们感到不知所措。
(二)缺乏客观认识自我的能力
没来大学之前,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唯一评价标准是学习成绩。这是大一新生社会年龄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虽想在大学里锻炼自己,但是在现实中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定位不够准确,又显得力不从心,盲目自信或者盲目自卑也会导致他们在学校的社团组织和活动的面试和选拔中受挫,以致影响他们在今后社会化过程中的积极性,95后大学新生对自身认识缺乏客观性,使得他们行动上无所作为和思想上有所作为的矛盾更加凸显。
(三)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从个体成长的角度来说,在个体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乃至今后的一生中,具备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实际上比读书、成绩更重要。独立生活能力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是人生的基础。95后大学新生进入大学后,因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比较难适应环境的变化,在生活上不能自理,就有学生将脏衣服全部打包拿去干洗店;有的学生开支无计划,月底时常出现“经济危机”,有的学生问我一个月为什么2500元生活费都不够花;有的大学生每天循环往复于三点一线(宿舍―教室―食堂),面对丰富多彩、目不暇接的校园文化生活无所适从,觉得那和自己没有关系了等。大学新生在遇到这些问题时,有的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从开学到现在班上至少有30名学生向我倾诉了他们入校以来的种种不适应。
二、大学生缺乏独立能力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与家庭原因
95后的大学新生,他们是比较优越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他们善于表现自我也敢于表现自我。但也有不少令人忧虑之处。多数的95后在上大学之前就只有一个任务们就是学习,父母把所有的大事小情都包揽起来。这些学生们普遍缺乏独立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独立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学生一旦走上社会,需要独立处理自己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时,就会力不从心,这一现象折射出长期以来我们教育体制的弊端和严重的社会心理畸形,这一现象的出现,家长、社会和教育机构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学校原因
高校在对大一新生的课程安排和教育方法上没有做出更加科学的调整和探索,这是当今很多大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教授和老师因为在大学里教课几十年他们对大一新生依然会用同样的语气和方式教课,不会过多的考虑新生的接受程度。大一新生对大学生课程的期望值是很高的,如果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他们今后的学习都将产生消极的影响。而且有些明明是选修的课程,却和必修课一起排在了课程表上。很多学生明明对此不感兴趣却还要硬着头皮去上。这样的设置确有其不合理之处。高校应督促教务部门积极组织教师对各学年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以及实际需要进行调研,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制定符合各学年的大多数学生能够且愿意接受的课程排布和讲授方式。
(三)自身原因
由于中学时期养成的‘被动’学习、生活模式,很多大一新生都有各种被动的习惯和依赖心理。另外,当大一新生怀着美好的理想步入大学时却发现,大学存在着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呆板,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也会拉关系等不良现象,他们的心灵就会遭到撞击,动摇、歪曲,缺乏主动适应大学生活的动力和能力。
三、95后大学新生自立能力培养的对策
95后终究会长大,他们将来必定要走向社会,教会学生们独立的本领,比凡是都告诉他怎么做更为宝贵。面对当前95后大学新生令人堪忧的独立能力的现状,作为高校的学生工作者,应积极采取一些有关独立能力教育和培养的有效方法,有的放矢的对学生们进行培养。
(一)引导95后新生做自我导师,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引导大一新生树立自信、独立的人生观在学生迷茫的时候,高校辅导员要加强案例教育和对社会(下转第247页)知识的探讨,为学生指点迷津,帮助他们成为自己的人生导师,正确规划自己今后的学习和社会化进程。作为学生工作者,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使他们建立自信应该是工作的重点,所以学生工作者应该保持心灵的高贵、独立,拥有自信的心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加强个性化心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大学阶段是个体接受专业教育、为成就未来事业打基础的最佳时期,也是人格重塑期。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大学生团队活动中,利用团队辅导训练的可操作性,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稳定乐观的情绪,提高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学生工作者应采取发展性、预防性和矫正性相结合的教育策略,通过一对一交流(QQ,微博,微信,飞信),结合社会现实,深入了解和掌握每一个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和人格重建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障碍,帮助其尽快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克服这些心理障碍,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使他们能有效地应对在校期间乃至以后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实现自我人格的完善。
(三)加强责任感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独立能力
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是不可能形成负责的情感态度和独立的人格的。大学生走上社会后,社会就不会再把他当成一个未成熟青年看待,而是把他作为一个有独立思想和行为的成熟个体看待,要求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学生工作者要明白,过于周全的呵护、包办和替代式的教育模式对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他们明白,作为独立的个体,要形成自立、自强、自我负责的生活态度,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教育
培养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的独立创新意识,学生工作者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教育,提高他们的独立创新能力。科学素养和专业知识是大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载体,也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学生工作者应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潜能开发创造自由宽松的氛围,通过社会实践、个体反思和团体沟通,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工作者应通过各种不同层次的社会实践和实习,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引导95后的大一新生独立,原动力该在于他们自己,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搭建锻炼的平台,帮助大学生尽快健全人格,明确自己的人生规划,增强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李斯特.不要替孩子做他们能做的事[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007).
[2] 全继刚.如何建设与大学生自主管理相适应的校园环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3] 胡欣,林锐利.我国高校学生自主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
[4] 海英.略论大学生的自主管理[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3).
篇5
多种形式的入学教育,能够尽快引导学生适应职业能力教育的模式。以往入学教育的内容枯燥、乏味,形式单一,新生对于这样一节节“教育课”只会产生排斥、甚至抗拒,更无法实现入学教育的真正目的。只有不断丰富入学教育的内容,深化入学教育体系,拓宽入学教育的渠道才能有利于高职院校加强对新生的教育,同时也有利于大一新生尽快调整心态适应职业教育,了解、掌握未来职业发展前景,帮助新生抓住入学的难得契机改变过去种种生活与学习的恶习,以实现高职教育的教育目标。
2多元化新生入学教育,能够有效地扭转新生的思维方式
高职院校的学生生理机能几近人生顶峰,但是思维方式却呈现出不协调一面,如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带有主观的片面性,情绪波动大,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而情绪失控等,这些身心的矛盾容易导致大学生出现一些过激行为。而多种形式的入学教育可以让广大高职学生开阔眼界,增长书本之外的知识,完善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模式,使得高职学生不仅在心理得到前所未有的自豪感,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认同与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求,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3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式教育,能够缩短新生职业教育理念的认识过程
以往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是注重规划教育的数量,只是为了凑够课时,并未真正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规划性。加强职业生涯的规划性成为各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增强生涯教育的规划性,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龄的新生进行分层次、分步骤的开展职业教育,不但可以增强职业生涯教育的吸引力,同时也可缩短大一学生对职业教育理念的理解过程,为大一新生的职业生涯注入活力。
4全方位的新生入学教育,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
职业教育秉承着“以培养德才兼备,技能型人才”为教育目标,入学教育则是广大职业院校学生初入大学的第一门课程,只有将这第一节课上好,才能最大程度吸引广大高职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全方位多角度的入学教育不但可以弥补老式入学教育的诸多缺陷,同时也可以为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提供必要的手段。将入学教育作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手段,是高职院校各部门通力合作的题中应有之意。
5科学全面的新生入学教育,有效地促进了新生从被动向主动学习状态的转变
高职院校学生经过“黑色七月”的洗礼后,本着解放自我的心态步入大学,在学习动力方面不足,兴趣不高,大多数学生学习往往是被动式的,是被“灌输”进头脑的,而科学全面的入学教育不但可以丰富高职院校入学教育体系,同时也可以为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将教师“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学生“自主性”学习,促使学生将学习内化为自我需求。
6丰富的入学教育内容,是职业学校学生非职业能力
篇6
关键词:大一学生 迷茫期
1 案例陈述
每年新生入学后都会有很多同学表现出迷茫、失落甚至是失望[1],在和他们的谈话中感觉到的是对大学生活和对未来的迷茫。他们描述大学生活似乎与当初的想象不相符合。我系郑同学就没有进入状态,“和同学相处得挺好,但就是觉得少了点什么。”郑同学说,看着课程表上空白的地方觉得心里空空的,一时间还是不习惯,不知道怎么安排。
当谈到是否关注过其他的同学在做什么时,郑同学说,有些同学下课后就在宿舍看小说,这样也是在消磨时间,她认为不是很好。当然也有一些同学过得很充实,他们有的加入书法协会,一有空就“奋笔疾书”;有的加入礼仪队,每星期都参加几次礼仪培训;有的做班干部,忙着组织班会、球赛、出游。她真的很羡慕他们过得那样充实,但有时又很想远离他们,因为和他们相比,自己是那么迷惘,那么低落,越想越难受,越难受就越想逃避。
覃同学近段时间经常失眠,一想到学业与就业,她就显得急躁不安。她告诉我们,她怀着满腔热情来到大学,希望在大学里继续“奋斗”。但是来到大学后,她忽然觉得很迷茫,心理上感觉落差很大。在学业上,她找不到方向,想努力学习,却不知该向哪个方向努力。而且她发现身边的人也不那么爱学习了,睡觉、逛街成了他们的课余消遣。在人际交往方面,她发现,身边的同学都很好,但总觉得找不到能够理解自己的知音,在伤心无助的时候,不知道找谁倾诉。
2 原因分析
调查发现,大一学生中确实有一部分学生习惯了高中有明确的高考目标、有老师全程指导的日子,进入大学后因为无法适应独立、自由的环境而感到迷茫,感到失落。他们不知道如何规划未来、不知道如何安排时间、不喜欢专业或专业课、不能和身边朋友交心。对于今后的大学生活,他们很模糊地表示只要能够顺利拿到毕业证就万事大吉。
为了给现在还没有适应大学生活、感到迷惘的同学提供好的建议,和那些入校后很快适应大学生活、很快做好三年规划的大一学生进行了交流。
“其实我觉得那些目前还不习惯的同学之所以不适应,就是因为他们封闭。大学是个大舞台,不走出自己的世界是很难学到东西、很难收获友情的。走出去,多沟通、多了解,这就是我入学以来的心得。”王同学是个活泼健谈的女生。她介绍,入学报到那天,她和接待自己的学生会学姐聊天,学姐给了她不少建议,学生会招新干事的时候她就参加应聘。现在在学院组织部担任干事,经常去做一些事情,忙的同时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宿舍的时候,她主动和每位同学聊天,因为积极友善被选为舍长;她会计课学得有些吃力,下课的时候就主动与老师沟通,老师在解题方法、学习方式上都给了她很多建议。
“我现在每天都很充实,和高中没有什么区别,只是目标定得更高、更远了。大学对我而言,就是新的舞台、新的起点。”听到王同学这样说,笔者有些吃惊,很难想象,这就是那位开学时对学长学姐抱怨学校太烂、伙食太差的小学妹。原来经过老师和学长学姐的指导和帮助,她逐渐了解了学校,树立了目标,走出了迷茫。她告诉我,她的目标就是专升本,自从确立了这个目标,她就开始收集专升本的相关信息,为专升本做准备。现在,上课、自习占据了她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每天都很忙,却也充实。
看着那些仍处在迷惘期的学弟学妹们,11级的宫同学说,迷茫期是大一学生必经的阶段,身处其中不用过于担心,关键是要尽快适应,调整心态,明确目标。要认真学习,要制定一些对以后评优、找工作都很有帮助的目标,比如大二过英语三级、拿奖学金、到学生+会锻炼自己、尝试一些与专业有关的兼职等等。
宫同学说,在与大一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大一学生的迷茫她感同身受,她经常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这些学生,经历迷茫是正常的,不要过于焦虑,但是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解压,不要让迷茫期持续太久,更不要总是以迷茫为借口,放弃自己的大学生活。要积极参与活动,在尝试中发现自己、肯定自己,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式。大学是系统学习的最佳时期,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要把握这个难得的时期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为走入社会做好充足的准备。
一直以来,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都比较关心大一学生对大学新环境的适应情况。对于大一学生的迷茫情况,学校领导认为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也是一个过渡期,因为很多表现主要是在就业方向上。因为新生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对自己的目标也没有明确的定位,所以需要一个过渡期来调节。但是新生最主要的还是需要把学习放到首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在学习中找到方向并且确定方向。同时,学院需要通过一些讲座来帮助新生明确目标,引导正确度过“迷茫期”。
心理辅导室周老师分析说,大一新生刚到一个新环境都会存在这样的情况,这是每个大一新生必经的阶段,由于新环境大家都互不了解,有的学生甚至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或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知识了解少之又少的,所以难以把握人际交往关系和学习上的困难,使得学生很不想融入到新的环境中,以至于导致不知道如何进行人际交往。
3 提出建议
篇7
之前通过学长学姐们的经验交流,可以避免我们走弯路。但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不可能完全照搬经验,应该有自己的大致规划。大学生活主要包括学习,工作和生活。下面我就从这三个方面来讲讲我的规划。
关于学习:只要我们还是学生,学应该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都说大一应该打下夯实的高数和英语基础。所以在这两门科目上投入更多的精力是无可厚非的。上了一周的高数可,我感觉确实有一定难度,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习题巩固相当重要。希望通过自己踏实的学习在高数上不要挂科。马上就要开始安排晨读了,这是学习英语,练习英语口语的最佳机会。早起确实很难,但我作为学习部的一员,我不仅要以身作则更应让其他同学在晨读中有所所获。我们一周只有两天晚上有课,晚上的大把时间应该充分利用起来。去图书馆,参加各种讲座活动都可以收获很多!其它课程我想上课认真听讲,考前记下重点,考试问题应该不大。
关于工作:每一位大一新生都希望在大学找一份工作来锻炼自己。我也不例外,经历了很多次面试,进入了三个部门。肯定会累一点,忙一点,但我很充实,认识了很多人,交到很多朋友,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才是最好的。
关于生活:因为生在武汉,来到大学是我第一次完全独立生活。从打开水到洗衣物,到洗澡,到整理内务……一切都显得很不习惯。没有了父母的帮助和关心,甚至唠叨,自还给了我。多了份自由,少了份拘束;多了份辛劳,少了份关爱;多了份懒散,少了份督促……但有了寝室里同学们的帮助和关心,我同样感觉有家一般的温馨。
篇8
在我国高校,学生入学时即向某个专业报到注册。在大学里,一般而言,随着“你是哪个专业的?”“我是XX专业的。”这样的信息强化和对自己专业的逐步深入了解以及对自己专业信心的增强,绝大多数学生都会产生专业归属感。专业自信心和专业归属感的建立是大学生能够在本专业学有所成的一个关键因素。大学一年级无疑是建立专业自信心和专业归属感的重要阶段。对刚从中学迈进大学校门、对专业了解极少的大一新生来说,专业导论课作为大一课程体系中唯一与专业直接相关的课程,其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自2010起连续三年担任了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任务,对这一特殊的小学分课程(共1学分,每个学期0.5学分,两个学共期授课16学时)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专业导论课的定位及认识
在教学之初首先对专业导论这门课程有一个清楚的定位。一般而言,专业导论课是面向新生开设的导论性质的专业启蒙课程。所谓“导论”,笔者倾向于将其理解为:“导”为“引导”,“论”为“讨论”,旨在引导学生展开对本专业的讨论,从而开始了解本专业和相关专业、开始踏入本专业及相关专业领域。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以此为指导展开。
二、专业导论课的内容安排
专业导论课是一门引导学生了解并进入本专业领域系统的入门课程,因此,其内容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系统地介绍专业背景和特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及相互关系、基本专业知识、相关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专业延伸及交叉学科、本科专业与研究生学科的对接关系等,以及大学成长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
三、专业导论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基于专业导论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和大一学生的学情,在专业导论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多种形式,包括:课堂讲述、主题调研报告、学研小组、专业论坛、专家讲座、开放专业实验等。
首先,在大一新生的专业导论课上,学生会非常期待一场系统的、宽博的、具体的专业相关内容介绍,他们急切地想要了解自己所在的专业、要学什么、要做什么、及将来的发展前景。因此,系统地讲述专业相关内容是专业导论极其重要的第一堂课。在讲述中引用实例,加入调查性的提问引起讨论,以活跃课堂气氛并激发学生思考某些问题。另外,专家讲座是一个有益的补充。有专长、有成就的本学科领域内的专家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专业的被认可度,会带来一种榜样的力量。更多的专业相关知识和问题,在讲述了基本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则引导学生自己通过多种途径去调研,就这一环节,始终围绕一个“导”字,设计了专业论坛、专业主题调研、小组报告、学研小组等形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的专业相关主题调研、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并培养团队精神、引导学生面对问题时学会多种途径去解疑释惑,促使学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很明显,大多数同学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引起了浓厚的讨论气氛。另外,一些学生对专业实验具有很大的兴趣,因此接受这些学生进入专业实验室,尝试基础性的专业实验,获得实践体验。实践表明,这些在大一时就积极参与实验的学生在后来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和创新实践比赛中都表现出了优势。
按照课程教学要求,专业导论课中必须开设大学成长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在这一部分中,鼓励学生设计并展示自己的大学成长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并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人生理想、职业理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进行大学成长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并实施之,逐步成长。这一点,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还需要在之后的每一学期进行督导。
四、专业导论课的课程考核
篇9
关键词:“90后” 大学新生 日常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C
D01: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071
1 前言
“90后”是指在90年代出生的一代中国国民,他们以突出的性格特色被大众记忆,其中,以目前活跃在大学中的“95后”为代表,他们以年轻、活跃和勇于接受新鲜事物的态度,被大众定义为“玩得酷、靠得住”的一代。他们的时代特色就是追求新潮,不为传统所禁锢。因此,传统高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一代人,新时代的大学生管理模式亟待发现,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研究,摸索出了一套针对“90后”大学新生的日常管理模式:即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组织进行新生适应帮扶、积极开展创新能力培养活动、集中进行学风教育和全面关注服务学生“五位一体”的管理培养模式,在学生和家长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2 新生入学教育
根据近两年在辅导员一线的工作经历发现:“90后”大一新生普遍存在着热情开放与封闭孤独并存的现象,很多同学通常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表现得积极乐观、能言善辩,而在面对面的正式场合却沉默不语,不善言辞。同时,他们个性张扬、热情奔放,但是缺乏思想深度,性格容易波动,情绪化情况严重。另外,大多数新生都是初次远离家乡外出读书,他们对陌生环境会有一定排斥,喜欢被动接受,且“90后”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喜欢追求个性,集体意识薄弱,乐于挑战却难以承受压力,对于许多事情有很强的功利性,对所学专业认识不够。针对以上种种情况,结合“90后”的行为特点,我们对本院大一新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0后”大学生人生观不稳定,对于未来缺少科学的规划,入学后容易放纵自己,导致目标、理想和方向的迷失。因此,在入学教育期间我们认真组织各专业老师向新生们详细地介绍了各学科的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及其在国内外发展的前景,积极引导新生科学地认知自我、准确定位,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方案。经过一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具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学习计划。
3 新生适应帮扶
从高中到大学的适应过程是每一位大学新生进入大学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帮助“90后”大学生尽快地完成角色转换是每一所大学首要的工作重心。大学新生能否快速的适应大学生活将直接影响着大学新生的角色定位与学习目标的确定,而快速的适应将有助于大学新生的成长和学习。因此,我们在迎新过程中采用“辅导员一班主任一带班制”,即由辅导员负责从自我认知、职场认知等方面指导大学生规划大学生活和职业之路,班主任负责班级学生专业和学业上的困惑解答和引导,由大二、大三的学长学姐们带领着新生快速认识新环境,适应新生活。
积极发挥老乡会的作用。调查发现:首次出门在外的学生总是更依赖老乡,因此,在大学新生适应期间我们充分发挥了老乡会的作用,积极引导各个老乡会开展工作,以“老乡带老乡”的模式,引导大一新生尽早熟悉大学生活,让他们在大学中也能找到家的感觉,缓解初次离家的孤独感。
利用网络平台,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90后”大学新生,很善于利用网络。在网上针对新生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学习辅导,或就大学生关心的事情或话题在网上展开讨论,更符合“90后”大学生的意愿。通过调查发现,大学新生在入学报到之前大多都会登陆大学的贴吧或论坛发帖聊天咨询。贴吧或论坛上丰富的答案对新生入学及了解学校和周边环境提供了许多具体实用的帮助。因此,我们广泛地应用网络平台,主动学校相关信息,参与论坛讨论,这不仅能够拉近与学生的感情,也为新生的快速适应起到推动作用,在新生适应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4 创新能力培养
大学是学生从事学习、科研的平台,而良好的个人素质和能力不仅要依靠图书馆、实验室和教学楼等硬件设施的支持,更要有学术上、思想上的交流与碰撞,从而逐渐培养起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是开阔同学们的视野和搭建最前沿的科学交流平台。高水平的学术讲座能使同学们接触到当前最高端、最权威的学科动态;相关的学术交流,不仅能开阔大学生自身的视野、完善知识储备,而且这种创新与权威的碰撞,也能更好更快地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各式各样的学术交流活动中,可以使学生们的知识开放化和多元化。
为更好地培养学院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学院积极采取措施,结合各学科实际,认真组织相关专家开展各类学术报告会、讲座以及交流会。同时,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学院进行学术交流,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阔学生的科学研究视野。自2010年以来学院学生共参与了近四十项SRTP(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的研究和三届研究生论坛,通过专业领域的科研活动,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合作团队意识与学生综合素质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其中,很多科研成果已经应用到了生产实际。
5 学风教育
学风是学校的灵魂,是所有教师和学生知、情、意、行在学习上的综合体现,也是学生对知识、能力的渴求以及在学习中是否勤奋刻苦、学习纪律是否严明的表达。学风教育应该是方方面面的,但应该立足于学生、作用于学生,并以学生的学风变化为基本的检验标准。因此,我们依托于学校的“成长论坛”、“道德讲堂”和“科大讲坛”等教育平台,由学生处根据“90后”大学生的特点和成长、成才的要求,针对学生们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定期进行全面详细的讲解和交流。利用广泛的教育平台对大一新生进行理想设立、职业规划、人际交往、情感交流、心理问题、应用创新、创业意识、时事政治、学术研究、传统文化、现代文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方面的教育引导,为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激励广大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严谨求学,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推动“好学、善思、尊师、诚信”的学风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6 服务学生
“90后”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个性张扬,从小在父母的庇护下长大,在许多事情上缺乏主见,因此,我们将家长联系制度列入了教育管理。传统认为学校的教育完全在于学校和教师,但是,现代教育事实告诉我们这是不完全正确的,不管学校教育如何好,如果得不到家长的支持,那么教育效果将大打折扣,尤其是针对“90后”大学生。因而,在对“90后”大学生进行教育服务的时候,特别是学生日常行为的教育管理,应当组织家长参与其中,这不仅是对家长教育投入的一种反馈,也有利于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同时,也让家长明白大学的本质、学习特点以及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学生在校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从而积极配合学校,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另外,学院还开设了与家长联系的网络平台,我们各年级辅导员都会定期通过电话、信件、QQ和飞信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情况以及学校学院的相关教育政策,通过有效沟通促使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另外,学校还寻求社会力量的支持,为新生提供情感、物质与信息等方面的帮助,如邀请社会名人来校讲座、聘请警察对新生进行安全教育、邀请心理专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以及为大家联系社会实践场所等。
总之,特殊环境下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是一个个性化的群体,我们学生工作者需要通过各种方式的教育和管理手段,帮助他们尽快转变角色,找准定位、做好学业(职业)规划。同时,我们要为“90后”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做好管理服务性工作,以便于他们更好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韦玮.90后青年大学生群体成长背景分析【J】.科教导报,2011,(4):189-190.
【2】葛蓉,谢宇翔.帮助“90后”大学新生定位和适应大学生活的几点有效措施【J】.管理学家,2010,(12):164.
【3】邹燕矫.“90后”大学新生人生观教育的创新思考【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3(1):166-169.
篇10
[关键词] 辅导员;新生;学生工作
1、引言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和指导者。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应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特别是针对刚步入大学校门不久的新生而言,他们正处于青少年向成人的转变期,思想处于波动状态,大学生活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崭新的。辅导员如何引导其树立人生目标,激发学习热情,更好的适应新的环境,这对新生今后几年的学习生活情况和自身素质能力的培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大一新生面临主要的问题
(1)生活环境改变导致抑郁苦闷。当前的大一新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大多在生活上存在严重的依赖性,缺少独立性。离开了父母、长辈、朋友的关爱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不免有些同学会有诸多的不适应[1]。例如:住宿舍,吃食堂,一切事物都要自己打理的生活方式使那些习惯了被父母把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的同学来说,就很容易手忙脚乱,无从下手。特别是对一些外省的同学来说,饮食的显著差异,气候和语言的不同容易使这些同学产生孤独感,失落感,产生郁闷的情绪。
(2)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导致失望迷惘。在经历了“十年的寒窗”苦读,熬过了黑色的六月之后,新生无疑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向往。在他们心中普遍把大学生活想像的过于美好。但当他们步入校园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大学并不是他们想像中的天堂的时候,那种鹤立鸡群的感觉荡然无存。在心理上无疑会感到失望迷惘。
(3)学习模式的转变导致目标模糊。多数大一新生进入高校后仍保留着从前中学的思维模式,老师教多少我就学多少的心态,学习上缺少主动性。但大学的教学模式完全不同,学习的内容较多,梯度较大,进度较快,习题课较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导致新生同学抓不住学习的重点,目标模糊,不知道该怎样学习。大学的课余时间较多,在老师不再跟班教学的情况下,缺少自控能力的同学产生了严重的懈怠心理。把课余时间过多的花费在上网、打游戏,聊天等活动上,导致跟不上老师上课内容,慢慢的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4)人际交往缺少经验导致孤独寂寞。对于刚刚步入大学校园,在人际交往中缺乏技巧和经验的大学新生来说,说话办事很难掌握好尺度和分寸。特别是在父母长辈呵护下长大的独生子女们,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很强,经受的挫折和锻炼较少,在感情受到损伤后容易产生情绪低落,内心容易感到孤独寂寞。
3、高校辅导员做好新生工作的有效方法
(1)开展系统的入学教育。新生入学教育的任务和作用是帮助新生尽快的适应了解大学生活,帮助新生尽快的融入校园文化氛围中来。通过开学典礼、专题讲座、师生见面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新生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和光辉的历史,更加热爱自己的学校。不但要让新生学习《学生手册》,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更应该让学生清楚自己的专业的发展方向,就业前景,了解大学四年应该学习的课程和应该拿到的各类证书。通过校团委、学生会、社团的特色活动,来吸引新生加入学生社团。通过校园文化的渲染和熏陶使新生们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培养广博的兴趣。
(2)扎实搞好军训训练。广大新生通过军训可以锻炼自己的体魄,磨炼自己的意志,提高集体的凝聚力,增强同学们的团队意识和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精神。同时军训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增进友谊的机会。要充分认识对军训教官选择的重要性。
本着慎重的原则,既要选择具有较强军事业务理论的官兵,也要考虑该同志的政治思想素质[2]。在教会学生军训知识的同时,来提高学生的爱国爱校的精神。在军训期间,辅导员老师应切实做好新生的政治指导员工作,应本着甘于奉献的精神,坚持每天和同学训练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在军训的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心理出现问题的新生,特别是离家较远的同学,他们由于军训的艰苦训练,会萌发想家的念头,易产生孤独寂寞的情绪。因此,作为辅导员老师及时的找心理出现问题的同学谈心。通过开展一些互动活动来增强同学之间的友谊,使新生在新的环境下感受到家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
(3)关注特困群体。对于大学阶段,贫困生是一个特殊群体。特别是像我们西部这种欠发达的地区,很多同学来自于偏远的农村,家庭条件较差,来学校读书多半是靠贷款。这些同学由于经济的原因,内心常产生自卑的心理,也容易和其他同学产生距离。因此,从大一开始,辅导员就应该积极关心贫困生的成长。首先,要建立贫困生档案,分出不同的贫困程度,作为在评比国家助学金和各项资助的依据,同时积极为贫困生们提供,联系勤工助学岗位。其次,平时要多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心态并告诉他们短暂的贫困并不可怕,这只是人生中的一种历练。只要通过自己勤劳的努力和坚强的意志,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自信自强的学习、生活,就可慢慢的摆脱自己贫困的现状。
学困生是在大学阶段一个不能被忽略的特殊群体[3]。特别是新生刚从中学步入到大学,一时间没有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被动,疲于应付,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了乐趣,形成了恶性循环,最后导致了厌学的情绪。针对这种情况,应通过一系列的学会学习教育,包括学习经验交流会、树立学习目标动员会等活动对这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加强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改进其学习方法,使这些学生尽早的从学习的困境中走出来。
(4)抓好班级管理工作。首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一个既严格又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可以增强新生班集体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规范。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中,新生辅导员既要是严格的管理者,又要是对学生充满了爱的服务者。班级的规章管理制度应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渗透其中,让新生每天都接受考核,最后通过期末综合测评的方式来了解自己的学期表现,作为期末评奖评优的参考依据。其次要做好新生班干部的选拔工作。在大学的第一学期,作为新成立的班级,由于同学之间没有充分了解,采取民主选举容易产生诸多问题。辅导员可以根据学生的中学档案材料结合军训期间的表现情况,任命班级干部,组建班委会[4]。在大一第二学期,经过一个学期的考核和检验后,可以通过学生自荐,班内演讲的形式民主选举产生新的班委会。辅导员对学生干部的管理既要严格管理,又要大胆使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发挥学生干部的表率作用和组织作用,基本实现班级的自我管理。
(5)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能力。新生辅导员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拥有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奉献精神。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体谅学生,应保持优良的思想和工作作风,要实事求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教育部颁发的有关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学校相关的学生管理条例,以便在处理学生的各项事务中做到有章可循、有理有据、公平公正[5]。新生辅导员还应了解所在学院的历史沿革、学业发展、学科就业前景、职业生涯规划技巧、谈话艺术、就业指导的知识和心理咨询的常识。
4、结语
总之,大一新生的辅导员工作应做到细致入微,要以“学生工作无小事”来切实的要求自己,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我牺牲精神。要全方位的关心每一位新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动态。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很可能一件小事就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对于年轻的学生来说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微笑都会给学生带来温暖和自信。
[参考文献]
[1] 方云霞.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引导新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J].科教文汇,2007(12):12
[2] 门淑云,孔令宏.浅谈高校新生辅导员工作[J].文化教育,2009(7):166
[3] 徐彦群,周校平.高校新生辅导员的管理方法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7):161~162
- 上一篇:寄托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
- 下一篇:教师节诗歌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