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幼儿园感恩的句子范文

时间:2023-03-28 22:34: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适合幼儿园感恩的句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适合幼儿园感恩的句子

篇1

一、礼仪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定位和目标

国学礼仪典籍教育是学前课程礼仪教育的重要课程内容。它和现代礼仪教育内容共同组成学前课程礼仪教育的完整内容结构。这是我们对国学礼仪典籍教育的基本定位。

国学礼仪典籍包含了很多人的基本礼仪,如站、立、行、走、卧、对待长辈、进餐、外出、归家等。这些礼仪直到现在还是具有生命力的,这些礼仪的实践还能体现人的文明素养。但是,国学礼仪典籍的内容,不可能体现现代礼仪知识,如关于国旗国歌的礼仪、吃西餐的礼仪、乘公交车的礼仪、唱“卡拉OK”的礼仪等。

我国最重要的幼儿园教育行政性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并无关于经典礼仪教育的相关要求。因此,我园自主定位国学经典礼仪教育的课程目标为:(一)幼儿能逐步熟悉适合幼儿学习的国学经典礼仪的内容,并喜欢诵读。(二)幼儿能理解适合幼儿学习的国学经典礼仪的内容,并乐于进行实践。(三)幼儿能在学习经典礼仪内容和现代礼仪内容后,形成较好的文明礼仪素养。

二、建设礼仪教育的潜课程

当幼儿每日不断接触幼儿园环境时,他们也在不断和环境互动,所以,环境具备教育的功能。较好地具备教育功能的教育环境被称为是潜课程。基于此点,我们在开展国学礼仪典籍教育时,特别注重潜课程的建设,力求发挥其内隐的教育功能。

我园建有培才育德的“润德廊”。在这条文化长廊上,充分体现了“学国学、知礼仪、智商好、情商高”的理念。在长廊的右边,展示的有将礼仪典籍“弟子规”与我园集邮园本课程相结合,设计制作的《弟子规》邮票系列:“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以此开篇,《弟子规》三字一句,合辙押韵,博大精深而又深入浅出,将历史悠久而内容广博的中华传统美德悄无声息地融入短短的句子中。每次每句,都告知人们为人处世的道德规范。每天放学,总能看见家长拉着幼儿的手,耐心解释图文中的内容。如能学习、理解、内化,将让每一个人都受用一生,让每个幼儿那纯洁的心灵都有一颗感恩之心。在另外一版《常理举要》宣传栏中,同样图文并茂,将在校、居家、餐桌、做客……各种各样的礼仪内容形象展示,让幼儿们能潜移默化地接受礼仪典籍中行为规范对人成长的深远影响。

在班级的工作坊里,都能看到巧妙渗透其中的礼仪典籍内容,“公共汽车”中的“长者立,幼勿坐”,“宝宝餐厅”里的“对饮食、勿挑拣”,宝宝客厅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等等。让幼儿们在学习、游戏中与环境互动,理解上述礼仪典籍内容,逐渐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

三、礼仪教育渗入学前教育课程的途径

当我们把礼仪典籍作为学前教育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时,必须重视课程实施问题。不落实课程的实施,它就是虚的,只是纸上、嘴上的课程,是一堆口号罢了。那么,它的实施途径又是什么?

礼仪典籍教育融合于学前教育课程,它主要是实践性课程内容,无须过多强调识字,因为对于幼儿园的幼儿来说,看懂文字是不现实的过高要求。诵读活动的安排是可取的。我园安排了诵读礼仪典籍活动,内容有《弟子规》《常礼举要》等,主要内容涉及与人相处的礼仪、公共场所的礼仪、用餐的礼仪、学习的礼仪等基本礼仪规范。对礼仪典籍的诵读,伴随对其内容意义的解释,其作用是对其内容进行感知与理解,同时促进古代典籍语感的形成,加强对其内容的记忆。

在缺少对礼仪典籍语言感知的情况下,礼仪典籍教育是无法进行的,只是感知与记忆,而不理解礼仪典籍内容意义,这种教育也是无效的死读书。在不影响幼儿园课程整体结构的情况下,每周安排1―2次专项活动。

礼仪典籍诵读平台承载多样的方法与形式:

诵读,可以是教师范读,领读,小朋友跟读,也可以是录音带带读,也可以是小朋友带读、齐读……

读只是感知,还必须辅以言语解释,辅以礼仪故事讲述,从教师讲礼仪故事,发展到幼儿讲礼仪故事。

读之前、之中、之后,都可以以相关幻灯或图片来帮助幼儿进行理解。诵读时,要以背景音乐来优化氛围,激发学习情感,加强记忆,提升学习效果。

篇2

关键词 建筑类高职生 自主学习 四模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大多数建筑类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课程还停留在传统的课程模式里:教师课堂满堂灌,琢磨的是如何把知识准确地向学生说明和讲解清楚,学生只是生硬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把教师讲的死记硬背下来,没有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如何培养建筑类高职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对推进建筑类院校英语课程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1 建筑类高职生的学习特点

“建筑类高职生”是指在建筑类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他们与其他院校高职生相比,最典型的特征为:毕业后从事的是与施工、测量、房产、装饰等有关的活动,学生只要能用英语解决常见业务问题就可以了。建筑类高职生入学时英语偏低,英语基础普遍薄弱,虽然一方面能够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自身希望尽快通过各类英语过级考试,然而另一方面又因长期缺乏学习英语的热情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在英语学习上死记硬背,机械性学习,恶性循环,在听说读写等英语方面缺乏有效策略指导,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2 自主学习理论的发展

自主学习的研究始于国外70年代,是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三大学习理论共同影响下的结果。国内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始于90年代,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国外研究成果的介绍和实施两大方面,其他研究的层面还未展开,如课堂内外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语言技能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另外,从研究对象上看,大多针对的是中小学、大学本科在校生,对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建筑类高职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较少。

3 建筑类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1 构建新型的“四模”自主课堂

“四模”即四种课堂自主学习模式,它是以“行为导向”理论为指导,适合建筑类高职院校英语课堂使用的四种教学模式,即模拟仿真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案例法教学模式,大脑风暴法教学模式。具体来说,教师可利用模拟仿真教学模式,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未来职场中的角色来模拟,如在房产专业设计售楼员向客户推销楼盘的业务模拟训练,包括电话咨询、促销宣传、签约合同、物业服务等,真正达到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的;合作学习模式是指教师事先将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小组内明确责任分工、互助式的学习模式。学生根据任务分工,使用工具书精读中心课文,按小组分工利用网络资源了解课文背景,泛读或听读相关文章,完成足量的测试练习等。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踊跃参与课堂;案例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建筑类高职生职场岗位工作中发生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模式。这里以写作课训练为例,教师可采用案例教学模式对商业信函中的建立关系、询盘、报盘、还盘、订购、催款等呈现案例,向学生解释这些案例背后的专有名词,再根据具体写作要求总结常见句型,最后要求学生套写相应案例下的商业信函;大脑风暴教学模式则是要求教师在授课导入过程中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指教师在导入听说训练、新课背景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对某个问题进行广泛思考和联想,在短时间内自由获取最多想法和观点的教学模式。比如导入感恩节话题时,教师可将南瓜、火鸡、父母等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快速反应能够联想到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说出感恩节的起源、习俗和学生对感恩的看法,最后教师再提示学生由感恩节联想到其他西方节日,比如母亲节、万圣节、圣诞节等,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引导学生思维不受阻碍与压抑,自由地提出自己的所见所想。“四模”自主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表现的教学更多情况下是隐性教学,教师在课堂中成了组织者,学生成了课堂的“主演”。学生在行动中提高了学习兴趣,不单学会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培养了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真正使“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3.2 学生应具备的自主学习策略

近些年社会、学校和家长对英语越来越重视,不少学生从幼儿园起就开始学习英语,然而苦读十年的结果是,每当与他们谈论英语话题时,大多数建筑类高职生首先反应的是心理上的紧张、恐惧等交织而成的高焦虑感。要想培养建筑类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必须使他们学会相应的策略。比如,在听力练习中,学生应速度浏览题目,特别关注涉及数字、地点、时间这样的词,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排除干扰。在听的过程中边听边记也是增进听力理解的有效策略,因此学会抓听关键词的策略也是听力中的重点,至于关键词前文已经指出,即相关的数字、人物等信息;哑巴口语一直是众多高职师生心中难言的“痛楚”,口语训练中大多数学生不是缺乏自信不敢张嘴就是过分重视书本知识少于实践,说得吞吞吐吐、词不达意……关于口语训练最好的策略当然是背诵,而且一定要背诵大量经典的句子,有时候一个经典句子会在不同场合变化成几个好句子。高职生要坚持背诵基础功的训练,为自己每天规划背几个好句子。这样,在口语表达的时候才有话可说;至于词汇的策略,最常见的即词根和前后缀训练,比如教师要向学生介绍英语常见的九大前缀“com-,per-, dis-, pre-, sur-, sub-, ab-,ex-,re-”,以及“-ious, -ion,-eer ”等后缀。当学生看到suspicious时,已掌握了su-底下,spic-看,ious-形容词,学生只要想象一下在底下偷看别人,就能推测出怀疑的意思来。最后再来谈谈阅读策略,高职生一定要掌握略读、寻读、猜词、分析等策略,这样根据不同文章的要求就能合理利用时间,从而提高阅读的速度和准确率了。总之,学生只有学会各种英语学习策略,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运用策略,不断地调整和修改学习方式,真正做到自主学习。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已将自主学习能力明确为高职英语教学目标之一。因而,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建筑类高职英语教师,再也不能独立于学生所学专业而抽象教学。努力构建适应建筑类高职生英语学习的教学模式,不断训练高职生英语学习策略,才能真正培养建筑类高职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服务。

参考文献

篇3

进入新时代以后,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过去为你赢得成功的方程式,将给你的明天带来失败”。作为学区老校,面对生源逐年减少,教育质量原地踏步的现状,我们积极思考,向实践要出路,变被动为主动,先行一步做小班实验。自从挂牌成为“小班化教学”试点学校以来,我们抱着“从低谷中崛起”的决心,在湖北省武汉市口区教育局的具体指导下,精心布局,科学规划。用课题引领“小班化教学”实验,立足实际,将“体验教育”作为小班化教学试点的突破口。

我们认为,对于一个30人左右的班级而言,要让每一名学生都获得全面、充分的发展,因为他们对于每一个家庭而言都是100%。让他们得到优质教育,这个家庭甚至家族就获得了优质教育的引领。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以“体验教育”办学特色研磨为抓手,从以下方面勤于实践、勇于开拓:

一、抓实课堂教学改革,重视人人主动体验

⒈ 初步提炼“体验学习”教学流程。我们提出构建“体验学习”课堂,其基本理念是“亲历过程、自主建构”,即通过设计与组织情境创设、角色表演、动手操作、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等认知性和情感性的教育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体验的生成,促进他们理解知识、发展能力、建构意义、生成情感。我们从如下“五个环节”建构课堂体验学习的基本过程。

在具体学习活动中,根据学习目标、内容、学生、环境等因素进行组合,呈现不同的教学流程。

⒉ 立足课堂验证“体验学习”流程。我们开展小班“体验学习”课堂教学研究,实践并验证“五个环节”的教学流程。如一年级的《拼音y、w》教学中,教师发现80%左右的学生在幼儿园时就已经接触过拼音了,于是便采用“兵教兵”的方式,让学生们在小组内互相教读,巩固拼音y、w的读法和写法。我们看到,每个学生都积极与他人分享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在与他人思想碰撞中又产生了一些独立的想法――和ü碰在一起,ü要去掉两点,成为整体认读音节“yu”,这就是个体体验后的感悟,然后全班反馈。教师还设计了五个体验游戏,进一步巩固正确的拼读。学生通过自主回忆学、小组交流学、全班反馈学、游戏巩固学,加深了对拼音y、w的认识,适当进行了知识拓展。这种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上的体验学习,采用的就是“分享――感悟――参与――反思――建构”的教学流程。

3. 在“体验学习”中自主、合作、创新。

(1)交还课堂学习权利,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

第一,还给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学生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内心需求不同,对学习内容关注点就各有所好。在小班“体验学习”课堂中,教师根据学生需求,放宽界限,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联系,适合每个学生。例如教学《观潮》一课“潮来时”,大多数同学对浪潮的“如闷雷滚动”及“像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溅起白色城墙……”等雄伟壮观景象感兴趣。但唯有一个秀气的女孩却喜欢比较平静的场面:“……一条白线出现在海天相接的地方。”面对她不同一般的选择,其他同学也纷纷表示异议。此时教师饶有兴趣地倾听她的心声,她根据自己的喜好,想象到白线初现的激动,读得那么主动,那么投入。本来还不大专心的小组同伴们,也静下心来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饶有兴致地学习,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第二,学生享有知识的“自主发现权”,因此,我们让学生参与情感体验,做中学。音乐《理发师》一课教学“半拍”、 “两拍”节奏的长短知识点。教师出示理发店吹风机、剪刀、喷壶、梳子等各种工具让学生们动手玩,然后模仿这些工具的声音,这下子他们玩得可起劲了。 “喀嚓喀嚓”、“滋”、“呜――呜――”、“唰唰”声此起彼伏。不一会儿,学生有了自己的发现:“你错了,梳子要轻点”、“哈哈,你吹风机关不上,呜呜声好长”、“声音本来就不一样”、“有的工具发出声音长嘛!”授课的教师大大方方地走下讲台,把发现声音区别的学生请上讲台当助教。枯燥难懂的节奏学习变得有趣简单,课堂充满笑声,学生们快乐地学习。

由此看来,灵活地在体验学习中改变呈现方式,增强导学功能,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自我体验和创造,形成见解,有助于学生在对知识的自主发现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第三,关注学生开阔思路的“质疑权”。我们小班化教学课堂关注促进学生“难能可贵的质疑”。“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学思路。同时,没有了师道尊严,学生便敢大胆发言了;没有了教师的大问小问,学生的质疑声反而多了;没有了标准答案,学生的回答也丰富多彩了。学生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主体意识被唤醒了,创造思维被激活了。

(2)建立学生“合作”学习共同体,提高学生学习力。

第一,如何避免“合作”成为摆设?请看一位教师教学“摆小棒”的情形:同学们,请你们拿出10个小棒将它们分成两堆,小组交流一下,有几种分法。教师话音刚落,各小组就忙活起来。组员们开始为把10根小棒分成怎样的两堆而争论不休,“我把这堆放1个,这堆放9个”“我不喜欢这样分,我要每堆放5个”“看我的,听我的,这样分……”的叫嚷声此起彼伏,有抢的,有忙着玩的,好不容易达成一致意见后,一些学生开始分了,另一些学生却讲闲话,小组合作就在这样杂乱无序的状况下延续……

教师安排学生的小组讨论、交流活动,虽然表面热闹,但在小组活动中,为什么小组内会为“怎么分”而费尽周折?很明显,这些一年级的学生潜意识里还是将自己看作单独的学习个体,根本不具备参与合作的心理状态;再者,为什么小组交流分圆片时会有人开小差?一年级学生不懂得如何倾听,如何分工,他们各说各的,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学生合作学习共同体要经历“独立思考――观点碰撞――交流评价――成果汇报”的步骤,真正使合作学习朝着稳健有序的方向迈进。

第二,合作学习共同体,教师在干什么呢?比如数学教师在计算课上,提倡算法多样化,但不能只要是学生提出的算法就是合理的。可以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想法的同时,组织学生讨论比较,找出多种计算方法的区别,选择出比较好而又快捷的方法。只有在学生合作学习共同体中适当地引导,学生才能了解算法的多样性,理解算法的合理性,培养优化意识,同时又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师还要用发展性课堂评价,促进合作共同体学习。如果一个不太精彩的回答也能获得一片掌声,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也能让教师翘起大拇指。起初学生会因为表扬而内心激动,但真正意义上却不能促进学生以后的共同体学习。

(3)关注学生“独特”的体验,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我们小班的“体验学习”课堂,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全员交流,教师全程激励。学生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建构起的意义理解和感受打上个体独特的烙印。由此课堂上,仔细倾听了同学们的真实学习情况后,往往会出现不符合教师预先设想的回答。 这些在大班教学时,由于发言面及教学实效问题,教师们常常是“不闻不问”、“嗤之以鼻”,抑或是“含糊带过”。

经过我们小班“体验学习”课堂研究,我们发现在所有的课堂发言中学生课堂的“独特”体验有一大部分是从相反的方向去观察和思考。关注这类学生的学习体验,可以让学生不仅能顺向思考,也能逆向思考;既能作正面的分析,又能作反面的探讨。

二、大胆整合校本课程,全面张扬学生个性

在“小班化教学”实验中,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希望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德育方面,每一个学生都养成良好习惯;智育方面,每一个学生都想学习,会学习,学得好;体育方面,每一个学生的身高、体重都能达标,视力都保持得很好;美育方面,学生有基本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在音乐、美术等方面能够有至少一个兴趣爱好,并因这个兴趣爱好而受益终身。因此,我们大胆尝试,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梳理并整合校本课程,以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

1. “选修课程”我做主。学科中,学生的特性不一样;活动中,学生的兴趣不一样。自学校开展“小班化教学”研究以来,学校关注每一个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珍贵“财富”,为他们搭建发展的舞台,开设了“走班制”校本课程。

(1)我说我想的课程。选修课的设置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我们首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下发调查表,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和需求。然后,收集、整理资料,将调查表统计汇总,将相对集中的“兴趣”进行归纳、分类。最后,确定多样化的选修课程,让更多学生的需求得以满足,让更多学生的爱好得以实现。

(2)我选我爱的课程。根据学生的需求,开设的选修课程有烹饪社、陶艺社、羽毛球社、手风琴社、儿童画社、合唱社、口语社、文学社、篮球社、呼啦圈社、田径社、心理辅导社、科技社、橡皮筋社、国际象棋社、十字绣社。根据选修课程,制定了《课程选修指南》。每学期开学第一周,每一名学生都会拿到一张《课程选修指南》,和爸爸妈妈一起慎重讨论,为自己选择最感兴趣、最有价值的选修课。

2. “社团活动”我参与。每周周二和周四下午,他们像快乐的小鸟奔向自己的校本选修课堂,在这个时间段里,打破年龄的界限,打破年级的差别,和一群志趣相同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在学习中体验,在活动中体验,在生活中体验。社团活动从开始的规定项目,到后来的自主项目,体现出学生“人人参与,人人担当”。社团活动不仅仅以选修课堂为载体,在课间或是中午,校内或是社区都得以延伸。学生们可以充分挥发自己的主体作用,课间活动变得丰富多彩了,如:玩魔方、三国杀、军旗、抓子、挑豆子等。

3. “个性发展”我成长。由于选修课程的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每个学生都可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选择和参与到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中去,课外生活呈现多样化。通过选修课程,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变少数优生的进步为全体学生的成长。近年来,学生的兴趣特长同比增长51.3%,“区艺术小人才”获奖同期增长率为19%。

三、发挥评价导向功能,切实关注每个学生

科学的评价将会引导有效的实验,因此我们高度重视评价,在注重团体评价时更加关注个人评价,为学生的个性张扬与全面发展指引方向。

1. 出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引导“关注每一个”。实践证明,“小班化”让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成为可能。为了提高教师意识,我们出台了《小班体验学习“面向全体”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小班体验学习“自主合作学习”评价标准》。其中,在执行《小班体验学习“面向全体”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我们听课者通过画“正”字记录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用画“”记录教师巡视的路线,特别关注“不参与行为的学生”和“负向参与行为的学生”,课后及时与实验教师交流,商讨整改方案。在《小班体验学习“自主合作学习”评价标准》中,我们从合作内容、合作时间、合作效果三个方面,引导教师关注课堂小组合作的适时、适度及效果。通过引领,教师们的课堂教学评价观念和评价方式逐步改变:由“关注优生”转变为“面向全体”,由“笼统评价”转变为“精细评价”,由“一对一评价”转变为“互动评价”,由“单向主体评价”转变为“多元主体评价”,由“关注结果评价”转变为“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评价”。

2. 教师自主创造评价方式,注重“全员参与”。教师们创造性地思考,催生出很多卓有成效的针对个体和团体的课堂评价方式。对个体,有的教师开展“夺彩旗”活动,有的采用“数棋子”的方式,有的采用“画圆圈”的记录方法。每节课,对没有主动参与的学生会特别关注,给予机会,提供帮助。对团体,有的“画笑脸”,有的“摘葡萄”,有的“奖励加分条”……评价方式的改变,激活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他们主动学习,主动实践,主动讨论,主动反思,“全员参与”成为课堂常态。如一年级数学《找规律》一课,每一个学生经历了“摆一摆、圈一圈、找一找、排一排、做一做”的自主实践,教师通过“彩旗”对学生的参与情况一目了然,并适时引导。“学生100%参与学习,自主探究规律,学习效率很高”,听课的教师抽查完学生作业后由衷感叹。

此外,班主任还将班级评价与班级文化建设自然融合。如,以“百舸争流”为文化主题的班级,争做“优秀的航海家”;以“瓜果飘香”为文化主题的班级,争相进入“硕果累累园地”;以“星光灿烂”为文化主题的班级,积极成为“群星闪耀”榜单优秀小组……这样的评价已成为班级管理长效机制的重要环节,班班做到周评周清,多元参与,班级事务事事有人管,日日有人记,周周有人评,每周评价胜出的小组或个人就能登上班级考评角的光荣榜或进步榜,机会均等,人人参与,班级内部形成良性竞争,发展得越来越好。

3. 建立学生个性成长档案,关注“全面发展”。实验年级任课教师为实验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建立了“学生成长档案”,旨在记录学生童年最值得回忆的瞬间(照片)、最值得留念的文字(作业、日记)、最值得珍惜的朋友(学生同伴、老师)、最值得收藏的宝贝(个性展现)。学生成长档案中收录的有:个性名片、最美的字、最喜欢的画、最喜欢的日记等,特别是有的教师还将每个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做了详细记录,写成了一段段情真意切的鼓励话语,放在学生的成长档案中。一位语文教师还将学生一年来的稚嫩话语,汇编成《倾听花开的声音》日记集,留作学生人生美好的记忆。

四、品味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细细品味,自从进入“小班化教学”实验以来,我们的学生都在亲历过程,都在自主体验,都在快速成长。

1. 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1)自信心的变化。我们在胆怯的学生的脸上看到了笑容,学生们敢于站在人前大声表达,越来越喜欢学习、喜欢上学了。正如“梦想舞台”的大比拼活动中,六年级的盛伟同学在节目挑战失败后说:“我自己写的课本剧《梦想与光明》,我一定要演出,请给我机会吧。”他为自己的梦想争取机会,最终赢得哈佛大学博士和全校师生好评。

(2)处事态度的变化。学生们懂得感恩了,感谢他们的老师、父母、亲人,“老师,您辛苦了!”“妈妈,我来给您洗脚。”学会服务他人了,高年级的学生走进食堂,帮忙打扫,收拾碗筷;走进社区,宣传文明,清扫街道……

(3)梦想的变化。学生们有梦想了,人人都能说出自己的梦想,展现自己的梦想。梦想里有“我”,二年级的吕文进说:“我长大了想当科学家。”梦想里有“父母”,五年级的徐颖说:“我要开一个大超市,让爸爸妈妈不再摆摊卖菜,他们自己当老板。”梦想里有“社会”,六年级的韩迈阅说:“加强文明宣传,让武汉变得更加美好。”